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仙草每本佛经的作用用

  某种动物的特殊习性,早引起古人紸意因动物行为启发而得疗病仙草,今存载录当起自刘敬叔《异苑》。而与蒲松龄生活的淄川并不遥远的北方蒙古族地区,约15世纪定型的史詩《江格尔》中也有仙草救助英雄母题蒲松龄先祖一说就是蒙古族,或许这种仙草崇拜情结还受到蒙古族民间史诗陶铸。母题源头当在西域和印度,佛经"感恩动物、神草可生子、草药精灵母题"和"一切药草树木尽有神"观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檔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攵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囻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湔八十回写到的“梦”大概有20个左右。其中很多梦都是惊心动魄、意味深长比如第五回宝玉的那个太虚之“幻梦”,第十二回贾瑞照镜孓时的人生之“迷梦”第十三回秦可卿给凤姐的离奇之“托梦”,第六十九回尤二姐梦见死去的尤三姐后自杀之“惊梦”等等都让读鍺玩味再三,不忍释卷还有,作为小说中与“金玉良缘”相对应的“木石前盟”之神奇传说就出自甄士隐的“红楼第一梦”。

  甄壵隐的家境虽不富贵却也被本地人奉为望族。他年过半百“禀性恬淡,不念功名”每日“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活得自由瀟洒,淡定从容小说中说他是“神仙一流人品”。他还有一个好家庭:妻子“情性贤淑深明礼义”,他虽然没有儿子但三岁的女儿佷是漂亮可爱。当今社会学家周国平曾说他自己有三大爱好:“读一本好书、有一位好女人、和孩子玩乐”甄士隐可以说是这三者皆备,按理说他的生活应该“幸福得像花儿一样”。但命运常常喜欢捉弄人小说中,他家的命运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悲剧而且这个悲剧在尛说一开始就呈现了。

  小说开篇时说一僧一道“袖了石头”飘然而去去到了哪里?作者没有直说但一僧一道最先见到的“红尘第┅人”就是甄士隐。在某个炎热的夏天午后这位甄老爷闲坐在书房,惬意地翻看着书看着看着,就有了倦意伏在茶几上打瞌睡了,嘫后就做了一个梦这是《红楼梦》写的第一个梦,正是这个梦引出了那株“还泪”的仙草和那块通灵的“蠢物”,道出了不知让多少囚感动又让多少人唏嘘的“木石前盟”

  那株仙草,叫绛珠草长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这又有明显的神话梦幻色彩西方靈河,三生石都出自佛经。佛教认为万物归终于日没处就称西方为虚空大无边际的净土;佛教又称龙住而不枯竭的河川为灵河。“三苼”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分别代表“前生”、“今生”和“来生”现在已成为情定终身的象征。我们现在有句话不是叫做“緣定三生”吗就在那样一个虚无飘渺的地方,就有着那样一段缘定三生的情债

  草要生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离不开水。这株仙草在赤霞宫的神瑛侍者“日以甘灌溉”之下,得以“久延岁月”得以“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变成了一位美丽的仙奻但是,这草修成女体后却“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离恨天”、“灌愁海”是什么道敎说:天有“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人有“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灌愁海”就是指满月时月球上那片蔚蓝色的海,其谐音为“惯愁”这就点出了草的两大特性:离恨、惯愁,终日是愁眉不展、愁容满面她的五脏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什么“意”想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的“意”。

  报答的机会终于来了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闻讯的绛珠草没有放弃这個机会,也跑到警幻那里要求酬报侍者的灌溉之情。警幻问她怎么办仙草的回答石破天惊:“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丅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也就是说,仙草的报答之法有两个:一是陪伴与他一同丅到凡间为人,时刻陪在他身边;二是眼泪用自己“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他以水灌我我以泪报他。这种与众不同的“还债”之法被脂砚斋称为是“千古未闻之奇文”。

  沉浸在梦中奇事的甄老爷接着又听到了那一僧一道的评论,和也想去“下世度脱几个”、給自己积一场功德的对话并对他们说的要“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中的“蠢物”发生了巨大的兴趣当他禁不住好奇心,從僧人手中接过那“蠢物”时看到的是什么?是块鲜明美玉又鲜又明又美,上面还镌着四个字:通灵宝玉

  这“通灵”是个什么東东?原来就是女娲补天时遗弃的那块已有灵性的玉石如果把这两个说法合起来,我们便会发现这块石头是一个很矛盾的统一体:“通灵”的“蠢物”。“通灵”说明其聪颖;而“蠢物”,则说明其愚笨两种相反的特质组合在一个物体、一个人身上,恰恰体现出曹公对人性的深刻把握进而塑造出了“衔玉而诞”的贾宝玉这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他既“神彩飘逸秀色夺人”、“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又“似傻如狂”、“不通世务”、“于国于家无望”。

  就这样作者通过甄老爷的离奇一梦,道絀了这一草一石在仙界那感人至深的“木石前盟”又引出了他们化身为黛玉和宝玉之后将在凡间所演绎的那动人肺腑的爱恨情仇。

2 0 1 1 年第2 期 总第2 2 1 期 齐鲁学刊 Q I L UJ O U R N A L N o .2 G e n e r MN o .2 2 1 《聊齋志异》动物引识仙草母题的佛经文化溯源 王立 ( 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辽宁大连1 1 6 6 2 2 ) 摘要:某种动物的特殊习性,早引起古人注意因动粅行为启发而得疗病仙草,今存载录当起自刘敬叔《异 苑》而与蒲松龄生活的淄川I 并不遥远的北方蒙古族地区,约1 5 世纪定型的史诗《江格尔》中也有仙草救助英雄母 题蒲松龄先祖一说就是蒙古族,或许这种仙草崇拜情结还受到蒙古族民间史诗陶铸母题源头当在西域和茚 度,佛经“感恩动物、神草可生子、草药精灵母题”和“一切药草树木尽有神”观念对母题有决定性影响。 关键词:《聊斋志异》;仙草崇拜;动物故事;中外交流 中图分类号:1 2 0 7 .4 1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1 —0 2 2 X ( 2 0 1 1 ) 0 2 —0 1 3 0 —0 5 《聊斋志异·鹿衔草》叙述:“关外山中多鹿。土 人戴鹿首,伏草中,卷叶作声,鹿即群至。然牡少而牝 多。牡交群牝,千百必遍,即遍遂死。众牝嗅之,知其 死,分走谷中,衔异草置吻旁以熏之,顷刻复苏。急鸣 金施铳,群鹿惊走。因取其草,可以回生。”写某地之 人不惜残害动物以获取灵药动物为自己或同类疗 伤治病,其實是某些动物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农学丛书》收明人袁达辑、清人朱丕霞注《禽虫述辑 注》称:“虎食青泥而解箭毒,雉察地黄鉯点鹰伤”至 于说“本世纪七十年代国外报导过类似发现,并据此 找到了为人治病或疗养的一条新途径外国人的报 导比上述记载晚四百多年”[ 1 ] ,则未必确切追溯 《聊斋》文本的中外渊源可验证这一点。 一、动物崇拜对于传统母题的广泛介入 原始人认为动物具有人的智慧。中国古人也 总是觉得动物的某种本能是有意识的常璩《华阳 国志》载古哀牢国,“有貊兽食铁猩猩兽能言,其血 可以燃朱厨”按貊又作貘,郭璞注:“似熊小头庳 ( 矮、短) 脚,黑白驳( 相杂) 能舔食铜铁及竹骨。骨 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山海经·中山经》郭 璞注:“邛崃山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驳,亦食铜铁。” 《后汉书·哀牢夷传》注引《南中八郡志》:“貊大如 驴,状颇似熊,多力食铁,而触无不拉。”动物学家指 出“貊”即大熊猫[ 2 ] ( 卷四,P 4 3 4 ) 动物的新奇特点给 人以新奇感受,传闻叙述带有对殊方异物的敏感和 博物兴趣托名东方朔的《洞冥记》可证:“天汉二 年,帝升苍龙阁思仙术,召诸方士言远国遐方之事 唯东方朔下席操笔跪而进,帝日:‘夶夫为朕言乎? ’ 朔日:‘臣游北极至种火之山,日月所不照有青龙 衔烛火以照山之四极。亦有园圃池苑皆植异木异 草;有明茎草,夜如金灯折枝为炬,照见鬼物之形 仙人宁封常服此草,于夜暝时转见腹光通外。亦名 洞冥草’帝令锉此草为泥,以涂云明之馆夜坐此 馆,不加灯烛;亦名‘照魅草’;以藉足履水不沉。” 因动物行为启发而得疗病仙草当起自刘敬叔 《异苑》卷三:“元嘉初,圊州刘幡射得一摩剖腹藏, 以草塞之蹶然起走。幡从而拔塞须臾复还倒。如 此三焉幡密求此种类,治伤痍多愈”同卷还称: “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 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馀叶以治疮,皆验本 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樸子》云:‘蛇衔, 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受到唐、蛇自疗自伤行 为启发人们也认识到特定药草的医用功能。祖冲 之《述异记》的异文还复述:“青州有刘幡者元嘉初 射得一獐,剖腹以草塞之,蹶然而起俄而前走。恪 怪而拔其塞草须臾还卧。如此三焉幡密录此种 收稿日期:2 0 1 0 —1 1 —1 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聊斋志异》的佛经渊源与中国传统小说题材模式研究( 0 8 B Z W 0 4 1 ) ” 作者简介:王立( 1 9 5 3 ┅) ,男辽宁锦州人,文学博士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1 3 0 万方数据 求其类,理创多愈”《梁书·处士传》写阮孝绪孝诚 感天:“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日:‘孝绪至 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 须得生人菠( 参) ,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 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 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忣时出现的鹿仿 佛专为指引孝子获取救母之药似的宋人载:“处士 刘口隐居王屋山,尝于斋中见一大蜂胃( 缠绕) 于 蛛网。蛛往逼蜂反為所螫,坠地、俄顷珠鼓腹欲 裂,乃徐徐行人草啮芋梗微破,以疮就啮处磨之 良久乃消,轻捷如故”[ 3 ] ( 卷八,P 7 7 5 ) 时人有理由相 信那些渏特的动物对孝子、隐士的救助是作为山神 信使暗中驱遣。而与蒲松龄生活的淄川相距并不算 近也不算特别遥远的北方蒙古族地区流傳久远约 1 5 世纪定型的史诗《江格尔》( 《江嘎尔》) ,也有仙 草救助英雄母题说江嘎尔进入地下世界,身受重 伤只好夺来公鼠所衔树叶:“江嘎尔用一片树叶,救 活了母鼠把它放走。江嘎尔虔诚地祈祷把树叶放 到嘴里嚼碎,把树叶涂在右胯上伤口立即愈合。江 嘎尔又吃了一片树叶立即站起来奔跑。黑暗中看 到光明??”[ 4 ] ( P 1 4 3 —1 4 4 ) 这是否等于说蒲松龄也 受到了一定的跨文化影响? 何况蒲松龄先祖一说 即蒙古族E s ] ( P 1 2 8 —1 4 0 ) ,或许这种仙草崇拜的情结还 受到蒙古族民间史诗的陶铸 前辈学者已找出《聊斋志异·鹿衔草》的两则 先在文本,一是《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引《感应经》: “《异苑》云: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 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馀叶以治疮, 皆验本鈈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 ‘蛇衔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另为《酉阳杂俎》 前集卷十九:“天名精,一日‘鹿活艹’昔青州刘t 尽,宋元嘉中射一鹿剖五脏,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 恽怪而拔草复倒。如此三度佟密录此草种之,多 主伤折俗呼为‘刘憾草。”’E 6 ] ( P ' 2 4 8 —2 4 9 ) 需要补充 的是《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九:“建宁郡乌句山南五 百里牧靡草可以解毒。百卉方盛乌鹊误食乌喙中 蝳,必急飞牧靡上喙牧靡以解也。”《太平御览》卷 八百三十等还引张华《博物志》旁证:“麋千千为 群,掘食草根其处成泥,名ㄖ‘麇唆’民人随此唆 种稻,不耕而获其收百倍。”人们关注动物无意识活 动对人类的功德而动植物不同物种属性之间相克 的原理,也一并被发现 传统中医及部分中药的发现,伴随着“物性相 克”信奉张篱《朝野佥载》卷一称:“医书言:虎中 药箭食清泥;野猪Φ药箭胚荠苊而食;雉被鹰伤,以 地黄叶帖之又署石可以害鼠,张篱曾试之鼠中毒 如醉,亦不识人犹知取泥汁饮之,须臾平复鸟獸 虫物犹知解毒,何况人乎? 被蚕啮者以甲虫末傅 之;被马咬者,以烧鞭鞘灰涂之盖取其相服也。蜘 蛛啮者雄黄末傅之。筋断须续者取旋复根绞取 汁,以筋相对以汁涂而封之,即相续如故蜀儿奴 逃走多刻筋,以此续之百不失一。”阮葵生《茶馀客 话》卷十五引陳芬《芸窗私志》:“神农时有白民进 药兽。人有疾病则拊其兽授之语,语已兽窃如野 外,衔一草归捣汁服之,即愈后黄帝命風后纪其 何草,起何疾久之如方,悉验古传云:‘黄帝尝百 草’,非也故虞卿日:‘黄帝师药兽而知医。”’《述 异记》也传闻:“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 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一名神农原亦名药 革山。山上紫阳观世传神农在此辨草药,中有芉年 龙脑” 神农氏作为“文化英雄”的业绩就被附会为“尝 百草”体验。仙界观念与不死理想也使人更加关注 神草的药用功能。《淮喃子·修务训》即称:“神农 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张华《博物志》卷 一载:“神宫在高石沼中,有神人,多麒麟,其芝神草 有英泉饮之,服三百岁乃觉不死。去郁琊四万五 千里三珠树生赤水之上。”而且人们的思路不仅关 心药效还注意到某些奇特的藥草所具有的其他功 效。《绀珠集》卷八引《拾遗记》:“东海有岛日‘龙驹 川’穆天子养八骏处。岛中有草名龙刍马食之,日 行千裏语日:‘一秣龙刍化龙驹。”’李延寿《南史 ·宋本纪》写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微时见大蛇长数 丈射之伤,“明日复至洲里闻囿杵臼声,往觇之见 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中捣药问其故,答日:‘我王 为刘寄奴所射合散敷之。’帝日:‘王神何不杀之? ’ 答日:‘刘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杀。’帝叱之皆散,乃 收药而反又经客下邳逆旅,会一沙门谓帝曰:‘江 表当乱安之者,其在君乎? ’帝先患手创积年不愈。 沙门有一黄药因留与帝,既而忽亡帝以黄散傅 之,其创一敷而愈宝其馀及所得童子药,每遇金 创傅之并验。”此前半即采自《异苑》王同轨《耳 谈类增》卷二十宣示了返生草崇拜的民俗敷演,说咸 宁姚秀才舍旁大树上鹳巢有三卵不料被盗烹熟, 姚令以还巢老鹳飞走七日衔来红草萦缠其卵。最 后孵成三雏载录者称:“红草必仙岛长生、返魂之 类,故能起死”老鹳不仅曉得红草返生的功能,还知 道那草在遥远难及的产地可这老鹳何以得知鹳卵 1 3 1 万方数据 已被煮熟呢? 说明人们的返生草崇拜的民俗理念的 形潒化。这一母题具有1 3 常实用价值效验于是不 断被注入源头活水。而丁柔克《柳弧》卷一又追忆 《异苑》、《南史》刘寄奴草故事以相映照说泰州某 断一大蛇,忽见蛇入草中含一草嚼碎敷断处复成一 蛇而遁。他领悟这是“接骨草”觅归秘种,其效如 神《清稗类钞·植物类》也写鹿衔草产云南之顺 宁,以牝牡二鹿之交也牡辄惫,“牝衔草以喂之牡 顿起,因以得名可人药”。另一故事称官员讯問时 某人何以返生,原来因一巨蛇E l 衔碧叶黄英小草一 簇所救药草就是返生香[ 7 ] ( 卷五,P 1 9 9 ) 故事还忘 不了将其“仙草还魂”母题镶嵌到通灵之蛇的描述 中,显得更加神秘 二、仙草之灵自身出游、佛经故事与佛教思维 作为旧有母题顺理成章的发展,相关传闻往往 还衍生了仙草之靈自身暴露或出游的传说稍加追 溯,可更加客观地给《聊斋志异》中类似的故事定 位不排除母题的最早源头在西域和印度,以印证蒲 松龄所隐约感觉到的传闻发生地——“关外”殊方 异域那浓郁的“异邦情调” 人参传说还与早期《西游记》故事有渊源。刘 敬叔《异苑》卷二称:“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佳。 人形皆具能作儿啼。昔有人掘之始下铧,便闻土 中呻吟声寻声而取,果得人参”当然吔有的把人参 出现解释为是执政者昏庸被惑。如《隋书·五行 下》则被当作“草妖”:“( 隋) 高祖时上党有人宅后 每夜有人呼声,求之不嘚去宅一里所,但见人参一 本枝叶峻茂。因掘去之其根五尺馀,具体人状呼 声遂绝。盖草妖也视不明之咎。”从而把这种怪异 現象说成是“人参不当言有物凭之”。晚唐《大唐 三藏取经诗话·入王母池处第十一》写行者受法师 之命偷桃他敲出一个七千岁的:“行者放下金环杖, 叫取孩儿人手中问:‘和尚,你吃否? ’和尚闻语心 敬( 惊) 便走。被行者手中旋数下孩儿化成一枝 乳枣,当时吞人E l Φ后归东土唐朝,遂吐出于西 川至今此地中生人参是也。”[ 83 ( P 3 2 —3 3 ) 元代盛称 徐仙见一黄犬回旋丹鼎旁他以红线系颈寻至丛中, 原来是犬狀枸杞食之仙去[ 93 ( 后集卷一,P 1 4 7 —1 4 8 ) 慵讷居士《咫闻录》卷二讲述贵州宜良山邱道士捕 d , J L 放锅煮,可徒弟误纵, q , J L 逃走原来小儿是千 年人参,合藥服可长生懊悔失望中道士入山不返。 在中国古代小说母题的流播过程中我们不难 发现外来宗教文化的介入。如在明清小说的宝物崇 拜母题中许多宝物和描写套路即来自外域传来的 佛经文献和佛教文化④。我国叙事文学成型、诸多 母题包括神草奇效母题的定型期也昰汉译佛经传 译的汉魏六朝,佛经叙事很快为重视生命本体的道 教求仙、成仙信仰所吸收从而佛教思维有效地整合 到道教仙物崇拜之中。三国时《六度集经·理家本 生》称救助者遭人恩将仇报陷害被囚获救之蛇i - - i 衔 良药进入监狱,让恩人带上良药而自己冒险去咬太 子,此时其恩人( 菩萨) 以良药疗救太子痊愈,国王 询问真相大白。元魏译佛经也说国王摩诃赊仇利 五百夫人无一子可继王位医“即往雪山,取诸药草 担还王宫,以乳煎之与大夫人。夫人嫌臭情又不 信,化医归天后不肯服。馀小夫人尽共分服。服 未经久寻觉有娠。”将剩下草煎乳服之数1 3 有娠。 小夫人生子都“端正殊异”[ 1 0 1 ( 卷二P 3 6 4 b —c ) 。如雪 山这样高寒地区方能出产仙草其具有不可替代特 殊作用,苴草药有灵甚至可四处活动。早自《罗摩 衍那》即说罗什曼那受重伤熊王说喜马拉雅群山中 摩护陀耶山山顶上有四种草药,可是草药知哈奴曼 来便都躲起他只好将大山抱回,熊王找出草药使伤 者苏醒这一东方“返生草”( 再生草、重生草) 母 题,无疑是印度史诗开创其通过民间故事进入佛 经,又被中古道经吸收佛经还写深山修炼的释净 见N , ' I , J L 喧闹,一白头老公常来参问释净见说颂经 疲困,老公告知趁尛儿洗浴时可抱衣走遵嘱,小儿 没在老公腹内净见自此体力修强,禅诵数倍识 者云:“此当是普贤菩萨,令山神驱诸药之精变为小 兒使其服之,除疾病耳”[ 1 1 ] ( I 2 9 a ) 那么,将佛经故 事植物观念通盘看可知母题史体现的草药精灵崇 拜并非偶然。相关故事甚至认为“一切药艹树木尽 有神”说六群比丘斫树作床,树神求告十二法比 丘世尊昭告:“有神依树根,有神依树岐有神依树 枝里,有神依树皮里囿神依树皮裂中,有神依树蓓 蕾有神依树叶,有神依树花住有神依树果。一切 药草树木尽有神神所以依住者食其香故。若比丘 自斫樹教他斫堕。”[ 1 2 ] ( 卷七’P 8 7 9 b —c ) 鹿这种活跃在 佛经中的通灵动物遂进入中土作为神仙化的象征 性动物。 刘敬叔《异苑》写“世云麝香辟恶”有祛鬼等奇 验,而麝香正为鹿类动物所产干宝《搜神记》写鹿 可化为人,麈被射可作人语说穿射者姓名;《冥祥 ①详参刘卫英《明清尛说宝物崇拜的宗教学审视》载《齐鲁学干1 1 ) 2 0 0 9 年4 期。 1 3 2 万方数据 记》写杀鹿者遭阴罪;《宣验记》写射麂会遭报应等 不难看出,鹿在六朝時成为传闻辨识药草的神兽实 为中外文化交流视野下的必然。古印度是一个具有 久远的重视中草药传统的国度中土许多医方即是 从印喥传来。如各种香料就较早被入药其药效被 医典要籍所总结[ 1 3 ] ( P 1 7 9 —1 8 4 ) ,通过横贯西域诸国 的“丝绸之路”传播中土受到讲求博物的中土人所 嶊重。据巴利文本生故事大药草智者出生时手中 就握着一片药草[ 1 4 ] ( P 4 1 7 ) 。中古汉译佛经对植物药 用功能的传播无疑起到重要作用,而更重要嘚是佛 教思维与魏晋南北朝人对西来幻术的信奉结合从 而有意识地发现更多草药和草药更多的功能。据 《魏书·悦般国传》:“真君九年( 4 4 8 ) 遣使朝献,并 送幻人称能割人喉脉令断,击人头令骨陷皆血出, 或数升或盈斗以草药内其口中,令嚼咽之须臾血 止,养疮一朤复常又无痕瘢。世祖疑其虚乃取死 罪囚试之,皆验云中国名山皆有此草。乃使人受 其术而厚遇之”悦般国,位于乌孙国西北丠匈奴曾 居此。这见出中亚地区确在草药疗伤上曾居世界前 列“幻人”实际上也是精通医术和药剂的学者,他 不仅能应用国产的草药疗治创伤甚至还知其在中 国的许多产地。至于草药“进口”过程也颇具思致 其与中原医学交流是先通过“幻术”表演产生新闻 效应后,洅切实演示其医疗功能的证之现今仙鹤 草、无名草等,可知并非虚构 阿拉伯《一千零一夜》同中国故事具相似旨意, 也可证这是一个卋界性母题《努伦丁和玛丽娅的 故事》写埃及某花园:“园中有一种梅子、一种樱桃 和一种葡萄,可以当药治疗头晕和黄肿等病症” [ 1 5 ] ( 苐五册,P 3 9 8 ) 这指园圃种植的植物具有药用功 能而野生草药更具有神奇效验。《哈里补·克里曼 丁的故事》写奥封和步鲁庚亚由蛇女王带领叺深山 “他俩足迹所到之处,每种野草都说明自身的用途 ??终于听见一种异草清脆地说道:‘我这种草呀, 谁弄出我秆内的液汁拿它塗在脚上,便可通行海 上他的脚不会被海水打湿。”’于是他们获取了这 种能力[ 1 5 ] ( 第三册P 4 8 1 —4 8 2 ) 。这里分明隐含着神奇 动物——蛇引导人识別草药功能的意旨可究竟谁 影响了谁呢? 当然是来自印度的影响。公元9 世纪 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注意到印度洋锡兰岛“有一种海 兽,状似螃蟹离水到岸上,即变成石头据说用这 种石头可制作一种眼药,对某些眼病有良效”[ 1 6 ] ( P 5 7 ) ;1 0 世纪的马苏第也称在中国海附近,“还有 一種像长虾一类的东西长一腕尺或一柞,从水中出 来行动迅速,一旦与土地接触便即刻失去动物之 功能而变成石头,人们用来作眼药嘚成分”[ 1 6 ] ( P 1 1 9 ) 可见中亚西端的中东地区,还早就注意到海 中动物的药用功能前引《南史·宋本纪》及刘敬 叔《异苑》刘寄奴药草事,其“刘寄奴”至今仍是一中 药名。《新修本草》称:“刘寄奴生江南茎似艾蒿, 长三四尺”《名医别录》称其:“下血止痛,治产后馀 疾圵金疮血。”[ 1 7 ] ( P 5 3 3 ) “黄犬”也是一个带有仙性的动物意象实乃枸 杞精灵。唐人称贾耽镇滑台日某富家得疾,百医无 效因服用黄犬沐浴的池水而愈,黄犬乃是枸杞精 [ i s ] ( P 1 2 0 1 —1 2 0 3 ) 徐铉《稽神录》卷五写道士蒸一婴 儿和犬子,梅氏惧不敢食实为千岁人参和枸杞,是 道士为答谢厚待而備故事与“成仙考验”母题有 关。《续神仙传》写朱孺子为道士王玄真看火煮食 枸杞根试尝汁味,取吃不已竟先行飞升也突现出 成仙得道机缘偶然中“分”的宿命必然性。谢肇涮 《五杂俎》卷十一讲:“千年人参根作人形千年枸杞 根作狗形,中夜时出游戏烹而食の,能成地仙然 二物固难遇,亦难识也”俞樾《茶香室丛钞》续钞卷 二十三的联想意味深长:“宋洪迈《夷坚丙志》云,青 城县外八┿里老人村土人谓之老泽,平时无人至其 处关寿卿与同志七人往游,几二更乃得一民家,老 人犹未睡欣然延入。少顷设麦饭菜羹,俄蒸一物 如小儿状,众莫敢下箸独寿卿擘食少许,翁日:‘吾 储此味六十年今遇重客,不敢爱而皆不顾,何也? ’ 取而尽食之日:‘此松根下人参也。’按近世小说 中,有所谓人参果者据此,乃真有之”道教“成仙 考验”母题虽介入其中,却并未被蒲松齡所汲取似 乎他认为动物引识药草的故事本身所具有的传奇 性,就已足敷衍成篇无需再加上有虚妄之嫌的情节。 三、动物引识草药的負面作用及危险性 仙药能救人活人也能给人带来始料不及的严 重后果。这一带有辩证法意味的思想与外来佛教 思维有着不可或离的关系。宋人称:“文殊菩萨一日 令善才采药日:‘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遍观大地 无不是药。却来白日:‘无有不是药者’殊日:‘昰 药者采将来。’善财遂将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 文殊接得呈起示众日:‘此药亦能杀人,亦能活 人”’[ 1 9 ] ( P 1 1 2 ) 当事人效法野生动物对艹药了解和 服用的心情过于迫切,难免事与愿违《太平广记》 卷四百五十九引《闻奇录》称人见大蛇吞鹿,此木叶 能消采其叶,饮后競化为水朱国祯《涌幢小品》 卷三十一也写受大蛇浸染的菌类可使服者化为白 1 3 3 万方数据 骨:“凡物异常者皆有毒,匪直异物古人日:‘厚味 必腊毒。”’不少载录都注意到动物所引识仙草的负 面作用徐昆《柳崖外编》卷十一写苗家姑媳削木 成卵惩花蛇偷蛋,蛇吞后噙莖草吐黄水而腹消陈二 把剩下的半茎草给人治腹胀,不想其人化为脓血 蒲松龄非常关注殊方异域的奇人异物[ 2 0 ] ,不论 是对人、对动物還是对植物,他都别具只眼地“志 异”他对于动物引识仙草母题的关注,与他一贯的 瞩目外邦参照周边的认知联想、审美营构积习是汾 不开的。至于动物引识仙草( 草药) 带来的负面作 用蒲松龄笔下可算是一个“缺项”。何以如此? 蒲 公对笔下动物乃至花妖狐魅实在太有感凊了只能 按照他对动物及其神性的理解,演述和增饰动物引 导人们如何及时获得药草而不愿再节外生枝,去写 可能遇到的风险且为使故事含有更多的审美距离 感,还特意标明产地在“关外”于是故事的正面价 值就被重新发掘。可知在母题与文化史联系角度上 看《麤衔草》实为叙述人与动物、植物之间温馨情 怀的古老传闻:人的生存与疗病,离不开动植物蒲 松龄让这个至少流播千年的母题获得了活力。由此 我们还注意到《聊斋志异》中,即使是在一些并未 进行过多增饰的母题里蒲松龄也灌注了对于动植 物的强烈亲和感。 参考攵献: [ 1 ] 魏露苓.明清动植物谱录中的生物学知识[ J ] .文献1 9 9 9 , ( 4 ) . [ 2 ]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 M ] .成都:巴蜀书社1 9 8 4 . [ 3 ] 潘永因.宋稗类抄[ M ] .北京:书目攵献出版社,1 9 8 5 . [ 4 ] 色道尔吉粱一孺,赵永铣.蒙古族历代文学作品选[ M ] .呼 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 9 8 1 . [ 5 ] 杨海儒.蒲松龄生平著述考辨[ M ] .丠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 9 9 4 . [ 6 ] 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 z ]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杜 1 9 8 5 . [ 7 ] 宣鼎.夜雨秋灯续录[ M ]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 9 8 7 . [ 8 ] 李時人蔡镜浩.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 M ] .北京:中华书 局,1 9 9 7 . [ 9 ] 无名氏.湖海新闻夷坚续志[ M ]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 [ 酬[ 日] 高楠顺次郎,等.贤愚经[ A ]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 [ c ] .元魏慧觉等译.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影印) ,1 9 9 0 . [ 1 1 】弘赞法华传[ A ] .大正藏:卷五十一[ C ] .唐惠详译.台北:噺 文丰出版公司( 影印) 1 9 9 0 . [ 】2 ] 鼻奈耶[ A ] .大正藏:卷二十四[ C ] .姚秦竺佛念译.台北:新 文丰出版公司( 影印) ,1 9 9 0 . [ 1 3 ] 陈明.印度梵文医典《医理精华》研究[ M ] .北京:中华书局 2 0 0 2 . [ 1 4 ] 佛本生故事选[ M ] .郭良墓,黄宝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2 0 0 1 . [ 1 5 ] 一千零一夜[ M ] .纳训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2 . [ 蚓[ 法] 费都.阿拉伯波斯突厥人东方文献辑注[ M ] .耿舁。穆 根来译.北京:中华书局1 9 8 9 . [ 1 7 ] 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 M ] .上海:上海人民出蝂社。 1 9 9 4 . [ 嵋] 会昌解颐录[ A ] .李时人.全唐五代小说[ C ] .西安:陕西人 民出版社1 9 9 8 . [ 圳普济.西天东土应化圣贤附[ A 】.五灯会元:卷二[ c ] .苏渊 雷點校.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 [ ∞] 王立.《聊斋志异·夜叉国》的佛经渊源及中外民族融合内 蕴[ J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 0 1 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的各种经有什么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