中国什么时候发射嫦娥号卫星到月球探秘 嫦娥工程上去听说中国好像

您的位置:
震惊 嫦娥二号拍到月球上神秘基地和远古飞船残骸(图)
发贴人:222.90.69.*发贴时间:【】[]
&& ()&& ()
震惊 嫦娥二号拍到月球上神秘基地和远古飞船残骸
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嫦娥二号数据展示系统发布,关于那个美国发现月球飞船残骸(嫦娥2号拍的)可以证明是存在的~~~~~
根据嫦娥二号工程内部人士透露,经卫星拍摄的月球高清影像分析发现,月球上真的有外星人基地和远古飞船残骸。&& ()&& ()&& ()&& () 嫦娥2号拍的,关于前几年网上传说中的美苏发现那个月球飞船残骸可以证明是存在的
惊天机密 美国20号在月球发现远古飞船和三眼女外星人(传说中的嫦娥)
2009年,美国一人士在互联网上解密了美国宇航局刻意掩盖的真相,1976年,美苏曾联手发射-20号飞船秘密登陆月球因为在此前的登月和前苏联的卫星均拍到了月球上的远古城市和飞船-20收获巨大,拍到了月球上的史前城市、远古飞船残骸、飞船残骸内的三眼女外星人遗体美国为了掩盖真相,在其NASA官网上相关区域做了遮盖
此次中国的嫦娥二号卫星拍摄的高清影像更加证明了美国人的发现不是伪造,月球上确实有神秘的史前遗迹和飞船
美国官方的消息是计划到16号就终止了,全世界皆知但是里显示的是20号,也就是说计划还有很多次登月是未公开的之前美国人在月球上发现了一架上亿年历史的飞船,但是一直未公开这个20号的任务就是登陆并探测这架飞船宇航员在飞船内找到了两句外星人尸体一男一女【里说这女的就是中国传说中的嫦娥】并且带回地球一具最后还说了在月球上发现了城市废区
这个中到底拍了些什么吧,这段时飞行员自己拍摄的我还有很多与此相关的,你们不相可以,但没必要冷嘲热讽,说实话,如果我没看光听这么说,我也不会相信,但看了之后,觉得很多政府太缺德了,地球人应该有知情权
1、这个飞船的体积相当大,大到超出我们想象,根据里的字母翻译,这个飞船已经有5亿年的历史了(你们别急着笑,我刚开始也不信,但这个世界上匪夷所思的事情多着了);
2、下去之后,进入飞船内部,找到了一具保存较好的女尸,这个女尸眼部有支架链接,是一种放在眼部的仪器,估计是飞船驾驶员之类的宇航员用手中的工具小心取走支架后,女尸眼中流出了类似黄油的液体
3、该女尸有“第三只眼”,长在额头上,什么“松果体”,眼睛不像人类,但体型跟人类很接近;
4、这个女尸被运回来了,在返回地球的途中还拍了一段,中清晰地看到,这个女尸就放在驾驶舱内,旁边的美国宇航局标志非常清晰,以此证明,这确实是真的!
5、这个女尸运回来之后,据里介绍你们永远也想象不到这个女尸目前还具有“生命特征”,介于“生与死”之间的状态
还有很多,我没必要编造故事,至于对中那些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们这些人没见过那,就不会有震撼感!!!
早在5亿年前,我们的地球就被外星人造访过,月球也被造访过,月球上还有很多基地还记得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月的那张照片吧,背景是广袤黑暗的太空,脚下是月球,一个身穿宇航服的美国人站在国旗边上其实,那背景被处理掉了,用特定的工具将身后的背景还原回来之后你们猜发生了什么???原来背景是月球上的外星人遗址,各种建筑物林立,也很荒凉
所以说,那个站在美国国旗旁边的宇航员,实际上是站在外星人遗迹旁边留影,只不过回到地球,美国人把背景全部处理了!
美国早就在月球上发现城市废墟
    外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如果我们得知一个外星文明此刻正悄然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譬如月球上默默发展和繁衍,我们是否会感到十分震惊?据俄罗斯《俄罗斯人》5日披露,美国官方无意间公布的新闻简报和无数卫星照片都显示,月球上的确存在着一个不明的外星文明,只不过因为不清楚这个惊人发现会对人类现存的社会法则造成怎样的冲击和影响,该惊人消息还没来得及向公众宣布,便立刻被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当做绝对机密封存
    同时,此前由号和美苏太空站传回来的上千幅月球照片和资料,也向科学家们揭示月球上的确有某种不明文明活动的痕迹在美国华盛顿国家新闻署1996年的简报里,科学家们就提到了不少作为证据的月球照片和资料的名称、代号然而,这些上面有着不明人造建筑和物体的月球照片,美国宇航局却从来没有向公众展示过,甚至人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这些照片
    照片上,月球表面的城市废墟绵延长达几公里大面积地基上的巨大圆穹形建筑遗迹、数不清的地穴遗迹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建筑使得科学家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此前他们对月球的认识由于月球表面上一些像是废墟的物体或互相联合在一起,或呈现几何形构造,科学家们认为它们不可能是自然的地质现象在哈德利大裂缝的上部,距15号降落地点不远,科学家们就发现了一座像是被D型墙壁包围的建筑到现在,不同的人造物体在月球上44个区域被发现,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和休斯顿行星协会的专家们目前正在研究这些地区
    月球废墟极像人类城市
    研究者们尤其对那些像是城市废墟的建筑遗迹感兴趣宇航员们拍摄的照片上显示了一些非常正规的正方形或矩形建筑,宇航员们从月球上空5到8公里的高处看下去,它们像极了地球上的城市一位美国科学家评论这些照片道 “我们的宇航员们拍摄到了月球上这些罕见的城市遗迹、透明的金字塔、圆穹形建筑以及一些只有上帝才知道是什么的玩意,然而所有这些照片都被美国宇航局深锁进了保险柜里科学家和地质学家们怎么来看照片上的这些不明物体?据我所知,他们称那些东西绝非自然形成的,而是人造的,尤其是金字塔形建筑和圆穹形建筑人们常常谈论外星人,事实上一个外星文明正不可想像地距我们如此之近!只是我们从心理上根本没准备好接受这个爆炸性的信息,即使到现在,也有些人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
16:10 16:10 16:10 16:10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震惊 嫦娥二号拍到月球上神秘基地和远古飞船残骸(图)》&&&& 地址: .cn/Article/201207/showp1.html
& Re: 震惊 嫦娥二号拍到月球上神秘基地和远古飞船残骸(图)
作者:7777&&&
& Re: 震惊 嫦娥二号拍到月球上神秘基地和远古飞船残骸(图)
作者:4496&&&
& Re: 震惊 嫦娥二号拍到月球上神秘基地和远古飞船残骸(图)
作者:1&&&
& Re: 震惊 嫦娥二号拍到月球上神秘基地和远古飞船残骸(图)
如果是真的……
作者:酱油不加防腐剂&&&
& Re: 震惊 嫦娥二号拍到月球上神秘基地和远古飞船残骸(图)
真的假的。。。
作者:- -&&&
& Re: 震惊 嫦娥二号拍到月球上神秘基地和远古飞船残骸(图)
作者:frwreft4ay&&&
& Re: 震惊 嫦娥二号拍到月球上神秘基地和远古飞船残骸(图)
哇!!!!!!!!!!!!
作者:时代复分&&&
& Re: 震惊 嫦娥二号拍到月球上神秘基地和远古飞船残骸(图)
?????
作者:0&&&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进入绕地球运行的“停泊轨
本题难度:0.43&&题型:解答题
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进入绕地球运行的“停泊轨道”,通过加速再进入椭圆“过渡轨道”,该轨道离地心最近距离为L1,最远距离为L2,卫星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火箭的反向助推器减速,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心距离L3的“绕月轨道”上飞行.已知地球半径为R,月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6,求:(1)卫星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2)卫星在“绕月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3)假定卫星在“绕月轨道”上运行的周期内为T,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求在该一个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球的时间(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
来源:2016o大庆模拟 |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以每秒11千米的速度飞向月球,8分钟后离开地球有多少千米?
下面画线的数,不是近似数的有(  )
A、人的脑细胞大约有一百二十亿个B、小文家买了一辆轿车,花了185000元C、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飞向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月球D、
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以每秒11千米的速度飞向月球,5分钟后离开地球有多少千米?
(2015春o潘集区期中)千古神话“嫦娥奔月”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在太空多次通过喷射燃气实现变轨(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实际上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原理.
科学工作者为探测某处海湾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秒后收到回波信号.(1)求该处海水深度(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2)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与月球表面的距离,能否用发射超声波的方法来测量?为什么?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进入绕地球运行的“停泊轨道”,通过加速再进入椭圆“过渡轨道”,该轨道离地心最近距离为L1,最远距离为L2,卫星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火箭的反向助推器减速,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心距离L3的“绕月轨道”上飞行.已知地球半径为R,月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6,求:(”的学库宝(/)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1)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以上二式可解得卫星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v1.(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在月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以上二式可解得卫星在“绕月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v2.(3)根据题意画出地球和月球的平面示意图作出地月球面的公切线找出卫星运动时发出的信号被遮挡所在的圆弧.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求出探月卫星绕月球转动的周期.由几何关系求出发出的信号被遮挡所在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再结合周期求出信号被遮挡的时间.
【解答】解:(1)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地mL12=mv12L1根据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GM地mR2=mg得&nbspv1=gR2L1(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月mL32=mv22L3根据在月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GM月mr2=mg月v2=gr26L3(3)如图O和O′分别表示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卫星轨道平面上A是地月连心级OO′与地月球面的公切线ACD的交点D、C和B分别是该公切线与地球表面、月球表面和卫星圆轨道的交点根据对称性过A点在另一侧作地月球面的公切线交卫星轨道于E点.卫星在圆弧BE上运动时发出的信号被遮挡.cosβ=∠COB=rL3cosα=∠DOA=R-rL2-L1gR2L1t=α-βπT=(arccosR-rL2-L3-arccosrL3)Tπ答:(1)卫星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是gR2L1(2)卫星在“绕月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是gr26L3.(3)在该一个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球的时间是(arccosR-rL2-L3-arccosrL3)Tπ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进入绕地球运行的“停泊轨”主要考察你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极大数量的机械发明的正常运行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重力而实现。例如,高度差可以提供有用的液压,这是静脉滴注和水塔的运作原理。利用水的重力势能发电的水力发电装置亦可以这种能量将电车推上斜坡。同样,缆绳上悬挂的重物可通过滑轮使缆绳及缆绳位于滑轮另一边的那一部分持续地绷紧。还有更多的例子:比如说熔铅,当铅水从散弹塔的顶端灌入后,会变成一颗颗如雨点一般散落的铅弹——首先被分离成为多个小液滴,形成熔融状态的球体,之后逐渐凝固为固体,并在被众多相同的熔融石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在自由落体中冷却形成球形或近球形。重力驱动时钟由重力势能提供运行的能量,摆钟则依赖于重力来校准时间。人造卫星的正常运行则是运用牛顿《原理》计算的结果。
知识点试题推荐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月球存在水源吗?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一探究竟 - ufo探索,ufo网站 - 科技讯
月球存在水源吗?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一探究竟
月球存在水源吗?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一探究竟。月球上是否有生命和水?这个问题会即将有答案。我国计划于后年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卫星,卫星将到达月球的南极,寻找月球水源。到时关于月球的种种谜团,或将有答案。
  【讯】6月11日消息,月球上是否有生命和水?这个问题会即将有答案。我国计划于后年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卫星,卫星将到达月球的南极,寻找月球水源。到时关于月球的种种谜团,或将有答案。
  据国家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介绍,中国计划于2018年5月底或6月初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发射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轨道上,并在约半年后发射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展着陆巡视探测。
  同时,刘彤杰主任还介绍说,嫦娥四号的月球车还将继承&玉兔&用于探测月球浅表层结构的测月雷达,以及分析月壤元素和矿物类型的红外成像光谱仪。
  &此外,嫦娥四号还将开展国际合作,搭载三个以外方为主研制的探测器,&他表示。
换一换
& 科技讯版权所有中国嫦娥计划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嫦娥计划
“嫦娥奔月”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相传嫦娥吞下灵药后飞上月亮。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的第一阶段计划,是预定于2007年年底前,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环绕月球运行,及进行为期一年的月球探测任务。
中国嫦娥计划概述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重返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实现月球探测将是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标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3、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并评估月球表面月壤层的厚度、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科学目标:
1. 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
利用着陆器机器人携带的原位探测分析仪器,获取探测区形貌信息,实测月表选定区域的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分析探测区月质构造背景,为样品研究提供系统的区域背景资料,并建立起实验室数据与月表就位探测数据之间的联系,深化和扩展月球探测数据的研究。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探测区的月表形貌探测与月质构造分析;
2)探测区的月壤特性、结构与厚度以及月球岩石层浅部(1~3 km )的结构探测;
3)探测区矿物/化学组成的就位分析。
2. 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
月球表面覆盖了一层月壤。月壤包含了各种月球岩石和矿物碎屑,并记录了月表遭受撞击和太阳活动历史;月球岩石和矿物是研究月球资源、物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主要信息来源。采集月壤剖面样品和月球岩石样品,对月表资源调查、月球物质组成、月球物理研究和月球表面过程及太阳活动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月壤岩芯明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在区域形貌和月质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着陆器上的钻孔采样装置钻取月壤岩芯;
2)利用着陆器上的机械臂采集月岩/月壤样品;
3)在现场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样装置选择采集月球样品;
4) 着陆器和月球车都进行选择性采样,月球车可在更多区域选择采集多类型样品,最后送回返回舱。
3. 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
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对返回地球的月球样品,组织全国各相关领域的实验室进行系统研究,如物质成分(岩石、矿物、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同位素与年龄测定)、物理性质(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磁学等)、材料科学、核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分析研究;
2)月球蕴含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的评估,是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前导性工作,可以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人类未来月球基地建设进行必要的准备;根据月球蕴含资源的特征,测定月球样品中He-3、H 、钛铁矿等重要资源的含量,研究其赋存形式;
3)开展He-3等太阳风粒子的吸附机理和钛铁矿富集成矿的成因机理研究;
4)开展He-3 、H 等气体资源提取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4. 月壤和月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月壤的形成是月球表面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是研究大时间尺度太阳活动的窗口。月球演化在31 亿年前基本停止,因此月表岩石和矿物的形成与演化可反映月壳早期发展历史;月球表面撞击坑的大小、分布、密度与年龄记录了小天体撞击月球的完整历史,是对比研究地球早期演化和灾变事件的最佳信息载体。
5. 月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
太阳活动是诱发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人类的航天等活动有重大影响。在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中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探测包括以下内容:
1)空间环境探测器
记录宇宙线、太阳高能粒子和低能粒子的通量和能谱,分析与研究太阳活动和地月空间环境的变化;探测太阳风的成分与通量,为月壤成熟度和氦-3 资源量的估算提供依据。
2)甚低频射电观测
在月面安置由两个天线单元组成的甚低频干涉观测阵,长期进行太阳和行星际空间的成图和时变研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观测甚低频电磁辐射的长久设施。
中国嫦娥计划方案
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于日发射。
第二步为“落”,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步为“回”,时间定在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科学目标:
1.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
利用着陆器机器人携带的原位探测分析仪器,获取探测区形貌信息,实测月表选定区域的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分析探测区月质构造背景,为样品研究提供系统的区域背景资料,并建立起实验室数据与月表就位探测数据之间的联系,深化和扩展月球探测数据的研究。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探测区的月表形貌探测与月质构造分析;
2)探测区的月壤特性、结构与厚度以及月球岩石层浅部(1~3km)的结构探测;
3)探测区矿物/化学组成的就位分析。
2.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
月球表面覆盖了一层月壤。月壤包含了各种月球岩石和矿物碎屑,并记录了月表遭受撞击和太阳活动历史;月球岩石和矿物是研究月球资源、物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主要信息来源。采集月壤剖面样品和月球岩石样品,对月表资源调查、月球物质组成、月球物理研究和月球表面过程及太阳活动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月壤岩芯明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在区域形貌和月质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着陆器上的钻孔采样装置钻取月壤岩芯;
2)利用着陆器上的机械臂采集月岩/月壤样品;
3)在现场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样装置选择采集月球样品;
4)着陆器和月球车都进行选择性采样,月球车可在更多区域选择采集多类型样品,最后送回返回舱。
3.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对返回地球的月球样品,组织中国各相关领域的实验室进行系统研究,如物质成分(岩石、矿物、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同位素与年龄测定)、物理性质(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磁学等)、材料科学、核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分析研究;
2)月球蕴含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的评估,是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前导性工作,可以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人类未来月球基地建设进行必要的准备;根据月球蕴含资源的特征,测定月球样品中He-3、H、钛铁矿等重要资源的含量,研究其赋存形式;
3)开展He-3等太阳风粒子的吸附机理和钛铁矿富集成矿的成因机理研究;
4)开展He-3、H等气体资源提取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4.月壤和月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月壤的形成是月球表面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是研究大时间尺度太阳活动的窗口。月球演化在31亿年前基本停止,因此月表岩石和矿物的形成与演化可反映月壳早期发展历史;月球表面撞击坑的大小、分布、密度与年龄记录了小天体撞击月球的完整历史,是对比研究地球早期演化和灾变事件的最佳信息载体。
5.月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
太阳活动是诱发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人类的航天等活动有重大影响。在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中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探测包括以下内容:
1)空间环境探测器
记录宇宙线、太阳高能粒子和低能粒子的通量和能谱,分析与研究太阳活动和地月空间环境的变化;探测太阳风的成分与通量,为月壤成熟度和氦-3资源量的估算提供依据。
2)甚低频射电观测
在月面安置由两个天线单元组成的甚低频干涉观测阵,长期进行太阳和行星际空间的成图和时变研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观测甚低频电磁辐射的长久设施。当“绕、落、回”三步走完后,中国的无人探月技术将趋于成熟,中国人登月的日子也将不再遥远。
意义有对月球的探索,绘制三位地图,研究月球土壤和资源,探究月地空间环境,展现我国综合国力。
中国嫦娥计划计划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即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该星将环绕月球运行,并将获得的探测数据资料传回地面。该工程由探月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现已确定探月卫星主要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运载火箭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场选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探测系统利用现有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开发。
具体计划是,“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起飞,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后实现星箭分离,卫星最后进入环绕月球南、北极的圆形轨道运行,并对月球进行探测,轨道距离月面的高度为200公里。
设计寿命为1年的“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微波辐射计、太阳宇宙射线检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多种科学仪器,对月球进行探测。它在环月飞行执行任务期间,主要获取月面的三维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检测地月空间环境。其中前3项是国外没有进行过的项目,第4项是我国首次获取8万公里以外的空间环境参数。此外,美国曾对月球上的5种资源进行探测,我国将探测14种,其中重要的目标是月球上的氦—3资源。氦—3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重要燃料,据统计,月球上的氦—3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达500万吨。
嫦娥工程是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工程,也是我国实施的第一次探月活动。工程自2004年1月立项,目前已经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和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具高风险的工程,到目前为止,人类共发射月球探测器122次,成功59次,成功率为48%。中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成功率为100%。
中国嫦娥计划发射场地
日,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进入了位于中国西南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始建于1970年,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单一型号火箭发射到多种型号火箭发射,从发射国产卫星到承担国际商业发射,从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极轨卫星到将要开展探月卫星发射。经过二十多年“长征”洗礼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如今已成为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如今,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在这里把“嫦娥一号”卫星送入月球,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耀眼“明星”。
它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外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发射中心拥有测试发射、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技术勤务保障等系统。发射场区的两个发射工位及技术测试中心、指挥控制中心等配套设施,能担负和完成多种型号的国内外卫星发射服务。在中国目前的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中,功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完善,既能发射采用低温推进剂的“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又能发射运载能力较大的捆绑火箭。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总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医院、宾馆等)单位组成。发射场的地理坐标是28°14&42.11&N102°1&45.77&E。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相应场区,都分散在峡谷之中的不同区域。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自古人们在西昌能经常观赏到分外明亮皎洁的地球卫星--月亮,历来传为佳话,故西昌以“月城”的美称闻名海内。而今,又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服务于人类而声震环宇。她除了拥有“月城”、“小春城”、“攀西聚宝盆”和“黄金地带”等富有大自然美好情调的名字外,又增添了充满现代科学技术魅力的名称:“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等。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于1982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已发射国内外卫星28次。1985年10月,XSLC正式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接待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考察团体。先进可靠的设施和条件,为外星的发射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服务。1984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发射了17个颗国内外通讯卫星,这表明我国已是世界上几个重要的掌握商业发射能力与技术的国家之一,在世界航天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西昌航天城建设的加速和西昌内陆开放城市的崛起及西昌青山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的设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给许多参观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与回忆。
自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以来,截至2003年底,已先后成功组织了34次国内外卫星发射。1986年,西昌卫星发射场正式对外开放。发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1990年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2004年4月,“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是这个中心首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标志着这个中心的航天发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进行多射向、多轨道卫星的发射。截至2004年4月,中心拥有两个自成系统的发射工位,可以发射不同类型的长征运载火箭,既能将大吨位的卫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也能将小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中国嫦娥计划人员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工程师欧阳自远;
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测控通信指挥部部长朱民才;
卫星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叶培建,副总设计师孙泽州、孙辉先;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志强;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 陈闽慷;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 刘建忠;
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
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副总指挥 李春来;
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 副总设计师 张洪波;
“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 有效载荷总设计师 孙辉先;
“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总指挥 吴季;
巡视器总体主管设计师温博(女);
测控数传分系统主管设计师张婷(女);
天线分系统主管设计师战榆莉(女);
供陪电分系统主管设计师陈燕(女);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测控系统副总设计师董光亮等。
嫦娥一号的运载火箭长征3A火箭共执行过14次发射任务,成功率百分之百!
中国嫦娥计划嫦娥一号
中国嫦娥计划科学目标
研制中的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
中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这是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中国月球探测项目的科学目标为: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测量月壤厚度和评估氦-3资源量;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中国嫦娥计划有效载荷
为完成上述科学目标,探月一号卫星将安装五种科学探测有效载荷设备。包括CCD立体相机和干涉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微波探测仪;γ/X射线谱仪和空间环境探测系统。为了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有效载荷的科学数据,还专门设计了一套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
CCD立体相机和激光高度计共同完成第一个科学目标,即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干涉成像光谱仪和γ/X射线谱仪完成第二个科学目标,即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微波探测仪完成第三个科学目标,即测量月壤厚度和评估氦-3资源量;空间环境探测完成第四个科学目标,即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中国嫦娥计划设备简介
立体相机和干涉成像光谱仪
立体相机由光学系统、支撑光学系统的结构件、CCD平面阵列以及相应的信号处理子系统组成。卫星飞行时,三个平行的CCD线阵可以获取月球表面同一目标星下点、前视、后视三幅二维原始数据图像,经三维重构后,再现月表三维立体影像。
干涉成像光谱仪用以获取月球表面多光谱图像。它包括三个主要的光学子系统:Sagnac干涉计、傅立叶变换透镜和柱形透镜。
激光高度计系统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控制大厅
激光高度计系统用于测量卫星到月表星下点间的距离,激光高度计系统由激光发射器及接收器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的激光发射器用于发射激光脉冲到月球表面,接收器用于接收被后向散射的激光脉冲,激光脉冲的往返时间给出了卫星到月表的距离信息。
γ/X射线谱仪
γ/X射线谱仪用以测量月球表面元素的种类和丰度。
月球表面物质的原子或原子核受到宇宙线粒子的轰击而激发,会产生特征的X射线和γ射线;一些天然放射性元素可以自己发射核γ射线,不同的元素可释放不同能量的特征γ谱线。通过γ射线谱仪测量这些特征γ谱线的能量和通量,科学家可以推导出月表元素的种类和丰富程度。
作为月面成份研究,γ射线谱仪和X射线谱仪的测量结果可以很好地互相补充。
微波探测仪
微波探测仪是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之一,设计成多频段微波辐射计。微波探测仪的科学目标是利用微波信号对月球表面物质的穿透传播特性,从表征月球物质微波辐射的亮温数据中,获取月球月壤的厚度信息;获得月球黑夜的微波遥感信息和获得月球两极的微波遥感信息。利用微波辐射计对月球探测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月球微波遥感信息的获取和月壤信息的反演将大大丰富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空间环境探测系统
与嫦娥1号保持联系的测控通信系统
空间环境探测系统包括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两台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用以分析地月空间和绕月空间环境的质子、电子和重离子。高能离子探测器包括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子系统。两台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用以分析地--月和月球空间环境的太阳风中的低能离子。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的传感器由准直器、静电分析器和微通道板组成。
载荷数据管理系统(PDMS)
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PDMS)是一个基于1553B总线的分布式系统,系统由总线控制器(BC)、大容量存储器(SSR)、高速复接器(HRM)、远置终端(RT)及载荷配电器(PPD)组成。大多数有效载荷通过1553B总线实现与PDMS间的通讯,激光高度计和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则被连接到了RT上。载荷的科学数据和工程参数可由PDMS通过1553B总线获取并存储到SSR中。当卫星在地面站可接收范围内时,所存储的数据及实时数据将由HRM根据CCSDS 标准组装为编码的虚拟信道数据单元(CVCDU)串行序列,然后下行到地面。PDMS是一个灵活、高效的系统,如果任务中某个载荷停止了探测,则其它载荷可分享其存储及传输资源。
中国嫦娥计划发射场地
日,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进入了位于中国西南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始建于1970年,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单一型号火箭发射到多种型号火箭发射,从发射国产卫星到承担国际商业发射,从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极轨卫星到将要开展探月卫星发射。经过二十多年“长征”洗礼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如今已成为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如今,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在这里把“嫦娥一号”卫星送入月球,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耀眼“明星”。
中国嫦娥计划相关新闻
北京时间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至此,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静谧、遥远的月球土地终于成为这位中国首个“月球使者”的生命归宿。而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也宣布完美落幕。
中国嫦娥计划时间截点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北京时间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
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日上午10时,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
中国嫦娥计划“嫦娥一号”的任务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世界各国共进行了超过100次探月任务,当中约有一半是成功的,从而取得大量有关月球的科学数据。作为中国首次探月的太空船,工程人员期望“嫦娥一号”不但在中国的远程卫星技术、探测地月间的太空环境等方面有所突破,并且能填补以往探月任务之不足。“嫦娥一号”探月任务有四大科学目标:
1.绘制全月球的三维立体地图
以往由於技术所限,大部分的月球地图都是平面的。直至近年间才开始制作立体地图,但月球表面仍有不少地区尚未覆盖,尤其是月球两极地区,因为该处的日照角度非常低,难以拍摄成像。“嫦娥一号”将利用激光高度计配合立体相机,对月球作全面探测,从而获取覆盖全月面的地形图。了解月面的地形地貌,将有助研究月球地质构造的演化,为未来登月地点的选择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
2.探测月球的物质成分
探测月球的化学元素和矿物含量与分布,对研究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起著重要作用。以往由於只使用伽玛射线谱仪,故探测到的元素种类有限。透过配备了伽玛射线谱仪及X射线谱仪,“嫦娥一号”希望能够探测到钛和铁等14种元素,并编制全月面的含量分布图。“嫦娥一号”还会利用成像光谱仪,测定造岩矿物如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等在月球表面的含量与分布情况。
3.探测月壤特性
由于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太阳风粒子如氩、氖和氦3等可直接渗入月球土壤中。“嫦娥一号”将首次透过微波辐射,探测月壤的厚度,从而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含量。日后,氦3有可能成为一种既安全又清洁的新型核聚变燃料。
4.探测地球与月球间的太空环境
在太阳、地球与月球之间,由宇宙射线、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剧烈活动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和突然释出的物质,经常会对地球的磁场、电离层、卫星通讯、月面环境以至人类的健康构成影响。虽然美国等国家以往曾探测过地月间的太空环境,不过这方面的探测工作对中国而言尚属首次。“嫦娥一号”将利用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探测器,记录原始太阳风资料,及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太空环境的影响。
中国嫦娥计划嫦娥二号
中国嫦娥计划科学目标
“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
中国嫦娥计划相关数据
——嫦娥二号卫星重量为2480公斤,其中燃料重量约1300公斤,七种科学探测设备重约140公斤。
——发射嫦娥二号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全长54.84米,起飞质量345吨,运载能力为3.8吨,嫦娥二号发射将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31次飞行,2010年中国第10次航天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显示图
——火箭把嫦娥二号送入远地点高度接近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而嫦娥一号的入轨点远地点高度只有约5100公里;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轨道设计,嫦娥二号约用5天即可到达月球,将嫦娥一号近14天的奔月时间大大缩短;
——卫星环绕月球飞行的轨道高度为100公里,比嫦娥一号距月球近了100公里;
——卫星上新研制的相机,能够将对月拍摄图像的分辨率从嫦娥一号的120米提高到10米左右;
——嫦娥二号的设计寿命为半年,嫦娥一号的设计寿命是一年,实际寿命是494天,其中环月运行482天;
——火箭系统和卫星系统共有8万多个元器件,在空中点火起爆的火工品达200多种。
中国嫦娥计划发射情况
嫦娥二号发射
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中国嫦娥计划实时动态
日11:38“嫦娥二号”卫星490N发动机关机,完成 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
日11点03分成功的完成了第二次近月制动。在近月点只有100公里,远月点1830多公里的轨道上运行。现在嫦娥二号绕月球一圈就只需要3.5小时了。
日21时45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现变轨,由100×100公里的工作轨道进入100×15公里的虹湾成像轨道。虽然这次控制的原理和三次近月制动类似,但风险更大。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助理宋军表示,最怕发动机点火时间过长,卫星撞到月球上去。
从日开始,“嫦娥二号”卫星上的CCD相机将为月球虹湾区进行拍照。照片会陆续传回。之后,“嫦娥二号”将进入长期管理阶段,它会完成一系列的科学探测任务。另外,在做好“嫦娥二号”后续工作的同时,部分科研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也将转向“嫦娥三号”的研制开发。
中国嫦娥计划公布图像
温家宝为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揭幕
日上午,我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了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地区的局部影像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首先出席揭幕仪式并为影像图片。
首次公布的月球虹湾地区局部影像图是一张黑白照片。据国防科技工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影像成像时间为10月28日18时,是卫星距离月面大约18.7公里地方拍摄获取。影像图的传回,标志着嫦娥二号任务所确定的六个工程目标已经全部实现。这意味着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二号日成功升空,到公布图像已过去一个多月,而嫦娥二号的发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对月球虹湾地区进行高清晰度的拍摄。而此次拍摄将为今后发射嫦娥三号卫星并实施着陆做好前期准备。
据悉,此次嫦娥二号携带的CCD相机分辨率提高很多,嫦娥一号是120米分辨率,而嫦娥二号在100公里圆轨道运行时分辨率优于10米,进入100公里×15公里的椭圆轨道时,其分辨率能达到1米,已超过了原先预定的1.5米的指标。据了解,将来嫦娥三号着陆器上也同样有CCD相机,届时它不光要拍照,还能根据图片自主避开着陆器在软着陆过程中不适于降落的地点,“临机决断”为着陆器选择适宜降落的平坦表面。
..[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嫦娥一号飞到月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