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M领域,听云有什么不同领域妙用?

从智能CDN调度到首届APMCon,听云最近有点忙--百度百家
从智能CDN调度到首届APMCon,听云最近有点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从推出智能CDN调度系统,到举办首届APMCon大会,听云最近有点忙。
一直关注本公众号的读者,应该注意到我写过不少CDN的文章,这与CDN技术及应用在中国的炙手可热息息相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家互联网巨头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包括各大传统行业也在不断加快“互联网+”转型与升级的步伐,尤其是视频直播行业和网红经济在2016年的快速崛起,众多企业用户对于网络带宽的需求都出现了急剧增长。
但是在享受行业增长福利的同时,各大互联网企业包括业内知名的直播网站,其为CDN付出的费用开支也水涨船高。有数据统计,在影音娱乐企业的日常开销当中,只有40%是真实的运营成本,另外有高达30%左右的开支都用在了带宽和CDN上。
曾经有人算过一笔账:以当前最为红火的直播网站为例,如果以千万级月活、百万级在线来计算,企业需要消耗高达1.5T的带宽,并且每个月要为此付出大约3000万元的巨额开支。
看到这样的天文数字,相信不少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如此,企业怎样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避免带宽浪费?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
即使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要想回答这些问题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是从非专业的角度来看,对于企业用户来说,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你只需要在众多的CDN服务提供商中,找到能够真正帮你执行智能CDN调度、自动节省成本的合作伙伴就好。
近日,由听云推出的CDN调度系统——听云Controller for CDN,就是这样一款能够进行智能CDN调度,为用户节省成本的产品。
据听云技术副总裁吴静涛介绍,听云Controller的原理,就在于利用听云APM所采集的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以此为CDN服务节点的性能、可用性、成本生成征信体系,达到对资源进行智能调度,为用户提供实时、高效、低价的资源配置建议等效果。
吴静涛透露,目前听云每天能够收集到200亿条移动性能数据,3亿条浏览器应用性数据,再加上30万+的全国监测节点,汇聚起来便形成了听云对CDN及CDN性能监控的基础数据。根据这些实时的CDN节点成功率、用户吞吐率以及实际访问时间、价格等数据进行加权运算,便能够对CDN的节点选择提供好的评估和使用的可能。
吴静涛表示,在使用听云Controller for CDN之后,企业在保证可用性和性能的情况下,能够提高30%的效能,同时降低40%的成本。这充分体现了听云Controller的价值所在。他还透露,未来听云Controller产品线还将进一步扩展到Cloud以及双活DC用户智能路由上,以构建真正智能的秒极用户体验时代。
在大力推广听云Controller的同时,听云还与极客邦、InfoQ联手,在北京首次举办了2016中国应用性能管理大会(简称APMCon 2016)。作为国内APM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大会,首届APMCon以“驱动应用架构优化与创新”作为主题,吸引了50多位国内外知名行业大牛和超过1800位运维研发人员,针对APM相关的性能优化、技术方案、架构细节及优化创新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主题为《秒极时代》的大会演讲中,听云技术副总裁吴静涛表示,如今移动互联网的精髓,在于以秒为单位的极致用户体验。互联网行业有一个著名的“8秒定律”,意即如果用8秒钟还没有打开一个页面,那么将会有70%的用户选择放弃。而根据听云在2012年发布的“首屏时间”指数,如果首屏打开速度慢于3秒钟,那么用户就不可能接受。
根据IDC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会有44.1%的ICT投入到以用户为中心的第三代平台。因此听云最为关心的,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秒极时代”的体验。
那么要想实现这样的秒级体验,听云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吴静涛透露,听云希望能够应用性能管理平台,无论是原生APP还是传统的浏览器webview,都可以监控用户体验。听云目前有8亿独立客户终端嵌码,能够收集用户的体验数据分析,其分析结果就是行业均值,所有的客户体验都能分辨好坏,这就是听云真实理念之所在。
当分辨出客户体验的好坏以后,听云会通过用户体验评分体系、用户交互体验、网络时间切片、后台应用逻辑拓扑、应用过程和每段代码的时间偏移量等五个步骤,以及八种服务来进行实现。
为了说明实现“秒极时代”体验的意义,吴静涛还列举了三个案例:
一、某移动App评分经过2个月的迭代,关键解决卡顿和崩溃问题,评分由83分上升到100分,首日留存率提高15%;
二、某应用170万分手用户统计分析,33.7%与应用性能相关,行业均值分析,图片是流量超出的关键,优化后至少减少5%分手率;
三、某公司经过优化调整,首页建连时间缩短0.4秒,相当于提高了2.8%的转化率,即以1万人参与的活动计算,增加了10000×转化率(2.8%)×客单值(4200元)=120万的投资增额 &
“听云正在迎接秒极时代,希望能够在客户投诉之前就能发现和定位问题,并提出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平台加服务的方式,降低客户的运营成本,提升IT运营效率。”谈及听云的未来愿景,吴静涛如是表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969
阅读:1769
阅读:30万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董明珠突然从格力集团下课,出何缘由?她干的项目该咋办?
光速追猎者
冯先生失眠中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近匠》有了APM,用户快到碗里来——专访听云CTO Wood - 推酷
《近匠》有了APM,用户快到碗里来——专访听云CTO Wood
听云成立于 2006年底。那个时期,国内各大互联网网站客户的最大需求是最终用户的体验和感知,但当时国内还没有公司能够提供性能和用户体验监测服务。由于没有有效的监测手段,这些网站对自己网站及竞品网站的最终用户体验和性能不甚了解,同时一些国外厂商在国内提供的服务由于监测节点少和分布不合理等原因也导致了其无法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2007年,听云发布了第一款综合性(Synthetic)APM监测产品,建立了一个覆盖包括IDC机房到Lastmile,覆盖了国内各大小运营商的主动式监测网络。成为了国内APM领域的先行者。
在移动应用产品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用户对产品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任何微小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用户流失。在应用性能监测方面,APM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听云联合创始人、听云CTO,Wood目前负责听云平台的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和运维工作。日前,他与我们分享了其在APM领域一路走来的心得和对这一领域的思考与探索。
CSDN:作为一家成立近十年的公司,在经历移动化转变的过程中,你们做了哪些调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户的关注度逐渐从传统的 PC互联网服务转到了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上,并且除了Web App之外,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用户还大量采用了Native App的方式来提供服务。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原有的产品无法对此类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性能监测。此外,当我们从客户端上进行性能监控时,基本上是从应用外部来评估Web应用的性能,虽然能获取最终用户的性能体验和网络性能,但应用本身或应用后端的各种服务导致的性能问题是无法从外部来发现和定位的,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用户最关心并且是最希望尽快去解决的。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产品进行了升级。首先是推出听云App来解决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性能监测问题。移动开发者通过使用听云App,可以非常容易地将监测探针部署到他们的移动应用中,使得他们可以采集到真实用户所产生的各种性能数据。另外,从网络性能层面,我们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到自己的应用都访问了哪些网络资源(如静态的图片资源和动态的API接口等);访问的效果是什么;哪些业务接口的响应速度慢、访问效果不好;哪些地区 /运营商的用户会遇到什么样的网络性能问题和网络错误等。
CSDN:除了网络性能外,服务端的性能也十分重要,这方面听云有哪些举措?
针对服务器性能监控,我们推出了听云Server。听云Server采用字节码注入等技术在应用服务器上部署采集探针来实现应用性能的监控。与听云 App一样,听云Server同样是一款被动式的APM产品。目前提供对PHP、Java和.NET应用的监控服务。通过听云Server,用户可以实时监控各种服务端应用的响应性能,以及应用访问后端的其他服务,例如SQL数据库、NoSQL数据库和其他Web Service的性能。听云Server能够提供代码级的性能监控和问题定位,也就是说当应用的性能或应用中的某一个事务过程出现性能问题时,听云Server可以告诉用户到底是哪行代码的执行慢、哪些SQL语句的查询慢,以及哪行代码导致了异常和错误的出现。这大大减少了运维人员定位性能瓶颈的过程。
CSDN: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听云有哪些不同?
听云从 2006年底成立到现在一直专注于用户体验监测和应用性能管理的研究。目前从产品的覆盖度上说听云是产品最全面的APM服务提供商,拥有听云App、听云Network、听云Server、听云CDN四条重要产品线。听云的四条主要的产品线完整覆盖了从用户端到服务器端、从主动式到被动式的监测点和监测方式。
应用性能的管理和监控需要多方面的数据支持,包括来自各个探测的各层面性能数据:网络、运营商、机房、服务器、代码、数据库等,包括自身服务、第三方服务、行业甚至竞品服务的性能数据。只有多方面的性能数据都汇总到了一起,我们才能对自己的应用性能有完整清晰的认识,从而建立完善的应用监控基准和监控体系。当应用出现性能问题时,只有多种监控方式相结合,从多层面多维度去分析性能问题,才能快速准确地定位性能瓶颈所在。据了解目前国外的 APM领域新贵New Relic也是刚刚推出了Synthetics监测服务来补充其原有产品中缺少有效的主动式监测服务的不足。 另外,从应用性能监测技术上来说,听云团队目前拥有相当专业、高效的研发团队,并且 8年专注在应用性能管理上,我们的团队积累了大量的相关产品研发经验。
其次,听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听云所有的产品线和监测技术都是听云团队自主研发并实现的,而不像其他厂商是通过国外厂商的开源技术和反编译国外厂商的产品进行修改而进行产品研发的。例如,由听云团队在 2007年首次提出并完成技术实现的“首屏时间”于2012年的时候被工信部采纳,成为宽带速率测试标准中一项重要的指标(YDB 118-2012)。所有这些技术上的优势,都是其他的国内厂商所不具备的。
第三,听云团队在长期服务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客户的过程中积累了多年丰富的服务经验,拥有国内顶尖的应用性能管理服务和咨询团队。同时,我们也是最了解国内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的服务团队。
:你刚才提到了 New Relic,它现在已被当做行业的标杆,你认为在APM领域,国内与国外市场有哪些区别?
我认为,目前国内和国外的 APM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市场成熟度。在国外的APM市场上,传统的APM产业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了,特别在企业市场上的成熟度非常高。而近年来新兴的APM厂商更是瞄准了移动应用产品和SaaS服务模式两块领域,新的APM产品通过SaaS服务模式可以让更多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以极低的价格享受到之前非常昂贵但同样专业的APM服务,这点目前在国外APM用户中的接受度还是非常高的,所以整个国外APM市场相较国内市场要成熟很多。而国内的APM市场,特别是SaaS模式的APM服务市场还处于逐步培养和建立的阶段,以及取得用户信任的过程中,相对来说较不成熟。但一旦建立起来,国内APM市场的规模将拥有不可忽视的巨大空间。
另外,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上来看,国际市场上的产品通用度比较高,国外客户的产品需求度相对一致。而国内市场需求就比较复杂了,例如在网络环境上国内的情况比国外要复杂很多,引起的网络性能问题也非常多,这就决定了国内客户对客户端,对基于主动式的应用性能监测会有更大、更急迫的需求。同样,在服务端的产品需求上,国内用户使用的开发语言、框架等也同国外用户存在着不小的区别。因此更多倾听用户的声音、了解并解决国内用户的需求也是听云多年来一直在坚持的事情。
你认为国内 APM领域的未来趋势是什么?实现这一趋势,需要市场的供需双方做哪些准备与转变?
我们认为国内 APM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基于市场的逐步完善、移动APM需求剧增和SaaS服务模式越来越成熟这三者同步发展的。国内APM市场的成熟会受国外APM热潮的影响而加快成熟的进度。而由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移动网络下用户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性能问题,这也给移动APM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同时,随着云服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会从传统的部署方式迁移到云端,而用户也会对SaaS模式的APM服务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可以预见,APM的服务模式将会从传统的私有化部署的形式逐渐迁移的纯SaaS的服务模式或半私有半SaaS的混合部署模式。当用户真正了解到通过云服务和SaaS部署的方式可以完全消除安全和性能方面的问题时,用户(特别是大量涌现的新兴移动互联网创新用户)、中小型创业公司将会更倾向于选择SaaS模式的APM产品和服务。
:未来, APM会不会更加细分化?
有这个可能。只要市场足够大,相信未来会出现更细分的 APM市场,可能会出现专注于某一个行业领域的APM细分市场。而细分市场的出现并非是一蹴而就。首先对于整个APM行业来说,需要有海量的性能数据作为支撑,需要整个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深度接受应用性能管理这个概念并落实;其次对于听云这种应用性能管理服务提供商来讲也是一样,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O2O等多行业积累足够的性能数据是创造细分市场的必要条件。在数据积累的同时,如何解读这些性能数据很重要,而未来通过大数据挖掘,甚至可以预测到你的应用将会发生什么性能问题。
《近匠》73期,蒲公英是专为iOS、Android开发者提供免费应用内测的平台,解决开发者将应用分发给内测用户时的繁杂、低效问题。本期对话其CEO石瑞,听他讲述创建蒲公英的契机和在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及解决方法。
《近匠》第72期,爱加密是一个为应用提供安全保护体系的平台,为移动应用提供安全保护,防止用户个人数据被窃取,减少应用破解对开发者的损害。不只是Android应用,iOS应用也一样可能面临安全风险。
《近匠》第71期,茄子快传是联想集团推出的一款手机内容传输工具,通过“声音二维码”技术可以快速匹配手机设备,可以实现在无网情况下传输数据。茄子快传是联想移动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尝试。
第一时间关注最新移动开发相关信息和技术,请关注mobilehub公众微信号(ID: mobilehub)。
寻求《近匠》免费报道,请私信:@CSDN移动,或发送邮件至mobile#csdn.net。&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听云成立于2006年底。那个时期,国内各大互联网网站客户的最大需求是最终用户的体验和感知,但当时国内还没有公司能够提供性能和用户体验监测服务。由于没有有效的监测手段,这些网站对自己网站及竞品网站的最终用户体验和性能不甚了解,同时一些国外厂商在国内提供的服务由于监测节点少和分布不合理等原因也导致了其无法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2007年,听云发布了第一款综合性(Synthetic)APM监测产品,建立了一个覆盖包括IDC机房到Lastmile,覆盖了国内各大小运营商的主动式监测网络。成为了国内APM领域的先行者。在移动应用产品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用户对产品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任何微小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用户流失。在应用性能监测方面,APM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听云联合创始人、听云CTO,Wood目前负责听云平台的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和运维工作。日前,他与我们分享了其在APM领域一路走来的心得和对这一领域的思考与探索。CSDN:作为一家成立近十年的公司,在经历移动化转变的过程中,你们做了哪些调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户的关注度逐渐从传统的PC互联网服务转到了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上,并且除了Web App之外,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用户还大量采用了Native App的方式来提供服务。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原有的产品无法对此类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性能监测。此外,当我们从客户端上进行性能监控时,基本上是从应用外部来评估Web应用的性能,虽然能获取最终用户的性能体验和网络性能,但应用本身或应用后端的各种服务导致的性能问题是无法从外部来发现和定位的,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用户最关心并且是最希望尽快去解决的。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产品进行了升级。首先是推出听云App来解决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性能监测问题。移动开发者通过使用听云App,可以非常容易地将监测探针部署到他们的移动应用中,使得他们可以采集到真实用户所产生的各种性能数据。另外,从网络性能层面,我们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到自己的应用都访问了哪些网络资源(如静态的图片资源和动态的API接口等);访问的效果是什么;哪些业务接口的响应速度慢、访问效果不好;哪些地区/运营商的用户会遇到什么样的网络性能问题和网络错误等。CSDN:除了网络性能外,服务端的性能也十分重要,这方面听云有哪些举措?针对服务器性能监控,我们推出了听云Server。听云Server采用字节码注入等技术在应用服务器上部署采集探针来实现应用性能的监控。与听云App一样,听云Server同样是一款被动式的APM产品。目前提供对PHP、Java和.NET应用的监控服务。通过听云Server,用户可以实时监控各种服务端应用的响应性能,以及应用访问后端的其他服务,例如SQL数据库、NoSQL数据库和其他Web Service的性能。听云Server能够提供代码级的性能监控和问题定位,也就是说当应用的性能或应用中的某一个事务过程出现性能问题时,听云Server可以告诉用户到底是哪行代码的执行慢、哪些SQL语句的查询慢,以及哪行代码导致了异常和错误的出现。这大大减少了运维人员定位性能瓶颈的过程。CSDN: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听云有哪些不同?听云从2006年底成立到现在一直专注于用户体验监测和应用性能管理的研究。目前从产品的覆盖度上说听云是产品最全面的APM服务提供商,拥有听云App、听云Network、听云Server、听云CDN四条重要产品线。听云的四条主要的产品线完整覆盖了从用户端到服务器端、从主动式到被动式的监测点和监测方式。应用性能的管理和监控需要多方面的数据支持,包括来自各个探测的各层面性能数据:网络、运营商、机房、服务器、代码、数据库等,包括自身服务、第三方服务、行业甚至竞品服务的性能数据。只有多方面的性能数据都汇总到了一起,我们才能对自己的应用性能有完整清晰的认识,从而建立完善的应用监控基准和监控体系。当应用出现性能问题时,只有多种监控方式相结合,从多层面多维度去分析性能问题,才能快速准确地定位性能瓶颈所在。据了解目前国外的APM领域新贵New Relic也是刚刚推出了Synthetics监测服务来补充其原有产品中缺少有效的主动式监测服务的不足。另外,从应用性能监测技术上来说,听云团队目前拥有相当专业、高效的研发团队,并且8年专注在应用性能管理上,我们的团队积累了大量的相关产品研发经验。其次,听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听云所有的产品线和监测技术都是听云团队自主研发并实现的,而不像其他厂商是通过国外厂商的开源技术和反编译国外厂商的产品进行修改而进行产品研发的。例如,由听云团队在2007年首次提出并完成技术实现的“首屏时间”于2012年的时候被工信部采纳,成为宽带速率测试标准中一项重要的指标(YDB 118-2012)。所有这些技术上的优势,都是其他的国内厂商所不具备的。第三,听云团队在长期服务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客户的过程中积累了多年丰富的服务经验,拥有国内顶尖的应用性能管理服务和咨询团队。同时,我们也是最了解国内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的服务团队。CSDN:你刚才提到了New Relic,它现在已被当做行业的标杆,你认为在APM领域,国内与国外市场有哪些区别?我认为,目前国内和国外的APM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市场成熟度。在国外的APM市场上,传统的APM产业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了,特别在企业市场上的成熟度非常高。而近年来新兴的APM厂商更是瞄准了移动应用产品和SaaS服务模式两块领域,新的APM产品通过SaaS服务模式可以让更多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以极低的价格享受到之前非常昂贵但同样专业的APM服务,这点目前在国外APM用户中的接受度还是非常高的,所以整个国外APM市场相较国内市场要成熟很多。而国内的APM市场,特别是SaaS模式的APM服务市场还处于逐步培养和建立的阶段,以及取得用户信任的过程中,相对来说较不成熟。但一旦建立起来,国内APM市场的规模将拥有不可忽视的巨大空间。另外,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上来看,国际市场上的产品通用度比较高,国外客户的产品需求度相对一致。而国内市场需求就比较复杂了,例如在网络环境上国内的情况比国外要复杂很多,引起的网络性能问题也非常多,这就决定了国内客户对客户端,对基于主动式的应用性能监测会有更大、更急迫的需求。同样,在服务端的产品需求上,国内用户使用的开发语言、框架等也同国外用户存在着不小的区别。因此更多倾听用户的声音、了解并解决国内用户的需求也是听云多年来一直在坚持的事情。CSDN:你认为国内APM领域的未来趋势是什么?实现这一趋势,需要市场的供需双方做哪些准备与转变?我们认为国内APM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基于市场的逐步完善、移动APM需求剧增和SaaS服务模式越来越成熟这三者同步发展的。国内APM市场的成熟会受国外APM热潮的影响而加快成熟的进度。而由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移动网络下用户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性能问题,这也给移动APM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同时,随着云服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会从传统的部署方式迁移到云端,而用户也会对SaaS模式的APM服务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可以预见,APM的服务模式将会从传统的私有化部署的形式逐渐迁移的纯SaaS的服务模式或半私有半SaaS的混合部署模式。当用户真正了解到通过云服务和SaaS部署的方式可以完全消除安全和性能方面的问题时,用户(特别是大量涌现的新兴移动互联网创新用户)、中小型创业公司将会更倾向于选择SaaS模式的APM产品和服务。CSDN:未来,APM会不会更加细分化?有这个可能。只要市场足够大,相信未来会出现更细分的APM市场,可能会出现专注于某一个行业领域的APM细分市场。而细分市场的出现并非是一蹴而就。首先对于整个APM行业来说,需要有海量的性能数据作为支撑,需要整个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深度接受应用性能管理这个概念并落实;其次对于听云这种应用性能管理服务提供商来讲也是一样,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O2O等多行业积累足够的性能数据是创造细分市场的必要条件。在数据积累的同时,如何解读这些性能数据很重要,而未来通过大数据挖掘,甚至可以预测到你的应用将会发生什么性能问题。第一时间关注最新移动开发相关信息和技术,请关注mobilehub公众微信号(ID: mobilehub)。mobilehub(mobilehu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本文作者今年凭借一款 RoDot 游戏成为了 Apple WWDC Scholarship Winner,在这篇文章中,这位即将读大三的学生分享他自学 iOS 开发的成长历程、游戏开发中的经验,以及对于申请苹果奖学金的建议。本文将介绍一些在Visual Studio中很实用却被忽略的小技巧。本文作者从介绍函数式编程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函数式编程的表现形式和特性,最终通过现代C++的新特性以及一些模板云技巧实现了一个非常灵活的pipeline,展示了现代C++实现函数式编程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体现了现代C++的强大威力和无限可能。自定义流式布局还是非常麻烦的,不过Google今年开源了新的容器,就是这个FlexboxLayout,如果你玩过前端开发或者玩过RN,就会觉得这个FlexboxLayout真是简单,本文就来看看这个FlexboxLayout的使用吧!MDCC 2016 移动开发者大会将于 9 月 23 - 24 日在北京 · 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主办方携五大技术专场和五大技术峰会出品人,为大会的嘉宾及内容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核,现正式公布已经确定的演讲人与议题,让我们逐一为各位揭晓。gRPC是一个高性能、开源、通用的RPC框架,面向移动和HTTP/2设计,是由谷歌发布的首款基于Protocol Buffers的RPC框架。CSDN「移动开发周刊」第158期在今天与大家见面了,从2011年创建第1期以来,每周都在为移动开发者收集七天内的技术干货以及与移动开发息息相关的新闻,也见证了整个移动开发领域的技术趋势变化。ScrollView可以说是Android里最简单的滑动控件,但是其中也蕴含了很多的知识点。今天尝试通过ScrollView的源码来了解ScrollView内部的细节。每一年的MDCC都紧随时势,沉淀了无数极具价值的实践经验,而在不断探索的同时,人们也在不经意间遗忘。为此,我们特别奉上历届MDCC大会PPT精华,从国内外业界领袖与技术专家的精彩分享中进一步筛选实践深刻见解、最具技术含量的PPT。在当前VR开发如此火热的情况下,虚幻4在VR方面一直保持着技术领先。笔者有幸在虚幻3时代就有机会深入地学习了这款引擎,目前也在从事虚幻4 VR领域的开发工作,所以希望把自己的一点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对虚幻4引擎技术感兴趣的同学。微软在其官方GitHub上公布了一系列VS Code tips and tricks,本文为对它的翻译提炼。Android开发中时常会遇到内存泄漏的问题,而Android系统对单个App又有一定的内存限制。Pokemon Go大潮最让人瞠目结舌的,当属其扩张速度——短短一周之内席卷全球,玩家数量超越Twitter。Pokemon Go的创意是唾手可得的,喜闻乐见的,深得人心的。CSDN「移动开发周刊」第156期在今天与大家见面了,从2011年创建第1期以来,每周都在为移动开发者收集七天内的技术干货以及与移动开发息息相关的新闻,也见证了整个移动开发领域的技术趋势变化。在MDCC 2016的物联网开发专场,物联智慧技术长曾羽平将基于他的实战经验介绍了当前物联网开发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曾羽平在会前接受了CSDN采访,介绍了他在物联网开发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体会,以及将在MDCC 2016上分享的话题。AsyncTask封装了Thread和Handler,通过AsyncTask可以很方便地在执行完后台任务后更新UI。对于深度学习工作者而言,大量的开源项目避免了很多重造轮子的工作,降低了算法实现门槛。本文盘点了在Github上获得Stars最多的深度学习项目,供从业者参考。并感谢这些开源爱好者的贡献。今年将迎来MDCC第七个年头,交流技术,我们是认真的,为帮助更多朋友了解大会筹备进展,主办方总结了不可错过MDCC 2016的六大理由。本文主要是从网络中搜索汇总一些常见的内存泄漏,一方面自己应对校招,另一方面以后自己写代码时也会注意这些问题。当然了,还有一方面就是方便大家~想要成为一名VR游戏开发者,所要做的不仅是需调整对传统游戏设计的学习,还要挑战一个全新的开发世界。本文中来自Steam VR平台的几位富有丰富经验的开发者分享其VR开发的宝贵经验及给入门级的VR开发者的建议。当前人工智能的一个风口无疑是无人驾驶汽车,作为MDCC 2016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场的讲师,PerceptIn 联合创始人刘少山将会为与会开发者详细诠释无人驾驶技术。Android内置webkit内核的高性能浏览器,而WebView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封装后的一个 控件,WebView直译网页视图,我们可以简单的看作一个可以嵌套到界面上的一个浏览器控件!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重点阐述 Swift 3 中会给代码带来影响的最重要的变化。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CSDN「移动开发周刊」第157期在今天与大家见面了,从2011年创建第1期以来,每周都在为移动开发者收集七天内的技术干货以及与移动开发息息相关的新闻,也见证了整个移动开发领域的技术趋势变化。如果你还在使用基于4.6系列内核的Linux,那么软件为维护者想对你说:升级的时候到了。本文从简单的例子入手,让大家能快速地明白 React Native 是什么,Redux 和常见的 MVC、MVP 等有什么区别,怎么去组织一个 Redux 架构的 React Native 项目。今年I/O大会上谷歌向开发者介绍了全新版Awareness API,让设备比用户更了解自己。日前,谷歌正式发布了Awareness API,所有开发者可通过最新版本的Google Play Service下载使用。名为mal的Make a Lisp项目,截止目前收获了2466个star,主要贡献者Joel Martin(@bus_kanaka),现任ViaSat (前)Principal Engineer。近日,Zend Framework的Project Lead Matthew Weier O’Phinney代表Zend Framework Team在其官方博客正式宣布了Zend Framework 3的到来,实现了对于PHP 7的支持。在iOS端由于文件系统的封闭性,文件的上传变得十分麻烦,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局域网WiFi来传输文件并存储到沙盒中。Google在Chrome浏览器中新增沉浸式浏览功能,实现Android版Chrome 虚拟现实化,用户可在虚拟世界中浏览任意网页。开发VR游戏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当然,选择其一并不代表我们舍弃了其它开发平台的优点,同时Unity3D游戏引擎拥有跨平台的特性,对项目经过简单的修改便可将VR项目移植到PC或者其他平台中。无论是智能住宅、联网汽车还是智能工厂,所有智能技术的核心都是设备间的网络互联,而这正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物联网(IoT)。IoT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善人们生活和交互的方式。两年前写书的时候,就在研究Android L提出的Vector,可研究下来发现,完全不具备兼容性,相信这也是它没有被广泛使用的一个原因,经过Google的不懈努力,现在Vector终于迎来了它的春天。Android中为实现进程间内存访问,可将一个进程中的内存数据分解成Android认识的原子类型,然后在另一个进程中将原子类型的数据重新组合成对象。编写将原子类型的数据重新组合成对象的代码比较费时,Android通过AIDL可以实现该功能。对许多人来说,任天堂的掌机和游戏是青春的记忆。近日,任天堂正式发布首款增强现实游戏《Pokémon GO》,短短几日,就席卷了手机游戏世界,为游戏行业带来一抹绚丽的色彩。GNU nano中文意思为纳米,顾名思义,纳米是非常小的尺寸,由此nano编辑器以其小巧、简单而深受广大开发者喜爱。但本文将要讲述的并非基于终端的文本编辑器nano,而是比nano更袖珍的编辑器-Kilo。北京时间7月12日,TypeScript Program Manager Daniel Rosenwasser在Developer Tools Blogs发布了TypeScript 2.0 Beta。其所包含的新特性首当其冲的便是非空类型。由dkhamsing发起的Open-Source iOS Apps收集了各种开源的iOS App,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截至目前,项目已收集了502款开源iOS应用,收获了7967+个Star,并吸引了109位Contributor的参与。在正式发布前,我们先尝鲜由微软的Eric Rozell和Erik Schlegel主力Contributions的开源插件——React Native plugin for 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 (UWP)。CSDN移动周刊将持续为您优选移动开发的精华内容,共同探讨移动开发的技术热点话题,涵盖移动应用、开发工具、移动游戏及引擎、智能硬件、物联网等方方面面。好的工具虽不能创造出一名出色的开发者,但开发者拥有好的工具会如虎添翼。本文分享从设计至开发的一些实用性工具,希望帮助开发者发现一些可以优化工作流的新工具。代码审核(Code Review)是软件研发质量保障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在实际项目执行过程中,却因为种种原因被Delay甚至是忽略。在实践中,给大家推荐一款免费、开放源代码的代码审查软件Gerrit。学习C++的一大好处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命周期(Lifetime)和所有权(Ownership)的概念,以及类型的抽象,还可了解到怎样利用类型保持API的使用方式不变。为何各种高级语言层出的今天,学习C++仍颇有价值?本文将为你道来。虽然虚拟现实发展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晕动症也一直伴随着,成为虚拟现实开发者所面临的难题。本周,苹果公司发布了macOS Sierra,这是OS X EI Capitan的继任者,新的Mac操作系统。也引入了下一代文件系统Apple File System(APFA)和针对SSD的一系列优化。Checked C提出通过在C语言中增加安全特性以减少编程错误,但是这门语言能否走出实验室却另当别论。我们高兴地宣布Atom 1.8和1.9-beta发布了!近日,微软因Application Insights部分功能并不适用HockeyApp所带来的不便,更新其转型战略计划。HTTP请求都是明文传输的,所谓的明文指的是没有经过加密的信息,安全性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etscape 公司制定了HTTPS协议,HTTPS可以将数据加密传输。本文主要分享HTTPS理论知识及其在Android中的应用。mobilehub欢迎关注 mobilehub 了解移动开发那些事儿,让我们更好的帮助移动开发者了解当前移动开发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先进经验和各移动平台理念! 历史消息查看请打开公众账号-点击又上角人像按钮-点查看历史消息。热门文章最新文章mobilehub欢迎关注 mobilehub 了解移动开发那些事儿,让我们更好的帮助移动开发者了解当前移动开发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先进经验和各移动平台理念! 历史消息查看请打开公众账号-点击又上角人像按钮-点查看历史消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岩石在不同领域的用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