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道观和冒充大学生推销治疗仪,算不算违法,

& & & & & & & & &日本Z
第九届泛珠大会官网
贵州都市报
贵州工业经济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冒充中医学院学生推销针灸仪
-贵州商报
最近有人打着社会实践免费义诊的幌子
冒充中医学院学生推销针灸仪
  他们背着书包、揣着介绍信,声称自己是贵阳中医学院学生,在做社会实践活动,免费义诊,接着就推销价格不菲的针灸仪器。然而,记者向贵阳中医学院核实,根本就没这些学生,该校也未组织任何类似的实践活动。  
  &中医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免费义诊?
  &今天单位来了几个说是中医学院搞社会实践的学生,由于前几天看了@花花肠子的微博知道他们大约是坑爹业务员,所以今天特意打了中医学院相关负责科室询问核实,实践教学科表示学校从未安排这类活动,教务一科也非常积极的帮助我查询这几位&学生&的资料,但都查无此人。&昨日上午11时许,网友@吃货ming在新浪微博发表了这样一段话,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大多网友称,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难道大家都被骗了?
  记者随即联系上网友@吃货ming,他告诉记者姓许,在六盘水一家行政单位上班。昨日上午11时许,一个背着书包的男子走进他们单位,男子看起来20多岁,自称是贵阳中医学院针灸系的学生,现在在做实践活动,免费为市民义诊,还拿出来盖有&贵阳医学院&印章的介绍信,说实践活动要做一年。
  &听同事说他们前两天就来过了,4个人一起的,当时就用他们的仪器给同事治疗肩颈,后来说要买的话他们那边可以提供机器。所以今天由他把仪器带过来了。&许先生告诉记者,觉得事有蹊跷,他就主动拨打了贵阳医学院教务科和实践教学科的电话,结果根据男子介绍信上的名字查询,根本就查无此人,学校也称从未作过类似实践活动。他当场戳穿男子的骗局后,男子就灰溜溜的走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许先生一样遇到这样的情况的市民还不少。  
  按摩完就推销针灸治疗仪 1780元一台
  在贵阳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唐女士告诉记者,在一周前也有自称是&贵阳中医学院&的学生来到她们单位。这是两个20多岁的&女学生&说自己是在做社会实践活动,免费义诊。
  &她们在我们这呆四五天呢,几乎把我们整栋楼都跑遍了,先是免费给大家做一些推拿、按摩、拔火罐之类的治疗,然后就拿出她们随身携带的针灸治疗仪来治疗,不停地介绍这个仪器的功效作用,告诉我们这个仪器是多么的好用,然后就告之某某地方正好在做活动,她们可以去帮我们买。&唐女士说,仪器卖1780元一台,大家想到她们是学生,应该不会骗人,所以有几位同事买了。。
  记者看到唐女士购买的针灸治疗仪包装较为精致,标明是西安某厂家生产,记者在淘宝上查了一下,类似的针灸治疗仪,价格在600到1000元不等。  
  贵阳中医学院:从未组织过类似的实践活动
  针对市民的遭遇,记者采访了贵阳中医学院实践教学科负责人马老师,马老师告诉记者,学院从未组织过类似的实践活动。学院一般组织的实践活动,都是由老师带队,免费义诊、送药,从来不会以任何形式向公众推销仪器,而且通常实践时间是在寒、暑假,时间在一周左右,不会是一年以上。
  马老师提醒公众,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可以拨打学校教务科电话对这些所谓的&大学生&身份进行查询核实。
记者 赵婷丽
金黔在线微博平台
24小时新闻热点
金黔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 |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营业执照:77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 &南国都市报·数字报刊
016版:热线
[ 标题导航 ]
[ 版面导航 ]
假冒大学生社会实践推销仪器
校方:没要求学生做这种社会实践修学分 律师:这是一种非法经营,涉嫌欺诈,可向工商或公安部门反映
  本报海口8月29日讯(记者何慧蓉)单位来了一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女大学生,来做社会实践,给大家免费义诊!消息从办公室传出后,周小姐单位的同事有空就往会议室跑。女大学生带来一台“神奇”小仪器,称可以治疗眼袋、颈椎、腰腹部等,专供医院用,外面没有卖。等大家的好奇心都被唤起来了后,女孩又说有个大单位团购了一批治疗仪,可以给大家带上几台。于是,周小姐和不少同事用1180元的“批发价”买了这台仪器。  周小姐在海口一家金融单位工作。8月23日那天,一个大学生打扮的年轻女孩带着一大叠实习资料和一封介绍信进了单位领导的办公室。没多久,单位办公室就来通知大家,那个叫曾某珍的女孩子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来这边做社会实践修学分,可以给大家免费义诊。于是,整个单位的人有空就到会议室去,找这位自称学中医的大五学生量血压、做理疗。“年长的年轻的,女孩都说有骨质增生或劳损现象,说是坐办公室人的通病。”周小姐说,那几天,单位会议室里,这位自称名叫董某珍的女孩热情地为闻讯而来的同事一一提供诊疗服务和健康咨询,她带着一台小巧的治疗仪,而那台小机器为问诊者提供不同部位的理疗。  一开始,没有人怀疑曾某珍的身份。因为她是直接找到领导办公室,拿介绍信给领导看过,通知大家免费看诊的也是办公室的。前几天,曾某珍并没有给大家推销她的“神奇”小仪器。据她介绍,那台治疗仪可以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刺等数十种疾病,还可以减肥。在同事问起仪器来历的时候,曾某珍也只是说是向老师借来做社会实践的,只有在医院和学校实验室才有,不对外销售的。当有人表示要买时,曾某珍刚开始表示没有卖的。  25日,曾某珍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称有家大公司团购这种仪器,可以顺带给大家带几台。因为是团购,原价1680元的机器只要1180元。周小姐心动了,也就买了一台。“具体不知道有多少人买了,大家都是三三两两去的。”直到26日下班的时候,周小姐看到有个和曾某珍背着一样包的人过来接她,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根据仪器的说明和生产厂家,周小姐上网查询了一下,发现这样的案例早就在全国很多地方发生过。  记者拨打了广东中医药大学的电话,一个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接到过很多这样冒用他们学校学生的名义在外推销仪器的投诉。这些学生都不是该校学生,该校学生一般在医院实习,不要求做这种社会实践修学分。  假冒广州中国中医药大学学生推销小仪器,这是否算是一种诈骗呢?海南大宏律师事务所刘长征律师表示,曾某珍假借大学学生社会实践的名义推销东西,这算是一种非法经营,属于欺诈行为。他提醒市民,遇到这种情况,可向工商或公安部门反映此事,让有关部门对此进行查处。
& 海南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
新闻热线:2 [] []提示您:你还未登录。
没有账号?
恭喜你获得新机会
输入好友ID
本次机会已经送出,可复制一下链接给好友!今日: 0|昨日: 0|帖子: 3248|会员: 96230|欢迎新会员:
主题: 2, 帖数: 2
主题: 6, 帖数: 19
主题: 2, 帖数: 753
主题: 1, 帖数: 3
主题: 1, 帖数: 4
主题: 1, 帖数: 2
主题: 2, 帖数: 21
主题: 1, 帖数: 2
主题: 10, 帖数: 1541
主题: 23, 帖数: 44
主题: 2, 帖数: 177
主题: 3, 帖数: 648
主题: 1, 帖数: 10
主题: 20, 帖数: 20
- 总计 10 人在线
- 最高记录是 598 于 .
Powered by看到一款针对在校大学生分期付款的"趣分期",觉得模式很新,经过了解原来已有先例,进入他们的链接发现在他们的商城分期购买电子产品分期付款费率非常高。
从大学生购物分期与培训分期两个角度来说一说这事1、大学生购物分期之 P2P分期VS信用卡分期大学生信用卡的申请:09年5月,美国参议院就通过了信用卡改革方案,内容之一就是限制发卡机构向青少年和大学生推销信用卡,同样规定:如果需要向以上人群发放信用卡,必须得到申请人本人有能力还款或父母代其还款的证明。09年7月,银监会下发通知,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银行若想向已满18周岁,但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发放信用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源方的书面证明好吧,即使趣分期会直接找导员找学校,解决违约学生的问题。这有点类似于之前小贷公司很喜欢的公务员贷,坏账率非常低。P2P公司直接介入风控,风控成本过高。再者,随着“天猫分期购”、“京东白条”等主流电商平台的加入,购物P2P分期市场有限。P2P购物分期,纯引诱消费,学生还款意愿稀里糊涂,不一定强;2、大学生就业培训(学习)分期之 P2P分期目前市场上的IT、英语等培训市场,往往可以看到“先就业、再付款”的广告,这是培训机构与第三方P2P公司合作的结果。有合作机构一定程度的介入与教育,甚至“担保”,还款意愿明确,P2P风控成本很底。最终合作机构+P2P公司可以实现双赢,市场很大。(这方面的栗子:IT培训行业的达内今年上市了,宜信也凭据与达内合作的培训贷款起家并壮大)大学生上学购物时,心智、性格各方面还不成熟,不具备自己造血自己还款能力,信用卡门槛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高坏胀率已说明这一点。P2P购物分期会不会再走大学生信用卡的路?不好说。与培训P2P分期相比,似乎不可长久持续发展。大学生参加就业培训(比如IT软件培训)时,往往毕业前后,心智、性格稍成熟一些,目标也明确,为了将来找一份工作。培训完一般也可以找到工作,已具备可预期的将来自己造血自己还款能力。P2P培训分期,有很大社会意义,是可持续发展的。━━●●━━━━━━━━━━━终结话题分割线━━●●━━━━━━━━━━━转钛媒体:昨天,康斯坦丁在文章一文中指出当前网络分期产品有“高利贷”嫌疑,忍不住想以一名曾经的局中人来分享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及观点。实际上,当前的网络消费分期大大降低了学生及社会人士办理消费分期的成本。为什么?先简要介绍下这个市场为什么存在: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要办分期首先会联想到信用卡;其次是认为买个小小的手机和电脑,两三千、四五千块钱,数额不大,何必要办分期呢?实际上,小额消费分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中国的信用卡持卡人数只有3亿左右,大部分人群是没有信用卡的;其次,前几年银行基本退出了学生信用卡市场,除了一线城市的名牌大学外,大部分大学生目前都难以办理信用卡。没有信用卡,无法提前进行消费,不能申请分期,但是这个消费的需求是大量存在。这个市场有多大?我举一个例子——捷信中国,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这家公司,却是当前中国消费分期市场的“带头大哥”。这是一家中东欧的投融资集团,2012年的集团资产约为180亿欧元,2007年进入中国,专门做手机、电脑、电动车等这些小额产品的分期。2012年捷信中国共做了296万笔消费分期,总额77亿元,平均每笔2600元左右。在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卖场、武汉的广埠屯电子市场及南京、长沙等二三线城市的知名电子市场,到处都是捷信消费分期商标,穿着捷信红马甲的业务员不断的穿梭于各个柜台,为需要办理分期的人员现场办理。本人曾于今年8月去西安和武汉调研消费分期市场,去了捷信在武汉光谷的信审中心,共有2000多名信审员,一天最多可以处理11万笔分期申请。武汉一个城市,2012年捷信办理的学生分期笔数就有2万笔。可以说,小额消费分期是一个高达几千亿的庞大市场,但是在互联网兴起之前,这个市场处于沉寂状态,几乎被捷信一家垄断了。既然垄断了,自然导致用户的高昂成本。以购买一部3000元左右的手机为例,如果到捷信办理分期,12个月,利息、手续费等各类费用加在一起达到元左右,综合分期成本在39%上下。康斯坦丁一文中提及的“小米4,分期24个月,服务费加利息支出462.48元”,如此测算下来分期成本才23%,如何分摊到12个月,只有12%左右,其实是很低了。8月份我去武汉广埠屯电子产品分期市场调研时发现,首先是捷信一家独大,到处都是捷信的广告,工作人员众多;其次是瑞银分期等几家从捷信出来的员工创办的小型分期公司,分期综合成本和捷信不相上下。所以说,新进入的网络消费分期,大大拉低了原有的消费分期利率,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取得快速发展并获得风险投资的主要原因所在。网络消费分期提升了分期市场的透明度。之前的小额消费分期市场十分混乱,当一个希望办理分期的消费者进入电子市场后,工作人员并不会详细的给出他要付出利息、服务费等收费明细,而只会含糊的介绍到:“你如果办理一个3000元的手机分期,所有的成本相当于你每天多支出一瓶可乐的费用。”虽然含糊,却是捷信等消费分期工作人员的专业术语。网络消费分期出现后,消费者办理分期反而可以对自己的分期成本一清二楚了。网络消费分期提升了市场的运营效率。这个观点可能有点难以理解,同样举个实践的例子,在西安和武汉,如果你给哪个卖手机的商家带来一个客户并实现成交,卖出一台苹果手机,商家要给这个带客人100-200元不等的介绍费。也就是说,这个钱本来就是商家要付出的用户获取成本。现在网络消费分期与商家合作,通过网络流量给商家带来客户,不断实现了消费分期,也帮商家降低了用户获取成本,用户购买手机的价格反而可以降低。但是,消费分期除了降低利息、手续费等成本外,提升风控水平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市场要点。因为,当前的消费分期市场风控水平实在太低了。捷信给消费者平均39%的综合成本,按照道理应该是暴利了,但实际情况是捷信根本不赚钱,2012年做了77亿,利润竟然只有可怜的5000万元,原因就是坏账太高了。坏账高一方面是捷信只做基本面的风控,用户只要提供身份证和电话号码,填写一些基本资料,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办理完成。于是,大量不符合条件甚至恶意骗贷的人员也成功办理了消费分期。第二个原因是工作人员和店铺商家“勾结”,捷信、瑞银这些传统分期商的业务员驻扎在市场上,收入主要靠业务提成,每办理一个分期根据额度大小有30-100元左右的提成;而商家是要实现销售;二者结合在一起的共同点都是希望把手机以分期的方式卖出去;而捷信的违约处罚机制对于业务员只会影响提成;所以业务员和商家会竭尽所能的让用户成功办理分期。骗贷的也就罢了,可是让那些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尤其是生活费不多的大学生成功办理分期后,反而给这些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这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2013年,武汉一名大学生因为办理了捷信分期,无法偿还,差点跳楼,这个事件迫使湖北金融办勒令捷信退出武汉学生分期市场。网络消费分期发展以来,提出了很多风控模型,尤其是把银行流水、学籍资料、社交资料这些容易网络审核的资料放入风控模型后,可以大大减少恶意骗贷和资信较低人员的分期申请。不过,总体而言,因为网络消费分期发展时间尚短,在风控审核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我想介绍一下学生办理分期的心态。调研时,我既给很多学生提供过分期产品,也和他们深入交流过,可以得出这么几点:一是,低成本的消费分期学生是很欢迎的,买一个小米手机,办个12期的分期,每期还两三百块钱,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出去发两天传单就赚回来了。二是,学生对于分期的价格很不敏感,很多学生都是只想尽快获得自己想要的产品,分期利息和服务费总和的高低如果分摊体现在12个月甚至24个月,高价格和低价格的差别可能只有几块钱或者几十块钱,学生们往往会选择忽略。三是,学生的综合信用要优于社会人士,尤其是在风控做得较严格的条件下,因为学生比较固定,尤其是风控深入到社交圈和父母后,违约率很低,大学生群体的信用意识已经大大加强。即便违约也可以较为轻松的找到,当时我所在公司学生分期的综合违约率低于1%,是很好的信用群体,只不过这个数据需要少量的地面团队配合;社会人士因为办理小额消费分期多为年轻的打工者,工作、住所、收入都不稳定,综合素质和信用情况不如大学生群体。在这个市场中,大学生是优质资产。最后,关于消费分期市场的发展略提几个观点:1、阿里、京东在这个市场具有先天的优势,握有大量的用户数据,渠道也是现成的,只要稍微用心做,会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2、其它玩家要和线下结合,尤其是如何和商户结合和做校园推广上,需要很好的地面团队;线下市场有线下市场的优势,很多学生希望到线下体验后即可获得产品,这是阿里、京东无法覆盖到的,并且这个市场也足够大到支撑几家有特色的公司发展出来。3、还是要逐步降低综合分期成本,至少降到和信用卡分期成本一致,要盈利的话,羊毛可以出在猪上,产品的差价、配属产品、商户会员费等都可以赚钱,赚利息是没出息的表现。4. 做出有效率的风控模型出来,如果单做学生群体,是单一群体,曾经的经验表明这类风控模型其实很好做,违约率可以做到很低。
 做了几年大学生社交,随着在业内影响力的增大,我也经常收到各种合作邀请。一般我拒绝的主要行业是大家所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特别是分期贷款方面的合作。最近看到人人网转型金融的报道,我的心里酸酸的,曾经的中国校园社交NO.1居然也做起了学生“高利贷”。大学期间我读金融学,对行业也有一定的理解。所以这次我想简单的分享一下,为什么我不愿意跟分期购物平台合作。  1. 关于分期购买平台  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学生分期购买,很多人说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意味着大学生或年轻人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的变化。但仔细看他们商业模式的背后就是刺激大学生以比较高的利息借钱买相对昂贵(原本买不起)的东西的意思。  大学生分期购买到底是什么? 假如你一个没有收入的大学生,但现在很想购买iphone 6或其他一般情况下买不起的产品,但却没有钱能付款,同时也没有信用卡的时候,可以利用的一种新的金融商品。一开始支出部分费用(也可以没有),然后每月以固定的费用来还款。  2. 为什么是大学生?  对分期购物平台来说,大学生群体其实是很好的目标群体,因为  1) 他们已经是成年人,可以签合同承担法律责任(贷款协议)  2) 他们刚刚从父母的怀里出来,比较天真、单纯,比较容易受到物质刺激  3) 他们的身份有一定的保障(属于学校的),毕业之前跑不了  4) 最后,如果他们还不了贷款了,还可以找这些学生的父母,可以收取剩下的钱。  如果大学毕业之前还不了钱,分期购物平台可以用“我找你老师谈谈吧”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压力,来很容易解决还款问题。一般学生特别担心影响毕业的情况出现,那他们的父母会怎么样呢? 如果你是他们的家长,这笔钱能不还吗? 父母始终是这些学生群体负债的最靠谱的承担者。  这样的话,这整体的过程,很像父母拿高利贷买iPhone给孩子们的情况,你觉得这还是大学生分期贷款吗? 这是互联网金融吗? 这是金融创新吗?  3. 其实,大学生分期贷款 = 高利贷  上述一直说大学生分期贷款是高利贷,我们在一起分析一下。分期购买平台的收入来源是两个部分 1) 利息 2) 电商中介费。 简单分析一下具体内容:  1) 收入来源之一:高利息  大学生是根本没有信用记录,也没有收入,所以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大学生为信用风险比较高的群体,所以一般法律上或公司制度上一般不允许给大学生发放信用卡。如果一家公司(或机构或甚至是个人)还是愿意借钱给这高风险群体的话, 为了弥补这信用风险,利息上需要加上风险酬金(risk premium),一般风险越高的人,需要付出的风险酬金越大。  大学生因为风险比较高,所以对这群体收取的利息自然而然为高。其实是金融的角度看还是很正常的。那问题是什么。因为“利息”忽然忽悠成“服务费”了之后,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这是实际上非常高成本的贷款。  那高利贷怎么定义? 一般高于银行体系所要求的利息水平以上的借款行为都可以说是广义上的高利贷。  如果我在分期购买的平台上购买苹果的iPhone 6 Plus, 购买时的价格为5899元,以12月的分期购买。 每个月学生要还 540.9元 (本金 491.58 (5899/12) + “服务费” 49.32 () )。 这服务费的部分用IRR的方式算出来的话, 这实际月利率(从分期购买平台的意义上是实际收益率)为1.502%, 也就是说年利息达到18%的意思。这是远远高于银行贷款利息水平5.1%,能够达到银行利率3.5倍以上的水平。 这不是高利贷吗?  虽然每笔的金额比较少,但纯粹从利息的角度看这服务费就是非常高的利息。  2) 收入来源之二:电商中介费  因为很多学生,通过分期贷款平台,能够借钱买东西,对电商来说,实际上能看到明显的出售量增加。所以他们也非常愿意跟这些分期购物平台合作。因为这些分期购物平台能提供的订单量足够大,他们对电商也可以要求更低的批发价,从出售价格和批发价格的差价的部分,也可以得到收入。  这时候,我们在可以挖掘他们的收入结构,因为我不知道这些分期平台能拿到的批发价格水平,假如他们能购拿到3%的毛利水平(可能更高,也可能是更低,但这水平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范围),他们实际上以5722.03元的价格,拿到iPhone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学生购买iphone的时候,这平台所付出的代价却不是5899元,而是5722.03元。这么算的话,他们的实际收益率,月利息为1.995%, 年利息会变成23.93%了。 看起来这是很好的生意,不过这还不是高利贷吗?  4. 这社会为什么开始对大学生放高利贷了呢?  其实是,这案例跟95年, 96年的韩国的情况还比较相似。那时候大家都看到的是整个经济不停地发展,大家都认为明天应该是比今天好。市场的态度也很乐观,也就是说,那时候是消费一直在增长的时代。  但经济不可能是永远的高增长率成长。随着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变得缓慢,消费增加速度开始下降或达到饱和状态了。意思是说,现在有钱的,能花钱的人,已经都在花钱的状态。但是这社会/经济还需要持续成长,要不然大家(或投资者)会失去信心(或幻想)。  所以当时韩国政府默认允许很多信用卡公司发放信用卡,甚至对无收入的大学生也可以办到好多张信用卡,他们拿到信用卡之后,可以开始花钱了,市场看到了新的消费群体的出现。那时候,大家以为这是好事,市场的参与者都很开心。1997年,韩国一旦遇到经济衰退,大家发现这是大量垃圾债券出现的征兆。很多年轻人忽然变成信用不良身份。  5. 大学生分期购买,这真的是创新吗?  大学生根本没有信用记录,没有收入,所以是信用风险比较高的群体,所以银行或信用卡公司都不发放信用卡或贷款,国家或这些金融机构的制度给这些群体不允许发放信用卡、贷款,是都是金融的意义上合理的。但现在突然出现互联网金融或大学生分期购买的概念,糊里糊涂就可以给这些高风险群体提供贷款了。本质上这群体没有得到任何风险上的改善,但怎么可以发放贷款了呢? 我真找不到创新的点,大家为什么都说这是个创新呢?  现在这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变缓慢,银行利息也比较低,房地产经济也没有以前那么好,市场上的资本,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处,这时候这些钱的最后目的地是放高利贷的行业了吗?  为什么社会的成熟的参与者,给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群体发放高利贷,满足自己的利益呢?有这个必要吗? 当然大学生们也需要充分地理解分期购买,更合理地决策,但他们本来就相对的单纯、天真的群体,被诱惑拿到了高利贷,这纯粹是他们的错误吗?  6. 我还是想做社交。  内很多人都认为社交平台只是单纯的一个导流量的入口,他们以为加上一个游戏或加个电商入口,直接套现,他们却没有考虑社交平台的目的或方向。从开心网或人人网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得出这种方式显然不是社交平台该走的方向。  买新的iphone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有“逼格”的手机继续宅着刷朋友圈而已,却改变不了任何一个参与者的生活、人生。社交平台不仅是导流量的入口,而是不同想法的聚集地,通过社交平台,大家可以认识更多不同的人,碰到不同的想法,看到不同的世界。我相信通过这些过程每个人的人生变得更丰富多采,每个人的生活也得到变化。这是我在做社交最大的原因。  业内很多朋友说最近互联网金融比较火,成长也快,很容易挣钱,公司的估值也高。还有人说,社交已经过时了或得不到关注了。但我还是宁愿改变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愿意参与欺骗这社会未来成员的生意。  我是郑玹宇,来自韩国,初中赶上第一次互联网浪潮,赚到了人生第一个百万美金,进过软银风投,2013年从北大毕业。大学生社交平台tataUFO创始人
update -----------------------------------趣分期后来我了解了一些,在前文中没有提到。一开始我对趣分期的质疑是:小额信贷,催收成本太高,因此违约成本很低,大学生是信誉差的集体,违约率会很高后来了解了一下趣分期,有所改观:趣分期因为借款人集中且住所固定,其实催收成本不高。我一开始用小额信贷的框架去套是错误的,趣分期会直接找导员找学校,解决违约学生的问题。这有点类似于之前小贷公司很喜欢的公务员贷,坏账率非常低。以下是一开始的观点-----------------------------------不看好,商业模式看上去有些创新,实际上对人对己有害无益。大学生的坏账率是很高的,助学贷款的亏损和招商银行停发大学生信用卡都可以说明问题。如果只借top9高校学生,自然没有多少坏账,然而那些优秀的学生也不至于饮鸩止渴去付高额利息购买商品。大多数客户,冒昧的说,还是那些自我管控能力并不太强的学生,他们也很缺乏还款能力。可能有人要说京东的白条了,我只能说,京东的风控并不好,且至今年年亏损。他家大业大不怕赔,你呢?他的当前任务不是赚钱而是赚势,你呢?语气有点冲,因为我感觉这个产品是真的是害了大学生,之前专栏写过一篇文章贴于后文。---------------------------------------近来,在很多网贷媒介上都出现了“只要有本科生学历即可办理贷款,最低5万起“的消息,看到这里我非常地诧异,以我有限地金融经验来看,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一个本科学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到纯信用授信5万元的。一来,本科学生门槛太低,光凭借一张本科证明根本无法证明借款人的优质,也无法保证还款能力;二来,作为学生群体而言,基本上授信用途都是消费贷款,他们既无法对还款计划进行规划,也不能明白征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道德风险很大。无论是招行停止学生信用卡,还是国家助学贷款至今亏损,都对本科生大额借款敲响了警钟。多家P2P平台重复借款一个本科学生为什么能够在网络上借到这么多的资金,因为基本投资平台都集中于高息,我对低息的一些情况并不太过了解。出于好奇,我假装借款人联系了贷款业务员。原来,本科生之所以能在网络上纯信用借款5万,是利用了目前网贷征信系统不发达的漏洞,在多家不同的P2P平台重复借款,为避免被查水表,这些平台名称我就不一一透露了。不同的平台通常能给大学生授信大于都是5000上下,只要10个平台就能凑够5万,在中国目前共有2000+个平台的大背景下,这简直不值一提。问到贷款期限的问题,业务员很坦诚地对我说,单次借款期限并不能太长,但是他们有办法续借,“借到毕业都不成问题”这些在网络上发信息办理贷款的业务员仅仅是通过人脉关系起一个中介的作用,据了解,这些为学生办理贷款的中介,每月收入竟能达到3-4万元之巨。他们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抽成,学生办理一笔贷款,网贷平台要的利率基本1.5-2分,他们自己利用学生的信息不对称抽成0.5-1分,空手套白狼,这样的黑色产业链实在暴利!也难怪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愿意去从事这样的工作。债务违约风险巨大很多低息平台,贷款项目中都包含了学生信用贷款这一项,很多新闻都给了这样的贷款模式很高的评价,什么普惠金融啊,什么助力大学生成长啊。而实际情况呢?这些平台的想法不过是一些不接地气的一厢情愿罢了,大部分借款大学生都是进行的消费贷款,所谓消费贷款,就是不产生投资收益的贷款,他能拿什么来还款呢?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算术吧:一个大二学生,借款5万,2.5分利,等到他毕业的时候,借款本息总额就达到了12万之巨,每月光是利息就需要3040元,你认为,这真的是一个本科学生能够负担得起的吗?我若是这个学生,可能也只有违约一途了,作为学生,我的信用抹上了污点;作为平台,又多了一笔坏账;作为网贷投资人,又多了好些风险,其中渔利的,就只有那些办贷款的暴利中介罢了。很多时候,一笔1分利的贷款,借款人不变,利息增加到3分,实际上风险是大大增加的,放贷风险不仅仅取决于借款人的选择,同时也要看重借款利率和借款人的接受程度是否匹配。不仅是学生的还款能力,学生的还款意愿也很成问题。几年之前,招商银行取缔了学生信用卡,至此中国社会上学生已经无法办理任何一张信用卡了;另一边,助学贷款长期亏损,坏账率官方数据高达8%(实际可能还要上浮),助学贷款已经成为了一种政策性亏损项目。现在你对于学生的信用有了了解吗?那些高大上的互联网借贷平台你们造吗?普惠金融与不完备的征信体系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和小微个人借款人提供金融服务,这样的思路是值得肯定的。之所以在实践中出现这样的种种问题,还是因为目前中国的征信水平没有达到。在美国,信用付款占了主流,任何有工作的人,或者是一个大学生,银行都愿意给到足够的信用额度来供其支配,以至于线下高利贷基本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这样的信用额度不是随便给的,是基于美国非常完善的征信系统。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SSN(Social Security Number),这个安全号可以把一个美国人一生几乎所有的信用记录串在一起,包括个人的银行账号、税号、信用卡号、社会医疗保障号等都与之挂钩。目前美国征信已经被Experian等几个公司垄断,各大企业都在客户管理和人事考核等方面享受着征信公司提供的服务。如果一个人在美国有信用污点,在生活工作中会带来很多不便。征信制度不能普遍落实,大学生信用借款就无法开展,真心期待在未来的某日,p2p、小贷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都能拥有一个共同的征信信息库,并且将不良借款人信息上报央行,各大企业都可查阅。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征信生态,只有完善的制度才是道德的保证。
IT经理,目前在一家P2P公司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道北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