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火箭军54基地地离太原有多少公里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火箭军某基地国防工程建设实现千里施工一网牵
日08:13&&来源:
原标题:火箭军某部:信息化平台远程指挥工程建设
信息化平台为“地下龙宫”建设增速提质
1月中旬,火箭军某基地一工区掘进时出现破碎石质,远在千里之外的基地专家组通过施工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指导部队快速通过。施工现场,营长刘国龙欣喜地说:“掘进施工能够快速推进,基地搭建的这个信息化平台功不可没。”
该基地担负着国防工程施工等任务,部队常年分散在多个点位同时展开施工,组织指挥协调难、大范围安全监测难、技术人员跟进指导难。近年来,他们把信息技术融入施工组织和指挥中,研制并投入使用的施工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集视频监控、指挥调度、远程技术支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能实时监控各作业面及重点要害部位情况。
千里施工一网牵。记者在该基地作战值班室看到,值班员轻点鼠标,各个工区工程建设的官兵人数、施工进度等情况在屏幕上一览无余。该基地领导说,施工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了远程指挥可视化、分散信息集约化、管理方式精确化等目标,为机关科学管理、精确指挥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这一系统终端已覆盖基地所有在建大型工程。
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为“地下龙宫”建设增速提质。据统计,近年该基地先后攻克近百个施工技术难题,高标准完成数十项国防工程建设任务。
(杨永刚、郭义闯 《解放军报》日 01版)
(责编:闫嘉琪、黄子娟)我要任务简报
查看: 72895|回复: 264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二十五基地)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hnxsyw 于
10:30 编辑
二十五基地地歌词 (不详侍查)& &&&曲 常新华
创作年代1988年(待查)
晋西北&&黄土地, 飘扬着我们前进的旗
前辈后代齐心协力
建成战略导弹试验基地
创大业的滴滴汗水
攀高峰的步步足迹
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无私奉献
是我们振奋军威的力量凝聚
飘扬着我们的胜利旗
驯服雷火,驾驭神剑
中国一代天骄在太空掘起
现代化的发射水平
高精度的测量能力
用我们火箭城人的全部光和热
为实现国防现代化奋斗到底
为实现国防现代化奋斗到底
(音乐待上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hnxsyw 于
09:15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在线时间 小时
在线时间 小时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应急发射能力明显增强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 时间:日
  4月22日10时5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遥感卫星六号&送入太空。
中新社发尚春雅摄
中新社太原四月二十二日电
(唐振宇尚春雅)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停用一年的老发射塔架经过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升级后焕发新活力,并成功投入使用。今天,&中国遥感卫星六号&从这个塔架顺利发射升空。
据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徐宏亮介绍,这个发射塔架不仅达到了发射新型号卫星的技术水平,而且具备了年执行十次以上发射任务的能力。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新建发射工位已于去年八月投入使用,并成功发射了&实践六号&03组卫星和&中国遥感卫星五号&等卫星。目前,新、老发射工位交相呼应、并行使用,标志着中心具备了同时执行两发卫星发射任务的能力,应急发射能力明显增强,两次发射任务的转换过渡时间可缩短至三天。
改造后的老发射塔架是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发射工位,曾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第一颗&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等,创造了连续发射三十多颗卫星百分之百成功的辉煌业绩。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该发射塔架因不能满足新型号任务需求,于一年前停止使用。
一年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按照&信息共享网络化、指挥监控可视化、信息传输宽带化、试验决策智能化&的现代化航天发射场建设要求,对停用的老发射工位进行全面数字化改造和升级,相继攻克了一系列航天发射技术难题,运用三百六十余项科技创新成果。随后,他们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发射塔架技术支持系统的三千多个岗位、数万台套设备进行了质量管理规范,做到设施设备、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三位一体、无缝对接,使改造后的发射工位达到最佳效能。
在线时间 小时
DF-5 AND DF-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那个照片是在岢岚基地拍的吗?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hnxsyw 于
15:41 编辑
看卫星发射还是今年9月初的事,托老爸的福有幸上到了发射塔架的顶端,还参观了中央控制室,触摸了也许老爸就按过的点火按钮,在现场亲身感受到了发射前工作人员因为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准备工作即将实施时令人窒息的紧张,火箭腾空那一刻地动山摇的震撼,成功后大家由衷地喜悦和自豪,使我切身体会了老爸为之奉献一辈子的航天事业的伟大,和航天人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倾注一生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精神。
日夜兼程赶去看卫星发射
打开的塔架
塔架上远眺
老爸毕业于“北航”,干了一辈子航天工作,是个地道的“航天人”,到现在因为工作需要也没有真正退休。老爸在十几岁的时候,就与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家里至今还保留着老爸当年在北京市少年宫参加航模制作的获奖证书,还有当时获得国家航模三级运动员的证书。在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的许多“电器”都是“老爸制造”,我的玩具飞机模型更是老爸的得意之作,能飞得很高很远。
老爸和他周围的同事,因为工作的性质,生活简单,淡泊名利,一辈子默默奉献。记得小时候,老爸每次出差时间都很长,回来时总是灰头土脸的,脏得不得了,总埋怨老爸不讲卫生,后来才知道,当时发射基地条件很艰苦,用水困难,战士们差不多一个星期才能洗一次澡,而专家们虽然可以享受每天洗澡的特殊待遇,但住在基地的专家们都自觉放弃了,能不洗就不洗,把水留给战士们,因为战士们要常年坚守在基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里各种发射任务的奖状、纪念品的不断增多,渐渐的对老爸从事的工作多了份敬重。
老爸总说他所从事的工作比烧钱还快。一次任务从开始到最终发射,动辄几年、十几年的准备时间,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数以亿计的资金,成败就在发射过程的短短几十秒,而这几十秒对于航天人来说近乎生死攸关。亲历现场观看火箭发射时,虽然不是老爸参与试验的型号,但老爸不停的和我短信联络,询问现场情况,第一天因为故障没有发射,老爸远在千里之外也跟着一起着急,担心火箭,担心第二天的天气。第二天终于发射成功了,老爸也松了一口气,感慨地告诉我说,虽然他参加了许多次大大小小的试验任务,有的任务还亲任总指挥,但每次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依然紧张,成败在此一举啊!
在距离基地还有好几里地的时候,路边就开始有一道一道的哨卡了。那可是真枪实弹装备的哨兵!一路上各种牌照的大大小小的车辆从各个叉路口鱼贯涌入到通往基地的大路上,就像赶赴盛会一样。通过重重哨卡,终于见到了火箭。白色的箭体,上面有蓝色的型号等标志,安安静静的矗立在塔架的一端,等待着那个伟大的时刻的到来。
跟着摄影记者,来到了最佳观测点,也是距离火箭最近的观测点,在火箭对面的一座小山上。随着一声枪响,信号弹腾空飞起,”五分钟准备!“所有还在现场的人开始跑步撤离到地下掩体里。
又是一声枪响,信号弹腾空而起,“三分钟准备!”整个山谷都寂静了下来。那次发射,现场有将近上万人,因为搭载了泰国的航天装置,还有不少的泰国外宾。
啪,这一声枪响格外清脆的在山谷回荡,“一分钟准备!“
还有一分钟,火箭就要点火,卫星就要发射!
现场安静极了。上万人摒住了呼吸。等待,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这一分钟真长啊!火箭在发射架上,如同时间一样凝固在那里!
所有在场的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着火箭的未端,等待那里火光的出现!
拿相机的手不自觉的有点抖,紧张的好象点火的按钮要由我来触动!
深深的呼吸一口空气,这时的空气也仿佛无法流动!
“点火!”总指挥发出了强有力的命令。火箭的底部出现了火光、烟!
在一瞬间更大的火焰、烟喷发出来!
只看到了火焰、烟!
在火箭起动的一瞬,耳鼓被巨大的轰鸣充斥,大地为之颤抖,人体感到无比的震撼,强大的冲击波直撞胸口,令我不由自主地倒退了一步。
火箭起动了,慢慢的起动了!
火焰托起火箭,从地面升起,火舌越来越长,速度越来越快!
这时心比火箭上升的还要快,早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张嘴就会随火箭一起升空!
人紧张到了极点,那种震撼让人感到无比的压力!
火箭升空了,越飞越高!越飞越快!向着太阳的方向飞去!
在快要看不见火箭的时候,火箭变成了两个亮点,星箭分离了,发射成功了!
现场欢呼声响起!
在线时间 小时
好图啊!& &收了 !
上校, 积分 67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36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什么时候建好液氧煤油的加注设备?
在线时间 小时
这位仁兄去看的是环境1号AB双星的发射吧,“有泰国的设备”
中将, 积分 211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01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创建纪实:塞外高原建起航天城
& & 《定襄文丛》
& & 1967年3月初,一列军用闷罐车载着第一工区千余名人员去晋西北建设新的基地。我被任命为工区(师级单位)政委、党委书记。我们从第20试验训练基地即酒泉基地出发,经兰新线、包兰线东行。车到呼和浩特站,被“红卫兵”卡住了,他们认为是私自调兵,不放行,经再三说明原委就是不行,只好双方共同与总参军运部联系,经总参证明是军务,这才放行,车行4天,到了山西省宁武县阳方口站,在这里转乘汽车进入目的地--岢岚县。 岢岚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山地以芦芽山主峰荷叶坪为最高,海拔2783米。我们的工区就在芦芽山下。我们在1月份已派王石、陈端功、张宏奇、程瑞衡、曾宪桓等同志先后来山西,分别到省军区、省建工局等单位协商进驻岢岚和落实施工队伍等事,同时由曾宪桓等10余人在阳方口借用群众房屋,设置了临时接转站,接待进出基地人员和转运大批军用物资、建筑器材。我们几位领导由先到的王石同志迎接,乘小车经神池、五寨到岢岚。沿途所见都是高低不平的黄土地;道路弯曲,坡度大;所有河沟水道都无桥梁,行不通就绕道;沿路树木稀疏,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我于是联想到执行发射任务,导弹根本无法运进来,所以修路是我们到达目的地后的当务之急。到了岢岚北川,部队分散居住在群众家中,工区6名领导住在当时的神堂坪公社办公室,一明两暗,两边住人,中间办公。
& & 部队安置好后,在群众的打谷场上召开了全体干部大会,共300多人。我站在碾莜麦的石磙上给大家讲了话,主要内容:一是传达临行前20基地首长的指示;二是我们的任务;三是强调与当地党政军民搞好关系;四是岢岚县的情况,部队应注意的事项等。我着重讲了当前的施工准备工作。我们的第一期工程任务,就是要在1968年提前完成“东风3号”导弹发射的一切地面设施。为了确保任务的完成,2121~领导进行了分工,行政主管张敏同志抓施工的总体计划安排,施存璧同志负责技术建设方面的协调工作,王广贤同志负责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陈端功同志负责施工的具体工作,王石同志负责协同地方安排移民及做施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其他工作如组织建设、“文化大革命”、与地方党政机关的联系等由我负责。
& & 我们首先抓的前期工作是:
& & 1、修路。立即与地方联系,开始整修公路,以能保证导弹安全运入基地为原则。经与忻县地区商定,共同出资400万元(各投资200万元),开始了改修工作,要求加宽、取直、平整,建必不可少的桥梁等。1967年开工,1968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在阳方口北土长城内修了一段铁路专用线和专供卸导弹、部件的站台。
& & 2、接电。与山西省电力部门交涉,确定由宁武县东寨接出高压线到工区。我们是最后用户,尽管电力部门十分重视,说要保证我们用电,但“万一”情况还是可能发生,所以工区还准备了柴油发电机。1968年上半年架过线来,开始用上了电。在两三年后,保德县的天桥水电站和朔县神头火电站建成投产,与太原联网,电的问题才算基本解决。
& & 3、移民。要把岢岚北川大聚会公社的十几个小村的2000多人迁走,以便开工建设发射地面设施。此事由政治部群工科负责,与县委杨部长共同办理。群众虽觉得热土难离,但国家需要,还是愉快地在较短时间内搬完了。搬迁户的房子、树木等财产折价补偿,把他们安置在县城周围交通条件较好、土地较多的地方,给他们盖了房子,所以迁移户都比较满意。
& & 4、施工。我们找了华北建工八局,派出省建二公司、内蒙古建华一公司和机械化公司、安装公司等担任此项任务,较快进场开工。但那时工人受“文革”的影响,无政府思潮严重,有时停产“闹革命”,我们派出了政治宣传队,宣传“抓革命、促生产”,使工程没有受到多大影响。1968年上半年,因阳岢公路旧路破坏,新路尚未修成,路运不畅,阳方口堆积大量物资运不进来,特去北京运输公司联系,调来三个车队支援我们,加快了工区建设。
& & 5、抓水。晋西北十年九旱,当地群众都靠老天爷下雨,用大水坑积水饮用。工区部队驻村都有水坑,不但水混浊,里边还有微生物,就是那样的水,因部队来了就不够用了。工区领导在公社门外挖深坑,用砖砌坑壁,里边抹上水泥,用水车从岚漪河拉来水注入坑内,供军队和群众共用,这才解决了用水的问题。1968年夏,天津打井队在北川干河床内宋家寨村外打出一眼深井,昼夜可出水800吨,大家高兴极了,用钢板焊了几个水箱,几辆汽车拉水,供部队和群众吃用,以及施工使用。我隔几天去看看,问问水位是否下降?管水的战士说没有。这样沿干河床又打几眼,都多少不等出了水。后来为了给洞内发电厂解决用水,又在城西门外打了3眼深井,水量很大。又在城东牛家庄湿地打出几眼深井,出水也多。还用地下钢管把这些井连起来,由工兵营三连负责管水,使阵地区、部队驻地等处用水基本解决了。
& & 当时,工区代号是520部队,工程代号为3201工程。工区设有司政后机关,参谋长代泽民,副参谋长王志文,政治部主任张宏奇,后勤部长程瑞衡、政委武锦。各部的科室,架子搭起,有待充实。当时主要是加强了工程科、群工科和器材建材科,因他们都在施工第一线。上级从汽车36团调来两个汽车连,基地又组建了一个连,形成汽车营。1968年从安徽接来1500名新兵。1969年从陕西汉中地区接来新兵2000多名。上级分配来28名大学生,这些同志在工作中锻炼成长起来,有的后来担任25基地司令员、副司令员。25基地成立时,从20基地分配来40名干部,又从24基地接收了30名干部。当然,这是后话。
& & 正在抓各项工作的紧张时刻,不幸的事发生了,政治部主任张宏奇同志于日煤气中毒身亡了。他单人住在群众的小土窑洞内,烧煤炉,窗户糊得密不通风,被呛死了。于是做善后工作,开追悼会,在公社门外的广场上用推土机推成一堆土,弄平,树立了几根脚手杆,顶搭树枝,前上方横挂追悼张宏奇同志的黑布白字横幅。县主要领导也来参加了追悼会。追悼会简朴而隆重。宏奇同志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要求部属严格,团结同志,优点很多,还未来得及施展才华就走了,大家都很悲痛和惋惜,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意识,以后再未发生这样的事故。
& & 岢岚东踞雄关宁武,西临滔滔黄河,北靠巍巍长城,南依古城晋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曾是抗日根据地,又是晋察冀边区支援党中央钱、物和抗战人员过往的通道。日,为迎接全国解放,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在北上途中路居岢岚城,毛主席曾连声称赞“岢岚是个好地方”。这里的群众觉悟高,只要部队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一定做到,如让出大片土地、给部队腾房等。但这地方属高寒地区,历史上最冷的时候近零下40度,无霜期短,高梁、玉米成熟不了,广种薄收,收成有限;又无工业,是国家认定的贫困区,给部队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进行建设要有大批建筑材料,首先是砖、木材和石料砂子等。岢岚不生产砖,要从原平县用火车运来,几经装卸,损坏严重,而且还供不应求,有时停工待料。为此,工区组织工兵连和民工就地烧制,10多年共烧制上亿块砖,还办了石料厂、砂厂等,解决了很大问题,又省了经费。同时,还有工兵二连搞木材加工,生产模型板、门窗等。购置了大带锯,设置了木材加工车间,及时解决了困难,争取了时间。
& & 晋西北地区处黄土山坡,植被很差,我们把戈壁滩大量植树造林的经验也搬来,从进入起就开始植树。1969年是植树高潮,全部的人员和民工都参加了。公路两旁、营区驻地,不论大点小点,都栽上了树;后来还集中植了五条林带。凡来这里执行任务的兄弟部队,也号召他们栽纪念树,一般都做到了。
& & 我们还自己动手抓农业生产,解决部队和家属吃细粮的问题。通过关系,部队在忻县、榆社和河南正阳种过高粱、小麦、水稻,有收获,共生产补助粮和饲料粮约百万斤。但投入三个连队,亏损上万元,有得有失。后来国家形势好转,就没有在外地再种。在宁武城近郊开了小煤窑,基础已打好,就要正式开采了,因25基地成立,要集中力量搞工程和准备试验,就转给了宁武县,多少年后又收了回来;也养过几千只羊和几头奶牛,后来因同样原因也处理了。
& & 工区人员来自四面八方,要在这艰苦的地区工作与生活,有不同的思想和认识,这就要及时做思想政治工作。从20基地来的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从南方调来的干部感到很不适应。例如从南京军区调来一个新抽建的100人的小医院,是从沪、宁、苏、杭等各地医院、门诊部、卫生所抽调,由浙江余姚县武装部政委李荣华同志任院政委带来的。他们从山青水秀、条件优越的南方来到北方,感到吃不消。他们讲了好几个“第一”:第一次吃小米,第一次睡大炕,第一次喝坑里的水,第一次看到刮这样大的黄土风,等等。他们开始暂住在五寨师范学校,后来住进了新建的医院,思想比初来时稳定了许多。30多年过去了,大部分同志都陆续转业、调走了,但后来提拔的宋协穆院长和夫人徐景同志病故在这片黄土地上了。
& & 1968年初秋,公路改建基本完成,导弹已能从阳方口转运进入工区,从20基地一部协作调来的试验分队已到齐,一部副参谋长忠勇同志带队并作为临时发射团团长,与工区参试人员-起,积极筹备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工区由副政委张朝仁同志任临地发射团政委,并派出相应的司政后机关工作人员,参加这项首次发射的重要任务。这项任务由施存璧同志总负责,预定在12月中旬发射。这次“东风3号”导弹定型测试发射是按周恩来总理指示的16字方针进行的,即“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12月18日,“东风3号”导弹发射成功,全体人员都非常高兴。20基地司令员李福泽亲自到现场检查指导,给予表扬和鼓励,要求再接再励,把后期的工程和试验任务完成好。
& & 1968年底,工区改称第五试验部,代号为8366部队。我于1970年4月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五部政委。
& & 第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设较大的发射地面及地下设施,工程浩大,共打了三个大洞,那时设想要在受到原子弹袭击的条件下,还能试验或发射导弹。有一洞里边盖了四层楼,安装计算机设备,能开进火车。地下发射井工程最大,最艰巨,由工程兵126团承担。该团指战员素质好,作风过硬,为了打巷道还牺牲了4名战士。在打直井时遇到困难,进度不快,特请来唐山矿务局的采煤技术干部和老工人约50人。他们采用了打翻井的方法,加快了速度。
& & 我们在一期工程时就规划了要修铁路,决定由宁武站接出支线过恢河,从宁武城后通过,过两个小山洞,再过高架桥,到达神池县城,再经五寨到岢岚,总长130公里,由铁三院设计,该院杜工程师具体负责。1970年通车,极大地减轻了物资转运的压力。这条路开始就交给地方统一管理,军地共同使用,对晋西北的发展也有所促进。
& & 为在试验时接送前来指导视察的高级首长,并在紧急情况时取送试验急需零部件,或接送排除故障的工程师、高级技工等,这里修了机场。场址选在五寨县北至三岔之间的小河头地段,涉及到七八个村庄,占一大片好地,主跑道2600米,能起落较大型飞机。1800万元建设费用由国防科委出,施工由空军施工队伍承担。五部组建了临时团级指挥所,有武玉鳌、薛维彩、费洪标等,还请来20基地二部副部长魏国贤同志做指导。机场建成后,交由空军统管,平时驻一空军团进行飞行训练。
& & 到山西以来,省里的党政主要领导都很关心我们。如霍士廉、王谦两任书记都主动出资出人支援我们解决吃蔬菜的问题,并派省农科院仲济学同志带人到岢岚高寒区试种蔬菜。还对以下问题给予解决:
& & 1、家属的户口问题。在酒泉时部队家属户口落在兰州市,在这里要落在岢岚县。我到太原找到了军管省公检法的北京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郝同禄同志,经他协调落户在太原市。
& & 2、太原设采购站的问题。采集转运物资人员到了太原,原来借住省团校。团校要开学,我们只好另选地址修建,选中了火车站附近的20亩空地。我找到太原市长岳维藩同志,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现办事处占的9亩地也是我找岳市长批准的。
& & 3、部队办技校,给干部子弟找出路。此事,我带有关同志到省委找分管科教文卫的王大任书记,他立即表示同意。这件事解决了相当多干部的后顾之忧。
& & 4、部队搞生产经营的问题。我和基地领导去找管煤电的阎武宏副省长,给解决了。部队在几年中运销煤炭赚了点钱,补充了一些经费,直到军委命令军队不再搞生产经营时停止。
& & 5、开煤窑。五部时期,想开煤矿搞点副业,由后勤部程部长通过关系在宁武城郊找到矿点,由丁怀奇同志主办。我们费很大劲已能出煤时,也因前边所说原因交给地方了。
& & 6、我们基地及酒泉、西昌基地的大型发射架,都是太原重型机器厂制造的,已用了几十年。他们也为导弹事业作出了贡献。
& & 在拥政爱民方面,我们也做了些工作。
& & 1、1969年初,阳方口劳改煤矿发生爆炸,张敏主任和副参谋长王志文同志带医院医护人员和车辆去紧急救助。为了救助伤员,还发生了车祸,牺牲了一位驾驶员,给予了烈士称号。
& & 2、1972年,晋西北大旱,保德县颗粒无收,向我们求助,汽车团除个别离不开的车辆外,全部投入给群众运粮,解决了大部分群众的吃粮问题。
& & 3、河曲县一个单位人员集体中毒,我们紧急派出医务人员去救助,使其得以好转,未听到有死亡者,受到地方感谢。
& & 4、后来,宁岢铁路通车,部队和铁路联合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在列车上维持秩序、做好事等。
& & 5、对部队驻地周围凡能通电通水的村庄都给予了照顾,使人民群众得到些方便。
& & 1976年1月,第25试验训练基地成立,司令员乔平,政委孙明远,我是基地党委六常委之-。后来调来乔正才、李伟任副司令员。基地代号89740部队,为军级单位。从此以后,主要抓“东风5号”地面、地下发射阵地和测试阵地等配套项目的建设,成立了发射团、通信总站、测量站等团级机构。我是日被中央军委任命为25基地副政委的,1983年改任基地顾问。1985年3月我离休后,住到了太原的干休所。
& & 在庆祝25基地成立30周年时,我参观了展览室,留下如下感言:
& & 其一、
& & 三十年前晋西行,
& & 芦芽山下扎军营;
& & 军民共建新基地,
& & 试验训练攀高峰。
& & 其二、
& & 艰苦奋斗三十春,
& & 地面设施基本成。
& & 巩固国防做奉献,
& & 各型星弹可航天。
& & 如今的基地,今非昔比了,环境优美了,工作、生活条件都极大地改善了,仍在基地继续奋斗的同志们有了个较好的工作空间。现在,每逢酒泉、岢岚两基地发射成功,我都是十分高兴和欣慰的,这也许是我曾在这两个地方奋斗26年的感情所致吧!
在线时间 小时
太原航天发射中心
太原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境内多山,气候干燥。同浦铁路北段分支到转运站,有公路通向各点。各点布局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分散。指挥部、技术中心、发射中心均有公路相通。火箭由铁路运到中心后,在转运站卸车,由公路车运往技术中心,技术中心有测试厂房,经过测试合格后,又由公路车运往发射中心。本中心能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和中型运载火箭。1979年建成的7号发射中心,是长征二号和长征四号火箭发射试验场。在1988年和1990年由长征四号两次成功地发射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7号发射中心包括发射系统、控制系统、加注系统、供气系统、瞄准系统等。
发射场坪与塔架发射场坪类似一个斜倒放置的梯形,场坪周围有三座避雷塔,高105 米。塔架竖立在场坪中央,与西昌航天发射中心3号工位塔架大致相同,只是根据任务与运载火箭型号的不同,调整工作平台与电缆摆杆。
发射台和导流槽发射台轮廓尺寸约5米,承载能力200吨,千斤顶工作行程170毫米,方位回转范围±180°。导流槽上有盖板,发射时可以移开。
控制室与电源间控制室为地下建筑,主体结构是一个椭球形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环境条件为:温度15~30℃,相对湿度小于75%。控制室有一专用潜望镜,供指挥员观察点火时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和火箭起飞时的飞行姿态。电源间位于塔架的下方,亦为地下建筑。
推进剂加注系统推进剂采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固定贮罐存放,活动泵车加注,通过地下固定管路到塔上火箭贮箱,实行闭式加注。基本加注量由箭上液位传感器定量,地面监视,末速加注和补加由加注系统定量。加注系统由氧化剂、燃烧剂和洗消间三大部分组成。氧化剂和燃烧剂系统均由库房、场坪、管廊、塔架管路、库房冷却塔组成。两个系统的布置大体相同。贮罐间是保温库结构形式。泵车间有两辆泵车,可同时工作。还有操纵间、气瓶间、清洗间等。库房可以调温。
供气系统由活动制氮设备、增压补气车、气瓶库、操纵台、各种配气台以及管路、阀门等组成。制氮厂房是活动制氮设备的工作场地,兼作增压补气车和消防车库。活动制氮设备可连续工作几昼夜。增压补气车的用途是由制氮设备或其它气源取气,向气瓶库和推进剂库球形气瓶充高压气。
(转自《世界航天运载器大全》)
在线时间 小时
永不消逝的“三特”精神
& && & ——记公司第二十四项目经理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工程
发布日期:&&浏览量:499&&【字体:大 中 小】
他们是成安人中最可爱的一群。富饶舒适的成都平原留不住他们,为追求事业,他们来到苍茫的黄土高原;发达现代的西南大都市留不住他们,他们为打造成都安装的金字招牌而甘留岢岚山中。
岢岚,地处晋西北地区的南部,宁武山脉的边缘地带,在这里紧临古代军事要塞,平型关、雁门关和偏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而这里也正是我公司项目经理吴竞和他的战友们战斗的地方——太原卫星发射基地 。
说起太原卫星发射基地,老一点的成安人都不会陌生。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被部队司令赞誉为“不穿军装的军人”;在这里,我们被赋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三特精神”;在这里,我们被授予全军优质工程一等奖,成为成都安装永远的骄傲!
弹指一挥间,成安人到岢岚已经快20年了。20年前,太原卫星发射基地是成安人的骄傲,而20年后的今天呢?因为有那群最可爱的人的付出,这里依然让我们自豪!
2007年,公司中标太原卫星发射基地新工位9号场区加注供气安装工程。工程由谁做?大家自然想到了吴竞。
吴竞,我公司24项目经理部经理,安装公司项目经理集体中地地道道的铁汉子。吴竞到岢岚已有10年时间,可谓扎根在基地的项目经理。到岢岚这么多年,有的人认为吴竞是赚了大钱,其实这里的收入和成都比起来好不了多少,受的苦却比在成都要多得多。有的公司到基地去考察,看到当地恶劣的生活环境就打了退场鼓。吴竞的妻子是一名普通是教师,不仅教书育人,还要拉扯幼小的孩子,而父母也是年事已高,正需要更多的亲情。吴竞常年累月的两地生活,艰苦危险的工作环境对家庭、婚姻和身体都是极大的考验。当吴竞身在他乡,想分别时父母的叮嘱,妻子的泪水,孩子天真灿烂的笑容时,心中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忠孝真的是难以两全啊!
如果把火箭比喻为一个人体,其燃料就如血液般重要,而加注供气管道就如大动脉。如果血管有较大破损,整个人体系统都将完全瘫痪;而要是血液中渗入过量杂质,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为了保证燃料的洁净,长达2300多米的全不锈钢供气管道要求供气纯度达到99.9999%,在零下45度才能出现水凝结。太原卫星发射基地社会影响力不言而喻,部队对工艺要求极高,管道最大口径足足达到φ219,而最小管道口径只有区区φ8,但整体接缝焊口、管道感官都要一流。技术如何攻关?这些疑问变成压力,统统压在了杨福良的肩上。
杨福良,24项目部主任工程师,02年随吴竞到太原,一晃也是7个年头了,期间回家的次数用屈指可数。记得有一次公司里杨福良深有感触的对我说到,“孩子正在念高中,马上就要高考了,自己在外想操心却使不上劲,觉得自己亏欠家人太多了。到基地好几年了,每年都对自己说干完现在的工程就回家,但每年都这么说,第二年却又留下来了。”
工程难度大,从管道大小、洁净要求已略见一二。虽然我们从事卫星发射基地工程施工已有多年历史,但以前的工程难度并不能和这次相比。在基地施工的大都是“国字号”单位,像我们这种地方企业,军方虽不明说,但不看好的事实大家是心知肚明。
针对工程特点,项目部杨福良的主持下编制了详细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和资料准确,特向公司申请借调焊接技术中心谭天亮同志。
谭天亮,不到30的小伙子,正是和女友热恋的时刻,接到公司通知后,自有万千不舍,还是背上行囊到了北方。
为什么要远离家乡?为什么甘受困难?吴竞一句话道破真谛,“基地是我们的事业,是成安人的金字招牌,吃点苦,我们无怨无悔”!
该工程07年7月中标该工程,同年9月中旬工程开工。9月的岢岚可谓秋高气爽,告别盛夏,正是施工的好时节。工人们干劲十足,利用极其有限的黄金施工期施工作业。
加注供气管道总长达2300多米,按平均6米一根计算,管道根数近400根。为了确保每一根的洁净,工人们为每一根安装好的管道都用白布、塑料薄膜、彩条布进行三次密封,整个工程下来,光是白布就用了3000多米。
转眼就到了冬季,岢岚的温度最低降到了零下35度。搞焊接的都知道,一般来说零下5度就不能进行氩弧焊接,为了把温度升到可作业温度,大家想方设法搭起了暖棚,自己供热在暖棚内进行焊接。焊接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增加了二次转运工作量,并容易对严密的管道保护设施造成损害。二次转运在温暖的成都来说无非就增加了点人力,但在零下35度的岢岚,即使到户外走一圈都会冻得人浑身冰痛,更何况还要将每一根管道都准确的安装到位。戴着厚厚的手套根本没法作业,大家一手提着工具,一手提着小火炉,在火炉微弱的热量中安好每一个螺丝。
发射场占地很大,而我们安装的管道就散布在整个发射场中,几乎每一个单体建筑都有我们的工作场面。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项目管理人员不得不一次次巡视在工程一线,认真检查每一处施工点。如此大的场地,光是走一圈就要小半天,要是冬天刮起大风来,更是让人寸步难移,再多的衣物也抵御不了刺骨的寒冷。有人问吴竞作为项目经理干嘛不在暖和和的室内待着,吴竞笑答,“我的兄弟们都在外面施工、检查,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给他们打气呢”?
春节到了,离开家人半年了,大家都想回家看看,享受天伦之乐。但就在大家翘首期盼春节放假消息的时候,却接到部队为了合练和年底发射,要求24项目部务必保证工期或提前完工的通知。大家有些沮丧,不少人已经答应了父母、妻子准时回家看望,许诺了孩子去游乐园玩耍。但工期就是命令,曾经有部队领导赞誉过成安人是一群“不穿军装的军人”,而对于军人,军令如山!
春节到了,大家都在亲人旁边,或谈天说地享受天伦之乐,或外出旅行感受异域风光,兴起时打打麻将,谈笑风生。而吴竞和他的兄弟们却坚守在一线与工地为伴。
24项目部有人开玩笑说,基地工作最怕的就是“两苦”。一是工作苦,技术要求高,作业环境差;二是生活苦,连吃饭都成问题。
基地地处无人区,生活只能靠外面供给。为了让大家吃得好,项目部自建了食堂,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最近的集市离基地都有20公里。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往往是一次就拉一车。而地方偏远,岢岚又是国家级贫困县,想做点地道的川菜都没料下锅,大家吃腻了土豆白菜,最爱的就是家乡的泡菜。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当我们都在惊恐中第一时间赶到亲人旁边的时候,这时的第24项目经理部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部队有要求,军人在一线抢险,过家门而不入,我们这群“不穿军装的军人”,接受了基地工程的任务,就意味着天塌下来也要坚守岗位!
坚守岗位不意味着心情的稳定,大家拼命的拨打成都的电话,而听到的往往是让人恐惧和绝望的忙音。终于,有人将家里的座机拨通了,家人惊恐的话语和对亲人无比的渴望深深刺痛了项目部成员的心。就在大家情绪最为波动的时刻,吴竞和杨福良站了出来,要求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坚守岗位,绝不撤退。有的工人开始埋怨,甚至辱骂,骂项目经理无情无义。但有谁想过,难道这些项目管理人员就没有家人,就没有思念和牵挂。但是,既然将自己的事业奉献给航天工程事业,就必须为这项崇高的事业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信念。
由于特大地震的发生,材料供货和土建进度受到了较大影响。基地里传出了安装公司不能按时完工的流言。
面对这些不信任,项目部一方面积极和供货商、土建单位沟通协调,请他们务必保证工程需求,一方面和工人沟通交流,希望他们克服困难,确保工程进度。而在成都,公司领导也及时主动和项目部人员在川家属联系慰问,为前方的职工解决后顾之忧。
这只“川军”在灾难面前的选择让部队领导十分感动,专程慰问了项目部和川籍工人。在慰问会上吴竞向部队领导严肃的表态,“请首长放心,一定按时高质量完成任务”!
火辣辣的6月,工程进入了收尾阶段,一条条整齐、美观的管道完美的呈现在基地中。
紧张的测试开始了。
管内最大压力超过35兆帕,符合供气要求!
供气纯度达到99.9999%,符合火箭燃料纯度要求!
管内在零下70度才出现水凝结,达到供气标准!
庆功宴上,部队首长专程来到吴竞面前,举起酒杯,大声赞扬到“你们是懂行的专家!你们是成都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的金字招牌!我一定要推荐你们到我们新的海南基地!”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这是十年前基地司令对我们的溢美之辞。而到了十年后的今天,因为我们有这样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秉承和发扬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三特精神”,我们的事业才能一步步更加辉煌。
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诸多困难让我们倍感煎熬,在困难的时候请想想岢岚山,想想发射塔,请始终继承我们的“三特”精神,在困难中扬起成安人前进的大旗!
少校, 积分 47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9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原来新的叫9号场区,原来那个叫7号场区,不知中间的8号是什么?
不过工位号还是不知道
在线时间 小时
新兵, 积分 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几年前去过,现在估计已经好多都不认识了把
在线时间 小时
一批年轻大学生干部脱颖而出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尚春雅、记者邹维荣&&时间: 04:30:05&&
&&解放军报讯 尚春雅、记者邹维荣报道:记者近日从总装某基地新型火箭发射场获悉,由孙建、李振凯等年轻大学生干部联合研制的阵地发射数字化保障系统,使阵地勤务准备周期由过去的5天缩短至3天,基地应急发射能力明显提高。据基地政委赵传祥介绍,该基地大学生干部近5年担纲完成并投入应用的科研课题达257项,一批年轻大学生干部的快速成长,为基地圆满完成科研试验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 & 近年来,该基地接收了大批大学生干部。为使大学生干部良好的文化素质尽快转变为战斗力,该基地让大学生干部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生长干部、士官技术骨干等结成学习成才对子,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实现知识与岗位的快速对接。大学生干部第一任职前,基地在全面考核基础上,根据每名大学生干部所学专业、知识结构和特长爱好等,量身制订“成才计划”,合理分配工作岗位,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 & 该基地还积极帮助大学生干部走开机关与基层、技术与行管以及跨兵种、跨专业、跨单位的换岗锻炼、交叉任职路子,促进大学生干部的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基地政治部主任刘滨介绍,目前基地大学生干部67%在技术、基层、机关等多个岗位任过职;98%的试验一线主要岗位技术负责人和78%的营连主官均为大学生干部,42%的大学生干部获过军队科技进步奖。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一等兵, 积分 3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7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2011年,忻保高速公路通车,在这里有一出口
中校, 积分 62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0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太原基地和酒泉基地有什么区别么,在功能上!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原市师院附中火箭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