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院申国军

写在申国军老师加入红学会之际
&&&&&&&&&&&&&&&&&&&&&
&&&&&&&&&&&&&&&&&&&&&&&&&&&&&&&&&&&&&&&&&&&&&&&&&&&&&&&&&&
&龙头山人/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市委讲稿2稿】
读红楼&悟人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师长:
&&&&——好!
很荣幸向各位领导和师长汇报我的读书体会。
不过与其说是“读书”体会,更应该说是“读书乃至人生”感悟。《红楼梦》不只是“百科全书”,也不仅仅是爱情故事,它有着更丰富、更高的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它是大文化、大心灵的书,是文化的盛宴,是精神的宝典!
我愿意引用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话:《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这话说得深刻:哲学的根本问题,就是对世界和人生终极问题永远的追问,这也是《红楼梦》“向上”所达到的高度,同时也是它作为伟大文学作品的“伟大”之处。
下面,谈谈我的读“红”感悟。
&&&&我汇报的题目是:《读红楼,悟人生》。&
我认为《红楼梦》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故事线索”,即宝黛爱情故事。我说它还有一条“哲学线索”,也是全书的线索,就是第一回中提到的“因空间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十六个字。
从情节上看,小说从第一回石头下世“享受荣华富贵”、神瑛侍者下世“造历幻缘”、绛珠仙草投胎“还泪”开始,到石头“圆觉”和“宝玉”“出家”结束,都印证了这十六个字。当然,我认为百二十回《红楼梦》都是曹雪芹的,程、高是整理者。从《红楼梦》中,我读出了八个字,即人世、人性、人情、人生。也就是人世什么样,世人什么样,人生什么样,人该怎么活着。
由于时间关系,我从三个小情节来汇报。
一、《红楼梦》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人世、世人和人活着”的哲学。
小说是这样开始的:女娲炼石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用去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有一块未用,遗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那石头因为“无材补天”而“自怨自嗟,日夜悲号”。一日,正当悲叹之时,一僧一道远远而来,说说笑笑来至青埂峰下,坐在石边高谈快论……
到这,和我们认为是“难以逾越的经典”——87版电视剧《红楼梦》基本一样。但接下来很长一段情节,电视剧没有表现,大概也不好表现,而恰恰是这段情节,对理解《红楼梦》极其重要!
我们现在来看——
这一僧一道,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来说到了红尘中的荣华富贵,石头听了,不觉打动凡心,忽然止住叹息,口吐人言,央求二位仙师,让它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
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紧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到不如不去的好。”(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第一回)
二位仙师听后,“齐憨笑道”——很实在又很无奈地说道:红尘中还真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靠。接着,后面一连串说了很重要的二十四个字:‘美中不足,好事多魔’、‘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中间还有“紧紧连属”、“瞬息间”、“究竟是”,这是什么意思?就是“紧接着”、“最终必然都是!”我认为,这段话是对人世红尘本质的概括。我把这对石头的“二十四字劝语”,看成是警世箴言。&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是这样看的:
先说“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我们生来的这个世界,已经几近完美了,但它还有不足。第一个是“不能永远依恃”,人不能永远呆在这个世界上。人必然要死,这当然是最大的美中不足。对死亡的恐惧,是一切宗教产生的根由。第二个不足就是“好事多魔”。可能有人说“好事多磨就好事多磨吧,反正是有好事在等着。”注意,这个“魔”是“魔鬼”的魔。意思是说,世上有很多看上去是好的事情,其实里面包含着“魔”的因素,美艳的色彩吸引着你,诱惑着你,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滚滚红尘。这个美艳的东西,不是电话陷阱,也不是虚假广告,是这个我们赖以生存因而让我们产生无限欲望的物质世界。这是除死亡之外,人必须面临的又一大问题——因为欲望而产生“烦恼”和“痛苦”。这是基本的人性——有欲望、贪心不足决定的,老子、庄子、叔本华对此都有阐述。
再说“乐极悲生,人非物换”。这告诉我们,人生是短暂的,而生命的短暂性几乎是人认识到生命开始之时,就认识到了。刚刚还为“生”而欢喜,几乎转瞬间则至生命的终结。这话听起来很悲观,却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珍惜这个只有一次的短暂的生命,并为生命寻求一种价值、创造出一种意义来。&
最后说“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悲观主义的集大成者佛教,把人生归结为一个“空”字。但佛教悲观而不消极。弘一法师就说:佛教是“世界一切宗教中最高尚之宗教”,“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李叔同说佛》)。”“空”是一种忘我之境。这正是宗教倡导的一种博爱精神,其作用是在博爱中淡忘自我及其死亡。弘一法师悟透了。因此我们可以说,谁要因为读《红楼梦》就消极了,就厌世了,那就是误会了佛法,误读了红楼。
说到欲望、贪心,这是基本的人性。要清楚的是,应该有什么欲望,不应该有什么欲望。控制好欲望,才能把握好人生。我认为,这是读《红楼梦》应有的态度,也是其意义所在。
我们接着说石头。那僧道见石头“凡心已炽”,知道“不可强制”,便答应携它去“享受享受”,然后大展幻术,把它变成一块扇坠大小、鲜明莹洁的美玉,又刻上些字,携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锦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了”。
二、《红楼梦》中“情”是大情,“空”而非空。
后来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看见一个大石头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也就是电视剧开头那样——原来是那石头入世经历的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接着是空空道人和这石头的对话,谈到了这“书”的特点、内容,具有“消愁破闷”的“醒人”意义。空空道人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空空道人遂自己改名为“情僧”,把《石头记》改为《情僧录》了。
这是很有趣味的一段。
这里的“情”是什么情?为什么说这十六个字是哲学线索?空空道人为什么又成了“情僧”?&
下面谈谈我对这十六个字的理解。
小说开头就交代了,此书大旨“谈情”。这里的“情”,很容易让人想到爱情的情,我认为,这“情”是指人对世界、对他人,还有对自己的情(主要是“精神自我”和“肉身自我”,或者叫“大我”和“小我”要和谐)。对这十六个字,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每个人生来之前,包括在娘胎,都没有任何有意识的欲望,也没有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情。而后来到这个世界上,看见了感受了这个世界,也就是“因空见色”。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这个世界上的万物和人们,让我们活下来,这本身就是情,又因为它们(他们)能让我们活下来,我们因此对这个世界产生了需求和欲望——喜欢甚至要占有,这是个双向的过程,也就是“由色生情,传情入色”。最后,有的人,比如书中的石头和神瑛侍者投胎之身宝玉——因为这个情,也就是因为欲望带来了苦恼甚至痛苦,反思了,放弃了。他放弃了欲望,达到无我之境,就是精神的最高境界“自色悟空”了。当然,这里的“空”,指的是无我之境。这里的“色”,不是姿色的色,也不是色情的色,是指物质世界。这是佛家思想。&
空空道人把自己改名为“情僧”,把《石头记》改为《情僧录》了,说明他抓住了小说的大旨是一个“情”字,而这个“情”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对世界万物,包括对他人、对自己的情,也看清了石头、神瑛侍者投胎之身宝玉,甚至书中人物如甄士隐、紫鹃、惜春等这个“情”的发展变化过程。这十六个字是全书的哲学线索。这是第二个理由,从意义上看。“空空”道人,为什么改名为“情僧”?僧能有情吗?能有。因为这个情,说的不是色情的情,而是对世界万物的情,而且“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是一个真僧之“情”应有的发展提升过程。叫“情僧”自然就对了,甚至可谓高僧、圣僧。《情僧录》写到宝玉出家为僧,这书名自然也就好理解了。&
现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情欲是走向空灵的必由之路。本无情欲,只能空而不灵。”这句话同样适合《红楼梦》,这个“情”也适合对自然万物之大情。贾宝玉最后就是空灵之空,而不是空虚之空。
《红楼梦》第五回和第一百一十六回,写了相似的一幕,不知注意没有。第五回宝玉做梦到“太虚幻境”,看到的是“太虚幻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到一百一十六回,宝玉拿到了“通灵宝玉”,又做梦了,“又远远的望见一座牌楼,好像曾见到过的”。此时他看到的是“真如福地”;是“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虽然只有两三字之差,却是从“假”到“真”、从“无”到“有”的不同境界了。这明白告诉我们,宝玉达到的是空灵之境,是“有”境,不是“无”境。
细想想,其实这是一个“有死者”——什么是“有死者”啊?就是相信人必然死亡,并到人生的边缘勘探过了的人,“把每一天都作为最后一天度过”的态度和眼光——看透人生结局后,又如何看到人生意义的问题,是灵魂之“有”。
&3、《红楼梦》“大悲剧”乃是“大悲悯”
小说接下来,通过甄士隐做梦,交代了宝、黛前身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当然还有石头是怎么下世的。
这里有一段风流公案:
原来,那僧道正要让石头下世经历,恰巧这个时候,那个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已经修成女体,听说“日以甘露灌溉”它的赤瑕宫神瑛侍者近日“凡心偶炽”,也就是忽然动了强烈的凡心,正要下世“造历幻缘”,已经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她便也要下世为人,用她的话说,要“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于是就将石头夹带于中。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的那“通灵宝玉”就是这石头。
这里要注意,说的是“夹带”,不是“化作”,也就是说,不是“石头”化作了“神瑛侍者”所投之胎,而是“衔”在了宝玉嘴里,这便有了宝玉衔玉而生的情景。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石头还是那个石头,它“幻形入世”,是它通了性灵,又被变成“通灵宝玉”;神瑛侍者为了“造历幻缘”托生为贾宝玉;绛珠仙草托生为林黛玉。
所以小说的结局是这样的:修成圆觉的“石头”又回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应了开头那句话:“无才可与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后悔了,回来了。当然是石头而不是“宝玉”回到青埂峰下;神瑛侍者投胎的“宝玉”出家了,当然也不是“石头”出了家。
现在有人要问石头和宝玉的关系了。我认为,既然是把石头“夹带于中”了,那宝玉的人世经历中,就免不了石头的“旁听旁看”,就连睡觉,还要把它放在枕头底下——只要石头愿意看,愿意听,啥事也瞒不过它。有时还要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宝玉的精神活动,成为宝玉灵魂的一部分。一次王熙凤和宝玉中五鬼了,对宝玉来说,就是因为”石头”向人间觅了是非,污了宝光;宝玉没有“彻悟”前,“丢”了石头,就要“疯傻”;没有石头,他做的是常人之梦,如黛玉死后,他梦中找黛玉;有石头,便是“太虚”之梦,“度脱”之梦,也就是“精神”之梦,如第五回“太虚幻境”和第一百一十六回“真如福地”两处。正因为它参与了宝玉的精神活动,它才看到了人世,看透了人生,最后修成圆觉,又回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神瑛侍者之胎“宝玉”,通过种种“幻缘”,如和“兼美”即“可卿”的幻缘,和黛玉的幻缘,和宝钗的幻缘,还有更大的幻缘——来到人世一切的缘。所以“宝玉”之“痛”,不仅仅因为宝黛之爱、金玉姻缘,而是对这个世界不满,又倍感人生之累。最后出家了。
石头和神瑛侍者,一个作为“哲学形象”,冷峻而深刻地观察了,圆觉了,后悔了,一个作为“小说形象”,激情而丰富地经历了,知累了,放弃了,都是“悲剧”结局。
我们把这个悲剧叫做“悲剧之悲剧”,因为它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爱情的悲剧、一个婚姻的悲剧,而是告诉人们:人世什么样,世人什么样,人生什么样,人该怎么活着,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对人世不能永远依侍、世人因为欲望而烦恼、痛苦的大情怀、大悲悯。
《红楼梦》这部小说,特点之一是:未写小说故事,却先写人世和世人之生活结局;未写“人物”,却先写“人性”;未写女人,却先通过“判词”暗示她们的人生结局。这都不是按故事情节来写的,是跳出“故事”看“故事”,是对“故事”本质的哲学思考。而这恰恰是“别小说中所无之法”。实际上,这是优秀小说家才有的、一种以“存在”的眼光,看到了比现实更多的东西。这种艺术境界,就是“回风舞雪”。&
以上,是我对《红楼梦》的粗浅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紧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到不如不去的好。”(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第一回)
二位仙师听后,“齐憨笑道”——很实在又很无奈地说道:红尘中还真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靠。接着,后面一连串说了很重要的二十四个字:‘美中不足,好事多魔’、‘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中间还有“紧紧连属”、“瞬息间”、“究竟是”,这是什么意思?就是“紧接着”、“最终必然都是!”我认为,这段话是对人世红尘本质的概括。我把这对石头的“二十四字劝语”,看成是警世箴言。&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是这样看的:
先说“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我们生来的这个世界,已经几近完美了,但它还有不足。第一个是“不能永远依恃”,人不能永远呆在这个世界上。人必然要死,这当然是最大的美中不足。对死亡的恐惧,是一切宗教产生的根由。第二个不足就是“好事多魔”。可能有人说“好事多磨就好事多磨吧,反正是有好事在等着。”注意,这个“魔”是“魔鬼”的魔。意思是说,世上有很多看上去是好的事情,其实里面包含着“魔”的因素,美艳的色彩吸引着你,诱惑着你,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滚滚红尘。这个美艳的东西,不是电话陷阱,也不是虚假广告,是这个我们赖以生存因而让我们产生无限欲望的物质世界。这是除死亡之外,人必须面临的又一大问题——因为欲望而产生“烦恼”和“痛苦”。这是基本的人性——有欲望、贪心不足决定的,老子、庄子、叔本华对此都有阐述。
再说“乐极悲生,人非物换”。这告诉我们,人生是短暂的,而生命的短暂性几乎是人认识到生命开始之时,就认识到了。刚刚还为“生”而欢喜,几乎转瞬间则至生命的终结。这话听起来很悲观,却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珍惜这个只有一次的短暂的生命,并为生命寻求一种价值、创造出一种意义来。&
最后说“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悲观主义的集大成者佛教,把人生归结为一个“空”字。但佛教悲观而不消极。弘一法师就说:佛教是“世界一切宗教中最高尚之宗教”,“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李叔同说佛》)。”“空”是一种忘我之境。这正是宗教倡导的一种博爱精神,其作用是在博爱中淡忘自我及其死亡。弘一法师悟透了。因此我们可以说,谁要因为读《红楼梦》就消极了,就厌世了,那就是误会了佛法,误读了红楼。
说到欲望、贪心,这是基本的人性。要清楚的是,应该有什么欲望,不应该有什么欲望。控制好欲望,才能把握好人生。我认为,这是读《红楼梦》应有的态度,也是其意义所在。
我们接着说石头。那僧道见石头“凡心已炽”,知道“不可强制”,便答应携它去“享受享受”,然后大展幻术,把它变成一块扇坠大小、鲜明莹洁的美玉,又刻上些字,携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锦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了”。
二、《红楼梦》中“情”是大情,“空”而非空。
后来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看见一个大石头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也就是电视剧开头那样——原来是那石头入世经历的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接着是空空道人和这石头的对话,谈到了这“书”的特点、内容,具有“消愁破闷”的“醒人”意义。空空道人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空空道人遂自己改名为“情僧”,把《石头记》改为《情僧录》了。
这是很有趣味的一段。
这里的“情”是什么情?为什么说这十六个字是哲学线索?空空道人为什么又成了“情僧”?&
下面谈谈我对这十六个字的理解。
小说开头就交代了,此书大旨“谈情”。这里的“情”,很容易让人想到爱情的情,我认为,这“情”是指人对世界、对他人,还有对自己的情(主要是“精神自我”和“肉身自我”,或者叫“大我”和“小我”要和谐)。对这十六个字,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每个人生来之前,包括在娘胎,都没有任何有意识的欲望,也没有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情。而后来到这个世界上,看见了感受了这个世界,也就是“因空见色”。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这个世界上的万物和人们,让我们活下来,这本身就是情,又因为它们(他们)能让我们活下来,我们因此对这个世界产生了需求和欲望——喜欢甚至要占有,这是个双向的过程,也就是“由色生情,传情入色”。最后,有的人,比如书中的石头和神瑛侍者投胎之身宝玉——因为这个情,也就是因为欲望带来了苦恼甚至痛苦,反思了,放弃了。他放弃了欲望,达到无我之境,就是精神的最高境界“自色悟空”了。当然,这里的“空”,指的是无我之境。这里的“色”,不是姿色的色,也不是色情的色,是指物质世界。这是佛家思想。&
空空道人把自己改名为“情僧”,把《石头记》改为《情僧录》了,说明他抓住了小说的大旨是一个“情”字,而这个“情”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对世界万物,包括对他人、对自己的情,也看清了石头、神瑛侍者投胎之身宝玉,甚至书中人物如甄士隐、紫鹃、惜春等这个“情”的发展变化过程。这十六个字是全书的哲学线索。这是第二个理由,从意义上看。“空空”道人,为什么改名为“情僧”?僧能有情吗?能有。因为这个情,说的不是色情的情,而是对世界万物的情,而且“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是一个真僧之“情”应有的发展提升过程。叫“情僧”自然就对了,甚至可谓高僧、圣僧。《情僧录》写到宝玉出家为僧,这书名自然也就好理解了。&
现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情欲是走向空灵的必由之路。本无情欲,只能空而不灵。”这句话同样适合《红楼梦》,这个“情”也适合对自然万物之大情。贾宝玉最后就是空灵之空,而不是空虚之空。
《红楼梦》第五回和第一百一十六回,写了相似的一幕,不知注意没有。第五回宝玉做梦到“太虚幻境”,看到的是“太虚幻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到一百一十六回,宝玉拿到了“通灵宝玉”,又做梦了,“又远远的望见一座牌楼,好像曾见到过的”。此时他看到的是“真如福地”;是“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虽然只有两三字之差,却是从“假”到“真”、从“无”到“有”的不同境界了。这明白告诉我们,宝玉达到的是空灵之境,是“有”境,不是“无”境。
细想想,其实这是一个“有死者”——什么是“有死者”啊?就是相信人必然死亡,并到人生的边缘勘探过了的人,“把每一天都作为最后一天度过”的态度和眼光——看透人生结局后,又如何看到人生意义的问题,是灵魂之“有”。
&3、《红楼梦》“大悲剧”乃是“大悲悯”
小说接下来,通过甄士隐做梦,交代了宝、黛前身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当然还有石头是怎么下世的。
这里有一段风流公案:
原来,那僧道正要让石头下世经历,恰巧这个时候,那个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已经修成女体,听说“日以甘露灌溉”它的赤瑕宫神瑛侍者近日“凡心偶炽”,也就是忽然动了强烈的凡心,正要下世“造历幻缘”,已经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她便也要下世为人,用她的话说,要“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于是就将石头夹带于中。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的那“通灵宝玉”就是这石头。
这里要注意,说的是“夹带”,不是“化作”,也就是说,不是“石头”化作了“神瑛侍者”所投之胎,而是“衔”在了宝玉嘴里,这便有了宝玉衔玉而生的情景。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石头还是那个石头,它“幻形入世”,是它通了性灵,又被变成“通灵宝玉”;神瑛侍者为了“造历幻缘”托生为贾宝玉;绛珠仙草托生为林黛玉。
所以小说的结局是这样的:修成圆觉的“石头”又回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应了开头那句话:“无才可与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后悔了,回来了。当然是石头而不是“宝玉”回到青埂峰下;神瑛侍者投胎的“宝玉”出家了,当然也不是“石头”出了家。
现在有人要问石头和宝玉的关系了。我认为,既然是把石头“夹带于中”了,那宝玉的人世经历中,就免不了石头的“旁听旁看”,就连睡觉,还要把它放在枕头底下——只要石头愿意看,愿意听,啥事也瞒不过它。有时还要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宝玉的精神活动,成为宝玉灵魂的一部分。一次王熙凤和宝玉中五鬼了,对宝玉来说,就是因为”石头”向人间觅了是非,污了宝光;宝玉没有“彻悟”前,“丢”了石头,就要“疯傻”;没有石头,他做的是常人之梦,如黛玉死后,他梦中找黛玉;有石头,便是“太虚”之梦,“度脱”之梦,也就是“精神”之梦,如第五回“太虚幻境”和第一百一十六回“真如福地”两处。正因为它参与了宝玉的精神活动,它才看到了人世,看透了人生,最后修成圆觉,又回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神瑛侍者之胎“宝玉”,通过种种“幻缘”,如和“兼美”即“可卿”的幻缘,和黛玉的幻缘,和宝钗的幻缘,还有更大的幻缘——来到人世一切的缘。所以“宝玉”之“痛”,不仅仅因为宝黛之爱、金玉姻缘,而是对这个世界不满,又倍感人生之累。最后出家了。
石头和神瑛侍者,一个作为“哲学形象”,冷峻而深刻地观察了,圆觉了,后悔了,一个作为“小说形象”,激情而丰富地经历了,知累了,放弃了,都是“悲剧”结局。
我们把这个悲剧叫做“悲剧之悲剧”,因为它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爱情的悲剧、一个婚姻的悲剧,而是告诉人们:人世什么样,世人什么样,人生什么样,人该怎么活着,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对人世不能永远依侍、世人因为欲望而烦恼、痛苦的大情怀、大悲悯。
《红楼梦》这部小说,特点之一是:未写小说故事,却先写人世和世人之生活结局;未写“人物”,却先写“人性”;未写女人,却先通过“判词”暗示她们的人生结局。这都不是按故事情节来写的,是跳出“故事”看“故事”,是对“故事”本质的哲学思考。而这恰恰是“别小说中所无之法”。实际上,这是优秀小说家才有的、一种以“存在”的眼光,看到了比现实更多的东西。这种艺术境界,就是“回风舞雪”。&
以上,是我对《红楼梦》的粗浅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显示法宝之窗
案例与裁判文书 &
申国军诉吴同庆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全文】CLI.C.3155426
申国军诉吴同庆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河北省行唐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4)行民一初字第00726号
  原告申国军。
  委托代理人范义国。
  被告吴同庆。
  被告行唐县鑫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被告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
  负责人乔学军,该公司总经理。
  机构代码:。

  委托代理人李士刚。
  原告申国军与被告吴同庆、行唐县鑫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以下简称永安财产保险公司)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本院日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王大门独任审判,于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申国军的委托代理人范义国,被告永安财产保险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士刚到庭参加诉讼。被告吴同庆、行唐县鑫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经本院传票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申国军诉称,日,被告吴同庆驾驶被告行唐县鑫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所有冀A×××××+冀A×××××半挂车,沿203省道由西向东行驶至97公里300米路段时,与前方同向停驶贾志强驾驶的冀A×××××+冀A×××××挂相刮撞后,又与王文汉驾驶的冀A×××××+冀A×××××挂相撞,致冀A×××××+冀A×××××挂向后倒蹭后,冀A×××××+冀A×××××挂与后面原告停驶的冀A×××××+冀A×××××挂相撞,造成四车受损,吴同庆、王文汉不同程度受伤的交通事故。事故责任经行唐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处理,认定被告吴同庆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吴同庆驾驶的车辆于日向被告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投保交强险,商业险各1份,商业三责险保额50万元,不计免赔。
  综上所述,由于被告吴同庆的违章行为,致使原告车辆严重受损,为此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赔偿原告车损,施救费共计36045元。
  原告申国军在举证期限内提交了下列证据:
  1、行唐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第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一份,证明吴同庆负事故的全部责任,贾志强、王文汉、李志刚无事故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行驶证一份,证明冀A×××××+冀A×××××挂货车所有人系申国军。
  3、石家庄市道路交通事故财产损失价格鉴定结论书一份,证明冀A×××××+冀A×××××挂半挂车车损31545元,鉴定费900元。
  4、票据一张,证明冀A×××××+冀A×××××挂货车吊车费2000元。
  5、票据一张,证明冀A×××××+冀A×××××挂货车施救费2500元。
  被告永安财产保险公司未提交书面答辩状,庭审时辩称,核实事故的真实性,冀A×××××+冀A×××××挂半挂车车辆的行驶证、道路运输证,驾驶人吴同庆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原告主张的车辆损失应扣除无责车辆在交强险无责赔偿200元,我司依据法律和合同约定承担合理的赔偿责任,不承担鉴定费、诉讼费。
  经庭审质证,被告永安财产保险公司对原告提供的证据1、2无异议。对证据3、4、5有异议,认为鉴定结论书有原告单方委托,未与我司协商鉴定机构,我公司不予认可,原告的车辆并未发生侧翻,不需要吊车,根据省物价局规定,拖车费的最高施救标准为1760元,原告主张的施救费过高。
  通过各方当事人的质证,本院对原告提供的证据作如下确认:
  对原告提供的证据1交通事故认定书,系公安机关制作的文书,各方当事人均无异议,本院确认其证明效力,对证据2被告无异议,本院确认冀A×××××+冀A×××××挂货车所有人系申国军。对证据3保险公司有异议,认为鉴定结论书由原告单方委托,未与保险公司协商鉴定机构,所以不予认可,但其在本院规定的时间内未申请重新鉴定,故本院确认冀A×××××+冀A×××××挂货车损失31545元,对证据4有异议,认为原告的车辆并未发生侧翻,不需要吊车,但未提供证据,故本院确认吊车费为2000元。
  上述证据已在法庭出示,并经庭审质证,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
  本院根据上述有效证据可以确认以下事实:
  日14时许,吴同庆驾驶冀A×××××+冀A×××××半挂车,沿203省道由西向东行驶至97公里300米路段时,与前方同向停驶贾志强驾驶的冀A×××××+冀A×××××挂相刮撞后,又与王文汉驾驶的冀A×××××+冀A×××××挂相撞,致冀A×××××+冀A×××××挂向后倒蹭后,冀A×××××+冀A×××××挂与后面李志刚停驶的冀A×××××+冀A×××××挂相撞,造成四车受损,吴同庆、王文汉不同程度受伤的交通事故。该事故经行唐  ······
关注法宝动态:
感谢法宝客户:
法宝通用产品
研发与应用
注意:只能下载当前页数据,下载异常请查看!
邮件主题:
邮件接收地址1:
邮件接收地址2:
转发人姓名:
转发人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