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润不仅是一份政府工作报告理解还是一份事业的理解

最全的事业单位面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最全的事业单位面试题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推荐到广播
25877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第三方登录:没有找到合适的“ 浦东商铺 ”信息?您可以或!> 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陈玉琨
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陈玉琨
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陈玉琨【编号17】 教育,一份无价的事业——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琨他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教书育人,有人只是当作口号,其实,这句话有深刻的内涵。如果把它分拆开了就是: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
  【编号17】  
教育,一份无价的事业
——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琨
  他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教书育人,有人只是当作口号,其实,这句话有深刻的内涵。如果把它分拆开了就是: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千万别忘记,不管你是教数学还是教语文,最终都是在育人,是为国家培育心智和谐、智慧与人格统一的人才。”
  对陈玉琨而言,“教育,是一份无价的事业”。他在教育研究中既注重借鉴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又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其教育思想与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人生追求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陈玉琨长期从事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在提升教育质量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造诣,并因此在教育界有着积极影响。1999年,有一家单位以高薪聘请陈玉琨就职,但被他婉言谢绝了。陈玉琨的理由质朴而又深刻:“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能在我国教育振兴的伟大工程中干一番事业,能为我国更多的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作些贡献,其价值远不是用金钱衡量的。” 
  多年来,陈玉琨在其领衔的服务中小学的教改项目中,如他常说的一般,“愉悦地工作着”。 
  培训,提升校长的使命感与思想力 
  在推动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工作中,陈玉琨尤其关注校长使命感的提升。 
  吉林省人民政府总督学、东北师大附中原校长孙鹤娟曾经作为一名学员参加过培训,她回忆道:“陈玉琨带来的不只是校长学校领导方式的变革,而是一种变革学校领导方式的深层次的思想与理念的启迪,我觉得这种思想力的给予,是我们参与培训的价值所在。通过校长这个点,他把教育理论专家对于中国教育现实的理解、对教育发展的把握辐射到全国,打造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校长,更是一个时代的学校。” 
  陈玉琨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不少话语都给校长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说:“教书育人,有人只是当作口号,其实,这句话有深刻的内涵。如果把它分拆开了就是: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千万别忘记,不管你是教数学还是教语文,最终都是在育人,是为国家培育心智和谐、智慧与人格统一的人才。”&陈玉琨一直在说:“教育无小事。对学校来说,其实教育也无大事。教育就是由学校的一堂堂课、一次次活动组成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是教育。抓好每件小事,就能培育大师。” 
  陈玉琨访问过2000余所中小学,与许多中小学校长成为了知心朋友。在与他们的交流中陈玉琨发现,中国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关于“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办出好的教育”,这些涉及教育的根本问题,不少校长的理解还不很充分。陈玉琨认为,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决定着教育的明天。糊涂的校长办糊涂的教育,清醒的校长办清醒的教育。在教育部有关司局、上海市教委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支持下,他始终把提升校长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并为之不懈努力。 
  陈玉琨不仅关注上海教育的发展,更心系全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他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样,如果没有中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就没有中国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他的倡导与带领下,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长期以来致力于中西部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中西部中学校长的发展搭建平台。一方面,由校长中心牵头,为千余名校长提供了来沪学习或挂职的锻炼机会;另一方面,陈玉琨亲自组织专家团队送培下乡,新疆、西藏、青海、贵州、云南、宁夏、内蒙古、四川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一位贵州的中学校长到培训中心学习,都市的繁华与山区贫困的强烈对比,让这位年轻的校长萌发了到上海谋求发展的想法。得知这一信息后,陈玉琨与他多次长谈,谈人生的意义,谈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最终这位年轻的校长下定决心,“扎根大山深处,在平凡中坚守,于无悔里奉献——为学生搭建改变命运,成就自己,报效国家的多元教育平台”。 
  陈玉琨关心西部教育,更关心西部的薄弱学校。兰州十中原是一所薄弱学校,校长张德文在改进薄弱学校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这些认识还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的薄弱学校改造理论,无法进行推广。对此,陈玉琨积极帮助他梳理实践思路,系统地整理了他“从薄弱学校到标准化学校再到示范性学校”的办学经验,并将实践上升到理论。之后,张德文出版的《薄弱学校的改造》一书在同类学校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少学校受此启发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如今,一批能够引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校长已经脱颖而出,其中不乏来自中西部地区的优秀中学校长。为了让他们的先进教育思想能够影响更多的中小学,陈玉琨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帮助这些校长梳理办学理念,推广他们的教育思想。2012年,由陈玉琨主编、27位校长撰写的《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教育:培育美好人性》与《教育:为了生命的幸福成长》丛书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向社会展示了中小学校长的全新风貌和未来教育的曙光。 
  教书育人,为学生撑起一片绿荫 
  陈玉琨把“育英才、兴邦国”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他重才、爱才、惜才,也善于“造才”。这不仅体现在他为学生的传道、解疑、释惑上,更体现在他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中。这种培养往往渗透在点滴的小事和细节中,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以教诲和启迪。陈玉琨有一位学生性格耿直坦率,在多次学术讨论中,凡是别人一提不同意见,她就急于解释,常常打断别人的发言。注意到这一点后,陈玉琨多次婉转地对她说:“听到不同的意见,不要着急反驳,要充分考虑别人意见的合理性,最起码的底线是耐心听完。”逐渐地,这位学生开始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学养和个性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诚信、守约与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意识,这是陈玉琨最看重的品质,也是他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当面临个人利益、组织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抉择时,学生往往最需要导师的引导和点拨,而陈玉琨也总是适时的以老师和朋友的身份为他们指点迷津。有位在职博士来自西部地区,毕业后想违约留在上海,由于与政策不符找不到合适单位,内心十分焦虑。陈玉琨很耐心地与他交换意见,谈学者对专业的忠诚,谈我国西部发展的远景与个人发展的规划,并对他今后的专业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这位学生在交谈中豁然开朗,欣然回到原工作单位,仅仅几年的时间,就成了单位的学术骨干。 
  在指导学生学术研究的过程中,陈玉琨从不会将自己的学术兴趣强加于学生,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研究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学术梦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为之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和研究条件。曾经有一位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博士生入学后才发现自己对学前教育更感兴趣,她渴望将幼儿园的教育问题作为博士论文研究对象,并在毕业后去幼儿园工作。然而,由于没有相关的学科学习基础及幼儿园实践经验,她的这一梦想在许多教师和同学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迷茫中,她找到了陈玉琨求助。陈玉琨在耐心地倾听了她的想法后,通过多次深入的沟通,启发她在幼儿教育与教育管理学之间找到了恰当的连接点,将幼儿园课程评价作为研究主题,并帮助她联系了多位学前专业的教授及不同类型的幼儿园进行交流。如今,这位学生已经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并担任一所幼儿园的园长,“天方夜谭”变成了现实。 
  陈玉琨十分注重和鼓励学生在研究实践中经受锻炼。为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在由他主持的全国各地“学校优质化项目”中,倡导了“大学教授、资深校长与在读学生”三结合的组织模式,使学生不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不同类型的专家,同时又能够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育现状,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陈玉琨对学生们的关怀和教导是全方位的,他非常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适时予以引导。当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时,他会告诫他们在学术面前要保持谦卑;当学生在研究、工作道路上露出浮躁复杂的心态时,他又会督促他们脚踏实地,步步为营。陈玉琨经常要到各地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为了弥补与学生交流时间的不足,他即使身在外地甚至国外,也经常通过电话、电邮等方式与学生们进行长谈。他还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在教育中兼顾理论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在学术上,陈玉琨重视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又不断提醒学生以良好和正面的心态应对竞争,直面和改造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在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先后担任了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管理学院院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在此期间,他说得最多的话是:没有学生就无需教师,没有教师也就根本不需要学院。学院是为教师服务的,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院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作为教师,他也一直在矢志不渝地践行着自己的理念,不断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如今,从陈玉琨的学生中走出了大批优秀的大学教授,致力于教育理论创新;也有大批优秀的中小学校长,继续扎根中国基础教育实践第一线,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更有一批学生成长为大学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者,以更理性的视角规划着中国教育的发展。 
  科研,倡导学术良知与服务意识 
  数十年如一日,作为一名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深刻关切,不断鞭策着陈玉琨的教育研究及理论创新,时至今日,这些创新已经开始逐渐开花结果。其研究成果“学校优质化的理论与实践”与“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分别在原上海南汇、上海奉贤、山西绛县、广东中山、山东淄博、河南郑州与江西南昌等地进行推广,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 
  山西省绛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教育发展比较落后。然而,自2003年该县运用了“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成果后,全县教育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在其研究成果出版后,该县教育局为此专门下发《关于认真学习&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操作&》的通知,并将其列为“每位教育管理者与中小学校长学习培训的教材”。 
  广东省中山市自2005年运用“学校优质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后,15所项目学校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中国教育报》于日和21日分别以《软实力是这样炼成的》和《软实力最终转化为硬实力》为题,以两版的篇幅报道了该项目的成果。根据中山市教育局的要求,该项目二期工程扩大到了30所学校。经《中国教育报》报道后,原上海南汇、上海奉贤、宁夏银川、江西南昌、河南郑州、山东淄博与江苏泰州等地百余所学校也纷纷加入实验的行列。 
  近年来,陈玉琨先后撰写和主编论著15部,发表论文120余篇。他一直把自己的研究称为“草根”研究。在2012年出版的《卓越校长的追求》一书的前言中,他说:“自2000年以后,凡是读过我论文与专著的人,都会从中闻到一股泥土味,我自嘲为:因为它是‘本土的’。这里‘本土的’应当读成:本‘土的’,就是说,其含义并非是相对于‘国际的’,而是相对于‘形而上’的,即是‘形而下’的,草根的。” 
  正因为这种“接地气”的研究立足于现实,所以其成果也能有力地反作用于现实,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并受到学术界和教学一线的双重认可。&2006年陈玉琨的著作《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荣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其论著《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与操作》2008年获上海市教育科学(理论研究)一等奖,2009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他的近著《一流学校的建设》与《卓越校长的追求》也成为在中小学校长中间纷纷传阅的书籍。 
  陈玉琨的专业成就和工作成绩不仅受到教育界同仁的认可和赞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近年来,他多次获得各级党政部门的表彰和奖励。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称号;1999年获得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获上海市“我最喜爱的好教师”金奖;2003年获“上海市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称号;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领军人才”。
推荐阅读:/news2//news3//news3//news1/717.htmlwww.zhongtiejituan.net/news3/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陈玉琨【编号17】 教育,一份无价的事业——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琨他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教书育人,有人只是当作口号,其实,这句话有深刻的内涵。如果把它分拆开了就是: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
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陈玉琨【编号17】 教育,一份无价的事业——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琨他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教书育人,有人只是当作口号,其实,这句话有深刻的内涵。如果把它分拆开了就是: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本职工作的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