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观论文竞争能力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_论文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转载]构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构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王麒凯,李志,刘霜
“Employability”
这个概念2050代由英国学者首先提出,主要是指个人受到雇佣的潜能。美国学Howard(2004)
①Fuguate (2004)
②“Employability”是指雇员具有劳动力市场和雇主所需要和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的能“Employability”被翻作“就业竞争力”。首先,竞争力的概念是指发展经济学中用于说明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比如贸易竞争力指数、城市竞争力指数等。而就业竞争力(刘锐,2007)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⑤2009毕业生在成功就业时,与竞争对手相比较体现出的相对竞争优势。关于就业竞争力的衡量,③2004示性和分析性相结合的多元分析法。其中显示性指标主要有就业率(三个月内的签约率)、薪金水平、就业主要流向、毕业生供需比、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深造情况这六项指标;分析性指标主要指产生显示性指标的原因,如就业能力、新生质量。楼④
(2005)2005“”10“”“”“”“”“”“”为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竞争对手相比较体现出的相对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就业率高低、质量好坏等指标体系予以衡量。本文试图通过文献法、德尔菲法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为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和提升办学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大学生主观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⑥⑦
4651252510231108.79%1018.07%997.91%917.27%846.71%846.71%786.23%745.91%594.71%433.43%383.04%352.80%252.00%141.12%141.12%90.72%60.48%60.48%50.40%40.32%30.24%30.24%20.16%23
图1 就业竞争力四维图
2350041282.4%1
65.80%1718.79%2413.61%3513.16%45
(二) 大学生客观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282232()EEmployabilitySBAOi(i=1, 2,
O={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 ,
(L1, L2, L3,L4,
L5,L6, L7,
L8,L9,L10,L11,L12
)f=f1,f2,f3,f4,f5,f6,f7,f8,f9,f10,f11,f12
Li;(i=1, 2,
3, 4, 5, 6, 7, 8,9,10,11,12)
Employability=β3S+β4O=β3β1B+β2A+β4fi Li
四、讨论与对策建议
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积极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职业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学习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手段,为未来职业的自我实现打下良好基础。其二,强化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高度的责任感、说服他人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高度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等,提升学生就业准备水平。第三,高校应该主动谋求与校内外资源的对接,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外,高校要利用和开发好以下社会资源:一是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经常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并主动走访用人单位,征求他们对人才培养的建议。二是聘请职业指导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进校,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分享、面对面咨询,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中有关就业信息、择业技巧、职业道德、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使生涯发展辅导更贴近社会,贴近实际。三是优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由各系代表学校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校外实习,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甚至教训,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四是加强与校友的沟通与联系。对内,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和全程化还必须依赖构建校、院两级就业指导模式。要求学校和学院两级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学校、学院和班级三级共同配合,全员参与,充分调动校内资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⑩--
① Andrew Rothwell, Steven
Jewell, Marie Hardie. Self-perceived employability: Investigating
the responses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
② Femina P. Varghese, Erin
E.Hardin, Rebecca L.Baue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mployability of
Latinos: The Roles of Ethnicity, Criminal History, and
Qualifications [J], Race Soc Probl, 2009,
③ 柯羽.反思·扬弃·超越——从“就业率评价”到“就业竞争力评价”[J].江苏高教,2004(05):33-35.
④ 柯羽. &[J].
黑龙江高教研究,-63.
⑤ 等.大学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
(10):49-51.
⑥ 王霄等.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1):33-35.
⑦ 毕廷延.青年学生:软实力决定就业竞争力[J].中国青年研究,2009(08):67-69.
⑧ 秦建国.
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03):71-75.
⑨ 徐涌金,高秋艳.试析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基本要素[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4):108-122.
⑩ 王麒凯.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就业准备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87-90.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ng Qi-Kai , Li
Zhi, Liu shuang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www.ruiwen.com - 论文】
  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了大众化,毕业生数量的逐渐增多,加上全球经济依旧不景气,大学生们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希望对你有帮助。  早在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中,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曾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10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7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然而时至今日, 2017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2014年有毕业生727万,加上去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2014届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自身原因同时还存在着社会等复杂的原因,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社会现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大学生就业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过去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有着较高的心理期望值,较高的心态,求高薪、求舒适的心态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这样就造成很多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就业观偏差,一味蜂拥沿海、沪京津地区,导致就业人数集中竞争大。东部沿海的岗位往往让应聘者趋之若鹜,而西北地区有些条件优厚的工作却无人问津。一方面,东部惊呼人才过剩,大学生预期薪酬屡屡跌破底线,甚至有人主动提出零薪上岗;另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急缺人才,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也引不来金凤凰。许多大学生先入为主的认为,西部就是荒漠戈壁、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去那里扎根意味着纯粹的奉献,难以实现个人的发展。事实上,那里不但有希望的绿洲、丰富的资源,更有供大学生施展抱负的大舞台。这里不是苦行僧的炼狱,很多时候它更适合发挥你自己的才干。因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应该通过制定你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你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通过实践,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了解 。大学生要学会整理你自己的技能清单,了解这些技能与你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 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以后在社会中立足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过时的就业观念就会导致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存在依赖和盲目乐观的心理,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竞争意识缺乏,对择业缺乏充分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准备。并且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全面实施,大学生数量的上升使得这个群体的质量受到相应的影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尤其针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同一个学校的同一专业的不同学生由于个人家庭出生的背景,受教育的背景以及个体性格与资质差异等各方面相关因素的影响,尽管都在相同的环境、相同条件下接受相同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但对于受教育者而言,个体的差异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二、巨大的社会压力  由于市场上出现的大量的人力资源,使得用人单位将用人标准提的越来越高,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储备和吸收更多的人才本来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有些企业并没有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仅仅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厚经验。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工作要求本科学历,而本科生可以做的工作要求硕士学历,这些都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严重的挫伤了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很多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很多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工作经验是需要在工作中产生的,对于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如果用人单位动辄要求几年以上工作经验,不给他们得到经验的机会,他们何时才能拥有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经验呢。在日,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就已经指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从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力促进就业公平、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领导等。  三、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三个要素  第一,就是大学生本身对你自己工作的定位。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对你自己的定位有很大偏差, 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关于这点曾说过,当代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要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的岗卫生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定位好,认识清楚你自己的方向,总能在青春里散发出你自己的异彩。第二,就是就业竞争力。面对当前社会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自身素质,只要有能力,总会有你想要的职位在等着你。第三点就是心态。俗话说,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话糙理不糙,很多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不过硬,虽然专业水平很高,但不能将你自己很好的展示出来,胆怯,不自信等情绪在应聘时成为大忌。所以说,除了掌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自我锻炼与加强,培养出良好的心态。把握好这三点要素,求职的概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
瑞文网 ruiwen.com 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目录摘要 .......................................................4ABSTRACT .....................................................5 0 引言 .......................................................7 1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8 2 国内外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比较分析.........17 2.1 国外学者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工具.........................18 2.1.1 就业能力的研究综述 ....................................18 2.1.2 就业能力的构成 ........................................18 2.2 国内学者对学生竞争力的分析工具 ..........................20 3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 ..............23 3.1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外部因素 ..........................23 3.1.1 社会宏观条件造成的影响因素 ............................23 3.1.2 教育体制方面的影响因素 ................................27 3.1.3 企业方面的影响因素 ....................................32 3.1.4 家庭造成的影响因素 ....................................34 3.2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部因素 ..........................35 3.2.1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35 3.2.2 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 ....................................38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3.2.3 职业生涯规划 ..........................................39 4 评价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 ..........................40 4.1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提出的意义.......................40 4.1.1 有利于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 ............40 4.1.2 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与自我价值 ....................41 4.1.3 有利于丰富教育的评价方式和手段 ........................41 4.2 大学生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42 4.2.1 指标的确定 ............................................42 4.2.2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45 5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51 5.1 大学生各项因素与就业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 ...................51 5.2 对未来五年大学生就业形势预计 585.2.1 对未来五年大学毕业生人数预计 ..........................58 5.2.2 对未来五年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预计.......................63 6 提高大学生竞就业争力对策 ..................................69 6.1 对于非个人因素,大学生提高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69 6.1.1 社会方面 ..............................................69 6.1.2 企业方面 ..............................................74 6.1.3 学校方面 ..............................................76 6.2 对于个人因素,大学生提高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79 6.2.1 改变就业观念 ..........................................79 6.2.2 掌握好择业技巧 ........................................81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6.2.3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82 6.2.4 参加社会实习工作 ......................................83 6.2.5 充分享用大学学习生活 ..................................83 7 结束语 ....................................................84 参考文献 ....................................................87 附录 1 ......................................................89 译 文 ......................................................91 原文说明 ...................................................102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是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问题。 首先简述了近年 来我国大学生整体的就业情况。 然后明确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定义, 并 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衡量指标与研究方法进行阐 述与比较。通过与多家公司人事专员的交流,综合各项衡量指标,将影响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排列构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它们排序, 并讨论各项因素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关性。再用 SPSS 软件构建模型y = 60.352+14.667t +3.443t2 和 y = 32.836+3.135t2 ?0.026t4 对未来大学生毕业人数与失业人数进行预测, 展望了五年内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最后根据对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提出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本文将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为不可控的非个人因素和可 控的个人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AHP 法)对于个人因素与大学生就业竞争 力的相关性建立模型进行了研究。 分析的结论是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起到 影响的个人因素中, 最重要的是综合因素, 其中的工作经验等子因素所占 权重很大,是关键中的关键。其次是知识因素,包括了外语水平、计算机 水平等子因素,最后是条件因素,它包括个人形象、性格等若干子因素。 随后根据前文的数据分析结果, 就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各类因素 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相关性做出评价, 并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 社会、 企业、 高校、 个人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关键词: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竞争力,相关性,因素分析,对策研究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The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of impact on the competitiveness for the Graduate Employment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factors of impact on the competitiveness for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At the first, I analyze of the overall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Paper offers the definitions of competitiveness for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and tells us that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old different methods and measures on the impact of competitive employment. Compared with these methods and measures, I built a new way to sort all the factors under a lot of helps from HR. The use of AHP2 helps me finish it. And then, SPSS provides me y = 60.352+14.667t +3.443t andy = 32.836+3.135t2 ?0.026t4 to forecast the next five years about employmentsitu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s a reply, I suggest some strategy for enhancing graduates competitiveness in employment. We divided all the factors into two parts: one is personal factors undercontrol, the other is just the opposite. Then we used AHP to found a model for using the correlation with a serious of factor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graduates and we test the correlation. The conclusion shows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which include such working experience、ability to express. Knowledge factors are next to it and it include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foreign language level、computer skills. The last one is condition of students’ own. Primarily look in personal image、family and other sub-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analyze of date in the Paper, evaluation given for the all factors of impact on the competitiveness for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And there are a lot of comments on improve graduates’ competitiveness for society、universities and graduates themselves.Key words : graduat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Correlation, Factor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梁晓晴 0 引言人才强国, 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一个战略目标。 大学毕业生作为青 年储备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科教兴国、 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 对他们的合理配置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同志指出: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 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 经济能不能 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里曾提到, 大学毕 业生这一人力资源是社会劳动力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 术同时最具创新活力。 一旦他们投入经济活动之中, 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 社会普通劳动力无法比拟的。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人的人生价 值实现, 也是家庭教育投资的一个收益过程, 还是高等学校实现可持续发 展十分关键的一部分, 更是人力资源投入社会发挥作用的重要表现, 关系 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大学生希望通过就业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家庭 期望通过就业来圆满的完成对大学生的教育投资, 高等学校希望通过大学 生的顺利就业来实行其可持续发展, 社会也期待着大学生这一可贵的人力 资源来补充社会发展的血液,增加社会前进的动力。进入新世纪,我国进 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能否培养同 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发挥我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国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关系到 21 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关系 着我们国家、社会和个人事业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已从过去“统包统分”的就 业模式转变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大学生这一重 要人才资源如何通过市场机制调节配置到社会最重要和最能发挥其作用 的地方, 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文 化的改革和发展, 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 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 过去的“精英型”走向“大众化” ,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 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未来高 素质人才的核心,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新世纪宏伟目标的重要力量。 大学毕业生不完全就业或就业不合理(如人才高消费), 就会造成人才的闲 置或对人才不合理使用, 这样既造成人才的最大浪费, 又会给社会稳定带 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入手, 对影响当 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社会、 学校、 家庭和大学毕业生自身方面的因素进 行深入分析, 并从教育的角度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 应的对策思考。1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2003 年是我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 总数达到 212 万人, 比上年的 142 万人增长 46%; 2004 年高校毕收生达到 280 万人,比 2003 年增长 68 万;2008 年毕业生人数达到 599 万人,比 2004 年增长 33 万人。从表 1.1 可见,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除了 1994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年的招生人数略有减少之外, 全国普通高校招收本专科生的人数总体上呈 上升趋势,尤其是自 1999 年开始的“高校扩招” ,使大学生的数量猛增, 2008 年的招生人数比 1990 年增加了 10 倍。表 1.1 一方面展示了我国高 等教育的发展速度。表 1.1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增长状况( 单位:万人) 年份 92 95 98 01 04 07 2008 人数 61 62 75 92 90 93 97 100 108 160 221 268 321 382 447 504 530 567 599(数据来源:1990 年-2008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高校招生人数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92 95 98 01 04 07 2008 年份 人数图 1.1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情况增长图人 数 (万 )表 1.2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 单位:万人) 年份 01 04 07
人数 101 107 114 145 212 280 338 413 495 559 610(资料来源:1990 年-2008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图 1.2 历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图)图 1.2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情况图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扩大了求职者人数,在全国求职者 中所占比例也相应增加,成了求职大军中越来越重要的一支高素质队伍。表1.3 年份 全国求职人数 (万) 毕业生人数/ 求职人数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在求职人数中所占比重 2001年 2年 年 4年 5年 23338.778.3810.4812.8414.46(数据来源:(1)年全国求职人数来自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 发布的统计数据;(2)2005年毕业生人数为教育部公布数据)1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毕业生人数/求职人数 15.00% 10.00% 5.00% 0.00%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年份毕业生人数/求职人数图 1.3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在求职人数中所占比重图虽然我国的教育起点低, 大众所受教育的质量不高, 数量也相当有限, 但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过去的30年里,国民受教 育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特别是跨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 增长,已经连续几年增长率超过8%,对人才需求量也在持续增长。表1.4年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单位:% 小学 95 07 35.4 37.2 38.4 35.7 31 29.9 初中 17.8 23.3 27.3 34 36.6 37.8 高中 6.6 8 8.3 11.1 12.1 12.6 大专及以上 0.6 1.4 2 3.6 5.8 6.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1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各种受教育人口比重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95 07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 及以上图 1. 年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过剩了”。事 实上, 无论从数据统计还是从实际状况看, 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远远不够。 首先,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大学生数量还远远不够。在美国,接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数量的35%, 日本是23%, 而目前中国仅为 5%。表 1.5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数量 单位:% 美国 35% 日本 23% 中国 5%(数据来源:数据来自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发布的统计数据)1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受高等教育者占全国人口比重 35% 30% 25% 20% 15% 10% 5% 0%美国 美国日本 日本中国 中国图 1.5 美、日、中三国受高等教育人数比重图正如国家人事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克良所说, 由于我国经济持续繁 荣导致行业发展迅猛,一些大企业将出现对大学生的“需求放量”现象, 这说明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依然处在“求大于供”阶段。 虽然目前存在就业 难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大学毕业生总量过剩。从这个角度来讲, 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其次,从我国目前人才供需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国 民经济、GDP都有很高、很健康的发展速度,每年可以创造近于万个就业 岗位,尤其是2005年出现了企业招聘“放量”的行情。与此相对应,我国 近3年每年有200万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 对比由快速的经济 发展带来的很多就业岗位和每年递增的高校毕业生的数量, 理论上讲供需 之间应该是平衡的。1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表1.6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及增长率(预计) 年份 毕业生人数(万) 毕业生增长率(%) 2007年 464 18.39 2008年 532 13.19 2009年 592 11.29 2010年 652 10.14(数据来源: 年毕业生人数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人数;2010毕业生人数 为根据国民经济增加趋势和前几年毕业生人数增长情况估算数值。)表1.7 预计年每年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人数 年份 需求大学毕业生人数 2007年 590 2008年 574 2009年 580单位:万人 2010年 589(数据来源:《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 曾湘泉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19页)近年大学生供需情况图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2007 年 2008 年 毕业人数 2009 年 需大学毕业生数(万) 2010 年图 1.6 近年大学生供需情况图由数据可见, 至少在今年之前, 需求大学毕业生人数仍远大于毕业生 人数, 理论上不应该在近几年就提前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然而事实 上, 在毕业人数迅速增加的同时,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却 “止步不前” 。1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抱怨工作难找, 处于实际待业状况的大学毕业生数量越 来越多。与此相对应,越来越多的岗位招不到满意的大学毕业生。根据教 育部的估算,2001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大约有34万人待业; 2002年为37万人待业; 2003年增加到52万人; 2004年将有69万人待业; 2005 年待业人数增加到79万人。从2001年到2005年,短短6年的时间,大学毕 业生待业人数(初次就业失败的人数)由30万人增加到79万人, 增加2.6倍。 从6年的总体情况看,大学生的待业率基本保持在25%到30%之间,也就是 说,大约每4个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个人找不到工作。但就在前不久,中 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教育蓝皮书》中预计说:到09年底,中 国将有300万大学生不能就业,加上前几年的未就业大学生,这一数字将 突破500万。这一个数据如猛得一掌,击醒了许多人,在高等教育高速发 展的今天,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表1.8 历年全国普通高校失业人数 年份 03 06 09单位:万人实际失业人数 34 44 64 76 93 112 125 206 3001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全国高校历年失业人数 300 250 200 人数(万) 150 100 50 0
人数 09图 1.7 历年全国普通高校失业人数图 (数据来源:年失业人数来自西南财大中国高等教育供需追踪评估系统 的报告;失业人数来自《2009年中国教育蓝皮书》)2 国内外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国内外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比较分析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哈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年 在《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首次提出的主要用于 针对企业而言。相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对于个人而言,同样具有竞争力问 题。人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要素,不可能不涉及竞争。所谓就业竞争力问 题,就是一个人成功的职业生涯之路上,有多大的能力来提升自己竞争力, 使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具有长期良好的业绩。从个体来看,竞争力是每个人 的能力或素质,而从整体上看,就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是劳动力资源的市场 竞争关系。针对大学生而言,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初次进入人力 资源市场以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 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能1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力。 2.1 国外学者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工具 2.1.1 就业能力的研究综述 就业能力在国内又被一些学者称为可雇佣性,是指国外大学毕业生 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 满足社会需求、 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国外学者认为大学生 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这一 概念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包含。在内容上,它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 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学习能力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 它是就业能力的基石;思想能力是指思维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和政治鉴别 力、社会洞察力、情感道德品质的综合体现,它是大学生思想成熟与否的 标志;实践能力是指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就业环节中的点睛之笔,是各种 能力综合应用的外化体现;适应能力是指在各种环境中驾驭自我的心理、 生理的调节能力, 它是大学生就业乃至完成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职业角色顺 利转变的关键。 在就业能力的构建元素上, 可分为个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 力因素,即智商(IQ)与情商(EQ),或称智力资本与能力资本。智力因素是 个体生存发展的“硬件”,而非智力因素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软件”。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1.2 就业能力的构成 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关于就业能力具体包括一些什么能力, 至 今仍没有研究的定论。 在这一领域的两项基础研究ASTD和SCANS也没有 达成一致。1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就业能力考量要素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影响能力图 2.1 ASTD 就业能力考量要素图ASTD(1990)定义了16项技能,分为5个类别:基本胜任力(阅读、写作、 计算),沟通能力(说和听),适应能力(问题解决、创造性地思考),群体效 果(人际技能、 团队工作、 协商能力), 影响能力(理解组织文化、 分享领导)。 Law, Wong &Mobley(1996)认为就业能力主要由三个维度组成: 第一、 个人适应性, 指的是使个人具有就业能力的因素, 是人们具有适应性的个 体差异。包括积极的自我概念(高水平的职业自尊和内控),高职业风险容 忍(低职业风险规避和高不确定性容忍),高学习动机(个人控制和学习愿 望)。第二、个体与市场的交互,指的是个体如何呈现就业能力,实现与 环境的有效交互作用。 包括主动的职业导向, 求职自我效能, 人力资本(教 育、相关经验、职业成功经历)。第三、职业身份,指的是职业身份的风 格,身份描述,身份自我。也有研究提出雇员在中小企业所需就业能力包 括:对行业的了解、开发信息技能、正确行动能力、语言能力和听力、写 作能力、保持个人标准的能力(身体健康、穿着得体等)、 处理数字的能力、 对问题作出反应的能力、 持续学习能力、 计划能力、 在团队中工作的能力、1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使用设备的能力、 阅读能力。 还有研究认为就业能力的关键项目包括责任 感、找工作和得到工作的技能、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健康和安全习惯、 个人特质等等。 美国劳工部提出了就业能力必备的五个方面: 即分配时间、 制定目标 和突出重点目标的能力, 以及分配经费和准备预算的能力; 确定所需要的 数据并设法获得数据、 处理和保存数据的能力; 作为小组成员参与活动以 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了解社会、组织和技术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并懂得 如何操纵它们;选择技术的能力及在工作中应用技术的能力。 瑞士的M?L?戈德斯密德则从个体的角度对就业能力做了归类,他 对不同专业的3400多名毕业生参与了此项调查, 得到并归纳出使毕业生顺 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5个要素。 ①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坚 忍不拔的毅力, 严谨的工作作风, 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自我管理的自主性, 灵活的应变能力等)。②人际关系技巧(即交际能力,适应能力,与人合作 能力等)。③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即具有广博的、综合性、跨学科的知识 组合,及多元文化的教育背景)。④有效的工作方法(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策划运筹能力,自我管理能力)。⑤敏锐的、广阔的视野(即 具备创业者及企业家精神, 能站在全球的角度以多向思维甚至是批判性思 维方式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在世界各地寻求发展,开拓事业。 2.2 国内学者对学生竞争力的分析工具 由外国学者的评价方式得到启发,张丽华通过对辽宁师范大学的400 多名大学生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 并根据因素分析的标准最终确定为五 个因素,共解释了总方差的57.77%。题项的最高负荷为0.88,最低负荷为2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0.43。分析各因素中所含题项的内容,因素一:创新能力、纳新能力、信 息处理能力、分析判断力、社会洞察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命名 为思维能力;因素二:忍耐力、心理调试能力、抗挫力、抗压力和修饰力, 命名为社会适应能力;因素三:勤奋、计划能力、奉献精神和自学能力, 命名为自主能力;因素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命名为社会实践能力;因素五:竞争意识、推销能力、自信和表达能力, 命名为应聘能力。 而且还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五个维度中, 自我评价最高 的是思维能力,最低的是应聘能力,排第二、三、四位的分别是社会适应 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自主能力。表2.1 各分量表及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矩阵 思维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 自主能力 应聘能力 思维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 自主能力 应聘能力.474 .461 .546 .541 .827 .491 .471 .477 .756 .421 .521 .740 .524 .747 .782楼锡锦、 周树红和吴丽玉三位国内学者则提出了中国化的大学生就业 竞争力构建。 他们对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理解是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 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 即全面满足社会 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 根据各种要素对学生就业时所产生的影响2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程度, 归结为三方面的竞争力, 即核心竞争力、 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基础竞争力 环境竞争力图 2.2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三维度图核心竞争力是毕业生可持续就业的一种发展能力, 是毕业生的知识 积累或素质养成达到一定水平具备可自主开发、 能动挖掘的潜能。 它是一 种隐性素质或能力, 主要包括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 由其延伸的学习能力等, 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决定因素, 直接关系到 大学生的就业层次和今后的发展。 基础竞争力是指大学毕业生能承担并完 成某项社会工作所需的各项基础能力的总和, 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马上 能被用人单位发现和认可的能力或素质, 它是一种显性的因素。主要包括 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身心素质以及从中延伸出的其 他能力, 如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 它是影响毕业生能否顺利就 业的最直接因素。 环境竞争力是包括来自学校、 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在内的 系列外部因素, 它是催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条件。 将国内评价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相比发现,后者衡量指标考虑了2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现在我国就业的宏观大环境和学生就业基数等问题, 将就业竞争力分成了 环境竞争力、 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来比对。 前者借鉴了国外微观的分 析方法,从个人角度出发,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从国内外学者的分析指标相比较来看, 尽管各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 价指标来自不同国家, 但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从微观的角度出发, 就大学生 个人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分析, 并没有将影响大学生竞争力宏观因素纳入考 虑范围。 而国内的学者则不仅考虑了宏观因素, 还把大学生的思想品质等 问题加入到分析体系中。 在笔者看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庞大的人口基数, 使我们的评价指标 相对国外西方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指标的评价, 考虑得因素更多, 更全面。 两大类评价方法, 并没有好坏之分, 导致区别主要原因还是来自社会体制 的不同,国情的不同。3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3.1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外部因素 社会宏观条件造成的原因 3.1.1 社会宏观条件造成的原因 3.1.1.1 产业结构问题 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不断优化的演进过 程。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就其实质内容而言,包括两个主要的过程:一是 产业结构的均衡化过程, 即对失衡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使之恢复到和谐 状态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各产业的产出能力、相对地位、联系方式及 增长幅度将趋向均衡。 二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过程, 即在一定的经济发展2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总量条件下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 由产业结构体现的经济 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 资源在各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与配置比例亦将发生有 利于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的结构性变化。 就产业结构均衡化而言, 其实质无 非是通过调整压缩长线产业, 加速发展短线产业, 使各产业部门不断趋向 平衡。 而在这一调整过程中, 被压缩的长线产业部门必然将缩小生产规模, 减少生产。于是,这些产业部门的部分生产工人以致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便会失去原有工作。 如果他们由于种种制度性或技术性障碍不能很快转到 正加速发展的短线产业部门重新就业, 便会出现失业。 就产业结构高度化 而言, 其核心内容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即各产业部门自身技术水平不 断提高, 以及整个产业结构中新兴产业部门迅速崛起, 传统产业部门比重 下降或走向衰落。在这一整体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各产业部门技 术水平的提高会产生劳动力溢出效应。 尽管从长远看, 产业部门内部技术 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本部门生产向纵深发展, 最终将有利于扩大就业容 量, 但从短期角度考察, 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客观上却对劳动力具有明显 的排斥性。在局部范围内,这种排斥直观地表现为机器对劳动力的替代, 从而使得部分劳动力溢出, 这部分溢出劳动力便会因失去原有工作而处于 失业状态。另一方面,结构递进过程中“朝阳产业”的兴起和“夕阳产业” 的萎缩, 势必导致产业结构性磨擦。 其中走向衰落的产业部门的生产趋于 停滞甚至绝对下降,必将使这类产业部门不可避免地排挤出大量劳动力。 当这些劳动力不能及时为快速发展着的新兴产业部门所吸收时, 便会形成 结构性的失业群体。 所以, 产业结构的改革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解决中国 就业问题的根本性问题。 但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和我们的产业结构有很2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大的关系, 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毫不客气地指出, 中国的产业结构让大学 生就业面临尴尬。 世界经济多元化合作化的今天, 使整个世界形成了一条 巨大的产业链。整条产业链简单地说就是六加一的环节。一是制造,血淋 淋的制造业, 六就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零售这六大环节。 在六加一的环节 里面,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六”而不是“一”。举个例子来讲,就说工 厂,从董事长到门口的保安,可能没有一个大学生,为什么?因为它的本 质是不需要大学生。 那么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产业链里面 六大环节需要大学生包括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 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中国向来被叫做是世界公厂,是一个以“一”为 主而不是一个以“六”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个产业结构本身,构成了大学 生失业问题的源头。 3.1.1.2 东西部差异问题 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 地区发展差异直接导致收入水平差异。 在 此背景下, 劳动力市场形成了自然分割。 大学毕业生自然会不断流向发达 地区, 而欠发达地区则面对人才断流的严峻问题。 大学生青睐北京、 上海、 广州等东部沿海和经济较发达地区。 而不愿到西部偏远的省份和基层单位 去。 由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发放的 《麦可思2007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 就业年度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全国2007届本科毕业生的流向。从图中 我们还可以清晰看出,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本科毕业生只占全国的三分之 一,但接纳了全国61%的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本科毕业生最多的中西 部地区的大学就业压力最大, 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不了大学本科毕业 生所需要的工作机会。2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本科大学生应届流向图70% 60% 50% 40% 30% 20% 10% 0%61% 50% 50% 35% 34% 10% 12% 6%东 部 东 沿 海 发 达 部 沿 中 海 中 等 西29% 6% 4% 4%中 部 中 等 发 达 西部不发地区发达地区地 区达 地区家乡所在地大学所在地工作地图 3.1 我国本科应届毕业生的流向图注意到代表就业地区的黄色板块, 占生源和教学资源三分之一的东部 沿海发达地区为大学本科毕业生提供了60%以上的工作。据调查,本科毕 业生就业率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上海、广东和江苏;上海的就业率高达 96.6%。发达地区这样大的就业市场吸引力造成不发达地区为发达地区输 送人才,中西部培养,东部沿海使用。经济发展的梯度存在,导致大学生 具有流向性,也是中国现有国情所造成的宏观条件因素之一。 3.1.1.3 全球金融市场 尽管中国资本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存在“防火墙”的保护,但是金 融危机对中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不可回避。而且,因为次 贷危机已经影响到全球的实体经济领域, 我国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 也受到巨大的冲击。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导致进口需求降低, 从2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而导致了我国外贸行业的萎缩并引发就业需求大幅下降。 国家统计局日前 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比 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大大影响我国就业的增长空间。 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增量就业,因此,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变化对 其影响很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雇 佣调节器” 这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 。 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企业的 首要决策是降低增量就业。好比当年美国“9?11事件”,2003年国内的 “非典”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影响了当时国内的就业形势, 某些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明显减少。 同时, 为有效应对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 企业也在不断地计算现有人员工作时间与新增人员替代选择的成本收益 关系,这也会降低增量就业。在我国,金融行业、外贸行业、与出口相关 的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而降低对新增人员的需求, 而这些行业通常都是应 届大学生的首选工作之一, 因此, 大学毕业生将会成为受冲击最大的就业 群体。 3.1.2 教育体制造成的原因 3.1.2.1 学科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 我国从1977年开始恢复高考至今, 学科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就一 直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类高校不仅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不能根据经济、科 技和社会产业结构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需要形成各自特色,而且在专业设 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一副相同的面孔,人才的层次结构、专业结 构和素质结构很不合理。 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 引起高校全面的应急反应,2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招生规模、学科专业设置、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配备等,抓住机会, 抓住市场,发展自己,任何高校都不愿坐失这样的良机。表3.1中国应届大学生最热门专业 单位:万人 专业 就业量 13.17 10.39 8.04 7.53 6.43 6.26 6.19 5.5 5.01 4.87 供给量 14.47 11.43 8.48 8.27 7.08 7.31 6.71 5.76 5.66 5.3计算机技术 英语 会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法学 电子信息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汉语言文字 信息管理(数据来源:《麦可思 2007 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中国应届毕业生热门专业供需图 16 14 12 10 8 6 4 2 0计算 英 机技 语 术 会计 学 国际 工 法学 经 济 商管 与贸 理 易 电子 汉 机械 信 设 计 语 言文 息 管 信息 理 字 制造 工程 . ..就业人数供给人数图 3.2 中国应届毕业生最热门专业图在这场“扩招”大战中,几乎所有高校都进行着外延式的发展,但不 少高校忽视或更为确切地说是无暇顾及内涵的发展,学生“量 ”上去了2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质”没上甚至下了。突出地表现为部分高校在“扩招”过程中,“育人 为本”的重心发生了倾斜,“教学核心”的思想发生了动摇,学校的“规 模”、“层次”成了众多高校追逐的目标。“扩招”基本是在原有学科专 业结构框架内进行,使部分专业毕业生相对过剩,就业困难;忽略市场需 求, 仅以学校条件为依据设立专业, 如一些工科和理科专业由于缺乏基本 实验条件而无法“扩招”更多的学生,而一些文科专业却大幅“扩招”, 造成学科结构性失衡,为以后的就业留下隐患;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严重 滞后于市场,学不能用,用非所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就业竞争力不 强。 3.1.2.2 就业指导 职业的选择是人生价值的初步定位, 是人生道路上紧要的一步。 一个 人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发展与成才,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 人生的价 值在于事业的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大学生人 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这是大学生面临的 现实问题。 一般来说, 大学毕业生涉世不深、 经验不足、 职业目标不明确, 以致在众多的职业面前左顾右盼、无所适从、见异思迁。在招聘会上,不 少大学生又缺乏与用人单位沟通、自我推销的能力。如何把握机会,找到 满意的工作岗位,己成为毕业生思考的焦点.而就业指导正是帮助大学生 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提供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从而为大学毕业生的将来发展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业指导是一项独 立的系统性的工作, 它既包括对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 更包括对大学 生的择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就业心理、择业技巧等的教育和引导,还2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包括有个体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设计和相关教育培养等。 当前, 我国高校开 展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来, 对指导主体和指导对象的认 识不到位。 把就业指导的对象仅仅局限为毕业生, 到毕业时才开就业指导 课;把指导主体仅仅局限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专业指导教师,而没有广 泛动员, 尤其是各级领导要主动参与, 广大教师主要是学生管理系统教师 队伍和专业指导课程教师要投身毕业生择业就业一线进行现场指导, 把空 洞的理论和政策融入实践。 二来, 不少高校将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混同在 一起, 以为就业指导的内容主要是签合同时盖盖章, 向学生发布就业信息, 和组织供需见面会等, 真正的就业指导内容却仅限于在毕业班开设就业指 导课,偶尔开设几次就业讲座或设个就业咨询等。由此可见,就业指导内 容还远远不到位,对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没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1.2.3 教育内容偏向性 首先, 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和社会主流文化的传导和灌输工具, 传递的 一定是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 城市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政治 文化中心, 一直都是主流文化的聚集地, 城市公民的生活价值和生活标准 作为社会主流在持续发生作用。表 3.2 大学生就业地选择情况 城市 县镇和农村 80.80% 19.20%(数据来源:《麦可思2007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3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就业地选择情况 100.00%80.80%50.00% 0.00% 城市19.20%县镇和农村占大学生总就业人口比率图 3.3 大学生择业地情况数图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将起源于城市的理念向受教育者传播, 学生 长期受到城市文化的熏陶, 必然将城市文化作为所追求的主流文化。 从初 等教育到高等教育, 学生会接受越来越多的反映城市理念的价值观, 造成 了大部分大学生偏好城市的倾向所以在毕业生进行就业选择时, 自然地就 会把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作为就业的首选。 其次, 高校的教育内容表现出很 强的服务城市特点, 使受教育者形成了城市专用性人力资本, 而这些专用 性人力资本在农村很可能并无用武之地, 于是就造成了学历越高在农村反 而无法找到匹配岗位的问题。 更具体来说, 大学的专业设置大多数也是为 城市产业服务的, 从一些重要课程的设置上就能明显看出为城市服务的特 点,最突出的就是英语课程的设置。从小学到大学,重英语轻语文的倾向 变得越来越严重。 如果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算起, 一个大学毕业生的英语 学习时间至少需要十年, 有投资就要求有相应的回报, 而英语知识在农村 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尤其是在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上。 真正能充分利 用英语知识的也就是在城市, 而且可能还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3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大城市。 最后, 大部分的毕业生经过长达十多年这种体制下的教育形成了 城市专用性人力资本,他们的投资要想取得收益,就必须在城市工作,在 农村工作则会发生贬值。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知识技能在农村不存在需求 市场, 只是在于城市对这些知识技能有更高的需求, 而农村对这些知识技 能的需求率很低, 市场价格不能与其边际成本相一致, 造成了大学生过去 的投资无法顺利收回。与此同时,当前的教育体制又是定位于为城市,尤 其是为大城市服务的, 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在培养城市需要的人才, 很 少考虑到农村的需要。 由于在农村就业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体现不出作为 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城市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存在将强化大学生就业 偏好于城市的倾向。 3.1.3 企业方面的原因 3.1.3.1 人才高消费 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给低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巨大压 力。在很多人才招聘会上不难发现,招聘单位的广告上,不论什么岗位, 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 一些单位之间形成相互攀比现象, 把招聘高学历 毕业生作为提高自己单位声誉的招牌。 从而造成高学历人才不足、 低学历 供过于求的假象,而且造成“人才高消费”现象。 3.1.3.2 就业歧视 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使个别毕业生的求职道路更坎坷。 由于高校毕业 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加之我国目前反就业歧视 的法律不健全,社会歧视得以在这种夹缝中生存。3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表 3.3 男 女大学生就业受歧视男女比例 48% 52%(数据来源:中国社会调查所2003年6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哈尔滨 等地对2000位公众进行的调查)大学生就业受歧视男女比例48%男52%女46%47%48%49%50% 人数51%52%53%图 3.4 调查中受过歧视的男女比例图目前, 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歧视一般有以下几种:年龄歧视、 户籍歧视、 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学历歧视等。当前就业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更为离奇 的血型歧视、姓氏歧视、籍贯歧视等。据中国社会调查所2003年6月在北 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哈尔滨等地对2000位公众进行的调查表明, 71%的被访者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过户籍歧视, 其中52%的女生感受到的性别 歧视也明显高于男生。 由于出现了种种歧视, 部分毕业生失去了很多机会, 有的连面试的机会也被剥夺, 这对高校毕业生的自信心是一种摧残, 使某3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些毕业生就业更为坎坷, 也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对社会的发 展进步造成极大影响。 3.1.3.3 人情关系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不公平竞争行为严重扰乱了就业竞争的正常秩 序。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 人际关系在社会中的各个领 域起着到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无论办什么事时,首先想到的总是关系,因 为有了关系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通过人际关系增加就业信息来源是 无可非议的,但不少大学生通过一个电话,一张条子就挤过人山人海,直 接落实了单位, 还有部分大学生用金钱这颗 “炸弹” 直接炸开了就业之门。 不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使毕业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就业难上加难。 用人单位 规范用人行为,为大学毕业生创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势在必行。 3.1.4 家庭方面造成的原因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的经济状况、 所处地域、 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通过潜移默化的、协商的、命令的、替代等方式 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仍旧在中国社会调查所2003年6月的调查中,对 “就业过程中谁的意见对您的影响最大” 这一问题, 有49.62%的大学生选 择“家长的意见影响最大”,认为家庭的作用不大或可以忽略的仅占 15.4% 。 3.1.4.1“学而优则仕” 3.1.4.1“学而优则仕”的职业性质期望 当前这一代大学生的父母, 多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 伴随着新中国 的诞生和各种变化成长起来,他们经历了60年代的饥荒,60-70年代的文 革以及90年代的下岗潮的洗礼, 他们大多数对子女职业的性质很看重, 这3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里面的“官本位”思想,也有求稳心态。他们的思想容易保守,他们的意 识很难立刻从 “精英教育” 的观念上转变过来, 子女看上的一些用人单位, 家长以不稳定等为理由坚决反对。在他们看来,子女只有进了政府机关、 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才算进了保险箱,做父母的就可以安心了。 但是不少子女并不苟同, 他们认为去一些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深厚的企业 文化的公司,自己才会受益,才会有较快的发展。为此,不少家长表示孩 子没有社会经验, 没经过风雨, 不知道厉害, 而子女却认为父母思想陈旧。 父母的干涉使毕业生进退两难, 错过不少就业机会, 也是违约现象增加的 一个重要原因。 3.1.4.2“高投入高回报” 3.1.4.2“高投入高回报”的职业待遇期望 4.2 如今, 供养一个孩子读完大学相当不容易, 它投入的资本占了不少家 庭经济收入的绝大比重,甚至让个别家庭负债累累。可想而知,毕业生能 找到适宜的就业单位对一个家庭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 在毕业生就业 的过程中, 其父母参与的角色越来越鲜明, 在择业决策中所占的份量也越 来越重。有些家长很关注工作的经济收入,以收入高低衡量单位的好坏, 以自己狭窄的视野指导子女的发展前途,给原本艰难的就业平添了许多 愁。这其中主要以来自农村和城市工人的家庭居多。 3.2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部因素 3.2.1 3.2.1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3.2.1.1 保留工资偏高导致工作搜寻时间较长 职业搜寻理论是上世纪由菲尔浦斯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该理论认为: 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 同时每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 劳动者3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 必须在劳动力市场搜寻; 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 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 但是随着他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时间的延长, 未来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 酬的提高幅度递减; 劳动者为获取有关报酬和工作岗位的信息需要花费成 本。随着搜寻时间的延长,职业搜寻成本也随之增加,并且职业搜寻时间 的边际成本递增; 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法, 当职业搜寻收益大于搜寻成本时, 进行职业搜寻就是有利的, 而最优的职业搜寻时间为多久, 则取决于职业 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时间成本。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 劳 动者应该继续搜寻,直N者相等时才应该停止搜寻。在职业搜寻时间到达 最优点之前的这一段时期,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就是理性的选择。 根据职业搜寻理论,高校毕业生作为职业搜寻者来到劳动力市场上 时,一般都不会接受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因为他们不确定是否有“更好” 的工作在不远的未来等候着。 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 就是职业搜寻者因为 不具有与工作机会有关的完全信息, 便一直处于观望的状态。 在当前毕业 生就业市场不健全、就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毕业生为了找到报酬高、 待遇佳的工作, 他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不断地搜寻。 在进行职业搜寻的前 期阶段, 毕业生通常是比较乐观的, 并且经常高估了他们对于雇主的市场 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获得与自己和劳动力市场有关的信息,从而 变得更为现实。 在僧多粥少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 大多数毕业生都没有这 种奢侈的条件去做比较选择。 在毕业时, 很可能会存在一定比例的毕业生 为了获得更满意的工作而主动放弃已有的就业机会, 宁愿在毕业后继续进 行一段时间的工作找寻活动, 从而成为自愿性失业者。 现在的社会不能再3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只想“钱途”,高校毕业生还要考虑一下工作找寻过程,时间的成本。 3.2.1.2 过度的个人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或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我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 在我国五六十年代直至改革开放的今天,都是社会和国家所大力倡导的; 同时, 它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 育的重要内容。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深入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渗入,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 的利益需求出发选 择自己的行为,人们根据社会的、市场的需求,动态地进行自我设计、自 我发展。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正式并积极追求其个人的价值、 尊严和利 益的需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成就欲望和自我责任明显增长,他们 在选择职业或工作岗位时,往往追求“增加个人收入”、“个人能力得到 充分发挥”、“适合自己的专业兴趣”、“个人工作不受约束”、“个人 成就感”、“有进修提高机会”、“福利待遇”、“解决个人住房”、几 乎都是与个人有关的因素,他们甚至开始崇尚“合理的利己主义”,对于 “主观为己, 客观为他人” 这一人生话题, 今天的大学生基本持赞成态度。 而对代表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主导观念:“集体至上”、 “大公无私” 、 “无私奉献” 等持否定态度的大学生已占很大的比例。 社会的需求和国家 的需要是择业的根本基础, 它决定一定时期内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数量和 提供的岗位性质, 它是大学生实现职业选择所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 大学 生在择业过程中,只有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 来,通过满足国家需要,最终才能实现自我价值。3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3.2.1.3 害怕竞争的求稳思想 由于人的思想意识的转变具有滞后性, 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 初步建立,而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对人思想意识的影响在短期内却难以消 除。在计划分配时期,我国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大学生毕业生是和“铁饭 碗”、高工资、好福利联系在一起的。198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以前是如此, 1985年到1997年逐步市场化建设过程中, 情况变化都不是太 大。1997年到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部分大学生及其家长 思想一时却转变不过来,怕竞争,等分配,怀念组织安排,尤其是在就业 对象选择上,思想保守,求稳心态重,潜意识里仍存在对“铁饭碗”渴望。 表现在求职目标选择时,对单位性质有严格要求,眼光盯准国家机关、事 业单位,学校,在企业的选择上,国有、三资、股份等,总之,单位一定 要相对稳定;对落户、落档的问题十分看重,坚决抵制个体、私营企业, 回避“打工”,根本上是想保留“干部”身份。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的思 想慢慢深入到大学生中,然而,创业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确不那么容易, 除去创业所需的硬件条件之外, 中国的学生依赖性强, 毕业生的这种怕竞 争求稳定的思想局限了职业选择的范围, 局限了自己能力发挥的空间, 使 就业难上加难。 3.2.2 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 3.2.2.1 健全人格品质 多数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认为, 一个优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该具有 忠诚、敬业、勤奋好学、执着、自强、团队精神和全局观念的基本品质。3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同意这样的观点:能力可以在工作中不断锻炼,品质 却需要较长时间来塑造。所以,大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人格品质修 养。 3.2.2.2 良好心理素质 大学生应端正择业心态, 培养主动经营自己人生的信心、 培养自己应 对挫折的能力、培养自己敬业的心理素质。据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因 职业选择而引发的心理障碍,已位居心理问题的第四位。所以,大学生应 多读一些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就业案例, 并从中寻找自己的不足, 并加以及 时改正。太多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对工作有不满情绪,造成 就业上的心理障隘。 3.2.2.3 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专业知识指大学生各自所学专业的知识, 是大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 的一技之长, 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主要内容, 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直接 显示体。 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比较看重的一个方面。 大 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重中之重。 人际交 往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能否正确处理、 协调好职业生活中 的人与人的各种关系, 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 而且影响其将 来事业的成功。在全社会讨论80后,自私的一代的时候,今年85后的学生 也将走上社会,情况如何,占且不知。但对于我们来说,培养良好的人际 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做到自信而不自以为是,谦虚而不自卑。 3.2.3 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的职业及承担的职业角色的发展道3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路,它是由个体的自我概念、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角色、职 业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大学 中有许多需要学习和发展的内容,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是开始个人的职业 生涯规划。斯坦福大学的首任校长曾在开学典礼上这样对学生讲: “生活 归根到底是指向实用的,你们到此应该是为了给自己谋求一个有用的职 业, 这必须包含着创新、 进取的愿望, 良好的设计和最终使之实现的努力。 ” 圆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也是很容易自我迷失的阶段。 对于大多数新生 而言,在经历了刚进大学的喜悦和兴奋之后,大学初期的迷茫在所难免。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指预测、准备、规划。人生 的美好愿望要得以实现,就需要好好规划。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认 为: “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需要学习经营、管理自己,他们要懂得将自己放 在最能有所贡献的地方,并努力发挥自己的所长。无疑,提高生涯规划本 领能让毕业生更具有独特眼光、 远见和洞察力, 能够发现问题、 正视问题, 并采取积极和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和改善自己的处境。4 评价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4.1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提出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 4.1.1 有利于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 高校以为社会培养、 输送合格的劳动者为任务, 在教育产业激烈竞争 的情况下,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准。 就业率高则 办学质量好、水平高,高质量的办学又能为高校获得积极的社会评价,从 而拉动高校的招生市场, 形成高校生存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给高校带来巨4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大的办学资产和发展前景。 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不但决定了个人的生存和 发展,实际上也决定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就业竞争力”势必将成 为评价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将成为 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方向。 4.1.2 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与自我价值 学生作为贴着学校“商标”的“产品”,社会在对其进行测评和质检 时,所看重的将不再是他的“制造厂家”,而是他的质量――“就业竞争 力”。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以培养出色的就业竞争力为己任,做 到有备而战,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清醒认识到“身无本领,毕业等于失 业”的问题,认识到只有练就过硬的就业竞争力,才能为自己寻找到理想 的生存环境, 进而达到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统一。 因为就业竞争力 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息息相关, 所以这个指标体系使学生的个人理想和奋 斗目标更加现实化、具体化,具有可接受性的特点。 4.1.3 有利于丰富教育的评价方式和手段 这个指标丰富教育的评价方式和手段, 是社会选择人才、 评估教育的 重要参数。社会从学校接受“产品”的时候,面对庞大的就业大军,只有 也只能以“就业竞争力”为科学的检查尺度。社会对人才的定位是建立在 市场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在就业市场上“买方”已争先恐后展开了优中选 优的主动战, 在对高校及其毕业生选择的众多因素中, “就业竞争力” 惟有 能决定“买方”对毕业生的取舍,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就业竞争力” 的生存和应用。 “就业竞争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领域乃至整 个社会范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将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新观点而应用于社4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会。它不是对以往教育方针、教育方向的否定,而是在当前国情及社会条 件下,对以往教育的重新审视,对现代教育理念的重新阐述和概括,更具 体、更微观、更直接、更形象地明确了学校的教育任务、大学生的奋斗目 标、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和对大学生的需求标准,突出了素质教育,使学校 教育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相吻合。 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将作为崭新 的、适用的、科学的概念而应用于高等教育、大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对高 校及其培养对象评价等领域, 惟就业竞争力将成为社会、 高校和大学生个 体广泛认可的、符合时代特点的、全新的教育观念。 4.2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 4.2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 4.2.1 指标的确定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诸多,纷繁复杂。笔者通过文献收集, 访谈相关的领导、公司人事、老师和同学将可能的影响因素列举出来,并 综合国内和国外学者对大学生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把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 力的因素分为2大类,即大学生个人因素和非个人因素。但限于笔者的个 人能力和时间限制, 本文只对可控的个人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 假设非个 人因素既定的条件下, 从能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个人因素出发, 使得这次对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更具有实际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为了了解各因 素的影响程度,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既而 得知各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4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就业竞争力 评价指标个人因素非个人因素条件因素知识因素综合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企业因素图 4.1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图结合国内外专家对大学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根据 HR 给出的专业建 议以及笔者和同学面试经历。 笔者认为, 根据我们现有的国情及就业实际 情况, 可以分成个人因素和非个人因素两大类指标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 行评价。将他进一步细分,个人因素,是指大学生可控范围内就业竞争力 产生影响的因素,具体分为:条件因素、知识因素和综合因素。非个人因 素,是指大学生所不可控的对就业竞争力产生影响的因素,具体分为:社 会因素、学校因素、企业因素。4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性别 兴趣爱好 政治面貌条件因素个人形象家庭情况性格所学专业图 4.2 条件因素演示图学历在校成绩知识因素外语能力计算机操 作其他资格 证书图 4.3 知识因素演示图4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思想道德 创新意识 工作经验学习能力综合因素表达能力个人身心 情况 就业观念团队合作 意识图 4.4 知识因素演示图4.2.2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 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本世纪 70 年 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 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 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 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 的基础上, 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 从而为多目标、 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也就是把复杂问题分解 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然后综合决策判断, 确定决策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总的排序。 尤其适合于对4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1) 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式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是由定性过渡到定量的重要环节。通 过咨询 2 名外企人力资源部门主管,2 名国有企业人事主管,和我校管理 专业 2 名老师及数名应届毕业生给出的宝贵意见,最终得出判断矩阵。请教专业 人士列出 影响大学 生就业得 相关因素 并排序。与老师和 面试经验 丰富的同 学交流并 请他们评 价并打分综合小 结三方 的意见最终得 出矩阵图 4.5 评价指标体系流程图其中,对 C1、C2、C3 两两比较分别对 Z 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 得到判断矩阵 Z;P1、P2、P3……P20 两两比较分别对 C1、C2、C3 的 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得到判断矩阵 C1、C2、C3。计算出每个矩阵的最 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然后对特征向量进行正规化处理, 即可获 得各元素的权重。4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表 4.1 第一层:目标层 个人因素 第三层:措施层 P1 性 别 P2 政 治 面 貌 P3 家 庭 情 况 C1 条 件 因 素 P4 所 学 专 业 P5 性 格 P6 个 人 形 象 P7 兴 趣 爱 好 P8 学 历 P9 在 校 成 绩 C2 知 识 因 素 Z 个人因素 P10 外 语 能 力 P11 计 算 机 操 作 P12 其 他 资 格 证 书 P13 思 想 道 德 P14 工 作 经 验 P15 表 达 能 力 P16 团 队 合 作 意 识 C3 综 合 因 素 P17 就 业 观 念 P18 个 人 身 心 情 况 P19 学 习 能 力 P20 创 新 意 识第二层:准则层(2)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 检验:用公式 CR=CI/RI 来检验。 当 CR&0.10 时,即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说明权数分配是 合理的。4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其中: CR――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 CI――判断矩阵的一般性指标,CI = λmax ? n / n ? 1 RI――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标志,判断矩阵 ZZ C1 C2 C3 C1 1 3 5 C2 1/3 1 3 C3 1/5 1/3 1 Wz 0.1 0.26 0.64λmax= 3.0385判断矩阵 C1P 1 P 1 P2 P3 P4 P5 P6 P7 1 1 2 7 5 3 3 P2 1 1 2 7 5 3 3 P3 1/2 1/2 1 5 3 2 2 P4 1/7 1/7 1/5 1 1/3 1/5 1/5 P5 1/5 1/5 1/3 3 1 1/3 1/3 P6 1/3 1/3 1/2 C1 3 1 1 P7 1/3 1/3 1/2 5 3 1 1 WC1 0.04 0.04 0.07 0.42 0.22 0.10 0.104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λmax = 7.1755判断矩阵 C2C2 P8 P9 P 10 P 11 P 12 P8 1 1 3 1/2 1/5 P9 1 1 3 1/2 1/3 P 10 1/3 1/3 1 1/3 1/5 P 11 2 2 3 1 1/3 P 12 5 3 5 3 1 WC 2 0.20 0.18 0.44 0.12 0.06λmax= 5.1473判断矩阵 C3C3 P 13 P 14 P 15 P 16 P 17 P 18 P 19 P20 P 131 7 5 3 5 3 5 1P 141/7 1 1/5 1/5 1/3 1/3 1/3 1/5P 151/5 5 1 1 1/3 1/3 1 1/3P 161/3 5 1 1 3 1 3 1P 171/5 3 3 1/3 1 1/3 1/3 1/3P 181/3 3 3 1 3 1 3 1P 191/5 3 1 1/3 3 1/3 1 1/3P201 5 3 1 3 1 3 1WC 30.03 0.34 0.16 0.07 0.16 0.06 0.13 0.05λmax= 8.72324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N RI1 02 03 0.584 0.905 1.126 1.247 1.328 1.419 1.45根据公式 对于判断矩阵 Z:CI=3.-1=0.01925 CR=CI/RI=0.=0.033&0.10,满足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条件。 按照上述方法, 分别对 C1、 C2、 进行一致性验证 C3 (计算过程同上) , 其中 CR 值均小于 0.10,因此判断矩阵都符合一致性的条件,本次调查结 果满足一致性。表 4.2 准 则 层 C 权 重 Wz) 单 排 序 ( C1 条 件 因 素 1 2 (0.10) 3 4 5 6 7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层次单排序表 措施层 P P4 所 学 专 业 P5 性 格 P7 兴 趣 爱 好 P3 家 庭 情 况 P6 个 人 形 象 P1 性 别 P2 政 治 面 貌 P10 外 语 能 力 P8 学 历 P9 在 校 成 绩 P11 计 算 机 操 作 P12 其 他 资 格 证 书 P14 工 作 经 验 P17 就 业 观 念 P15 表 达 能 力 P19 学 习 能 力 P16 团 队 合 作 意 识 P18 个 人 身 心 情 况 P20 创 新 意 识 P13 思 想 道 德 意 识 权 重 Wc 0.42 0.22 0.10 0.10 0.07 0.04 0.04 0.44 0.20 0.18 0.12 0.06 0.34 0.16 0.16 0.13 0.07 0.06 0.05 0.03C2 知 识 因 素 (0.26)C3 综 合 因 素 (0.64)5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5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5.1 大学生各项因素与就业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 在 AHP 法的分析下,我把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个人因素进行了 排序。分析的结论是大学生的综合因素所占权重最高,其次是知识因素, 最后是条件因素。条件因素 条件因素(0.10) 0.10)知识因素 (0.26) 0.26)综合因素 0.64) (0.64)图 5.1 因素权重排序图在条件因素中, 所学专业排列第一, 这同社会上用人单位对应聘大学 生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的现象相吻合。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用人单位 都希望大学生能较快得为公司谋利而不是只向大学毕业生提供培训的社 会机构。专业对口,可以减少大学生对新工作的适应时期。简单得来说, 老板或者同事不需要再花很多时间为你解释该行业最基本的行业常识和 工作术语。我们还发现性格和兴趣爱好排在了家庭情况和政治面貌的前5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面。笔者作为一个大四学生,相比和很多同学一样有过相似的面试经历, 时常在面试的时候被问及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和香格里拉人事顾小姐交流 后, 笔者才知道, 兴趣爱好和一个人的性格可以看出他是否能胜任工作的 重要因素。顾小姐给我举了个例子,曾经有一个男生来面试酒店销售,当 时就问他有什么兴趣爱好, 那男生一听并不是什么专业问题, 就放松侃侃 而谈了起来,介绍自己平日爱打篮球,在学校里基本天天都打,在队里还 是冲击力很强的前锋。 顾小姐说虽然还没问专业性的问题, 但大致上判断 他能胜任这个工作。他的兴趣爱好传递了很多信息,比如,身体健康,和 队友相处很不错说明他很有团队合作意识, 而作为销售一定要有外向的个 性和竞争意识,这些他都具备了。顾小姐还补充说,在外企特别注意员工 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而这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只能在平日的一 些兴趣活动中培养。表 5.1 条件因素层次排序表 准 则 层 C( 权 重 Wz) C1 条件因素 (0.10) 单排序 1 2 3 4 5 6 7 措施层 P P4 所 学 专 业 P5 性 格 P7 兴 趣 爱 好 P3 家 庭 情 况 P6 个 人 形 象 P1 性 别 P2 政 治 面 貌 权 重 Wc 0.42 0.22 0.10 0.10 0.07 0.04 0.04我们还看到性别因素排在条件因素的后面, 说明性别已经不再是成为5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这里笔者要做一说明, 先前的咨询与调查工 作全是在上海展开。 上海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开放程度与全体市民的素质 排在全国前列。 但性别歧视的问题在中国仍旧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 因素之一,尤其是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在某些岗位上,女性还是受到一 定的歧视,这一问题同当地的发展程度有很大关联。条件因素的权重分析 P 2 政治面貌 P 4 所学专业P 1 性别 P 6 个人形象 P 3 家庭情况 P 7 兴趣爱好 P 5 性格P4所学专业 P6个人形象P5性格 P1性别P7兴趣爱好 P2政治面貌P3家庭情况图 5.2 条件因素层次排序图在第二部分知识因素中, 外语能力以绝对的优势排在第一位, 甚至超 过了学历, 可见外语水平的好坏对与大学生能否在激烈得竞争中取胜的重 要砝码之一。紧随其后的是学历、在校成绩和其他资格证书。 在大四找工作的这段时间中, 笔者也深深体会到外语能力在就业竞争 中的作用。任何面试前,用人单位都会要求你填写一份表格,其中除去条 件因素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问题外, 问得最多的就是关于外语能力的问 题了。现在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一张大学英语 4 级或者 6 级成绩单就够了的,还需要你会说,能说,敢说。哑巴英语已经不可能再 被用人公司认可, 招聘的大学生要有实际运用英语, 把英语作为工具而不5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失带在身上的勋章。除了英语,还有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 人才在上海也是十分抢手的。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吴小姐告诉笔者, 随着 2010 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掌握一门 语言也成了一项有力的竞争因素, 现在全上海注册过的罗马尼亚语翻译只 有两名,他们完全不用担心工作问题,工作安排也已经排到了 2011 年。表 5.2 准 则 层 C 权 重 Wz) 单 排 序 ( 知识因素 1 2 3 4 5知识因素层次排序表 措施层 P P10 外 语 能 力 P8 学 历 P9 在 校 成 绩 P11 计 算 机 操 作 P12 其 他 资 格 证 书 权 重 Wc 0.44 0.20 0.18 0.12 0.06除了英语水平, 二外的掌握, 外企基本要求面试者出具在校四年成绩 证明,当然面试者能出示高级口译证书,BEC 剑桥英语,导游证,会计上 岗证等证书也是相当有竞争力的筹码。 学历虽然次于外语能力, 但不能说学历已经不重要了, 只是和过去相 比不再那么重要了。自 1999 年全国高校扩招,招生人数急剧上升。本科 生的光环已经逐步退去, 大学本科文凭已经不再同从前那样关键。 下面利 用 SPSS 软件对今后五年高校的招生人数做一预测。5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图 5.3 全国高校招生人数散点图Model Summary Adjusted R R .998 R Square .996 Square .995 Std. Error of the Estimate 10.968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时间序列.ANOVA Sum of Squares Regression Residual Total
df 2 7 9 Mean Square
120.305 F 873.621 Sig. .000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时间序列.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B 时间序列 时间序列 ** 2 (Constant) 69.410 -1.739 85.083 Std. Error 5.388 .477 12.900 55 Coefficients Beta 1.372 -.388 t 12.883 -3.642 6.595 Sig. .000 .008 .00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由此可得:y =?1.739t2 +69.41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