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作曲家主内女人主动肢体接触男人是谁啊?

您尚未  &
Pages: ( 1/4 total )
本页主题: ▲▲▲▲圣诗漫谈▲▲▲▲
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去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级别: 荣誉会员
锟斤拷锟斤拷: 154 锟斤拷
锟斤拷钱: 1342 Euro
在线时间:401(小时)
&▲▲▲▲圣诗漫谈▲▲▲▲
管理提醒:
本帖被 陈仁艳 执行提前操作()
[推荐]▲▲▲▲中国基督教《赞美诗》圣诗漫谈▲▲▲▲[转帖]2& & 恩友歌& & & & & & & 奇异恩典& & & & & & &
坚固保障& & & & & & & & 荣耀归于真神& & & & & &
奇妙十架& & 3& 与主相亲& & & & & & 更爱我主& & & & & & &
数算主恩& & & & & & & & 平安夜& & & & & & & & &
天父必看顾你& & 4& 我心灵得安宁& & & & 祷告良辰& & & & & & &
引人归主& & & & & & & & 主是盘石& & & & & & & &
信靠顺服& 5& 我要耶稣& & & & & & 天父领我& & & & & & &
灵友歌& & & & & & & & & 在花园中& & & & & & & &
古旧十架& & 6& 祢真伟大& & & & & & 主若是& & & & & & & &
我宁愿有耶稣& & & & & & 祢若不压橄榄成渣& & & &
伟大的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名 炼我愈精) 7& 主爱改变我& & & & & 三一颂& & & & & & & &
凭祢意行& & & & & & & & 靠主膀臂& & & & & & & &
慈光导行& 8& 你的光当照耀& & & & 我知谁掌管明天& & & & & & & 你可知道& & & & & & & & & 藉我赐恩福& & & & & & &
快乐日& 9& & 归家& & & & & & & & 因祂活着& & & & & & &
主耶稣,,我曾应许& & &
洁净我& & & & & & & & &
亲近,更亲近&
10 主复活& & & & & & & 主,我愿像祢& & & & &
生命运河& & & & & & & & 灵里生活& & & & & & & &
亲爱主, 牵我手& & 11万古盘石& & & & & & 擘开生命之饼& & & & & & 真神之爱& & & & & & &
圣哉!圣哉!圣哉!& & & & 守信歌&
12 青年向上& & & & &
救主全舍& & & & & &
恩爱永偕求主容我与祢同行& 这是天父世界& & & & & &
主必保守我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名完全的爱)& & & &
13神未曾应许& & & & & 主曾亏欠你吗?& & & &
母亲的爱& & & & & & & & 主耶和华,求祢引领& & & &
我爱宣传主福音& & 14安居主怀& & & & & & 今要主自己& & & & & &
已负十架& & & & & & & & 信徒如同精兵& & & & & & & 我今永远属祂 15求主拣选我道路& & & 我灵镇静& & & & & & &
靠近神的怀中& & & & & & 任主差遣& & & & & & & &
活着为耶稣& 16主, 我愿更亲近祢& &
耶稣奇妙的救恩& & & & 来就上主羔羊(又名照我本相)& 若这不是爱& & & & & 荣耀十架& & 17不住的歌唱& & & & & 愿我家基督化& & & & & 教友联合& & & & & & & &
要遍传福音& & & & & & &
我知所信的是谁&
18恩雨大降& & & & & & 快乐歌& & & & & & & & 感谢神& & & & & & & & &
以马内利乐境& & & & & &
19开我的眼& & & & & & 谷中百合花& & & & & & 上主之灵& & & & & & & &
赎罪之泉& & & & & & & &
事奉祂愈久愈甘甜& & 20兴起为耶稣& & & & & 信心仰望& & & & & & & 我愿做主俘虏& & & & & &
有平安在我心& & & & & &
21神带领我们& & & & & 如果我能唱& & & & & & 祢认识我& & & & & & & &
祂为我开路& & & & & & &
蜡烛& & 22万福恩源& & & & & & 靠主有福& & & & & & & 我心献曲& & & & & & & &
与主同在& & & & & & & &
解忧歌& 23清晨歌& & & & & & & 我心之乐,我主耶稣& &
亚伯拉罕的神& & & & & &
与主耶稣交谈& & & & & &
耶稣珍宝& 24求主充满我杯& & & & 万代之神& & & & & & & 跟随我& & & & & & & & &
有福的确据& & & & & & &
祂使我喜乐&
25祂既看顾麻雀& & & & 永恒君王& & & & & & & 耶友& & & & & & & & & &
欢欣感谢& & & & & & & &
26没有难成的事& & & & 只要信祂& & & & & & & 求主教导我祈祷& & & & &
后必知清& & & & & & & &
面对面& & 27安然过& & & & & & & 我听耶稣柔声说& & & & 当转眼仰望耶稣& & & & &
到各山岭去传扬& & & & &
我心得满足&
28靠主耶稣得胜& & & & 救主在等待& & & & & & 信靠耶稣真是甜美& & & &
成为我异象& & & & & & &
现在我知& & 29为你祈求& & & & & & 大哉,圣哉,耶稣尊名& 如鹿渴慕& & & & & & & &
让我爱而不受感戴& & & &
主啊!我情愿&
30每想到祢& & & & & & 是否困倦& & & & & & & 我已经决定要跟随耶稣& &
全无隔膜& & & & & & & &
收禾捆回家& 31每一天所渡过的每一刻& 恳求圣灵充满我& & & 若没有祂& & & & & & & &
主恩典够我用& & & & &
“你是否肯?”救主问道& & 32日落之那边& & & &
一切献上& & & & & & &
更近家庭歌& & & & & & &
愿主旨意成全& & & & & &
神极爱世人& & 33成圣须用工夫& & &
献己于主& & & & & & &
那双看不见的手& & & & &
在主里的时刻& & & & & &
34机遇& & & & & & &
祂救我& & & & & & & &
当点名时& & & & & & & &
荣耀大君王& & & & & & &
在我心里常吟赞美歌&
35耶稣大爱深不可测&
母亲祷告要我归家& & &
宝架清影& & & & & & & &
华美天宫& & & & & & & &
主耶稣,我爱祢& & 36主永活在我心& & &
坚固盘石& & & & & & &
祂爱我到底& & & & & & &
洁心爱主& & & & & & & &
慈爱的救主& & 37平安歌& & & & & &
奇妙平安由神而来& & &
晨曦破晓& & & & & & & &
我乃属耶稣& & & & & & &
将你的重担卸给主&
38我的眼睛已经看见&
坚守阵地& & & & & & &
一轮明月& & & & & & & &
明星灿烂& & & & & & & &
求主教我如何祷告&
39收成乐歌& & & & &
求主扶持& & & & & & &
交托祂& & & & & & & & &
福音遍传中华& & & & & &
普世欢腾& & 40同聚美地& & & & &
主名至宝& & & & & & & 何处若有圣灵同在& & & & & 橄榄山头& & & & & & & &
信徒奋兴& & 41感谢主恩歌& & & &
心泉歌& & & & & & & & 事主蒙福& & & & & & & & & 耶稣的宝血和公义& & & &
莫把我弃掉&
42我不敢稍微失败& &
我灵之光& & & & & & & 祂悄悄踏过& & & & & & & & 合神心意& & & & & & & &
赞父奇爱& & 43宣教的中国& & & &
祂名称为奇妙& & & & & 神掌权& & & & & & & & & & 都归耶稣& & & & & & & &
爱使我们合一& & 44小山上的居所& & &
听主微声& & & & & & & 万口欢唱& & & & & & & & & 敬畏耶和华& & & & & & &
主啊!我愿住祢里面& & 45我已找到快乐的途径 爱的转变& & & & & & & 再相会歌& &
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去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级别: 荣誉会员
锟斤拷锟斤拷: 154 锟斤拷
锟斤拷钱: 1342 Euro
在线时间:401(小时)
恩友歌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何等恩友慈仁救主,负我罪愆担我忧;何等权利能将万事,来到耶稣座前求!多少平安我们坐失,多少痛苦冤枉受,都是因为未将万事,来到耶稣座前求。我们有无试探引诱?有无难过苦关头?决不应当因此灰心;仍当到主座前求!何处能寻这般良友,同尝一切苦与愁?我们弱点主都知道,放心到主座前求!我们是否软弱多愁,千斤重担压肩头?主仍做我避难处所,奔向耶稣座前求!你若正逢友叛亲离,快向耶稣座前求!到祂怀中祂必保护,有祂安慰便无忧。这首家喻户晓的圣诗,不知安慰了多少人! 你可知道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诗?'''''作者史克文(Joseph Scriven ),生于爱尔兰,父亲是皇家海军上校。早年他一心想当军人,曾进军官学校,但因健康欠佳而辍。1842年,他毕业于都柏林大学。 在他结婚前夕,他的未婚妻意外堕水溺毙,当时他痛不欲生,但恩友耶稣安慰了他。 他在廿五岁时,伤心地离开了这翠绿的故乡,前往加拿大执教。 数年后,他再次恋爱,可是就在筹备婚礼时,未婚妻突然病故。 自此他孤独一生,将自己的生命、财产,光阴完全奉献给主,让主引导前程,惟有主才是他最亲密的良友。 他生性豪爽,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贫病和孤寡,时常带了一把锯子,在街头为贫民,残障者或寡妇义务作工。在严冬时,他将衣服和食物与穷苦的人分享,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1855年,他从最痛苦忧伤的经验中,写下了这首诗。 1857年他母亲在英国病重,他不克前往探望,就把这首诗寄去安慰她。 后来有一次他自己病了,友人来探望他,从他床旁看到这首诗的草稿,阅后好奇地问他可是作者? 他说:「这首诗是主与我共同写的」。 1886年,他不慎灭顶于安大略湖,真是不幸的巧合。这首诗在1865年被编入英国的圣诗集中。 1875年,孙基(Ira D. Sankey, 见p. 13)将它编入美国的「福音圣诗集」中。 虽然史克文祇写了一首圣诗,但百余年来一直是基督徒的至爱。这首诗的作曲者是孔文士(Charles C. Converse )。他是美国人,早年赴欧就读,回美后专攻法律,但对音乐与哲学有更广泛的兴趣。他作有许多乐曲,但最脍炙人口的,却是1870年作的这首简单的圣曲。世间友情虽可贵,但经不起时间与空间的考验。 人的志趣与观念时常随境遇而变迁,惟独主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良友,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向祂倾吐心声而蒙垂听。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巳得赦免;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如此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初信之时,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宝贵!许多危险,试炼网罗,我巳安然经过;靠主恩典,安全不怕,更引导我归家。将来禧年,圣徒欢聚,恩光爱谊千年;喜乐颂赞,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现。'''''作者约翰牛顿(John Newton )生于英国伦敦。父亲是西班牙人,从事航业;母亲是英国人,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渴望儿子能受良好教育,并为牧师,她时常为此心愿祈祷。约翰自幼随母熟诵经文及圣诗。不幸在他七岁时,母亲病逝,而她的祷告在三十年后才蒙应允。母亲去世后,约翰上了两年学,因寄宿生活严谨而辍。十一岁时随父亲上船过着航海的生活,继而被征兵,逃役又被捕回。退伍后,在贩卖奴隶船上工作,经常在非洲一带贩卖黑奴。他足迹遍四海,道德日益堕落,不久染上了水手们放荡的生活习惯,吃喝嫖赌,*诈欺骗,无所不为。日后因闹事,反在非洲作奴隶之仆,过了几年非人的生活,幸而他在英伦的父亲听到这消息后,就差人前往营救。1748年春,从非洲返英的途中,遇到强烈风暴,船险沉没,他在怒涛中,向 神呼求:「神啊!求祢救我安抵港口,我将永作祢的奴仆。」船长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使他对基督徒的生活产生爱慕之心。在漫长的航程中,他读到肯培斯(Thomas Kempis)的「遵主圣范」(The Imitation of Christ),心受感动,矢志悔改。1754年,他与妻子定居利物浦,作观潮员为生,并随卫斯理兄弟研读拉丁文及希伯来文圣经,偶而也证道。 1764年他由圣公会按立为牧师。 他在余生中竭力反对蓄奴。 这首「奇异恩典」是他重生的经验。 他一直为 神工作,到八十二岁才退休,当时他说“我记忆力衰退,但我记得二件事,即我是大罪人,基督是大救主。”在他离世前,他为自己写下了墓志铭:“约翰牛顿牧师,从前是位犯罪作恶不信上帝的人,曾在非洲作奴隶之仆,但借着救主耶稣基督的丰盛怜悯,得蒙保守、复建并赦免,指派宣传福音的事工。”牛顿与顾柏(William Cowper)合编了一本圣诗集,其中他写了二百八十首。他诗歌的特色是简单、清楚、诚恳。 其它我们所熟悉的圣诗如 「郇城歌」(Glorious Things of Thee Are Spoken),「甜美圣名」(How Sweet the Name of Jesus Sounds),都是他的作品。本诗的曲调引用美国古调改编而成。坚固保障A Mighty Fortress Is Our God上主是我坚固保障,庄严雄峻永坚强;上主使我安稳前航,助我乘风破骇浪。恶魔盘踞世上,仍谋兴波作浪,猖狂狡猾异常,狰狞残暴非常,阴险绝世恶无双。我若但凭自已力量,自知断难相对抗,幸有一人挺身先登,率领着我往前方。如问此人为谁?乃是基督我王,统管宇宙万方,自古万民共仰,定能将群魔扫荡!群魔虽然环绕我身,向我尽量施侵凌,我不惧怕,因神有旨,真理必使我得胜。幽暗之君虽猛,不足令我心惊,他怒我能容忍,日后胜负必分,主言必使他败奔。主言权力伟大非常,远胜世上众君王,圣灵恩典为我所有,因主耶稣在我方。亲戚,货财可舍,渺小浮生可丧,人或残杀我身,主道依然兴旺,上主国度永久长。'''''早期的圣诗(400–1500 A.D.),是用希腊文或拉丁文写的,作者都是天主教神父与修士。 马丁路得宗教革命后,才开始有基督教的圣诗;最初作者大多数是德国人,继而兴起许多英国圣诗作者,直到廿世纪美国作者才迎头赶上。马丁路得(Martin Luther )生于德国一个贫苦的矿工家,但父母极重视教育,竭尽全力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 马丁自幼有音乐禀赋,不但有卓越的歌喉,也能弹奏七弦琴。 1505年,他大学毕业后,进修道院研读圣经,三年后成为修士,在大学教授哲学和神学。 1517年马丁因当时教会的腐败,他列出九十五条弊端与教皇及教会领袖争辩长达三年之久,1520年被罗马天主教会逐出。 当时有许多人随从他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得认为人应当用普通文字读 神的话(圣经),用通俗易懂的诗歌向 神讲话。 第一本圣诗集在1524年问世,这本诗集只有八首圣诗,其中四首是马丁路得写的,但传咏欧洲,到处可听到有人在唱。 后来他又写了多首,当时他被称为「威登堡的夜莺」。这首「坚固保障」作于1529年,取材于诗篇46:1-3「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 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匉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歌曲也是他作的,他自己从这首诗中得到很大的鼓励。 全德国人人都会唱这首圣诗,兵士们在前线时更不停地唱着,人们称这首诗为「宗教改革的马赛曲」,在纳粹统治前的真正「德国的国歌」。 这首诗有六十五种英译,英国人认为卡莱尔 (Thomas Carlyle)的译文最完善,美国圣诗集则是海琦(Frederick H. Hedge)的译文最通用。马丁路得一共作了三十一首圣诗,其中有一首「马槽歌」(Away in a Manger)是在1530年圣诞节时写给他小儿子约翰,迄今儿童们都爱在圣诞节时唱这一首圣诗。荣耀归于真神To God Be the Glory荣耀归于真神,祂成就大事,为爱世人甚至赐下独生子,献上祂生命为人赎罪受害,永生门巳大开,人人可进来。赎罪完全救恩,主宝血功勋,凡信者得永生神应许世人:只要我众罪人真心接纳主,一经信靠耶稣,必蒙祂饶恕。荣耀归于真神,祂成就大事,藉圣子耶稣我们得大欢喜:&
至圣至尊荣我主耶稣基督,将来得见主面何等大恩福。& & 副歌赞美主,赞美主,全地听主声音!赞美主,赞美主,万民快乐高兴!&
请来,藉主耶稣进入父家中,荣耀归主,祂巳成就大事工。'''''芬妮、克罗斯比(Fanny J. Crosby )美国人,在出生六个月时,因感冒被误诊而失明。她八岁时开始写诗,十五岁时就读于纽约盲童学校,在校中,她的诗曾多次获奖。毕业后任教该校达十一年之久。 1858年她嫁给盲乐师梵阿斯丁(Alexander Van Alstyne),两人以大半时间服务盲童。芬妮在四十一岁时写下第一首圣诗,到四十四岁时决定以此为其终生工作。 她一共写了八千四百多首圣诗,她的诗歌洋溢着坚定信心和喜乐,许多著名的奋兴家及圣乐家都喜爱在大会中唱她的圣诗,或特约她写圣诗,她真不愧是圣诗作者中的桂冠诗人。 这首「荣耀归于真神」写于1875年,1952年葛理翰布道会中选唱这首诗后,深受信徒喜爱。 本诗稍异与她一贯以见证作诗的风格,全诗以赞美 神为主题。 芬妮所写的诗歌,有两大类:一类是说到她和主的交通及对主的倚靠,如「有福确据 」(Blessed Assurance),「 一路引导 」(All the Way My Saviour Leads Me),「靠恩得救」(Saved by Grace)等。 另一类是述说救赎的大爱和罪人得赦,如「莫把我弃掉」(Pass Me Not),「今呼召你」(Jesus Is Tenderly Calling),「你的罪虽像朱红」(Though Your Sins Be As Scarlet)等等。芬妮从未埋怨令她失明的庸医,反而说:「我相信仁慈的主与祂奇妙的旨意,他用这种方法,将我分别为圣,使我有机会作祂指派我的事工。」「我若不瞎眼,就绝不会得到这样好的教育,也不会训练成如此强的记忆,更不能使这许多人得到益处。」 在她九十岁的庆生宴上,她说:「在这广大的世界上,没有比讲主的故事给我更大的快乐,因为这是我的信息……我对 神的爱和圣经的真理,在九十岁时比十九岁更宝贵、更坚定。」 她深觉 神的恩典是足够她用的,因为在基督里的信心,是足以战胜人生旅途中任何不测的变化。 她的诗歌,安慰和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人,当人们唱她诗歌,或知道她的身世时,便能从她的身上看到 神的慈爱,信实,大能,奇妙和荣耀!奇妙十架When I Survey the Wondrous Cross每逢思想奇妙十架,荣耀之主在上悬挂,万般尊贵顿看有损,从前所夸今觉鄙下。求主禁我别有所夸,但夸我主代赎十架,从前所慕虚荣假乐,今因主血甘尽丢下。试看其头其足其手,慈爱忧愁和血并流,如此爱忧自古焉有?荆棘反成荣耀冕旒。宇宙万物若归我管,奉献仍难偿主恩眷,主爱如此超奇深厚,图报必将身心全献。'''''作者华兹(Isaac Watts, )被尊为英国『圣诗之父』,也是十八世纪教会圣诗运动领袖之一。 他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在他出生时,父亲因是清教徒被当时国教所逼,尚在狱中。 华兹的父母办一所寄宿学校,奖励学生们课余闲时作诗,因此他在八岁时已学会作打油诗。 华兹在早年时曾负笈伦敦,谙希腊文、法文、希伯来文。 在他十八岁时,批评当时教会祗能唱古板、阴沉的旧约诗篇,而认为教会亦应有新的赞美诗。 当时他父亲是教会执事,叱他道:「你写些好的给我们看看!」于是他接受挑战,开始写圣诗,每周一首,深受会众喜爱,到他二十二岁时,已写有二百多首。 他的诗简洁有韵,题材多数取自圣经。 他将旧约的诗篇译成圣诗,如「千古保障」(O God, Our Help In Ages Past)是根据诗篇九十篇改译而成,当时正值英女王驾崩,全国骚乱不安,这首诗说明 神是人类的千古保障, 在祂里面,便能得安稳。 「救主权能」(Jesus Shall Reign Where’er the Sun)是根据诗篇七十二篇第八、十一、十三节改译而成的。华兹在二十四岁时任教会牧师,十年后因体弱多病而辞,之后他在一个贵族家任家教,并从事有关神学,哲学和圣诗的文字工作。 「奇妙十架」写于1707年,根据保罗的话「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的十字架。」(加6:14)。 当年英国大复兴时,几乎各处聚会中都可听到这首歌,今日更常为圣餐圣诗。华兹终身未婚,但他很喜欢小孩,写了许多儿童诗歌,曾出版一本儿童歌集。 在他最后的三十六年,缠绵病榻,几近半瘫痪,但他只要身体稍适,仍登台讲道,他虽体态不扬,但讲章有力,扣人心弦。 他多病,却不灰心丧志,悲观消极;他全心全意信赖 神,所以能安享天年。 他一共写了六百多首圣诗,他写诗的用意不在于荣耀自己,他说:「我并不希望我会列入诗人之群,不过我愿做教会的一个仆人,做使信徒们快乐的助手。」在法国有一位寡居的公爵夫人,含辛茹苦地抚育了三个品学兼优的儿子长大成人。 她听了友人的建议,让三个孩子去新大陆淘金。 他们抵达美洲后,在荒山中迷路,死于红蕃的毒箭下。 噩耗传来,她闭门谢客,拒绝友人的安慰。 当她极度忧伤时,就独自静坐房中,唱这首歌,想到主在十架所受的痛苦,就超然忘我。 基督的爱转移了她丧子的哀恸。
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去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级别: 荣誉会员
锟斤拷锟斤拷: 154 锟斤拷
锟斤拷钱: 1342 Euro
在线时间:401(小时)
与主相亲Nearer, My God, to Thee愿与我主相亲,与主相近,虽然境遇困难,十架苦辛,我仍将诗唱吟,愿与我主相亲,愿与我主相亲,与主相近。我虽举目无亲,日已西坠,四面黑暗笼罩,枕石而睡,梦中依然追寻,愿与我主相亲,愿与我主相亲,与主相近。梦中如行天路,从梯上升,所遇一切之事,由主引领,如闻天使声音,招我与主相亲,招我与主相亲,与主相近。睡醒满得安慰,感激不已,将我枕首之石,竖起作记,路中所历艰辛,使我与主相亲,使我与主相亲,与主相近。我快乐如生翼,向天飞起,游遍日月星辰,翱翔不息,我仍将诗唱吟,愿与我主相亲,愿与我主相亲,与主相近。''''艾撒拉(Sarah F.Adams )的父亲是一位刚毅卓越的新闻记者,年轻时,因写激烈的政治论文,被捕入狱。 许多同情者经常探狱,艾撒拉的母亲也是其中之一,日久生情,等他出狱后二人便结婚。 艾撒拉秉承父亲的天份与个性, 早年醉心戏剧,曾在伦敦歌剧院担演莎士比亚剧的女主角,后因体弱多病而不得不辍。 起初她很失望沮丧,随后便专心写作诗歌。 她的姊姊依莉莎是著名的作曲家,经常为她谱曲。在1841年,有一次牧师请艾撒拉作一首诗,以配合他的讲章 – 雅各的故事。 她花了许多时间研读创世记廿八章10-22节,以雅各在伯特利的梦为题,写成了「与主相亲」,也说明了「背负十架越重,主越亲近」。 许多人推祟这是女诗人所作的圣诗中最好的一首。基督教与天主教都将它编入了他们的诗集。1901年九月美国总统麦金莱(W. McKinley)被刺,临终时轻唱此诗,以后在他的葬礼及全国追悼会时都选唱这诗。 英王爱德华七世也酷爱此诗,称它真正能感人肺腑。 1913年四月十日,傲称不沉的世界最大游轮「铁达尼Titanic」,载了一千五百名乘客,自英国南安普敦开出,触冰山而沉,船身下沉时,乐队奏此诗歌,不克逃生的千余旅客同声齐唱,心灵乃得安慰,悲壮从容就难。这首诗的曲调有二,在英国是用戴克(John B. Dykes)的谱,在美国则用梅逊的谱,中文圣诗集都选用后者。 梅逊(Lowell Mason )是美国人,是一位银行的出纳员。 他谙多种乐器,在教会指挥诗班,业余作曲。 成名后,曾为波士顿公立学校编审音乐教材并出版音乐杂志。 1832年他创办「波士顿音乐学院」,他是第一位获得「荣誉音乐博士」的美国人。更爱我主More Love to Thee更爱我主耶稣,更爱我主;屈膝向主祈祷,恳求垂顾;此乃真心实言:更爱我主耶稣,更爱我主,更爱我主。主已将此仁爱,赐与我心,故我不得不传此宝贝信,快来与我同唱:更爱我主耶稣,更爱我主,更爱我主。主在十字架上,显祂大爱,我愿一生一世,随主不改;主若与我同在:我必不怕遭害,愿更爱主,更爱我主。苦难之中叫我更爱我主,因主为我众罪,受死受苦,主啊我今情愿,更加爱主耶稣,更爱我主,更爱我主。许多感人的诗歌,背后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诗人要走出自怜、自谴、怨天尤人的境地,才能战胜试炼,以感恩的心来颂扬 神的大爱。'''''本诗的作者依利沙白潘迪士(Elizabeth P. Prentiss )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牧师,她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从小有良好的文学训练,并有写作的恩赐。 她在十六岁时,已为当时美国著名的书报杂志写稿,且颇负盛名。1845年依利沙白与长老会牧师及神学院的教授George Prentiss结婚后,定居纽约,虽身体孱弱,但生活美满。 这段时期,她从事教育工作,她的热诚和幽默,深获学生爱戴,他们受她的影响很大;但是没有多久,她的两个儿子在短时间内相继夭折,这个接踵而来的打击,使她心碎欲绝,几乎崩溃。 一晚当她与丈夫自墓地回家,经过两个孩子空荡寂静的卧室时,她触景生情,不禁悲由衷来,哭嚷着说:「我们的家破碎了,生活被毁了,希望落空,美梦幻灭,我觉得真的活不下去了!」她的丈夫回答说:「但正是这样的时刻,更显得 神爱我们更深!正像我们爱我们的孩子一样。 当他们在痛苦,疾病,患难中时,我们不是更爱他们,更关怀他们吗?」等他离去后,她拿起圣经来研读,又拿起圣诗翻阅。 当她看到「与主相亲」这首诗时,深被感动,知道不应只看环境,应该仰望 神,心中就涌出这首「更爱我主」的诗;写成后,心中乃充满安慰和喜乐。 因此有人说:“如果没有「与主相亲」这首诗,也许就没有「更爱我主」这首诗。”这首诗歌由杜恩(William H. Doane, 见 p.62)谱曲。自痛苦中所得的灵性经验,使她成功地写了一本轰动一时的畅销灵修书「迈向天国」(Stepping Heavenward)。 她这样说:「我现在体会到为 神而活,乃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不论你有没有恩赐,甚至当 神让苦难临到你身上时,仍是 神奇妙的怜悯,为的要荣耀 神!」这是何等大的信心! 此外她的「宗教诗」(Religious Poem)共132首抒情诗,每一首都洋溢着爱主的心声。数算主恩Count Your Blessings 有时遇见苦难如同大波浪,有时忧愁丧胆几乎要绝望,若把主的恩典从头数一数,必能叫你惊讶立时乐欢呼。有时挂念世事如同挑重担,有时背着十架觉得苦难堪,若数主的恩典疑惑即消除,必能叫你快乐立时赞美主。每逢遭遇战争不论大或小,不要丧胆因主早已得胜了,深知主有恩典必甘愿辅助,安慰引导我们一直见天父。副歌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主的恩典都要记清楚,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必能叫你惊讶立时乐欢呼。有人说,这是一首英国人最挚爱的美国圣诗,在威尔斯大复兴时期,英国大街小巷,到处扬溢着「数算主恩」的歌。'''''作者欧德曼(Johnson Oatman, Jr. )出生于新泽西州,他的父亲常在教会献诗,因此他从小就熟谙圣诗。 十九岁时受卫理公会按牧,但牧会经验不多。 早年他随父经营家业,父亲去世后,他从事保险业而不断晋升。 1892年,他开始写福音诗歌,「数算主恩」写于1897年,他发觉许多人疏忽了 神的恩典,因此提醒信徒们,要将主恩细数并记清楚,这样在奔走天路时,就能如鹰展翼飞翔高空。 他一共写了五千多首圣诗,在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的福音诗写作上,占重要一席。 他的作品,我们常唱的有「那有朋友像耶稣」(No, Not One),「向高处行」(Higher Ground ),「无朋友待我像耶稣」(There’s No Friend Like Jesus)等。本曲的作者艾克赛(Edwin O. Excell )出生于贫穷的家庭,年轻时是一个泥水工,时常一边唱,一边做工,使自已觉得工作轻省些,闲时常带领朋友歌唱;稍后他从名师专攻音乐,并奉献自己为主所用。 起初他作了许多儿童圣诗,后来加入了慕迪布道团,担任歌唱。 有人说他唱起歌来,好象是一位天使,在向人类述说 神无比的慈爱与恩典,使听者都深受感动。 他一共作曲二千多首圣诗,出版了五十多本圣诗集。笔者的双亲都深爱这首圣诗,在我孩提时就教导我要数算主恩,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成年后,我们兄弟姊妹散居香港、台湾、美国,每当我们全家团聚时,一定唱「数算主恩」。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论遇祸遇福,或顺或逆,我都藉此歌而感恩,也因此歌的激励而重新得力克服困难。 父亲在晚年得了老人失忆症,记忆尽失,亲友难辨,但是他却能背诵诗篇廿三篇及歌唱「数算主恩」,闻者莫不引以为奇。弟兄姊妹们,你我能数尽一生中的主恩吗?!平安夜Silent Night 平安夜,圣善夜,万暗中,光华射,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静享天赐安眠,静享天赐安眠。平安夜,圣善夜,牧羊人,在旷野,忽然看见了天上光华,听见天军唱哈利路亚,救主今夜降生,救主今夜降生。平安夜,圣善夜,神子爱,光皎洁,救赎宏恩的黎明来到,圣容发出来荣光普照, 耶稣我主降生,耶稣我主降生。'''''圣诞诗歌很多,但有二首是每年必唱的,否则缺少喜乐、和平、恬静的气氛。这二首歌是「平安夜」与「乐哉主临 」(Joy to the World!)。莫尔(Joseph Mohr, )出生奥地利萨尔斯堡,童年时是一个活泼的儿童合唱团的团员,1815年受封为罗马天主教神父。1818年圣诞节前夕,在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座新建的小教堂。 新到任的莫尔独坐在教堂内,想到圣诞节来临,教堂的风琴却坏了,不能在午夜弥撒时,演奏原定的圣诞音乐,因此他必需写下合适的诗歌作庆典之用。 那天下午,他跋踄山谷探访一个工人家庭,他们新生一婴孩,看到他们贫穷的家境,使他联想到救主的诞生。 深夜他疲惫地独坐在教堂,远眺窗外,白雪皑皑晖映山壁,从悠静的夜景中,他似乎看到当年救主降世的情景,于是他振笔疾书写下了「平安夜」。 翌晨,莫尔就兴冲冲地去找他的好友格罗伯(Franz X. Gruber )。他是当地小学的校长,也是教堂的风琴师。 格罗伯看了诗后,不禁欢呼:「这正是我们一直想要的圣诞诗,愿我们的 神受赞美!」 立刻他脑中涌出了一个美妙的旋律来配合这诗,他们兴奋地练习着,格罗伯用吉他来伴奏,当晚他们的合唱深深地感动了会众。数月后,邻村的乐师前来修理风琴,修毕请格罗伯试音,格罗伯就奏「平安夜」,乐师为美妙的音乐感动,央求格罗伯给他一份抄本。 他带回家乡后,把它当作民谣教孩童们唱。 在那村中有一个做手套的商人,他有四个女儿都具有优美的歌喉,常随她们父亲销售手套四处演唱,渐成名为史氏四重唱(Strasser Quartet)。 有一次她们被邀请至德王御前献唱,德王腓烈第四听到「平安夜」后,大受感动,他命令全国,今后庆祝圣诞时,都要把「平安夜」放在第一首;他又想找作者,但无人知晓,于是他派宫廷诗班长查访。 诗班长到各地图书馆查考,并向音乐家探询,经年累月都不得要领。 多年后,有一天诗班长路过萨尔斯堡时,听到一只鹦鹉在唱「平安夜」,觉得奇怪,后来想到附近有一座小教堂,鹦鹉该是从那儿听到学会的,于是追踪而去,找到了格罗伯,但此时莫尔业已逝世。天父必看顾你God Will Take Care of You任遭何事不要惊怕,天父必看顾你;必将你藏祂恩翅下,天父必看顾你。有时劳苦心中失望,天父必看顾你;危险临到无处躲藏,天父必看顾你。凡你所需,祂必供应,天父必看顾你;凡祢所求,祂必垂听,天父必看顾你。无论经过何等试炼,天父必看顾你;软弱困顿,靠祂胸前,天父必看顾你。副歌天父必看顾你,时时看顾,处处看顾;祂必要看顾你,天父必看顾你。这是廿世纪最受喜爱之一首圣诗。因一个孩子对神单纯的信心油然而产生。1904年史蒂门马丁牧师(W. Stillman Martin )带了妻子马姗薇(Civilla D. Martin, )和九岁的儿子去纽约的一所圣经学院作为期数周的访客,同时协助院长编一歌集。 他答应了邻城教会的邀请,在主日讲道。 到了主日,师母突然得了急病,牧师十分担忧,拟取消赴会,正拿起电话时,他儿子对他说:「爸爸,如果 神要你今天去讲道,难道祂就不能在你不在家时照顾妈妈吗?」马丁牧师听了,内心深受谴责,于是遵约前往,那天他的讲坛特别受祝福,引领多人决志归主。傍晚,马丁牧师抵家时,他的儿子在门口拿给他一个旧信封,上面是马丁师母因儿子的信心而得灵感写下的「天父必看顾你」。 马丁牧师阅后立刻走到琴旁,数分钟内就配好了曲谱。 当晚马丁师母的病情也大有进步。史蒂门马丁毕业于哈佛大学,由浸信会按立为牧师。 他是一位被 神重用的布道家,他的圣经讲座闻名全国。马珊薇婚前是教师并研习音乐,婚后随马丁牧师到处旅行布道,是他的好帮手。 他们二人合写许多圣诗。 这首歌安慰振奋了许多人,使无数的信徒在遭遇困境,缠绵病榻,心灵疲乏时得安慰和帮助。 教会在欢送会中,也常唱此歌。有一个众所熟知的故事:有一个基督徒梦见自己与 神同行,在平坦的沙滩上显出二行脚印,渐渐地他发现,当他走在崎岖的险径上,祗见一行足迹。 因此他问 神道:「你应允我,我若跟随你,你必与我同行。 为什么在我最艰难时,你由我独行?」天父回答他说:「孩子,我从未离弃你,在你遇危难时,我怀抱着你而行,因此你祗见一行脚印。」我们虽有时会自忖孤单无依,但 神的允许永不落空,祂随时随地看顾我们。笔者在事奉及生活中也有许多类同的经历:当我们甘愿让主居首位时,祂必看顾,并赐出人意外的平安与喜乐。 正如彼得前书五章七节所记:「你们要将一切忧虑卸给 神,因为他顾念你们。」
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去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级别: 荣誉会员
锟斤拷锟斤拷: 154 锟斤拷
锟斤拷钱: 1342 Euro
在线时间:401(小时)
[pre]我心灵得安宁It Is Well with My Soul有时享平安,如江河又平稳,有时忧伤来似浪滚,不论何环境,我已蒙主引领,我心灵得安宁。得安宁。撒但虽来侵,众试炼虽来临,但有主美证在我心,基督已看清我乏助之困境,甘流血救赎我。赐安宁。回看我众罪,全钉在十架上,每念此,衷心极欢畅,主担我重担,何奇妙大恩情, 赞美主!我心灵。得安宁。求主快再来,使信心得亲见,云彩将卷起在主前,号筒声吹响,主再临掌权柄,愿主来!我心灵。必安宁。副歌我心灵,得安宁,我心灵,得安宁,得安宁。施彼福(Horatio G. Spafford )出生于纽约,居住在芝加哥,是位年青成功、善于理财的律师。 他是长老会的信徒,平时热心参与福音事工,和布道家慕迪是至交。在1871年芝加哥大火前数月,他在密西根湖畔大量投资房地产,一场大火使他的资金损失殆尽,而不久前他的独子又猝死。 为了舒展疲惫的身心,他决定带妻子和四个女儿赴英国渡假,并拟协助他的好友慕迪在英的布道大会。 临行前,有紧急的业务要他处理,于是他令妻女按照原定的旅程搭船先去,他随后即行。 谁知那法国邮船在威尔斯近海,被一英轮撞沉。 施彼福接到他妻子「仅我生还」的电报后,即刻搭船前往,当船临近他四个女儿葬身的海峡时,椎心的哀痛如滚滚波涛汹涌而来,但 神安慰他,使他心灵得安宁。 这首诗的前二节,即当时的情景,末节是仰望主的再来。 常人在经历这么多变故后,很难声称「心灵得安宁」。惟有基督徒信靠仰望主,才能得力,在苦难中,屹立不移。1881年施彼福多年的宿愿终于得偿,他和妻子带了二个幼女与一伙朋友,离开芝加哥,迁居耶路撒冷圣地。 他们设立了「美侨会馆」,照顾贫困的人和病者,又创办「施彼福儿童医院」。 八年后他去世,但这些慈善工作一直有人继续。 多年后他的外孙女继承祖志,在耶路撒冷成立「施彼福儿童中心」。白利士(Philip P. Bliss )是奋兴诗歌的先驱者,在他短促的生命中,写作了许多感性的福音圣诗,诸如「救主全舍」(I Gave My Life for Thee),「你的光当照耀」(Let the Lower Lights Be Burning),「你孤单么」(Are You Lonely),「生命之道极奇」(Wonderful Words of Life)等。 白利士知晓施彼福的经历和诗后,深受感动,旋即为这诗谱曲,我们唱此诗时,也可感受到他丰富的属灵情怀。& 祷告良辰Sweet Hour of Prayer祷告良辰!祷告良辰!召我离开世事操心,引我到父施恩宝座,将我心愿向主说明。每逢痛苦忧愁时节,我灵得遇安慰救拯,未落试探所张罗网,全亏有此祷告良辰。祷告良辰!祷告良辰!何等快乐!何等欢欣!世界多少火热之心,盼望良辰时刻再临!我向救主显示之处,与众信者努力前奔,奔到主前,虔诚侍立,静侯再逢祷告良辰。祷告良辰!祷告良辰!如有双翼向主飞升,携我衷曲宛转敷陈,主爱永恒有求必应。主既诏我时常入觐,赖主宏恩,仰主威信,我便卸去肩头重担,静侯再逢祷告良辰。本诗的作者有二个传说,迄今无人能真正释疑,但这首圣诗几乎被收集在每一本圣诗集中,也是每一个基督徒最喜爱唱的圣诗之一。1842年,萨尔文牧师(Thomas Salmon)在英国Coleshill的一个小乡村,遇到一位瞎眼的传道人,名华福特William Walford。 他有一小店,出售手雕象牙及木刻等小玩意儿,偶而也写一二诗词。 有一天萨尔文牧师去他店时,他请牧师写下他脑中的诗句。 三年后,牧师去美国,把这首诗投寄给「纽约观望者」编辑刊登。另一传说是这首诗写于1842年,作者是一位英国基督教公理会的牧师华福特(William Walford )。 华福特虽眼巳失明,但仍牧会和写作,并在神学院教授古典文学。 后人根据他的著作「祷告典范」(The Manner of Prayer,1836年出版),认为他是这首诗的原始作者。 因二者内容如出一辙,亦有人认为二者实为一人。祷告是神人之间最亲密的交通。 自一个基督徒的祷告,可窥知其灵命。 人逢绝境时,祷告是惟一的出路,也祇有藉祷告才能卸下千斤重负。本曲作者白德瑞(William B. Bradbury,),美国人,是福音诗歌的名作曲家。 他父亲曾参加美国独立革命,是教会诗班的班长。 白德瑞毕业于波士顿音乐学院,是一位出色的风琴家和诗班指挥,他是梅逊(Lowell Mason)的高足。 白德瑞婚后赴德国继续深造,与孟德尔颂(Felix Mendelssohn)为紧邻,时而向其请益。白德瑞返美后举办音学讲座,又和其兄弟开了二家钢琴行。 他的圣曲风行迄今,我们熟知的有「天父领我」(He Leadeth Me),「坚固盘石」(The Solid Rock),「耶稣爱我」(Jesus Loves Me),「我罪极重」(Just As I Am)等。[/pre]
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去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级别: 荣誉会员
锟斤拷锟斤拷: 154 锟斤拷
锟斤拷钱: 1342 Euro
在线时间:401(小时)
NO引人归主& 主是盘石&
信靠顺服& & 我要耶稣
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去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级别: 荣誉会员
锟斤拷锟斤拷: 154 锟斤拷
锟斤拷钱: 1342 Euro
在线时间:401(小时)
天父领我He Leadeth Me天父领我,我深喜欢!蒙主引导心中平安!无论日夜动静起坐,有主圣手时常领我。有时遭遇困苦忧伤,有时大得喜乐安康;似海翻腾,如山稳妥,或危或安天父领我。我愿紧握恩主圣手,甘心乐意随主行走;遇祸遇福两般皆可,因主我父圣手领我。到时行完一世路程,靠托主恩完全得胜;死如冷河我不怕过,独赖天父至终领我。副歌天父领我,日日领我,天上慈父亲手领我!惟愿跟随不离右左,因蒙主恩亲手领我。纪而摩(Joseph H. Gilmore, ),出生于波士顿,父亲是新罕布什尔州州长。他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读大学及神学院时,都成绩优异。 他是浸信会一位杰出的牧师,也是教授和作家。1862年初正值美国南北战争,人心惶惶,当时纪而摩是即将毕业的神学生,他被费城浸信会邀请,带领周三的祈祷会,那天他讲论诗篇廿三篇:「耶和华是我的牧者……领我到可安歇的水边……。」特别强调「天父领我」。 以他的聪明、学识、家世、环境,他尽可作一领导者,无需他人引领,但在实际生活体验中,他深觉人的能力有限,必需依靠 神的带领才能经过一切忧患。 会后他客宿在一执事家,大家继续讨论刚才的信息, 神是如此的慈爱,在日常生活中奇妙地带领信徒们。 纪而摩随即提笔写下这首圣诗。回家后,把草稿交给他妻子。 她读后就悄悄地把它投寄波士顿教会的报纸。 事隔三年,纪而摩去罗彻斯特城讲道,会前他随手翻阅一本新编的圣诗,赫然发现这一首诗,当时他惊喜难喻。纪而摩终生在浸信会牧会。 在他父亲出任州长时,曾是他私人秘书,复在大学及神学院教希伯来文、逻辑学、修辞学及英国文学,并出版相关的教课书,也写有其它圣诗,但最获赞誉的却是这首他在廿八岁时写的圣诗。 几乎各国的圣诗集都选有此诗。 1926年美国协和煤气公司为景仰作者,在费城该公司大楼中设一美丽铜牌,纪念这首不朽名歌及作者。本诗歌中文版有的译为「耶稣领我」。「祷告良辰」的作曲者白德瑞(William B. Bradbury,见p.12)读到这首诗时,十分喜爱,便谱上乐曲,编入主日学课本中,遂使它迅速广传。 白瑞德极力推展主日学事工,并为教会主日学课本作曲,故他被誉为「主日学音乐之父」。灵友歌Jesus, Lover of My Soul耶稣我灵好友朋,容我奔投主怀中;洪涛暴雨冲我身,狂风激浪高千寻;当此大难临头时,恳求拯救勿延迟;直到风静浪亦平,助我依旧向前行。疲乏灵魂得寄托,主外别无避难所;切莫令我落孤独,求主安慰亲扶助;因我专心仰望主,专心向主求援助;身世孤单愁苦多,救主慈荫容我躲。我所需求惟恩主,主内意外有丰富;医病明瞽肉白骨,起衰兴弱扶失足,我乃不洁又不义,主乃全义洁无比;我乃罪人满罪污,惟主施恩能救赎。救主恩惠最浩瀚,能赦万罪救众难;但愿恩如大江流,洗净私欲涤忧愁;更望永远生命源,在我心中成活泉,灌溉我灵消痛苦,万古千秋永丰富。查理卫斯理(Charles Wesley, )出生传道人家,在十九位弟兄中,他是第十八位。 初生时,身体衰弱,反应迟钝,直到五岁才一鸣惊人、他有超人的智能和记忆力。 他虽然生长在物质贫乏的家庭,但他母亲管教严厉,从小就教导他们祷告及背诵圣经,并训练孩子们自治,八岁时随长兄赴伦敦就学,名列全校第一,自此他的学业全在奖学金下完成。在他就读牛津大学时,一度曾远离主,偏行己路。 他的哥哥约翰(John Wesley)当时已是属灵的基督徒,前来规劝,两人发生冲突,不欢而散。 事后他再三省思,并在 神前寻求,终于澈底改变。 他与一群友伴在校中成立「卫理」团契,是为卫理公会的前身。十八世纪初叶,英国教会失去了宗教改革时的热忱,当时教会腐化,人心冷淡,卫斯理兄弟奋起,到处布道,但也饱受逼害和拦阻。 关于这首诗,有三个传说。第一个是说当他和约翰在爱尔兰布道时,曾被人追杀,他们逃到森林里,歹徒擦身而过,竟未发现他们。事后为感主恩,写了这首诗。 第二个传说是,一个暴风雨天他在屋中,有一被老鹰追捕的小鸟飞入,他为小鸟疗伤后,再放它走。 第三个传说是,1740年他自美国布道归来,途经大西洋,遇暴风雨,船几沉没,这首诗乃当时的情境及经历。美国内战后,1881年的一个夏夜,有一群旅客在一游艇上赏月。 大家歌唱以娱, 有位旅客唱「灵友歌」,唱毕有一人前来问他,可曾从过军? 他告诉那人他曾为北军。 那人说:「我曾为南军,记得在十八年前的一个星月之夜,我奉命去射击对方的哨兵,当我瞄准要发射时,空中飘来你的歌声:“身世孤单愁苦多,救主慈荫容我躲”我不忍开枪,因你的祷告已蒙应允,我也因有违军令而逃离军营。」本诗有许多曲谱,但以管风琴家马修(Simeon B.Marsh,)的曲谱最适宜。 查理其它著名的圣诗有「新生王歌」(Hark!the Herald Angels Sing),「基督今复活」(Christ the Lord Is Risen Today)等。在花园中In the Garden 我独自来到花园里,玫瑰花尚有晶莹露珠,忽然我耳中听见温柔声,原来是我主耶稣。祂甘甜优美的声音,使善唱的雀鸟也镇静,祂所赐给我那美好佳音,使我心快快苏醒。虽黑暗已笼罩满天,我仍舍不得离祂慈面,当祂请我走,诚恳底微声,在我心不住响应。副歌祂和我同在又和我谈心,并对我说我属于祂,我们同在时情景真甘美,没有别人能领会。麦尔斯(C.Austin Miles,)在十六岁时原想接受教牧的训练,但是为环境所逼,不得已攻读药剂师,毕业后在药房工作。 业余他勤读圣经,并在教会领唱。 他也爱好摄影,自设暗房冲洗底片。 在1892年他写了第一首圣诗,带去奋兴会试唱,获得众人赞赏。 他意识到这是 神要他以诗歌来为主作见证,于是他努力编写圣诗。 1898年他受聘于一家宗教音乐的出版公司为全职编辑,编写并推广福音圣诗事工。1912年春麦尔斯的雇主,促他作一首圣诗,指定曲调的旋律要优美柔和,能引人入胜。 词句要振奋人心,使沮丧者有盼望,疲劳者得安宁。 有一天,他坐在冲洗底片的暗房中沉思,想到黑白底片,并非真实的画面,在那黑影的丛叶中,隐藏着美丽的花朵,顿悟许多时我们不能单自表面看到事实的真相,正如底片需要花时间去冲洗,才成真实的照片。人生又何尝不如此呢? 这时,圣经正好打开在他所喜爱的约翰福音廿章,他读到马利亚,约翰和彼得先后前往墓园,发现耶稣已复活的故事,霎时间他彷佛身历其境,看到耶稣和马利亚的对谈,一时灵感触发,写下了这首诗,当晚就谱上了曲调。 「在花园中」付印后,为帐幕布道会选用,许多人听了,被感动泪下。 收音机也不断播放,在当时被誉为仅次于「古旧十架」的流行圣诗。 他著名的圣诗尚有「更加甘甜」(Still Sweeter Everyday),「主耶稣若同行」(If Jesus Goes with Me),「住在佳美圣城」(Dwelling in Beulah Land)等& & 中国大陆文革时期,有一位爱主的信徒,每日清晨上班前,必须负责清扫街道。冬晨苦寒,朔风凛冽,曙色朦胧,四顾沉寂无人,倍觉凄楚,于是他一面扫街,一面唱诗。 有一天当他唱「在花园中」时,瞬间感到 神的同在,他并不孤单,似乎他在花园中与 神同行。 自此他天天唱「在花园中」。 这几小时的劳役,是 神和他最亲密交通的时刻,使他感到有主同行的甘甜,骯脏街道犹如花丽的花园。 这首圣诗伴他渡过漫长又艰辛的岁月,使苦难成为祝福。古旧十架The Old Rugged Cross各各他山岭上,孤立古旧十架,这乃是羞辱痛苦记号;神爱子主耶稣,为世人被钉死,这十架为我最爱最宝。主宝贵十字架,乃世人所轻视,我却认为是神爱可夸;神爱子主耶稣,离弃天堂荣华,背此苦架走向各各他。各各他之十架,虽然满有血迹,我仍然以此架为美圣;因在此宝架上,救主为我舍命,担我众罪使我蒙恩拯。故我乐意背负,此奇妙的宝架,甘愿受世人轻视辱骂;不日救主再临,迎接我同升天,永远分享荣福在天家。副歌故我爱高举十字宝架,直到在主台前见主面,我一生要背负十字架,此十架可换公义冠冕。许多时候诗歌和艺术作品,都在作者去世后才获人赏识,本圣诗却在流传后即享盛誉。 美国好几家广播电台曾数次邀请听众票选十首本世纪最心爱的圣诗,在千万张选票中它始终遥居首位,即使监狱中囚犯也称它是「狱中之歌」。贝纳(George Bennard, )的父亲是煤矿的矿工。 贝纳出生后不久随父母自俄亥俄州迁居爱荷华州,在那里长大。 十五岁时父亲去世,他去矿场工作负起扶养寡母和四个幼妹的重任。 信主后,他进入救世军服务。 多年后,他和他妻子都在救世军中担任要职。 贝纳离开救世军后,一度是无宗派的传道人,后来被美以美会按牧。 他一心以主的话语为念,勤奋传道,足迹遍美国中西部,北美及加拿大各地,有一段时期完全致力于奋兴布道会。有一次他从外地布道回来,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因此他诚慎地思考十字架的重大意义,而真正地认清到保罗所说和基督「……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3:10) 本圣诗作于1913年,他先作了谱,数次配上了歌词,都不满意,直到最后才诠释了他自己的心声。 同年六月,芝加哥的一个培灵大会介绍这圣诗,就不胫而走,流传全国了。贝纳和妻子哈拿一共作了三百多首诗曲。有一位宣教士曾在中国广州明心盲童学校工作。 她见证说,该校有一个患精神分裂症的女童,经常无故发怒。 有一次她发病时,刚巧她的唱机中播放着「古旧十架」,那盲童听了,竟安静下来,以后屡试不爽。 想不到这首圣诗竟具有对人心灵治疗抚慰的超然力量。贝纳晚年住密西根州理德市,当地商会在他家附近竖立一个十二尺高的十字架,上书「古旧十架作者–贝纳之家」,晚上更有灯光照射在十字架上,远处可见,迄今仍旧存在。
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去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级别: 荣誉会员
锟斤拷锟斤拷: 154 锟斤拷
锟斤拷钱: 1342 Euro
在线时间:401(小时)
祢真伟大How Great Thou Art!主阿,我神! 我每逢举目观看祢手所造一切奇妙大工,看见星宿,又听到隆隆雷声,祢的大能遍满了宇宙中。当我想到,神竟愿差祂儿子,降世舍命,我几乎不领会;主在十架,甘愿背我的重担,流血舍身,为要赦免我罪。当主再来,欢呼声响彻天空,何等喜乐,主接我回天家;我要跪下,谦恭的崇拜敬奉,并要颂扬,神阿,祢真伟大。副歌我灵歌唱,赞美救主我神,祢真伟大!何等伟大!我灵歌唱,赞美救主我神,祢真伟大!何等伟大!这首诗的原作者是一位年轻的瑞典牧师包博(Carl Boberg, ),诗的原名是“O Store Gud”。 包博的父亲是船坞的木匠。 包博曾在他的家乡牧会并编辑基督徒周报,他在瑞典的国会,任上议员达十二年之久。1880年夏,有一天包博郊游时,突遇雷雨,不及躲避。 一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暴雨倾盆而下。 然而瞬间雨霁天晴,阳光普照,大地苏醒,清澈宁静,花草上满缀着晶莹水珠,枝头小鸟飞回轻唱。 他震惊于宇宙主宰创造的伟大和奇妙,屈膝赞美 神的大能,他的心灵如沐而更新,于是写下了九段诗章;随着雨后的彩虹,踏上归途。 回家后他将诗分成二节,配上瑞典古老民谣的曲调。 其后他在讲道时,与信徒分享这一段经历和诗歌,一时大受欢迎。 1886年这首诗经付印后,传咏瑞典全国各教会。 1907年被译成德文。1927年,有一位俄人将这首圣诗自德文译成俄文。 同年有一位英国卫理公会的宣教士韩恩(Stuart K.Hine, )到乌克兰传道,听到这首歌后,十分喜欢,经常在传福音时,与妻子合唱此圣诗。 数年后他返国,遍走欧洲各国传道,当他在捷克一个小山庄工作时,就把它译成英文,但并未付印。 二次世界大战后,韩恩在英国居住了十年。 1948年,他去探望一个难民营,那里有数百名反对苏联共产主义的流亡俄人,他带领了多人信主,他们虽在寄居之地有较多的自由与安全,但内心无时不在思念「何日才能归故乡?」有感于这些难民的情操,他写下了第三节,颂扬主再来时的喜乐,而交给一个小出版商付印。1954年葛理翰布道大会时,有人递给谢伯伟(George Beverly Shea)这首圣诗。 翌年他在加拿大多伦多布道大会时,由数百人联合的诗班,将这首圣诗唱得气势磅礡,接着又在伦敦的布道大会选唱。 不久它就流传全球,成为布道会最有效的工具。 1974年基督教论坛报称「祢真伟大」和「奇异恩典」是现代最热门的二首圣诗。 主若是If The Lord Is主若是玫瑰一朵,我就是绿叶一片,主与我心心相印,紧紧地以爱结连;任凭是风狂雨暴,同甘苦朝夕相见,主若是玫瑰一朵,我就是绿叶一片。主若是一首诗词,我就是爱的音乐,跳跃着高声欢唱,像一只晨鸟清歌;主与我此唱彼和,心灵间默契配合,主若是一首诗词,我就是爱的音乐。我若是冷若冰霜,主就是冬日太阳,祂热情十架大爱,感动我铁石心肠;但愿我溶为溪水,直流到主爱海洋,我若是冷若冰霜,主就是冬日太阳。我若是一片荒地,主就是及时甘霖,祂的爱沛然下降,滋润我干渴的心;我不再白占土地,开花结果扎根深,我若是一片荒地,主就是及时甘霖。赵君影牧师(Calvin Chao,)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 他在年青时曾胸怀大志,爱读名人传记,想创伟业。 在他未奉献前,宗教祇是他整个生活的附属条件,而不是生活的动力。 他曾说过:「三十六行,敲锣卖糖,行行都行,就是牧师不当。」 1930年,他在计志文牧师布道会中接受主,四年后决志奉献,从事向大专学生传福音的工作。 1942 年,他在中国开始推动「中国布道十字军」,抗战时在大后方带领两万余大专学生归主;1945年发起全国基督徒大学生联合会,即今日台湾校园团契的前身;年间,先后在东南亚创立香港培灵书院,新加坡神学院。 1956年赵牧师举家迁美定居洛杉矶,为留学生举行查经班;1959年成立中华归主协会,向中国知识分子传福音,以期培养教会领袖,协助留学生解决种种生活困难。赵师母在不同的教会煮饭烧菜招待留学生约有十年之久。 1982年,他在洛杉矶创立中华归主神学院,旨在训练神国领袖人才,向海外华人传福音。赵牧师写了将近廿首诗歌,如「现在我知」,「主啊!我心爱祢」,「尽忠为主」等,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主若是」。 1951年他在新加坡,有一天独自在灵修、沉思、揣摩属灵的本质如何在实际的生活中表现出来?于是他写了这首诗,用四个比喻,玫瑰与绿叶,诗词与音乐,冰霜与太阳,荒地与甘霖。 这诗表明基督是他生命,他属主,天人在他里面合一了。赵牧师认为情操是属灵生活的主要一部份,而诗歌就是情操的表达。 在他灵性追求的过程中,有时达到情绪的高潮,而写下了诗章。正如以弗所书五章十九节:「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的赞美主。」赵牧师的诗有五首都是由苏佐扬牧师谱曲,「主若是」是其中之一。我宁愿有耶稣I’d Rather Have Jesus 我宁愿有耶稣,胜得金钱,我宁属耶稣,胜得财富无边;我宁愿有耶稣,胜得华宇,愿主钉痕手,引导我前途。我宁愿有耶稣,胜得称颂,我宁忠于主,成全祂的事工;我宁愿有耶稣,胜得名声,愿向主圣名,永赤胆忠诚。恩主比百合花,更加美艳,远比蜂房蜜,更加可口甘甜;惟主能满足我饥渴心灵,我宁愿有主,跟随祂引领。副歌胜过做君王,虽统治万方,却仍受罪恶捆绑;我宁愿有耶稣,胜得世界荣华,富贵,声望。本诗作者密勒夫人(Rhea F. Miller, )生平不详,但作曲者谢伯伟却是现代著名的福音圣诗歌唱家。谢伯伟(George Beverly Shea, 1909-)出生在加拿大,少年时举家迁居纽约。 他父亲是卫理公会的牧师,母亲虔诚爱主,他虽生长在基督化家庭,且常在教会献诗,却不肯接受耶稣为救主。 大学毕业后,在一保险公司工作。 他有一副嘹亮的歌喉,经常被邀在电台及银幕上演唱,颇享盛名。 他的母亲不住地为他祷告,有一天她将密勒夫人的这首诗,悄悄地放在他的钢琴上。 当谢伯伟回家练琴时,看见那首诗便拿起来诵读。 他念完后心受感动,就在琴上记写曲调,这时他母亲在隔室跪着为他祷告。 他一面弹,一面唱,内心深处自问:「我终日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那一剎那,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就此决心将自己奉献。他坚辞了高薪的广播歌唱工作,放弃了属世欲望,成为一位福音使者。 年间他随「青年归主运动」驰奔美加各地。 二次大战结束后,葛理翰布道团兴起,他加入该团担任独唱。 他那雄厚低沉的歌声感人心弦,三十多年来,他这首最早的创作「我宁愿有耶稣」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和抉择。 当年罗斯福总统宴请英皇时,曾请一位著名的印第安基督徒演唱,他在唱了几首英国歌后,唱「我宁愿有耶稣」,在副歌余音未了时,英皇大声说:「我也宁愿有耶稣」。让我们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因祂稍纵即逝,切勿为体恤自己而犹豫。 我们若不实时把握,就会失去了蒙福的机遇!有一位年长的牧师在他退休时,教友汇集一笔巨款赠他作养老金。 他感谢他们的厚爱,但悉数捐赠了一宗教机构用作福音事工;当他唱「我宁愿有耶稣」时,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 他没有属于他自己的房屋和汽车,但神 总是供应;他常与达官显要同席,终身却以事主为荣。祢若不压橄榄成渣(又名 炼我愈精)Olives That Have Known No Pressure 祢若不压橄榄成渣,它就不能成油;祢若不投葡萄入醡,它就不能变成酒;祢若不炼哪哒成膏,它就不流芬芳;主,我这人是否也要受祢许可的创伤?祢是否要鼓我心弦,发出祢的音乐?是否要使音乐甘甜,须有祢爱来苦虐?是否当我下倒之时,纔能识爱的心?我是不怕任何损失,若祢让我来相亲。主,我惭愧,因我感觉总是保留自己,虽我也曾受祢雕削,我却感觉受强逼。主,祢能不照祢喜乐,没有顾忌去行,不顾我的感觉如何,只是要求祢欢欣?如果祢我所有苦乐,不能完全相同,要祢喜乐,须我负轭,我就愿意多苦痛;主,我全心求祢喜悦,不惜任何代价;祢若喜悦并得荣耀,我背任何十字架。我要赞美,再要赞美,赞美何等甘甜;虽我边赞美边流泪,甘甜比前更加添;能有甚么比祢更好?比祢喜悦可宝?主我只有一个祷告:祢能加增我减少。副歌每次的打击,都是真利益,如果祢收去的东西,祢以自己来代替。每逢基督徒在遭受试炼时,都喜欢唱这首诗,以得安慰与激励。 当我们失去最亲爱的人时,想到「主以自己来代替」,填平这失落的空间,内心的创痛就得抚慰。倪柝声弟兄(Watchman Nee, )原籍福州,生于广东汕头,在福州长大并受教育。 十七岁时蒙恩得救,追随英国传教士和受恩(Margaret Barber)多年。 和教士是一位诗人,她写了很多圣诗,倪弟兄羡慕她的才华,背了一千多首唐诗后,写了三十多首诗,很得意地呈与和教士。 和教土没有看,祇对他说:「你还是拿回去,免得有一日为此汗颜。」事隔多年,他才领悟到必须有圣灵的感动,才能写出感人的诗篇。倪柝声弟兄在年间,影向中国信徒属灵生命的复兴至钜。 他的诗分成两个时期,青年时代和壮年时代。 壮年之后,有廿年是在狱中渡过。青年时代的代表作如「主爱长阔高深」。 这首诗的故事是倪弟兄有位青梅竹马女友,长大后就读燕京大学,成为燕大校花。 倪弟兄在高中时得救,就开始传福音,他一直为他的女友祷告,结果却令他失望。 他在主里挣扎,爱谁较多? 有一天他被圣灵灌浇,毅然焚毁过去彼此往来的书信,并告诉她「基督是我的爱人」。 自此他白天在街上提灯笼传福音,千百人因他得救。 在他完全顺服主后,他女友不久也蒙恩得救,主还是将他为主所放弃的,再赐给他。& & 他壮年时代的诗歌,代表他属灵生命的经历。 「祢若不压橄榄成渣」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他主张背负我们生活中的十字架, 神安排各样环境来拆毁原来的老我,然后建立栽植(耶1:10)。本诗歌的谱引用美国民歌作家福斯德(Stephen Foster,)所作的Massa’s in de Cold, Cold Ground。伟大的爱O Love That Wilt Not Let Me Go 永不离我伟大的爱,我灵疲倦,安息主内,属祢生命现在献上,愿它在祢恩典海洋,更加壮阔浩荡。照我道路生命之光,求祢将我残灯剔亮,使我心中再现光芒,生命藉祢荣美恩光,更觉美丽辉煌。痛苦时安慰我之乐,我心怎能将祢拒绝!我在雨中瞻望彩虹,知道应许不会落空,天明泪痕无踪。使我抬头的十字架,不归依祢我复何往?属世荣华今愿埋葬,朵朵红花开遍地上,生命永远久长。这首圣诗是长老会最有名的盲人牧师马德胜(George Matheson, )所作。 他出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商人。 他自幼患眼疾,当他进入大学后,视力迅速衰退,到十八岁时双目完全失明,但他凭着聪明的天资与坚毅的意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哲学系。关于写这首诗有一讹传:「马德胜在未盲前曾订有婚约,失明后他自动提出解除婚约,而接到未婚妻同意的信后,心碎欲绝,乃写此诗寄情。」 但这祇是后人附会之说。 事实上他作此诗是在1882年,当时他已是四十不惑之年。 据作者自述:「这一天是我妹妹的结婚日,全家赴他城参加喜宴,骤然间我心灵上有极端的孤独、沮丧、痛苦与挣扎。这首诗是痛苦的果实,这也是我写得最快的一首诗,在五分钟内便写成,我仿佛只是一个速记员,把话记下。 关于最后一节所提的红花开遍,红花乃代表为爱牺牲的精神。」马德胜在廿四岁任传道,二年后按牧。 1886年他升任拥有二千余信徒的圣伯纳教区主任牧师。 他睁眼讲道时,与常人无异。 他虽双目失明,但有超人的记忆。 他的妹妹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她记下他的讲章,读二遍给他听,他就熟记无误,诗歌经文亦然。 他的讲章有力,是当代有名的布道家。他好学不倦,在牧会之余,还写了许多灵修书籍及研究神学的著作。这是十九世纪末最受欢迎的圣诗之一。 这首诗的曲调是苏格兰著名的风琴演奏家皮斯(Albert L. Peace, )所谱。 皮斯系当代音乐神童,九岁就任英国一大教堂的琴师,后入牛津大学攻读音乐,获音乐博土学位;历任数大教堂风琴师,英皇家风琴学院教授。
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去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级别: 荣誉会员
锟斤拷锟斤拷: 154 锟斤拷
锟斤拷钱: 1342 Euro
在线时间:401(小时)
主爱改变我His Love Changed Me主爱改变我,前后两人,祂在我身上,彰显奇恩,圣灵感动我,苏醒自新,像浪子回头,亲近父神。主爱改变我。今作新人,钉死老自我,灵程直奔,温柔且谦逊,步主后尘。过圣洁生活,作完全人。主爱改变我,主在眼前,时常亲近主,信心益坚,赞美又感谢,主恩万千,苦难算什么,我心在天,主爱改变我。今作新人,钉死老自我,灵程直奔,温柔且谦逊,步主后尘。过圣洁生活,作完全人。主爱改变我,是我良朋,我与主同行,朝夕安宁,祂既为我死,我为祂生,赐我千颗心,爱祂至诚,主爱改变我。今作新人,钉死老自我,灵程直奔,温柔且谦逊,步主后尘。过圣洁生活,作完全人。主爱改变我,为祂尽忠,世上名利权,捉影捕风,多人待拯救,主心伤痛,赐我千条命,全作主工,主爱改变我。今作新人,我愿用主爱,改变他人,完成祂旨意,彰显主恩,我全心爱主,与主日亲。这首圣诗的词谱都是苏佐扬牧师所作。 苏佐扬牧师(John Su, )原藉广东,出生在香港。 他十一岁开始学口琴,十二岁学弹风琴,两年之内熟背二百多首圣诗曲谱后,开始学作曲,其后又学会了十余种中西乐器。当年宋尚节,赵君影等名牧布道会时,常请他司琴或领唱。 他用圣经经文谱写了许多短歌,约有五百首,其中最著名的是: 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耶稣肯体恤,祂是恩主,祂爱我到底,创始成终。(太12:20,赛42:3,来4:15,约13:1,来12:2)他立志要将音乐的恩赐为主所用,除短歌外,尚作有天人圣诗二百二十首。苏牧师于1937年毕业于山东华北神学院,自年间在中国十九省奔驰为主作工,经历许多困难,但从不灰心。 1948年终返香港,先后在香港、澳门两地牧会、教学四年。 1953年春,他辞去了受薪的职务,开始过信心的生活,准备去海外为主作工,当时他亲友都为他担心「一家七口何以养生」? 神赐给他两句话:【红海面前自有路,约但河边不需桥】, 神的话永远有效。 自年间,他足迹遍日本、菲律宾、新几内亚、澳州、星马、泰国、越南、印尼等地。 年间,他在欧美四十六国家及地区向华人布道。 他有语言天份,能用英文、国语、广东话,闽南语、潮州话、客语及沪语讲道。此外他也懂十多种欧亚语言。 他的座右铭是「祇对主忠心,不问人褒贬」。三一颂Doxology赞美真神万福之根,地上生灵当赞主恩,天上万军颂赞主名,赞美圣父,圣子,圣灵。阿们。三百多年来,千万信徒在每周祟拜时唱这首诗。 它祇有短短四句的诗,节录自诗篇一百四十八篇和马太福音廿八章十九节。 诗的含意深邃,庄严,将三位一体表达无遗。本诗作者甘多马(Thomas Ken, )生于英国,自幼就是孤儿,由他长姐和姐夫抚养长大。 他姐夫是当代名人,他的道德学识才智,深深地熏陶多马,养成他刚毅耿直的个性。多马毕业自牛津大学,1662年被按牧。 他的牧会生涯可说多姿多彩,他常指责社会的腐败和不公。 1679年他奉派赴荷兰海牙,出任宫廷牧师,翌年因他直言当朝的糜烂生活而被遣返国。甘多马返英后,英皇查利二世封他为皇家牧师,可是他还是一本初衷,时常谴责皇家失德之处。 查利二世虽常被他的谏言指责,却赏识和尊敬他的胆识。 每当崇拜时刻,他总是说:「我要去听多马数说我的过错。」 在甘多马出任威尔斯主教后十二天,查利二世去世,詹姆士继位。 甘多马因拒绝宣读皇家特赦文告,和其它六位圣公会主教被囚于伦敦塔,最后被迫辞职。 晚年他隐居乡间,写诗作书。 他曾为曼彻斯特大学生写了一本「祷告手册」,内有歌尾都以「三一颂」为结束早晚灵修的圣诗,。有一天约翰卫斯理在一所古旧的大房子内讲道,当时听众有数百人。 突然间整个屋顶塌下,把全体会众埋在土中。 卫斯理从土中爬出,看到人上压人,但没有一人丧命,于是他大喊:「 神与我们同在,让我们来唱三一颂来赞美祂。」群众有的抚着伤口有的热泪盈眶,同声齐唱,与主日祟拜时欢唱时的感受回然不同。本诗歌的曲调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取自包杰士(Louis Bourgeois, )的「旧一百篇」。 包杰士是法国人,1541年他迁居瑞士日内瓦,当时日内瓦是改革宗教会的中心。 1545年他任教会诗班的指挥,教会请他特别为押韵的诗篇作曲,当时崇尚圣诗韵律要齐声,他却重视美妙的和声。 他特别关心圣乐教育,对基督教的圣乐贡献很大。[pre]凭祢意行Have Thine Own Way, Lord 凭祢意行,主!凭祢意行!因主是陶人,我是泥土。陶我与造我,照主旨意,我在此等待,虔恭候主。凭祢意行,主!凭祢意行!鉴察试验我,就在今天!求将我洗净,洁白如雪,今谦卑跪下,在主脚前。凭祢意行,主!凭祢意行!悲伤与疲倦,求主帮助,权柄众权柄,全属我主,抚摩并医治,皆赖救主。凭祢意行,主!凭祢意行!管理我动作,凭主指引,圣灵充满我,显明主恩,惟望主耶稣,常住我心。包爱德(Adelaide A. Pollard, )出生在爱阿华州,十八岁时迁居芝加哥,曾受过演讲口才训练,任教于数所女校,后成为知名的圣经教师。1902年包爱德拟去非洲传道,但募款无着,十分沮丧与灰心,灵性陷入低潮。 一晚她参加一祈祷会,听到一位年长的姊妹祷告说:「主阿!不论祢如何安排我的一切,但求祢的旨意在我身上成全。」 她听了大受感动,回家后,依据以赛亚书64:8「耶和华啊,……我们是泥,祢是窑匠,我们都是祢手的工作。」写下了这首诗。这首祷告的诗,对基督徒有莫大的帮助,特别是年青人。 它表明个人与基督的关系,将自己生命的主权,交托主,顺服听凭主旨,真是坚强激励。 许多时,我们愿意跟随主,但不愿服从主;愿意事奉主,而不肯认清主的旨意。包爱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赴非洲短宣。 战争爆发后,辗转欧陆,生活无定;战后返美,在纽约宣道会传道训练班任教。 有一次她去一家基督教书房购书,听到年轻的售货员在唱「凭祢意行」, 她告诉包爱德,是这首诗使她重生;她虽虔诚祷告,但无法放弃心中的悖逆;这首诗感动了她,使她顺服,遵行主旨。 包爱德听了她的见证,赞美主说:「我从未想到,这首小诗能改变他人的生命!」包爱德作过许多诗,但她为人谦逊,不爱炫耀自己,不用真名发表;她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高举基督,不希望受人注目。 她为主工作至死,在她七十二岁时,有一次出外为主作工,在车站,心脏病发作而逝。本圣诗由福音诗歌作曲家史涤平(George C. Stebbins, 见 p. 13)谱曲。靠主膀臂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何等的深交,何等的欢喜,倚靠主耶稣永远膀臂,何等的平安,何等的福气,倚靠主耶稣永远膀臂。何等的甜美,行走这天路,倚靠主耶稣永远膀臂,何等大荣光,照亮我旅途,倚靠主耶稣永远膀臂。我何用畏惧,我何用惊慌,倚靠主耶稣永远膀臂,主在我身旁,我满有平安,倚靠主耶稣永远膀臂。副歌依靠,依靠,平安稳妥,恐惧平息,依靠,依靠,倚靠主耶稣永远膀臂。通常的圣诗都是先有词后谱曲,本诗是先有谱而后填词。 作曲者萧华德(Anthony J. Showalter, ),原藉维吉尼亚州。 他自幼随父学音乐,嗣后从数字名师学习歌唱。 1980年开始在音乐学校教授声乐,继而自办出版事业,出版六十多种圣乐诗集,销售逾二百万册。 三十七岁赴英、法、德三国进修圣乐一年。 他在美国南部十二州,经常举办歌唱训练班。 他是长老会的长老。1988年他在阿拉巴马州举办音乐活动时,接到南卡罗来纳州两个学生的来信,他们都最近丧妻,向他倾吐失去亲人的痛苦。 他不知如何执笔安慰他们,祷告后,申命记33:27:「永生的 神是祢的居所,他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涌现心头,就在信上告诉他们 神的膀臂能扶持我们,伤心的人可投靠祂。寄信后,想起何不将这经文作一诗歌? 他作了曲,根据那节圣经写下了副歌的歌词,就寄给他的好友霍夫曼,请他完成歌词。这首圣诗是特为在受试炼,心中伤痛的人而作的。 唱这首诗时,想到 神永远的膀臂,虽灾难临身,心有痛楚难忍,但有 神的膀臂扶持,可免跌倒。霍夫曼(Elisa A. Hoffman, )生于美国宾州,父亲是牧师。 他毕业于协和神学院,没有受过正式的音乐训练,但 神给他藉诗歌表达救恩的恩赐,十八岁开始作诗,总计有二千多首福音诗歌,许多时也兼作曲。 他是长老会的牧师,也在基督教的出版社事奉十一年。 霍夫曼著名的圣诗有「要告诉耶稣」(I Must Tell Jesus),「是否将一切献上」(Is Your All on the Altar),「荣耀归主名」(Glory to His Name)等。慈光导行Lead, Kindly Light 恳求慈光导引脱离黑障,导我前行!黑夜漫漫,我又远离家乡,导我前行!我不求主指引遥远路程,我只恳求,一步一步带领。向来未曾如此虚心求主,导我前行;我好自专,随意自定程途,直到如今!从前我爱沉迷繁华梦里,骄痴无忌,旧事乞莫重提!久蒙引导,如今必仍眷顾,导我前行!经过洪涛,经过荒山空谷,夜尽天明;夜尽天明,晨曦光里重逢,多年契阔,我心所爱笑容。纽曼(John Henry Newman, )是银行家之子,生于英国伦敦,十五岁信主,十九岁毕业于牛津大学。 父母要他当律师,他则喜欢教会工作,四年后被圣公会按牧,年间任牛津大学校牧达十五年之久。1833年他因当时国会违反「政教分立」的传统,联合教会及学术界有力人士提出抗议,发起「牛津运动」,编写警世小册九十本,旨在振奋信徒灵性,加强教会意识,提高教会地位,领圣餐培养灵性。他认为天主教比当时的新教更正统,他的立场有违英国教会及牛津大学,因此辞职而去。 1845年,他加入天主教,前往罗马受按立,由于他的经历和背境不被梵蒂冈教廷信任,未获重用,直到1879年,他78岁时,才擢升为红衣主教。「慈光导引」写于1833年,他大病初愈,自罗马返英的途中,船在地中海遇飓风,在海湾停滞了一周,他在船上咏诗读经。 当他读到出埃及记十三章21-22节:「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光照他们,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日间云柱,夜间火柱,总不离开百姓的面前。」 他至诚地祷告,求 神导引。 因为当时他正因教会的分裂而彷徨,对天主教和新教不知何取何舍?心中没有光明和希望,身体的虚弱,旅途的劳顿,使他疲惫不堪。 这首诗是他当时的心声,第一节,求神导引脱离黑暗;第二节,自悟过去的高傲自专,如今虚心求主步步导引;第三节,表达信心,不论前途多困难,最后在光明中,得见安息主怀故人的笑容。 这首诗被文学家评论为十九世纪最优美的抒情诗。故总统蒋公中正最爱这首诗,他逝世后,台湾大街小巷,学校商店到处播放「慈光导引」,无人不晓,但被称为「慈光歌」。这首圣诗有几个曲调,常用的有潘但(Charles H. Purday, )及戴克(John B. Dykes, ,见 p. 49)的谱,但后者更为普遍。 纽曼曾说:「这首歌的流行,其实不在乎诗词,而是戴克所作的乐曲优美。」其实两者是相得益彰。我天父发慈悲恩光,像灯塔由天普照,祂命令我们当发光,去照亮沿岸暗礁。全世界在黑暗罪中,浮沉在狂波怒浪,千万人迫切在等待,急望能见岸边光。弟兄们,把残灯剔亮,风雨中有人迷航;快引领到安全海港,黑暗中可能丧亡。副歌你的光当照耀明亮,横越过苦海波浪,世上人罪海中浮沉,等候你速救他们。这首诗的词曲都是白利士(Philip P. Bliss, )作的,他是美国教会圣诗史上不可泯没的功臣之一。 他所作的福音诗歌,文字简洁,音乐单纯,韵律轻松,和以前的呆滞刻板的教会圣诗截然不同。白利士出生于美国宾斯凡尼州的山林地区,家境贫寒,幼时曾用芦苇制成粗糙的笛子,吹出悦耳的音乐来。 十九岁时,听到白德瑞(William B. Bradbury)的演讲,决心献身写作圣诗。 廿五岁时他试作一首,寄给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卢德(George F. Root)请他指正,附言他的作品如蒙采用,请赠一笛子为酬,因他无力购买。 卢德赏识他的天份,寄赠笛子以示鼓励。1869年白利士在芝加哥遇到慕迪(D. L. Moody),使他的生命起了大转变。 白利士身壮英俊,歌喉洪亮,音域广阔,表情深刻,吐字清晰。 慕迪为白利士低沉有力的歌声所吸引。 倾谈后,彼此都深信讲章固能引人归主,圣乐也能激励人心。 不久他遇到了另一位布道家韦德(Maj. D. W. Whittle),便结伴到处巡回布道。白利士的圣诗多数是在听道,与人交谈,游览古迹时,灵感触发而写。 这首「你的光当照耀」是听慕迪讲道所说的一个故事:「在一星月无光的风暴之夜,有一巨轮在波涛汹涌中前行,舵手要靠灯塔上的光及两岸低处的两盏灯,才能找到港口的航道,可是低处的灯熄灭了,船因而触礁而沉,伤亡惨重。 主的光如大灯塔,让我们的光照亮低处。」许多人,被 神的大光照亮,悔改信主,但不久又因四周无光的基督徒而跌倒。 让我们做一个在低处导人前行的小光,不要因我们的无光使他人沦亡。1876年圣诞节,白利士与家人欢渡佳节后,与妻同搭火车返芝加哥,中途火车撞到桥梁,焚烧坠河,白利士已逃出;但折回营救其妻时,却一同葬身火窟中。 他的生命如一颗流星,虽短促,却有强烈的光芒。[/pre]
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去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级别: 荣誉会员
锟斤拷锟斤拷: 154 锟斤拷
锟斤拷钱: 1342 Euro
在线时间:401(小时)
[pre]你的光当照耀Let the Lower Lights Be Burning我天父发慈悲恩光,像灯塔由天普照,祂命令我们当发光,去照亮沿岸暗礁。全世界在黑暗罪中,浮沉在狂波怒浪,千万人迫切在等待,急望能见岸边光。弟兄们,把残灯剔亮,风雨中有人迷航;快引领到安全海港,黑暗中可能丧亡。副歌你的光当照耀明亮,横越过苦海波浪,世上人罪海中浮沉,等候你速救他们。这首诗的词曲都是白利士(Philip P. Bliss, )作的,他是美国教会圣诗史上不可泯没的功臣之一。 他所作的福音诗歌,文字简洁,音乐单纯,韵律轻松,和以前的呆滞刻板的教会圣诗截然不同。白利士出生于美国宾斯凡尼州的山林地区,家境贫寒,幼时曾用芦苇制成粗糙的笛子,吹出悦耳的音乐来。 十九岁时,听到白德瑞(William B. Bradbury)的演讲,决心献身写作圣诗。 廿五岁时他试作一首,寄给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卢德(George F. Root)请他指正,附言他的作品如蒙采用,请赠一笛子为酬,因他无力购买。 卢德赏识他的天份,寄赠笛子以示鼓励。1869年白利士在芝加哥遇到慕迪(D. L. Moody),使他的生命起了大转变。 白利士身壮英俊,歌喉洪亮,音域广阔,表情深刻,吐字清晰。 慕迪为白利士低沉有力的歌声所吸引。 倾谈后,彼此都深信讲章固能引人归主,圣乐也能激励人心。 不久他遇到了另一位布道家韦德(Maj. D. W. Whittle),便结伴到处巡回布道。白利士的圣诗多数是在听道,与人交谈,游览古迹时,灵感触发而写。 这首「你的光当照耀」是听慕迪讲道所说的一个故事:「在一星月无光的风暴之夜,有一巨轮在波涛汹涌中前行,舵手要靠灯塔上的光及两岸低处的两盏灯,才能找到港口的航道,可是低处的灯熄灭了,船因而触礁而沉,伤亡惨重。 主的光如大灯塔,让我们的光照亮低处。」许多人,被 神的大光照亮,悔改信主,但不久又因四周无光的基督徒而跌倒。 让我们做一个在低处导人前行的小光,不要因我们的无光使他人沦亡。1876年圣诞节,白利士与家人欢渡佳节后,与妻同搭火车返芝加哥,中途火车撞到桥梁,焚烧坠河,白利士已逃出;但折回营救其妻时,却一同葬身火窟中。 他的生命如一颗流星,虽短促,却有强烈的光芒。我知谁掌管明天I Know Who Holds Tomorrow我不知明天将如何,每一天只为主活,我不借明天的阳光,因明天或不晴朗,我不要为将来忧虑,因我信主的应许,我今天要与主同行,因祂知前面路程。每一步越走越光明,像攀登黄金阶梯,每重担越挑越轻省,每朵云披上银衣,在那里阳光常普照,不再有流泪满面,在美丽彩虹的尽头,众山岭与天相连。我不知明天将如何,或遭遇贫苦饥饿,但那位看顾麻雀者,祂必然也看顾我,祂是我旅途的良伴,纵遭遇各样灾害,我救主必与我同在,祂宝血把我遮盖。副歌有许多未来的事情,我现在不能识透,但我知谁掌管明天,我也知谁牵我手。这首圣诗的曲和词都是史丹斐(Ira F. Stanphill, )所作。 他是廿世纪著名的福音诗歌作家,共写六百首圣诗,如「十架有地方」(Room at the Cross for You),「小山上的居所」(Mansion over the Hilltop),「跟随我」(Follow Me)等都是现代流行的圣诗。史丹斐生于新墨西哥州,父母都爱好音乐,热心教会圣乐事工。 他在十二岁在神召会决志奉献事主。 他学了一年钢琴,就能弹风琴,四弦琴,及拉手风琴。 十七岁时为教会的青年团契作了第一首诗歌。 他随同布道家巡回布道,负责圣乐事工。 廿二岁开始讲道,先后在德州,宾州及佛州神召会牧会;他也是歌唱布道家,足迹遍及美国及四十多国家。一个蒙恩得救的基督徒,不能确保人生是坦途,甚至要面临人间的残酷。史丹斐的圣诗在半世纪内激励了千万人,但当年他却无法解脱。 他曾试图把自已切身的痛苦、心意及需要,放在 神前。 他的妻子移情别恋,携独子离他而去; 二人离婚后,他到处受人指责,流言蜚语,使他无辜受害,十分难堪,也有人认为他离婚的身份不配为 神工作,他默然无语,不为自已申辩。 他不愿毁婚誓,再三地宽恕他妻子,愿与她和好未果。史丹斐年近五十时,在德州南部一大教会事奉,并执教于当地著名的音乐学校。 他在教会中与一位年轻爱主的姊妹相恋。 他知道自已不能再婚,劝她另择他人,自己则专心音乐事工。 但思念之情日深,许多次他想放弃事奉而再婚。 此时他前妻不检的行为已众所周知,大家对他深表同情和谅解,但他自己无法释怀。 有一日他在驾车途中,内心又大起挣扎,他为自己的不幸而悲哀,深陷沮丧绝望中,他哼曲感叹未来,倏忽感到 神与他步步同行,抵家后他即刻在钢琴上奏出「我知谁掌管明天」,心中遂得释放。 数月后,他前妻车祸丧生,他终于得与所爱的人,建立美满的新生活。[/pre][pre]你可知道Do You Know?没有经过流泪的双目,永远看不到人间疾苦;没有经过流汗的耕作,永远不懂收获的快乐;没有试炼,没有重担,你不知生命潜力有多深;没有痛苦,没有缺憾,你不知生命耐力有多大。没有夏日炎阳的烤灼,永远不知树荫的清凉;没有漫漫长夜的等待,永远不见曙光的重现;没有试炼,没有重担,你不知生命韧力有多强;没有痛苦,没有缺憾,你不知生命内涵有多美。没有狂风暴雨的肆虐,就显不出彩虹的美丽;溪流没有礁石的阻挡,就激不起浪花的飞舞;你可知道?你可明白?万事效力,爱神的人得益。噢,主,求祢叫我明白,教导我顺服、遵行祢旨意。作者杏林子,本名刘侠(Liu Shia, 1942 - )陕西人。 在她小学将毕业时,忽然左手足酸痛,经医生详细检查,诊断她得了罕见的不治之症–类风湿关节炎,她的关节在这几十年中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损坏了。 她腿不能行,手不能弯,头不能转,不能多穿衣或盖棉被,行动起居全靠母亲扶助。 这些年来,她已不知「不痛」的感觉。 她试遍中西各种医疗都无效。 笔名「杏林子」是纪念她的故乡杏林县,及感谢罹病生涯中关爱她的医生们。从活泼好动前途似锦,到疼痛绝望肢体面貌变形,从自尊降到自卑,她一家因她的自闭而生活在愁云惨雾中。 十六岁那年是她生命的转折点,她母亲听到福音,带领她信主。 自信仰她肯定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领悟到对付苦难最好的方法是面对它,击败它,而且必须亲自去面对这生命的挑战。 于是她开放了自已的心灵,也开拓了新的人生领域。 她藉阅读书籍忘掉病痛,从爱读书变成写书人,忍着关节的酸痛,在腿上放块小木板,把笔夹在掌心,低头弓肩,一笔一划费力地写出了四十多出剧本及散文集等。 她曾当选第八届十大杰出女青年,并获国家文艺奖。近年来,她呼吁社会重视伤残福利,成立伊甸残障基金会,帮助残障,鼓励他们在逆境中奋斗不懈。 她说:「爱和友谊是最珍贵的良药」。 是 神的大爱,使一个绝望病痛的弱女子,成为达观坚强、荣神益人的生命勇士。这首诗歌是杨伯伦谱曲,他是一位爱主的信徒,业余从事圣乐事奉。 当他读到这首诗后,深受感动,觉得自己有时稍遇困难便怨天尤人,看不见远景,但明白主的旨意后,才知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困难和重担,才能鍜炼自己成为刚强明理的人,并知道自己尚有许多未发挥的潜力。藉我赐恩福Make Me a Blessing在尘世生命崎岖道路中,多少人困倦悲伤,黑暗满布,快把真光照亮,使忧伤者变欢畅。述说耶稣基督慈爱故事,述说祂赦罪大能, 别人信主要藉祢去见证,生活时刻像明灯。白白得来,故要白白施与;爱人要像主爱你,搀扶软弱者务要尽心力,忠于主始终如一。副歌藉我赐恩福,藉我赐恩福,藉我生命荣耀主名;藉我赐恩福,救主,听我求,藉我赐恩福,使他人得救。这首圣诗的歌谱是舒勒(George S. Schuler, )在1924年所作,据他说诗词是威尔逊在1909年所作,可是威尔逊却否认。 原稿送给出版公司时,曾被退回,舒勒斥资制版,印了一千份,当时几乎亏损。 直到名布道家狄伯(George Dibble)在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国际主日学会议时介绍本诗,才不胫而走。 舒勒出生于纽约,就读于芝加哥音乐学院及慕迪圣经学院,并在该校执教四十年。退休后在出版公司任编辑,作了许多福音诗歌,并编印钢琴和风琴乐谱。威尔逊(Ira B. Wilson,)生于美国爱荷华州,曾随他姊姊学小提琴,风琴与和声学。 1902年进慕迪圣经学院,接受布道音乐的训练。他有许多笔名,1905年,任出版公司编辑,编印合唱歌曲及数本圣乐杂志。每当笔者选写一则圣诗故事时,都先祈求圣灵带领,通常有曲调浮现脑海。 「藉我赐恩福」是我心爱圣诗之一,也是我写「古今圣诗漫谈」的目的。 如果其中某一篇对某一弟兄姊妹有所帮助,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当这首圣诗不时萦回在我脑海时,我搜遍了廿多本参考书,却找不到有关的资料,几度想放弃撰写这首圣诗。 最后我找到了以上简单的资料。 当我祈求圣灵光照时,霍然忆起不久前译过的一首麦爱玛(Alma H. McNatt)的祷文(Daily Prayer)与本诗含意雷同,特在此分享。慈悲的天父,当有人需要教导时,请教我晓谕;有人需要福音时,请藉我传扬;有人需要关爱时,请遣我抚慰;有人需要音乐时,请容我歌唱;有人需要倾诉时,请使我聆听;有人需要辅导时,请差我指引;有人需要礼物时,请命我送赠;有人需要代祷时,请允我祈求;有人需要援助时,请促我伸手。阿们!& 快乐日O Happy Day前有一日,我意立定,靠托救主救我灵魂;那时心中,实在高兴,四方周围,扬开主恩。救主爱我,无尽无穷,我要全心,尊敬主名;但愿归服,听主慈声,一生这样,充满圣灵。救赎大恩,今已完成,主为我主,我为主民;无数罪愆得蒙赦清,行走天路有祂指引。如今离开世俗忧闷,救主教我出死入生;天国荣耀,我有一分,这样好处谁能讲明!副歌快乐日,快乐日,救主洗净我众罪孽然!心里清亮,极大欢喜,这日永远不能忘记;快乐日,快乐日,救主洗净我众罪孽!每一位浸信会的信徒该都记得受浸时会众唱的这首圣诗。 诗的作者陶德瑞(Philip Doddridge, )生于英国伦敦,祖父及外祖父都是虔诚的传道人,父亲是油商。 他是家中第廿个孩子,也是惟一存活者。他母亲在他幼年时,用彩色磁砖在墙上砌了圣经故事为他讲述,孩童的他就有献身为主的心愿。在他十三岁时父母双亡,当时有一位女公爵见他天资聪颖,拟栽培他成圣公会牧师。 十八世纪初叶,英国政纲不振,社会混乱,英国国教辖制人民灵性,因此他宁愿就读一间非国教的小神学院。 毕业后在贫民区牧会并在神学院兼理校务达廿一年之久。 陶德瑞好学不倦,经常手不释卷,他和约翰卫斯理等都是当代属灵的领袖。 他自幼体弱多病,最后积劳得肺疾而殁。他的诗歌在他生前并未付梓,直到他去世四年后,才由他的好友出版。「快乐日」是根据历代志下十五章十五节而作,原名是「与神盟约而喜乐」(Rejoicing in Our Covenant Engagements to God),原诗没有副歌。 他的诗通常是他讲章的摘要,讲完道后,藉诗歌使会众重温他的信息。 他写了363首诗歌,有175首是根据旧约写的,188首是根据新约,最著名的是这一首。 英国安娜女王最爱这首圣诗,她的儿女受坚振礼时,都选唱此圣诗。 这首诗的曲调是林伯特(Edward F. Rimbault, )所作,副歌是引用他所作的「快乐地」(Happy Land)。 他生于伦敦,父亲是音乐家,他随父亲学习,十六岁时就在教会司琴,嗣后任数大教堂管风琴师。 他是享有盛名的多产作家,编写了许多民谣、牧歌及圣乐。[/pre]
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去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级别: 荣誉会员
锟斤拷锟斤拷: 154 锟斤拷
锟斤拷钱: 1342 Euro
在线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朋友不主动肢体接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