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那家医院能做髋臼旋转截骨术后遗症?

泰山医学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背景:髋臼指数是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标志,随访其发育变化规律对于指导髋臼修复后康复锻炼、改进髋臼修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连续跟踪随访,分析改良Pemberton髋臼修复重建后3年髋臼指数发育差异及差异程度。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前后对照观察,于2002-03/2004-11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完成。对象:选择2家医院髋关节脱位患儿127例,年龄5个月~3岁6个月,其中〈1岁51例;1~2岁41例;〉2岁46例。方法:采用修复重建前不牵引,行一期髋关节联合修复重建(切开复位+转子下旋转截骨+改良Pemberton髋臼成形)矫正全部畸形,其中髋臼的处理是在Pemberton的基础上进行修复重建改良。随访结果分析采用手术组髋臼发育与正常髋关节的发育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髋关节功能Muller和Seddon评分。②治疗后在不同髋臼指数区间内,髋臼数量的分布变化。结果:随访中脱落14例,113均进入结果分析。髋臼修复后髋关节功能Muller和Seddon评分优78例,良18例,可17例。第3年进行手术组髋臼指数和正常对照组髋臼指数对照,显示83%术后髋臼指数接近正常,髋臼发育逐渐向正常髋臼发育靠拢,但17%患者术后3年内髋臼指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变。结论:应用改良Pemberton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3年内,在髋臼、股骨头问步发育的原理作用下,大部分发育失常的髋臼恢复到正常的发育轨道:但少数髋臼在发育过程中发生了退变。


沿髂骨嵴至髂前上棘再向下3cm,做一斜形切口,长8~10cm,需要同时做股骨上端截骨矫形术时采用前外侧弧形切口(图12.30.1.1-1)。

纵行劈开髂骨嵴骨骺,骨膜下剥离附着于髂骨外板的臀中肌、臀小肌以及关节囊前侧上部粘连组织,切断股直肌、髂腰肌并将前者向远端翻转,不结扎旋股外动、静脉分支,显露关节囊。继之骨膜下剥离髂骨内板,显露坐骨切迹。剥离髂骨内外板时,对髂骨营养血管应结扎、电灼,或骨蜡填塞止血。剥离髂骨内外板时,只限于显露坐骨切迹为宜,避免过多剥离增加出血机会。用胫骨牵开器插入坐骨切迹,显露髂骨内外板(图12.30.1.1-2)。

清除髋臼内阻碍复位因素的方法步骤同前外侧入路髋关节切开复位术。

用直角钳由坐骨切迹内板向外穿出,钳夹线锯并将线锯拉出,沿坐骨切迹紧靠髂前下棘水平截断髂骨,用肋骨剪将近端前侧髂骨切除一等腰三角形骨块备用(图12.30.1.1-3A、B)。

5.向前外旋转髂骨截骨远端

用4把手巾钳钳夹髂骨上下两端,将髂骨远端向下、向前、向外牵开,同时将患肢做“4”字试验,并向下紧压膝关节,以耻骨联合为中心,使异常的髋臼方向确实得到矫正,在旋转远端髂骨时,插入于内侧坐骨切迹的胫骨牵开器,应保持两骨折端良好接触,避免因旋转髋臼方向时,其远侧端发生向内侧移位,而损伤坐骨神经及血管(图12.30.1.1-4)。

在两截骨端的间隙内填入三角形骨块,骨块的凹面应该向骨盆内侧面,保持骨盆内侧壁完整性。在骨盆的外侧凹陷处,填入碎骨块,旨在增强两截骨端骨愈合 作用。从髂骨外上方斜向内下方到髋臼后内方,用2枚螺纹针固定两截骨端及植入的三角形骨块(螺纹针长9cm,11cm,直径3.5~4mm)。抵达坐骨支 的顶端,注意螺纹针勿进入髋关节内。螺纹针未进入髋关节内的主要依据:①手术台上做髋关节被动伸屈活动时,髋关节活动良好,无摩擦感;②切开关节囊用手触摸髋臼上缘无异物感;③手术台上拍髋关节正位X线片,证实螺纹针不在髋关节内(图12.30.1.1-5)。

Salter采用“Y”形缝合关节囊,我们习惯采用斜行切开关节囊后褥式紧缩重叠缝合的方法,即在髋臼外上缘从外向里进针,然后从股骨颈基底部从外向里进针,最后从髋臼内上缘紧贴盂唇软骨上方穿出的褥式缝合法,保持远端的关节囊光滑面同股骨头接触,减少关节腔内的粘连。

彻底止血后,分层缝合切口,患肢保持外展、内旋位行单侧髋人字石膏固定6~8周。?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髋臼旋转截骨术后遗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