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不同的两个人怎么玩翘翘板效应呢

如何评价导演宁浩?-土地公问答
如何评价导演宁浩?
如何评价导演宁浩?
他开创了小成本高票房的先河,除了那部大家都认为是求赚钱的《黄金大劫案》外,几乎每部电影都获得了认可。在这里想听听大家对宁浩的看法^_^
在面对面和宁浩导演交流了一个下午后,我觉得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宁浩是头脑特别清楚的一个导演,他知道自己想表现什么以及该如何表现。一整下午的聊天,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宁浩不断的在分析商业类型片的制作上应该注意的问题,一边又一直强调自己其实是一个作者导演。《疯狂的石头》是宁浩的第一个剧本,反而《香火》和《绿草地》是后来的东西。替同学们拍作业的宁浩,在制作《星期四星期三》的期间,完成了一个叫《大钻石》的故事。至于为何要写这个故事,宁浩自己的说法是说不清楚。学画画出身的宁浩一直想报导演系,但那年导演系不招人,他便报了图片摄影。但是内心中一旦有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这个芽,就是《大钻石》这个故事。一个想讲故事的心,冥冥之中带着宁浩走上了导演之路。但是故事写出来了,宁浩自己不知道要怎么处理,因为图片摄影系是没有短片课的。一个中戏的老师看上他这个故事,便拿去排了个话剧,主演之一是邓超。看着自己写的东西能成为个作品,宁浩自己也是很开心的,因为他提到了一个词,“肯定”,他觉得自己的能力被肯定了。有了这次肯定,宁浩便写了第二个故事,《香火》。但因为在摄影系,宁浩虽然有了《大钻石》的经历,可依旧不知道故事片的操作模式。这时,宁浩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学校的一个老师认为他这个故事好,还帮他联系了一个投资。但当时宁浩对自己的故事没什么信心,老师便说,要不,先拍个地下电影吧。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宁浩和老师两个人,坐着出租车,来到了天上人间。没错,第一次给投资人讲故事是在天上人间。包厢里,一票美女,中间坐着个穿花衬衫的男人。想必这个花衬衫就是投资人了,于是,宁浩坐在花衬衫旁边,在周围美女各式各样的歌声中,开始给花衬衫讲这个故事,期间还时不时要停下来等美女跟花衬衫喝一杯酒。故事讲完,花衬衫表示,好!然后花衬衫拉开手边的一个大包,里面满是现金,他掏出一沓,分发给美女们,打法她们先走,然后问宁浩需要多少投资,宁浩表示,150万。花衬衫整理了一下包里面的现金,把包递给宁浩:“这里面有4万,给你了,就当是定金!”就这样,宁浩的投资有着落了,开始各处选景。几周后,事情出现了转折,花衬衫拿着一个有关单位关于禁止拍摄地下电影的文件找到宁浩,打算终止投资。宁浩没招,同意了,但4万块选景都花完了,花衬衫倒也没追究。眼看《香火》要胎死腹中,老师便出了个主意,要不把香火当毕业作品拍吧。宁浩同意了。上学期间的宁浩就在业余时间接活儿,拍各种MV,有一些积蓄,便决定自己投剩下的钱。他找来一哥们,开始算制作经费。那人看了看剧本,说:“我觉得3万就能搞定”。宁浩当时心想,早知道那4万块不花了,就不用自掏腰包了。总之,《香火》又能继续制作了。在摄影的选择上, 宁浩有自己的想法。找了很多摄影系的同学,宁浩都觉得不合适。用他的话说这些摄影还是太板正,还是在考虑布光构图,想拍的很漂亮。他这次的东西想拍的“脏”一点。因为常年拍MV,宁浩有些抵触漂亮的画面。当然这是他自己的说法,实际上,那时的宁浩已经有了“什么样的故事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造型手段”这个想法。于是宁浩找来还在学习制片的弟弟,问:“你们学了摄影了吗?”“还没。”“那DV会用吗?”“会。”当时宁浩便拍板,定下弟弟当他的摄影,因为他要这种风格的摄影。拍摄都很顺利,但拍完宁浩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摄影系不需要交毕业短片,那这个片子何去何从呢?给朴树牌MV时,同组的摄影听了宁浩讲了这个故事,便建议他把片子剪出来,当时宁浩没放在心上。可能冥冥之中就是有命运的存在吧,非典来了,停课,回家。宁浩也接不到活儿了,便索性把《香火》剪出来了。拿着样片给那个摄影看,摄影说我看没用啊,刚好我认识一个香港人过来选片,你给他看吧。于是接下来的故事我们就都知道了。后来的宁浩一直认为,自己运气挺好,但实际是他自身有足够的实力去触发这种运气出现。在关于一个导演怎么搞定第一笔投资这个问题上,宁浩表示,想找到投资,你自己必须有能拿得出手,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国内电影投资不差钱,但那些有钱人也都不傻,靠忽悠是找不到正经投资的。《香火》这个项目能开始,也因为宁浩在天上人间的时候给花衬衫讲了一个好故事。因为《香火》的成功,宁浩说他得到了第二次的肯定。来找他拍电影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一个项目是一个农村小孩打乒乓球逆袭的故事,制片方只有一个要求,浙江拍摄地一带的那十几座桥要拍进去。宁浩觉得这个故事没意思,推了。但是当时他想,如果把乒乓球这个东西,放到译制的语境中会是个什么情况呢?于是他去了蒙古,然后就有了《绿草地》。宁浩是个脑子特别清楚的导演,他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诉说什么。不管是《疯狂的石头》,《无人区》,还是《心花路放》。《心花路放》宁浩就是想展示如今的年轻人对爱情,婚姻的态度。他有个朋友,把《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成大型话剧在中国公演,但是反响平淡。因为今天的观众已经没法对“自由恋爱”这件事感兴趣了。在莎翁那个年代,自由恋爱就跟今天同性恋能不能结婚一样是个尖锐的社会问题,所以在那个年代,罗密欧和朱丽叶之间的事情大家感兴趣。现如今,这个点已经刺激不到观众了。如今社会上哪些情况是尖锐有争议的爱情观呢?一夜情,一夜性。所以,心花路放的切入点就有了。因为宁浩认为,现如今的观众去看商业片,更关注的是故事本身,而不是导演处理故事的态度。有态度的,那是文艺片。说到有影评人不喜欢《心花路放》时,宁浩觉得太对了。因为你不能强制所有的人都和你一个审美,那是文化霸权主义。就好比知识分子看《泰囧》觉得肤浅,普通观众看《一步之遥》觉得无聊一个道理。当初《画皮2》找他的时候,他觉得这个点子非常好,就画皮这两个字就值两个亿。但是他做不来,因为他对这个故事没感觉,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所以我们大概能明白,为什么宁浩一直在做商业片,但他又一直强调自己其实是一个作者导演了。最后,在导演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宁浩认为现如今的电影承载的更多是文学属性。以前大家看小说听评书,现在听一个故事更多选择看电影。所以导演应该是讲故事的人,一个不会讲故事的导演在现如今的市场是立足不了的。纵观宁浩的这七部电影,确实,他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导演。关于《黄金大劫案》,宁浩表示那只是跟制度怄气的一部片子,以后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因为既然活在这种制度下,就要学会跟制度沟通,尽可能坚持自己想坚持的。过不过审那是管理者该操心的,创作者该操心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要尊重制度,但也要坚持观点,要努力争取和制度对话。宁浩确实一个脑子非常清楚的导演,同时我们还感受到了那种发自内心的淡然。(营销账号转载请私信)
宁浩在公众面前的电影生涯从2006年开始,这年他用300万人民币拍出了《疯狂的石头》,震惊全国。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拍成过在小范围内颇受好评的《香火》和《绿草地》。这两部独立电影和他之后赖以成名的黑色喜剧风格及非线性叙事倾向大相径庭,完全看不出出自同一个导演,可见宁浩在创作上善于变化和隐藏自己。至今在内地获得公映机会的五部宁浩电影中,除了《无人区》外都是喜剧,也许这是市场和资本的自动选择,并不是说宁浩只爱拍喜剧,或只能拍喜剧。而在这四部喜剧中,《疯狂的赛车》是对《疯狂的石头》原样复制(那段时期,所有人都在复制《石头》,企图再造低成本喜剧奇迹,但成功者寥寥,宁浩复制自己也不奇怪),《黄金大劫案》是《无人区》后为了交差的作品,发挥不佳。也就是说,一头一尾的《石头》和《心花路放》最具代表性,正好反映了宁浩喜剧在过去八年中的变化,可能也反映了华语喜剧电影在过去八年的一些变化。在《疯狂的石头》出现之前,中国电影市场上几乎没有真正成功的喜剧。这非常奇怪,因为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转型在那之前已经启动好几年了。喜剧电影是最容易赚钱的类型电影,成本低,效果好,这个浅显的道理似乎没人不懂,但当时就是没有受欢迎的喜剧片,直到宁浩出现。《石头》的喜剧性是全方位的,它是语言的喜剧,也是动作的喜剧,比如各地方言和妙语金句的穿插运用都非常得体,演员也能将噱头融化在肢体动作当中。不过更主要的,它是一部结构性喜剧,巧合和荒诞是通过拼贴式叙事技巧来实现的,这一点在国外电影有不少先例,但在华语电影中,《疯狂的石头》开了先河。此外,这部影片非常可贵的是具备巧妙且尖锐的社会批判性,它无情地讽刺了贪婪,嘲笑了愚蠢,并对正直给予回报和奖励,让每个善良的观众都与有荣焉。这个时候的宁浩,它是领先于观众的,他能预先说出观众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然而时过境迁,今天的中国电影已经不再是八年前的模样。如果《疯狂的石头》现在上映,凭借更多的银幕数、更多的有良好观影习惯的观众,及更成熟的营销宣传手段,它的票房成绩肯定远远不止2300万。如今的市场上遍是中小成本喜剧,也有不少获得了成功,这个潮流部分是由宁浩开创的,但他却一直没有享受到与自己的贡献匹配的商业回报。《黄金大劫案》票房不过1.5亿,距离稍晚的《泰囧》、《分手大师》很远。因此《心花路放》是一次总的清算,它的任务是帮宁浩拿回过去几年失去的和错过的,它拥有徐峥和黄渤这两个当下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组成的黄金搭档,而且据说这部影片的投资也是这哥仨自己筹措的。宁浩势在必得。《心花路放》的某些地方和《疯狂的石头》一脉相承,这体现在很多《石头》的老班底——郭涛、岳小军都来客串支持,也体现在宁浩标志性的非线性叙事结构。这次是通过一个叙事诡计来实现的,影片用平行剪辑的方式交代了两条线索,一条是离婚后的黄渤郁郁寡欢,他的朋友徐峥带着他四处泡妞散心;另一条是渴望结婚的袁泉独自一人在大理旅行。这两条线看上去毫无关系,但因为人物状态的互补性,观众会期待黄渤和袁泉在某个时刻的相逢,然后拯救对方,皆大欢喜。然而我们错了,类型俗套在这里只是个幌子,黄渤的确是到了大理,他也的确和袁泉认识并相爱了,但突然影片揭露,这一段相遇竟然只是倒叙,袁泉就是黄渤刚刚分手的前妻,悲伤和惆怅瞬间涌上观众心头。然而多愁善感并不是《心花路放》希望达到的主要效果,事实上,黄渤的处境是被利用和消费的,他越惨,越能让我们为自己的虚假安全感到庆幸。同样构成喜剧噱头的,是各种网络热点,影片讽刺文艺青年、穷游、约炮、东北人、网络社交、「杀马特」等各种被讨论了千遍万遍的现象——回想一下,八年前他批判的是作为权贵阶层的房地产商及其帮凶,现在呢?这些遭到嘲讽的都不过是无害的小人物而已。影片引用了大量现成的网络流行语,以及各种挠人胳肢窝的段子,宁浩不再是那个创造流行奇迹的宁浩了,他只是把所有人都消费过的东西串起来重复一遍,照样可以成功,因为很多电影都是这样做的。宁浩从领着观众跑,到追着观众跑,我不知道是他改变了,还是中国电影改变了。宁浩的强项,是有很强的研究和模仿能力,从《疯狂》系列、《无人区》都可以看到他对盖·里奇、昆汀·塔伦蒂诺、奥利弗·斯通等导演的学习。许多中国导演都在学好莱坞,但真正学到家的只有寥寥几个。其次宁浩有办法将本土的东西放到自己的学习成果里,这是《石头》成功的秘诀。宁浩也有明显的弱点,视野和趣味狭窄,至今裹足不前。《石头》出道即巅峰,此后再无进步。但即使这样,他也可以打遍华语影坛了,所以我想是缺乏竞争的压力让他突破自己。躺着可以挣钱,那又何必坐起来?
任何艺术作品都无法摆脱创造者个人经历的影响。一部电影可以被独立的品味,而一位导演却不能仅仅通过他的一部作品而评价。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先说说题主所认为的观点:《黄金大劫案》是一部为“求赚钱”的电影。这样的评价对宁浩是不公平的。2010年底,传来了《无人区》被禁的消息,而两年后,一部《黄金大劫案》横空出世。如果没有《无人区》的被禁,我想也就没有了这部《黄》的诞生。每位导演都会遇到对他作品影响深远的事件,对于姜文和宁浩是影片被禁,对于冯小刚则是盗版。请原谅我必须先用两分钟谈谈冯导。冯小刚的前期作品始终在和盗版进行战斗,从《大腕》里那句调侃超强纠错dvd开始,冯小刚就开始了用他的战斗。他应该相当愤怒,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价值怎么就那么轻易被别人拿走了。在那个网络视频尚未成长的年代,盗版光盘这种游击战一度让导演们恨得咬牙切齿。而冯小刚的愤怒则由一开始对盗版者的敌视转移到了盗版光盘购买者的敌视。但是他还是想到了解决的方法,并淋漓尽致的用一部《大腕》昭告天下,冯某人不靠票房靠广告也要成全自己的电影之梦。这样一种报复的情绪如此可怕,以至于延伸到了十几年后,为了挽回《温故1942》的损失,一部《私人定制》靠前期广告就收回了成本,只留下了一场唇枪舌战以及一句“群众里面有坏人”。宁浩的愤怒应该比冯导更甚,冯导面对盗版无力抵抗,因为他不知道该像谁倾泻愤怒,盗版影片的制造者和购买者几乎如沙漠风暴,力量强劲但伸手却抓无可抓。而宁浩不同,他清楚的知道,阻碍他电影之路的人就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组织。但他只是一个导演,所以他和冯小刚一样选择去战斗,并拿起了自己唯一的武器——电影。《黄金大劫案》一上来就是在电影院的舞台上枪毙人,寓意再明显不过了。而除了小东北之外的正面角色是一个打着剧组幌子的复仇者联盟。而这个剧组的人最后全部在和反派的决斗中死掉了。最后小东北埋葬剧组的画面更是对一部被封禁电影所有辛苦工作人员的致敬。反观主角小东北,本是市井小民,偷奸耍滑混饭吃。在经历智斗武斗日本人之后逐渐变为一个可以抛弃个人生命,割舍爱情而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何尝又不是宁浩的自嘲呢。宁浩凭借小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一举成名,在追逐电影之梦的路上经历心血之作被禁的遭遇,和小东北的经历何其相似。所以《黄金大劫案》不仅是一部普通的电影,而是一名导演的宣言。广电总局委员赵葆华曾在自己博客中对《无人区》以及宁浩的评价如下:青年导演宁浩当下因自恋而迷失在自己的新作《无人区》里。在电影《无人区》里,宁浩将他的“疯狂”系列作品的“疯狂”艺术路线进行到极致。尽管他自己在谈到《无人区》时,毅然表示绝不重复让他声名鹊起的《疯狂的石头》,也不会重复让他晋身亿元票房俱乐部的《疯狂的赛车》。他表示,他过往的那两部“疯狂”作品,过于关注人性猥琐。然而在《无人区》里,岂止是关注人性猥琐?后来我去看过这篇博文的原文,作者赵葆华已关闭全部评论,并且发文解释其中缘由,想必是封禁消息一出,他的博客就迅速被网友喷得体无完肤。但是在看过《无人区》之后,我逐渐开始理解他被禁的原因。并非制度使然,也并非广电霸道无理,《无人区》的确不是一部该面向所有人的影片。《无人区》的争议所在在于全剧居然没有一个完美的“好人”,律师杀人、警察营私舞弊、本该淳朴的山民居然敲诈勒索绑架卖淫……由于缺乏分集制度,一旦电影上映就意味着任何人都有机会看到。我相信很多观众都已经习惯了好莱坞式的正义主人公战胜邪恶最终幸福美满的剧情。对于原版《无人区》这样结局并非HAPPY ENDING,主人公也并非完人的电影的确会让一些人不适应,更别提面向未成年人观众了。越过深刻、越过真实的电影揭露的阴暗往往也越多。国产众多影片在由原著改编电影的路上早就开始避免阴暗的出现,尽量将每个角色塑造的更为纯粹,好人万般好,恶人万般恶,却不问完美人格是否存在,万恶之源又是否有所苦衷。比如黄建新导演、冯巩主演的电影《埋伏》,其中塑造了一个耿直善良、忠于职守、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角色。但实际在原著中,他也是一个有着对同事的嫉妒、时刻打着小算盘的角色。而剧中各个人物在职场中的明争暗斗完全消失在电影中。对于一到两个小时的电影来说,可以讲述好简单的是非曲直已实属不易,很多导演连这个其实都做不到。但是对于宁浩,《无人区》如此的剧情设置并非一次挑战,而是宁浩一贯的风格。无论是《石头》还是《赛车》,细细想来,哪个角色不是一身毛病。只不过人性的缺陷都被宁浩巧妙地用喜剧色彩掩盖了起来。随着紧张的多线剧情,包袱笑料不断抖出,谁也不会在意角色内心的情绪。以《疯狂的石头》为例:生活窘迫却自负的主角包世宏,被一个让人听了就想笑的“前例腺炎”解释了他贯穿全剧的一股无名火;动不动就打人又缺根筋的三宝,被可怜的家世以及仗义的性格保护起来;见利忘义的厂长因为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以及不景气的厂子而让观众不禁对他深深同情。所有一切的设置,都让观众产生一个念头——他们那些并不光彩的行为:抽烟屁股、打人、卖厂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他们应该去做的。所以他们的“恶”不该被指责,更该被同情。《疯狂的赛车》如法炮制不再一一列举。而《无人区》则彻底抛弃了对角色的保护,让每个角色心中的“恶”赤裸裸的暴露出来。他们所做的勾当,阴险狡诈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而是就那样摆上了舞台。这才是《无人区》真正不适合所有人的原因。这样去分析宁浩的作品,是非分明,正邪两立的《黄金大劫案》插在中间反而显得格格不入,但也更加说明了宁浩拍摄《黄金大劫案》真正的原因。电影本身兼顾了娱乐与艺术的双重属性,导演要在这个翘翘板上寻找平衡。一部电影表面反应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导演真正想讲述的故事,是妥协了当事价值观,妥协了制片、赞助商意愿,妥协了观众品味之后的产物。导演选择将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涵义“藏“在电影里,并不时抛出一些莫名其妙的细节引导观众去挖掘。姜文便是这样一个喜欢”藏“线索的导演。在提宁浩时一定要先提姜文。因为姜文同宁浩遇到过同样的境遇,而且比宁浩早很多年。当年《鬼子来了》被禁与《无人区》被禁几乎相似,因为它没有去表现善、美、爱这些主流价值,而是去选择剖析人性的丑与恶。于是之后,姜文拍出了《让太阳照常升起》,一部让人看得莫名其妙就突然结束的电影。不同于《阳光灿烂的日子》直接用脏话和裸体去直抒胸臆,《让太阳照常升起》选择了将大部分主线深深的藏了起来。但是电影上映之后却反响平平,姜文才意识到——他藏的太深了。没有多少观众有耐心一遍一遍回顾电影去挖掘细节,而缺少了这一思考过程便无法拼凑出全部故事,也就更谈不上去品味解读。于是姜文的骇世神作《让子弹飞》出现了。看过电影如果懒得去挖,懒得去深究,没关系,你只看到了一个机智正义、身怀绝技的土匪团队消灭恶霸的故事,皆大欢喜。如果你去深挖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隐喻,却能发现一个隐藏在电影之下庞大的宝藏。详见: 姬轩亦的影评如何评价电影《让子弹飞》?等到你慢慢体会出各种细节的涵义时,也许距离你首次观影已经数月甚至一年之久了,也正应了姜文那句”让子弹飞一会“。《无人区》的争议与《鬼子来了》如出一辙。不知宁浩的下部作品《玩命邂逅》是否也会延续姜文的老路,学会藏起锋芒,桌上桌下同时讲故事,用桌子上面赚取票房,桌子下面施展拳脚,拭目以待。并非专业人士,从未写过电影主题下的答案。有感而发,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一饭友如是说:“一群宁浩往南飞,一会排成一个盖里奇,一会排成一个科恩兄弟,一会排成一个昆汀”,个人觉得很不错,至少南飞了,有很多导演是难飞。
第十期更新。完结全文仅献给我的女票,怀念和她一起看无人区的时光。----------------------------刚看完心花怒放。看之前,一直很好奇以宁浩独特的世界观如何拍一部爱情文艺片。出乎意料,又在预计之中。耿浩祝福康小雨于是一切便结束了。去大理一路,遇到各色各样的女人,可惜都不是那一个。耿浩从看见,耿浩 对不起 康小雨开始发疯的时候,开始又哭又笑的时候,他明白了。从刚开始,我们就不适合在一起。康小雨想要的,是理想化,小文青,有物质做铺垫的生活。耿浩能给的只是,一张张人命币攒起来的普通日子。从开始,注定不合适。既然无果,那便无怨。也许耿浩接下来会找一个踏踏实实生活的女孩子,也许他就一个人继续这样生活下去。挺好。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郝易,还是让花沾了身。我要的,就是阿凡达。初见的邂逅,结局的婚礼。匪夷所思,合乎情理的方式进行。这就是,宁浩。正文:----------------------其实一提起宁浩,我脑海里瞬间就蹦跶出一位深邃眼神的英国人---------------没错,就是这厮---诺兰,全名 克里斯托弗·诺兰 没错,就是这厮---诺兰,全名 克里斯托弗·诺兰 有位知友问我:提诺兰作甚?答:这两个奇葩实质属于同一类。同一在他们的电影都坚持以自己固有的善恶观运行。疯狂的石头讲了什么故事呢?讲了一个玉被偷被还再被偷再被换的故事,但宁浩在此运用了多线叙事。房地产商---代理人---大盗偷玉,赚取地产。搬家偷窃公司三人组正好碰上,厂长儿子偷玉送给女人。善恶有报。偷盗三人组被撞死,被打残了,被抓了。地产商杀死代理人,大盗杀死地产商,大盗被抓。相爱相杀。厂长儿子胖揍一顿打自己的三人组中的瘦子,服首。疯狂的赛车讲了个什么故事呢?疯狂的赛车讲了个什么故事呢?讲一个赛车手比赛后误喝壮阳药,被判违规,失去银奖。讲一个赛车手比赛后误喝壮阳药,被判违规,失去银奖。陷入一起杀妻案和走私案中,再脱险的故事。泰国人妖高文化高素质毒品贩卖者--台湾脾气不好,肥佬大加众小弟的进口毒品集团李法拉惧妻,卖壮阳药贩卖谋生。两个想赚钱和对方姐姐或者妹妹结婚的非专业杀手,绑架者,贩毒人。耿浩(编剧,你起名字能再懒一点吗?)王牌自行车手。选择将事情限制发生在同一个体育馆。加上善恶有定。片子结束前,导演安排。王牌车手一定要拿一个第一。几年前没拿到,现在补给你。耿浩被打了一枪,银牌救命。贩毒集团,小弟们已经牺牲,肥佬断掉一根手指,被抓。两个非专业犯罪人士,被抓。杀妻案元凶,被抓。无人区讲了啥?讲了律师帮助贩鹰逃脱法律,最后双双毙命,顺带拉上一个在公路上开黑店的一家子。唯一幸存的就是被迫卖身的妓女。讲了律师帮助贩鹰逃脱法律,最后双双毙命,顺带拉上一个在公路上开黑店的一家子。唯一幸存的就是被迫卖身的妓女。善恶有定。黄金大劫案下面细说,在此不表。宁浩,无论怎么拍电影。这一条,在所有故事中都有贯彻。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他对电影得独特追求,对人生的一种诠释。滚回来,说诺兰。无论从致命魔术,还是蝙蝠侠三部曲,还是超人。他也毫不犹豫得贯彻了一条善恶观: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一切都有背后的渊源。两相比较,诺兰对电影得掌控更胜一筹。以致命魔术为例,前段两条主线的难民般学徒生活,到后来的哥特情爱仇杀风,诺兰在此中展现了及其高深的电影细节掌控能力。即能接地气,又能高冷有比格。宁浩从黄金大劫案开始,基本不再使用多线并行的手段表现情节。不把它作为特点讨论。说一部我认为的宁浩代表作——黄金大劫案。你说为啥选这篇烂作?废话,女主死了呗。死了女主的都是神作,没听说过吗?特点一:方言口音是很有特色的地方代表。各部作品均由体现。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自行比较。风格二:爱情永远是配角女主胸口连中三枪。女主胸口连中三枪。女主颓然倒地。女主颓然倒地。女主死之前什么也没说。女主死之前什么也没说。看看这优美的画面,啧啧啧,你问我为什么选这些画面?不是告诉你定律了嘛,死了女主的作品,一般拍得很牛逼。这部电影也适用这定律。还有,每年11月11日,你怎么过得?什么,两个人一起吃饭看电影逛街!额...我们说下一个特点。特点三:力求人物复杂化回首两位小朋友,若有叹息。回首两位小朋友,若有叹息。惊恐惊恐谄媚谄媚志得意满志得意满紧张和女主初次见面紧张和女主初次见面辛酸辛酸得瑟得瑟此去经年,再见佳人,泪流满面。此去经年,再见佳人,泪流满面。缺点是人物又多,表现点又多,片子塞得太满了,一部电影最多就一百二十分钟。出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个人物,能怎么分吧。难道要像建国大业一样,平均出来两分钟?特点四:上帝视角,讽刺意味浓厚疯狂的石头郭涛拿到了玉石。但郭涛坚信他拿到的是假的。逻辑很奇怪,正是因为是假的,所以才拿。观众知道,他拿到的是真的。疯狂的赛车黄渤到最后问师父,你把钱藏哪儿了?师傅的骨灰盒默默地冲他笑。无人区余男,是唯一的幸存者。或许我还有救吧?她自问着。黄金大劫案雷佳音明白了,命有时候可以不要。穿上了西装,开始打领带。眼神坚毅。只是再见到电影里的女主,你爱我吗?想起大话西游里的一句台词,他看上去...好像一条狗啊。心花路放黄渤在大理相见的地方,刻下了耿浩 祝福 康小雨迷失的季节 (宁浩电影《黄金大劫案》主题曲)_崔健_MV高清视频在线观看_MTV歌曲轻轻的放下 [电影《心花路放》主题曲]-高清观看最后了, @藥師读书有疑专栏《俺这些年写书评的不传秘籍 如今只要八块八毛八》中提到,书评就是一面镜子,你描绘的是你在镜中看到的形象,也就是你自己。电影就是一面镜子。不同电影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看宁浩电影,会希望又俗又倔强的主人公最后能获得好运。就像被生活改变,又不肯低头的自己。感谢宁浩。
是的,直到进了华语影史前三甲,宁浩还都是被低估的一位导演,也是最有才华的第六代鬼才导演。他的石头,开创了国内多线条 、多结构、多方言、小人物 、小成本、黑色幽默等多种先河,从他开始,普通大众才开始明白电影原来可以这么拍,事实上那个时候大部分人真的没听过盖里奇,说他模仿的人真是够了,国内的导演就算观众把宽容度降到最低让他们去尽情模仿他们也学不像。我看石头完全觉得是一部本土化电影,他太贴近生活了,感觉太真实了。我一直觉得,这才是我欣赏宁浩的一面,国内包括冯小刚的电影都有高屋建瓴的感觉,但宁浩对小人物的关注,底层的悲悯和无奈刻画的是入骨真实的。后来看了他的采访,发现他确实平时思考的都是社会层面。偷吃面包底层挣扎的黑皮,奸诈的地产商,出卖工人利益的谢厂长,尽职尽责的保安队长,可乐中奖诈骗,川剧帮子,刀郎的歌。。。而且线条纷繁到可以让剧情空间出现指数级增长的地步,疯狂赛车也延续了这点。徐峥在拍完泰囧接受采访说认识了宁浩才知道电影还可以这么拍,所以拍泰囧也借鉴了宁浩的很多手法。拍十月围城的陈德森看了疯狂赛车也说,给他五年的时间去学,也学不会去这样拍电影。犹记得当年石头上映,拍华丽大制作的某导演被啪啪打脸,在影院黄渤被面包房老板追着奔跑,全场起立鼓掌的时候。我就预想到宁浩今后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命运总是很幽默的,刘天王一定不会想到,当年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一次200万投资机会,会开启一扇门。而这扇门又帮助另外一个叫黄渤的小演员开启了一扇门。刘德华苦笑自己在拍了150部电影才求得一部《风暴》过了三亿,而当年靠机会传递的黄渤,参演电影已包揽了华语影史前三甲票房。宁浩的其他片有游走在商业范围的平平之作,也有坚持自我表达的禁阉之作,足够聪明,也足够诚意,最重要的,他给我们惊喜。期待他的下一部《乡村教师》。
看过他在锵锵三人行里的一些谈话,总体感觉,他是一个外表淡定克制,内心狂野丰富的一个人。他在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总是用最凝练的、思考的最深的语句。很有自己的看法,观点很实际,真诚,基本功扎实。这样的人格,拍出的电影,也具有某种相似性吧。
至少比国内绝大多数电影导演都强,由于国内好片很少,所以没认真研究过这些人。从题材和风格上,我更喜欢他,不喜欢冯小刚。冯小刚喜剧就太俗太贫,讲正经故事的技巧就不行,张艺谋已经很久都没拍出好片了,说到讲故事——他一直都不会,陈凯歌除了《霸王别姬》以外全都是垃圾,陆川已经是个脑残了。宁浩拍片尽管也有毛病,但是看得出很有独特的想法,叙事上也很流畅,节奏看着不别扭,就这么点基本要求,国内导演们没几个做得到。完毕。
我不是专业的相关人员,只是从观影的角度上来说一说自身的看法我还没看过《绿草地》前两部作品《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简直就是中国版的盖里奇;多人物,多镜头剪接,多线剧情推进,汇集一处.多处爆点。到了《无人区》多镜头剪接变少了。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其实会常常觉得冷场,因为镜头时间变长了,但镜头之下的内容没有太多的填充,更多的是人物之间的故作深沉。但《无人区》还是保留了宁浩的特长,卡通脸谱的小人物依旧保留,多路人马也奔驰在无人区里,最后也汇聚一起,展开决战《无》我认为是宁浩的转型作品。其实用前两部的方式来拍《无人区》并不是不可以,只是他想换个方式来说一说故事。《无》的拖延上映,对宁浩估计是个打击。处于商业上的考虑,他才会拍了《黄金》这么一部作品。在剧本上是挺粗造的。给人一种流水账的感觉。再怎么说,我认为这位导演还是颇具创造力的,每个人都需要成长,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国内的电影市场是好了,但这几年确实佳作越来越少....以前觉得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有点欺世盗名.《小时代》后,我又无比怀念这些“大师们”。电影市场好,并没有给国产电影带来更多的佳作.希望这些70后导演,能保持创作的精神,不要被市场做主导了吧!
排名第一的主编,剧透要预警啊!
以前看了《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还觉得宁浩这导演挺不错,有想法。最近看了《心花路放》才发现,他原来也没什么不同,为了票房与观影量抛弃之前的独立想法与思想,刻意去迎合观众,而且变本加厉的向粗俗与恶俗方向发展。导致《心花路放》成为一部高票房的烂片,还让大量观众跟着他低俗了一把,拉低了真正趣味。现在对他不关注也不关心了。
06年,小学毕业,世界杯,两三杯啤酒下肚,火锅热辣,正昏昏欲睡去看了《石头》居然是《手机》过后我看过最搞笑的华语片,特别是最后天价翡翠阴差阳错地流落到了包世宏老婆的手中,编剧一流。后来才看了《两杆大烟枪》,唔,那已经是八年前的事了啊。我至今还记得。
说句题外话。多看几遍他的电影,我甚至怀疑这哥们内心深处是不是有难以平抑的暴力倾向。他电影里反复出现的情境是:一不对眼一个字:打。狠狠地打。逼急了就想用榔头砸人脑壳。
1、曾经有一个屌丝,爱上了一个女神,立誓要为这个女神付出一切,可是这个女神实在太高不可攀了,她的身边永远挤满了各种高富帅,但是这个屌丝没有放弃。他很努力,很努力,终于在一个茅房里找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石头,让这个女神注意到了自己。2、屌丝接着用一辆自行车带着女神去看了大海!屌丝以为他终于逆袭了,逆袭啊!!吊炸天!3、他用尽所有的能力准备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向女神求婚,现实总是残酷的,女神的父亲直接把这片无人之地毁灭了!4、屌丝终于明白,不听从女神父亲的话,自己YY的逆袭就是一片浮云,他依然没有放弃。他很努力,很努力,终于把他用来求婚的那片无人之地按照女神父亲的意愿重建了。同时,在女神父亲的赞许下,屌丝终于成功逆袭,女神也成了他任意玩弄的泄欲工具,屌丝终于心花怒放!5、END
前期《香火》和《绿草地》没看过,就不评论了。成名作抄Guy Ritchie《疯狂的石头》=《两杆大烟枪》《疯狂的赛车》=《偷拐抢骗》看过上述四部的影迷估计都不会否认。但是要承认的是,除了抄袭,宁浩电影里的角色都很接地气的出彩。尝到甜头并且被人诟病抄袭后,开始抄Quentin Tarantino,但依然忘记不了Guy Ritchie,于是出现了《无人区》,依然是多线叙事,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原因集中在一起,bang,死光。但是,这部呕心沥血的《无人区》,居然被禁了四年。估计憋了一肚子气,于是摆烂抄袭Inglourious Basterds抄出了《黄金大劫案》:二战变成抗战,一个出彩的军官配角(纳粹/日本),电影暗杀希特勒/电影抢黄金(这段实在是烂到爆了,不知道他怎么拍出来的),还有几乎死光光的人物。这部制作不精良的片子开了一个坏头:同样是抄袭,随便抄居然就可以卖钱,老子刚开始几乎1:1的模仿才2000W票房啊!最后,想通了。电影不就是这么回事么?于是拍起了纯商业片。这会数钱数到手抽筋呢。总之,是一个靠抄袭赢得口碑的、在观众心中有一定逼格和号召力的一线导演。
之前没有看到过这种类型的华语片——当你叙述剧情时找不到一个好的角度可以一句话概括所有剧情,因为一旦去想电影究竟讲了什么,那些不同角度的叙述就会一齐跳出脑海,很难理出一个头绪,这些线条组成了一张网,互相之间既有因果关系又自成体系,只提其中的一条线索根本无法表达整个故事,因为这条线索的起因经过结果都有别的线索参与,并且可能并没有一条线索贯穿电影始终,好比接力赛中没有人跑完全程,经历全程的只有接力棒,对于电影这接力棒就只有电影的时间推进和作为旁观者的观众。故事就是故事本身,无法简化,浑然一体,所有的人物都恰当的处在自己的位置,所有的起因都得到解释,所有的线索都有了结果并最终归于一个结局,成为一个完整的闭环。故事的庞大压缩在2小时的电影表达中,使得信息量巨大,结构紧凑,几乎没有可以删去的镜头,又不需要了某条线索或某个人物添加另外的镜头。多元化的叙事使得观众无法预测剧情,甚至无法知道剧情的哪怕最基本的走向,因为观众不知道在众多的起因中,哪个才是贯穿始终的重点,也可能根本没有贯穿始终的重点。在电影石头中甚至找不到一个传统意义的主角。宁浩的作品是将美剧那种快节奏,大信息量的作品进行中国化的尝试,但故事发生在中国自然应该是中国式的表达,这使得故事脱离了美剧的味道,成了处处彰显中国特色的中国味。(有人说电影模仿盖里奇他们,大概是指结构上,叙事方式上,可电影的叙事方式极其有限,非此即彼,我认为这一点只能说不算创新,但绝不算指控性质的模仿。)影片中时时刻刻洋溢着中国,中国的方言,中国的诈骗,中国的拥挤,中国的街道,中国人的小聪明,中国人的勤劳,中国人的善良,以及中国人的世俗和阴暗,中国社会底层的一切。他们以一种略荒诞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我们有勇气看着电影自嘲和审视我们自己:身为小人物的我们同样说脏话不讲卫生爱占小便宜,甚至可能违背道义和良心做坏事,但我们同样善良而悲悯,我们希望自己有一个道德底线,决心要做坏事时也要犹豫和回头,有一天面对大是大非会来一次舍己为人的壮举。片中的小人物甚至不比我们更勤劳,更聪明,这使我们感觉同样能有这样的奇遇,甚至电影就是在讲述我们的奇遇——每一个小人物都有有英雄主义的梦,为了利益罔顾道德的律师舍己为人,连小孩的长命锁都要拿的小混混奋起抗日,选择绑架来挽回损失的人最终放弃,还有本身兢兢业业的保安队长面对打击还能坚持自己,本身可能无关紧要的选择在电影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变得举足轻重,在我们旁观者的见证下,他们成了英雄。只是,与电影不同,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旁观者,今天你的一点善心或是作恶没人知道,更没人知道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很难认为自己的行为将决定很大程度的未来,你不知道也许你就正处在历史的节点,你哀叹生活的琐屑,并将每一次小的选择都不同于你心中英雄般选择正义最终成为英雄的那次……写跑题了,总结一下,宁浩电影的特点 中国特色的环境,小人物,善恶选择,奇遇,荒诞,搞笑,紧凑和多线条的叙事,超大的信息量,不一样的故事,这一切的个体就是他的贡献吧。
今天,以快进的方式看了枪版的《心花路放》,不禁怀疑这部作品是否由人代笔,很难相信这是拍过《疯狂的石头》、《无人区》的宁浩的作品。不过人民的眼睛是学亮的,《心花路放》的票房收入已经超过了10亿元,搞得我也手痒痒,想买部DV去拍电影,这钱太tmd的好赚了。宁浩是个有心气的导演,所以在《疯狂的石头》大获成功后,就不知深浅地拍了部《无人区》。没料到四年中不断因审查无法上映,2010年4月底,电影审查委员赵葆华发表《青年导演切勿自恋》博文,批驳“宁浩当下因自恋而迷失在自己的新作《无人区》里。几经波折,《无人区》在2013年12月公映,也得到了2.6亿元的票房。这显然无法和《小时代》、《泰囧》之类相媲美。也难怪宁浩要放下身段,委身于徐峥,以《心花路放》的方式,来走《泰囧》的路数。拍《无人区》是理想,可是理想太过骨干,而且颇为艰难,拍《心花路放》才是现实,十亿票房,手到擒来。回到影片,《无人区》描述的才是赤裸裸的现实,而《心花路放》展现的处处是镜花水月的虚幻。据说有个理论,每当经济遭遇危机,好莱坞的喜剧片就会非常的发达,卓别林就是在大萧条时代横空出世成了喜剧大师。或许现实已经足够残酷,人们已经厌倦了再做电影里审视自己,而低俗的喜剧片显然是不错的精神鸦片,能起到刺激与麻醉的作用。今天早上在紫荆花路天目山路交叉口,看到一个少妇带着孩子在红绿灯下拉屎,嗯,就是赤裸裸地拉屎!平素好管闲事的我并没有上去制止,因为想到了前些日子大陆人的孩子在香港街头便溺引发的纠纷。何止没有前去制止,我都有点沉醉于孩子拉屎的姿态与神情了,那孩子一脸的纯情,屁股撅着,脸憋得有点发红,愈发动人。一想到这样的孩子将来就是中国的栋梁,我就忍不住地兴奋与激动,就差走上前去,跟那个少妇说,“啧啧,你儿子真是拉的一手好屎。”有什么样的观众,就需要有什么样的作品满足其口味。同样,有什么样的作品,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观众,这是鸡和蛋的问题。习大大日理万机,尚且不辞辛劳,亲自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倡导大家要“剜烂苹果”,把好的留下。显然《心花路放》是好的,而《无人区》就是那个烂苹果。相信在习大大的倡导下,中国的文艺界一定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今后什么奥斯卡最佳影片、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新闻奖统统不在话下。其实说了这么多,我就想对宁浩说一句,你拉的一手好屎!对中国的文艺工作者说一声,你们都拉的一手好屎。
挺棒的。把西方的类型片成功地本土化了。他个人的一大步,也是我们国家电影业的一大步。
1.我喜欢看他的电影,因为这个时代,好看的喜剧不多,而我笑点又那么高。2.喜剧不比悲剧好拍,尤其创意难想出来。3.但也别把他抬那么高,跟王家卫比他还是差点。另外挺宁浩也不要贬张艺谋吧,一个导演一辈子拍一部好电影就足够了,我觉得张艺谋,陈凯歌水平也不差。
很多人都说《心花怒放》是烂片,是宁浩电影中的败笔,我却不这么认为,相信这位导演所创造的作品,对其才气我们都毋庸置疑的,而《心花怒放》,个人觉得正是宁式喜剧的一种升华,从题材角度来讲,耿浩婚姻受挫无法自拔,好友郝义见状想助其逃离苦海,于是才开始了后面疯狂、刺激的猎艳之旅。虽然机会很多,但耿浩始终还是忘不掉前妻,从这一点上我觉得这就是编剧的成功,如果一开始耿浩就抛弃了自己的原则,“猎艳成功玩儿上车震”,故事可能就真的沦为低俗性喜剧了,但直到最后在客栈耿浩依然把前妻视作生命中那挥之不去的一部分,特别精彩的要属耿浩为店老板无故盗用其前妻视频并且辱骂,把整个客栈都砸了的场景,相信很多人会看了觉得泄愤,这样也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另外叙述方式方面,从影片开始到最后我们才明白,原来两个故事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替进行,故事的开始出现在大理,最后结束也在大理,由原来的“对不起”逐渐演变为后面的“祝福”,也暗示生命中很多错过的事情不能回头,要么珍惜,要么祝福。再者整部影片找不到穿着暴露,甚至低俗的床戏场景,这也是宁浩所坚持的原则,他自己定义为公路题材电影,所反映的也是由社会热点而引发的深思与人生感悟。最后,要讲影片的配乐也同样精彩,给影片加分很多,由黄渤亲自操刀演唱,加上故事情节和唯美的画面,相信看过的人中会有不少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总之在目前电影商业化横行的时代,宁浩的作品是这些电影中很少能做到既有票房又有口碑的,电影虽然是一种艺术,但脱离商业时代的盈利模式,每拍一作品都亏钱,谁还敢拍,谁又拍得起,那又谈何艺术。相比而言其他的电影“倒演”诸如小四韩寒之流,我只是想说,跨界别玩儿过火了,踏踏实实写你的书就得了,电影这行水太深,误入其中小心被淹死!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椎名翘翘板在线播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