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四省省会城市为什么要共同申请建设中国内陆首个自贸区

合肥等4省会城市拟共同申报首个跨区域自贸区
&&&&来源:&&&&
&&&&&&字号
原标题:长沙等4省会城市
拟共同申报首个跨区域自贸区
  部分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呼吁国家支持
  湖南日报北京3月4日电(记者 刘文韬 蒙志军)建设自贸区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的重要举措。记者今天从湖南代表团获悉,长沙拟联合湖北武汉、江西南昌、安徽合肥等3个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向国家共同申报首个内陆跨区域自贸区。
  长沙与武汉、南昌、合肥同属中部内陆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和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4城市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协同性,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社会文化趋同。随着城市间合作对接机制不断完善,区域间投资、贸易、市场等要素流动日趋频繁,企业合作、人员交流日益密切,4城市互联互通初具雏形,具备了共同申报自贸区的基础和条件。
  在此次全国人大会上,胡衡华、何寄华等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呼吁国家支持长沙等4个城市共同申报跨区域自贸区。建议认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首个内陆跨区域自贸区,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长江经济带覆盖地域广泛,涉及部门众多,目前尚无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在4城市建设跨区域自贸区,有利于突破现行体制机制束缚,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二是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市场壁垒,促进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培育和完善统一的要素市场;有利于促进投资和贸易自由流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有利于促进区域通关协作,推进通关一体化建设。三是目前内陆地区尚无自贸区,4城市共同申报跨区域自贸区,有利于凝聚特色、规避竞争,有利于4城市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担当更重要角色,打造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四是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产业集聚,促进资源整合,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实现创新驱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链接
  4城市共同申报跨区域自贸区达成共识
  根据《国务院新型城镇化规划(年)》和《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武汉、长沙、南昌被明确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合肥被明确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同属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4省会城市被赋予了战略定位:建设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综合交通枢纽群;打造中国内陆开放新高地,形成创新资源要素高密度集聚区;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制造业)集群;构建沿江绿色生态走廊,成为引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示范区。
  今年2月7日,第三届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在合肥召开,长沙、合肥、武汉、南昌4市书记、市长齐聚一堂,围绕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环境保护联防联治、产业合作、社会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提出具体合作事项,并对共同申报首个内陆跨区域自贸区达成了共识。
(责编:关飞、张磊)
聊时局微信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推荐|图说天下
热门资讯|图说中国
热点栏目|环球博览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长沙等4省会城市拟申报首个跨区域自贸区
  中国证券网讯 据悉,长沙拟联合湖北武汉、江西南昌、安徽合肥等3个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向国家共同申报首个内陆跨区域自贸区。  据湖南日报3月5日消息,长沙与武汉、南昌、合肥同属中部内陆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和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4城市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协同性,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社会文化趋同。随着城市间合作对接机制不断完善,区域间投资、贸易、市场等要素流动日趋频繁,企业合作、人员交流日益密切,4城市互联互通初具雏形,具备了共同申报自贸区的基础和条件。  在此次全国人大会上,胡衡华、何寄华等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呼吁国家支持长沙等4个城市共同申报跨区域自贸区。建议认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首个内陆跨区域自贸区,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长江经济带覆盖地域广泛,涉及部门众多,目前尚无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在4城市建设跨区域自贸区,有利于突破现行体制机制束缚,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二是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市场壁垒,促进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培育和完善统一的要素市场;有利于促进投资和贸易自由流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有利于促进区域通关协作,推进通关一体化建设。三是目前内陆地区尚无自贸区,4城市共同申报跨区域自贸区,有利于凝聚特色、规避竞争,有利于4城市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担当更重要角色,打造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四是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产业集聚,促进资源整合,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实现创新驱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来源:中国证券网
编辑:蒋帅&&&&&&
中国经济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经济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中国经济新闻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经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
中国经济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010)
中国经济时报社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政编码:102209 电话:(010)(总机) (010)0(编辑部) (010)(广告部) (010)(发行部) 传真:(010) 电邮:.cn
Copyright 2011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长沙等4省会城市拟申报首个跨区域自贸区
来源:湖南日报
打造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
长沙等4省会城市拟联合申报首个跨区域自贸区
部分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呼吁国家支持
湖南日报北京3月4日电(记者 刘文韬 蒙志军)建设自贸区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的重要举措。记者今天从湖南代表团获悉,长沙拟联合湖北武汉、江西南昌、安徽合肥等3个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向国家共同申报首个内陆跨区域自贸区。
长沙与武汉、南昌、合肥同属中部内陆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和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4城市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协同性,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社会文化趋同。随着城市间合作对接机制不断完善,区域间投资、贸易、市场等要素流动日趋频繁,企业合作、人员交流日益密切,4城市互联互通初具雏形,具备了共同申报自贸区的基础和条件。
在此次全国人大会上,胡衡华、何寄华等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呼吁国家支持长沙等4个城市共同申报跨区域自贸区。建议认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首个内陆跨区域自贸区,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长江经济带覆盖地域广泛,涉及部门众多,目前尚无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在4城市建设跨区域自贸区,有利于突破现行体制机制束缚,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二是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市场壁垒,促进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培育和完善统一的要素市场;有利于促进投资和贸易自由流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有利于促进区域通关协作,推进通关一体化建设。三是目前内陆地区尚无自贸区,4城市共同申报跨区域自贸区,有利于凝聚特色、规避竞争,有利于4城市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担当更重要角色,打造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四是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产业集聚,促进资源整合,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实现创新驱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4城市共同申报跨区域自贸区达成共识
根据《国务院新型城镇化规划(年)》和《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武汉、长沙、南昌被明确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合肥被明确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同属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4省会城市被赋予了战略定位:建设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综合交通枢纽群;打造中国内陆开放新高地,形成创新资源要素高密度集聚区;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制造业)集群;构建沿江绿色生态走廊,成为引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示范区。
今年2月7日,第三届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在合肥召开,长沙、合肥、武汉、南昌4市书记、市长齐聚一堂,围绕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环境保护联防联治、产业合作、社会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提出具体合作事项,并对共同申报首个内陆跨区域自贸区达成了共识。
【关闭】【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
集成阅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