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修行法门一共有多少种法门?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佛弟子除了自己修行之外,我们再关心这个世界,这就是菩提心。佛教徒和其他教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菩提心。第一个知道出离,知道这个世界是虚幻的,至少知道它是一个极大缺...
老实念佛,专求净土,圆满而得生西,即可此生无撼。
这四个菩萨所掌管的事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大家还关注南怀瑾大师的几种修炼法门
南怀瑾大师的几种修炼法门
(一)呼吸法门
养气对身体健康是绝对有利的。那么大家一定问我:怎么养气呢?其实很简单,用不着学那些稀奇古怪的气功,只要保持内心平静,不拘在什么地方,不论是在办公室,或者是在马路上,走路走疲劳了,停下来,做两下养气工夫,精神就来了。
怎么做这养气工夫呢?不要用鼻子吸气做气功,马路上灰尘大,空气脏,所以我们在都市千万不要用鼻子呼吸做气功,只要心境宁静,不必用耳朵去听,只要感觉到呼吸的往来就好了。
我们本来就有呼吸,不必再用意去练习,或者对呼吸加以控制管理,只要感觉到我们原有的呼吸状况就好。如果感觉到什么地方不顺有阻碍的话,只要思想继续宁静下来,静上一段时间,自然就调和顺畅了。
这是最好的方法,不要再特地做什么工夫。
《孟子与公孙丑》
你们有工作的人,一天在外面随时紧张,那个紧张的情绪,就是思维最深的这一念。随时紧张使身体内部细胞的呼吸都会停止,会形成病。所以你们工作那么紧张,随时会使人生病、衰老,会破坏生命。一般人随时紧张,也常常呼吸停止,这是走到破坏生命这一面去了。
要想修道,就把念头空灵了,很自然地听呼吸,随时知道自己在呼吸。而且不加助力,不紧张,然后呼吸慢慢停止,与念头配合了,这个叫修道,叫做工夫了。
自然地呼吸,只有知性在看着呼吸。记得知性不是在脑中的。呼吸变得深长,你非常清楚;如果你的念头此起彼落,你的呼吸是短促的,你也非常清楚。佛经讲得很清楚,呼吸有长中长,长中短,有短中短,短中长。为什么如此?佛没有说。那同你的身体健康有关系。
你在练习时,只是知道呼吸的长短进出,只看这个,不要管念头。好像在看着一个小孩子在房中跑来跑去,你知道他在那儿,不用去帮他忙。这也像是看着水中的鱼游来游去,你知道鱼在那儿,你不用去碰它。看着呼吸的长短、进出,慢慢地,愈来愈深愈长。
假定有一位坐在这里,一边听话,一边还写字,自己的呼吸在鼻子和全身,进进出出完全知道,这个人差不多可以谈修行了,这叫“知息入”。
我这样一讲,你们自己测验一下嘛!一边听一边做事,心念跟呼吸配合,在鼻孔这里开始。等于说眼观鼻,鼻观心;这个观不是眼睛去看的观,是心来观。如果是这样修行,很快有进步的。
你静下来,眼睛定好,自然的听自己的呼吸。这个听字注意,不是耳朵听,而是感觉。不说像今天下午打雷这个情况,乃至在千军万马里,都可以听到自己呼吸,那么这个人静定的工夫就很高了,普通人是感觉不到自己呼吸的。
整理自《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二)观音法门
我们修观音法门,闹市中的咖啡馆、音乐厅,是一种极佳的场所。到那里去,不要听音乐,只听声音,身心放下,听听听,无所谓曲调音色之美不美,或者歌声之断断续续,不要多久,人就“咚”地宁静下来。
像我们年轻时,一些学佛朋友在一起用功,有时兴来说,嘿!大家修观音法门去。干什么呢?--看戏。戏园子里,台上“咚咚咚”锣鼓敲得紧,人影幢幢;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声嘈杂,四面八方空气鼓荡。你一边自净其意,一边眼晴望着台上,似看非看,只是倾听,没一会儿,整个人顿时静谧下来,外界再怎么热闹吵杂,毫不妨碍,不觉周遭有任何人存在,舒服极了。
此是观音法门之第一步,还得再进一步修去,更上层楼。既然能够修到“入流亡所”,心念清净,别无杂染。那么此时冷气机声还听得到吗?有人叫你吃饭还知道吗?--当然听见也知道,但不为所动。外界来来去去的声响,了然于心,但都与己毫无关系,绝不干扰,“所入既寂”,所听进来的音声皆是寂灭相,明明白白,清清净净。
《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
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的修法,是初入门直至成佛最直捷了当的法门。修道家法门的,如果火大了,要醍醐灌顶,从虚无中来,如能修耳根圆通,即可水火既济。此为道家不传之秘。“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薰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喧闹场中正好修耳根圆通,受用无穷。
《习禅录影》
修持观音法门的人,在静态之时,可以听到自己内在的音声;即使在最热闹的地方,还是可以听到自己内在的音声。修持到此地步,身体上的转化,可以到达相当的情况。慢慢听自己内部的音声静下去,血液流动、心脏跳动的音声都静下去,静到什么程度呢?连身体内部的音声都清净了,那时会出现一种非常奇妙的音声。顺便告诉你们,当年我在四川峨眉山顶上闭关时候的经验。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峨眉山顶上,冰天雪地中,夜里起来静坐,万籁俱寂,飞鸟亦无,清净境界,如身游太虚中,安心自在,就像神仙境界一般非常舒适。而且常听到虚空中天乐之音,非常美妙。因而想到庄子所谓“天籁之音”。庄子形容冷冷然、清雅悠美浑厚的音声,那真是闻所未闻的天音。依我的经验,现在虽在吵闹的都市中,心灵一静,天籁的梵音仍然可以听到,与嘈杂的音声毫不相碍。所以恳切希望诸位依此修观世音法门,一定会有所成就。
《观音法门(略讲)》
(三)看光法门
大家坐好,不要闭眼。将来你要练采宇宙精华,也可以从这里体会。不要闭眼哦,看着啊,你们看我吧!
把我当成假佛吧,像电影上的佛,看我这地方。看着啊,看我眉间啊,我的眉间跟你们不同,还比你们亮一点,你看你们年纪轻轻,一脸的晦气色,真糟糕!看这里啊!眼睛看着,然后眼睛不要眨,不要用力哦,然后把看的注意力拿掉,不看,眼睛还是张着的。注意哦,眼睛张着看我这里,把看的注意力拿掉,然后,一片白茫茫,是不是啊?慢慢把眼皮闭下来,上下眼皮慢慢地关起来。两个眼睛还是看着我,可是眼皮关起来看不见了,只看到前面的亮光,一阵白茫茫的,是不是?(众答:是)
然后,忘记了一切,跟这片亮光定在一起。“心(没有心)注于眼;眼注于空”,跟空合一,空即是我,我即是空,用两个眼珠子像插头一样,插上来以后,眼睛都忘掉了,一片光明。
《阿弥陀经》跟你讲,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我加上黑色黑光;光色有变,色空变动,我一切不变,对不对?这一下对了吧?哎,如如不动,色就是空,不求空。最后忘记了眼睛,丢开眼睛,身心内外,一片光明。(止静片刻)
好,诸位,慢慢张开眼睛,再来,看到我这里,然后闭起来;张开眼睛,看到这里,然后闭起来。再一次张开眼睛看我这里,然后闭起来,前面白茫茫一片定住(又止静)。《楞严经》上佛告诉你,“开眼见明”,张开眼睛看到明,“闭眼见暗”,眼睛闭起来看到的,迷迷糊糊的这叫做暗。明、暗有变动,那个能见明见暗的在这里如如不动,自性本空。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在密宗里有个密法,藏文叫妥噶,也可以叫做看光。怎么看光?你们现在静下来体会,你们头摆正,眼睛一定,整个虚空就是一个物理世界自然的亮光。就像目前的电灯光,看到没有?(答:看到)当然看到,假设没有电灯呢?太阳光看到吧?一定看到。
太阳没有,电灯没有,那个黑洞洞的你看到没有?(答:看到)看到是黑光,黑的也是光。你注意,这是物理道理,白天是白光,黑夜是黑光,所以不要怕鬼嘛!黑里头也是光,而且天黑了以后,不知道比人类多多少倍的生命都爱好在黑暗中活动,它们不需要阳光。而我们人很可怜,在黑暗中就看不见。
我们知道有修养的人,对黑暗也看成是很自然的,因为白天是白光,夜里是黑光。红、黄、蓝、白、黑是光的色,所以佛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至于光的能,不是肉眼所能看见的,它是无所在,无所不在。
现在对着光宁静了吧!你们试试看,光看到了以后,你们眼睛看前面,眼球不要动,把眼皮慢慢闭起来,头不要动哦!眼皮闭起来有没有光的影子?这个光的影子也是光色,很安静吧!(大众神态宁静)马上很安静,很容易嘛!两个眼睛等于电的插头一样,插在光上安定了嘛!
我在军校的时候,教的是高级将官班,我告诉他们,眼睛盯住不动,下面每个士兵看到,通通认为你的眼神是看着他,其实是在那里看光,可是全面都看到了,任何一个小动作都看得很清楚。因为我们眼睛喜欢眨动,所以就看不清楚了。
看光宁静了以后,你忘记了光,亮光也不管,可是眼珠子不要往下,这“妥噶”看光,是很好的宁静方法。
《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标题是编者所加)
已投稿到:南怀瑾:释迦牟尼佛一生所教最重要的两个修行法门
我提出来释迦牟尼佛所教大家的,一辈子只教两个法门最重要:一个是安那般那,出入息;一个是不净观白骨观,重点在白骨观。现在南传的小乘佛教,统统修这两个法门,他们是不承认大乘的,更反对什么密宗、禅宗、华严、天台、净土,认为都是后期的佛学。
&佛是教你走呼吸路线修持的,安那般那就是一呼一吸。所以我在前面也提到过,释迦牟尼佛吩咐四个弟子留形住世,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当然我们没有碰到过,是据说。我也相信四个人真的活着;其中宾头卢尊者因为现了神通,犯了佛的规矩,佛就骂他,叫他不要玩神通,罚他留形住世,不准死。所以长寿是留在这个世界上受罪的啊。我常常提醒大家注意,他们四位是以什么方法得以留形住世呢?就是修安那般那。我的研究对与不对你们去求证吧。
&回过来看《大藏经》,你们当然没有全部研究过。佛自己在雪山修苦行六年,不吃东西,六年哦!他当时二十几到三十岁。所谓的雪山就是喜马拉雅山。他是尼泊尔人,就在那个山脚下最冷的地方修苦行。六年来每天等于只吃一颗青枣,二三十岁就变成七八十岁的老头一样,骨瘦如柴,六年的苦行求证。
&在《律藏》里头讲到他反对修呼吸法,他说自己那时修气功,因为不吃饭,只靠吃气。修这个法门的时候,头痛得很,痛苦极了,头要裂开了,所以他叫弟子们不要修这个,为什么后来又叫弟子们修安那般那呢?这是问题吧?而且在另外一部戒律上也讲到,佛出来说法几十年以后,有两个月闭关,出关以后弟子们问他,在关房里修什么?他说修安那般那。又是呼吸法!这好奇怪啊!他一边叫大家不要乱修,修得很痛苦,一边自己还在修这个,有时休息也修这个。
&所以我看《大藏经》和你们不同吧!我注意的是修持这一方面。他出家同我们一样,追求的是了生死,这是生命的问题啊,不是光吹牛谈学理的。
&原来密宗的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都是安那般那出入息发展出来的一切一切。譬如密宗花教萨迦派有个瑜珈,古道最崇拜这个瑜珈。也是我—个学生,顺便拿一个法本给他,他常带在身上。我说这是萨迦派的,是修心瑜珈的四个要点。你们注意这个,值得参考。这个法门修行四个要点:第一专一瑜珈;第二离戏瑜珈;第三一味瑜珈;第四无修无证,同禅宗一样。
&修行第一是专一瑜珈,心念专一,专一以后再打破专一。
&离戏,什么叫离戏呢?佛说都是戏论,是笑话。落在空是一边,落在有是一边,落在非空非有也是一边,落在即空即有也是一边,这四句都要离开,就是空啊、有啊、即空即有、非空非有都是笑话、空话。离戏瑜珈非空就是有嘛,非有就是空嘛,不是空话吗?即空就是有嘛,即有就是空嘛。这些戏论都离开了,证到空性,心念清净了才做到了第二步。
&第三步一味瑜珈,走路、做事,入世、出世,都在这个境界里头,如如不动。所以禅宗叫—行三昧。唐朝不是有个一行禅师吗?《六祖坛经》叫一行三昧,就是一味瑜珈。
&最后无修无证,成功了,就是洞山祖师悟道的最后一句话“方得契如如”。
所以这些发展,所有密法,道家,尤其是道家修神仙的,修长生不老的,一切法门统统都是从安那般那来的,而且与生死有关。
&风就是气,所以佛叫我们修安那般那,修风大,修呼吸气,直接可以达到三禅天的境界,然后配合把念头清净了,就到四禅。四禅是舍念清净,听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的提倡,叫大家修安那般那,他的学理就在这个地方,这是科学的。
&安那般那修风大,因为风不容易认得,所以先从你身体上的呼吸讲起,你才会懂得。从这一部分做工夫,很容易入定,也很容易把你的一切病痛转变过来。
&地水火风四大性离,所以佛叫你修安那般那,从修呼吸法入手,把这个生命改变过来,即身成就,也就是用我们肉体的身修持,直接可以跳出来成佛。
&佛叫你先修出入息,再修到明心见性、证阿罗汉、成佛,连带身体也变化了,叫即身成就,这是秘密。
&所以我上午告诉大家,像我这一生,不敢说世界上这些统统学过了,但几乎差不多学遍了。回过来一看,原来这许多的法门,都是从佛讲的变出来,大家都给这些花样骗住了,其实就是修出入息。
&所以最近这几年,我叫你们看三国以后东西晋这个阶段翻译的佛经,除了《般舟三昧经》、《安般守意经》以外,还有讲修行很重要的一本书《修行道地经》。这是当时最初比较具体的翻译。
&这个出入息除了佛说的以外,还有哪个祖师也说过呢?大家还记得吗?是老子说过的。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实际上籥是笛子,里面空的,气一进来发出声音。风箱也叫橐籥,以前打铁的地方,旁边有个风箱,一拉一抽,唧哺唧哺,那个风就动了,把火吹了起来。老子告诉我们,整个的宇宙空间及生命是一生一灭、一来一去的呼吸关系,“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修道家,老子也告诉你修呼吸最好,修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尤其打太极拳,大家都晓得用他这一句话,实际上工夫都没有到。他传你修安那般那出入息的法门,可以成仙,长生不老。专气是修炼这个出入息安那般那。致柔是把一身的细胞、骨头,通通都变化成非常柔软。不管你是否一百岁开始修,只要工夫到了,整个的身体像婴儿一样柔软,就是用这个一出一入的气修成的。
&我们这一次是引用释迦牟尼佛老师讲的,刚才再引用道家祖师爷老子的话,两位老师了。现在我们请出儒家老师孔子,有几句话是与修行有关系的,是讲饮食的。“食谷者愚”:吃面吃饭和青菜吃多了的人,虽然我们的生命靠这个五谷一类,但没有智慧。“食肉者鄙”:吃牛羊肉猪肉的人,比愚还差,是下等的人。所以我们写信给长辈或有学问的人,自己自称“鄙人”,就是这个鄙字,很下等。“食气者寿”:修安那般那修成了,不需要吃饭吃肉及五谷杂粮了。道家要辟谷,避开了,所以辟谷是五谷的谷。“食气者寿”,呼吸修到了止息,就会长命。“不食者神明而不死”,最后不吃五谷,不吃肉,也不靠气,得定了。这是我们的大老师孔夫子告诉我们的。
&这是讲食气者寿,道家非常注意这个,尤其佛所传安那般那的《修行道地经》,是在西晋时翻译过来的。道家讲练气。在东西晋最流行,把佛家跟道家两个方法融合起来,所以那二三百年之间,出的神仙特别多,因为他把这个方法综合了。
&人类为了修行,求证这个生命本体的作用,自己产生很多的方法。那么现在我们讲,譬如生瘤生癌,真正修安那般那,修气的人,就可以下决心用工夫把它破掉,等于镭射一样把它击破了。这是可以做到的,就看人有没有决心。
&道家有两句话,“若要人不死,除非死个人”。你想求长生不死,除非下死的工夫,死就死嘛。这两句话有它很深的意义,所以修行做工夫。是以这个决心来的。碰到一个境界就害怕了,赶快找医生,就越看越厉害了。然后我常常说,我的朋友西医中医名医都很多,只是偶然参考一下而已,我到现在还是相信自己耶!大丈夫自己生命自己做不了主,那就不要做人了,就那么简单。
&我不好意思每个人考问,你真懂了气吗?真懂了自己的呼吸吗?不要说诸位,乃至很多出家人,用功一辈子,自己呼吸还认不得耶!翻开《达摩禅经》,上面祖师的批注“安般者二种:一见二触,钝根不见。”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当下就看清楚自己的呼吸;愚痴的人听了白听,一辈子也不晓得自己的呼吸,连影子都没有。
&根据《达摩禅经》安那入息,般那出息,简称安般法门,有两种含义:一是见,看得见,不是眼睛看见,你心里头、心眼已经看到这个气了。第二种是触受、感触、感受,感觉得到。他说钝根不见,愚笨的人根本看不到。
&你观察这个物理世界,地水火风都在这个虚空里头,风跟空两个很接近,是一组,水跟地两个是一组,这是勉强来讲。其实四大性离,你看水冰冻起来就结块了,变成大地了;水消散就变成空气;火是温度,在中间,这个要懂《易经》了。所以你做工夫,如果懂《易经》,安那般那修好,身体就改变过来,病也没有了。
&释迦牟尼佛教弟子们即身成就,证果位的修持方法,是先由修出入息入手。这一次我们给它下一个批注,先修有为法,是从现有的生命,生理、物理方面入手去修的,很现实的。现在的生命,就是鼻子到喉咙这里,三寸气不在就是死亡,一口气不来就是死亡,所以要从这里开始修。
&为什么当年跟着佛的人,当下证果得道,证阿罗汉的很多,他教的是什么东西?除了智能上悟道以外,这个工夫一下就到达,是什么原因?我研究过,讲了半天离不开禅定,禅定的方法总有个入门的。除非智慧很高的,像中国禅宗的六祖一样,叫做上上智,头等头等人。世界上有几个头等啊?何况头等中的头等,那找不出来的。他们当年都是上上智。现在人学佛学了三辈子,还没有影子。所以我告诉你,我遍学了一切外道,遍学了一切道家、密宗,一切方法等等,发现都有问题。
&究竟快捷的路是哪一条?只好回过头来再找佛经,看来看去还是安那般那、白骨观。奇怪,为什么安那般那、白骨观那么简单?原来它秘密里头有秘密。我当年为这个,有时候搞不清楚,就哭啊流泪。我的命怎么那么不好?没有碰到佛在世,向谁去问呢?
&这本《达摩禅经》,这个达摩不是那个禅宗达摩祖师。达摩两个字是总称、总论,等于写博士论文,综合一切祖师们修持的经验学问。可是佛陀跋陀罗在中国译出《达摩禅经》,也成功了,他的徒弟法师,我给你们介绍过的,在树洞里坐了七百年的那位。他同佛陀跋陀罗,和达摩祖师,都是同门的。
&这本书你不读百遍千遍,看不出来。我每次读这种书,有时当小说一样,虽然形式很随便,内心是无比地恭敬在求,你总要告诉我一个消息吧!后来看出来了,《达摩禅经》有消息,秘密都留在里头。
&讲安那般那的修法,用这个方法修禅定,即生成就可以证果。其实讲实话,我还真怕讲了白讲。但是另外一个观念,还不一定给你们讲,还有很多众生在听,很多比你们高明的需要听。修气、修脉、修安那般那,是由风大入手修,先了色身的四大,然后再证入到阿罗汉的果位。这是即生成就的路,很深。
&整理自《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
&你们真下决心,修安那般那,这是一条最快成就的捷径。但是,很难的,你忍不住的。你看我们这里出家的老前辈也好,嫩前辈也好,真的,很多人有聪明有智慧,为什么出家修道,永远不上路?就因为他忍不住。
&所以我在书上经常讲,我有十二个字的咒语:“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不管是出家在家,人生都犯了我这十二个字的戒律。道理上看得破,但是忍不过。这一忍好难哪!想得到,理论上懂,做不来。不管佛学道理讲得怎么好,都没有用,所以重点在修行。
&为什么修这个法门?你们大概没有好好研究《修行道地经》《达摩禅经》吧!一定没有。《修行道地经》告诉你,这是了生死的方法,同时也是转变色身,可以祛病延年,最后了生脱死。安般法门就有这样重要。
&所以走如来心法,单刀直入,一下即生成就。禅宗讲即生成就,密宗号称跟禅宗不同,说是“即身成就”,连带这个肉体也转化成功了。
&现在我们讲的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和白骨观法门。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老是在大小乘经典中讲,修四禅八定而证果位的人,一定要走这两个法门?你看显教里头再没有其他的,密宗自认为密法了不起,你不要上当,所有密宗的修法,最高的还是这两个东西变的。
&我告诉你们秘密,你们一眼就看透了。你看密宗那些修法,随便红教、花教、白教,画的佛像,下面第一个是脚踏尸体,就是白骨观,不净观的意思。
&由安那般那出入息,或者不净观与白骨观,开始正修禅定。《大藏经》庙子上都有,你们把小乘大乘都查完了,就可以看到,当时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跟着他的弟子们,证大阿罗汉果的很快,很多,主要修的就是这两个法门。
&因为修行不是一天两天,如何把这个父母所生的身体,修证成果,那是一步一步的功夫了。那必须是四禅八定的路线,除此以外,没有第二条路了。也就是《楞严经》上两句话:“方便有多门”,方法很多;“归元无二路”,回家只有这一条路。
&给你们讲了修安那般那,要真的用心去修,要完成四禅八定,最后再丢开,以我的经验,除了走安那般那、白骨观这个路线以外,其他的方法我懂得太多了,告诉你们,那些都是闲家伙,闲家具,听懂了吗?我那个百货公司里头什么都有,但是我都摆在那里,放在那里让它烂的,因为都是次级货。正统所卖的,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店里的安那般那,不净观与白骨观。这两个一配合,一下就到了,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这是讲修证的功夫。
&依我八九十年的经验告诉你们,不敢说遍学一切法,从十二岁起,到现在几十年,接触的人,看的学的,什么旁门左道、外道都知道;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大小乘经典再三告诉你,只有这条捷路,非常快。要转化身心到“即身成就”或者是“即生成就”,只有这条路。你不相信的话,就去冤枉走吧!三大阿僧祇劫,慢慢去转吧!白转的,很辛苦。
&修安那般那,这个也是瑜珈,瑜珈的意思叫相应,身心相应,身跟心互相交感。扩大一点,就是人天相应,人乘道与三界天人——欲界、色界、无色界沟通。最后融化了,而心物一元,这就是瑜珈,就是禅的一种。
&整理自《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藏密有几种法门
(日 期: 15:47:41&&&&来 源:中华农历网)
藏传佛教修行的是密宗,他们修行的方式方法就被称为藏密。一个大宗教的修行方法自然不止一种,概括在藏密这个修行方法下就按照修行的过程和方法的不同分为了几种法门。藏密有几种法门?跟着农历网小编了解一下吧。
a.藏密护身咒修法
口密、身密、意密是修密宗气功的主要内容。口密是三密中最重要的秘密。
口密所诵咒语中,唵(读嗡)、阿、吽(读哄)是根本咒,统领所有咒语,称&三字明&或&金钢颂&。
藏密护身咒的修法:在相对静态中将&唵、阿、吽&默念三遍,尔后,再诵护身咒。
藏密金刚护身咒为:唵、嘛哈嘎啦,格哩吽啪。(读音为:嗡,麻哈哥拉,格里哄拍)
b.密宗的持咒很有要求:&若但口诵真言而不思唯其义,虽世间义利不可成,岂得成就金刚体性&(《大日经疏》卷七)。因此尽管咒语是达到总持(全息)的一种方便,如果不配合以观想这修持法门,也是不能成就金刚体悟的。据《大日经》、《金刚顶经》、《密宗道次第论》等经典记述,密宗诵咒的方法主要有:
一、计数念诵:诵一遍记1次数,从一数到十或百、千、万,主要是抑制心不散,或每日规定必须诵满的遍数,掐念珠计算。计数念诵对于初学修炼的人最为有利,能帮助杂念的排除,意念的集中,尽快地进入完全虚静的状态。
二、莲花念诵:出声念诵,两耳专注地倾听自己声音。声音的大小以仅能自闻为宜。诵时须不急不缓,《妙臂菩萨所问经》说:&念诵不应太急缓,声非太大及太小。非共人语非散乱,非缺伊乌暗阿等。&此种念诵是通过自己专心听念诵声,排除杂念,集中意念,属强制性入静。
三、唇吻念诵:二唇微动,半出声,这已是入静的状态。
四、全刚念诵:诵时唇齿合而不动,唯舌尖动,不出声。
五、光明念诵:口诵咒时,观想从口中放出光明。或观想吐出的一个个字音如同莲花,或观想这些字音是红、黄、蓝、白、绿等色的金刚。
六、随息念诵:诵咒时,注意呼吸的人,住入出,并与之和谐。
七、有声念诵:于自心间观想有月轮,月轮中有一莲花,莲花上观想一白海螺,白海螺发出的咒声,有如摇铃。并在观想中辅以两耳专注倾听其声。
八、心意念诵:默诵,不出声。此种念诵如果不是定力十分强的人不容易把握住,容易引起昏沉。
九、真实念诵:诵咒时,心中思惟咒的含义,令自心与&真实&相应。一行的《大日经疏》卷七说:&若但口诵真言,而不思惟其义,只可成就世间义利,岂可成就金刚体性乎?&大意是谁如果口诵真言,而不思维其义,只可能个人有所受益,但不能有上乘的成就。强调了诵咒时必须思维真言的意思,有了理解,才会有功能的大长。
十、三摩地念诵:先观想自己的心间有一月轮,月轮上排列着本尊咒语和种字,这被称为&咒轮&。观想咒字,同时在心中默诵。事部瑜珈先观本尊的对面,本尊的心中有月轮,月轮上有咒字,观想其咒轮诵咒。无上瑜珈观自身为本尊,在自己的脉轮上观想咒轮而诵咒。
☆嗡阿吽 班杂咕噜贝玛悉地吽
●●●唵嘛呢呗美吽
c.藏密金刚亥母拳法的发声法共有四种音:
(一)基础音,即&吽,哈,嘿&三音,代表人体的&精,气,神&,久练可达三华聚顶之效。
1.吽(hong):如雷贯耳,贯通全身,打通脉结。
2.哈(ha):以引动心肺之气,贯通各脏腑。
3.嘿(hei):以生法宫直冲中脉,接通天地之气,打开脉轮,开天门,强化生命之根。
(二)正音,即&嗡嘛呢叭弥吽&六音。
1.嗡(ong):发至生法宫,沿中脉升至喉轮,治七窍等疾病,开头部脉轮。
2.嘛(ma):以声掌引动喉轮,开喉轮,治喉部,肩,臂,手之病。
3.呢(ni):以声掌引动心轮,开喉部脉轮,治心,肺,脾,肝,胆等病。
4.叭(bei):以声掌气贯丹田至命门,开脐部脉轮,治腰肾腿之病。
5.弥(mi):以声掌沿带脉转动,通带脉,开腹部诸脉轮,治腹,妇科,泌尿,三焦之病。
6.吽敕(hongchi):以声掌吸天气摄地气,排邪气,治风湿,关节,下肢之病。
(三)变音,由正音所变,即&呜母卤补谱敕&六音
呜(wu):治肝火盛,目赤,口疮,耳聋之病。
母(mu):消烦热,止咳嗽
卤(lu):降心火,清肺热之病
补(bu):能治脾,胃,热寒之病
谱(pu):治便结,便秘之病
敕(ci):通天彻地排除全身之病,心情舒畅
(四)根本音,即&嗡啊吽&三音,能使天地人合一,天人相应。
嗡(ong):为天部音,调动宇宙原始能量。
啊(a):为人部音,开辟万有生命能量
吽(hong):为地部音,开发宇宙万有生命所有潜藏的能量。
根本音能天,地,人合一,去病,长寿,增智,开慧。
d.藏密大金刚瑜伽母拳法中四种发声法:
声权法功法
第一节声拳法&&基础音(3声)
吽(hong)意现兰光
哈(ha)意现红光
嘿(hei)意现白光
1.须弥山飞拳法:发吽音(6声)
2.狮子噬拳法:发哈音(3声)
3.虎呕拳法:发哈音(3声)
4.中脉提拳法:发嘿音(7声)
精气神三声(发声法之一)人有三宝精气神,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气光音,发音法的基础,就是代表精气神,即吽,哈,嘿三声,通过这三声经常的煅炼,可使天人地之三宝融合,以天地之三宝补人身之三宝,达到精神充沛,内气顺达,为练习其它音声打下坚实的基础,再者,以人身三宝之声与天地三宝之声的频率产生共振,久而久之,可达三华聚顶之效。
 吽,代表精之声,精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之气皆源于肾,肾为藏精之所,元气之根,精神之舍,发此声内气起自涌泉,走肾经,绕过会阴,沿督脉上行,声音发自生法宫,贯肝膈,入肺中,经喉咙,自口腔出,其口型为聚口喉音,如雷贯耳,实而有之,可率领诸声,贯通各部。
&哈&代表气之声,气为身之主,生死之路头,人体生命三要素之一是气,佛家两大甘露法门中的数息法也是练气,哈气如云,有云开风日之势,宜散不宜聚,散心肺之邪火,去胸中之积郁,此声起至生法宫,沿任脉上升,经膻中,天突,自口腔发出,口型为开口喉音,舌下落于舌床,以心气以动肺气,胃气,及其他脏腑之气。
&嘿&代表神之声,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形神合一&&表与神俱&才能强身祛病,开发潜能,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此声气起自生法宫,沿中脉上升,直通头顶百会处,即天门,发声口型是前面牙齿紧咬,双唇微开,为上冲音,其声尖脆上拨,顶有发麻发凉之感。
一、须弥山飞拳法
双脚与肩同宽,平行站立,十趾微扣,含胸拨背
1.双手握金刚拳,俯置两胯,头转向右上方,眼视右上方,发吽声,每声长约为十数,共发两声,前一声为高音,后一声为低音,(此法又叫二十声相连,前十声大,后十声小)。
2.头目转向左上方,发声方法同前
3.头目转向右后上方,发声方法同前
二、狮子噬拳法
1.左手食指伸出,变仰掌,呼气向下,然后变仰掌,吸气上提至左乳根,左臂拍肋一次,拍时以鼻喷气,然后吸气,以拇指掩耳,食指掩目,中指掩鼻,无名指小指掩口,掩好后从右鼻孔呼气,呼气要长,匀,慢,远,然后再拍肋一次,握金刚拳,俯置在胯。
2.右拳如前动作,唯左右相反
3.右掌向右方推出,眼向右方平视,发&哈&音,音长约九数,然后收回至右肩前成金刚拳,再俯置右胯。
4.左掌如前动作发声,发&哈&声,长约九数,然后收回变金刚拳再俯置右胯前。
三、虎哎拳法
1.双手于胸金刚合掌
2.伸右腿于右前方成弓步,双掌分开打出,然后双大拇指按于右膝上之血海穴,余指按膝部,目视前下方,发&哈&音,音长约九数,然后收腿。
3.左侧如前动作发声,左右相反。()
4.左腿向左方跨半步,双腿下蹲成马步,双掌向前伸出,指向下,发&哈&声如前,然后收回左腿,平行站立,两拳俯置胯前。
四、中脉提拳法
两拳置于身后,拳面贴肾俞穴
1.头右转,目平视,&嘿&三声
2.头左转,目平视,&嘿&三声
3.头转向前,目平视,&嘿&三声。
收功:全身颤动36次
一放二收三停,3次
第二节声拳法&正音(7种声)
1.嗡音、现白光、3声,每声不少于九数
2.嘛音、现红光、3声,每声不少于九数
3.呢音、现黄光、3声,每声不少于九数
4.叭音、现绿光、3声,每声不少于九数
5.弥音、现兰光、3声,每声不少于九数
6、7、吽、敕、现兰光,两音合为一声,共发3声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供奉的佛或菩萨有许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行法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