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员受到委屈和困难对待克服困难方法

南京养老护理员难招又难留,怎么破?
在今天的养老护理员技能决赛现场,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向记者反映,因为工作脏苦累,待遇低等原因,养老护理员难招又难留。一些民办养老机构陷入了“护理员人数少、技术水平低—劳动强度大、服务水平差—工资待遇少、社会地位低—转行跳槽—护理人员更少”的恶性循环。
南报网讯 (记者&许琴)在今天的养老护理员技能决赛现场,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向记者反映,因为工作脏苦累,待遇低等原因,养老护理员难招又难留。一些民办养老机构陷入了&护理员人数少、技术水平低&劳动强度大、服务水平差&工资待遇少、社会地位低&转行跳槽&护理人员更少&的恶性循环。
招不到人,出现&老人照顾老人&
目前,我市老年人口已达120.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5%。南京现有养老机构近300家,护理人员达1万多人,通过培训的有2200多人,中级工以上仅200多人。南京80%的养老护理员都是外地农村的四五十岁中年女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
&养老机构招不到人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难题。&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副会长汪维平说,招不到人,是因为劳动强度大,很多人在观念上不接受,认为是伺候人的工作,最关键的还是工作待遇低。
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的调查显示,南京养老护理员的月平均工资是2000元,一些民办的养老机构还不到2000元,扣除保险后,拿到手的只有1000多元。
协会走访中还发现,一些民办的养老机构,甚至出现了&老人照顾老人&的现象。在某郊区的养老院,当时一些老人正在照顾另一名卧床老人,本以为也是住院的老人,一问才知道是院内的护理员,已经70多岁。
又脏又苦,常常受委屈
来自建邺区社会福利院几名20多岁年轻姑娘也来参加此次技能大赛。26岁的金佳慧干这一行已有4年,护理专业出身的她已成为一名护理能手。她告诉记者,他们院很多都是失能老人,大小便常常弄在身上,他们要及时动手处理。&我的诀窍就是勤换勤洗,这样老人身上就不会有异味。&
在工作中,金佳慧和同事们会经常受到委屈。前不久,金佳慧的同事小陈就遭遇了一件很郁闷的事,当天晚上,小陈在一名老人床边放了一张小床,防止老人摔下床,老人很生气,以为小陈限制他的自由,随后就把床边一盆小便倒在了小陈身上。&小陈是一名90后,才工作不久,遇到这种事很委屈。&金佳慧说,事后,领导和同事都安慰她,教她处理这类事情的技巧。对于患有老年痴呆、性格偏执的老人,护理员要处处顺着他们,像哄小孩一样哄着他们。
说走就走,招来年轻人留不住
今年25岁的刘振伟是祖堂山社会福利院的一名养老护理员,是昨天参加技能比赛少有的几名男性之一。不久前,他还评为&江苏最美养老护理员&。
大专毕业的刘振伟学的就是老年服务专业,他们这一届共有60多人学该专业,但毕业后真正从事养老护理的不到10人。3年过去了,只有刘振伟还在坚守。&因为我不仅能吃苦,还会哄老人,喜欢跟他们聊天。&刘振伟说,院里的老人都很喜欢他,有些老人甚至还要给他介绍对象。尽管刘振伟的工作并不轻松,但每个月只有2000元的收入。
&像刘振伟这样能坚持下来的年轻人很少。很多年轻人干了一段时间就走了。&祖堂山社会福利院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几年,国内一些大中院校开设了养老相关专业,这两年,有一些年轻人进入养老院工作。遗憾的是,很多年轻人一般都干不长,有些一个月,有些不到半年,说走就走。追其原因,还是除了脏苦累,最关键的就是收入太低。
建议:设为公益岗位,政府给工资补贴
&养老护理员的服务态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入住老人的安危、生活品质。&汪维平说,我市护理员队伍状况却令人堪忧,他们影响到我市养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这个问题还会越来越严重。
汪维平认为,要留住人,首先要提高待遇。养老机构是微利行业,机构本身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没有足够的能力提高人员待遇。所以,他建议把养老护理员设为公益岗位,政府给予岗位工资补贴。
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副会长金萍说,除了提高他们的待遇,还要改善养老护理员工作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另外,给他们职业提升的空间和应有的地位,让他们看到辛苦工作的希望,培养成为养老骨干力量。
关于的新闻
眼下是大量候鸟南迁的时候,红嘴鸥等一些候鸟“组团”来南京,让不少江边湿地成一幕幕壮观鸟景。&&&&&&&&& & 正文
关于加快培养我省养老护理人才的建议
【字号:&&】【】
  从2015年起,我省开始进入国际社会所定义的人口高龄化阶段(65岁以上老人超过14%),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241.89万,占全省老年人口的15.3%;以人口普查中的老人部分失能比例为2.39%计算,我省失能老人为37.74万,失能老人与护理员若为6:1计算,那么,我省需要护理员6.29万,而资料表明,目前护理员缺失2万人,5年后将缺失3万人。养老服务产业,重在服务,而服务的核心重在护理人才。谁抓住了人才谁就抓住了养老服务的未来。可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养老护理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日益凸现,主要原因有:  一是待遇低。以苏南、苏中多个养老院调查表明,护理人员待遇低、收入差(扣除单位承担的“五险一金”后,普遍为元),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经济收入低、养老机构收费低、运营成本较高,在缺少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养老机构只能通过精简员工、增加工作量并降低待遇来维持。  二是工作岗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除了工资待遇低以外,养老护理工作内容高度重复、工作繁琐、责任大、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人员流动性大,护理员普遍缺乏归属感。  三是护理员队伍不稳定。近年南京某职业技术学院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服务与管理等方向毕业生80-90人/年。毕业后的专业对口学生(即使在公办的社会养老院或社会福利院)为55-60人,3 年后大致仅有4人留在该岗位,即3年后仅有5%的护理员留守、95%的学生流失到其他岗位。有些养老院也到安徽、山东的贫困地区招聘年青的养老护理员,并给出了较高薪金,但仅2-3年人员几乎全部流动到其他行业。如此高的流失率,给养老院日常工作敲响了警钟。  四是职业成就感差。尤其是城镇独生子女一代人,愿意做养老护理员的十分少见,普遍认为这项工作“没面子”,社会认可度极低,导致养老护理员缺乏,特别是男性,成为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养老护理员培养和管理政策的调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否则,养老护理“人才荒”势必导致我省养老产业发展关键时刻“掉链子”。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培养阶段——大中专养老护理员免费教学。  为了支持青年学子投身于军队建设、学校教学和农村建设,我国曾先后对部队院校、师范专业和农林专业等学生进行免学费和提供助学金的政策予以支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经济收入都有了一定提高,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的看法。我国养老护理专业也应该享受国家师范生免学费和助学金的培养待遇。同时学生入学时,应该告知并签订相关条约,约定大学(包括中专、大专)毕业以后,无条件从事养老护理业3(5)年以上。这样,既可以避免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可以稳定养老护理的基本骨干队伍。  2、入职阶段——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经济收入水平  政府曾经为养老院的建设和营运提供了大量的补贴,但对养老护理员基本没有任何补贴。社会养老服务质量提高的核心是护理员,养老院收费则受到老人经济收入的限制,因此,政府应该为养老护理员提供相应补贴。目前少数地方政府尝试,根据具体护理人数进行补贴,如扬州仪征市民政局就按照护理对象是高龄自理、半护理(半失能)、全护理(失能),对养老护理员分别补贴50元、70元和100元/(月*人),这样减轻了养老院的经济运行负担。 此外,还应该采用如下政策。  一是按照技术证书进行逐年补贴。无论学校毕业还是社会招聘的护理员(护工、护师)都要进行实地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证书,然后进行聘任取得相应的薪酬。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护理员技术水平,一方面可以强化管理。南京、无锡等很多地方已经实行这些补贴,但是政府直接补贴给护理员,还是间接通过护理院进行补贴;一次性补贴还是逐年补贴等具体做法都值得探索。  二是建立护理院工龄补贴。为稳定一线护理员队伍,应建立工龄补贴,建立工资的稳定增长机制。如在年度考核合格的基础上,护理员工龄每增加1年,则护理员工龄补贴应该增加50或100元/月。  三是切实解决养老护理员的实际生活困难。优先解决外来养老护理员的居住证、廉租房租售、子女入学,户口迁移等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3、消除职业歧视,增加一线护理员的荣誉感  老人和婴儿一样都需要他人照顾,但老人、婴儿发展趋势不一样。婴儿处于逐渐成长阶段,婴儿护理员有成就感或幸福感;而老人则逐渐衰弱、失智失能最后死亡,护理员有悲伤感。这给这两类护理带来不同的感受。影响着社会对这两个行业的看法,最后给老年护理员带来很大的负面职业阴影。并且影响他们的婚姻、家庭和发展。正因为如此,社会应该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待遇,使他们逐渐明白自己的使命。  努力扩大奖励面、分层次进行奖励。给养老护理员一份社会认可,对护理员进行精神层面上的奖励。年青人和老人在一起性格都变得低沉了。护理人员的服务决定着老年人生活的质量,人人都会老,都会有住进养老机构的可能,社会应该给护理员一个肯定的认可,一份尊重和一份关怀。各级政府虽然重视对社会养老员的奖励,但名额少、层次少、层次低。建议每年五一、重阳节各省、市、县(区)都要表彰一批优秀的护理员,对护理员留有一定名额评劳动模范,各级领导(第一把手)应该亲自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建议国家设立护理节。  设置养老护理人员委屈奖。有些老年人思维模糊、不讲理,失智,也有一些老人家属不配合、不讲理,对护理员动粗,养老护理员免不得受些委屈。类似公交司机的做法,作为护理员的娘家——护理院应该设立护理人员委屈奖。奖励一个人,带动一大片 。  稳定社会养老护理员队伍任重道远。 一方面对现有养老院进行建设、整顿和规范,如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的基本素质,细分老年照料服务内容(老人洗澡、喂饭吃药、大小便处理、环境卫生、老人娱乐交流等)以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探索养老服务人才的引进机制,发展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要提高养老院建设的软件标准,规范护理院对于护理员的管理行为和工资发放标准,同时要规范护理员行为准则和完善护理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只要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加强民生投入,这些都能够逐渐解决。
作者:&&编辑:薛伟&&当前位置:>>关于养老机构的异性护理服务的探讨
关于养老机构的异性护理服务的探讨
关于养老机构的异性护理服务的探讨
养老护理员是以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为主要内容的护理服务人员。其基本任务是:履行“老有所养”。主要职责是:照料、看护老人,其职责的核心是:“照料”和“护理”。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方式主要有:⑴个体护理:有一名养老护理员负责一名老人,主要适用于家庭老人护理或养老机构中对年事太高,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或患病的老人的护理方式。特点是:护理员责任明确、要求全面掌握老人的情况,工作要求细,标准高。⑵小组护理:有一名护理员负责几名老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社区、社会的养老机构中,要求护理员与老人朝夕相处,了解每一位老人的情况及各种护理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⑶区域护理:在养老机构中的某个区域,有一组养老护理员分工负责若干名老人的生活照料,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每个区域可负责数名或数十名老人不等。每个区域有一名护士负责,也可由养老护理员中的中级以上的人员负责。区域内也可由不同职务级别的人员组成,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能。
我们公寓目前所采用的护理方式基本上涵盖以上三种,个体护理主要是在老人生病住院时,安排护理人员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护理服务。也有特殊的老人在公寓内采取“一对一”自聘保姆、公寓统管的方式。我们主要采用的护理方式是,以区域服务与管理为主轴、以小组护理为主要方式的服务与管理。从实践来看是成功和实用的。
在十多年的护理服务与管理工作中,关于异性护理工作也遇到很多困难和难题,遇到尴尬和难堪,也給护理人员带来了痛苦,使他们挥洒了汗水和泪水,受到很多委屈和心灵创伤,只是为了老人她们强颜欢笑,默默地奉献着爱心。
&&&& 一、养老机构异性护理服务工作现状:
1、从养老机构的性别结构上看,无法实现按性别进行分组护理老人。如一公寓现有老人150人,男性老人60位,占老人总数的达35%,护理员35人中,只有一位男性,且年龄超过55岁。男性老人与男性护理员比为60:1。异性护理不可避免。
2、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难堪和无法避免的事情,冲突和矛盾较大,加之此时公寓方一般都是出于维护老人的面子,或为了收入利益,批评员工的多,让护理人员受委屈、担责任。这样护理人员特别是女性护理员最易生气、甩手走人,另谋高就。
3、以目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难以招聘到男性护理员,特别是45岁以下的男性护理人员。应聘或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女性,且还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外地打工偏多,人员素质和技能提高的空间很小,再教育难以实现。35岁以下的女性护理员易跳槽、心理和情绪都不稳定,岗位及不确定,尤其是各行业的竞争及工资福利待遇公开化、透明化,加之社会原因、家庭压力、机构环境的特殊性,大部分年轻女性还是选择其他行业和较好的岗位。
4、虽然各地都有院校设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也有大量的学生愿意学习,但此专业的学生男女比例失衡,如某院校的一个班级近40个学生,只有三个男生,据了解这些学生毕业后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少之又少,就算有也是从事管理工作,不可能从事一线护理岗位。
5、影响异性护理的因素有:①男女有别、长幼之分,这是传统的观念,也称为封建传统思想。②地域有别、乡音之分,这就是外地护理人员多于本地的原因之一。③文化有别、儒雅之分,文化的差异,产生个性不同,心理需求和沟通极为不便。④信仰有别、民族之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性。⑤好恶有别、习性之分,这是护理服务,特别是异性护理服务的难点和焦点,争论较多,议论纷纷,风起云涌的口舌之战均从此起,这也是今后解决异性护理服务的重点,等等。
&&& 二、异性护理服务工作的不便与难堪:
护理员要在饮食、生活起居上对老人进行照料,在生病时进行护理。不可避免与老人朝夕相处,肢体接触、语言交流、心理抚慰等。因此,一些尴尬与难堪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冲突和矛盾较大,反响强烈。如有些介助或介护的男性老人不要女护理员洗澡,包括在床上擦洗身体。有的男性老人口出脏话、荤话,有的甚至说出侮辱性的语言以及做出对女护理员的身体和敏感部位抓摸等轻薄的行为;自理男性老人夜晚不在自己的房间睡觉,而坐在女护理员值班室门前守着;在我们公寓还出现过有一男性的老人因为怀疑护理员和别的男性老人有特殊关系而“吃醋”引发争论和吵架,以致最后打了起来,这位女护理员无奈辞职到另一家养老机构工作。也有因为长期的护理服务老人和护理员产生感情,彼此有了依恋,在护理员调整和换岗时,老人无由头的无端的生气、吵闹不休。同时,男性护理员根本不能为女性老人提供护理服务,这是社会公众和社会良序不能接受老人及和家属也不可能同意和认可的做法。凡此种种,足以说明异性护理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做法谨慎,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加以探讨和调整的重要方面。
三、解决异性护理服务的思考与探索:
养老机构,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要实现护理服务“按性别照护”还不具备条件,现实作用不大,搞不好徒劳无功,还会弄得漫天怨气,平板、批评声不断。被指责为思想固执、意识僵化、观念狭隘等。本人认为,较为合适或合符当前思想观念的做法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养老机构实行护理方式和体制而论;因时制宜,因护理照护的人员(老人)要求而论。可兼而有之,如男性老人的洗澡问题,视老人的具体要求可有男性护理员为其服务。在护理服务工作中男女护理员应互相协作、相互帮忙,以满足招呼老人的基本要求为目标,共同努力做好护理照护服务工作。例如,我们公寓将继续采用多种护理方式和灵活的服务与管理模式,不断提供和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入住老人的护理要求。
在发展战略上,通过改善或提高护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且施以更多的人文关怀等多种方式、方法,选聘男性护理人员,在性别结构上达到或超过25%。在工作环境中它既符合性别比要求,又很好的解决了部分老人及家属的特殊要求。同时,不断调整和革新护理模式,优化整合人力资源,有计划、按步骤实行护理方式的多样化,逐步解决异性护理服务工作中难点、焦点问题,有效地避免了可预见的异性护理服务中诸多问题,稳步推进,稳中发展,利用和抓住有利时机乘势而上。
近期或者说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还是要从实际出发,从公寓本身的服务性质和护理定位考量,办好当前的事情。切不可盲目崇外,擅改章程,头脑发热,异想天开的打破现有经实践验证切实可行较为稳固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尊重现实,理论上积极探讨,实践上摸着石头过河,积累经历和经验,在内外部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水到渠成。也就是实现“以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为基础,兼顾个体化、差异化的护理方式,立体化、多方位、复合式的新型护理服务模式,不断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
当前,要做好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与管理工作,不可避免的就需要异性护理服务,要实行按性别分组护理服务是不切合实际的理想,实际意义不大,效果也不一定好,也不合符时宜。那么,在养老机构怎样做好异性护理工作呢?首先,要转变封建的传统观念。即:“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的性别差异和歧视。要加强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态度,认识到老人在养老机构是我们的长辈、父母,或兄弟姐妹,是我们的服务和工作对象,或病人,或需要关怀、需要照顾、需要帮助社会人士。只是在工作中体现我们的爱心、细心和关心,人性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与服务。目前,在我们的养老机构(带医疗)中,所有的护士都是女性,而且大部分是年轻的刚毕业的未婚的女孩子。她们是我们护理队伍中的佼佼者,中坚力量。在她们的观念中就没有性别的特殊心理要求,在他们眼中只有老人和病人,是服务和工作对象。做好护理服务工作是职业要求。
其次,加强职业品德教育,消除行业歧视。要教育护理人员和老人及家属充分认识到养老护理服务有别于其他如餐饮类的服务行业,老年护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有一大批有爱心、耐心、热心、细心而又懂得养老护理技术的专门服务人员。它还要求护理员要有较好的社会适应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能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能恪守社会一般行为准则和职业准则,掌握一定的护理老年人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常见的疾病以及老年人的营养需求等。能帮助健康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生病老人、临终老人获得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满足,减少由于高龄导致的器官或肢体残障等原因带来的生活不便,愉快地、科学地度过余人。养老护理工作不是任何人都能做或做得好的工作,养老护理工作的辛苦和辛酸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和体会的。
再次,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做好护理服务工作。在饮食方面:要掌握老人饮食的基本原则,熟习老人食品的特性,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品,也不能过熟或过凉;患病时必须按医生的要求准备适合的食品,包括流质和软食等,不能自理时,应该给老人喂水、喂饭,喂食时速度要适中,干食与湿食要协调,避免老人呛着或噎着。在生活起居上:协助老人穿衣、整装及脱衣,选择清洁以及薄厚适当的衣服,换下的衣服要及时地清洗消毒,保持老人的仪表整洁,协助老人漱洗包括洗脸、刷牙、漱口、擦身及洗澡,注意保持其个人清洁卫生。老人出行时要注意天气和气温,准备必要的用具;给老人阅读报刊杂志缓解老人的寂寞,了解老人的心理的变化与需求。老人患病时:应承担并请观察与疾病护理的责任。随时观察及时报告,发现异常情况要采取措施并紧急呼叫。学会掌握心理护理:缓解老人的孤独、寂寞感,观察他们的表情与变化,熟悉他们的思维方式,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决定。经常与老人谈心交流,注意语音适中、声音柔和。尽量使老人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担起对老人的健康教育,循循善诱、耐心宣传一些老年人常见病及其相关的知识。
最后,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职业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职业人。综合素质方面: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能够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业务技能达到与职业相关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科学知识,包括养老护理有关的理论知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常识等。基本礼仪和日常交际礼仪方面:必须十分注意礼节、礼貌仪容和仪态。包括服装、仪容和个人卫生,姿态、行为与言行、表情与态度等。穿着服装必须符合职业规范,要注意整齐.简洁、大方、美观和实用。举止动作要保持恭敬优雅,从容不迫,大方得体,不宜过激,不做奇形怪状的动作,讲话是要和颜悦色,注意音量,语速适中,一定要表达清楚完整、准确无误,切忌大声说话。具体要求是:第一,坐立行走都要以轻稳为宜。坐姿要端正,双腿轻微靠拢,不能跷“二郎腿”。也不可随意躺在老人的床上,或斜靠在老人的床架上,而引起老人的反感;站姿要挺拔,站立时双腿微微分开,收腹;颈胸要挺直,双手可在小腹前交叉,或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也可用“稍息”姿态;走路要轻快,眼睛平视前方,遇到紧急情况时,要碎步行走,脚步要轻。在工作中要微笑上岗,微笑服务,给老人一种满面春风的感觉,进入了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给老人自信和力量,鼓舞他们战胜衰老,愉快地生活。
第二、、说话用老人能听的懂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讲话速度要慢,对老人的称呼要适宜。要多和老人聊天,了解更为详细的家庭社会背景情况,,以及对老人的心情,病情的掌握,仔细耐心地加以解释。对听力不好或失语,语言交流有困难的老人,要借助手势、眼神或纸笔,让其较容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沟通中还要多“察言观色”体会老人语言后面的“潜台词”,即肢体语言的真实含义。
第三、工作时间内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帽子应将自己的头发罩住,防止工作时头发污染老人的饮食、物品,也防止自己受到污染,饰品尽量不戴,防止意外发生。
第四、表情和态度要真诚、热心,主动【主动服务、主动问候、主动征求意见】、热情【亲切友好,处处关心】、耐心【对待繁多的工作不厌烦不急躁】、周到【服务面面俱到,细致入微,灵活多变】
第五、熟悉我国传统的节日和民俗。在这些节日的前前后后,一定要特别注意老人的心理变化。对子女较多的老人要注意团聚前后的心态变化,要多与他们接近,倾听他们的呼声,陪伴他愉快地度过节日,还要充分的了解每位老人有什么信仰,有什么特殊的饮食习惯,要严格地按照老人的风俗、习惯去做。
转载声明:本栏目内容为养老网原创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阅读:
是全国领先的、、查询平台
京公网安备号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3秒后自动跳转至网站首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克服困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