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如何理解经济新常态发展新常态 方胜

践行新发展理念 开拓发展新境界---深圳特区报
第A01版:要闻
标 题 导 航
第T01 : 广告
第T02 : 评论
第A01 : 要闻
第A02 : 要闻
第A03 : 要闻
第A04 : 要闻
第A05 : 要闻
第A06 : 改革进行时
第A07 : 要闻
第A08 : 大都会·综合
第A09 : 大都会·民生
第A10 : 专版
第A11 : 中国
第A12 : 中国
第A13 : 国际
第A14 : 广告
第A15 : 今日财经
第A16 : 今日财经·股市
第A17 : 今日财经·产经
第A18 : 共铸反信息诈骗利剑
第A19 : 共铸反信息诈骗利剑
第A20 : 金融生活
第A21 : 学海无涯
第A22 : 广告
第B01 : 人文天地
第B02 : 人文天地·综艺
第B03 : 人文天地·前海
第B04 : 体育
践行新发展理念 开拓发展新境界
——写在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一周年之际
肖意 吴德群 綦伟 姚龙华 甘霖 方胜
■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意 吴德群 綦伟 姚龙华 甘霖 方胜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以适应、掌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根本遵循,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抓手,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总目标,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 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一年来,深圳全面贯彻中央要求和省里部署,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解放思想,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依托十大战略路径,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努力实现更可持续、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 创新发展: 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标杆 在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常态下,深圳开出了什么有效“药方”? 创新,唯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深圳将引领中国经济,创新模式吸引年轻人。” 这是美联社5月19日关于深圳创新发展的报道标题。美联社的文章认为,“竞争是让深圳有别于中国其他城市的一个特点”,并鲜明指出:“如果中国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深圳的创新和竞争型经济模式,那将间接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 “10年内,深圳将成为中国的硅谷。”美联社的报道中预判“深圳的科技部门将继续增长和繁荣,”并坦言“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押注”。 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 今年一季度,深圳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9.6%。 “世界经济依然还不咋的,但深圳各项经济指标一路‘牛奔’。” 正如新华社日前解码深圳转型之路一文所指出的:创新驱动未来。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传统产业,深圳“四路纵队”一字排开走起方阵。 《日本经济新闻》更用大标题直称“深圳引领中国加快产业转型”。 逆风飞扬!深圳交出了新发展理念下的耀眼成绩单,不仅吸引了境内外众多媒体争相采访报道,更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精彩样本和重要启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更是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市长许勤反复强调:要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出实招、求实效,最大限度减少对创新的约束和干扰,最大限度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最大限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 深圳创新的“独门绝学”在于:出台促进科技创新、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三大政策”、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创新驱动创造新供给、提升供给能力;依靠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率先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因势而动,结构性改革超前引领,赢得新常态下发展主动;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迸发无限的创新活力;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强化这座城市的创新基因、创新优势,全力打造“中国硅谷”。 一年来,深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创新从“追跑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加快建设国际化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以创新打造新动力、发展新经济、创造新供给、催生新需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创新载体不断涌现,源头创新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领跑全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近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过半,科技型企业超过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五千多家;创新人才和资源不断聚集深圳,近年来累计引进国际一流创新团队64个、“海归”人才约6万人;有效利用全球一流资源,深圳积极在美国、欧洲和以色列等地布局海外创新孵化器…… “深圳拥有巨大的创新吸引力。”诺奖得主让·梯若尔在造访深圳时说,“深圳创新发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及科技创新提供了标杆,一批创新型企业的全球影响力正在加强。” 补短板、加长板,朝着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深圳大步前进! 协调发展: 更好发挥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关内欧洲、关外非洲,特区一体化五六年了,如何加快推进?特区内的西南部和东北部发展不平衡局面如何破解?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僵局如何突破…… 协调发展,既是深圳当前破局必需,更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违建零增量、8号线开建、二线关口拆除、东角头油气库关停搬迁、深莞联合向茅洲河“黑臭”老大难宣战、两中心一馆规划建设启动,五大专项行动逐一铺开,着力加快特区一体化、打造区域新增长极的“东进战略”大幕开启…… 一年来,深圳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问题导向、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抓大事、谋大事,全力推进协调发展。深圳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增创特区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内容。沿着率先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的目标,深圳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成一流法治城市。 破难题、补短板,深圳把2016年定为“城市管理治理年”,系统谋划,深入开展系列治理行动:出台严查严控违法建设的“1+2”文件,打出整治城市发展“毒瘤”的组合拳,去年基本实现违建零增长,今年底将实现负增长,减少1000万平方米;治水提质,茅洲河综合整治全面启动,深圳湾污水直排情况根本改观,污水管网建设大提速,全市133条污染严重的河流一年内基本消除黑臭;破解交通瓶颈,深圳大幅提速轨道交通建设,盐田市民热盼的地铁8号线已开工,在建轨道交通线路总长约210公里,深中通道深圳侧开工建设,南光、盐排、盐坝、龙大四条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机场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新增洲际航线直通美欧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强化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市安监局独立运行,新设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深入开展城市安全管理课题研究和风险评估,每年安排150亿元专项资金补齐城市发展安全短板,全市安全生产16个专项整治行动正在进行;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大力推进新时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稳步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以社区党委为领导核心的治理架构,明确街道、社区权责清单,深化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解决征地返还用地历史欠账,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素质和待遇,加强基层民主自治,优化居委会职能,健全社区居民公约运行规范。 抓统筹、促协调,深圳着力补短板,加速特区一体化进程。总投资1.4万亿元,涵盖交通建设等四大领域的13项重点任务、342个项目的“东进战略”实施,配合“中轴提升战略”,建设与西部中心功能协同、交相呼应的东部中心,通过提升东部地区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综合发展能力,进而带动深莞惠经济圈(3+2)和粤东粤北地区振兴发展。 履行新使命,实现新目标,深圳率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践行“三严三实”各项要求,以“五破五立”促使特区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选拔任用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好干部。 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深圳努力实现更可持续、更有质量、更高速度的发展,更好发挥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绿色发展: 城市低碳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一边是绿草如茵、花木葱郁的城市花园和社区,一边是干净整洁的工业园区,在深圳的蓝天白云下,这样相得益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场景比比皆是。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 举目可见的“深圳蓝”,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持续保持较好水平的空气质量,是每一个深圳人爱上这座城市的理由。 深圳历来重视绿色发展,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绿色发展更是融进深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高度、政策力度、实践深度不断提高,铺陈出风光旖旎的城市绿色画卷。 绿色发展,是城市魅力和竞争力所在。 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确立的建成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目标,深圳把绿色低碳融入规划布局、环境营造、设施提升、产业集聚各方面,精心打造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样板,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绿色是生产力,是发展的内容,是衡量的标准,是转型的方向。 一年来,深圳更加注重“绿中掘金”,大力提升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价值含量、绿色含量,有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增长动力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将低碳环保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构建起低消耗、低排放现代产业体系,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新路。今年4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重磅推出“生态四版”,开启首个生态产业产股权交易的专业平台,为国家的绿色发展添柴加火。 “绿有其里”、表里如一,是绿色发展的本质要求。 绿色发展,还要有春风化雨的精神文化滋养。一年来,最严环保法在深圳拥有最强执行力,市主要领导直面问题“马上就办”,亲自督战,铁腕治污,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哪怕眼下“实惠”再大,也果断舍、坚决变。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坚持“绿色政绩观”,党政干部生态环境考核实施“一票否决”。绿色出行、绿色交通、绿色消费,越来越多的深圳人以身体力行的涓涓细流,汇成绿色深圳的生态海洋。 环境就是民生。 一年来,深圳“绿色惠民”,硕果累累:全面发力治水提质攻坚战,把河流整治与流域产业升级、环境改善相结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推出多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河流水质逐渐好转,空气质量为副省级以上城市最优水平,绿色建筑面积整体规模居全国榜首,城市绿化美化“颜值”不断攀升…… 绿色发展,深圳典范! 诚如《经济日报》日前报道所指出的:深圳精心打造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样板,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全面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探索和示范。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更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仍在努力! 开放发展: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开放发展,内外联动。 5月20日下午,深圳-法兰克福航线开航仪式在深圳机场举行。 这是深圳机场今年开通的第三条洲际航线,也是深圳首条直飞欧洲的洲际客运航线。自此,深圳实现了始发国际航线覆盖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去年11月,深圳机场实现了旅客24小时通关和双跑道独立离场(向北)试验运行,为国际航线拓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深圳-悉尼、深圳-北京-洛杉矶……一条条深圳始发的洲际航线陆续开通,一个个国际城市与深圳紧密联系起来。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这是深圳开放发展的精彩注脚。 一年来,深圳着力锻造经济新轨,锐意探索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变化最大、也最受关注的焦点,莫过于前海。 一年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一道,书写着开放发展新传奇:在投资体制改革、贸易便利化、粤港澳合作、金融创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性强、市场主体反映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截至目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推出146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达35项,31项成果纳入广东自贸区首批60条创新经验,14项得到复制推广。 统计数据显示,在前海蛇口片区累计注册企业突破9.1万家,注册资本金超过4万亿,实现增加值加值1119亿元。 过去,俯视前海,更多地看到的是裸露的黄土。 如今,条条大道、排排楼宇、轰鸣钻机,沙盘图纸上的模型已经在拔地而起,变为现实。 进一步深化深港多领域交流,更加务实地推进深港合作。一年来,在“一国两制”方针和粤港合作大框架下,按照中央、省的工作部署,深圳市积极推进与香港的务实合作,有效搭建了多层次、功能齐备的高层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高层协商机制和前海深港合作区等平台,谋划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对接、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在经贸交流、重点合作区域开发、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合作成果,有力落实了国家战略,促进两地繁荣发展。 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前海蛇口在飞跃、深圳经济特区在飞跃,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节奏,远胜往昔。 一方面,深圳越来越多地把视野投向全球,在世界范围内集聚配置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微软、三星等一批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了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来了、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来了,与国内大学在深圳合作举办特色学院;全球著名的神经学专家萨米教授来,在深圳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医疗中心。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深圳出发,面向更为广阔的天空,走向世界。在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总是能频频看到深圳企业的身影。 几家深圳手机制造企业的例子,总是被媒体频频提及。 传音科技公司,针对非洲市场的特点设计了肤色美颜、防寒防摔的手机,成功占据了非洲市场40%以上的份额;天珑公司创立了国际化智能手机品牌Wiko,在法国市场占有率达16.8%,仅次于三星居第二位。 面向世界,深圳以新的姿态,把大门敞得更开。 开放促进发展、合作实现共赢。 一年间,深圳对外投资存量等多项指标居全国之首,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形成头雁引领、抱团出海的集群效应。 一年间,深圳全方位对外合作交流,吸聚了大批国际创客,高交会、文博会等广阔舞台让深圳在世界唱响“中国好声音”,国际友城不断扩展。 加快建成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深圳正融入世界。 共享发展: 打造小康社会建设的典范城市 “我们很快又会有一批社区居民能够喝上更好的自来水了。”5月18日,得知深圳将启动新一轮原特区外社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的消息时,坂田街道第五园居民洪先生高兴地说。 根据新方案,年,深圳将投入共25亿元对原特区外447个社区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计划改造项目440余个,涉及用水人口400多万。坂田街道12个原自然村、近20万人因此受益。 在“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全面完成对原特区外社区的供水管网改造,切实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 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市民,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的重要思路。 保障性住房建设、人才安居工程让更多市民居者有其屋。去年,深圳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7647套,竣工21251套,供应21417套,顺利出台并平稳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取得完全产权和上市交易政策。深圳还发布了《深圳市人才安居重点企事业单位遴选条件及名录(2015年)》,纳入重点企事业单位共6431家。 社会保险是社会的稳定器。截至今年4月初,我市社会保险总参保人次达到5168.31万人次。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其它险种参保人数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我市参保人社保待遇提高显著,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1年上调;医疗保险住院报销比例、门诊支付比例、划入个账比例均属全国较高水平。 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日起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至每人每月800元,居全国领先水平。今年3月,我市还启动了新一期巨灾保险制度。深圳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所有自然人均为承保对象,27亿元巨灾保险覆盖深圳每个人。 医疗服务关系千家万户。为提升医疗水平,我市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引进中山大学、香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来深办医办学,截至目前已引进了73个高水平医学学科团队。全市三级医院已增至25家,其中三甲医院达到10家;省级以上重点学科达到78个,其中国家级12个。市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2015年,市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7岁,比2009年增加2岁。 深圳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把多彩的文化活动送到市民身边。25家博物馆、381个文化广场、638家公共图书馆、240台自助图书馆绽放在城市文化地图上,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社科普及周、外来青工文化节等多姿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花开四季,各种品牌文化活动越来越多。 民生温度,考量着一个城市的良心。 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打造小康社会建设的典范城市,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深圳正不断变成现实!1.打开网页& /ShowASP/News/NewInfo.aspx?infoId=1840
2.填写回执单中相关信息
3.将回执单发送至指定报名邮箱
(非苏州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会员报名)
(苏州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会员报名)
(陶黎黎)
开户名:苏州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
开户行:工行苏州分行营业部
酒店信息:
若需预定以下酒店,请在预定时说明参加1月27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大会》方可享受此协议价格。
苏州中茵皇冠假日酒店(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港街168号)
房间价格:980元+15%服务费(大床房含单早,标准间含双早)
联系人:李琳
苏州雅客中茵皇冠国际公寓(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港街178号)
房间价格:城景一室套房
350(不含早)湖景一室套房
400(不含早)
城景二室套房
450(不含早)湖景二室套房
500(不含早)
联系人:陈健
备注:距离中茵皇冠假日酒店600米,步行10分钟左右。
苏州左岸明珠酒店(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汉街82号)
房间价格:300(含双早)
联系人:林文琪
备注:距离中茵皇冠假日酒店2公里,行车6分钟左右
【特别提醒】:年底是各酒店会议高峰期,如需住宿务必提前一到两周预订。-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如何认识和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
来源: 光明网作者: 方 胜
我们大抵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认识和理解新常态这一经济新术语:新常态的目标是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新常态的背后是执政思维理念的重大转变,新常态的核心是资源配置方式的理性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发表以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公共舆论的强烈关注。置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已敏感地嗅觉到,经济发展的一股新风,正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扑面而来。
  那么,到底什么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呢?基于当前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研判,我们大抵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认识和理解新常态这一经济新术语。
  新常态的目标是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适应新常态,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长久以来,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盲目攀比搞工业,重复投资上项目,肆意扩张借贷款,跟风决策建新区,吹捧包装玩概念,不仅造成了自然条件的严重破坏、资源承载的重大透支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而且造成了市场经济的表面繁荣、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财政收入的空转虚增等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要想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始终能够“一枝独秀”、领衔演出,不被人指为“搭便车”,就坚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邪路,而是要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路。落实经济新常态要求,追求经济新常态目标,必将有利于地方政府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中解放出来,使中国经济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转向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新常态的背后是执政思维理念的重大转变。新常态的提出,预示着长期以来唯GDP增长马首是瞻的政绩考核指挥棒将会逐步淡化使用。当然,新常态,既不意味着对经济发展连续探底的坐视不管,也不意味着对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的漠不关心,更不意味着对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的刻意打压。经济新常态,实际上是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甩掉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包袱,清除各级领导干部的思维障碍,突破GDP增长高于一切、财政预算必须连年递增的思维定势,解开层层加压指标值、层层签订军令状的权力束缚,不搞“一刀切”和“一锤定音”。具体来说,就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决不要带血的GDP,严防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群体事件的发生,体现稳中求进、事缓则圆的要求。就是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隐形政绩和显性政绩的关系,遵循经济发展基本规律,潜心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坚决不做杀鸡取卵的蠢事,体现咬定青山不放松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统一。就是正确处理发展主体和发展客体的关系,凝聚发展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逻辑。就是正确处理发展战略和发展战术的关系,在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同时,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体现“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要求。
  新常态的核心是资源配置方式的理性回归。新常态,意味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新时期,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统筹发挥“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职能作用,确保政府既不缺位放纵市场,又不越位干预市场,也不错位扰乱市场,从而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要求落到实处。当前,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发展都已经步入新的阶段,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增速放缓,各级政府要有包容心态和科学研判,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优势仍然存在。各级政府要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减少和克服行政手段的路径依赖,不搞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刺激和大面积调控,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增强和保护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促进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和技术创新。同时,推进政府职能深度转变,履行好必要的监管职责,充分释放经济体制改革红利,弥补市场失灵,矫正市场畸形,净化市场秩序,管控市场风险,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原标题:)
扫一扫加入南方网微信朋友圈
编辑: 林湄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理解经济新常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