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我第七期现在是多少期了

【等着我】档案
节目名称:等着我
出品时间:2014年
出品公司:中央台
制片地区:中国
类型:公益,寻人
主持人: 舒冬
放映时间:每周二22:30
首播频道:中央电视台
简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公益寻人行动《等着我》是全国首档国家力量全媒体大型公益寻人节目,也是中央电视台2014年重磅推出的全新公益栏目。旨在发挥国家力量,打造全媒体平台帮助更多人圆自己的寻人团聚梦,它既是一档节目,同时也是一次国家力量全民范围的公益寻人活动。
等着我资讯
等着我上演现实版欢乐颂。近日,热播剧《欢乐颂》刷屏了所有人的微信朋友圈,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着有关剧中人物的家庭、工作和生活。其中原本因为拜金而遭人诟病的“樊胜美”从小到大一直被家人……
等着我回归央视黄金档。2014年4月,一档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在央视开播。短短两年时间,线上线下累计帮助了5600位求助者,使600多个家庭实现了团圆。节目聚合民政部、公安部、“宝贝回家”公……
等着我收视率超极限挑战。央视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出现了意外的一幕。向来被视作真情动人的这档节目,这期的寻人目标是一位离家九年的不孝子。面对一贫如洗的父母,离家的儿子一身西装光……
等着我女儿出走10年,我们都知道男女朋友是会去见家长的,对于情侣们来说最怕的莫过于家长的不同意,不支持,但往往有很多家长是不赞同的,那么很多情侣就会跟家里闹矛盾,情况好点的则离家出走……
等着我报名联系方式,等着我栏目官方联系方式:010一 (为您服务)等着我官方联系方式:010一 (为您服务),《等着我》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公益寻人栏目。该栏目以官网为基础……
有这样一档叫《等着我》的节目,它既非综艺,更与大红大紫的明星不沾边,却最近在网络上掀起了热议。这档由央视综合频道于每周日晚间黄金档推出的寻人节目,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感染着观众的心,而……
本周日20点,央视大型寻人栏目《等着我》破天荒地迎来了全场观众与嘉宾都表示盼望寻人失败的奇特现象。希望之门后一般都是对求助者极其重要的人,为什么这次连主持人倪萍都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本周,黄金档《等着我》节目将播出第二期,本期节目中将讲述一位老父亲在弥留之际仍等待儿子归来的故事。当初因为家里太穷了,都没饭吃,所以这位父亲的儿子便被卖给了一户人家,但后来,这位父……
本周日,旨在发挥国家力量,打造全媒体平台帮助更多人圆自己的寻人团聚梦的全国首档国家力量全媒体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迎来了一位寻找女儿的父亲。当年女儿因为爱情离家出走,这次希望借……
这期的《等着我》讲述了一位父亲因不满女儿的男友,而将女儿一步步逼向离家出走的悲剧,时隔多年女儿都始终没有回来。在父亲极度懊悔之际,请求了央视节目《等着我》的帮忙,希望能再见到女儿。……
这期的《等着我》可感动了!这又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案例,并且要寻找的这位还是一位残疾人。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被要寻求帮助的弟弟妹妹给深深地打动了,为能找到他们的聋哑大姐,他们编制了一套手……
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综艺节目《等着我》,是一档非明星类的节目,但却是一档最接近民生的真人秀节目。节目为我们寻求你最想找的人,给观众们上演最感人的真实故事,让求助于节目的人得到一份心灵……
《等着我》这集节目中的其中一个案例,是说一位病危的老人最大的心愿只为见到自己的儿子。当年,在家庭环境极为恶劣的时候,老人将儿子卖给别人来换钱,可是之后当老人想将儿子赎回来的时候却再……
郭兴芳在年轻的时候曾遇到一位在他青春日子里无法抹去记忆的少女,还一度地写情书,表明心意。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郭兴芳寄出去的信被无情地退回来了。这对于郭兴芳来说,几年以来一直耿耿于怀……
在本周《等着我》的节目中,刚刚从贫困步向小康的姐弟俩来到《等着我》,希望能找回失散多年的大姐。他们的大姐岳巧燕出生不久便因严重发烧失去了听声与说话的能力,后来又精神失常。这样一般会……
关于等着我的讨论
热门综艺专区
综艺百科知识等着我2017最新一期孟凡成身世心结解除苦苦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 励志网
您当前位置:
导读:孟凡成看到一个同村被捡来的孩子,找到了父母,他的爸爸妈妈都过来看他,孟凡成很是羡慕。后来同村有着跟他相同身世的孩子也都接二连三的找到了自己的父母,可自己却连自己亲生父母的样子都不记得了。
大型全媒体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在3月21晚22:38,为您温暖呈现!1978年出生在四川省1982年被拐卖到安徽省砀山县的孟凡成(云强儿)寻亲,双眼皮,一个头旋,左耳边有个耳仓,右手腕有个月牙形记号。养父姓杨当年在砀丰公路收费站当站长。一天一个说四川话的男人,在收费站问有没有人要,养父给了他400元钱,就把我带回了。
孟凡成,来自安徽省砀山县,今年38岁了,今天他来到这里想要寻找他的亲生,解开自己的心结。因为自己的身世,从小就被其他人歧视的孟凡成一直感觉自己矮人一等。这么多年来,他无法抬起头,只能靠酗酒来麻痹自己,忘记伤疤。
六岁那年,孟凡成意外从邻居小朋友的爸爸口中得知,自己是领养的。从此,他的生活似乎就变得不一样了。在村里,捡来的孩子始终要矮人一等,孟凡成觉得自己很丢人,没有自尊。上小学后,他更是每天被同学羞辱,被嘲笑是野孩子,捡来的。孟凡成在心里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坚强起来,不能在外人面前哭。
一次,孟凡成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在家里池塘附近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池塘里面了,年仅11岁的孟凡成毫不犹豫跳下河将小伙伴救了上来。可听到儿子又下水了这件事,孟凡成的养父非但没有夸奖他救人,反而用竹条狠狠打了他。面对养父的不理解,孟凡成选择离家走,可很快又被父亲追了回来。后来因为他又尝试了两次,可是都没有。
一天放学,孟凡成看到一个同村被捡来的孩子,找到了父母,他的爸爸妈妈都过来看他,孟凡成很是羡慕。后来同村有着跟他相同身世的孩子也都接二连三的找到了自己的父母,可自己却连自己亲生父母的样子都不记得了。他问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身世,他们也不肯告诉他。万念俱灰之下,孟凡成学会了喝酒,借以麻痹自己的神经,发泄自己的痛苦。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本文地址:
& 励志网(www.lz5.cc)版权所有 | 蜀ICP备号-5 |您当前的位置:&>&&>&等着我
播出时间:周二20:00播出
地&&&区:电视台:CCTV-1
类&&&型:/
电视节目《等着我》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和播出的国内首档大型公益寻人服务类节目,也是中央电视台2014年重磅推出的全新公益栏目。该节目由倪萍、舒冬主持,CCTV-1综合频道日每周二晚22:36首播,CCTV-2财经频道每周三中午12:...
在线播放(时间)
漫漫看全集列表
主持人://
推荐综艺节目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等着我
等着我2016最新一期 等着我
董晓燕,广西北海市文联主席,广西作协理事,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主要作品《大海不告诉你》,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
  日,我在电视上看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哈母子历经半个世纪分离终得团圆的故事,十分感人。   两个月后的一天,市委一位领导打来电话,让我到他办公室,研究如何把黎远康寻亲的故事搬上“广西春晚”――2014年广西文艺界大型元宵联欢晚会舞台,我这才知道寻亲的主人公黎远康,目前就工作在我所在的城市――广西北海。   一   黎远康,1948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出生于甘肃省。父亲黎怀钰是四川人,1914年生于成都双流。黎怀钰13岁到一家兵工厂当学徒,长大后在成都飞机场做工。后来,又到新疆、甘肃等地谋生。   黎远康回忆自己的父亲,个子比较高,有1.76米以上,五官端庄,腰板儿直,有气质,有一种军人果断、刚毅的风采。   他父亲因一次生病住进了新疆一所医院,在医院认识了苏联姑娘瓦莲金娜。   瓦莲金娜的父母曾在中国新疆工作,1929年在新疆生下她,后来她在新疆的一所医院当护士,虽然是外国人,却说得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瓦莲金娜在医院工作,负责护理他,护理中两人彼此产生了感情。用瓦莲金娜的话说:“他把我的心偷走了,把我带到另外一个城市,但不是用麻袋装起来带走的。”黎怀钰和瓦莲金娜相爱后很快结了婚。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苏友好,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双方要以友好合作精神,发展和巩固两国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两国在50年代初进行了密切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   黎怀钰与瓦莲金娜的结合,正顺应中苏友好形势,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   婚后,他们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1947年,瓦莲金娜在甘肃生下女儿阿拉,中文名叫黎远礼。1948年,生下儿子鲍里亚,中文名叫黎远康。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和妻子响应国家号召,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东北。黎怀钰去了沈阳矿山机械厂,瓦莲金娜则去了长春,在一家中等技术专业学校当教师。   在黎远康的记忆里,父亲工作非常忙,只有过年才能见到他,平时只有母亲、姐姐和他在一起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关系急剧震荡,中国和苏联间的民间沟通受到严重阻碍,黎远康母亲瓦莲金娜的亲人都在苏联,她思念亲人,常常夜不能寐。   日,苏联向中国外交部通报了苏联撤侨方案,居住在中国多年的11万余名苏侨撤回苏联。   瓦莲金娜一边是亲人,一边是丈夫,又面临中苏这样的局势,她希望丈夫黎怀钰和她一起回苏联。而黎怀钰的亲人又都在成都,母亲年迈,家里没有经济来源,每个月要给母亲寄钱,黎怀钰难以脱身,感到遗憾、没办法,不能跟瓦莲金娜一同去苏联。   瓦莲金娜决心回国,黎怀钰和妻子只好磋商,磋商的结果是:叫孩子们自己选择跟谁。这对于父母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当问到黎远康时,他说要跟着父亲,他的姐姐却说要跟着母亲,孩子的归属问题就这样决定了。作为父母,心却在流血,一双儿女,谁都舍不得。但是,残酷的现实,逼着他们必须作出选择。   母亲却做了一个决定:要偷偷把黎远康带走!在走的日期上,她说了谎,告诉他父亲某天下午走。当时黎怀钰在工厂非常忙,20世纪50年代初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百废待兴,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当黎远康的父亲下午请假匆忙赶回家,想跟妻子、女儿道别时,回到家一看,已是人去楼空,顿时焦急万分,立马就跟工厂联系,工厂又与政府联系……   那是1955年8月初的一天,瓦莲金娜带着年幼的儿女登上了开往满洲里的火车。   黎远康跟母亲走的时候,并不知道去哪里,他就缠着妈妈问:“爸爸怎么还不来?你等爸爸来了我们再走啊!”   他母亲却谎说:“一会儿你爸爸就赶过来了,我们先走。”   他们乘坐的是老式的普通列车,上车以后,黎远康一直为爸爸没能和家人一起走的事情和妈妈纠缠不休。他母亲给他一块手表让他玩,以示安慰。黎远康被这块手表吸引住了,他把手表后盖打开,看见里面亮晶晶的齿轮,觉得新奇,他就停止了吵闹。玩腻了,他又开始吵闹。母亲指着窗外,秋高气爽,经过呼伦贝尔满目斑斓秋叶,煞是好看,还有马、牛、鹿等动物,又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   母亲带着他和姐姐到了中苏边境城市满洲里,马上就要办手续出国了,然而,他们一家却被工作人员拦了下来。随后,他的父亲赶到了。   一家人在满洲里滞留了一星期,黎怀钰跟瓦莲金娜再一次痛苦地商量孩子们的去留问题。那时候,黎远康每天跟姐姐到他们租住房屋的院子里玩,透过玻璃窗,他看到父母在激烈争吵,心里感到惴惴不安。   最后,父亲带着黎远康送母亲和姐姐登上开往异国的火车。上车前,母亲和姐姐泪流满面。黎远康当时还小,并不知道这一分别将意味着什么,他还劝母亲和姐姐:“妈妈你不要哭,姐姐你也不要哭,过一个礼拜我们就来接你们。”   年幼的黎远康并不知道当时父母的无奈,更不知道母亲和姐姐这一走就是55年,要想再见面是多么的难!   离开中国前,母亲带着姐姐和他在长春一家照相馆留下一张合影,这一张照片是母亲和姐姐留给他的唯一纪念品。   分别后,他把对母亲的思念埋在心中。每当看到别的孩子摔倒,母亲将孩子扶起,抱在怀里,黎远康就想,那个孩子要是自己该多好啊!他渴望母爱的呵护,感觉母爱是人间最大的幸福。可是,这个在其他孩子眼中再平常不过的画面,却成了黎远康永远难以企及的奢望。   作为混血儿,黎远康成了同学嘲笑的对象。每次受到伤害回到家里,他都会拿出那张妈妈与他和姐姐的合影,一边哭,一边跟照片上的妈妈说话,心情才能渐渐平复下来。
  二   母亲和姐姐离开中国后,黎远康就和父亲住在沈阳矿山机器厂的单身宿舍。单身宿舍的生活,对于一个不满7岁的孩子来说,过于单调和枯燥。父亲上班时,他不愿独守空房,闹着要和父亲一起去工厂。由于情况特殊,工厂的门卫就默认和接纳了这个有着褐色眼睛、棕黄色头发的特殊“小工人”。久而久之,“黎远康”这个名字逐渐被人们淡忘,取而代之的“苏联孩儿”却不胫而走。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黎远康的父亲还坚持在职工夜校学习。年幼的黎远康就像橡皮糖一样粘在父亲身上,常常是父亲在上课,他已趴在桌上睡着了。偶尔感到无聊,他就自己提前回宿舍。回宿舍的路上途经一处乱坟岗,每当经过这里,小小的他都会紧张地左顾右盼,嘴里吹着口哨给自己壮胆。   有天半夜醒来,黎远康看到爸爸在纳鞋底,爸爸想亲手给儿子做一双新鞋。看着爸爸低头纳鞋底的身影,黎远康心想:如果妈妈在,该多好啊!   1956年,父亲又重新组建了家庭。这一年秋天,由前苏联援建的洛阳矿山机器厂破土动工。黎怀钰响应国家号召,从沈阳调到洛阳工作,新家就一起来到了洛阳,“苏联孩儿”的名字也被带到这里。当两鬓双白的他寻亲的视频在央视播出后,街坊邻里看见他,总会脱口而出:“瞧,他就是电视里寻亲的苏联孩儿!”   黎远康学习很努力,读小学和中学都跳级,1963年高中毕业时才15岁。1968年洛阳矿山机器厂招工,他20岁进厂当了一名工人。1972年结婚了,有一对可爱的儿女,过着稳定而幸福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他通过机械部的统考,被录取到江苏工学院(现江苏大学)学习并取得了大专文凭。在上中学时他对无线电非常感兴趣,谁家收音机、电视坏了找他就会修好。后来担任洛阳矿山机器厂电控分厂销售部的负责人。他总是想,妈妈要是看到儿子生活得很好,看见自己的孙子,不知该多开心呢。   自幼与母亲分离,妈妈的样子对黎远康来说,或远或近,成了梦中的回忆。尤为痛苦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不敢说母亲是苏联人,那份对母亲的思念,竟无法向任何人表白。黎远康想念母亲,做梦都在找母亲。   记忆中,母亲有着美丽的鬈发,有着温柔的大眼睛和温暖的怀抱。每天早上醒来,屋里总是弥漫着面包、牛奶和烤肠的诱人香味儿。   他家的餐桌前,一直给妈妈留着一把椅子,每隔不久,他就把刀叉擦拭一遍,他想说不定哪一天,妈妈和姐姐还要回来住。她们在那边用惯了刀叉,中国筷子会用不惯的。逢年过节,全家在一块儿吃饭照相时,他多么希望忽然有一天,母亲会突然降临,就坐在这把椅子上啊。   1982年,黎远康的父亲得了淋巴瘤。看着在病床上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父亲,黎远康突然意识到,如果找不到妈妈和姐姐,那将是他爸爸一生的遗憾。   1983年,父亲病情加重。临终前,黎远康告诉父亲如果有机会他想去找妈妈。当时,父亲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眼里噙满泪水,一直在点头。那一刻,黎远康就发誓,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妈妈。   “父亲在母亲离开之后,组建了新的家庭,他不愿回忆这段经历。”黎远康说,父亲从不愿开口向他讲述他母亲的事情。这是人间悲剧,但母爱无边,不管任何艰难险阻,也挡不住黎远康追寻母爱的恒心。黎远康去过政府的侨办,去过沈阳市公安局、北京红十字会,给前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写过寻亲信,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却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1988年,中苏关系解冻,从那时开始,只要有人去苏联,黎远康都要想法拜托他给当地红十字会带封信,信里面夹着的是母亲留给他的那张发黄的合影。   底片真的太旧了,黎远康让妻子去洗相片,照相馆的师傅说底片都发黄了,可能洗不出来。他只好说不要紧,你只管洗吧!这张老旧的底片洗了七八次。每次都洗七八张,黎远康认认真真地写好信,连同照片托人带过去,可是,每次都没有一点音信。   年仅六七岁的黎远康珍藏着这张照片,直到照片上的混血小男孩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没找到日思夜想的妈妈。黎远康的儿子黎明说,他常常看到父亲躺在床上,拿着那张老照片发呆,抹眼泪。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俄罗斯工作、学习、经商、定居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每当有朋友去俄罗斯,黎远康就请他们帮助寻亲。   2007年春节,黎远康照例每年都去看望教他高中的物理老师张炎欣,他的老师对他说:“远康啊,你这个寻亲的事可以让我儿子帮帮你,我儿子在华为公司工作,现在就在莫斯科分部。俄罗斯有一档节目叫《等着我》,已开播了10年,是俄罗斯国家电视一台播出,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非常受欢迎,它无偿地帮你找你的亲人、笔友、同学,把你的资料整理一下,然后叫我儿子带到莫斯科,到俄罗斯国家电视一台网站上,给你做一个寻亲的网页,这样找起来可能会好一些。”老师的一席话,让陷入屡屡失望的黎远康,终于看到一缕曙光。   三   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开播,从那时开始,陆续有人和黎远康联系。   就在黎远康寻找母亲的同时,其实那边的母亲也在寻找儿子。瓦莲金娜和女儿把资料也寄到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等着我》栏目组。   栏目组工作人员发现,黎远康的资料与该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十分吻合。他们一家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两方栏目组的工作人员,他们相商:一定要将黎远康寻亲的故事搬上电视屏幕,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不寻常的往昔岁月。   为稳妥起见,工作人员并没有将相关信息透露给黎远康和他的母亲及姐姐。   2009年的某一天,黎远康接到了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给他打来的电话,询问他有关寻亲的一些事情。他有一种预感,55年的寻亲终于有了头绪。   同年12月14日,中央电视台派来3个人到洛阳拍摄外景,并让他在12月25日到北京,后来又改成让黎远康的儿子到北京,黎远康赴莫斯科。但是,到底怎么回事,一点都没透露。   他在央视的帮助下办了签证,独自一人,第一次乘飞机赴莫斯科。俄罗斯俄中友好协会理事李宗伦先生到机场迎接。通过关口,门口两个人举着牌子,上面写着:黎远康。
  12月26日,李宗伦先生一大早就来到了黎远康住的宾馆,约好带他看一下莫斯科。   他发现,莫斯科有几样漂亮的东西,地铁最漂亮。李先生带他坐地铁。莫斯科地铁站点都是哥特式风格,地铁各站的墙壁画有不同的壁画,非常豪华,给人一种艺术上的享受。他们到了莫斯科红场,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莫斯科红场,比他想象的要小得多。黎远康这代人受俄苏文化影响很大,是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长大的,当他到了红场的时候,这一幕瞬时在他脑海中闪现。   他参观了莫斯科的二战纪念馆。苏联卫国战争,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死了3500万人,这些捐躯的战士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为了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二战博物馆,以各种形式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一个个战绩,他为苏联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英勇反击德国法西斯最后取得胜利而感到深深的震撼!   二战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传承基地,黎远康参观时,有一个学校的小学生在参观,解说员正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展览馆里有一个人扮演成前苏联的老兵,戴着船形帽,学生都戴着红领巾,老师与学生时有互动。还有俄罗斯的青年结婚时,他们会去两个地方,一个是二战博物馆,一个是红场上的烈士墓,怀念和感激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倍加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   在机场的时候,黎远康就问过李宗伦先生:“您在这是华人领袖,我有一个老师在这儿,不知您是否认识。他叫韩存礼,男,已定居莫斯科27年,是我高中的俄语老师。”   李宗伦告诉他,韩是他的前任。   李宗伦晚上请他到自己所开的饭店,莫斯科列宁大街的礼花宾馆,饭店名字叫“老北京”。在宾馆的第14层,黎远康如愿地见到了他的老师韩存礼。   韩老师没想到黎远康能来莫斯科,对他说:“远康啊,你让我帮你找你失散的亲人,我费了很大力气,但是没有结果。苏联当时回去的这些人,绝大多数没有到俄罗斯来,都是在前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50多年过去了,现在找起来特别困难。”   黎远康充满信心地对韩老师说,他的亲人会找到的。他坚信,这次莫斯科之行,即便找不到自己的母亲,也能找到自己的姐姐,不然媒体不会让他到北京,后来又催促办护照,然后到莫斯科来。   当时,央视为黎远康寻亲的事,安排了三拨人,一拨在电视台专门与黎远康沟通,跟他要资料、照片等,问他寻亲的细节;一拨到洛阳拍外景;还有一拨人是暗中策划,提醒他:“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要是找到亲人的话,是不是应该给他们带点礼物?”他就心里暗暗相信肯定有结果,但什么样的结果他不知道。于是,他买了银川的三宝之一:滩羊皮(拿起来像纸一样,很轻,白色,必须是刚生下来的羊,很适合老年人用),还带了一套景德镇的瓷器餐具。   12月27日上午,他接到一个电话,告诉他中午不要出去,有车来接他。在这期间,李宗伦先生给他配了一位翻译,一个名叫“吉玛”的俄罗斯小伙子。   中午,李宗伦先生和吉玛一起,开车带他来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电视台的要求很严,要把外衣脱掉,进行安检,才能进去候场。   就在这一天下午,黎远康和儿子黎明分别到俄罗斯国家电视一台、中央电视台,参加中俄两个寻亲节目的视频连线直播。   与此同时,黎远康的母亲、姐姐也受邀来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等着我》节目现场。   黎远康被安排到一个演播室,座位前面安放着一台电视屏幕,播放一些拍摄的场景,他不知这些视频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放这些视频。   黎远康母亲和姐姐,首先在演播室里与黎明通过视频连线见了面。   看到孙子黎明,已80岁高龄的瓦莲金娜问:“孩子,你爸爸现在在哪里?”黎明告诉奶奶说:“我爸爸现在莫斯科。”   听闻此言,瓦莲金娜一下子愣住了,她根本没有想到,分别55年的儿子竟是突然近在咫尺了!   与此同时,在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黎远康满腹狐疑地从后台走进演播大厅。就在此刻,他看到了从他对面走来的两位老人,其中一位年龄在80岁左右,她们正在目不转睛地打量他。   这时,节目男主持人米哈伊尔用俄语对黎远康说:“这就是您的妈妈,这是真的,这是真的!”又对瓦莲金娜说,“这就是您的儿子。”黎远康听说对面的老者是自己的母亲,快走几步来到尚在惊诧中的老人面前,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抖,情不自禁地跪倒在老人面前,泪如泉水般涌出!   “妈妈,我是鲍里亚……”   阔别55年了,黎远康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母亲。   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自己异国白发老母亲面前长跪不起,令无数人泪如雨下。   黎远康用中国最古老、最庄重的跪拜方式,来表达思念之情,来表述感谢亲人之恩!   他在母亲耳边低声说:“妈妈!我终于找到你了!”一时间,莫斯科和北京的演播室里掌声雷动,台上台下一片呜咽声。   瓦莲金娜将儿子扶起,紧紧抱住。   瓦莲金娜对黎远康一遍一遍地说:“孩子,我也一直在找你,一直在找你啊……”   黎远康和母亲、姐姐,互相用俄语、汉语叫着彼此的名字。   分别了55年后重新团聚的母子,有说不完的话。当晚,黎远康在母亲的要求下,辞去俄方安排的旅馆,跟妈妈、姐姐一同来到莫斯科市内的亲戚家。   在接下来的那些日子,老人经常拉着黎远康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说:“鲍里亚,我不是在做梦吧?”   黎远康含着泪掐了掐母亲的手腕,饱含热泪地说:“妈妈,我们终于团聚了,我们永远不会再分开了!”   在他60多岁的时候,还在锲而不舍地寻找失散多年的母亲,就是想让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在中国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次相聚见证了两国人民的亲情与友谊。   母亲拉着他的手,给他讲一些往事。讲到她当时在中国西北的时候,一次在路上有一个人叫住她,可能是算命的,对她说,你有一个儿子,你将来有很长时间要和他分开,但你们还会团聚,果然让他言中了,当时她还半信半疑呢。
  母亲对黎远康说:“去阿拉木图我的家里看看吧。”   四   2010年元月4日,黎远康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和哈萨克斯坦驻莫斯科领事馆的帮助下,来到了妈妈与姐姐生活的地方――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   清晨,母亲给他做好了早餐。时隔半个多世纪,坐在餐厅里吃着妈妈烤的面包、红肠,还有妈妈自酿的苹果酒,童年时的感觉又回来了。   他姐姐是在一个科研部门工作。当年,母亲带姐姐从中国回来并没有到阿拉木图,而是去了西北比较寒冷的嘎拉干达市。她们是从中国回来的,受到很多限制,有人监视,她们每个礼拜都要去相关部门报到。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去报告的次数越来越少,一个月去一次,三个月去一次,一年去一次,再后来就没有限制了。母亲被安排在煤矿工作,带着安全帽,检测坑道里的空气,看瓦斯是不是超标。母亲工作的环境比较差。他外公把姐姐接到了阿拉木图,他姐姐在上高中(十二年级)前,就是跟着姥爷在阿拉木图生活的。后来姐姐在苏联上了大学,她学习成绩优秀,成为一名博士,后来在阿拉木图一个科研机构工作。   这几天,他觉得似幻似真,就跟变魔术似的,不可能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呈现在他眼前。   他来到阿拉木图,认识了一些亲戚,还有他姐姐的朋友、同学,重温了母子在一起那些曾经缺失的美好时光。那段时间,他真的感觉每天都恍恍惚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有时在回忆,有时又回到了现实,思绪一直在时空颠倒中跳跃,觉得每天都是晴朗的,一切都像在梦中。   “孩子,你说我是不是在做梦啊?”即使见到儿子已经几天了,母亲仍时不时地问他。   黎远康总是紧紧攥着母亲的手说:“妈妈,这不是做梦!我就在你身边!”   在阿拉木图的20多天里,黎远康和母亲、姐姐一直沉浸在团聚的幸福之中。妈妈和姐姐疼不够黎远康,带着他逛商场、看市容、游景区、吃东西。   邻居们听说瓦莲金娜带着儿子回家来了,都登门送上祝福。走在大街上、商场里,许多素不相识的人认出他们,纷纷祝福他们一家团聚。   有一天,在阿拉木图一所医院里,当地一位老太太和她的女儿认出了黎远康一家,开车把他们送回家。在聊天中得知,老太太的姑娘在做生意,卖鞋,所有鞋都是从中国进的。他们把他和母亲送到一个名叫“绿色巴扎”的综合市场,就分手了。   他们走进市场,物资很丰富,好多蔬菜都来自中国,有包装的娃娃菜,印有“中国云南”字样的蔬菜。在母亲家,他还看到产自广东阳江的菜刀、山东的味精,总之,中国产品在阿拉木图比比皆是。在亚联商场,所有的物资几乎都来自中国,黑龙江的压缩木耳,中国的生抽、老抽等一应俱全,还看到了河南郑州出的破碎机。   他从莫斯科到阿拉木图一个月,很少吃到大米饭,对这里的面包、红茶、奶酪、沙拉之类的饮食,有些不习惯。   在阿拉木图,正好赶上姐姐生日,农历正月十四。生日那天,他祝姐姐生日快乐,给了姐姐100美元,让她自己买生日礼物。   姐姐生日那天,来了十几个亲朋好友,拼了一个长长的桌子。黎远康为大家做了几个中国菜。姐姐拿出考究的餐具和酒杯,与大家共享55年来最快乐的一个生日。   黎远康要回国了,母亲和姐姐忙着为黎远康挑选礼物。黎远康说,他想要勺子和叉子,等母亲和姐姐来洛阳时,她们就能用上习惯的餐具了。母亲和姐姐满足他一切要求,送给他136副各式各样的勺子和刀叉,用箱子装的。   2010年8月,瓦莲金娜和黎远礼转道北京到洛阳探望黎远康全家,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的工作人员专门到机场迎接,向她们送上鲜花。黎远康一位大学同学把北京的一套住房腾出来供她们居住。黎远康的妻子和女儿陪着她们在北京游玩了一个礼拜,游览了故宫、长城、颐和园等名胜古迹,后来乘火车去洛阳。   黎远康知道母亲和姐姐爱吃面包,买了好多,还打趣儿地说:“妈妈,我家楼下有一座漂亮的面包房就是专门给你们盖的!”   为了母亲和姐姐的到来,他将床上用品全换成新的,茶几上摆满了山竹、莲雾等各种水果,冰箱里放着妈妈最爱吃的面包、牛奶和红茶等。   母亲和姐姐在洛阳住了一段时间,临走,黎远康采购了好多中国特产,装了十几个旅行包,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母亲带去。但是,礼品再多,也无法表达儿子对母亲的爱。   五   日,黎远康带着北海的珍珠项链前往哈萨克斯坦看望母亲和姐姐,并于12月一起飞到中国北海,在这里度过一段温馨而美好的滨海之旅。   在北海期间,一家人享受着难得的相聚时光。黎远康带着母亲、姐姐乘坐渔船出海,一家三口在船上欣赏美丽的海上风光,一起游览银滩秀色,吹海风,踏海浪,笑声不断,享受着难得的温馨时光。这是他们阔别55年后的第四次相聚。每一次团圆,都使黎远康深感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十分珍惜。   北海秀丽的风光、清新的空气、纯朴的民风,让黎远康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短短几天,他带她们踏遍了北海所有的旅游景点,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银滩、金海湾红树林、侨港镇、涠洲岛、老街……北海的风土人情令来自异域的老人赞不绝口。   黎远康说,他们母子重逢后的三年里,母亲三次来到中国:一次是2010年8月,妈妈和姐姐到洛阳探亲,还游览了北京和海南;一次是2010年11月,母亲和姐姐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在北京参加中俄跨国寻亲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的拍摄;还有,就是这次直接飞来广西北海。   母亲回到哈萨克斯坦,黎远康每天都要通过网络视频和母亲通话聊天唠家常。50多年不见,他和母亲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现代化的通讯方式拉近了两家人的距离,犹如燕子衔泥垒巢,一口一口填满了离散50多年的沟壑,他们母子共享着丰硕的欢悦。   “天之大,唯有你的爱完美无瑕;天之涯,记得你用心传话。”这首《天之大》的歌词,正是对黎远康心中那份坚守55载寻母的真实写照。   “有了你,我才有家。” 相隔55年,黎远康终于与母亲团聚。   “等着我,我会归来,在岁月那边。一切虽然很遥远,又像在眼前……”为了母亲,为了家,他坚守着那份信念。   黎远康家庭的离散与团聚,是家事,也是国事,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从黎远康一家的人生际遇,折射出宏大的时代背景。   母亲寄语:愿世界和平,愿人与人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也是每一位母亲最大的心愿。   责任编辑 谢 蓉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着我最感人的是哪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