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兵野外生存训练部队夜间野外做战,一个眼睛上带的是什么,还没有光,能看见路,那是什么玩意

共3521个阅读者,16条回复 |
发表时间: 22:32
世界各过特种部队~~ &&
超级帅哥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24-1.html
美国三角洲部队(Delta Force)美国陆军上校贝克卫斯(Charles Beckwith)曾在1962年至1963年于英国空降特勤队中服役,当他回到美国陆军后一直企求成立一个单位,其组织、构想和功能要与空降特勤队同样。在长达数年的无数次尝试后,他终于成功了,这个新部队――名为第一特种部队作战分遣队(缩写为Delta)――在日获正式认可。这个单位不可与三角洲计划(Delta Project:B―52分遣队)相混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组织概念。三角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影响到美国利益的恐怖活动,按照当时随处发生的这些意外
而言是非常适时的需求,诸如慕尼黑奥林匹克运动会人质事件(1972年8月);GSG 9所实施的摩加迪纳救援行动(1977年1月)。
  在其正式成立后,三角洲部队开始着手挑选与训练其人员,并顺利地完成数个其它不同单位的任务。随后在日,伊朗的“学生”们闯入美国驻德黑兰的大使馆,挟持所有的工作人员为人质,从那时起三角洲部队逐渐地深入参与计划――人质救援行动,最终以至25日的实际行动达到最高潮。
  按照空降特勤队的模式,三角洲部队又被划分为数个中队,依次再划分出小队(troop)。每小队人数为16人,可以一队16人来行动,亦可分二组8人,或四组4人,或八组2人。在其早期的阶段只有一个中队(A中队)但很快就一分为二,于1979年初成立了B中队。
  在伊朗的溃败导致美国特种部队内部相当深刻的反省。虽然这次失败的主因并非是贝克卫斯上校和三角洲部队的缘故。但在技术层面来说,决定使用美国海军的塞考斯基RH-53直升机来取代惯用的HH-53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前苏联方面的威胁。RH-53的尾柱可以折叠,使该直升机可收藏至甲板下;HH-53并无此种能力。前苏联正从空中及使用卫星监视尼米兹(Nimitz)号――8架大型直升机位于飞行甲板上的图像已足够让机灵的前苏联观察家猜出正在进行的事情――而且他们可能会警告伊朗人。这个长途行动的其它技术困难,则因卡特政府从华盛顿断然决定取消整个任务,而变得更复杂。
  三角洲部队在十年之后又返回沙漠,为美国特种部队突击伊拉克内部作先锋。萨达姆?候塞因所拥有的SS-1“飞毛腿”导弹远较西方情报机构所了解的多,而且以色列境内如下雨般的导弹也不容许再继续下去。以色列总理沙米尔(Shamir)威胁将以同样的方式报复――以色列甚至秘密地发射一枚核子弹头(不反应的)洲际弹道导弹至地中海以为最后警告。特种作战指挥部的总司令史汀纳将军(C.eneralCarlStiner)和联合特种作战指挥部的指挥官少将唐吟(Wayne A.Downing),告诉参谋长联席会议说,他们的精锐小组能较卫星找到更多的“飞毛腿”导弹。
  三角洲部队作为联合行动的一部分人伊拉克境内,其一同的伙伴还有英国的空降特勤队。从第20特战中队的MH-53J“低铺三型”直升机上下机后,他们查出海珊瑚导弹,并将之标示出来以待空袭。在日,地面战争的最后一天,三角洲部队发现了一整排的26枚“飞毛腿”已准备好作为最后的弹幕射向以色列。它们立刻就被摧毁。施瓦茨柯普夫将军寄了一封个人的恭贺函,感谢他们致力于维持以色列于战局之外,整个任务完成了,其代价是3名三角洲部队工兵:贺雷(PalhckHudey)、克拉克(Otto Clark)和罗吉古斯(EloyRodriguez Jr.),他们是因塞考斯基的UH―60黑鹰式运输直升机载着他们撞上一个沙丘而机毁人亡。
  三角洲部队仍将回归于反恐怖分子的本分,而非海湾战争的工作。位于北卡罗来那州布拉格堡的广大训练地区中包括一架波音727飞机以供练习突击救援人质。这里也有著名的内搏战斗之屋(Close Quarter BaffleHouse)――其另一称呼“鬼屋”(Haunted House)更为出名。三角洲部队仍维持两支100人的中队随时准备行动,但却有更多的人员贡献于训练其它特种战斗单位,从事反恐怖分子或反暴动的任务。
  三角洲部队有权利取得任何它所需的武器。主要是反恐怖分子武器,包括席格-索尔9mm手枪(英国空降特勤队于1990年采用);汉克勒&寇奇MP5冲锋枪;和全范围的美国陆军小口径武器,以及其它特殊枪炮,如巴瑞特(Barrett)和麦克米伦(McMil―lan)点50口径的狙击步枪,及折叠枪托式伞兵型的FN之M249班全自动武器
&&&&更多精彩军事资讯,请点击华声军事首页:
回复时间: 22:33
  训练中的英国皇家反恐怖部队
  第22特别空勤团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斗最激烈的欧洲战场,开始称作&空降哥曼德&部队,后经扩编成第1特别空勤团(ISAS),自1941年起,这支部队凭着勇敢和机智,在德军后方给予德军以沉重的打击,威震四方,被德军称之为&红色魔鬼&。1945年,该部队在马来西亚和加里曼丹完成对日做战后解散,1947年正式组建第21特别空勤团,1950年将其部分士兵编入专门对付马来半岛丛林游击队的&马来亚侦察兵&特别空勤部队。1952年,这支部队正式变为第22特别空勤团,其名称一直保留至今。
  起初,这支部队在马来西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付骚乱、搜集情报,对游击队控制区域内的村庄实施心理战以及对一般地区或敌占区进行武装巡逻。到1960年,马来西亚危机结束后,第22特别空勤团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熟练的专业技术技能,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他们不断经过各种战斗的考验和磨练,成为英国反恐怖、反骚乱的一把利剑。
  70年代以来,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爱尔兰共和军&极端分子和其他恐怖组织,这支部队正式改编为英国反恐怖特种部队。1975年,英国第22特别空勤团内又组建了一支反骚乱突击队(CRW),旨在本国和盟国发生诸如劫机、绑架人质或城市爆炸等恐怖事件时,提供一支训练有素、精悍凶狠、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快速反应突击队。目前,这支突击队大约有900名队员,其基地位于伦敦西面的赫里福德。第22特别空勤团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在战时进行特种作战,协同正规部队一起遂行作战任务,如敌后侦察、监视、渗透、埋伏、偷袭、突击、破坏、抢占军事要地等行动;在和平时期主要担负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以及反恐怖活动。
  在建制上,第22特别空勤团现隶属于英国皇家陆军,归英国本土陆军地面部队司令部指挥。总部设在英国的赫里福德,现编有一个指挥连和6个战斗连、1个反骚乱突击队(CRW),总编员为2000人左右。战时可根据需要,临时编成战斗营。在平时遂行的作战行动中,一般以排或突击小组为作战单位。另外,在英国皇家陆军中还编有一个指挥连和4个战斗连,总人数为1600人。在赫里福德第22特别空勤团总部还设有训练中心,负责特种训练工作。
  第22特别空勤团的武器装备主要以轻武器为主。常用的武器有突击步枪、狙击步枪、冲锋枪、手枪和反坦克武器等。特种武器有微声武器、多用匕首、夜视器材、微型通信器材等。此外,还配备各种各样的防暴武器,以对付各种恐怖活动。第22特别空勤团在遂行作战任务时,一般是参与混合编队。独立执行任务时,远程机动靠搭载皇家空军运输机或皇家海军舰艇;近程机动主要靠搭载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的武装直升机。
  英国《星期日快报》1988年3月首次披露了第22特别空勤团的机密行动条例,其中包括:第一,每一行动要有书面命令,并且必须得到陆军总部的批准。第二,特种部队对付的&目标&必须是已经受到长期监视,并确认是准军事组织的成员。第三,执行任务单位的长官必须确信&目标&拥有武器和爆炸品,并且已经杀人或对他人的生命构成极大威胁。第四,符合上述条件,不经警告就可开枪。第五,事后必须立即呈送一份详尽的报告。
  第22特别空勤团自正式执行反恐怖行动职能以来,已经创造了许多值得称颂的业绩。1977年5月,该部队协助荷兰成功地解决了一起恐怖分子劫持列车事件。5个月后,一个由2名特别空勤团成员组成的小组参与了联邦德国第九边防警察大队(GSG9)偷袭摩加迪沙营救人质的行动。第22特别空勤团最为辉煌的一次行动,是1980年5月,派遣反骚乱突击队突袭伊朗驻英国使馆,在40秒内成功的营救出被恐怖分子劫持的26名人质,全歼恐怖分子。这就是令第22特别空勤团声名大振的&猎人行动&。
  日上午,英情报机关获悉几名武装分子占领了伊朗驻英国大使馆,并扣留了在使馆内的部分人员作为人质。随即,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向英国特种部队发出命令:&请速做好一切准备,营救被扣在伊朗大使馆的人质。&第22特别空勤团受命实施这一营救行动,行动计划代号为&猎人行动&,罗斯少校被任命为这次行动突击队的指挥官。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模拟训练,5月5日19时23分,50名身怀绝技的特战队突击队员,在塑胶炸弹和非致命性武器眩晕手榴弹的掩护下,分三路突入使馆,以一连串干净利索、准确有效的突击动作,迅速逼近目标位置。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6名恐怖分子有5具尸体被拖出使馆大楼,均为击穿头部或胸部而亡,第22特别空勤团的突击队员没有遭到任何伤亡。尽管有一名人质被打死,但整个突击行动仅持续了17分钟,营救行动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回复时间: 22:35
  GSG9队员头戴可通讯式伪装头盔,手持9mm HK MP5SD瞄准
  左边第一位特战队员为一狙击手,武器为HK PSG1狙击枪。第二位为GSG9空降队员,配有全套装备。第三位是一标准的GSG9特战队员。第四位是GSG9武装蛙人,注意他前面的整套装备。第五位是GSG9指挥官。
  德国边防军第9反恐怖大队,在德内部称为&边防第九旅&,又名&边防第9大队&,简称&GSG9&。共有队员约350名,编成多个战斗组,它始终处于临战状态,在人员上、技术上及战术上己全部实现了现代化,战斗力极强,是一支世界闻名老牌特种部队,特别令人称道的是,甚至以色列也曾请求第9边防队给予协助。
  联邦德国从60年代后半期开始,经济复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与此同时,恐怖
  集团也在形成,暴力活动日见猖獗。当时,有人建议效仿英、美国家,设立反恐怖特种部队,以打击国内国际的恐怖活动。但因国人普遍对特种部队持反对态度,此建议因而遭到多数人的反对。德国政府为避复活纳粹之赚,迟迟未正式组建特种作战部队。1972军发生在慕尼黑菲尔斯滕菲尔德布鲁克机场上的血腥屠杀,为孕育已久的特种部队注入了一剂催产素。1972年9目,在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巴勒斯坦&黑九月&组织的恐怖为子劫持了9名以色列入质驾机逃跑,巴伐利亚州的警察试图拦截劫持者及人质乘坐的波音飞机,结果发生了惨痛的悲剧,9名人质和4名恐怖分子全部在弹雨中丧生。
  为吸取教训,有效打击恐怖活动,联邦德国决定采纳一位与以以列特种部队关系密切的反恐怖专家的建议,于1972年到1974年便创建了一支专门从事反恐怖主义的特制干预部队,于是&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终于降生了。它的孪生兄弟――各州属&机动特种大队&也同时问世。这支部队除了在国内的行动获得充分授权外,也具备国际特警的外交豁免权,以保护德国在国外人员及资产的安全。根据分工,边防军第9反恐怖大队主要对付好战的犯罪集团,各州的特种大队主要负责监视、缉捕或采取隐蔽的行动来对付单个的作案者。因此,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通常在发生严重的绑架、谋杀、劫持人质、暴力骚扰和保护国宾以及德国政府首脑和政治家时才动用。派遣出击的命令由内政部长通过&热线&发出。
  日,联邦德国航空公司第181次班机从西班牙马卡略岛出发,在飞往法兰克福途中,遭4名恐怖分子劫持。机上82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全部成了恐怖分子的人质。17日,飞机在恐怖分子的挟持下飞抵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恐怖分子为了尽快救出联邦德国监狱中的同伙,扬言若不答应要求便炸掉飞机并杀死全部人质。德国政府立即组织了自救行动。他们派出的一支由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的61名队员组成的2个突击小组,于17日下午7点30为在夜幕的掩护下,降落在摩加迪沙机场跑道外距恐怖分子约200米的一个沙丘后面。61名突击队员,在1名英国反恐怖专家的协助下,于18日凌晨2点05分,用定向炸弹炸开了舱门,冲入飞机内,并将闪光炸弹投向驾驶舱。在突如其来的袭击面前,恐怖射子很快被消灭,整个行动仅用了1分46秒。
  德国边防军第9反恐怖大队的这一行动,受到了西欧各国的一致称赞,并一举名扬世界。此外,边防第9大队还有摧毁巴勒斯坦&赤军派&和救出被索马里解放阵线扣留的人质等一系列成功的行动。由于这类出色的行动,现在恐怖分子都尽力避开第9边防队。例如,1981年黎巴嫩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波音727客机,不允许机长将飞机落在沙特阿拉伯机场加油。恐怖分子说:&第9边防队已到了那里。我们去那儿,唯一的出路就是自杀。&
  边防军第9反恐怖大队与其他国家的特种部队有所不同,它实际上是特种警察部队,在组织上隶属内务部,归内务部长指挥。目前,边防军第9反恐怖大队由司令部、4个突面部队和一个专家技术组组成,编制为200人,而目前实际拥有队员300人。其任务主要是在非常时期担任重要人物的保卫、与恐怖为了作战等。成员印大多是具有冷静、沉着性格的中年人。大约每30人为一个战斗组,全队可分为6至10个战斗组。他们驻扎在波恩附近桑克―奥古丁一栋现代化的大楼里。
  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的队员都是从志愿参加者中招收,择优录取。人员主要来自联邦边防部队或正规警察部队服设一年以上的军人。了能成为第9边防队正式成员,这些2O至25岁的年轻人要经过一系列的严格考验。仅第一阶段的心理分析就要持续4至5小时。只有30%的人能够通过这种考验。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携带多种特种装备,如:微光夜视镜、特制手溜弹、微型手枪、催泪弹、微型高灵敏度无线电报话机、特种攀登装备、强光型鹰眼探照灯,以及司穿透厚30厘米的砖或高级防弹玻璃的高爆子弹等。队员的制式装置主要是德国HK公司生产的MP系列9毫米冲锋枪和每支价值3000马克的毛瑟66型精确步枪。所携枪支皆配有消音器。其200名队员每人都有标有自己名字的专用武器。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的队员平时穿黑色制服。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穿防弹背心,防火服,弹簧靴,戴四角防弹帽以代替贝雷帽。但在某些行动中,有时穿的则是和空降部队相同的迷彩装。
  第9边防队的训练是在一座由高墙围着的模拟城市中进行的。里面有住宅、高楼大厦、直升机、汽车并且有3架客机机体实物,因为这些目标都极易成为恐怖分子的目标,并且稍有疏忽随时都会发生爆炸。新队员入队后,要经过22周的专门训练,其中前13周课程主要着重于法律、武器操作、空手道等基础训练;最后的9周则是针对个人特性做较严格的个人专业技术训练,以及一连串极为严格、艰苦的反恐怖行动测试和考验。一名第9边防队的成员首先应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镇静。因此,队员们经常接受心理学专家的帮助,学习应付各种极度紧张情况的本领。专业技术训练是很艰苦的。星期一到星期五,队员们每天训练8至10小时,只是在用简便午餐时才稍事休息。不时还要进行强化训练:整整一周每天连续训练12小时。他们要进行体质、射击、模拟游击战等方面的磨练。第9边防队在采取行动前,首先必须进行充分周密的研究,因为涉及到人的性命。保护人的性命高于一切,这是该部队的最高原则之一,也包括游击队员的性命。队员们分成4个组,每组约30人,其余的为后备队员。第一组专门对交通工具采取行动;第二组由伞兵组成;第三组负责观察、分析和找出最佳的攻击方式;第四组负责技术工作,专门使用和排除爆炸物、攻入建筑物等,并拥有神枪手。
  理论课教室的墙上一直贴着这样两旬口号:&为争取行动自由而奋斗&和&只有简便才能取得成功。&学员们经常减这两个口号,这是第9边防队员的基本品格。因此,该组织不允许其成员炫耀自已是德国联邦警察中的明星,发现谁有这种想法就会被立即开除出队。这也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第9边防队的所有成员都不能暴露身份。
  美国特种部队的军官曾称,边防军第9反恐怖大队是一个不吝惜使用最先进装的部队,其高超的行动技巧乃是对手无法比拟的。德国边防第九恐怖大队,在德内部称为&边防第九旅&,又名&边防第9大队&,简称&GSG9&。共有队员约350名,编成多个战斗组,它始终处于临战状态,在人员上、技术上及战术上己全部实现了现代化,战斗力极强,是一支界闻名老牌特种部队,特别令人称道的是,甚至以色列也曾请求第9边防队给予协助。
回复时间: 22:36
  法国“黑小子”反恐怖部队的徽章
  进行战术训练的法国“黑小子”反恐怖部队
  “黑衣人”突击队是法国国家宪兵干预队的俗称,它是一支专门从事于反恐怖活动的特种突击队,诞生于世界恐怖活动猖獗的70年代,创始人布鲁托中尉是个传奇人物,他不但对犯罪心理学颇有研究,厌恶使用暴力手段,而且还是一名东方武功高手,精通各种械斗和徒手格斗。他认为,兵在精而不在多,胜在谋而不在勇,特别是在反恐怖活动中,需要的并不是力量无比、敢于冲杀的猛士,而是经验丰富、老练沉着的勇士。
  所以,这支部队刚组建时只有布鲁托和15名军士,编为3个行动小组,每组5人,年龄在25-40岁之间,而且都有家庭和孩子。1976年,这支部队的编制扩大到两名军官和40名军士,编成3个突击小分队和1个本部,每个小分队编有2个5人行动小组、一名小分队指挥员和1名军犬员,指挥官仍是布鲁托。1984年,率队南征北战十余载的布鲁托光荣引退,由智勇双全的勒戈尔米任队长,同时扩编到54人,其中军官4人,军士50人,编为4个突击小分队和1个本部。由于他们在执行任务时,总是穿着一身黑衣,所以人们称他们是“黑衣人”突击队。
  “黑衣人”突击队的训练是异常艰苦和严格的,与其他国家的特种训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队员们经过严寒酷暑不间断地各种训练,个个都是一名多面手,一名突击队员不但是跳伞员、“蛙人”、登山运动员、高速驾驶员、特等射手、拳击手、爆破专家,还要通晓法律学、犯罪心理学、语言学、电子学、机械工程、弹道学等多门知识。
  “黑衣人”突击队从成立之日起,就活跃在世界反恐怖斗争的第一线,在历次行动中,他们成功营救了无数人质,消灭了极端恐怖分子,而自己无一阵亡,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战绩
回复时间: 22:37
  意大利GIS特勤组正在训练
  猛烈的爆炸,冲锋枪间歇性突射的声音,几声叫喊及刺鼻的催泪瓦斯味,整个事件不过几分钟,震惊意大利全国的Train监狱暴动事件即被平息。突击队员娴熟的动作技巧和精确无比的时序控制,使事件结束后只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记者,象傻子般还没回过神来。
  l980年11月29日当天报纸的头条新闻上,意大利空降部队枪骑兵团()中的&特别行动勤务组&(GIS,Special Interventions Group),首次在新闻媒体曝光。各报纸报道的重点完全放在了对这支部队的好奇与探究上,至于这场监狱暴动是如何被平息的,则没有人充分说明,因为连现场的记者都不知道事件的内情。
  塔斯卡尼亚的精英
  那些身着黑色连身战斗服的突击队员隶数于哪个单位?编制多少人?基地在哪儿?这是意大利新闻界在了解本国有如此一个精英特种部队后,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事件结束后数天,意大利终于应舆论的要求,公开了GIS的情况。根据官方的说法,GIS特勤组于1978年成立,目的是对付当时逐渐在意大利横行的恐怖主义。该单位成员是从意大利陆军FokO-rc空降旅下问第1空降军骑兵营中挑选出来的。当时公有的人数大约有80名。成员的体能及心智状况都可称得上是&超级枪骑兵&。
  严格考验
  据一名GIS教官说,目前,人员的甄选是每年举行2次,由意大利塔斯卡尼亚(Tuscanin)军团各部队指挥官推荐人选,由GIS负责甄选与训练。
  初步甄选为期六周,期间严格的体能测试。常常使得每一期筛选中,只有3、4名候选者能够通过。从而进行正式的选训过程。过程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期18周的基础川练。课程包括射击、爆炸物的处理,房舍突击、伞、近战及徒手搏击等。这期间如受训队员有任何轻微的过失与错误,都可能追受退训的命运。
  第二阶段选训过程为期24周,准队员们在此阶段将进行未来执行任务时所必需的各种技能训在射击训练方面。针对各种环境与全天候的实战状况,进行快速突射,精确射击及本能反应射击训练等;在镇暴训练方面,针对各种爆炸物及特殊有害气体的防制与处理进行实战演练;在反恐怖活动方面,则以各种交通工具和房舍进行训练。由于反劫机为反恐怖话动任务的重点,意大利Alitalia航空以司甚至提供一些客机的实体模型,供GIS训练使用。
  编组与行动
  为保证指挥网络的快速灵活,GIS的行动部署由意大利中部枪骑兵团负费指挥。GIS下辖3个分队,其中有2个突击中队,而第3个则是训练中队。训练中队由武器,特殊装备、伞训、山训及雪地训练专家组成。除训练新进队员外,必要时也充当突击中队的预备队。每个中队下各有一狙击侦搜队。他们是GIS最精英的单位。每名狙击侦搜队员都必须在突击中队服役役2年以上,才能转调到狙击侦搜队。狙击侦搜队在行动中担任情报汇集、目标观测与狙击任务。因此从行动实质意义上说,狙击侦搜队是GIS行动时的耳目。
  为确保意大利的目家安全与利益,GIS固定保持一个24小时警戒待命组。在接到通知后,可随时出发至任何地点执行任务;在警戒待命组受命出动后,第二个预备待命组即完成战备工作;如果情况紧急,则第三个行动组可在3小时内完成战备工作,为使GIS保持足够的机动能力,GIS拥有本身编制内的机动运输车队,其人部分车身都没有任何标志。为了提高GIS的立体机动能力,GIS还配备了数架AB4l2型直升机,此外在距GIS驻地Livorno约20km处的比萨(Pisa)空军基地,也备有数架G222型运输机,随时待命承但GIS的长程机动运输任务。
  武器装备
  GIS队员的标准个人装备包括:意大利自制的凯夫拉访弹头盔(头盔后缘均标有该名队员的号码,以便在行动中辨认);1具SP-10型防毒面具;防弹背心(有自制Gassoni Gorazza 2型及英国GPV-25型两种,均采用Nomex防火材料制成;自制的&北爱尔兰式&强化手套。此外,每名队员的整套防护装备还搭配1具仅挂在喉部的德国Bosch微型麦克风。
  GIS采用阿迪达斯公司(Adidas)制的战斗靴,靴底经过特殊的防滑处理,以增加在光滑表面(如机翼)上的抓地附着力。在进行反恐怖行动时,GF队员还会配备被称为&恶魔&头套及SOV战术背心&两者均为意大利自制。背心有绿色和黑色两种,以配合不同任务环境使用,背心上缝有许多口袋,可分别用来携带无线电手机、炫光手榴弹、急救包MP5或M12S冲锋抢的30发备用弹匣及散装枪弹等。手枪套挂在大腿外侧,腰带上则挂有手拷、战斗刀和15发手枪备用弹匣等。
  GIS队员的个人武装为伯莱塔M92F型9mm半自动手枪,弹匣容量为15发,保险装置及弹匣释放钮左右手均可操作。在自动武器方面,则有弹匣容量为义32的伯菜塔Ml2S及德国H&K制MP5系列9mm冲锋枪。其中,MP5系列包括弹匣容量为30发的MP5A3伸缩枪托型(可配装Magl-型聚光灯)、Mp5SD3消音型及弹匣容量为15发的MP5K短枪管型(可配接Hen讨d@型聚光灯)。所有的冲锋枪均配备激光标定器及0TE或H&KZPP型夜视镜。
  GIS狙击手所用的狙击枪有三种,两种为德国H&K制7.62mm口径的G3/SG1及PSG1半自动狙击枪。其中,G3的弹匣容量为30发,使用可调式1.5*6倍瞄准镜。PSG1则为5或10发弹匣,采用放大6倍的瞄准镜。另一种则为德制毛瑟86SR型手动狙击枪,弹匣容足为9发,可使用与G3/SG1狙击枪相同的瞄准镜。除一般瞄准镜外,上述3种瞄准镜都可加装最新型的夜视放大瞄准镜,以方便在夜间及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使用。
  合作关系
  GIS除了执行反劫机任务外,也执行其他具有高度危险性的任务。如镇压监狱暴动、打击国际犯罪活动等。在意大利国内治安维护上,GIS则协助警方应付&特殊&危急的事件以及提供国外元首来访时的近身保卫,如1993年夏天在意大利拿披里举行的七国高峰会议,GIS即出动配合意大利警方特勘组们(NOCS)为与会的七国领袖提供保护。
  意大利GIS与其他特勤单位相同,也与世界各国其他特勤单位保持联络。如与德国的GSG9、奥地利的Cobra、比利时的Diane及英国的特种空勤队(SAS)等,都保持有清报及训练经验的交流。
回复时间: 22:39
  波兰特种部队队员
  波兰特种部队在伊拉克战争中露面
  1994年8月至12月,一批波兰军人参加联合国在海地太子港组织的代号为“支持民主行动”的维和行动。在维和行动中,这批在海地值勤的波兰军人出色地完成了保护联合国重要官员、平息当地的暴乱及营救人质等任务。这批波兰军人来自波兰最精锐的特种部队―――“机动反应特战群”。它在波兰国内素有“雷霆”部队之称。正是这次海地维和行动揭开了波兰特种部队的神秘面纱。
  “机动反应特战群”是波兰特种部队中反恐怖作战的主要力量。1990年,波兰驻贝鲁特大使馆受到恐怖分子袭击。这次挑战使波兰政府意识到,防止国内遭受恐怖袭击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非常重要,因此建立了第一支专业的反恐怖特种部队―――波兰“机动反应特战群”。苏联解体后,波兰感到自身安全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此作出了许多向西方国家示好的举动。在这支特种部队的组建上,波兰主动邀请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特种作战的反恐专家进行指导,并按照美国“三角洲”部队的模式进行训练,采取大编制但以小组为主体进行战斗的形式,每组4人,要求特战队员具备超强的体能、野战救护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波兰特种部队与其他国家不同之处在于队员中有女性。平时,队员主要进行营救人质训练及空降、水面及水下渗透方式突击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该部队与波兰其他部队和部门进行密切协同。如进行空降、水面及水下渗透训练时,由第6空降突击师及第7海上突击师负责保障;反劫机训练则由波兰国家航空公司提供有关设施,进行实际机体模型的突击训练。由于波兰境内港湾、河道甚多,恐怖分子可能对水上目标进行破坏。船只、油井及商船的反劫持渗透突击也是“机动反应特战群”的训练项目之一。此外,为进行搜集情报与从事间谍活动的需要,在完成其他训练任务的情况下,波兰特种部队要求每人都必须熟练地掌握两种外语,以便执行情报侦察和反间谍任务
回复时间: 22:40
  印度神庙反恐大战 “黑猫”突击队露真容
  9月25日,印度古吉拉特邦著名神庙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恐怖与反恐怖的较量。这场较量的结果是反恐特种兵全歼武装恐怖分子,成功营救出了近百名人质,而己方仅牺牲一人。让世人眼睛一亮的反恐神勇便是赫赫有名的印度“黑猫”突击队。虽有媒体也注意到这支黑衣黑衫黑头套的突击队,但却对这支部队知之甚少。《今日印度》杂志的记者首度获准
  采访“黑猫”突击队,从而揭示了这支传奇反恐部队的真正内幕。
  “黑猫”突击队分成两组分工明确
  组建于1985年的“黑猫”突击队的正式名称是印度国家安全卫队,现有官兵7500人,分成两个小组――特种战小组和特种游骑兵小组,其中特种战小组人数略多一些,占总人数的54%。前者是国家安全卫队的精锐力量,其成员全部由陆军抽调,后者则从边境保安部队、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印中边境警察部队、快速反应部队等准军事部队中抽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且密切:特种游骑兵小组是特种战小组的支援。行动时,前者负责突袭,后者负责对目标的封锁和孤立。
  为了确保“黑猫”突击队充满青春活力,队员在“黑猫”突击队服役三至五年后往往就退回到原部队。
  队员千里挑一赴以色列接受魔鬼训练
  不过,要想成为一只真正的“黑猫”可不容易。首先,千里挑一初步入选的队员先得被送到距离新德里约50公里左右的曼尼萨训练中心接受为期90天的魔鬼训练。魔鬼训练的淘汰率高达50%至70%,以780米有21道障碍的障碍跨越训练科目为例,合格的完成时间是18分钟,如果入选队员花25分钟才完成这一科目,对不起,请自觉打背包走人,因为最出色的队员往往只需9分钟就能完成!
  障碍跨越还只是第一道关,当气喘吁吁的队员正要自鸣得意的时候,教官一声令下立即卧倒射击!这时候有一大半的入选者往往打光头,等着他们的自然也是走人了!只有通过所有基础训练的人,才有资格被接纳为“黑猫”新队员,其中最出色的新队员将被送往以色列接受进一步的训练。虽说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人知道以色列到底给他们提供何种训练,但据说有以色列最有名的第707部队,它负责教授反恐怖科目,而以摩萨德则负责教授要员保护科目。
  训练队员的惟一目标是“一击中的”
  正式被接纳为“黑猫”队员并且又到以色列接受了训练,这离老练合格还差得远着哩,真正合格的“黑猫”队员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接受各种训练和逼真的演习。
  就拿射击训练来说吧,一名合格的“黑猫”突击队员在闯入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后,必须在3秒钟之内仅凭一根火柴划亮的一刹那或者瞄准镜上激光闪亮的瞬间发现并且摧毁目标!
  “黑猫”射击教官杜塔上校告诉记者:“我们训练队员的惟一目标是:一击中的,绝不给第二次机会!特别是在人质与恐怖分子混杂的情况下,根本不容你开第二枪。”
  让每个队员体验子弹在鼻子底下飞过的感觉
  为了磨练队员们个个百步穿杨的技能,“黑猫”训练中心射击场堪称世界一流:射击场共分为11个区,长400米,任何一名队员都必须在6分钟30秒内通过射击场,并且准确打中29个目标!每个供射击的靶子闪现时间只有2到3秒钟,并且形式各异――有突然站起来的,有一下子跳出来的,有移动的,有转圈的。一名队员在越短时间内准确打中目标,他所得的分就越高。
  对抗射击场就更惊心动魄了,两名队员一组,相互对抗。他们进入一个模拟的场所,通过屏幕相互躲藏射击,这主要是要测验队员们在逼真的环境中的反应时间和射击准确度;最能考验胆识和射击技能的是:教官会让其中一名队员紧贴着靶子站着,让另一名队员瞄准射击,而且挨着靶子站着的队员不得穿防弹衣。如此疯狂的目的,用教官的话说是:“让每个队员都切身体验子弹在鼻子底下横飞的感觉!”每名“黑猫”突击队队员一年光是实弹训练打掉的子弹就有2000发,用一名“黑猫”突击队队员的话说:“在这支部队呆两个月打的子弹比我在陆军部队服役10年打的子弹还多。”如果部队进入战备的话,那么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每名队员得打掉14000发子弹!虽说不能保证发发命中目标,但射击命中率得到85%以上,否则的话立马自己走人!
  突击队最小的行动单位是5人小组
  至于“黑猫”突击队员们使用的武器,虽说他们在以色列受训期间用的是世界有名的9毫米乌兹冲锋枪,但回国服役后真正用的是“科勒”9毫米冲锋枪、7.62毫米PSG-1狙击步枪和512型12连发散弹枪;防身武器是“格洛克”17和P226手枪。队员们还装备最先进的侦察系统和其它先进装备。“黑猫”突击队员们还具有伞降能力和排弹能力。
  “黑猫”突击队在反恐怖行动中最小的行动单位是五人小组――两对突击伙伴和一名技术支援队员。每四个突击小组由一名上尉指挥。出动部队规模的大小取决于行动的性质。如果是一次大规模的人质营救行动的话,那么就得出动一支50至90人的“黑猫”突击队。一架IL-76MD战略运输机全天候24小时在新德里帕拉姆空军基地待命,一旦接到命令后30分钟内即可起飞奔赴目的地。
  首度出击给政府官员留下深刻印象
  印度的“黑猫”突击队可谓是身经百战,此次漂亮的神庙反恐突击行动不过是在其赫赫的战功簿上又添一笔罢了。
  日,刚刚组建不久的“黑猫”突击队首度亮相,在代号为“黑色响雷I”的行动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击了被锡克族极端分子盘踞的“金庙”。尽管这次行动没有造成任何的人员伤亡,也没有搜出任何的武器,但突击队员快如脱兔般的迅捷表现还是给印度政府官员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日,近千名锡克族武装分子聚集在“金庙”准备起事,印度第51国家安全卫队的1000名“黑猫”突击队奉命团团包围了“金庙”,开始执行代号为“黑色响雷II”的反恐怖突击行动。“黑猫”突击队分成两个行动小组:狙击小组携配有夜视仪的“科赫”PSG-1狙击步枪抢占制高点,包括一座高达150米的光塔,支援小组则封锁了“金庙”四周的所有通道。5月15日,突击队向“金庙”发起突袭,突击队员们先是用机枪和火箭弹在神庙的光塔上打开几个洞,然后向里面投射催泪弹。当队员们发现武装人员已经弃守光塔之后,立即改用炸药炸开通往神庙地下室的通道。到5月18日,架不住突击队员凶猛攻势的锡克族武装分子举白旗投降,“黑猫”突击队仅以两名队员负伤的代价取得了重大胜利。此战让“黑猫”突击队一举成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个营的“黑猫”突击队再度奉命部署到旁遮普省以对付锡克族武装分子叛乱。后来,该部就驻扎在当地负责训练警察反恐怖战术。
  反劫机行动被写入世界特种战经典教材
  日至25日,“黑猫”突击队在阿姆利则机场执行代号为“阿什万米达”的反劫机行动。突击队员闪电般地登上了遭劫持的印度航空公司的波音737客机。劫机犯穆罕默德尤素福沙阿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即被击毙,机上的141名乘客、机组成员和参战突击队员无一受伤。此次漂亮的反劫机行动被世界各国反恐怖部队的教材奉为经典。
  1998年10月,印度内政部长决定对武装恐怖分子实施主动出击的政策,“黑猫”突击队行动小组在印空军米-25/35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对印控克什米尔深山老林中的武装分子实施清剿行动。在直升机火力攻击之后,突击队员们携装备被机降到深山老林中,凭其丰富的作战经验对武装分子实施精确打击。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突击队员不得不凭仅有的一点补给在丛林中连续作战四天四夜。这种战术据说非常成功,但由于类似的行动迄今仍在持续之中,所以印军刻意不向外界透露“黑猫”在克什米尔深山老林中的行动细节。
  有些队员成了某些政府要员的私人保镖
  2000年2月,鉴于IC814航班处置不力,印度政府决定在特定航线上,为每个航班配备两名“黑猫”突击队队员。这些突击队员化装成普通的乘客,配备有致命但破坏力不强的武器,以阻止劫机事件重演。另外,“黑猫”突击小组将常驻印度全国8大敏感机场,这8个机场主要分布在印巴交界和印度东北部地区。这一决定是为了缩短“黑猫”突击队对劫机事件的反应时间。
  “黑猫”突击队现在还肩负着要员和超级要员的安全保卫。目前,印度政府有19名要员享受受“黑猫”突击队队员全天候24小时保护的待遇。不过,印度内政部长认为,如此一来的话,“黑猫”突击队成了印度政府某些要员的身份象征,于是坚决要求撤掉对这些人的保护,除非遇到特别的情况,此举一出立即受到“黑猫”突击队的欢迎,因为一支真正的反恐怖突击队不应该是某些特权者的私人保镖。由于“黑猫”突击队的出色表现,他们常常被外国政府聘为安全保卫顾问,在中东国家尤其活跃。
回复时间: 22:42
  阿尔法小组”是前苏联于上世纪70年代为反恐而建立的。1973年,苏联一架雅克-40型客机在伏努科沃机场遭到4名武装歹徒劫持,机上旅客全部被扣作人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务部联手采取紧急行动才救出了人质。这一事件在苏联造成了不小震荡,也引起了国家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当时,苏联正在全力准备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为预防慕尼黑奥运会以色列运动员被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绑架后杀害的一幕重现,同时应付苏联国内已经出现的恐怖主义苗头,苏联领导人决定尽快建立一支受过良好训练、并可在国内外随时用于
  打击恐怖主义的特种部队。
  日,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尤里?安德罗波夫下达命令,在克格勃系统内组建一支专门的特种小分队,专门担负反恐任务,这支反恐怖突击队最初被命名为A小组,它就是“阿尔法小组”的前身。组建之初,“阿尔法小组”只有30名成员,他们全是身手不凡的克格勃年轻军官,且全部是通过了严格考试后才跻身这支精锐特种突击队的。
  经过长达5年的艰苦训练,“阿尔法小组”首次执行任务。日,一名恐怖分子身藏爆炸装置,潜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要求美方外交人员护送他离境,否则就要引爆炸弹同归于尽。“阿尔法小组”奉命出击,迅速制服了恐怖分子,而且没有发生任何伤亡。“阿尔法小组”首次行动就干脆利落地完成了任务,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这支专门为反恐建立的特种部队后来却一次次卷入政治斗争和战争,成为政权颠覆和政治镇压的“利刃”。日,前苏联在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调用“阿尔法小组”参加强攻阿明总理府的战斗,第一次真正地经受了“战斗的洗礼”。进入80年代后,随着反恐任务的加重,“阿尔法”小组的队伍逐步扩大。1981――1986年间,前苏联发生了3起重大恐怖主义事件。但由于“阿尔法小组”的果断行动,恐怖分子无一次得逞。
  1981年,在萨拉普尔市,“阿尔法小组”制服了3名携带冲锋枪将25名中学生扣为人质的恐怖分子,在整个战斗中,孩子们没有一人受到伤害。
  1983年,在格鲁吉亚加盟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恐怖分子扣押了一架图-154客机上,将57名旅客扣为人质,“阿尔法小组”适时采取行动,再次在毫无伤亡的情况下解救了全部人质。3年后,在西伯利亚的乌法市,“阿尔法小组”又采取了一次类似的行动,将2名恐怖分子一个击毙、一个击伤,而自己毫发未损。
  1988年,在矿水城,几名武装歹徒劫持了一辆大轿车,绑架了车上32名乘客(31个小学生和1位女教师)。“阿尔法小组”迅速赶到出事地点,他们与匪徒们通过无线电台进行了一天一夜的艰苦谈判,最终使匪徒们自动放下武器,释放了全部人质。
  在谈判中,“阿尔法小组”的许多成员都表现得非常勇敢和顽强,这是因为“阿尔法小组”经常需要耐心细致地与恐怖分子进行谈判,以降低恐怖分子的进攻性,防止他们对人质施加暴力。“阿尔法小组”的成员具备一套独特的与恐怖分子谈判的战术,他们具有的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生活阅历,使之能够准确地把握住犯罪分子的内心活动。
  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阿尔法小组”成为镇压政治反对派和地方势力的工具。1991年1月,前苏联政府派遣“阿尔法小组”前往立陶宛加盟共和国首都维尔纽斯占领电视发射塔,“阿尔法小组”未发一枪便完成了任务,但却牺牲了一名战斗成员。维尔纽斯事件发生后,“阿尔法小组”的战士们对政治家的信任感大大降低。此后,高层领导人曾经不止一次地试图利用“阿尔法小组”去完成一些与反恐毫无瓜葛的任务。1991年8月,“阿尔法小组”受命进攻议会大厦和逮捕叶利钦,但考虑到此举会造成众多人员伤亡,“阿尔法小组”最终拒绝执行任务。
  俄罗斯独立后,叶利钦将“阿尔法小组”编入联邦安全局。1993年10月,以副总统鲁茨科伊和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反对派聚集在议会大厦,与叶利钦分庭抗争。“阿尔法小组”再次被指派进攻议会大厦,但他们这次仍未发动攻击,而是力尽自己所长与白宫保卫者们展开了谈判,为他们提供了个人安全保障,促使几百名议员和普通公民主动撤出了白宫,避免了事态恶化和进一步流血。
  车臣战争爆发后,“阿尔法小组”重又担起了反恐的重任。日,车臣反政府武装首领巴萨耶夫率领200余名武装分子,乘卡车潜入俄南部城市布琼诺夫斯克,绑架了100多名市政府工作人员及医院的800余名医护人员和病人。“阿尔法小组”奉命解决这起人质事件,任务异常艰巨,但俄政府最后采取了退让政策,才使“阿尔法小组”摆脱了巨大牺牲的困境。时过半年,日,拉杜耶夫率600余名车臣战斗队员冲入基兹利亚尔市,扣押了2所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及普通市民共计3000余名人质,随后挟持百余名人质撤退到“五一”镇。阿尔法小组奉命担任强攻突击群的第二梯队,负责最后解救楼内人质。这次战斗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阿尔法小组”再一次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
  自组建以来,“阿尔法小组”在战斗行动中还从未失败过。由于屡屡抗令不遵,“阿尔法小组”也引起政界一些人士的非议和责难。再加上近年来一些恐怖事件的危险性不断上升,“阿尔法小组”及其成员所面临的处境也越来越困难。
  当前,“阿尔法小组”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打击恐怖主义。它隶属于联邦安全局反恐怖中心,编制员额250人。
  严格的甄选与训练
  “阿尔法小组”的成员都配备有马卡洛夫式手枪、微型冲锋枪、多用匕首等全套特种作战装具。为有效地控制各种局面,“阿尔法小组”还配备了各种特殊的反恐怖兵器,如特制的手榴弹和特种杀伤武器等。另外,为了保证各种反恐怖战斗任务的完成,“阿尔法小组”的成员在专业上也进行了全面的分工:百发百中的狙击手、翻江倒海的战斗蛙人、胆大心细的爆破专家、迅速敏捷的无线电报务员等等。为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阿尔法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配有一部通讯设备,从最初的对讲机,到今日的移动电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从收到作战命令到装备齐全,直至登机出发,最多只需要1个半小时到2小时。而且,数十年如一日,“阿尔法小组”时刻都处于整装待发的战斗值勤状态。
  “阿尔法小组”在挑选成员条件近乎苛刻,他们必须符合空降兵的身体条件。年龄大多限制在25~27岁之间,因为这时期他们已经思想成熟,而且身强力壮。最主要的是,“阿尔法小组”的成员90%以上都受过高等教育。这些特种突击队员们多数来自著名的梁赞高等空降指挥学院、莫斯科高等诸兵种合成指挥学院和边防军所属的两所军事学院。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现在入选“阿尔法小组”的标准稍有放宽。任何身体健康、心理稳定、年龄在23~28岁之间。服过兵役的小伙子均可提出入队申请。如果申请人符合所有候选要求。他就有机会参加专门的考试。但是,能够最终入选“阿尔法小组”的只能是申请者中的佼佼者。
  对于阿尔法小组成员的要求是,他们不应只是机器,而应成为知识型的人才,能够在严峻环境中,独立思考和分析情况,提出自己的预测,做出恰如其分的决策。因此,在挑选成员时,“阿尔法小组”要对申请者的个性、测试和面谈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正确地评估申请者的智力水平。
  性格怪癖的申请者根本无望入选“阿尔法小组”,由于反恐怖特种作战行动所处的独特环境,“阿尔法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彼此之间都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的同事。这不仅关系着他们个人的安危,而且关系着整个特种作战任务能否完成。
  入选“阿尔法小组”只是第一步,随后每一位人选者都必须接受极其严酷的训练。“阿尔法小组”有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并且大量借鉴了国外特种部队训练的成功经验。以在制服恐怖分子时常用的近距格斗为例,“阿尔法小组”在进行近距搏斗训练时,就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最有效的方法。目的就是训练队员们善于在空间非常狭小的情况下仍能同武装分子进行肉搏战。射击是“阿尔法小组”每一位成员赖以存身的基本功和拿手戏,也是日常训练的重点项目,“百步穿杨”是每一个成员都必须练就的绝技。此外,他们还必须学会在行进的坦克间穿行和进行空降训练。
  这一切的训练,目的除了帮助每一位成员具备基本的战斗素质外,还有另一项重要的宗旨,这就是培养小组成员为他人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在训练中,“阿尔法小组”还刻意培养每一位成员独立行动的能力,这就是“阿尔法小组”的基本原则之一,即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以必要的方式去独立完成所受领的艰巨任务。“阿尔法小组”每月都要对其成员进行一次检查,对他们的能力状况作出客观评价。如果未能达到训练要求,则难以逃脱被除名的厄运。当然,对于每一位入选者来说,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他们全都明白自己肩负的重担,以及每一滴汗水与未来流血牺牲的联系。
回复时间: 22:45
中国特种部队的历史久远。红军时代就有精锐&手枪队&;抗日战争中&敌后武工队&曾大显神威;朝鲜战争时期,中国特种部队曾炸毁美军重要桥梁,破坏美军整个战役布势,最有名的是中国特种部队奇袭南韩最精锐的首都师白虎团团部的行动,为中国粉碎白虎团作出了决定性贡献。近年来,中国特种部队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曾大规模多加实战的特种部队之一,在突出个人素质训练的同时,特别加强了现代高科技武器的装备与训练,战斗力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目前,中国特种部队采用的卫星定位系统,在包括台湾在内的地域内定位精度可1~3米。 他们可利用无人驾驶飞机协助侦察,使方圆几百里的军情可以即刻跃然在指挥部的电规屏幕上。在中国特种部队中,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军人,她们在训练和作战技艺上,一点也不逊于矫捷的男子汉。中国特种部队的队员均能乘运输机空运空降的&  ,还可乘直升机机降。利用翼伞可从地面自行起飞袭击数十公里外的目标。中国特种部队具有十分强大的火力配备。除配有先进轻武器及防护器材,如:&凯夫拉&头盔、新式狙击步枪、5.8毫米枪族,和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种枪械还。还配有导弹、火炮、单兵火箭、火焰喷射器、步兵战车等重型单兵武器,特种部队配备的米-17攻击/运输直升机具有6个武器挂架,可挂大量导弹、火箭、炸弹、大口径机枪,火力不言而喻。特种部队训练十分严格,恶劣天气下的强行军训练,危险斜坡攀登峭壁训练,及在艰苦的野外生存训练是家常便饭,他们普遍身怀绝技,如能在50公里时速的汽车上准确击中200米外的人靶,从30米外将手榴弹准确投进小汽车的窗口等等。中国特种部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
回复时间: 22:46
  加拿大特勤部队隶属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并被视为加拿大海空混合运输旅的一部分,负责防卫北挪威的任务。在挪威他们也会和其他盟国的部队联合作战,诸如英国/荷兰两栖部队、美国海军陆战队,以及挪威陆军等。在加拿大境内,特种部队着重于极北地区的行动,并且组织特殊救援小组处理民间的紧急事故。
  特勤部队的核心是加拿大空降团,他们是加拿大武装部队的精锐。该空降团的来源可追溯到1942年在示罗营召集成立的加拿大第一伞兵营,后来又成立第二伞兵营,随即成为联合的美/加第一特勤部队的一部分。加拿大伞兵部队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68年间都保持在一种低水平的状态,当时加拿大空降团成为一个轻装独立的步兵单位,专门在低强度战争中使用。
  特勤部队的组织为一个轻装旅,尽管只有2个步兵单位,它在某些问题上的战术存活力是公开的。全副武装的部队单位为一个武装团(加拿大第8轻骑兵团),一个步兵营(加拿大皇家团第一营)和加拿大空降团。战斗支援则来自一个空降炮兵团(加拿大皇家第二马曳炮兵团),一个工兵团和一个通讯中队。战斗勤务支援来自空降勤务突击队(即后勤团)。
  加拿大空降团本身包括3支空降突击队,各队的大小和组织皆与连相等。第一空降突击队是以法语为主(由加拿大法语区组织而成),第二空降突击队则是以英语为主(加拿大英语区),而第三队则混合两种语言和两个地区。
  武器与装备
  加拿大空降团所使用的小型武器包括美国Ml6A1。然而,他们也有两种改良自英国的武器。第一种是9mm Cl冲锋枪,此枪是以史特林l2A1为基础,但具有较小型的弹匣(原枪的弹但34发,它只能装30发),并使用FN FAL刺刀。最通用的步枪是改良自LIAI自动上膛步枪的7.62mm C1A1,此枪采用一具弹匣充弹器和旋转盘式的后部砚孔。
  小队的全自动武器是FN FAL的重枪管型版本,在加拿大部队中称之为C2A1。 C2A1可以以枪管、瓦斯活塞筒上缺少护盖和装有脚架等特征来识别。
  军官的检阅制服是深绿色的军服佩戴金色的臂章,常见于加拿大武装部队的海陆空部队。一般的战斗服是美军式样(例如头盔),但是士官的阶级章则为英国式。空降部队则有一个不寻常的特征:跳伞合格勋章为一对翅膀下有一片枫叶;在加拿大伞兵团服役者的枫叶是白色的,其他人则是红色的。所有合格的部队都佩戴伞兵部队的红色贝雷帽。
  特殊勤务部队的所有成员皆佩戴有翼剑和&我们敢&箴言的臂章,该图案明显地是学自英国空降特勤队
回复时间: 22:47
  在世界上所有的精锐伞兵部队中,没有一支部队会像以色列国防军的活动来得频繁。以色列伞兵部队成立于1948年,在独立战争期间,最初的资产只有一架旧的寇帝斯(Curiss) C-46突击队型飞机和4000个二手降落伞,而且是以制造丝质衬衫的碎布名义买进的!该部队有英国陆军中的以色列裔退伍军人、在捷克举行的伞训课程中的毕业者、地下反抗运动的老兵、犹太区的幸存者及许多的冒险家。
  训练并不完善,加上那时也没有副伞,所以跳伞通常以悲剧收场。该部队在战争中行动不多。直到1949年,一位新任的指挥官才将其提高至相当的水准。
  50年代初期,阿拉伯恐怖分子经常性的渗透活动,导致以色列组建了一支拥有高素质士兵的小型部队,以从事报复性作战。该部队称为&第101&,原本非常成功,但数年之后便与伞兵部队合并。在年间的数次成功的行动后,伞兵部队便扩充至旅级兵力,在1955年至1956年间曾实施了一些有效的报复行动。在1956年的西奈战斗中,以军空投了以个营的伞兵于米特拉隘口,与埃及军队发生激战,历时28小时,造成埃及士兵伤亡超过260名,但伞兵部队也遭受了38人阵亡,100多人受伤的损失。
  在第二次作战行动中,有一个营的兵力被投至阿特图,该地位于苏伊士湾东南部的海岸。该旅的剩余兵力再一次负责解救它自己被孤立的那个营。当完成此事后,整旅转移并加入占领了萨姆?艾尔?塞克的第9步兵旅。
  经过多年的报复性突袭后,伞兵部队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扮演着领导的角色。他们参加了位于加沙和苏伊士运河的战斗,但是他们最伟大的一刻在日,当天他们光复了每一位以色列人的目标一一耶路撒冷旧城。这次战役必须花费极大的代价,以确定不会对三大主要宗教之最神圣的圣地带来任何的损害,不可避免地,伞兵部队的伤亡人数将比平常来得更高。
  战后更多的突击接连发生,包括:突袭在约旦的巴解指挥总部,虏获并带回一套完整的前苏联雷达设备;破坏贝鲁特机场的阿拉伯飞机;解救在卢德机场的比利时航空劫机事件中的人质。
  1976年7月,伞兵部队提供人员以突击恩德培)并在那里失去了他们的指挥官一一&约尼&内塔尼亚胡中校。此后伞兵部队被卷入更多的战斗中,特别是在黎巴嫩。
  以色列国防军中有5个伞兵旅。其中有两个旅处于或非常接近于充分战备状态:另一个是大约半战备的状态;剩下两个则处于基本备战状态。以色列国防军以非常有效率的征召和训练系统,确保依靠后备军人的部队可以非常迅速、确实地增强战斗力。
  挑选与训练
  所有合适的以色列男性皆必须服行3年的兵役,所有人皆可自愿加入伞兵部队。挑选和训练都非常严格,强调实战经验的军事技巧,诸如武器训练、爆破、秘密越境行动和野战医疗。体能上的要求需十分强韧。所有被明确视为伞兵成员者,之后大多数都要继续专攻高跳低开技术。夜间作战和直升机突击更是定期演习的项目。
  武器与装备
  伞兵就像以色列国防军的其他单位一样,不论位于何处皆使用以色列自制的武器和装备,辅以购自西方国家原产的物品或是虏获的物品。降落伞是美国制的,但小型武器则是以色列制。许多年来以色列伞兵部队都使用乌兹冲锋枪,但是现已被加利突击步枪所取代,这是以色列设计与制造的5.56mm武器,附有35发子弹的弹匣。作为一种极端强韧和可靠的武器,加利结合了以色列从过去35年来持续不断的战争中所学来的教训。对伞兵部队而言,和乌兹相比,它的优点是提供较远的射程、较大的攻击威力和穿透力。
  以色列国防军的伞兵部队穿戴标准的以色列制服和头盔。当不需要戴上玻璃纤维制的战斗钢盔时才换上伞兵惯用的红色贝雷帽。伞兵徽章是银色的,佩戴于左胸之战役勋章的上方。
  269反恐怖分子部队
  在以色列国防军伞兵部队中有一支实际存在的特殊团体时常被报道,即269反恐怖分子部队,也就是传说中提供人员突袭恩德培的部队。如果这些报道属实,则可推测出该部队是受过特别的训练和装备精良的团体,井处于高度准备的状态,在功能上类似于前西德的第9国境警备队
回复时间: 22:48
  韩国有7个特种部队旅,在组织上与美国特种部队极为相似,而且,两者间也有十分密切的工作关系。这些旅的营级部队通常扮演游骑兵的角色,摧毁战术目标。这些韩国特种部队单位有能力在敌方领土内的基地展开持续的游击战,或从友军境内的基地发动单独的作战。特种部队的一般性分配是每个军分配到1个营。
  挑选与训练
  在通过平常的体能和心理测验后,志愿者还须经历一段艰苦的训练课程,包括高水准的武器操作技巧和跳伞训练。所有韩国特种部队成员也必须要达到贻拳道黑带的水准或类似的格斗技艺,当不执行任务时,每天需花4到5小时来练习这些技术。
  武器与装备
  韩国特种部队所使用的标准冲锋枪是美军供应的0.45M3A1.尽管它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被一款更现代化和更有效率的武器所取代。韩国陆军的步枪是当地生产的M16A1,其班机枪是7.62mm的M60。然而韩国正采取措施企图在武器方面变得更为独立一一一最近他们曾制造出他们有史以来第一辆战车设计的原型一一同时似乎也要生产他们自己的小口径武器。
  一般的制服是迷彩战斗服。特种部队的识别标志是黑色的贝雷帽与银色的特种部队徽章。武器和人员装备皆源自美国。不同的特种部队旅有不同的徽章。
回复时间: 22:49
  南非伞兵旅始建于60年代中期,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富经验的战斗单位之一。南非的空降部队经历了无数在纳米比亚境内对抗西南非人民组织游击队的作战,也曾对安哥拉境内的西南非人民组织军事基地展开一连串重要攻击。
  南非在二次大战期间尚未有伞兵部队,直到50年代末期才采纳建立空降部队的决定。由于1948年选出的国民党政府中包括许多反对该国参与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人物,因此国防费用未获强烈支持,直到他们开始领悟到南非有逐渐被孤立的危机。当非洲国家开始从欧洲殖民国家的统治下完成独立的时侯,军事现代化的需求也变得更加明显。在如此广阔的作战区域,空降部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便有一小队的南非部队被送往英国接受空降训练。
  当这15人的小组于1960年返回南非时,该国正退出大英国协。英国与其断绝了关系,那些原已承诺的训练设备已不可能得到了,因此南非只能研制他们自己的训练设备。因为没有精确的设计说明书,只能依靠记忆以及在训练课程期间他们所拍的一些快照。使得训练计划大大延迟。第一伞兵营直到1968年才正式成立。
  多年的经验表明,空降部队能有效地挫败游击队的进攻。有一大群西南非人民组织的突击部队在纳米比亚北方行动被阻止,因为有两个连的伞兵从布隆方丹飞越2000km,在那附近进行了一次空降作战。游击队在转瞬间消逝不见。南非空降部队在7O年代扩编,第二及稍后的第三营在纳米比亚的战争持续进行时相继成立。
  1978年,超过300名的伞兵空投至西南非人民组织位于安哥拉境内的卡辛加的训练营。该目标已被南非空军轰炸过,伞兵们原想他们定能扫荡和突袭任何原定的目标。但令他们惊愕的是,他们将面临一场绝望的战斗,与之交战的是占据了有利位置,人数超过1000名的并持有重型武装的游击队。该基地四周环绕着23mm的防空机枪,被游击队用来对付伞兵们。但这些防御设施最后终于被携带式的60mm迫击炮和手榴弹击毁,粉碎了敌人的抵抗。然而,在用直升机空运出大约一半的部队时,有一个纵队的古巴坦克和装甲运兵车逼近至树丛外,展开逆袭。幸运的是领先的坦克压到了一枚由伞兵部署于附近道路上的地雷,占巴军队便立即停止了进攻。加之有空军的火力支援,有些战斗轰炸机即使用光了他们的弹药,仍持续地在敌军上空低扫而过,才使伞兵设法离开交战区,空运到了安全地带。
  卡辛加突击造成了西南非人民组织相当严重的伤亡,大批的战备武器和弹药被摧毁。以至使游击队花了数年的时间才恢复元气,之后他们的训练基地甚至迁到更北边的后方。
  空降作战的重要性逐渐被肯定,在1978年南非总统博塔宣布成立第44伞兵旅。
  第一伞兵营现在是训练单位。第44伞兵旅包含第2、第3和第4伞兵营加上1个战防连、调度连和侦搜连;第44空降工兵团:第44通讯单位;第44保养单位:第37战地工厂;第7医疗小组。第101空中补给连处理重装备的空投,旅有它自己的防炮团和轻炮团。所有的单位都是正规部队的志愿者:但该旅确实包含1个民兵部队单位:第14伞兵营群。其成员自那些曾在第一伞兵营受过一年完整训练的平民。
  挑选与训练
  南非伞兵旅的训练计划十分的艰苦,因其十分强调肉体强度和适应性。而它也不再被限定为白人单位。第一位祖鲁旅的志愿者在1990年开始接受空降训练,他们已经有极佳的适应性来顺利通过部分的课程,而这些课程通常使新进人员遭受极高比例的淘汰。
  武器与装备
  联合国曾一致联合起来,对南非展开一项武器禁运,期望迫使南非国防军屈服。然而,这项政策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这个共和国现在是全球十大武器输出国之一!南非伞兵配备以5.56mm突击步枪,以取代授权制造的7.62mmFN FAL和G3步枪。 R4是以色列加利步枪的另一种变形,因为南非非常不同的操作环境使R4结合了若干必须的改变。枪托变得更长,因为南非士兵的平均身高高于以色列。配件是强化塑胶制,枪机容纳室与瓦斯活塞有细微的不同。这一切的改变造就出一种更为强悍的步枪,理想中是供严格的丛林战之使用。 现在该旅已有空投重装的能力,该旅正要求不同空投能力的载具,包括改良过的路宝和当地生产的能用载具,藉以能增加伞兵部队在地面时的机动力。
  南非伞兵部队穿着南非国防部队标准的卡其战斗服。尽管英国式的边带仍然在军中使用了数年,南非国防军还是曾实验过一项有趣的选择,模仿游击队所戴的胸前装具。该装备是供需携带大量弹药的士兵使用的。
回复时间: 22:49
  澳大利亚空降特勤队于1957年7月成立,当时名为第一空降特勤连。这是澳洲第一个特种部队单位,它显然是以当时结束的马来亚战役所获得的教训为基础。1960年该单位被并入澳大利亚皇家军团,成为澳大利亚陆军中的正规步兵单位。于日,该单位又再度独立出来,并且在编制上扩大,成为澳大利亚空降特勤队。
  1965年团中有1支中队被派往文莱,紧接着又有2支中队被派往婆罗洲。实际上澳洲也在同一时期卷入了越战。从年,有3支空降特勤中队在越南轮番上阵。
  澳大利亚空降特勤队自从越战结束后便不曾执行过任务(至少就外界所知是如此)。但是令人感到十分有趣的是,尽管目前的澳大利亚陆军只有非常小型的编制--6个正规营--但他们仍保有空降特勤队。
  在越战和印尼敌对战役的最高潮时,澳大利亚空降特勤队的组织包含:一个司令部;一个基础中队; 第一和第二和第三空降特勤中队;以及151通讯中队。随着战况的逐渐缓和,第二空降特勤中队被裁撤,其余则维持不变。
  挑选与训练
  和英国的空降特勤队一样,澳大利亚空降特勤人员也是从其他陆军单位的志愿者中挑选的:他们并不直接从民间征募新兵。就连挑选的方法也十分相似。由于澳洲没有海军陆战队,所以十分重视海上的行动训练。
  澳大利亚空降特勤队人员穿着标准的澳大利亚陆军制服。他们不选著名的扁圆帽,却戴上与之同样著名的土黄色贝雷帽和金属翼形匕首徽章。佩戴于右臂袖子上的金属翼,也与英国空降特勤队的式样相同。
回复时间: 22:55
我好像发错地方了~~自己顶一个~
回复时间: 00:02
很好,相当好
----------------------------------------------我的我是我的我
回复时间: 08:5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种兵野外生存训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