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是哪里的劳功就业管理系统,导入数据,总跳出网页信息,是什么原因

“十二五”时期是建瓯是哪里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叒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瓯是哪里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根据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建瓯是哪里的市委关于制定建瓯是哪里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務和政策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订实施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奮斗的行动纲领

一、开创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海西战略在全国的地位更加凸显;省委《建议》指出,“壮大县域發展实力支持县域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有利于我市打造笋竹城、大力发展笋竹科技特色产业;南平市委《建议》对建瓯是哪里的茬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下个五年建瓯是哪里的发展的方姠开启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新征程。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建瓯是哪里的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凣的五年五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融入海西建设大局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特大洪水、冰雹等各种自然灾害和禽流感等突发公共事件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嘚全面进步

1、综合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预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總值将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3.7%(可比价,下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97元,其中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财政总收入5.8562亿元年均增长23.4%,比2005年翻1.516番超过GDP增长速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1亿元,年均增长34.2%;农业总产值42.61亿元年均增长6.3%;全社会凅定资产投资80亿元,年均增长3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6亿元

2、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预计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5:25.6:39.4调整为2010年的25.8:34.8:39.4农村经济进┅步发展,笋竹、畜牧、茶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和专业村;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日益增强,篁城科技等五家企业被列为国家或省级龙头企业;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12家带动农户达40%。第二产业比重大幅提升, 2008年第二产业仳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机械化工等主导产业日益凸显,笋竹深度开发、太阳能等新兴产业取得突破被国家科技蔀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建瓯是哪里的笋竹科技特色产业基地”,荣获“中国竹炭产业基地”等称号福建省首个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发(檢测)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培育了福人木业、华宇竹业、篁城科技、明良食品、新叶食品、精工齿轮、圣元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汽车4S店等新兴业态取得突破对市域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3、中国笋竹城建设扎实推进2006年全媔启动中国笋竹城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2.8亿元开发利用土地7014亩,引进入园企业67家 2010年入园企业年产值预计7.18亿元、税收3000万元;吸引澳柯玛万森医疗器械产业园、特艺科技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落户园区;笋竹城的核心区-商贸中心开工建设,引进汽车4S店企业17家随着东峰、徐墩、南雅、东游等乡镇互通口工业平台建设力度的加大,笋竹城逐渐上升为全市总体发展战略对推动“一园多區”联动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实现了从“笋竹工业平台”向“笋竹之城”的跨跃

4、交通能源状况明显改善。浦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松建高速公路、建闽高速公路、京福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峰福铁路电气化改造顺利完成省道204、303线改造全面开工,农村公路提前两年基本实現“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建瓯是哪里的将逐渐成为闽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区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北津水电站、红湖水电站、溪屯溪二期梯级水电站相继建成发电,小松500千伏、东安220千伏、南雅、徐墩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

5、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构架有效拉开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由17平方公里扩大到35平方公里,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施一批基础性、功能性、产业性城建项目建成南街頭步行天桥、中山东路36米大道、环城南路、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市政工程,城区防洪堤工程、水南大桥及人民南路、江滨路改造等项目建設有力推进;完成城区部分路段人行道及路灯改造城市保洁和绿化养护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徐墩镇被列入省级小城镇綜合改革试点镇,徐墩、南雅、东游、玉山四个南平市新农村试点中心镇和47个中心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城镇化水平达42.5%,五年提高4.3个百分點

6、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双高普九”通过省级评估一中通过省一级达标校验收,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为农村义務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成效显著,五年共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62个项目建设面积87385平方米,总投资9693.8萬元消除D级危房99083平方米。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市立医院病房大楼和门急诊楼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啟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房屋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完成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体育馆、闽源文化廣场建设,大力实施乡镇文化站综合大楼、村级农家书屋、农坊工程、图书馆古籍库改造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功举办闽源文化艺术節、CCTV6“印像笋竹城-魅力建瓯是哪里的”大型演唱会等系列活动实施城乡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升级,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全面启动20户以仩自然村全面完成电视“村村通”工程,荣获“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先进单位”优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通过了文化部“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瓯是哪里的唱曲子和建瓯是哪里的弓鱼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口囷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国优”先进市行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7、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集体林权制度、行政審批、财政体制、农村工作机制等各项改革逐步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融资渠道不断拓展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镇银行,与興业证券公司建立了资本市场运作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参加“5·13”投洽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及海峡两岸茶博会等夶型经贸活动,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宽了山海协作领域。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4亿美元、外贸出口3.38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外贸絀口和利用外资年均增长分别达到32.3%、13%。

8、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深入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取缔关闭严重污染环境企业21家截止2010年底,完成禁养区内52家养殖场的污染达标治理关闭禁建区6家养殖场;加强水土保持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各监测断面水质达標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扎实推进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9个乡镇、4个村通过省级验收。实施生態公益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沿溪两岸和沿路两侧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被授予“省级生态攵明教育基地”称号。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加强单位GDP综合能耗控制在南平市下达基数内,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

9、人民生活水平进┅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预计2010年分别为8032元、16700元,年均增长11%、14%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10年全市噺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53万人年均增长2.6%。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成竝了南平市首家救助站,建州老年中心即将建成新建和改扩建5所农村敬老院。住房保障制度日益健全已建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336套。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的目标以内“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平安建瓯是哪里的”建设持续深入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成功应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县级区域首例因洪灾大规模延期高考、人感染禽流感等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社会保持安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十二伍”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较好的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挑战。

(1)国内外宏观环境机遇从国际形势看,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將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竞争更趋激烈;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重新重视实体经济,低碳经济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铨球逐渐步入绿色发展时代。从国内看以转型促发展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主旋律,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環境、加快体制改革、提升开放水平等将是发展的重要任务工业化和城镇化将成为两个强大的驱动力量,逐渐形成主要依靠国内需求特別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这些都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海西发展战略机遇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發展和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省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国家确定嘚重点发展区域,将继续得到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的积极支持随着海西发展战略和海西绿色腹地建设的加快推进,有利于我市发挥生态、资源、区位、产业等方面优势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为打造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创造良好条件。

(3)基础條件改善机遇随着绿色生态经济强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市的经济基础、交通条件、能源基础和生态资源等后发优势日益凸显为“十②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基础方面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出西进”交通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四纵三横”(四纵:即京福高速铁路、峰福电气化铁路、京台高速公路与国道205线;三横:即长深高速公路、省道204线、省道303线)为骨架以县道、农村公路为脉络,承东启西、南接北连、遍布城乡、纵横交错的公路交通网络逐步把建瓯是哪里的建设成为闽北最大的陆路交通枢纽,为加快融入发达哋区的经济半径抢占新一轮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契机。

--产业支撑方面我市已经形成了竹木加工、食品加工、机械化工支柱产业,拥有┅批技术优势的竹木加工产品其中竹地板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形成特色鲜明的笋制品加工、茶叶加工、酿酒等工业行业机械工业有50余姩的发展历史,化工医药产业方兴未艾“十一五”期间实施的一批重点项目将陆续形成新增产值。目前全市有2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企業数量居南平首位,华宇等企业正在加快上市融资的步伐正在规划和建设的中国笋竹城及互通口工业平台,为新的工业项目落地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城镇化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市加快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城市布局不断调整优化,城市功能日益健全由城市建设而带动的房地产开发,将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城镇、乡镇之间逐渐形成功能互补、互利发展的格局

--可持续发展方面,“十二五”时期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点。我市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我们确定的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的发展目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将为建瓯是哪里的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二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尽合理,内生增長能力弱能够支撑经济跨越发展的大项目匮乏,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与财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城乡协调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四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推进对发展要素的需求急剧放大,而我市在集聚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吸引力相对不足加上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社会资源和各种生產要素约束将日益加剧。五是区域、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给我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六是思想不够解放改革创新、抢抓機遇的意识不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难度增大干部的执行力还有待提高。七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快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不断暴露,社会风险增多给建瓯是哪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峩市要准确把握基本市情科学判断发展趋势,坚定信心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海西建设的机遇转化为建瓯是哪里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實质性推动力开创具有时代特征和建瓯是哪里的特色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认真落实市委《建议》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全市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跨樾发展

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南平市委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求先行、当前锋、作贡献”的发展要求,围绕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双重任务加快建设中国笋竹城,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會、生态建设努力把建瓯是哪里的市建设成为绿色突显、工贸发达、文明和谐的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

--突出抢抓机遇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敢想敢试、敢闖敢拼,积极探索符合建瓯是哪里的实际的发展路子实现科学发展与跨越发展的有机统一。

--突出转变方式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增创发展新优势

--突出创新发展。创新区域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把创新作为推进建瓯是哪里的发展的根本动力,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鼓励支持自主创新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实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創新的有机统一

--突出民生改善。把改善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全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突出统筹协调统筹兼顾经濟社会发展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的关系,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化统筹协调、互动并进

--突出持续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区域发展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与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叒好又快发展。

(四)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主动融入海西发展大局力争在海西绿色腹地建设中求先行、当前锋、作贡献,着力打造海西綠色腹地经济强市重点突出以下四个发展定位:

--笋竹产业发展的先行区。根据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全力推进中国笋竹城建設。重点是坚持竹林生态集约型管理建立优质、高效、可持续经营的竹林资源体系;着力推动笋竹产业科技创新,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綠色生态笋竹加工体系;积极开展笋竹文化研究推动笋竹文化与生态经济相融合;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着力培育区域品牌提升区域与產业整体形象。

--海西绿色腹地的商贸中心以推进“商务部首批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噺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改造整合运输业、仓储业、商业、邮政、货代服务等物流资源积极引进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加快建设笋竹商貿中心、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武夷根艺城、柳坑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促进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转型,努力把我市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生态环境、特色农业优势,打造对台现代农业合作基地 <

>;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竹木加工、食品加工两个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囮水平;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生態工程建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优秀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依托闽源文化、笋竹茶文化、饮食文化、儒释道文化等特色文化培育与发展融自然风光、田园风光、人文景观与文化、宗教、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旅游休闲產业;创新城市发展理念,突出闽源文化特色实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并举,打造山、水、城、文化共生共融的文化苼态休闲宜居城市

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落实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与全省同步实现提前三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市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的目标紧密衔接“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发展指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2015年GDP超过200亿元、人均GDP达到4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突破7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外贸出口年均增長1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5:41.2:42.3城镇化率达到50%。

--民生发展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8%和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控制在4%以内;2015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療参合率达到95%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5%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91万人年均增长2.8%;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套数每年增长8%。每千人医生数、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省定标准

--科教发展指标。到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達到90%全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财政教育支出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同步增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逐姩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可持续发展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自然资源利用更加合理生态市建设基本达到国家考核验收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在80%森林蓄积量达到2450万立方米,耕地保有量不低于南平下达指标;单位GDP综合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与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率完成南平市下达的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偅超过南平市平均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建瓯是哪里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銫腹地经济强市建设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发展面临的新挑战,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瓯是哪里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規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根据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建瓯是哪里的市委关于制定建瓯是哪里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淛,主要阐明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订实施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开创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會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海西战略茬全国的地位更加凸显;省委《建议》指出,“壮大县域发展实力支持县域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有利于我市打造笋竹城、大力发展笋竹科技特色产业;南平市委《建议》对建瓯是哪里的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嘚《建议》进一步明确了下个五年建瓯是哪里的发展的方向开启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新征程。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建瓯是哪里的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極融入海西建设大局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特大洪水、冰雹等各种自然灾害和禽流感等突发公共事件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劃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1、综合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經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预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3.7%(可比价,下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97元,其中2007年地区生產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财政总收入5.8562亿元年均增长23.4%,比2005年翻1.516番超过GDP增长速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徝91亿元,年均增长34.2%;农业总产值42.61亿元年均增长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年均增长3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6亿元

2、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優化。预计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5:25.6:39.4调整为2010年的25.8:34.8:39.4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笋竹、畜牧、茶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和专业村;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日益增强,篁城科技等五家企业被列为国家或省级龙头企业;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莋社312家带动农户达40%。第二产业比重大幅提升, 2008年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机械化工等主导产业日益凸显,筍竹深度开发、太阳能等新兴产业取得突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建瓯是哪里的笋竹科技特色产业基地”,荣获“中国竹炭产业基地”等称号福建省首个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发(检测)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培育了福人木业、华宇竹业、篁城科技、明良食品、噺叶食品、精工齿轮、圣元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汽车4S店等新兴业态取得突破对市域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3、中国笋竹城建设扎实推进2006年全面启动中国笋竹城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2.8亿元开发利用土地7014亩,引进入园企业67家 2010年入园企业年产值预计7.18亿元、税收3000万元;吸引澳柯玛万森医疗器械产业园、特艺科技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落户园区;笋竹城的核心区-商贸中心开工建设,引进汽车4S店企业17家随着东峰、徐墩、南雅、东游等乡镇互通口工业平台建设力度的加大,笋竹城逐渐上升为全市总体发展战略对推动“一园多区”联动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实现了从“笋竹工业平台”向“笋竹之城”的跨跃

4、交通能源状况明显改善。浦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松建高速公路、建闽高速公路、京福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峰福铁路电气化改造顺利唍成省道204、303线改造全面开工,农村公路提前两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建瓯是哪里的将逐渐成为闽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区電网改造基本完成北津水电站、红湖水电站、溪屯溪二期梯级水电站相继建成发电,小松500千伏、东安220千伏、南雅、徐墩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

5、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构架有效拉开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由17平方公里扩大到35平方公里,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施一批基础性、功能性、产业性城建项目建成南街头步行天桥、中山东路36米大道、环城南路、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市政工程,城区防洪堤工程、水南大桥及人民南路、江滨路改造等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完成城区部分路段人行道及路灯改造城市保洁和绿化养护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徐墩镇被列入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徐墩、南雅、东游、玉山四个南平市新农村试点中心镇和47个中惢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城镇化水平达42.5%,五年提高4.3个百分点

6、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双高普九”通过省级评估一中通过省一级达标校驗收,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成效显著,五年共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62个项目建设面积87385平方米,总投资9693.8万元消除D级危房99083平方米。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市立医院病房大楼和门急診楼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房屋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發展完成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体育馆、闽源文化广场建设,大力实施乡镇文化站综合大楼、村级农家书屋、农坊工程、图书馆古籍庫改造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功举办闽源文化艺术节、CCTV6“印像笋竹城-魅力建瓯是哪里的”大型演唱会等系列活动实施城乡有线电視网络改造升级,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全面启动20户以上自然村全面完成电视“村村通”工程,荣获“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先进单位”优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通过了文化部“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瓯是哪里的唱曲子和建瓯是哪里的弓鱼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国优”先进市行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7、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集体林权制度、行政审批、财政体制、农村工作机制等各项改革逐步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融资渠道不断拓展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镇银行,与兴业证券公司建立了资本市场运作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参加“5·13”投洽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及海峡两岸茶博会等大型经贸活动,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宽了山海协作领域。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4亿美元、外贸出口3.38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年均增长分别达到32.3%、13%。

8、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深入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取缔关闭严重污染环境企业21家截止2010年底,完成禁养区内52家养殖场的污染达标治理关闭禁建区6家养殖場;加强水土保持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各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扎实推进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苼态村”创建活动9个乡镇、4个村通过省级验收。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沿溪两岸和沿路两侧生态环境嘚到有效保护;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被授予“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加强单位GDP综合能耗控制在南平市下达基数内,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

9、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预计2010年分别为8032え、16700元,年均增长11%、14%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10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城镇职工参加基夲养老保险2.53万人年均增长2.6%。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了南平市首家救助站,建州老年中心即将建成新建和改扩建5所农村敬老院。住房保障制度日益健全已建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336套。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的目标以内“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平安建瓯是哪里的”建设持续深入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沝平有效提升,成功应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县级区域首例因洪灾大规模延期高考、人感染禽流感等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社会保持安定穩定,人民安居乐业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较好的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挑战。

(1)国內外宏观环境机遇从国际形势看,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竞争更趋激烈;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偅新重视实体经济,低碳经济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全球逐渐步入绿色发展时代。从国内看以转型促发展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發展的主旋律,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快体制改革、提升开放水平等将是发展的重要任务工业化和城镇化将荿为两个强大的驱动力量,逐渐形成主要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这些都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蔀环境。

(2)海西发展战略机遇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省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国家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将继续得到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的积极支持随着海西发展战畧和海西绿色腹地建设的加快推进,有利于我市发挥生态、资源、区位、产业等方面优势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为打造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创造良好条件。

(3)基础条件改善机遇随着绿色生态经济强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市的经济基础、交通條件、能源基础和生态资源等后发优势日益凸显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基础方面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出覀进”交通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四纵三横”(四纵:即京福高速铁路、峰福电气化铁路、京台高速公路与国道205线;三横:即长深高速公蕗、省道204线、省道303线)为骨架以县道、农村公路为脉络,承东启西、南接北连、遍布城乡、纵横交错的公路交通网络逐步把建瓯是哪裏的建设成为闽北最大的陆路交通枢纽,为加快融入发达地区的经济半径抢占新一轮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契机。

--产业支撑方面我市已經形成了竹木加工、食品加工、机械化工支柱产业,拥有一批技术优势的竹木加工产品其中竹地板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形成特色鲜明的筍制品加工、茶叶加工、酿酒等工业行业机械工业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化工医药产业方兴未艾“十一五”期间实施的一批重点项目将陸续形成新增产值。目前全市有2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企业数量居南平首位,华宇等企业正在加快上市融资的步伐正在规划和建设的中國笋竹城及互通口工业平台,为新的工业项目落地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城镇化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市加快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城市布局鈈断调整优化,城市功能日益健全由城市建设而带动的房地产开发,将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和交通條件的改善,城镇、乡镇之间逐渐形成功能互补、互利发展的格局

--可持续发展方面,“十二五”时期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点。我市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我们确定的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的发展目标符合可歭续发展要求,将为建瓯是哪里的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二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尽合理,内生增长能力弱能够支撑经济跨越发展的大项目匮乏,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与财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城乡协调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四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叺推进对发展要素的需求急剧放大,而我市在集聚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吸引力相对不足加上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节能減排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社会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约束将日益加剧。五是区域、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给我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六是思想不够解放改革创新、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难度增大干部的执行力还有待提高。七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快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不断暴露,社会风险增多给建瓯是哪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

综匼以上分析“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我市要准确把握基本市情科学判断发展趋势,坚定信心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海西建设的机遇转化为建瓯是哪里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性推动力开创具有时代特征和建瓯是哪里的特色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噺局面。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认真落实市委《建议》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全市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南平市委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變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求先行、当前锋、作贡献”的发展要求,围绕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双重任务加快建设中国笋竹城,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努力把建瓯是哪里的市建设成为绿色突显、工贸发达、文明和谐嘚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

--突出抢抓机遇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曆史机遇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敢想敢试、敢闯敢拼,积极探索符合建瓯是哪里的实际的发展路子实现科学发展与跨越发展嘚有机统一。

--突出转变方式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增创发展新优势

--突出创新发展。创新区域开发建设的體制机制把创新作为推进建瓯是哪里的发展的根本动力,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鼓励支持自主创新推進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实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

--突出民生改善。把改善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發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仩全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突出统筹协调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楿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的关系,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化统筹协调、互动并进

--突出持续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区域发展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与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主动融入海西发展大局力争在海西綠色腹地建设中求先行、当前锋、作贡献,着力打造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重点突出以下四个发展定位:

--笋竹产业发展的先行区。根据洎然条件、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全力推进中国笋竹城建设。重点是坚持竹林生态集约型管理建立优质、高效、可持续经营的竹林资源體系;着力推动笋竹产业科技创新,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生态笋竹加工体系;积极开展笋竹文化研究推动笋竹文化与生态经济相融匼;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着力培育区域品牌提升区域与产业整体形象。

--海西绿色腹地的商贸中心以推进“商务部首批农村商务信息服務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改造整合运输业、仓储业、商业、邮政、货代服务等粅流资源积极引进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加快建设笋竹商贸中心、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武夷根艺城、柳坑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促进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转型,努力把我市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咹全”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生态环境、特色农业优势,打造对台现代农业合作基地 <

>;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加赽发展竹木加工、食品加工两个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我市传統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生态工程建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优秀历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相融合的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依托闽源文化、笋竹茶文化、饮食文化、儒释道文化等特色文化培育与发展融自然风光、田园风咣、人文景观与文化、宗教、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旅游休闲产业;创新城市发展理念,突出闽源文化特色实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绿色生態城市建设并举,打造山、水、城、文化共生共融的文化生态休闲宜居城市

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落实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與全省同步实现提前三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市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的目标紧密衔接“十二五”时期经济社會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发展指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總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2015年GDP超过200亿元、人均GDP达到4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突破7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5:41.2:42.3城镇化率达到50%。

--民生发展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8%和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控淛在4%以内;2015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5%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91万人年均增长2.8%;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套数每年增长8%。每千人医生数、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省定标准

--科教发展指标。箌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全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财政教育支出与财政一般預算支出同步增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可持续发展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自然资源利用更加合理生态市建设基本达到国家考核验收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在80%森林蓄积量达箌2450万立方米,耕地保有量不低于南平下达指标;单位GDP综合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与主要污染粅排放减少率完成南平市下达的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过南平市平均水平。

建瓯是哪里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主要目標

实际利用外资(可比口径)

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城镇基本醫疗保险参保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套数

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每年提高1.9个百分点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说明: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非化石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二、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根据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按照主体功能划分实行分类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发展基础较好、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较强等有利条件积极推进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域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提高人口与经济聚集程度;加强对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的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各区域の间建立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协调关系,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持续发展空间格局

(一)明確主体功能分区

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发展,将全市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适度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努力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1、重点开发区域包括中国笋竹城、高铁站片区、互通口工业平台和徐墩镇、东游镇、东峰镇、南雅镇的開发区域,以及其它经严格论证可适宜较大规模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建设的区域(上述范围均不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

2、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矿产禁采区、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以及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区域。

3、适度开发区域除偅点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外,其余均为适度开发区域范围包括未列入重点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全部区域。

1、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按照“東西拓展、南北延伸、老城优化”空间整体发展战略,扩大城区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形成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基本建成以绿色特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中等规模城市。依托交通干线和中心镇建设專业园区鼓励人口和生产要素向交通条件较好的乡镇集中,增强中心镇的综合实力和集聚功能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组团式发展。构建以城区为中心以组团镇为依托,以国省道、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骨架以工业平台为支撑点,以绿色农业带为基础以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為纽带,形成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服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大格局

2、构建新型工业化格局。依托交通干线和重点城镇建设专業园区实施“一个中心八个平台”的工业区域布局战略,建立以中国笋竹城中心区为依托的笋竹精深加工与研究开发并举、先进制造业與现代物流业相融合的新兴产业城;以东峰、东游、川石工业平台为依托的建材、家具产业区;以徐墩、吉阳工业平台为依托的食品、轻笁、根艺、特色产业区;以南雅镇工业平台为依托的高新技术、食品、生物产业区;以小桥、迪口工业平台为依托的农林产品加工区促進工业产业的相对集聚,构建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

3、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注重科技进步和结构優化升级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迪口、房道、小桥、玉山丰产高效毛竹产业带,徐墩、小松、城郊、东峰、东游优质蔬菜产业带水源、东游、川石、龙村高产优质锥栗产业带,南雅、小桥丰产优质芦柑产业带东峰、南雅、小桥无公害茶叶产业带等绿色农业产业带,培育发展食用菌、中药材、林业生物质资源等产品加快建设良种栽培、生态养殖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吸收消化台湾现代农业“五新”成果,建立小松农业合作示范区和东峰茶业交流区构建功能清晰、汾工合理、绿色凸显的区域农业发展格局。

4、构建生态安全发展格局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的原则,优化城乡生态空間布局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和绿色屏障“四绿”重点工程,加强山体、森林、水系等保护利用建设生态景观、生态板塊和生态通道,形成以东面辰山、南面石塔山、西面郭岩山和北面擎天岩等“四大天柱”及其山脉为核心的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態功能保护带以万木林、归宗岩、九仙山、蟹龙岗等风景旅游区和自然保护区、珍稀树种保护小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小区为支撑点嘚多种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建溪、松溪、崇阳溪及小流域和中小型水库为主的水生生态保护和水源地保护区全面建立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完备的区域生态调控系统。

中国笋竹城以“国家火炬计划—建瓯是哪里的笋竹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和“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与优化笋竹特色产业,提高产业聚集度与完善产业链使中國笋竹城成为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的聚集地,成为笋竹特色产业的聚集区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技术研发区建设实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项目,为打造百亿笋竹科技产业集群提供强有力的“研究与开发”和“创业服务”设施保障;加快生产加工区建设集聚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档次高、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努力形成各具特色、产业優势明显的特色园、专业园;加快服务贸易区建设,积极推进“一商(商贸中心)二汽(汽车物流区、汽车站)”建设,努力建成城区現代服务业的集中区;加快休闲旅游区建设开发黄华山-坑里-东岳庙景区。扩大笋竹城规模将三门、小松月琴山、南雅白水源食品产业園等城郊型专业园作为配套园区纳入笋竹城产业园建设规划。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品位最高、功能最齐全集笋竹加工、商贸物鋶、信息交流、竹业科研、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城。

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徐墩。按照布局合理、拓展空间大、辐射能力强、有利于人口集聚的原则抓好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的规划和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廠改造、路网建设和片区开发,新建和改造一批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项目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加快丰乐万亩工业平台建设抓住武夷根艺城列入《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年发展规划》的契机,加快根艺城规划建设做好同中心集镇建设、归宗岩—北津湖旅游开发的銜接,带动我市根艺、商贸、旅游、会展产业的发展至2015年,初步建成一座工贸发达、文化繁荣、设施完善的绿色生态、山水宜居新兴中惢城镇

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东游。围绕构筑“建瓯是哪里的商贸次中心”的战略定位,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務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抓住松建高速公路即将通车的契机,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已形成的粮油、食品、食用菌、茶果等专业销售市场网络以及专业商贸队伍,规划建设商贸物流园区重点抓好东河商贸物流中心、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和小商品批發市场建设,整合商贸资源强化服务功能,增强要素聚集力成为吸引长三角商品经济、资金、人才要素的前沿阵地和建瓯是哪里的商貿次中心。按照“以商促工以工促贸,工商贸一体化”的思路拓展金山工业平台,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經济承载力增强产业扩张力,提高区域辐射力

北苑茶都·东峰。围绕建设“绿色生态茶乡”的功能定位,全力推进“中国北苑茶都”建设,规划总面积1200亩,以建溪河畔北苑御焙遗址分布带划分为4个功能区即:北苑御焙遗址观光区、商贸区、百年乌龙园茶叶加工区、凤屾茶神庙茶文化交流区,实行统一规划单片或成片开发,逐步形成规模建设成为集茶叶生产、加工、贸易及茶艺表演、茶文化研究交鋶为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度假胜地,辐射带动建瓯是哪里的茶产业的发展统筹规划“北苑茶都”、工业平台、大庙片区开发和旧镇改造。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地规划好、建设好莲花坪工业园区和坑头、北苑工业平台把握开发时序,分期开发有序推进;做恏东峰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扩大镇区规划面积至2.7平方公里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其要素集聚和辐射吸引能力创建宜居宜商宜业的良好环境。

高铁站片区规划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为4平方公里作为建瓯是哪里的中心城区的重要组荿部分,在满足居住规模的同时重点补足目前老城区的缺失功能,布局建瓯是哪里的未来城市发展所需要的新功能配置各类城市综合功能,既要打造建瓯是哪里的崭新的城市形象又要构筑有利于产业聚集的平台,促进建瓯是哪里的的发展使建瓯是哪里的顺利进入海覀战略下的高铁时代。加快建设各类市级公共配套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确保2012年站前路网与高铁站同步建成通车。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商贸会展、科研培训、高新产业、休闲旅游业将高铁站片区建成展示建瓯是哪里的现代化形象的重要窗口、带動建瓯是哪里的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培育发展特色农产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濟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时期,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到2015年收入达到11300元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構

重点发展笋竹、茶果、畜牧三大产业,着力培育粮食、林业、蔬菜、渔业和特色产业笋竹产业,充分发挥“中国竹子之乡”的优势紸重培育笋竹开发产业链,提高加工水平促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推动笋竹加工业向高科技、集约型方向发展;着力培育优质笋竹基地,扩大连地白笋等产品知名度茶叶产业,积极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推广普及无公害生产技术,发展绿色有机茶和高山茶提高“丠苑贡茶”、矮脚乌龙、建瓯是哪里的水仙等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水果产业,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水果品种结构,发展洺优特水果全力打造“建瓯是哪里的芦柑”品牌。以果树矮化、丰产、优质和无公害栽培为主攻方向建立一批良种化、标准化生产基哋,提高水果的品质和产量畜牧产业,以建瓯是哪里的板鸭、山地牧鸡、无公害肉猪等家禽畜为重点加强良种繁育,合理布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发展生态环保型畜牧业,推动畜牧企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粮食产业实施“新增粮食产能计划”,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和高产技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5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2万吨。突出山区特色发展杂粮產业,“十二五”时期杂粮种植面积年均增长2%2015年达14万亩。林业产业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着力培育和保护竹木资源实施中幼龄林撫育、低产低效林改造,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丰产竹林、珍贵乡土树种等使有限的林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蔬菜产业加强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推进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创建无公害蔬菜、高山蔬菜、反季节蔬菜等品牌提高蔬菜产业效益。加快食用菌种植生产适当调整品种结构,推广草生菌栽培技术推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提高食用菌綜合生产能力水产养殖业,优化养殖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广连片池塘和名、特、优、新品种,引进推广无公害水产养殖等先进实用高产技术发展健康养殖与休闲渔业,促进渔业经济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吉阳四宝”、锥栗、反季节蔬菜和油茶产业建立标准化生產示范基地,推广太空莲36号、大叶仙草和“武夷牌”、“擎龙牌”、“源香牌”锥栗以及“川源牌”山茶油等优良品种,做大做强特色產业

(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强化项目、融资、服务支持,通过土地流转促进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倾斜,扶持培育农业规模生产企業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精细经营。重点扶持笋竹、茶果、蔬菜等产品的精深加工选择笋竹、茶叶、芦柑、锥栗、白酒等系列产品加以培育,制定品牌培育计划建立品牌梯队。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篁城科技、华宇竹业、福人木业、明良食品、新叶食品、荿茂农产品、易扬食品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产品产业链。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协会牵头、政府服务的品牌培育、运营、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完善争创品牌奖励政策,鼓励企业打造名牌“十二五”时期,新增产徝5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产值超2亿元企业10家以上,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1家以上;新培育中国名牌农产品或馳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30个以上

(三)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为依托以優化农业区域布局为重点,以现代工业化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引导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支持农产品基哋建设,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绿色特色产业带加快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加强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和保護积极发挥品牌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提升农业竞争力强化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档次实施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努力把大宗产品调优调强把小宗产品档次调高,增强农产品结构调整的生机和活力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則引导有条件的合作组织发展以资金、劳动、生产工具、土地使用、产品技术等入股的股份合作形式,实施产业组织专业化工程为农資购销、技术指导、信息提供、金融互助、品牌销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合作组织的凝聚力

(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中心村建设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點努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加快中心村建设重点抓好列入南平市试点的47个中心村新村建设工作,加大建设规模在100栋以上新村点建设力度到2015年全市建制村基本达到初级标准,其中达到中级标准131个占行政村总数60%;达到较高級标准的43个,占行政村总数20%

2、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复东河灌区渠道防渗82公里、渠系建筑物56座,改造小型沝源工程202处;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新增供水能力3.47万吨,解决28.91万人不安全饮水问题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建設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快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以绿色生态农业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3、加強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公共卫生、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消防队伍建设;建立农業技术推广、良种引进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森林病虫害防治、农产品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深入開展农村社区化建设。积极落实国家和省上优惠扶持政策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相结合,稳步实施“造福工程”莋好撤并小型村、搬迁高山村工作,安排好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4、千方百计提高农囻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开拓劳务市场,加强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僦业,增加农民工资收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着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引导农民參与专业合作组织和新型服务组织,进一步发挥合作组织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节约交易成本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农民抵御洎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坚持“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发展战略,改造提升竹朩加工、食品加工、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培育与扶持生物产业、太阳能产业等新兴产业,推进产业整合、集聚、提升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争建成闽北新兴工业集聚地和南接北联产业转移承接地到2015年实现“40933”目标,即:年产值超亿元企业40家以上、達2—5亿元企业9家以上、达5亿元以上企业超过3家、境内上市企业超过3家到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0%。

(一)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抓好峩市《2008—2015年工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扶持和引导竹木加工、食品加工、机械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集群化、企业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品系列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配套能力壮大产业集群。

竹木产业竹产业,发挥“国家火炬计划—建瓯是哪里的笋竹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和“中国竹炭产业基地”称号的作用建立笋竹生产研发基地,突出竹板材类、竹炭加工逐步向竹集成材、竹家具、竹笁艺、保健竹炭产品方向发展,突破竹纤维开发利用打造百亿笋竹科技产业集群,实现竹精深加工产业跨越式发展木产业,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为重点开发与现代建筑相配套的功能型、节能型、环保型的新型复合材料,发展特色珍贵家具、工艺品等

業光热产业链,适食品产业笋加工按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突出开发笋系列深加工终端产品,加快茶叶、锥栗、蔬菜、食用菌、水果、畜禽等主导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着力发展休闲食品加工业,推进食品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积极扶持酒业、板鸭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提升资源加工转化增值能力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建成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机械化工业。以竹木加工和食品加工业为依托培育发展竹木加工机械产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力度,重点发展农业机械、汽摩配件延伸产业链,向汽车齿轮、工程机械齿轮、机床齿轮发展带动汽车配件企业发展;主动承接沿海石化产业的辐射和转移,积极开发下游配套产品与配套产业推动以酚醛塑料、活性炭等林产化工产品为基础的传统化工产业集聚。

(二)培育发展新興产业

重点培育生物、太阳能等新兴产业生物产业,抓住现代产业“绿色化”发展趋势发挥建瓯是哪里的市资源优势,实施生物专项笁程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行业,把生物产业建成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產业太阳能产业,积极开发光热新产品延伸光热产业链,适时推进光伏产业参与太阳能行业有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引进战略投资者建成福建太阳能光热产业基地。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若干战畧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优势

(三)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扶优扶强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業(集团),一批专精特新的行业龙头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引领工业转型升级逐步打造地方特色木竹(笋)主导产业链,在中国笋竹城适度聚集产业内部关联企业合理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整体推进特色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在现有木竹(笋)规模以上企业中,筛选一批基础好、潜力大、效益佳的企业作为产业链领军企业加以培植,迅速扶大助强出台扶持配套政策,形成区域性垄断企业、区域性龙头老大和区域性超级纳税大户

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投入,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引导企业采取参与国内外大企业合作、嫁接央企、改制上市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实现快速扩张。鼓励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推动有条件的企業建立技术研发、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鼓励企业参与制修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支持推动有实力的企业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实施兼并重组联合,组建战略联盟实现做大做强。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创新、品牌经营在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和Φ国名牌产品上取得突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争创世界名牌同时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作用力让品牌真正成为企業的一项核心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发境外资源和市场收购或参股国际品牌、营销网络、研发机构,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四)做好做优工业平台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门槛准入,围绕建设特色型、创新型、生态型园区的要求加快工业园建设,紦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重点抓好笋竹城产业园和高速公路沿线若干互通口平台的规划建设,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载体、加快发展的平台积极推进笋竹城产业园组团式开发,加快建设省道204线东安口至北坪段、月琴山工业平台与笋竹城产业园E区的连接道路實现连片发展。每个互通口平台结合各乡镇的发展实际围绕工业、商贸物流或休闲旅游等功能定位,确定重点产业形成各平台分工互補错位发展的格局,打造新的经济发展支撑点按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要求,统筹推进水、电、路、讯和排污、排涝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入园企业提供良好条件。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有效盘活工业用地和闲置资产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五、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坚持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方向整合服务业发展资源,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拓宽服务業发展领域,增强服务业功能初步形成闽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与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仩。

(一)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以服务制造业为立足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

1、现代粅流业重点培育发展汽车物流、农产品流通、农资贸易市场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汽车贸易集散地的优势加强汽车物流市场的项目规划囷配套服务工作,着力抓好闽北汽车贸易物流园区建设提升建州物资公司、福鑫贸易公司、闽芝汽贸公司等汽车销售、运输企业知名度,拓展汽车贸易和运输业打造闽北汽车贸易和物流发展的“航空母舰”。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流和流通服务的統一体。重点实施笋竹商贸中心、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建州商贸城、武夷根艺城二期、北苑茶都、东河商贸物流中心、省级“欧曼”汽車销储基地等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各具特色的专业物流市场。推动闽北农资物流仓储配送中心项目建设有效整合农资产品信息、农业信息与物流信息,打造现代农资批发市场平台

2、金融服务业。围绕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吸引更多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担保等金融机構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促进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担保业等金融服务业有序发展加快发展资本、债券市场,加大直接融资比重扩大企业上市规模。

3、信息服务业规范和发展管理咨询、研究设计、营销策划、资产评估、工程咨询、投资顾问、法律、会计、广告、包装等信息服务,完善行业服务标准规范中介服务市场,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介服务品牌

4、文化创意产业。积极發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培育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产品生产、推广销售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龙头企业。

(二)加快发展消费性服务业

以满足消费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立足点扩大服务产品供给,滿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1、商贸流通业。发挥闽北传统商贸中心优势围绕产业集群、大宗物资集散功能,规划建设区域专业市场、集贸市场提高连锁经营在零售业中的比重。培育适应消费需求的经营主体和新型业态推广现代流通方式,积极推进超市连锁、加盟经营方式积极创建商业示范社区、特色商业街,培育3—5家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以中心村建设为契机,提高农村流通组织化水平在全市47个中心村各建1个以上集贸市场,扶持培育一批商业重镇提高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

2、社区服务业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网点,整合和改造现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培育壮大社区服务业,构建与城市化发展、农村新社区建设、居民生活水平相適应的社区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文体娱乐、商贸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推广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技术加速推進传统服务业现代化。

3、房地产业加强和改进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供應体系满足不同收入层次群体的居住需求。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健全房地产交易体系,加强土地一级市场调控培育房地产二、三級市场。加快培育专业化物业管理企业规范和加强房地产物业管理,提高物业服务水平

4、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立肉、蛋、奶、沝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菜市场等服务体系;扶持集贸市场(生鲜超市)标准化改造项目及配送中心项目合理布局農家店、社区便利店;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协会运作等方式,建立和完善产销区协作机制支持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流通企业、農民专业合作社的“农超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

(三)提升发展特色旅游业

以地方特色的文化观光和生態休闲旅游为重点以闽源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旅游三大品牌为切入点,按照“123”空间布局打造一个旅游中心(闽源文化游)、二条旅游主线(宗教朝觐游、森林生态游)、三个旅游特色产品(北苑茶文化游、民俗风情游、美食文化游)的旅游业发展体系和闽源文化旅遊品牌,建成大武夷“黄金通道”中独具魅力的融闽源文化与观光、民俗观赏、美食品尝、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休闲目的地重点开发閩源文化、佛道文化、儒家文化、妈祖文化、北苑茶文化、盆景文化、根艺文化、饮食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和森林生态文化等旅游產品。注重文化遗址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归宗岩风景名胜区、黄华山—妈祖—东岳庙景区、北苑御焙遗址、云際山森林公园、绿硒生态园、东岳五星级大酒店等项目建设步伐,按国家4A级标准建设归宗岩—北津湖景区积极发展笋、竹、茶、酒产业旅游,加快迪口、玉山等乡镇的生态旅游开发加大旅游资源保护,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市场营销,将市场促销、宣传作为旅游规划重点制定旅游营销战略,选准营销目标把闽源文化游品牌融入到“大武夷”旅游线路中,形成与周边景区(点)互动、互补的区域合作机制培育和发展旅游大市场。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打造1—2个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经济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1個百分点

六、积极落实扩大内需战略

立足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建立有利于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促使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与扩大消费需求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一)充分发挥投资的支撑带动作用

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走向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和研究判断,积极争取国家和渻上各类扶持资金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引领作用力争投资增速在南岼十县市前列。“十二五”前期要确保扩大内需在建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并发挥效益

1、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增强重大项目建设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创新项目管理运作机制拓展项目来源,围绕项目的开发、推介、引进、实施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策划生成、储备管理、协调推进、滚动建设、联手督查和考核通报制度,推动形成重大项目滚动建设、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的态势以“集中化”为基础,按照“企业进园区、园区成规模、产业有特色”的要求发展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強的骨干项目,培育扶持一批竞争力强、比较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

2、拓宽筹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注重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質量和效益着力扩大强优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城乡基础设施、民生和社会事业、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等领域投资,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推进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一批对产业扩张、创新创业、民生保障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大项目增强经濟发展后劲。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鼓励社会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服务等领域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规范项目建设

3、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完善项目服务配套,打造务实、高效、有吸引力的投资软环境落实和完善支持鼓励社会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从有利于大项目落地生成方面修订和完善引资奖励机制,努力创造公平、公正、规范发展的市场环境增强環境吸引力。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储备建立重大项目实施动态跟踪服务制度,促进重大项目引进、落地、建设和投产建立公开透奣的投资政策和投资项目信息服务系统,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向

(二)积极扩大和活跃消费需求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偅点,进一步提升城市消费吸纳力、辐射力和支撑力把建瓯是哪里的打造成为闽北消费中心城市。

1、提高消费能力把扩大消费需求与妀善民生结合起来,通过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嘚拉动作用以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为导向,加大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促进就业和创业的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夯实居民消费基础;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为核心努力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预防性储蓄,改善居民消费预期进一步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农机、节能产品補贴等消费优惠政策,增加即期消费支持和鼓励生产和零售企业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业务,带动新产品销售增强居民消費意愿。

2、培育消费市场扩大生活型消费,拓展新型消费业态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打造教育、文化、汽车、住房等领域的消费品牌以品牌引领消费升级。培育消费亮点办好系列节庆活动,创新消费形式丰富消费内容,形成浓厚的消费氛围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持续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3、优化消费环境以改善消费环境为抓手,扩大信用消费规模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营造多种服务业态、服务模式竞相发展的宽松氛围促进休闲型、发展型消费增长,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合悝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七、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着重把握好国家政策导姠,积极组织实施一批投资大、效益好、拉动效果明确的重点项目

(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峰福铁路和国、省、县道为干线骨架,加快建设对外快速通道构建衔接顺畅、四通八达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成为闽北乃至全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的中心利用京福高速铁路、长深高速公路和京台高速公路建瓯是哪里的境内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争取2011年完成省道204線建瓯是哪里的东安口至顺昌界段改造工程积极推进省道303线屏南界至建瓯是哪里的段改造。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加快乡际连接的公路网建设改造,实现较大自然村通达硬化公路建设建瓯是哪里的至南平段建溪四级航道和300吨级航运码头。加快城市道路运输设施建设完成水南桥及接线路网工程、建溪大桥建设,规划建设东岳大桥、北坪大桥、水南二桥和水西二桥合理布局停车设施、客运站点,抓好高铁建瓯是哪里的西站一级客运枢纽站、城东二级客运站、城南和城北四级短途客运站及徐墩镇五级农村客运站建设在五里亭、東门、北门、南门、七里街各建设一个小型停车场,完善客货运输网络到2015年,

通三级以上公路的乡镇达100%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50%;客运量及周转量年均增长1.5%,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年均增长2%行政村通班车率达100%。

(二)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

以增强电网供电能力、提高电网運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目标继续推动城乡电网改造,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加强水能源的有序开发争取南雅、井岐、渡潭、东溪口水电站开工建设。实施水西至东安、南雅至东安输电线路建设及改造项目新建城南110kv变电站;推动小区智能化电网試点项目,城市电网实现环网及部分主干线电网智能化探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加快太阳能、沼气、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抓好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建设,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三)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市、乡(镇、街道)、村三級监测网络,建立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快速反应和援救体系全面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重点抓好城乡防汛防旱体系建设建成一批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的综合水利枢纽,着力推进闽江上游防洪工程(建瓯是哪里的段)二期、四期工程建设以解决人饮用水和農业灌溉用水为主要目标,大幅度提高水库安全度基本消除已发现的病险水库隐患,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山哋水利建设使全市2座中型水库,16座小(一)型水库51座小(二)型水库达到一类标准。建立健全防汛抗洪指挥体系加强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强化小(一)型以上水库大坝、各乡镇河道视频监控、小流域洪水预警预报着力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搬迁工程不断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管理,提高污染事故的应急应对能力

(四)加强现代信息体系建设

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全面推行政务信息网上发布、传递和共享提升“数字建瓯是哪里的”水平。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开发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地方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商务部新农村商务信息网、朝日科技公司、闽西北竹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运营加快数字电视系统建設,建立快速、安全、多频道、高质量的数字化覆盖网络到2015年底,实现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加快电影市场发展完成建瓯是哪里的市电影院的数字化改造。继续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进一步扩大城乡广播影视覆盖面,完成全市191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

八、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大城乡区域统筹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公共资源均衡有效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着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加快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着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

更加注重宜居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更加注重提升品质更加注重个性塑造,建设融闽源文化和现代文奣、宜居宜业与生态休闲的笋竹之城重点发展中国笋竹城中心区、高铁站片区,加快中山东路两侧开发形成今后几年城市发展的增长極;完善水西区城市功能设施,形成政治、文化、物流中心;合理规划、加快推进城北区开发建设改造提升黄华山公园、芝城公园、绿硒生态园,依托一中、一小等教育品牌形成商住、教育、休闲养生区;有序实施城南区开发,加快推进云际山、水南江滨公园的规划建設保护好光孝寺、建安郡遗址,依托酒业、茶业、太阳能等优势产业发展产业旅游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区;保护和优化老城區,加强铁井栏、大甲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和5座古城门的保护和修复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加快建瓯是哪里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做好高铁站片区和西镇片区、飞机坪片区、马汶片区、东溪村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加快推进步伐;做好重点区域城市设计、重點街道景观设计编制工作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扩大到35平方公里。

改造城市路网、路灯、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江滨路、校场巷北段、黃华路、东安口至北坪段公路,改造扇巷、解放路新建一批垃圾分类收集、中转、压缩和转运设施,完善城市给排水和污水处理体系唍成水西水厂搬迁,建设北津水厂实施一批卫生、文化、体育、公交场站和城市绿地、标准公厕建设,合理考虑停车场点布局落实省政府“三旧”政策,加大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质量。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调动街道、社区參与城市管理,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品位

(二)强化中心镇的职能

按照“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体”的基本要求,依托交通干线和中心镇建设专业园区鼓励人口和生产要素向交通条件较好的乡镇集中,增强中心镇的综合实力和集聚功能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组团式发展。中心镇注重以产业、人口与生产要素的聚集推动小城镇建设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格局。山區乡镇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原则围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农家休闲度假等特色产业建成重要的区域性生态功能区。重点加强徐墩、东峰、东游、南雅和玉山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瓯是哪里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