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信仰基督教的科学家01 宗教会妨碍科学吗

曾经认为科学与宗教信仰是矛盾的。当我发现事实后,我终于接受了我拒绝了20年的基督走进我的生命!第五章
现代科学与基督教信仰
第五章& 现代科学与基督教信仰
现代科学与信仰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也是涵盖深广的课题。但就科学与信仰的关系而言,大体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与信仰绝对对立、排斥,水火不容;第二种观点认为信仰可以存在于科学还无法企及的地方;第三种观点是基督徒的观点,认为基督教信仰既超越科学,又不与科学相悖。此外,有人以为科学与信仰完全互不相干,离开实验室时把科学留在那里。从教堂出来后,信仰也随之留在教堂里。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严格地说,此种信仰并非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必完全贯穿于人的整个思维和行动过程。我将不对此种观点多费篇幅。作为一个崇尚科学的知识分子,我原在科学与信仰方面有过长期的挣扎。本章拟就对这三种观点,在我曾困惑和思考过的一些层面上,作些剖析和论述。
一、科学与信仰水火不容吗?
&不少人认为,科学是基于事实的,是客观、真实、可靠的,而信仰则是出自心念,是主观臆测和不可靠的。因此,追求科学者必须扬弃虚无飘渺的信仰,虔诚信上帝的人则无法搞科学。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两者尖锐对立,不能兼蓄包容。持这种观点的人有两条强有力的依据。第一是中世纪的教会对天文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逼害,足以表明信仰对现代科学的阻碍作用。第二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一个相信进化论的人,怎么可能接受神用泥土造人的说法呢?我过去视这种观点为天经地义,现在却有了新的看法。
教会对哥白尼等人的迫害被当作教会因循守旧、反对科学的佐证,深深地印在许多人心上。哥白尼、伽利略受到压抑和迫害是事实,但从这一事实中导出的结论却有待商榷。对这些事实的经过及诱发因素作较详细的了解和公正的分析,有助于澄清问题。
庄祖鲲博士在《基督教与现代科学的发展》(载于《海外校园》第二期)一文中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这一个案。其中有几点值得在此指出。
第一,哥白尼( 1473~ 1543)是第一个提出地球绕太阳运转的&日心说&的天文学家。但他本人并未遭受什么迫害,因为他有意在临终前才将他的书印妥出版。长时期来人们以为他这样做是怕受教会的迫害:近代历史学家却发现,哥白尼真正耽心的对象不是教会而是那些持亚里斯多德宇宙观、坚信地心说的天文学家。事实上,极力鼓励哥白尼出版著作的人士中就有一名枢机主教和一位基督教(新教)的天文学家。身为波兰裔天主教徒的哥白尼,则在书的开端将此书献给当时的教皇。
第二,真正受到迫害的是伽利略(1564~ 1642)。他于1610年用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来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后,当即受到其他大学教授的围攻和教廷的警告。但因他的一位朋友继位教皇乌班八世,他便有恃无恐地于 1632年出版了他的巨著。结果他被定罪,被软禁在意大利弗罗伦斯一座别墅里,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十年。但庄文指出,伽利略被定罪的主因并不是日心说(对此他事先已私下取得了教皇的默契),而在于他对教廷权威的挑战。他坚持认为神同时用《圣经》和大自然启示他自己,因此《圣经》中有关自然现象的经文应从科学观点重新解释,从而大大激怒了一直拥有解释《圣经》的最高权威的教廷,被定罪就在所难免了。
我个人认为,伽利略受迫害的主因是否是日心说并不十分重要。当时地心说被科学界和教会人士普遍接受。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并非来自基督教或《圣经》,而是当时人们坚持的理性主义思潮的结果。《圣经》中根本没有关于所谓地心说的论述,连一点这方面的暗示也没有。所以,伽利略的受害与基督教信仰和《圣经》无关。乃是当时统治教会的人的失误。与伽利略同时代的天文学家凯普勒(KePler)同样公开支持哥白尼观点,但他却未遭到任何迫害。因为他住在马丁路德领导的&新教&(即基督教)的势力范围之内,天主教鞭长莫及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我们都是好孩子!
欧冠好看还是我好看
嘻嘻嘻嘻嘻
不甩手了,我爱直播?
囧架架,囧架架……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说说科学与信仰
几乎每次,新认识的朋友都会好奇的问我,你放弃科研,选择做疗愈,到底是怎么想的?似乎在大家看来,科学与偏重灵性的疗愈,是相对有某种不言而喻的矛盾性的,甚至可能难以调和,所以它们如何共同作用在一个人身上,至少是件让人好奇的事情。我有时候也会自嘲,也许这是我这辈子被问的次数最多的一个问题了,而且似乎只要我继续做这行做下去,这个问题的提问也将同时保持次数的上升。
到底为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其中有人生际遇的影响,也有机缘巧合的推动,当然,也有个人选择的因素,然而又或许这些都只不过是夏日松嫩平原的广袤大地上,哪一只小小的蝴蝶不经意的掀动翅膀,所带来的一个意外的结果,如此而已。若说理由,回头去看,总是有千百个可附会的,甚至更多可渲染的,可到底哪个是根本的决定性的理由,又哪里真的说得清呢。世事不过都是一场又一场的因缘际会。
思及至此,这个问题投射到个人或许就真的有些无趣了,讲故事本也不是我的长项。然而,倒不妨由这个问题说开去,若转而探讨一下那些关于科学与信仰的思索,倒是个有趣儿的可说说的题目。
那么,就从科学开始说起吧。其实说起科学,我还是挺无奈的,虽然我只是个博士,离真正的前沿科学家的距离还相差十万八千里。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就我所知的范围内,大多数业外甚至包括少部分业内自以为“很科学”的人,其实都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科学。这话听起来当然很狂妄,充其量我自己曾经也只是个业内入门级别的科研人员罢了,然而,我只是想说,无论我们把科研做到了什么程度,或者我们多么愿意笃信科学,关于科学最初的定义与研究范围和指导思想这些部分,都恰恰是很多人忽视的一个基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权威的说法,国际科学学会将科学理论界定为:关于自然界某些方面的、已经证实的解释,它可以容纳事实、规则、推论和被证实的假设。其中,关于科学的解释是:“科学,是了解世界的一种特定的方法。科学中的解释,被限定在能为其他科学家所证实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不能以经验证据为根据的解释不属于科学......对于获取关于我们自身和周围世界的知识而言,科学也不是唯一的方式。人类通过多种其他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诸如文学、艺术、哲学反思和宗教经验等等”。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科学从不认为自己可凌驾于其他知识之上,同时,科学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等是身处不同领域以不同方式获得人生经验的不同手段,它们可并驾齐驱,可殊途同归,却唯独不具有可比较性,不可分出优劣与高下。
&&&&&&&几乎所有的科学都离不开假设,没有假设,难以想象,我们的科学要何以为继。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展开归纳、演绎以及种种推理证明。日常生活中,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认为很科学的事物,其实可能恰恰并不存在。比如重力,你无法看到一种东西叫做”重力“。它来自于在某种科学范式基础上作出的假设,而它的相关引力常数则是来自于无数个测量结果的推算,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经验的累积。而如果我们选择了其他的科学范式呢?那么我们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重力来。所以科学从来不等价于真理。生化学家迈克尔.贝希曾经说过一句话,在科学中,成功的理论并不必然是正确的。我深以为然,就像重力本身只是我们为了了解世界所建立的一个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不需要正确,但是足够富于洞见,并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了解这个世界,这就足够了,这个理论就是可取的,就是成功的。
同时,我们需要了解的另一点是,科学并不能等同于客观,因为,科学无法独立于人而完全”客观存在“。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你想获得粒子的位置,就会干扰动量,反之亦然。而微观世界自然不是与宏观世界割裂的,观察者永远不可避免的要干扰到观察结果,人类作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永远不可避免的在参与其中。因而,科学家普朗克也曾经说过,科学不可能解决自然的终极奥秘。这是因为,分析到底,我们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是我们试图解决的奥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楚地认识到并且能够毫无芥蒂的承认人类的局限性,这恰恰是一个科学家的良知,这样的人才可能真正的触碰到科学的真意,而不陷入盲目的狂妄自大里,不走向科学与自然或伦理相背离或对立的极端。的确,我们无法一叶障目说我们可以无限的认识世界,这就好像是二维的生物永远只能想象却无法创造出莫比乌斯环,而三维的我们却可以轻易做到,而我们也只能想象克莱因瓶的存在,却永远无法制造出它来一样——有些局限是我们无法忽视的。而认为科学就是”唯一可信的、客观的、具备真理性“的这种想法无疑是天真,甚至是无知的。
而我探讨这些,当然也不是在反对科学,却恰恰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到底什么是科学,也希望更多人在运用“科学”这个词的时候,知道自己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立足于假设或者假说,或者不必然正确,这些并不是科学的问题,却恰恰是科学最初诞生的依托,也是科学历来保持可进步性的阶梯。科学,是人类达至真理的一种方式,是人们现阶段所能得到的”作为最佳解释的推论“。我想科学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在于,科学从不以为自己得知的是世界的真相,因而才能一直走在不断靠近真相的道路上。所以,科学总是不断的靠推翻自己来获取进步。如同爱因斯坦推翻牛顿,而爱因斯坦的理论自然也有被另一个人推翻与取代的一天,否则,那就只能说明我们的科学停滞不前了——这才是科学的悲哀,更是人类的悲哀。
所以,说到这里,你一定明白我为什么说,大多数自以为“很科学”的人,其实并不了解科学了。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反伪科学的斗士们“的种种过激言论,然而,终究从没有回应或发声,原因也很简单——离开了对科学的基本定义与基本前提的了解,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具有探讨的可能了。简单粗暴的认为,凡是科学的,就是对的,凡是不符合科学的就是错的,把”这个不科学“此类话语变成一种居高临下的指责,这是一种变相的科学暴力与集权,其本身是完全违背科学的宗旨的。那么,还有什么与之探讨和辩驳的必要呢?
说起科学与伪科学,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曾经提出过一个判断方法,并被广泛认可。他说:”不能为任何可设想的事物所驳倒的理论都是非科学的。不可辩驳性,并非如认同通常所认为的一样,是理论的优点,而是相反,是缺点“。在这个方法的指导下,他认为无论佛洛依德或者阿德勒的理论都是非科学的,因为你无法想到什么,来证明它们不成立。
比如一个人,如果不是激进型,非激进型,那么就一定可被归类为”其他“类型。再比如,如果一个女儿跟母亲关系疏远,而跟父亲关系亲近,那么遵循了俄狄浦斯情结。如果跟母亲关系很好,而疏远父亲,那么就是在用超我抗拒俄狄浦斯的本能。无论如何,套进佛洛依德的理论里,就有佛洛依德的解释,套进阿德勒的理论里,一定就有阿德勒的解释。他们的理论都是自身完全可自圆其说的,因而无法证伪,而不能被证伪的,恰恰不是科学的。那么,既然无论精分,还是人本的先驱,都已经被证实是非科学的,或者说是伪科学——事实上,如果我们依据波普尔的判据,那么除科学心理学之外的几乎所有心理学分支,都可能可被判断为伪科学——那么是否说明心理学就是无用的,错误的,不值一提的呢?显然,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与成绩以及带给人们的帮助都早已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推广到文学、艺术、哲学与宗教,以及古人的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占卜预测,当然也包括现代人的种种灵性探索等类似的事物,它们都不是科学的,这种判断来自于科学的定义与科学的研究范围以及科学自身特性的判断。然而,这种区分本身不具有价值判断的倾向性,就像你可以轻易的区分,一个橘子不是苹果,但是这不代表橘子比苹果的价值低一样。这些事物本身,它们并非科学,也不需要把自己包装成科学,就像一个橘子不需要把自己包装成苹果一样,它们并不属于一个体系,无法互相判断对错与高低。所以,就像何祚庥、方舟子等人反中医这个事情,其实本身很像一场鸡同鸭讲的闹剧。至少在我肤浅的了解的科研领域内,大多数人对这种偏颇的科学至上论及其粗糙的判断与证实方式,也都持谨慎态度——这实在更像那些不怎么有科学含金量的网络科普般地随意。而如果中医把自己立足于非得解剖或者解释一下为什么解剖看不到经络,为什么植物具有这样那样的药性上,从化学成分上怎么说,那么本身就掉进了思维的陷阱。中医本身,其实可以是伪科学的并且依然有效的,为什么不能是呢?尽管中医和西医都是医学,本身却有不同的本质,这是东方古代智慧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产物,而东方智慧我历来认为从来都不科学,也不需要把自己变成科学才合理有效。现代西方文明席卷东方,固然有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之处,然而,数典忘祖却并非一种值得沾沾自喜的美德。
这当然跟现代整个世界的意识形态有关,我们总是认为科学的“就是”对的,科学的“才是”对的。因而,人们特别热衷于让科学来为神学或者灵性或者这样那样的信仰来背书。比如,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在网络媒体中发现类似于《科学证明了灵魂的存在》、《科学家证实人死后的世界》等等诸如此类的标题党——似乎经科学证实了,信仰才能显得合理而有力。更有无数的New
Age疗愈打着量子的旗号,凡疗愈贴上量子的标签,似乎就”科学“了,就显得特别理直气壮。然而,这些层出不穷的创始人与传播者,究竟有多少真正懂得最基本的《量子力学》在说什么,我们却不得而知。而更可能的是,这些其实是对自身做的事情不清晰也不够坚定的一种表现,我们需要证明,需要拉上科学来为自己贴金,而“量子”似乎就在为整个New
Age浪潮躺枪。
这些行为本身不但不符合科学的定义,其实也并不符合信仰的原始定义,既是对科学的滥用,也是对信仰的亵渎,无论哪边,都站不住脚,却偏偏在这个奇妙的时代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好像非得说,按照苹果的功用,我们分析一下里面有多少种营养元素,然后再证实一下,其实百分之多少的营养元素橘子也有,甚至有些比苹果还高呢,所以橘子也是有营养的,是可以吃的——却偏偏不肯去看看,人类吃了几千年橘子,因为这地方盛产橘子,因为橘子好吃,人爱吃,吃了舒服,这个简单的事实。试图以科学证明神学,以科学证明信仰的合理,我对这件事的观点与迈克尔.舍默类似,他在《新闻周刊》上曾专门撰文探讨此事,文章题目就叫《科学发现上帝》,他说,科学与宗教,是如此的不同,这好比是用棒球统计数据来证明橄榄球赛中的得分一样,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也曾经看过李敖先生对话台大教授李嗣涔的视频,的确很有趣,也比一般的此类文章与节目做的深入得多。然而,以科学证明的方式面对信仰,终究会有其自身的先天不足。曾经有信仰主义者说,信仰不需要解释与证明,而凡是靠证明来完成的信仰,都已经不能再称为信仰了。这并非鼓励盲目信仰,至少在每种经历人类千百年淬炼的信仰体系里,都是相对存在他们自己的判断方式的,虽并非靠外界的证明,然而也并非狂热与盲目崇拜。那么,在排除盲目崇拜的邪教与此类信仰的前提下来看,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任何靠证明而建立起来的信仰,其信仰必然停留在可被证明的阶段。比如上面的举例,我们通过莫比乌斯环在二维的投影与在三维的实体,推演出克莱因瓶的存在,因而相信其在四维空间的真实可能。然而,我们的想象也可能会停留于此。五维呢?更高呢?会有怎样的奇妙存在?这就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宇宙里,完全可能存在着超出我们人脑与现有科学可证明的部分。因而,立足于科学的信仰,这种证明本身必然在另一条探索的道路上的某个阶段造成障碍。
科学与信仰,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是两条路,也许它们本身想回答的问题最终都离不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些从人类诞生之初就伴随着我们的问题。这些问题科学可以探索,而信仰也同样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获得完全不同于科学的洞见。它们可能有某种程度上的,彼此互相印证,就像有些宗教的说法与现代科学不谋而合,就像某些现代科学研究可用某种方式来测定某些神秘事物,这种印证或许来自两条道路共同靠近真理的彼此投影,然而却并不适合彼此用于证明对方,就像我们无法用某种神学来指导科学的发展方向一样,我们也无法用科学来证实神学的存在与否,这只能给彼此的发展造成阻碍。&
而对真正热爱科学的人懂得科学的人来说,他们一定是对科学的本质有所了解的,因而,他们对世界的态度是平和的敞开的接纳的,他们自然知道,有些事物原本就不是科学,然而,它们却同样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于这个世间的理由,它们也是人类感知与了解这个世界的不可替代的方式。因而,这些不科学,恰恰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爱因斯坦对神学的尊重与皈依,就像很多科学家,都是哲学家甚至艺术家,比如毕达哥拉斯,比如达芬奇,比如米开朗琪罗......
同样,对于真正对自己的信仰坚定的人来说,也必然是对科学敞开的,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有彼此存在的不同范式,且并不必要产生冲突与排斥。曾经,在十七世纪,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宗教血洗科学的悲剧,而后科学逐渐崛起,宗教相对式微,到如今的New
Age,灵性探索风潮再次兴起。走过了这一段又一段的路,我想人类不需要再去演绎一出科学与信仰冲突的悲剧。无论是证实科学是唯一靠近真理的途径,还是反之,都是极端,不止失于偏颇,而且有违于科学的本质,也有违于信仰的本质。
也许,这该是一个科学与信仰可以握手言和的年代,而只有这种和解,才能最大限度的推动人类更大的进步——只有当我们不再把自己局限于自己的框框里的时候,才有可能看到框框以外的世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页次:1/8&每页25&总数193&&&&首页&&上一页&&&&&&&&转到: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第 6 页第 7 页第 8 页
基督教文艺儿童主日学&排行榜
<li1<li2<li3<li4<li5<li6<li7<li8<li9<li10
版权所有 -民间信仰研究论文索引
郑衡泌、陈文龙:“民间信仰地域分异的微观分析——泉州三个村庄神祇生态位宽度测量和比较”,《地理研究》04期,2010年。
祝幸安、袁德新、丁涛:“浙江省舟山市积极做好民间信仰场所管理工作”,《中国宗教》03期,2010年。
李秋香:“近30年来的汉代民间信仰研究”,《史学月刊》03期,2010年。
孟和套格套:“民间信仰田野调查研究——以蒙古族的阿尔山信仰为例”,《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03期,2010年。
大拙:“鄂崇荣著《土族民间信仰解读》出版”,《中国土族》01期,2010年。
马新:“关于民间信仰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民俗研究》01期,2010年。
沈刚:“汉代民间信仰的地域特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期,2010年。
韩秉方:“论民间信仰的和谐因素”,《中国宗教》02期,2010年。
张晓宾、陈宏之:“潮汕民间信仰的窥探——以潮汕传统建筑工艺嵌瓷为视角”,《社科纵横新理论版》01期,2010年。
范正义:“社会转型与民间信仰变迁——泉州个案研究”,《世界宗教研究》01期,2010年。
王健:“明清江南民间信仰活动的展开与日常生活:以苏松为例”,《社会科学》02期,2010年。
周加才让:“青海塔尔寺酥油花灯会中的民间信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02期,2010年。
赵宏勃:“隋代的民间信仰——以巫觋的活动为中心”,《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2010年。
刘晓春、王维娜:“第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化遗产》01期,2010年。
向柏松:“神话与民间信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1期,2010年。
仇王军:“明清时期宁夏的民间信仰”,《宁夏社会科学》01期,2010年。
“民间信仰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中国宗教》01期,2009年。
张祝平:“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历史演变与依存逻辑”,《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6期,2009年。
叶舟:“民间信仰的多元图景——以武烈帝陈果仁为例”,《民俗研究》03期,2009年。
张祝平:“民间信仰:当下状态与应然路径”,《广西社会科学》01期,2009年。
艾潇:“当前我国民间信仰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思考”,《云梦学刊》06期,2009年。
徐姗娜:“民间信仰与乡村治理——一个社会资本的分析框架”,《东南学术》05期,2009年。
沈刚:“汉代民间信仰层级性特征述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01期,2009年。
张祝平:“民间信仰60年嬗变:从断裂到弥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1期,2009年。
袁松:“民间信仰的情感之维与村庄公共生活的整合——以桂北村落为考察对象”,《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期,2009年。
全泰源、黄凤琼、陈玉芳:“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文化空间构建——以花都狮岭盘古文化为例”,《文化遗产》01期,2009年。
王宪昭:“论民间信仰中的,,小人物"崇拜”,《韶关学院学报》11期,2009年。
王晓燕:“民间信仰对我国偏远农村体育影响之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08期,2009年。
文忠祥:“土族民间信仰中的洁净观念初探”,《青海民族学院学报》01期,2009年。
王健:“民间信仰的权力之维”,《博览群书》11期,2009年。
马宁:“中国西北民间信仰研究综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期,2009年。
白晓霞:“民间传闻对土族信仰民俗的文化意义”,《青海民族学院学报》01期,2009年。
刘冰清:“武陵民族地区民间信仰特点及社会功能”,《求索》10期,2009年。
刘叶华:“从民间信仰看中日民间结社的载体差异”,《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期,2009年。
张维佳、余植:“浅谈道教三官与民间信仰”,《大众文艺理论》01期,2009年。
刘丽敏:“中西之,,神"再辨——以中国民间信仰与天主教为例”,《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期,2009年。
郭晓虹:“,,於菟"的民间信仰仪式音乐阐释”,《青海师专学报》04期,2009年。
许效正:“试论袁世凯对民间信仰态度的转变”,《宗教学研究》04期,2009年。
王星:“狂欢视角下的民间信仰导控与乡村和谐”,《传承》10期,2009年。
苏全有、葛风涛:“近十年来民间信仰功用问题研究述评”,《大连大学学报》02期,2009年。
褚智慧:“浅论《搜神记》中的民间信仰”,《才智》19期,2009年。
王存奎:“民间信仰与社会和谐:民俗学视角下的社会控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9年。
吴小曼:“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文化透视——以文昌市会文镇沙港上旗村的民间信仰为例”,《新东方》05期,2009年。
苍海平:“土族民间信仰及其仪式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02期,2009年。
朱海滨:“民间信仰的地域性——以浙江胡则神为例”,《社会科学研究》04期,2009年。
汪德明、张葆珺、朱玲琳:“和谐社会中的民间信仰问题研究——兼谈武汉地区民间信仰状况”,《长江论坛》06期,2009年。
何其敏:“民族民间信仰研究的视角和意义”,《中国宗教》05期,2009年。
汤洁:“民间信仰、仪式行为、仪式音声互动关系之研究——以博爱县北石涧村丧葬仪式为例”,《美与时代上半月》04期,2009年。
王文科:“海峡两岸三山国王信仰及文化意义”,《莆田学院学报》03期,2009年。
陈传善:“论民间信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宿州学院学报》06期,2009年。
耿羽:“一个民间信仰的生成——基于福建崇武解放军烈士庙的考察”,《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05期,2009年。
曹春婷、邵雍:“探析民国前期泰山神民间信仰的特点”,《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2009年。
肖向明:“,,五四"新文学与民俗学运动——以民间信仰为中心”,《学术研究》06期,2009年。
肖向明:“,,鬼域-人间"的政治寓言——论20世纪40年代,,民间信仰"的文学想象”,《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9年。
陈勤建、衣晓龙:“当代民间信仰研究的现状和走向思考”,《西北民族研究》02期,2009年。
朱海滨:“民间信仰——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传统”,《江汉论坛》03期,2009年。
耿静:“羌族的民间信仰——以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为例”,《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2期,2009年。
郭占锋、冯海英、李小云:“由中国民间信仰复兴现象反思现代化理论逻辑”,《青海社会科学》06期,2009年。
“庙会·民间信仰与文化的非絮语”,《西北民族研究》02期,2009年。
皮庆生:“材料、方法与问题意识——对近年来宋代民间信仰研究的思考”,《江汉论坛》03期,2009年。
黄建铭:“悠悠茶俗
欣同神知——福建民间信仰与茶俗之缘”,《中国宗教》11期,2009年。
贾艳红:“浅析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产生的心理背景——以汉代民间信仰为例”,《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3期,2009年。
高长江:“民间信仰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02期,2009年。
刘博:“民间信仰与和谐杭州的构建”,《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1期,2009年。
唐金培:“闽台民间信仰的,,光州固始"情结”,《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期,2009年。
祝松、陈支平:“宗教与风俗史的细部考察与多角度审视——评朱海滨的《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01期,2009年。
吕文杰:“花山岩画传说中所反映的民间信仰观念”,《中国商界上半月》11期,2009年。
魏长领:“民间信仰及其与道德信仰的关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期,2009年。
猜你喜欢的内容。。。
……民间信仰研究论文索引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民间信仰研究论文索引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调研论文 论文名称: 年级专业: 提交时间: 当代民间信仰调查与研究 (学期) —2 当代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 论文......
……。 关于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 问题 上述学 者或 从 历史 学 , 或 从宗...
……刘志伟教授岭南民间信仰研究论文摘录·word版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中国民 间信 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曾 丽容 王启 龙 [ 摘要 ] 中国历 史悠 久, 民族众 多, ......
……《道教何以要整合民间信仰》,李刚,中国社会 科学报2012 年5 月28 日。 《民间信仰在“三教合一”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 历史作用》,刘泳斯,《中国文化研究》......
……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民问信仰研究三十年 吴 真...朱 天顺 主编的 祖研究 论文 集》 ( 鹭江 出版社 ,1989) 、徐晓望 建 民......
……孔子传 两部传说 研究专著和系列壮族民间传说研究论文 . 最近其 ? 壮族民间信仰的传说学管窥 ? 一书又 .这部新 出版了 (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 2015年) ......
……宫第直一1941年发表《民间信仰研究的意 义》,提出民间信仰是站在国家的制度化...最近发表的多篇论文则多 从传统民间信仰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的个案或某个侧 面人......
……? 一是应该重视民间信仰问题,不能忽视甚至无视民间信 仰的存在, 要看到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 影响, 要对民间信仰的定义及深层内涵进行认真研究。 ?......
……中日民间信仰研究的历史回顾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历史哲学类专业资料。...为论文著 作标 题在日本被采用的 情况““ 从表 : 可见 使用 最多 的是民......
……当代民间信仰调查报告伴随着近年我省社会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和...
……关键词:宗教信仰、民间信仰 一、宗教信仰基本状况研究 (一)信仰教别较多 xxx...
……07 民间信仰研究是近年 来宗教学、 社会学、 人类 学、 民俗学、 历史学等学科的热点之一, 具体考察某 一地区或某一种类民间信仰的专 著与论文纷纷问 世。但......
……2期 第210 2年 4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jra1fsuh dua nis te0un o z0uect1 nt1otu vo.5,. 1 no21 ap.0 r122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探析 王明......
……主要涉及浙江民间 信仰 的重要著作 、浙江 民间信仰 史的研究 、以神祗信仰为...199 2年浙 江省 民间文 艺家 协会 编纂 出版 了论文集 《 吴越 民俗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文忠祥《土族民间信仰研究》 (兰 州大学博士论文,..“田野中的宗教”研讨会上的致辞索引 此外, 该系有十几位博士生选择以社区......
……第四章 中国民间信仰习俗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中国民风民俗第...? 近日,我国一些学者研究认为,王母娘娘在历史上确有 其人,王母娘娘原是部落女......
……2007年神话学研究论文索引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民间文化论坛, 2007( 1) .
叶修成. 论... 赵红. 道教神仙信仰影响下的嫦娥奔月神话之......
……《中国民间信仰》教学大纲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民间信仰研究《中国民间...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您可能感兴趣。。。
最新浏览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仰基督教的科学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