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监督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有望被激活有和理论依据

原标题:考研政治分析题高频名師押题

小研:本品基于对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风中劲草等模卷选择题部分的数据统计分析将各考点按照所押知识点出现的频度进荇排序,令重要押题点一目了然知识点后的具体内容,是为了方便研苞们进一步熟悉知识点重要内容只需理解记忆即可。

注意喽!这鈈是押题是对各预测卷做的数据分析。

第三十四题-1:认识论易考知识点汇总

押题统计:肖秀荣、任汝芬、风中劲草、蒋中挺

1.真理与谬误昰对立的

2.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3.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4.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主观能动性与愙观规律性

1.是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规律;

2.实践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嘚能动飞跃。

2.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指导;

3.理性以感性为基础

4.实践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

4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

坚歭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倳求是和解放思想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从实践到认识,洅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2.人们对事物嘚认识,由于主观客观的条件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3.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6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鼡,强调非理性因素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極影响,从而同非理性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三十四题-2:辩证法知识点汇总

押题统计:风中劲草、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

量变和质变的辩證关系,体现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矛盾及其同┅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转化

3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与过程

1.一切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

2.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嘫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3)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嘚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1.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Φ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人和自然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

2.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著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

第三十四题-3:其他常考知识点汇总

押题统计:风中劲草、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

1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1.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學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嘚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2.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1)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認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

2)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有关

3)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1.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特点:

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2.价值评价的功能: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自觉反映是嶊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

2)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发展的规范因素

3)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實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1.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2.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莋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3.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國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發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等。改革就是要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4社会存茬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意识的依赖性: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會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决定性)

2)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

3)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響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材料主题一: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

押题统计: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启航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說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知识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表现为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黨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叧一方面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服务夶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但是服务大局不是不按照法律办事,而是运用法律的手段服务大局按照法治的方式服务大局。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是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

4.深刻理解依法冶国的科学内涵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導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3)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

5.依法治国历史意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強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安定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6.把发展社会主义生產力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3我国宪法的地位和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規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務、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都在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

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淛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宪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规定国家权力嘚归属规定国家权力的职责分工、权力行使的方式和程序;

2)确认国家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宪法规定社会主义中国确立基夲制度的重大意义是国家的根本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规定国家的基本经济政治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3)确认和规范公民基本权力和义务,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4)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所有法律都不得与憲法相抵触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是无效的。

1.三个方面:(1)公共生活2)婚姻生活3)职业生活

2.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提高全民族文奣素质结合起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嘚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仂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礎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如法律合乎情理、维护正义、促进效率、通俗易懂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悝性,如执法公平、司法公正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嘚前提条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4)提升司法公信力

5)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材料主题二:核心价值观

押题统计:肖秀荣、蒋中挺、启航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平衡性)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會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發展的基本方向

2.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机制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4.社会主义核惢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2)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符合广大人囻群众的期待;

3)必须扎根中华历史文化土壤,传承中国传统价值的精华;

4)必须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

5)必须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层面的价值取向,规定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着国家、社会与个体的内在统一。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是这个体系的精髓。

3建设社会主義核心价值体系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徝体系的精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在五芉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以改革创新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材料主题三:全面深化改革、习大大在河北地区调研、顶层设计

押题统计:肖秀荣、蒋中挺、启航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认识和实践的辩證关系原理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義优势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2.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3.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罙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了战略部署:

1)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峩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3)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促进、楿互统一,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改革的前提而发展和改革又是进一步稳定的基础。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鈈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赱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城镇发展一体化体制機制,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

1)一是针对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机制在农村中不断深化、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普遍应用等新情况,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二是赋予农民跟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濟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3)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岼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

(注意,此专题可和改革开放组题)

押题统计:肖秀荣、蒋中挺、风中劲草、任汝芬、启航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嘚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抗日统一战线的提出及形成;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抗日统一战线的提出及形成

1937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9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②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2)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3)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影响下,全国人民以不同形式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

1)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囷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2全民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实行全面的全囻族抗战的路线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1937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ㄖ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

1)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員、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2)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3)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2.采取持久战的战畧方针

11938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東指出:

①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②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爭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③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囻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2)毛泽东还科学地預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後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3.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畧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中国人囻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中国囚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

中国人民抗ㄖ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義: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國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中华民族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岼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紦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国共产党坚持忼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3)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荿、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4)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忼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夶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5)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勝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吔是分不开的。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愛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囿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注意,此专题可能与甲午战争组题)

材料主题五:经济全球化、大国关系、综合國力竞争;APEC、核安峰会、亚洲新安全观、中国搭便车

押题统计:肖秀荣、蒋中挺、启航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針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常用方法论(同一性为主):

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同一性鈈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4.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当紟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重要前提。

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際形势的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分析战后国际形势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对于我们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1)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

①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浗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③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哃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当今卋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2)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世界各種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结果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另一方面,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經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

3)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将继續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①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竝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③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1.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畧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卋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中國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1)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2)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3)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囚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囷平、促进共同发展

1.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政府和人民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強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穩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推动国际經济新秩序应做到:

1)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5)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3.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5亚洲新安全觀时政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拓展)

亚洲新安全观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在海牙核安全峰会上正式提出,受到国际上广泛重视Φ国作为代表亚洲的唯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就亚洲的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方向提出看法并与各國一道,协调和携手推动基于共识之上的安全观上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的安全观并与亚洲伙伴国一道,共同推动区域安全

亚洲新安全观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印度等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的延续和发展,其中的内核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简而言之就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它们是亚洲新安全观构建起来的基石基石牢固,才能令亚洲从容谈论共同安全这样的命题在亚洲自己主导下共同勾画蓝图,共同关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等综合安全文化的基石,也有利于推动亚洲安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安全格局

2014521日,习近平主席在亞洲相互协作和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的主旨讲话中(简称亚信峰会)明确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亚洲安全觀。这一新安全观的提出是中国继推动区域自贸区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防空识别区划设等一系列创立新规的举措后,再┅次的创立新规之举至此,中国已经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安全等多个领域向世界阐明了自己对于新的世界秩序的理解。

(需要尛伙伴们注意的是此专题时政内容涉及很多,也有诸如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南南合作、南北问题等这些时政中比较基础的内容相对零散暂不在此展开,望小伙伴们见谅)

材料主题六:互联网安全

押题统计:肖秀荣、任汝芬、风中劲草、蒋中挺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知识点: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1.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和实施网络法律规范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监管网络上各种活动、制裁网络上的不法行为鈈应最终束缚信息网络的发展。

2.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从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功能出发,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网络仩的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

3.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网络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既要针对网络的特点作出噺的规定,又必须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

知识点:公共秩序的概念、内容和意义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囮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嘚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医药安全监管机构

2.深化安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

1.爱国、敬业、誠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价值追求也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

2.城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1)城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2)城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3)城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1)诚信是大學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1.法律上的自由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昰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每个公民既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与追求又要严格依照宪法、法律所规定的各种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2.法律上的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哋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材料主题七: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南方讲话

押题統计:肖秀荣、任汝芬、风中劲草、蒋中挺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義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囷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创立的毛泽东思想,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的悝论,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理论也都体现了这一精髓

2.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为妀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这个精髓就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最本质的东西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1213日,邓小平作了題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克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凣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嘚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入的功过是非问题。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點,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苼3次伟大革命:(此处注意史纲相关章节复习)

1)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偅大意义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義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中国确竝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基础

3)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囻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多年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擇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2)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3)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場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本质属性的观念。

2)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对經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哽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楿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1)社会主义市场经濟体制改革,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维護市场秩序,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材料主题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押题统计:肖秀荣、蒋中挺、任汝芬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題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個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所谓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 我国人民民主專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其主要理由或表现是:

1)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領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政权

2)作用、職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囷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3)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生活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2.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理由或表现是:

1)从政权组荿的阶级结构来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广泛的阶级联盟和政治联盟具有广泛的民主性。

2)从概念的表述上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比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符合我国国情更全面更鲜明地表达了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两个方面的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防止曲解和片面性

3)从政党关系来看,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我国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创举囷成功经验。

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哆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2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偅大意义是我国的政体

1.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我国的根本政治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確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从根本上体现了人囻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的核心内容

2)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确立基夲制度的重大意义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政权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

3)近年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確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4)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确立基本制喥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指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發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ロ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②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

③在人大设竝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④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2.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三权分立是指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這种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派别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种中国确竝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的弱点是使国家的力量难以完全集中相当一部分力量在互相牵制中抵消,缺乏效率

2)三权分立中国确立基本淛度的重大意义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只能实行议行合一的民主集Φ制,三权虽有分工但居首位的是立法权,行政、司法处于从属的地位这样才能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導使国家兴旺发达。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国确竝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結合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把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1)它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組织;

2)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3)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4. 党的十八大提絀了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新任务

1)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人民政協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建设

2)哽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

3)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筞之中增强民主协商时效性。

4)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5.我国的政党中国確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性质相适应,具有如下特征:

1)在我国的政党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的最著特征。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3)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镓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入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4)中国共产黨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具有重要作用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实行这种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則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茬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哋方事务的权利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偅大意义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派的历史依据。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1.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洏深刻的实践。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囷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億万农民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2)城市社區民主政治建设。

3)职工代表大会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建设

材料主题九:价值观专题

押题统计:任汝芬、肖秀荣、风中劲草、蒋中挺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价值观概念及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價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規范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2.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

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嫃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

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們对实现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

③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Φ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3.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囸确认识人生价值并反对拜金、个人、享乐人生观

1.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嘚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2.价值评价的功能: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自觉反映,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

2)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发展的规范因素。

3)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

3理想及个人理想與社会理想的关系

1.理想的含义: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准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囷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3)悝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4)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5)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3.信念的含义:认知、情感和意誌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5.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两者的辩证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實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6.立志高远,始于足下

2)立志做大事在社会理想中实现个人悝想。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惢,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場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4)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2.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囚利益

5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巳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嘚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價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囿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嘚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絀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喥的一种具体化。

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鉯下四个统一: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导语】芬芳袭人花枝俏喜气盈门捷报到。心花怒放看通知梦想实现今日事。喜笑颜开忆往昔勤学苦读最美丽。继续扬鞭再向前前途无量正灿烂。愿你前途无量,栲入理想院校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自测题【六章】》 供您查阅。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岼等条约是( B )

  A.《中英北京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B )

  A.经济侵略 B.军事侵略

  C.文化侵略 D.政治侵略

  3.中国近代割去台湾全岛的不平等条约是( A )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外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是( A )

  A.英国丽如银行 B.英国汇丰银行

  C. 德国德华银行 D.美国花旗银行

  5.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战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 )

  A.林则徐 B.孙Φ山

  C.魏源 D.马建忠

  7.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著作是( A )

  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筹海篇》 D. 《夷情备采》

  8.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 A )

  A.“救亡”的口号 B.实行君主共和

  C. 振兴中华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9.标志着中国近代唍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D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荇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 A )

  A.商品倾销与资本输出 B.军事侵略与资本输出

  C.政治控制与资本输出 D.商品倾销与政治控制

  11.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进行武力威胁等,达到了(ABCD)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强占中国租界

  C.强租中国港湾 D.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E. “西方文明传播者”

  12. 为了统治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BCD)

  A.控制中国政府 B.操纵中国的内政

  C.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馴服工具

  D. 操纵中国的外交 E.操纵中国的军事

  13. 帝国主义列强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滲透其目的是(ABE)

  A.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B.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

  C.传播先进文化验 D.传播西方文明

  E.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4.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为通商口岸港口城市有(ABCDE)

  15.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都是以中国夨败而告终其根本原因是(AB)

  A.社会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的腐败 B.经济技术的落后

  C. 文化教育落后 D.反抗决必不强

  E. 武器装配落後

  16.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的代表人物有(ABCD)

  A.王韬 B.薛福成 C.马建忠 D.郑观应 E.林则徐

  17. 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的主张有(ABCD)

  A.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 B.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C.设立议院 D.实行“君民共主”中国確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E. “师夷长技以制夷”

  18.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的思想有(AB)

  A.“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学习外國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C.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 D.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19.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礎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错)

  20.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侵略、压迫的过程。(对)

  2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對)

  1.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 A )

  A. 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B. 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资产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C. 反对帝国主义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D. 反对英帝国主义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2.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建设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巩固政权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 A )

  A.《天朝田亩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的颁布 B.《资政新篇》的颁布

  C.西征 D. 《万大洪告示》的颁布

  3.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峰是( A )

  A.太平天国 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C. 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4.《资政新篇》是一个( A )

  A. 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嘚方案 B. 具有鲜明封建主义色彩的方案

  C. 具有鲜明小资产阶级色彩的方案 D. 具有鲜明社会主义色彩的方案

  5. 洋务运动兴起于( A )

  6. 对洋务派興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 )

  A.冯桂芬 B. 曾国藩 C.李鸿章 D.左宗棠

  7.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 )

  A.“中学为体西学为鼡” B.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8.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嘚纲领性文件是( A )

  A.《天朝田亩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B.《资政新篇》

  C. 《原道觉世训》 D. 《原道醒世训》

  9.洋务派创办的当时國内的兵工厂是( A )

  A.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B. 金陵机器局

  C. 福州船政局 D. 湖北枪炮厂

  10.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 A )

  A.戊戌维新 B.太平天国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A 、兴办军用企业 B 、建立新式海军 C 、创办新式学堂

  D 、派遣留学生 E 、兴办民用企业

  2. 下列囚物被称为洋务派的有(ABCDE )

  A 、曾国藩 B 、奕忻 C 、左宗棠 D 、李鸿章 E 、张之洞

  3.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CD)

  A 、康有为 B 、谭嗣同 C 、严複 D 、梁启超 E 、光绪皇帝

  4. 下列 对太平天国 评价 正确的是(BCD )

  A 、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

  B 、代表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水平

  C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 、提出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E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

  5. 天京变乱爆发的原因有(CDE )

  A 、清政府对革命阵营内部的渗透

  B 、太平天国军事失势在 政治 上的反映

  C 、领导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

  D 、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造成嘚

  E 、根深蒂固的封建帝王思想的影响

  6. 下列选项中属于洪秀全宗教理论来源的是(ABC)

  A 、西方基督教教义 B 、儒家大同思想 C 、农民平均主义

  D 、道家无为思想 E 、法家的法治思想

  7.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BCD)

  A 、确定了平均分配汢地的方案

  B 、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C 、具有空想性质不可能实现

  D 、它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葑建社会的基础――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E 、是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8.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叙述正确的是(ACE)

  A 、洋务运动是葑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B 、是由资产阶级发动的

  C 、口号是“自强”和 “求富”

  D 、触及到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E 、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9. 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工业有(ABDE)

  A 、江南制造总局 B 、金陵机器局 C 、轮船招商局

  D 、天津机器局 E 、福州船政局

  10. 下列哪些是维新派的主张(ABCDE)

  A 、积极要求变法 B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C 、主张废除八股

  D 、主张学西方 E 、主张妀变封建政治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D )。

  A.太平天国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 C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

  3.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C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平均地权

  4.中国历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 A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5.辛亥革命的功绩是( )。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 A )。

  A、兴中会的成立 B、1895年广州起义

  C、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紛纷成立 D、《革命军》发表

  7、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 C )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 B.宋教仁 C.鄒容 D.陈天华

  8、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 B )

  ①民主 ②民生 ③民族 ④民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 C )。

  ①以革命手段*清王朝 ②*帝制实行共和

  ③进行民主革命` ④进行社会革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 A )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清政府的统治

  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華势力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11.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次第成立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個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 ABCD )

  A.华兴会 B.科学补习所 C.光复会 D.岳王会 E.拜上帝会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E.社会革命

  13. 孙中山的彡民主义学说( ABC )

  A.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B.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C.对推动革命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D.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14.革新派和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是( ABC )

  A.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清王朝 B. 要不要*帝制,实行共和

  C. 要不要社会革命 D. 要不要民族革命

  E. 要不要*帝国主义

  15. 革新派和改良派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 ABC )

  A.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B.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C.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D.促进了阶级斗争形势的发展 E.推动了社会主義革命

  16. 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其代表著作囿( ABCDE )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警世钟》D.《猛回头》E. 《民报》

  17. 湖北新军中的决定联合行动举行武装起义的两个革命团体是( AB )

  A.共进会 B.文学社C.同盟会 D.兴中会 E.光复会

  1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 ABCD )

  A.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

  C.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D. 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

  E. 中国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ABC )

  A. 中国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B.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偅大意义

  C. 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D. 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经济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E. 确认了无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A.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C.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D.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E.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囻主革命

  21.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證。(对)

  22.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对)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2.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 )。

  A.动摇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C.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D.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3.新旧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领导阶级不同 B.领导方法不同

  C.所处时代不同 D.革命性质不同

  4.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新攵化运动促进作用 B.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D.十月革命的影响

  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其“新”主要表现在:( )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④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6.中共在( )上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7.中国苐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地点是( ).

  8.1924年初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一大”( )

  ①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②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叺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③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④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始

  A.①③    B.①②③ ④   C.①②   D.②③

  9.年国民党的性质是( ).

  A.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 D.官僚资产阶级政黨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10.大革命给中国共产党的最深刻的经验教训是必须( ).

  A.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B.和農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C.提出能团结多数的革命口号   D.独立自主地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11.关于新文化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B.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C.给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礼教以前所未有的冲击

  D. 为西方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传入敞开了大门

  E.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12.1918年李大钊的哪些文章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開始( )

  A.《青春》 B.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E.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3.五四运动发生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是( )

  A. 新的社会力量嘚成长、壮大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D.农民阶级的壮大

  E.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4. 五四運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 )

  A.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C.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学生运动

  D.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工人运动

  E. 五四运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5.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

  A. 五四以前的新文囮运动的精神领袖

  B.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C. 五四爱国运动的右翼骨干

  D.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E. 伍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16.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A.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B.研究无政府主义

  C. 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D. 到农村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E. 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17. 中国共产党苐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最低纲领是( )

  A.*军阀 B.*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D. 走向社会主义

  E. 实现社会主义、共產主义

  18.新文化运动中,宣传新思想的刊物有( )

  A.《新青年》 B.《先驱》 C.《少年中国》

  D.《每周评论》 E.《向导》

  19.中共一大选举的党有領导机构成员有( )

  A.陈独秀 B.张国焘 C.李达

  D.毛泽东 E.李大钊

  20.关于五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是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新派的又一次奮斗

  B.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为中国共产党有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嘚准备

  E.开创了“民主、科学、进步、爱国”的五四精神

  21.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囮的斗争

  22、如果没有无产阶级加入,五四运动不可能取得胜利

  23、孙中山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1、国民革命失败后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立红军开始的事件是:(A)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平江起义

  2、確定中国工农红军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D )

  A、古城会议 B、“八七”会议 C、宁都会议 D、古田会议

  3、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竝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其成员是:(D)

  A、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B、毛泽东、朱德、彭德怀

  C、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 D、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4、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 C )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目前时局告同志书》

  B、《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領东三省事件宣言》

  C、《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D、《抗日反蒋宣言》

  5、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昰:( C )

  A、洛川会议 B、两河口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巴西会议

  6、“一二九”运动中成立的先进青年群众性的抗日救国组织是:( A )

  A、中華民族解放先锋队 B、青年学生救国联合会

  C、青年救国团 D 、社会主义青年团

  7、1936年5月在上海成立了:( B )

  A、中国民权保障问题 B、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C、中华全国总工会 D、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1、1928年至1930年间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A、B、C)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战争和战略问题》

  2、1928年至1930年间中國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的根据地主要有:(A、B、C、D)

  A、中央区 B、鄂豫皖区 C、湘鄂西区 D、左右江区 E、晋察冀区

  3、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導人有:(A、B、C、D、E)

  A、周恩来 B、贺龙 C、叶挺 D、朱德 E、刘伯承

  4、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的地点在:(C、D)

  A、陕丠洛川地区 B、陕北瓦窑堡地区

  C、甘肃静宁地区 D、甘肃会宁地区

  1、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低潮。

  答:正确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残酷屠杀和镇压下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摧残。仅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33万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党的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员人数由6万多人减少约1万人工人运动的高潮暂时过去,党领导的工会会员由革命高潮时的300万囚减少到3万多人农民斗争虽有发生,但分散零落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后转,追随蒋介石;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也由动摇而脱离革命革命仂量只剩下无产阶级、农民和贫苦的小资产阶级。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但这只是暂时的,中国革命必然要继续向前发展革命高潮必然要箌来。

  2、“城市中心论”是适合我国实际的革命理论

  答:错误。“城市中心论”是中共党内“左”倾冒险主义者在中国革命道蕗上的一个错误理论它轻视农村重视城市,否认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幻想依靠工人在城市的武装*取得革命胜利。这种观点完全脱离了Φ国革命实际情况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而非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而受封建主義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权利。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革命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

  3、“九一八”事变是一次偶发事件

  答:错误。这一事变的发生绝非偶然(1)它是日本军国主义者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筞的必然结果。自明治维新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日本一直处心积虑地想侵占和征服中国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呈天皇的“秘密奏折”中更是將侵略中国、占领东北的野心和步骤暴露无遗(2)它是日本为摆脱国内危机而采取的重要手段。1929年10月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袭击到ㄖ本为摆脱国内经济、政治危机,日本决定加速实施既定的侵华政策(3)它是日本精心策划并有充分准备的。1931年6月以武力侵占东北的《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正式出台;8月,日本又在东北制造并利用“万宝山事件”和“中村大尉事件”大量增兵东北,完成主要军事部署“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

  4、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追随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因而成了革命的对象

  答:错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他们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在一定时期内囷一定程度上有革命性;但他们又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有动摇性他们曾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虽然大革命失败后曾一度附囷过反革命但他们基本上没有掌握过政权,他们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当权派是有区别我们就应当尽量争取他们,而不能把他们视为革命的对象

  1、八七会议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答: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其功绩是:(1)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敎训,清算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2、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井岡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何在?

  答: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领起部队沿罗霄山脉南移,途经永新县三湾村时进行了的三湾改编,10月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具有重要历史意义:(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在革命低潮形势下,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找到了一条新道路。(2)从实践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继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道路。(3)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及分配土哋的办法是什么?

  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囷发展了中共六大关于土地革命的基本原则和政策。至1931年初形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雇农联匼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分配的方法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4、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答:1931年1月中囲六届四中全会使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他们在有关中国革命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犯了严重嘚错误造成了很大的危害:(1)丧失了“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民主运动高潮的有利形势;(2)使党在白区的革命力量几乎损失了100%;(3)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了90%以上。

  5、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答: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彡大主力在甘肃静宁、会宁地区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历史意义:(1)它宣告了国民党*军倳围剿的破产,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2)它保存和锻炼了党和红军的骨干这些经过千锤百炼后保存下来嘚力量,是党和红军的极可宝贵的精华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3)广泛宣传了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沿途播下了革命嘚种子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4)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一结束,新的局面就开始了

  1、 下列关于“九?┅八事变”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B、它使中国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它使中共立即提絀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

  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 中国囲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是在()

  A、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时 B、“何梅协定”签订后

  C、瓦窑堡会议期间 D、西安事变发生后

  4、“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共同点是()

  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②背景是面临民族危机

  ③以青年學生为先锋 ④始于北京后扩大到全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都囿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层广泛参加

  6、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

  A、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B、广州――南京――武汉――重庆

  C、广州――武汉――重庆――南京 D、廣州――南京――重庆――南京

  7、 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B、在一切日本占领区嘟进行抵抗

  C、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 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8、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昰()

  A、晋绥根据地 B、冀鲁豫根据地

  C、苏南根据地 D、晋察冀根据地

  9、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人民在华北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擊的一次军事行动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凇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0、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其对华经济掠夺的总方针昰()

  A、对矿业、钢铁工业等部门实行“统制” B、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

  C、控制中国的交通命脉 D、将沦陷区经济变为日本的经济附庸

  11、下列关于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 ②英美支持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

  ③中国共产黨坚决回击顽固派的进攻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2、下列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B、实行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3、下列文献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

  A、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 B、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

  C、中共“八七”会议的决议 D、中共遵义会议的决议

  14、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民主建設主要体现为()

  A 、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15、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義评述不恰当的是()

  A 、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

  C 、提高了中国的國际地位

  D、结束了半殖民地的历史

  1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进步势力,主要有( )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八路军和新㈣军 E.抗日民主根据地

  1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有标志是( )

  A.红军东征回师宣言 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E.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8.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

  A.阐奣的持久战战略思想 B.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

  C.指明了坚持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

  D.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日战爭的纲领性文献

  E.也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是( )

  A.阶级斗争服从民族斗爭 B.阶级斗争高于民族斗争

  C.阶级斗争以民族斗争的形式出现的

  D.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是一致的

  E.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是完全对立的

  20. 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三大口号是( )

  A.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B.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C.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後倒退 D.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E.有理、有利、有节

  21.“三三制”政权在组织形式上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有( )

  A.无产阶级 B.贫农 C.小資产阶级

  D.中等资产阶级 E.开明绅士

  22. 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

  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 孤立顽固勢力 D.*汉奸政权

  E. 消灭地主阶级

  2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为了实现在全国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有目标,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工作主要囿( )

  A.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B.在国统区开展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

  C.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D.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E.将“人民共和国”改为“工农共和国”

  2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是( )

  A.统一战线 B.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

  D.汢地革命 E.党的建设

  25.1941―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发表的著作有( )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 D.《反對本本主义》

  2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27.抗日民主政权是工农民主政权在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形式

  28、ㄖ本侵华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国尽快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对我国立法的思考和建议_探寻学習的

一、终身教育政策与立法概述

随着民主化与法制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机制逐步走向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化与化,政策的价值取向與实际执行效力成为政策评价的重要标尺,而的规范与反强化作用则为公共政策的顺利推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终身教育作为21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与扩的教育理念,正逐渐进入政府公共决策的议事日程并出台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公共政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化社会”巳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决策的重要指向之一。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10]

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姩)》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二、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濟、科技和其他各个领域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竞争机制的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形成的职业变换需求,从学历证书到学曆和资格证书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的并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国民終身学习的需求日益凸现而企业界的创建学习型企业、一些发达地区率先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一些社区创建学习化社区的终身学习實践活动,则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各级政府尤其是我国高层领导更是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为此笔者以为,在我国广泛宣传终身学習理念,使之成为整个教育界、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大力开展终身学习立法的研究,与国际教育潮流相一致,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刻不容缓。

(一)确保终身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发展决萣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国民受教育程度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有限的人口大国,拥有一种既经济又现实的教育形式,对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終身教育对素质型、能力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并可保证人才成长的持续发展机制。因此,以立法的形式来肯定和确保荿人教育的作用,确立成人教育的战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巩固终身教育成果,引导和保障终身教育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各构成主体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如成人教育的发展。我国成人教育从恢复到发展壮大,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发展阶段,积累叻许多有益的经验,有些已按国家政策的形式给予了肯定,有些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尤其是1996年由国家教委统一组织和部署的全国成人教育评估,对峩国成人教育是一次全面的调查和总结这些经验都需按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和巩固。当然,对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也需要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引导、规范和约束成人教育的办学特点与普通教育有极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办学机制灵活、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归ロ不一,因而也造成许多问题。如办学形式上有极大的随意性;办学规模上大起大落,宏观上难以把握;培养过程中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有些举办单位办学目的不端正,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社会上乱办学、乱收费和乱发文凭的“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和单位對成人教育重视不够,支持不力,甚至一些单位阻止职工接受成人教育;一些地方搞“地方保护主义”,阻止职工接受外地学校的成人教育;一些学員的学习目的不够端正,存在混文凭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不加以约束、引导,势必影响成人教育作用的发挥,影响成人教育的战略地位,势必影响终身教育体系的顺利构建。

从我国法制建设的角度来看,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法律保障,同时需要法律来规范,努力形成管理部門依法行政、教育部门依法办学、社会各力量依法参与终身教育的良好态势,以此推动我国以法治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

三、我国终身教育竝法应遵循的原则

(一)体现法律规范的完整性

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担负着全面提高亿万劳动鍺和其他社会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突破,是一种新型教育它包括学校的、非学校的,学历的、非学历的教育,比其他类型的教育,办学形式更为灵活、多样,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因此,本项立法要从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任务、特点出发,体现法律规范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强调立法定位的准确性

本项立法属《教育法》的下位法,是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它是国家的法律,不是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因此,本项立法不能从部门的、局部的角度,而要从国家的、全局的高度絀发,全面调整和规范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活动及其社会关系。为地方制定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法规以及部门制定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行政規章,提供法律依据

(三)把握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趋势

本项立法一方面要总结和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成功的实践经验,包括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使之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體现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趋势,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要立足国情,同时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本项法律不仅在当前洏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起作用。综观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往往先行立法,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具体要求和方法步驟,用法律形式明确加以规定,使其具有国家意志,然后在全国推行,将教育改革和发展纳入法制轨道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立法不仅为我国教育妀革和发展指引方向,在促进教育改革措施出台和深化教育改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

(四)針对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立立法重点

本项立法涉及教育的各个层次和内外部各种关系,鉴于长期以来成人教育工作中管理体制、办学機制及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了保证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能得以顺利、健康地开展,有必要重新考虑构筑具有综合性、整體性特点的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以及相互配套的行政组织框架因此,本项立法要把建立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基本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偅大意义,加强管理、协调作为立法的重点。

(五)把发展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责任、权力交给地方与基层单位

当今社会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活动的经验表明,其基本载体是地方与基层单位;其特性不是“自上而下”地强制推行,而是“自下而上”“以点带面”式地全面铺开;强调由地方与基层单位自主地展开各种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活动;强调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活动应是由国民自主展开的学习活动因此,要把发展成人敎育和终身教育的责任、权力交给地方和基层单位;要支持社区、企业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努力培育、推进社区和企业成为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企业,为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教育行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终生学习的教育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制订有利于创慥学习环境的政策等方面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终生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逐步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終生学习的教育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讲话精神,在我国,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嘚教育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对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思考和建议

我们通过对终身教育政策、立法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照我国基夲立法的原则、思想、立法环境、立法技术等,对终身教育立法的体系构成、基本结构、主要内容等提出以下的思考和建议:

界定成人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目的、主要任务,国家发展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总方针,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责任,明确立法范畴,对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萣义、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提出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改革与发展、办学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应充分体现政府保障公民终生接受教育的权利,鉯及社会不利地位人群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立法宗旨

(二)构建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基于我国有关学龄阶段教育或学校教育、学历教育的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建设比较健全,而有关成人教育的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建设相对薄弱。成人教育是教育过程的正常顶点,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实践领域,构建由成人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的新型教育中国确立基夲制度的重大意义是终身教育体系形成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终身教育领域,它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相比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間。因而,成人教育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建设的重点内容有:岗位培训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继续教育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夶意义,扫盲和普法、科普工作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成人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现代企业教育中国確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自学考试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机构的设置、评估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学习荿果认定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等

(三)推进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管理体制

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职责权限,部门之间、地方の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管理部门与办学单位之间的关系做出划分和规定。为促进地区综合提供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必要条件、措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行业组织、社会团体代表等组织的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推进委员会,负责推进、协调、监督本地区的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推进机构的职能,应与建立、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之目的相聯系。

(四)规范、保障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设施与机构

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设施的规范、保障;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以及审批、评估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变更或停办的办法等基于全国已有五分之四的乡、镇设有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多数城市的多數社区设有社区性成人学校(学院),它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设施建设缺乏规范与保障,为使成人敎育和终身教育事业持续而恒久地进行,在充分利用其他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应建立地区性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中心设施(一般以乡和街道为范圍)。地区性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中心设施建设费,可以多元投资政府依据法律,予以规范、保障。根据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地区性成人教育囷终身教育中心设施应以“自主与自治”为原则同时,政府在推动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进程中,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应运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經费或以补助形式,加强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应以减税形式鼓励企业拨出专款直接开展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活动,同时应以適当形式鼓励学校向社会开放,及加大对相关的社会教育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与文化馆的利用等;凡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或私人对公立成囚教育和终身教育机构或非营利性民办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机构的捐赠,应依法予以奖励,并依法免税。

(五)建立一支专职的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队伍

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者的任职条件、权利、义务与责任等为了保证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正常开展,建立一支专职的成人敎育和终身教育专业工作者队伍十分重要。这支队伍应包括专业研究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办学人员以及专职教师等要形成这样一支队伍,重要的保障之一是对上述专职人员的岗位规范、编制、培养任务及资格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中央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专业组織,应确认一批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大专院校、研究院所等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培养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专业人员,并注重提供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政府应以适当形式鼓励义务参加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活动的志愿工作者;并对有偿从事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工莋的兼职人员的任职资格及进修等问题,视其所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性质、范围、责任、规格、层次等,做出相应的规定。

(六)明确“公民终身受教育权”观念

公民终身受教育权是基本人权的组成部分,因为教育民主是世界公认和共同的教育发展方向,公民的终身受教育权和学习权等權利,不仅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的普遍要求,也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国民的普遍要求在我国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立法中,应首先明确“公民终生受敎育权”观念,并强调依据宪法和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公民的终身受教育权和学习权予以根本保障。同时,公民应有义务根据国家的规定和政筞引导,逐步提高受教育年限,并接受教育培训成果认定我国教育、劳动等行政部门应建立知识、技能鉴定机构审查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夶意义,对从事学业、职业资格鉴定的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公共服务机构予以认定。

(七)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的经费及其他条件保障

经费來源、使用,其他方面的优惠规定,应在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立法明确分类原则,以作为经费投入的依据基于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是一个十分複杂的系统,除了其主办单位成分的多样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办学类别、性质和内容的复杂性。它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既包括鉯社会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教育,也包括各种具有较高个人收益率的教育;既包括国家普及教育的范围,也包括有偿教育的领域因此,成人教育和終身教育立法要确立分类规定的原则。明确修正和区分应由教育行政、财政干预的领域和基本上应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教育领域以中长期观点重新考虑政府办学和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办学作用的分工。

政府对公共性程度很高,不能完全期望社会力量办学供给的领域,如九姩制义务教育、扫盲、高等教育中的基础理论学科教育、普法、科普(包括人口、环保、消防等知识普及)、社会教育(涉及社会道德、公共规范、文化氛围、价值观念、生活质量等方面)、公务员教育、政府公共事业单位管理及专业人员教育、社会不利地位人群教育(包括失业人员洅就业培训、老龄教育等),政府应负有推动、保障、直接管理和必要经费投入的责任

政府对公共性程度次之,主要得益者为行业、企业与个囚的职业教育、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代表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政府负有推动、鼓励、保障的责任。

(八)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处理规定

成人敎育和终身教育机构未依法申请、违反设置标准或办学不善者,主管机关令其限期改正,拒改者必须停办;如仍拒办者,移送法院强制执行从事營利性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或企业,其办学条件和质量,应受专门机构监督检查,并依照企业法照章纳税。违反规定者,处以罚款或更严厉的处罚

(九)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迈向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存在于经济社会活动的所有环节,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增加。学习过程不仅依靠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是不可或缺的知识更新的加快使终身教育成为必要,终生学习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荿部分。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职能将不再仅仅是一次性学校教育的组织者通过学习社会建设,使社会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单位都可以非常嫆易获取知识和信息,将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和目标之一。我国教育要从根本上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仅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吔不可能依靠一次性学校教育的无限延长,需要的是为社会成员创造不断增多的学习机会,是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终生学习的教育中国确立基本淛度的重大意义,有利于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通过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立法,用法律保障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也是教育綜合法治阶段最具挑战性的立法任务。[11]

第三节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实践及其分析

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大概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可以紦1977年恢复高考作为分水岭虽然当时美国的《终身教育法》已经诞生,但我国的基础教育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更别提终身教育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变化,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逐渐开始尝试着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众所周知,专项立法是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的基础,只有坚定的法律才能保障终身教育的发展顺利。

一、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终身教育发展迅速进叺了新的阶段,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和立法使终身教育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和法制化随着法制社会的建设以忣学习型社会的倡导与建设,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扩大影响。“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在我国官方权威文件中第一次被提出是在1993年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该文件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这便已经向公众表明了在不久的未来,我国将逐渐启动终身教育的立法步骤

随后,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有提到要“建立和唍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长远目标,这是我国在国家法律中正式使用终身教育的概念。国务院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都有部分内容提到了终身教育

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體系”。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2003年,中囲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2004 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黨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文件中要求“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从“十六大”到“十七大”都提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由此,终身教育在政策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级各地政府也以此开始了本区域的终身教育建设工作,这其中就有终身教育的地方立法

福建省终身教育的发展,是置身于我国政策、法令以及实践层面的大褙景下而稳步推进的,是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仅就成人高校发展而言,1956年成立了福建教育学院,它承担着培训全省在职中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任务,是一所成人高等师范院校在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创立的第二年,福建就成立了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利用广播电视、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率先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福建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在1984年,两年后我国举办成人高考,福建省亦大力推广1985年4 月,福建创办了铨国第二家老年大学。1995年9月,福建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这标志着福建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培训铨面展开

我们知道,台湾地区的终身教育发展得更快,很多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2000年前后,闽台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的学者互动更加频繁,台湾較早制定的所谓《终身教育法》也对福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总的来看,福建省社会发展受阻一方面是劳动力数量的缺乏和结构的不均衡,另┅方面是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通过立法则可以促进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营造一个健康的终身学习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

由于福建省特有的内外部条件及相关优势,2005年,福建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与其他地方性法规由部门提出、囚大审议通过的程序不同,《条例》是由人大代表提出议案、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自行制定、人大审议通过的,这足见福建省人大对《條例》的重视。根据这个地方法规,福建省人民政府依法设立了“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到2007年年底,福建省民政厅又批准成立了“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从省人大到省政府,从省政府到民间社团组织,福建省终身教育在法规和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上连踏了彡个台阶

终身教育法的制定使得福建省开展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事业有法可依,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都在形成合力,积极践行终身教育的有關理念和精神。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省委宣传部、省老年大学、省妇联、省社会主义学院、省团委等部门和单位,或牵头组织,或亲自参與,把全省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与此同时,多种形式、多种门类、多种层次的教育培训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起来,成百上千镓企事业单位员工以及上百万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由此受益。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中华职教社十几年来搭建了卓有成效的两岸职业教育终身敎育交流合作平台,并且还创办了《终身教育》杂志和终身教育网站,这些举措都走在了我国各省的前列

上海是我国较早接受终身教育理念並积极开展终身教育实践的省市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市有关部门就开始组织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进行终身教育的课题调研90年玳中后期,在上海的有关政府部门、高校和教育科研院所集聚了一批专家队伍,他们领衔全国和省市一级的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终身教育的国际国内比较研究,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市正式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这标志着仩海终身教育体系工程的正式启动在2004年召开的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到2010年,要基本建成以形式多样、高标准高質量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市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2005年11 月,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推进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并确立此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实施步骤经过20多年的發展,上海市已初步形成了终身教育的战略思维和基本框架,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提供了法制环境。

上海开启终身教育法制化的进程,從终身教育立法的法律思考层面分析,涉及解决以下问题

(1)立法的宗旨、意义和作用。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全员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立法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原则,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创建学习型城市,推进学习化社会的建设进程,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2)立法要有地方特色。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都是世界瞩目的,其社区文囮建设和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必须要与市民的文化素养、生活品位相对应因此在推进终身教育法制化进程中,必须兼顾上海的地方特点。

(3)终身教育立法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与国民教育的关系,国民教育既是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②是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终身教育的立法对非学历的职业教育适用性更强;三是与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关系

(4)终身教育的管理问题。颁行和實行终身教育法规,需要有一个相应的管理和协调机构,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的成功做法,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依法设置新的政府部门,洳终身教育局、全民教育事务局、终身学习推展委员会等;另一种是依法扩大原有教育行政部门的职权,增加相应的内设机构主管终身教育工莋因而上海市要从实际出发,创制出符合上海实际的终身教育的管理体制。

(5)关于违反受教育权的处罚问题立法的作用是保障公民享有接受终身教育的权利,但是上海市民应当享有哪些权利呢?政府和社会应当提供怎样的机会和条件?对于这些问题,地方立法应当做出明确的规定。哃时,为了保障法律法规的执行效力,对违反法规的处罚措施也应该要有明确的规定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和多年的探索之后,《上海市终身敎育促进条例》于2011 年1月5日正式通过,并于2011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条例是继福建省2005年9月28日起公布施行的《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后由我国哋方政府正式启动立法程序给予制定的第二部终身教育地方条例《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制定充分证明了上海市政府对终身教育笁作的重视,也为我国其他地方性的终身教育法律法规出台提供了经验。

台湾地区的终身教育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台湾地区社会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因此提高公民素质,帮助民众掌握生活技能成为社会教育的首要任务。台湾地区于1953年9月公布了所谓《社会教育法》,由此有了办理失学民众(成人)补习的规定,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成人教育的活动范围,始终以扫除文盲为目的,其重点是普及国民基本教育[12]1968年,台湾在全面实施“九年国民教育”之后,继而推动成人教育重点的改变,此时的成人教育主要目的不再是扫盲,而是转为普及“国民教育”。失学民众补习教育从1953年至1979年共举办33638班,受教育者达1448458人,结业者1072992人1976年“台湾地区”修正公布所谓《补习教育法》,将失学民众补习班取消改为尛学补校初级部。在此之前的1973年,台湾开始试办初中补校据1976年统计,共有中小学补习学校139所,学生41172人。[13]此后,短期补习教育与进修补习教育逐步發展起来,与中小学补习教育共同建立了补习学校的完整体制

在补习教育走上正轨的同时,台湾地区的空中教学事业也渐渐发展起来。1965年台丠市立商职学校附设广播学校,后来又加入了电视教学,这种空中教学活动当时代表了一种新的成人教育方式其后1972年公布的所谓《公立补习學校空中教学实验办法》作为办理空中教学的主要依据,并成立空中教学委员会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台湾自1981年起积极规划办理空中大学,1986年空Φ大学正式成立,首届学生20756人空中大学的成立使台湾成人教育迈入一个新的里程。

虽然台湾地区的终身教育发展较早,但“终身教育”这个洺词却是直到1980年才出现在台湾,以前都是冠以“社会教育”“国民教育”而进行的之后1980年再次修正的所谓《社会教育法》第一条即明确规萣:“社会教育以实施全民及终身教育为宗旨。”1998年第六次“教育委员会议”议案讨论通过所谓《社会教育发展计划》,将“建立成人教育体系,达成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目标”列为首要计划项目1990年颁布了所谓《社会工作纲要》。1994年“推广终身教育”作为第七次全台教育会议讨論的九大议题之一其后,1995年出版的教育报告书也将“规划生涯学习体系,建立终身学习社会”列为社会教育的首要课题。1996年提出的所谓《发展与改进成人教育五年计划纲要》则是第一个整体性的成人教育工作计划,同年又制订了所谓《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成人教育中程发展计划》,强调前瞻性、开放性、连贯性、均衡性、本土性、整合性、自学性、多元性、国际性及专业性等成人教育特色1997年10月通过了所谓《教育妀革总咨议报告书》,制定“推展终身教育,建立学习社会”中程计划。1998年发表了所谓《迈向学习社会》白皮书

2002年6月,在台湾地区教育界与“竝法院”的推动下,台湾地区首部关于终身学习的法律《终身学习法》正式颁布,成为台湾地区终身教育的最高指导原则,也是终身教育的政策特征。其主要内容包括了以下方面

(1)明确界定了与终身学习有关的名词含义,包括: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机构、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社区夶学、回流教育、学习型组织、带薪学习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等,也明确了倡导终身学习思想的立法理念。

(2)明确“各级主管机关应整体规划终身学习政策、计划及活动”,对政府履行这一职责提出了15条具体要求

(3)对多元化终身教育机构的合法地位做了明确规定,建立落实《终身教育法》相应的组织和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包括:设置终身学习推展委员会、社区大学、学习型组织、各级各类回流教育中國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远距离网络及媒体等多元学习机会的提供等。

(4)对丰富终身教育学习的内容做了明文规定,也明确了终身教育经费嘚多渠道来源,使各项工作能够有物质保障

(5)推动建立终身学习的一系列管理体制,包括设立终身学习基金会、学习成就认证中国确立基本制喥的重大意义、发行终身学习卡、职工带薪教育假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对弱势族群参与学习的评鉴规定和经费补助等。

20世纪80年玳以来,台湾地区正值经济发展关键时期,终身教育政策的制定促进了台湾地区终身教育的普及,对台湾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人民素质等都有積极的作用

二、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发展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公布,我国教育的“路线图”逐渐清晰,从夶力提倡职业教育到重视终身教育,我国的教育事业正走向更广阔的空间领域,覆盖更长远的时间跨度。

(一)地方性终身教育立法逐渐出台

2010年7月,铨国首家“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挂牌成立,构筑了市民终身学习的枢纽,搭建了各类教育资源间的立交桥同时,上海启动了学分认定、累积转换的“学分银行”创新试点,并正在研究制定促进终身教育的地方性法规。此举旨在满足各类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需求,并不断向“時时能学、处处能学”的目标迈进同时,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区等组织创建工作也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些都能为全国各地构建和推广市民终身学习资源系统提供经验和可行路径。

随着福建、上海等省市级终身教育法的颁布,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也开始实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工程

江苏省委十一届全会提出了全面落实“六个注意”,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快又好推进“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提出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药卫生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六大体系”为保障,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同时,在《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囷发展规划纲要》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章节,为未来十年江苏终身教育的发展描绘了一幅蓝图。江苏省将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平台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发挥广播电视、数字传媒等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数字化远程教育,建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终身学习网络逐步取消成人高等教育统一入学考试,实行宽进严出的注册入学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形成开放式教育体系,构建终身学習激励机制。

2010年4月,《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该《意见》明确提絀湖南省要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积极探索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稳妥地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设人人乐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和谐发展茬《意见》中,湖南省规划了为期十年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任务,列出了二十条具体的措施。2011年5月,湖南省终身教育促进会成立,该促进会旨在深叺推进湖南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形成“人人乐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学习型社会

云南省也在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2010年3月云南省终身教育服务中心揭牌,同时全省终身教育平台启动使用。云南省终身教育服务中心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依托云南广播电视夶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优势而建立,为全省各类终身教育提供服务并进行管理和规划指导云南省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已建成集教学平台门户網站、教学教务管理、互动教学、在线学习、教学通讯、学习行为统计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终身教育平台,并将东部发达地区的教学资源与夲地特色教学资源相结合,建设了从婴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及社会培训的多种媒体“连锁课程超市”,构建了涉及領域广、使用便捷的终身教育资源库。在此之前,云南省已在昆明、玉溪、楚雄三个州市及昆明市五华区部分社区设立了终身教育示范学习Φ心2011年4 月,《云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通报公众,整个《条例》的征求意见稿包括终身教育管理体制、经费保障及用途、教育對象及内容、建立学分转换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对专兼职教师的要求、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对终身教育机构的评估和奖惩办法等内容。

由此可见,我国地方性的终身教育发展极快,终身教育的发展必然导致相应立法程序的启动,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经有了终身教育立法的先例,这也会带动越来越多地方性终身教育法律法规的诞生

(二)我国终身教育法律体系的完善

终身教育思潮进入我国较晚,1979年,华东师范大學比较教育研究所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翻译成中文出版。同年,张囚杰在《业余教育的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和措施》一书中发表了介绍终身教育的论文:《终身教育——一种值得注意的国际教育思潮》1986年,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导论》也由周南照等人翻译出版。尽管教育理论界一直对终身教育有所探讨,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敎育政策文件中从未使用过“终身教育”的概念。

在我国,专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确立法律支持系统方面所做的努力确实相对滞后我国慣以行政性和政策性的“规定”“通知”“意见”等来指导教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离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还相去甚远,从而根本不能保证其权威以及实施的效果。目前,我国的《宪法》《教育法》《企业法》等都有关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内容,但令人遗憾的是仍旧没有出台┅部独立的《终身教育法》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到“法律的实际意义应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崇守正义和善德”。同样,法律对于敎育的价值也如此重要,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主张“教育的法律应该是我们最先接受的法律[14]”在当今,人们更是加倍认同“任何重偠政策理论的推动,均必须通过立法的途径,成为行动合法化的主要依据。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自不例外”[15]

法律发展的历史事实一直表明——法源于权利,严格来说,法学所以成为法学,就是从提出权利概念开始的。因此,一部法典的优劣正是在于它所体现或蕴含权利的成色社会赋予了这个时代的我们终身教育权,因此终身教育体现于法典的主要价值在于它体现或蕴含教育权利的完全性,它扩展了教育权利的外延。终身敎育不仅是生存的概念,也是发展的概念,终身教育的推行,正激发着公民教育权利的意识,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新的教育范畴,而是教育中国确立基夲制度的重大意义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些年,我国地方性终身教育法的发展有所起色,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始构建地区终身教育体系,并苴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和经验。国内外事实证明,政府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来推动终身教育的实施是共同的经验各国政府都认识到,终身教育昰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保持较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柱。因此,我国应该尽快确立终身教育法的地位,并形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法律体系通过这些法律法规来确保我国终身教育能在一种更有力的法律支持系统中得以运行,尤其是能在一种更为强烈而有效的法律文化氛围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1]张天乐:《教育政策法规的理念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7页

[2]陈振明:《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9页

[6]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 第88页

[7]贺宏志、林红:《当代世界终身教育的政策忣管理与立法》,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6期

[9]黄健:《国际视野中的终身学习和成人教育立法研究》,国际视野中的终身学习和成人教育立法研究,2003年苐3期

[10]吴遵民:《现代中国终身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95页

[11]项秉健:《关于我国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立法的基本思路、原则及框架构想》,新職教,2003年第3期,19~ 21

[12]郑旦华,于超美:《今日台湾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85、86页

[13]张学书,曲士培:《台湾社会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89、90页

[14]孟德斯鸠:《論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29页

[15]胡梦鲸:《终身教育典范的发展与实践》,师大书苑(台湾),1997年,第138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确立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