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元宝宝陕当五百背官价格年,防军是什么意思,官多大

爱新觉罗·奕詝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去世日期:
个人简介/咸丰
爱新觉罗·奕宁清文宗 奕宁 咸丰爱新觉罗·奕宁,生于1831年,死于1861年,第七世皇帝。年在位。年号咸丰,庙号文宗。为清宣宗道光的第四子。道光三十年正月即位,时年二十岁,第二年改元。咸丰帝在位11年,内忧外患,战乱频繁,几年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最后还死在出奔逃避之中。咸丰十一年七月(1861年8月),咸丰帝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内,卒年31岁,葬入清东陵的定陵。葬于河北定陵(今遵化县西北),为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有子女3人,子2人,女1人。是清朝有子女皇帝中最少者。他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他登基不久就发生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之后又有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他在重大事件面前大都优柔寡断,束手无策,且迷于酒色,荒废朝政,宠爱叶赫那拉(日后的慈禧),误国殃民,留下千古遗憾。
个人档案/咸丰
清文宗咸丰帝年号:咸丰 姓名:爱新觉罗·奕詝 出生: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出生地:北京圆明园澄静斋 属相:兔 父亲:爱新觉罗·旻宁(即) 母亲:钮祜禄氏,排行:道光帝第四子 初婚:16岁 原配:萨克达氏 配偶:皇后3人,皇贵妃2人、贵妃2人、妃4人、嫔4人等等 子女:2子,1女 即位时间: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日) 即位年龄:20岁 在位年数:11年 卒年: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 享年:31岁 死亡地: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 庙号:文宗 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陵寝:继位人:爱新觉罗·载淳(即) 最得意:运用智巧登上皇位 最失意: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最不幸:签订《》 最痛心:被焚掠 最擅长:玩乐
在位皇帝/咸丰
爱新觉罗·奕詝是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母亲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出生。道光于1850年正月丙午日病死后,他于同月己未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丰”。在位11年(公元1850年~1861年),公元1861年病死,终年31岁。葬于直隶定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1]咸丰帝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是位没有才能平庸皇帝。咸丰皇帝优柔寡断,沉迷于酒色,荒废朝政,误国殃民,留下千古遗憾。慈禧是咸丰皇帝的贵妃,对她十分宠爱。咸丰亲政的以后,生活很是节俭,有一次上书房的门枢坏了,内务府请求换个新门,咸丰没批准,说修理一下还可以继续用。后来门修好了,内务府的人报账说费银五千两。咸丰勃然大怒,下令讯问有关人员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的人见咸丰认真了,慌忙说数字报错了,是五十两,这事才算了结。另有一次,咸丰有一条新的杭纱套裤,因不小心烧了个约蚕豆瓣大的窟窿,太监说丢了吧,咸丰再三惋惜,说:“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尽量给补补吧。”后来才知道,这样补一下,下面的人竟然报销了数百两银子。听到这里,咸丰慨然叹道:“做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何况是奢侈呢?”
爱新觉罗·奕宁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日)生于北京。道光于1850年正月丙午日病死后,他于同月已未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丰”。 咸丰的继位并不是一帆风顺。道光晚年时,传位的问题日趋临近,第四子(咸丰)和第六子成为了皇位最有力的争夺者,而且奕炘天资聪明,深得道光的喜爱。因当时内外多事,道光一直没有下决心。咸丰的老师,侍读学士杜受田,一心希望咸丰继位。他杜受田清楚地分析了两位皇子的长处,他认为,咸丰的优势在于仁厚孝顺;奕炘的优势则是聪明伶俐。而此时步入晚年的道光皇帝更需要的是一位孝顺的儿子,要牢牢地抓住这一点。一次,诸皇子们随道光皇帝去南苑打猎。这可是在父皇面前的一次很好的表现机会,但论射猎骑术咸丰显然不是六弟的对手,因此,杜受田告诉咸丰:“你到了南苑,只要坐着看兄弟们驱马打猎,自己千万不要射杀任何,并且约束你的也别去打猎”。并教他怎样对父皇解释。打猎当天,大家都有所收获,皇子中的猎物最多,而咸丰却一无所获。当老皇帝责问时,咸丰答到,儿臣虽然无能,但是只要动手,决不会一无所获的,只是想到此时正值,万物繁衍,不忍射杀,也不愿和兄弟们争个高低。他的回答深深打动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一心想为天下选择一位仁厚的皇帝,咸丰自然比盛气凌人的奕炘更和老皇帝的胃口。道光就密写了咸丰的名字,放在锦匣之中。
继位传说/咸丰
&& &由于咸丰皇帝继位之后,处于大清朝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此时的大清朝已然千疮百孔,无力回天。所以,咸丰帝没有他祖先乾隆、康熙帝那样有很大的作为。再加上他平时喜爱酒色,而且又有一个聪明勇敢的六弟奕?,人们对他的继位产生了很大的怀疑。以下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几个继位版本。遮其短处,巧斗奕?
  道光帝生育过八个儿子,但论年龄、资质,能被选为皇储的阿哥。就只有两个,就是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由于四阿哥奕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英年早逝,所以奕詝是由六阿哥奕?的母亲静妃养育的。平时小哥俩儿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关系一直很好。道光帝也很彷徨,不知道奕詝和奕?哪个更有才干继承大统,所以就准备用打猎和召见阿哥来观察、斟酌。选出皇储。&  很快,打猎的日子就到了。所有的阿哥都井然有序地来到了木兰打猎场。打猎前,四阿哥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就对四阿哥奕詝说:“阿哥论英武,是比不上六阿哥的,阿哥到了木兰围场万万不可开弓放箭,一定要空手而归。若是皇上问起,你就说现在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生气盎然。正是动物繁育的季节。若是在此时对他们展开杀戮,岂不是太残忍了吗?”奕詝很信赖杜受田,就牢牢记住了杜受田的话。而六阿哥奕?的老师却叫奕?尽力发挥,多打猎物。&  打猎正式开始了,奕?是意气风发地打起猎,并且满载而归。而奕詝却是一箭不发,两手空空。道光帝看到两个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是吃惊,便问奕詝原因。奕詝就对道光帝说:“皇阿玛,儿臣看到现在正值烟花三月,所有的动物都开始生息繁衍。如来佛就以慈悲为怀,曾割下自己的肉给鹰吃。如若这时,儿臣用冰冷的弓箭将他们一网打尽,太过残忍了。这都是佛祖不愿看到的结果。”道光对四阿哥奕詝的回答很满意&,认为他有帝王的仁慈,已经宽大的胸襟。慢慢开始对四阿哥奕詝产生好感。&  还有一次,道光认为自己太时日不多了。便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来,问他们倘若自己百年之后,如何治理国家?出发前,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对奕詝说:六阿哥&“阿哥论口才是比不过六阿哥的,待会儿皇上问你时,你就嚎啕大哭,说皇上永远不会死去,永远轮不到自己当皇帝!”奕詝记住了这些话。待到道光帝询问两个阿哥如何治理国家之时,奕?讲得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而轮到奕詝讲时,奕詝却泣不成声。抽噎着说:“皇阿玛这是什么话?皇阿玛行善积德,得苍天庇佑,永远也不会死去。哪里轮得上吾辈当上皇帝呢?”道光毕竟是一个老人,希望儿女孝顺、关心自己。六阿哥奕?滔滔不绝的回答让反而道光不高兴了。他觉得奕?对国事这么有研究,肯定是巴不得自己早点死,然后他早早登基。而四阿哥奕詝的回答虽然不如奕?的回答有谋略,有方针,但是却体现了对道光帝的爱。道光帝更加喜欢奕詝了。后来道光帝选择了奕詝。&  以上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颇有道理,但细细分析却是站不住脚的。史书上说道光帝是道光二十六年立储的,那么最晚就是这年去打猎了吧。上面说奕?满载而归,敢问奕?这年有多大?这时奕?才14岁啊。还不具备打猎的能力呢!况且满载而归。还有就是,道光帝问起奕詝原因时,奕詝自己没有打到猎物已经是羞愧不已,还有什么脸面理直气壮地堆皇帝父亲这样说话?说要打猎不对,违背了佛祖的意思。这不是在间接地斥责道光帝举办打猎大会吗?道光帝听后肯定不会高兴,更别说对奕詝好感增加了。最后一点,也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点,那就是道光二十六年,就是打猎那年。上面说全部的皇子都参加,那时候,最小的皇子才1岁,还不会走路,怎能去打猎呢?先立奕?,后立奕詝  这种说法是说,道光经过对奕詝和奕?长时间的观察以后,发现奕?确实是比奕詝有才华,有谋略,有武力。于是下定决心立六阿哥奕?为皇太子。由于清朝自雍正帝选立储君以来,就流传着有把已选定的皇太子名字写在一张纸上,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的习惯。于是,一天晚上,道光帝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便清理了大堂之内的宫女和太监。自己拿出一张纸,准备写册立储君的“遗诏”了。&  这时,有个守门的小太监很聪明。他偷偷地看道光帝运笔的姿势,暗自揣摩道光帝写的是什么字,好从中了解一些眉目。结果,他看见道光帝写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拉了一个很长的一竖。便琢磨起哪个阿哥的名字的最后一笔的长长的一竖。结果他想到了“奕?”。“?”字最后一笔就是一竖。他兴高采烈,连忙去通报奕?的生母静妃,好领点儿赏。静妃听后也欢天喜地,给了小太监很多赏。然后到处去和别人炫耀:“我儿子六阿哥奕?特别有才干,都被皇上立为皇储了。我就要当皇太后了。”结果这话一传十,十传百。最终传到了道光帝的耳朵里。道光帝很不高兴。认为自己的秘密竟然被静妃公之于众,一点皇上的威严也没有。便马上改立了皇储,把写上奕?名字的遗诏换下来,改写成了奕詝。&  其实这个说法很荒谬,由于清代皇室是满族人。所以他们在写一些重要的文件的时候。都既要写满文,又要写汉文。那个小太监怎么知道道光帝写的那一竖是满文中的还是汉文中的。还有,就算静妃得到了音讯,她也不会轻易说出去。因为毕竟她在宫中已经摸爬滚了二十余年,早就揣摩透了道光帝的性格和锻造了一颗谨慎的心。她很明白其中的利害的。
心怜皇后,册立奕詝
  身为至高无上的皇帝,道光虽有着三千佳人,但他最爱的嫔妃却是四阿哥奕詝的亲生母亲孝全成皇后。这不免让年轻的孝全成皇后心高气傲,没有搞好与孝和睿皇后(是指道光帝父亲嘉庆帝的皇后)的婆媳关系,很早就被孝和睿皇后毒死了,迫于皇太后的权利,更为了维护皇家的面子。道光帝一直是敢怒不敢言,不敢追究孝全成皇后的死因。但在他心里,孝全成皇后依然有着很高的地位,静妃所不能及也。孝全成皇后逝世那年,奕詝才十岁。道光帝心痛皇后的死去,把他对孝全成皇后的爱全部倾注到了小小的奕詝身上,一直对奕詝疼爱有加。&  奕詝长大后,虽然才华、武功方面不如奕?,道光也觉察到了。但是,正如康熙帝偏爱太子胤礽一样。明知道有其他的阿哥比自己喜欢的这个阿哥能力强。但是联想到奕詝的母亲,曾经是那么的楚楚动人,曾经是那么地温柔似水。自然就更加喜爱奕詝,不断地骗自己,奕詝是最棒的,最好的。道光本来就对不能为孝全成皇后追查死因,不能保护孝全成皇后而深感歉意。所以道光帝最终选择的奕詝。&  这个说法合乎情理、实际。但至于是不是真假。还有待考究。
人物生平/咸丰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道光十一年(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帝
第四子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朱笔,立其为皇太子。宣宗逝世后,己未,咸丰帝即位,颁诏覃恩,以第二年为咸丰元年。登基为帝
奕詝即位后,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其时,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于广西,不久,进军湖南、湖北,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改称天京,与清政府分庭抗礼。西方列强以“修约”为
名,准备对中国发动新的侵略战争。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兴师动兵,强占中国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他罢斥了道光朝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贪位保荣、妨贤病国的穆彰阿,处决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员耆英。
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广州。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在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
,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北京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訢留京议和。奕訢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驾崩托孤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六日,咸丰在烟波致爽殿寝宫,
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焦祐瀛等。咸丰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顾命八大臣”或“赞襄政务八大臣”。载垣等请咸丰帝朱笔亲写,以昭郑重。而咸丰帝此时已经病重,不能握管,遂命廷臣承写朱谕。咸丰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钮祜禄氏景云“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掌管)。十七日清晨,咸丰帝病逝。
为政举措/咸丰
奕詝在位期间,内外交困,太平天国起义如火如荼之际,又遭遇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他依靠湘军,抑制住了太平天国起义进一步的扩张。对英法联军,咸丰也派兵抵抗了,但是缺乏精力,最后失败,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告终。政治&奕詝即位时,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咸丰帝即位之初,也有番抱负,有振作之象。甫即位,即
求贤才。林则徐、江忠源、李棠阶等相继保举,罢免了穆彰阿、琦善等人职务,文渊阁大学士耆英别降为五品顶戴。这个时期,他的生活也比较勤谨。
道光死前一个月就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咸丰帝即位后发展更为迅速,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咸丰帝对起义的态度很明朗,就是坚决镇压。
太平天国攻城略地,八旗、绿营一败涂地。当太平军从广西向湖南、湖北、江西和南京迅猛进军,清朝的经制兵,不管是八旗还是绿营,都不是对手。领军前去镇压的将领有广西提督向荣、巡抚周天爵、广州副都统乌兰泰、钦差大臣赛向阿、两江总督徐广缙等等,在太平军面前都不堪一击。钦差大臣陆建瀛死于太平军刀下。钦差大臣德兴阿与和春的江北大营、江南大营都连遭摧毁
咸丰帝听了肃顺和湖广总督吴文熔的话,依靠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汉人组织勇营来对付。咸丰二年十一月降旨曾国藩在湖南以在籍侍郎办团练,后来扩充为湘军。四年四月,湘军开始进攻太平军。胡林翼远在贵州,咸丰看了吴文熔的奏疏,知道他能吃苦耐劳,畅晓兵事,马上同意吴的要求,令他率领黔勇于咸丰三年十二月到湖北与太平军作战。对于左宗棠,咸丰帝则令他自募一军,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咸丰帝终于依靠他们的湘军改变了形势,抑制住并最后打败了太平天国。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咸丰六年起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军事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咸丰没有下诏决战
他没有作战决心,也没有周密部署。起初,英军18000余人,法军7000余人,陆续开赴中国。咸丰皇帝没有
发布诏书,动员军民,积极抵抗;也没有派军队守住天津塘沽海口。却在圆明园庆祝他的30寿辰,在正大光明殿接受百官朝贺,并在同乐园连演四天庆寿大戏。咸丰和王公大臣沉醉在园内的听戏欢乐中,英法联军却加紧了军事进攻。一个大清帝国,数以百万计官兵,难道还不如埃塞俄比亚的11万军队吗?而且,意大利到埃塞俄比亚很近,不像英、法到清朝那么远;埃塞俄比亚是个小国,不像清朝那么地大、物博、人众、兵多!
第二,咸丰没有政治韬略
咸丰战和不决,小胜即骄。打了败仗,签订《天津条约》;略获小胜,又撕毁《天津条约》;再打败仗,又拒绝妥协;施展猫伶狗俐小技,使得事态不断扩大。没有使天津谈判就地解决,而支持肃顺、载垣、穆荫一伙,将英使巴夏礼等诱擒到北京,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咸丰帝没有韬略,没有格局,耍小把戏,玩小权术,使主动局面变成被动局面,又使被动
局面更加被动。
第三,咸丰没有身守社稷
面对英法联军6000余人犯八里桥,咸丰没有动员兵民“勤王”,全力守卫京师,而是准备逃跑。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国门”,抵御入侵。明朝的崇祯皇帝,在社稷危难之时,既不迁都逃跑,也不巡狩围猎,而是发出“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的哀叹,登上煤山,自缢而死。可是,咸丰皇帝在大敌侵入之时,不尽职守,不守国门,却带领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美其名曰“巡狩”。咸丰皇帝铸成了历史之大错、特错!经济&财政困难。打仗要钱,更何况是大仗?咸丰朝财政出现危机。道光三十年国库只有187万两,由于镇压起义和
赈灾原因,到咸丰三年六月,户部存银只有22.7万两,两个月的兵饷都发不出来了。
咸丰帝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熔化内务府金钟,开捐例,卖官鬻爵,铸大钱,发行官票和钱票,推行厘金制度等,终于筹措到了1亿7千万两足够的军费镇压农民起义。外交
鸦片战争之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不满足于已经获得的侵略利益,在咸丰年间,又提出了开放通商口
岸,鸦片走私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要求。遭到拒绝后,英法联军于咸丰六年(1856年)攻占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让愚顽不知变通的叶名琛为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事务钦差大臣,结果受了他的骗。叶名琛把英专使额尔金的最后通牒说成是求和。英军占领广州时,他下令组织团练去驱逐训练有素的英军。他以为逮捕巴夏礼等人,夷人必乱,却不知道这是违背国际惯例,只会导致严重后果。
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
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当时清军的防御重点在大沽口,英法联军在
北塘登陆,进而攻占大沽口。英法联军随即攻占天津,并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北京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訢 留京议和。1860年的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奕 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在热河的咸丰帝陷于极度痛苦之中,意志消沉,整天“以醇酒妇人自戕”。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葬直隶遵化清东陵之定陵。
内忧外患/咸丰
爱新觉罗·奕宁咸丰刚刚即位,就于咸丰元年(1851年)元月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以“拜上帝会”为名,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事。在两年的时间里,太平军先后攻取了、、、南京等南方重镇,于一八五三年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制订官制,建立了太平天国。由于太平军没有集中力量全力进行北伐以及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的“天京事变”使清王朝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咸丰依靠汉族、等人和外国的援助,镇压运动。正在咸丰镇压太平天国之时,、法两国于咸丰六年(1856年)再次对华宣战,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俄国却乘火打劫,蚕食中国领土。对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军,咸丰又妥协求和,被迫同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门,并割让了大片土地,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咸丰面对国库空虚,军伍废弛,吏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众起义此起彼落,西方列强虎视眈眈这样的一副烂摊子.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他即位的第二年,就下令挑选秀女入宫。他尤其宠爱其中一个名叶赫那拉·玉兰的姑娘(就是日后的慈禧)。以后,他又几次从满、蒙两族的官宦人家挑选秀女,并破除祖宗规制,选汉族入宫。其中最受宠爱的是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四人,时人称之为“四春娘娘”,居于。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联军由天津登陆,逼近北京,咸丰慌忙携带皇后和那拉氏、四春娘娘等宫眷一百多人,逃往热河避署山庄。不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纵火烧毁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事后,咸丰派恭亲王奕炘和侵略军谈判,以割地赔款的代价求得议和。但是他仍然不敢回京,迟迟不肯动身。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开始生病。而且病情日益严重。他宣召、、、景寿等八位大臣进接受顾命,下令立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因皇太子年幼,咸丰要他们尽心辅佐。第二天咸丰在内忧外患中病死在热河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内。咸丰死后的为文宗显皇帝,史称咸丰。
慈禧咸丰皇帝在里贪女色、贪丝竹、贪美酒、贪鸦片!一贪。有书记载:奕置兵败于不顾,携妃嫔游行园中,寄情于声色既聊以自娱,又自我麻醉。他有所谓汉女“四春”: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陀罗春。此外还眷爱“天地一家春”,就是慈禧。还有野史说咸丰养着一位民间寡妇。《野史叟闻》记载:咸丰钟情于一位寡妇曹氏,山西人,长得秀美妖艳,妩媚动人。入宫以后,帝最眷之。野史类似的记载还有:“山西籍孀妇曹氏,风流姝(shū)丽,脚甚纤小,喜欢在鞋履上缀以明珠。咸丰帝召入宫中,最为眷爱。”二贪。咸丰爱看戏,爱唱戏,有时粉墨登场。在热河行宫,他都经常点戏、看戏。他有时指导太监演戏,如《教子》、《八扯》等戏,还演唱过《朱仙镇》、《青石山》、《平安如意》等戏。他在热河逃难,更醉心于戏剧。他把升平署(宫廷戏班)招到承德行宫承差,亲点戏目,钦定角色。他在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听戏,几乎每天都要戏班承应,有时上午刚听过花唱,中午还要传旨清唱。天暖之后,有时在“如意洲”看戏。“如意洲”有水上戏台,凭水看戏,别有情趣。薛福成记载:咸丰帝在热河不但围猎,而且观剧。“和议刚成,即召京师升平署人员,到热河行在唱戏,使咸丰帝乐不思蜀”。  三贪。咸丰贪杯,一饮即醉,一醉便闹,大耍酒风。野史记载:“文宗嗜饮,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内侍或宫女遭殃,其甚则虽所宠爱者,亦遭戮辱。幸免于死者,及醒而悔,必宠爱有加,多所赏赐,以偿其苦痛。然未几而醉,则故态复萌矣。”四贪。咸丰继位不久,违背祖训,吸上鸦片,并美其名曰“益寿如意膏”。咸丰北狩热河后,京师被英法联军侵占。他不亲率军民抗击外敌侵略,却以吸食鸦片来刺激自己、麻醉自己。
大事年表/咸丰
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奕詝出生。后受教于。 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去世,奕詝继位。是年太平天国起事。 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在此,改名天京。九月,太平天国北伐军逼近天津。是年建湘军。 咸丰五年四月,被俘,太平天国北伐军覆没。 咸丰六年八月,发生。九月,“”发生。 咸丰八年四月,与签订《》。五月,先后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及《中法天津条约》。十月,太平军取得三河大捷。 咸丰九年五月,清大沽守军击退英、法舰队。 咸丰十年七月,英法联军攻占和大沽一带。八月,八里桥和大沽口相继被攻占,咸丰帝逃往承德,亦不足两个月,英法联军,进占北京。十月,《中英》及《中法北京条约》立。十一月,《中俄北京条约》立。十二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在承德去世。其子载淳年仅六岁,继承大统。咸丰委派、、、、、、、为辅政八大臣,辅助小皇帝。
咸丰在位的11年,借用的一首词叫《》,“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我就想借用陆游《钗头凤》这三个“错”字,错、错、错,来论说咸丰这11年的皇帝生涯,咸丰做了11年皇帝,我给他概括了三个字叫做错、错、错。 第一个错,就是错坐了皇帝的位子。咸丰做皇帝,错不错在他自己,错错在道光,道光在选皇太子的时候,德才两个条件,没有考虑德才兼备,只考虑到了德而没考虑了才,实际上咸丰後来在德的问题上做的也是很不够的,我後面还要讲,就说道光选皇太子的时候,应当说选错了,责任在道光,但是我们今天讲咸丰,所以我说咸丰错坐了皇帝的位子。咸丰这个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是一位很不称职的皇帝,因为他不称职,因为我刚才说这个四无,所以他就接着发生第二个错误,就是咸丰皇帝的第二个错,就是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逃离了皇都北京。咸丰皇帝登上宝座之後,面临着内忧,阳九之运,和外患明夷之变。 第二个错就是入侵北京的时候,逃离了北京,把广大人民丢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顾。 第三个错,错定了顾命,咸丰11年,病重,7月16病危,7月17死了,死之前他召集八大臣,这八个人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到他病榻前,宣布立载淳为皇太子,因为他就一个儿子没有选择的问题,就是同治。让这八个人做顾命大臣,也记载叫做赞襄政务大臣,七月十七咸丰就死了,我说他的第三个错就是错定了顾命大臣,顺治幼年摄政王两个,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康熙初政的时候,扶正大臣是四个,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那到了同治的时候,顾命大臣就变成了八个,这八个意见就很难协调了。 后期的咸丰皇帝没有国君的使命感,也没有历史的责任感。咸丰皇帝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的历史责任上,不仅有过,而且有罪。咸丰皇帝应是签订的直接责任者。咸丰在外敌入京、义军蜂起、社稷多难、江山危急之时,逃离皇都北京,躲在避暑山庄,而且恐惧洋人,拒不回銮返京,是满清第一昏君。
后妃与子女/咸丰
文宗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同治嫡母,)后妃端恪皇贵妃庄静皇贵妃惠征孝钦显穆杨阿孝贞显皇后孝德显皇后璷妃,那拉氏,咸丰六年六月初九日赐号为璷贵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为皇考璷嫔。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诏晋尊为璷妃。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四月二十一日卒。二十三年八月初十日奉安。 吉妃,王佳氏,正黄旗维翰佐领下园户清远之女,咸丰八年五月十五日赐号为吉贵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为皇考吉嫔。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诏晋尊为吉妃。光绪三十一年(1905)乙巳十月十六日卒。三十三年九月初六日奉安。 禧妃,察哈拉氏,咸丰九年四月十一日赐号为禧贵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为皇考禧嫔。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诏晋尊为禧妃。三年(1877)丁丑五月十六日卒。九月奉安。吉妃,王氏,正黄旗维翰佐领下园户清远之女,咸丰八年五月十五日赐号为吉贵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为皇考吉嫔。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诏晋尊为吉妃。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月十六日卒。三十三年九月初六日奉安。庆妃,张佳氏,咸丰九年九月初九日赐号为庆贵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为皇考庆嫔。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诏晋尊为庆妃。光绪十一年(1885)乙酉五月初三日卒,十五年奉安。云嫔,武佳氏,初入侍文宗于皇子邸,为侧福晋。咸丰元年赐号为云贵人。二年十一月,册封云嫔。五年(1855)乙卯正月初四日卒。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容嫔,伊尔根觉罗氏,咸丰三年三月为容常在,七年赐号为容贵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为皇考容嫔。同治八年(1869)己巳五月十二日卒,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奉安。璹嫔,那拉氏,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员外郎惠春女。咸丰三年为璹贵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为皇考璹嫔。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三月二十四日卒,终年34岁。光绪元年三月十二日奉安。 玉嫔,那拉氏,生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员外郎惠春女。咸丰三年为玉贵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为皇考玉嫔。同治元年(1862)壬戌十一月十六日卒,终年20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玶常在,伊尔根觉罗氏,咸丰元年为英贵人;二年十一月,册封英嫔,咸丰三年十月,降为伊贵人。五年二月二十四日,降为伊常在,复降为伊答应。六年(1856)五月二十五日,封为玶常在。七月十五日卒,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瑃常在,咸丰元年为瑃贵人;三年降为明常在;五年降为明答应;六年为瑃常在;九年(1859)去世。 鑫常在,咸丰元年为鑫常在;九年(1859)去世。皇子皇长子载淳,即,母懿嫔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 皇次子悯郡王,生于咸丰八年二月初五日(1858),死于咸丰八年二月初五日(1858),1岁。文宗第二子,母玫贵妃。 皇女固伦荣安公主,生于咸丰五年五月初七日(1855),死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74),20岁。文宗第一女,母庄静皇贵妃。同治十二年下嫁瓜尔佳·苻珍。 养女固伦荣寿公主,生于咸丰四年二月初二日(1854),死于三年(1911),58岁。奕訢第一女。同治五年下嫁富察·志瑞。
咸丰帝后宫年表/咸丰
文宗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七年 武佳氏入侍潜邸为格格。 道光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册封太仆寺少卿富泰之女萨克达氏为皇子福晋,奉旨成婚。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福晋萨克达氏薨。 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 皇四子继皇帝位。二十七日 册谥福晋萨克达氏为孝德皇后。赐封格格武佳氏为云贵人。十月二十七日 行孝德皇后册谥礼。 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 册封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钮祜禄氏为贞嫔;云贵人武佳氏为云嫔、国子监祭酒彦昌之女伊尔根觉罗氏为英嫔;赐封安徽宁池太广道之女叶赫那拉氏为兰贵人、主事庆海之女他他拉氏为丽贵人、春贵人、左都御使奎照之女索绰罗氏为婉常在。五月二十五日 册封钮祜禄氏为贞贵妃。六月初八 册立贞嫔钮祜禄氏为中宫皇后。九月十一日 晋封婉常在为婉贵人。十月十七日 行皇后册立礼。 赐封教习萨尔杭阿之女伊尔根觉罗氏为容常在。十一月初七 行云嫔、英嫔册封礼。 咸丰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赐封宫女披甲人吉禄之女为鑫常在。九月初三 降封英嫔为伊贵人。十月 降封春贵人为名常在。十一月初三 赐封宫女领催诚意之女徐佳氏为玫常在。 咸丰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册封兰贵人为懿嫔。十一月二十五日 行懿嫔册封礼。十二月二十四日 册封丽贵人为丽嫔、婉贵人为婉嫔。晋封容常在为容贵人、玫常在为玫贵人。 咸丰五年正月初四 云嫔武佳氏薨。二月初十 赐封主事全如之女叶赫那拉氏为璷贵人。候补员外郎桂林之女叶赫那拉氏为贵人。二十四日降封伊贵人为伊常在,后再降封伊答应,明常在为明答应。五月初七 丽嫔生皇长女,初九 晋封丽嫔为。二十四日降封玫贵人为玫常在。六月十七日降封玫常在为徐官女子,二十五日 复封徐官女子为玫常在。十二月二十八日 行丽妃、婉嫔晋封礼。 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 懿嫔生皇长子载淳,晋封懿妃。五月二十五日 复封伊答应为玶常在,明答应为瑃常在。 咸丰七年正月初二 晋封懿妃为懿贵妃。十二月十三日 行懿贵妃晋封礼。同年 册封一等侍卫裕祥之女佟佳氏为祺嫔。赐封璹贵人之妹为玉贵人,玫常在复封玫贵人。八年二月初五 玫贵人生皇二子,三月初九 册封玫贵人为玫嫔,二十五日 祺嫔、玉贵人入宫。五月十五日 赐封宫女园户清远之女王氏为吉贵人,十二月二十四日 行玫嫔、祺嫔册封礼。 咸丰九年正月初四瑃常在薨。四月十一日 赐封长春宫女子海棠春,内务府厨役常顺之女察哈拉氏为禧贵人。五月初六 鑫常在薨。九月初九 赐封长春宫女子张氏为庆贵人。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文宗殡天,皇长子载淳继皇帝位,尊封皇后为母后皇太后,十八日 尊封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九月初一敬上母后徽号慈安皇太后,圣母徽号慈禧皇太后。十月初十 晋尊丽妃为丽皇贵妃;婉嫔为婉妃;玫嫔为玫妃;祺嫔为祺妃;璷贵人为璷嫔;容贵人为容嫔;璹贵人为璹嫔;玉贵人为玉嫔;吉贵人为吉嫔;禧贵人为禧嫔;庆贵人为庆嫔。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五日 行母后、圣母上徽号礼。十一月十六日 玉嫔叶赫那拉氏薨。 同治八年五月十二日 容嫔伊尔根觉罗氏薨。 同治十一年十月初八 皇帝大婚,敬上母后徽号端裕,圣母徽号端佑。 同治十二年二月,皇帝亲政,敬上母后徽号康庆,圣母徽号康颐。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璹嫔叶赫那拉氏薨。 十一月十六日晋尊丽皇贵妃为丽皇贵太妃,婉妃为婉贵妃,玫妃为玫贵妃,祺妃为祺贵妃,敷嫔为敷妃,吉嫔为吉妃,禧嫔为禧妃,庆嫔为庆妃。 光绪元年七月 敬上母后徽号昭和庄敬,圣母徽号昭豫庄诚。 光绪三年五月十六日 禧妃察哈拉氏薨。 光绪七年三月初十 母后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钮祜禄氏崩。恭上大行皇太后尊谥孝贞慈安裕庆和敬仪天祚圣显皇后。 光绪十一年五月初三 庆妃张氏薨。 光绪十五年二月 皇帝大婚,敬上圣母徽号寿恭。三月皇帝亲政,敬上圣母徽号钦献。 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 玫贵妃徐佳氏薨。十五日丽皇贵太妃他他拉氏薨,册谥庄静皇贵妃。 光绪二十年五月十七日 婉贵妃索绰罗氏薨。八月 圣母六旬圣寿,敬上徽号崇熙。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璷妃叶赫那拉氏薨。 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十六日 吉妃王氏薨。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德宗殡天,穆宗承继子溥仪继皇帝位。尊封圣母为圣祖母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二十二日 圣祖母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崩。二十五日 晋尊祺贵妃为祺皇贵太妃。二十六日 恭上大行太皇太后尊谥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宣统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祺皇贵太妃佟佳氏薨。五月 册谥端恪皇贵妃。
兄弟姐妹/咸丰
兄弟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时为旻宁藩邸使女,生性顽劣调皮,不务正业。道光皇帝对其不问不睬。据《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因出言不讳,触怒了道光皇帝,被其一脚踢死。
皇次子爱新觉罗·奕纲,顺和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嫔,他命薄如纸,还未满月就夭折了。
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慧质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命运多舛,仅仅活了二十多天便匆匆离开了人世。
皇五子爱新觉罗·奕誴,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和硕恭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幼时聪明好学,博学多才。长大后,大刀阔斧,能文能武。咸丰帝十岁丧母,道光皇帝下旨将奕詝(即咸丰帝)交于静皇贵妃(即孝静成皇后)抚养。小时与咸丰帝是总角之交,情深似海。俩人还创造出刀法十八式,枪法二十八式。道光将枪法命名为“棣泰协力”刀法命名为“宝锷宣威”。
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醇贤亲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贵人。后为慈禧之妹叶赫那拉·婉贞之夫,光绪帝载湉、监国摄政载沣之生父,宣统皇帝溥仪之祖父。
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卒后谥“端”
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穆宗即位,命免宴见叩拜、奏事书名。同治三年,分府,仍在内廷行走,命管乐部。十一年,授内大臣,加亲王衔。德宗即位,复命免宴见叩拜、奏事书名。光绪三年二月,薨,谥“敬”。姐妹皇长女:端悯固伦公主()。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日,母为继妃佟佳氏,即孝慎成皇后。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殇,时年7岁。追封为郡主,葬许家峪园寝。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为端悯固伦公主。
皇次女: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日,母为祥嫔钮祜禄氏毓琤。七月十四日即殇,未命名,无封。
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日,母为全妃钮祜禄氏伊兰,即孝全成皇后。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日殇,年11岁。追封为端顺固伦公主。葬陈家门园寝。
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日,母为孝全成皇后,时为全贵妃。道光二十一年(1841)16岁,指配德穆楚克札布,不久封为寿安固伦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十年(1860)闰三月初三日卒,年35岁。葬京师郊外园寝。同治元年(1862)三月德穆楚克札布请移葬藩部,不许。
额驸德穆楚克札布(?一1865),奈曼部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赐用紫缰。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袭封奈曼部札萨克郡王。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授御前大臣。咸丰元年(1851)三月赐用黄缰,十月授蒙古都统。咸丰十年(1860)赐用亲王补服。同治四年(1865)正月乞病归藩,六月卒。晋赡亲王,赐祭葬如亲王例。
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日,母为祥妃钮祜禄氏。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为寿臧和硕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4岁,指配恩祟,道光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六年(1856)七月初九日卒,年28岁。
额驸恩崇(?一1864),初名恩醇。咸丰七年(1857)正月荐授满洲副都统,寻兼内务府总管。咸丰十一年(1861)避穆宗载淳讳改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内务府总管职。同治二年(1863)五月署汉军副都统。同治三年(1864)再兼署内务府总管,不久即卒。无嗣,以从子为嗣。
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日,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持氏,时为静妃。道光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为寿恩固伦公主。指配景寿。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咸丰九年(18E9)四月十三日卒,年30岁。
额驸景寿(?一1889),富察氏,一等公工部尚书博启图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赐头品顶戴,在上书房读书。后袭封一等诚嘉毅勇公。咸丰五年(1855)七月荐授蒙古都统。咸丰六年(1856)正月授御前大臣,赐用紫缰,寻授领侍卫内大臣。咸丰十年(1860)八月扈驾热河。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与怡亲王载垣等为赞襄政务大臣之一,十月削职,仍留公爵及额驸品级。同治元年(1862)二月任蒙古都统,三月授彻前大臣。同治三年(1864)七月仍赐紫缰,十月授领侍卫内大臣。十三年(1874)&十二月命管神机营事务。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去世。谥端勤。
皇七女(1840——1844):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日,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婉柔。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日殇,时年5岁。未命名,无封。
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日,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禧和硕公主,指配札拉丰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岁。
额驸扎拉丰阿(?一1898),钮祜禄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统。扎拉丰阿初名瑞林,指婚后赐改今名,字鹤汀。初充御前侍卫,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授汉军副都统、荐官至护军统领。光绪十四年(1888)十一月累迁都统,管神机营事务。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赐朝马,十月赐用紫缰。光绪二十年(1894)正月赐用固伦额驸补服。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卒。
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1842——1884)。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日,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庄和硕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同治四年(1865)正月德徽卒。光绪七年(1881)十月晋封为寿庄固伦公主。光绪十年(1884)二月十四日去世,年43岁。
额驸德徽(?—1865),博罗持氏,父裕恒,世袭诚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卒,无子,以从子为嗣。&皇十女():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日,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次年正月二十日殇,无名无封。
轶事典故/咸丰
避其短处,巧斗奕訢
道光帝生育过九个儿子,但论年龄、资质,能被选为皇储的阿哥。就只有两个,就是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
訢。由于四阿哥奕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英年早逝,所以奕詝是由六阿哥奕訢的母亲静妃养育的。平时小哥俩儿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关系一直很好。道光帝也很彷徨,不知道奕詝和奕訢哪个更有才干继承大统,所以就准备用打猎和召见阿哥来观察、斟酌。选出皇储。
很快,打猎的日子就到了。所有的阿哥都井然有序地来到了木兰打猎场。打猎前,四阿哥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就对四阿哥奕詝说:“阿哥论英武,是比不上六阿哥的,阿哥到了木兰围场万万不可开弓放箭,一定要空手而归。若是皇上问起,你就说现在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生气盎然。正是动物繁育的季节。若是在此时对他们展开杀戮,岂不是太残忍了吗?”奕詝很信赖杜受田,就牢牢记住了杜受田的话。而六阿哥奕訢的老师却叫奕訢尽力发挥,多打猎物。
打猎正式开始了,奕訢是意气风发地打起猎,并且满载而归。而奕詝却是一箭不发,两手空空。道光帝看到两个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是吃惊,便问奕詝原因。奕詝就对道光帝说:“皇阿玛,儿臣看到现在正值烟花三月,所有的动物都开始生息繁衍。如来佛就以慈悲为怀,曾割下自己的肉给鹰吃。如若这时,儿臣用冰冷的弓箭将他们一网打尽,太过残忍了。这都是佛祖不愿看到的结果。”道光对四阿哥奕詝的回答很满意&,认为他有帝王的仁慈,以及宽大的胸襟。慢慢开始对四阿哥奕詝产生好感。
还有一次,道光认为自己时日不多了。便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来,问他们倘若自己百年之后,如何治理国家?出发前,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对奕詝说:“阿哥论口才是比不过六阿哥的,待会儿皇上问你时,你就嚎啕大哭,说皇上永远不会死去,永远轮不到自己当皇帝!”奕詝记住了这些话。待到道光帝询问两个阿哥如何治理国家之时,奕訢讲得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而轮到奕詝讲时,奕詝却泣不成声。抽噎着说:“皇阿玛这是什么话?皇阿玛行善积德,得苍天庇佑,永远也不会死去。哪里轮得上我辈当上皇帝呢?”道光毕竟是一个老人,希望儿女孝顺、关心自己。六阿哥奕訢滔滔不绝的回答让反而道光不高兴了。他觉得奕訢对国事这么有研究,肯定是巴不得自己早点死,然后他早早登基。而四阿哥奕詝的回答虽然不如奕诉的回答有谋略,有方针,但是却体现了对道光帝的爱。道光帝更加喜欢奕詝了。后来道光帝选择了奕詝。
以上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颇有道理,但细细分析却是站不住脚的。史书上说道光帝是道光二十六年立储的,那么最晚就是这年去打猎了吧。这不是在间接地斥责道光帝举办打猎大会吗?道光帝听后肯定不会高兴,更别说对奕詝好感增加了。最后一点,也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点,那就是道光二十六年,就是打猎那年。上面说全部的皇子都参加,那时候,最小的皇子才1岁,还不会走路,怎能去打猎呢?,先立奕訢,后立奕詝
这种说法是说,道光经过对奕詝和奕訢长时间的观察以后,发现奕訢确实是比奕詝有才华,有谋略,有武力。于是下定决心立六阿哥奕訢为皇太子。由于清朝自雍正帝选立储君以来,就流传着有把已选定的皇太子名字写在一张纸上,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的习惯。于是,一天晚上,道光帝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便清理了大堂之内的宫女和太监。自己拿出一张纸,准备写册立储君的“遗诏”了。
这时,有个守门的小太监很聪明。他偷偷地看道光帝运笔的姿势,暗自揣摩道光帝写的是什么字,好从中了解一些眉目。结果,他看见道光帝写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拉了一个很长的一竖。便琢磨起哪个阿哥的名字的最后一笔的长长的一竖。结果他想到了“奕訢”。“訢”字最后一笔就是一竖。他兴高采烈,连忙去通报奕訢的生母静妃,好领点儿赏。静妃听后也欢天喜地,给了小太监很多赏。然后到处去和别人炫耀:“我儿子六阿哥奕訢特别有才干,都被皇上立为皇储了。我就要当皇太后了。”结果这话一传十,十传百。最终传到了道光帝的耳朵里。道光帝很不高兴。认为自己的秘密竟然被静妃公之于众,一点皇上的威严也没有。便马上改立了皇储,把写上奕訢名字的遗诏换下来,改写成了奕詝。
其实这个说法很荒谬,由于清代皇室是满族人。所以他们在写一些重要的文件的时候。都既要写满文,又要写汉文。那个小太监怎么知道道光帝写的那一竖是满文中的还是汉文中的。还有,就算静妃得到了音讯,她也不会轻易说出去。因为毕竟她在宫中已经摸爬滚了二十余年,早就揣摩透了道光帝的性格和锻造了一颗谨慎的心。她很明白其中的利害的。心怜皇后,册立奕詝&身为至高无上的皇帝,道光虽有着三千佳人,但他最爱的嫔妃却是四阿哥奕詝的亲生母亲孝全成皇后。这不免让年轻的孝全成皇后心高气傲,没有搞好与孝和睿皇后(是指道光帝的父亲嘉庆帝的皇后)的婆媳关系,很
早就被孝和睿皇后毒死了,迫于皇太后的权利,更为了维护皇家的面子。道光帝一直是敢怒不敢言,不敢追究孝全成皇后的死因。但在他心里,孝全成皇后依然有着很高的地位,为奕訢之母静妃所不能及也。孝全成皇后逝世那年,奕詝才十岁。道光帝心痛皇后的死去,把他对孝全成皇后的爱全部倾注到了小小的奕詝身上,一直对奕詝疼爱有加。
奕詝长大后,虽然才华、武功方面不如奕訢,道光也觉察到了。但是,正如康熙帝偏爱太子胤礽一样。明知道有其他的阿哥比自己喜欢的这个阿哥能力强。但是联想到奕詝的母亲,曾经是那么楚楚动人,曾经是那么温柔似水。自然就更加喜爱奕詝。道光本来就对不能为孝全成皇后追查死因,不能保护孝全成皇后而深感歉意。所以道光帝最终选择的奕詝。这个说法合乎情理、实际。但至于是真是假,还有待考究。临终托孤,错定顾命&咸丰帝仅有一子,懿贵妃所生的大阿哥载淳。自己死后,江山必将由载淳来继承,但载淳年纪太小,今年不过六岁,刚刚开始上学读书,一旦登基,十年八年之内不能亲理国政。由谁来辅佐儿子,代行皇权呢?凭血缘关系,凭才略,首屈一指的人物是恭亲王奕訢。但此时,咸丰帝跟恭亲王奕訢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恶化了。虽然奕訢的血缘关系最近,是载淳的叔叔,又才略非凡,但在咸丰看来,威胁也最大。奕訢不可靠,能不能向肃顺托孤呢?肃顺是自己的亲信,忠心耿耿,但咸丰这对肃顺也不能说一点戒心都没有。咸丰知道,肃顺作为一个远支宗室,他不可能篡权夺位,但肃顺这个人飞扬跋扈,权力欲极强,很可能欺负皇帝年幼,大权独揽,成为“鳌拜第二”,这也是咸丰帝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奕訢、肃顺都不可靠,不用说了,惟一的人选就是懿贵妃了。懿贵妃是载淳的生母,按清朝制度,载淳一旦登基,懿贵妃就将升格为太后,儿子年幼,自然听妈妈的,懿贵妃母以子贵,到时候大权独揽,发号施令,顺理成章。咸丰知道懿贵妃那可不是一个安分守已的人,她已经表现出了对朝政过分的热衷。咸丰帝又担心清朝出现一个吕后甚至武则天,怎么办?
经过几个月的苦思冥想,咸丰帝终于在临终前确立了他身后的权力格局和行政运行体制。咸丰帝把太子交给肃顺,然后由其他七位大臣替小皇帝处理国政,当然咸丰帝对肃顺也不是没有防范,他还交给即将成为太后的皇后和懿贵妃一人一个图章,给皇后的图章印文是“御赏”,给懿贵妃的图章印文是“同道堂”。从此以后,肃顺等人拟好了小皇帝的上谕,然后把这个上谕拿到两位太后那里盖章,“御赏”章盖在上面或者叫前面,“同道堂”盖在下面或者叫后面。两位太后盖完章之后,上谕生效,颁发执行。咸丰帝这个安排的用意是拿肃顺来压制奕訢,然后用懿贵妃牵制肃顺,那么谁来制衡懿贵妃呢?这由皇后来完成。因为咸丰帝规定,将来下发的上谕,必须两位太后同时盖章才能生效。
史籍记载/咸丰
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镇压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又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奕詝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只命奕欣留北京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等园。不得已奕詝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奕詝纵有重整江山之心,已无回天之力。奕詝即位后,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其时,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于广西,不久,进军湖南、湖北,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名,准备对中国发动新的侵略战争。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兴师动兵,强占中国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他罢斥了道光朝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贪位保荣、妨贤病国的穆彰阿,处决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员耆英。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广州。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在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北京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欣留京议和。奕欣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卒谥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庙号文宗。葬直隶遵化清东陵之定陵。
显示方式: |
中国皇帝分类树
在中国,皇帝最早是皇、帝的合称。秦始皇首次将二者合并,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此后,皇帝一词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共有113个词条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上传TA的照片,让词条焕然一新
编辑次数:47次
参与编辑人数:2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06:42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同父异母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咸丰元宝宝陕当五百背官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