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节日的作用

传统节日兴起的意义
传统节日兴起的意义
范文一:传统节日的意义传统节日具有什么意义?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法定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与中国人一起“举杯邀明月”一般来说,中秋赏月这样的传统核心节俗是很难与西方世界共享的。欧美人崇拜太阳,对夏至、冬至等特别重视,有点燃篝火的仪式与游戏活动,这跟欧美人的历法传统有关系,太阳历是他们一直奉行的历法,月亮的圆缺没有时间标志意义。对欧美人来说,中国人的月亮节是独特的,甚至是神秘的。但是,对月亮的崇拜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我们在美洲印第安人那里,看到了人们对月亮的重视,加拿大印第安土著人在月圆时节,要对月熏香,这种习俗至今仍在传承。非洲的坦桑尼亚也有一年一度的月圆节,类似中国的中秋节。他们在月圆之夜,全村人到村外围坐一起,安静地欣赏明月。等到深夜,一起歌舞,通宵达旦。当然,与中国邻近、在文化上有着紧密联系的东南亚国家就完全可与中国人一起“举杯邀明月”。如果我们讲中秋的世界性,从赏月的同一时间看,只能是东亚国家。事实上,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华人都过中秋节。韩国的中秋节称为“秋夕”或“月夕”,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热闹程度甚至超过春节。韩国人在中秋节那天,全家一大早就会起床,女人要穿上漂亮的韩服,结了婚的男子也要穿上韩服,未成家的男人一般要穿最漂亮的正装。大家聚在一起,首先要在长子家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然后围坐一起享用节日盛宴,还要到墓地祭祀。韩国的节日食品有松饼,中秋节家家蒸食松饼并且相互赠送。松饼有米粉制成的白色松饼和用艾草做的绿色松饼,另外还有用红薯粉、枣粉等制作的松饼,颜色多样。松饼的形状有好几种,最有代表性的是饺子形状的松饼,外面是像打糕一样的皮儿,里面是豆沙馅或是栗子馅、枣泥馅等。节日游戏有趣味的有两种:一是妇女在月光下跳圆圈舞;二是男女分组拔河,男人组拔雄绳,女人组拔雌绳,雌胜表示丰收,雄胜反之,所以大家需配合默契,总是要女方获胜。日本传统中秋节叫八月十五夜,由中国传入,有赏月习俗。节日期间各家用瓜果、米团供奉月神,在神社前举行祭祀活动。在越南,大人会给儿童讲中秋节的故事,儿童打灯笼在月下追逐游戏,他们认为中秋节夜里点灯可以驱逐妖魔,获得幸福安宁。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华人中秋节与中国大体一样。如新加坡人在中秋一个月前就有月饼、灯笼上市了。人们以月饼拜月祭祖,馈送亲朋好友,还要吃柚子,社区会开展灯笼制作比赛与观赏活动。新加坡的中秋夜祥和美丽。中秋节俗内涵的普适性中秋赏月是传统中秋的主要节俗之一,但是中秋节俗不仅限于赏月活动,它在我国明清时期已经是一个重大社会活动日,属于三大节之一。中秋节俗的主要意义在于庆祝丰收、强化家庭伦理,以及提倡人际交往。其中,强调家庭伦理与人际关系是中秋节主要内容,天上月圆,地上人圆,所以中秋节又名“团圆节”。无论东方西方,无论社会层级,家庭、朋友等亲情友情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利用传统节日创造回家的机会,加强与家人的联系,可以强化人们的家庭观念。和谐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从这一角度看中秋节的世界意义,可能就更有普适性。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集中展示的重要时机,华人华侨则是将中华传统节日推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他们在欢度春节、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时,一方面强调了自身的文化身份、文化认同,通过族群的节日仪式、节日食品、以及蕴含其中的节日情感的传递,在展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浸润、影响着广大旅居地的居民,给他们以不一样的文化感受。如果我们的春节、中秋节等能够吸引当地居民的注意,让他们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分享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就有了世界意义。向世界奉献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我们的传统节日的精神基础是儒家所倡导的和谐,强调有差异的多样性的和谐,所谓“和而不同”。这样的理念是一笔宝贵的人类文化财富,我们应该有一种开放的胸襟,吸纳世界先进文化,同样也有责任向世界奉献我们的优秀文化。事实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对当地文化环境进行适应性变化之后有被接受的可能,而文化就是这样一个流动地适应、变化与变异成新的过程。如春节在巴黎、纽约、温哥华等欧美城市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大型文化节,参加者不仅是华人华侨,当地政府也出面组织相关活动,市长致辞并参加游行活动,春节已成为观光旅游项目。春节等传统节日让世界人民能够分享我们的快乐,能够认识文化生态多样性的重要,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温厚与崇高。当然,文化是有价值内涵的,它是民族立身之本。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一个文化重组与创新的时代,各种文化的相互联系会愈来愈密切。人们在联系中认知不同体系的文化,多一种文化样式,人们就会多一种文化选择,所以对于今天的世界来说,各文化间的相互包容与相互欣赏是一种时代潮流。我们觉得自己的节日是文化传统,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来说,这些节日更多的是一种新奇与多样化文化样式之一,就像我们看待西方的圣诞节一样。我们在考虑中国传统节日的世界意义时,最实际的策略是在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开掘、整理、继承、改造方面下功夫,将具有普适性价值、适于向外扩展影响的文化事象提炼出来,以影像展示、仪式行为、物品装饰等方式进行世界宣传,应该充分重视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载体功能,向世界昭示中华文明与文化。这些理念的实现,又要靠具体而微的节日事象实现,比如节日仪式、活动、礼品、食品、纪念品、玩偶等标志物都应该细心琢磨设计,让无形的非物质文化有可欣赏、能触摸的物质载体,这样的节日才能打动人心。一如西方情人节的玫瑰,中国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同样有自己的滋味与寄托,像北京中秋的兔儿爷就可以漂洋过海成为欧美人士欣赏的东方幸运神偶。同时,我们也可借鉴东亚国家与海外华人创造的节俗项目,丰富并扩大我们的传统节俗内容,让传统的节日更适合全球化的需要,更贴近人性,更能服务于家庭与社会。原文地址:
范文二:传统节日的当代意义多彩贵州GUIZHOUTODAY栏目主持/景伯平【当代时评】传统节日的当代意义陈颂英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继春节外,清明、端午、中秋节也正式列入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个尊重民意、凝聚民心、汇集民智、张扬民德的好方案,彰显了十七大以后,我国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走向、新举措。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历史沉淀和积累了宏伟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节日,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文化源头和精神家园,是一份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薪火传承,与时俱进。中国传统节日植根于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渔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融合,已经深深地溶入我们民族的生活和习俗之中,至今广泛又鲜活地生存在民族民间,埋藏在寻常百姓的心灵深处。但是,中国民俗节日的吃的氛围过于浓重,节的形态过于单一。特别是由于商家为追求市场的炒作,使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远离,热衷于过洋节的时兴,不免让国人有一种淡淡的悲哀。把传统节日列入中国法定节假日,是一个极好的契机,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充盈传统节日的时代内容。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自觉,赋予传统节日当代意义。如春节要营造家庭和睦、国泰民安的氛围,清明节要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端午节要宣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观念,中秋节要注重团圆平安,喜庆丰收的意识,使传统节日成为宣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重要平台。加强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和保护,是运用传统节日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性工作。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这和中华文化是一脉相传的,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关注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的时候,也不能忘记这方面的传承和更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也是我们守护精神家园、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课题。(绘图/莫倩)■编读交流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好材料拿到《当代贵州》2007年第21期,精心设计的封面上,庄严的大会会场、铮铮闪亮的党徽,使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这期刊物,收集了党的十七大主要文献,以及相关报道,资料性很强,很适合基层读者使用,是方便读者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好材料。由此,可见当代贵州杂志社为读者着想的编辑思想。希望贵刊越办越好!贵阳十中阿慧一篇送来开放春风的报道读了《当代贵州》2007年第23期那篇有关北部湾的长篇报道,很使人振奋。地处贵州南面的广西北部湾,正面临新的开放开发的机遇。对“三不沿”的贵州来说,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开放、发展的好机遇和大机遇。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贵州的有关部门和大大小小的企业,是不是都认为这是一个大机遇、好机遇呢?如果是,又怎样去抢抓机遇呢?省建工集团庆荣56当代贵州〉〉短信〉黔西两县的普底、大水、金坡、仁和4乡及部分村正式移交百2007年12月9日,大方、里杜鹃风景区管委会托管。阅读详情:
范文三:传统节日对我们的意义传统节日对我们的意义再过几周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端午节前后,我们通常会看到龙舟竞渡、吃棕子,并且感受到龙舟水(下雨天),在2013年的端午节,正在太空的神舟十号上宇航员也吃上了棕子。那我们知道端午节的来由吗?在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同时,我们也经常会过一些国外的节日,最典型的是圣诞节,大家知道国外的圣诞节有什么由来和习俗吗?我们都知道,圣诞节外国人都要吃火鸡、摆最普遍的说法是,圣诞节是基督教徒为了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听到这里,你的感受是什么?赛龙舟、吃棕子,这些习俗从小就陪伴着我们,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我们也耳熟能详。但我想问的是,火鸡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吃过呢?耶稣是谁呢?我一直以为他就是上帝,在百度之后我知道他是上帝的儿子,但为什么要庆祝上帝儿子的生日呢,按道理应该是庆祝上帝的生日。我想这可以能要基督教徒才能解答我的疑惑。我想,庆祝这样的节日,就好像无意中我被拉到一群游行的队伍里面,看到周围的人都很开心,但却不知道他们是为什么在高兴?中国有句老话,“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在节日这一天,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涌动着共同的情感和期盼,这是最令人激动和自豪的事情。阅读详情:
范文四: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我们今天保护传统节日,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个意义是延续历史。我们常常说,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当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尤其是传统文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断裂了。 第二个意义就是能增加我们的名族凝聚力。每一个名族,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自豪,这种自豪感永远是团结、凝聚、唤起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最核心的东西。第三个意义就是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增强我们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一个国家在世界名族之林的矗立不仅要依靠巨大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更要靠它的软实力。 说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甚至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也开始举办中国年。这无疑证明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但和一些欧美国家相比则远远不如。如美国,虽然美国只有短短两百多年的历史,但其文化发展程度和水平却无疑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大家应该看到,美国今天之所以在世界上一超独霸,不仅靠巨大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更靠它的软实力,包括好莱坞电影,NBA篮球赛,流行音乐,以及众多的影星、球星、歌星等等。好莱坞大片通过美国的故事和人物传达出美国的价值体系、生活方式和道德标准、审美标准,影响波及全球。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最需要发扬的很显然就是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阅读详情:
范文五: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的家乡淮安,端午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我们那至今还流传着端午节来源的传说,以至于每个小孩都能脱口而出。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的器重。可惜他遭到以上官大夫为首的一帮奸佞之臣不断地在楚王面前诋毁屈原。导致楚怀王渐渐疏远屈原,甚至流放了屈原。有着远大志向的屈原深受打击,倍感心痛。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人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穿了秦王的阴谋,冒死向楚王陈说厉害,楚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大骂一顿。后来楚怀王果然被秦王囚禁起来。后来楚顷襄王继位,继续疏远屈原。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楚王慌忙出逃。楚国国度郢城被攻破。屈原听到此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啸,投入了汨罗江中。江上百姓听说此事,纷纷来到江边,奋力打捞屈原尸体。还拿来粽子,鸡蛋投入江中。希望屈原的尸体能够免遭伤害。从此以后,每逢五月初五,人民就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虽然端午节的叫法很多,但是在我们哪儿,人们都称之为娃娃节。因为端午节好像都是围绕小孩子过的。每逢端午,家家都要在吃早饭前放一些鞭炮,以示节日的到来。每一家的早饭几乎是大同小异,因为那天是端午节。粽子,鸡蛋,大蒜等,是每家必吃的东西。好多口味的粽子,如红枣的.赤豆的.咸肉的……每家都是口味独特。当然,吃完早饭之后,就是孩子们的时间了。每个孩子就会拿上几个鸡蛋。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斗蛋。谁的鸡蛋最后破就证明谁最有福气。当然,鸡蛋先破的孩子也不会很难过,因为他们还有鸡蛋吃。斗完鸡蛋之后,父母便会扯着嗓子召回自家的儿女。因为他们在已经烧好了加入艾草的开水,准备为儿女们洗澡,希望可以洗掉孩子们身上的晦气。在孩子的吵闹声中,父母帮孩子洗完澡。刚洗完澡,他们便会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一个王字,接下来便会在孩子的肚脐眼处也点一些。剩下的雄黄酒就用来擦拭床头和床沿,还有在床底也泼洒一些。接着,他们会为孩子穿上老虎鞋,戴上新绒线。不仅脖子上戴,手腕和脚上也要戴。那些花花绿绿的的绒线,是孩子们最最期待的东西。因为那五彩斑斓的绒线点缀他们美好而欢乐的童年。是他们童年里一道挥之不去的色彩。把他们的回忆渲染的五彩缤纷。即使是现在想起,依旧还是那么地温馨.那么地向往。孩子们手上和脚上的绒线要一直系到七月初七,才剪下来,说是要给牛郎织女做鹊桥之用。到了中午,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午饭,除了一些鸡鸭鱼肉蛋外,还要有一些黄瓜.片粉.红萝卜等。且家里的成年男性还要喝雄黄酒。据说:不能饮酒的小孩妇女只要就正午晒过的红萝卜片蘸上雄黄酒吃,就会一年不肚子痛。全家人就在这样热闹的气氛中吃完团圆饭,而后在一起聊聊天,尽情享受着与家人在一起的愉悦时光。只是由于我们那的地形与历史原因,所以在端午节那天,没有什么龙舟比赛。但是,我们那里却是有集会的。大人们会给孩子们买一些新衣服,玩具。所以说,端午节又被称为娃娃节。因为在这个节日里,孩子们就是中心。可是,随着现代生活的变化。端午节已经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渐渐地被边缘化。原来的鞭炮声没有了,原来的都鸡蛋的活动也看不见了。本来应该是全家团聚在一起和和美美地吃上一顿丰富午饭的时候,现在却只能看见老人们孤独地守在桌旁。那些美味,已经味同嚼蜡。社会的步伐加快了,人们每天都在这样的快节奏生活着,他们已经没有时间来好好地过一次端午节了。尤其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吃对于一般人来讲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特别是那些小孩子,他们已经习惯了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而对于端午节,则是几近无知。那些逐渐消失的游戏,在他们看来,远远没有网络游戏玩的带劲。在他们看来:端午节,想说爱你不容易。当我们在渐渐淡忘调它时,韩国的申端成功却给了我们当头一棒。还有其它一些东亚国家的端午节庆活动的热闹开展,都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传统节日到底怎么了?我该如何拯救你?我们的传统节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反思。其实端午节中许多的东西都是符合现代元素的。首先是赛龙舟,它不但可以推动全民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而且还可以加强人民的凝聚力,增强人民对其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荣誉感。使得他们在这个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身体,更丰富了其精神世界。其次,活动的目地是为了纪念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对于人们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我想其中的作用那肯定是不言而喻的。让人们在一种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不但可以弘扬传统的精神,而且还可以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再者,节日活动中所采取的许多防疫治病的措施,比如喝雄黄酒.用艾草烧水洗澡等,或许其中有些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取的。但是,其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在今天还是可以继续开展的。这不但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祈福求平安的朴素的愿望,而且还是一次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机会,非常切合我们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而后,在人情冷漠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举行一些集体活动,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紧张的人际关系。而一些传统的节日,在这方面的作用毫无悬念是无可替代的。到底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传统节日重新得以弘扬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一下几点重点突破。第一,加强舆论的宣传力度,在思想上改变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看法。让人们真正了解传统节日的重要性,明白其实质的内涵。第二,政府在这方面要真正有所作为。不但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保护,还可以在传统节日里举办一些大型的集体活动,并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其中。第三,要将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加以创新,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只有植根于现实的社会中,传统节日才能拥有永恒的生命力。第四,要面向世界,与周边国家开展传统节日交流会,努力吸取他国活动文化中的精华,并能够为我所用。同时,要将我们的传统节日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让世界的人们都能够过我们的传统节日。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去努力,都去维护和弘扬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一定能够继续发扬光大。我相信,总有一天,不但我们的端午节变得更加完美,其它的节日也一定会更给力。阅读详情:
范文六: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其所独有的悠远历史与深厚文化内涵已成为国人深以为傲。而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国传统节日以其丰富而深邃的人文与科学内涵成为成为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财富,并在历史中为国家经济文法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时至今日,伴随着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也逐渐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也不再如先辈那般强烈。曾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文化积淀逐渐流失,仪式感日渐淡化,节日正渐渐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大肆吸金的噱头。时代变了,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也在变。种种由祖先千百年来在文化活动中创造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各类传统节日一样,就在社会全心奋力求发展的过程中,被我们主动并毫不吝惜地抛掉。濒临灭绝,成为亟待保护的弱者——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无疑,中国人应该逐步恢复自己的传统节日习惯,这其中的文化、经济等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传统节日习俗多种多样,如春节的祭灶、扫尘、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端午的祭祀、划龙舟、悬艾叶菖蒲,清明节的踏青、插柳等,人们通过这些行为表达愿望、敬畏自然、亲近血缘、怀念祖先、体现价值观,它们也是节日文化的重要支撑。然而,在现代文明背景下,节庆活动的简化导致仪式感淡漠,节日文化内涵大打折扣。作为民族继承者,弘扬传统文化、沿袭优良节日风俗,也成为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诸多传统节日中,以清明节为例,节日的内涵不只是如何过节,更重要的是如何过好节、为何过节的深层内涵。“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每年的4月5日,踏着春天的节奏便迎来了清明节。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日,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同诸多传统节日一样,清明也有其独具一格的风俗习惯。插柳、戴柳——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戴柳的习俗更为盛行。时至今日,家家插柳一俗也延续下来,俗意以驱鬼邪。青柳留春,也意味着在春季将逝的时节,人们用青青的柳枝来象征对青春的挽留,“留青”,也就留住了“红颜”,留住了生命。寒食禁火——相传春秋时期,介子推曾割股为流亡的晋文公充饥,晋文公后来分封群臣,介子推背老母隐居于绵山。晋文公焚山逼介子推露面,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为纪念他,人们在那天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这天被称为“寒食节”,即为清明前一二日。清明赐火——相传因寒食禁火,人们将从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到了清明节,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在唐代,“清明赐火”的习俗曾盛极一时。荡秋千、放风筝——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清明时,古人不仅白天放风筝,夜晚也放。除此以外,还有结百草、斗鸡、蹴鞠等丰富有趣的习俗。而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以后慢慢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肯定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类似西方感恩节。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而在扫墓祭拜的过程中,我们强化了与祖辈先辈的联系,记住他们就是记住了历史,就是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历史。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懂得感恩的民族。不同层面的祭祖行为,让人们在不同层面具有了彼此之间的联带感,也拥有了不同层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清明节将生死并置,必然促使生者对生命的思考,在这样一个日子里,相信任何一个置身于其中的正常人都不会无动于衷。他会悄悄计算属于自己日子,“该怎样活着”必然成为他的追问。而这种思考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在以后的生活态度。已经有人指出:死亡将导致我们毁灭,但对死亡的察觉又能拯救我们。也因此,清明节让人看到了死者所能受到的来自生者的尊重。人的一生不仅包括有尊严地生,也包括有尊严地死和死后被有尊严地对待,在清明节的祭拜亡灵中,一个人知道了,正像他在纸钱鲜花中感受到祖先曾在这个家族家庭里真实存在过并受到尊重一样,将来有一天自己长眠,自己也会被子孙怀念、尊重和祭奠,自己不是无依无靠的,而是有所归属。由此出发,清明节在当今的死亡教育领域有可能会发挥十分独特的作用。现在许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死亡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如何进行死亡教育上还存在许多争执。将清明节作为死亡教育的重要时空,可以视为传统节日应对社会问题、在当代传承的新的生长点。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节日具有增强凝聚力、树立核心价值观、加深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是集体的文化记忆。如何拯救这些流传千年、意蕴丰富的文化记忆,让它们在新时代重现活力,是近年来包括专家学者、普通百姓在内的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今,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多个传统节日也被列入法定节假日。这不仅有助于树立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形象,也使传统节日成为承载中国人“和为贵”处世精神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树立和平友善的国际形象。同时,有利于丰富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关键成分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阅读详情:
范文七:传统节日的当代意义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继春节外,清明、端午、中秋节也正式列入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个尊重民意、凝聚民心、汇集民智、张扬民德的好方案,彰显了十七大以后,我国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走向、新举措。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历史沉淀和积累了宏伟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节日,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文化源头和精神家园,是一份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薪火传承,与时俱进。中国传统节日植根于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渔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融合,已经深深地溶入我们民族的生活和习俗之中,至今广泛又鲜活地生存在民族民间,埋藏在寻常百姓的心灵深处。但是,中国民俗节日的吃的氛围过于浓重,节的形态过于单一。特别是由于商家为追求市场的炒作,使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远离,热衷于过洋节的时兴,不免让国人有一种淡淡的悲哀。把传统节日列入中国法定节假日,是一个极好的契机,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充盈传统节日的时代内容。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自觉,赋予传统节日当代意义。如春节要营造家庭和睦、国泰民安的氛围,清明节要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端午节要宣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观念,中秋节要注重团圆平安,喜庆丰收的意识,使传统节日成为宣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重要平台。加强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和保护,是运用传统节日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性工作。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这和中华文化是一脉相传的,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关注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的时候,也不能忘记这方面的传承和更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也是我们守护精神家园、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课题。(绘图/莫 倩)阅读详情:
范文八:教案有意义的传统节日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分析 :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 培养学生表达,倾听发言,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口述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并说明怎么过的。2.达不同的传统佳节的相关习俗。三.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课件出示:中国人过春节的快乐场面。2. 提出问题:同学们猜猜这是我们中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春节。师: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人们穿着大红的传统服装,满脸喜悦的吃着饺子,喝着酒。鞭炮声不断地从屋里传出来,门上贴着春联,这就是我国最传统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春节。师:在外漂泊的游子,不管多忙,不管多累,不管路途多么遥远,春节了,总要回家和亲人说说话,吃上一顿团圆饭。是一件多么快活的事呀!可见我国人民非常重视过春节。3.引导交际:对于春节,小朋友最喜欢了,你都知道关于春节的那些事情?其实,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像春节一样受到人们重视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那些传统节日?指名说出来。(老师把这些传统节日写在黑板上)
小组合作:(1)
你最喜欢那个传统节日就到哪一组去。(2)
A:清明节组:节日的特点、习俗:郊游、踏青、扫墓。B.端午节组:节日的由来:据说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殉国。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C.中秋节组:节日的特点和习俗:这一天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人们吃月饼、赏月。(3)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介绍最棒的同学作为小组代表上台交流,师生随机点评,看谁说的最完整最有趣。并给以掌声鼓励。3.
小组重组: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一定有很大收获,有些同学可能会对其他的节日感兴趣。请到其他组去,听听他们的介绍,谈谈自己的看法。现在你又知道了什么,把你的收获告诉同桌。4.
自主积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从报刊、杂志、电视上,了解到那些民族是怎样过自己的传统节日的?5.
总结:通过这次口语交际,孩子们了解了我们国家的许多传统节日,有了许多新的收获,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可以上网查资料。阅读详情:
范文九: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化的意义【摘要】中国法定假日增加了三个传统节日,推动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价值观的基础上,应敢于与世界各种文化交流,吸取人类文化中精华的部分,顺应普世价值观,从而让中国在文化复兴上,实现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扬弃。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更要走出去,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关键词】传统节日 文化内涵 文化传承 法定假日人类进人文明社会之后便出现了节日,随着社会的进步,节日也在不断发展变化。2008年起,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纳入法定假日,引起各界热议。究其原因,全球化促使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迅捷;然而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也处在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与相互碰撞中,中国传统节日备受冷落,西方节日在国内却大受追捧,引起世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忧。传统节日渊源与文化价值观无容置疑,一个民族的节庆活动不但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背景,而且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社会心态和文化取向,也就是民族核心价值观。从民俗学的观点来看,节庆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借以表达对国家、民族的感情,或对宗教的虔诚(诸如国庆节、独立节,后者如圣诞节及其他宗教节日);借以表达欢乐心情(如狂欢节、新年等);两者兼而有之(如感恩节)。由于各国传统节日是在其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因而有着悠久、独特的文化内涵。美国节日文化内涵。工业革命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席卷欧美大陆,在享受物质财富的同时,传统节日逐渐形成并且成为精神财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美国为例,法定假日主要呈现以下特征:宗教节日的延续;欧洲传统的沿袭;民族精神的体现;多元文化的结合。相比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不足为道,然而美国的法定假日却远远超过中国。物质文明的保障是其原因之一,对“文化”这民族之“根”的重视,却是根本。美国早期国民基本是欧洲移民,到21世纪,美国的真正意义上的盟友还是在欧洲,其根本在于文化根源的统一,但部分节日却是在其200多年历史期间形成,充分体现了美国人民的价值观。欧洲移民在本国处于社会下层,遭受政治宗教迫害,这特殊的历史决定了其个体意识的形成,并使之成为美国人意识形态的基础。美国独立战争和人权运动中产生的传统节日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对平等自由的渴望。美国的许多节日都有着深远的欧洲宗教活动根源,如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除了传统的宗教意义,这些节日也成为了美国人价值观的体现。作为纪念耶稣诞生的宗教节日,圣诞节对美国人具有重要的精神意义,宣扬着对他人的解救、帮助、慷慨赠与等积极的道德价值。感恩节顾名思义是“知恩图报”。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掀起“感恩”教育,也是对这种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与中国一样,美国部分传统节日是纪念美国历史中重要时刻和杰出人物。独立日使美国人有意识地把民主理想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同独立纪念日的爱国热情结合起来,加强全国人民的团结。林肯纪念日、马丁?路德金纪念日是美国民主进程中重要历史时刻的展现,这些法定假日有利于其遵循的民主、自由文化价值观的延续。多元文化结合的美国素有“熔炉”之称,因此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的传统节日也成为今日美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其他国家传统节日在美国的流行也体现了美国鼓吹的“平等、自由”精神。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但同时不少人士呼吁,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国人的“精神家园”不容忽视。尤其是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族人民的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社会阴暗、不和谐的一面日益凸显,在惊叹“精神文明”匮乏的同时,许多人担心中国遭遇“文化入侵”。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旦民族文化消亡,民族是不可能存在的。春节和2008年开始纳入法定假日的清明、端午、中秋所蕴涵的价值观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大多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来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塑造。范仲淹和屈原的言行很好地诠释了这一价值观,尤其是在近代中国,国家的进步和发展都是在这些价值观指引下实现的。伦理道德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维护社会秩序,是传统中国人的共识,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自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由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建立在血缘与宗法关系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社会非常注重家庭伦理道德,并由此推及到整个国家。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节日体系中的核心大节,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端午、中秋、清明等节日构筑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对先人的思念和对血缘的重视、对家庭的重视。西方文化冲击和两个“文明”不平衡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满目疮痍,百废待新,发展经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重中之重。在此期间,虽然三大传统节日不是法定假日,但其精神价值观得以传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人民福祉是政府考虑的焦点。伴随改革开放,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理念涌入中国,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各种媒介,中国人了解了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中国年轻一代中影响颇深,甚至形成了节日产业。相比之下,许多中国年轻人对本国传统节日文化不了解,节日氛围也不浓,远远逊于圣诞节的热闹场景。然而,当我们重拾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味道”已被“商品狂潮”淹没。西方节日之所以在中国大受欢迎,除了商业利益的推动以外,其丰富的形式功不可没。谈及任何一个西方节日,对于如何庆祝,中国的年轻人往往可以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个人主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原因是我国一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物质生活条件没有大的改善。制度的不完善,社会分配的不公,加剧了贫富差距,更加激励人们去追求物质财富,传统价值观受到强大挑战,甚至被扭曲。上述现象对中国传统节日庆祝形式的退化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市场化导致利益至上。就端午节而言,粽子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超市买到,其制作过程、意义为许多青年一代所不知。传统的龙舟赛在亚洲颇为流行,甚至有可能进入将来亚运会,但是由于利益驱使和安全因素考虑,在国内进行得却相当少,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不平衡的弊端初见端倪。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却失去了“精神财富”。中国经济的崛起也加速了文化复兴意识的提升,中国开始明白,要想真正成为世界的主角,不但要坚持自己的文化,更需要输出自己的文化。而中国能够输出的文化,肯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不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文化和指导思想。改革开放30年,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沉淀了很多问题。很多人在富裕起来的同时,并没有感觉到心灵上的幸福。浮躁和追逐名利、缺失责任感成为社会上一个很普遍的一个现象。这种缺乏幸福指数的不和谐,也让中国政府和整个社会开始反思。在这种反思中,大家更加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力量,更加需要传统文化来重新熏陶人民的内心世界。当然对待这种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文化的复兴,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建国60周年来,前后两个三十年,从某种程度上说,似乎都走向了两个极端。我们需要一种理性的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复兴,在回归和复兴的同时,不能再走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老路。而是在坚持自己传统文化的根本价值观的基础上,敢于与世界各种文化交流,吸取人类文化中精华的部分,顺应普世价值观,从而让中国在文化复兴上实现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扬弃。传统节日法定化是进步却不是唯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大传统节日被纳入法定假日是一大进步。有了法定假日,国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审视传统节日,发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文化内涵。也可以提高国民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国家对节假日的调整就是为了让人们能有充裕的时间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通过节假日调整,人们不必在下班后草草和家人吃顿饭,而是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与家人共享团圆的喜悦和浓浓的亲情。将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化绝对不可能一劳永逸,不可能解决目前文化缺失的问题。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可能真正传承文化。旅游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推动作用很大,但是我国旅游市场的开发设计还远远不能满足国人的需求。许多旅游景点的民俗表演过于商业化、舞台化。(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阅读详情:
范文十:传统节日的寓意传统节日的寓意1、对安祥健康生活的追求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就是表达着国人对安祥、健康生活的追求。如清明节、端午节除了历史文化意义外,更是表达了国人对安祥、幸福的追求,如清明节时农村家家户户均于凌晨折柳插于门框两边、窗上、梁上、床铺的席后面等地方,称“插柳”,认为插柳能顺阳气,迎吉祥,避邪祟。端午时值农历五月,天气正是仲夏疾病流行的季节,俗称“恶月”。所以《大戴礼》上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也。” 沐浴的目的在于清洁,以“祛除”毒气,这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预防措施。人们喝雄黄酒,在门口悬挂艾叶、葛蒲剑,缠挂端午锁,用符图驱邪,认为这样可以辟邪和避蛇蝎诸毒。春节插桃符,人们认为桃符可以制鬼,给人们带来幸福。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古人认为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也有插在头上的。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带菊花的,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2、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我国的一些重要节日是与节气有关的,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表现了先民们对一年中收成的美好祝愿。在封建社会,风调雨顺则五谷丰登,天灾持续则米粮歉收,产生灾荒。人们对于一系列的自然现象产生了崇拜心理,进而产生祭祀天地等活动,把希望寄托在自然这个神秘力量之上。春社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带有浓重的农事色彩的节日。郑玄《礼记o月令》注曰:“社为土也使民祀而为神。”春社节以祈丰年、祭灶神为主题。一方面祈求灶神保佑五谷丰登,另一方面酬报社神奉献五谷,庇佑丰收的功劳。而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表达出人们用朴素的方式庆贺当年丰收,也寄托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愿望。3、强调孝道亲情与生育这与我国原始社会早期的生殖崇拜、祖先崇拜是有密切关系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生存环境恶劣以及食物短缺经常引发争斗,人类自身的存在非常脆弱,生育能力和婴儿存活率非常低。因而人类自身的生殖和种族繁衍成为生存的关键与迫切需要,由此产生了炽烈的生殖崇拜。“生殖崇拜是祖先崇拜的原始形式,祖先崇拜是生殖崇拜的继续。”他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不灭,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而自己与祖先有着血缘上的关系,定期祭祀,祖先的鬼魂就会保佑自己,保佑种族人丁兴旺。传统节日中的诸多礼俗,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人们通过各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后辈的孝思与追念;反过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岁节礼俗,又不断强化和巩固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千百年来,传统节日已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重要的感情纽带。只要是中国人,都可以从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亲和力。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一定的端阳礼,俗称“送裹肚儿”,礼物可以包括夏令衣物、扇子、凉帽汗衫等,但必不可少的是绣有蛤蟆(蟾蜍)的花裹肚兜。蛤蟆代表生儿育女、繁衍子孙的能力。中秋节向月亮或月中仙子祈求生育也是一种极为古老的习俗。此俗直至近代仍以变型样式传承于我国的某些地区或民族的中秋节的活动事项中。如湖南新晃的侗族中,该地侗族在中秋节流传着“偷月亮菜”的活动。已婚妇人多“偷”一个最大的瓜或一把毛豆,民间传说这两物可使之生育肥壮的儿子。4、大团圆重要节日的家庭聚餐也正是体现了中国大团圆的思想。这与我国传统的重孝道、人伦、重血缘纽带和宗性家族的文化精神和民族心理有关。除夕夜的晚饭,俗称年夜饭,或团圆饭。它非常丰盛,要求全体家庭成员都在场,即团圆。团圆是人们对于生活幸福的最基本要求:人人平安健康。而中秋节的月饼称团圆饼也正含此意,祈求合家团圆。我国传统节日活动中的集体竞赛或竞技项目,如舞龙、舞狮、赛龙舟、扭秧歌、逛庙会等,多以村寨、乡为参赛单位,需要集体协作配合方可取胜。也正是强化了社会集体意识,大团圆精神。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在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