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心咒圣号时心里悲伤是什么原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觀音」和「觀世音」均重定向至此。關於其他同名的主題,請見「」。
觀世音菩薩(:????????????,Avalokite?vara;:?????????????????????? ?,威利:Chenrezigwangchug),又譯為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名號意思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為大乘佛教西方教主座下的上首,同一起,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同時祂也是之一。
佛经称某些菩萨在远古已成,祂們以大慈悲心,为度众生示現菩薩形象,重入世間教化救苦。观世音菩萨即是其中之一;过去佛号是正法明如来。
觀世音菩薩是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在各種大乘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世音菩薩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觀世音菩薩是所崇信的「」的首尊,民眾常將之繪製於家堂神畫「」上,與自家所祀神明一同,晨昏祭祀。的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人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薩,有「家家,戶戶觀世音」的讚譽。
來自的公元9世紀的觀音菩薩像,現藏於印度。
在早期的佛經中,多直接自「Avalokite?vara」音譯為「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譯為「光世音菩薩」,時的譯為「觀世音菩薩」。
法師等譯師們則譯為「觀自在菩薩」。「Avalokita」為「觀」,「i?vara」為「自在」,意為眾生所見之主,故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可見於今日的《》。
傳統上以為,因唐太宗的當中有個「世」字,為了,故當時將「觀世音菩薩」改稱為「觀音菩薩」,但其實「觀音菩薩」只是「觀世音菩薩」的簡稱。法師指出在梵文古本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名稱,1927年新疆出土的古抄本中,以Avalokitasvara為觀音菩薩的名稱,證實了他的說法。「娑伐羅」(svara),意思為「聲音」,Avalokitasvara可意譯為「觀音」,鳩摩羅什出生在地區,所見的應該就是這個版本。因此,觀音菩薩並非是因為避諱而出現的名稱。根據的說法,這可能是來自於不同地區所導致的。
「觀世音菩薩」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聲音」的,出自《》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又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另一重意思則出自《》。觀世音菩薩以聽音方法契入法性,證得耳根圓通,修成正果。
觀世音菩薩在作??????????????????????(Chenrezigwangchug),也是「觀自在」之意,與法師等譯師們譯意相同。因為藏文「觀自在」總共有五個藏語的音節,所以藏文書面、口語通常略稱「Chenrezig(「觀」、「眼視」)」三個音節,而省略了「wangchug(「自在」)」兩個音節。
來自公元750年的水月觀音青銅像,現藏於美國:)。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目前已不可考,在的信仰中,稱他是西方淨土中的大,如《》記載觀世音菩薩與同為西方極樂淨土中阿彌陀佛的左右脇侍菩薩。
《》敘述於過去生中曾為無諍念,他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他出家之後,即號「觀世音」;在久遠的將來,阿彌陀佛後,他將候補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據《》卷二記載,觀世音本名不眴,是無量劫前無諍念的長子,因為其在前發願:「願我行時,若有遭受種種苦惱恐怖,退失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沒有人可去請求保護,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那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則終不成就佛果。」
寶藏佛即為祂授記:「善男子!汝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汝為觀世音。」此說菩薩因地具大悲心,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因此寶藏佛為其命名觀世音。
所譯出的《》中認為(阿彌陀佛的另一名稱),又名「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觀自在王如來」,在西方清淨佛土中,祂即現佛身。但在五濁惡世中,祂即以觀自在菩薩的形像出現。
不空三藏所譯《》又說,觀世音菩薩將以「平等光明普照如來」的名號成佛,但在此經中並未提及祂與阿彌陀佛的關係。
而在其他上說此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正法明如來』,曾經是他的弟子。由於他的大悲願力及所發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因祂以救苦救難為己任,故在民間的影響極為深遠。
《》則認為過去曾經有佛,名「觀世音」,觀世音菩薩為其弟子,故也稱「觀世音」
來自的木雕彩繪水月觀音菩薩像。現藏於美國。
有些人將〈大悲咒〉前面發願的「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這個發願文作為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其實這個發願文是〈大悲咒〉的啟請發願,不是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應該是以《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悲華經》與《華嚴經》等記載的誓願,作為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記載:能仁作大師子吼,天人一切普得聞,我等今對世尊前,各發誠實最上願:我等乃至未來際,願我所行經多劫,隨入生死輪迴中,救度無數眾生類;我等今者以此緣,盡未來際悉思念,普為利樂諸眾生,於無邊劫行無懈;我等從今日已去,永滅貪瞋痴等垢,十方現在佛世尊,證我所說誠無妄;我等今發菩提心,不樂聲聞緣覺果,我等若有樂小心,決定當招妄語報;我所不樂二乘果,但以悲心為眾生,縱經俱胝多劫中,願我常行而不懈;如佛世尊所成就,如應佛剎廣莊嚴,願我當來得佛時,剎土倍多俱胝數;又願當來佛剎中,無有聲聞緣覺眾,純一菩薩所莊嚴,廣集無量諸智聚;願我得是莊嚴已,當令眾生得離垢,從諸佛法所出生,普使當持佛法藏;若我今時諸所說,真實無妄無別異,願此大海及山川,乃至大地皆震動;當發如是願言時,大地實時皆震動,不鼓音樂自然鳴,出微妙音遍十方;天雨眾華眾妙香,殊麗嚴好極可愛,俱胝百千妙天衣,周遍繽紛而散佈。(這是觀自在菩薩、大勢至菩薩,在「師子遊戲金光王如來」處,一起首發菩提心的誓願。)
《悲華經》記載:從前過恒河沙等阿僧祇劫之際,觀自在菩薩的本地是無諍念轉輪聖王的太子,在當時的寶藏佛前面回向、發願說:「我之所有一切善根,盡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回向、發願說:在安樂世界的無量壽佛進入無餘涅盤、正法時期過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觀自在菩薩常救護一切眾生令離諸怖願〉:
願一切眾生離險道怖。離熱惱怖。離迷惑怖。離系縛怖。離殺害怖。離王官怖。離貧窮怖。離不活怖。離惡名怖。離於死怖。離諸病怖。離黑暗怖。離遷移怖。離愛別怖。離怨會怖。離逼迫身怖。離逼迫心怖。離憂悲愁歎怖。離所求不得怖。離大眾威德怖。離流轉惡趣怖。 願諸眾生。若念於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恐怖。滅除障難。正念現前。複教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不退轉。
認為,六觀音指的是、、、、、。據《》卷二載,大悲觀世音破,大慈觀世音破三障,獅子無畏觀世音破三障,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道三障,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三障,大梵深遠觀世音破三障。
在,六觀音指的是、、、、、。此六觀音與天台六觀音相應。
三十三观音是大乘佛教对观音应化的三十三种形象的称呼。
(10)魚籃
(13)一葉
(16)延命
(19)能淨
(22)葉衣
(25)蛤蜊
(28)馬郎婦
(31)不二
(11)德王
(14)青頸
(17)眾寶
(20)阿耨
(23)琉璃
(26)六時
(29)合掌
(32)持蓮
(12)水月
(15)威德
(18)巖戶
(21)阿摩提
(24)多羅
(27)普慈
(30)一如
(33)灑水
是代表光明的大菩薩,能加持信眾,護佑平安。外現天女像,然並非天人,實際本地是大菩薩,《一切如來大祕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羅經》記載衪是從觀自在菩薩部所作的變化相。
,乃能顯現十方無量聖眾,接引無量修得的大菩薩,是觀音菩薩的化身。認為與觀音菩薩所有的化身本質相同。
或作穰麌梨菩薩,在佛教裡是觀世音菩薩、的化現之一,是以消伏毒害為特色的菩薩。
公元7世紀越南的高棉風格觀音菩薩雕像
雲南阿嵯耶觀音菩薩像
來自的16世紀觀世音菩薩鍍金青銅像
在佛教各種菩薩像中,觀世音菩薩像的種類最多,大概與觀世音有各種化身的說法有關。
《普門品》當中提到,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種,因應眾生的需要而現身說法。祂可以化身為、、、、、、、、、小王、、、宰官、、、、、、、童男、童女、、、、、、、、、、、等等。
一般來說,作為之一,觀世音菩薩頭戴寶冠,冠上有像,其它形象及衣物裝飾則與別的菩薩像沒有顯著差別。
觀世音在民間的形象變化和歷史時間、地域、風俗有很大關係,是百姓信仰的產物。
在中國,對觀世音菩薩的崇拜最早於公元隨著佛教的傳入而開始,並於中葉傳入和。
以前,佛教觀世音菩薩造像全部是男身。此後道、佛二教互相滲透、互相吸收,共同信仰觀音。宋朝之後佛教人士稱道教的慈航真人與觀世音菩薩乃同一神明而出現了按中國宋代仕女形象而塑造的「魚籃觀音」、「白衣觀音」等,並逐漸成為主流。
在佛教以外,觀世音菩薩在道教和民間的香火也十分興盛。稱之為「觀音大士」、「」、「」等;民間則認為祂善於救助婦女兒童,協助孕婦順利生產,因此又常尊稱祂為「送子觀音」;在中稱為「南海古佛」。可見其在的鼎盛。
在民間,觀世音菩薩的女性形象非常顯著,常被尊稱為「觀音媽」,又因為觀世音菩薩過去早已成佛,只是化現為菩薩濟世救人,故常尊稱為「觀音佛祖」,簡稱「」。認為,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心著稱,()是觀世音菩薩的屬下(或化身),所以大士爺頭頂觀世音菩薩像,在時,負責救渡、布施流浪在陽間的。
的觀世音菩薩像,常有尊者、尊者,兩服侍在菩薩左右兩旁。尊者是佛弟子,經過五十三參之後,終於悟道。龍女尊者則是娑竭羅之女,已於法華會上,又示現為童女身,與善財一同,成為觀世音菩薩的左右脅侍。
《》攝影作品是指1959年之後流傳於台灣民間,供台灣佛教、道教、儒教、齋教、一貫道、民間信仰等宗教信徒膜拜用之觀世音菩薩攝影顯像。
而由2003年台灣法院《台上字第四二四二號判決書》內容顯示,該圖像來源係不明人士以黑白攝影技術翻拍1890年(明治二十三年)日籍畫家原田直次郎原作《彩色騎龍觀音像圖》油畫之攝影作品。據稱,原收藏該作品的現仍保存這張油畫的原寸照片,而作品原件已由護國寺於1979年轉交:)收藏。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記載祈求觀音大士,「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善男信女至誠皆有感應。故許多不孕婦女,皆向觀音菩薩求禱,希望能有子嗣。而廟宇也以觀音菩薩懷抱幼童作為造像,是為送子觀音。
,貶為。當時,時常有人渡江溺斃,蔡襄不忍,於是發願興建(洛陽橋),觀音菩薩為一位手提魚籃的美麗,向公眾籌募建橋經費,該化身被稱為「魚籃觀音」。
民間故事,時右男子性喜騎射,嗜殺無度。一日市街上,忽然出現一名絕世,公開演講,要求眾人信仰佛教,戒除。並且發下豪語,願嫁給三日之內熟背《》的男子。眾人聞說,皆返家背經,惟法華一書,卷帙浩繁,人皆苦之。有一少年博聞強記,三日不寐,遂能背誦此經,娶得美女返家,但回家成婚時,美女已經病死。馬郎甚哀而殮之。啟棺時,美女遺體不見,只留下一張觀音菩薩之畫像。人稱美女為觀音菩薩化身,是謂「馬郎婦觀音」。《》亦有記載。
另說屍骨已然不見,唯鎖子骨尚存。粲禪師作詩曰:「豐姿窈窕鬢欹斜,賺殺郎君念法華。一把骨頭挑去後,不知明月落誰家?」
《》中提到了觀世音菩薩何以具有「千手千眼」: 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念我故,及為一切諸眾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
根據《》(後改稱《》,作者為的),認為祂是的三女兒,名。至出嫁年齡,出家為尼。妙莊王因此將其趕出王宮。後來妙莊王身患頑疾,危在旦夕,求救於一老僧,老僧診斷後認為只有以親生女兒的手眼配藥才能醫治。妙莊王只得求救於自己的大女兒和二女兒,然二女堅決不允。無奈老僧只得告知有位仙長,道法高深,興許能夠救愈。妙莊王來到香山,找到香山仙長,卻大吃一驚,原來仙長為自己三女兒,但此時已修成至道。女兒知道父親來意後,二話不說,當即割斷挖掉奉給妙莊王。妙莊王心裡十分難過,遂祈求於神明,使女兒再生手眼,結果神靈有眼,女兒果然長出了一千隻眼和一千雙手。妙莊王十分感動,令人在香山修建寺廟,專門祀奉妙善,並稱之為「觀音」。
時,民間都先祭拜「」,稱「面燃大士羽林監齋普渡真君」,俗稱「」或「」。「面燃大士」是諸之王,統領七月時在人間接受的諸家。
「面燃大士」的起源,說法有數個:一是祂是觀音大士的,故稱「大士爺」。二是祂原為諸鬼的首領,因受觀音大士教化而其門下,從此被稱作「大士爺」,成為護持盂蘭節普渡事項的。
「面燃大士」的形象一方面是源自《》中,觀音大士「應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現鬼王身而為說法」,是觀音大士教化界的需要而產生,另一方面是警惕人們應該積極、,不宜動貪愛及慳吝想,以免墮入心識,成為「面燃」的眷屬。
明代觀音像
德化窑白釉觀音坐像(展品)
觀世音菩薩信仰在七世紀也傳入,在中稱做「Chenrezigwangchug」,以的法相為主,被認為是其化身。是他忿怒相。
根據《》所載,觀世音菩薩見眾生難以救度,不禁左眼流下了一滴眼淚,化為,右眼流下了一滴眼淚,則化為。綠度母與白度母均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又根據尊者發現的書《》,當中記載將雪域的眾生都交給觀世音菩薩教化;觀世音菩薩有一名獼猴弟子受了戒,在雪域西藏修行時,遇上一名作雌猴打扮的女子以自殺逼婚,結果在觀世音菩薩的祝福下成婚(還賜他五穀種子),是為藏族人的祖先。
西藏國王亦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傳說他一出生則有三十二種相好,頭上更有一尊像。他所迎娶的則被認為是的化身,則為的化身。
梵文的“?????”,是觀世音菩薩的種子字,代表觀世音菩薩的智慧。
讀音“hrī?”(「赫利」),藏文:“?????”。
觀世音菩薩的無數,比較著名的有:、(o? ma?i padme hū?)、(nama? saptānā?- samyaksa?buddha-ko?īna? tadyathā o? cale cule cunde svāhā)、、等等。
:、、。:前三經再加、(同本異譯:)。
補怛洛伽山(梵文:Potalaka,又譯布怛落迦山、普陀洛迦山,簡稱為普陀山,義淨法師譯名海島山,或小白華山,又名光明山),因此山位於海島,島上滿佈小白華,清香美麗,傳說觀世音菩薩住此山中,常放光明,表示大悲光明,普門示現,因而得名。佛經所指補陀落迦山(普陀山),乃指而言,而與等處,皆是沿用補陀落迦山(普陀山)這個名稱。
《》說:「於此南方有山,名,彼有菩薩名觀世音自在。」又云:「海上有山多聖賢,聚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林香遍滿,眾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受教向南而行,漸至此山:「見其山巖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翡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寶石上,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這裡是佛典裡真正所指的普陀山。
唐三藏法師之《》卷十中,亦有記述称,南方海濱,有座,「東,有,山徑危險,巖谷敧傾。山頂有池,其水澄鏡,派出大河,周流繞山二十匝,入。池側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往來遊舍。其有願見菩薩者,不顧身命,厲水登山,忘其艱險,能達之者,蓋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請見,或作自在山形,或為塗灰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願。」
普陀山的观音像
在中國省市普陀區,之一的。島呈狹長形,島內崎嶇,由南至北,有錦屏山,光遊峰,伏龍山,雪浪山,青鼓山等,其中最高是島北的白華頂,又名佛頂山。島之東南有一小島,名洛迦山,合稱為普陀洛迦山,後人漸將普陀及洛迦分成兩個山名。
普陀山所以成為中國四大名山之一,名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其原因在普陀山誌記載,中國五代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諤,遊,見一觀音像,莊嚴殊勝,心慕不已,實行不問自取,請回日本供養。豈料船經普陀山時,海中忽湧無數鐵蓮花,舟不能行,如是三日三夜,慧諤驚而禱告曰:「如聖像與眾生無緣,當從所向,弟子隨從所適,建寺供養。」禱畢舟行,至潮音洞邊即停,慧諤捧大士像離舟登岸,時岸邊漁民,聽慧諤說明來意,大受感動。張氏漁翁獻出住宅,讓慧諤和尚供像安居,改名為「」。而慧諤和尚,亦成為普陀山的開山始祖。
普陀山最著名的山洞,是潮音洞,及梵音洞。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高約數丈,洞內怪石磷磷,海水湧入,其聲如雷,遊客僅可立於天窗外俯視,不能入內。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數十丈,洞底崩石累累,海水接踵而來,水花飛濺,聲如龍吟虎嘯,誠心朝山進香的有緣人,能見觀世音菩薩於洞中現身。
西藏的是座位於瑪布日山(紅山)上的宮殿。周約一里,普通稱布達拉(亦音補陀洛)。興建年代,大約在西曆五八一年,當時宮殿規模較小,至十七世紀末葉,達賴喇嘛在位時,有一執權僧人,名松格吉雅若,繪畫宮殿改建圖,於十八世紀建造成今日所見雄偉莊嚴的布達拉宮。據說,布達拉宮佛殿之靈塔,金壁輝煌,上段安置純金的觀音聖像。像內部封存有傳說出教王從迎回佛陀時代留下的觀音聖像。西藏自古,便以觀音菩薩為開國之祖。而歷代國王,多信仰觀世音菩薩。因此:西藏人在尊崇國王的同時,亦信仰觀世音菩薩。
:位於臺灣,主祀觀世音菩薩的著名古剎,為直轄市定古蹟。每逢觀世音菩薩三大節日、重要民俗節慶、初一十五等,香火鼎盛。
:位於臺灣,著名的觀音道場,可遠眺觀音山,園中有一巨石,上刻「念彼觀音力」,三十三觀音和四大菩薩羅列其中,大殿中的大自在王佛像和像高數十米,莊嚴優雅。此處風景絕佳,吸引許多塵世紛擾的遊客來沉澱他們的心靈。
:為臺灣新北市淡水區的廟宇,主祀觀世音菩薩。目前為。
:位於臺灣新北市,所建,是板橋人的信仰中心。
:位於臺灣新北市,是、一帶的信仰中心。
:位於臺灣新北市,有著名的開山觀音大士聖像,由創建。
:是位於臺灣新北市的著名景點,原稱竹林山寺,簡稱竹林寺,位於林口區竹林路325號,為一佛道混合寺廟,奉祀十八手觀音,香火鼎盛。
:位於臺灣,是世界佛教青年僧伽會(WBSY)主席、功德山 創辦人,中華國際大悲咒水功德會理事長上寬下如法師所創建。大殿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位於臺灣,是縣定古蹟。寺中主祀神明有:觀世音菩薩、玉皇大帝、太歲星君、地藏王菩薩、關聖帝君、門神四大天王等諸神。
:位於臺灣桃園市,是當地極富盛名的寺廟,主祀觀世音菩薩的天然石像,又稱石觀音甘泉寺、石觀音寺。石觀音寺也是觀音鄉地名的由來。
:位於臺灣,新竹地區著名佛寺,香火鼎盛。
:位於臺灣臺中市,為主祀觀音佛祖之廟宇,有台灣少見之黑面觀音,建自元年前,至年間方有正史之記載,迄今已有三百餘年之歷史,為之名勝古剎,信徒眾多。
:位於臺灣臺中市,主祀觀世音菩薩,創建年代是清十三年,是臺中地區儒、釋、道的齋教寺堂,亦是臺中市遠近馳名的宗教信仰中心。
:位於臺灣,彰化市設立後的第一間寺廟。
:位於臺灣彰化縣,屬國定古蹟,素有台灣之稱。
:位於臺灣,創建年代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縣定古蹟,是台灣著名觀音佛祖寺廟之一,神尊為黑面觀音。
:位於臺灣,為之一。該寺於年間正式建寺於外,年間因馬路拓寬而遭到拆除,才於今址重建。
:位於臺灣臺南市,創建年代是明永曆十九年(1665年),是觀世音菩薩在台灣最早的開基道場,也是台灣最古老的寺廟之一。
:位於臺灣臺南市,創建年代是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亦稱火山大仙寺、關仔嶺大仙寺,簡稱大仙寺,俗稱舊巖,位於台灣台南市白河關子嶺,是台灣直轄市定古蹟,臨濟宗佛寺,與俗稱新巖的火山碧雲寺合稱為南瀛八大景之關嶺雲巖。
:位於臺灣臺南市白河區,創建年代是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原名火山廟,源於白河大仙寺,亦稱白河碧雲寺、關子嶺碧雲寺,簡稱碧雲寺,俗稱新巖,位於台灣台南市白河關子嶺,是台灣直轄市定古蹟,佛道混合寺廟,與俗稱舊巖的大仙寺合稱為南瀛八大景之關嶺雲巖,距大仙寺約五公里、水火同源約一公里。與東山碧軒寺關係密切。
:位於臺灣臺南市,創建年代是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以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東山迎佛祖聞名,與火山碧雲寺同源,關係密切。
:位於臺灣,觀音殿中供奉台灣罕有的,示現當代少見的相觀音菩薩,因為莊嚴殊勝,所以信徒眾多,香火鼎盛。
:位於臺灣高雄市,在觀亭地區,建廟三百餘年、高雄內門宋江陣嘉年華會所在地,原本只是郭氏家族的保護神,因「飛爐」神蹟,而由庄民共同出資建寺,為內門地區著名古廟。
:位於臺灣高雄市內門區,在內埔地區,民國54年內門紫竹寺,觀音佛祖大媽、二媽、三媽重新粉面開光在七七四十九天降臨,要在內埔地區開基建廟供奉二媽,由於地方政治因素,觀亭地區不讓內埔地區建廟供奉,於是內埔地區請示玉皇大帝是否該在此建廟,得到玉皇大帝的連六個聖筊同意,玉皇大帝將此廟命名為內門「南海」紫竹寺,在民國56年興建,民國65年峻工。
:位於臺灣高雄市內門區,是全台唯一以紅面化身,恭戴五佛帽,興建全台的第一間紅面觀音廟宇。
:位於臺灣高雄市,屬國定古蹟。
:位於,是一间影响力深远的庙宇,于越王年间(618年)开始兴建,1623年重修,正殿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目前属于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已有千年历史,海外龙山寺均为该处分灵。由于历史悠久,不论是晋江的本寺或海外诸多分灵寺庙,在战乱中都常传出神蹟,也造就了各地龙山寺的香火鼎盛。
:位於,集观音菩萨三十三种化身于一堂的场所。
:位于州,槟岛的亚依淡(Air Itam)。建于1893年,寺庙依山而建,占地12公顷。
此外,有說的補陀洛寺,的補陀落,的,還有的,都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觀世音菩薩每年有三大節日,此三大節日為誕辰、得道、出家。
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紀念日。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有觀音菩薩這個人物。
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唐言『觀自在』,合字連聲,梵語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縛盧枳多』,譯曰『觀』,『伊濕伐邏』,譯曰『自在』。舊譯為『光世音』或『觀世音』,皆訛謬也。」
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五:「舊譯觀世音,或言光世音,並訛。又尋天竺多羅葉本,皆云舍婆羅,則譯為自在。雪山以來經本,皆云娑婆羅,則譯為音。當以舍、娑兩聲相近,遂致訛失。」
唐譯《》:「我念往昔時,觀自在菩薩於我前成佛,號曰『正法明』,十號具足。我於彼時為彼佛下作苦行弟子,蒙其教化,今得成佛。十方如來皆由觀自在教化之力故,於妙國土得無上道,轉妙法輪。」《》也認為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名為「正法明如來」,但此經並未提到釋迦牟尼佛曾為其弟子。
《楞嚴經》:「憶念我昔,無量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于君方著,陳懷宇等譯:《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曹仕邦:〈〉。
佐伯富:〈〉。
顏娟英:〈〉。
:隐藏分类: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
() ()( | )
===六觀音===
===六觀音===
[[天台宗]][[智者大師]]認為,六觀音指的是[[大悲觀音]]、[[大慈觀音]]、[[獅子無畏觀音]]、[[大光普照觀音]]、[[天人丈夫觀音]]、[[大梵深遠觀音]]。據[[摩訶止觀]]卷二載,大悲觀世音破[[地獄|地獄道]][[三障]],大慈觀世音破[[餓鬼|餓鬼道]]三障,獅子無畏觀世音破[[畜生|畜生道]]三障,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羅]]道三障,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人道]]三障,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三障。
[[天台宗]][[智者大師]]認為,六觀音指的是[[大悲觀音]]、[[大慈觀音]]、[[獅子無畏觀音]]、[[大光普照觀音]]、[[天人丈夫觀音]]、[[大梵深遠觀音]]。據《[[摩訶止觀]]》卷二載,大悲觀世音破[[地獄|地獄道]][[三障]],大慈觀世音破[[餓鬼|餓鬼道]]三障,獅子無畏觀世音破[[畜生|畜生道]]三障,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羅]]道三障,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人道]]三障,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三障。
在東密,六觀音指的是[[千手觀音]]、[[聖觀音]]、[[馬頭明王|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準提觀音]]、[[如意輪觀音]]。
在[[東密]],六觀音指的是[[千手觀音]]、[[聖觀音]]、[[馬頭明王|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準提觀音]]、[[如意輪觀音]]。此六觀音與天台六觀音相應。
===三十三觀音===
===三十三觀音===
日 (二) 15:23的版本
「觀音」和「觀世音」均重定向至此。關於其他同名的主題,請見「」。
觀世音菩薩(:????????????,Avalokite?vara,藏文:??????????????????????威利Chenrezigwangchug藏语拼音qênrêsig),,又譯為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观世音自在菩萨,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大乘佛教西方教主座下的上首,同一起,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同時祂也是之一。
佛经称某些菩萨在远古已成,祂們以大慈悲心,为度众生示現菩薩形象,重入世間教化救苦。观世音菩萨即是其中之一;过去佛号是正法明如来。
觀世音菩薩是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在各種大乘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世音菩薩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觀世音菩薩是所崇信的「」的首尊,民眾常將之繪製於家堂神畫「」上,與自家所祀神明一同,晨昏祭祀。的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人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薩,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讚譽。
來自的公元9世紀的觀音菩薩像,現藏於印度。
在早期的佛經中,多直接自「Avalokite?vara」音譯為「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譯為「光世音菩薩」,時的譯為「觀世音菩薩」。
法師等譯師們則譯為「觀自在菩薩」。「Avalokita」為「觀」,「i?vara」為「自在」,意為眾生所見之主,故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可見於今日的《》。
傳統上以為,因唐太宗的當中有個「世」字,為了,故當時將「觀世音菩薩」改稱為「觀音菩薩」,但其實「觀音菩薩」只是「觀世音菩薩」的簡稱。法師指出在梵文古本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名稱,1927年新疆出土的古抄本中,以Avalokitasvara為觀音菩薩的名稱,證實了他的說法。「娑伐羅」(svara),意思為「聲音」,Avalokitasvara可意譯為「觀音」,鳩摩羅什出生在地區,所見的應該就是這個版本。因此,觀音菩薩並非是因為避諱而出現的名稱。根據的說法,這可能是來自於不同地區所導致的。
但观世音自在菩萨,光世音的译法,却找不到梵文的来源。
「觀世音菩薩」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聲音」的,出自《》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又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另一重意思則出自《》。觀世音菩薩以聽音方法契入法性,證得耳根圓通,修成正果。
觀世音菩薩在作 ??????????????????????(Chenrezigwangchug),也是「觀自在」之意,與法師等譯師們譯意相同。因為藏文「觀自在」總共有五個藏語的音節,所以藏文書面、口語通常略稱「Chenrezig(「觀」、「眼視」)」三個音節,而省略了「wangchug(「自在」)」兩個音節。
來自公元750年的水月觀音青銅像,現藏於美國:)。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目前已不可考,在的信仰中,稱他是西方淨土中的大,如《》記載觀世音菩薩與同為西方極樂淨土中阿彌陀佛的左右脇侍菩薩。
《》敘述於過去生中曾為無諍念,他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他出家之後,即號「觀世音」;在久遠的將來,阿彌陀佛後,他將候補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據《》卷二記載,觀世音本名不眴,是無量劫前無諍念的長子,因為其在前發願:「願我行時,若有遭受種種苦惱恐怖,退失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沒有人可去請求保護,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那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則終不成就佛果。」
寶藏佛即為祂授記:「善男子!汝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汝為觀世音。」此說菩薩因地具大悲心,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因此寶藏佛為其命名觀世音。
三藏所譯出的密教《》中認為(阿彌陀佛的另一名稱),又名「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觀自在王如來」,在西方清淨佛土中,祂即現佛身。但在五濁惡世中,祂即以觀自在菩薩的形像出現。
不空三藏所譯《》又說,觀世音菩薩將以「平等光明普照如來」的名號成佛,但在此經中並未提及祂與阿彌陀佛的關係。
而在其他上說此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正法明如來』,曾經是他的弟子。由於他的大悲願力及所發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因祂以救苦救難為己任,故在民間的影響極為深遠。
《》則認為過去曾經有佛,名「觀世音」,觀世音菩薩為其弟子,故也稱「觀世音」
來自的木雕彩繪水月觀音菩薩像。現藏於美國。
有些人將〈大悲咒〉前面發願的「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這個發願文作為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其實這個發願文是〈大悲咒〉的啟請發願,不是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應該是以《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悲華經》與《華嚴經》等記載的誓願,作為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記載:能仁作大師子吼,天人一切普得聞,我等今對世尊前,各發誠實最上願:我等乃至未來際,願我所行經多劫,隨入生死輪迴中,救度無數眾生類;我等今者以此緣,盡未來際悉思念,普為利樂諸眾生,於無邊劫行無懈;我等從今日已去,永滅貪瞋痴等垢,十方現在佛世尊,證我所說誠無妄;我等今發菩提心,不樂聲聞緣覺果,我等若有樂小心,決定當招妄語報;我所不樂二乘果,但以悲心為眾生,縱經俱胝多劫中,願我常行而不懈;如佛世尊所成就,如應佛剎廣莊嚴,願我當來得佛時,剎土倍多俱胝數;又願當來佛剎中,無有聲聞緣覺眾,純一菩薩所莊嚴,廣集無量諸智聚;願我得是莊嚴已,當令眾生得離垢,從諸佛法所出生,普使當持佛法藏;若我今時諸所說,真實無妄無別異,願此大海及山川,乃至大地皆震動;當發如是願言時,大地實時皆震動,不鼓音樂自然鳴,出微妙音遍十方;天雨眾華眾妙香,殊麗嚴好極可愛,俱胝百千妙天衣,周遍繽紛而散佈。(這是觀自在菩薩、大勢至菩薩,在「師子遊戲金光王如來」處,一起首發菩提心的誓願。)
《悲華經》記載:從前過恒河沙等阿僧祇劫之際,觀自在菩薩的本地是無諍念轉輪聖王的太子,在當時的寶藏佛前面回向、發願說:「我之所有一切善根,盡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回向、發願說:在安樂世界的無量壽佛進入無餘涅盤、正法時期過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觀自在菩薩常救護一切眾生令離諸怖願〉:
願一切眾生離險道怖。離熱惱怖。離迷惑怖。離系縛怖。離殺害怖。離王官怖。離貧窮怖。離不活怖。離惡名怖。離於死怖。離諸病怖。離黑暗怖。離遷移怖。離愛別怖。離怨會怖。離逼迫身怖。離逼迫心怖。離憂悲愁歎怖。離所求不得怖。離大眾威德怖。離流轉惡趣怖。 願諸眾生。若念於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恐怖。滅除障難。正念現前。複教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不退轉。
認為,六觀音指的是、、、、、。據《》卷二載,大悲觀世音破,大慈觀世音破三障,獅子無畏觀世音破三障,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道三障,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三障,大梵深遠觀世音破三障。
在,六觀音指的是、、、、、。此六觀音與天台六觀音相應。
三十三观音是大乘佛教对观音应化的三十三种形象的称呼。
(10)魚籃
(13)一葉
(16)延命
(19)能淨
(22)葉衣
(25)蛤蜊
(28)馬郎婦
(31)不二
(11)德王
(14)青頸
(17)眾寶
(20)阿耨
(23)琉璃
(26)六時
(29)合掌
(32)持蓮
(12)水月
(15)威德
(18)巖戶
(21)阿摩提
(24)多羅
(27)普慈
(30)一如
(33)灑水
雲南西元12世紀的阿嵯耶觀音像,現藏於美國華盛頓特區。
在佛教各種菩薩像中,觀世音菩薩像的種類最多,大概與觀世音有各種化身的說法有關。
《普門品》當中提到,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種,因應眾生的需要而現身說法。祂可以化身為、、、、、、、、、小王、、、宰官、、、、、、、童男、童女、、、、、、、、、、、等等。
一般來說,作為之一,觀世音菩薩頭戴寶冠,冠上有像,其它形象及衣物裝飾則與別的菩薩像沒有顯著差別。
觀世音在民間的形象變化和歷史時間、地域、風俗有很大關係,是百姓信仰的產物。
在中國,對觀世音菩薩的崇拜最早於公元隨著佛教的傳入而開始,並於中葉傳入和。
以前,佛教觀世音菩薩造像全部是男身。此後道、佛二教互相滲透、互相吸收,共同信仰觀音。宋朝之後佛教人士稱道教的慈航真人與觀世音菩薩乃同一神明而出現了按中國宋代仕女形象而塑造的「魚籃觀音」、「白衣觀音」等,並逐漸成為主流。
在佛教以外,觀世音菩薩在道教和民間的香火也十分興盛。稱之為「觀音大士」、「」、「」等;民間則認為祂善於救助婦女兒童,協助孕婦順利生產,因此又常尊稱祂為「送子觀音」;在中稱為「南海古佛」。可見其在的鼎盛。
在民間,觀世音菩薩的女性形象非常顯著,常被尊稱為「觀音媽」,又因為觀世音菩薩過去早已成佛,只是化現為菩薩濟世救人,故常尊稱為「觀音佛祖」,簡稱「」。認為,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心著稱,()是觀世音菩薩的屬下(或化身),所以大士爺頭頂觀世音菩薩像,在時,負責救渡、布施流浪在陽間的。
的觀世音菩薩像,常有尊者、尊者,兩服侍在菩薩左右兩旁。尊者是佛弟子,經過五十三參之後,終於悟道。龍女尊者則是娑竭羅之女,已於法華會上,又示現為童女身,與善才一同,成為觀世音菩薩的左右脅侍。
《》攝影作品是指1959年之後流傳於台灣民間,供台灣佛教、道教、儒教、齋教、一貫道、民間信仰等宗教信徒膜拜用之觀世音菩薩攝影顯像。
而由2003年台灣法院《台上字第四二四二號判決書》內容顯示,該圖像來源係不明人士以黑白攝影技術翻拍(明治二十三年)日籍畫家原田直次郎原作《彩色騎龍觀音像圖》油畫之攝影作品。據稱,原收藏該作品的現仍保存這張油畫的原寸照片,而作品原件已由護國寺於1979年轉交:)收藏。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記載祈求觀音大士,「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善男信女至誠皆有感應。故許多不孕婦女,皆向觀音菩薩求禱,希望能有子嗣。而廟宇也以觀音菩薩懷抱幼童作為造像,是為送子觀音。
,貶為。當時,時常有人渡江溺斃,蔡襄不忍,於是發願興建(洛陽橋),觀音菩薩為一位手提魚籃的美麗,向公眾籌募建橋經費,該化身被稱為「魚籃觀音」。
民間故事,時右男子性喜騎射,嗜殺無度。一日市街上,忽然出現一名絕世,公開演講,要求眾人信仰,戒除。並且發下豪語,願嫁給三日之內熟背《》的男子。眾人聞說,皆返家背經,惟法華一書,卷帙浩繁,人皆苦之。有一少年博聞強記,三日不寐,遂能背誦此經,娶得美女返家,但回家成婚時,美女已經病死。馬郎甚哀而殮之。啟棺時,美女遺體不見,只留下一張之畫像。人稱美女為化身,是謂「馬郎婦觀音」。《》亦有記載。
另說屍骨已然不見,唯鎖子骨尚存。粲禪師作詩曰:「豐姿窈窕鬢欹斜,賺殺郎君念法華。一把骨頭挑去後,不知明月落誰家?」
《》中提到了觀世音菩薩何以具有「千手千眼」: 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念我故,及為一切諸眾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
根據《》(後改稱《》,作者為的),認為祂是的三女兒,名。至出嫁年齡,出家為尼。妙莊王因此將其趕出王宮。後來妙莊王身患頑疾,危在旦夕,求救於一老僧,老僧診斷後認為只有以親生女兒的手眼配藥才能醫治。妙莊王只得求救於自己的大女兒和二女兒,然二女堅決不允。無奈老僧只得告知有位仙長,道法高深,興許能夠救愈。妙莊王來到香山,找到香山仙長,卻大吃一驚,原來仙長為自己三女兒,但此時已修成至道。女兒知道父親來意後,二話不說,當即割斷挖掉奉給妙莊王。妙莊王心裡十分難過,遂祈求於神明,使女兒再生手眼,結果神靈有眼,女兒果然長出了一千隻眼和一千雙手。妙莊王十分感動,令人在香山修建寺廟,專門祀奉妙善,並稱之為「觀音」。
時,民間都先祭拜「」,稱「面燃大士羽林監齋普渡真君」,俗稱「」或「」。「面燃大士」是諸之王,統領七月時在人間接受的諸家。
「面燃大士」的起源,說法有數個:一是祂是的,故稱「大士爺」。二是祂原為諸鬼的首領,因受教化而其門下,從此被稱作「大士爺」,成為護持盂蘭節普渡事項的。
「面燃大士」的形象一方面是源自《》中,觀音大士「應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現鬼王身而為說法」,是觀音大士教化界的需要而產生,另一方面是警惕人們應該積極、,不宜動貪愛及慳吝想,以免墮入心識,成為「面燃」的眷屬。
明代觀音像
德化窑白釉觀音坐像(展品)
內的觀音菩薩金像
內的觀世音菩薩像
觀世音菩薩信仰在七世紀也傳入,在中稱做「Chenrezigwangchug」,以四臂觀音的法相為主,被認為是其化身。是他忿怒相。
根據《》所載,觀世音菩薩見眾生難以救度,不禁左眼流下了一滴眼淚,化為,右眼流下了一滴眼淚,則化為。綠度母與白度母均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又根據尊者發現的書《》,當中記載將雪域的眾生都交給觀世音菩薩教化;觀世音菩薩有一名獼猴弟子受了戒,在雪域西藏修行時,遇上一名作雌猴打扮的女子以自殺逼婚,結果在觀世音菩薩的祝福下成婚(還賜他五穀種子),是為藏族人的祖先。
西藏國王亦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傳說他一出生則有三十二種相好,頭上更有一尊像。他所迎娶的則被認為是的化身,則為的化身。
梵文的“?????”,是觀世音菩薩的種子字,代表觀世音菩薩的智慧。
讀音“hrī?”(「赫利」),藏文:“?????”。
觀世音菩薩的無數,比較著名的有:(o? ma?i padme hū?)、(nama? saptānā?- samyaksa?buddha-ko?īna? tadyathā o? cale cule cunde svāhā)、、。
:、、。:前三經再加、(同本異譯:)。
補怛洛伽山(梵文:Potalaka,又譯布怛落迦山、普陀洛迦山,簡稱為普陀山,義淨法師譯名海島山,或小白華山,又名光明山),因此山位於海島,島上滿佈小白華,清香美麗,傳說觀世音菩薩住此山中,常放光明,表示大悲光明,普門示現,因而得名。佛經所指補陀落迦山(普陀山),乃指而言,而與等處,皆是延用補陀落迦山(普陀山)這個名稱。
《》說:「於此南方有山,名,彼有菩薩名觀世音自在。」又云:「海上有山多聖賢,聚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林香遍滿,眾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受教向南而行,漸至此山:「見其山巖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翡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寶石上,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這裡是佛典裡真正所指的普陀山。
唐三藏法師之《》卷十中,亦有記述称,南方海濱,有座,「東,有,山徑危險,巖谷敧傾。山頂有池,其水澄鏡,派出大河,周流繞山二十匝,入。池側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往來遊舍。其有願見菩薩者,不顧身命,厲水登山,忘其艱險,能達之者,蓋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請見,或作自在山形,或為塗灰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願。」
在中國省市普陀區,之一的。島呈狹長形,島內崎嶇,由南至北,有錦屏山,光遊峰,伏龍山,雪浪山,青鼓山等,其中最高是島北的白華頂,又名佛頂山。島之東南有一小島,名洛迦山,合稱為普陀洛迦山,後人漸將普陀及洛迦分成兩個山名。
普陀山所以成為中國四大名山之一,名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其原因在普陀山誌記載:謂中國五代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諤,遊,見一觀音像,莊嚴殊勝,心慕不已,實行不問自取,請回日本供養。豈料船經普陀山時,海中忽湧無數鐵蓮花,舟不能行,如是三日三夜,慧諤驚而禱告曰:「如聖像與眾生無緣,當從所向,弟子隨從所適,建寺供養。」禱畢舟行,至潮音洞邊即停,慧諤捧大士像離舟登岸,時岸邊漁民,聽慧諤說明來意,大受感動。張氏漁翁獻出住宅,讓慧諤和尚供像安居。改名為「不肯去觀音院。」而慧諤和尚,亦成為普陀山的開山始祖。
普陀山最著名的山洞,是潮音洞,及梵音洞。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高約數丈,洞內怪石磷磷,海水湧入,其聲如雷,遊客僅可立於天窗外俯視,不能入內。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數十丈,洞底崩石累累,海水接踵而來,水花飛濺,聲如龍吟虎嘯,誠心朝山進香的有緣人,能見觀世音菩薩於洞中現身。
西藏的是座位於瑪布日山(紅山)上的宮殿。周約一里,普通稱布達拉(亦音補陀洛)。興建年代,大約在西曆五八一年,當時宮殿規模較小,至十七世紀末葉,達賴喇嘛在位時,有一執權僧人,名松格吉雅若,繪畫宮殿改建圖,於十八世紀建造成今日所見雄偉莊嚴的布達拉宮。據說,布達拉宮佛殿之靈塔,金壁輝煌,上段安置純金的觀音聖像。像內部封存有傳說出教王從迎回佛陀時代留下的觀音聖像。西藏自古,便以觀音菩薩為開國之祖。而歷代國王,多信仰觀世音菩薩。因此:西藏人在尊崇國王的同時,亦信仰觀世音菩薩。
:位於臺灣,主祀觀世音菩薩的著名古剎,為直轄市定古蹟。每逢觀世音菩薩三大節日、重要民俗節慶、初一十五等,香火鼎盛。
:位於臺灣,著名的觀音道場,可遠眺觀音山,園中有一巨石,上刻「念彼觀音力」,三十三觀音和四大菩薩羅列其中,大殿中的大自在王佛像和像高數十米,莊嚴優雅。此處風景絕佳,吸引許多塵世紛擾的遊客來沉澱他們的心靈。
:為臺灣新北市淡水區的廟宇,主祀觀世音菩薩。目前為。
:位於臺灣新北市,所建,是板橋人的信仰中心。
:位於臺灣新北市,是、一帶的信仰中心。
:位於臺灣新北市,有著名的開山觀音大士聖像,由創建。
:是位於臺灣新北市的著名景點,原稱竹林山寺,簡稱竹林寺,位於林口區竹林路325號,為一佛道混合寺廟,奉祀十八手觀音,香火鼎盛。
:位於臺灣,是縣定古蹟。寺中主祀神明有:觀世音菩薩、玉皇大帝、太歲星君、地藏王菩薩、關聖帝君、門神四大天王等諸神。
:位於臺灣桃園縣,是當地極富盛名的寺廟,主祀觀世音菩薩的天然石像,又稱石觀音甘泉寺、石觀音寺。石觀音寺也是觀音鄉地名的由來。
:位於臺灣,新竹地區著名佛寺,香火鼎盛。
:位於臺灣,為主祀觀音佛祖之廟宇,有台灣少見之黑面觀音,建自元年前,至年間方有正史之記載,迄今已有三百餘年之歷史,為之名勝古剎,信徒眾多。
:位於臺灣,彰化市設立後的第一間寺廟。
:位於臺灣彰化縣,屬國定古蹟,素有台灣之稱。
:位於臺灣,創建年代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縣定古蹟,是台灣著名觀音佛祖寺廟之一,神尊為黑面觀音。
:位於臺灣,為之一。該寺於年間正式建寺於外,年間因馬路拓寬而遭到拆除,才於今址重建。
:位於臺灣臺南市,創建年代是明永曆十九年(1665年),是觀世音菩薩在台灣最早的開基道場,也是台灣最古老的寺廟之一。
:位於臺灣臺南市,創建年代是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亦稱火山大仙寺、關仔嶺大仙寺,簡稱大仙寺,俗稱舊巖,位於台灣台南市白河關子嶺,是台灣直轄市定古蹟,臨濟宗佛寺,與俗稱新巖的火山碧雲寺合稱為南瀛八大景之關嶺雲巖。
:位於臺灣臺南市白河區,創建年代是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原名火山廟,源於白河大仙寺,亦稱白河碧雲寺、關子嶺碧雲寺,簡稱碧雲寺,俗稱新巖,位於台灣台南市白河關子嶺,是台灣直轄市定古蹟,佛道混合寺廟,與俗稱舊巖的大仙寺合稱為南瀛八大景之關嶺雲巖,距大仙寺約五公里、水火同源約一公里。與東山碧軒寺關係密切。
:位於臺灣臺南市,創建年代是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以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東山迎佛祖聞名,與火山碧雲寺同源,關係密切。
:位於臺灣,觀音殿中供奉台灣罕有的,示現當代少見的相觀音菩薩,因為莊嚴殊勝,所以信徒眾多,香火鼎盛。
:位於臺灣高雄市,在觀亭地區,建廟三百餘年、高雄內門宋江陣嘉年華會所在地,原本只是郭氏家族的保護神,因「飛爐」神蹟,而由庄民共同出資建寺,為內門地區著名古廟。
:位於臺灣高雄市內門區,在內埔地區,民國54年內門紫竹寺,觀音佛祖大媽、二媽、三媽重新粉面開光在七七四十九天降臨,要在內埔地區開基建廟供奉二媽,由於地方政治因素,觀亭地區不讓內埔地區建廟供奉,於是內埔地區請示玉皇大帝是否該在此建廟,得到玉皇大帝的連六個聖筊同意,玉皇大帝將此廟命名為內門「南海」紫竹寺,在民國56年興建,民國65年峻工。
:位於臺灣高雄市內門區,是全台唯一以紅面化身,恭戴五佛帽,興建全台的第一間紅面觀音廟宇。
:位於臺灣高雄市,屬國定古蹟。
:位於,是一间影响力深远的庙宇,于越王年间()开始兴建,重修,正殿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目前属于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已有千年历史,海外龙山寺均为该处分灵。由于历史悠久,不论是晋江的本寺或海外诸多分灵寺庙,在战乱中都常传出神蹟,也造就了各地龙山寺的香火鼎盛。
:位於,集观音菩萨三十三种化身于一堂的场所。
:位于州,槟岛的亚依淡(Air Itam)。建于1893年,寺庙依山而建,占地12公顷。
此外,有說的補陀洛寺,的補陀落,的,還有的,都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觀世音菩薩每年有三大節日,此三大節日為誕辰、得道、出家。
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紀念日。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有觀音菩薩這個人物。
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唐言『觀自在』,合字連聲,梵語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縛盧枳多』,譯曰『觀』,『伊濕伐邏』,譯曰『自在』。舊譯為『光世音』或『觀世音』,皆訛謬也。」
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五:「舊譯觀世音,或言光世音,並訛。又尋天竺多羅葉本,皆云舍婆羅,則譯為自在。雪山以來經本,皆云娑婆羅,則譯為音。當以舍、娑兩聲相近,遂致訛失。」
唐譯《》:「我念往昔時,觀自在菩薩於我前成佛,號曰『正法明』,十號具足。我於彼時為彼佛下作苦行弟子,蒙其教化,今得成佛。十方如來皆由觀自在教化之力故,於妙國土得無上道,轉妙法輪。」《》也認為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名為「正法明如來」,但此經並未提到釋迦牟尼佛曾為其弟子。
《楞嚴經》:「憶念我昔,無量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于君方著,陳懷宇等譯:《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隐藏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藏王菩萨超度心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