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二战德国不两线作战,而是全力对付前苏联二战电影大全,那么德国能不能打赢前苏联二战电影大全?XIEXIEHUIDA.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为什么二战时候日本没有进攻苏联
打过。不过在
诺门坎那里日本被朱可夫痛打一顿!所以就放弃了北上的计划,改为南下,就偷袭了珍珠港。之后。。。。
————————————————————————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后,随即将那里变成了侵华反苏的基地。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面向抗战中的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一面在苏联、蒙古与我国东北交界地区部署重兵。于是日苏两国在中苏边境剑拔弩张,不断发生冲突。
1937年6月,双方在乾岔子岛发生冲突,日军击沉了一艘苏军炮艇,而苏联由于国内正在进行大清洗运动,没有对此予以报复。1938年7月,双方又在张鼓峰发生冲突,在付出巨大人力物力损失后,苏军取胜。通过这两次军事摩擦,自命不凡的关东军参谋们得出结论:苏军的素质低下,远远不是精锐的关东军的对手,日军只要给俄国人一点颜色,就能让他们乖乖地后退。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日军越发肆无忌惮地在边境制造事端。
1939年4月,“战争扩大派”的代表人物东条英机成为日军中真正的实权人物。他对苏联政府支援中国抗战极为恼火,认为有必要整一下苏联,逼迫其中止对华军援。根据东条英机的设想,日本关东军将对中苏蒙边境地
打过。不过在
诺门坎那里日本被朱可夫痛打一顿!所以就放弃了北上的计划,改为南下,就偷袭了珍珠港。之后。。。。
————————————————————————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后,随即将那里变成了侵华反苏的基地。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面向抗战中的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一面在苏联、蒙古与我国东北交界地区部署重兵。于是日苏两国在中苏边境剑拔弩张,不断发生冲突。
1937年6月,双方在乾岔子岛发生冲突,日军击沉了一艘苏军炮艇,而苏联由于国内正在进行大清洗运动,没有对此予以报复。1938年7月,双方又在张鼓峰发生冲突,在付出巨大人力物力损失后,苏军取胜。通过这两次军事摩擦,自命不凡的关东军参谋们得出结论:苏军的素质低下,远远不是精锐的关东军的对手,日军只要给俄国人一点颜色,就能让他们乖乖地后退。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日军越发肆无忌惮地在边境制造事端。
1939年4月,“战争扩大派”的代表人物东条英机成为日军中真正的实权人物。他对苏联政府支援中国抗战极为恼火,认为有必要整一下苏联,逼迫其中止对华军援。根据东条英机的设想,日本关东军将对中苏蒙边境地区发动一次突袭,以消除苏联在蒙古的影响以及对伪满洲国的威胁。
日,蒙古军队在距海拉尔以南约200公里的诺门坎地区(位于今蒙古东方省的中蒙边境)与伪满军发生冲突。15日,驻海拉尔的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向蒙军发动进攻,冲突规模逐步升级。日军仗着有装甲部队和重炮,在冲突中明显占了上风。他们侵入喇嘛庙一带,并就地构筑工事,扩大战果。关东军企图利用这一契机永久占领哈拉哈河东岸有争议的大片草原。驻蒙苏军根据苏蒙同盟条约,出动一个机械化步兵团、一个炮兵营前往边界,援助蒙军。妄自尊大的关东军认为向苏军显示实力的机会到了,便在诺门坎地区大规模集结兵力,准备给苏军以重创。
名将朱可夫临危受命
日本在诺门坎地区发起的挑衅令斯大林感到有些费解。日本人究竟想干什么?这是不是对苏开战前的试探?他意识到必须当机立断,挫败日本人的野心,稳固苏联的远东边界。5月21日,斯大林急召朱可夫到克里姆林宫,想让这位名将出马,狠狠地教训日本军队。
朱可夫曾在1938年被斯大林派往中国,担任驻重庆的苏军首席军事顾问。他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侵华日军的作战特点,颇有心得。朱可夫知道苏军拥有的重型武器装备决不亚于日军,且苏军的主战坦克、自行火炮与歼击机的作战性能已稍超过日军,只要指挥正确,定然能夺取全胜。
朱可夫欣然接受了要他出任驻蒙古的苏军第一集团军司令的任命,并向斯大林提出了要求,那就是统帅部务必在一个月内从南欧、外高加索与白俄罗斯抽调两个坦克师、一个机械化炮兵师开赴诺门坎前线。此外,朱可夫还要求火速增加三个航空兵师和四个机械化防空炮团。斯大林同意了。次日,朱可夫就带着参谋长等随行人员飞赴伊尔库茨克,再转飞往贝加尔苏军司令部调兵遣将,约见蒙军将领,共同研究作战方略。在诺门坎地区,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日军发动奇袭,妄图攻占贝加尔湖以东地区
日本方面也在继续为扩大战事作准备。5月30日,日军参谋本部将第一飞行联队编入关东军,以加强空中打击力量。6月中旬,日军大本营又正式批准了关东军扩大使用兵力于诺门坎地区的权限,任命关东军副司令官荻州立兵中将为前线总司令。他是日军高级将领中“北进派”代表人物之一。这回,荻州立兵认为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他向军部首脑们保证:只要后勤补给充足,定可在一个月内解决战事。
1939年6月下旬,日军参谋总长武藤指示:“地面战斗行动,大致应以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为界限。”这就等于批准关东军可以超越边界争议地区,进入蒙古内地作战。紧接着,日军前线部队的援兵陆续到达,参战部队除第23师团外,还有第7师团主力、第2师团以及第4师团和关东军直辖的全部炮兵。为减少日军的伤亡,荻州还调集两个旅的伪满军队开到前线。他们的装备尚可,但官兵们士气低落,都不愿意为日本主子充当炮灰,又不敢抗命。荻州只好下令让这两个旅的官兵挖壕沟地洞,运送军用物资。7月1日,日军出动百余架轰炸机,在零式战斗机的护航下,轰炸了苏军和蒙军的后方基地等重要目标,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苏军诱敌深入,日军损失惨重
日下午,荻州接到航空队指挥官发来的电报。他得意洋洋地告诉幕僚们:“空军将士们干得很出色,他们已击毁苏蒙军的一系列重要目标,兵站、粮库、军火库都燃起了大火。尤为值得庆贺的是苏军两个飞机场都完蛋了,飞行员们从空中望见苏军多架飞机被炸得起火爆炸。”野村参谋长等人用劲鼓掌,众人又振臂欢呼。
当日深夜,关东军第23师团主力渡过已退潮的哈拉哈河,攻击了苏蒙军队的两翼。苏蒙守军似难支撑,且战且退。日军乘胜前进,却没料到中了朱可夫的“诱敌深入”之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成千上万的日军遭到苏军的远程重炮和坦克群的猛烈攻击,伤亡惨重,不得不撤退到哈拉哈河东岸。接下来的是草原上的拉锯战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双方各出动几百辆坦克,在草原上激战。最终,日军大败。近二百辆坦克与百余辆自行火炮被苏军性能优良的主战坦克击毁,数百名坦克手战死,关东军吃了大亏。在激战中,苏军飞机频繁出击,炸毁日军几处炮兵阵地。
原来,朱可夫采用的是“后发制人”战术。他在开战前即令苏军制造假象,以百余架木制飞机模型冒充战机。苏军几百架参战飞机则躲入日机航程之外的伊尔库茨克等地的地下机库,伺机反击。上当的荻州损失惨重,只好向军部请求增援。7月25日,日军又紧急抽调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出关参战,同时做好调用华北方面军第14师团及2个野战重炮兵联队参战的准备。朱可夫运筹帷幄,沉着应战,
击退了日军的反扑。8月中旬,在强大的航空兵掩护下,苏军坦克部队开始反攻,日军全线溃败,其中第23师团被苏军坦克群包围,许多联队指挥官在绝望中切腹自杀,被苏军坦克碾死的士兵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次大战中,苏蒙军仅伤亡6000余人,损失飞机78架、坦克113辆。日军则伤亡逾5万人,光是战死的就有2万余人,装备损失是苏蒙军的5倍。
诺门坎战役确保了二战中苏联东部边境的稳定
日,日本被迫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诺门坎协定》,规定双方立即停战。为追究责任,日军大本营在战役后期撤换了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陆军大将、参谋长矶谷廉介陆军中将;战后一个月内又陆续免去了参谋本部次长中岛铁藏陆军中将、作战部长桥本群陆军中将及关东军司令部作战部长和所有作战参谋等将佐的职务,关东军内的对苏“强硬派”几乎被一扫而光。
诺门坎战役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让日军看到了苏军的强大战斗力。这场战役树立了苏军对日军的心理优势,也奠定了苏联远东边境地区的稳定,它也是日本放弃“北进战略”,未敢与希特勒联手从东方进攻苏联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使得卫国战争开始后,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精力对付纳粹德国,从而迅速扭转了战局
123.185.59.*
中国同胞们,再不要说是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鬼子了。这样说太丢中国人了。多了解点那时的历史实情再说话。
221.205.0.*
因为东南亚有资源;橡胶;石油
援助,一面在苏联、蒙古与我国东北交界地区部署重兵。于是日苏两国在中苏边境剑拔弩张,不断发生冲突。
1937年6月,双方在乾岔子岛发生冲突,日军击沉了一艘苏军炮艇,而苏联由于国内正在进行大清洗运动,没有对此予以报复。1938年7月,双方又在张鼓峰发生冲突,在付出巨大人力物力损失后,苏军取胜。通过这两次军事摩擦,自命不凡的关东军参谋们得出结论:苏军的素质低下,远远不是精锐的关东军的对手,日军只要给俄国人一点颜色,就能让他们乖乖地后退。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日军越发肆无忌惮地在边境制造事端。
1939年4月,&战争扩大派&的代表人物东条英机成为日军中真正的实权人物。他对苏联政府支援中国抗战极为恼火,认为有必要整一下苏联,逼迫其中止对华军援。根据东条英机的设想,日本关东军将对中苏蒙边境地区发动一次突袭,以消除苏联在蒙古的影响以及对伪满洲国的威胁。
日,蒙古军队在距海拉尔以南约 200公里的诺门坎地区(位于今蒙古东方省的中蒙边境)与伪满军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后,随即将那里变成了侵华反苏的基地。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面向抗战中的中国提供援助,一面在苏联、蒙古与我国东北交界地区部署重兵。于是日苏两国在中苏边境剑拔弩张,不断发生冲突。
1937年6月,双方在乾岔子岛发生冲突,日军击沉了一艘苏军炮艇,而苏联由于国内正在进行大清洗运动,没有对此予以报复。1938年7月,双方又在张鼓峰发生冲突,在付出巨大人力物力损失后,苏军取胜。通过这两次军事摩擦,自命不凡的关东军参谋们得出结论:苏军的素质低下,远远不是精锐的关东军的对手,日军只要给俄国人一点颜色,就能让他们乖乖地后退。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日军越发肆无忌惮地在边境制造事端。
1939年4月,&战争扩大派&的代表人物东条英机成为日军中真正的实权人物。他对苏联政府支援中国抗战极为恼火,认为有必要整一下苏联,逼迫其中止对华军援。根据东条英机的设想,日本关东军将对中苏蒙边境地区发动一次突袭,以消除苏联在蒙古的影响以及对伪满洲国的威胁。
日,蒙古军队在距海拉尔以南约 200公里的诺门坎地区(位于今蒙古东方省的中蒙边境)与伪满军发生冲突。15日,驻海拉尔的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向蒙军发动进攻,冲突规模逐步升级。日军仗着有装甲部队和重炮,在冲突中明显占了上风。他们侵入喇嘛庙一带,并就地构筑工事,扩大战果。关东军企图利用这一契机永久占领哈拉哈河东岸有争议的大片草原。驻蒙苏军根据苏蒙同盟条约,出动一个机械化步兵团、一个炮兵营前往边界,援助蒙军。妄自尊大的关东军认为向苏军显示实力的机会到了,便在诺门坎地区大规模集结兵力,准备给苏军以重创。
日本在诺门坎地区发起的挑衅令斯大林感到有些费解。日本人究竟想干什么?这是不是对苏开战前的试探?他意识到必须当机立断,挫败日本人的野心,稳固苏联的远东边界。5月21日,斯大林急召朱可夫到克里姆林宫,想让这位名将出马,狠狠地教训日本军队。
朱可夫曾在1938年被斯大林派往中国,担任驻重庆的苏军首席军事顾问。他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侵华日军的作战特点,颇有心得。朱可夫知道苏军拥有的重型武器装备决不亚于日军,且苏军的主战坦克、自行火炮与歼击机的作战性能已稍超过日军,只要指挥正确,定然能夺取全胜。
朱可夫欣然接受了要他出任驻蒙古的苏军第一集团军司令的任命,并向斯大林提出了要求,那就是统帅部务必在一个月内从南欧、外高加索与白俄罗斯抽调两个坦克师、一个机械化炮兵师开赴诺门坎前线。此外,朱可夫还要求火速增加三个航空兵师和四个机械化防空炮团。斯大林同意了。次日,朱可夫就带着参谋长等随行人员飞赴伊尔库茨克,再转飞往贝加尔苏军司令部调兵遣将,约见蒙军将领,共同研究作战方略。在诺门坎地区,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日本方面也在继续为扩大战事作准备。5月30日,日军参谋本部将第一飞行联队编入关东军,以加强空中打击力量。6月中旬,日军大本营又正式批准了关东军扩大使用兵力于诺门坎地区的权限,任命关东军副司令官荻州立兵中将为前线总司令。他是日军高级将领中&北进派&代表人物之一。这回,荻州立兵认为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他向军部首脑们保证:只要后勤补给充足,定可在一个月内解决战事。
1939年6月下旬,日军参谋总长武藤指示:&地面战斗行动,大致应以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为界限。&这就等于批准关东军可以超越边界争议地区,进入蒙古内地作战。紧接着,日军前线部队的援兵陆续到达,参战部队除第23师团外,还有第7师团主力、第2师团以及第4师团和关东军直辖的全部炮兵。为减少日军的伤亡,荻州还调集两个旅的伪满军队开到前线。他们的装备尚可,但官兵们士气低落,都不愿意为日本主
子充当炮灰,又不敢抗命。荻州只好下令让这两个旅的官兵挖壕沟地洞,运送军用物资。7月1日,日军出动百余架轰炸机,在零式战斗机的护航下,轰炸了苏军和蒙军的后方基地等重要目标,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日下午,荻州接到航空队指挥官发来的电报。他得意洋洋地告诉幕僚们:&空军将士们干得很出色,他们已击毁苏蒙军的一系列重要目标,兵站、粮库、军火库都燃起了大火。尤为值得庆贺的是苏军两个飞机场都完蛋了,飞行员们从空中望见苏军多架飞机被炸得起火爆炸。&野村参谋长等人用劲鼓掌,众人又振臂欢呼。
当日深夜,关东军第23师团主力渡过已退潮的哈拉哈河,攻击了苏蒙军队的两翼。苏蒙守军似难支撑,且战且退。日军乘胜前进,却没料到中了朱可夫的&诱敌深入&之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成千上万的日军遭到苏军的远程重炮和坦克群的猛烈攻击,伤亡惨重,不得不撤退到哈拉哈河东岸。接下来的是草原上的拉锯战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双方各出动几百辆坦克,在草原上激战。最终,日军大败。近二百辆坦克与百余辆自行火炮被苏军性能优良的主战坦克击毁,数百名坦克手战死,关东军吃了大亏。在激战中,苏军飞机频繁出击,炸毁日军几处炮兵阵地。
原来,朱可夫采用的是&后发制人&战术。他在开战前即令苏军制造假象,以百余架木制飞机模型冒充战机。苏军几百架参战飞机则躲入日机航程之外的伊尔库茨克等地的地下机库,伺机反击。上当的荻州损失惨重,只好向军部请求增援。7月25日,日军又紧急抽调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出关参战,同时做好调用华北方面军第14师团及2个野战重炮兵联队参战的准备。朱可夫运筹帷幄,沉着应战,
击退了日军的反扑。8月中旬,在强大的航空兵掩护下,苏军坦克部队开始反攻,日军全线溃败,其中第23师团被苏军坦克群包围,许多联队指挥官在绝望中切腹自杀,被苏军坦克碾死的士兵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次大战中,苏蒙军仅伤亡6000余人,损失飞机78架、坦克113辆。日军则伤亡逾5万人,光是战死的就有2万余人,装备损失是苏蒙军的5倍。
日,日本被迫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诺门坎协定》,规定双方立即停战。为追究责任,日军大本营在战役后期撤换了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陆军大将、参谋长矶谷廉介陆军中将;战后一个月内又陆续免去了参谋本部次长中岛铁藏陆军中将、作战部长桥本群陆军中将及关东军司令部作战部长和所有作战参谋等将佐的职务,关东军内的对苏&强硬派&几乎被一扫而光。
诺门坎战役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让日军看到了苏军的强大战斗力。这场战役树立了苏军对日军的心理优势,也奠定了苏联远东边境地区的稳定,它也是日本放弃&北进战略&,未敢与希特勒联手从东方进攻苏联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使得卫国战争开始后,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精力对付纳粹德国,从而迅速扭转了战局。
222.214.202.*
对啊!当时苏军才大清洗完,照理说斯大林不敢开战,但人家是斯大林而不是胡...,当时的情况换成我们现在的领导人,那二战就是另个结局了.
110.6.105.*
蒙古骑兵是不是侵略者呢?只要战略战术正确一样横扫天下。
再假如`也是邪不压正!他们再强`他们终究是侵略者!总会失败的!
119.183.241.*
这个502我看它是250历史你懂多少?国民党袖手旁观?好好学学吧
61.53.215.*
欺软怕硬只不过是自身綜合实力不如别人的必然反应
无知的人!日本和美国打了,你居然说他欺软怕硬!虽然日本侵略亚走个国不对,但像你这么短视无知之人就该被杀死!
222.211.30.*
小日本就是一小丑、他干不了啥、我门不要把他当人看
222.187.116.*
219.144.141.*
真的盼望着中国能日益强大,等收拾了台湾这帮傀儡之后,下一步就能对付小日本了,最好让他能从亚洲版块上消失,这样就大快人心了,到时候我宁可倾家荡产也要支持
219.144.141.*
小日本,提起二战,不由得让人生气,那时候老蒋也是个软柿子,要强大的话他敢和咱们骚轻,小日本看着吧,我们迟早要收拾你,我很希望在未来的若干年咱们给他来个毁灭性的打击
117.32.155.*
苏联人的宣传中毒太深啊
哈哈`说的对`如果那样小日本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装B了
houhanlin1978
211.137.205?我说错了吗?
211.137.205.*
58.49.182.*
门坎之战输了。认识到日苏军力差距。所以
和苏联签了协议
211.101.181.*
我发现你什么书都不看,只是想象历史.
houhanlin1978
小日本的话不可信.唉,疯子让傻子给骗了...希特勒就是那疯子.
houhanlin1978
如果他真的下死心去打苏联,他的民族会被灭种的.他和苏联是邻国关系,不同中国,苏联的实力比日本强,地理上还很近,打起来,日本军队来不及回防.
尝过苏联的坦克部队的厉害,关东军不敢轻举妄动了。
20万大军被苏联7万大军打的稀里哗啦!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帖子主题:[原创]二战德国战略的根本失误
共&27940&个阅读者&
军号:2270697 工分:631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二战德国战略的根本失误
文章提交者:基尔港引水员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172-0-1.html
很多人对失误的分析,都停留在两线作战上,但是,在德意志上,“两线作战”一直是德国战略位置所决定的必然处境。从时代开始,德国就一直在面对着西面的英法和东方的斯拉夫人,而二战事实上已经是德国为了打破两线作战困境所作出的最成功的努力了——在这一次战争中,德国人成功地完成了“迅速击溃一个战线的敌人,然后转而打击另一个敌人”(小毛奇语)的既定方案,但仍然不免失败,可见两线作战并不是失败的关键,真正的关键在于,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根本纲领就是极端民族主义纲领,而这一纲领下,其国家机器的合法性来源就是民族的对外扩张。任何极端的民族主义本质上都是有害的,一次胜利就会引来更高的民族主义浪潮,而民族主义狂热又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于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扩张与第二帝国相比,显现出了无底线性,属于无限扩张,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因为扩张目标超过能力而失败。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是俾斯麦和威廉一世,以及第一帝国的普鲁士军官团领导着1932年的德国,那么民族主义、复仇主义必然被压制在符合国家利益的范畴内,而不是盲目地抢夺“生存空间”。二战的过程很可能就是这样的了:在战争开始前,德意志进行“鲜花战争”,与奥地利、苏台德和平合并,恢复“大”的基本框架,同时利用英法绥靖主义,离间其与波兰、希腊的同盟关系,同时以对外宣扬日耳曼民族主义为基本思想输出方向。大战的开始可能会被拖到1940年,战争将以两场相互独立的战役构成:德波战争和第三次德丹战争。对波兰的进攻将是有限的,目标是夺回但泽,同时在波德平原上歼灭波兰的波莫瑞、波兹南、罗兹和普鲁士四个集团军,迫使雷兹元帅投降。将收回一战后被波兰割走的领土,获得在波兰的驻军权,同时保留波兰第二共和国政府作为缓冲国,用于防备苏联突袭。北面的第三次德丹战争将和第二次一样,在日德兰半岛南端击败丹麦人,勒令丹麦王国交还德国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劳伦堡等三个州,同时获取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兰岛和菲英岛上的军港使用权,获取出海口并扼住波罗的海,同时也能保证瑞典的铁矿石供应。主要战事将是1941年的对法作战,德军按照施里芬方案进行镰形攻势,重创法军,同时占领的西部省份和卢森堡,在击败法国后,德国的目标将仅仅限于取回萨尔、阿尔萨斯和洛林,并在法国北纬47度以北设立非区,确保法国不能短期内恢复能力。至此,德意志对外扩张停止,开始了与年黄金时期类似的新的黄金时期。的成功和第三帝国的功亏一篑,归根结底还是证明了的论断:任何形式的进攻必须设立最终目标和最终推进线,否则就会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为了正义与公平,我们将战斗到底!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二战德国战略的根本失误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1109 工分:6168
左箭头-小图标
无限制的战略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太大的胃口只有被撑死的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3724 工分:3377
左箭头-小图标
要搞清楚的是希特勒讹诈过头了,收不了手了,就算是攻下了波兰,希特勒还是想来次苏台德,把波兰并如德国合法化,希望得到西方列强的承认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368419 工分:16638
左箭头-小图标
面对世界经济危机妄想用发动战争掠夺财富改变国内的局面,无论采取何种战略失败是必然的,不是xtl要两面出击而是西面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掠夺的只能杀向没有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苏联,日本也是同样,进攻中国也没有得到预想的回报经济反而更加难过只得拼死发动南进战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44674 工分:22
左箭头-小图标
尼玛,你确定是1941年的对法之战吗?!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81527 工分:92
左箭头-小图标
我觉的XTL在进攻苏联时,如果不是以消灭劣等民族为口号,而以把斯拉夫民族从布尔什维克暴政中解放出来为口号,那么,大多数苏联人都会放弃抵抗,因为大清洗和集体化在他们心中留下了太恐怖的印象。可惜XTL没有很好的利用苏联人民的这一心理。总之一句话,大清洗还没有到要亡族灭种,纳粹去却是要他们命的,命要紧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57968 头衔:共和国卫队突击队长 工分:473714
/ 排名:98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背后有人
在第52楼的发言:呵呵,照楼主说的,也的确,从德意志的地理位置来看,它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厄运,不过,个人觉得LZ也没什么新意,只是说德意志能推迟其失败的日期吗?也许,二战的胜利会在,那又有什么区别呢???有区别。如果只是打破凡尔赛体系而不是要破坏欧洲均势,那么二战根本不会演化成世界大战,而仅仅会成为欧洲恢复大陆均势的一次地区战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76417 工分:188
左箭头-小图标
呵呵,照楼主说的,也的确,从德意志的地理位置来看,它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厄运,不过,个人觉得LZ也没什么新意,只是说德意志能推迟其失败的日期吗?也许,二战的胜利会在,那又有什么区别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64325 工分:50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61965 工分:75
左箭头-小图标
德国、英国、苏联这三个国家中毕竟德国和英国都同是资本主义国家,而苏联却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也就是从根本上的区别。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1722 工分:666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仔细了解一下德意志统一以来的历史,诸位大侠们就会发现:英国人暗中支持德国人是很合理的,因为英国人奉行欧洲均势政策,希望德国再次崛起制衡法国。法国人输给德国人是很无奈的,也是必然的。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法国冲击很大,法国人的心力已经憔悴了,虽然政府没倒台,但群众基础已经薄弱了。套用黎叔的话:“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德国人两线作战是必然的。欧洲自三十年战争结束以后的发展史证明:德意志的分裂是欧洲均势(不含英国、沙俄)得以维持的重要前提。既然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粉碎这个前提,为了保证统一的新德国的安全,铁血宰相俾斯麦终其任上,拼命地拉拢俄国、拉拢英国、维系德奥“传统友谊”,尽可能孤立法国,同时避免扩张。但是,德国容克的扩张野心使得德国不可能一直像威廉一世和俾斯麦时代那样老实下去,威廉二世时的德国是老实不了的,希特勒时的德国仍然是老实不了的。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61945 工分:56
左箭头-小图标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成功和第三帝国的功亏一篑,归根结底还是证明了克劳塞维茨的论断:任何形式的进攻必须设立最终目标和最终推进线,否则就会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不光德国还有日本的失败都应该是这句话。任何战争一开始,就应该想着如何结束战争。借用日本鬼畜儿玉源太郎的原话“战争一旦开始,最大的课题就是怎样结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70697 工分:631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fzw3973
在第4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赤色风铃
在第42楼的发言:......
战时经济,必须最大限度回收利用。
这个回收利用太彻底了 死者的脂肪拿去制造肥皂供应军队和国内的平民使用 死者的骨灰卖给农民当肥料 拿死者身上的肢体或者肉去研究和培养细菌等等不一而足......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多弄一点东西都是好的。这就叫战时经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60570 工分:166372
/ 排名:583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fzw3973
在第4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赤色风铃
在第42楼的发言:......
战时经济,必须最大限度回收利用。
这个回收利用太彻底了 死者的脂肪拿去制造肥皂供应军队和国内的平民使用 死者的骨灰卖给农民当肥料 拿死者身上的肢体或者肉去研究和培养细菌等等不一而足......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保证继续战斗,没办法的事。再说犹太人吸了欧洲那么多民脂民膏,把他们的尸体利用一下也是应该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10901
左箭头-小图标
没看完~~~~~~ 先顶,好同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08422 工分:448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赤色风铃
在第4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fzw3973
在第3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赤色风铃
在第37楼的发言:......
这个没办法。
极端民族主义下推动的扩张,本质类似庞氏骗局。
因为民族主义下,如果你不能为人民打赢战争,就是死路一条,必须不断地夺取战利品、领土,让人民看到实惠,才能激起更大的民族主义浪潮打更大规模的战争,反之就是连续崩溃。
有点像庞式骗局,大头给高层拿去了 剩下的小头才给平民,不过德国人做的太恶心了 连死人都不放过,就像那些被毒杀和枪杀的犹太人的衣物拿去消毒后直接分发给平民,更不要说其他的财物了......
战时经济,必须最大限度回收利用。这个回收利用太彻底了 死者的脂肪拿去制造肥皂供应军队和国内的平民使用 死者的骨灰卖给农民当肥料 拿死者身上的肢体或者肉去研究和培养细菌等等不一而足......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60570 工分:166372
/ 排名:583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fzw3973
在第3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赤色风铃
在第37楼的发言:......
这个没办法。
极端民族主义下推动的扩张,本质类似庞氏骗局。
因为民族主义下,如果你不能为人民打赢战争,就是死路一条,必须不断地夺取战利品、领土,让人民看到实惠,才能激起更大的民族主义浪潮打更大规模的战争,反之就是连续崩溃。
有点像庞式骗局,大头给高层拿去了 剩下的小头才给平民,不过德国人做的太恶心了 连死人都不放过,就像那些被毒杀和枪杀的犹太人的衣物拿去消毒后直接分发给平民,更不要说其他的财物了......战时经济,必须最大限度回收利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0549
左箭头-小图标
___ ___{___{__}\{_}
_.-''''--.._{_}
\___`.{ }__,_.--~~~-~~~-~~-::.---. `-.\
`.)`-.{_{_{_{_{_{_{_{_//
-- 8;=- ``-:,_.:,_:,_:,.`\\._ ..'=- ,// // // //`-.`\`
.-'/&& && && &&
`-.....--'''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40813 工分:7361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源氏栋梁
在第33楼的发言:德国最大的战略失误就是他发动战争的时间早了, XTL有点着急了。 日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他的军事力量也不是很强大,而且最重要的战略物资贮备也不足。德国36天灭掉波兰后他剩下的弹药储备只够28天用的,如果这时候英法得知这一消息在西线发动攻势,可以想象德国的处境。
要是XTL再能等个三五年,全力把德国正在讨论的先进武器,原子弹,巡航导弹、反坦克炮、制导鱼雷、激光武器等等都研发差不多再把军力扩充到更强时再发动战争,我不敢说德国能征服世界,最起码灭法国,登陆英伦三岛,踏破苏联统一欧洲还是......装备的发展是靠实战催化的,不然看今天美军装备更新换代那么快为什么?德国的虎豹坦克、喷气式战机、V系列火箭导弹都是战争中吸取经验后研发的,而且如果没有战争,德国要造原子弹,那原料哪里来?德国本身没有铀矿,重水在才有挪威,而且没有战争催化,又有谁会去发展像原子弹一类的“抽象”的武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08422 工分:448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赤色风铃
在第3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fzw3973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emperfi426
在第29楼的发言:如果没有民族主义,那就不会有30年代德国的崛起。希特勒最成功的地方也就是抓住了一战失败后大萧条中德国人所表现出的无奈和委屈,用极端民族主义在短时间内成功武装了德国。英法的绥靖主义同样也是大萧条的产物,而希特勒抓住了这一点,才会有苏台德、捷克和奥地利不见血的占领。
德国在二战的转折点西方学界比较公认的是苏德战场的开辟,欧洲大陆的两线作战在历史上没有一次成功的例子,希特勒太急功近利了。1941年6月前,除去中立的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和瑞典,希特勒基本上控制了西欧和东南欧的大部分地区,即使没有占......
德国的领导集团根本不可能将战争的脚步放缓,德国人进行的军备是完全军事化的 几乎没有民用准备,如果不进行掠夺战争的话德国人估计要饿得半死;还有就是希特勒看到当初强大的德皇德国都被平民通过“暴动”给终结了,他怕他的新帝国也会像德皇德国那样被平民给终结 所以才卖力的进行对外掠夺战争
这个没办法。
极端民族主义下推动的扩张,本质类似庞氏骗局。
因为民族主义下,如果你不能为人民打赢战争,就是死路一条,必须不断地夺取战利品、领土,让人民看到实惠,才能激起更大的民族主义浪潮打更大规模的战争,反之就是连续崩溃。有点像庞式骗局,大头给高层拿去了 剩下的小头才给平民,不过德国人做的太恶心了 连死人都不放过,就像那些被毒杀和枪杀的犹太人的衣物拿去消毒后直接分发给平民,更不要说其他的财物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60570 工分:166372
/ 排名:583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fzw3973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emperfi426
在第29楼的发言:如果没有民族主义,那就不会有30年代德国的崛起。希特勒最成功的地方也就是抓住了一战失败后大萧条中德国人所表现出的无奈和委屈,用极端民族主义在短时间内成功武装了德国。英法的绥靖主义同样也是大萧条的产物,而希特勒抓住了这一点,才会有苏台德、捷克和奥地利不见血的占领。
德国在二战的转折点西方学界比较公认的是苏德战场的开辟,欧洲大陆的两线作战在历史上没有一次成功的例子,希特勒太急功近利了。1941年6月前,除去中立的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和瑞典,希特勒基本上控制了西欧和东南欧的大部分地区,即使没有占......
德国的领导集团根本不可能将战争的脚步放缓,德国人进行的军备是完全军事化的 几乎没有民用准备,如果不进行掠夺战争的话德国人估计要饿得半死;还有就是希特勒看到当初强大的德皇德国都被平民通过“暴动”给终结了,他怕他的新帝国也会像德皇德国那样被平民给终结 所以才卖力的进行对外掠夺战争这个没办法。极端民族主义下推动的扩张,本质类似庞氏骗局。因为民族主义下,如果你不能为人民打赢战争,就是死路一条,必须不断地夺取战利品、领土,让人民看到实惠,才能激起更大的民族主义浪潮打更大规模的战争,反之就是连续崩溃。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39047 工分:539
左箭头-小图标
国际无信义 战士的亡灵会在领袖间貌似真诚的拥抱下而困惑 无法超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4745 工分:16860
左箭头-小图标
未必。按照英美一贯表现,只要让他们相信德意志正在帮他们对抗俄国人就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凡尔塞和约束缚的德国此时能动员的兵力尚且不到英法的一半,德国基层军官曾经计划,一旦希特勒下令进攻捷克,立刻把他逮捕。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45397
左箭头-小图标
二战德国战略的根本失误就是没有维持和苏联的战略合作关系,如果和苏联联合起来,共同打击英法殖民侵略势力的话,那么德国和苏联都不会跨台的。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15555 工分: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德国最大的战略失误就是他发动战争的时间早了, XTL有点着急了。 日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他的军事力量也不是很强大,而且最重要的战略物资贮备也不足。德国36天灭掉波兰后他剩下的弹药储备只够28天用的,如果这时候英法得知这一消息在西线发动攻势,可以想象德国的处境。
要是XTL再能等个三五年,全力把德国正在讨论的先进武器,原子弹,巡航导弹、反坦克炮、制导鱼雷、激光武器等等都研发差不多再把军力扩充到更强时再发动战争,我不敢说德国能征服世界,最起码灭法国,登陆英伦三岛,踏破苏联统一欧洲还是不成问题的。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08422 工分:448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semperfi426
在第29楼的发言:如果没有民族主义,那就不会有30年代德国的崛起。希特勒最成功的地方也就是抓住了一战失败后大萧条中德国人所表现出的无奈和委屈,用极端民族主义在短时间内成功武装了德国。英法的绥靖主义同样也是大萧条的产物,而希特勒抓住了这一点,才会有苏台德、捷克和奥地利不见血的占领。
德国在二战的转折点西方学界比较公认的是苏德战场的开辟,欧洲大陆的两线作战在历史上没有一次成功的例子,希特勒太急功近利了。1941年6月前,除去中立的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和瑞典,希特勒基本上控制了西欧和东南欧的大部分地区,即使没有占......德国的领导集团根本不可能将战争的脚步放缓,德国人进行的军备是完全军事化的 几乎没有民用准备,如果不进行掠夺战争的话德国人估计要饿得半死;还有就是希特勒看到当初强大的德皇德国都被平民通过“暴动”给终结了,他怕他的新帝国也会像德皇德国那样被平民给终结 所以才卖力的进行对外掠夺战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62852 头衔:冥界散人 工分:18657
左箭头-小图标
第三帝国的领袖如果如此保守的话,只会崩溃的更快!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70697 工分:631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gela
在第2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kyatk1983
在第23楼的发言:......
英国人当然不能直接过去,但是法国人是可以强硬的,小胡子进军莱茵兰的第2道密令就是法国人一动,咱拔腿就跑吧,结果法国沉默了,德国第一次想吞并奥地利,被墨索里尼以奥地利保护人的身份阻止了,苏台德的时候,德国军方已经觉得撑不过去了,就这些事情,德国人其实也没多少底牌,法国进军鲁尔被英国一抽国债就虚了,英国人本身到欧洲大陆不多,但是他玩提线木偶式的操纵也算他一贯的风格,单纯说地缘,英国也玩不出这么多年的大陆均势。达拉第签完慕尼黑协定以为自己一下飞机就会被法国人绞死,并不是没有明白人的,就算是当事人也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历史出了一道选择题,张伯伦选错了。
1923年法国坚挺过一回
结果英美由于恐惧子虚乌有的“法国威胁论”联手把他阴死
自此之后高卢就彻底萎靡不振了那个威胁论是英国佬炮制的,主要是错估形势,认为法国可能有全球霸权的打算。结果法比联军一走,魏玛共和国就有复兴的机会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40813 工分:7361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如果没有民族主义,那就不会有30年代德国的崛起。希特勒最成功的地方也就是抓住了一战失败后大萧条中德国人所表现出的无奈和委屈,用极端民族主义在短时间内成功武装了德国。英法的绥靖主义同样也是大萧条的产物,而希特勒抓住了这一点,才会有苏台德、捷克和奥地利不见血的占领。德国在二战的转折点西方学界比较公认的是苏德战场的开辟,欧洲大陆的两线作战在历史上没有一次成功的例子,希特勒太急功近利了。1941年6月前,除去中立的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和瑞典,希特勒基本上控制了西欧和东南欧的大部分地区,即使没有占领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芬兰也是德国的盟国对德军开放。斯坎德纳维亚的矿产和木材,巴尔干的石油,欧洲大陆的资源基本上可以满足德国的需求。不列颠之战德国空军迟迟无法赢得制空权让“海狮”计划无限期退后,最后成了“巴巴罗萨”的障眼法。事实上虽然德国空军在不列颠之战中没有占到便宜,但对不论是飞机还是飞行员数量上都已经达到极限的英国皇家空军,制空权的取得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取得制空权,德国海军相对皇家海军的劣势就可以大幅缩小,占领英伦也是几个月间的事情。而希特勒没有给戈林再多的时间,6月22日百万德军入侵苏联,而曾经的英国第一反共角斗士丘吉尔一下子成了斯大林最大的战友,更重要的是,德军战略重心的东移给了频死的英国人喘息之机,让英伦三岛成为日后夹击德国的跳板。假如当年希特勒坚持到底将英国一举攻下再东进苏联,那么战争,至少在欧洲也许是另一个结果。首先,防御西欧的几十万德军可以无后顾之忧的转向东线(毕竟美国还没有参战,也没有能力跨大西洋进行两栖作战),英国有生力量的丧失(1941年英皇家军队80%部署在英伦三岛防御德军入侵)可以缓解非洲战场的压力以及取得对大西洋东岸的控制;其次,武力威慑美国,促使美国因共同反共的立场对德国妥协或至少保持中立,即使美国援助苏联,也必须经阿拉斯加至苏联的远东(阿拉斯加常年封冻,基础设施和运输途径都有非常大的局限性,而从远东将物资运往西部前线也比历史上的北极航线要费时费事很多)。可惜历史上没有“假如”,希特勒的一意孤行和急功近利在第三帝国最巅峰的时期就敲响了丧钟。而最大的赢家,不是斯大林,也不是罗斯福,是笑到最后都没掉一斤肉的丘吉尔。本文内容于
9:00:58 被semperfi426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37631 工分:218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fzw3973
在第24楼的发言:德国的重整军备是以西方国家为假想敌进行的 却要进攻地广的俄国这才是德国战略的失误 一支速决战为生的军队却去进攻一个速决战不能解决的国家 这是犯傻 也许有人会说德国不进攻俄国俄国也会进攻德国,但是德国的重整军备计划个人认为只适合西方那种进行一次两次围歼战就打不下去的国家根本不适合俄国进攻俄国必须有小日本的配合,不过小日本那只能对付落后的中国军队(没有贬义,当时我们确实落后,打的很艰难)碰到全机械化的老毛子,一个张谷峰,一个诺门坎,两次战役就把小日本打的悲剧了。后来苏联放肆的从西伯利亚调兵前往西线,日本人面对不足50万的苏联远东军愣是不敢动,害苦了希特勒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5234 工分:146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易卜拉欣指挥官
在第2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欧罗米休斯
在第18楼的发言:......
呵呵 从历史背景来看 普丹战争是的确是德意志统一战争中的一部分 但是放在当时 普丹战争却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历史事件
在当时 阿尔斯坦因和石勒苏益格并不属于丹麦领土 其中阿尔斯坦因属于那个松散的德意志联邦 石勒苏益格是丹麦的采邑
而对于丹麦的支持方面 俄国在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之后 力不从心 法国为了在其他地区的利益放弃了对丹麦的支持 最后 支持丹麦的仅有英国一家 英国当时并没有战争准备且又孤悬外海 所以.......
而在s的时候的政治气氛可就没有普丹战争时期那么轻松了 此时法国人心里的德国 有恐惧但是还有仇视(何况法国人预期的德国进攻苏联的情况并没有实现)
当德国对丹开战时 法国肯定会有行动 虽说不一定是进攻德国 但是军队的战备和动员那是肯定的 此后的发展 参见上文..
但是要考虑到1941年德国对丹麦优势大于普丹战争,速战速决,法国人没有动员时间。问题是普丹战争时法国并没有战争准备 而41年有 不管真实情况 还是此文虚构的情况 都应该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34212 工分:37305
左箭头-小图标
主要是凡尔赛和约中法国表现出的那种希望将德国彻底整死的态度让英国人感到不爽了。英国人希望在欧洲大陆尽量保持均势,而法国由于考虑到自身安全希望将德国整到地下十八层,这种分歧在1920-30年代表现得比较明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304 工分:3354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yatk1983
在第2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magicfireg
在第2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kyatk1983
在第11楼的发言:......
查了一下,发现张伯伦内政干得很不错,备战完全没放松,战争爆发后也相当强硬,绥靖政策只能说……这个人太善良了。我收回我之前的话。
不是张伯伦绥靖,而是地缘确定了他不得不绥靖,你看看莱茵兰、奥地利捷克和波兰的位置,都是在德国旁边或者德国东边的国家和地区,张伯伦就是不绥靖,他能隔着一堆主权国家将军队派过去?就真的派过去了,后勤能保证?
英国人当然不能直接过去,但是法国人是可以强硬的,小胡子进军莱茵兰的第2道密令就是法国人一动,咱拔腿就跑吧,结果法国沉默了,德国第一次想吞并奥地利,被墨索里尼以奥地利保护人的身份阻止了,苏台德的时候,德国军方已经觉得撑不过去了,就这些事情,德国人其实也没多少底牌,法国进军鲁尔被英国一抽国债就虚了,英国人本身到欧洲大陆不多,但是他玩提线木偶式的操纵也算他一贯的风格,单纯说地缘,英国也玩不出这么多年的大陆均势。达拉第签完慕尼黑协定以为自己一下飞机就会被法国人绞死,并不是没有明白人的,就算是当事人也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历史出了一道选择题,张伯伦选错了。1923年法国坚挺过一回结果英美由于恐惧子虚乌有的“法国威胁论”联手把他阴死自此之后高卢就彻底萎靡不振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08422 工分:4486
左箭头-小图标
德国的重整军备是以西方国家为假想敌进行的 却要进攻地广的俄国这才是德国战略的失误 一支速决战为生的军队却去进攻一个速决战不能解决的国家 这是犯傻 也许有人会说德国不进攻俄国俄国也会进攻德国,但是德国的重整军备计划个人认为只适合西方那种进行一次两次围歼战就打不下去的国家根本不适合俄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71722 工分:41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magicfireg
在第2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kyatk1983
在第11楼的发言:......
查了一下,发现张伯伦内政干得很不错,备战完全没放松,战争爆发后也相当强硬,绥靖政策只能说……这个人太善良了。我收回我之前的话。
不是张伯伦绥靖,而是地缘确定了他不得不绥靖,你看看莱茵兰、奥地利捷克和波兰的位置,都是在德国旁边或者德国东边的国家和地区,张伯伦就是不绥靖,他能隔着一堆主权国家将军队派过去?就真的派过去了,后勤能保证?英国人当然不能直接过去,但是法国人是可以强硬的,小胡子进军莱茵兰的第2道密令就是法国人一动,咱拔腿就跑吧,结果法国沉默了,德国第一次想吞并奥地利,被墨索里尼以奥地利保护人的身份阻止了,苏台德的时候,德国军方已经觉得撑不过去了,就这些事情,德国人其实也没多少底牌,法国进军鲁尔被英国一抽国债就虚了,英国人本身到欧洲大陆不多,但是他玩提线木偶式的操纵也算他一贯的风格,单纯说地缘,英国也玩不出这么多年的大陆均势。达拉第签完慕尼黑协定以为自己一下飞机就会被法国人绞死,并不是没有明白人的,就算是当事人也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历史出了一道选择题,张伯伦选错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46335 工分:1295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欧罗米休斯
在第1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赤色风铃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欧罗米休斯
在第9楼的发言:有这种可能性 但是还有一种可能
在进攻波兰的时候 英法还有可能按兵不动
但是绥靖政策的根本是在于祸水东引 而如果当时德国在其和苏联之间建立傀儡的波兰政府做为缓冲带的话 是人都能看出来德国没有想进攻苏联 必然引起英法不满
接着德国进攻丹麦 等到着时候英法按兵不动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 英国张伯伦那个软蛋还有可能,但法国的雷诺政府里的鹰派还是不少的 进攻丹麦必然引起法国政府的不安(二战中并不是雷诺政府丧权辱国 而是德国没给雷诺抵抗的机会)这时候 法军进攻德国 正好戳在德国的软肋上 然后......
普丹战争后,拿破仑三世怎么就坚持按兵不动啊?最后等到德国准备好之后跑去投案自首(可以这么说),可见法国人未必会行动。
何况丹麦只有六万军队,比德丹、普丹战争中还要弱,夺回石荷最多只要三五天,应该不会给法国佬机会。
呵呵 从历史背景来看 普丹战争是的确是德意志统一战争中的一部分 但是放在当时 普丹战争却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历史事件
在当时 阿尔斯坦因和石勒苏益格并不属于丹麦领土 其中阿尔斯坦因属于那个松散的德意志联邦 石勒苏益格是丹麦的采邑
而对于丹麦的支持方面 俄国在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之后 力不从心 法国为了在其他地区的利益放弃了对丹麦的支持 最后 支持丹麦的仅有英国一家 英国当时并没有战争准备且又孤悬外海 所以.......
而在s的时候的政治气氛可就没有普丹战争时期那么轻松了 此时法国人心里的德国 有恐惧但是还有仇视(何况法国人预期的德国进攻苏联的情况并没有实现)
当德国对丹开战时 法国肯定会有行动 虽说不一定是进攻德国 但是军队的战备和动员那是肯定的 此后的发展 参见上文..但是要考虑到1941年德国对丹麦优势大于普丹战争,速战速决,法国人没有动员时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70697 工分:631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mrhanyf
在第16楼的发言:应该蒙头先把原子弹造出来。那要等到1943年以后才有机会,与其等这个,不如蒙头造战舰,到了1945年公海舰队就恢复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34212 工分:3730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yatk1983
在第1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ugarcane
在第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kyatk1983
在第7楼的发言:说起来能搞成这样,张伯伦也是功不可没,每件事都做对不容易,每件事都搞错,这也比较神奇了,英国百年殖民帝国了怎么会冒出此等人物?……
你也实在是小看张伯伦了。
去看看他辞职的情况吧。
他的辞职是主动的,所要表达的就是英国要宣战。
查了一下,发现张伯伦内政干得很不错,备战完全没放松,战争爆发后也相当强硬,绥靖政策只能说……这个人太善良了。我收回我之前的话。不是张伯伦绥靖,而是地缘确定了他不得不绥靖,你看看莱茵兰、奥地利捷克和波兰的位置,都是在德国旁边或者德国东边的国家和地区,张伯伦就是不绥靖,他能隔着一堆主权国家将军队派过去?就真的派过去了,后勤能保证?本文内容于
8:44:18 被magicfireg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59833 工分:1089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比太阳更光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赤色风铃
在第1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比太阳更光
在第12楼的发言:门都没有,英国人不会答应,然后会支援法国夺回上述地区,法国也根本不会签定停战条约.说不定英国被逼急了还会动员美国苏联一起上.
英国再急也只会求助他的亲生儿子美国,而不会求助苏联。
英国人对斯大林体制可是极端反感的,而且也不希望俄国扩张。
历史的事实就是:苏联在苏德战争前夕已经跟英国进行了频繁接触,英国还指示特工为苏联提供假情报致使苏联增兵边境
丘吉尔一个老流氓属于典型的无所不用其极,为了解决德国问题他才不管以后几十年的问题呢你的假情报的确是够多了,可没见有什么证据来证明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5234 工分:146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赤色风铃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欧罗米休斯
在第9楼的发言:有这种可能性 但是还有一种可能
在进攻波兰的时候 英法还有可能按兵不动
但是绥靖政策的根本是在于祸水东引 而如果当时德国在其和苏联之间建立傀儡的波兰政府做为缓冲带的话 是人都能看出来德国没有想进攻苏联 必然引起英法不满
接着德国进攻丹麦 等到着时候英法按兵不动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 英国张伯伦那个软蛋还有可能,但法国的雷诺政府里的鹰派还是不少的 进攻丹麦必然引起法国政府的不安(二战中并不是雷诺政府丧权辱国 而是德国没给雷诺抵抗的机会)这时候 法军进攻德国 正好戳在德国的软肋上 然后......
普丹战争后,拿破仑三世怎么就坚持按兵不动啊?最后等到德国准备好之后跑去投案自首(可以这么说),可见法国人未必会行动。
何况丹麦只有六万军队,比德丹、普丹战争中还要弱,夺回石荷最多只要三五天,应该不会给法国佬机会。呵呵 从历史背景来看 普丹战争是的确是德意志统一战争中的一部分 但是放在当时 普丹战争却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历史事件在当时 阿尔斯坦因和石勒苏益格并不属于丹麦领土 其中阿尔斯坦因属于那个松散的德意志联邦 石勒苏益格是丹麦的采邑而对于丹麦的支持方面 俄国在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之后 力不从心 法国为了在其他地区的利益放弃了对丹麦的支持 最后 支持丹麦的仅有英国一家 英国当时并没有战争准备且又孤悬外海 所以.......而在s的时候的政治气氛可就没有普丹战争时期那么轻松了 此时法国人心里的德国 有恐惧但是还有仇视(何况法国人预期的德国进攻苏联的情况并没有实现)当德国对丹开战时 法国肯定会有行动 虽说不一定是进攻德国 但是军队的战备和动员那是肯定的 此后的发展 参见上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16686 工分:200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赤色风铃
在第1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比太阳更光
在第12楼的发言:门都没有,英国人不会答应,然后会支援法国夺回上述地区,法国也根本不会签定停战条约.说不定英国被逼急了还会动员美国苏联一起上.
英国再急也只会求助他的亲生儿子美国,而不会求助苏联。
英国人对斯大林体制可是极端反感的,而且也不希望俄国扩张。历史的事实就是:苏联在苏德战争前夕已经跟英国进行了频繁接触,英国还指示特工为苏联提供假情报致使苏联增兵边境丘吉尔一个老流氓属于典型的无所不用其极,为了解决德国问题他才不管以后几十年的问题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00669 工分:150
左箭头-小图标
应该蒙头先把原子弹造出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60570 工分:166372
/ 排名:583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欧罗米休斯
在第9楼的发言:有这种可能性 但是还有一种可能
在进攻波兰的时候 英法还有可能按兵不动
但是绥靖政策的根本是在于祸水东引 而如果当时德国在其和苏联之间建立傀儡的波兰政府做为缓冲带的话 是人都能看出来德国没有想进攻苏联 必然引起英法不满
接着德国进攻丹麦 等到着时候英法按兵不动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 英国张伯伦那个软蛋还有可能,但法国的雷诺政府里的鹰派还是不少的 进攻丹麦必然引起法国政府的不安(二战中并不是雷诺政府丧权辱国 而是德国没给雷诺抵抗的机会)这时候 法军进攻德国 正好戳在德国的软肋上 然后......普丹战争后,拿破仑三世怎么就坚持按兵不动啊?最后等到德国准备好之后跑去投案自首(可以这么说),可见法国人未必会行动。何况丹麦只有六万军队,比德丹、普丹战争中还要弱,夺回石荷最多只要三五天,应该不会给法国佬机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60570 工分:166372
/ 排名:583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比太阳更光
在第12楼的发言:门都没有,英国人不会答应,然后会支援法国夺回上述地区,法国也根本不会签定停战条约.说不定英国被逼急了还会动员美国苏联一起上.英国再急也只会求助他的亲生儿子美国,而不会求助苏联。英国人对斯大林体制可是极端反感的,而且也不希望俄国扩张。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63682 工分:3076
左箭头-小图标
欧洲国家都是勾心斗角,绝对不会看着一家做大,不论是哪家强大了,周边国家都合伙欺负他,欧洲人自己说的友好国家都是跳开一家,合伙欺负中间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16686 工分:2000
左箭头-小图标
门都没有,英国人不会答应,然后会支援法国夺回上述地区,法国也根本不会签定停战条约.说不定英国被逼急了还会动员美国苏联一起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71722 工分:41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sugarcane
在第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kyatk1983
在第7楼的发言:说起来能搞成这样,张伯伦也是功不可没,每件事都做对不容易,每件事都搞错,这也比较神奇了,英国百年殖民帝国了怎么会冒出此等人物?……
你也实在是小看张伯伦了。
去看看他辞职的情况吧。
他的辞职是主动的,所要表达的就是英国要宣战。查了一下,发现张伯伦内政干得很不错,备战完全没放松,战争爆发后也相当强硬,绥靖政策只能说……这个人太善良了。我收回我之前的话。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59833 工分:1089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yatk1983
在第7楼的发言:说起来能搞成这样,张伯伦也是功不可没,每件事都做对不容易,每件事都搞错,这也比较神奇了,英国百年殖民帝国了怎么会冒出此等人物?……你也实在是小看张伯伦了。去看看他辞职的情况吧。他的辞职是主动的,所要表达的就是英国要宣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5234 工分:146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有这种可能性 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在进攻波兰的时候 英法还有可能按兵不动但是绥靖政策的根本是在于祸水东引 而如果当时德国在其和苏联之间建立傀儡的波兰政府做为缓冲带的话 是人都能看出来德国没有想进攻苏联 必然引起英法不满接着德国进攻丹麦 等到着时候英法按兵不动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 英国张伯伦那个软蛋还有可能,但法国的雷诺政府里的鹰派还是不少的 进攻丹麦必然引起法国政府的不安(二战中并不是雷诺政府丧权辱国 而是德国没给雷诺抵抗的机会)这时候 法军进攻德国 正好戳在德国的软肋上 然后德国迅速结束与丹麦的战争 回防西线但是战略主动权已不在自己手中掌握 处于防御阶段情 况不好德国很窝囊的被法国逼和 然后英国美国进来分杯羹 情况好了 略主动权被德军夺回 这时想闪电战就不那么容易了 而后情况朝有利德国的方向发展 然后英国不会干看着法国被磨死 加入战事 然后英法再和苏联签订XXX条约 然后就轮到苏联闪击德国了 在盟军夺回战略主动权的时候 美国这个搅屎棍子再进来发比横财 战争就此结束......再说如果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法国忍了一把 没有进攻德国 但这时候等德国结束丹麦战争再回头打法国 法国就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闪电战在对方有准备的情况下战果是会打折扣的. 后来的结果 参看上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1490 工分:121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71722 工分:411
左箭头-小图标
说起来能搞成这样,张伯伦也是功不可没,每件事都做对不容易,每件事都搞错,这也比较神奇了,英国百年殖民帝国了怎么会冒出此等人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34212 工分:37305
左箭头-小图标
按照德国在36年后的一贯表现,甚至延续到1914年后的一贯表现,甚至延续到1864年后的一贯表现,谁都知道这帮条顿佬是好战分子了。相信德国人的橄榄枝那是傻瓜到家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59833 工分:1089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残阳落神州2
在第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ugarcane
在第2楼的发言:收回鲁尔区、德奥合并、吞并苏台德、吞并捷克。
所有这些行动,无一例外都是在武力威吓为后盾进行的。
楼主以为这样的战争行动,只不过推迟一年就会令英美等其他国家坐视不理吗?
幼稚。
未必。
按照英美一贯表现,只要让他们相信德意志正在帮他们对抗俄国人就行了。之前英美有什么一贯表现令你会有这样的想法?还是按照中学历史课本来照本宣科?无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40431 工分:50
左箭头-小图标
成王败寇罢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59833 工分:10894
左箭头-小图标
收回鲁尔区、德奥合并、吞并苏台德、吞并捷克。所有这些行动,无一例外都是在武力威吓为后盾进行的。楼主以为这样的战争行动,只不过推迟一年就会令英美等其他国家坐视不理吗?幼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55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二战德国战略的根本失误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二战电影国语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