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朋友拉着下了一个我的幻影朋友纹章,来问问这游戏好玩吗?

迅雷下载:您需要先后,才能查看

网盘下载:您需要先后,才能查看

关于内容: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果发现有违规内容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原标题: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家长

这届家长,基本是逃不过三大战役:1. 刚上学的“情感保卫战”;2. 学习中的“学术对抗战”;3. 毕业前的“催命伏击战”。

常常看到有家长表现出消极情绪,怨这怨那,“你看看这变态题目是小学生该做的吗”,“学这么难的东西连我都不会做”,“跟孩子一比我都快成文盲了”……

不要自暴自弃,你才三十出头,怎么就认为自己进入人生低谷了呢?其实你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很多人以为自己知识储备的最高峰停留在了高三,从那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本以为能这样潇洒地混到终老,谁知世事难预料,大部分人当了家长之后就会发现,这尼玛和我想象得不大一样,怎么好像我又得重读一遍九年义务教育,还要再为高考冲刺一回?

最神奇的是,大部分人嘴上MMP,心里却笑嘻嘻,乐此不疲地送孩子到各种补习班陪学陪练,还心甘情愿地陪挨骂。

嗯,这届家长都是神经病,都不要面子的。

众所周知我家大猪蹄子是个爱做算术题的理工男,他痴迷到什么程度呢?我喊他拖地板他无动于衷,叫他洗洗碗他充耳不闻,我只要低声嘀咕一句“这道题怎么做啊”,他幻影移动大法般地用0.01秒就出现在了我身边。

你说这样一个爱学习的中年人,是不是很令人感动呢?

然而,就是这么热衷于做题的一位家长,每个周末带儿子去上数学课的时候,都紧张到不能自理,怕自己发挥不好,丢了儿子的脸。

这个课在一个大阶梯教室,老师说有兴趣的家长也可以旁听,但老师万万没想到,到目前为止,听课的家长数量比孩子还多。有的先是妈妈来陪,过了两节课,把爸爸也拖来了。不行,一个人听不懂,两人都来学,回去好商量。

这老师讲课如同开机关枪,噼里啪啦一顿套路讲完,出一道例题,让大家试着做做。有的家长基础差,从小没赢在起跑线上的弊病全暴露出来了,一个劲地问老师:“老师老师,不好意思,你刚才讲的我没听明白,你看是这么做吗?”

第二次又是:“老师老师,你再给我说说呗,这个啥意思?”

第三次家长还没开口,老师先开口了:“你下次上课前可以先预习一下,如果还有听不懂的,回去问问你家孩子吧,你家孩子应该都听懂了。”

在座的各位集团大佬、上市公司董秘、各行业精英以及自主创业的社会栋梁boss们,出奇一致地点头哈腰,抱着老师大腿俯首称臣,痛并快乐着......

等老师讲解完,就是我家爸爸这类理工男出场得瑟的时间了,“老师老师,我用这种方法好像更简单哎”……

老师心想:神经病啊,我不知道还有另一种方法啊!

机智的老师话锋一转马上补充:当然,还有一种方法,哔哩吧啦……

由于每次总是出现这么几位低情商的爸爸,老师现在已经被逼上梁山,他改变了策略:“同学们,这道题目很难,你们不用在这里做了,带回家去好好思考。下课!”

逃避虽不是好办法,但却是无声的痛诉:

你们这届家长不行啊,要么是傻不拉几的一题都不会做,要么就是太喜欢逞能,你们真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家长了。

家长有什么办法,家长也很无奈啊,还不是被自己给逼的,为了发挥余热,做一名合格的家长,不给老师添堵,不跟着娃一同被训,我们也是拼了这条老命的啊。

我表哥,我们村数一数二的大才子,从小到大的数学尖子,靠理科就能红尘作伴潇潇洒洒,现在奔四了,却开始沉迷于小学语文。

晚上11点多他给我发来一篇阅读理解,让我帮着看看。

我突然明白了,到底是什么从根源上彻底断绝了中年人生二胎的念头。大家晚上没空造人,还不都是为了做小学生阅读理解?

我跟他说:“阅读理解这东西,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差不多就行了啊。”

“表哥,你确定这是老师跟你说的?”

“当然啊,老师跟我说的时候内心充斥着不满,因为她最后补充了一句:我都说了很多次了,问你儿子吧,他知道的。”

哦?现在连语文也有套路?吓得我赶紧爬起来翻了翻儿子的练习册,惊奇地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

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涌上心头。妈呀,我还以为自己语文有多牛呢,现在连个小学阅读理解基本套路都没掌握,我得起来学习。

大家都老大不小了,半夜三更再不恶补一下小学语文知识,以后还不知道要丢孩子多少脸呢。

现在,在表哥和我的带动下,整个家族都掀起了一股阅读理解的热浪,一家子大文豪败给了小学语文。

现在孩子学点东西,家长劳命伤财的不说,精神高度紧张+亢奋+狂躁,反复无常,再加上周围众多鸡血爹妈的刺激,以及老师们的各种“提醒”......

如果一个家长还能时时处处保持像个正常人一样,那就是不正常了。

我一朋友,小孩本月刚入学,作为一名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她表现出了该有的理性,那天发了这么个朋友圈:

现在平稳度过一年级已经成为一套理论并且著书了?我想起了我的一年级,好像我妈把我往学校一扔,就跟着单位去爬泰山去了。过了三四天才回来,回来后就问了一句:你们班主任姓什么?

我悲惨的童年啊,现在想想有点太吃亏了,从来都没让爹妈半夜恶补过语数外,我小小年纪仿佛就用自己单薄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宇宙啊......而我们的父母呢,一点不着急,也不紧张,更不分担,自己该干嘛干嘛,内心强大到爆表。

现在一年级家长就脆弱得不行,还没上学就开始焦虑。

我朋友说她上个月连续请了好几个“过来人”喝咖啡,目的就一个:“老师来家访时应该聊些什么啊”……

我说同志,你想太多了,老师可能根本不想跟你聊,人家还得赶下一家呢。

她不同意我的观点,她说:“我认为,越是简短的沟通,越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啊,我应该说什么,怎么说,才能体现我是一个有内涵、有素质、有文化、有格局,同时还注重孩子全方位培养,并希望老师多挖掘孩子闪光点……的这么一个老母亲呢?”

同志,你又想多了,就算你是个大傻子,你家孩子也已经被录取了。

可想而知,那些一逮着机会就想在老师面前“炫自己”的家长不计其数啊,秀学历的,秀权势的,炫富的,炫关系的……老师脸上笑嘻嘻内心MMP:呵呵呵好好好,但是只要你娃不行,在我眼里你们一律都是搬砖的。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那么多小孩和家长都安全度过一年级了,最多就是精神失常更严重了点,但绝不危及生命啊。就你们这样的心理素质,在阅人无数的老师面前简直是非常丢人现眼了。

这届家长,基本是逃不过三大战役:1. 刚上学的“情感保卫战”;2. 学习中的“学术对抗战”;3. 毕业前的“催命伏击战”。

一年级的家长基本都是“情感保卫”,特别感性,想要老师“对娃好”,不管在家长群还是私下里都恨不得把老师捧上天,以换取老师的情感付出,总觉得自己孩子还是个孩子,需要照顾。

这种时候老师肯定会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家熊孩子这么差的学习习惯到底是谁给惯出来的?),以及“大家要把孩子当作大人来平等对待”(都这么大小孩了还要我天天哄着逗乐?)

你看,这不就是拖了这届家长的后腿么?老师认为你们这届家长最差也是没错的。

上了一段时间学,就开始变成“学术对抗”了。

前不久还一口一个“还是孩子”,等到盯孩子做功课的时候马上变成“你都多大了还要人盯”。

孩子做不出题目的时候就“你怎么这么简单都不会”,碰到自己都不会做的题时“这都什么变态题目啊”……

双标的父母啊,也是人格分裂的基本表象。

这种时候老师会说“请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你家孩子不自觉你自己心里没B数吗?),以及“请明天有空来一次学校”(你家熊孩子整天惹事你都不知道主动来一次么还要我喊?)

所以,老师又觉得这届家长是都把精力用在了没用的事情上,该自觉的时候一点不自觉。

等娃到了高年级,迎接毕业的家长达到了人生分裂的峰值,其他事已经干不了了,只能开始“催命+伏击”。

这种时候老师会说“给孩子营造轻松一点的环境”(你把孩子逼傻了我还怎么教?),以及“放手去搏”(你不放手孩子怎么博?)

老师到此时才发现,这届家长和上届家长最大的区别体现出来了:上届家长没文化有没文化的好,低调自觉懂退让;这届家长有文化也不是什么好事,又想管又其实管不了,最后还帮了倒忙,关键是心理素质差,一谈到孩子学习啊择校啊考试啊就慌乱得不行。

不过这届家长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差就差吧,反正也没别的办法。谁还不想像老一辈那样每天枯藤老树昏鸦,一壶清茶一把蒲扇过一晚上啊,现在是每天一部手机一套作业,除了肺活量见涨其他都衰退了。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过悲观,做家长这件事是个技术活,既然我们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那下一届估计也好不到哪去,只有更差,没有最差。

?作者:十三姐,魔都宅腐文艺斜杠女青年代表,集专栏作者 / 前卫派心理学者/城市画像探索者于一体的花季妇女,公众号:格十三(GSSW13),灼见经授权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幻影朋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