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法学出来能干嘛还有前途吗

法学是一个好专业吗?前景如何?学法的女生的发展呢?
感觉现在国内的法学教育和法学就业前景普遍不被看好,作为一个国内较知名985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女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以及专业前景不甚了解,不知道本科学习结束后,该何去何从.
按投票排序
答主自身情况:国内非211非985法学本科,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荷兰法学PhD在读。无任何实际工作经验,以下仅作参考。以答主自身了解来看,法学专业前景有三:政界,高校,实务界(律师、公司法务)1)政界中国公务员系统掌握的资源是无法单纯以金钱衡量的,‘关系网‘是一个隐形绝对优势,还有北京户口等诱惑。能够进入公务员系统满5年拿到户口然后跳出转行经商或做法律实务曾经是答主的设想。但也听说有法官、检察官跳出体制做律师,但对社会地位上的心理落差极不适应的。犹记得当年在政法读研时自习室常年被三类人群占据:考研的,考证的(司考、注会等),考公务员的。基本上北京地区公检法系统中中国政法的毕业生不在少数。优势点:稳定,关系网,劣势点:入门竞争激烈,晋升缓慢(你可以看到自己30年后的影子)硬性要求:进入检、法机关一般来讲需要通过司法考试。2)学界优势同政界,拥有良好关系平台和社会评价。而且,政界和学界是相通的,教授去行政单位挂职并不罕见。优势点:相对自由、稳定、社会地位高劣势点:收入不高硬性要求:博士学位,科研能力3)实务界相对于上述两种职业,律师似乎更为自由,但不工作就没收入更像是一把枷锁,饿死的律师也不再少数。可以在知乎搜索相关问答。公司法务比律师稳定,但上升空间有限,毕竟只是公司的辅助部门。优势点:更为自由,合法收入较高,入门相对简单劣势点:发展困难,社会地位不高硬性要求:通过司法考试,(英语能力)其实上述三种职业选择在知乎都能搜索的相关问答。想要了解职业要求与前景并不难。难的是认识自己。英语能力,写作风格,口才,研究能力,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可以训练的,但想想自己喜欢什么。没有好的专业,只有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专业。前期最好的投资还是教育。目前:Step 1. 先把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拿下,这是一个法学生的基本。英语很重要。之后:Step 2.1 英语能力好并且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出国读个LLM,用1年时间获取在国内需要2-3年的硕士学位。这样基本进国内律所当律师助理还是符合条件的。Step 2.2 英语能力好并且有野心有决心做律师的话,可以直接读JD。Step 2.3 在国内高校读研究生,在这过程中可以去检、法机关或律所实习,再决定毕业进律所还是考公务员。如果你在读研期间发觉对学术研究感兴趣,那么在Step 2.1 & 2.3 之后可以选择继续读博。可以选择国内读博(3年)或者国外读博(4-6年)。
法学前景还不错,不过这个活手低下要硬,要有真本事 ,能静下心来夯实理论,然后在实务上要强悍,人脉积累要够(多少要会做人),然后需要一点机遇 。
这可不是什么好专业,就业率已经连续多年排行最低。
那首先你要清楚,法律是偏爱"老人"的专业,对年轻人很无爱。所以不象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似乎可以在岗位上"即插即用"。
法学学生要在大四参加司法考试,这是目前最难的资格考试之一,司法考试的低通过率直接影响就业率。
不过呢,法学专业学生在公务员考试中表现相对更优秀。也更受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青睐。也许这就是所谓法律人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综上,这是连续多年就业率最低的专业。所以家庭对你的将来有做规划,或者家庭经济实力、人脉关系都不错的话。那你大学四年只管准备司法考试和考研就好了。如果家庭对你不能提供什么帮助的话,那你就得未雨绸缪了? P.S 本人实习律师一名。。。。
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算好专业
不喜欢理工科,不喜欢美术舞蹈,不喜欢数学,不喜欢体育,不喜欢英语,不喜欢文学的人,可以考虑去学法学。然后别人一听到你说“我是学法学的”,口里会应”不错,有前途“(但心里肯定说:这妹子脑子进水了么,中国哪有法律)。一毕业就去公司做法务有没有前途呢?
趁开会间隙写个答案,有空回来补充窃以为,律师也好法务也罢,关键的问题是,他们能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什么好处,又会引发什么问题。前者需要最大化,后者尽量最小化,不成则要考虑如何规避。很多时候,你的职业发展取决于你的长处,取长补短往往不如扬长避短。但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请不要让一份工作(律师或者法务)定义你这个人;应当采取的视角是,从事一份工作的asset & liability各是什么,能为你的长远发展什么好处。就国内律所而言,尚需区分内资外资、大所小所、诉讼非讼。通常好的律所对于法律实务的基本功有很好的培训。就我对周围人的观察,特别是带过的intern/junior来看,经过律所专门训练的人在文本基本功、法律思维周密、法律检索能力等方面,通常比小所出来的要强。此外,在比较好的律所中,接触不同种类项目的机会比较多,相对的经验也会更加丰富。这些素质会成为你职业生涯的asset。另外,在律所中工作,有比较多的机会积累不同行业、领域的人脉关系,乃至客户群。这点也是律师行业非常吸引人的一个特点。但另一方面,我遇到的不少律师有时视角会囿于法律。但须知客户聘请法律从业人员,所希望的是能够解决问题,或者用流行的话说,希望有“增值”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税务、现金流(在许多涉及资本运作项目中这点非常重要)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此外,很多律师对法律方面的基本功过硬,但是对行业规定、惯例和实操有时并不一定熟悉。(ps.作为法律从业人员,法律是安身立命所在,基础不扎实很多东西都不牢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放弃对增值服务能力的追求)。就法务而言,毋庸讳言,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在小公司当法务不如在大公司当法务;“打杂”型的法务恐怕对你的职业生涯助益不多。而且难以避免的是,法务工作在接触项目广度、法律基础锻炼等方面,大部分时间确实不如律所的专业训练。但是,法务工作能够让你更深层次的接触所属行业,并有更多机会和其他业务职能的部门配合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法务工作能够培养你的行业知识、沟通配合技能和项目管理能力。特别是,法务工作让你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一家公司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各类职能部门的利益取向、思考方式是怎样的。如果你有志于在商业法律服务方向发展,这些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法务工作的一个间接好处是你能接触很多非法律行业的同事,这些人也可以变成你的人脉关系,甚至在某一天变成你的客户,或是partner。所以总结起来,律师、法务都很难说必然好或不好;关键问题是,你在做律师/法务时,能否最大化使用asset,发挥长处并积累核心竞争力;同时尽可能规避liability的负面影响。
谢邀,没做过法务也没考虑过,所以不是很了解。就从我身边知道的一些消息来说。1. 相比而言,法务比很多律助起薪高点,而且清闲点,国内很多律所律助的薪水真是惨不忍睹;2. 但是上升空间较小,很多公司都乐意挖律所公司部的中层去当法务主管,这个看看网上的法律猎头就知道了,而且我问过西门子和通用的法务主管,他们说他们这两年也是这么做的,让律所去培养人自己拿成品,所以说这个事儿应该不止中国企业这样,外企也一样;3. 但是干两年法务可以考虑去读个MBA,回来转行做管理,我认识几个是这样的,不失为一条不错的路。4. 有些公司有涉外法务挺不错的,比如我去年投了华为的外派法律专员,虽说没准备去,纯粹是因为价格高投着玩玩的,据说第一年30W+,还是很诱人的嘛,回国后联系我了两次,由于已经入职就婉拒了。
如果融资行业是一颗大树,那我所在的公司所代表的领域就是树冠上的叶子,说的好听就是高贵冷艳,说的难听就是冷门。而在这样的公司做法务,可能所接触的法律问题的应用性就会更差。我当年不去一个HOGAN LOVELLS,一方面是由于家庭原因,不允许我往上海跑(那个position是做dispute resolution),另一方面,也因为大四那年的司法考试没有考过。和师兄权衡一下,还是决定去这个融资公司,一边工作、一边考司考。你说我不后悔是假的,毕竟那么大块肥猪肉就放走,谁不心疼,在律所所得到的legal research、legal writing、oral advocacy等技能可不是流口水的。 可是我一直认为从事法律业务是天然具有“接地气”的特点,如果没有当地所在国的PAR,就永远只会是个律界打工仔。虽然每个人不是最后能熬到合伙人,但如果连个牌都没有,对不起,我心里只能默默地鄙视。到了那个融资公司担任法务已经做了接近两年。作为一个法务,正如上面那位
所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了解公司的运作,了解公司内部以及客户的需求。法律能力的增长,几乎没有,因为大部分的法律工作都会外包律师渠道处理,我们的活只需要挥斥方遒,好好指挥就好。介绍完我的背景,我想说说刚毕业当法务,我个人认为优点、缺点如下:一、优点1、薪酬基本稳定这一点
已经提到了,我就不说了...2、work-life balance较好平衡我一位做律师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上写的一个段子“‘在哪?’‘加班’‘再见’”这就是一般律师的生活...而做法务的,下班时间相对比较稳定。3、不用经常出差我做了两年才出去过两次。4、你是甲方这一点
所说,你是甲方,这一点很重要...做甲方就意味着你可以,呵呵..尽在不言中...二、缺点1、学习法律的机会十分少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哪怕不在TOP FIRM,在一般的中小型律所,该有的法律检索、法律文书撰写、谈判技巧等都还是有机会接触的。相对来说,法务的操作感觉就相当干瘪,当然也可能因为我自己所在的公司不在ALB或者别的评级机构认定的TOP IN-HOUSE吧...别的法务情况如何我不太清楚。2、做法律无关的东西比较多我有个朋友在某中字头建设工程公司担任法务,经常把人事、行政都要一起干。我所在的公司则需要各种贷后管理啊追偿啊神马的都有...我也不知道,和我的朋友相比,我是不是LUCKY...3、办公室政治哎...真的是笼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感觉律所的氛围会好点,尤其一个团队的,我看到身边的律师朋友所在的团队氛围都很好。当然可能也有些律师朋友所在的团队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吧。反正我很讨厌这个...我的建议:对于毕业生来说,不要一进去就当法务,毕业了还是打基础的时候,先去律所把基本功打扎实再去也不迟。我认识几个前辈都离开各种TOP FIRM去了公司,他们的说法是把法律基础打扎实之后,再以此为卖点,进入商业世界。当然,如果你从没想过以法律作为自己的卖点除外。-------------------------------------华丽的分割线----------------------------------------------------看到大家不停地鼓励我这个匿名回答,我感到十分激动,所以就增加一些新的想法吧。今年年初我选择离开工作了接近三年的公司,原因已经有别的知乎er回答了,满满的都是泪:由于老东家是国企,而且受制于目前的国企改革,得悉小伙伴的薪酬福利被削减,我更坚定自己走得是时候。从去年年初找律所找到年末,我已经从满怀希望到临近无望啊,理由如下:一、除北京和上海,其他城市的法律服务领域普遍还是比较狭窄的。由于我工作的融资领域实在少有,与老东家长期保持服务关系、提供法律意见的律所五个手指头都能数出来,而且都是在北京的。而我本人并非在北京和上海,这就导致原来的工作经验与本地的法律服务难以匹配。二、由于自己一毕业就进入企业,无法办领实习,所以找工作的时候实际是面临很多挑战的。三、本科毕业就开始工作,而目前很多知名律所都要求求职者具备硕士研究生学位。还好去年年末有一个机会,一家比较传统的北京所在我所在城市的分所向我伸出橄榄枝,这对于找工作找了一年的人来说真是老泪纵横啊...从律师助理到目前的实习律师,回顾我之前的回答,我觉得刚毕业就做法务的优、缺点还会有如下:优点:1、正如以上的
所提及的“增值服务”,客户一听到我曾供职于某项融资领域的风控,便会显露一种比较信任的态度。这也便于我通过以往的工作经验,去撬动客户别的需求。2、从事融资领域往往需要对实体经济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现在与客户解释合同条款修改原因的时候,我解释的角度、解释的例子可以更加接地气,便于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从优点来说主要还是以业务拓展方面出发的。但其实我很讨厌客户在我专心集中的时候打电话骚扰我问我各种问题,我还要装得十分礼貌专业地回答~~~~~~另外就是无缘无尽地加班。缺点:1、法律功底严重薄弱。一毕业就当法务,如果老板甩一个合同,我想很多人应该无所适从吧。更何况,我所在的公司对于法务的技术支持几乎为0,北大法宝、westlaw、lexisnexis你想都别想。2、对于商业交易的认知不足。一般来说,我见到的法律毕业生一进公司都是满腔热情地修改合同一番,但把工作递交上去之后往往会被老板提醒这是一个deal breaker做出来的文件。实际上,一个法务应该最先学会的就是如何把文件改成在合规的情况下促成交易,学会做一个deal maker,而不是deal breaker。但这一点其实对于一毕业就当法务的小朋友而言,要求太高。往往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律师,转化角色做法务可能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我的建议依然是:对于毕业生来说,不要一进去就当法务,毕业了还是打基础的时候,先去律所把基本功打扎实再去也不迟。当然,我所在城市的法律服务业务比北京和上海要窄,同时工时、待遇也不见得好。很多年轻律师在拿到执业证后就会考虑离开律所,进入顾问单位担任法务或者彻底转行。我不能保证我以后不会重新开始法务或者甚至转行的可能,但我知道我一定很感恩在律所的日子。现在学法律的前途好不好_百度知道
现在学法律的前途好不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学法律可以“钱途无量”啊,就算不做律师,不从事法律事务方面的工作,也可以靠它发财的!嘻嘻嘻嘻!我就是法学专业的。
怎么发财?
钻法律空子发财,政府拿你没办法。尤其是在经济法学领域,更是让你学了法律之后“受益匪浅”啊。反正等你学了就知道了
好的,谢谢!
想问平均一月可以赚多少钱
学了几年法律?读的什么大学?
我算是自考的,跟你一样,不是全日制的。如果你脑子好使的话,你一年就可以法律本科毕业,如果你专科跟本科一起考的话,就要两年就可以毕业。我就是专科本科一起考。而且都是自考的。我还没毕业,因为没出去工作,没钱交报名费,所以停考了一年。我的毕业院校是厦门大学法学院。
前途一片渺茫
不好,没看见法学专业连续3年就业率垫底了! 除非你是个学习习惯很好的孩子,并且大学里边不荒废你的学业,保证过司考!那你就会比较好就业!
因为总的来说,法学就业面小!律师一开始事比较艰难的,除非你们家本来就有门路,或者你真的适合干律师。
好的,谢谢啦
现在法律专业很不错的!
你发个那个我给你满意!
你真的很让我满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法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法学和金融学哪一个就业前景更好?
法学和金融学哪一个就业前景更好?
2个专业我都比较有兴趣,感觉学哪个都会尽力努力。那就看那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更好了。
还有就是,如果修法学 金融(经济)的双学位,不知道时间上能不能应付得来呢?
法学的相对好一些,但你最好能把司法考试通过,那样才会比较有用。
但司法考试很难哦!
不要指望双学位会学到很多知识,更多的还要靠你自己。
最后,祝你学业有成!
针对你补充的问题,法学就业率虽然低,但你如果通过司法考试那就不一样了。金融专业已经火了很多年了,学的人太多了,如果你不是就读于名校的话,毕业后就业也不是特别好,而且金融的待遇不见得比法学高哦。
如果你选择法学,好好学习,通过司法考试,前途很不错的。如果你学金融专业,可以选修经济法的二学位,可能会对你有些帮助。
时间上的问题不是问题,嘿嘿。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知道时间能不能应付得来的就肯定应付不来,别考双学位了吧,有空业余学学,就业率是很虚的东西,没很大意义。刚毕业的法学学生是不好就业,但是过了一两年后就业率就高了,网站上显示的就业率是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意义不大,而且现在是个学校就开设法学,有这个结果是正常的。名牌大学的法学毕业生找工作还是相对简单的,总之弄得好法学和金融学都是相当相当赚钱的行业,看自己更喜欢哪个了。建议学金融,本科学法学还是不如研究生学法学来得好,法学是个本土化的东西,对社会、制度的了解会让法学的学习事半功倍,如果确实都喜欢可以本科金融,读研转法硕。也可以本科就读法学,这个东西没有固定的真理,呵呵。
肯定法学好。
双学位需要很多时间,看个人毅力的
双学位很好,属于复合型人才。不过你修法学的话不要忘了要参加司法考试。金融的话最好考个CFA证。其实最后估计你一般还是会从事金融系统工作。那里的工作同样需要法学和金融的双学位人才。&&&|&&&&&&|&&&&&&|&&&
&&&|&&&&&&&
&&|&&|&&|&&|&
&&关于:全中国已经有620个法学院,“单科”政法大学没有前途&&&&[作者:
220.165.246.146&]&&&[]
西南大学,是日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学校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麓,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已有百年办学历史。现任党委书记黄蓉生同志,校长王小佳同志。 &&&&
  学校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在教师教育和农业教育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学校的教育学、心理学、农学学科优势明显,家蚕基因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基础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自然免耕法、家蚕基因库、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人类时间认知研究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学校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数百项,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学校占地面积约9000亩,校舍面积近150万平方米。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6个博士点(含13个博士一级学科自主设置专业)、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5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含14个自主设置专业)、5个专业硕士学位,97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11个学科门类,共42个一级学科。有35个省部(市)级重点学科、27个省部(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文科研究基地、6个重庆市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学校是重庆片“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牵头单位。有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50000余人。 &&&&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2650余人,专职科研人员300余人,其中,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113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省部级专家75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73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专家15人,有40余名教授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顾问和委员;主持承担“973“ 、“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00多项。 &&&&
  学校与美、英、加、法、德、日、澳、俄等近30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开展科研合作,与国外20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
***西南大学办学百年的历史源头***&&&&
一、川东师范学堂的建立与变迁&&&&
2000年,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西南农业大学都举行过建校50周年庆祝活动。其实,无论是原西师,还是原西农,都不是1950年才创办的全新大学。原西师、西农的前身是1933年创办的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简称川教院)和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简称女师院)。而川教院和女师院此前也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这种历史是不能割断的。要追溯现在的西南大学和以前的西师、西农的办学源头,就不能不去探究组成她们的学校中创办最早的学校。这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一种通例。比如,北大就是以其前身?D?D晚清的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作为其创建时间。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创办的,故北大在1998年就举行了建校100周年校庆;清华大学前身是1911年创办的庚款留美预备学堂,该校遂以1911年为其创建时间。&&&&
组成原西师、西农的川教院与女师院中,川教院建立更早;川教院与川东师范学堂又有颇为复杂而密切的关系。所以,要对西师、西农以至今天的西南大学的创办追本溯源,就必须把川东师范学堂如何演变为川教院的历史弄清楚。&&&&
川东师范学堂的创办与清末教育制度的改革密切相关。清代的官办学校在京城有国子监、翰林院,在地方有府、州、县学。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即秀才(又称为诸生)。此外,还有私人办的私塾、书院等。生员一般是隶属于本府、州、县学的,若考选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则不再是本府、州、县学的生员,而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1901年清政府决心实行改革即清末新政,内容之一就是改革学制。&&&&
1903年,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在《奏定学堂章程》的《学务纲要》中,特别强调师范教育之重要性,要求各省办初级师范学堂以培养小学教师,优级师范学堂以培养中学堂、高等学堂教师。《学务纲要》规定,初级师范学堂在省城应设五年制的完全科和一年制的简易科;在州县除办完全科外,为应急需,还应办师范传习所。在这次史称的“癸卯学制”改革中,师范教育第一次成为一个独立系统,不再附属于其他学堂之中。&&&&
重庆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十二年(1906年)先后设立了师范讲习所和师范传习所,并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即1906年4月18日正式创办了“官立川东师范学堂”。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西南大学的最早渊源。倡议者是川东道员张铎(字振兹),赞助者是绅士杜成章等,归川东道署管理。学堂监督即校长是铜梁人杨霖。生源由川东道所辖36县选送,也同时招收一定数量的自费生。&&&&
1906年首次招收一年制简易师范科23名学生,1907开办完全五年制师范科及附属小学。至辛亥革命前,共有毕业生230余人。&&&&
1912年9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师范教育令》称:“师范学校定为省立,由省行政长官规定地点及校数,报告教育总长分别设立。县因特别情事,依本令之规定,由省行政长官报经教育总长许可,得设立师范学校。两县以上联合设立师范学校者,亦须依前项之规定。”据此,川东36县联合设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在民国三年即1914年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学校管理的最高机关是维持会,由川东道尹任会长,学校校长(时为铜梁人邱兆熊)任副会长,由36县教育行政长官为成员。1928年,维持会改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
辛亥革命后,由于战乱频仍,川东师范学堂常被军队占驻,学校不得不多次往返迁徙 。1916年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D→当年秋迁回原址?D→1917年秋迁住巴县文庙?D→1920年再次迁回原址?D→因变买旧址,拟建新校?D→1930年春租住曾家岩巴县农中校旧址及龙泉观作临时校舍?D→1930年末迁至石马岗,即今文化宫。其时,因为战乱,四川实行防区制,政出多门,办学经费不能如数、按时征集;校长频频更换,民国十一、十二年间,曾五易其人,最短的任期不足两个月。民国十六年周天治任校长时,情况更为严重,周因经费困难于任职之次年辞职,另委任之校长徐天权也因学校经费之窘迫而坚辞不就,学校无人负责。川东联 合县立师范学校濒临倒闭之绝境。&&&&
川东师范濒临绝境之时,正值刘湘主政重庆。刘曾决定将该校停办,遂指派刚接任川东道尹的甘绩镛到校办理结束事宜,但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热心教育事业的甘绩镛审度形势,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议,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校董会一致推举甘绩镛为校长,川东师范得以保留。甘绩镛接任校长后,募集资金,整顿解款,偿还旧债,使校务出现转机。民国十八年,甘绩镛提出将已不适用的旧校址出卖,觅地另建新校,得到校董会同意后,遂在通远门外石马岗购买7000余方丈土地营建新校舍,并于1930年末迁入。&&&&
1931年1月,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
在甘绩镛任校长期间(1928?D1935),加强了川东师范的建设,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学风,严格选聘教师,筹措办学经费,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生活设施,并设立“典夔奖学金”,提高了川东师范的办学水平。&&&&
1935年,刘湘任主席的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即宣布废除防区制,实现川政统一。甘绩镛升任民政厅长。是年7月13日,四川省政府由重庆迁成都,甘绩镛亦随之去成都,不再兼任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校长,遂由南京大学外文系毕业的聂荣藻接任。在聂任校长期间,学校进一步发展。&&&&
1939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期间,川东师范迁至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1946年5月迁回石马岗。&&&&
大约在1934年末或1935年初,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曾奉令改为“川东联立师范学校”。1940年8月,又改名为“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
重庆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代表毛雍如代表人民政府,接管了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1950年9月1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将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改名为“重庆市立第一师范学校”。(上)&&&&
二、从乡村师范专修科到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内办起了乡村师范专修科。创办过程也颇多曲折和艰辛。&&&&
接任川东师范校长的甘绩镛,对加强师资之培养以振兴四川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向校董会提出了将川东师范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高等师范学校”、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专案。校董会采纳了甘氏建议,组织了筹备会,正式启动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筹备工作,并将此呈报四川省教育厅。省教厅以改办高师与现行学制不合为由,指令停止筹备。而川东师范筹办高师诸君却认为,此举并无不是,继续其筹备工作,只不过在形式和步骤上略作变通。在21军(刘湘任军长)和社会知名人士支持下,校董会决议,于1932年秋,在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内开办乡村师范专修科和中心农事实验场,聘请四川石?d人、曾任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研究部导师的张?m知任科主任。“开办之初,以经费基础未固,规模又只一班,乃由政府划归川东师范学校办理,而附设其中焉”。专修科“以研究乡村问题、培养中级乡村师范之健全师资为宗旨”,每年招收一个班40名学生。凡高中、后期师范毕业或同等学力、年龄在19?D30岁之间、经学校录取者,即可入学学习。学生分两部分:一为川东各县申送者,均为官费;一为川东以外县分备资申送者,为自费。而后者名额不得超过总数的十分之二。是年8月,专修科先后两次招生,9月1日正式开学。首届共招生29人,农场也设在校内。&&&&
1933年2月,乡村师范专修科迁至磁器口后,班次增加,规模扩大,但仍由川东师范学校派教师到该处上课。可见,不仅初办时的乡师专科属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的一部分(该科成立一年时的《报告书》说:“本科系川师校的一部分,经费收支亦完全由川师校事务处负责”),而且迁至磁器口时,该科仍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甘绩镛在给校董会的报告中说:“其产生之初,则全系本校之力”,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1933年7月,四川省政府颁发《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办法及组织大纲》,并拨款4万元,正式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开始招收本科学生,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甘绩镛仍任该院院长。8月,学院开学行课。此时,学院仅设乡村社会系和农业系。加上专修科学生,共有100余人。1935年初,乡建院共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11人,讲师10人。甘绩镛任四川省民政厅长后,21军派政务处副处长高显鉴接任院长。&&&&
由于乡建院之名与当时学制不合,四川省教育厅于1936年8月训令将乡村建设学院改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委任高显鉴为院长。次年2月,教育部批准省教厅的决定,准予设立。此后,系科逐渐调整或增加。至1946年,全院已有7个系446名学生、133名教职员工(包括附属农场、附中、附小教职员在内)。到重庆解放时,川教院共有教育、国文、数学、英文、史地、博物、农艺、农制、园艺等9 个系,已经具备大学的规模。&&&&
三、西南师范学院与西南农学院之组建&&&&
新中国成立前,重庆除川教院外,尚有重庆大学、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高校。女师院创办于1940年9月,谢循初为院长,校址在江津白沙镇新桥。抗战胜利后,经过整顿,由江津迁至重庆黄桷坪,于1946年9月在重庆招生。女师院设置的系科前后变化不大,共有教育、国文、英文、史地、数学、理化、音乐、家政8系和体育专修科。&&&&
重庆解放后,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拟筹建两所新的学院,一是将川教院的教育、国文、数学、英文、史地、博物等6系与女师院合并,筹建西南师范学院;一是以川教院的农艺、农制、园艺3系为主干,筹建西南农学院。经过两个月的筹备,1950年10月12 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和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合并,更名西南师范学院”。二校合并后,女师院教职工即从黄桷坪迁至磁器口原川教院内。1952年院系调整,西师从磁器口和沙坪坝迁到现在的北碚校址。1985年8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将西南师范学院改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在筹建西师的同时,西农也在紧张筹备之中。1950年11月27日,川教院农科3系与华西大学、相辉学院的相关系科合并,成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10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名为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其再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科院柑橘研究所合并为新的西南农大。&&&&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经过数年酝酿,几经周折,终于在2005年7月,西师与西农合并为占地9000亩、校舍面积150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达50000余人的西南大学。选自:中国校友会网(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网(www.cuaa.net)&
<font color=#08年
<font color=#08年
<font color=#07年
<font color=#06年
<font color=#05年
<font color=#04年
<font color=#03年
<font color=#03年
<font color=#01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法学出来做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