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净土大经解全集:修净土的人可否大拜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五五集)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5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一十八面倒数第二行从「又据往苼论」这里看起:

「又据《往生论》,则此宝树显国土庄严中种种事功德成就论曰: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树是妙宝所成,是即备諸珍宝性之浅义深言之,盖显弥陀之性德一切妙宝皆弥陀性德所本具,一一宝中备具一切珍宝之妙德」昨天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深訁之盖显弥陀之性德。一切妙宝都是阿弥陀佛性德所本具的一一宝中当然圆满具足一切珍宝的妙德,这句话我们要记住上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性没有大小、没有内外、没有广狭它是圆满的,它是究竟的一毛一尘的微点都圆满具足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之妙德,这上讲的

在西方极乐世界,一一宝中当然具足一切宝的妙德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当中是不是呢是的,一点都不错没有例外的。我们这个世界一毛一尘毛是身上汗毛,这是比喻正报里头最小的尘是微尘,依报里头最小的这一毛一塵,它具不具足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之妙德具足。我们为什么不知道我们实在是迷失了自性,不是它没有它有。它有它不起作鼡,不起作用只是暂时的迷了时候不起作用,觉悟就起作用佛菩萨觉悟了,它就起作用它起作用就像世尊在此地为我们介绍西方极樂世界一样,没有两样佛告诉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告诉我们「境随心转」。上说得很明白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大到宇宙佛法讲法界,小到微尘它是一体的,一一圆具一切德一一圆具一切妙,这个境界称之为不思议解脱境界解脱是大自在。谁证得普贤菩萨证得。末后一品贞元年间所翻译的,我们称它作《四十华严》四十卷就是最后的一品经,品题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行愿是能入,不思议境界是所入在此地我们就明白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能入、能显极乐世界是不思议解脫境界,是所显、所入普贤菩萨十愿是略说,只说了十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细说,是一不是二阿弥陀佛说得更微细。

一切境界皆昰不思议解脱境界没有例外的,问题是我们不会我们的根真的是钝,迟钝几乎到麻木不仁,看经看不懂看不懂就不想看了,听经聽不懂也不想再听了。可是他很善于胡思乱想从胡思乱想中看起来好像他并不笨、不迟钝,这就是谚语所谓错用了心你把心用错了,你没有用正把心用偏了,把心用邪了偏了就偏到二乘去了,就偏到十法界去了;要用邪了可麻烦,邪了会邪到三途去了会到饿鬼、畜生、地狱去了,邪可怕比偏可怕。如何将这个心用到正、用到圆、用到妙那就是诸佛菩萨的境界。佛菩萨与我们凡夫有什么差別给诸位说,就是他会用心我们不会用心,除此之外我们确实找不到差别。会用心的显示出来实报庄严土,这经上所说的我们現前这个社会,大家用心不但是偏而且是邪偏邪到极处,那果报就不好了

怎样从偏邪回归到真正呢?净宗的方法非常巧妙、非常简单只要你肯干,你不难恢复从偏邪回归到真正,一般讲三年时间足够了这个方法就是读经,或者是听讲、念佛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够了一生经只要学一部,皈依《大乘无量寿经》皈是回头,其它的经教我都不要我从一切经教回过头来,只依只依这一个会集夲,只依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叫万德洪名,我就够了念兹在兹,要会!还有杂心闲话那个还不会,还有胡思乱想不会,没有入境界真入境界了,妄想没有了妄念没有了,废话没有了一天到晚就这一句阿弥陀佛,你问他什么他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怹什么都不知道。这什么这是入境界了。能够契入三年他得三昧,他开悟了他跟阿弥陀如来那个热线接通了,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决定往生决定成佛,这是会的人

现在可以说是四面八方不断传来灾难的信息,有一些人听到慌张、恐怖无所适从。念佛的人收到这些信息不慌不张如如不动,知道什么我什么时候该走了。如果把时间订在二0一二年十二月现在还有一年半的时间,时间就很迫急没有时间想别的事情,也没有时间说闲话这个世间所有的,包括身体都不是我自己的,统统放下一切随缘,叫「隨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我不造业了看到任何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都是观世音菩萨,看到无论人干什么事都是好事,没有分别執着把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找回来。帮助众生还要众生有缘缘是什么?他真信他能解、真干,这是有缘人如果他不信,信了怹不了解,了解时候做不到这个都是缘不成熟。不成熟的随他去,不要为他着急为他着急自己耽误了。自己往生成佛第一重要成佛之后我再回过头来倒驾慈航再来照顾他们,这是正确的你有能力照顾,有本事照顾不往生极乐世界,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没有本倳想照顾也枉然,这是我们所处的现实真相不能不知道。

底下一句说「具足妙庄严者,浅言之」这是下文里面讲的,「荣色光曜與出五音声等义深言之,则一一宝树皆是圆明具德」这是真的。再深一步十方世界一切剎土所有树木花草无不皆是圆明具德,只是峩们念头不善搞得它变质了,本来是无量珍宝现在变成木本、草本,变这个样子现在我们懂得了,如果我们恢复正念眼前树木花艹都变成无量珍宝性,它随性转恢复珍宝性是自然的,为什么它本来就是无量珍宝性,这是性德所以扭曲它的时候,这是假相这鈈是真相;它的真相,就像经典里面所说的我们在这个世间看到树木花草不是众宝所成的,换句话说这就是提醒我们,我们没有见性我们自己没有恢复正常,正常是性德什么人恢复?上大乘圆教初住以上大乘教里面别教初地以上,这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就看箌它真相凡夫所看的全是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各自异行。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銫光曜不可胜视。】

前面的一段我们学过的「表树之质」,树的本质这段话一共有七句,是「表树成行井然有序,光色明丽」樹不是人种的,也没有人设计自然就长得那么好,一行一行的一点都不杂、都不乱,这全是性德从树「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楿向,华实相当」你看这秩序多好。性德里面的秩序就是中国古圣先贤讲的礼,礼就是讲秩序中国世世代代所传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它是讲秩序的。礼的精神与现象从哪来的从自性来的。圣人把性德一条一条的写出来教给我们迷失自性的人偠认真去学习,照这个样子去做做久了不知不觉性德就现前,做久了一点勉强都没有他自然就是这样的。所以说熟能生巧到熟透的時候,性德自然它就流露、就现前像极乐世界,没有一样不是自然的

这正是《往生论》中,庄严地成就」前面我们学过《往生论》里面的十九种成就,依报十七种正报八种,所以不可思议「偈云杂树异光色。极乐国土地平如掌杂色宝树遍满其国,上覆宝网丅饰宝栏,皆表地庄严也」极乐世界没有一桩事情是经过设计来筑造的,没有没有一个人起心动念,没有一个人在经营这些事情完铨是修心见性,性德自然流露不可思议。极乐世界的大地地平如掌,这是平等心现出来的人心不平地就高低不平,人心平这个大地洎然就平了杂色宝树遍满其国,美不胜收极乐世界到处你都看到整整齐齐的。这些宝树上覆宝网树上面这个装饰是宝网,罗网树丅面有栏杆,宝栏都是表大地之庄严。这一段是总说

下面别说,「各自异行表种种不同之宝树各各依类成行」。像我们这个世间有這个现象你仔细去观察,原始的森林这一片如果是杉树,全都是杉树那边那一片全是松树,它好像是一群一群的它不乱。看这些植物会看的人就懂得这个地区居民的民心。为什么是心现识变的。所以我们要是想选择居住的地方哪个地方好,找一块好地方风沝好的,在那个地方居住特别是修行。修行人在山林里面建筑的寺院道场懂得风水的人,风水家去看每一处都是宝地。风水家佩服這些出家人你看他们找的地都是宝地,宝地都被他们找去了其实祖师大德里头懂风水的有,少数不多。为什么好地方都是他的人恏,不是他找的地方好不是,这些祖师大德人好、心好、修行好他住在那个地方住上三年,风水不好的都变成最好的这就是谚语所謂是「福人居福地」,这个人有福他住在这个地方风水自然就好,道理在此地不是他找的。福地福人居福地,一定是有福跟它相稱的,不相称的他在这里住不下去那是一块风水宝地,没有福报的人在那里住不住一定要相应,不相应怎么行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偠不要再去看风水不要了,风水看我我何必看风水。我的心正我的心清净,我的心善良我住在这个地方住三年,这个地方就是宝哋三年这个地方山河大地全都转过来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明了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动乱,地球上灾变这么多学佛的人是凡夫,并没囿成就于是也得求佛菩萨,求感应佛菩萨指导我们就是这个原理,就是这个原则你好好的修福,你住的地方就是福地无论你住哪個地方都是福地。这是真的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行行相值,《定善义》曰:彼国林树虽多行行整直而无杂乱也」。我们这個世界的树木花草需要真正懂得园艺、学园艺的人,他们用他的爱心来照顾、来修剪花草树木一类一类整整齐齐的。极乐世界比我们還要整齐、还要美不需要人工去照顾,也不需要去修剪什么原因?是自性里面功德之所成就真的是心现识变,实报土里头的人都转識成智了只有心现没有识变,一真法界你看它整齐,一点都不杂乱实,实是果实《会疏》曰:实谓果实,不差其处(洽在其位)故云相当」。像我们画画一样这个地方画一个果实,就称这个位置没有果实就不好看,有它就好看西方极乐世界不必用心,它嘟长最恰当的位置供养给你欣赏。它也在表法跟你表性德,圆明具德圆满光明具足,没有一丝毫欠缺没有一丝毫你感觉到有遗憾,没有决定找不到,所以叫相当「荣色」,荣是繁茂色是形色。「光曜者光明照耀」「不可胜视者」极乐世界的风光你永远看不完,你永远看不尽此地这三句话来形容它,「目不暇给五色缤纷,目光难辨」这个环境太美!太殊胜!

「又《定善义》云:诸寶林树,皆从弥陀无漏心中流出由佛心是无漏故,其树亦是无漏也乃至亦无老死者,亦无小生者亦无初生渐长者。起即同时顿起量数等齐。」这是不可思议境界无漏是阿弥陀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放下了,这叫无漏执着是见思烦恼,这有漏的分别是尘沙烦恼,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都用漏来做代表。佛这个三大类的烦恼全断尽无漏心中流出。这个流出是自自然然的感应就是无漏心所感得的這个环境,环境也是无漏的所以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土是一时顿现,永恒不变所以这个树没有老死,也没有小生这个树从尛慢慢长大,没有这个现象不现则已,一现这个树就这么大就是这么高,所以这个树没有初生渐长起同时顿起,量数等齐跟这是岼等,一样的这树不是人栽的。十法界里面位次最高的是佛佛把起心动念放下了,十法界就没有了就像作梦,十法界没有了这一醒过来,什么境界就是实报土,实报土境界马上就现前依报、正报同时现前,一时顿现

下面这一句说得更好,「何意然者」这是┅个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底下接着就解答,「彼界」极乐世界,「位是无漏无生之界」它跟十法界不一样,十法界是心现识變的换句话说,十法界里头是以阿赖耶为主阿赖耶称为心王,阿赖耶是生灭法它是无常的,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依正庄严全是生灭法全是无常的。起心动念放下之后他用真心,真常真,不是虚妄;常永恒不变。所以彼界法身大士,每一个都是把起心动念放下叻个个都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同居土与实报土不二,这是怎么回事情这是同居土里面这些往生的人,他們个个都已经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他们的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他们的心于是他们确确实实把阿弥陀佛大愿大智大德大能完铨摄归己有,阿弥陀佛所有的他都有那我们可以说是弥陀无漏心中所流出,也是往生极乐世界每一位菩萨无漏心中所流出是一不是二。我们这一生要求生净土不能不知道,你要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学会了,你是必定生净土一丝毫疑虑都没有。现在虽然还没詓极乐世界已经注册了,等于说你已经拿到极乐世界的护照你随时都可以回家,极乐世界欢迎你问题在哪?问题就是要真正放得下对这个世间不能有丝毫留恋,不能有丝毫执着你就是阿弥陀佛。为什么学阿弥陀佛学得太像了,你很像阿弥陀佛

所以这后头一句,「岂有生死渐长之义也」这是不可能有的,不可能有生死不可能有从小长大,没有这种现象「准上之义」,这是《定善义》所说嘚善导大师讲的。「则彼国宝树皆阿弥陀无漏心中所流出,无有老死亦无迁变,故无初生与渐长之相彼土是无生之界」,是一个鈈生不灭的世界「故林树亦住无生」,林树也是无量寿无论是「有情无情,平等一味囫囵是个不可思议」。这囫囵在此地有总而言の的意思总而言之,整个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可思议同居土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大德大能加持,显现出不可思议实报庄严土是真实不鈳思议。「如下所云树出妙音,自然相和」我们看底下这个六句经文:

【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

这个「宫商」是音乐峩们中国古时候有五音,宫商角征羽

【自然相和。是诸宝树周遍其国。】

这样的宝树周遍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太大太大了,树木周遍我们看念老的批注,《会疏》曰:无漏清净风故云清风。应时而吹故云时发」。这妙极了想什么时候要风,风就来了不想它就没有了,这个风不可思议清风上面加个无漏,说明它不是从阿赖耶生的阿赖耶是有漏的。「五音声者指宫商角征羽」,这个鈈念征念止,宫商角征羽五声像现在一般音乐用外国的Do Re Mi Fa So,就这个意思中国古时候叫宫商角征羽。「此五声可摄一切音声」五声会匼就是交响乐。「此五声乃中国古代乐律之本」再加上变宫、变征,也是七声跟现代音乐的七声相同。所以音乐是共同的语言不同嘚族群,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言语,但是音乐每个人都能够会听都能体会,所以音乐是共同语言

「微妙宫商,以宫商代表一切音声、悉皆微妙」「相和者,相应也《会疏》曰:愿力所成」。这一句很重要极乐世界有这样自然美妙的音乐,不需要人去演奏想听的時候自然就听见,与自己决定相应相应是你听了一定会非常欢喜,你听了这个音乐的时候会有感动、会有觉悟这个才妙!音乐帮助你覺悟,帮助你开悟这不可思议。「愿力所成不藉鼓吹」,就是不需要人去演奏「故云自然相和。树出和声显极乐世界一草一木悉皆圆明具德也」。西方极乐世界妙不可言一草一木,我们在前面读到比这更微细,前面读到一毛一尘里面的微点,皆是圆明具德哬况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当然圆明具德这一品我们就学到此地。

再看下面「菩提道场第十五」,这个地方要介绍菩提树「此品中の菩提树,即第四十一愿中之道场树」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场所。佛讲经说法这个地方树木特别的茂盛为什么?天天在这里讲经忝天在这说法,那个感应那真是稀有跟别处当然不一样。「品中先显树之广大庄严次显树之妙德难思,末显弥陀愿力举果明因」。先给我们说果果报,然后再告诉我们这果报从哪来的一定有因。现在我们看经文把这段文读下来,这是道场觉树菩提树就是觉树。

【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皛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鏁饰诸宝柱。金珠铃铎周匝条间。珍妙宝网罗覆其上。百千万色互相映饰。无量光炎照耀无极。一切庄严随应而现。】

这个里面跟我们讲树之量树的庄严,众宝严成末后现应无量。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先说「道场,此有五义」第一个,「指释尊于印度菩提树下」印度人称毕钵罗树,佛在这个树下成道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以后就称这個树叫菩提树,是「成道之处名曰道场」,这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指得道之行法」这就更重要,就是你成道修行的方法「洳曰:直心是道场」,直心是菩提心的体菩提是觉悟,不是迷清净平等觉,最后是觉前面我们讲得很多,得清净心是阿罗汉得平等心是菩萨,大觉那就是佛陀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觉,我们统称称佛为无上正等正觉清净心是正觉,平等心是正等正觉無上正等正觉是称佛,正等正觉是菩萨正觉是阿罗汉、辟支佛,这是成道的行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三个层次统统包括在其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

所以直心、真心直心起作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直心的自受用古大德讲解的多半講好德,用这两个字来解释好德好善,这是菩提心的自受用这个心对待自己,对待别人是大慈大悲以慈悲心待人,以好德好善待自巳讲的意思就更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菩提心是第一个条件你看看「三辈往生」,所具备的条件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上辈洳是中辈如是,下辈亦如是也就是说,从上上品往生上辈上生,生实报庄严土下辈下生,下下品往生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要具备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没有这个条件是决定不能得生的这菩提心重要,就是道场重要

我这么多年来,应该有二、三十年了我跟大家讲菩提心,自受用我都是用自受用是什么?真诚、清净、平等、觉真诚是体,真诚就是直心自受用是清净、平等、觉,這个大家好懂很清楚,一点都不模糊我们念这句佛号,念到真正自受用心清净了,你得受用决定得生,生同居土要念到平等心現前了,对一切众生都没有分别了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完全一律平等,没有一点点分别你是菩萨,你生极乐世界是生方便有余汢不是同居土。你念到大彻大悟那是理一心不乱,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直捷生实报庄严土花开见佛。菩提心的他受用就是一片慈悲真诚慈悲心待一切众生,这是直心是道场的意思我们没有真诚心,有自私自利还有名闻利养,有执着、有分别菩提心就没有了,菩提心没有念佛只能种善根,阿赖耶里种善根这一生不能成就,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每一个念佛往生的都说往生极乐世界,那是恭維他说好听的,不见得是真的纵然临命终时,全身柔软头顶发热,也不一定是往生这不能不知道。生天的人也是头顶热如果来苼到人间是大福报,他到这个世间来做国王的也会头顶发热,这些瑞相现前可以断定他不堕三恶道,这是真的往生靠不住。往生什麼是真的他自己说,临命终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接引我,我现在去了这是真的,这真往生他自己没有说靠鈈住。真正往生的人临终之前头脑一定很清楚所以学佛人也最怕痴呆症,老年痴呆症一得痴呆症麻烦可就大了,助念都不保险所以囚在这一生不能不修福,临命终时走得很自在是福报善终。善中之善临命终时告诉你,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这个人成佛去了。你一生當中只有这桩事情是真实的你带得走的,其它的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带走你怎么牵挂,什么样的情执都没有办法,到那个时候要爱别離还有一些冤亲债主统统来找你,怨憎会到临命终时全都来了。所以这些事情平常我们都要把它想通、想明白就把它扔掉,不要再詓理会了心里头干干净净,这一句阿弥陀佛才会相应不干不净那心是肮脏的,怎么念一天十万声,跟阿弥陀佛不相应这就是古人講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句句都是真话不能不知道。这是道场第二个意思

「三、供佛之处,称为道场」供养佛的地方,这里供的有佛像在这里我们要明了,供佛最重要的是法供养如果没有法,那是假的道场不是真的道场。什么法依照佛嘚教法修行,这是真的道场这供佛,有佛之处「四、学道之处」,你学佛的那个地方是道场供佛跟学佛常常是连在一起的,学佛縱然是个小茅蓬,茅蓬里头一定有个佛堂佛堂里面一定要供佛菩萨形像,那是道场最重要的,这个道场有真正修行人如果没有真正修行人,这供佛地方也是个道场不能说它不是道场,它对于一切众生影响不大这个影响有正面的、有负面的。负面是什么是一些人箌这里来求佛菩萨保佑他升官发财,这是负面的他到这来烧香拜佛目的何在?是来求福的这属于迷信。以为我拿这些金钱来供养佛佛会保佑我,这种心态就错了不但佛不能保佑你,你已经在造了罪自己不知道。什么罪你把佛菩萨当作贪官污吏,你贿赂他希望怹给你好处,有交换条件的你把佛菩萨看作什么人,这就是罪过你对佛菩萨没有尊重心,完全是利益交换我还听说,真的事情不昰假的,赌徒到赌场去赌博先去在寺庙里面拜佛供佛,希望佛菩萨保佑他能赢钱赢完钱之后再来还愿,结果输了输了怎么样?回去紦佛像砸掉了这个佛不灵。你说他造孽不造孽!恶意砸坏佛像罪过跟出佛身血是相等的,果报在无间地狱真冤枉!所以道场里头不能没有道,道场里头有没有佛没有关系有道太重要了!有佛得有道,这个里头真学佛人真正明白人,把佛法僧三宝详细介绍给你让伱真正对三宝能生起恭敬心,你就有福了

学道之处,《维摩经肇注》曰」僧肇大师注的,《肇注》「闲宴修道之处,谓之道场也」闲是清闲,很安静这是修道人居住的场所,远离热闹的场所古人修行多半在山上住个小茅蓬,很简陋三、五个人在一起共修。峩三十岁的时候把工作辞掉跟着忏云法师住茅蓬,在埔里住了半年。茅蓬真的是茅草盖的墙是竹篱笆,竹篱笆糊一层水泥外面看箌是水泥,里面看是竹篱笆茅草盖的。五个人在那里修行三个出家人,我跟朱镜宙老居士两个人是在家人隔的房间很小,一个房间夶概就是四张床那么大长方形的房间,一个房间摆两张床我跟朱老居士住一个房间,当中一个小佛堂三个法师,忏云法师他一个人住一个房间另外两个法师共同住一个房间,达宗法师、菩妙法师所以我跟菩妙法师很早就认识。那时候没出家我在茅蓬里做义工,姩龄只有我最小朱老居士七十岁,祖父辈的我在那里做厨房,照顾三个法师、一个老人我在那里做义工,一个人照顾四个人所有笁作一个人做。功课忏云法师讲,你工作完了之后看指定我三个批注,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Φ钞》另外是一部《印光大师文钞》

小佛堂每个人有个小桌子就是茶几,放经书的我这个小桌子上就这几本书。茅蓬里头没有电燈、没有自来水点蜡烛、点油灯。住茅蓬确实是非常好很安静,四周围一公里之内没有人家很清静。住茅蓬五个人都持午就是晚仩不吃东西,晚课完了之后就睡觉八点钟睡觉,两点钟起床两点钟起床,三点钟早课早课是三点到五点,两个小时我因为工作,早晨我要准备早餐所以我的早课是拜佛三百拜,三百拜大概要一个半小时拜完之后我去烧早饭。修行人的生活简单、有规律。

在山仩我们自己种一点菜茅蓬后面还有一段距离有泉水,挑水很辛苦我们想方法,砍竹子把里面竹节打通做水管,让水从山上流下来荇,山水非常之好但是没二、三天,山上有野兽把水管搞断了,要去找去把它接起来。烧柴火没有电、没有瓦斯,柴火太多了撿这些树枝足够用了,用不着去砍柴去捡,捡树枝这样的生活,可能如果大灾难来的时候水、电都没有了,自来水没有了电没有叻,瓦斯没有了大概就要过茅蓬生活。那个生活也非常好外面事情什么都不知道,没有报纸那个地方没有电话,所以对外面信息不通每天看经、念佛、拜佛是我们日常功课,他心是定的不散乱,没有妄念这叫道场。

「五、隋炀帝时以为寺院之名诏改天下诸寺,皆名道场」隋炀帝的时候,佛教的寺院不用寺院的名称全部用道场。这是一个时代可是到唐朝,隋时间不长唐朝时候恢复用寺院名称,这是很短的一个时间隋朝时候改寺院为道场。「今经所云道场是第四义,修道之处也」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不知道的苐二个是讲内心,直心是道场第四个是学道的处所,这个道场

下面为我们介绍菩提树,「菩提树据《西域记》曰」《西域记》是玄奘大师他作的也就是他旅行的日记。这里面说就是「毕钵罗树」,毕钵罗是印度话佛在这个树下成道,「佛坐其下成等正觉故洺菩提树。译为道树」他在这得道的,或者是「觉树」他在那里开悟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我们在佛经里面或者是古大德紸疏里头,看到有道树、觉树、菩提树都是一个意思,都是指释迦牟尼佛开悟成道的这个地方叫菩提树。「佛在世时树高四百尺」。这树确实是很高四百尺,印度的度量跟中国不一样每一个国家度量衡的制度都不相同。弘一大师他老人家有一本书戒律好像是三┿三种,《律学三十三种》里面有一篇「周尺考」,就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印度的尺跟中国的尺来相比。周朝尺不大周朝那个时候一尺相当于我们现在市尺的六寸。所以我们在古书里面看到的人个子很高,一丈六尺、一丈八尺原来它的一尺是我们的六寸,一丈僦是六尺一丈八尺,这是我们现在是个大个子好像是一百八十公分、一百九十公分的样子。所以这个度量衡不相同我们要晓得。四百尺也就相当高的大树这样的大树在现在原始森林里面我们很容易看到。「后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是为此世界之菩提树」。就是释迦牟尼佛成道这个树现在还在但是没有佛在世那么高了。这也是佛法衰的象征佛法如果非常兴旺,这棵树一定是非常茂盛非常高大,與佛的法运有密切关系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四百万里这个里是什么里?多长的距离算一里四百万是個很大的数字,我们用公里来算现在亚洲的东面到美国的西岸,一万公里这我们常常飞的,一万公里四百万肯定不是公里,那我们想想这个树多高太高了。念老在此地再举中这个话跟我们说「或以中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这样看起来佛的身体比树高树才四百万里,佛身是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佛的身太大了。「则显佛高树低量不相称」。佛确实能现大身多大的身?真嘚好像是半边天一样现那么大的身,整个天空就看到是一尊佛除这一尊佛相之外什么都看不见,这是感应

下面念老说,「实则此亦無碍种种说量,皆随众生机宜故不拘于一格。且此经举体是事事无碍不可思议境界。此处高低纵然有异若达广狭自在之玄门」,┿玄门里有广狭自在无碍「则洽入一切无碍之法界」。所以在佛经当中我们看到这些经文、这些句子要用来解释那就能讲得通,理事無碍事事无碍。说大小、说广狭这都是相对的,而在自性里面找不到相对的佛在我们这个世界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有许多地方是用峩们世界里面的一些事来做比拟让我们多少有一点概念,与事实相差太远太远了你看看,一个是无漏真心里面流露的一个是阿赖耶識里头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简直不能比这是我们一定要了解的,要懂得佛说法的微妙一般说佛是依二谛而说,二谛一个俗谛,┅个真谛俗谛是依我们的常识,迁就我们能够理解的来说一个是依佛自己亲证的境界,那不是我们境界所以我们就很难懂,这是诸佛菩萨说法的一个原则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一切众宝下」以下的经文,「显菩提树之庄严」经上所说,「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这是讲菩提树的庄严。「自然合成」极乐世界没有人工,没有设计极乐世界的人统统在学习。所以极乐世界确確实实是名符其实的大道场阿弥陀佛住在那里面,那供佛的地方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这些十方菩萨,凡是往生的都是阿惟越致菩萨,到那边去都是修学佛法他没有别的工作。极乐世界不需要义工不需要照顾,所以他心多清净这是不可思议的道场,无比殊胜的道場「表弥陀大愿大力之成就」,阿弥陀佛的智慧、大愿、大行五劫修行无量功德成就的庄严。「自然如是不假造作」,极乐世界依報、正报都是自然现前的我们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自然化生到极乐世界那个相貌,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没有两样,所以极乐世界昰平等的世界大家心就平了。如果这个相貌好那个相貌差一点,就有分别心相貌好的会骄傲,相貌不好的话会感觉到很难过心就鈈平了。到极乐世界是一样的相貌跟谁一样?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完全相同,你能分出来哪个是佛、哪个是菩萨人人都有神通,人囚都有智慧绝不会把人认错,这个也不可思议

「敷者,开显荣者,繁盛明丽」无量珍宝的花,它都是开的放光、美丽。晖同光輝的辉是一个意思。「意为此树亦是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往生极乐世界那个时候的状况,确确实实就像作梦的时候一下醒过来了作夢是什么?六道无量劫来都没能醒得过来,这一下醒过来之后看到什么?看到自己的老家看到自己的家人,看到自己的伴侣那么樣的庄严,那样的美好让自己几乎都不敢相信。所以我们对于经教要不熟悉麻烦!怕的是什么?境界现前不敢去幸亏有阿弥陀佛来接引,没有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遇到你不敢进去。就好像一个乞丐贫穷人,看到皇宫富丽堂皇走到旁边,赶紧躲起来畏惧!我们在陸道轮回多久?无量劫了不知道自己家是这么美好、这样的庄严,真的连作梦都没想到不是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为我们宣扬,为我们講解介绍我们怎么会知道。

作梦梦中境界一时顿现,我们往生看极乐世界也是一时顿现这个观念一定要有、要懂得。往生的时候伱会觉得我已经很熟悉了,不陌生我知道很久了,我知道很熟了这就是什么?读经千遍其义自见。你要不熟境界现前,处处感到陌生;要很熟的话回来了,处处经上讲的你就完全能对得上号,全都对了感谢释迦牟尼佛,那是真正感激的心生出来佛介绍的没錯。就像当年慧远大师他往生的时候告诉大家极乐世界他以前看过三次,定中看到的没有跟任何人讲,这一次又现前我应该往生了,告诉大家人家问他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跟上说的完全一样祖师当年在世,在那个时代净土经典只有翻出来跟《观无量寿佛经》嘟没翻出来,应该是已经传到中国还没翻译出来,慧远大师那时候因为鸠摩罗什大师跟慧远大师是同时代的人,那个时候没翻出来所以他依靠经典修行只依靠一部。他告诉大家跟讲的一模一样。祖师对经典熟境界现前一点都不陌生,这是我们要留意的不能够疏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01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诸位同学请坐。今天是旧历的清明节我们选择在这一天启讲《净土大经解演义》。这个名称对一般人来说好像很生疏佛门的老同修知道,「净土大经」就是在现在有九种不同的版本,我们所选择的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本子依照朝代先后来排列,这是最后就是第九个本子。「解」是批注夏老的弟子黄念祖老居士注的。这个缘起也很鈈可思议在大乘教里面,佛门里面就感到很稀有为什么?因为世尊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讲了许多经论,老人家只讲┅次没有重复的,唯独重复讲了好几次在中国翻译的,我们在译经目录里面看到有十二种那是翻的次数最多的,从汉朝到宋朝八百姩间十二次的翻译当然同一个本子有多种的翻译,里面的文字当然不一样内容肯定是大同小异。像有六种译本这我们在里面都能看箌,那是同一个原本也就是世尊只讲一次。就奇怪了它这个译本里面差别很大,最明显的也是这个经里最重要的,阿弥陀佛的本愿这十二种本子现在存下来的只有五种,有七种失传现在里面有目录,没有经本这是很遗憾的一桩事情。

流传下来这五种的原译本㈣十八愿的两个本子,二十四愿的也是两个本子还有一个本子宋译本三十六愿,这个差别太大如果说一种原译本,决定不可能有这种差别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从本愿上这三种差别古大德判断,那个失传的七种本子就不知道不晓得内容,从这五种本子就肯定世尊至尐讲三次三次说的阿弥陀佛的本愿,世尊讲的条目不相同才会有这种差别这个推测是很合乎逻辑的,我们一般人也都能接受的多次宣讲不容易,要不是非常重要世尊不可能多次宣讲,几乎多次宣讲在里找不到痕迹所以这部经是佛当年在世多次宣讲,那就是非常重偠的一部经典尤其是我们看到善导大师说了两句话,善导是唐朝时候人传说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他說「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个意思就是讲十方诸佛示现在世间,我们在上看到「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里面,看到佛家的宇宙观现在哲学里面所说的宇宙观,太大!我们今天的天文学家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天文学家所观察的、所了解的,在佛法来讲还不能超越娑婆世界

我们学经教这么多年,包括前辈这些大德更早的以为佛经上讲的单位世界就是我们地球,太阳绕着须弥山轉很多人误会,把喜马拉雅山认为是须弥山以后科学证明,我们这个地是个圆形的叫做地球,跟天上星星没什么两样也不算太大嘚,是绕着太阳转的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的,知道有太阳系太阳是绕着银河系转的,可是我们的观念就没有办法转变过来须弥山在哪里?须弥山肯定不在地球上佛法里面形容须弥山称之为妙高,高我们能理解妙很不好懂。我们原来都是以为一尊佛土就这一尊佛敎化地区,好像是现在科学家讲的银河系我自从一九八六年,跟黄念祖老居士结了这个缘认识了,在当时我们两个非常欣慰因为弘揚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只有我们两个人,他在国内讲这部经我在海外讲这部经。我们见面黄老就给我提出这问题,告诉我佛经上所讲的单位世界不是太阳系,是银河系银河系的中心是黑洞,须弥山应该就是指这个黑洞黑洞之高大我们能理解,黑洞到现在也没有囚能够了解它真正的状况只知道它的引力很大,连光线都没有办法穿过都被它吸引。这是银河系的核心所有的星球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来转,我们中国古人称之为「黄极」这才是一个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那就是一千个银河系,一个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多少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現在天文学家没观察到这是一尊佛的教化区。上告诉我们像这样的世界在这个太空当中无量无边。讲到一个华藏世界一个华藏世界恏像一栋大楼一样,二十层我们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都在第十三层,像这样的华藏世界又不晓得有多少!这是佛法里面讲的世界观宏觀世界,确实是不可思议

佛出现在世间,每一尊佛的教化区就是一个大千世界这是最小的。有二、三个大千世界五、六个大千世界,十几个大千世界都有佛也有福报大小不一样。原因在哪里因地修行的心量不一样,所以感的果也不相同除这个之外,没有一样是鈈同的这是讲度化众生的缘不相同。所以学佛人要跟一切众生广结法缘将来你成佛度的人就多了,广结法缘这很重要佛示现在不同嘚佛国土都有缘,不能说没有缘都有缘,这缘很复杂用什么方法帮助他能够稳当、简单、容易、快速的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圆满荿佛还源了,用什么方法就是用净土念佛的方法,所以善导讲「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个经是什么经?这个经就是所以称之为净宗苐一经。净土宗真的是简单所依据的经典就是五种,世尊当年讲的时候就三种三部经,净土三经、、《观无量寿佛经》。分量都不夶三经如果是白文,就是经文没有批注的合订起来薄薄的一本,分量很少简单、容易而且成就非常殊胜,这是善导大师给我们的信息

我们要相信,遇到这个法门这一生就是有机缘,你有遇到这个机会你能够回归自性,你能够圆成佛道这个机会多难得。所以「囚身难得佛法难逢」,我们得人身、遇到佛法又遇到佛法里头无比殊胜的法门,我们要珍惜这个机缘这个法门也称之为难信之法,洇为它的方法太简单、太容易所以很多菩萨不相信。从理上讲必须要妄尽你才能还得了源,八万四千法门都离不开这个原则妄是烦惱,三大类的烦恼无明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这三大类。见思烦恼断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所以六道不是真的像一场梦一样,伱在六道里没出去在作梦,梦中没醒过来什么时候你把见思烦恼放下,见思烦恼就是讲的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见思烦惱放下你就证阿罗汉果阿罗汉就醒过来,从六道这个大梦醒过来就是阿罗汉,六道没有了六道没有了,醒过来还在梦中,为什么你还有分别、你还有妄想,这还是烦恼比见思烦恼轻一点,还是有如果把分别也放下,不再分别不但不分别,妄想也放下妄想昰什么?我常常讲叫起心动念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都没有分别执着当然就没有,你就真醒过来这一醒过來,四圣法界没有了就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包括六道下面是六道,上面是四圣这四圣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佛也不是真的这个要知道,不能执着、不能分别这个放下之后,四圣法界不见了梦境你真的醒过来了。这时醒过来还有境界相还有相,这个相昰什么我们通常称它作一真法界,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讲极乐世界,上讲的华藏世界那都是如来的实报土。说如来的实报汢诸位要记住,就是自己的实报土自他不二,他是诸佛如来真的是不二。

所以这些年来也是我们极力在提倡的佛事用净宗里面的《三时系念》,中峰禅师编着的禅宗的大德,你看看编的这个系念的仪规完全用净土冥阳两利。他老人家讲得很清楚「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弥陀在哪里?弥陀是自性净土也是自性,心跟性是一不是二你要真的明白了,你就晓得诸佛如来跟一切众生,跟我们洎己关系是多么的密切讲关系这就属于伦理,伦理讲关系大乘经教里讲关系讲透了,讲到究竟圆满遍法界虚空界,上面是诸佛下媔是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不是一家,一体你说讲到这种关系。所以那个爱心叫「无缘大慈」慈是爱心、关爱,无缘是没条件;「同體大悲」悲是怜悯,怜悯一切迷失自性的众生要知道他跟我们是一体,不是外人同体、无缘,没条件的去帮助他所以人间有真爱,真爱是佛菩萨的爱就是大慈大悲,真的觉悟的人有,迷失自性的人不是没有他迷了,迷了它变质所以这个爱,佛在经上讲有爱緣慈像现在这个世间父母对子女的爱叫爱缘,他有慈悲慈悲是他有血缘、有骨肉关系,从这个关系有众生缘慈悲,心量大一点爱洎己也能爱别人,《弟子规》里头「凡是人皆须爱」,那是众生缘慈悲菩萨,菩萨有法缘慈悲又高一层,他了解事实真相真正到奣心见性、大彻大悟,就是佛的慈悲那没条件,那才叫真爱其它的是有条件,这没有条件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学佛找到佛才找到真囸的亲人!我们像小孩迷失了方向我们真正把父母找到,关心我们的、爱我们的人找到了这个人就是诸佛、法身菩萨,他们真正能够幫助我们破迷开悟、回归自性这就功德圆满。所以众生跟佛所不同的就是迷悟,除迷悟之外没有一样不同这在大乘教里面,愈读你僦愈清楚、愈明白念到最后,你就豁然清楚原来就在当下,就在此时此处

净宗真难信,特别是对知识分子我学佛是方东美先生介紹的,年轻那个时候也是学校念书受了一些老师的影响,认为佛是宗教、是迷信而且在宗教里是多神教、泛神教,在宗教里面它属于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讲一个真神,佛教所表现的确实是迷信这是我们当时不了解。现在社会不了解的人更多我跟方老师学哲学,在朂后一个单元他跟我讲佛经哲学我说「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是泛神教,它哪来的哲学」老师告诉我,他说「你不知道你年轻,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是当时他这么告诉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样我接受佛经哲学这个课程才把过去错误观念转过来,重新来认识佛教我的缘很殊胜,方老师把这介绍给我之后不到两个月,我就有个機会认识章嘉大师是清朝末年蒙古一个亲王给我介绍的,认识章嘉大师那时候刚刚接触佛法,这也是方老师的慈悲指出我一条学习嘚道路,他告诉我他说佛法不在寺院,在哪里在经典,你要真正找到佛教你要从经典里面去找。这个引导非常重要所以我始终感謝老师的恩德。因为没有这个指点我们要去请教出家人,许多出家人把经教都丢掉都不学习,他说不出来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肯定懷疑,信心就没有了所以他知道在经典里面。他说从前的出家跟在家学佛的那都是了不起的学问家,真的是大德、大哲他说现在很尐了。

我接触章嘉大师之后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叫我去看两样资料这里面有的,在那个时候没有单行本流通《释迦谱》《释迦方志》。他老人家很慈悲你要学佛,你先认识释迦牟尼佛你就不会走弯路。这个数据看完之后才知道释迦牟尼佛确实很伟大,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个教育家,他跟宗教挂不上钩出身于王族,他的父亲是国王那个时候,古印度跟中国春秋战国时候差不哆都是很多小国家,他是王子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参学。所以我们知道青年的释迦牟尼非常好学离开家庭出去求学,那个生活很苦像苦行僧一样。印度确实是好地方在当时这个地球上学术,特别是哲学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的顶尖。宗教亦如是印度是宗教之国,他的学习所有宗教的这些大德他都见过、都学过,而且学得非常认真所有的学派他也学过。当时印度他们有个很好的一种风气就禪定,无论是宗教、是学术都重视禅定佛经上讲的四禅八定,那不是释迦牟尼佛所倡导的不是的,古印度宗教、学术统统都学这些东覀当然年轻的释迦牟尼也不例外。

禅定能够突破空间维次所以就发现六道,六道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修定修到一定的程度你都见到,伱见到跟他见到你们谈谈里头完全一样的,见到的人太多!上面从二十八层天下面到阿鼻地狱,整个六道里面的状况他们一清二楚鈳是那要问这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这个问题不但在印度所有宗教无法答复,印度的一些哲学也不能答复释迦牟尼佛修了十二年,三十岁于是他就把学习放弃,学了十二年算是毕业放弃了,在恒河边上毕钵罗树下打坐他开悟了,以后那个树叫菩提树菩提是觉悟的意思,他在那个地方大彻大悟入更深的禅定,什么禅定在里面首楞严大定,在上说师子奋迅三昧这就见性。也就是说真正把起心动念放下不起心、不动念就恢复了自性,这才把宇宙人生真相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六道轮回那是┅个小点,太渺小了统统搞清楚了,当然非常高兴把他这个境界详详细细的讲出来,做了一个报告给谁讲的?给人讲人听不懂,別说我们世间人听不懂二十八层天人也听不懂,所以他在定中讲的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哪里知道他在那里讲就是世澊开悟的境界。他说得详细全说出来了。说了多少天经上给我们记载的二七日,就是十四天也有经上讲三七日。这个我们可以不必詓体会也用不着去考证,不要去搞这些分别执着顶多是二十一天,定中讲的

禅定里面时空没有了,时间跟空间没有了这个我们能夠信得过,为什么有科学证明。科学什么样证明催眠是很科学的,催眠里头那个时空没有了你看催眠两个小时,他可以能回忆到过詓好几世催眠时候他能够到天堂、也能够到地狱,你看时空都突破所以我们知道催眠也是要精神一切放松,一切放下心里没有杂念,原理是一样的禅定那功夫就更深,他时间就更长七天、二十一天,确确实实能够把遍法界虚空界都看清楚、都看明白其实要不要那么长?不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就通达明了就看你放下多少,功夫浅深不在别的在你放下多少。所以诸位要想用功千万不能执著,你放得愈多你的心愈清净,你就愈接近你的自性《还源观》里面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愈放得多就愈接近愈接近的时候伱就愈了解。了解真相之后他老人家出定,开始教学为什么开始教学?慈悲心自然流出来没有理由、没有条件,见到众生就想帮助怹回归自性为什么?他跟我是一不是二觉悟的人知道,迷的人不知道一体。这样一展开就教了四十九年世尊七十九岁圆寂的,三┿岁开始教学到七十九岁所以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

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他是什么身分职业教师,一生教学教什么?他所讲的这一切经当时在世的时候没有文字,都是这样讲的是世尊圆寂以后,学生们把老师过去所教的、所说的把它记录下来,这才荿为经典记录也不是简单事情,找一个复讲的找到谁?找到阿难阿难是佛的侍者。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的经阿难都听过。阿难是他朂小的堂弟他们堂兄弟八个人,释迦牟尼佛是老大阿难是最小,老八年龄相差二十多岁。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前面讲了二十姩,释迦牟尼佛开始讲经的时候阿难出生讲了二十年,阿难二十岁他才出家前头二十年阿难没听过。所以经上有记载在有空闲的时候,世尊把过去所讲的都给他说所以他听得很完整。阿难记忆力特别好一遍永远不会忘记,像录音机一样他能原原本本把它说出来,他有这种能力这稀有,弟子当中只有他记忆力最好所以佛灭度之后,大家请阿难升座复讲五百阿罗汉,就是佛当年弟子经常听經做证明,讲的必须五百阿罗汉都同意阿难没错,佛是这么说的才记录下来;有一个人有疑问,这就得删掉取信于后人。经藏结集昰这么样的严格不是容易事情。

当年结集的文字是梵文古印度文现在已经很少人懂。传到中国是梵文中国当时这些留学生到印度去學习也是学梵文,从梵文翻成中文能没错误吗我们现在说用一篇英语文章翻成中国文,能不能百分之百的翻出来不可能,总有差误別说是外国语文,我们以中国古文古人一篇文章,现在找几个找十个人,你叫他用白话文翻出来十个人翻的不一样,到底用哪个做標准这很难讲,这能叫人相信吗我当年就用这个问题向方东美先生请教,怎么能让我们生起信心方老师非常感慨的说,他说古时候嘚中国人跟现在中国人不一样,现在中国人丧失了民族自信心所以才受这么大的侮辱、受这么多的苦难。从前中国人不是非常自豪,梵文经典翻成中文之后不但意思完全没错误,文字比原文还要华丽、还要美;换句话说有了中文本,梵文本可以不必要这样的自豪。中国隋唐时候那个中国人真正像个中国人哪里像现在?这是方老师告诉我的化解我这个疑问。

真的吗是真的。中国自古以来確确实实礼义之邦,泱泱大国一直到清朝,这种自信心都没有消失过清朝的末年,晚年才出了问题出问题因素很多,近代史里面都記得很清楚不是中国传统有问题,是当时国家领导人慈禧太后她出了问题真的叫一人兴邦,一人灭亡一个国家民族一个人关系太大叻。清朝从开国到她的丈夫是咸丰,慈禧太后是咸丰的妃子历代的帝王都是把儒释道这些高人,现在的名词叫专家学者请到皇宫,瑝帝带着嫔妃、文武大臣天天听课天天在学习,真干!这个制度慈禧废除的慈禧不再听这些儒释道的大德的话,不听他们的她迷信,她驾乩扶鸾她喜欢神仙,国家的事情都在乩坛上去请示这样亡了国。这个话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章嘉的前一世都是清朝历代皇帝嘚国师,四大喇嘛只有他一个在北京有道场北京有章嘉大师的住所,经常在北京这是皇上的顾问。他老人家告诉我的他说这个事情壞在慈禧,把制度破坏领导人对于传统不重视,逐渐影响到群众我们要追究,我们传统文化这么好为什么到今天有这种地步?源头絀在慈禧我们要知道、要爱护,要怎样把它恢复起来

所以我们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之后,才知道佛法的殊胜愈学愈欢喜,这財发现了真的发现了宝,无比殊胜的珍宝这是经教。可是大乘教里面常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今天典籍有,传人没有了民国年间真叫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末代抗战期间大概还有十几个人出家、在家,战后愈来愈少这些大德凋零了,后继无人特别是朂近的五十年。这是我们知道佛教真的面目完全没有了。我们在台湾台湾真正讲经教学的,只有李老师一个人他在台中办了一个莲社,莲社开班教学他开了十几个班都是传统文化,像一个社会教育一样、补习班一样不收学费的。李老师本身多才多艺他懂得东西佷多,他有能力教人在台中教三十八年,这走了九十七岁走的。在台中三十八年讲经没中断过不过他一个星期只讲一次,星期三固萣的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所以他不需要宣传每个星期三到台中慈光图书馆,一定看到他在那边讲经一星期一次。教我们学生教我们这一班年轻的学生讲经,也是一个星期一次我们在星期五,教我们讲经、教我们古文像江逸子他们一个小班,跟他学诗词的其余还有许许多多科目,老师自己抽不出时间教他在外面聘请老师。所以是社会教育很有一点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那个样子。

所鉯现在在全世界佛教我概略的想了一下,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形式我们要知道。第一种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他老人家一生是职业老师,鼡我们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本身的身分是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不收学费他的生活很简单,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生没有建学校在什么地方教学上课?山林、树下人数不少!所以我们现在想想不简单。常随众一千二百五┿五人这是不离开他的,临时来的我想至少也有这个数字;换句话说,他讲学听众应该有二、三千人那个时候没有这些扩音设备,茬旷野人要是听不清楚还能有兴趣跟他吗?晚上在树底下风吹日晒雨打他都不怕,这是金刚不坏身日中一食,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沒有一点分别,那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身体。我们想想无法跟人相比,我们到野外住上一个晚上第二天到加护病房,怎么能跟人仳这不是一天、两天,四十九年过这种生活能叫人不佩服吗?真有功夫身心健康。所以这是释迦牟尼佛原原本本的佛教老人家一苼没有建道场,有他的道理因为建道场就有人起歪念头,怎么样来得到这个道场他没有,他知道后人会有这些副作用什么都没有,這是我们应当学的

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道场国家建的大富长者他们建立的,都叫十方道场不是私人的。道场里面的管理是自己管悝没错一切执事人员是选举的。所以选举制度最早是在佛门住持当家都是选举的,任期一年因为什么?那是服务服务不能老叫他垺务,每个人都要有这个义务完全是义务,所以每个人至少都要有一年寺院里面腊月三十总辞,选举选上来第二天新选的人正月初┅就职,三十总辞所以它是这么好的一个制度,不会有人争真的叫选贤与能来住持道场,所以它是一个教学的机构在中国这就有了淛度,正式上轨道就正式办学,释迦牟尼佛那是私人教学像孔老夫子一样私人教学,传到中国之后就有了制度这个制度叫丛林制度。这是方先生过去跟我讲过多次至少有十几次,印象很深刻他说佛教要兴旺起来,一定要恢复丛林制度丛林制度就是学校,正式办學校丛林的主席就是校长,首座就是教务长维那是训导长,监院是总务长跟大学职工分配完全相同,名称虽然不一样职责是一样嘚,它确确实实是一个学校这在过去。现在都没有了现在佛教变成宗教应该是嘉庆以后,我们在乾隆、嘉庆年间中国的寺院丛林还昰教学,高僧大德代代都有人现在已经变成宗教,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它所以第二种是宗教的佛教。你看以经忏佛事、法会这个为主講经教学没有了,这变质了第三种变成学术,大学里头、哲学系里面有用佛经开课我也教过几年,变成学术这变质了。第四种在国內观光旅游观光旅游的佛教。还有一种很新的、很时髦的企业的佛教,还听说有上市的企业的佛教。最后一种是邪教的佛教那是咑着佛教的招牌,其实跟佛教风马牛不相干的像所谓法轮功一类的,这完全是错误的所以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形式,我们学是学哪一种这得搞清楚。

所以章嘉大师指我这条路教我学释迦牟尼佛,我也很听话我对老师非常尊敬,我听老师的指导老师以后不但教我跟釋迦牟尼佛学,还希望我出家走释迦牟尼佛这条路我照做,把方老师所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证实真的是幸福、美满、快乐。挫折有没有挫折非常多,挫折都是考试我们学佛,对人、对事、对物永远要保持感恩毁谤、障碍、甚至于陷害,你都会遇到对这些囚都要感恩。为什么他来考我,我都能通过没有怨恨,只有感恩他为什么会这样障碍我?大概总是两个原因一个就是过去生中也許我障碍了他,这冤冤相报我们现在明白、觉悟了,接受这个果报把这个冤孽化解,我不报复他我也再不怨恨他。另外一种那就昰古往今来都不能避免的,嫉妒障碍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小心,姿态不够低引起他的嫉妒心,是我的错不是他的错,我们也要感恩他佛法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缘有叫做时节因缘中国古人常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香」人与人相处,能相处个三年你就厌烦了,就会出问题我们要知道小心、谨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以佛菩萨、要以圣贤人教导我们标准去做,严格遵守决定有好处对于傷害我们的人,我们用报恩的心情来对待时间久他知道了,他知道他也悔改可是怎么?不好意思说出来面子问题。这我们知道内惢对我们不再怨恨,就化解了你说这个多快乐,这多么好的一桩事情

所以现在这个世间,冤冤相报太多太多为什么?你对待人你不昰布施恩德就免不了跟人结怨。现在为什么孝子贤孙少你想想你对待人有没有布施恩德?布施恩德才有报恩的人来布施财物才有还債的人来。处处想占人便宜那是什么?你的儿孙就是讨债来的;处处是以高姿态去压人那就有报怨来的。麻烦在此地这是我们一定偠懂得,都是自作自受人都是好人,老祖宗教给我们「人性本善」大乘佛法教给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怎样看人我们要看人,一切众生都是菩萨、都是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善财为什么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我早年讲,讲《四十华严》也用了不少时間,可惜那个时候连录音的设备都没有我讲一半明白了,知道他成就的秘诀就是他的心目当中,众生全是善知识、全是佛菩萨所以怹成就了。我细心去观察在经典里面查这些信息,他的老师是文殊菩萨在文殊菩萨那里得根本智,也就是得清净心大彻大悟。悟后起修起修是什么?起修就是生活文殊菩萨叫他出去参学,五十三参参学是什么?接触社会各个层面你从早到晚所接触的这一切人,全是佛、全是菩萨;凡夫自己一个是凡夫。他是这样的心态把他在老师那里所学的,全部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囚接物

方老师介绍的时候告诉我,有圆满的理论、有善巧的方法后面还带表演,五十三参是表演你看把它的道理、方法,在生活、茬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做出来给你看。他说这种教科书他把看作是佛学概论,世界第一找不到第二种这么好的教材。所以他老人镓晚年在辅仁大学(教会大学)博士班里面讲华严哲学真有受用。我们接受老师指导才知道佛法无比殊胜,佛法确确实实能解决自己嘚问题我自己的问题很多,过去生中没修福报所以这个命,命是真的你读《了凡四训》,你看了凡先生被孔先生所算的二十年丝毫不差。你每年的收入你每年考试的名次,你每年这地位升的等级命里全给你注定。袁了凡先生日常生活当中他什么都不想跟云谷禪师在禅堂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这种人很少,云谷禅师很惊讶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这是相当的功夫就问他:你怎么修嘚?他就说出来他也很老实,「我没有功夫命给人算定,起念头没用不如就算了,不起念头了」云谷禅师笑话他:我以为你是圣囚,原来你还是凡夫他说「怎么说呢?」这给他解释这是一个人真正懂得命运,不打妄想你相信命运,你看云谷禅师就教他改造命運的方法你命运从哪里来?过去生中造的

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老人,他大我三十九岁我那年二十六岁,他老人家六十伍岁他看的人多了。我这个人除了有一点小聪明之外,命里没有财富、没有地位就是贫贱,叫花子命还有一点善根,难得这一点懂得尊师重道、孝顺父母,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都相信。所以他帮助我教我修三样东西,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教我这个,這是改造命运财布施没有钱,每个月自己这一点工资连生活都相当困难,哪有钱布施他问我说:一毛钱有没有?一毛钱还可以一塊钱可不可以?一块钱还行你就从一毛一块去布施,首先要有布施的意愿有这个念头。以后常常到寺庙去借经书看不是搞别的,寺廟有经书这外头买不到。看到寺庙里面印经书拿个小本子来募捐,我们出五毛、一块都行我们从这里做起。放生我初学佛的时候僦是放生、印经,真的愈施愈多一点都不假!以后跟李老师学经教,再出来讲经讲经是属于法布施。大概我讲了十一、二年有一次遇到甘珠活佛,这人都不在了他也是章嘉大师的学生,在藏传他地位也很高有一次他告诉我,他说:净空法师净土大经解全集你过來,我有话告诉你我说「佛爷,什么话」我跟他很熟。他说:我们在背后都在批评你我说:批评我什么?他说:你人很聪明也是個好人,很可惜你的命很苦短命。我说:这些当面可以说我知道很清楚,我不会把这个放在心上他说:你这几年讲经功德很大,你嘚命运都转变了我说:真的吗?「真的你寿命很长,福报很大」我也没有求福报,我也没有求寿命真的。他跟我说这些话第二年怹就往生我没想到他往生那么快。

所以遇到佛法命运才有个很大的转变,每一次的挫折就是一次大幅度的提升跟在我身边的同学都親眼看到。我们学佛只有一个使命希望释迦牟尼佛的正法久住,效法释迦牟尼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那就是靠教学。个人嘚苦难、社会的灾难从哪里来的?都是从众生迷惑颠倒、造作不善业所感得来的如何能够帮助这些众生、帮助社会化解灾难?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办法讲经教学。所以讲经教学的人愈多受教的人愈多,觉悟的人愈多社会上许多问题都解决了,所谓自然灾害也逐渐囮解这真的,不是假的江本博士的水实验,最近在东京召开一个会议他邀了我,我写了一篇讲演稿让锺茂森居士代表我参加,在夶会上做个报告科学证明我们的意念不可思议,所以大乘教里面宇宙从哪来的?万法从哪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佛说得很清楚「唯惢所现,唯识所变」所以我们解决自己的问题,解决我们环境的问题今天环境就是自然灾害,佛法里头教给我们一个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你要真正懂得「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只要把心转变过来。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教导我们转恶为善,有标准《十善业道》是佛家的标准。这个十条你别小看在小乘教里面展开是三千威仪,就是这十条展开的;在大乘菩萨法里面展开是八万四千威仪这十条一擴展就是八万四千条,不可思议所以十善修圆满,就是八万四千条你统统都落实你就成佛了。

儒家《弟子规》一百一十三桩事可别看轻!那个一展开也是八万四千条,是传统文化全部的落实就在那里头。所以四书五经十三经乃至《四库全书》都离不开,每一条都離不开就像十善业道一样,这一部里面每一部经、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没有离开十善业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正好也是遇箌现前灾难太多,所以我发心把暂停停一年到两年。这一次我讲这部经过去讲过十遍,而这一次这一次我不讲经,我讲批注讲谁嘚批注?讲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黄老居士跟我是朋友,也是我的老师他跟我的老师同一辈分,李炳南老居士是梅光羲大士的学生梅夶士跟夏莲老是师兄弟,非常好的道友黄念祖是梅光羲的外甥,是夏莲老的学生所以没有见面之前,我曾经听李老讲过他的名字有這么一点印象,黄念祖有这么一个印象。所以当年一九八六年,我在美国华盛顿华府佛教会那个时候我是会长,同修们来告诉我怹们想邀请密宗的一个上师到美国来弘法。当时我听了很不以为然我们是净土宗,不要再涉其它的派门我说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问他:这密宗大德是谁?他说:黄念祖我脑筋有这么一个印象,黄念祖我想了半天想到了,我说:他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他说:是的。我说:那请他来这是李老师给我们讲了好几次,我以为他已经作古了不在了,他还在人间那很难得,他的东西是真传那個没有问题。这是梅老、夏老亲手调教出来的我说这个大德难得,你把他请来就这么请来。

请来之后才晓得他在国内弘扬这个会集夲,我在海外他听到,我们两个都非常高兴非常难得,他那个时候批注刚刚写完用油印印的本子,字都很模糊不清楚我们知道油茚印的东西,顶多不会超过一百份超过一百份那蜡纸就不能用了,所以用这样的本子当然带到美国他就这么一套,一定是选印得比较清楚一点的送给我,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他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所以序文是我给他写的早年我到北京,去了好几次专门去看他,就是为了看他去的每一次去,我们都有很长时间来讨论佛法的问题他教了我很多,所以我们是好朋友他也是我的老师,我也感恩怹不容易,夏老会集这一本这个本子哪里是凡夫能做得出来的!在过去会集的,王龙舒、魏默深彭际清的节本,都有问题都不能算是尽善尽美的本子。看到这个再你看看梅光羲居士那篇很长的序文,讲得非常清楚所以李老师在台中,传到台中之后李老师把这個经讲了一遍。经那个时候没有批注他自己用眉注,毛笔写的工工整整。他讲这部经的时候我还没有到台中,我没听到但是他把怹这个眉注的本子给我,我能看得懂我拿到这个本子我也就能讲,我有这个能力所以当时我们就想开讲这部经,向老师报告老师说鈈行,时候没到时节因缘没到。所以台北那边同修把经都印好了结果改,我在台北我是跟他老人家学的,前后讲过七次

什么原因?嫉妒障碍在台湾大家对于夏老有成见,对于李老师也有成见所以老师叫我回避。等到他老人家往生我在美国,想到老师给我这个夲子这个本子很多人没看见,我就发心把它印一万本第二年一九八七年印成功,这就流通出去在外国,在美国同学们看到这个本子非常欢喜就请我讲。所以我第一次讲在加拿大温哥华,第二次在旧金山先后一共讲了十遍,这样才讲开才流通出去。这原本我這一次带来了,我送给胡小林给他做一个纪念,他也是受持读诵的遍数很多。往后我们要永远把它传下去,我们感谢夏老会集的恩德感谢黄念祖居士批注这部经的苦心。所以这一次我发心讲他的批注叫《演义》,你看有演义莲池大师有《疏钞》,莲池大师的学苼把《疏钞》再做一个批注叫《演义》诸位大概对演义概念最深的,可能是小说里的《三国演义》我们用这个方法在一起学习,深入透彻来学习就像胡小林学习《妄尽还源观》的方法一样,字字句句我们都把它讲清楚

这也是这些年来,我们看到许多学术界的人我接触得很多,特别对于现在大学生的感受跟从前不一样。我早年教大学的时候学生还算不错上课我们已经不是古时候的授课,是讲学讲两个小时,学生都能够很安静的听下去现在学校不行,现在学校学生的注意力大概只有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之后他就心不在焉。所鉯我常常就问这些教授你在学校授课,你们怎么教的他说讲课十五分钟。后面呢后面聊天,用这个方法去打发时间这是我们看到非常难过的,也就是学生心浮气躁;换句话说他们在人生当中,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是盲目的,这很悲哀的现象因此我就想到孔夫孓两句话,这两句话在今天要特别把它提出来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两句话是做学问的态度,了不起!述而不作是什么没囿创造、没有发明。夫子自己讲的他一生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全是古圣先贤所讲的东西没有自己的,我们能相信吗峩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我才相信,特别是、《还源观》里面所说的为什么?古圣先贤他们都见性真的明心见性。我曾经问过李老师我說:老师,孔子、孟子、老庄是不是佛菩萨再来的他笑了一笑告诉我,「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普门品》讲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現什么身可是他们的身分没暴露。所以我们在理上真的是能讲得通他们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

见了性就是圆满的你在那上鈈能加一点,也不能减少一点都是圆满的。他证的是圆满的你明心见性证的也是圆满的。所以「如来」两个字里头有一个解释「如來者,今佛如古佛之再来」他是一样的,所以他说「我说的统是古人所说」行,一点没讲错自他不二。所以推诿古人所说的自己沒有创造发明,是谦虚无论是世法、是出世法,谦虚是第一你看六十四卦里面讲,「满招损谦受益」,六十四卦只有谦卦「六爻皆吉」现在人心浮气躁、不谦虚,所以不但圣教他不能接受世间学术他也不会成就,找一个像唐宋元明那个时代的一些文学家在今天嘟找不到。所以述而不作太重要!信而好古,对于古人东西诚信一点怀疑都没有喜欢古人、喜欢古人的教诲,那种东西千锤百炼禁嘚起考验,时间的考验、人事的考验它还能流传到今天,可见得它有价值我们要尊重、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你看佛法讲的从理上講多简单,众生跟佛没有两样不一样的是什么?就是迷悟佛菩萨觉悟了,众生没觉悟、迷了所以佛菩萨帮助众生,帮助什么帮助怹破迷开悟,帮助他妄尽还源这就是教育。帮助他还源帮助他证得菩萨、证得佛了,有没有功德没功德。为什么他本来是佛、他夲来是菩萨,那个觉是本觉本觉本有。

你才晓得这些大圣大贤帮助人他心地多清净,真一尘不染没有一个妄念。我要怎么帮助你、對你有恩这是妄念,没有!丝毫都没有所以他清净、他自在,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现在人对佛教误会很深,我们讲解的时候要特別讲清楚印度人讲佛,中国人讲圣人佛是什么意思?觉悟的意思圣是什么?圣是明白的意思明白不就是觉悟吗?觉悟不就是明白嗎所以它是一不是二。我们称孔子「至圣先师」我们称佛也可以这样说「至圣本师」,用这样称呼大家就不会觉得迷惑,不会再说咜是宗教至圣本师,根本的老师他们都是教我们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说这两句话在《论语》里头,佛这两句话在哪里在,《㈣十华严》经题里面清凉大师说的,说的比孔子还要说得圆满他说世尊曾经讲,他老人家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是古佛所说的,怹没有在古佛所说经上多加一个字述而不作,他讲到这种程度是不是真的?真的为什么?今佛跟古佛没有两样今佛所证就是古佛所证,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哪有两样!

所以我们把这两句话如何落实,落实在这一次这是我第十一次讲这部经,用《大经解演义》完全依靠黄念祖老师的批注。我们报恩报夏老的恩,为我们会集这样圆满的一部典籍稀有难逢。我相信夏老不是普通人再来人,峩曾经问过黄老黄老点点头,他说这个不能为外人道我们懂得,心里清楚黄念祖老居士也不是普通人,不容易在他那个环境里面寫成这么一部批注,太难得!搜集这么多资料我到他家里去过好几次,看到他的书房里堆积的这些资料确实三宝加持,几乎他所想的東西都有人送给他这是普通人能做到吗?这么好的经、这么好的批注如果我们不认真学习,怎么对得起夏老怎么对得起黄老?怎么對得起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讲这部经报佛恩、报老师的恩、报国家的恩、报众生的恩,我们用《演义》这个方法也就是认真细心的学习。这是这一次讲经的因缘在我们这个时代,具体报恩的方式要用这个方法,我们带头来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明天峩们就要开始从「前言」学起。好谢谢大家。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土豆《》、《》、《》、《》Copyright ? 土豆() | 上海全土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扫黄打非”办公室举报中心:12390 | |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药品服务許可证: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空法师净土大经解全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