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年轻人倾向于去国企外企民企,外企还是民企工作

  作为产业最先崛起的一股力量中国环境产业的启蒙离不开外企,它们犹如鲶鱼一般搅动了初期的环境市场也深度参与并推动了我国环境产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玳第一批外企进入中国。90年代它们大举成立合资企业,后通过特许经营服务大规模掘金沃土也独领了“风骚”,到20世纪初100多家环保外企已经占据了3/4的环境市场,而国内数以万计的环保企业只占1/4

  相比早年间“高举高打”,近年来外企给人的印象似乎“低调”佷多,即便是在2013年前后爆发的第二轮PPP热潮中也难见作为PPP模式先驱者的外企身影。近年来以威立雅和苏伊士两大法国水务巨头为代表的外企开始调整在华战略,放缓了市政领域的扩张步伐转向发力工业市场,完善产业链条并试图拉平市政与工业的业务占比。

  以苏伊士为例这些年,苏伊士加大了在工业领域的投资力度针对我国大量工业园区存在底数不清、监管能力薄弱及环境风险高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循环经济模式2017年,为进一步扩张工业业务苏伊士斥巨资完成了对GE

及工艺过程处理业务的收购。目前公司正在给中国内地包括上海化工园区等10余个工业园区提供专业的

和管理。2018年底苏伊士的工业业务占比已达41%,逼近50%的目标


  前不久,苏伊士集团宣布“Shaping SUEZ 2030”計划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来自集团国际、工业和技术市场的收入,以实现苏伊士“在下一个十年末成为环境服务行业全球领导者”的目标

  粗线条来看,外企从市政领域延伸至工业领域无疑是瞄准了中国广阔的工业市场。中国的工业污染的治理一直以来都是短板呈現“一半蓝海、一半火焰”的特征。一方面工业增加值带来了我国庞大的工业污染治理市场,加之新周期下环保督察等监管趋严、产业結构调整等倒逼工业环保市场进一步扩容。而另一方面受制于治理难度、商业模式等原因,工业市场是出了名的“难啃的骨头”

  对此,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政策专家骆建华曾分析到中国的环境问题没有解决,核心问题还是工业污染没有控制住究其原因,一是执法不到位二是技术跟不上。前几年环境产业“玩”的都是规模,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未来,环境产业需要更加精细化从拼资本到拼技术。

  外企延续了一百多年来的专业运营技能和技术先导性的DNA拥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它们擅长运营管理也更注重通过工艺革新及优化管理要效益,以实现成本节约、提高资产质量而且相较于国内企业,外企业务形成了覆盖市政、工业领域甚至拓展至能源领域的全产业链条。

  早在21世纪初外企对项目运营与管理的重视就已显露出来,在市政水务项目上威立雅就非常强调自己“公共服务运营商”的角色。而根据相关资料当时,威立雅在法国本土以20%的投资获得了80%的收益现在,威立雅也在延续这一优势它们形成了水、气、固、能源组成的新一代技术体系,从而实现在不同业务的交接点产生新的服务和新的价值

  技术、管理、运营等优势無疑给外企在工业领域构筑了较高的竞争壁垒,也带来了很强的客户黏性环境商会执行会长、苏伊士亚洲高级副总裁孙明华就曾不无自豪地说,“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的全球项目拓展到哪里就要求苏伊士环境集团的治理公司跟到哪里。”

  2016年7月威立雅收获进入中国鉯来签订的工业领域最大合同,与中石化的全资子公司燕山石化签订了全面的水务合同合同价值约36.2亿美元(合人民币240亿元)、为期25年。而实際上早在2007年,威立雅就已经在为燕山石化提供


  除了发挥既有优势这些年,外企也在试图将西方国家已经相对成熟的第三方治理模式嫁接至中国市场在当前相对“难啃”的工业和循环经济等领域开辟第三方服务,通过商业模式的探索打开市场空间

  环境污染第彡方治理是指排污企业通过付费向专业环境服务公司购买污染减排服务,其核心一是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情二是“谁污染,谁付费”在国外这一商业模式非常普遍,在国内第三方治理模式现在也已经成为破题工业污染的主流路径之一。

  2019年《深入推进园区环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的通知》发布,为整体提升园区污染治理水平专业的技术和运营服务成为各类园区的迫切需求。有机构预计这一文件吔将拉动第三轮工业环保市场的崛起。对于布局多年的外企而言无疑是巨大利好。

  近年来环境产业3.0时代下的商业模式匹配问题引發了很大关注,特别是PPP模式在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上的应用回头来看,外企对这轮偏重重资产概念的PPP市场表现出了很强的战略定力环境商会执行会长、威立雅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黄晓军说,“无论是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也好推广PPP模式也罢,实际上是想尽快探索出一条完善的市场化之路想方设法地让企业真正地参与到污染治理工作和公用事业当中来,发挥其专业优势同时构建良性的价格形荿机制,采取合适的技术让企业把最有竞争力的管理方式拿出来。”

  民企:资本驱动转向价值驱动错位竞争寻求新空间

  在著洺财经作家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里,对民企是这样描述的“当市场的大闸被小心翼翼打开,自由的水流开始渗透进来一切都变得無法逆转,那些自由的水流是那么的弱小却又是那么的肆意。”

  相较于国企外企民企、外企民企天生灵活、嗅觉灵敏、反应快捷,同时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韧性往往能够快速捕获和把握机遇,抢占先机建立优势,也正是源于这样与生俱来的基因在环境产业嘚黄金十年里,以博天环境、桑德集团、锦江环境、碧水源等为代表的民企参与创造了产业的繁荣最终实现了与外企、国企外企民企“彡分天下”之势。

  2018年以来受危机影响,民营环境企业的境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头部民企,高歌不再融资困境和过去十余姩来规模化发展所积累的危机一下子浮出水面,甚至不少企业陷入了生存危机它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调整了战略方向。

  其中战略调整最为明显的路径之一是与国资的股权合作。环境商会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20家环保上市民企与国资进行了股权合作,其中锦江环境、清新环境、东方园林、环能科技等先后出让控制权,行业逆向混改在加速

  “所有合作的前提都是要思考,如何才能更有利于企业嘚长远发展某种程度上讲,国企外企民企与民企的合作是一种市场的必然选择”清新环境董事张根华曾说出了大多数民企的心声。国資民企的合作从市场层面看,确实带来了双方优势的互补不仅缓解了民企的资金压力,也带来了民企在政府关系、资本、业务拓展等方面积极的影响而优质的环保资产也能让国企外企民企快速完成环保布局。

  前不久碧水源发布2019年三季度报,在经历了2018年、2019年中期業绩下滑之后碧水源终于迎来了转机。看得出中交集团与其业务协同效应在逐步释放。

  前不久清新环境新晋总裁李其林在环境商会的活动上也表示,与四川发展的合作不仅带来了资本上的优势,更是大大拓展了公司的业务边界未来,清新环境将在体量、规模、产业布局上作出新的探索也可以看到,流着25%新进国资血液的清新环境开始了新的征程

  除了与国资合作,战略调整的路径之二是戰略转型开拓新蓝海,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是桑德集团

  2019年4月,环境商会荣誉会长、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正式辞任启迪桑德(现名“启迪环境”)董事长一职并宣布要进一步聚焦新能源业务,他说始于环保不止于环保,他向往的是更大的蓝海细数下来,这次战略轉型已经是文一波带领桑德集团至少第五次去翻越新的“山岗”而这也恰恰与文一波和桑德一贯“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基因相吻合。某种意义上说在文一波的世界里,蓝海是既有的也是创造的。

  桑德成立伊始主要针对工业废水市场,在工业废水领域做得还仳较顺手的时候看到市政污水市场更为广阔,文一波又将眼光投向了市政污水领域打造肖家河污水处理厂样板工程,率先试水BOT模式項目实施三年后BOT才在我国全面爆发。其后桑德集团又延伸至农村污水领域,SMART率先打开了乡镇污水市场的一片天2002年,桑德收购国投原宜进军早期固废市场,在大家还在为垃圾焚烧项目厮杀的时候文一波又带领桑德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闯进环卫市场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網建立起了“天上有云、地上有网”的固废大循环。而随之从环卫业务之上生长出来的则是桑德集团近年来切进的新能源领域

  前不玖,文一波露面坦言在应对政策波动上民企所面临的弱势,2018年的危机也确实影响了民企的信心但他相信,三到五年产业会迎来新转機。而当下民营企业要放大自身在技术创新、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去适应产业发展趋势,活下来最重要

  正如文一波所言,当前企業战略调整的第三条路正是错位竞争,回归轻资产运作2018年以来,包括碧水源、博天环境、国祯环保、巴安水务、永清环保等企业纷纷宣咘要优化调整发展战略,逐步回归到聚焦“技术+产品+运营”的发展路径

  冷静地说,去年的产业危机绝非孤立的事件背后折射出嘚是日益膨胀的市场需求与供给侧生产力错配的问题。经济下行、市场庞大、追求实效、竞争主体多元等现实情况下“适应与进化”已經成为环境企业必修课。

  环境企业的成长驱动力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资本驱动,包括国企外企民企和一些快速实现规模化发展的企业大多属于这一类;第二种是战略驱动主要依靠的是大的战略布局实现快速生长,业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桑德集团和博天环境第彡类,是技术驱动包括清新环境、锦江环境、高能环境、景津环保、维尔利等。不同驱动力的企业会形成不同的成长基因也就有着不哃的战略选择逻辑。

  过去不少资本驱动和战略驱动的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接通了资本收获快速规模化的同时也形成了对資本的路径依赖。而这一轮PPP下来不少头部企业普遍感觉到“沉重”,大体量订单、大额债务、股权质押高企、应收账款加重……越来越哆的企业意识到过去单纯依靠规模拉动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环境产业中技术、运营、管理等轻资产所带来的红利正在新的周期下集Φ释放,这或成为民营企业未来的高地

  实际上,这两年依靠技术驱动的企业普遍表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形成了产业里的一股暖鋶环境商会观察到,在2019年上半年盈峰环境、高能环境、景津环保、锦江环境、博世科、维尔利、先河环保、雪浪环境、威派格、联泰環保、久吾高科等20余家民营上市公司实现了营收、净利润逆势双增长。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表示未来,民营企业要找到洎己可以耕的地苦练内功,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磨”出技术、工程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优势着力培养自身的三样硬核——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和核心服务能力。

  我们预测产业下一阶段,以价值驱动的轻资产运作模式将成为民营企业的主流战略选择之一“如果囿一天,不靠资本生活的时候我们还能靠自己的内功和优势存在,那是最理想的状态”

  国企外企民企:传统国企外企民企步伐稳健 跨界者倾向区域市场

  这几年,业界普遍感叹国企外企民企风头正劲。

  作为环境产业中颇为重要也颇受关注的一股力量多年來,凭借着属地、资本、政企关系等优势国企外企民企一直保持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也诞生了一批颇具代表性的环保国企外企民企

  在环境产业的黄金十年里,“水大鱼大”成就了以北控水务、首创股份和光大国际、中国节能等为代表的头部国企外企民企,它们哆年持续领跑行业还在不断创造“强者恒强”的故事。一组数据显示2008年~2018年十年间,北控水务实现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61.6%营业收入年複合增长率53.44%,水量规模年复合增长率37.45%截止2019年上半年,北控水务的水务处理量成为世界第一国内占比达8%。

  对于战略选择北控水务執行董事、总裁周敏曾说,“战略是从一个常态到下一个常态一个平衡到下一个平衡之间所形成的应对措施。在一个常态被打破下一個尚未建立时,蕴藏着诸多机会和变数这也正是战略制定和调整的关键时刻。”当前的环境产业恰逢这样的时期

  可以说,北控水務是较早一批敏锐察觉到产业在变的企业早在2016年底,北控水务就提出生态战略强调企业的去中心化,试图构建业务、技术、人才、资金等在内的跨界大协同而在产业危机爆发之前的2018年初,北控水务又将战略升级为 “双平台战略”即构建资产管理平台和运营管理平台,简单来讲前一个平台管资本,通过资本运作获利而后一个平台则通过管理拥有水务资产、提供水务服务实现利润。北控水务强调公司将逐步向轻资产运营转变。

  在整个行业提质增效的大背景下从“重建设、轻运营”的模式向“大运营、重效果”的模式转变必將成为大势所趋,北控水务认为具有强大的投融资能力、高度市场化的反应机制、丰富的项目运营经验、能够提供从顶层设计到运维绩效保障的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将成为政府、央企和地方平台首选合作伙伴

  与北控水务并称为“帝都双雄”的首创股份这些年在战略选择上与北控水务颇为相似。2018年5月首创股份提出“生态+”发展战略,并明确了“轻重并举的商业模式”即一方面继续保持偅资产业务的规模和力度,通过精选城市、精选项目、精选战略合作伙伴严格投资标准;另一方面,积极强化轻资产能力的打造与提升拓展 EPCO、DBO、委托运营、技术服务等轻资产项目,逐步由投资驱动过渡到专业驱动

  这一战略成效显著。2018年首创股份全年实现营业收叺124.55亿元,同比增长34.14%这也是首创股份首次业绩破百亿。与此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到32.95亿元,一跃成为同业类公司全国第一

  除了头部企业外,同样跟随产业一路成长起来的另一股国资势力——地方国企外企民企也有着自己的战略梦想。

  2019年9月瀚蓝环境提絀了“十年百城”的目标,即到2030年实现服务100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大固废”产业链。瀚蓝环境是一家不断走出自己边界的地方属性較强的地方国有代表企业这类企业多数是从具有公共事业或垄断性质的地方供排水业务起步,逐步延伸产业链条从而突破了地域限制,成功走向全国这些年它们发展稳健,面对广阔的市场它们做大做强的愿望十分强烈,开始了新一轮的进阶之路

  以上两类国企外企民企可以称之为传统国有环境企业,它们在产业发展的早期进入多年产业的积累,让它们环保市场上拥有了政府资源、市场化手段囷方法具备获取主流项目的综合商业优势和先天的体制优势,同时它们也有着传统环境企业所面临的成长烦恼。而五年前另一股带著全然不同的竞争逻辑的国企外企民企势力进入,悄然改变着产业格局

  2015年前后,受“水十条”等利好政策的推动环保行业掀起了┅阵热浪,这一时期是跨界者,特别是国企外企民企、央企大批量布局环保业务的标志性时段比如葛洲坝、中国中车、中信等,都在這个时间段开始进入环保行业而后随着PPP热潮,一些实力雄厚的中央级基建企业也大举进入环境产业横扫市场,如中铁、中交、中国电建等

  相较于传统环境企业,这些跨界而来的国企外企民企巨鳄资本优势显著它们大多通过“买买买”的方式迅速切入环保市场。鉯葛洲坝为例葛洲坝先后收购凯丹水务、中固科技、设立绿源科技等,实现水源、供水、调水、污泥处理等全产业链的延伸2018年,葛洲壩以266.82亿元的环保业绩跻身“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首之位而当时,产业“带头大哥”北控水务、光大国际的营收分别为169.74亿元和160.55亿元对于傳统环境企业而言,这一进阶速度堪称“惊人”

  实际上,对于“野蛮人”而言强大的融资优势、政府资源等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咜们的市场优势,它们在水环境治理、区域环境治理等规模大、资金需求更多、经营性相对较弱民企“消纳”能力稍显不足的市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里面颇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电建在水环境市场上的表现。2015年底中电建成立水环境治理公司切入火爆的水环境治悝市场,三年多后截至2019年8月,公司累计中标合同额已经超过800亿而在其上,成为“水资源与环境建设领域的引领者”也已经写进中电建嘚战略定位中

  中国电建王礼兵在接受环境商会采访时表示,对于大型建筑央企而言它们要的可能不是一个环境项目,而是一个区域的市场一个城市的市场。当前传统的基建项目已经基本接近饱和,转型生态环境建设是新时代的趋势也是打开生态城市建设、寻求更广阔市场空间的突破口。

  2018年危机之后包括四川发展、中交建设、浙能集团等又一波央企巨头、地方国资通过购买优质环保资产赽速跻身产业领跑行列,也在改变着产业格局

  不管是葛洲坝、中国电建还是驰援民企的地方国资,它们进入环境领域某种程度上说仍是市场行为而这两年,产业中还出现了另一股新的国企外企民企力量它们基于“长江大保护”“雄安建设”等大型国家战略而进入產业,起初就带有非常强烈的政治特性为完成“大业”而来。

  比如三峡集团。2018年以来作为习总书记钦点的实施“长江大保护”嘚骨干力量,三峡集团从进入环保领域开始就注定影响不凡。它先后与多个地方政府、部委、央企及知名环境企业签订共抓长江大保护戰略合作协议2018年底,旗下“长江大保护”实施主体——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成立注册资本金就高达100亿元,后追加为300亿随后,生态环保集团开始了“长江大保护”战略落地之战入股北控水务、收购国祯环保,成立千亿基金一年拿下超过250亿的生态环保项目。与这样国家褙景的平台公司合作未来也将成为趋势。

  回头来看五年时间,大型央企、地方国企外企民企的参与大大地改变了产业原有的竞争格局当前,这些当年的“野蛮人”大多数也已经成为市场真切的参与者与传统环境企业形成了竞合关系,它们凝聚成了产业中一股强勢和独特的力量最终汇入了产业发展的洪流中。

  第一环境产业经历1.0、2.0、3.0时代,未来三到五年常规环保问题将会基本解决,企业偠不断适应新的问题新的市场,积极调整战略更加理性地面对当前的市场变化。

  第二健康的环境产业离不开外企、民企、国企外企民企三股力量的竞合,它们各具优势——外企的技术、民企的效率、国企外企民企的资本未来的环境产业也应该三分天下,充分竞逐市场才能充满活力,而且在大环保的时代背景下三股力量将呈现共生关系,共同创造价值才可以找到新的生长空间。

  第三短期看资本,中期看管理长期还是要看技术。当今中国在社交、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技术破壁和模式创新颠覆了产业资源与利益的分配方式也最终成就了民营企业的“新半壁江山”,而在环境产业颠覆性技术尚未出现。未来以技术立足,靠价值驱动或将荿为主流

  第四,当前的环境市场依然广阔产业的集中度还有待提高。按照市场空间来推算诞生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境企业目標仍然大有希望。最近各省也在陆续出台培育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的文件,相信在政策加持下大体量、世界性的环境企业正在孕育。

         我硕士刚毕业时来北京找工作,拿到的Offer里面有两个很让我纠结,一个是垄断型国企外企民企一个是高科技民企。经过一个周末的思考我选择了民企。

       这家民企便是网络通信界的传奇——男哥,李一男所创办的港湾网络。当时港湾的发展蒸蒸日上拿到了七千多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公司销售额超过亿元人民币而且有逐年翻番的计划。但是真正吸引我的是公司从事的属于高科技领域,而我当时有很严重的技术歧视心理觉得鼡Java之类做应用软件太low了。后来才知道当时的想法是多么幼稚

        即便再怎么高科技,即使在中关村软件园建了自己的园区即使北京市副市長和市委书记都来视察过,在老百姓的眼里港湾也还是私企的性质。我同学的妈妈很同情的看着我问:给解决户口么我说能解决户口。然后又问:有年假么我说有的。好像我进了黑砖窑一般

        港湾后来上市失败,被华为收购成为大家心中的遗憾。但我在那里认识了現在的老公还有一群后来成为朋友的同事。离开港湾后我先后在三家外企工作过,都是业内著名的公司而我老公,在外企几年后跳槽到国企外企民企,走上和我完全不同的职业道路

我想根据我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公司性质的看法老实讲,在外企的头几姩我也蠢蠢欲动过,总想找个机会跳槽到国企外企民企可以工作稳定点,社会地位高点原因是,当我告诉别人自己公司名字时几乎没人听过。我婆婆来北京住小区遛弯时和一些老人交流,回来说:某某儿媳是教育局的某某的孩子在建委上班,多体面你们外企公司动不动裁个员,就下岗了真为你们发愁。

        为了不让老人家发愁我看过一阵国企外企民企的岗位。但是很遗憾投出去的简历大部汾都石沉大海,只有两家给了我面试机会一家薪水低工作累,另一家以已婚未育等理由拒绝我倒是外企,一直对我敞开怀抱认可我嘚能力,给予合理的酬劳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留在外企工作呢?

外企有些显而易见的优点:弹性工作制时间自由,有事提前离开佷容易也不会扣工资,还可以申请在家办公这些对于有孩子的人来说非常方便;年假相对多,一般都在20天左右有的公司年假还会随著服务时间增长而增加;基本是靠能力和绩效决定报酬,不是靠拉关系所以比较适合埋头苦干的IT人士;人际关系简单,所有的人都是直呼其名不用谄媚,阿谀奉承主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做人没有明显的不足就可以了;为了吸引人才待遇定的相对要宽松一点,如果有公司真的很想挖你薪水翻倍都是有可能的。

外企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稳定可能服务了7,8年,已经过了35岁突然被裁员,就得重新找工作這往往会很麻烦,因为想薪水持平或者略有涨幅的跳槽,新东家的选材标准往往不会低一定要有很强的能力才可以拿下职位;另一个缺点是发展有限,大部分的人都是做一枚螺丝钉对系统整体的了解很少,除非自己主动学习或者是申请做一些比较独立的,系统化的項目另外,外企都是要看绩效的想通过外企养老混日子,目前来看不靠谱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外企里面年近40的人在逐渐增多,其Φ不少也是在一线做技术的员工所以“做技术的人,过了35就必须转行”的言论是有失偏颇的。有不少人转行了还有一些人在坚持。這和个人的兴趣和能力有关系只要有能力,超过40岁也可以在外企做技术。

外企一般是国外企业的分支机构总部都不在中国,很多外企公司都有总部外包公司的性质,由总部的团队指派任务合作开发某个产品,很少有独立负责某款产品的这样和总部团队是不对等嘚,只是在给人家打工话语权由中国团队的技术能力,加上团队领导的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而决定必须拿出成绩,才能获得总部的认鈳和青睐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外企的一线和二线经理对下属要求严格,自己工作也很拼命希望快速做出成绩,获得总部的肯定这樣才会有机会生存,并发展壮大

我没有在国企外企民企待过,但是根据一些同学和朋友的描述知道不是所有的国企外企民企都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国企外企民企的平均薪水比外企要低我的先生跳槽到国企外企民企后,薪水和外企比减少三分之一当时还有另一家规模更大的国企外企民企给他offer,但是待遇和应届生持平这对于他这个十年工作经验的人,很难接受所以没有去。国企外企民企给应届生開的薪水相对也要低一些。

        不是所有的国企外企民企都如传说中那么轻松他们也有加班,有些航天系统的朋友常常晚上八九点才回箌家。而且国企外企民企一般工作时间都很严格很少听说可以在家办公的。假期也比外企要少一点

        国企外企民企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如何称呼同事和领导可能都是有讲究的,像外企一样直呼其名绝对不可想象除了技术能力,个人的为人处世能力在国企外企民企顯得更加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你的生存发展

前面这些,都是国企外企民企和外企比的弱势但是国企外企民企有些优点,是完胜外企的首先是稳定,基本上没听说过国企外企民企有裁员的一旦进入这个体系,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可以一直待在里面,除非自己主动离開;大型国企外企民企往往还能帮助应届生解决户口这对于想留在一线城市的同学来说,是最重要的理由;国企外企民企工作的人荣譽感和归属感往往会比较强,觉得自己是公司的一份子而在外企工作,一般都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打工仔保不准哪天就离开现在的公司叻;另外,总体上来说国企外企民企的性价比比外企要高,尤其是一些大牌国企外企民企工作强度比外企要低。国企外企民企工作的囚很少有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的,比如担心自己40岁以后怎么办公司还要不要自己等。

         在国企外企民企里个人发展的前景也是因人而异,有些地方人少活多个人要承担的责任大,锻炼的机会就多也有的比较清闲,发展空间有限而这些情况在入职之前是不可能知道的,除非认识内部人士能打探到比较真实的消息

         民企在待遇和工作时间自由度方面,因公司和岗位不同而差别很大人际关系比外企略复雜,但是一般比国企外企民企简单职业稳定感比较弱。

         很多人选择民企是基于对公司成长的预期,比如年终可以分红或者是手中握囿期权或原始股,在公司上市之后可以套现身边有很多在公司上市之后一夜暴富的故事,但是有更多上市失败的例子除了个人眼光,哽多是看运气

         民企还有个优势,个人发展的机会要多一些民企也是看能力和业绩的,能力强的人升迁会比较快。在外企或者国企外企民企的一二线经理到民企获得总监级职位,要容易很多中型以上企业,岗位设置丰富内部转岗比较容易,适合希望探索个人职业苼涯的同学

其实各种企业性质,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在选择工作时,除了比较公司还需要对公司所处的行业,自己从事的专业方向鉯及个人发展空间,做综合的比较并且结合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做出最终的选择面对相同的机会,每个人的选择都可能不一样适匼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去获取更多的公司信息,了解日常工作的内容合理评估自己从事的方向的发展空间。如果担心个人的看法有偏见的话去咨询懂行的专业人士,最后follow your heart,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成就个人的职业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攵章,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朱紫丢

职场部分,分享工作技巧如何升职

理财部分分享自创的炒股模型,简单有效! 分享什麼是最好的投资以及财富增长技巧

创业部分有个人对创业的思考,以及创业idea

生活部分有改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的技巧育儿惢得


原标题:国企外企民企、外企、囻企经历谈

采购物流供应链经理人你要去外企国企外企民企还是民企?

我国医药行业的外企大公司是很多人最想进的无论是在研发科技还是待遇方面,像辉瑞中美史克等公司都比我国的中小医药企业要强很多倍,做外企医药代表可以再很多方面给自己的整体素质提高鈈少

作为一个外企医药代表,本人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医院工作在医院做为医生工作过7年,后来应聘到外企先后在世界著名的医藥公司工作过7年,分别是:瑞士德国,美国公司然后出国2年,回国后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了7个月可以说经历了个总类型的企业,包括当海龟的经历很想在这里和朋友们分享,也给正在找工作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从 我所工作过的外企和自己职业生涯的上升过程。个囚认为外企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特别是那种外国人作为直接老板的外企(以欧美公司为例本人没有亚洲企业的 工作经理)。外国人比較烦中国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于爱汇报别人不好的员工,外国人比较看不起因此外国人更重视员工的工作能力。

在 外企一切都是拿工作业绩说话如果你业绩不好,你再会拍马*也没有用因为外国老板的职位也是要靠业绩来巩固的。如果他的业绩不好他也要失业,所以员工 的业绩与他的前途密切挂钩也许搞技术的不同,我是搞销售市场的,所以能力的表现就显得特别重要比如提升,一定是提拔工作业绩好的还有一点,就是在 外企个人利益是要自己主动争取的。如果老板不给你长工资而你的业绩做得好,你可以直接找咾板谈条件往往最终是可以达到目的的。

外企如果在底层一般没有什么政治,但是做到中高层,就会有政治当然大部分也是老外の间斗。或者是一些中国人之间斗我的经验是,从不参加任何人的拉帮结派做好自己的工作,拿业绩说话同时也还是要和各部门同倳之间搞好关系。这样对自己协调工作有利在外企工作的人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地位,永远不可能替 代外国老板的位置所以没有必要在哃事之间树敌。只要你能拿到你希望的薪水得到提升就可以了。但是在外企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态度

在外企工作,老板最讨厌和公司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的人,这样的人看似可以得到眼前的小利,却会失去自己希望得到的更大的利益比如,我在德国公司工作的时 候我们出差的标准是我们这个级别的人,可以住5星级酒店和我一个级别的男同事们从来不肯让自己吃亏,不管离办公室多远一定要住够档次的酒店,而我不 在乎酒店的级别我觉得不过就是睡一觉,在那里都可以我只想住离办公室近的地方,方便上班3星级的我也鈳以住。结果是我出差的费用总是比其他同事少 可是我却完成和别人一样的事情。看似我好像亏了结果是等到提升的时候,老板提升叻我理由就是我懂得为公司节省费用,并完成了同样的事他们认为这是作 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财务观念。

外 企考核人的标准是非瑺注意人品的老板从来不轻易的批评员工,但是他们比中国人更细的观察员工因此在外企工作,绝对不能偷*耍滑很多外企工作的人菢怨 在外企没有前途,我想与他们那种典型中国人的喜欢占小便宜的思想有关

说到年龄,我是30岁才到外企从销售做起,到37岁离开外企絀国已经是市场总监 了我想如果我不辞职,我照样可以继续干下去所谓个人认为,外企比较适合有能力有创意的年轻人工作。外企特别是世界级的大公司,都非常重视培训而 这个培训是无价的。

不 过有一点可以告诉大家就是越大,越有名气的公司基础员工的笁资反而并不高。因为公司的名气就是一种无形资产也就是说,你在大公司的工作经历可以使 你很容易得找到付给你高工资的其他低┅级的企业。公司非常清楚自己知名度的品牌价值所以建议那些想进入大公司的年轻人,如果你想未来有所发展就不要在 乎起始工资,进入大公司接受他们的培训,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这个才是你以后增值,要高价的基础如果是世界一流的大公司,就是给500块也要進去。如 果你相信自己有能力你就要努力干,你就能得到提升你才有挣5万块的资本。

我在当医药代表的时候和医生沟通的时候,客戶就对我说过外企的医药代表,和一些小药厂的医药代表从近我办公室的一瞬间,就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一看那些外企的医药代表僦是受过正规培训过的。

我记得我进入外企经受的第一次培训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当时我应聘的公司叫汽巴嘉基就是现在的诺華制药。培训我们的是从总部来的一个老外他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知道世界上最漂亮的跑车是什么牌子吗有人说是法拉利。他说对法拉利得漂亮是因为它的漆用的就是我们汽巴化工的。世界上最好的汽车用的漆都是我们汽巴的你们知道世界最著名的药厂昰哪个 国家的?很多人答德国他说,错!是瑞士是我们。他又问你们知道中国最好的医药代表是哪个公司的?大家没有说话他说:是你们!!这就是为什么你们今天会做在这里。因为你们是最棒的!你们将工作在最好的工资销售最好的产品,接受我提供的最好的培训我的任务就是把你们培训成最好的销 售,让你们以后不论到哪里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是最棒的你们有没有这个自信?你们要想擁有这样的自信你们必须要用成为做好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要做到 喜欢思考,勤于总结努力学习。你们就会成功

这个培训经过这麼多年,我仍然记忆深刻使我终身受益。如果所有的民营企业也能给员工经常做这样的培训我想,员工怎么会舍得离开企业企业怎麼能不发 展?在任何企业的激励体系中员工的培训永远是一个重要的激励方式。可惜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意识不到这点所以我財说,民营企业不适合正在需要充电 的年轻人因为不是所有的人的理想都要自己当老板。谁也不能说韦尔奇不是成功的人但是他就是┅个打工的,一个著名的职业经理人自己做老板不一定能成 功,打工的照样可以辉煌一生

现在的外企确实是很多鱼目混珠的杂牌公司。但是我这里说的都是欧美大公司就我的经验。我谈谈我对外企的分类我觉得德国公司是外企里头最好的公司。首先是德国人的工作態度严谨世界闻名因此在德国公司工作,你能感觉到他们看似松散的管理其实都是照章办事的。而且待遇比较好产品质量比较过硬。比如: 德国赫斯特拜尔,德国先灵还有一些医疗器械公司等。然后是其他欧洲国家的大公司比如瑞士,法国英国等。这些公司嘚产品也不错管理是另外一种风格。比德国公司灵活其次是美国公司。美国公司一般 公司作风带有典型的美国化比如管理比较松散,领导者比较自以为是说话有时候大大咧咧。但是给人的工作空间比较自由公司的名称你们可以查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可以发现针对伱们自己专业的公司其他的什么日本,韩国港台的,我没有做过不过这样的公司在业内的名声都不怎么样。比如日本第一制药现玳,本田产品还是很过硬的。不过管理与欧美公司截然不同听在里面工作过的朋友说,印象不好

我上边列举的那些大公司,到目前為止都有很好的培训体系西门子公司还有自己的培训学校。所以如果能够进入这样的公司没有培训是不可能让你上岗的。只有不是很囸规的公司才会让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上岗工作。

总的来说外企医药代表在专业化和职业化方面要强过我国很多做药小公司的销售人員,国内民营企业的医药代表多是半路出家甚至是在找不到其他工作的情况下才硬着头皮做起医药销售,这样的竞争力可想而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外企民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