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镇青龙村江苏新农村建设规划划

县委副书记陈永明调研新农村建设工作
站内文章搜索:
站内图片搜索:
政务导航:&&>>&&>>&&>>&正文
县委副书记陈永明调研新农村建设工作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查看干河乡龙脉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县委副书记陈永明询问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 10月18日,县委陈永明副书记率法院、财政、住建、扶贫等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干河、江那两乡镇调研新农村建设,实地查看了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并就下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查看江那镇大青龙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当天,陈永明一行先后深入干河乡龙脉村、江那镇大青龙村新农村建设点,实地调研两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在挂钩点干河乡龙脉村,陈永明仔细询问该村农户、人口、产业等基本情况,了解该建设点在规划编制、村庄整治、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建设进度,并听取相关负责人的情况汇报。通过实地察看和听取汇报,陈永明强调建设新农村,就是要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方针和基础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搞好规划。陈永明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领导,做好规划,要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宣传好,部署好、安排好、启动好、督促好各项工作,加快项目建设力度;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挂钩工作队员要深入一线,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工作作风,带领全村群众扎实开展新农村项目建设,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最新更新信息
点击排行信息
国家机关省内政务县内政务新闻网站财经网站军事网站旅游网站文学网站
砚山县人民政府 主办
砚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砚山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制作及维护
地址:砚山县江那镇龙头街45号
电话:3120799
传真:3122894
欢迎使用“中国三七之乡”网络实名访问本站
砚山县电子政务QQ群:
电子邮箱:wgzx@报料热线:QQ:
虚假报道举报:
“党旗飘飘”之二:八角镇青龙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作者:zhaoyongchun 【
】 浏览:2021次
&&&&&&&&&&&&&&&&&&&&&&
&&&&&&&&&&&&&&&&&&&&&&&& “青龙”跃上康庄道
&&&&&&&&&&&&&&& ――八角镇青龙村新农村建设记
&&& 八角镇青龙村支部一班人抓住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历史机遇,以通社入户道路建设为突破口,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丘区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社道水泥路纵横交错,别墅式小洋楼耸立青山绿野间,果树成荫,白鹅欢歌,一派生机勃勃。这,就是现在的青龙村。&&& 青龙村地处大仁公路两侧,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村两委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论证,全村上下形成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共识。到今年3月,已完成6个社6.5公里社道、2.5公里户道水泥路建设。群众认为“干部家当得好,帐算得清,我们的钱给得明白”。&&& 路,是农民奔小康的桥梁,路通百业兴。社道、入户路的建成,使青龙村的结构调整、产业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村两委提出实施“23875”经济发展规划,即:养殖白鹅2万只,出栏生猪3000头,组织800人外出务工,共创产值700万元,人均增加收入500元。并确立了“办交通、强基础、兴产业、建新村”的工作思路,决定以村社道路建设为突破口,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村民们民主选举理财小组,民主推荐质量监督员,自己组建施工队,自己核算工程造价,自发筹集资金,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捐资投劳建公路的热情,把群众积极性高、工作基础好的6个社212户作为示范点先期启动。村支部书记任周斌将自家多年积攒的15万元全部垫支在工程上。党员杨国益把自己的8000元定期储蓄取出来投到本社的水泥路建设上。村两委成员和党员骨干天天坚持战斗在一线,负责人员安排、督查、管理。除完成自家任务外,还要帮助缺劳户。`全村的500多亩优质早熟梨,因为道路畅通较以前增加产值10多万元。白鹅产业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道路的畅通,拉动了全村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道路的畅通,带来了村民生活的根本变化,青龙村百分之五十的农家用上了天然气,50多户盖起了小洋楼,安装了空调,过起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
【】【】【】安县政务网
&&& 乐兴镇青龙村地处平坝,地势较为平坦,紧靠安(县)罗(江)县级公路,距乐兴场镇1.5公里,有村组碎石路面道路4.7公里,贯通各组各户,交通便利。全村有村民小组9个,总户数358户、总人口1286人,劳动力668个(其中:外出363个),党员31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耕地面积1458亩,水库1座,提灌站5处,山平塘23口。&&& 5.12特大地震,使青龙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全村水库、提灌站、山平塘全部受损;房屋垮塌108户、占全村总户数的30.2%,严重损毁无法居住的144户、占全村总户数的38.3%,轻度受损98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7.4%;饮水设施全部受损。在上级党委政府关心下,在辽宁省的倾力援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下,青龙村不等不靠,克服困难,生产自救,积极把灾后重建与灾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灾后重建工作和灾后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效果,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一、灾后永久性住房重建注重进度与村容村貌提升相结合&&& 在震后恢复重建初,就请建设部门对本村农房进行了规划,本着便于群众生产生活的原则,提出“以分散安置为主,小集中安置为辅”的农村住房重建思路,建成了青龙村3、7组居民集中安置点并成为了全镇小集中点的典型。&&& 在有力推进农房重建的过程中,既注重重建的进度,确保重建任务圆满完成,又注重新建农房的风格风貌,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提出农房重建不是简单的复制从前,而是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行整体风格风貌的提升。同时,村两委利用各方援建的契机,对村民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的思想教育活动,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青龙村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青龙村农房重建已全部完成,而一个村容整洁、风格统一的新村落也随之呈现。今年,青龙村还入选“四川依然美丽”之“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提名。&&& 二、灾后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注重与提高生活质量、生产发展相结合&&& 把灾后基础设施建设恢复重建与改善村民生活,促进生产发展结合起来,青龙村本着一事一议的原则,投资220万元修建了5.5公里村组道路;投资25万元,由群众投工投劳对350米河堤进行了整治,利用一系列灾后重建项目,对全村18口塘埝、2处提灌和6000余米沟渠进行整修;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青龙村按照“绿色、环保、生态”的发展理念建成了“红十字博爱新村”;投资近60万元完成了饮水工程,解决了1000人的饮水问题;投资60万元,修建了550O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包括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示范站、村卫生站、村民活动室,图书室;配置健身器材9套,让村民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在有力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又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水平和条件。&&& 三、农业产业恢复发展注重与富民增收相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结合农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展,青龙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水稻制种面积扩达到350亩;以养殖土龙虾、鳝鱼等水产品为特色的水产养殖面积扩大到200亩;积极引导群众把荒山荒坡进行合理流转,并引进大户进行猕猴桃栽培种植300余亩。在完成灾后重建的基础上,青龙村两委正在思考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为主要资源,把发展观光农业和农家旅游,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通过把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青龙村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必将对乐兴镇的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乐兴镇)
?(04-13)?(04-13)?(04-13)?(04-13)?(04-13)?(04-12)?(04-12)?(04-12)?(04-12)?(04-12)
?(04-13)?(04-13)?(04-13)?(04-13)?(04-12)?(04-12)?(04-12)?(04-12)?(04-12)?(04-12)
绵阳市其他县区网站
经济技术开发区
农业科技示范区
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
安县部门乡镇网站
劳动保障局
塔水龙桥村
安县灾后重建网
安县消防信息网
四川安县工业园区
经济普查网
对口受援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共安县县委&&安县人民政府主办
中共安县县委安县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建设维护
Email:axweb@&&&&联系电话:“人的新农村”建设的襄阳探索
“人的新农村”建设的襄阳探索
编辑:龚锡强
发布于: 9:12:33 【新闻专栏】
来源:原创
&人在外地,可开启田间的喷灌设施;坐在家中,能获知土壤的温湿度;自动调控的光温水气,令田间作物茂盛生长……,这些曾是农民几千年梦寐以求的场景,而今在湖北襄阳变成了现实。
在襄州区张家集镇周垱村的“襄阳智能农业服务中心”的大屏幕上,稻田、蔬菜大棚、养殖场等地的实况情景滚动播放,风力、气温、降雨量、土壤湿度、水质酸碱度等农业数据一目了然,技术人员坐在电脑前可轻松操作田间设备。
在张家集镇的田间地头,遍布着数百个感知器,可行性报告它们能够感知测量温度、湿度、风向、光照度等多种参数,并将数据定期传向控制平台;同时,大棚或田间的自动化设备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到用户电脑或手机,从而实现远程管理。
襄阳市智能农业服务中心
以物联网技术武装起来、替代传统农业的现代农业,在襄阳市襄州区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通过“智能农业”技术,可以及时掌控光温水气等环境要素,组织精细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并实施远程管理。脸朝黄土背朝天,农业生产靠经验的日子,在襄州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占地面积75.3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集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和农村新社区于一体,覆盖双沟、张家集2个乡镇的26个村,总投资30多亿元。包括沿唐白河38.3平方公里的10万亩粮食高产项目区、占地15平方公里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10余平方公里的蔬菜、苗木、花卉种植园。
在示范区内的襄阳乾兴农业公司蔬菜地里,与“智能农业”中心相连接的感知器,上面集成了酸碱度、温湿度传感器等元器件。公司总经理李梅珍高兴的告诉我们:“有了这个设备以后,我可以看到我的田里面蔬菜的长势,好还是不好,我们可以坐在办公室里面完全可以了解到。
效益从人工来说节省了20%,节水这方面可以节省10%。”
&&襄阳水分高农机专业合作社
示范区内起步于2008年的襄阳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以托管、承包等方式成功流转了8万亩土地,合作社依托农机服务,实现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合作社社员人平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截止2014年,襄阳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20800家、4472家、5044家,耕地流转面积229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强。与此同时,襄阳市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发挥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全市共形成特色产业镇20多个、特色产业村710多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达到10万元以上,为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奠定了基础。
曾经是一片荒山的襄阳市襄城区尹集乡青龙村的一个山坡上,如今崛起了栋栋新颖别致的别墅式建筑群。这里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芳草如碧;防洪渠里,碧水悠悠;太阳能路灯齐刷刷地“站岗”超市、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幼儿园散落其中。
一条柏油路一直通到新居民方照军的家门口。三层小楼楼上楼下走一遍,令人感慨万千。一楼客厅、厨房、洗澡间;二楼三间卧室加一间露天阳台;三楼,两间卧室加一个阳台。有线电视、宽带网、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天燃气、抽油烟机等家电器具,一应俱全。
这个引进市场主体——从事花卉苗木产业的“中华紫薇园”企业全额投资2.4亿元建设,村里以资源换资金方式建立起来的“白云人家”新型农村社区,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还将青龙村的土地,水田每年800元/亩,旱地每年500元/亩,且租金每年增长5%,全部流转到企业。依托2万亩的花卉苗木产业,保证了包括青龙村在内的尹集乡9400名劳动力的充分就地就近就业外,还带动欧庙等周边乡镇的2.8万名劳动力就业。
近年来,襄阳市高度重视农村居民住住条件的改善。依据“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的要求,建设中心村、整治保留村、保护特色村、控制搬迁小乡村,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通过规划引导、试点示范、迁村腾地、项目拆迁、产业带动、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等途径,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探索了“土地向大户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形成现代农业板块经营、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位一体”科学布局为特色的“双沟模式”;以“资产股份化、产城一体化、管理社区化”的为特色的尹集模式;将“农民转换为股民、村民转换为市民、农业转换为非农产业”,确保村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收、失地不失保为特色的魏庄模式。目前,该市已经建成了42个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配套、管理科学民主、环境整洁优美、服务快捷便利、群众舒适满意的农村新社区。
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
襄阳市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布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一批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做到了镇域规划、镇区规划、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美丽乡村专项规划“五规合一”。全市已经完成了10个整镇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和村级美丽乡村规划。2014年评选出了100个“美丽乡村”,市政府分别对整镇推进的美丽乡镇、美丽乡村分别给予50万元和5万元的“以奖代补”。
作为湖北省的养殖大市,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成为了亟需解决的新问题。襄阳市通过发展农村沼气,使农村居民用上清洁能源。该市采取建池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与农户“三改(改厨、改厕、改圈)”配套相结合、与种养殖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户庭院改造相结合、与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相结合,确保建一户成功一户,建一片成功一片,用户长期利用,永久性受益。到2014年底,襄阳市户用沼气达到210920户,累计更新省柴节煤炉灶7.5万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6.5万平方米,建设中大型沼气工程12处,小型沼气工程168处。
襄阳市生活垃圾发电厂
垃圾围镇、围村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襄阳市花大力气,开展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该市建立健全了“农户分类、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区域集中、企业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构建了一条城乡生活垃圾从收集、清运、预处理到终极无害化处理的产业链条。全市组建乡镇垃圾清运公司30多个,配垃圾桶18.5万余个,建垃圾池3.58万余个,配备垃圾处理车1.58万辆。引进企业建设两个,日处理生活垃圾24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水泥窑协调处置垃圾的工厂。城乡生活垃圾展现出有人清运、有钱处理、有办法保障的新局面。
满目青山是绿化、净化空气的重要载体。襄阳市大力推进“绿满襄阳”行动。仅2014年就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等骨干道路绿化和乡村绿化为重点,完成人工造林20.1万亩,四旁植树1002
万株,其中完成骨干道路绿化1297公里、植树160万株,乡村道路绿化1451公里、植树101万株,兴建了一批公仆林、共青林、三八林、国防林、劳模林等,新建达标绿色示范乡村60个,其中20个村庄入选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
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在于需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一体化,让城乡居民都能平等享受国家改革和发展的红利。近年来,襄阳市大胆探索。制定了《襄阳市新型城镇化规划》,探索加快城乡规划新机制、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随着农村居民流动性的增加,襄阳市积极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以“万民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为契机,通过建网格、建网格员队伍、建网格化平台、建信息系统、建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通农村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划分农村网格12786个,配备农村网格员和村信息员13614名,配备电脑3815台,光纤铺设、信息网络连通基本实现,梳理下放了一批纳入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村镇两级涉农服务事项83项。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326家,占市政府全年计划的108.67%。如今,襄阳市的农村居民不出村,就能够享受到各种服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