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就业岐视,一说精神病医院搞笑视频就不要了

同性恋不是精神病!!!大家一起来支持一下@王子禁 吧!他同性恋朋友被家长送精神病院了 | 心事鉴定组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626096人加入此小组
+ 加入我的果篮
中国教育任重道远
心身医学和心理咨询博士生,美食控
进精神病院又不是进监狱,如果我是当时的坐诊医生,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先把她收入院再说。大家不要对精神病院有太多误解,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跟身体疾病不一样。对身体疾病来说,一个人出了问题,他就是病人,而他身边的家人是健康的。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可不是这样,病人可能有他自己的问题,家人也绝对脱不开干系,甚至有可能,家人问题更大而不自知,把正常人送到精神病院来要求改造。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你是医生你怎么办?告诉他家人,他没问题,拒绝接诊,病人家属把你骂一顿然后换一家江湖医生?还是先收了病人,根据问诊情况推荐家庭治疗?最少可以让这位姑娘脱离家中敌对的环境,找个能理解她的人倾诉一下吧?跟家人闹到这种地步,肯定是沟通有问题。怎么让家人接受一个新观念,怎么坚持自己的同时又能体谅到他人的情绪和感受,这都是心理医生的工作范围。我个人尊重同性恋,而且,同性恋作为一个诊断早就从精神病诊断手册中剔除了。但是,不符合诊断只说明她不需要心理治疗,但不代表她不需要帮助。如果是在精神卫生体系健全的其他国家地区,我会先推荐她和家人去做家庭咨询(Family consultant),对她本人比较合适的是同性恋青少年自助群体。这属于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人员的工作,而不是心理治疗。但在中国,连心理治疗都没有完全从精神医学中分离出来,清晰的划分工作范围是对病人的袖手旁观。当然,各地精神病院设置不同,有的精神病院还沿袭老路子,封闭病房,不需要探视,单纯药物治疗,医患接触少等等,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污名化精神病院。“被精神病”也可能是医生的一种体谅,收入精神病院也许是你获得支持的开始。
的话:其实有没有人像我一样,看到标题眼一花看成的。。。。难怪我说看着标题 ,原来是这个原因啊...
的话:其实有没有人像我一样,看到标题眼一花看成的。。。。+1,难怪我看着标题里面 !
小学时候看文章介绍美国时说,“美国和我们一样也有很多问题,贫富差距悬殊、同性恋.....”
“同性恋不是精神病!”,这样说的话是不是又有点歧视精神病患者的意思呢?哈哈哈,我爱玩笑的
的话:哭死……好不容易掰直了由于异地又被别的直男抢走了……噗.......这控诉,浓浓的这张图片既视感,腐摸一把,你会有好直妹子哒~~~~
的话:其实有没有人像我一样,看到标题眼一花看成的。。。。你不是一个人……………………
双性恋,对男女都会有感觉,以前把男朋友介绍给朋友来着,他们也没觉得有什么
美国当年也和中国一样,然后一个叫金赛的生物学家,突发奇想的,调查了不同阶层,不同经历,不同文化的人的性史,才发现同性恋是很普通的一件事,甚至普通人也有一定的同性恋倾向。并写下了大量著作。才让美国社会逐渐认识同性恋不是一种病,而是正常生物属性。如果中国社会能大力普及金赛的作品,相信也会推动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正确认识。
的话:美国当年也和中国一样,然后一个叫金赛的生物学家,突发奇想的,调查了不同阶层,不同经历,不同文化的人的性史,才发现同性恋是很普通的一件事,甚至普通人也有一定的同性恋倾向。并写下了大量著作。才让美国社会逐渐认识同性恋不是一种病,而是正常生物属性。如果中国社会能大力普及金赛的作品,相信也会推动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正确认识。可惜普及那些有些不太可能,毕竟没有那么多人有心情去看那些学术著作吧
有些事情,真的不能让父母知道。解释不通,他们也理解不了
好几条有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同性恋都骚扰儿童。但是的确有同性恋骚扰儿童。这个说法太绝对了。支持同性恋合法,但是这话我觉得说不得。
很多同志是很想掰弯直人的,有的同志是骚扰儿童的,也会有同性恋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是弯的,同性恋的长期伴侣真的挺少...........
的话:可惜普及那些有些不太可能,毕竟没有那么多人有心情去看那些学术著作吧那是各色人的性史,不难懂的,普通人应该很喜欢读的
的话:好几条有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同性恋都骚扰儿童。但是的确有同性恋骚扰儿童。这个说法太绝对了。支持同性恋合法,但是这话我觉得说不得。恋童和同性恋是2回事,经你这么一说,好像同性恋真的有问题了,异性恋中也会有恋童,嫖宿少女案,新闻你没看过么?
的话:所谓的“掰弯”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如果他是纯直人,是掰不弯的,能被掰弯,本身就肯定不是纯直人。这里讲的是试图掰弯。当然一般不会成真,但仍然有人试。
本人因为参与艾滋病干预工作,与一些同性性行为者进行过交流。就我个人认识,部分“同行性行为”可能存在成瘾性。回头去看看主流心理学认为的“同性恋不是疾病”这个结论,研究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当时新兴的社会思潮影响,其中有不少政治推力。且由于人类爱情道德观影响,无法通过干预试验进行验证。理性的说,我觉得只能说:“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同性恋是一种疾病,但是疾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甚至很大)”。只是出于对同性性行为者的人格尊重,参照无罪推定原则,在对公众宣传上暂时认为其不是疾病。
的话:本人因为参与艾滋病干预工作,与一些同性性行为者进行过交流。就我个人认识,部分“同行性行为”可能存在成瘾性。回头去看看主流心理学认为的“同性恋不是疾病”这个结论,研究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当时新兴的社会思潮影响,其中有不少政治推力。且由于人类爱情道德观影响,无法通过干预试验进行验证。理性的说,我觉得只能说:“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同性恋是一种疾病,但是疾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甚至很大)”。只是出于对同性性行为者的人格尊重,参照无罪推定原则,在对公众宣传上暂时认为其不是疾病。什么叫“同性性行为存在成瘾性“,性瘾是个争议话题,如果同性有,异性必然也有,以此来黑同性,只能说你不了解”性瘾“的争议
的话:孩子高中,跟比她大一轮的人谈恋爱(网上认识的,2月认识的,刚开始我们都以为就在网上“认了”个老公)还同居怎么办,还不回去上学了。我都给她跪下了,她爸气的打她她都不听,自杀绝食,跑出去多少次。她大姨二姨三姨都做她工作,不听。派出所去好几次,妇联也劝。我和她三大爷就跟她朋友说你们不能再联系了,她朋友答应了,闺女不听跑了,要跟我断绝关系。我就说这孩子我们管不了了,让大夫给看看。这种情况家长反应越激烈越适得其反。能不能试着先让她在家留到中学毕业?建议另开帖询问。
的话:本人因为参与艾滋病干预工作,与一些同性性行为者进行过交流。就我个人认识,部分“同行性行为”可能存在成瘾性。回头去看看主流心理学认为的“同性恋不是疾病”这个结论,研究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当时新兴的社会思潮影响,其中有不少政治推力。且由于人类爱情道德观影响,无法通过干预试验进行验证。理性的说,我觉得只能说:“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同性恋是一种疾病,但是疾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甚至很大)”。只是出于对同性性行为者的人格尊重,参照无罪推定原则,在对公众宣传上暂时认为其不是疾病。一般影响正常生活才算疾病。而同性恋本身并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其本质跟异性恋一样。性瘾完全是另一个话题。
的话:恋童和同性恋是2回事,经你这么一说,好像同性恋真的有问题了,异性恋中也会有恋童,嫖宿少女案,新闻你没看过么?对呀。但楼主说“同性恋不会骚扰儿童”有些武断了。异性恋还没法保证不骚扰儿童呢。
的话:进精神病院又不是进监狱,如果我是当时的坐诊医生,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先把她收入院再说。大家不要对精神病院有太多误解,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跟身体疾病不一样。对身体疾病来说,一个人出了问题,他就是病人,而他身边的家人是健康的。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可不是这样,病人可能有他自己的问题,家人也绝对脱不开干系,甚至有可能,家人问题更大而不自知,把正常人送到精神病院来要求改造。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你是医生你怎么办?告诉他家人,他没问题,拒绝接诊,病人家属把你骂一顿然后换一家江湖医生?还是先收了病人,根据问诊情况推荐家庭治疗?最少可以让这位姑娘脱离家中敌对的环境,找个能理解她的人倾诉一下吧?跟家人闹到这种地步,肯定是沟通有问题。怎么让家人接受一个新观念,怎么坚持自己的同时又能体谅到他人的情绪和感受,这都是心理医生的工作范围。我个人尊重同性恋,而且,同性恋作为一个诊断早就从精神病诊断手册中剔除了。但是,不符合诊断只说明她不需要心理治疗,但不代表她不需要帮助。如果是在精神卫生体系健全的其他国家地区,我会先推荐她和家人去做家庭咨询(Family consultant),对她本人比较合适的是同性恋青少年自助群体。这属于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人员的工作,而不是心理治疗。但在中国,连心理治疗都没有完全从精神医学中分离出来,清晰的划分工作范围是对病人的袖手旁观。当然,各地精神病院设置不同,有的精神病院还沿袭老路子,封闭病房,不需要探视,单纯药物治疗,医患接触少等等,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污名化精神病院。“被精神病”也可能是医生的一种体谅,收入精神病院也许是你获得支持的开始。只能说但愿她遇到的是个好大夫。
经济学专业,科幻控
我认识的gay和les都很好啊~~~~~~~~
1.同性恋不是精神病,呵呵。据我所知,精神病很大程度由基因决定,而同性恋患者最喜欢引用的就是基因决定论。凭什么同性恋就不是精神病了?谁定义的?2.ls各位讨论得够多了,我就不再多说。3.同性恋不骚扰儿童,莫非恋童基因与异性恋基因连锁?4.同性恋不憎恨异性恋。我想一句: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就是在不停消灭异己,对异己的排斥是人的天性。5.同性恋在中国没资格收养孩子。6.同性恋私生活之混乱,相信同性恋自己心知肚明。你们比我更了解内幕。7.什么社会贡献都是扯淡,根本没有一个客观数据能够衡量。最后,衷心祝愿同性恋们全家都是同性恋
基本支持楼主的说法,但我还是坚持一个观点,在别人没有同意同性恋行为道德之前,用岐视这个定义是循环论证。
作為一個基佬,我覺得2~6條都有問題。
的话:1.同性恋不是精神病,呵呵。据我所知,精神病很大程度由基因决定,而同性恋患者最喜欢引用的就是基因决定论。凭什么同性恋就不是精神病了?谁定义的?2.ls各位讨论得够多了,我就不再多说。3.同性恋不骚扰儿童,莫非恋童基因与异性恋基因连锁?4.同性恋不憎恨异性恋。我想一句: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就是在不停消灭异己,对异己的排斥是人的天性。5.同性恋在中国没资格收养孩子。6.同性恋私生活之混乱,相信同性恋自己心知肚明。你们比我更了解内幕。7.什么社会贡献都是扯淡,根本没有一个客观数据能够衡量。最后,衷心祝愿同性恋们全家都是同性恋最後一句暴露智商啊
心身医学和心理咨询博士生,美食控
的话:这种情况家长反应越激烈越适得其反。能不能试着先让她在家留到中学毕业?建议另开帖询问。从这个补充信息来看,主要矛盾不是同性恋的问题,而是沟通。而且青少年的时候性取向未定,不能就此说她是同性恋。
心身医学和心理咨询博士生,美食控
的话:孩子高中,跟比她大一轮的人谈恋爱(网上认识的,2月认识的,刚开始我们都以为就在网上“认了”个老公)还同居怎么办,还不回去上学了。我都给她跪下了,她爸气的打她她都不听,自杀绝食,跑出去多少次。她大姨二姨三姨都做她工作,不听。派出所去好几次,妇联也劝。我和她三大爷就跟她朋友说你们不能再联系了,她朋友答应了,闺女不听跑了,要跟我断绝关系。我就说这孩子我们管不了了,让大夫给看看。我觉得这个时候最好是一家人一起去做家庭咨询,当然如果在北京上海,精神专科医院也会有类似治疗,但私人的心理咨询可能有更多时间做长期治疗。
的话:什么叫“同性性行为存在成瘾性“,性瘾是个争议话题,如果同性有,异性必然也有,以此来黑同性,只能说你不了解”性瘾“的争议 通常所指的异性性瘾与我所阐述的同性性行为成瘾性完全是两回事。首先异性性行为是受人体性激素调节产生的正常活动,而性瘾特指性欲特别旺盛,已经超出常人承受的范围。我所阐述的“同性性行为成瘾性”是指,个体原来表现为受激素调节的异性性趋向,但受到同性引诱或同性性行为体验后,转变为同性性趋向。其性欲不一定异常,也不一定达到性瘾标准。
人因工程硕士生
祝你的朋友早日出来,虽然我不喜欢弯的,但是我强烈反对这种不人道,无视人权的处理方法。希望这种事在以后的社会上越来越少。
人因工程硕士生
的话:1.同性恋不是精神病,呵呵。据我所知,精神病很大程度由基因决定,而同性恋患者最喜欢引用的就是基因决定论。凭什么同性恋就不是精神病了?谁定义的?2.ls各位讨论得够多了,我就不再多说。3.同性恋不骚扰儿童,莫非恋童基因与异性恋基因连锁?4.同性恋不憎恨异性恋。我想一句: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就是在不停消灭异己,对异己的排斥是人的天性。5.同性恋在中国没资格收养孩子。6.同性恋私生活之混乱,相信同性恋自己心知肚明。你们比我更了解内幕。7.什么社会贡献都是扯淡,根本没有一个客观数据能够衡量。最后,衷心祝愿同性恋们全家都是同性恋你是想说同性恋都要死是吗?我看你还是想想办法自我了结吧。我提名给你颁发达尔文奖。
目测一群异性恋在讨论同性恋。。。对家长的心理恐慌表示理解,对家长的行为恐慌表示不能理解。。对家长不能承认同性恋这点表示很理解。。对家长不能理解萝莉主动追“大叔”这点表示很理解。。对家长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给自己领回一个女婿,女儿领回一个老婆,表示很理解。。对家长不主动了解什么是同性恋和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成为同性恋和自己的孩子是真的同性恋还是为了“时髦”、“酷”而去同性恋,就武断的把孩子送进某地并且扬言不管了表示不能理解。。
的话:腐摸?是不是摸了就弯了?苍天啊……汗...不是啊是抚摸啊!!!我的输入法第一个默认是腐摸o(╯□╰)o
食品科学硕士,果壳网编辑
的话:其实有没有人像我一样,看到标题眼一花看成的。。。。乃们这帮坏人TAT...
的话:进精神病院又不是进监狱,如果我是当时的坐诊医生,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先把她收入院再说。大家不要对精神病院有太多误解,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跟身体疾病不一样。对身体疾病来说,一个人出了问题,他就是病人,而他身边的家人是健康的。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可不是这样,病人可能有他自己的问题,家人也绝对脱不开干系,甚至有可能,家人问题更大而不自知,把正常人送到精神病院来要求改造。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你是医生你怎么办?告诉他家人,他没问题,拒绝接诊,病人家属把你骂一顿然后换一家江湖医生?还是先收了病人,根据问诊情况推荐家庭治疗?最少可以让这位姑娘脱离家中敌对的环境,找个能理解她的人倾诉一下吧?跟家人闹到这种地步,肯定是沟通有问题。怎么让家人接受一个新观念,怎么坚持自己的同时又能体谅到他人的情绪和感受,这都是心理医生的工作范围。我个人尊重同性恋,而且,同性恋作为一个诊断早就从精神病诊断手册中剔除了。但是,不符合诊断只说明她不需要心理治疗,但不代表她不需要帮助。如果是在精神卫生体系健全的其他国家地区,我会先推荐她和家人去做家庭咨询(Family consultant),对她本人比较合适的是同性恋青少年自助群体。这属于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人员的工作,而不是心理治疗。但在中国,连心理治疗都没有完全从精神医学中分离出来,清晰的划分工作范围是对病人的袖手旁观。当然,各地精神病院设置不同,有的精神病院还沿袭老路子,封闭病房,不需要探视,单纯药物治疗,医患接触少等等,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污名化精神病院。“被精神病”也可能是医生的一种体谅,收入精神病院也许是你获得支持的开始。你说的对,这是家长的认知出现了问题,在家长的压迫下,小孩会疯的,此时如有合理的指导,安抚双方,莫大的功劳一件,关键是家长的观念不是一下就可以转变的,如何把家长观念变回来,难度大于上青天。
的话:通常所指的异性性瘾与我所阐述的同性性行为成瘾性完全是两回事。首先异性性行为是受人体性激素调节产生的正常活动,而性瘾特指性欲特别旺盛,已经超出常人承受的范围。我所阐述的“同性性行为成瘾性”是指,个体原来表现为受激素调节的异性性趋向,但受到同性引诱或同性性行为体验后,转变为同性性趋向。其性欲不一定异常,也不一定达到性瘾标准。既然如此,你提同性恋性瘾有什么意义了?同性恋只是性向有问题,性状态和异性恋是一样的。
总觉得这些人有问题,总是试图想要把别人也变成和他一样,太恶心了,要坚决打击
精神病院的医生才是精神病呢,太荒诞了!同性恋肯定不是精神病,专业地说。只是因为同性恋和传统价值、主流价值不一致,才不被人接受。
的话:掰弯这个词专门是说异性恋被同性恋征服也喜欢同性了,实际上不管你取向如何,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同性恋,这个后天的潜质是平等的。很多的同性恋是天生的,就像我,但也有很多的是后天的,可能因为感情问题也可能思想上的等等。“人人心里都有座断背山”,记住李安的这句名言,这是真理。没有遇到那个让你动心的同性之前,你可以暂时说自己是异性恋。好厉害的同性恋布道,试图掰弯全世界的异性恋,^_^
另外,如果你是明确的异性恋(身边有异性朋友),但同性恋还想你表白,勾引你,之类的,这个和小三貌似没有区别吧,这种掰弯,可是很不道德。还有现在论坛中很多腐女公然宣传各种搅基行为,虽然是娱乐化的东西,但是泛滥成灾,让人作呕
的话:孩子高中,跟比她大一轮的人谈恋爱(网上认识的,2月认识的,刚开始我们都以为就在网上“认了”个老公)还同居怎么办,还不回去上学了。我都给她跪下了,她爸气的打她她都不听,自杀绝食,跑出去多少次。她大姨二姨三姨都做她工作,不听。派出所去好几次,妇联也劝。我和她三大爷就跟她朋友说你们不能再联系了,她朋友答应了,闺女不听跑了,要跟我断绝关系。我就说这孩子我们管不了了,让大夫给看看。为何大一轮就不能在一起?男人的品行不好么?如果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孩子为何要听你们的?不过,你们如果真要反对,也不能用这种方式,原本她可能只是有一点喜欢,但是你们越强硬地反对,她越觉得自己的“爱”刻骨铭心——尽管可能是错觉。
的话:既然如此,你提同性恋性瘾有什么意义了?同性恋只是性向有问题,性状态和异性恋是一样的。我就是说你提到的"同性恋只是性向有问题,性状态和异性恋是一样的"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因为现实中我确实观察到了(1)占大多数的异性性趋向(2)占少部分的同性性趋向(3)异性性趋向在特殊诱因下向同性性趋向转变的过程(4)同性恋的社会不适应性。从这四个现象综合来看应该高度怀疑同性性向是一种疾病。否则现在所定义的任何心理疾病都可以解释为:只是“思维方式”与众不同,神经系统运转机制和普通人是一样的。那就没有心理疾病这一说了。
政治学硕士,方法论硕士
我只想吐槽这医院遵守的到底是哪个次元的精神病标准啊……我记得赤川次郎某部小说里,精神病院就是用来关不适合送监狱的人的……说穿了就是私人监狱,给钱就关人。……难道是真的?!!!引用
的话:我一直想说“全世界的男的就剩我一个,妹子全是我的”这种想法非常危险,想一想如果真的那样,结果绝对是会被一群如狼似虎的大妈囚禁起来。。。。哎哟,我想起《城邦民妇女大会》了,古希腊神喜剧,绝对是抢手男的挽歌。引用
的话:还听说过因为无神论而被送到行走学校的呢。不知道家长是怎么想的。文中的精神病院也好没职业操守啊。嗯,前几个月,英国一个移民穆斯林家庭,因为15岁的女儿“太像英国人了”,父母联手把女儿杀了。
政治学硕士,方法论硕士
的话:我就是说你提到的"同性恋只是性向有问题,性状态和异性恋是一样的"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因为现实中我确实观察到了(1)占大多数的异性性趋向(2)占少部分的同性性趋向(3)异性性趋向在特殊诱因下向同性性趋向转变的过程(4)同性恋的社会不适应性。从这四个现象综合来看应该高度怀疑同性性向是一种疾病。否则现在所定义的任何心理疾病都可以解释为:只是“思维方式”与众不同,神经系统运转机制和普通人是一样的。那就没有心理疾病这一说了。嗯,我记得心理疾病有一个标准是构成一定社会威胁。我在想,在一个单一社会中(我记得在社会心理学中看过这个词,不过我怀疑这不是心理学术语),一个排除万难饱受迫害的同性恋者的人格,应该会有一定的反社会倾向。但同性恋倾向本身应该不是病理性的,而是由于这个倾向造成的发展和人格塑造过程。也就是说,社会不适应性和同性倾向可能是双向关系。因为在腐国没觉得基友们有什么不适应性,结婚前男女有同性或异性伴侣是很寻常的事情。好像性别不是人们寻找伴侣的条件。
的话:我就是说你提到的"同性恋只是性向有问题,性状态和异性恋是一样的"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因为现实中我确实观察到了(1)占大多数的异性性趋向(2)占少部分的同性性趋向(3)异性性趋向在特殊诱因下向同性性趋向转变的过程(4)同性恋的社会不适应性。从这四个现象综合来看应该高度怀疑同性性向是一种疾病。否则现在所定义的任何心理疾病都可以解释为:只是“思维方式”与众不同,神经系统运转机制和普通人是一样的。那就没有心理疾病这一说了。万年潜水党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针对第一条回应:嗯,没错,还有绝大多的右撇子倾向。针对第二条回应:占少部分的左撇子趋向。针对第三条回应:异性性趋向在特殊诱因下向同性性趋向转变的过程,双性恋的亲怎么办……针对第四条:同性恋真心有社会不适应性啊,社会规则都无视他们啊,七大姑八大姨都问我“你有没有男朋友啊?”怎么没人问“你有没有女朋友啊?“吐槽无力……女人在封建时代大概也是有社会不适应性的。
的话:我就是说你提到的"同性恋只是性向有问题,性状态和异性恋是一样的"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因为现实中我确实观察到了(1)占大多数的异性性趋向(2)占少部分的同性性趋向(3)异性性趋向在特殊诱因下向同性性趋向转变的过程(4)同性恋的社会不适应性。从这四个现象综合来看应该高度怀疑同性性向是一种疾病。否则现在所定义的任何心理疾病都可以解释为:只是“思维方式”与众不同,神经系统运转机制和普通人是一样的。那就没有心理疾病这一说了。建议你看一下金赛的性学调查。他把人分成六类,1表示绝对的异性恋,6表示绝对的同性恋,他根据大量的调查表明,大多人并不是绝对的同性恋或异性恋,而是介于2者之间。你提到的(3)一个更有证据的解释是:可以像同性性向转变的原异性性向者原本就不纯粹,或出于社会压力,被压制了。
的话:对第二条表示质疑——那些传说中的“掰弯”大法都只是传说么?引用
的话:同意,经常有掰弯的事情发生发生同性性行为和性取向发生变化应该是两回事,那些所谓“被掰弯”的应该还是喜欢女性。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Copyright 2015,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粤ICP备号精神病患者不应被歧视_新浪公益_新浪网
精神病患者不应被歧视
  剥夺精神病人的自由,则轻度患者会隐瞒病况、拒绝治疗,导致病情加重,转而仇视社会、报复社会。不歧视、不恐惧、多关爱,是正确的应对之道。
  北京一男子超市持刀砍人致一死三伤,有精神病史;四川宜宾精神病人在医院旁砍伤4人;在广西东兴计生局杀人的村民有精神病史……7月23日的三则新闻引人关注,许多网友质疑:为何不早把这些“疯子”关起来?
  面对突发事件,难免感到恐惧,但不应歧视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不是神经病,它属于心理疾病,而非器质性疾病,与疯子、傻子无关。随着现代化推进,精神疾患数量呈上升趋势,因为城市缩短了彼此距离,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可见,精神病也是“文明病”,是发展必须承受的代价之一。
  1992年,中国城市化率是27.63%,2012年底是51.30%,2032年预计超70%。这意味着,我们用40年将完成发达国家100年实现的跨越,能否有效化解由此而来的紧张感,考验着一个社会的能力。
  中国重度精神病患者超1600万,不到100人中就有1人,而注册精神科医师只有2.05万人,护士3万人,医患比例高达1∶84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为恶性事件频发埋下隐患。
  患者增加,专业救助跟不上,这就需要社会的解决方案。在历史上,人们曾采取处死、强制监禁、惩罚治疗等措施,可效果适得其反,不仅没能减少恶性事件的爆发比率,反而造成许多人道悲剧。
  剥夺精神病人的自由,则轻度患者会隐瞒病况、拒绝治疗,导致病情加重,转而仇视社会、报复社会。精神病人也是人,拒绝了他们,也就拒绝了凡?高、爱德华?蒙克、弗洛伊德、马斯洛、荣格、福柯等伟大人物。现代社会文明生活反对歧视精神病人,倾向于和谐共存。
  记得一次在魏公村的小饭馆,一位年轻顾客等餐时突然发病,倒地抽搐不止,几分钟后醒来,主动离开,身后留下一片叫骂声,其他顾客认为老板不应让“疯子”进店。其实,这个小伙子得的是癫痫病,不发作时与常人毫无二致,发作时虽恐怖,但对他人无危害。癫痫患者心理负担极重,使病情不断恶化,如果人人能宽容一些,既有利于病人康复,也为自己明天的安全投下一份保险。
  中国社会在加速发展,精神病与我们生活会日渐紧密,掌握相关知识、正确应对,不歧视、不恐惧、多关爱,是正确的应对之道。
北京晨报发表的文章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病医院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