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 美国版权中国雨人是什么意思思

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苹果们为了更多利润让中国工人为其制造产品
美国工厂远远干不过中国工厂
如果你是苹果公司的老总,你会决定从哪种工厂采购配件呢?毫无疑问会从中国工厂采购。因为中国工厂相比美国工厂有三大优势:
第一,中国工人便宜,而美国工人有多贵,看看通用汽车厂的情况就知道了,这个厂子的工人即便被解雇了都能继续领工资(参见《》)。
第二,中国往往土地、环境等资源也能便宜使用。
第三,在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要卖往美国,虽然要多交一笔关税,但是同时也可以享受中国政府的补贴。其一,有出口退税;其二,人民币价值被人为压低,也就是说本来1美元也许只能当5人民币用,但现在可以当7人民币用,这让中国的产品更便宜。
这三大优势,让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很便宜,当然更吸引买家。
苹果们自然会把产品制造放到中国,因此得到更多利润,其股东和员工也会更有钱
苹果只需要做好产品设计即可,实物则由中国的富士康等厂家制造,然后苹果把实物买过来,付出的价钱远低于向美国工厂购买。因此相比在本土做产品制造,苹果节省了成本,提高了利润。苹果最近一个季度净赚130.6亿美元,他们的股东和员工都是受益者。
美国工厂失去竞争力,产业工人面临失业
凡是和中国工厂干着同样事情的美国工厂,比如汽车或轮胎制造厂,大部分都不景气甚至在倒闭边缘,它们的工人面临失业。正如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所说,美国靠阻止中国轮胎进入美国市场,才保住了一千多个美国人的工作。
奥巴马需要产业工人为他投票,怎能不急之所急
奥巴马赢得总统大选与工会的大力支持有很大关系,而工会也以此要挟奥巴马。美国最大的劳工组织&&产业组织劳工联盟(AFL-CIO)主席Richard Trumka就曾对奥巴马发出警告称,若不从速采取行动处理失业问题,将等同&自取灭亡&,也会让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面临政治风险&&共和党人将重夺控制权。因此无论去年还是今年的国情咨文,奥巴马都大谈就业,今年更是把就业问题当成压倒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
奥巴马切割苹果们的利润应付美国工人
奥巴马对苹果们严厉征税,转移给留在美国的企业
据《纽约时报》报道,去年二月,奥巴马在加利福尼亚宴请了一些硅谷杰出人士。席间每位受邀者都有机会向总统提出一个问题。然而当史蒂夫&乔布斯发言时,奥巴马总统用自己的疑问打断了他:为什么苹果公司不在美国本土生产iPhone呢?奥巴马这样质问,为什么不把这些就业带回美国?
奥巴马说到做到,他在国情咨文中声称:如果你是一个公司要外包就业,你不应该得到税收减免,这笔钱应该用于弥补决定把工作机会带回家的公司的搬迁费用。从现在开始,每一个跨国公司必须缴纳最低基本税,每一分钱都应该给选择留在这儿并雇用员工的公司减税。
奥巴马要提高富人缴税额,其中部分会转移给失业者
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对年收入在百万美元以上的富人加税。奥巴马说,美国的百万富翁至少应该缴纳30%的税费,而不能通过15%的收益所得税率&逃避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美国富人也不应再享有住宅、医保、退休和抚育方面的优惠税收政策。而这些&挨刀&的富人,当然包括苹果公司的某些股东和高收入员工。
那么加税用于什么呢?至少有一部分会用于接济失业者。去年的国情咨文中奥巴马就宣称美国政府在&为1800多万美国失业人员延长或增加失业津贴&。
中国工人得到了工作,却供养了美国工人
财富转移链
2007年iphone上架前,乔布斯不满于屏幕容易划伤,使得苹果在最后一分钟重新设计了iPhone屏幕,迫使中国代工厂的装配生产线彻底改造,新的显示屏在午夜抵达运抵这家工厂。一个工头立即叫醒了宿舍内的8000名工人。每个员工分到一块饼干和一杯茶后,在一个半小时之后开始了12个小时轮班工作组装新设计的玻璃屏。在96个小时之内,工厂的产量已经相当于每天组装10,000部iPhone。
与此相对应的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的员工要求公司不得在下班30分钟之后向他们的手机推送工作邮件,以免打扰他们休息。
这种反差就是中国工人得到工作的重要原因,但他们的辛勤劳动只能换来微薄工资,而且由于要压低人民币价值让中国制造更便宜,中国央行必须高价收购美元使得汇率稳定,而收购美元的钱又来自人民币印发,这引起通胀,微薄的工资因此变得更微薄。苹果却依仗廉价劳动力取得超额利润,不过这些利润又被美国政府切去一块用于安置美国工人就业和领取失业补贴。
如何切断这种供应
一些信奉自由经济的人常常这样质问:如果中国工人不这样苦干,苹果就不会把中国作为代工地,中国工人就要失业,所以中国工人再苦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苹果也不存在超额利润,它的利润都是该得的。
是的,中国工人如果向美国工人看齐,他们可能会失业,所以我们应该相信中国工人会把握好分寸,前提是他们有自己把握分寸的自由&&包括像美国工会那样影响政府决策的自由和与资方博弈的自由,自由经济不只是强调资本家的自由,也应强调工人的自由。而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中国工人有这种自由,他们绝不会像现在这般艰苦,因此说苹果依仗中国工人的这种不自由得到了超额利润是成立的。而要切断这种超额利润,就是要给工人自由。
美国的就业岗位转移到中国,这被称为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如果这个饭碗指工作,那么的确是抢了;如果这个饭碗指供养,那么中国人还给美国人端上了一些饭碗呢。
钱越存越少?因为被美国人花了
中国工人的悲剧全怪苹果们的&盘剥&?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期责编: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
美国科技概况
从整体而言,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美国科技之发达与美国的科技体制和联邦政府对科技的巨大投入是分不开的。美国科技体制的特点是多元化和多样性。全国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主要由联邦政府实验室、私人公司、大学以及非营利研究组织等来进行。美国联邦政府非常重视对科技的投入。年的5年间,是美国有科技统计数据以来,R&D支出增长最快的5年,从1,692亿美元,激增到2000年的2,642亿美元(当年11月份估计数字)。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平均真实年增长率高达6%,大大超出同期真实GDP增长率。1999年,美国全国研究与发展经费为2,47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9%,其中的大部分约69%或者1,690亿美元来自企业的投入。联邦政府的投入约占27%,剩下的部分则为高等学校,民间基金会,非盈利机构以及州和地方政府的投入。2000年,美国全国研究与发展经费为2,642亿美元(当年11月份估计数字),其中66.6%或者1,760亿美元来自企业的投入,联邦政府的实际拨款为758.6亿美元。这2,642亿美元用于基础研究17.2%,454.7亿美元;应用研究21.5%,567.04亿美元;用于开发61.3%,1620亿美元。美国科技人才济济,1995年,美国共有320万学士以上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分别被政府、大学、工业和科研单位雇佣。其中从事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和教授人数为47.52万人。每百万就业人员中从事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为7,800人,其中约有5.8万中国血统的美籍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在美国科技研究与发展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9年美国科学家在学术界有影响的科技期刊上发表了434,272篇论文,占全世界当年科技论文总篇数的30.72%。美国科学家发表论文最多的学科是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世界上许多专利发明都是在美国诞生的。例如,1794年获得专利(以下年份都表示获得专利的年份)的轧棉机,1746年的缝纫机,1876年的电话,1880年的电灯泡,1895年的汽车,1906年的飞机,1942年的复印术,1950年的晶体管。至今,美国在众多的技术领域仍然居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是科学技术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高度发展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刺激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战后美国政府又采取了鼓励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美国的科学技术跃入世界的领先地位,许多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如原子能利用、集成电路、激光、电子计算机、合成材料、通讯、卫星和航天等。美国在绝大多数新兴的高技术领域,如激光技术、先进材料、高温超导体、生物工程技术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面将介绍美国的科技管理机构、科研机构、产业界及大学的科研活动、科技政策以及美国目前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的发展情况。(一)美国联邦政府、国会等的科技管理机构1.白宫科技咨询与管理机构(1)总统科技事务助理总统科技事务助理直接向总统报告,负责就联邦政府的重大的政策、计划等向总统提供科学和技术角度的分析和观点。总统科技事务助理在高层的双边和多边的国际场合时就是美国的科技部长。他代表美国出席G8、经合组织(OECD)、亚太经合论坛(APEC)等组织的科技部长高官会。总统科技事务助理同时兼任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主任和国家科技委员会主任。2001年7月,经布什提名,参议院批准,总统科技事务助理兼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为约翰?马伯格(John H.Marburger).(2)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OSTP最早成立于1962年,1973年撤消。1976年,国会根据《国家科技政策、组织和优先领域法》的决定再次建立OSTP。该办公室的职责主要包括:A.向总统及总统办公室的其他人就科学和技术对国内和国际事务的影响提出建议;B.牵头多部门制定和实施完整的科学技术政策和预算;C.与私营部门合作以确保联邦政府对科技的投入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环境的改善和国家的安全;D.在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国家和科学团体之间建立强有力的合作关系;E.评估联邦政府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措施的规模、质量和成效。OSTP下设环境、科学、技术和国家安全与国际事务四个部门。OSTP主任和四个副主任皆由总统任命并由参议院批准。OSTP为中美政府间科技合作的美方牵头执行单位。(3)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NSTC是日根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12881号行政令成立的。这个内阁级别的委员会是总统协调科技、空间以及各种联邦政府研发机构的主要手段。该委员会由总统主持,成员包括副总统、总统科技事务助理、各内阁部长、与科技有很大关系的部门的领导以及其它的白宫官员。该委员会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联邦政府在信息技术和健康研究等领域的投入、改善交通系统以及加强基础研究等方面设定明确的国家目标。(4)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该委员会是根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12882号行政令建立的。NSTC的成员都是政府高级官员,而由总统直接任命的PCAST的成员主要来自产业界、教育界、研究院所、以及非政府机构。该委员会由总统科技事务助理和一个总统指定的私营部门的代表共同主持。PCAST与NSTC对推动科技发展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NSTC从政府的角度制定符合国家目标的科技发展计划,而PCAST则从民间、私营及非政府的角度提供关于对这些科技计划的反馈意见,并向NSTC积极提出事关国家发展的科技问题的建议。(5)预算管理局(OMB)OMB的最主要的职能是负责联邦政府的预算编制工作,并负责监督政府各行政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OMB通过评估各部门上报的计划、政策、报告、规定、提议的立法等来制定预算的优先领域。OMB根据部门、计划领域或者职责功能设立了很多处室。OMB与OSTP一起制定每年的科技预算。2.国会的科技机构美国国会的参众两院都有负责科技事务的委员会。众议院负责科技事务的是科学委员会,下设基础研究、航天航空、能源以及环境、技术和标准四个分委员会。目前小布什政府的107届国会的众院科学委员会由25名共和党议员和22名民主党议员组成,主席是纽约州议员Sherwood Boehlert先生。参议院负责科技事务的授权委员会是商务、科学与运输委员会。下设六个分委员会:(1)航空;(2)通信;(3)消费者事务、涉外商务及旅游;(4)海洋和渔业;(5)科学、技术与空间;(6)陆运与海运。本届国会该委员会的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人数相当,都是11人,主席是亚利桑纳州共和党参议员John McCain先生。上述参众两院两个涉及科技事务的委员会负责讨论并审议与其各分委员会所辖领域有关的所有的拟议法案、决议及有关的信息。3.联邦政府的科技机构美国联邦政府的许多部门的工作都与R&D有关,其中最重要的部门有国防部、卫生部、能源部、国家航空航天局、商务部、农业部、运输部、环保局、国家科学基金会等等。美国联邦政府拥有720多家实验室,包含1,500个独立的R&D设施。这些机构的建立旨在完成联邦机构的使命,比如国防、农业发展、疾病治疗,食品生产和科学以及工程研究等。联邦实验室及其设施是美国R&D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它们从事大约全部基础研究的18%,全部应用研究的16%和全部技术开发的13%,总共雇佣约10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联邦实验室在规模、使命、组织机构和管理上均有很大的不同。多数规模较小,且技术领域较窄。拥有技术和资源能力从事技术转让的仅有100多家实验室,包括美国能源部下的全部多目标实验室、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的大部分野外中心、农业部的研究设施和国立卫生院以及国家标准与技术局的实验室。下面简要介绍联邦政府中有关部门的科技机构。(1)国防部的科技机构国防部在联邦政府中各部门获得的R&D经费最多,1999财年国防部投入R&D的经费为372亿美元。2001财年的R&D预算为386亿美元。国防部的研发活动主要是通过军工实验室(100多个)、国防研究机构、大学、产业界以及国际合作来完成的。国防部的科技计划也是需要与联邦政府其它部门进行协调来完成的。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在美国国防科技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局主要从事高风险但具有长期回报潜力的研究。该局重点是应用研究。如现在的因特网和美国的隐形飞机技术都与该局早期大量经费的投入有关。现在的GPS技术也是国防部对基础研究进行直接投入的结果。(2)卫生部的科技机构卫生部的主要科技机构是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它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实力与成就是世界著名的。NIH的使命是:为增进人类健康不断发掘新知识。达成其使命的途径包括:自身进行大量的生物医学研究;资助全国大学、医学院、医院等非联邦政府系统及国外的科研人员从事生物医学研究;培养一流的研究人员;促进生物医学信息的交流。NIH下设26个机构,包括1个院长办公室、18个国家研究所、5个国家中心,以及国家医学图书馆和临床中心等单位。1999年,NIH约有15,600名雇员,其中外国学者约2,000名。NIH预算的82%以基金和研究合同的形式资助NIH外部的生物医学研究,美国及世界各地2,000多个研究机构得到NIH的资助。约10%的NIH预算用于资助内部的研究,另约8%为外部和内部课题的管理等附属费用。1998财年,NIH获得的拨款为136.4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7.1%,较NIH申请的预算额增加5.7亿美元。1999财年,NIH获得的拨款是156.5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0亿美元,增幅达14.68%。2000财年,NIH拨款达17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4.48亿美元,增幅为9.25%。目前美国国会正在审核2001财政年度的联邦预算,NIH提出的预算额为188亿美元,约比上年增加10%。近年来NIH预算拨款连续大幅增长,在相当程度上应归功于NIH前院长VARMUS博士和医药卫生游说集团多年来的努力,使得行政当局和国会两党都一致认为,联邦政府理所当然应大力支持医药卫生领域的R&D活动。(3)能源部的科技机构美国能源部成立于1977年,其科研管理主要由能源研究局负责,能源部最重要的研究机构是16个著名的大型国家实验室,研究规模最大的三个实验室是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8,000人)、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桑迪亚国家实验室。过去它们主要以研究核武器为主,现在则将研究领域扩大到能源、材料、制造、电子等几乎所有高科技领域。这些研究机构在2000年共赢得20项R&D 100Award大奖(1977设立),名列美国各政府研究机构之首,至此,能源部获该奖的总数达到549个。能源部2000年的研发预算占到总预算的40%,达71亿美元。(4)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技机构NASA的主要科研机构有: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约翰逊空间中心、肯尼迪空间中心等。1999财年,NASA投入的R&D经费达97亿美元,其中49%拨给产业界、7%资助学术机构的研究、11%支持联邦资助的研发中心、4%拨给非营利机构。上述数据可以大体说明NASA的科研活动是如何进行的。2001年,NASA的R&D预算为140亿美元。目前NASA的局长仍是Daniel Goldin先生。(5)商务部的科技机构商务部科技事务领导班子由部长、常务副部长、负责技术的部长、负责海洋大气事务的副部长、负责通信与信息事务的助理部长、负责专利和商标事务的助理部长以及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院长组成。商务部下设技术局,由一名副部长主管。技术局负责制定技术政策,下设技术政策办公室(OTP),并负责管理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和国家技术信息服务中心(NTIS)。技术局主要有以下四个目标:1.与民间部门合作,开发先进技术;2.新技术的快速商品化和应用;3.建设21世纪的技术基础设施;4.担任企业和政府创议的领导角色,提高美国技术的竞争力。OTP与产业界紧密合作,提高美国技术竞争力,以及提出综合性政策,从最大程度上以技术来带动经济增长。NIST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与工业界合作来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测试新方法和标准,从而促进经济增长。NIST主要通过四部分工作来实现其机构使命:计量和标准实验室;先进技术计划(ATP);制造技术推广伙伴关系计划(MEP);以及负责国家质量奖的评审和颁发。NIST下设技术服务部、电子与电气工程实验室、制造工程实验室、化学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物理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建筑与消防研究实验室、计算机系统实验室、计算与应用数学实验室等。国家技术情报服务中心(NTIS)负责收集、加工、储存和传播联邦政府各部门产生的非保密的技术报告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科学、技术与工程信息。NTIS是个自负盈亏的单位。它有300名工作人员,年度活动经费约为3,500万美元。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美国所有的气候和天气预报、监测和存档海洋和大气资料、管理海洋渔业、绘制美国的水域、海岸等领域的各种图表,并负责管理美国的气象和环境卫星,一系列的用于海洋测绘、海洋渔业、海岸及大气研究的舰艇和飞机,12个环境研究实验室以及几个超级计算机。该局是商务部最大的机构,拥有雇员12,500名,2001年的预算为32亿美元。目前局长是商务部代理副部长Scott Gudes先生。专利与商标局成立于1836年,宗旨是促进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的商品化,保护创造发明者的权益。它主管专利法和商标法的实施以及与此有关的其他业务。它对专利申请和商标申请进行审查,根据法律精神确定是否授予专利权,是否核准该商标的申请。国家电信与信息管理局(NTIA)从事联邦政府的电信与信息管理工作。商务部长负有就主要电信政策事务向总统和副总统提供咨询的责任,实际上,咨询意见都出自NTIA。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GII)的规划与实施工作的行政支持是由NTIA提供的。联邦政府部门的频谱管理业务由NTIA负责。NTIA下面设有电信科学研究所(ITS),它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个人通信业务、宽带广播、无线及有线通信技术/无线电频谱的高效利用。NTIA由一位负责通讯和信息的助理部长直接管理,下设六个单位:政策合作与管理办公室(OPCM)、政策分析和开发办公室(OPAD)、国际事务办公室(OIA)、频谱管理办公室(OSM)、电信科学研究所(ITS)。该研究所是联邦政府关于电信科学和工程的首要研究实验室。(6)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SF属独立联邦机构,于1950年依据《国家科学基金法案》而成立。该法案规定NSF的使命是:促进科学进步,增进国家的发展、繁荣和福利,保障国防安全。NSF本身没有下属机构,其主要工作方式是通过同行评议的方式,每年遴选和资助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约2万个科研和教育(主要是助研金)项目。2000财年NSF经费总额为39亿美元。2001财年申请了45.7亿美元。根据有关法律和授权,NSF的全部职能有11大块,分别是:(1)以拨款和合同的方式,启动和支持那些能够增强科学实力的科学与工程研究项目,以及各个层次的教育项目,并且评价研究活动对产业进步和整体福利的影响;(2)为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生提供助研金;(3)促进本国及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之间的信息交流;(4)重点在科研与教育领域,促进计算机等其他科学和技术方法的应用;(5)评价科学与工程各领域的现状,并依此协调和其他联邦与非联邦项目之间的关系;(6)对现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登记备案,并对国内科学和技术资源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解释和分析,并提供其他联邦部门决策参考;(7)决定国内大学和有关机构获得的联邦科技经费总额,包括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并每年向总统和国会汇报;(8)提出并支持国际合作、国家安全以及科技对社会影响方面的科学和工程活动;(9)提出和支持学校和非营利机构的科学和工程活动,并可根据总统的指示支持其他机构的此类活动;(10)推荐和推动支持基础研究与科技教育的国家政策,加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和教育方面的创新;(11)支持女性、少数群体及其他缺乏代言人的集团参与到科技事业中来。NSF的管理机构是国家科学理事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包括一名主任和24名兼职理事。主任本人也是正式的理事。他们都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提出意见和批准。NSF现任主任丽塔?R?柯维尔博士(Rita RColwell)于1998年8月上任,正常情况其任期应当到2004年8月。她对中国比较友好,1999年以马里兰大学生物技术学院主任的身份获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现任副主任是Joseph Bordogma博士。(7)农业部的科技机构农业研究局(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ARS)是美国农业部(USDA)最大的研究机构,在美国和外国拥有100多个联邦实验室,雇佣约1,800名科学家。ARS30%的研究是支持美国农业部管理机构的工作,如食品安全与检验局和动植物健康检验局的工作。ARS的其他任务主要是进行广泛的、国家重点领域(如人类营养或植物基因研究)的基础和应用研究。1994年农业部重组时将农业图书馆并入ARS。农业部(USDA)的研究机构还有国家农业统计局(NATIONAL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SERVICE,NASS)、经济研究局(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ERS)和林业局(FOREST SERVICE)的研究机构。NASS收集和出版全国和各州农业统计数据,并负责进行农业调查(1996年前由商务部进行),提供有关农业统计方面的各种服务。ERS提供农业、食品、自然资源和乡村经济方面的信息资料和分析报告,为私人决策和政府制定有关农业与农村政策和项目计划提供依据。林业局每年拨出1.85亿美元进行林业生物学、生态学和林产品研究。农业部的合作州研究、教育和推广局(COOPERATIVE STATE RESEARCH,EDUCATION,AND EXTENSION SERVICE,CSREES)不直接开展研究工作,而是通过提供联邦经费和计划支持各州的研究和推广项目。CSREES还资助赠地学院改进农业课程,帮助大学生和研究生完成学业。CSREES也负责管理特别资助项目、国家研究计划的竞争研究资助项目、持续农业研究和教育项目和其他小的研究资助项目。美国各州都依法建立了赠地农学院,是各州农业技术研究、教育和推广的综合机构。美国大约有12,000名科学家受聘于各赠地学院以及相关的州农业试验站(SAES)。SAES中的联邦投入51%是通过CSREES下拨的,其他则为农业部拨款和合同项目,也有国家科学基金会、国立卫生研究院、国防部等联邦机构的投入。合作推广体系(CES)大约雇佣32,000人(州和县),并有280万志愿者参与其教育项目。CES大约一半的项目集中在农业和自然资源方面,四分之一为教育,其他为家庭经济和社区资源开发。一般来讲,CES的经费来源联邦为30%,州50%,县20%。(8)运输部的科技机构在美国运输部中,与科技关系较大的主要有联邦铁路总署(FRA)、联邦公路总署(FHA)、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全国交通安全委员会(NTSB)和设立于联邦公路总署之下的国家公路研究院和研究与特别计划管理局。此外,归属运输部的国家海岸警卫队下面亦设有一个研发中心。(9)环保局的科技机构美国环保局(EPA)成立于1970年,主要作用是执行联邦政府的环保法规,减少环境风险,保护人民健康。环保局内设研究与发展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DEVELOPMENT―ORD)负责环保局整体R&D战略、目标和研究领域及项目的制定,为完成环保局的任务提供科学支持。在环保局的不同部门下管理着几个主要的实验室,执行具体的科研项目,这些实验室包括:――国家大气和放射性环境实验室(NATIONAL AIR AND RADIATION ENVIRONMENTAL LAB,MONTGONERY,ALABAMA)。综合性大气污染实验室。――国家汽车和燃料排放实验室(NATIONAL VEHICLE AND FUEL EMISSIONS LAB,ANN ARBOR,MICHIGAN)。制定国家汽车排放法规,评估排放控制技术,检验汽车、引擎和燃料等。――室内空气污染和放射性实验室(RADIATION AND INDOOR ENVIRONMENTS NATIONAL LAB,LAS VEGAS,NV)。为放射性污染防护提供技术支持,现场调查,对室内空气污染特别是氡污染进行评估、开发评价模型。――国家环境评价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风险评价的信息、数据和研究中心。――全国环境研究和质量保证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QUALITY ASSURANCE,WASHINGTIN,DC)。发布和管理对环境研究项目的资助,并组织同行评议(PEER REVIEW)。――国家环境暴露污染实验室(NATIONAL EXPOSURE RESEARCH LAB,RESEARCH TRIANGLE PARK,NORTH CAROLINA)。包括对环境污染各个领域的机理、信息和评价工具的研究项目。――国家健康与环境影响研究实验室(NATIONAL HEALTH&ENVIRONMENTAL EFFECTS RESEARCH LAB)。是研究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影响的中心实验室。――国家风险管理研究实验室(NATIONAL RISK MANAGEMENT RESEARCH LAB,CINCINNATI,OHIO)。也包括分布于不同地点的空气、土地污染恢复、技术转移、水供应和水资源等几个研究分部,侧重于研究和发展用于预防、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国家执法调查中心(NATIONAL ENFORCEMENT INVESTIGATIONS CENTER DENVER,COLORADO)。提供设施、装备和专家支持对与环境有关的民事和刑事案件的司法调查。环保局通过应用优先领域筛选方法鉴别出以下应重点研究的项目领域:――安全饮用水研究(近期的重点是微生物病原体、饮用水消毒的副作用和饮用水的砷污染)。――对人体健康高度敏感的空气污染(如颗粒污染物),――衍生环境问题(近期重点是可能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的环境污染因素研究)。――改进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的研究。――改进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污染预防及环保新技术。环保局的R&D将把以上6个领域作为高度优先实施的项目领域,此外环保局还将以下领域作为重要的R&D方向:――防止平流层臭氧层的损耗。――全球气候变化。――环境监测系统。――污染治理,侧重于地下水、土壤和水体底泥污染。――农药和有毒物质的暴露污染研究。――水体生态系统质量研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研究。(10)国务院的科技管理机构美国国务院的科技管理机构是指海洋、国际环境与科技事务局(OES)。该局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美国政府同他国政府及国际机构在科技关系的政策和建议。该局负责与白宫、国会、联邦政府其它部门、大学、非政府组织等紧密协调以制定和实施美国在海洋、全球环境、科学以及技术等领域的外交政策。该局指导美国驻外使领馆的科技环境外交官的工作。该局的科技政策办公室是美对外官方科技合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该办公室主任也是中美官方科技合作的美方执行秘书。(二)半官方机构一国家科学院体系美国国家科学院体系,包括4个机构:国家科学院(NAS)、国家工程院(NAE)、国家医学院(IOM)和作为上述三院运作机构的国家研究理事会(NRC),都是半官方机构。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863年。它虽然对外宣称是非盈利的私营组织,实质上为半官方机构。它既是国家最高荣誉学术机构,也是国会和联邦行政当局的科学咨询组织。截至2000年3月,该院共有1,786名正式院士,94名荣誉院士,305名外籍院士。按规定,每年4月增选院士,增选额不超过60人。国家工程院是根据国家科学院的宪章于1964年成立的。截至2000年2月,共有2,027名院士,157名外籍院士。每年增选院士人数,按不超过上年院士总数的3%来控制。国家工程院既是工程领域的最高荣誉机构,又是联邦政府的咨询机构。它与国家科学院有着密切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使它们既可以对外用同一个声音发表意见,又可避免在争取有偿咨询项目时相互竞争。国家医学院成立于1970年。截至1999年初,共有574名正式院士,695名年长院士(其年龄一般超过66岁),47名外籍院士。院士的75%来自卫生和医药领域,其它25%系来自律师业、保险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工业部门,从不同侧面对卫生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者。相比之下,该院所体现的学术水平不如另外两院。该院与国家科学院的关系比较松散。它不是国家研究理事会正式组织机构的一部分,但是象国家工程院一样,它从事的活动需要经过国家研究理事会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所出的报告也需要经过国家研究理事会报告评审委员会的核准。国家研究理事会是由国家科学院于1916年设立的,目的是加强该院提供科技咨询的能力。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工程院95%以上的咨询工作其实是由国家研究理事会完成的。它现有1,000多名正式雇员,而每年参与国家研究理事会的咨询活动和其它工作的外部志愿人员则有6,000多人。它的经费均来自各种咨询合同。国家研究理事会的管理委员会由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院三院院长等13人组成。(三)独立的非营利机构非营利机构的概念外延非常广。从法律上讲,凡符合美国《国内税收法》第501条C款规定,可以享受所得税豁免的机构,均属非营利机构。根据这个定义,几乎所有大学、研究院所、非联邦直属的科研机构等等,都是非营利机构。包括前面说到的一些半官方机构,如国家科学院和史密森宁博物院等等,其法律地位也都是非营利机构。但在科技统计、制定政策时,有时为了方便,也把既不属于政府体系、也不属于大学或企业体系的基金机构,且从事科研活动者,单独归为一类,称为“其他非营利机构”。包括在这一类的机构又可分三类。一类是资助科研活动的,主要是各种私人基金如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另一类是承接、从事各种科研活动的,如兰德公司、巴特尔研究所,等等。第三类是从事支持科研的相关学术活动的,如召集科学会议,收集展示科学信息资料,进行科普等等,众多的专业学会、协会、博物馆、动物园等多属于此类,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它是全美甚至全世界最大的科学家社团组织,出版的《科学》杂志是具有很高权威性的科普杂志。独立的非营利机构掌握和使用的科技资源绝对数量并不大。目前在全美每年的研究开发活动中,来自独立非营利机构的投入一般只占总投入的15%左右。独立非营利机构使用的研发活动经费多一些,但也只占实际总支出的3%左右。不过,各种非营利机构特别是各种专业学会、协会等,在联络科技人员、交流科技信息、传播科技知识方面,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四)产业界的科技活动产业界是美国研究开发活动的主体。产业界既是研究开发活动的最大投入者,也是最重要的承担者和成果占有者。90年代以来,产业界的重要性有增无减,其科研投入和支出占全美总投入和支出的比例均逐年上升。2000年,产业界R&D实际投入约为1,760亿美元,已经占全美R&D实际投入的三分之二。同年,产业界的R&D使用额占全美R&D总支出的比例更高,超过四分之三,达到1,992亿美元。如上面的数据所显示的,产业界使用的科研经费90%来自于产业界自己。主要是靠经营收入,也有一些新成立的公司是依靠风险投资或研究合作关系。美国产业界在科技投入方面的相对强度,可以从如下两个通常使用的指标中看出来:1999年,全美1,000家最大的企业,其科技投入约为销售额的4.3%,科技投入约为利润的42.8%。另外10%的研究开发经费基本上来源于联邦政府。国防部是最大的经费来源。其他的有国家航空航天局、能源部和卫生部。产业界研究开发具有明显的实用倾向,将近四分之三(73%)是用在技术开发上面。不过,近年来产业界研发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开发新产品,而越来越多地是为了积累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因此对基础研究也越来越重视。2000年,产业界的基础研究实际投入达到147.8亿美元,占基础研究总投入的32.5%。而且产业界自己也承担了更多的基础研究活动。虽然高等院校仍是基础研究的主要承担者,花费了全部基础研究支出的44.3%,但2000年产业界也花费了全部基础研究支出的31%,达141.1亿美元。产业界除自己的研究开发力量外,联邦政府也把一部分“研究开发中心”设在了产业部门。但这部分力量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其使用的R&D经费,和产业界自己使用的经费相比,不到后者的1.5%。产业界的研究开发模式也一直在随形势而调整。80年代以前,美国的反垄断法禁止企业之间合作从事商业活动,也就禁止了企业间的联合研究开发。80年代美政府放松了有关管制,规定联合从事“竞争前技术”的研究开发不形成“托拉斯”垄断。美国产业界内部的横向合作项目一度大幅提升。每年新登记备案的合资研究企业(Research Joint-Venture,专为某一特定研究开发项目而注册成立的企业机构)数目也越来越多,1995年达到巅峰,当年新成立了115个合资研究企业。但此后每年新成立的合资研究企业数量急剧下降,1998年只有31个。更多的公司特别是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公司,最近两年来倾向于直接收购拥有新技术、新发明的中小企业,以此获得本公司以外的创新成果。支持此种模式的人认为: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效率比大公司自己做研究开发高,而且大公司出手收购的一般是已进入实用阶段、市场前景比较确定的创新成果,故经营风险也大大降低。国际化也是产业界研究开发模式的一大趋势。总的来说,国际化趋势是不断增强的。美国公司在海外的R&D投资增长速度,从1985年以后的10年中,一直快于其在国内的R&D投资的增长速度。到1996年时,美国公司在海外的R&D投入,已经占美国产业界总投入的10.4%。但是,到1997年,美国公司(含在美国注册的外国公司)在美国外的R&D投入反而下降了7%,为141亿美元,同时国内R&D投入增长了10个百分点,使得向海外的投入占美产业界总R&D投入的份额下降到8.9%。不过,同期外国公司向美国的R&D投入仍保持快速增长,1997年达到187亿美元。可以说美国因其强大科技实力,正在获得相当数额的R&D资金流量“顺差”。(五)大学的科研活动大学在美国的科研活动中的地位相当重要。2000年全美大学和学院使用的研究开发经费总额预计为301亿美元,占当年全美R&D总使用额的11.4%,虽然和企业界的使用额不能相比,却大大超出联邦政府系统的使用额(178亿美元)。大学和学院的科研经费主要依靠联邦政府的投入,这部分投入为174亿美元,占58%。如果算上州等各级地方政府投入的23.2亿美元,则政府经费占大学科研经费开支的将近三分之二。大学自己投入的经费也不少,有59.5亿美元。而企业界对大学的投入并不多,只有22.2亿美元。这说明所谓“产学合作”,并未真正形成气候。大学承担的主要是基础研究,2000年其所使用经费的三分之二(201亿美元)是用于基础研究,占全国基础研究总开支的(455亿美元)的44.2%。其中126亿美元来自联邦政府。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大学当年使用的经费分别只有76.1和23.4亿美元。和产业界或政府系统的研究机构相比,大学在科研方面的最大特色是可以利用校园中多学科集中的优势,实现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跨学科交流合作。许多大学建立了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如麻省理工学院有近80个理工科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心,近20个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学有26个理工科及医学研究中心,10个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中心。耶鲁大学有16个理工科及医学研究中心,7个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中心。对科技事业来说,大学更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角色,还是培养科技人才。美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较高。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最新资料,学年度,全美共有可授予学位的高等院校4,064所,其中4年制院校2,309所(公立615,私立1,528,专有166)。其余为二年制学院。可授予博士学位的院校504所。从年间,美国高校年度注册学生数增长了约11.7%,达到约1,430万人,但和1992年度的最高峰相比,略有下降。2000年毕业的高等院校学生中,56%继续攻读硕士学位,12%继续攻读博士或相当于博士的职业学位。在博士学位获得者中,工程和科学类的占多数。如学年度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人数最多的四大领域分别是:教育(6,800名),工程(6,200名),生理和生命科学(4,800名)和物质科学(4,500名)。美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水平在世界范围都有较强竞争力,每年有约50万外国留学生在美国留学。(六)美国政府的科技政策在美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中,科学技术政策一直保持着重要的地位。期间在重视程度和侧重方向上虽然时常有所摇摆,但基本原则是一贯的:那就是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为国家利益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依靠私人资本,避免直接介入应用和技术开发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新经济”的出现,美国政府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政策也有了新的发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新千年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以前所未有的篇幅大力称颂科学技术,说明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政策在美国新千年国家战略中占据更为关键的地位。1.投入政策:强度与方向美国联邦政府有支持科技工作、保护私人发明创造的传统。二战期间,由于军事的需要,联邦政府的R&D支出增加了一个数量级,开创了政府大规模介入科研的先例。二战后,由于《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报告的巨大影响,联邦政府继续稳定地支持R&D活动。冷战期间,由于苏联的竞争特别是其率先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使得联邦政府对R&D的支持规模再度扩大。除越南战争期间联邦政府的民用R&D支出是下降的,其余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是,80年代末开始,由于冷战结束导致国防科研开支下降,同时联邦政府为消除赤字而执行全面的消减支出政策等等,导致科技投入在名义上维持抵速增长的同时,实际上(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呈下降趋势。从1987年到1997年10年间,降幅达20%。最近两年情况又发生很大变化。由于“新经济”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实际福利越来越明显,社会各界对科技重要性的共识加强,联邦政府遂明显加大科技投入。国会甚至表现得比政府还要积极。如2000财年预算,政府建议的科技投入为779亿美元,国会批准的最终方案反而增加到833亿美元,使得当年科技投入比上一年增加5%,超过了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2000年初,克林顿又宣布“向21世纪研究基金(21st Century Research Fund)投入前所未有的30亿美元”,成为“这一代人在民用研究方面追加的最大一笔投入”。在政府对科研活动的投入方向上,80年代以前,由于美国有强烈的自由市场经济传统,联邦政府原则上不支持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和经济利益的R&D活动。这些科研活动由企业界自愿承担,风险自负。政府不予干预。但从80年代起,随着对竞争力问题的讨论,联邦政府开始关注“官产学”结合问题,并开展了一些激励工业界R&D的计划,如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先进技术计划和制造技术推广计划等。90年代,联邦政府日益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克林顿――戈尔政府在1993年提出“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而科学为技术引擎加油”,使联邦政府更深地卷入有潜在应用前景的R&D活动,支持应用研究甚至参与所谓“竞争前”的技术开发研究。年期间,联邦财政的应用研究投入增长速度是基础研究的2倍。不过,最近二年来,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美国政府和国会又开始反思这一倾向,认为政府在支持应用研究方面走得太远,转而强调要大力支持基础研究。2000财年R&D预算中,基础研究领域增长远远快于其他领域,高达10.6%。2.税收政策:科研机构、研究开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免税和退税由于美国政府是所谓“小政府”,政府用来直接干预科技和经济活动的手段是比较有限的,因此税收政策就成为其主要的政策杠杆。除直接投入外,税收豁免和优惠是政府支持科研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重要手段。(1)享受免税待遇的科研机构A.政府下属的科研机构(如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开发中心即FFRDC)是政府部门的一部分,根据美国国内税法,应予免征所得税。不仅如此,任何人如果向一个政府下属科研机构捐款,那么根据《美国法典》第26章第170款,它属于一种给政府公共事业的“慈善捐款”,捐款人可以获得相应的减税待遇。B.大学是美国从事基础研究的重要力量。按《美国法典》第26章第501款,它作为“教育机构”可以免税。C.对于独立的科研机构,根据《美国法典》第501款和国内税收局的有关规定,只要它是非营利机构,并且从事的是“公益性科研活动”,就可以享受免税待遇。值得注意的是:“公益性科研活动”可以包括“符合特定条件的合同研究乃至商业研究”。这里的特定条件包括:(i)所有政府部门(联邦或地方)资助合同的研究,都可以认定为公益性研究;(ii)在有利于资助方的同时,以其他方式服务于公众利益的研究,如有助于科学教育、有助于产生某个新产业或治疗某种疾病,这些研究可以被认定为公益性研究;(iii)资助方保留有关权益,包括可以申请专利,只要及时将研究成果公开,则该研究仍然可以认为是公益性研究。可见有关条件是相当宽松的。D.从事技术开发的非营利机构,如果属于以下领域:(i)有关人类疾病和健康方面的医疗技术开发;(ii)农业方面的技术开发,则都可以根据国内税法的501款,也可以享受免税待遇。E.从事“公共安全检测”的非营利机构,包括开发有关技术标准和检测设备的机构,也适用于上述501款,予以免税。(2)商业性研究开发活动的退税待遇1986年制定的国内税收法第41款规定,一切商业性公司和机构,如果其从事的研究开发活动的经费和以前相比有所增加(这里,“和以前相比”的基准经费,有具体的、相当复杂的计算方法,大致是一个基数和前5年研究开发投入平均值相比较取大数),那么,该公司或机构可以获得相当于该增加值20%的退税。根据该法律,这里所说的“研究开发经费”,可以是该公司或机构从事研究开发的费用,也可以是委托其他机构从事研发的费用。在费用构成上,包括雇用研究人员的工资、必要的物质投入(但不包括土地和可以折旧的设备)、计算机上机费,以及为研究开发活动直接提供支撑的服务性活动。不但公司或商业性机构可以获得这项退税,个人或其他机构从事的研究开发活动,如果在研究进行过程中已经有明确的商业化目的,并且研究成果的确进行了商业化,那么此前研究过程中的投入同样可以享受20%的退税。1986年规定的这项退税待遇有效期到1995年。此后,该项法律的适用期不断延长。2000年2月,国会通过了《网络及信息技术研究法案》,将此项退税待遇的适用期限予以永久化。(3)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减免税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减免税政策主要是对互联网电子商务免征商品税。该项政策大大鼓励了电子商务的发展。2000年以来,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谁有权制定商品税的征收政策上面发生了一些分歧,最后克林顿政府宣布,商品税的征收权在地方政府,各州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对互联网电子商务征税。但是,从目前形势看,为了吸引电子商务方面的投资,各州都不大可能率先宣布对电子商务征税,因此在一段时期内,电子商务的零税率还会持续下去。3.知识产权政策:专利保护及其使用知识产权涵盖范围很广,可分为工业产权(专利、商标等)和非工业产权(署名权、表演权等等)。其中,工业知识产权最直接地关系到科技进步和产业化的速度。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历史悠久,对美国的工商业腾飞功不可没。美国早在立国之初,便在宪法第1条第8款规定:“国会应有权……通过保障作者和发明者对其作品和发现的独占权利,促进科学等有用艺术的进步。”在科技领域,基础性科学发现的知识产权基本上是荣誉性的,而技术发明的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权,最直接地推动着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的诞生,知识资本成为日益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美国在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方面领先世界,因此,美国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在此背景下,美国知识产权政策有两个动向:一是加强向全球输出其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促进乃至强制性地推动有关的国际协作;二是专利的涵盖领域有向基础性研究领域扩展的趋势,如对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成果也授予专利。对于基因专利的问题,目前仍有不同看法。2000年3月,克林顿在欧洲访问期间,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讲话,认为基因研究的成果应当造福全人类。这被外界解释成美国可能不再授予基因专利,于是基因工程技术公司的股票立刻大幅度下跌。4月5日,克林顿发表讲话,澄清说美国政府在基因专利上的立场不会改变,基因公司股票于是又纷纷上扬。这说明投资人对基因专利能否长期存在并无坚定信心。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新手段,即“临时专利”。主要针对:(1)已经脱离基础理论阶段、具有潜在商业价值、但还不可能申请专利的成果。(2)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成果。这种成果如果申请专利,由于等待批准的时间较长,到申请结束后再发表论文时,可能已经丧失学术新颖性和同行领先地位;而如果先行发表论文,根据专利法便丧失申请专利的资格。“临时专利”的制度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临时专利”保护范围比真正专利更加宽泛、模糊,审批也更加简单。它的保护期限一般是一年。在此期限和保护范围内,只有该“临时专利”的持有人可以提出有关专利申请。这样,如果一项成果的应用前景还不太明朗,可以先申请临时专利,待进一步研究明确后再申请正式专利。另外,由于临时专利申请周期短,完全来得及在临时专利获得批准后,再发表学术论文。4.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政策:在对内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扶持本国产业长期以来,对于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美国政府除了给予一些税收上的优惠待遇外,对其发展采取“不干预”的政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个人和企业的创造性。政府即使在必要时进行干预,目的也是鼓励自由竞争而不是限制竞争。但是,美国支持的“自由和公平竞争”,限于其本国企业之间。一旦涉及对外竞争,美国政府就不再采取所谓“中立”姿态,而明确扶持本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美国政府大规模介入和扶持本国企业的行动始于80年代。在那之前,美国对本国企业的技术领先地位颇为自信,对企业的扶持限于从国防工业向民用企业“溅出”一些先进技术。8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在半导体产业方面的突飞猛进,使美国政府改变了立场。Sematech计划是美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第一个大规模的“政府-企业”合作伙伴关系计划,意在提高美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水平。90年代克林顿民主党政府执政以来,启动了一系列“政府-企业”伙伴关系计划。克林顿政府的各种伙伴关系计划包括:商务部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主管的“先进技术计划(ATP)”和“制造技术推广计划(MEP)”;国防部负责的以促进军转民为目的的“技术再投资计划(TRP)”;能源部下属12个实验室和82个纺织业公司共同承担的“美国纺织合作伙伴关系计划(AMTEX)”;能源部、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等6个部门参加、国家科技委员会负责协调的,以提高美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为目的的“建筑与建设计划”;中小企业局负责的“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等等。另一个举动是推动政府持有的知识产权向企业转移。80年代前,美国政府持有的大量专利得不到转化。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巴耶-多尔法案(Bayh-Dole Act)”,宣布凡公共财政资助的科研成果,其专利归属于承担课题的研究机构(大学、联邦实验室等等),可自行进一步开发或转化。1996年又制定“联邦技术转移法令”,进一步推动联邦科技成果的转化。美国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其基础仍然是“公平竞争”因此特别注意参加有关计划的企业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避免少数企业从政府计划中得益。另一个公认的原则是:政府扶持技术创新活动应当限制在“竞争前”的阶段,即未形成具有实质市场前景产品的阶段。但是,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美国政府90年代以来在扶持政策上有步子越迈越大的趋势。“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就是一例,该计划以中小企业为资助对象,这样就造成了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而且,美国中小企业局还试图把该项目扩大到包括“阶段三”,即技术创新成果开始进入产业化的阶段。如果中小企业局的这个想法获得实施,实际上就突破了政府应当保持在“竞争前阶段”给以扶持的界线。5.对新技术新产业的社会影响进行监管一种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对现存社会规范造成各种冲击。作为目前世界上新技术的最大产出国,美国政府当然要考虑对新技术进行监管的问题。克林顿在2000年国情咨文中就声言:“所有新成果的应用方式,都必须反映我们的价值观”。目前,对新技术进行监管的热点,集中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领域。信息技术及其产业领域的当前热点问题主要有:(1)隐私问题。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大量个人资料在网络上进行交换,或被某些公司获取,需要避免这些资料被不正当使用,而损及个人隐私及其他个人权利。(2)网络安全问题。特别是2000年2月,发生的黑客大规模攻击流行网站使其纷纷瘫痪的事件,造成很大社会和心里冲击,“激起对互联网无法无天的文化进行管制的呼声”。事件发生后,克林顿也迅速召开技术界、商界和政府的联席会议,商讨加强互联网监管,提出要建立全国性的、监听政府部门互联网数据流的系统,并希望把该监听系统扩大到私人部门。(3)网络版权问题。主要是新兴互联网公司在利用各种新闻、音像资料时,和传统产业厂商发生的版权冲突。从目前的趋势看,维护传统产业厂商版权的观点较占上风。如2000年4月美国法院判处“MP3”公司违反版权,该公司的做法是:允许拥有某一音像专辑的用户通过网络欣赏该公司拥有的同一专辑。这个做法应当说已经考虑到了传统厂商的版权,但仍然被判侵权。(4)上市高技术公司的财务监管问题。这虽然是一个金融监管问题,但直接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高技术产业的“高风险、高增长”的特征,激发了大量投资人的冒险心态,使得高技术上市公司股价高涨,用传统经济模式无法解释。为此,美国证交委试图加强对高技术公司的财务监管,减少高技术股市的风险。1999年12月它发布了一个新的《收入记账法指南》,针对的就是高技术公司,直接导致一批互联网公司修改财务报告,使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在月出现暴跌。在生物产业领域,由于涉及更多伦理和社会问题,要求监管的呼声一直不断。最近的热点有:(1)反基因歧视的问题。今年2月,美国刚刚通过一项法案,要求所有联邦政府部门,在录用、提升雇员时不得依据个人基因资料。克林顿政府并希望把该法案实用范围推广到包括私人部门。(2)一些涉及人类的基因技术,如克隆人技术的道德伦理问题。目前美国联邦政府研究经费还是禁止用于和克隆人有关的研究的项目。(3)基因实验的安全性问题。2000年2月媒体曝光了某生物技术实验室造成被试者死亡的事件,激起很大反响,联邦政府因而着手调查基因实验包括基因药物实验的安全性问题,有可能推出相应监管法规。(4)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问题。由于美国有强烈的市场自由和个人自由传统,加上涉及国家的切身经济利益,政府对新技术、新产业进行任何监管,都是小心翼翼,而且往往遭遇极大阻力。如1994年针对网络色情而提出的“网络风化法”,后来就被最高法院依据宪法第一修正案而推翻了。这次克林顿召开的互联网监管问题联席会议,最终也没有达成共识。在保护电子商务中个人隐私方面,美国的规定比欧洲宽松许多。对转基因农产品的监管措施美国也比欧洲大为宽松。6.联邦政府、国会和州政府在科技政策方面的角色美国联邦政府和国会在权力上相互制衡,在制定科技政策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行政部门掌握财政杠杆,直接具体执行各种科技计划和项目,制定科技预算,向国会提出立法建议,并且是各种法案的具体执行者。国会则负责最终审批预算,并且通过立法决定有关知识产权、税收、监管等等的基本政策框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美国这个法治国家中,国会比行政部门更能决定“政策”的走向。凡是重大的政策问题,如互联网征税问题、电子商务中的个人隐私问题、数字签名的有效性问题等,往往是在国会最终决定的。政府和国会在科技政策的立场上略有不同。一般而言,政府倾向于扩张预算,而国会则倾向于站在纳税人立场上削减预算;政府部门有更多的技术专家,更多从技术角度考虑问题;而国会议员多是职业政客,更多从所代表的党派和选民群体的政治角度考虑问题。在某些政府部门官员看来,国会议员是一群在电脑面前连开机都不会的“科盲”,因此在很多方面妨碍了制定正确的科技政策;而在某些国会议员看来,行政部门的科技经费使用效率很有问题,而且某些行政部门过于偏重具体的、应用性质的科技项目,偏离了“政府不应介入市场竞争”的原则。政府与国会的矛盾在1996年度财政预算案争议中曾经激化,当年国会的方案对许多科技计划都减拨甚至停拨经费,而克林顿政府坚决拒绝。这是1996年预算案迟迟不能通过导致部分联邦政府“关门”的原因之一。最近两年来,由于美国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期,而且人们公认此次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科技进步,社会上从商业界到普通大众都越来越赞成政府增加科技投入。在这种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国会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也发生了戏剧性转变,甚至表现得比行政部门更为积极。2000年初,国会主动提出并通过了H.R.2086法案,不但对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大幅度追加,投入达69亿美元,而且将研究开发投入的免税待遇予以永久化。目前,国会正在酝酿一系列有关信息、生物技术及产业的立法,表现得十分活跃。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职权上有明确分工。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投入,由于属于公共支出,主要由联邦政府承担。州投入的研究开发经费大约只及联邦政府经费的4%。但是,州政府在利用新技术、促进高技术发展、从事技术推广服务方面,比联邦政府更能有所作为。州政府还具有和公众联系密切、运行费用低的优点。州政府从自己职权范围出发,在推动科技成果应用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有:(1)改进本地教育,特别是本州公立中小学的教育,提高科学教育水平。(2)成立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的机构来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推广服务。(3)许多州近年来都竭力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投资环境,吸引高技术企业来本州落户。目前,美国在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明显具有优势的地区,主要是西部的加利弗尼亚和华盛顿州,东部的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和“大华盛顿地区”,以及邻近的纽约州、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马萨诸塞州等等。(七)一些重要科技领域的发展情况1.能源技术在能源技术领域,美国能效技术、能量存储、调节、分配和传输技术与新型发电技术都比较先进。在能效方面,美国大力推广清洁、干净的新能源,以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美国的环保汽车已经有了较长足的进步,1997年10月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宣布,该公司成功地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通过化学转换可从汽油或其他燃料中获取氢,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后,产生能量来驱动汽车运行。使用该种电池,可在保留现有加油站设备的同时,将汽油效率提高一倍,并将排放的温室气体减少一半。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公司正在致力于该技术的商业化,计划在2005年左右投入商业生产。根据“1992年能源政策法”,中所建议的替代燃油法,美国能源部已经指定纯净的生物柴油为替代燃油之一,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液态石油气(甲烷),压缩天然气,其次是乙醇和甲醇,还有少量的电动汽车。美国联邦政府还对高效锅炉、节能住宅技术、太阳能的高温存储和高效能量接收技术、生物质能的综合利用、地热能研究和开发给予较大的支持。美国燃煤电站的发电量占目前总发电量的525%,核电占22%。天然气占14%,石油占2.7%。虽然美国拥有世界上先进的核电技术,但由于价格的竞争和严格的安全管制要求,美国自1995年以后没有再建新的核电站,目前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105个,随着退役时间的临近,美国核电在总发电量的比例将会下降,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已经十分成熟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其400-600MWE机组将成为美国新的基础负荷电厂的首选技术。美国在风能发动机及其制造技术方面进行了许多努力,力争在10年内,将风能发电成本降到1998年的一半,使之能与燃煤和天然气展开有利的竞争 。2.环境技术在环境技术领域,美国的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补救与恢复技术、污染控制技术、避害技术都较好,处于领先地位。1998年美国环境技术产业的产值为1,898亿美元,为美国创造了137万个就业机会,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环境技术市场,众多美国公司和研究中心成为环境技术创新的源泉。据估计,约有60,000家美国公司活跃于环境技术领域,其中多数为中小型,少数为大型跨国企业。1998年美国环境技术出口额为189亿美元,创造了155,000个就业机会。虽然美国是环境技术的主要生产者,但其出口额仅占产值的6%,远落后于日本的23%和德国的30%,环境技术出口成为工作重点之一。3.信息与通信技术无论在超级计算机、商用机还是个人计算机领域,美国均执世界之牛耳。在超级计算机方面,目前世界上最快(根据LINPACK标准测算,即线性代数计算标准)的20台计算机中,除3台是日本生产之外,其余全部是美国生产。其中硅图公司(SGI)和IBM公司又占绝大多数。Intel公司的ASCI Red按照LINPACK标准是性能最高的,峰值运算能力超过3万亿次/秒,推算其浮点运算能力当在5万亿次/秒左右。日,掌握了MTA技术(多线程结构)的Tera Computer公司收购了硅图公司的Cray实验室部门,这将形成新的超级计算机巨头,使美国在超级计算机方面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软件应用特别是操作系统方面,仍基本上是美国一统天下。1999年芬兰大学生开发的自由软件操作系统Linux引起轰动,应用前景良好,但是Linux的核心部件有大量是建立在自由软件联盟开发的GNU-UNIX基础之上的,而GNU的中坚力量还是在美国。另外,在Linux商业化方面,美国公司Red Hat和TurboLinux均居于领先地位。在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主体的信息服务产业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05年电子商务产业将突破万亿美元。以美国在线(AOL)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企业,带动了美国大华盛顿地区(包括首都华盛顿、弗吉尼亚和马里兰州)信息产业的发展,目前世界上的互联网信息流量有一半经过该地区。在宽带互联网的发展方面,美国一方面利用国内有线电视比较普及的优势,大力发展速度较快的线缆网络,AOL和时代华纳合并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加快线缆网络的商业化。另一方面,美国也大力发展比线缆更快的光纤网络,预计在2001年,光纤网络的用户将超过线缆网络。但是,美国在无线网络技术和应用方面,落后于欧洲许多国家以及日本。无线网络,包括宽带移动通信,无线互联网接入,无线线缆电视等,是全球网络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全球无线网络用户已达3亿,是有线用户的40%,预计2002年将达到7亿。目前,欧洲制定的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欧洲生产的诺基亚、爱立信手机在市场份额上领先于美国的摩托罗拉。欧洲国家的移动通信普及率大大高于美国,而宽带(2M)移动通信网也将建成。不过,由于美国在卫星通信技术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因此在下一代网络,即以全球卫星通信系统为基干、综合业务(包括互联网、GIS和GPS)的宽带无线/有线一体化的网络方面,美国在同欧洲的竞争还是居于有利地位。窄带卫星系统的“铱”星系统已经进入商业化一年多,虽然面临破产,但却为后来者开辟了这方面市场。“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已经提供呼叫、短信息等业务,定位、传真和数据传输等业务将在2000年内开通。在宽带卫星系统方面,Teledesic系统计划在2004年投入运营。上述系统虽然都有国际资本参与,但基本上还是控制在美国人手中。4.生命科学相关技术美国的生物技术、医学技术、农业及食品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在生物学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方面都具有无可争辩的优势,1999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年销售额已达到161亿美元。目前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已达到90多种;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已有26个进入市场,6年内还将有近30个产品上市。2000年6月第一张人类全基因组草图在美国诞生,为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新的革命。有关专家认为,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将掀起三波生物医药开发的新浪潮。第一波将以人体的各种生长因子为代表,如血管、骨骼生长因子;第二波为再生药物,包括体外培养组织的移植;第三波则是将克隆技术用于组织和器官移植。农业生物技术继续表现强劲的发展潜力。1999年美国基因工程作物的种植面积玉米占40%,棉花达到50%,大豆为45%。转基因作物的销售额飞速增长。1996年为2.35亿美元,1998年为12-15亿美元,2000年约30亿美元,预计2005年将达到60亿美元 。生物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在美国也日益引起公众对相关伦理道德和生物安全性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克隆技术、胚胎干细胞研究以及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引发激烈的争辩。但由于生物技术的巨大潜力,相信美国科技界将在加强自律的同时,不断推动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发展。生物技术将在医学、农业、环境和工业等各个领域迅速不断地深入发展。5.制造技术美国的系统集成技术和制造技术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目前美国正积极参与包括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参加的面向21世纪的“智能制造系统”的联合研制工作。随着纳米时代的来临,为了应付来自其他国家纳米技术发展的挑战,2000年2月,美国制订了“国家纳米计划(National Nanotechnolgy Initiative)”,重点加强了国家在纳米生物技术、纳米电子、能源转换以及太空材料等领域的投入力度。美国在纳米电子技术的优势尤为显著,使得它的计算机亚微米印刷电路版的制造水平无人能左其右。2000年12月,INTEL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小、最快的30nm的CMOS晶体管。6.材料技术美国的材料科学技术总体来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由于航空航天工业的驱动,美国在高纯度钛合金以及超合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金属基体复合材料和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引用上,美国也是世界领先。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在9个政府部门和机构中投入20亿美元资金,从事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半导体加工和封装技术以及陶瓷材料技术等研发工作。7.交通运输技术在多数交通技术领域,美国保持领先。美国的航天飞机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可再用空间运载工具,曾先后建造6架,自1981年首次投入运行以来,已经进行了超过100次的飞行,仅有一次发射失败。其中企业号为试验型,挑战者号在第11次飞行升空时爆炸,目前还有亚特兰蒂斯号、奋进号、哥伦比亚号和发现者号在继续服役。在国际空间站项目合作中,美国积极与16个国家开展合作。1998年12月,美国宇航局在STS-88飞行计划中首次把用于该空间站第一批部件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到日为止,航天飞机已经为空间站建造计划进行了8次升空,完成了空间站的组装工作。美国还在积极研制第二代可再利用发射系统,包括X-33(已经完成85%)和X-37可再利用发射系统,另外还确定了第三代和第四代系统的研制时间表。在航空领域,美国的飞机、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设备和空中交通管制设备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以空中交通管制技术来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下属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指挥中心(ATCSCC)能够24小时监视和调度美国本土和周边2,000米以上高空的近6,000架飞机。在地面交通技术方面,CPS在交通中的普及是美国交通部当前较为重要的标志性项目。此外,美国交通部还正在致力于先进的碰撞避免系统、磁悬浮交通技术和新的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主办单位: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地 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邮 编:100862
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qe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