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在线阅读是一种什么报纸?

【温故 | 对话《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我是一个“复杂中国”的报道者】谈媒体的客观公正:这是所有媒体人都必须认真追求的。这要求任何报道不预设立场,不从自己的所谓“政治阵营”出发,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当成所有新闻素材的模子。我觉得现在很多新闻界的一些人并不是这样做的http://t.cn/Ry99jAR
【温故 | 风暴眼中的胡锡进与“环球”舆论场】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先生再次成了社交网络热门人物,先是自拍视频解读“共产主义没有欺骗中国”,接着又被曝因多吃多占公款而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重温2011年本刊总第259期的封面专题,可以从侧面了解一下似乎永远处于风暴眼中的胡锡进http://t.cn/Ry9Kr8B
同时转发到微博环球时报:民本主义是个好东西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张维为:民本主义是个好东西
  中国人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这种民本主义观念是中国人数千年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也是一个可以操作的思路和经验。民本主义的理念和西方的许多理念相比强在哪里?它强在与中华文明的传统相联系。中国历史上长期领先西方,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中国古人执政的“天命观”本质上是民本主义的,也就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即把人民看做国家的基石,看做“人心向背”的关键所在,看做“天命”最实质的内容,民生问题解决得好坏是决定国之命运的大事,“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理念还强在它与中国的红色传统相吻合。过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今天,我们讲的“实现小康”、“为人民服务”、“体察民间疾苦”、“群众路线”、“两个一百年目标”等等,本质上也都是民本主义的体现。中国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要大力改善民生。这种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使我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消除贫困的最大奇迹,使我们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层,使我们已经把人均寿命提高到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一切都给外部世界带来了强烈震撼。
  这个理念还强在具有包容性和现代性。它指的不仅是国家要致力于改善民生,而且也指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安排也要着眼于在更高、更广的层次上全面提升人民生活的品质,落实到政府为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落实到让人民过上更安全、更自由、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
  在与西方理念和模式的比较中,它也具有独特的意义。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仍有近一半的人口饱受战乱、赤贫、饥饿、基本生活品匮乏的煎熬。西方模式在非西方国家频频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导致了无穷的政治纷争,导致政治机器空转,使人民生活改善的可能性变得遥遥无期。“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冬”,“颜色革命”一次接一次地失败,本质上都是这个原因。
  现在连西方国家自己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西方政治模式和经济模式今天的最大困境也是改善民生乏力。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经济危机导致百姓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显著下降。西方政坛今天也流行着当年克林顿竞选总统时的一句名言:It’stheeconomy,stupid!(真蠢,问题出在经济!)绝大多数西方民众关心的也是经济、就业、福利这些民生问题。
  我多次讲述过一个观点:如果一定要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两大类,那不会是“民主”与“专制”,而只能是“良政”与“劣政”。良政可以是西方的模式,西方有为数不多的国家治理得还是可以的,而相当多西方国家也没有治理好,否则就不会陷入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良政也可以是非西方的制度,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样,劣政也可以是西方模式,这一点非常重要。从伊拉克、海地、阿富汗,到希腊、冰岛等,都没有治理好。当然,劣政也可以是非西方的制度。
  那么什么算是“良政”呢?本质上,这应该由一个国家的人民自己来界定,不需要西方国家越俎代庖。从国际社会的实践来看,绝大多数国家的民众似乎都把民生改善看做良政第一要义,这也就是中国民本主义理念的国际意义所在,它不仅接中国的地气,也接世界的地气。民本主义源于中国,汲取了中国和其他文化的长处,也符合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所以这种理念充满生命力,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它都会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
  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民本主义揭示了一条深刻的执政规律,那就是,不管采用什么政治制度,最终都必须落实到民生的改善,这种改善既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这正是良政的核心意义所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的民本主义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中国模式中“民生为大”的特点,以及中国基于民本主义的制度安排(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形成一种有利于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平衡)已经表明:它是中国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一个主要思路和经验。
  如果说有一个“西方民主模式”和“中国民生模式”在竞争的话,那么我的初步结论是中国模式已经胜出。今天西方民主话语似乎还占有某种话语和道德上的优势,但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民本思想才是民主的实实在在的体现,远比空洞的民主说教更为坚定有力,时间和历史一定在民本主义这一边,全世界最终都会朝这个方向走,西方民主制度也得朝这个方向演变。难怪连《经济学人》杂志文章也感叹:中国每十年,人民生活水平就翻一番,而美国崛起最快的时候,要30年才翻一番。中国“用(西方)民主制度可能要花几十年才能学会的方式去应对国家建设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中国只用了两年就将养老金的覆盖面又增加了2.4亿农村人口,仅这个数字就远远多于美国公共养老金体系所覆盖的总人数”。
  看来民本主义不仅符合中国政治传统,也代表了世界未来发展的潮流,展现了中国超越西方、超越西方模式的一个核心理念和成功实践。▲(作者是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国学所所长,近著有《中国超越》一书)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环球时报】品牌介绍→环球时报电子版,人民日报社
按模块条件查看
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十大大名牌报纸,创刊于1993年,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一份时事新闻媒体,被海外媒体转载最多的中国媒体之一,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新闻报纸之一
《环球时报》(原名《环球文萃》)创刊于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现每周出版两期(周一、周四出版),每期4开24版,彩色印刷,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新闻报纸。
《环球时报》在世界各地拥有33个特派记者站,另在32个国家聘有专业资深撰稿人。他们组成了优质高效的海外信息网络,及时向读者介绍世界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体育动态和文化生活信息。
快捷翔实地报道全球热点新闻,准确及时地评论重大国际事件,生动活泼地反映多彩世界,是《环球时报》的办报宗旨。《环球时报》发表的文章,经常被美联社、路透社、法新杜、共同社编发通稿,向世界播报。
如今《环球时报》在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驻有350多位特派、特约记者,单期发行量超过200万份。《环球时报》刊发的文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同时,《环球时报》也是被海外媒体转载最多的中国媒体之一,所刊文章经常被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编发通稿。此外,美国《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英国《金融时报》,加拿大《渥太华公民报》、《环球邮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报》,日本《朝日新闻》,韩国《东亚日报》、《朝鲜日报》等世界知名报纸也纷纷转载《环球时报》文章。
从2001年5月开始,《环球时报》开始在飞机上发行,2005年,单期航空发行量已经达10多万份。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组织的评选中,《环球时报》被评为飞机上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第一名。
《环球时报》平均每期发行量180万份,央视市场研究公司读者调查(CNRS)数据显示,《环球时报》以中青年读者为主,公务员、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白领人群和专业人士占读者总数的89%,呈现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能力的特征。此外,《环球时报》在国内外292条航线上实行航空发行,每期航空发行量为10万份。《环球时报》航空发行增强了报纸对高端商务人士的覆盖与接触比率。
点击展开更多环球时报品牌介绍
管理情况:
创刊于194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与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并列为中共官方三大喉舌的传媒
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新闻类综合性都市日报,最具投资价值媒体,最具新闻传播力媒体之一,人民日报社
人民日报社,《环球人物》,知名(著名)政经周刊品牌,国内第一份具有全球视野的人物类期刊,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时政类期刊之一,集印刷、发行、广告、信息、出版和多种经营于一体的中央委员会机关报社
人民日报社,中国汽车报,创办于1984年,以汽车全产业链高层管理者为主要读者的汽车产经类报纸,我国汽车业内历史最长、影响力较大的专业产经类报纸之一
打分规则:直接点击颜色条或点击颜色条下边的分数进行打分,每个用户每天只能进行一次打分。
人民日报社
推荐指数:
服务指数:
推荐指数:
服务指数:
本版块暂无信息
品牌行业:
相关行业:
报纸行业品牌推荐:
品牌等级查看筛选品牌: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报纸 排行 环球时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