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的资料? 淞沪会战时红军在干嘛,中国参战的部队有那些? 参战部队的番号,师、旅、团的资料。

当前位置: >>
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番号
这五支抗日王牌军就是新编第 1 军、新编第 6 军、第 5 军、第 74 军(即整编 74 师)、第 18 军。 先说“种子军”――第 18 军,陈诚之后,继任军长先后有罗卓英、黄维、彭 善、方天、罗广文、胡琏、杨伯涛。内战中,该军为蒋介石冲锋陷阵,最后在淮 海战役中被我中原野战军被歼灭。 “钢军”――第 5 军,邱清泉任兵团司令,熊笑山接任军长,最后在淮海战役 中被我解放军歼灭
。 “抗日铁军”――第 74 军,俞济时任军长,继任者有王耀武、施中城、张灵甫, 被称为“御林军”。后改编为整编 74 师,盂良崮战役,我华野部队经过激烈的战 斗,最后歼灭该师近 3 万人,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后 74 军重建,但再次被歼灭。 新 1 军和新 6 军,新 1 军军长孙立人、潘裕昆继任,新 6 军军长廖耀湘、李 涛继任,辽沈战役中被围在黑山、大虎山附近约 120 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经过 激烈战斗,包括新 1 军(缺暂编 53 师)、新 6 军在内的 10 万人全部被歼。后暂编 53 师在东北野战军在进攻沈阳时开出城外投降。 蒋介石的“御林军”DD整编第 74 师,师长张灵甫; 蒋家天下第一军DD新编第 1 军,军长先是郑洞国,后是孙立人、潘裕昆; 国民党第一支机械化部队DD第 5 军,军长先后为杜聿明、邱清泉、熊笑三; 国民党军主力之主力DD新编第 6 军,军长廖耀湘、李涛; 蒋家王牌、陈诚的家丁DD第 18 军,军长陈诚、罗卓英、黄维、彭善、方天、 罗广文、胡琏、杨伯涛。 国民党王牌军成名于抗战时期,为民族抗日作出杰出贡献;解放战争时期,积极 参与内战,最后均败于解放军。 国民党五大王牌军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 曾有五支能征惯战的抗日“王牌军”(也是国民党引以为 豪的五大主力)。他们作战顽强,屡屡挫败日军的疯狂进攻,打得日军闻风丧胆, 为抗战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也令盟国刮目相看,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这五支抗日王牌军就是新编第 1 军、新编第 6 军、第 5 军、第 74 军(即整编 74 师),第 18 军。他们中,建军最早的是第 18 军,建军最晚的是新 1 军和新 6 军。 然而抗战胜利后,他们被蒋介石当作发动内战的本钱,再也没能续写辉煌,先后 被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歼灭。其中,被歼灭最早的是整编 74 师,最晚的是第 5 军 和第 18 军。 “种子军”――第 18 军 第 18 军之所以叫做“种子军”,是因为该军建制最早且多变,许多师、旅进出该 军。 该军是陈诚一手栽培起来的。1930 年中原大战后,陈诚因作战有功升为第 18 军军长。但当时,第 18 军实际上只有第 11 师。到 1931 年,第 18 军才初具规 模,辖第 11 师和第 14 师。后陈减以种种借口不断收编杂牌军,故第 18 军规模 最大时曾辖有 8 个师。陈诚之后,继任军长先后有罗卓英、黄维、彭善、方天、 罗广文、胡琏、杨伯涛。 由于陈诚深得蒋介石的宠爱,第 18 军也就备受青睐,其装备在当时国民党军队 中是最先进的。 这支军队训练有素, 以能征善战著称。 全面抗战爆发前, 18 军驻守广州。 第 1937 年 8 月,军长罗卓英率部由广州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为不辱使命,陈诚严令 部队,只要完成任务,第 18 军打光打尽也在所不惜。会战初期,第 18 军曾四 次血战罗店,双方伤亡惨重,罗店也因此战而闻名天下。 第 18 军最著名的战绩是石牌保卫战。1943 年 4 月下旬,日军调集 7 个精锐师 团 10 万兵力、上百架飞机,发动鄂西会战,意在打通长江上游航线,抢夺洞庭 湖畔之粮食,并击破陪都重庆的门户。会战中,第 18 军第 11 师坚守“曾被重庆 统帅部比作中国的斯大林格勒”的石牌要塞。在战斗紧张进行之际,陈诚电话询 问师长胡琏有无把握守住阵地,胡琏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第 11 师官兵英勇作战,死守要塞,为鄂西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 除淞沪会战、鄂西会战外,第 18 军还参加了武汉会战、南昌会战、枣宜会战、 常德会战、雪峰山会战等许多重大战役,战功显赫。 1944 年冬,第 18 军换成美式装备,并有美国联络官担任教练,实施美式兵器教 育和训练方法,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抗战胜利后,第 18 军于 1946 年 5 月年改整 11 师,1948 年 9 月恢复第 18 军 番号。内战中,该军为蒋介石冲锋陷阵,最后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 1948 年 11 月 6 日,淮海战役开始。11 月 8 日,以第 18 军为主力的黄维 12 兵 团军(两月前组建,由武汉驰援徐州)解救被围于陇东的黄百韬第 7 兵团。第 12 兵团在遭到我军的不断骚扰、截击下,只能走走停停,直到 14 日才到达阜阳(辎 重还在后面)。18 日,其主力进抵蒙城以西地区。到 11 月 22 日,黄百韬第 7 兵 团被歼灭时,第 12 兵团仍被我中原野战军困于浍河南岸地区。后被我军诱至宿 县西南东西不到 10 公里、南北 5 公里左右的双堆集地区内团团包围。虽几度突 围,但是没能成功,黄维只得死守待援。到 29 日黄维兵团被进一步压缩至东西 15 华里、南北 4.5 华里的窄小地区。时值冬日,粮弹俱缺,外援又被我死死盯 住,致使士气低落,无心恋战,军队减员严重。12 月 5 日,我军发动最后总攻。 12 月 14 日,黄维兵团被压缩在纵横不足 1.5 公里的地域内,第 18 军一部被 歼。15 日,黄维见末日来到,只得招来第 10 军军长覃道善和第 18 军军长杨伯 涛,决定孤注一掷,拼死突围。然而我军早已有所防范,趁敌不备直接捣毁了黄 维的兵团指挥中心,残敌只得分散突围。当晚 12 时,黄维兵团 4 个军 11 个整 师 10 万人,除兵团副司令官胡琏、14 军副军长谷炳奎等少数人逃脱外,其余全 部被消灭。至此,第 18 军大部被歼(它的一个骑兵团和第 49 师在包围圈外而得 以逃脱)。虽然 1949 年该军重建,但已风光不再。 重创“钢军”――第 5 军 第 5 军是国民党最早的机械化兵团,其前身为陆军装甲兵团。1936 年 3 月,蒋 介石接受徐庭瑶考察欧美军队现代化装备后所提出的建议, 在南京成立陆军交辎 学校。1937 年,在交辎学校基础上又扩编建成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任 团长。全面抗战爆发后,杜聿明率装甲兵团的两个连参加淞沪会战。1938 年, 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后扩编为第 200 师。同年冬该师又扩编为新编第 11 军。1939 年 1 月,番号改为第 5 军,杜聿明任军长,辖第 200 师,荣誉 1 师和新 22 师,至此第 5 军正式成军。在杜聿明统率下,该军注重训练,士气旺 盛,号称新军,一时蜚声全国。 该军最出色的战绩是昆仑关大捷。1939 年 11 月,为打通西南的交通线,第 5 军向驻守在昆仑关的日军发动攻击,战斗中全军将士奋勇搏杀,重创号称“钢军” 的日军坂垣征四郎所部的第 5 师团第 12 旅团,歼敌 4 千余人,取得重大胜利, 是抗战中一次影响极大的战役,也是该军最耀眼、最辉煌的战绩。战后荣誉 1 师师长郑洞国调升并带走该师。后来,第 5 军由广西移驻云南,调第 96 师归其 建制。 1942 年 3 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及英方请求,国民政府令第 5 军、 第 6 军、第 66 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开赴缅甸对日作战。3 月上旬,第 200 师到达同古,接着便在此与日军发生第一次恶战,歼敌 5000 余人,在中国 远征军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由于孤军深入,日军凶悍,第 200 师被迫撤退。 新 22 师继而在斯瓦战役中重创日军第 55 师团。4 月中下旬,第 96 师又在平满 纳抗击日军两个师团的猛烈攻击,虽伤亡甚重,但阵地始终未被敌人突破。 尽管远征军作战英勇, 但因中美英三方在战略上的矛盾及指挥上的混乱,导致中 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失利,于 4 月底开始撤退,并招致惨重的损失。第 5 军的第 200 师、第 96 师历尽磨难撤回国内;第 5 军军部、新 22 师及第 66 军的 新 38 师则撤退至印度。这次撤退损失惨重:第 200 师师长戴安澜在指挥部队撤 退中不幸中弹, 壮烈殉国; 5 军在出国作战前共有 42000 人, 第 战斗中死伤 7300 人,而在撤退中死伤竟达 14700 人,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在穿越缅北野人山中丢 掉性命的,当时情景惨不忍睹。 第 5 军的第 200 师和第 96 师撤回国后进行了大休整, 并补充了大批兵源。 1943 年初,第 5 军扩编成第 5 集团军,邱清泉接任军长,辖第 45 师、第 96 师、第 200 师,驻防昆明城郊。同年 10 月,该军开始接受美式装备。1944 年 5 月,为 打通滇缅公路,邱清泉奉命率第 200 师赴滇西作 战,并于次年元月配合友军攻 克畹町城,打通了滇缅公路。 抗战胜利后,该军进驻华中。1947 年改整 5 师,1948 年扩编,后恢复 5 军, 1949 年 1 月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 1948 年 9 月,第 5 军扩编为第 2 兵团,邱清泉任兵团司令,熊笑山接任军长。 11 月 6 日,淮海战役开始。第 2 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企图坚守。11 日,黄百 韬兵团危急,向徐州求救。邱清泉遂指挥第 2 兵团的第 5 军、第 70 军和李弥的 第 8、9 军组成“东进兵团”,向碾庄攻击前进,企图解黄百韬兵团之围。在遇到 我军坚决阻击下,17 日前进到大许家一线后就再难突进。 11 月 22 日,黄百韬兵团全军覆灭,邱、李兵团已经失去东援意义,遂于 23、 24 日以攻势手段掩护本部向徐州撤退。11 月 25 日,徐州陷入我战略包围,固 守徐州更加困难。杜聿明集团决定放弃徐州。11 月 30 日,杜聿明集团开始撤离 徐州城。仓促撤退中,殿后的第 5 军第 45 师被围。在主力解救下,该师死战两 天才得以突围。 然而就在这两天里, 我军于 12 月 4 日在永城西南堵住了邱清泉、 李弥、孙元良 3 个兵团,并于 5 日完成了战役合围。至 12 月 6 日,杜聿明集团 完全被堵截在永城东北的陈官庄、青龙集地区。杜聿明妄图率部突围,然虽各级 严厉督战,仍屡攻屡挫。第 5 军第 45 师与第 4 引币先后缴械投降,熊笑山只能 指挥第 200 师负隅顽抗。 12 月 16 日,我军停止攻击,在对杜聿明劝降无效后,于 1 月 6 日发动总攻。此 时,杜聿明集团处境困难。因为自 12 月 20 日始,淮海战场雨雪交加,气温骤 降。国民党军二十万人补给中断,饥寒交迫、宰马为食,掘棺为薪,军心涣散, 相继投降。所以,总攻开始后仅两三天,国民党 3 个兵团就被全歼。第 200 师 在毒气、战车配合下企图强行突围,被全歼。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熊笑 山化装成伤兵逃脱。蒋介石最后一支“王牌军”覆灭了。 “抗日铁军”――第 74 军 第 74 军是 1937 年 9 月 1 日在浙江组建的,由第 51 师和第 58 师合编而成,俞 济时任军长(继任者有王耀武、施中城、张灵甫)。该军在抗战中几乎参加了所有 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并取得许多重大胜利,战绩极佳。其中最突出的是德安战 役(又称万家岭战役)、上高战役、常德战役。 74 军组建后不久就参加了凇沪战役。第 51 师在罗店,第 58 师在蕴藻滨(这两处 都是战线的关键之所在),浴血奋战,尤其是第 51 师无论在阵地防御还是在撤退 中,均表现出色,首战便名震凇沪。 在 1938 年 7 月的德安战役中, 74 军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 第 几乎全歼日军 106 师团 17000 余人,战果辉煌。战斗中,第 58U 币付出了巨大代价,全师经过两 天激战,仅存 500 余人。最让人感佩的是,万家岭战役既无平型关八路军奇袭 之利,又无昆仑关火力之优,全靠将士奋勇拼杀。 1940 年,俞济时升职,王耀武接任军长。王耀武感谢蒋介石的提拔,立誓要将 第 74 军训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服从指挥的军队。1941 年 5 月,王耀武 指挥第 74 军作为“决战兵团”参加江西上高会战,恶战 25 天,击毙日军第 34 师 团岩永少将指挥官,重创日军第 33 师团,使第 34 师团及第 20 混成旅团伤亡高 达 70%以上,共毙伤日军 15000 人,并击落敌机一架,取得抗战以来空前大捷, 被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国民政府特颁第 74 军以军中最高奖旗――飞 虎旗一面,以彰其功。第 74 军从此获得“抗日铁军”美誉。 在 1943 年 11 月 12 日的常德会战中,该军表现也极为英勇。当时,第 57 师固 守常德,与日军 3 个主力师团二万人血战 16 昼夜。日军先后使用飞机、大炮、 毒气轮番进攻,第 57 师官兵伤亡殆尽,最后该师所有勤杂政工人员全部上阵, 师长余程万亲率卫队参战。战至弹尽后,官兵只好肉搏,但仍誓死拼杀,战况惨 烈空前。此役仅第 57 师就毙伤日军万人以上,但自己也伤亡惨重,全师八千多 人只有师长率 180 人突围生还,再次打出了“抗日铁军”的声威。 1945 年 8 月, 74 军空运到南京受降, 第 并担任南京守备, 因此被称为“御林军”。 后改编为整编 74 师。蒋介石挑起内战后,该师成为内战急先锋。在华东战场上, 该师凭借其强大兵力、火力、机动性,为蒋介石集团立下很多战功,师长张灵甫 因此多次受到蒋介石、宋美龄的接见。 1947 年,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该师打头阵,企图对我实施 中央突破,将我军压入鲁南地区进行决战。5 月 11 日,急功近利的 74 师急切地 脱离了其左邻右舍, 由垛庄经孟良崮西麓气势汹汹地向坦阜扑来,企图一举击溃 华野指挥中心。我华野部队抓住战机,于 5 月 14 日将 74 师团团包围在孟良崮, 经过激烈的战斗,最后歼灭该师近 3 万人,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后 74 军重建, 但再次被歼灭。 扬威海外――新 1 军和新 6 军 这两支军队是在异国他乡建立起来的,并在海外奋勇杀敌,名震中外。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失利后,一部分部队辗转撤至印度。1942 年 6 月, 蒋介石批准史迪威关于在印度训练 10 万中国军队、在滇西装备训练 30 个师及 反攻缅甸的计划。新 38 师和第 22 师奉命于 6 月底和 8 月开赴兰姆伽军营,改 换美式装备,实施美式训练,于是兰姆伽军营成了新 1 军的摇篮。1942 年 10 月,蒋介石下令在印度部队改编为中国驻印军。1943 年初,中国驻印军改编为 新 1 军,郑洞国任新 1 军军长,辖新 38 师和新 22 师。 1943 年 3 月,新 38 师开出兰姆伽军营,重返前线。是年秋,该师被调往中印 缅边境的列多地区驻防,并于 12 月打通了入缅的门户。驻印军为迅速打通中印 公路,随即向缅北推进,新 38、新 22 师分别担任左右冀,进军胡康河谷(在当 地被称为死亡地带)。1944 年 3 月,我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 18 师团主力,继而两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国内于 1944 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 30 师(归新 1 军建制)、第 14 师、第 50 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 第 38 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 月初 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 较之以前大为提高, 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 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的 威猛之师。 1944 年 8 月, 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休整扩编, 成立两个军: 1 军(军长孙立人、 新 潘裕昆继任)――辖第 38 师、新 30 师和新 6 军(军长廖耀湘、李涛继任)――辖 新 22 师、14 师、第 50 师。至此国民党五大主力前身全部诞生。 蜜支那攻克后,中国军队休整了约两个月,随后新 1 军、新 6 军分左右两路向 八莫的日寇发动最后攻击,势如猛虎下山,一路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1944 年 11 月, 日军进犯独山, 贵阳告急, 蒋介石匆忙把新 6 军军部及新 22 师、 第 14 师空运至云南沾益, 以保卫重庆(后新 6 军空运至湖南芷江,参加雪峰山战 役)。剩下的第 50 师仍与新 1 军配合作战。新 1 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 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驻印军和远征军会师后,在畹町城举行 了中印公路通车典礼。 不久,为配合英军攻占曼德勒,新 1 军又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第 50 师攻占 了缅甸。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 全部结束。1945 年春,新 1 军在腊戌附近准备回国,第 50 师正式编人新 1 军。 新 1 军和新 6 军这两支在国外战场上诞生的“新生儿”,经过两年的辗转奋战,已 变成一支能征善战的生力军,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抗战胜利后,他们被 蒋介石双双运到东北战场,就再也没有什么“光辉的传奇”了。 1948 年 9 月 12 日,辽沈战役打响,我东北野战军直取锦州。锦州危急,蒋介石 急令沈阳的廖耀湘组成“西进兵团”(由新 1 军、 6 军等 5 个军组成)援驰锦州。 新 10 月 15,“西进兵团”被东北野战军围困于黑山、大虎山至沟子帮之间。西进 不成,南撤受阻,只好北返沈阳。当廖耀湘兵团抑留在大虎山、黑山进退维谷之 际,我锦州东北野战军主力 9 个纵队迅速北上,昼夜兼程,通过黑山、大虎山, 于 26 日完成了对廖兵团的包围。新 1 军、新 6 军等其它 5 个军被围在黑山、大 虎山附近约 120 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经过激烈战斗,至 28 日拂晓,战斗结束。 包括新 1 军(缺暂编 53 师)、新 6 军在内的廖兵团 5 个军 12 个师共 10 万人全部 被歼。几天后暂编 53 师在东北野战军 3 个纵队、6 个独立师进攻沈阳时开出城 外投降。至此曾经战功卓著的新 1 军和新 6 军寿终正寝。 国民党这五支王牌军就是新编第 1 军、新编第 6 军、第 5 军、第 74 军(即整编 74 师),第 18 军。 新编第 1 军和新编第 6 军在辽沈战役中与国民党其它 5 个军被围在黑山、大虎 山附近约 120 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经过激烈战斗,至 28 日拂晓,战斗结束。包 括新 1 军(缺暂编 53 师)、新 6 军在内的廖兵团 5 个军 12 个师共 10 万人全部被 歼。几天后暂编 53 师在东北野战军 3 个纵队、6 个独立师进攻沈阳时开出城外 投降?至此曾经战功卓著的新 1 军和新 6 军寿终正寝。 第 5 军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 第 74 军(即整编 74 师)于 1947 年 5 月被包围在盂良崮,经过激烈的战斗,最 后歼灭该师近 3 万人,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后 74 军重建,但再次被歼灭。 第 18 军在淮海战役中大部被歼灭(它的―个骑兵团和第 49 师在包围圈外才得 以逃脱)。虽然 1949 年该军重建,但已风光不再。 一 内战先锋DD整编 74 师 整编 74 师即原来的 74 军。蒋介石在抗战结束后的军队整编中,狡猾的玩弄两 面手法,一方面与我约定裁军,另一方面却向其部队发出“机密甲 9269 号手令” 要求“将全国现有之陆军,按军师单位,军缩为师,师缩为团……”。74 军当然也 积极响应蒋“裁军”之号召,努力裁减老弱,补充精壮,并换了全美械,终于摇身 一变, 成了老蒋制造内战的老本之一。 蒋介石曾亲切的称之为“御林军”、 “模范军”。 在内战战场上,整编 74 师凭借其强大兵力、火力、机动性,先后连续攻占华东 解放区的宿迁、泗阳、淮阴、涟水等地,获得“金刚钻”的誉称。师长张灵甫由于 “战功卓著”曾多次受到蒋介石、宋美龄的接见。1947 年,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 放区进行重点进攻,整编 74 师打头阵,企图对我实施中央突破,将我军压入鲁 南地区进行决战。5 月 11 日,急功近利的 74 师急切的脱离其左右邻,由垛庄经 孟良崮西麓气势汹汹的向坦阜扑来,企图一举击中华野指挥中心。但是张灵甫机 关算尽太聪明,没有料想到我华野 5 个纵队的主力正位于坦阜及其两侧地区。5 月 13 日夜,按照部署,我华野 4、9 纵队在正面吸引 74 师;1、8 纵队,趁夜 色,分别从 74 师西翼插入其纵深,割裂了该师与其左右邻之整编 25、83 师的 联系;而从鲁南赶来的 6 纵经过激战,在垛庄断敌后路。5 月 14 日,74 师被包 围。张灵甫自恃战斗力强,左右又有援兵(近的只有 40 多公里),欲置之死地 而后生,一面将带不动的重武器丢弃在山脚,上孟良崮安营坚守,一面督促两翼 另 10 个整编师迅速向该地靠拢,形成“中心开花”的有利局面。然而 74 师被我几 倍于其的兵力围的密不透风, 外面的援军又在我四个纵队的阻击下,虽然近的距 74 师只有几公里远,却仍鞭长莫及,无法跨越雷池一步。5 月 15 日华野 5 个纵 队在炮火中发动总攻, 双方在孟良崮附近各制高点展开反复争夺, 战况异常激烈。 国民党为张灵甫写的传记形容当日 74 师“浴血肉搏,陈尸满谷,战况惨烈,是日 该师伤亡 8000 人。”面对解放军的逐波冲锋和炽盛火力,74 师再难坚守,当日 下午倾尽全力先后向南、向西、向东突围,然而均未得逞,反而只剩下几个山头 附隅顽抗。5 月 16 日晨,华野发动最后的攻击,强大的炮火对张灵甫盘踞的山 头进行最后的地毯轰炸,山上碎石横飞,尸首枕籍。下午 2 时,74 师全线崩溃, 师、旅、团、营完全失去通信联络。张灵甫绝望的给蒋介石发电“我是张灵甫, 黄百韬不援助我,7 军不援助我,我已到了尽忠报国的时候……”傍晚,整编 74 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被双双击毙,整编 74 师 2 万余人被歼。蒋介石听 到主力被歼,爱将身亡,痛心疾首,气急败坏。1947 年夏,国民党以在后方临 沂逃脱的 74 师 3 个新兵团和榴炮营为基础,重建 74 军,邱维达为军长,然而 淮海战役中,该军在邱清泉第 2 兵团编成内再次被歼,最终彻底走到了尽头。第 74 军DD整编 74 师从此休矣!是偶然、巧合?还是必然? 二 难兄难弟DD新 1 军、新 6 军 新编第 1 军号称天下第一军,1942 年成军于抗战时期的印度;而自诩为“主力之 主力”的新 6 军则于 1944 年成军于缅北。 6 军是在原新 1 军新编 22 师的基础 新 上扩编的。两军全美式装备,步炮比例已达到 3:2。就其装备来讲,完全达到 西方国家 A 级水平。它们曾远征印缅战场,荣立奇功。然而当它们在抗战胜利, 被蒋介石双双运到东北战场后,却再也没有什么“光辉的传奇”了。1948 年 9 月 12 日,辽沈战役打响,我东北野战军直取锦州。锦州危急,蒋介石急令沈阳的 廖耀湘组成“西进兵团”(新 1 军、新 6 军等 5 个军)援驰锦州。然而廖耀湘害怕 我军围城打援,将其歼灭在援锦途中,不敢直援锦州。直到 10 月 5 日蒋介石严 令下才下达西进命令,一路上又遭到我 3 个纵队 10 个师的阻击,走走停停,进 展缓慢。 月 15 日我军攻克锦州后, 10 “西进兵团”在蒋介石的督促下仍冒险突进, 妄图收复锦州,打通从东北撤军的陆上通道。在沈阳与锦州之间,有一段 20 多 公里长的狭长走廊,位于黑山、大虎山至沟子帮之间。黑山是进出大洼、营口或 退往沈阳或继续西进的唯一走廊。其重要性双方都很清楚,攻占黑山,对于辽沈 战场拼死撕杀的双方都有决定性意义。战斗从 10 月 23 日开始,廖先头部队在 我阻击下攻击黑山受挫。24 日,遂集中了新 1 军、新 6 军等共 6 个师(旅)的 兵力,在 200 多门大炮、200 多架飞机的支持下,发动全面进攻。新 1 军从黑 山以北尖山子、 拉拉屯一线由北向南攻; 6 军一部向黑山以东之高家屯阵地突 新 击,其余兵力则向大虎山迂回攻击。战斗异常激烈,仅“101”高地就曾反复争夺 20 余次。新 6 军更曾组织尉官敢死队进行突击。然而廖兵团在葬送了万余人之 后,仍前进不得。廖攻占黑山严重受挫,25 日决心放弃重占锦州计划,渡辽河 向东南方向的营口撤退。 然而 26 日,南撤受阻,又只好北返沈阳。当廖耀湘 兵团抑留在大虎山、 黑山进退维谷之际, 我锦州东北野战军主力 9 个纵队迅速北 上,昼夜兼程,通过黑山、大虎山,于 26 日完成了对廖兵团的包围。新 1 军、 新 6 军等其它 5 个军被围在黑山、大虎山以东,绕阳河以西,无梁殿以南,魏 家窝棚以北约 120 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由于廖兵团在攻击过程中仓促决定向营 口撤退,因此命令一下,部队顿乱;加之退却方向一变再变,先向西,又向东南, 再向东北,全兵团已成溃散之势。我各纵队猛烈穿插,很快就打乱了廖耀湘的指 挥体系。我第 1 纵队从黑山北侧突击,先后端掉了新 6 军、新 1 军、第 3 军的 军部。第 5 纵队从大虎山南侧出击,亦歼敌万余。新 1 军,新 6 军已无法组织 师一级的突围行动,其编制下的部队只有各自为战,不断的被包围,分割。27 日拂晓, 1 军等在最后撤退, 新 偷偷溜走的路上, 遇到我东野伏击纵队的总攻后, 迅速溃散。仅我第 6 纵队的一个排就接受了 5 个军、9 个师番号的 2000 余人投 降。28 日拂晓,战斗结束。廖兵团 5 个军 12 个师共 10 万人全部被歼,其中包 括号称蒋介石“五大主力”的新 1 军主力(缺暂编 53 师,其因在辽南巡逻,没有 参加“西进兵团”而幸免)和新 6 军全部。司令官廖耀湘、新 6 军中将军长李涛 、 新 1 军副军长文小山等大多被俘。几天后新 1 军暂编 53 师在东野 3 个纵队、6 个独立师进攻沈阳时开出城外投降。 三 有来无回DD第 18 军(整 11 师) 第 18 军(整 11 师),是陈诚起家的老底。1944 年冬,全军换成美式装备,并 有美国联络官担任教练。胡琏曾吹嘘其美械装备的一个团可以打解放军的两个 团。 1947 年, 11 师参加进攻山东解放区, 月初被华东野战军围于新泰地区, 整 5 由于国民党第 3 兵团的大力增援才免遭被歼, 而整编 74 师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1948 年 11 月 6 日,淮海战役开始。我军矛头直指位于陇东的黄百韬第 7 兵团, 并以优势兵力迅速包围之。蒋介石看黄百韬危急,即命令徐州成立“东进兵团”解 救第 7 兵团,又令黄维的 12 兵团(两个月前组建,以 18 军为主力军)由武汉 驰援徐州。11 月 8 日,12 兵团东进,向徐州进发。然而沿途道路、桥梁早以被 我破坏。12 兵团在遭到我的不断骚扰、截击下,只能走走停停,直到 14 日才到 达阜阳(辎重还在后面),距蒋介石要求的 13 日已晚一天。18 日,12 兵团主 力进抵蒙城以西地区。然而直到 22 日,黄百韬兵团全军覆灭,12 兵团仍被我中 原野战军拈于浍河南岸地区,距徐州还有 100 公里之遥。黄百韬兵团被歼,徐 州震动,杜聿明急令黄维南下与北上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打通津浦铁路,给日 后南逃打开一个缺口。黄维接到命令后,急于渡过浍河妄图与李、刘兵团靠拢以 摆脱孤立态势。 我中原野战军遂利用这一点, 在浍河以南地区秘密集结 5 个纵队, 组成袋形阵地,等黄维来钻。23 日,黄维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分三路向南 坪集进攻。我两个纵队在正面阻击,且战且退,诱敌深入。黄维果然上当,以为 先头的 18 军突击成功,急下令主力渡过浍河。24 日,黄维发现两侧有我军主力 集结,自知中计,遂于当夜命令渡过浍河的 18 军等部队回撤至双堆集附近。我 中原野战军 7 个纵队趁黄维兵团回撤之际,全线勇猛出击,于 25 日对该敌形成 了包围。 与此同时为防止敌人增援, 我华东野战军主力设置多道防线阻击李延年、 刘汝明兵团北援、徐州之敌南援。黄维兵团四个军被围在宿县西南东西不到 10 公里、南北 5 公里左右的双堆集地区内。26 日,黄维决定次日集中四个师向双 堆集东南方向突围。然而 27 日,担任突围任务的 110 师阵前起义,突击部队亦 遭到我军欲伏火力袭击,损失惨重,只好折回。黄维仍不死心,遂于 28 日抽调 18 军 3 个团,在坦克、飞机以及全部大炮的支援下向双堆集南的马庄突围,仍 然失败;于是又向西南、东北撞去。然而当日却弃尸千具,没有前进一步。黄维 突击不成只得死守待援。29 日黄维兵团被压缩至东西 15 华里、南北 4.5 华里的 窄小地区,时值冬日,粮弹具缺,外援又被我死死盯住。12 兵团士气低落,无 心恋战,军队减员严重。12 月 5 日 11 时 5 分,我军组成三个突击群发动最后总 攻,各部不分昼夜的连续突击,进展迅速。14 日,黄维兵团被压缩在纵横不足 1.5 公里的地域内,18 军一部被歼。15 日,黄维见末日来到,只得招来 10 军军 长覃道善和 18 军军长杨伯涛,决定孤注一掷,突围。然而我军早以有所防范, 趁敌不备直接捣毁了黄维的兵团指挥中心。残敌只得分散突围。当日晚 12 时, 黄维兵团 4 个军 11 个整师 10 万人,除兵团副司令官胡琏、副军长谷炳奎等少 数人逃脱外,全部被消灭。兵团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吴绍周、10 军军长覃道善、 18 军军长杨伯涛等均被俘虏。 四 最后的王牌DD第 5 军 第 5 军, 被称为“王牌军”, 蒋介石最早的机械化兵团, 其前身为陆军装甲兵团, 1939 年该团扩编为第 5 军,杜聿明为军长。抗战胜利后,该军进驻华中。1948 年 9 月,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部成立,杜聿明为副总司令。第 5 军随之扩编 为第 2 兵团,邱清泉为兵团司令,熊笑山接任第 5 军军长。11 月 6 日,淮海战 役开始。第 2 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妄图坚守。11 日,黄百韬兵团危急,向徐 州求救。邱清泉遂指挥第 2 兵团的第 5 军、第 70 军和李弥的第 8、9 军组成“东 进兵团”,从徐州开始,南北排成一字长蛇阵,在飞机坦克支援下,向碾庄攻击 前进,企图解黄百韬兵团之围。遇到我军坚决阻击下,17 日前进到大许家一线 后就再难突进。21 日,邱按照杜聿明的战法强攻一天仍无法前进一步。也就在 当天晚上,黄百韬兵团全军覆灭。黄被歼灭后,邱、李兵团已经失去东援意义, 遂于 23、24 日以攻势手段掩护本部向徐州撤退。25 日,东援徐州的黄维兵团被 围, 国民党打通津浦铁路的计划破产, 徐州陷入我战略包围, 固守徐州更加困难。 杜聿明集团决定放弃徐州, 主力部队经徐州西的永城向淮河撤退,然后以淮河为 依托,向北进攻解放军之侧背,解黄维之围后一起南逃。30 日,杜聿明集团开 始撤离徐州城。仓促撤退中,殿后的第 5 军 45 师被围。在主力解救下,该师死 战两天才得以突围。然而就在这两天里,我华东野战军 11 个纵队又两个旅展开 了淮海战役中最大规模的追击、堵截作战,终于于 12 月 4 日在永城西南堵住了 邱清泉、李弥、孙元良 3 个兵团,并于 5 日完成了战役合围。至 12 月 6 日,杜 聿明集团完全被堵截在永城东北的陈官庄、青龙集地区,其汇合黄维的企图彻底 失败, 并损失 2 万人。孙元良兵团在突围中被全歼的教训并没有使杜聿明放弃突 围的念头。他仍每天抽调一个军的兵力轮番向东南方向突击,妄图率部突围。然 虽各级严厉督战,仍屡攻屡挫。至 10 日,在作战中其一个兵团部、两个军部、 27 个团、8 万余人被歼。第 5 军 45 师与 46 师先后缴械投降,该军军长熊笑山只 能指挥第 200 师附隅顽抗。 鉴于残敌几十万人在陈官庄,青龙集地区形成一个大 兵团给我围歼其造成一定难度;我军经过两次大的围歼战后亦需要休整。16 日, 我军遂停止攻击, 转而对包围之敌展开强烈的政治攻势。 我华东解放军司令陈毅、 代司令粟裕多次联名写信给杜聿明,劝其投降。杜聿明顽固不化,仍决心死撑。 从 20 日开始,淮海战场雨雪交加,气温骤降。国民党军二十万人补给中断,饥 寒交迫、宰马为食,掘棺为薪,军心涣散。至 1 月 6 日前,相继投降的敌军有 12000 多人,平均每天 700 余人。1 月 6 日,我军在休整了 20 天后,发动总攻。 当日攻克据点 13 个,歼敌万人。次日,青龙集等 11 个据点又被我攻克。8 日, 又有 23 个据点被攻克,国民党 3 个整团被全歼。9 日晚,敌军彻底崩溃。10 日 拂晓,我军全线发起攻击和追击。第 200 师在毒气战车配合下企图强行突围,被 全歼。蒋介石最后一支“王牌军”覆灭。杜聿明,第 5 军首任军长被俘,第 2 兵团司令邱清泉被击毙,第 5 军军长熊笑山化装成伤兵才得以逃脱 国军之五大主力,皆蒋之嫡系王牌,依次为整编七十四师、新一军、新六军、整 编十一师(即十八军)、第五军。国军之整编师相当于军。当年重庆谈判,老蒋 压毛泽东将八路军、 新四军缩编为若干个师。 老毛针锋相对, 说你缩编我就缩编。 于是老蒋便着手将国军整编。 军整编成师, 兵力不减, 唬唬老毛而已。 内战爆发, 老蒋刚刚把黄河以南军队编完。 所以内战初期国军番号混乱,南边的师相当于北 边的军。后来改回去时,整编七十四师已经不存在了。 整编七十四师列五大主力之首,但历史上并无显赫战绩,只是号称老蒋的御 林军。 但又不是象八三四一部队那种卫队, 大概相当于北京卫戍区。 师长张灵甫, 也算不上什么名将, 可气势汹汹, 牛皮不小, 自称从未吃过败仗, 结果轻敌冒进, 全军覆没。其余四大主力,在三年战争中都先后立过不少功劳,挺到最后(三大 战役中)才被干掉。七十四师则是一上来就给报销了,不愧五大主力之“首”, 连被歼灭都要抢头名。 七十四师整七十四师系由七十四军编成。 八一三淞沪抗战时, 军长为俞济时, 辖五十一(师长王耀武)及五十八(师长俞济时兼)两师。当时国军三大主力为 胡宗南之第一军、罗卓英之十八军、及汤恩伯之十三军,全部为三个师编制。可 见此时七十四军尚未“登堂入室”,新一军、新六军更是后来才组建。第五军军 长张治中确是蒋之亲信。一二八抗战张将军率部参战,与十九路军一起,浴血奋 战,威名传遍全国。可惜文白为人古板,终不为何陈等人所容。淞沪会战时,张 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卫戍上海,首倡大义,再抗日寇。陈诚却擅自将十八军调 走, 削其实力。 三年内战时, 更将其贬去新疆。 排除异己, 一至如此, 焉能不败? 七十四军在淞沪会战时防守左翼。退兵时五十八师之张灵甫团为后卫,得以全 师而返,可算是功劳一件。南京保卫战,桂永清之教导总队防守紫金山,孙元良 之八十八师守雨花台,都曾与日军血战。独七十四军未战先萌退意。先是军长俞 济时架浮桥准备后路,为三十六师宋希濂部阻止。后有王耀武不遵军令,从三十 六师防地夺路而逃,与该师二一二团火并。武汉会战,七十四军归九战区指挥, 沿南(南昌)浔(九江)线布防。围歼日寇一零六师团之战,号称“铁军”的第 四军主攻, 七十四军任北线阻击。五十八师的一个团在庐山地区曾有歼敌一个大 队五百人之战绩。此役国军歼敌三万,铁军威风不减当年。七十四军虽为参战部 队,战绩平平,不值一述。 后来鄂西,湘西会战,七十四军配合友军击溃日军进犯,确有战功。鄂西会 战,日军攻取宜昌,直叩四川大门。鄂西不守,大后方危在旦夕。中日双方精锐 尽出,拼死争夺。胡琏率十八军死守宜昌西岸,日军伤亡惨重,锐气全失,终难 越雷池一步。七十四军及其他增援部队乘机于两翼夹击。十八军奋起反击,日军 全线溃退。终于迫使日军放弃正面攻击四川的战略意图,改从湘黔迂回包抄。湘 桂会战,国军一溃千里。日军前锋进至贵州独山,陪都震动。 由此看来,七十四军功劳,战力确在湘桂诸军之上。但远不如十八军,也不 及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攻城略地,扬威异域。 新一军、新六军为远征军主力,驰骋印缅战场,扬威异域,所向无敌。廖耀 湘时任新二十二师师长。后廖以战功升任新六军军长,率部出关,转战东北,攻 必克、战必取,出尽了风头。第一次四平之战,林彪之三纵与新六军遭遇,一触 即溃。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两年之后,就是这个三纵(四十军),担任攻锦主力。 廖耀湘其时已升任兵团司令,率军援锦。可这位廖司令却是官做得越大,胆子越 小,不敢碰当年的手下败将。等到别人打上门来,又不能从容退却,结果兵败如 山倒。在东北战场上从未打过败仗的新一军、新六军两大王牌,头一回败,就一 败涂地。 当年不堪新六军一击的三纵却在锦州战役中一举成名。四十军后来转战全国, 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立下汗马功劳。海南岛一役,四十军乘四百艘帆船 强渡琼州海峡,与国军舰队激战整夜,突破“立体”防线,击溃薛岳兵团十万大 军,席卷全岛。抗美援朝,该军之一一八师首战两水洞,被定为中共“志愿军” 入朝作战纪念日。 当时的师长邓岳将军“文革”时任笔者家乡的驻军司令。慑于 将军之赫赫威名,“造反派”红卫兵只反军区,不敢反邓司令。这都是题外的话 了。 四十军回国后便一直驻守锦州, 当年该军锦州战役战斗英雄之纪念碑仍矗立于城 市中心。而新一军、新六军之赫赫战功早已烟消云散,当年印缅战场、辽西平原 的阵亡将士而今尸骨何存? 五大主力的另外两支分别是第五军和整十一师。 第五军在杜聿明任内成为国军之劲旅。昆仑关一战,歼敌数千,击毙日寇少 将旅团长一名,威震海内。继而远征缅甸,再扬国威。后来归路被截,师长戴安 澜将军殉国,仍奋战不屈,弃车上山,辗转归国。 内战一起,杜聿明出任东北保安司令,率大军出关。邱清泉接长第五军,成 为华东战场国军之干城。陈、粟部几次计划围歼之,甚至共军总司令朱德也亲临 华东筹划,均未成功。淮海战役初,华东共军围攻黄百韬,邱清泉兵团以第五军 为中坚,大举增援,突破共军数道阻击线,前锋炮火已与黄兵团呼应。但陈、粟 一着棋先,致使邱清泉功败垂成。 其时国军前方尚有二十余万大军。或守徐州,或退蚌埠,均有可为。谁知徐 州撤退,竟成溃逃。与廖兵团之辽西溃散,如出一辙。华东野战军乘胜追击,将 其围困于陈官庄。可怜能攻善守之第五军,陷入饥寒交迫、弹尽援绝之境地。纵 有前任军长杜聿明,现任军长邱清泉(以兵团司令兼)同舟共济,也无力回天。 只好坐以待毙。 十一师乃陈诚起家之部队。 陈诚骨子里其实是个“第三党”人物, 曾称邓寅达为“老师”。蒋介石拘杀邓寅达一事,有人指责陈诚“出卖”,个中 情节,也算历史上一个疑案。不管怎么说,陈诚治军的方式,在国军中的确与众 不同, 倒有点象共产党。 十一师在十年内战时, 以“廉洁治军”、 不吃“空额”、 不欠兵饷、伙食公开、人事公开闻名。所以该师上下一心,作战勇敢,当者披靡。 但在五大主力之中十一师却是唯一的曾两次被共军歼灭的部队。 除淮海战场上被围双堆集,全军覆没,十一师第一次被歼灭是在十年内战的(第 四次围剿) 陈诚在此次围剿中指挥中路二十万大军, 中。 以其嫡系十一师为中坚, 杀奔江西而来。 其时“临时中央”已到江西,撤销了毛泽东前委书记及红军总政 委之职, 以周恩来代之, 另组“中革军委”, 周恩来指挥红一方面军主力四万人, 以一、五军团为左、右翼军,三军团为增援,首战黄陂、再战草台岗,全歼罗卓 英纵队之十一、五十二、五十九 3 个主力师,一举粉碎五十万国军之三路“围 剿”, 陈诚闻讯痛哭流涕。 共军战史称此战为“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 伏击歼敌的光辉范例”。 由此看来,十年内战中共军最辉煌之胜利,乃周恩来之功绩也。此公领导上 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在先,指挥八一南昌起义于后,实乃中共建军之第一功臣。 中共成立中央军委之后,周恩来一直担任书记,直到遵义会议上让位给毛泽东。 三年内战时,周出任共军总参谋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共建国后,周恩来 却解甲归“政”,不问“军”事,此乃周公之大聪明处,于中共政坛之惊涛骇浪 中,几十年立于不败之地者,唯周恩来一人而已。 史书上没有记载为何前述各军名列国军之五大主力。 其实国军序列中还有其 它几支王牌。如胡宗南的“天下第一军”,前身乃赫赫有名的“黄埔学生军”, 蒋介石赖以起家的部队。更有“青年军”十个师,为抗战后期,准备反攻,大后 方知识青年(主要是高中生)响应国民政府“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投笔从 戎, 组建而成。 士兵多为三青团员, 效忠“党国”, 作战顽强勇敢, 有国民党“党 化部队”之称。 此外还有“杂牌”中的劲旅, 如傅作义的起家部队三十五军, “桂 系”的起家部队第七军等等。个个都是能攻善守,战功卓著。三年内战之初,也 都曾攻城略地, 耀武扬威。 谁知不到一年, 就被共军风卷残云般收拾得干干净净。 就说胡宗南之“天下第一军”,关中失守之后,该军随胡兵团退往四川。当时成 都附近尚有国军六个兵团,四五十万大军。共军仅以贺龙率十八兵团(胡耀邦当 时任该兵团政治部主任,兼六十一军政委)越过秦岭天险,实行正面攻击。国军 以数倍之优势兵力,却不战自溃。六个兵团中四个兵团起义,一个兵团投降,另 一个兵团溃逃。数十万大军,土崩瓦解。真是“兵败如山倒”。 现代战争史上类似的大军溃败的例子实在是屈指可数。 南越的崩溃可以算一 个。当时北越军队跨过贤良江,进攻岘港,顺化,不过是试探一下南越军队的实 力。广治陷落之后,南越尚有百万大军,且装备以最先进的美式武器。杨文明将 军想收缩一下防线,集中兵力防守中部高原一线。谁知撤退令一下,却成全线崩 溃之势。史书上讲淝水之战,符坚下令退出一箭之地让晋军渡河,前秦大军竟一 退不可收。不想此般场面又在南越重演。所以孙子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 心”也。军队士气一垮,将领信心一失,必败无疑。前面讲的廖兵团溃散辽西, 邱清泉放弃徐州,胡宗南败走成都,无不如此。论武器装备,论以往战绩,甚至 论兵力众寡(如南越对北越、川军对十八兵团),上述各军无不占优势。但或因 将领信心动摇(如廖、邱),或因军队士气大落(如南越崩溃与川军瓦解),竟 至一败涂地。所以兵力多寡,装备好坏固然重要,但作为三军统帅,使军队保持 高昂的士气,将领保持必胜的决心,更是头等大事。抗日战争时期各战区中国部队概况 一战区
战区成立,作战区域:平汉、津浦线 将介石自任总司令 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 原为 29 军军长 副佟麟阁。) 59 军:张自忠 68 军:刘汝明 77 军:冯治安 骑 3 军:郑大章 集团军直辖:181 师:石友三 (宋哲元原为 29 军军长 副:佟麟阁 ) ( 一集团军于 1937.9 上旬参加津浦铁路北段沿线作战,递属 6 战区冯玉祥指挥。参见后 6 战区) 时间:1937.10 C 1938.2 作战区域:平汉线 司令长官:程 潜(代) 一集团军 总司令:宋哲元 59 军:张自忠 68 军:刘汝明 77 军:冯治安 骑 3 军:郑大章 集团军直辖:181 师:石友三 20 集团军 总司令:商 震 32 军:商 震 军直辖:独立 46 旅:鲍 钢 骑 14 旅:张占魁 20 军团 总司令:汤恩伯(于 1937.12 月从 2 战区调入,很快又调属 5 战区) 52 军:关麟徵 13 军:汤恩伯 战区直辖 53 军:万福麟 1938.2 后 作战区域:豫东北 司令长官:程 潜 豫东兵团 总司令:薛 岳 29 军团(64 军) 司令:李汉魁 兵团直辖: 74 军:俞济时 8 军:黄 杰 一集团军 总司令:宋哲元 77 军:冯治安 69 军:石友三 53 军:万福麟 17 军团 司令:胡宗南 1 军:李铁军 3 集团军 司令:孙桐萱 12 军:孙桐萱 55 军:曹福林 20 集团军 司令:商 震 32 军:商 震 战区直辖: 27 军:桂永清 71 军:宋希濂 39 军:刘和鼎 91 军:郜子举 90 军:彭进之 骑 3 军:郑大章 1939 年 1 月,作战区域:豫和皖北之一部 司令长官:卫立煌 2 集团军:孙连仲 30 军 田镇南 3 集团军:孙桐萱 12 军孙桐萱(兼) 战区直辖:40 军庞炳勋 76 军孙铁军 时间:1944.4(豫中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蒋鼎文 副:汤恩伯 4 集团军:孙蔚如 38 军:张耀明 96 军:李兴中 14 集团军:刘茂恩 15 军:武庭麟 刘戡兵团:刘 戡 暂 4 军:谢辅三 9 军:韩锡候 36 集团军:李家钰 47 军:李宗P 39 集团军:高树勋 新 8 军:胡伯翰 副司令长官(汤恩伯)辖: 15 集团军:何柱国 骑军 2:廖泽运 19 集团军:陈大庆 暂 9 军:霍守义 28 集团军:李仙洲 85 军:吴绍周 89 军:顾锡九 暂 15 军:刘昌义 31 集团军:王仲廉 12 军:贺粹之 13 军:石 觉 29 军:马励武 副司令长官直辖:78 军 赖汝雄 战区直辖: 14 军:陈 铁 二战区
战区建立 作战辖区:晋、察、绥 司令长官:阎锡山 6 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 副:孙 楚 33 军:孙 楚 34 军:杨澄源 7 集团军(临时集成)总司令:傅作义 72 军:陈长捷 骑 1 军(临时配属):赵承绶 前敌总指挥:汤恩伯 13 军:汤恩伯 17 军:高桂滋 总指挥直辖:94 师:朱怀冰 时间:(太原会战期间)作战区域:山西 司令长官:阎锡山 副:黄绍f 2 集团军 总司令:孙连仲 1 军团(26 路军):孙连仲 30 军:田镇南 14 军团(27 路军):冯钦哉 42 军: 冯安邦 3 军:曾万锺 6 集团军 总司令:杨爱源 副:孙 楚 33 军:孙 楚 34 军:杨澄源 7 集团军 总司令:傅作义 17 军:高桂滋 35 军:傅作义 61 军:陈长捷 14 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 9 军:郝梦麟 14 军:李默庵 18 集团军 总司令:朱 德 22 集团军 总司令:邓侯锡 41 军:孙 震 45 军:邓侯锡 13 军团 司令:刘茂恩 15 军:刘茂恩 战区直辖 19 军:王靖国 13 军:汤恩伯 骑 1 军:赵承绶 骑 2 军:何柱国 时间:1937.10(忻口作战期间)作战区域:山西 司令长官:阎锡山 副:黄绍f 中央集团军(14 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 9 军:郝梦麟(郝梦麟中将于忻口作战时殉国)14 军:李默庵 15 军:刘茂恩 17 军:高贵滋 19 军:王靖国 左集团军( 6 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 右集团军(18 集团军)总司令:朱 德 预备集团军( 7 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 骑军 1:赵承绶 骑军 2:何柱国 34 军:杨澄 35 军:傅作义 6 1 军:陈长捷 66 军:杜春沂 时间: 作战区域:山西 司令长官:阎锡山 副:卫立煌 前敌总司令 卫立煌 2 集团军 司令:孙连仲 1 军团:孙连仲 3 军:曾万锺 15 军:刘茂恩 34 军:杨澄源 19 集团军 司令:王靖国 19 军:王靖国 61 军:陈长捷 前敌总司令直辖 14 军:李默庵 17 军:高桂滋 战区直辖:9 军:郭寄峤 27 路军(14 军团):冯钦哉 35 军:傅作义 47 军:李家钰 18 集团军:朱 德 骑军 6:门炳岳 1939。1。作战区域:晋及陇西一部 司令长官 阎锡山 14 集团军:卫立煌 14 军陈 铁 93 军刘 戡 98 军武士敏 4 集团军:孙蔚如 38 军赵寿山 96 军李兴中 47 军李家钰 5 集团军:曾万锺 3 军曾万锺(兼) 15 军刘茂恩 17 军高桂滋 9 军郭寄峤 6 集团军:杨爱源 61 军陈长捷 19 军王靖国 1 骑兵军赵承绥 7 集团军:傅作义 新编 1 军邓宝珊 22 军高双成 35 军傅作义(兼) 东北挺进军 马占山 18 集团军:朱 德 3 战区 1937 年 8 月 20 日战区成立 作战区域:淞沪地区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顾祝同 淞沪围攻军指挥官:张治中 淞沪警备部队(上海市保安总团、保卫团、警察总队) 太湖联防部队 长江南岸守备区指挥官:霍揆彰 长江北岸守备区指挥官:常恩多(111 师师长) 杭州湾北岸守备区指挥官:张发奎 浙东守备区指挥官:刘建绪 时间: (淞沪会战-2 守势期) 8 集团军:张发奎 28 军:陶 广 9 集团军:张治中 右翼军 72 军孙元良 左翼军:王敬久(副:宋希濂)71 军:王敬久 78 军:宋希濂 15 集团军:陈 诚 右翼军:胡宗南(副:王东原) 1 军:胡宗南 中央军:罗卓英(副:霍揆彰) 18 军:罗卓英 54 军:霍揆彰 4 军:吴奇伟 左翼军:刘和鼎(副:俞济时) 39 军:刘和鼎 74 军:俞济时 时间: 右翼作战军:张发奎 8 集团军:张发奎 28 军:陶 广 10 集团军:刘建绪 70 军:(19 师):李 觉 中央作战军:朱绍良 9 集团军:朱绍良 右翼军:孙元良 72 军:孙元良 左翼军:王敬久 副:宋希濂 78 军:宋希濂 71 军:王敬久 左翼作战军:陈 诚 19 集团军:薛 岳 69 军:阮肇昌 66 军:叶 肇 75 军:周 牵ê笪还肿郑厦媸且桓銎纷郑旅媸且桓鍪郑淮士庵形薮俗郑愫移匆幌嘟墓肿郑 4 军:吴奇伟 15 集团军:罗卓英 18 军:罗卓英 13 师:万耀煌(欠一部) 74 军:俞济时 39 军:刘和鼎 时间:.15-10.26 (淞沪会战-3 守势期) 右翼作战军总司令:张发奎 8 集团军:张发奎 28 军:陶 广 10 集团军:刘建绪 中央作战军总司令:朱绍良 9 集团军:朱绍良 72 军:孙元良 78 军:宋希濂 71 军:王敬久 8 军:黄 杰 21 集团军:廖磊 1 军:胡宗南 48 军:韦云淞 左翼作战军总司令:陈 诚 19 集团军:薛岳 69 军:阮肇昌 25 军:万耀煌 2 军:李延年 66 军:叶 肇 20 军:杨 森 15 集团军:罗卓英 74 军:俞济时 39 军:刘和鼎 18 军:罗卓英 11 军团:上官云相 1939。1,作战区域 苏南、皖南及浙、闽两省 司令长官:顾祝同 25 集团军:陈 仪 100 军陈 琪 10 集团军:刘建绪 28 军陶广 91 军宣铁吾 32 集团军:上官云相 25 军王敬久 29 军陈安宝 23 集团军:唐式遵 21 军陈万仞 50 军郭勋祺 新编 4 军叶 挺 时间:1941.9( 2 次长沙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顾祝同 副:刘建绪 唐式遵 25 集团军:刘建绪 70 军:陈孔达 福建保安处:黄珍吾 10 集团军:王敬久 暂 9 军:冯圣法(兼) 49 军:刘多荃 88 军(钱塘江北岸指挥部):范B增 1 游击指挥部:陶 广 28 军:陶 广 32 集团军:上官云相 2 游击区总指挥:冷 欣 25 军:张文清 23 集团军:唐式遵 50 军:范子英 战区直辖:86 军:莫与硕 100 军:刘广济 时间:1942.3(浙赣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顾祝同 25 集团军:李 觉 暂编 9 军:冯圣法 88 军:何绍周 10 集团军:王敬久 49 军:王铁汉 32 集团军:上官云相 25 军:张文清 28 军:陶 广 23 集团军:唐式遵 21 军:刘雨卿 50 军:范子英 战区直辖:26 军:丁治磐 86 军:莫兴硕 74 军:王耀武 100 军:施中诚 4 战区
作战地区:两广福建 司令长官:何应钦 12集团军 余汉谋 62军 威 1939 。1 司令长官:张发奎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 9 集团军:吴奇伟 65 军李镇球 12 集团军:余汉谋 62 军张 达 66 军叶 肇 83 军莫希德 16 集团军:夏 威 46 军夏 威(兼,后为何 宣) 64 军邓龙光 时间:1944.9(桂柳作战期间) 司令长官:张发奎 副:夏 威 27 集团军:杨 森 20 军:杨汉域 26 军:丁治盘 37 军:罗 奇 16 集团军:夏 威 31 军:贺维珍 46 军:黎行恕 93 军:甘丽初 35 集团军:邓龙光 62 军:黄 涛 64 军:张 弛 27 集团军:李玉堂 79 军:方 靖 其他参加桂柳作战的单位: 黔桂湘边区总司令:汤恩伯 97 军:陈素农 98 军:刘希程 29 军:孙元良 中美空军单位: 中国空军:空 4 大队 空 11 大队 中美混合团:1、2、3 大队 5 战区
战区建立范 辖区:山东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韩复渠 3 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渠 副:于学忠 5 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 副:上官云相 时间: 辖区:津浦线 司令长官:李宗仁 3 集团军总司令:于学忠 12 军:孙桐萱 51 军:于学忠 55 军:曹福林 56 军:谷良民 12 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 31 军:韦云淞 新 4 军 4 支队 21 集团军总司令:廖 磊 7 军:周祖晃 48 军:廖 磊 22 集团军总司令:邓锡候 41 军:孙 震 45 军:邓侯锡 24 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 57 军:缪 张 逵 63军 张瑞贵 64军 李汉魂 65军 李振球 8军团 夏 27 集团军总司令:杨 森 20 军:杨 森 战区直辖:59 军:张自忠 3 军团:庞炳勋 40 军:庞炳勋 时间:1938.2(徐州会战初期)辖区:鲁、苏、皖、豫(以徐州为中心) 司令长官:李宗仁 副:李品仙 3 集团军:孙桐萱 12 军:孙桐萱 55 军:曹福林 11 集团军:李品仙 31 军:刘士敏 21 集团军:廖 磊 7 军:周祖晃 48 军:韦云松 22 集团军:邓侯锡(孙 震代) 41 军:孙 震 45 军:陈鼎勋 24 集团军:韩德勤 57 军:缪 89 军:韩德勤 3 军团:庞炳勋 40 军:庞炳勋 27 军团:张自忠 59 军:张自忠 6 军团:杨 森 20 军:杨 森 战区直辖:51 军:于学忠 游击队 保安队 海军陆战队 20 军团:汤恩伯 52 军:关麟 85 军:王仲廉 75 军:周
2 集团军:孙连仲 30 军:田镇南 42 军:冯安邦 时间:1938.6(武汉会战 期)辖 区:皖西、鄂北、豫南 司令长官:李宗仁 3 兵团:孙连仲 2 集团军:孙连仲 30 军:田镇南 42 军:冯安邦 兵团直辖:26 军:萧之楚 55 军:曹福林 87 军:刘膺古 4 兵团:李品仙 29 集团军:王缵绪 44 军:彰诚孚 67 军:许绍宗 11 集团军:李品仙 48 军:韦云松 84 军:覃连芳 48 军:张义纯 28 军团:刘汝明 68 军:刘汝明 兵团直辖:86 军:何知重 26 集团军:徐源泉 10 军:徐源泉 21 集团军:廖 磊 31 军:韦云淞 7 军:周祖晃 19 集团军:冯治安 77 军:冯治安 5 集团军:于学忠 51 军:于学忠 33 集团军:张自忠 59 军:张自忠 24 集团军:韩德勤 57 军:缪 89 军:韩德勤 27 集团军:杨 森 20 军:杨 森 17 军团:胡宗南 1 军:胡宗南(后为陶峙岳) 1939。1 作战区域 皖西、鄂北、豫南 司令长官:李宗仁 7 军张 淦 48 军张义纯 33 集团军:张自忠 55 军曹福林 59 军张自忠(兼) 77 军冯治安 11 集团军:李品仙 84 军覃连芳 39 军刘和鼎 22 集团军:孙 震 41 军孙 震(兼) 45 军陈鼎勋 29 集团军:王缵绪 44 军廖 震 67 军许绍棠 长江上游防守司令部:郭忏 94 军郭 忏(兼) 75 军周
85 军王仲廉 时间:1939.5(随枣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李宗仁 副:李品仙 (后为孙 震) 参谋长:徐祖贻 右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 33 集团军:张自忠 77 军:冯治安 59 军:张自忠 55 军:曹福林 45 军(原属 22 集团军):陈鼎勋 29 集团军:王yw(欠 44 军) 67 军:许绍宗 右集团军直辖: 5 战区 6 游击纵队:柏启元; 左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 11 集团军:李品仙 39 军:刘和鼎 84 军:覃连芳 31 集团军:汤恩伯 13 军:张 轸 85 军:王仲廉 集团军直辖: 5 战区 1 游击纵队:石毓`; 5 游击纵队:傅光咸 2 线兵团:孙 震 22 集团军:孙 震 41 军:孙 震 豫鄂皖边区游击总部:廖 磊 21 集团军:廖磊 48 军:^勰 7 军:张 淦 豫鄂皖边区西进军:王赞斌(7 军副军长) 21 集团军之一部; 5 战区 2 游击纵队:沈光武; 战区 3 游击纵队:黄瑞华 江防军:郭忏 26 军:萧之 楚 75 军:周 牵ㄔ莨 9 战区指挥) 94 军:郭 忏 时间: 1941.9( 2 次长沙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李宗仁 副:孙连仲 李品仙 33 集团军(河西集团军):冯治安 副:李文田 刘和鼎 59 军:SSV 77 军:冯治安 29 集团军(右集团军):王yw 副:廖 震 44 军:王泽F(代) 67 军:佘念慈 2 集团军(中央集团军):孙连仲 副:刘汝明 田镇南 68 军:刘汝明 55 军:曹福林 31 集团军(左集团军):汤恩伯 副:许绍宗 王仲廉 85 军:李楚瀛 15 集团军:何柱国 92 军:李仙洲 骑兵军 2:徐 梁 29 军:陈大庆 21 集团军(大别山兵团):李品仙 副:张义纯 84 军:莫树杰 48 军:苏祖馨 7 军:张淦 22 集团军:孙 震 副:董宋珩 陈鼎勋 41 军:孙震 战区直辖:30 军:池峰城 时间:1945.4(豫西鄂北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刘 峙 副:郭寄峤 孙 震 2 集团军:刘汝明 5 军:曹福林 6 军:刘汝珍 豫鄂边区挺进军:杜大中(代) 22 集团军:孙 震 41 军:曾d元 45 军:陈鼎勋 69 军:米文合 33 集团军:冯治安 59 军:刘振三 77 军:何基澧 冀察战区总司令:高树勋 新 8 军:胡伯翰 河北民军:乔明礼 6 战区 时间:-10.12( 2 次长沙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陈 诚 副:吴奇伟 黄琪翔 20 集团军:霍揆彰(代) 53 军:周福成 73 军:彭位仁 87 军:周祥初 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吴奇伟 8 军:郑洞国 94 军:李及兰 26 集团军:周 磊 32 军:宋肯堂 75 军:施 伯衡 33 集团军:冯治安 39 军:刘和鼎 59 军:SSV 77 军:冯治安 18 军:方天觉 时间:1943.4(鄂西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陈 诚 孙连仲(代) 33 集团军:冯治安 副:李文田 30 军:池峰城 79 军:王甲本 74 军:王耀武 77 军:冯治安 59 军:黄维 钢 29 集团军:王缵绪 副:廖 震 73 军:汪之斌 44 军:王泽F 26 集团军:周
副:欧寿年 66 军:方靖 75 军:柳际明 10 集团军:王敬久 87 军:高卓东 94 军:牟庭芳 长江上游江防军司令:吴奇伟 副:曾以鼎 李及兰 32 军:宋肯堂 18 军:方 天 86 军:朱鼎卿 海军 2 舰 队:曾以鼎 时间:1943.10(常德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陈 诚 孙连仲(代) 10 集团军:王敬久 66 军:方 靖 79 军:王甲本 26 集团军:周
75 军:柳际明 32 军:宋肯堂 29 集团军:王缵绪 73 军:汪之斌 44 军:王泽F 33 集团军:冯治安 59 军:刘振三 77 军:何基澧 长江上游江防军:吴奇伟 18 军:罗广文 30 军:池峰城 86 军:朱鼎卿 海军 2 舰队:曾以鼎 时间:1943.10(常德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陈 诚 孙连仲(代) 10 集团军:王敬久 66 军:方 靖 79 军:王甲本 26 集团军:周
75 军:柳际明 32 军:宋肯堂 29 集团军:王缵绪 73 军:汪之斌 44 军:王泽F 33 集团军:冯治安 59 军:刘振三 77 军:何基澧 长江上游江防军:吴奇伟 18 军:罗广文 30 军:池峰城 86 军:朱鼎卿 海军 2 舰队:曾以鼎 七战区 1937 年,作战区域为四川 司令长官 刘湘 1938 年 1 月刘湘病死后, 七战区被撤销,所辖川军 二十二和二十三两个集团军先后拨归二战区、三战区 和五战区节制 1939 年司令长官余汉谋 目前所知只这么多,以后找到相关资料再补上,也希望抗盟的同志提供资料。 8 战区 1939。1。 作战区域 甘、宁、青及绥远 司令长官:朱绍良 17 集团军:马鸿宾 81 军马鸿宾(兼) 战区直辖: 80 军孔令恂 83 军马步芳 5 骑兵军马步青 新 2 军鲁达昌 9 战区 时间:1938.6 赣西北、鄂南(江南)、湘 司令长官:陈 诚 1 兵团 总司令:薛 岳 20 集团军:商 震 32 军:商 震 18 军:S 维 9 集团军:吴奇伟 4 军:欧 震 8 军:李玉堂 66 军:叶 肇 29 军团:李汉魂 64 军:李汉魂 70 军:李 觉 37 军团:王敬久 25 军:王敬久 74 军:俞济时 29 军:陈安宝 鄱阳湖警备部队 2 兵团 总司令:张发奎 32 集团军:王陵基 72 军:王陵基 78 军:张 再 3 集团军:孙桐萱 12 军:孙桐萱 31 集团军:汤恩伯 13 军:张 轸 98 军:张 刚 32 军团:关麟 52 军:关麟 92 军:李仙洲 11 军团:李延年(兼田北要塞指挥官) 2 军:李延年 田南要塞指挥官:霍揆彰 54 军:霍揆彰 江南指挥官:周
武汉警备司令:郭 忏 94 军:郭 忏 江北指挥官:万耀煌 6 军:甘丽初 16 军:董 钊 兵团直辖:37 军:黄国 战区直辖 30 军团:卢汉 60 军:卢 汉 26 军团:万福麟 53 军:万福麟 1939。1 赣西北、鄂南(江南)、湘 司令长官:陈 诚 薛 岳(代) 19 集团军:罗卓英 79 军夏楚中 49 军刘多荃 70 军李 觉 78 军夏守勋 32 军宋肯堂 31 集团军:汤恩伯 13 军军张轸 18 军黄维 92 军李仙洲 37 军黄国梁 52 军张耀明 1 集团军:龙 云、卢汉 58 军军孙 渡 新 3 军 张 冲 60 军安恩溥 27 集团军:杨 森 20 军杨汉域 30 集团军:王陵基 72 军韩全朴 78 军夏守勋 20 集团军:商 震 54 军霍揆彰 时间:-10.14( 1 次长沙会战时期)作战区域:湘、赣西北、鄂南 司令长官:陈 诚(薛岳代) 1 集团军:卢汉 58 军:孙 渡 60 军:安恩溥 15 集团军:关麟徵 37 军:陈 沛 52 军:张耀明 79 军:夏楚中 19 集团军:罗卓英 32 军:宋肯堂 49 军:刘多荃 20 集团军:商 震(副:霍揆彰)53 军:周福成 54 军:陈烈 87 军:周祥初 27 集团军:杨 森 20 军: h域 30 集团军:王陵基 72 军:韩全朴 78 军:夏守勋 8 军:李玉堂 时间:1941.9 司令长官:薛 岳 副:罗卓英 杨 森 王陵基 19 集团军:罗卓英 1 集团军:卢 汉 新 3 军:杨宏光 74 军:王耀武 30 集团军:王陵基 72 军:韩全朴 78 军:夏首勋 27 集团军:杨 森 4 军:欧 震 20 军:h域 58 军:孙 渡 时间:1941.12( 3 次长沙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薛 岳 副:杨 森 王陵基 1 集团军:卢 汉 新 3 军:杨宏光 19 集团军:罗卓英 27 集团军:杨 森 20 军:杨汉域 58 军:孙 渡 30 集团军:王陵基 78 军:夏守勋 72 军:韩全朴 时间:1944.5(长衡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薛 岳 副:王陵基 王瓒绪 杨 森 1 集团军:孙 渡 58 军:鲁道源 新 3 军:詈旯 30 集团军:王陵基 72 军:傅 翼 27 集团军:杨 森 20 军:杨汉成10 战区 时间:1945.4(豫西鄂北会战期间) 司令长官:李品仙 副:何柱国 李明扬 牟中珩 王懋功 2 集团军:李品仙 7 军:刘 舫 84 军:张光玮 12 军:霍守义 暂 9 军:傅立平 51 军:周毓英滇缅公路时间:2.9 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中正 参谋长:Joseph W. Stilwell(兼负责中英联军联络) 军事委员会参谋团团长:林 蔚(指导中国远征军,并负责与英缅军总司令协调事宜) 英缅军总司令:Thomas J. Hutton(前) ?Alaxander(后)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 杜聿明 代 (前) 罗卓英 副:杜聿明 (后) 5 军:杜聿明 6 军:甘丽初 66 军:张 轸 英缅军 1 军团总司令:?Denis 空军: 美自愿空军队(驱逐机 8 架) 英驻缅空军(战斗机 14 架;轰炸机 14 架) 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时间:1944.5中国战区应该分为 2 个,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下面是国民党的十大战区资料:抗战爆发后,为了更加有效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国民政府将全国军队进行整 编,并划分了作战区域.其作战序列及各部队指挥官如下: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 总参谋长:何应钦陆军(一)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第 21 集团军 司令官商震,下辖 第 32 军 军长商震(兼),骑兵第 14 旅 旅长张占魁。 第 1 集团军 司令官宋哲元,下辖 第 53 军 军长万福麟,第 77 军 军长冯治安, 第 181 师 师长石友三,第 17 师 师长赵寿山,骑兵第 3 军军长郑大章。第 68 军 军长刘汝明(直属),第 92 军 军长李仙洲(直属),第 106 师 师长 沈克(直属),第 118 师 师长张砚田(直属),新编第 8 师 师长蒋在珍(直 属),新编第 35 师 师长王劲哉(直属),骑兵第 4 师 师长王奇峰(直属)。第一战区共辖 25 个步兵师,2 个步兵旅,2 个骑兵师。(二)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下辖 第 3 军 军长曾万钟,第 9 军 军长郭寄峤,第 14 军 军长李默庵,第 93 军 军长刘堪,第 15 军 军长刘茂恩,第 17 军 军长高桂 滋,第 19 军 军长王靖国,第 47 军 军长李家钰,第 61 军 军长陈长捷,第 14 军团 军团长冯钦哉。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下辖 第 35 军 军长傅作义(兼),新编第 2 师 师长 金宪章,骑兵第 1 军 军长赵承绶,骑兵第 2 军 军长何柱国, 第 18 集团军 总指挥朱德。第 66 师 师长杜春沂(直属),第 71 师 师长郭宗汾(直属),第 33 军 军长 孙楚(直属),第 34 军 军长杨澄源(直属)。 第二战区共辖 27 个步兵师,3 个步兵旅,3 个骑兵师。(三)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苏浙方面 兵力:第 10 集团军 司令官刘建绪,下辖 第 28 军 军长陶广,第 70 军 军长李 觉,第 79 师 师长陈安宝,暂编第 13 旅 旅长杨永清。第 19 集团军 司令官罗卓英,下辖 第 4 军 军长吴奇伟,第 18 军 军长罗卓英 (兼),第 79 军 军长夏楚中,第 25 军 军长万耀煌,第 73 军 军长王东原。 第 23 集团军 司令官唐式遵,下辖 第 21 军 军长唐式遵(兼)。 第 28 集团军 司令官潘文华,第 23 军 军长潘文华(兼)。 新编第 4 军 军长叶挺(直属),独立第 6 旅 旅长周志群(直属)。 宁波守备司令王皓南,辖第 194 师 师长陈德法,温台守备司令徐旨乾,辖暂编 第 12 旅 旅长李国钧,游击总司令黄绍雄。 第三战区共辖 24 个步兵师,6 个步兵旅。(四)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第 12 集团军 司令官余汉谋,下辖 第 62 军 军长张达,第 63 军 军长张 瑞贵,第 64 军 军长李汉魂,第 65 军 军长李振球,独立第 9 旅 旅长李振良, 独立第 20 旅 旅长陈勉吾。 第 8 军团 军团长夏威, 虎门要塞 司令陈策。 第四战区共辖 9 个步兵师,2 个步兵旅。 (五)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津浦线方面 兵力:第 3 集团军 司令官于学忠,下辖 第 51 军 军长于学忠(兼),第 12 军 军长孙桐萱,第 55 军 军长曹福休,第 56 军 军长谷良民。 第 11 集团军 司令官李品仙,下辖 第 31 军 军长韦云淞。 第 21 集团军 司令官廖磊, 下辖 第 7 军 军长周祖晃, 48 军 军长廖磊 第 (兼) 。 第 22 集团军 司令官邓锡侯, 下辖 第 41 军 军长孙震, 45 军 军长邓锡侯 第 (兼) 。 第 24 集团军 司令官顾祝同(兼),下辖 第 57 军 军长缪樟 第 3 军团 军团长庞炳勋。第 27 集团军 司令官杨森。 第 59 军 军长张自忠。 海军陆战队。 第五战区共辖 27 个步兵师,3 个步兵旅。(六)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司令长官:朱绍良 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 兵力:第 17 集团军 司令官马鸿逵,下辖 第 81 军 军长马鸿宾,第 168 师 师 长马鸿逵(兼),骑兵第 1 旅 旅长马光宗,骑兵第 10 旅 旅长马全忠,宁夏警 备第 1 旅 旅长马宝琳,宁夏警备第 2 旅 旅长马得贵。 第 80 军 军长孔令恂第 82 军 军长马步芳。 骑兵第 5 军 军长马步青。第 191 师 师长杨德亮。 挺进军司令马占山。第八战区共辖 5 个步兵师,4 个步兵旅,5 个骑兵师,4 个骑兵旅。(七)武汉卫戍司令部 总司令:陈诚 兵力:第 2 军 军长李延平,第 49 军 军长刘多荃,第 54 军 军长霍揆章,第 60 军 军长卢汉,第 75 军 军长周磊,第 13 师 师长吴良琛,第 57 师师长施中诚, 第 77 师 师长彭位仁,江防总司令刘兴,海军陆战队。 武汉卫戍司令部共辖 14 个步兵师,1 个步兵旅。(八)西安行营 主任:蒋鼎文 兵力: 11 军团 军团长毛炳文, 第 下辖 第 37 军 军长毛炳文 (兼) 第 43 师 师 , 长周祥初。 第 17 军团 军团长胡宗南,下辖 第 1 军 胡宗南(兼),第 8 军 军长黄杰。 第 21 军团 军团长邓宝珊。 第 38 军 军长孙蔚如。 第 46 军 军长樊崧甫。 第 86 师 师长高双成。第 165 师 师长鲁大昌。 暂编骑兵第 1 师(直属),骑兵第 6 军 军长阎炳岳(直属)。 西安行营共辖 12 个步兵师,4 个步兵旅,3 个骑兵师。(九)闽绥靖公署 主任:陈仪 兵力: 75 师 师长宋天才, 80 师 师长陈琪, 第 第 福建保安第 1 旅 旅长陈佩玉, 福建保安第 2 旅 旅长李树棠,福建保安第 3 旅 旅长赵琳,海军陆战队第 2 旅闽绥靖公署共辖 2 个步兵师,4 个步兵旅。(十)军委会直辖兵团 兵力: 20 军团 军团长汤恩伯, 第 下辖 第 13 军 军长汤恩伯 (兼) 第 52 军 军 , 长关麟征,第 85 军 军长王仲廉。第 2 集团军 司令官孙连仲,下辖 第 30 军 军长田镇南,第 42 军 军长冯安邦。 第 8 集团军 司令官张发奎,下辖 第 36 师 师长蒋伏生,第 50 师 师长成光耀, 第 92 师 师长黄国栋,第 93 师 师长甘丽初,第 167 师 师长薛蔚英。 第 26 集团军 司令官徐源泉,下辖 第 10 军 军长徐源泉(兼),第 87 军 军长 刘膺古。 军委会共辖 17 个步兵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战争美军参战部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