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手术以后到土地庙敬文殊菩萨保佑什么

生病手术以后到土地庙敬菩萨保佑_百度知道
生病手术以后到土地庙敬菩萨保佑
提问者采纳
如果只是求安心的话可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土地庙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女娲神话(《春节考源》节选)
(《春节考源》节选)
一、关于女娲的创世神话
女娲创世是昆仑神话的一大主线,昆仑神话是中华创世神话的脊干。如果把中华创世神话比作凤凰;那么,女娲创世就是凤头上的翎冠。人类起源是创世神话、年神话的核心主题,女娲造人是中华最具代表性的人类起源神话;因此,女娲创世是华人的族源神话。在中华女神里,她的形象最复杂、影响最深远、功业最伟大、名声最盛、别称最多、信仰最广、节俗最多、涉及的民族最多、资料最完备……
“流传于贵州省独山县、榕江县的水族《牙线造人的故事》中的‘牙线’,水语的意思是‘仙婆’。‘牙’即‘婆’,指女性老人;‘线’即‘仙’。水族这个仙婆叫娲,水语称牙娲,即娲婆,所以水族的牙娲即女娲,她在水族神话中是开天立地造人的女神;因此,可认为汉族神话的女娲与水族神话中的牙娲(牙仙)是一个人的水、汉两个名字。”(王宪昭:《汉族神话500篇》)
《开天立地》是水族最著名的古歌,唱的是伢俣开天立地、制造日月、创造发明、治理洪水等故事。伢,水语即婆婆;俣,水语即娲。伢俣,水语即女娲,是制造人、神、兽、万物的女神。[1]古歌说,洪荒时,天地相连。“子年里,伢俣开天,她开天,抓住两块,猛一掰,天地分开。手一擎,举天向上,脚一踢,去七万丈。她会算,她也会想(指有智慧):拿铜棍,来撑天肚;拿铁棍,来支地心;用鳌骨,撑天四边,支地四角。鳌骨撑,天稳笃笃,如岩山千年不崩,万年不落。”她劈开天地,分开混沌之气;她放风吹,“风一吹,分开清浊”。浊气下沉变土,清气上浮为天。她又造日月,踩平大地,安排大地上的各种植物,人类因有智慧,驱逐了野兽,成为世界的主人。她造日月各十个,造作太多,岩石都熔化了,连鱼都难活命。她把多余的日月射掉,只留一双,照耀大地。[女娲“断鳌足以立四极”(《淮南子》),“女娲补天,射十日”(《尹子》)。]另外,还有《造人歌》、《十二个仙蛋》、《洪水滔天》等神话。
水族《牙线造人》:天地始分时,地上荒无人烟。牙线(牙线,水语即创造万物之仙奶、仙婆)自天至地,见果子无人摘,泉水无人饮。禽兽无人管,决计造人以主宰世界。乃剪众多纸人,压木箱内,欲令其十日后启箱,从中跃出一群小种人,身矮体瘦,手脚软。令其造屋,无力抡斧,只得更令去砍葵花秆,割芭茅草。一株葵秆三人抬之,一束茅草五人举之。葵秆作柱,茅草围壁,房屋造成,不能遮风挡雨。牙线视之摇头。复令小种人上坡种地。小种人去而复回,哭诉獭猫欺其矮小,跃来啮其脚;鹰见其胸空,飞下啄其心肺。牙线以小种人无能,苦恼久之。乃上天商之于仙公仙奶,仙公仙奶皆以为小种人不宜主宰世界。于是仙公放出老虎,仙奶放出鹞鹰,将小种人悉吞食之,三日后世界已更无人矣。牙线复振奋精神,重新造人。仍将所剪纸人叠木箱中。令喜鹊为伴,老鼠守门,抑其急性,静伺十日。期满启箱,跃出无数男人女人,随风生长,顷之已高大如牙线矣。牙线造人功成,乃将世界付人掌管。
土族神话讲,混沌中孕育了石卵,石卵生盘古,盘古开天辟地后,女娲娘娘割下金蛤蟆的舌头补天,补齐三十三天界。土族史诗《混沌周末》,保存在婚礼歌中,唱及伏羲女娲兄妹婚配,再生人类。青海河湟地区的神话说,女娲命她的儿子后土,去地上繁衍人类。
满族曹雪芹《红楼梦》讲,女娲的一块补天石幻化为宝玉,经历了人间劫难。
湖北史诗《黑暗传》说:“伏羲女娲传人烟,千秋万代往后传。”又讲,女娲助黄龙打败黑龙,黄龙产蛋相谢,女娲吞蛋怀孕,生下定光、幽冥、娑婆三个儿子,分管太阳、冥府、人间。湖南常德《女娲补天造人》讲,盘古的妹妹女娲,用补天剩的黄泥巴做三千三百个男女,吹气成活,世上有了人。
布依族神话,有《伏羲女娲制人烟》。
仡佬族:①《天与地》:张龙王制天,李龙王制地,李龙王很勤快,地制宽了,所以天盖不完地。张龙王说:“天制窄了,我扯宽点就是。”一扯就把天扯破了,女娲才去炼石补天,但天扯宽后,还是包不住地。二位龙王,把地抱起来箍道箍,一箍就箍出一些皱皱、包包来。现在的高山、河谷、平川就是这样形成的。②《开天辟地》:古时有个黑洞时代,祝融公公拿头撞破西天,天才大亮。祝融的妹妹炼石补天,并用四个大鳌足来顶住天,从此天才不动,地也不翻了。
藏族《女娲娘娘补天》:古时有动物百数十种,皆不能言,亦不能如人之行,唯女娲能言能行,以其无侣,甚感孤独。一日,女娲嬉于河畔,取河边泥随意捏之,初捏为圆形,继捏为长形,后乃捏为似彼之人形。以此泥人置地,泥人乃能行走。女娲导泥人游森林,见白兔、蜜蜂,乃教之曰,此是朋友,可与共游;见虎、豹,又教之曰,此乃顽敌,不可与为伍。后此泥人随白兔入森林嬉游,遂失踪影,未曾再回。又不知经历若干年,女娲入大山森林中,遇一小女,坐河旁,女娲问曰:“汝于此何为?”小女答:“吾听河水唱歌。”女娲因思:此女必因无可玩者始至此独坐,因造芦笙、箫等乐器馈她作伴,令其有可乐者。一日,见群小人方嬉,忽有小人倒地睡去便死。女娲又思,如此以往,所造人必一一尽死,不如随其所愿,配之为对,欲东者东,欲西者西。女娲果行之,人种由是繁衍,大地到处皆人矣。多年后,此辈返家省亲时,有呼女娲为“祖母”者,有呼之为“阿奶”、“阿妈”者。一日,火神与水神遇于途,互不相让,因争而斗。后火神为水神所败,怒而触于布州山上。布州山塌,压于天河,天河水为之漏。使大地洪水高涨,四野俱被淹。有一怪龙,乘机下而食人。女娲之子孙后代,皆求女娲除此怪龙。女娲与怪龙战凡三昼夜,终胜而诛之。女娲胜怪龙后,又往补天。初以泥补,嫌泥漏水;继用木堵,木被冲去。女娲方急无策,忽于河滨遇大虾鱼。大虾鱼问女娲:“汝有何事愁烦?”女娲曰:“顶天之布州山塌,天河复漏,现尚无法补之。”大虾鱼曰:“请砍我之四脚往顶天。”女娲不忍砍其脚,曰:“如砍汝脚,汝将何以行?”大虾鱼乃啮下己之四脚,以与女娲。女娲见大虾鱼无脚,乃从裙上撕下四布,贴于大虾鱼身之两旁。乃以其二长脚顶天东,以二短脚顶天西,故今日落于西。女娲顶天稳,又往大山、大海觅五彩石无数,经熔炼后,以之补天,光滑美观,常具五色。天已补救,女娲又以所余五彩石填地。由北而南,填至南方,五彩石用毕,南方遂未填。因此形成今之地势北高南低,水不断向南流。天地补救,女娲乃死。后人感其惠,筑女娲宫以为纪念。
黔西北苗族,有谷佛补天神话,说谷佛用青石补天。“谷”是“女”的苗音,谷佛就是女佛,又译“谷夫”,当指女娲。“妇有子,始告聘夫,延师巫,结花楼,祀圣母。圣母者,女娲也。”(《苗俗记》)西部苗族古歌《谷夫》分三段:①《谷夫补天》:“远古时宏效力大主宰天,宏效撑天四方明亮,人们生活喜气洋。后来不知有什么鬼作怪,天空毁坏五尺长,天盖不了地,地也弄得凄楚悲凉,火燃烧神仙不敢烤,洪水滔天地上变成一片汪洋,鬼蛇虎豹出来残害世人,岩鹰飞下地将老小捉去充饥肠。谷夫在上看见心难忍,才用青石补天疮,补好天疮天盖地,从此地上发白光,从此太阳普照大地,世人很感激谷夫,尤祝流称赞谷夫是顶天立地的好姑娘。”②《谷夫造人》:“谷夫下地来巡视,见地上冷清太可悲,她照自己模样用黄泥捏成人,捏了一个吹一口气,泥人就能下地走路跳跳蹦蹦。她造了很多人,感觉力难从心,最后就造了一男和一女,她叫一对要生八个,从此世人繁多很难数清。尤祝流称赞谷夫造人功劳大,世人说谷夫是他们的父母亲。”③《谷夫尝百草》:“尤祝流差神下地来巡察,发现世人生生不息让人担忧。差遣病魔缠住世人,许多男女老幼才难活命。谷夫下地处处尝百草,酸甜苦涩与病相投就可起死回生。不知怎么着她被毒死在茶树下,茶叶露水落进嘴里才救了她命;第二次她被毒死在黄泥塘,她咽下泥水命才不休;第三次被毒死在秧田里,秧水进喉又才得救。从此她就懂得了解毒药,百尝不死又知百草能治病救人。从此谷夫教世人用百草救死扶伤,解除世人疾病功德无量。”
辽宁阜新《人的来历》:娲儿公主被下到凡间,用泥做泥人,吹口气,泥人活,娲儿做人做遍了全世界,累死在中国。
河南《玉人和玉姐》:大灾难后,仅存的胡玉人和胡玉姐兄妹,未成亲,直接捏泥人。女娲,是这些泥人中的一个。
浙江《女娲造天地》:以前,天是糊塌塌的一片;地是粘渍渍的一块。后来,不知从哪里掉下个女娲,传说她是个开天辟地的女神。炼了三千三百三十三万块青石,拼成了天,拼得圆圆的。后来,女娲又从玉帝那里偷来一只球,一甩,这球骨碌碌地滚,把粘渍渍的东西统滚雪球样滚上了,变成个圆圆的地,便是地球。天有了,地也有了,女娲又用五个指头在地上乱七八糟地抓呀,挖呀,挖出蛮多洞眼,溢满水,便成了江河湖海;抓出蛮多皱脊,长出草,便成了山岭礁岛。有了山、水,有了树、草,总得有人来停居,女娲又用黄泥造了人。
陕西省蓝田县孟岩村,有羲母冢(华胥氏陵)、娲氏村。该县华胥乡的华胥沟内,原有华胥洞,洞前有牌坊,上写“华胥国”,联曰“伏羲肇娠;黄帝梦游”。《华胥国》传说,从前有个女人叫华胥,居住在现在蓝田县华胥乡华胥坪的一个窑洞里。后来她看到两道彩虹,不知道那是啥东西,结果身怀六甲,同胎生下一男一女,取名伏羲和女娲。华胥死了以后,世上就剩下伏羲和女娲两个。他俩滚磨成婚后,伏羲常年累月在外打猎,女娲在家里抚育儿女。儿女逐渐长大了,问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女娲不好意思说是他们兄妹结合生下来的,就顺口说:“你们十个,是我用泥捏成的。”这时,伏羲回来了,头上顶了个石窝窝(即石臼、对窝,加工粮食的工具),准备舂东西用。一个孩子指着伏羲问:“他是谁?”女娲瞅瞅伏羲,看看孩子,羞得一个字也没说出来。伏羲也感到难为情,便从头顶取下石臼,一声不吭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仓颉造字时,“舅”字就是这么来的。[2]
河北省抚宁县《女娲造人》:女娲造了泥人之后,自觉身体虚弱,而泥人又不能长生不老,于是女娲想出了个办法,往后做泥人时,就做出公母两样,叫他们自个儿配对,自个儿生养。这样,她就不再用做泥人了。从那以后,人就有了男女。直到现在,人还配成一对一对的呢。
湖北汉族《女娲造六畜》:相传,女娲娘娘造万物,先造六畜,后造人。一开始,天是一团混沌,地是一堆泥巴,女娲娘娘掺水盘泥巴玩。第一天,女娲娘娘把泥巴摔来摔去,摔出一只鸡子。鸡子一叫,天门开了,日月星辰一齐出来。第二天,女娲娘娘把泥巴摔去摔来,摔出一只狗子。狗子一跑,地门开了,东南西北分四方。第三天,女娲娘娘拿泥巴摔出一只猪子,猪为家中宝,无豕不成家。第四天,女娲娘娘又用泥巴摔出一只羊子,用羊子祭天神,天神才赐福气,吉祥如意。第五天,女娲又用泥巴摔出一只牛。第六天,女娲娘娘又摔出马来。这样,马牛羊,豕犬鸡,合为六畜。造出六畜,但无人管理,鸡乱飞,狗乱跳,尤其是蛮牛力气大,光触角打架。为了照管六畜,女娲又造人,由人作主,所以叫主人。人是第七天用泥巴拌水捏出来的。捏成后,女娲娘娘又吐唾沫吹口气;所以,人就有了灵气,称为万物之灵。她让鸡司晨,狗守门,牛耕田,马拉车,羊上山,猪卧圈。人是第七天捏成的,女娲娘娘吹口气,泥人就有了灵气,叫万物之灵。为了纪念,每年正月初七,家家户户要吃一顿糊面羹;糊泥巴田埂,不钻黄鳝。女娲娘娘在七天里造出了人和六畜,第八天就要酬谢土地神,万物土中生嘛。所以每年正月初八,要做案道会,敬土地佬。给泥巴菩萨洗澡,到土地庙敬奉猪首,扮演“触牯牛”给土地老爷看,求土地老爷保佑,六畜兴旺。
湖南《女娲造六畜》:女娲造万物,先造六畜,后造人。初时天为一团浑沌,地为一堆泥。女娲掺水盘泥作游戏。首日摔出一鸡,鸡叫天门开,日月星辰齐出。此日摔出一狗,狗奔地门启,乃别东南西北四方。三日摔出一猪,猪为家中宝,无豕不成家。四日摔出一羊,以羊祭天,天神赐福。五日摔出一牛,六日摔出一马。马牛羊,豕犬鸡,合为六畜,圈之六日而俱驯。六畜无人管理,鸡飞狗跳,牛斗马踢。女娲于第七日造人,为六畜之主,叫主人。令鸡司晨,狗守户,牛耕田,马拉车,羊上山,猪满圈,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女娲造人时,系以泥拌水,手捏而成,唾之吹之,故人特聪颖灵巧,号为万物之灵。
“汶川、理县、茂县和北川是川西北羌族地区的重心所在。理县羌族,农历正月初八或初九到十五,要去深山大庙如铁灵寺、白空寺、子林山等处拜香祭神,一般是为了父母或家人消灾解厄而许愿、了愿。整个祭拜分三阶段,先从家神拜起,出门后再拜各路神灵,最后入庙祭神。第二阶段行路过程中所拜神灵便有女娲,且听唱词《拜女娲》:‘玉皇差你把凡下,手拿法宝到朝堂。七十二变神通大,腾身又不怕刀枪;收了孽龙平风浪,永止西蜀有威名。’记录的这段唱词里,‘止’疑有误,应该是或为‘治’,或为‘正’(镇)。从祭拜神灵的顺序看,拜女娲之前是拜川主:‘朝拜川主二郎神,永镇蜀川有功劳;仙姑娘娘生下你,外公就是玉皇尊。’拜女娲之后是拜土主:‘六里九枯皆保佑,三番四土你常安。风调雨顺民安乐,五谷丰登庆太平。文殊能做千家好,普贤能给万人缘。’‘5·12’汶川地震后汇集羌区资料出版的《羌族口头遗产集成》收录了两则女娲神话,一是《神仙造人》(流传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小坝乡白花村),称大水之后,人类灭绝,女娲、伏羲、梨山老母等神灵一道用泥巴造人,男神造男而女神造女,各有其分工;一是《千佛山和千佛庙》(流传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墩上乡岭岗村),讲天漏后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天很高,女娲最后以土石垒山,爬到山上用自己身体和五彩石一起才堵住了天上的漏洞,后来唐僧去西天取经时向佛祖奏其功,佛祖让唐僧在女娲垒的山上修建了一座庙子,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佛祖就叫天底下的佛爷和菩萨都去庙里拜女娲神,从此人们称此山为千佛山、此庙为佛祖庙,并形成了四月初二的千佛山庙会。两则故事,均由年逾花甲而且不识字的羌民口述,搜集时间为20世纪80年代。不妨转录一则:女娲、伏羲、轩辕、梨山老母和红云老母看世上的人都遭大水淹死完了,就打伙在一起用泥巴造人。伏羲和轩辕做男人,女娲、梨山老母和红云老母做女人。伏羲和轩辕一人做了五十个男人,一共就是一百个男人。梨山老母和红云老母、女娲做女人时,还给女人做了些花衣裳,一人做了三十个,三三就是九十个,做好以后,就给泥巴人吹了口气,泥巴人就活了。后来男人总比女人多,女人又爱穿花衣裳了。”(李祥林:“从羌族口头遗产看女娲神话踪迹”)
云南迪庆藏族:远古时候,女娲在不会说话的动物中感到孤独,她照自己的样子捏成的泥人一放到地上就会说话。女娲告诉人们,动物有朋友和敌人之分。她看到人听河水唱歌,就制造了乐器;她看到人的死亡,就让人们男女匹配,繁衍后代。水神和火神之间的战争造成了灾难:天塌地陷,洪水滔天,怪龙食人。女娲打败了怪龙,用大虾的四只脚撑天;又炼五色石子补天填地,排走洪水。从此,天空东高西低,太阳东升西落;大地则北高南低,河水南流。一切完成之后,女娲死去,人们建女娲宫纪念她。
湖南湘潭县石潭区古城乡:传说,天地相连,玉皇忌惮人的聪明,王母下凡试验人的善恶。她启示善良的伏羲女娲兄妹躲避劫难,又命坏脾气的黑龙收尽世人。黑龙打缺了天河,造成大洪水。伏女兄妹坐船逃生,救起了一只乌龟和一条狗,还不顾王母的嘱咐救起了一个人。兄妹在狗的建议下杀死了黑龙,黑龙翻滚所形成的黄河将洪水引入东洋大海。同时,被救的人偷走了船。兄妹经过龟和狗的评判以及追赶等考验结为夫妻。女娲记恨促成其婚姻的乌龟,诅咒乌龟不再出头露面并成为哑巴。女娲还跺裂了龟壳,使它身上带了尿骚气,把它赶走。女娲为了打发怀孕期间的郁闷,照自己的样子用泥巴捏了一百个女孩,对之自言自语,自唱自笑。她生下一个石榴状肉球,被伏羲的渔叉射中。狗把皮撕开后,肉球中跳出一百个见风就长的男孩。而泥巴女孩也被伏羲带回的佛手的香气熏活了。女娲命儿女们结为夫妻。乌龟从天河衔回一只蟠桃,它因闻足了香味而千年不死。伏女兄妹食之而长生不老,狗则从地上舔起来吃成了“地心”。女娲用佛手熏灵了五色石,命乌龟含到天河补住了缺口。狗游过天河向王母求取谷种,被驾船老头(曾经被伏女兄妹救起的人,已经老了)打入水中。狗奋力保住了一尾巴的种子,但它被河水呛坏了嗓子,只能汪汪叫而不能说话了。玉皇对人仍放心不下,王母用金簪子分开了天地。
四川珙县:传说,上古时候,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杏扶树脚下升起,从西方的神桑树脚下进入地底。太阳在天空要经过杏扶和神桑搭成的天桥,在地底则由一只大乌龟从神桑脚下背到杏扶脚下。如此以往,昼夜交替。一次乌龟醉酒,太阳不能按时升起,几十年间漆黑一片。大地发生了洪水灾难。人和牲畜都被淹没,只有爬到杏扶树上的伏羲女娲兄妹得以幸免。经过穿针、合烟、滚磨等占卜活动,兄妹据天意结为夫妻。女娲生下一个肉团。他们把肉团切成碎片撒到大地上,从此人烟遍地。但太阳仍未出来,人们无法劳作。经女娲提示,人们向公鸡求助。公鸡的叫声惊醒了乌龟,它又驮起太阳从神桑脚下向东跑。从此,又昼夜分明,万物滋生。
浙江《女娲造人》:盘古造出天地后乃死,死后天地空荡,一物俱无。后乃有神农造百草树木,伏羲造飞禽走兽,天地始渐烦嚣。然草木禽兽争吵,皆谓己大,欲食彼小,互不相服。神农乃与伏羲议,欲定一为之主者,久而未决。适女娲至,曰:“吾当造人,以为之主。”神农伏羲皆欣然应允。女娲乃以黄泥造人,揉而捏之,捏而揉之,揉揉捏捏,共成三百六十泥人,皆曝于日中晒之。待晒至四十八日,忽飞来一鸡,见泥人腿间似有物,以为是虫,遂一一啄而食之。女娲发现,急起驱鸡,然已稍晚,泥人之半已被啄食矣。因此物曾被鸡啄,又为女娲造人时所巴(贴),因名鸡巴,有之者为男,无之者为女,男女之分,由是乃定。至四十九日,泥人俱活。女娲喜极,语泥人曰:“汝等既名曰人,即为天地万物之主,天地间所有事物俱有汝等之份。”女娲语甫毕,被啄去鸡巴之泥人齐声呼曰:“我辈为何独少些物也?”女娲方为难,无以应,欲补之已不及,乃谓众泥人曰:“此物合二人共用,汝等各自觅偶拼足之可也。”泥人遂纷纷觅偶拼合,是为婚姻之始。凡觅得偶者,万事俱足,有儿有女有子孙,代代相传,人由是而来也。因人系黄泥所作,如偶搓擦其身,便常有黄泥坠下,固无足异。
江苏《女娲定寿限》:盘古开天地,女娲造生灵。各种动物,都要靠女娲来定寿限。先是人去问女娲:“人过多大岁数呢?”女娲说:“人活二十年。”马来问女娲,女娲说:“马过四十年。”马又问:“我们吃什呢?做什呢?”女娲说:“你们吃料!替人拉车,被人骑。”马想:岁数四十年倒不少,只是吃的差,做的苦,受不了,还不如少要点寿限少受罪,就对女娲说:“我不要四十年,我要二十年就够了。”人一听,连忙对马说:“二十年你不要,给我吧!”人去问女娲。女娲回答说:“只要马同意,二十年就给你吧。”牛去问女娲:“牛过多大岁数?吃什呢?做什呢?”女娲说:“牛过四十年,料给马吃了。你们吃草吧!终年给人耕地、拉车。”牛说:“这多苦啊,我不要四十年,只要二十年就行了。”人说:“牛啊,你二十年不要,也给我们人吧!”人又去问女娲。女娲说:“只要牛同意,人就多过二十年吧。”第四个,狗也去问女娲,能让它过多大岁数,吃什呢,做什呢?女娲回答说:“你们狗能过二十年。人吃饭,马吃料,牛吃草,你们只有吃屎了。没有大事给你们做,就给人看门吧。”狗想:做的事蛮舒服,只是吃的太差,于是对女娲说:“我不要二十年,十年就够了。”人在一旁听了,就向女娲要求,把狗的十年也给他。女娲说:“狗不要了,就给你吧!”最后鸡子又去请示女娲赐多大岁数,吃什呢,做什呢?女娲说:“你过十年,每天雄的五更替人叫明,雌的替人下蛋。”鸡说:“圣母太不公平了,人有饭吃,马有料吃,牛有草吃,狗有屎吃,不给我们鸡吃,叫我们自己找食。我们不要十年,就要五年吧!”人听了,又向女娲要这五年。所以,现在人可以过到七十多岁,马过二十年,牛过二十年,狗过十年左右,鸡子最多只能过五六年。
甘肃天水《女娲补天》:自从天地间的第一位女神女娲创造人类后,世上到处充满了欢乐和幸福。女娲带领着她的孩子们在树上采摘果实,在河里打捞鱼虾,生活得十分自在。一天,女娲和孩子们正在河边洗澡,突然黑云四起,随着一阵隆隆巨响,天上下起了暴雨,女娲喊着孩子们赶快躲藏。猛然间,又一声炸雷,天空出现了一个可怕的黑洞,洞口越来越大,天塌了,地裂了,孩了们被吓呆了。天塌后,暴雨下个没完,地上到处是洪水。女娲十分着急,四处奔跑,寻找补天的东西。最后在海边发现了五块颜色不同的大石。她用尽全身力量举起一块又一块巨石,填补天塌下的窟窿。天上的黑洞越来越小了,最后剩下一块天没东西补了,暴雨一个劲地从这个黑洞中涌出泼向大地。女娲很焦急,就把自己的整个身体给补了上去,总算把天补好了。人们死里逃生,得救了。但女娲从此再也不能到地上来了。
山西怀州《女娲补天》:太行、王屋山一带,夏秋常刮大风,降雷阵雨,雨里夹带冰雹,危害庄稼。山后西北方一响闷雷,黑云升起时,人们就敲锣打鼓报警。传说,当女娲把天快补完,只剩下西北一角时,五色石用完了,补天的期限也到了。情急之下,只好用冰块把西北的漏洞堵上。从此,天空凡是用五色石补过的地方,降雨就均匀,只有西北一带寒风吹来的雷雨常带有冰雹。
江苏常州的《女娲炼石补天》、浙江丽水的《女娲以身补天》,说女娲不忍看到自己造出的人类遭受灾难,所以才炼石补天,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人类。
甘肃《女娲射鹰补天》: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我们这里的蓝天有一个很大的洞。洞中经常刮风下雨,害得人们不得安宁。女娲娘娘知道后,几次想去洞里看看,可是被洞里刮出来的大风吹得不能进去。女娲经常熬夜苦想,每天鸡刚叫就起来了,心里总是想着这件事。一天,天猛的一暗,她不知是什么原因,忙走出屋子一看,见一只大鹰遮住了天,只见它飞到洞口时,收翅缩身,钻进洞去了。她想:“原来是这个怪物撞破了天。只有把它杀死才能补住大洞。”从此以后,她每天在炼一支神箭,一连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才炼成了。炼好神箭后,女娲就等杀那鹰,在半夜的时候,那鹰飞来了,只见它两只眼睛像红灯,一下子把大地都照红了。就在它刚要展翅飞去的时候,女娲射出了神箭,大鹰扑腾了两下就倒了下来。女娲费了很大的力气,把鹰拉上天空去,补住了这个大洞。从此,人们才过上好日子。后来,为了纪念女娲,每年八月十三为她杀鸡宰羊,请和尚念经来报答她的救命之恩。
“娲皇故里流传有不少女娲的神话传说。例如,说女娲在当地出生、成长、死葬、汲龙泉井水抟土造人等等。传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边有四根柱支着。有一次,两个天神打架,把西北面的一个(柱子)……是昆仑山吧……给打断了。柱子塌了,特别是把女娲捏下的、正好快晒干的泥人,一水就给冲光了。活了的(人)也淹了,没活的(人)也淹了,泥巴也冲了。女娲这才下决心把天补上。补天与造人是连在一搭的。人说,这水要是不把她捏的泥人冲走,她可能就不补天了。老辈人说,女娲选了也不知三千六百吗还是多少万块石头,炼了这些石头去补天。这里人说黑居里羊(即黑山羊)不敢当场院里卧,只靠墙根卧,是因为它的眼睛亮,能看见女娲补了天以后,还有石头在天上吊着,害怕掉下来把它砸着了。”(杨利慧:“甘肃天水地区的女娲信仰”)
陕西骊山,女娲叫“骊山老母”,有老母殿、人祖庙、炼石处、补天台等风物。《汉书》将骊山老母叫作“骊山女”,“骊山女亦为天子,遂以为女仙,尊曰老母”。“女娲,立治于中皇山之源,继兴于骊。”(《路史》)“骊山有女娲治处,今骊山老母殿即其处。”(《长安志》)女娲氏,“灭共工氏而迁治于中皇山之原,继兴于骊”,“功高而充三皇”。(清乾隆《临潼县志》)《水经注·渭水注》“冷水”条,“山北有女娲氏谷”,叫“老娲谷”。骊山传说,天泻洪水,世上仅剩下伏羲女娲兄妹,向天祷告,询问能否结婚,从骊山顶上滚碹下沟,结果两扇磨碹合在一起,至今还躺在磨子沟里,叫“婆父碹”、“婆父圣硙”。在他们向天祷告、分头滚磨的地方,修祠祭祀,叫“人祖庙”。庙址西北坡,是风王沟,又叫风沟,传说是女娲的出生地。沟口曾有蛤蟆石。庙的西南约三公里,有华胥坪,传说是女娲氏的母亲华胥的居住地。每年七月十五,乡民汇聚人祖庙,举行祭仪,纪念女娲伏羲。骊山顶峰的始皇祠,本是人祖庙,建于战国时期。“露台祠在(临潼)县东南三十里,即始皇祠也。”(《旧唐书》)“秦汉以前,所谓始皇是指伏羲、女娲等上古传说中的人类始祖。”(《西安通览》注)后来,为避免与“秦始皇”混淆,将“始皇祠”改称“三皇庙”或“仁祖庙”(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俗称“人祖庙”、“仁宗庙”。骊山周围的临潼、蓝田的陕西群众,正月二十要过“补天补地”节,或称“女蛙生日”、“女娲生日”等。或摊煎饼,或烙面饼,由家庭主妇把饼扔到房顶,名曰“补天”,又将饼向窨子或枯井中投掷,名曰“补地”。
陕西《骊山老母》:很早的时候,有一天,突然轰隆隆一阵巨响,天崩地裂,天塌了一角,好好的人间,一下子变成了昼夜难分、混混浊浊的一片。有个女神,想出了个炼石补天的办法,就离开天宫来到人间。她跟前有两个女儿,都很聪明能干。她们听说母亲到了人间,也追了下来,帮着从各处大江大河里拣来了五种颜色的彩色石子,放在临潼这个地方炼了起来。一直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有的石子都炼成了石浆,又把石浆擀成一个个薄薄的石饼,然后再趁热一片一片地补到天上去。小女儿为了减轻母亲和姐姐的劳累,变成一匹飞马,驮着母亲和姐姐,把擀好的石饼飞快地补到天上去,天又变得和原来一样好看。她们心里高兴,就随地躺了下来,准备歇息一会儿,结果都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当她们醒过来时,向四周一看,只见大地上白茫茫一片,什么也分辨不清楚。原来天没有完全补严,还有一些缝子,那些飞飞扬扬的雪花,就从那些缝子里钻了出来。一急之下,她们就地挖起一把把的雪,攥成雪球,又骑着飞马,向着没补严的缝子,使劲地扔去。她们不断地攥着、扔着,又费了好大的力气,总算把天补严了。她们确实太劳累了,又倒下来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突然,她们又被一阵巨大的怪叫声惊醒了。睁眼一看,只见遍地洪水滔天,发出阵阵怪叫。原来天塌下一角时,把地的一角也给压坏了。地下的水,便从这里涌了上来,有一条凶猛的黑龙也跑了出来,行凶作恶。女神和她的女儿又和这条黑龙展开搏斗,由水里一直打到天上,又由天上打到水里。女神请来了天兵天将助阵,才把黑龙降伏。降服了黑龙,飞马又从水里把还活着的人一个一个驮到地势高的地方,给他们找来东西吃。接着,她们又把炼石子剩下来的灰烬,一掬一掬地向着地上塌了的地方填去。灰烬填完了,她们就按照补天的办法,又拣来五色石子,照样把石浆擀成石饼,由飞马驮着,一片一片趁热补到地上去。炼好的石浆擀完补完了,地仍然没有补好,水仍然在不断地向上涌。大女儿一急之下,把身子躺了下去,化成一条长堤,挡住了洪水。飞马看见姐姐躺了下去,还以为是姐姐疲劳歇息了,便也躺在地上歇息起来,这一歇息就睡着了。天长日久,化成一座大山。这座山是由漂亮的飞马变成的,所以叫骊山。
宁夏《骊山老母补天,王母娘娘补地》:相传,骊山老母和王母娘娘是姐妹俩,开天辟地后,骊山老母补天,王母娘娘补地,她俩补天地的地方就在骊山。她俩从小就不平凡,人又聪明手又巧,是哥哥伏羲氏的好帮手。不知哪一年,神农氏的子孙共工氏和颛顼帝的子孙祝融氏不和,两家各不相让,打了起来。在那次大战中,共工氏打不过祝融氏,共工氏非常恼怒,一气之下用头把西北的顶天柱不周山碰倒了。这下可不得了,天倾西北,地陷东南。骊山老母和王母娘娘看到天下百姓遭了这么大的灾难,心里十分不安,姐妹两人一商量,决心补天补地,搭救天下百姓。她们架起熊熊烈火,准备炼石补天。火光大得很,被太阳神全吸收了,太阳神把火光变成白光,又吐出来照射大地。花草树木,五谷杂粮,山间百兽,哪一样都离不了太阳光。据说原来的骊山性格可暴躁了,一发脾气,吐出火舌,喷出血浆,这血浆就变成了五色石。自从被骊山老母、王母娘娘用柴火一烧,再也不敢作怪了。五色石被炼成浆糊糊,王母娘娘大把大把地烧火,骊山老母做成石馍馍,趁热一张一张地补到天上,她害怕掉下来,从东海抓来一只大鳖,取下四条腿,作顶天柱。东南西北都补好了,人也累了,乏得一点劲也没有了。王母娘娘一看姐姐人也瘦了,眼睛也熬红了,便说:“姐姐,你歇缓歇缓,剩下的我来补。”她用炼石的芦草灰,把陷下去的地填平,把洪水眼一个一个地堵住。姐妹二人死了以后,就埋在骊山,世代供奉。
宋·崔伯易《感山赋》载:在河南省济源太行山,女娲氏用来补天的材料是“五色石汁子”。当时,西北方还未及补上,雄鸡已啼,女娲氏只好用一块冰堵上。从此,西北方过来的雨都是暴雨,并且常挟带着冰雹。豫东大平原上至今盛传的女娲补天故事,在许多版本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女娲氏炼成了五彩石补天时,最后剩下东北方的一块漏洞未及补上,雄鸡已啼。她慌忙之中,抓一块冰填了上去。虽然堵住了洞,但每当东北风一刮,寒冷就会袭来。比如,河南省西华县聂堆乡思都岗村的《女娲补天》讲:开天辟地那时候,天下洪水横流,平地草棵子丈把子高,多深。虫羽子咕哇咕哇乱叫。那时天还没造成、没长成哩!水一下去,就安民哩。天没长成,女娲就补天。女娲就从那儿得的功。女娲补天,补了好久,还剩东北角一大块没补完,鸡子就叫唤了。鸡子一叫,就不能再补了。她就抓块冰冰,把东北角一堵,把口子堵住了。所以,以后一刮东北风就冷。
河北《炼石补天》:尘世上有了人以后,越过越红火了。不知道从哪飞来俩鸟,狗儿们为了抱抓这两只鸟儿,就在山里打起架来了。越打越高,越打越高,打上了云彩,打到天上去了。轰隆隆一声,狗儿们把天碰了个大窟窿。女娲紧忙出来了,算了一下窟窿的大小。马上在凤凰山里支了一口很大很大的大锅,从清漳河里捞了青蓝红白紫五色石子,放到锅里用大火使劲熬,舀出来一张一张烙成饼,总共烙了三万六千张,摞成十二摞,就补起天来。天上地下地忙活了好些天,把个黑窟窿给堵上了。可补过的地方到底跟别处不一样,石头块子龇牙咧嘴的,总觉得像要往下掉。女娲奶奶心里有数,往天上吹了口气,就把天给遮起来了。遮得严丝合缝的,跟别的地方没啥两样,分不出哪是哪来了。如今,清漳河里还铺着河卵石,青蓝红白紫,五样都有。山沟里也有这五色石,那是炼石补天时候剩下的碎渣儿。
在中原汉族的俗信里,女娲的模样,一说人首蛇身;一说赤身欲飞,右手高擎五彩石;一说穿布衣,抱一子在胸前,一手提花篮;一说端坐,眼睑下垂,手托泥人、禽兽、芦笙。在中原,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其身份,一说地母,一说天母,一说人祖奶,一说媒神,一说送子娘娘,一说是簸箕、笸箩、笙、葫芦哨、陶笛的发明者。在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关于女娲用黄泥造人的神话,广为流传,比如:女娲做了泥人,在太阳地里晒,还没晒干的时候,忽然来了大雨,女娲赶紧用簸箕往回撮,结果有的泥人被撮断了胳膊和腿,这就是世界上一些残疾人的来历。浙江湖州的《女娲做笙簧》说,女娲还与结网、种稻等文化的起源有关。
河北省赵县的双庙村,古称双庙龙泉古庄。清末,双庙村仍有一座古庙,悬挂巨匾,阳刻楷书“人祖庙”。庙内,东西并排两座庙:东殿叫伏羲庙,俗称“哥哥庙”,供奉哥哥,称龙哥;西殿叫女娲庙,俗称“姐姐庙”,供奉妹妹,称龙姐。庙内神案前,各有秦砖砌就的三口圆井,亦称龙井、龙泉。故有“五步两座庙,十步三眼井”之说。抗日战争初期,“哥姐”庙被毁。按传统,每年中秋前后,有五天庙会,俗称人祖庙会。
双庙村的人祖文化,反映了伏羲女娲的婚前生活,折射出古朴的家庭伦理。哥姐二庙,并排而立,说明在人们的心目中伏羲和女娲的地位相同,都是人文始祖,都被神化为神祇,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所谓“龙哥”、“龙姐”,这是老百姓对未婚的神祇最通俗的称呼。两座庙各有一口水井,还传说伏羲女娲成婚之前,各住各的庙,各饮各的水,互不相染,从不混用,以哥姐相称,天长地久,相亲相爱,俗称“井水不混吃”。这说明伏羲女娲在此生活时尚未成婚,恪守着男女不染的规矩。因此,民间有种说法,即一个女人嫁夫,就说她多吃了一眼井水。若改嫁再婚,人们就会说谁谁又多吃了一眼井的水。所以如果说某某一辈子吃了几眼井的水,就是指该女人一生嫁了几次人,吃井水成了女人嫁夫的代名词。有人说,伏羲出生在甘肃天水,生活在河北新乐,死于河南洛阳。可见,双庙村是伏羲女娲迁徙时的暂居点。
双庙村的传说:①昔日,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大战于大周山下,共工战败,大怒,一头将苍天撞破。于是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滔滔洪水由北向东南铺天盖地而来,环山绕岭,冲毁村庄,淹没田地,人类面临灭顶之灾。作为人类创造者最伟大的母亲女娲,心急如焚,决心把塌下的天补起来。她采不周山巨石,引天火,日夜烧炼五色石,把天补得完完整整,呈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色彩,非常好看。大面积洪被控制住了,但有些河还很难渡。女娲又让工匠鲁班,用补天剩下的石头建一座桥。鲁班不用刀斧,用无边的法术将石头变成羊群,从不周山赶到河边,一夜之间便建成了赵州桥。因能安邦济民,所以取名“安济桥”。②女娲补天之后,赵州桥双庙一带,依然洪水滔滔,困扰着当地的百姓。有一天人们看见一男二女乘坐一个大葫芦顺水漂游而来,到了双庙龙泉古庄村北,他们有法眼,看到有两个泉眼在汩汩冒水,这正是他们几天一直寻找洪水长期不止的原因。于是他们立即跳下葫芦,用石块、泥土堵塞泉眼,但用尽各种办法也堵不住,于是他们用身体来堵。女娲、伏羲分别坐在两个泉眼上,洪水立即停止了。从此以后,他们便在这一带居住下来。为了让人们生活得跟好,便教人们种庄稼,他们让成千上万只鸽子从水中叼来一根根草穗,这就是后世的五谷杂粮。种子有了,教人们种庄稼、收储粮食、建房屋、置家具,使这一方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③传说,伏羲、女娲教人们纺棉花、织布、裁衣,带人们上山狩猎,下海捕鱼,发明创造,等等。
四川《女娲挤奶成米》:神农皇帝开初种的谷子,都是空壳壳,壳壳一张开,里头只有几根须须。神农想不出主意,焦得瞌睡都睡不着,想找些神仙来商量一下。有一天,神农请女娲和其他几个神仙吃晌午饭。去请女娲时,女娲正在洗衣裳,说:“我把衣裳晾起就来。”女娲晒好衣裳,就到神农那里去。她路过神农的田边,看见谷子尽都张起,是空壳壳。女娲想:“这咋个要得?”就解开衣裳挤了些奶在那些壳壳头。从此,谷子里就长米了。嫩苞谷里头,为啥全是奶浆浆?原来,那是女娲的奶水变的,很养人。
“我国神话中的女娲补天,古书上说,是熔炼五色石子以补苍天的窟窿;现代民间流传的更说,女娲拣选了三万六千大青石去把天空中的窟窿镶补好,后来就成了天上的星星(四川传说:“女娲圣母补天地”,王玉山讲)。”[3]
四川《女娲娘娘的眼泪》:盘古王开天辟地,女娲娘娘造出人类,地上才有了生气。后来,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发生战争。共工触倒西北天柱不周山,地陷天倾,洪水泛滥成灾。女娲娘娘便不辞辛劳到处采集五色石子,终于把天补好。她劳累过度,面黄肌瘦,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神采焕发了。地上的人们长期遭受水灾侵袭,天天盼望女娲娘娘前来解救,大声呼喊:“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快来救救啊!”女娲娘娘补好天,听到地上呼声,赶紧来到人间。她看见人们的眼睛全部红肿着,睁不开,看不见。她已到了人们身边,人们还在大声呼喊。她伤心地哭了,就说:“孩子们,我来啦!”人们睁着模糊的眼睛,呆呆地打量着面目全非的来人。女娲看见人们不认识自己,忙解释说:“孩子们,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呀!”可是,人们哪肯相信,都不约而同地吼道:“哪来的女巫?竟敢冒充我们的妈妈?滚!滚!”女娲娘娘一听,双手捂脸悲恸地哭了。随后,她拉着身边一个人说:“孩子,再仔细看看,我是不是你的妈妈?”说也奇怪,这人的双眼,被女娲娘娘带泪的手一揩,立刻复明了。他仔细看看女娲娘娘清瘦的容颜和慈祥的眼睛,终于认出来了,便大声喊道:“对啊,你是我们的妈妈!”于是,人们的眼睛,经过女娲娘娘用自己泪水涂抹,都复明了。但女娲娘娘由于耗尽了心血,终于倒下了,她的四肢成了山脉、河流、湖泊;她的身体成了天地、星辰。那江河里流不断的水,就是女娲娘娘的眼泪。
重庆忠县长江北岸有一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传说,女娲用炼石补天后的石头化作玉印,镇住了兴风作浪的妖怪相柳,玉印则化作了石宝寨。传说,远古时候,火神祝融同水神共工相斗,共工败阵下来后,便一头触向不周山(擎天柱)。霎时间天崩地裂,地动山摇,天河中的水倾泻而下,大地一片汪洋。人们呼救,万物哀嚎,惨不忍暏,惊动了女娲娘娘。她便采集了五色石炼石补天。她用三万六千四百九十九块石头,补好了天,天河里的水不再下泻。但是,大地上的洪水仍然凶猛横行。女娲娘娘又斩妖除孽,以固定大地。并帮助大禹疏通河道,使洪水归回大海。带领人们上岸,安居乐业,万物重生。然而,在九州四部中的四川,仍然是洪水泛涌不止。原来,四川忠州有个洞眼,与大海相通。洞内有共工的一员大将,名相柳,因不甘被打败,常从此洞出来兴风作浪,残害生灵。闻得此消息,女娲决心除害,便取出随身带的玉印,将相柳擒拿,镇在洞内。用玉印塞住洞眼,海水不再涌出来了。玉印落地生根,化作孤峰,峙立在洞眼上。这块玉印是女娲补天后遗留下的一块五色石,它聚万石之精、藏天地之灵,因与补天无缘,被女娲缩变成印章般大小,女娲把它揣在怀中,上有“女娲之印,扶正祛邪,无材补天,志在除害”十六个字,让这块五色石为民镇害,保四方民众能安宁地生活。人们怀念女娲娘娘,便把这座形如玉印的孤峰叫作“玉印山”。明末谭宏起义,据此为寨,称作“石宝寨”。
浙江临安《天柱撑天》:老早老早,地上出了个怪物,叫“大狄”。一天,“大狄”发了疯,用头朝天上一撞,天被撞开一个大洞。这一来就倒灶啦!雨从洞里没日没夜落下来,屋被冲倒了,五谷六畜被冲走了。天上玉皇大帝急了起来,连忙派女娲娘娘去补天。女娲娘娘搬来昆仑山的仙石,加上西方的金、东方的木、中央的土,用南方的火来烧。可是雨落得太大,刚烧旺就被浇熄了。勿晓得烧了多少年月,总算把仙石炼成了天浆。女娲娘娘用天浆补天。刚补好,那“大狄”又用头一撞,天又被撞坍了。女娲娘娘发了火!她立刻做了一根天柱,这天柱有七七四十九丈穿心,有九九八十一里路长,把天柱脚压在“大狄”身上,把天撑牢。“大狄”不服气,身子向上拱,拱一拱,天也向上升了升,一连拱了九次,天就变成了九重。“大狄”呢,力气拱尽,死了。女娲娘娘补好了天便累倒了,再也没有爬起来。“大狄”死后变成了一座山,这就是大涤山,顶上的天柱峰就是撑天柱。
海南《补天遗石》:太古时候,因为打仗,撞崩了天的一角,天上大块小块的石头掉下来砸破了房,砸死了不少人。一位叫女娲氏的人,架起一个大炉子,烧起火来,炼成了一块四四方方的五色大石块。女娲氏把五色大石块高高举起,把崩了一角的天补上了,使天成为完整的天。许多黑石头听说女娲氏炼石补天,也纷纷跑来。女娲氏想,现在南海边的海堤也被冲崩了一角,就发号施令,把黑石头赶到了琼崖南海岸边。当时居住在琼崖西北海岸的黎母仙姑,日夜忧愁海水吞刷沙质的海岸。这天,她看见一群黑色的石头浮在海里,心里非常高兴,就把黑石头赶在儋县境内的海边安居,变成了儋耳山。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天地初不足,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博物志》)女娲“炼石成煆”。(《路史》)煆,即霞,即朝霞晚霞。
女娲是婚姻制度的发明者,因此她是媒神:“皋禖,古祀女娲。少佐太昊,祷于神祇,祈而为女媒,正姓氏,职昏姻,通行媒,以重万民之判,是曰神媒。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4]女娃,即女娲。女媒,即媒神,故婚姻介绍人俗称媒人。
湖南《火是怎么来的》:很久以前,到处都是树林,林子里有许多虎、狼、豹、蛇,经常咬死人。女娲看见野兽这么猖狂,弄得世人好可怜嗷,就令雷神给人间送来天火。雷神举着火把来到一个村里,人们见了火把熊熊地燃烧着,十分惊奇而害怕,谁也不敢去接,都远远地避开。雷公又去另一个村落,人们一见火把都吓得关起门来。他只好去第三个村落,人们以为他是拿火把来害他们,连忙用石头把他赶走。雷公没有办法,就举起火把,烧起一片大森林,一直烧了七天七夜才熄灭。森林里的鸟兽全被烧死了,烧熟的鸟兽肉发出了香味。人们先是惊呆了,后来被鸟兽肉香引了去,吃吃试试,觉得味道很好。大家就把火苗带回家里,用来烧烤东西吃;又把火堆放在门口,用来防御野兽。
贵州《布、都找火》:在洪水潮天以前,地上就有人了。那些人都是女娲娘娘用泥巴捏成的。女娲娘娘把男的叫布,女的叫都。没好久,女娲娘娘走了,因为他俩个子大,就要布和都好生把小哥哥和小姐姐们带大。布和都的小哥哥、小姐姐好多,像满山遍爬的蚂蚁。恼火的是,布和都每天都要到山上林中打野物、摘野果子给小哥哥和小姐姐们吃。一天到晚劳累不说,他们的小哥哥和小姐姐倒反越长越小。布和都很着急。三天三夜后,他们才听见女娲娘娘的回音:“让他们烤火,吃熟食。”布和都不晓得哪样是“火”,就去找太阳神。太阳神说:“那得让‘都’嫁给我的儿子雷公,才给你们火。”布和都都不愿意,他俩已是夫妻了。但第二天清早,布醒来了不见都,到处喊,没人应。只好一个人回到家。这时,来了一个怪物说:“布,我是雷公。都自己愿意和我结成夫妻。我们现在给你送火来了,快来接火!”说完,大巴掌一伸,一道晃眼的白光,射向大地,于是地上有了火。在天上的都,成了雷公的妻子,叫作电母。小哥哥小姐姐们得到火烤,吃上熟食,都长大、长好了,火种也保存下来,直到现在。
河南淮阳:传说女娲在此造人,有太昊陵祭祀人祖。洪水后,伏羲女娲兄妹滚磨卜婚,但磨散开了,所以亲兄妹最后没能成亲,所以女娲被称作“人祖姑娘”。最后,兄妹始祖用捏泥人的方式,重造人类。兄妹刚捏出来的人长得跟毛猴似的,以后慢慢儿变,才变成了人形了,毛的啥都没有了。越生,小孩越好看。前来太昊陵朝祖进香的女香客说:“女娲就是人祖姑娘,是人祖爷的妹妹。她那时侯可辛苦啊,那时侯天下没人,就她姊妹俩,上头没天、下头没地的,是她姊妹俩造了咱人。没有他们,就没有咱今天的人。”
以淮阳太昊陵为中心的豫东南,太昊神话特多,而女娲神话却很少,与河南西华的相反。西华“县西二十里,旧传女娲之都也,本名娲城”(《太平寰宇记》)。从考古遗址看,至少春秋时期这里便有了女娲城,又名“娲城”、“女洼城”。西华的女娲神话,有《思都岗的来历》、《女娲炼石补天》、《女娲修城》等。思都岗村,位于西华县聂堆乡,“思都岗”意即“思念祖先在此建都”。西华位于河南的黄泛区,有“娲城”之称。这里有女娲氏抟土造人的贾鲁河,有她造人时和泥留下的石滩,有她办理公事的宫殿,有女娲坟。“女娲氏遗民思都岗,因以为名。”(《河南通志》)思都岗上,林木茂盛,景色清幽。城头,有状如龙蛇的古松。后来,又建女娲阁。阁分两层,下层供奉伏羲氏,上层供奉女娲,她身披树叶,赤足散发,左手持鳌,右手持蛇,气宇轩昂,栩栩如生。每年春秋之季、丰稔之余,人们来此,顶礼膜拜,瞻仰祭祀。女娲阁旁的祀礼房,有幅对联:“补天造人循寰宇宙;开天辟地女娲称皇。”从女娲阁南望,有座坟,是女娲陵,叫女娲坟。
传说,女娲补天后,又修女娲城,城离思都岗有里把之地。城上还有垛口,有城隍。城没修完,鸡子叫了,女娲就抱了三抱土,往那儿一霍,堆成了三个大岗岭子。这岗岭子后来被黄水淤住了。这土也不简单。就因为鸡叫,女娲城才修了半截子,没修完。传说,修女娲城的土是女娲补天时落下来的石屑变的;因此,每年春夏之交,城上常起烟霞,叫“娲城晓烟”,被誉为西华八景之一。“娲城,以为女娲所筑之城,故百姓相传,其来已久。城上朝来缤纷,烟霞袅袅。尤以春夏之交,此景最为壮观。”(清代《西华县志》)诗云:“女娲炼石自何年,补尽人间缺漏天。石屑化为城上土,常将五色幻朝烟。”传说,女娲城本为寨子,为纪念女娲,才叫城了。
河南西华的传说:女娲捏泥造人时,突然天下大雨,女娲急忙收拾泥人以免被雨淋坏,但却把许多泥人弄成了伤残。泥人活起来之后,就有了许多伤残人。对此,女娲很伤心,大哭起来。女娲的泪水,洒在一种野草上,人吃了这种草能解除身上的病毒。有一年,西华境内流行一种病疫,死了很多人。女娲就托梦给一个医生,让他用这种草治病。医生就按照梦中所嘱,寻找此草,拿给病人吃,果然见效。后来,这种草被称为“女娲芪”,即黄芪。
浙江《女娲造器》: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之后,天下就有了人。有了人,就要使用家什,可是没有。人还不会造东西,只好还由女娲来造。造东西要样子,没有样子如何造?女娲就拿女人的肚子做样子,造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圆不隆咚的容器,大的就叫缸、瓮、坛,小的就叫杯、盘、碗、盏。接着,女娲又照着小伲(小孩)撒尿的“小鸟”,把有些肚子样的容器也生上“小鸟”,那就是壶。你看,水壶、茶壶、酒壶。有了盛的,没有盖的,可不行,“肚子”不是露天了吗?女娲就照着女人乳房的样子,做了盖子,乳头朝上,刚好可以让手撮起来。
湖南省安化县乐安镇的蚩尤村,又称思尤村、思游村、思游界,语音相谐、语意相通,凝成了一脉相承、矢志不忘的蚩尤崇拜。思游界是秤师的发派地。制秤的祖师是谁?传说,女娲娘娘送了秤匠五件宝:一面“蚩尤旗”,就是围裙;一把“量天尺”,就是两脚规,是女娲娘娘补天时量缺口用过的工具;一个圆磨石,是女娲娘娘补天时剩下的;一个小刨子,是女娲娘娘的小鞋;一把铜丝刀,是女娲娘娘斩将封神的。
干支的由来:①鄂西《黑暗传》: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囊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囊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念咒语,一声巨响,两个肉囊裂开,十男十二女跳出来,原来他们是天干与地支,“天干为男又为阳,地支为妻又为阴”,从此阴阳配合繁衍出众多子孙后代。玄黄说:“这是天干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合称干支。②浙江省海盐县《伏羲女娲做夫妻》:伏羲兄妹成亲后,女娲生下一条几丈长的蛇。伏羲提剑去斩,一斩两段,分出了天清地黑;再一斩四段,从此有了四季;斩作八段,分出了八方;斩作十二段,分出了十二地支。
重庆巴县《十二个月和星期是啷个来的》:盘古分天地后,女娲用十三根石柱去撑天,结果只用了十二根,从此出现了一年十二个月,多的那根,便形成了闰月。
据说,女娲之后,社会逐渐由母系氏族社会转向父系氏族社会,其部族中有以“女娲”为姓氏者,这个罕见的复姓在今北京市的东城区、海淀区仍有零星分布。(百科名片:“女娲”)
二、关于女娲的文学神话
女娲崇拜,给了后世的造神者无限的启示,让伏羲、盘古、碧霞元君、无生老母等后起神祇,甚至佛祖、观音等外来神祇,都不得不与女娲扯上关系,以抬高身份。这些较晚才出现的神话,是创世神话的仿作,属文学神话。这种现象,在中华神话甚至世界神话里都是罕见的,说明女娲崇拜很特殊,它既是本土宗教,更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甘肃天水,相传是伏羲的生地。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传说是女娲的诞生地,相传正月十五是女娲爷的生日。与秦安县城仅有一桥之隔的邢泉村,最崇信的方神(地方性的神祇)是三娘娘,即“三圣母”、“三爷”。农历七月十二到十六,村里要为三圣母“过会”(举办庙会)。该村圣母宫的院门上方,悬挂一匾,上书“娲乡神母”。传说,秦安是女娲娘娘的故乡,三娘娘是娲皇转世,所以本领特大,还有许多三圣母灵验的传闻。女娲在当地人信仰中的地位、作用,重要性比不上大娘娘、三娘娘之类的方神。女娲在天水地区百姓的心目中,比起河南淮阳、西华,以及河北涉县等地,显得比较遥远而淡漠,即使同是在女娲庙会上,她与人们的感情也不象西华等地那样亲热,人们不大注重祈求她来保佑风调雨顺、幸福平安。许多人都说,女娲爷比起这些方神来,要大得多、古老得多,但由于她并不直接掌管这一方土地,所以人们有事也就不去麻烦她了。
彝族撒梅支人的西波教,说:远古之际,乾坤浑沌,浑沌之中产生了上圣神龙首创天地,然而天地相连无边无涯,随后出了盘古王,划分了天地界线;三皇问世,安了昼夜,创造了礼乐和五谷;原天干神将自己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并创造了天干地支;自此天地有了生气,人们开始耕耘播种。因人们的耕耘和收获没有定时,于是娄景仙、娄景地将三十天凑成一个月,李淳风定了大月和小月,张子房分出了四季节令,由于地上人类增多,诸神只得回到天上居住,为此女娲神又增辟了豆腐天、刀令天、变宝天,使天成为三十六层,从此普天下阳光灿烂,大地上五谷丰登,人们的日子又兴旺起来了。
辽宁汉族《女娲娘娘补天》:相传,女娲娘娘补天时,弄了不少石头,有青石、白石。她补天是用石头插边。剩下紧北边儿那一块没有合适的石头,她就搁大冰块子插上了。天底下的人一看冰就老寻思:这活儿干得不行啊,说不定哪天掉下来,人就得给砸死,房子也得给砸塌。人泄气了,也不爱干活儿了。一来二去时间长了,玉帝和如来佛知道了,就对女娲说:“你用石头、冰块子把天给补上了,这倒是行,可是你看这天下的人都不干活儿了,今后怎么过日子?”女娲娘娘一想,说:“好吧,一口青气补满天。”她吹了一口青气就把天给补上了。以后这天下的人呢,往上一瞅是蓝瓦瓦的天,也就安心干活儿了。北边儿为何冷呢?因为北方是冰块子插的。补天剩下两块石头没地方放,她来到了花果山,就扔在那儿了。日久天长,这个石头受日精月华,自个儿就崩开了,分两半儿,里边儿就蹦出来个石猴儿,他就是孙悟空。
四川巫溪汉族《日和月》:传说,远古时候,日和月是盘古的女儿和儿子。盘古把天地辟开之后,到处是黑沉沉的,没有一丝光明。盘古很着急,就把儿子月和女儿日叫到跟前,要他俩去拜女娲娘娘为师,学习发光的本领。女娲娘娘收了他俩为徒。由于男娃娃贪玩好耍,爱睡懒觉,学满之后,发出的光亮不如妹妹的好。兄妹俩学完谢师时,拿不出什么礼物,哥哥只好取下华丽的帽子,妹妹解下美丽的裙裤送给师傅。女娲娘娘回赠哥哥一包绣花针,妹妹一粒宝珠。他们辞别了师傅。哥哥说:“你管白天,我管黑夜,因我爱睡懒觉,怕误事。如果行,我把绣花针送给你。”妹妹同意了。有一天,日和月一起出来了。这下可不得了罗!天地突然变亮,气候陡然变热,到处都是火辣辣的,热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人们咒骂:“快用弓箭把日射下来,不然会被它活活烤死。”日惊呆了!她是靠口衔的那颗宝珠发热,现在只有用哥哥送给她的那包绣花针,射出道道金光,以便掩住裸体,去刺那些要射她的人们的眼睛。从此,人们一见到她便睁不开眼,想射也射不着。月看见人们要射日,也害怕了。他再不敢与日一齐出来,等日落之后,在山后睡一阵子才出来。
湖北浠水汉族《天父地母》:很古很古很古的时候,没有天,没有地,没有日月星辰,更没有人,只有一个混沌蛋。这蛋一头重,一头轻,里面包着两个胎胚。后来,胎胚渐渐长大,长成天父、地母。天父长得很大,在胎体里嫌挤不过,就把手一伸,脚一跺,垮塌一声把个胎壳子崩成两边,上面的半边很轻,就一直往上升,越升越高;下面的半边重些,就一直往下沉。这上升的是气,人们叫它“天”,下沉的就叫它“地”。因为天父是盘在胎体里面长大的,就叫“盘”。后来的人,认为“盘”是很古以前的事,就叫他“盘古”。地母像旋涡一样旋在胎体里面,就叫“涡”,“涡”是人母,就叫“女涡”,渐渐转成了“女娲”。盘古和女娲生了好多后代,都是很有本事的。后来就在天上成了菩萨。地上的人是女娲用泥巴捏的,人矮些,本领也小得多。
南方的瑶、畲、苗等人,却把盘古、伏羲、女娲奉为三位一体的祖先神,这样的神像或神图,遍及粤、桂、湘、赣、闽的瑶、苗、壮、畲,和有瑶、畲文化背景的汉族客家人。广西南丹白裤瑶的盘古庙,又称“社庙”,用三块石头代表盘古、伏羲、女娲。瑶族十二姓自称盘古后裔,女娲兄妹婚的故事是他们坚持“姊妹婚”的“祖训”。广西罗城瑶族的《过山榜》载:“昔时上古,天地不成,世界混沌,乾坤不正,无日月阴阳,不分黑夜白昼。是时,忽生我盘古圣皇,前先出身置世,凿开天地,置水土,造日月,分阴阳,制星辰,造立湖海,置立江河,置万国九州。洪水登天,人民尽绝,重有伏羲兄妹,因见天下无人,松为公矣,梅为母矣,合为婚姻。生下一皮袋,发上青山成瑶役,发下九州是万民。”
宁夏汉族《人间婚姻咋开始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以来,世上没有人类。这样过了很久很久,盘古和女娲凑到一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年老了许多。两个人不由地想:咱辛苦一辈子创了世,说不定过上多少年,都老百年了,把这世间留给谁去受用呢?没人受用,咱还不是一辈子白创了世!二人后来把他们的想法告诉给了玉皇。玉皇一想,说得也对:一旦盘古、女娲二人过世了,下界就没了人,下界没人居住,这天堂还能算天堂吗?就是算天堂,没下界的人敬,有啥意思?玉皇这样一想,就派人下界打了一合石磨。把石磨打成以后,又搬到山顶,他就把盘古、女娲叫到石磨跟前,让石匠把两扇磨子分开,同时向山下滚去。滚到山底,两扇石磨一上一下合在了一块。玉皇就让二人效法石磨结合在一起。盘古、女娲一看,顿时醒悟了。从此,二人结为夫妻,生儿育女,代代相传。
湖南汉族《女娲补天》:女娲是盘古的后代。盘古死后,她成了仙,但没有上天,仍在人间过食烟火的生活。有一年,好端端的一块整天,有个地方忽然掉下了一大块,现出了个大洞。大水从洞里落下来,人间到处是洪水。女娲娘娘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捡了好多好多青石,架一个火炉子炼石。七七四十九天后,炼成了一大一小两块石板。女娲娘娘不怕水,她大叫一声,把石板不偏不斜地顶死了洞口。一下子,大水就不再往下掉了。过了一会儿,地上的洪水也慢慢地退尽了。活着的人,也回了家园。女娲娘娘又从天上飞回了人间,化作一缕轻烟,隐到她炼出来的那块小石板里去了。一年后,小石板忽然不见了,变成了一个漂漂亮亮的妇人,她就是石矶娘娘。石矶娘娘来到人间,带了两个女徒弟,大徒弟叫彩云童子,二徒弟叫碧云童子。师徒三人,医治百病。两年以后,不幸的事发生了,她的大徒弟彩云童子被哪吒太子用箭射死了。石矶娘娘就只好带着碧云童子,专心采药,把医术传授给人们。从此以后,人类就晓得用草作药来诊病了。
无生老母,在中原广受信仰,相传诞生于七月初七。“无生母,产阴阳,婴儿姹女。起乳名,叫伏羲、女蜗真身。李伏羲,张女蜗,人根老祖。”(《龙华宝经古佛乾坤品》)“天皇治下大地乾坤,地皇时伏羲女蜗治下大地人根,人皇时留下万物发生,五帝终有君臣。”(《佛说通元收源宝卷》)“四川阆中春节要拜谢媒神。《阆中县志》载:上元节,妇人无子者,窃面盏以归,和油煎食之谓能生子。若生子,次年遇会出油数斤,以答谢神祝。妇人求子,往往登塔子山持扫帚扫塔,拜谢主婚姻生育的女娲,即无生老母。”(宋俊:“春节从这里起源”)“旧俗正月初七为‘人胜节’,供无生老母,她是传说中的女始祖、芸芸众生的保护神。”(搜搜百科)
交趾,即今越南、中国广西一带。《墨子》说,“尧治天下,南抚交趾”。《大戴礼记》载,颛顼帝时的疆域“南至于交趾”,舜帝“南抚交趾”。黎族神话讲,雷摄卵至山中,卵生一女,与交趾蛮相合,生黎族。《吴越春秋》载,越国是大禹后裔所建。史载,秦灭巴蜀后,蜀王子安阳王率兵南迁于交趾。中华南方、中南半岛,在夏、商、周时已有越族之名,形成了以种稻为主的部族,叫百越(或作百粤),又演变为壮、侗、京、黎等人。15世纪以后,一支越族从越南陆续迁到中国广西防城。1949年后,中国的这支越族改称京族。等等。诸多资料显示,百越属龙族,越族的女娲神话属中华神话。“在越南神话中,女娲与四象两个巨人比赛堆山。”(李福清:《神话与鬼话》)越南传说,女娲的配偶是四象,从前在越南的某些地方建有四象女娲庙,也有专供女娲一个人的庙。女娲在越南的特点是,阴户宏大。在有的塑像中,她正用手打开自己的阴户。(李福清:《中国神话故事论集》)越南的越族春节,最具古意古风的,是年粽,即大方粽,每个都重达两斤多,其形状、寓意,体现了“天圆地方”、“地母崇拜”,象征着孕育人类的大地。
来自印度的佛教,很重视华人的女神信仰。比如:①腊八节是女娲成亲的日子,因此要祭祖,要吃腊八粥,约从北宋起才被佛教化,改称“成道节”,传说是佛祖的成道日。②佛教诸神,最受华人崇信的是观音。观音乃佛教大乘菩萨,本译作观世音,唐人避李世民讳,改称观音。佛经说,观音的职责是与大势至菩萨共侍阿弥陀如来,推行教化。佛教的佛、菩萨都是无性别的,他们在世人面前可按需要呈现各种化身;所以,南北朝时的观音像有男相也有女相。但自唐代以后,民间奉祀的观音多是美妇,还说她是妙庄王(或说楚庄王)幼女,舍身救父,成为观音。这样,观音成了拥有救苦救难、施财、布雨、送子等神通的慈悲之神,能向苦难者提供最需要的帮助。佛教在华化的过程中,观音从男神变成了女神,俗称送子观音。因此,观音的华化,实为女娲化。
“佛教传入中国后,观世音菩萨是男性还是女性连佛教经典也弄不清。唐时来长安的北印度人密宗大师金刚智死后,其徒弟不空遵师遗命,渡师子国(今斯里兰卡)至印度取回大批秘经,在长安受到了唐玄宗的热烈欢迎,并于宫中设道场驱灭降妖斗法,并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灌顶,收其为弟子。安史之乱杨贵妃死后,不空为杨贵妃抱不平,于是,用饱含感情的线条的色彩,按照密宗的要求,画出了一幅杨贵妃的画像,以表示对贵妃弟子的敬重和怜爱。这幅画就是杨枝观音像,极受善男信女的欢迎。此后,以杨贵妃为原型的鱼篮观音、送子观音、水月观音、海岛观音、马郎妇观音等画像,便陆续出现,从此,以杨贵妃为原型的观世音菩萨塑像一直沿至今天,终使观音的性别定为女性。而在佛教发源地的印度,至今观世音菩萨性别男女不清。”(张德玉:“‘佛托妈妈’性别考辨”)
“敦煌残卷中的伏羲女娲洪水故事,认为伏羲女娲为洪水后各族的新一代共同始祖。魏晋直到隋唐,借本土的民间传说来宣讲外来佛教思想的作法十分普遍。由于汉代以来伏羲女娲在民间信仰里具有强大的势力,故伏羲女娲就经常在这类伪经中摇身一变成为如来麾下的菩萨。被频繁引用的《须弥四域经》、《十二游经》和《造天地经》就是这类伪经中的几部。《须弥四域经》和《造天地经》在言及伏羲女娲时均未将其与洪水故事联系起来,然而却有伏羲女娲造日月的说法。‘伪经’代佛陀立言,在吸收华土固有文化时当然有所选择,注意不与‘真经’相抵触。佛经中本有完整的洪水故事,华土固有的同胞配偶型洪水故事与之相比非同一类型,故伪经于伏羲女娲洪水故事只取其人而舍其事;佛经中有菩萨造日月的故事,华土亦有伏羲女娲造日月的传说,二者一拍即合,于是伏羲女娲一变而为菩萨。”(吕微:“楚地帛书敦煌残卷与佛教伪经中的伏羲女娲故事”)
“伯益述《山海》:‘天毒之国,偎人而爱人。’郭璞传:‘古谓天毒即天竺,浮屠所兴。’偎爱之义,亦如来大慈之训矣。固亦既闻于三五之世也。”(刘宋·宗炳:《明佛论》。伯益,大禹之臣,《山海经》的作者之一。《山海》,即《山海经》。郭璞传,即郭璞注。三五,指三皇五帝。)“余寻终古三五帝皇,有事西奔,罕闻东逝,故轩辕游华胥之国,王邵云即天竺;又陟昆仑之墟,即香山也。以事详之,并从于佛国也。”(唐·道宣:《归正篇》。轩辕,即黄帝。)
“佛教自印度正式传人我国的时间大约在两汉之际,东汉末即开始流行。佛家否定人的世俗生活,要求善男信女脱离君臣、父子、夫妇等关系之网,在红尘之外得到解脱。这种宗教在印度有它的适合土壤,在中国这块‘名教’有深厚势力的土地上便无法坚持原来的教义。佛家本来不讲孝道,但在中国不孝乃是大逆不道,佛家也就不得不把孝道当作佛门的善行,从而出现了许多所谓‘孝僧’。反佛的思想家则以‘名教’的‘华夷之辨’和‘忠孝节义’为思想武器,批评佛教非中华之教,无君无父,不齿于人类。这就是印度式佛教不能在我国生根,不得不被改造为中国式佛教,而中国式佛教也不能持久占优势地位的重要原因。”(《孔子评传》)
明代对伊斯兰教很宽厚,清代则施以高压,激起多次回民起义,形成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的纠结。明末清初,中华伊斯兰教有两大变化:①为适应中华,出现许多支派,在西北地区形成门阀制度[5];②伊斯兰学者的汉文译著,大为活跃。他们都是受中华文化熏陶的回儒,认为“回、儒经书,文字虽殊而道无不共,语言虽异而义无不同”,因此将“天方经语略以汉字译之,并注释其义焉,证集儒书所云,俾得互相理会,知回、儒两教,道本同源,初无二理”。(清·蓝煦:《天方正学·自序》)他们将伊斯兰的“真一”说与程朱的“太极”[6]说加以融合;改造儒家“格物致知”,为“认主独一”的教义服务;将儒家的“五伦”称为“五典”,使之隶属于“忠于真主”这一最高信条。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复合共同体,而不是56个民族临时加在一起的联合体;56个民族唇齿相依,共休戚、共荣辱、共命运。近现代,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蹂躏,激发了中华各族爱国情怀,使臣民意识上升为爱国主义,回族大众将争取民族生存权利的斗争同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各个历史时期,为争取全民族独立自主而同汉族等各兄弟民族齐心协力,并肩战斗。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涌现出了深受林则徐器重的抗英骁将马辰,在厦门智退英军的杨成龙,为保卫定海而英勇捐躯的郑国鸿。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春元奉命防守天津大沽口北岸炮台,当直隶总督、布政使、总兵等在英法联军进攻时临阵逃脱之际,身为下级军官(游击),孤军奋战,英勇捐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在主帅意欲退逃时毅然裹创死战,直到壮烈殉国;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的战争中,马福禄率家乡(甘肃河州)子弟兵在京郊廊坊顽强抗击侵略军致其败逃,大长我志气,后来在坚守正阳门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张怀武:《近现代回族爱国斗争史话》)在辛亥革命中,留日回族知识分子发起组织‘留东清真教育会’,创办《醒回篇》,宣传爱国进步思想。在五四运动中,反帝爱国浪潮风起云涌,马骏、郭隆真、刘清扬叱咤风云,在反动军阀淫威前铁骨铮铮,大义凛然!后来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回民支队、渤海回民支队驰聘疆场,杀敌御侮,马本斋母子就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国民党方面,中央有白崇禧以坚决抗日任副参谋总长,地方有马鸿逵、马步芳派军队赴中原抗日;从华北到华东,回族各界人士广泛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活动,甚至连伊斯兰教界大阿洪达浦生不辞艰难险阻,亲赴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埃及和东南亚宣传抗日,广泛争取国际舆论支持;知识界志士仁人陆续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武汉、重庆、桂林、昆明等敌占区和大后方纷纷创办刊物,揭露日寇侵略罪行,唤醒同胞抗日救国。在近代国难当头的一百年间,全国回族在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同中华各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呼出‘上而报效国家,下以援拯苍生’的时代强音,充分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因而受到孙中山先生和鲁迅先生的热情赞许和高度评价。当全民族似乎是集体无意识般地通用中华民族主体成员和全国绝大多数民族通晓的汉语文时,就已开始在民族意识深层培植起了王朝臣民——中国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情愫。用这一观点去分析历史上回民起义,即使进入鼎盛阶段,其领袖人物不称王、不攻夺帝京,以及求抚心态和流亡出走,都是仅以捍卫民族生存权利为核心。”(喇秉德:“论回回民族特征”)
“回族伊斯兰教是对‘文明冲突论’的一种有力批驳。回族爱国爱教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唐宋元三代的积蓄和萌发:明代形成‘忠主顺君’思想、清代衍生出‘争教不争国’思想、民国兴起‘救国救教、国教并兴’观念,直至当代发扬为‘爱国爱教’思想。从其先民肇始,作为在中国大地上生活了1400多年的回族,对国与教的珍爱和认同已经成为这个民族不可割舍的情结。回族普遍认为,各族‘同国如同舟’、‘保国即保教’、‘爱教不忘爱国’、‘国强则教兴’,国与教须臾不可分开。回族是中国的民族,回族特色的伊斯兰教成为了中国多元文化的一部分。文明本身并不冲突,冲突的是拥有了文明、而又以偏执的思想去理解文明,并打着文明的旗帜,借助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力量推销自身价值观的人们。”(马强:“爱国爱教:回族双重认同形成的历史分析”,《宗教周刊》)
[1]陶阳、牟钟秀:《中国创世神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9-114页。
&&&&[2]土窝窝,比石窝窝更古老:“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周易》)初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先有“舅舅”的观念,后有“父亲”之说。母系社会残余较多之处,舅权较发达。姑舅表婚制,即凡有姑舅关系的,就可优先择偶。1956年之前,纳西族仍盛行走访婚。男女之间离异无常,男子暮至晨归;所以,子女一般很难确认生父。子女由母亲抚养,父亲并无抚养子女的义务。父与子不是同亲族的人,因而从世系上也就没有共同的血缘纽带,即使相见,亦如陌生人。在母系亲族里,凡是长辈的妇女都是自己的母祖或母亲,长辈的男子则是自己的舅祖父或舅父。在亲族制度中,长期没有父子关系的概念,因而也就没有父亲这一名词。男子的子女都在别的亲族内;所以,男子没有自己的子女。
[3]袁珂:《神话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70页。
&&&&[4]《路史》。罗苹注:“古皋禖祀女娃。《风俗通义》云:‘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行媒始此明矣。’”
&&&&[5]门阀制度,出现于东汉,是以家族为基础的地方性组织,孝是其最高道德原则。
[6]太极是易学的标志,而易学以伏羲为开创者,以伏羲女娲为阴阳二神。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菩萨保佑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