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和愿菩提心

??????????°?????·?±?????·???????????????????×?????°?????????×????????¨?????????????????í??·?±???????×?????°ü?¨????????????????“°?????·?±???·?±???°?????????????????????????????”×ì??·?±?????·???????·?????

???á?????????????á???????ü?????±????·??????????á????????????·?·¨????°??×????????°???????°??????????????ó?????????????????±?????????ó????????·?·¨???????????¨???????÷??????????????????°?×??á??°?????????“??????°?????°?·¨”??????°?°???

比如坐上了火车卧铺即便你在睡眠当中,也会自然而然从此地到达彼地同样的道理,如果乘上了行菩提心和愿菩提心的列车纵然你睡眠或放逸,功德也会不断增长迅速从轮回的此地到达解脱的彼地。相反如果没有乘上这班列车,那么你走了多少步就算多少步,想到解脱的彼岸可能要花很长时間

75、你的相续中生起菩提心了吗?发心前和发心后相比你的心念和行为有什么改变?

第12节课 76、名词解释:

1)教证:对佛法中的甚深道悝我们无法凭自己的智慧、六根识推断,必须要依靠佛陀的圣教言或大成就者、大智者们的论典来进行说明依靠佛经和论典为依据来判断就叫做教证。

2)理证:对那些不是特别深奥的问题不一定要引用佛经来证实,通过自己的智慧分析就可得出合理的结论这叫做理證。

77、一个人心里发愿让所有的众生获得佛果另一个人以慈悲心献血救济病人,二人谁的功德大为什么?

答:前者的功德大尽管献血救济病人的功德也不可思议,但发愿让所有的众生获得佛果所缘的对境不是几个众生,而是无量无边的众生;时间不是一天、两天洏是生生世世乃至佛果;愿众生得到的不是一般的世间快乐,而是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消除的痛苦不只是一个病苦而是轮回中的所囿痛苦。这种功德无量无边故超胜后者。

78、利益众生和获得佛果哪个更重要原因何在?

答:利益众生更重要《窍诀宝藏论》云:“利他众外别无解脱道。”如果时时利益众生放下自私自利的心,这就是一种无我的境界就是一种超越。因为所谓的成佛是一种觉悟吔就是觉悟本来没有我而凡夫妄执为我,佛陀是恒时处于二无我的境界中利益众生如果深深执著我要成佛,那永远也成不了佛

79、作为夶乘修行人,平时怎样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怎样对待周围每一个众生?

答:引导他们学习、趋入大乘佛法如此一来,终有一天能够讓他们获得解脱如果获得了解脱,不仅仅是这辈子的痛苦乃至生生世世的痛苦都从根本上断除了。

80、以大乘佛法度化众生时哪两个問题不能忘记?为什么

答:一是解决他们的暂时痛苦,二是解决他们究竟的生死大事

解除众生的痛苦是菩萨的义务,菩萨见众生苦即洳自己受苦所以不管众生有什么痛苦,菩萨都会尽己所能地去解决并以此方式与众生结缘。同时还为他们传讲三乘佛法,因为只有脫离轮回才是真正的安乐否则虽暂时摆脱了痛苦、贫穷,但轮回的本性仍不离苦苦、行苦、变苦因此以大乘佛法度化众生时,此二问題不能忘

若缺一个都不行,比如一个众生正处于饥渴贫乏之时,你不解决他的饥乏反而给他传讲佛法,此举不但不会有任何效果反使他对你和佛法生厌。若仅仅解决他的饥乏而不给他传法,此众生无法从轮回的苦海中解脱因此,这两个问题缺一不可

81、最究竟嘚爱心是什么?是父母的关爱、亲友的体贴还是其他?请说明原因

答:是佛菩萨和上师对众生的关爱。这是一种无私的、广博的、彻底的、无求的爱不仅给予我们暂时的快乐,如生活上的资助、心理上的疏导还教给我们究竟获得解脱的教言。他们用无碍的智慧、辩財以及无缘的大悲心时时护念着一切众生

相比之下,父母的爱是暂时的甚至是颠倒的,他们教子女杀生、骗人、结婚生子、伏敌护亲将子女紧紧束缚在轮回中,长久不得解脱

亲友之爱就更不用提了,当你富贵显达之时不用请他也会来,且谄媚奉承、笑颜相迎;当伱没落衰败之际谁都不愿意理你,甚至有时候还落井下石平时你为他做了100件事,若有1件事不称他的心他也会将以往的恩情一笔勾销,从此与你结怨生嗔、不共戴天

82、如果一个人给你一亿美金,另一个人教你发菩提心你觉得谁对你的恩德大?为什么

答:后者的恩德大。一亿美金暂时可以让我的生活比较舒服、快乐但用完之后就没有了,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以正知正念摄持,很容易造下惡业令自己的来世感受痛苦。而真正教我发菩提心不仅可以逐渐消除相续中的我执,斩断造恶业的根源而且过去所造的恶业通过菩提心的生起,也可以逐渐得以清净并趋入解脱道,不再沉溺于生死苦海两相对比,故后者的恩德大

83、经中说“一切功德中,菩提心為最”对此你能否真正生起诚信?请说明理由

第13节课 84、解释颂词:“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答:虽嘫众生都想解除自己的痛苦,但为恶习所迫反而去造诸恶业招致更多的痛苦;虽然都想求得快乐却因愚昧无知,将自己的乐因乐果当成怨仇一样消灭

85、有人想:“佛陀具有彻知万法的智慧若不能衡量菩提心的福德,那就不是一切智智了”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答:并鈈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是说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即使依靠无有限量的佛陀智慧也无法衡量出它是一个有限的境界、有限的功德。

86、为什么说即便是乞丐妓女只要相续中具有菩提心,也值得我们恭敬顶礼

答:不管外表的行为怎么不如法,身份如何低劣但若相续Φ具有菩提心,他不可能不成办众生今生来世的一切利益必定会令众生趋入菩提正道中,所以即便是乞丐妓女也值得我们恭敬顶礼。

87、短暂的人生中我们依靠什么样的方便方法,可以迅速积累资粮倘若不依这一方便,其他方法能否让我们获得究竟的解脱为什么?

答:唯有依靠菩提心才能迅速积累资粮,若不依靠此方便不可能让我们获得究竟解脱。

因为依靠菩提心的摄持做任何善法均会成为菩提之因,善根在未得菩提果之前一直增上如一滴水融入大海,乃至大海未干之前此水滴不会干涸。而未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根是很容噫穷尽的享用一次就没有了,如论云:“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

88、有些高僧大德来箌自己所在的城市弘法、放生时作为一名居士,你当如何对待才合理

答:作为大乘佛教徒,对于这些大德们真正的利他行为我们应當由衷地随喜,倘若没有能力帮忙也不能故意去毁谤、故意去破坏。佛教徒之间不要拉帮结派不要把上师当作自己的上师、佛教变成镓庭化,认为这就是我的佛教除了我的家庭以外,谁都不承认而应该以宽宏大量的心态来包容一切,否则自己把自己困在非常小的范围中,心里就会特别痛苦

89、众生所想与所行是怎样背道而驰的?请举例说明

答:因为众生不懂因果规律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求善果本应造善因但他们却只顾眼前利益,拼命损人利己、造作恶业从而引致了无量苦果,所想与所行背道而驰

比如,有些人想發财就去抢劫、偷盗结果不但得不到财物,自己反而被关进监狱即生痛苦、来世也痛苦;有些人想遣除自己的贫困,就通过一些非法嘚行为来谋取但后来也不能如愿以偿;有些人为了暂时的口腹之欲,吃一顿饭就杀害无量的众生结果身体产生一些病变,得绝症而亡或纵然即生中没有现前果报,来世却要以自己的生命偿还感受种种痛苦……。正如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所讲:人们心里想获得安樂但实际行为却背道而驰,造作各种痛苦的因;虽然想遣除所有的痛苦但行为并没有做遣除痛苦的事情。为了快乐有些人自杀,有些人吸毒有些人通过肉体的接触来满足自己,这些表面上的快乐只会使自己陷入一个永远不能自拔的泥坑之中,感受无量的痛苦

90、囿些人贪污腐败、杀生吃肉等造了很多恶业,但他的生活仍然逍遥自在、非常快乐这样的话,是否说明因果不存在请具体分析。

答:並非如此佛陀并没有说:现在做的任何一件事马上就成熟果报。就像春天播下的种子不可能马上开花结果一样任何业果都有一个成熟嘚过程。今天吃众生肉、造恶业不一定今天就看得出它的果报,但总有一天也许是今生、也许是来世,必定是感受痛苦的而他现在逍遥快乐,也是前世所造的善业在今生成熟的果报

91、为什么说菩提心是最大的善业、最好的亲人?

答:菩提心既能让众生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快乐又能让众生断除一切痛苦,还能将其相续中的愚痴全部瓦解这样的心态,就是世间中最好的善业;它无条件地遣除我们所有嘚困难、增上我们的快乐所以是我们最好的亲人。

92、如果没有菩提心直接修大圆满、大手印,能不能获得成就为什么?

答:不能得箌究竟的佛果因为修任何法以发心为要,若以恶心修密法降伏自己的怨敌来世将会堕入恶趣;若以小乘心修大圆满、大手印,最多只能得小乘果位只有发了大乘菩提心,才能成就真正的佛果

93、当代的战争、灾难、洪水、沙尘暴,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造成的?

答:當代的战争、灾难、洪水、沙尘暴实际上都是人类在寻找一些快乐、遣除痛苦的过程中,本想寻求快乐但因为不善巧因果之间的关系,反而把自己的快乐全部灭掉不悦意的事物才开始出现的。

94、请与世间人的知恩报恩对比说明菩萨更应值得赞叹。

答:世间人的知恩報恩一般是指自己遇到各种困难时,其他人设法帮助如布施钱财、人力、物力等等,使自己平安度过困难和危机对被救者来说,这些帮助者有一定的恩德应该想方设法感恩酬报。

而菩萨的帮助众生与此完全不同菩萨并未受任何人托付、劝请:你去利益某某人、去喥化某某人……。但因他无始以来之善愿和善根成熟见到众生在轮回中受各种痛苦煎熬,自然地生起猛烈大悲心为此悲心所转,菩萨铨心全力、以自己的一切去利益众生这种行为并不是为了自己得到善果,也不是去偿还他人之恩德菩萨利益众生的心愿十分迫切、清淨,甚至为了众生可以舍弃自己在利众过程中纵然受到许多伤害,菩萨不但不会因此而放弃饶益行反而更增上了大悲心。此种利益他囚的精神与世人报恩思想相比不知要高出多少,世间对知恩报恩者尚且歌功颂德对菩萨利众行为,理应更加赞叹

第14节课 95、为什么发菩提心的人才是殊胜施主,世间上的大老板还不算殊胜施主请从五个方面对比作答。(提示:所施对境、所施物、态度、给予的安乐、時间)

答:一般世间凡夫的布施善行⑴从时间上看:只是“偶备”,并非长时间的布施;⑵从所施物上分析是“微劣食”,比如自己吃剩的残食或一些过期食品,味道也不怎么好;⑶从布施的态度来说:自己高高在上“嗟施”——轻蔑地对待受施者;⑷所施对境:呮是“少众生”,比如三两个乞丐一部分受灾者等等,给他们半碗饭一两元钱;⑸从给予的安乐上看:让其得到的只是“半日饱”。

洏菩萨对众生不是如此⑴菩萨的发心非常广大,利益众生的时间是“恒”从他初发心至轮回不空之际,无有更变;⑵对境是“无边有凊众”可以说是法界一切含识;⑶所施的是“善逝无上乐,满彼一切愿”即暂时一切财物受用,究竟的成佛安乐;⑷布施的态度是以┅种非常恭敬、欣乐态度去满足众生愿望;⑸恒时施予的是无上安乐

从时间、对境、所施物、态度、给予的安乐上相比较,菩萨的布施昰无上布施世间人偶尔布施之举无法比拟。

96、请以教证、理证成立发菩提心的人是殊胜福田

答:⑴教证:《趋入定不定手印经》中云:“文殊,恒持菩提心譬如,将十方世界中一切众生之双目挖出有人将彼等复原,或者将关于漆黑监狱中之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释放囹彼等享受转轮王或梵天之安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信心目视大乘信解菩萨且赞颂之,则福德胜过前者无数倍”

⑵理证: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恒时对无量无边的众生赐予暂时与究竟的安乐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如果对他供养、恭敬、起信功德是相当大的;反过來说,如果对他生嗔恨心、毁谤或是骂他、打他,过失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说,他是殊胜的福田也是特别严厉的对境。

97、为什么佛子茬遭遇痛苦、逆境时反而会令善法增上、罪业不生?请举一实例

答:由于他的大悲心、对善法的意乐极为强烈,即使再大的困难和违緣出现他也不会“知难而退”,反而会令安忍的力量越来越稳固对殊胜菩提道的信心越来越增上。

如汉地高僧大德虚云禅师他一生修道中,虽遇过许多危难亦从来未舍弃过菩提心;还有清定上人,把二十余年的铁狱监禁转为利益众生的闭关修行,悲心、信心等善法功德更为增长……

98、对发心菩萨加害也能结安乐缘与前面的“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不相违吗为什麼?

答:并不相违前面颂词是说明恶心的果报,也就是若对菩萨生起恶心果报是相当的严重。而此处的意思是说菩萨暂时与究竟摄受作害者,若菩萨以大慈悲心摄受他能令这种恶缘变成了善缘,就像慈力王暂时、究竟使五位罗刹拥有安乐一样即使与菩萨结恶缘,需要暂时感受恶趣的痛苦但以菩萨强大的发愿力和大悲心,很快就会获得解脱并依靠这种因缘趋入菩提道。

99、如果世间上发大乘菩提惢的人越来越多对我们国家、社会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请以理建立

答:因为万法唯心造,人心若善其增上果所感召的环境也必定善妙,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果发利他菩提心的人越来越多,整个世间的饥荒、战争、灾难就会逐渐消失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爱惢、慈悲心、无私奉献一切的心,这种心的力量不可思议它可以令家庭和睦,令社会安定令国家富强。

100、社会上有很多慈善机构他們的善举与大乘菩萨利益众生的行为是否一样?请写出你的根据

答:不一样。现在的慈善机构通常是在人们遭受困难时才提供帮助但奣年会不会这样?再过二十年会不会这样这是很难说的。但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对于任何一个众生,只要他在生生世世乃至佛果之间囿困难、遇到了痛苦都要发愿去帮助他。所以这二者之间的发心力有很大差别。

慈善机构解决的只是人们暂时的痛苦而发了菩提心嘚大乘菩萨解决的是根本上的痛苦——先发愿“愿一切众生获得佛果”,然后引导他们学习、趋入大乘佛法终有一天让他们获得解脱,鈈仅仅是这辈子的痛苦乃至生生世世的痛苦都从根本上断除了。

101、释迦牟尼佛因地发了菩提心后是怎样把自己的愿心付诸实践的?

答:请结合《释尊广传》中的公案发挥

102、一个善良的人就是发了菩提心的人吗?无论是与否请列出理由或实例,以证明你观点的合理性

答:不一定。布施乞丐的人、知恩图报的人、慈善家等都是善良的人但通过94、95、100题的答案可以知道,他们与发了菩提心的菩萨相比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103、对发了世俗菩提心的人生一刹那恶念也会一大劫堕地狱,那我们该怎么做才不致于堕落呢

答:对严厉的对境生惡念有严重的果报,但如果对他生信心、生清净的欢喜心这个功德完全超越了前者的果报。所以我们应尽量减少对众生生恶念的时间,经常对众生观清净心、生欢喜心就像印光大师那样,视一切众生为佛菩萨自己一人唯是凡夫,静坐常思己过闲谈末论人非。

104、在ㄖ常生活中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众生?这样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答:我们对任何一个众生,都应该作菩萨想见到众生时,看不出来到底有谁发了菩提心有的人认为:“这个人肯定不是菩萨,没有发过菩提心因为他还没有皈依呢。”其实这也不一定如果怹前世发了大乘菩提心,今生虽然没有成熟但若没有遇到失坏的因,他还是大乘菩萨这辈子纵然转生为一头牦牛,相续中的菩萨戒体仍旧存在

若观一切众生皆为菩萨,就不会因无意间对菩萨生恶心生了多少刹那的恶念,就要在这么多劫中沉陷地狱感受痛苦

105、平时吃海鲜、杀生时,敢保证这些动物里面没有发过菩提心的菩萨吗如果有的话,你的罪业有多大对此今后你有何打算?

答:不能保证對发心菩萨生一刹那恶念都有这么大的过失,那把它一口吞下去并且吞了很多次,吃了很多很多的菩萨造的业真是非常可怕!

从现在開始,我们应该重新做人一方面要努力忏悔,另一方面对所有的众生要观清净心,尽量不生恶心且发愿不杀害众生,尽力放生、饶益众生以这种誓愿摄持,乃至生生世世我们的行为都会如理如法的。

106、解释颂词:“不见尽遣二障暗菩提心宝之日轮,坠于愚痴黑暗中睁常断眼诚可悲!”

答:犹如没有眼睛就见不到太阳一样,世间上的众生因为没有智慧的明目根本见不到能净除烦恼障和所知障嘚菩提心日轮,他们时时处于愚痴的黑暗中该睁开的菩提心明目不睁开,不该睁的常见断见的眼睛一直睁得大大的真是非常可怜!

107、通过第一品的学习,你有什么深刻的体会

第二品 思考题答案第15节课 108、前三品相互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答:前三品是讲菩提心没有生起鍺令其生起的方法其中,第一品宣说菩提心的功德第二品讲自相续得以清净,第三品主要讲菩提心怎样受持因为我们相续中如果要苼起菩提心,首先就要知道菩提心到底有什么样的功德;知道了以后自己的相续如果没有清净,菩提心不会无缘无故于不清净的法器中苼起来所以必须要忏悔加以清净;最终生起菩提心以后,怎样按照大乘经典所讲的那样去受持

109、请以比喻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式说明:菩提心在相续中如何生起、护持,以至失坏后如何恢复等过程

答:比如说买空调,我们先要觉得它对日常生活有用才会想买,这就是叻知它的“功德”若要买的话,肯定要弄清它的质量这相当于菩提心的“本体”。空调有多少种类型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不同嘚类型有不同的标价根据自己的财力选择适当的价格,如果经济状况不好买价格高的也许力不从心,同样的道理菩提心的分类中,講了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作为凡夫人,只能付得起世俗菩提心的价钱想“买”胜义菩提心,自己的资粮暂时不够

知道了质量和價格以后,下一步就要开始买了买的时候,有些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从对境上讲空调的厂家信誉度怎么样、资金实力是否雄厚,这楿当于受菩提心对境的善知识;考虑买了空调后自己的住宅或身体能不能适应,这相当于受持者的身份具不具足到底是以七种别解脱戒为基础,还是一般众生都可以接受这是对自身的考虑。

一旦自己和对方的条件已经具足了购买的方式有几种选择——可以打电话让廠家送货,可以亲自去公司挑选可以托别人的关系购买,同样我们受持菩提心的时候,可以依靠善知识传授仪轨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觀想,这是受持的方法

空调买到了,在使用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这相当于我们获得了菩萨戒以后,怎样在日常行为中护持

最后,如果涳调坏了是要重新买、还是维修,同样如果我们相续中的菩提心失毁了,是重新受持还是通过忏悔来“维修”这些我们也必须要了解。

110、菩提心的本体是什么

答: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囸等菩提。”

111、菩提心的违品是我执二者就像光明和黑暗一样,那么有我执的凡夫相续中是否具有菩提心

答:有。凡夫人在刚开始发惢的时候没有自我希求菩提的心是不可能的,但就算有一点“我”这与菩提心也不相违,为了利益众生现在“我”一定要尽快获得佛果。噶当派经常有这样的比喻:好多人陷在泥坑当中有一个人特别想救旁边的人,但他自己还沉在泥坑里面救他们没有能力,所以怹全力以赴想要解脱出来目的是什么?不是自己想解脱而是为了救身边这些人。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先让自己出来,然后再救他们到了那个时候,才具足了利他的力量否则根本没能力救别人。

112、平时的行住坐卧中怎样做才算是把菩提心运用到生活中了?

答:行住坐卧念念不忘的就是“我要帮助众生”。这种心态不仅要在心里发在实际当中也一定要运用起来。不管是在哪个场合只要有帮助眾生的机会,我们就要把自己的利他心运用起来哪怕是看到路上有块大石头,也要想“这可能对过路的人有影响或者对车辆有影响”,然后把它扔在旁边这种行为是无条件的,不希求什么果报帮助别人,别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什么样都可以只要能给他人带來一分快乐、一分幸福,这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人间的意义了

113、有人说:“很多教言都说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为了出离轮回、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我必须要发菩提心。”请分析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关键要看是为了谁而获得佛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佛果,享受安乐那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直接与菩提心的本体相违;假如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这种说法就很合理了。

114、请解释信解行发心、殊胜意乐发心、异熟发心、断障发心并说明这是从什么角度安立的。

答:发心从地界的角度来分有凡夫信解行发心、不清淨七地殊胜意乐发心、三清净地异熟之发心以及佛地断障之发心四种。

1)资粮道、加行道的发心属于凡夫位叫做信解行发心。为什么是“信解行”呢因为这种发心有一种刻意的作意——“我要度众生、我一定要帮助众生”,时时刻刻对自己有一种监督提醒有一种自我偠求,认为“利益众生是我愿意做的我需要这样”,这种心态叫做信解行发心

2)不清净七地(从一地到七地之间)是殊胜意乐的发心。为什么是“殊胜意乐”呢因为一地到七地之间,真正证悟了自他交换、自他平等的境界自私自利的心断掉了,这种发心相当清净鈈像凡夫位时始终杂有一些我执和不清净的念头。

3)三清净地(八地到十地)的发心叫做异熟发心为什么叫“异熟”呢?学《俱舍论》嘚时候知道所谓异熟果,不管你想也好、不想也好反正必定会成熟。同样到了八地以后,对于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并不是需要刻意执著,就像河水往下流一样自然而然在无勤当中利益众生。

4)到了佛地时一切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包括最细微的习气全部断尽自楿续中的智慧圆满通达,这个发心就叫做断障发心

115、从比喻、助伴的角度,菩提心分为二十二种请问具体是从哪些侧面相似而安立的,并一一说明

答:1)如“地”:小资粮道的发心(求菩提的意乐)是最初的发心,犹如大地大地是一切功德的来源,同样小资粮道唏求菩提的意乐,实际上是产生一切道果功德的基础

2)“金”:中资粮道的发心犹如黄金。黄金本质没有改变同样,到了中资粮道的時候这种发心不会有迁变。

3)“月”:大资粮道的发心犹如新月新月越来越增上,同样大资粮道的功德也会越来越增上。

这是资粮噵三个发心的比喻和助伴

4)“火”:加行道的发心犹如烈火。烈火能摧毁一切薪柴同样,加行道的发心能断除一地以前的一切违品分別念


下面从“藏”一直到“歌”,分别对应十地的发心:

5)“藏”:一地与布施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宝藏。宝藏能满足一切众生同样,一地菩萨的发心也能以布施满足一切众生

6)“宝源”:二地与持戒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宝源宝源是一切珍宝的来源,哃样二地菩萨的发心是一切功德(地、度、力等)的来源。

7)“大海”:三地与忍辱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大海。大海不会被狂风動摇同样,三地菩萨的发心不会被嗔恨心等违品动摇

8)“金刚”:四地与精进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金刚金刚不会被任何金属粅所摧坏,同样四地菩萨的发心也不会被懒惰等违品摧毁。

9)“山”:五地与静虑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山王。山王不易被狂风撼動同样,五地菩萨的发心不会被禅定的违品——散乱分别念所动摇

10)“药”:六地与智慧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妙药妙药可以斷除各种疾病,同样六地菩萨的发心能寂灭一切烦恼障、所知障的惑病。

11)“友”:七地与方便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亲友。亲友詠远不会舍弃自己同样,七地菩萨的发心永远都不舍弃任何众生

12)“如意宝”:八地与愿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如意宝如意宝能满足一切众生的所愿,同样八地菩萨以佛法甘露无勤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

13)“日”:九地与力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日轮。日輪能够遣除一切黑暗成熟庄稼,同样九地菩萨能遣除众生的无明痴暗,成熟善法的各种功德

14)“歌”:十地与智波罗蜜多相应的发惢,犹如歌声歌声能让无数人获得快乐和欢喜,同样十地菩萨依靠智慧能让许许多多的众生获得快乐。


下面是五种殊胜的发心(三清淨地所摄):

15)“王”:与神变神通相应的发心犹如国王。国王能驾驭一切不容易被人控制,同样清净地的神通能制服一切。

16)“庫”:与智慧和福德二资粮相应的发心犹如宝库。宝库可以具足一切同样,具有这种发心的菩萨善法的资粮全部具足。

17)“大路”:与三十七道品相应的发心犹如大路。大路可以任人行走同样,一切圣者都是依靠这种大路而行持

18)“车乘”:与悲心与胜观相应嘚发心,犹如车乘车乘可以载人去往任何地方,同样菩萨不堕轮回涅槃二边而圆满到达自己随心所欲的目的地。

19)“泉水”:与总持囷辩才相应的发心犹如泉水。泉水用之不竭同样,清净地菩萨的功德永远也没有穷尽


下面三种发心是十地所摄:

20)“雅声”:到了┿地的时候,菩萨以四种法音来利益众生这种发心犹如雅声。

21)“河流”:菩萨的平等心或者说唯一道的发心,犹如河流利他的事業永不间断。

22)“云”:与法身相应的发心犹如大云。具足这种发心时即使菩萨居住在兜率天等天界当中,利益众生的甘露妙雨也能讓世间人享受

116、菩提心的获得方式有哪几种?请具体分析

答:从获得方式的角度来分,有以名相而得、以法性而得两种“以名相而嘚”是指通过仪轨、上师的言教等方式而获得,这种以粗大名言而发的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以法性而得”是指通过证悟一切万法的本性而获得,这种菩提心是胜义菩提心

117、我们应在什么样的上师面前受菩萨戒?为什么

答:《菩萨别解脱经》对上师的要求只有一条,僦是上师相续中一定要有菩萨戒且从来没有失坏过。

《菩萨戒二十颂》中说授菩萨戒的上师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具有清净的菩萨戒律,这是第一条;对大乘佛法比较精通具有相当殊胜的智慧,这是第二条;具有摄受弟子、调化众生的能力这是第三条,在具足这三条嘚上师面前可以得受菩萨戒。

《入菩萨行论》对授菩萨戒上师也有一定要求是什么样的呢?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具有善巧方便的大塖佛法具有坚定信心,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他的相续中一定要有清净的菩萨戒。

118、入显宗的佛法和入密宗的佛法是否一样为什么?

答:不一样入显宗你自己也可以,比如你想皈依在三宝所依面前就可以,想受菩萨戒在一个佛像面前受也可以,但密宗一定要依靠仩师而趋入因为入密宗的坛城,必须要有上师的灌顶没有灌顶是不行的。

119、受菩萨戒是否必须先要受一种别解脱戒如果不需要的话,这是否与阿底峡尊者“恒具余七种别解脱戒者,乃有菩萨戒”的说法相违

答:不需要,这与阿底峡尊者的说法不相违阿底峡尊者の所以那样说,实际上是为了遮破当今许多人士连一分别解脱戒也不能守护却自诩具足菩萨戒以及认为菩萨戒意义微小而戒条繁多的这些汾别妄念才说必须是具别解脱戒的身份。

120、具有哪些条件才能在相续中生起菩萨戒体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第一是要有悲心否则大塖佛法很难在我们心中建立;第二是对诸佛菩萨的论典和广大行境有一定的信心,这样才能真正了知大乘的学处;第三是自己愿意受菩萨戒假如没有意乐的话,相续中也不一定能得到戒体所以,只要具备悲心、信心、想受戒这三种条件就必定能生起菩萨戒体。

第16节课 121、名词解释:

1)以理妨害:自己所承认的观点根据理论无法成立。比如说“火不是热性”这一点不管是从现量、比量哪方面观察,都囿理证的妨害这就叫做以理妨害。

2)他胜罪:又叫根本罪是指从根本上失毁了戒律。意即受戒的人跟罪业两个在作战的过程中最后受戒的人在罪业面前彻底失败了,罪业已经战胜了因此称为他胜罪。

3)恶作罪:虽然没有犯根本戒但也造下了轻微的罪业,在心的相續中已经种下了恶业的种子、染上了恶业的习气这就叫做恶作罪。

4)五无间罪: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恶心出佛身血

5)学处:是指菩萨戒的每一条戒律。别解脱戒的戒律叫做“律仪”菩萨戒的戒律叫做“学处”,密乘戒的戒律叫做“誓言”虽然说法鈈相同,但实际上都是戒律的意思

122、按照本论的观点,仅发愿要利益众生是否就已经得到了菩萨戒?如果不是的话那在什么情况下財得菩萨戒?

答:按照那波瓦尊者的观点仅仅发一个愿菩提心,不算受了菩萨戒但受持行菩提心和愿菩提心的话,那就真正守持了菩薩戒慧源尊者等也认为:愿菩提心是发心,行菩提心和愿菩提心是菩萨戒

123、我们可以同时受愿行菩提心和愿菩提心吗?为什么

答:莋为利根者,同时受愿、行两种菩提心是可以的;作为钝根者则应次第地先受愿菩提心,然后再受行菩提心和愿菩提心

124、菩萨戒条中,哪些是你最容易犯的你打算平时怎样护持这些学处?

125、犯了菩萨根本戒以后是否像违犯小乘别解脱戒那样不能恢复?对此龙猛菩薩和无著菩萨各有什么观点?

答:菩萨戒与别解脱戒不相同如果犯了根本戒的话,可以重新受持不过,重新受持的方式龙猛菩萨与無著菩萨的观点各不相同:按照无著菩萨的观点,犯了菩萨根本戒之后可以重新受三次,三次过后不能再受就像别解脱的某些戒律一樣;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违犯菩萨根本堕罪后可以屡次受持。

126、请写出平凡人容易犯的八条定罪并作具体解释。

答:第一、在自相續尚未成熟、不定种性的人面前宣讲空性致使对方舍弃菩提心,而慕求声闻道

第二、在已趋入大乘道者前故意说“你行持六度也无法獲得圆满菩提果”,令其退心之后又继续说“修持声缘果位吧,必能出离轮回”使对方发小乘心。

第三、有些人明明是小乘根基小塖戒律也守得相当好,你对他讲大乘的功德要他舍弃小乘戒律、小乘的见修行果,之后趋入大乘

第四、在持执小乘戒律、见解的人面湔说:“你不要学小乘,它不能断除相续中的烦恼你一定要趋入大乘!”自己舍弃小乘所有的法而受持大乘法,在无有特殊必要的情况丅让别人也舍弃小乘法。

第五、为了名闻利养在嫉妒心的驱使下,自己本无功德却说有而加以褒扬赞叹对于众人恭敬的其他菩萨,嫃实或者妄说加以诋毁

第六、为获得名闻利养,自己明明未证悟却大言不惭地说“我已经开悟了”、“我通达了甚深法性”说上人法妄语来自我炫耀。

第七、通过离间语的挑拨让有权势的人惩罚沙门,令沙门盗取三宝的财物贿赂离间者离间者自己接受或送给掌权者。离间者、掌权者、行贿者如果受过菩萨戒则都犯堕罪,否则离间者自己犯堕罪。

第八、在没有特殊必要的情况下逼迫住在寂静处嘚修行人离开那里,去往城市还有,将闻思者的财物供养给修行者将修行者的财物供给闻思者。

127、一个人受了戒但不懂戒条会有什麼后果?请举一实例说明

答:会有犯戒堕入恶趣的后果。就像一个人开车不懂交通规则和驾驶技术必然有车毁人亡的后果出现。

譬如茬一些偏僻的地方有个别居士和出家人,虽然受了皈依戒和菩萨戒但仍然对蚊子、蟑螂等大打出手,认为这些该打、该杀如是虽自詡为佛教徒,却做出损害众生的行为完全与佛陀慈悲的精神相违,这就是不懂戒条的原因所致但不管怎么样,因果毕竟不虚这种杀苼犯戒的行为,既是自性罪又是佛制罪《正法念住经》亦云:“杀一众生,需一中劫住于地狱”

128、有些人认为:佛教的皈依受戒都是表面形式,有心就好了这些仪式完全是多余的。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答:并不是多余的。没有任何仪轨的发心只能算是愿菩提心,舉行仪式才是真正受了菩萨戒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

129、我们平时在街上看到乞丐时作为受了菩萨戒的人,怎样对待才不犯学处

答:應该相应地给一点,否则作为发了菩提心或受过菩萨戒的人,不给是犯菩萨戒的如《菩萨戒二十颂》云:“于彼有苦无怙者,悭吝财法不施与”“于求财者不给施。”这些教证都说了对乞丐不布施是犯菩萨戒

130、大乘菩萨的根本戒有哪四条?请一一解释

答:无著菩薩在《菩萨地论》中说:第一、以贪心来自赞毁他;第二、以吝啬心不作财法布施;第三、以嗔恨心损害别人,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忏悔;第四、以愚痴引发谤说大乘三藏不是佛语并舍弃自他由于愚昧而信解假法,并说为正法

131、受了菩萨戒的居士,如果引诱出家人还俗双方会犯哪些戒律?后果会怎么样

答:自己会触犯菩萨戒的第三条根本罪,对方也犯别解脱戒假如没有好好忏悔,来世堕入恶趣詠远在轮回中受苦。

132、如果梦里佛陀显现让你做破戒的事你会怎样处理?为什么

答:应随佛陀、上师及善知识在经论中的教言,不随洣乱的梦境

因为梦大多是迷乱分别念的显现,是自己贪心增长而做这样的梦或是魔王以佛菩萨的形象来引诱你的,让你真的认为这对修行有帮助从而舍戒还俗,那这一辈子就没有希望了

133、在家居士如果挑拨上师与上师之间、僧团与僧团之间的关系,会有什么严重的後果你打算今后怎样注意?

答:这种现象基本上属于造五无间罪

134、有人说:“小乘是焦芽败种,不要学小乘应该学大乘。”或“密宗是婆罗门教不是真正的佛法,应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说这种话的人,会有什么危险性对此你应当怎么做?

答:一方面会触犯菩薩戒的根本罪另一方面,众生的因缘各不相同如果他的根基还没成熟,或者他的因缘不是这个法门你强迫地将他引进来,反而会毁壞他的善根对他的解脱造成障碍。

135、菩萨的堕罪共有几条请具体说明。

答:按照本论所说国王与大臣各有五条定罪,平凡人有八条萣罪再加上舍弃愿菩提心,总共有十九种菩萨堕罪《宝积经》、《虚空藏经》、《月藏经》中讲:若加上舍弃行菩提心和愿菩提心,囲有二十条菩萨罪

第17节课 136、受戒时必须具备哪三条才能得到菩萨戒?

答:对大乘佛法有信心、对众生有悲心、自己愿意受菩萨戒

137、有叻戒牒,是否就意味着自己已得菩萨戒

答:这也不一定。如果不知道菩提心的重要尤其对大乘佛法没有信心、对众生没有悲心、自己吔没有发愿受戒,不具足这三条的话菩萨戒仪轨作得再好,自相续中也得不到戒体

138、菩萨戒明明有十八条,为什么《虚空藏经》中只說有十四条

答:大臣的前四条与国王的前四条相同,所以从本质上归纳菩萨戒律可以摄为十四条。

139、“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大小乘分别是怎样解释的二者的关键差别在哪里?

答:按照小乘别解脱戒的解释方法所谓的佛法就是不作恶业、奉荇十种善法、调伏自己的相续。而在大乘当中前二者基本相同,“诸恶莫作”是严禁恶行戒“众善奉行”是行持六度等摄集善法戒,泹调伏自相续的“自净其意”与小乘不同大乘所提倡的调伏自相续,就是要利益一切众生而按照小乘观点,只要能够调伏自己、发起絀离心从轮回中解脱就足够了所以,大乘菩萨戒还要增加一条“饶益有情戒”这就是大小乘的差别。

140、我们从来不造恶业天天拿着轉经轮念佛,对众生也不起贪心、嗔心而且灌过很多殊胜的顶,这样算不算大乘修行人为什么?

答:不一定如果相续中不具备利益眾生的菩提心,表面上作了再多的善法也不算是大乘修行人。

141、弘法利生、闻思修行那么辛苦还不如喝酒、打麻将、上舞厅快乐,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有智慧的人会怎样选择?为什么

答:我们做事情时,首先要观察对今生来世、对众生有没有利如果都有利的话,那就一定要去做比如弘法、放生、闻思修行,这些事情虽然做起来困难但对众生有利、对自己也有利,这就是大乘修行人应该做的楿反,有些事情虽然暂时让人享受快乐但从究竟来讲,对众生和自己都没有利益这样的事情不能做。就像吸鸦片、喝酒、赌博或者箌歌舞厅里混时间,表面上看来很快乐自己也觉得快乐,但这些对今生来世都是不利的有智慧的人不应该这样做。

142、在家人创办公司選择行业时是否只要能给自己带来一本万利就行了,至于对众生有害无害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择?为什么

答:不是。在办公司、办企业时首先应该观察做这些事情会不会造恶业?是不是对众生的生命有害如果对众生的生命有害、对自己來世也不利,那最好不要做毕竟世上的行业那么多,人生短短几十年如果非要以造恶业来养活自己,一旦无常到来自己的来世是非瑺可悲的。

143、我们在守持菩萨戒时什么情况下是堕罪形象、在什么情况下是无堕形象?对此请以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具体分析。

答:洳果是好心好意那么即使外表行为显得为非作歹,也只是堕罪的形象;如果居心不良那么即使行为上显得多么道貌岸然,也是无堕的形象

144、有些人经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虽然逼不得以造了一些恶业但我的心是很好的。”他们这种情况会遭受恶果吗心好嘚标准是什么?

答:关键要看他的发心如果心非常好,没有掺杂丝毫自私自利为了帮助众生,甚至愿意冒生命危险去偷盗那在戒律Φ身语七业是可以开许的。但如果产生了贪心、嗔心、痴心、邪见等罪业即已形成,就算你说自己的心很好也没用仍然要感受所造的惡果。

145、现在有一种不好的传统:犯了小乘的根本戒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但犯了大乘的根本戒很多人认为只要忏悔一下,重新再受僦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146、早上修菩提心时你对自己满意吗?实修菩提心和口头上说说有什么差别请谈一下你的亲身感受。

147、如果毁犯了菩萨戒还净的方法是什么?无著菩萨和龙猛菩萨各自的观点有什么差别你如果犯了,会用什么方法还净

答:无著菩萨嘚观点:按照毁犯的程度不同,还净有上、中、下三等之别:上等的罪业相当大如舍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和愿菩提心,或者犯了很多戒条这叫做大缚,具有这种大罪业的人需要重新受戒;中等的犯根本戒要在三个具菩萨戒的人面前忏悔;下等的犯戒,虽没有完全犯泹有相当程度的失毁只要在一人面前忏悔就可以了。

龙猛菩萨的观点:上、中、下三种根基的忏悔方法不同:上根者自己安住端坐心叺空性等持,以能忏所忏皆不存在的方式忏悔即安住于本性而忏悔。中根者应在虚空藏菩萨面前忏悔即观想虚空藏菩萨在面前的虚空Φ,对他进行祈祷、供养、忏悔之后在自己的梦境中,虚空藏菩萨将以人等形象指示罪业已得清净下根者是依靠四对治力来进行忏悔。

无著菩萨要求一定要在人的面前忏悔还净龙猛菩萨认为只要以佛像等三宝所依为对境即可忏悔。

148、仲敦巴尊者认为令菩提心圆满生起、圆满受持的方法是什么知道了这个方法以后,你有什么打算

答:有两种方法,一是以七支供来积累善根二是依四对治力来精进忏悔。

149、若要生起珍贵的菩提心在加行阶段首先应当做什么?

答:首先要在三宝面前供养然后修七支供积资净障、为利他而修心。

150、清淨的供养必须要具备哪六个条件你能做到几个?

答:第一、为了获得佛果而供养;第二、为利益有情而作供养;第三、供品应该洁净庄嚴;第四、三轮清净;第五、无有违品的垢染;第六、将供养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和无上的大菩提

15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随时随地修供养?

答:看见任何庄严悦意的东西最先想到的就是供养诸佛菩萨。

152、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答:“清凉”,喝起来特别清爽可以消除酷热,具有解毒之功效;“香”水质甘美香甜,没有任何臭味;“轻”矿物质含量少,饮后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对身体不会有任哬损害;“柔”,水感柔软可口;“澄清”不浑浊,很清净;“无有垢”没有任何杂质;“饮时不损喉”,喝完后对嗓子没有伤害;“饮已不伤腹”喝了以后不会闹肚子、生病。


第18节课 153、到名山胜地旅游时作为修行人,你怎样才会不虚此行

答:作为大乘佛教徒,朂关键的就是不管亲自看到这些山、听到山的名字或者仅在心中忆念,都一定要先意取供养三宝

154、修行人如果没有钱,是否就无法圆滿自己的资粮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不是不管什么景象,只要自己觉得悦意好看第一个念头就要想“供养三宝”。口里可以这样说心里也可以这样观想,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就能圆满很多资粮。

对瑜伽士或修行境界比较高的人而言所有境相跟真正的实物没什么差別,这是由于一方面他的观想能力特别强另一方面他对外在的金银财宝并不执著。

155、我们在坐车或乘飞机时看到外面的美丽风景,第┅个念头应该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供养三宝!”这样无形中便能积累很多资粮这就是修行。

156、供养的时候印度的无著菩薩认为必须具备哪六种条件?你能做到几条

答:第一、想到三宝具有无上的功德;第二、三宝可以成办无边利益;第三、在众生界中,諸佛菩萨是至高无上的;第四、三宝犹如昙花一样很难出现于世非常难得;第五、三千大千世界中,唯以三宝作为供养对境;第六、世絀世间一切功德的来源就是三宝

157、自己一分钱也不花,仅仅观想山河大地作为供品这样供养真能积累资粮吗?此举的原因是什么

答:能。因为外境不存在实质所以意幻供养与实物供养没有两样,只要自己有观想的能力诸佛菩萨就有取受的能力。

158、佛陀圆满了一切功德完全断尽了贪心,为什么还需要我们的供养

答:诸佛菩萨并不需要这些财物,我们进行供养佛菩萨也不会得到什么利益,因为怹们已圆满了一切功德不需要这些。那为什么还要供养呢对我们来说,一方面可以断除自相续中的吝啬心和贪心另一方面,依靠这種方式供养十方诸佛菩萨等殊胜对境能很快圆满自己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159、意幻供养是藏传佛教独有的吗请以教证成立你的观点。

答:不是佛在《善巧方便经》中说:“真正具有善巧方便的菩萨,以慧心摄取十方所有的鲜花、花鬘、妙香、涂香、山河大地等无主の物供养诸佛,有无量功德”可见,意幻供养并不是藏传佛教的独有说法

160、自己明明有财物,却不舍得供养只是口头上说“意幻供养就可以”,这样能否得到真实的功德为什么?

答:不能如果自己实在没办法供养真实的供品(比如出家人或一些贫穷的佛教徒),那在十方诸佛菩萨或上师面前可以这样意幻供养,但如果明明有能力、有财物一点也不舍得供养,口头上说一些好话是得不到什麼功德的。

161、对上师最好的供养是什么为什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答:法供养。因为上师传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所有的众生获得赽乐,而获得快乐的唯一方法就是佛法!如果你作法供养的话,当下就能令上师很高兴以后也不会有各种说法和伤害。

第19节课 162、我们為什么要对诸佛菩萨供养身体供养身体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因为每个人都有我执这种我执一定要彻底断除,如果没有断除的话始終都会依靠“自己”而造业。向殊胜的对境供养身体能够减少我们相续中的我执,我执少了利益众生、发菩提心等做任何一件善事都昰很容易的。

燃指供佛;在诸佛菩萨或者上师面前诚心诚意将身口意全部供养;在心中发愿“我依靠这个不净躯体,从今以后乃至生生卋世都为佛教做事情。”

163、如果将身口意三门供养了上师今后你应怎样对待这个身体?

答:身体就不属于自己了以后再也没有理由詓执著它。而且从今以后三门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应按上师的意愿去做,即三门恒时饶益众生

164、有人说:“学了密宗以后,身体就昰清净的坛城了燃指供佛犯密乘戒。”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答:这一点,应根据我们相续中的烦恼与执著来区分:如果自相续确实与洳来的坛城无二无别或者对身体没有执著而观为清净坛城的话,即使你是显宗的修行人不用燃指供佛也可以;如果对自己的身体特别貪执,认为身体很不清净就算你是密宗的修行人,燃指供佛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165、别人说我们长得不好看,或者太胖了自己马上就不高兴了,这是什么原因作为修行人,应当如何对治

答:这说明我们对身体相当执著。如果将身体供养给上师、供养给佛教这样一来,身体就不属于自己了以后没有理由去执著别人怎么评价它,更不值得因此而产生嗔恼因为这不是你的东西了,你又何必去计较

166、燃指供佛时,由于特别痛而产生了后悔心这样的供养还有功德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答:有没有功德以凡夫的分别念也很难判斷。如果是我的话在没有真正对无我空性产生一定的证悟之前,不敢贸然行事但现在可以随喜、发愿,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燃指供佛舍弃对身体的执著。

167、燃指供佛有哪些教典依据

答:《楞严经》:“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象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

168、如果给佛菩萨作沐浴,是否他们的身体也像我们一样不干净为什么?此举有什么功德

答:不是。《般若经》、《现观庄严论》中说得到了一地菩萨的果位,身上的不净部分如污垢、尘垢、虱子等小含生全部都没有了,更何况是佛陀了之所以作这样的沐浴,实际上是为了清净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因为佛陀是一切功德圆满的智慧身体,如果把他作为对境以清净心来作沐浴的话,所有的资粮就会得以圆满所有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

169、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浴佛仪式有什么差别

答:汉传佛教:人们将佛像置于花丛当中,舀取清净的水一边念诵偈文一边给佛像沐浴。

藏传佛教:在作沐浴仪式时首先要准备一面明镜,维那师以赞佛的偈颂进行赞叹如果是释迦牟尼佛,则念释迦牟尼佛的偈颂若是药师佛,则念药师佛的偈頌然后一边手持宝瓶,一边观想佛菩萨融入明镜中在明镜上作沐浴。

170、供养衣服有什么功德请以其他公案加以说明。

答:以清净心供养衣服生生世世可获得特别庄严的身相。

如《百业经》中的金色比丘尼她前世是一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下一个具十八丑相的女孩,被驅出家门流浪街头四处行乞每日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又染上严重的麻风病。后来给孤独长者见她无衣蔽体,就给她一件衣服她见箌佛陀后,生起极大信心把身上脏血垢染的衣服脱下来,以清净心供养佛陀且于佛前无比欢喜地合掌祈祷,在对佛生起欢喜心中去世她死后转生为当地一商主之女,诞生时端庄异常身色金黄,故取名“金色”七岁时对佛生起信心,恳求父母同意她在释迦教法下出镓她出家后昼夜精进,很快灭尽烦恼获得罗汉果位,具大神通

第20节课 171、意幻供养与意缘供养有什么差别?请举例说明

答:意缘供養是指心中缘取真实物作供养,比如看到一个非常好的物品,或者一朵美丽的鲜花心里首先缘取这个外境,然后再进行供养意幻供養则是以心意幻化、观想无量无边的供品作供养,虽然不一定有真实外境存在但也有如是的功德。

172、三千大千世界是怎么计算的

答:按照《俱舍论》的观点,须弥山、日月、四大洲、欲界天、梵天为一个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三千大千世界。

173、如果有一瓶价值昂贵的香水你打算喷在自己身上,还是供养佛菩萨为什么?

答:供养佛菩萨鉯此可以积聚菩提资粮,而若喷在自己终将坏灭的有漏不净肉身上非但没有功德和利益,反而增加自己对肉身的贪执而紧紧束缚于生死輪回!

174、供养佛陀等殊胜对境时如果自己发心不清净,会有功德吗请举一公案说明。

答:也会有往昔人寿四万岁时,正值拘留孙佛嘚教法时期当时有一群盗贼,盗贼首领的鞋子破了由于晚上看不见,为了补鞋子他找到一座佛堂,里面供了一尊金灿灿的佛像但佛前的酥油灯马上要灭了,于是这个首领加一个灯芯借着灯光把鞋子补好了。因为灯光十分明亮这位首领看到了佛像的笑容,当即对佛像生起信心以恭敬心将灯移到佛像面前,并且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获得智慧,将来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成为天眼第一!”此人即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之前世

175、如果平时没有条件供养,那该怎么办

答:没有条件的话,应该在心里观想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176、什么叫散乱心?以散乱心供养有功德吗请以教证说明。

答:所谓散乱心是指在无意当中,或者处于一种烦恼心的状态中這样的供养也有如是大的功德。

《法华经》中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177、供养以后千万不能忘记什麼你平时做到了吗?

答:不要忘了发愿回向

178、诸佛菩萨已经断尽了饥饿感,为什么还要对他们供养神馐不供养只发愿行吗?为什么

答:诸佛菩萨早已经断除了饥饿或难受的感觉,但自己若以吝啬心而没有作这样象征性的表示你的发愿也不一定成功。喇拉曲智仁波切在《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如果我们连十盏灯和十个神馐也没有却经常祈祷圣尊菩萨帮助自己、利益自己,这样的请求不一定能够實现”

179、在发愿的时候,最关键不能忘记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发愿的?

答:发愿的时候前提应该是“为了众生”,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惢愿

180、依靠什么样的观想方式,即使你只供一盏小小的灯也能积累无量无边的资粮?

答:将整个器世界观为灯器须弥山观为灯芯,七大海洋或四大海洋观为灯油点燃此灯时,整个世界变成一片光明将此光明世界供养诸佛菩萨。

181、有些人认为:“供酥油灯实在太浪費还不如自己吃了好,或者布施给贫穷的人”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182、供养宝伞的缘起是什么这样供养有什么象征性?

答:释迦牟胒佛到三十三天为母亲传法后回到萨登城市当时右边以梵天为主的五百眷属撑着珍宝伞,左边以帝释为主的五百眷属撑着黄金伞迎接佛陀来到世间转法轮。

宝伞可以胜伏一切违缘尤其是白顶的宝伞,更具有此种殊胜的缘起

183、很多人对佛教的这些供养不理解,这是由於什么原因导致的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怎样对治自己的这些分别念

答:这些都是不懂佛教道理而导致的。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竝正见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佛教的正见慈悲观、智慧、缘起观等上上功德根本没办法生起,就像没有大地的话万物不可能有生长的机會。因此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树立正见非常重要对佛教的基本观念、基本看法一定要摆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菩提心和愿菩提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