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太平洋战争美日伤亡比时一个美国士兵成为土著酋长并率领部族打击日本人的

  由“华夷之辩”导致的对满族和清代的几种错误认知

  提要:2002年经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批准,国家成立清史编纂委员会并于2004年启动纂修工作。为更加全面、广泛、客观地反映纂修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及时将其应用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清史纂修在资政、存史、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清史纂修工作中形成的部分科研成果汇编成《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于2010年出版。读本对清代的一些问题给予了国家层面的定论。但在中国语境下学界和民间对满族和清代的认知却没有达成共识。从孔子到孙中山并至今,“华夷之辨”意识常左右人们的思想,一些结论不是心灵引导思维而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产物,甚而形成“为反对而反对”的思维定势,导致了对满族和清代问题上长期存在错误认知。本文拟就几种常见的错误观念进行阐释和剖析。

  1644年,大清入关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个几十万人口的民族,在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实行268年的统治并全身而退,这现在想来也让人深感震撼与困惑。20世纪40年代的一天,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散步时给范文澜提了一个问题:满族是东北一个小民族,怎么就把中国都统治了,并且统治了二百多年?[1]

  范文澜后来解释:“满族人口少、文化低不能灭亡中国,可中国竟被灭亡了,主要原因显然是抗满力量不能团结,小人排斥正人,争权夺利。汉奸的穷凶极恶。”[2]赵杰也回答:“满族人以少胜多,以少统多,固然有历史机遇和战斗力强等原因,但清人的‘怀柔’文治也是一大法宝”,“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取博收的特殊民族,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力量。”[3]

  不过,对满族入关这事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评价不一,焦点在“幸”与“不幸上。随着环境变化和研究的深入,“幸事”看法正成为今天的基本观点。清兵入关的直接结果是清朝的建立,这在明末农民战争创造的客观形势下具有积极意义。清同以前封建王朝一样也存在阶级压迫且继续闭关锁国阻碍了后期的发展,但比较起来积极作用显然大于消极作用。“无论站在17世纪40年代还是站在21世纪,清兵入关营建大清帝国,奠定中国版图,多民族国家得到统一。这一点不是一两个无知文人就可诋毁的。清兵入关也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4]

  然而,至今仍有人怀着“华夷之辨”的情结。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涉及到了满族和清帝,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论他就采取了先当被告的策略——“民族正统论涉及到几乎一切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许多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是一个在今后仍然要不断争论的麻烦问题。在这儿请允许我稍稍回避一下,我需要肯定的仅仅是这样一点:满族是中国的满族,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统观全部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这个现代汉族中国人感到骄傲。”可是,“四门贴告示还有不识字”,陈明远的博客里“玉郎君”立即跳出发声,先进行人身攻击后就敞露了心机:“‘在这儿请允许我稍稍回避一下’。这里显示出了余秋雨的猥亵样……然而‘清灭明’的问题,根本没有得到科学的解决。”

  那怎么才能算“科学的解决”呢?从自虐史观出发、试图通过“华夷之辨”找回历史颜面的人焉能“科学”解决“清灭明”问题吗?这恐怕得先要解开他那释怀不下的心理情结。

  “华夷之辨”无疑是落后意识,不仅与清末西方的民主思潮格格不入,更与今天的普世价值相去十万八千里。按这种历史观和价值观逻辑,奥巴马是不能当总统的,因为他是黑人,美国也不应该影响世界,因为它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没什么“悠久文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平洋战争美日伤亡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