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港上镇镇故献地图那边发展怎样?交通方便吗?

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示​意​图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文化专家称:惠州是珠三角乃至港澳地区文化母城&&
& & 日 13:19& & 来源:广东新闻网
  中新广东网惠州12月16日电&&(马云霞) 有“岭南名郡”之称的广东惠州,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文化建设也得到突飞猛进发展,如今,惠州已然成为珠三角乃至广东的一颗新星。15日举行的“文化惠州”高峰论坛上,中国作协副主席蒋子龙充分肯定了惠州在东江流域的“龙头”文化地位。他认为,惠州是珠三角乃至港澳的“文化瑰宝”。
  蒋子龙说,东江是惠州的母亲河,它还养育了深圳、东莞以及港澳百姓。也就是说,惠州是文化母城,相对而言,香港、东莞、深圳是文化子城。“别看这些城市多么发达,在文化上它们还是‘啃老族’,至今还喝东江的奶,还喝惠州的奶。”
  惠州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称。从唐到近代的1000多年间,有48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寓居惠州3年写下一些反映当地物产和他在当地的生活的诗歌,孙中山、周恩来曾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
  蒋子龙说,当今社会陷入一种文化焦渴,民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今,发掘和张扬自己的文化个性对城市的长足发展必然起到重大重要。他认为,惠州是一座颇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有“四宝“,即葛洪和罗浮山、王朝云与苏东坡、廖氏家族、叶挺。此外,他对惠东渔歌及龙门农民画等也表示了高度肯定。
  著名文艺评论家黄树森也表示,在广东的地域文化里面惠州是独一无二的,不仅有山有海有湖,还有现代农业、森林生态、罗浮自然。
  他认为,惠州有很多文化名片,无论是葛洪还是罗浮山,无论是道教文化还是针灸养生,无论是西湖美景还是海滨秀色,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其中,他特别提到,惠州具有绿色之“道“发展潜力。
  对于惠州文化的发展,苏东坡研究专家刘小川说,在文化上惠州有很多牌子可以打,但要注意文化泡沫。他指出,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剧今天看了明天就忘了,很少有能让人记住的,“这就提醒我们确实要防止文化的泡沫化。”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韶关新丰:泡汤赏枫观百年围屋
10:15:00&&来源:信息时报
--------------------------------------------------------------------------------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
腾讯微博&&开心&&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网易微博&&QQ空间&&人人&&豆瓣&&白社会&&和讯微博&&Digg&&MySpace&&Yahoo! Buzz&&Linkedin&&Mixx&&
[提要]&&一年一度的新丰枫叶节日前在韶关市新丰县开幕,“江门万人游新丰首发仪式”、“溯江寻源――珠三角登山爱好者云髻山登顶比赛”和“走进新丰?媒体体验团活动”也同期举行。枫叶节期间,记者入住了云天海温泉原始森林度假村,据说这是一个按五星级标准投资建造的度假型温泉酒店。
  一年一度的新丰枫叶节日前在韶关市新丰县开幕,“江门万人游新丰首发仪式”、“溯江寻源――珠三角登山爱好者云髻山登顶比赛”和“走进新丰?媒体体验团活动”也同期举行。作为媒体体验团活动成员,信息时报记者在枫叶节期间,走访了新丰诸多旅游景点,除了被火红的“枫景”震撼外,在原始森林中泡温泉、参观有百年历史的客家围屋,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美“枫景”云髻高山
  新丰隶属韶关市,作为每年的大型节庆活动之一,新丰枫叶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多年,而欣赏新丰枫叶节的最佳地点,就是风景迷人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云髻山了。
  导游小许告诉我们,新丰是典型的山区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在新丰境内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大山就有六十五座,而云髻山的主峰,海拔就有1438.8米,是珠三角周边最高峰,这里植被保存完好,核心区还有原始森林,同时,广东最丰富的枫树资源也在云髻山。
  据了解,云髻山野生的数以万计的枫树是岭南罕见的三角枫,可与加拿大、韩国的红枫相媲美。每到秋天,体形精巧、色泽红艳的枫叶就构成了最美的“枫景”。秋风掠过,在山野间掀起层层波浪,形成一道火红树海的壮观景色……当地人告诉我们,大概从12月初到年底,是枫叶最红的时候。
  温泉水滑森林度假
  除了云髻山,新丰另一个代表性的旅游资源,要数温泉了。枫叶节期间,记者入住了云天海温泉原始森林度假村,据说这是一个按五星级标准投资建造的度假型温泉酒店。
  从外表上,简洁的白色酒店楼体,看上去并不起眼,酒店外观设计也显得非常“低调”。不过进入客房,宽敞的房间和卫浴间让人感觉非常大气舒适。作为广东省首家以高山密林为主的原生态温泉品牌,“云天海”的特色,自然就是森林和温泉了。
  度假村地处原始森林中,两山环抱,地势狭长,据测算,这里的负离子浓度高达10万个单位/立方厘米,空气质量非常好。从酒店到客房,有直接通达温泉区的电梯可以乘坐,这样的设计非常贴心。景区的温泉区很大,温泉池就有60多个,各种功能花浴、药浴温泉池任你挑选,在深秋的晚上,躺在温暖的池水中,看明月当空,听山风习习,真是一种享受。
  历尽沧桑的客家围屋
  作为一个纯客家县,新丰的客俗文化同样底蕴深厚。在马头镇潭石村,就有一个新丰最大的客家围屋――九栋十八井。名字听上去有点奇怪,按照导游小许的说法,就是一个有“九栋房子,十八个天井”的地方。据介绍,九栋十八井在清康熙初年(1660)开始建设,到嘉庆六年(1818年)才竣工,历时158年,承建的工匠整整祖孙四代人,建筑的用心可见一斑。
  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围屋,院落稍显破败,但还是能从高大的外墙上,看出建筑恢弘和气派。屋前还有一个半月形池塘,居住在这里的老人说,池塘除了可以作为消防用水,另外还有“蓄水为财”的用意,按照广东人的说法,水即为财。现在围屋前的空地上,不定时的,还有很多客家的民间文艺表演:我们到达的时候,就有不少游客在欣赏新丰“春牛舞”和“纸马舞”表演:有唱有跳,锣鼓伴奏,惟妙惟肖,很有意思。
  Tips:
  1.交通:从广州出发,可走京珠高速――街北高速――105国道――新丰,全程需要两个半小时到3个小时左右。从新丰县城到新丰主要景点,车程在30分钟左右。
  2.特产:新丰的土特产,包括了木屐鞋、云髻山茶、灵芝、冬菇、木耳、笋干、番薯干和蜂蜜等。另外,新丰还是一个著名的佛手瓜基地,出产的佛手瓜清甜可口。
  3.住宿:除了可以入住新丰云天海温泉度假村,位于县城的新丰交通大酒店、百乐宫大酒店和银山大酒店,这些酒店大致都是三星的标准,设施齐全,干净卫生,都是不错的选择。
  (责任编辑:魏敏)
来源:信息时报
严重鄙视客家山货冒充惠州人!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岭南客家文化是从中原一路颠簸来到岭南,融合了中原文化、楚文化、吴文化\越文化、岭南百越文化而形成的。不象伟大的广州、江门人,是从中原某地空降珠玑巷,然后又从珠玑巷空降珠三角的高贵的古代汉族的正宗!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岭南客家文化是从中原一路颠簸来到岭南,融合了中原文化、楚文化、吴文化\越文化、岭南百越文化而形成的。不象伟大的广州、江门人,是从中原某地空降珠玑巷,然后又从珠玑巷空降珠三角的高贵的古代汉族的正宗!
严重鄙视客家山货冒充惠州人!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东江纵队论坛”在深举行
08:29&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苹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张苹)在曾生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昨日上午,“东江纵队论坛”在深圳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在深的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老战士代表及深圳市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代表300多人参加了这次论坛活动。
  2010年12月19日是曾生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共广东省委在广州举行纪念活动,同时深圳、惠州、东莞等地也举行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昨天的论坛上,来自北京的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专门研究东江纵队的罗海羲教授、程重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郭志刚教授向老战士代表颁授了纪念章,并在会上进行了专题发言。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陆河获评“中国建筑装饰之乡”
08:24:00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跟贴 14 条 手机看新闻 南方日报讯(记者/洪继宇通讯员/马文波)昨日,汕尾市陆河县荣获“中国建筑装饰之乡”授牌仪式在该县县城举行,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马挺贵、秘书长刘晓一等授牌。据悉,这是目前全国唯一获此荣誉的县市。
1988年建县以来,陆河历届县委、县政府针对山区县、老区县和贫困县的特点,把做大做强做优陆河建筑装饰行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出台了有关劳务输出奖励等一系列鼓励政策。目前,陆河人在全国各地拥有的建筑装饰企业200多家,其中年工程量超5000万元的80家,超亿元的50多家。
授牌仪式后,陆河华建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与陆河县政府合作在陆河投资5亿元,建成中国最有建筑装饰行业特色的“华南建筑装饰工程学院”的签约仪式也热闹举行。
作者:洪继宇 马文波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南方报网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陆河香雪海
日15:19羊城晚报 字号:T|T
  陆河香雪海
  宋唯唯
  从来不曾奢望,在岭南会看见梅花。我见过的岭南的花,一律是丰硕、鲜艳的。紫荆,红棉,朱槿,九重葛,花朵重重地、硕硕地开在枝头,在风里,在光丽,花的颜色像野火在燃烧。
  寒冬的陆河,漫山遍野的雪白梅林,一朵一朵单瓣、微小、洁白的花,缠绵地开满枝条,一树一树,千树万树,花蔓延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放眼望去,山谷里白濛濛地,像落在南国的一场繁霜,一场薄薄的皓雪。 空气里浮动着香雾一样稠厚、缠绵的花香,那种贴心入腑的香馥,纯净、清灵、无处不在。
  就这样,如此地不经意,如此地不怀奢望,如此地猝然惊喜,就做了画里人,梦里人……
  花下涉过一片布满石头的河滩,那些拙朴的大石头,天地太初时就在原处了,潺潺的溪水流淌而过。花树下,有亲切的农家菜圃,葱绿的蔬菜在小园里,不曾设篱笆,田垄外绕了一圈石头,就围成了一个切实的花下田园梦。到处都是花,开在枝头的,伸到脸前的,在林间飘飘撒落的花雨,踏在足下的落花瓣,偶尔,行过石头边的一株二株的芭蕉树,绿油油的芭蕉叶,叶面流溢着被花雾濡湿了的雨意。这殊异的景象,有别于任何诗词歌赋里风雪梅花的景象。似乎,时令是不对的,地点也是不对的,不该是这阳光终年直射,红土灼热的南亚地带。然而,眼下的梅花千树,芳馥繁盛,就是陆河的香雪海呀!
  陆河郁郁葱葱的竹子林,竹林间的粉墙黛瓦的人家;山岗上的橘子树,柑橘金黄灿烂,像枝头点着小灯笼。一颗一颗,在山岗上蔓延成林。摘下来吃,好鲜好甜。还有,去一座山上看那些从恐龙时代一直生存下来的史前植物。下山时路遇的雨中小栈,手磨的擂茶、芝麻、花生、繁复的青叶植物,开水冲下去,那样草本的香。还有,人家门前的家犬;陆河的小狗尤其可爱的,大抵是冬天的缘故,都一律毛茸茸,眼神柔和温敦,打量着我们这些外乡人,有时候很友好地陪着走一段路,真是可爱的。
  陆河于我,就是这样的故里乡园。是不是,人世的逆子,都是自一个如陆河一般,朴拙,安宁的故园,逃离而出的?然而,你知道,我想要书写的不是心里的一份庸常寂寞。我想要告诉你,陆河的香雪海,开花的树,一个淳静如故园的地方,对于行走的人、在上路的人,陆河是有意义的。是应该在花开的时节,抵达到的地方。
  明朝人高启,有一首七律《梅花》: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将诗里的江南换作岭南,亦是通的。人世同一梦,关于梅花的情怀,历朝历代,无数的诗词歌赋,踏雪寻梅是时光悠长的情怀。所以,亦有了我遇到的陆河梅花,繁花如雪,开在人迹罕至的山谷,踏过一重山又一重山,看不尽的琼枝雪蕊。风物缘无常主,明月青山,是时光里的寻常物。“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看梅花的人,做高士卧,做美人来,只不过是自作多情,为一种痴。孰不知花开花落里,人是最易朽的草木……
  也许,一如漫山遍野每一朵花都会凋落,人世间所有的话语说出来都只是误解。所有邂逅的末了,只是伤。这样的因果,是万物循环的必然。我遇见的陆河梅花,花开得如此美好,叫人悲伤,然而,在那雪白芳香的花枝前,曾经,有一个女子,为花开的样子,而惊叹过,微笑过,恍惚里做过喜悦的痴梦。到底,不曾辜负我,不曾辜负花……
  宋唯唯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广东最大油茶产业基地在陆河奠基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我要评论(0)
  5月30日,广东省陆河县50万亩油茶繁育种植基地奠基。据悉,这是广东最大的油茶产业基地,该项目总投资预计达21.8亿元。
  据介绍,在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的支持下,该基地由广东陆河辉强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项目将分三期建成,首期(2009-2010年)近5万亩将于今年年底种植完成;第二期(2011-2012年)基地种植12万亩,带动农户种植8万亩;第三期(2013-2015年)基地种植15万亩,带动农户种植10万亩。该项目将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 朱正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陆河推动生态文明村建设
--------------------------------------------------------------------------------
本报讯近年来,陆河县在建设新农村中,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把实施“四通”、“五改”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陆河县农村初显经济发展、规划合理、乡风文明、生态良好、环境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
陆河县着力抓好农村文化公园、文化广场、改水、兴建公
厕等建设。如东坑镇竹园村邀请广州市番禺区建筑设计院为村里整体设计规划,并筹资100多万元,美化村容村貌,在村两旁进行绿化,安装路灯,改水工程。在两个自然村口建造新型环保厕所,修建排污渠道、垃圾池、封闭式垃圾箱等。同时,村里还成立了环境卫生保洁队,负责村道卫生,脏乱差的卫生环境得到改善。还开通了有线广播,向村民及时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让广大群众更加坚定信念,为实现“三年村变新,五年大变样,十年建成生态文明县”目标而努力奋斗。新田镇新田村投资350万元兴建了占地150亩的全县最大的文化公园,不但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螺溪镇正大、各安,河田镇高砂村、水唇镇高塘村、上护镇下陇等兴建了文化广场,为村民休闲、文化娱乐提供了好去处。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陆河建县20年来,山区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目前,陆河县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改造5万多人农村供水设施,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受益群众13万多人。投入改厕资金500多万元,农村家庭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已累计完成农村住房危房改造5000多户,全县85%的农户住上了楼房。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铺设自然村道硬底化470多公里,65%的自然村实现了硬底化,彻底解决了农民行路难的问题。许多乡村农民以生态环境为目标,大力发展和推广使用沼气,已有3200多农户使用沼气,对保护生态和卫生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县有30个村建设了生态小公园,农村道路两旁绿化、美化带达到200多公里。
(编辑:恩)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书画家采风团陆河采风
  本报讯&&日前,陆丰市美协一行18人组成采风团,来到陆河采风。
& & 采风团深入南告水库、神象山、红椎林自然保护区、陆河县城等进行写生,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素材,还与陆河书协的艺术家们一起创作,现场创作了《和谐陆河》等6幅美术作品,被陆河书协收藏。两地艺术家们都表示要继续开展艺术交流活动,为繁荣汕尾艺术贡献力量。(陆美会)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陆河全力推进旅游开发
11:15:35 来源: 汕尾日报  暂无网友评论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近期,陆河县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县的一项重大举措,全力推进旅游开发,力争早日打造出“温泉度假、生态观光、客家风情”三大旅游品牌。
  为更好开发旅游资源,该县多次邀请旅游专家到陆河探讨旅游开发工作,在全面分析研究陆河旅游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旅游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同等优先”的共识,明确了“出精品、创响牌,转机制、增活力,强管理、抓营销、拓市场”的开发思路,大力打造“引得来、留得住、吃得好、购得欢、玩得乐、走得顺”的旅游环境。
  该县还计划加快建设一批星级农家乐旅馆,形成高、中、低相结合的宾招体系;挖掘和推出本地特色客家小吃和旅游食品,创建农家乐特色饮食;大力发展纪念品、传统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产业;充分挖掘、整理和发展民间文化,努力改善通往旅游景区的交通环境,为陆河旅游业注入活力。(实习编辑:钟素萍)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陆河花鳗鲡保护区晋升省级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秦仲阳
  本报陆河讯 (记者秦仲阳 通讯员叶剑平)记者昨天从汕尾市陆河县水产局获悉,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陆河花鳗鲡自然保护区正式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全省共有13个省级以上海洋与水产自然保护区。
  生活在汕尾市陆河县山溪中的花鳗鲡是一种特殊的洄游鱼类,它在海边出生,山溪中长大、生活。此鱼最大的可达四五十公斤,最长的可达2米多长,此时其体型与巨蟒无异,但它在海洋中刚出生时却是一种白色薄软的叶状体,浮游生物都可将它吃掉。被海流带到沿岸后发生变态成幼鳗,回到淡水河中长大后,却是性情凶猛,体壮而有力。
  当地村民称此鱼为山坑鳗,南方人一般称它为鳗王,属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它的这种海洋出生山溪生长的习性,称为典型降河洄游鱼类,它的生殖和洄游研究是世界级的难题。
  今年,由省环保局和省海洋与渔业局牵头、有关部门专家组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人员一行10多人,对陆河县就花鳗鲡自然保护区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现场考察、论证和评审工作。广东省省级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陆河花鳗鲡保护区晋升为省级保护区。
  据汕尾市陆河县水产局局长罗国创介绍,去年8月,陆河花鳗鲡自然保护区还发现一批已宣告“灭绝”的野生唐鱼种群。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惠阳今年人均生产总值预增11% 112个村候车亭建成& &
发表时间: 11:31:00&&来源:惠州日报&&
厦深铁路惠阳段穿过淡水城区人民路、长安南路、淡澳河等,目前正在紧张施工。
  今年目标
  惠阳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外贸出口总额增长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45%;全社会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
  惠阳区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昨日在惠阳大剧院开幕,会议回顾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及2010年工作,提出“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安排今年惠阳各项主要工作。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小军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87%,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区域经济布局更趋合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十一五”成绩
  “十一五”时期,惠阳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综合实力和城市品位迅速跃升。5年来,惠阳初步建成“一区两城五园”的工业格局,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教育强区”、“体育先进区”、“文化先进区”,在重点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下足功夫,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转型升级扎实推进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2.9倍
  2010年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5:52:43,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2005年上升1.7个百分点。农业增效明显,建成5个万亩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7家、无公害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17个,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66亿元。
  5年来全区累计建设重点项目194宗,完成投资84.6亿元,其中2010年建设32宗,完成投资24.5亿元;“一区两城五园”初具规模,金玉东方珠宝城完成投资9.52亿元,有60家企业进驻;伯恩光学城完成投资20亿元建成一期工程;蜜蜂电子、中建钢构、赛瓦特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景国际会议中心、鸿源国际广场、叶挺纪念园、金果湾、惠阳温泉等项目进展顺利,沃尔玛、人人乐、天虹等一批大型购物广场建成开业,运输仓储、物流配送、酒店餐饮、房地产等加快发展。201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7.85亿元,是2005年的2.9倍。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12个农村客运候车亭建成投用
  城乡规划方面,完成102个行政村、261个自然村规划以及一批总体规划、片(景)区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特色镇村建设方面,新圩获评“省数字视听专业镇”,永湖成功申报为市中心镇,有2个镇、4个村分别获评市级特色农产品“专业镇”和“专业村”。
  交通设施方面,惠南大道、北环路、淡水铁桥等建成通车,厦深铁路、惠大疏港高速、环城路等按计划推进,国省道公路通车里程达153公里;汽车客运总站及112个农村客运候车亭建成投用,客运班车实现村村通。
  公共设施方面,体育文化公园、亚公顶森林公园等市政设施建成使用,淡澳河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淡水河中心城区段整治和体育文化公园二期启动建设;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电网及信息化建设方面,2座110千伏输变电站建成使用。
  惠民政策全面落实
  7.73万人参加新农保
  科技创新方面,启动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区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共76个,2008年获评“省科技先进区”;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4.3%,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发展贡献率达43%。
  教育发展方面,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区”,获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淡水第八小学建成使用,惠阳电大获评“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
  公共卫生方面,区疾控中心、妇儿中心大楼建成使用,完成“健康强镇”试点工作,基层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100%,计生工作连续12年被评为全省先进,新圩获评“省食品安全示范镇”。
  社会保障方面,7.7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2.1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率先在全市统一城乡低保标准,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今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惠阳区将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等工业支柱
  着力培育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厦深铁路惠州南站物流园、惠阳农产品配送中心等一批物流基地建设,打造覆盖广泛的现代物流网络。加快发展商务旅游业,力促金果湾假日酒店、好益康国际大酒店、碧桂园凤凰酒店、半岛酒店等星级酒店早日建成;大力推进高景国际会议中心、山顶国际会议商务度假中心、惠阳温泉度假村和新圩花果生态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业配套服务功能。
  以“一区两城五园”为载体,着力引进符合惠阳区产业政策和园区定位的优质项目,使园区成为惠阳产业集聚、技术集聚和资金集聚的经济增长极。鼓励金玉东方珠宝城和鸿海精细化工园签约项目加快进驻投产,支持伯恩光学二期厂房建设,重点培育电子信息、光学玻璃、珠宝首饰、精细化工等工业支柱。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组建产业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工程中心,培育省市级工程中心各2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申报国家科技项目1个、省科技计划项目8个。
  加强区域对接合作
  积极参与“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
  抓住深莞惠一体化和环大亚湾经济区建设的机遇,修编完善白云坑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编制秋长白石片区、西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力推动与深圳坪山新区、龙岗区和大亚湾区的规划对接。
  全力支持省、市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为加快厦深铁路、惠大疏港高速、惠州大道和长深高速公路惠州支线惠阳段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加快完善跨区普通干线公路网,抓紧推进环城路、县道225线秋湖路口至坑梓段建设,着手启动省道357线平潭至镇隆段改造。
  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探索建立产业优先合作转移机制,积极参与“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
  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区域对接合作,建立淡水河流域联防共治工作机制,加快启动龙淡河、丁山河等跨区河流的综合整治,联手深圳坪山新区、龙岗区保护淡水河流域生态水环境。加快实施水源保障和储备计划,探索与深圳水务部门开展水资源利用合作,保障惠阳的用水需求和饮水安全。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
  安排1500万元实施自然村道硬底化
  依托中心镇、专业镇的辐射带动,加快农村工业化、专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在更高标准上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把新圩、永湖两个中心镇建设成功能配套、带动有力的区域中心。巩固新圩“数字视听设备专业镇”、镇隆“荔枝专业镇”和平潭“青椒专业镇”的规模实力,培育一批极具潜力和特色的专业镇、专业村,推动产业规模发展、集聚发展。以中心镇、专业镇为龙头,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商贸、旅游等产业,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安排1500万元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建设资金,完成200公里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建设任务。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深入推进村企共建,安排实施15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456户贫困户泥砖房改造。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成102套经济适用房
  大力推进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和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区创建工作,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实施“特色高中建设工程”,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注重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建成1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妥善解决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就学问题。
  区财政安排1000万元用于客家文化遗产保护,整合开发叶挺纪念园及周边客家围屋群,打造以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开展劳务合作和就业培训,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以上。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102套经济适用房,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尉宏 特约通讯员卢舜辉 通讯员吴永霞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惠阳华侨华人社团
来源:& & 加入时间: 15:25:03 阅读次数:539
惠阳华侨华人社团
早期移居海外的华侨,投身于一个陌生而又相互倾轧的社会之中,举目无亲,语言隔阂,不仅谋生困难,就是人身安全也难于保障。华侨为了在当地生存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按照宗族、同乡、方言和行业集团而组成各种社会团体。这些团体虽然名称不一,但大都确立其基本相同的根本宗旨,作用在于团结本邦侨民,协调行业经营,代表团体侨民与侨居地当局交涉,维护本团体的共同利益,为所属侨民提供慈善、福利设施,协助同侨就业及解决谋生困难。
据史籍记载,华侨团体“源于明,盛于清”,而惠州十属华侨首创团体为清嘉庆十年(1805年),为先贤李振发(归善县淡水人)创立的马六甲“海山公司”(马六甲惠州会馆前身)。其后,在亚洲其它地区,乃至澳洲、美洲、欧洲各地也先后设立惠州同侨社团、会馆。这些团体本着“手足相顾、患难相扶”“辅助同乡,益及新友”的意旨,组织同侨联络感情,安顿新客,介绍就业,救济贫病,资助同乡,调解纠纷,兴办华文学校和慈善福利事业,使乡谊宗亲守望相帮的美德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惠阳籍华侨华人所属团体遍及世界各侨居地,团体众多,名称不一,其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一为同乡团体,二为同业团体,三为同语言(客属)团体,四位同宗团体,现择其主要团体作简要介绍。
一、南洋客属总会
南洋客属总会,会址设在新加坡柏城街20号。1923年由汤湘霖等倡议筹建,1928年总会大厦落成,日正式成立。胡文虎为第一任会长,汤湘霖、蓝禹甸为副会长,英、荷、暹各埠属代表数百人参加成立大会。大会决议创办华文学校,设立图书馆、体育部、中西乐剧部、福利互助部,以及招待所。1932年,因南洋经济萧条,会务陷于停顿状态,扬溢璘等组织经济委员会,负责维护,渡过难关。1937年秋,经总会董事会决议,扩大所属组织,在全马各地组织成立了马六甲、野新、文冬等50多处客属公会。日,总会举行10周年纪念大典,英、荷(现印度尼西亚)、缅各埠代表共40多个单位100多人参加大会。时值抗战,为了支援祖国抗战,大会召开期间,举行游艺筹赈大会,总计筹款国币30多万元,打破侨团单独筹款之纪录。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马来亚沦陷,总会会务随之停顿,抗战结束后复办。日,总会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修改章程,并将客属总会名称改为“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日,举行24周年庆祝大典,同时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提议创办南洋大学。1956年12月,举行游艺大会,为南洋大校筹募基金25416元。此后,还举行救济火灾、兴建剧场、防痨医药基金等多次募捐活动,募集巨款,为马来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荣获新加坡元首嘉奖。日,举行28周年纪念庆典暨第四届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反对新马政府旅行‘通行证’制度”;“争取华文为官方语文”;“争取新加坡公民年资,居住满8年者,即为新加坡公民”等项重要议案。1959年1月,新加坡政府拟取消客、潮、琼、榕四种方言广播。客属总会为了维护全体人民利益,联合潮州、琼州、榕州会馆,据理力争,要求恢复华人七种方言广播。经数月努力,促使新加坡电台恢复华人七种方言广播。
因南洋客属总会在新加坡颇具影响力,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也欣然应聘,但任南洋客属总会名誉法律顾问。1964年,李光耀访问非洲凯旋,南洋客属总会所属团体举行盛大庆功宴会,并由俱乐部表演汉剧助庆。
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成立以来,对当地文化教育、公益慈善福利事业,无不竭力以赴,协助当地政府推行各项政令,领导各地客属公会及同侨精诚团结,语同谊密,作出贡献。
二、新加坡惠州会馆
新加坡惠州会馆成立于1822年,初名为“惠州公司”,创办人蒋文瑞、温观顺(均为惠阳人),其后改名为“惠侨公所”,曾一度改名为“惠州十属同乡会”。始设馆址于新加坡北麒麟街,次迁于海山街;1889年当地政府成立社团注册局时,即行立案为法定华侨团体,并在迁址于现在福建街45号,并定名为“新加坡惠州会馆”。
福建街45号馆址,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动工兴建,三十一年(1905)建成,该馆宇基地由乡贤、雪兰莪州华人必甲丹叶石(字杰良,惠阳人)捐赠,同侨赞助资金建造。
20世纪30年代,余觉民、黄汉卿、黄适安、萧锦璋、朱志平、马一平、叶瑞卿、陈俊夫等决心振兴会务,扩大董事部,加入南洋客属总会为团体会员,并由余觉民出任会馆总理。为修葺会馆,魏森泰、戴子良、魏瑞南、傅玉云等鼎力赞助,大兴土木,完成维修工程,馆宇面貌焕然一新。其后,为适应会务发展,集资购置道拉宝街47号3层楼宇的会址至今。
余觉民连任三届总理后,于1934年由魏森泰接任。1935年,改总理制为委员制,魏森泰连任二届常务主席;1937年,戴子良继任常务主席,主政三届;1941年,魏一鸣任常务主席,连任二届;1942年,戴子良再次出任常务主席。日军南侵,马来亚沦陷后,由黄石堪、孙荣光、萧炳璋等主持会务至日军投降。1946年,戴子良三度主政;1947年,由彭振鹏任常务主席,戴子良任监察主席。因馆宇经历战乱年代,亟须修葺,公推廖荣坡为修葺委员会主席,担负完成第二次重修工程。
从1949年到1983年,惠州会馆先后由张达碧、廖荣坡、彭振鹏、林富、刘育廷、叶益静、叶惠中、钟佛儒、吴佛生、罗保六、廖平、蔡嘉舜、李金胜、廖基业、蔡福生、赖德操、黄六辉任主席。吴佛生、廖平、廖基业、李金胜、钟佛儒、张金虎、许明(均为惠阳籍)等为新加坡惠州会馆永远名誉会长。
新加坡惠州会馆历史悠久,业绩颇丰,联合广惠肇嘉丰永七属同侨创建福德祠、青山亭、绿野亭,以庞大公产造福社会。广惠嘉碧山亭,建于清同治年间,已有近百年历史;广惠肇方便留医院创自宣统末年,已有90余年历史。此外,还兴建了养正、静方、实有、南华、碧山亭等华文学校,除静方学校在抗战前停办外,其余学校延办至今,为当地社会培育英才,成绩斐然。新加坡会馆建立百年以来,本着“富贵而不骄”之精神,“体贫苦、恤乡亲、尊贤敬老。使苦有所济、孤有所托、老有所养、思乡者资助还棹,以遂其落叶归根之愿”,为同乡侨胞谋取福利,互助互励,会务发展卓著功绩,在东南亚具有相当影响力。
三、马六甲惠州会馆
马六甲惠州会馆前身为先贤李振发等于1805年创立的“海山公司”(旧址在海山街),为同侨联络乡谊及憩息之所。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9月9日,侨领李亚发购得第二横街会所为新址,并将“海山公司”易名为“鹅城馆”,旋后改为“鹅城会馆”。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3月,李亚发退位,由黄喜发、巫亚光、邓安三继任。清同治七年(1868年)12月,由邓伍、黄仕任总理。清同治十年(1871年)6月,改由叶水、吴亚锡继任,并集资购买原址右侧地皮,叶水、钟娇(继任总理)又购置馆后之地,重建馆宇并创办惠民学校,培育侨童,会务也益见进展。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惠民学校生员大增,原有教室已不足用,芙蓉同侨永瑞隆东主汤福寿(惠阳水口乡人)捐献巨资,扩建修葺,馆貌焕然一新。
民国4年(1915年),会馆由戴仕衡、陈瑞生、钟德胜、黄云和等主持会务;民国12年6月,所属同侨募集资金,在罗弄班公路旁,建立医社,为同侨贫病者解除疾苦。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黄云和、李观喜(惠阳淡水人)等募集巨资,再次修葺馆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洋各地沦陷,因同侨热心抗日事业,馆宇遭受封闭,会务被迫停顿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会馆始于1945年10月,由乡贤陈宗岳、戴晋梅、李观喜等领导复兴,重办学校,经一年时间的修整,馆宇方重旧观。
1950年,为鼓励华文学校同侨子弟努力向学,会馆设立华文中学奖学金。1960年,会馆改由温虎干、戴晋梅为正副主席。同年11月,成立以温虎干、戴晋梅、屈世文、陈维荣组成的建筑委员会,发动募捐筹建新会馆。1967年8月,四座并联三层楼新会馆竣工落成。这时,会务颇得进展,一方面将原有华文中学奖学金改为多种语文中、小学奖学金,另一方面成立大学贷款学金委员会,筹集贷学基金,资助家境贫寒而资质聪颖之同侨子弟,完成高等教育学业。
马六甲惠州会馆建立至今,已将近200年的历史。近200年来,会馆服务同侨,服务社会,造福桑梓,业绩辉煌。
1978年到1979年度,会馆由温虎干为永远名誉会长,戴晋梅、叶文麟、蔡忠为名誉会长;黄初开为会长,黎族绮、赖锦华、罗德胜为副会长;1982年会长陈秀辉;1988年会长黄福;现任主席戴佛送(年)。
四、雪兰莪惠州会馆
雪兰莪惠州会馆,其前身为乡贤叶德来(叶亚来,秋溪乡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创立的“惠州公司”(地址为今罗爷街吧生河畔),1868年迁至茨厂街现址。叶德来逝世后,由叶致英、萧邦荣、叶杰良等建成中国古典式馆舍一座,并将“惠州公司”易名为“惠州会馆”,由清延刑部郎中、浙江道御史邓承修题书“惠州会馆”牌匾。1906年6月,会馆接待前往马来西亚宣传革命,筹措经费的孙中山、胡汉民和廖仲恺,发动同侨募集巨资,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1937年,黄伯才(秋长人)出任雪兰莪惠州会馆总理,主持会馆重建,成立重建会馆委员会,由李南燕负责设计,几经努力,新式大厦落成。为服务同侨,会馆设立“惠侨互助会”,以支持贫困同侨。翌年10月,家乡沦陷,惠属同侨代表聚集雪兰莪惠州会馆召开大会,成立“南洋惠州同侨救乡委员会”,黄伯才任主席,戴子良、孙荣光任副主席,旋即开展募集资金支援祖国,发动华侨青年回国参战,组织“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回国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马来亚沦陷,雪兰莪吉隆坡惠州会馆大厦被日军强占,开设赌场。战后,百废待兴,会馆执行委员会同仁主持修葺馆宇,同时新建五层大楼一座,馆内壮观。
会馆自建立以来,除兴办公益事业,救济同侨之外,还十分重视华文教育。1884年,叶德来首先创办“唐人学塾”,从家乡聘请举人叶树纲任塾师。1905年,“唐人学塾”改办新型华文学校,易名“循人学校”。1958年,由李南燕等主持扩建循人学校,增办“循人中学”,并设立科学馆、图书馆等四层大厦两座,乡贤叶丙祥、叶瑞麟、叶纪生、曾水和、邓检、曾瑞麟、谢瑞才等均为办学热心人。
1986年底,会馆重新装饰修葺,装置现代化设施,气派豪华,富丽堂皇。
雪兰莪惠州会馆,自1912年起先后由叶大池、叶隆兴、黄伯才、朱荣芦、李南燕、叶炳、李潭来、丘伟田等任主席。
五、森美兰惠州会馆
森美兰惠州会馆,由惠州府属同侨先贤盛大安、丘国安、邓佑伯(惠阳人)、黄三伯、陈三伯创设于1871年。1902年,会馆总理汤福寿(惠阳人)等修葺馆宇,扩充会务。其后,继任总理黄瑞庭、陈来、林茂、林景泰、丘金才、曾谭兴、徐杜、张磐运(惠阳人)等承前启后,鼎力维持,图谋发展。日军入侵期间,会务停顿。1945年日军投降后,惠州同侨召集会议,成立复兴委员会,推选林子高为主席,主持复兴事宜。随后召开会员大会,选举林子高为会长,旋即筹措资金修缮馆舍,重新登记会员,修改章程,再行立案注册。同时,会馆设立互助部,襄助贫困同侨。
因遭战火劫难,馆宇陈旧不堪,且狭小不适会务发展,遂于1947年6月,由林子高主持成立会馆重建筹备委员会。接着开始募捐资金,得到森美兰惠州同侨支持,众同侨慷慨解囊募集巨资,由李南燕设计绘制馆宇图纸,于1955年建成四层会馆大厦。12月28日,举行大厦落成庆典,马来亚联邦政府邮电部长、乡贤翁毓麟莅临剪彩。
1957年,会馆创立“循民学校”;1967年设立中、小学生奖励金委员会。1960年之后,森美兰惠州会馆先后以萧保禄、丘瑞南、罗梅生(永湖人)为会长。李南燕、叶三、叶瑞平、叶祥、叶忠昌为永远名誉会长。现任主席为罗梅生。
六、槟城惠州会馆
槟城惠州会馆由乡贤李兴(淡水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创立,初名为“惠州公司”,后易名为“惠州会馆”。
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起,由胡捷发(惠阳人)任会长达10年之久,建树殊多,为同侨所钦佩。1917年后,由温火兰、刘开发、黄石安相继接任会长。在此期间,将旧馆拆除,重建新馆。1937年,由孙荣光任会馆主席。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洋各地陷入日军之手,会馆被付诸一炬。日本投降后,仍由孙荣光任主席。主持馆宇修整重建各项事宜。1954年,陈世烈继任会馆主席,从此开始,会馆建设教育基金会,每年颁发奖学金,鼓励同侨子弟勤勉向学。
1974年,卢良山、陈世烈、林禄怡带头筹措资金,同时发动募捐,主持会馆重建。翌年10月,三层楼房新会馆落成。现任主席为赖亚汉。
七、苏利南广义堂
苏利南位于南美洲大陆之东北部,系荷属圭亚那,首府帕拉马利博,人口40多万。据苏利南政府文献记载,华侨旅居苏利南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华侨人口约万人,以惠阳、东莞、宝安客籍人居多,因而侨社关系非常密切。
苏利南广义堂始于何时,向无记载无从查考。据老辈侨胞口传,广义堂首先由先侨李闾领导,设址于马丁街(现帕拉马利博唐人街)一华侨会集之所。广义堂现址建于1880年,但在建堂所之前3年,已在马丁街有广义堂会址,由此推论,广义堂的创建应在1877年之前。
广义堂建立之初,以代侨胞书写家信、代寄汇款及调解争执为服务工作。至1905年,由现侨陈登鸿、张国泰、张亦贤、毛灶生、黄连兴等执掌堂政,倡立广义堂养老院,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拔地开辟广义堂公山坟场,为侨社慈善事业首开先河。至1933年,广义堂第一次在苏利南政府立案注册,为合法华侨社团。从1934年起至1957年,一直由侨领魏才主持堂政。魏才为人忠诚老实,平易近人,且能容纳异见,故深得人心。抗战期间,魏才带领侨众组织救国会,输财出力,支援祖国抗战。魏才在任期间,购置华侨新公山,创立华侨子弟学校,建树诸多,为后人景仰。
1957年,魏才逝世后,堂务由陈宽、李汉芳接掌。1959年起,由承兴公司经理丘鸿继任,期间(1967年至1969年)曾由丘三民担任堂长。但丘鸿仍不失众望所归,现在广义堂仍然由丘鸿掌舵。由于丘鸿掌堂政以来,堂务蒸蒸日上,建树良多,使广义堂在当地声誉、地位不断提高,得到西人钦佩。
广义堂堂所宽敞,建筑辉煌,有楼房四幛。礼堂为四边走马楼式的三层楼宇,其余为二层楼房,中央有宽敞空地,共占地2300平方米,堂内设有礼堂、餐厅、厨房、贮藏室、养老院、庶务室、俱乐部、客房、停厝处等完善设备,会员有600余人。广义堂还设有健身院,专由香港聘师任教国技武艺,有学员近百人;附设有夜校,对辅导来自祖国的青年华侨学习荷文起着颇大的作用;还设有国乐组,专供华侨业余娱乐。近年来,又组织慈善月会,为辅侨社经济、互助同侨及协助新客创业营生,发挥重要作用。
1971年,苏利南广义堂仍由丘鸿及张树香任堂长。
八、苏利南中华会馆
苏利南中华会馆成立于日,创办人为池海光(惠阳人)、张观凤(惠阳人)、张桂森(东莞清溪人)、徐裕孚(东莞清溪人)、张祖荣(惠阳人)等五位侨贤。会馆宗旨为:联络侨胞感情,维护工商利益,招待往来同侨,施行慈善。历年来,领导同侨开展救国救乡工作,拥护国策及联络当地政府与人民之关系,互相合作、和睦友谊。曾将旧会所加以扩建,于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在院内设立中山堂。
1971年,苏利南中华会馆由张祖荣任会长,黄锦章任副会长。
九、巴拿马果郎东惠宝同乡会
旅居巴拿马果郎埠的东莞、惠阳及宝安三县客家人士,已有悠久历史。1938年间,侨领吴维勋、陈辅发、何昌余、黄锡昌、李兆源、叶吉勋、洪有能等发起筹备组织东惠宝团体会,以谋互助团结。1941年正式成立,其时适逢果郎埠发生火灾,会所所有家私文件均遭火焚。随后,巴拿马政府掀起排华风潮,会务因而停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莞、惠阳、宝安三县人士陆续前往果郎,各侨领鉴于三县新侨胞日益增多,更有联络团结之必要,故于1968年10月,正式成立惠东宝同乡会,1970年自置新会所,颇具规模,会务也日益发展。
至1971年为第四届,由何汉光任常务理事,何昌余任监事长。
十、古来惠州会馆
古来惠州会馆创立于1946年,首任领导人有戴子良、黎保真、林夙才等。次年在古来大街57号成立筹建会馆委员会,推举戴顺为主席。会馆落成后,于1950年成立奖学金、铜乐队、福利组等,定每年元旦颁发奖学金。
1973年由理事会主席蔡观基发起筹建新会馆,得到侨居的乡亲热烈响应,共筹募建馆基金20万元,新馆址建成于新古来市大街1—2号。由联邦政府部长张汉源、陈汉源联合主持剪彩揭幕。1980年又扩建馆宇为3层。现有会员1000余人。
历届主席有戴子良、戴顺、丘送、戴万、蔡观基、丘福有、黄辉、彭志等。
十一、东甲惠州公会
东甲惠州公会于1933年成立,其前身为东甲惠州同乡通讯处。公会创办人为黎应波、张和、张发、戴超鹏、缪子筹、彭世钱、黄润桂、钟生、钟容、李容、丘德等。1958年召开惠属同乡大会,东甲惠州公会正式成立。办事处设在苏洛街一店铺内。
首任公会主席黄新吉,兼任筹建会馆主席,钟生、钟容分担总务和财政。1966年新建会馆落成。现有会员222人,主席黄霖医。1967年后,分别设立福利组和会员子女学业成绩优异者的奖学金。
十二、美罗惠州会馆
美罗位于霹雳州中部,惠属同乡移居美罗有上百年,历史悠久。1957年8月,于美罗民众会馆,召开惠州十属同乡大会,到会代表169人,一致公推李华宙(淡水人)为临时主席,并通过成立美罗惠州会馆,同时成立筹募委员会,选举主席钟成安、副主席吕谭平,成员有李华宙、曾金祥、吴镜泉、陈观福、何鸿兴、曾伯良、吕谭安、曾全、赖振南等。临时办事处设在美罗大街16号楼上。日,获准注册。
1961年叶义友任主席,积极物色地皮,筹建会馆,于日召开会员大会,选出李华宙、卢荣、李玖、吕谭安为产业受托人,叶义友首捐6000元,获得惠属同乡热烈响应。日,会馆大厦落成。同年12月31日,会员大会通过会馆礼堂命名为“义友堂”,以纪念叶义友突出贡献。1975年8月,会馆成立教育基金会,奖励品学兼优的会员子女,鼓励同侨子弟勤奋向学,并同时成立太极班,发扬中华传统武术。1977年6月,根据林观南提议,扩建后座会议厅。同年9月11日,会员大会通过会议厅命名为“观南厅”,以褒扬林观南历年来对会务工作的贡献。年度会馆主席曾仁彬,署理主席黄成就,副主席李信英、卢伙贵、曾组。
十三、吉隆坡沙叻秀惠州会馆
1979年,雪兰莪惠州会馆为加强与各地会员的联系,以促进乡谊,推进会务,遂要求各地区成立联络委员会,在乡贤叶观生、黄观发、温石松、李志光等发起倡议下,于1980年3月,成立雪兰莪惠州会馆沙叻秀区联络委员会,随后组建醒狮团、武术班、男女篮球队,开展经常性文娱体育活动,定期颁发会员子女学业奖励金、施赠贫老、捐助慈善公益和参与华社、华团服务。
1989年4月,筹备成立沙叻秀惠州会馆。同年底,获准注册。1990年初,选出首届理事会,主席叶观生,副主席温石松。1993年,在乡贤李国良、黄观发、李志光等理事率先捐款带动下,惠属同侨热烈捐助。日,会馆大厦落成。年度理事会会长李国良、副会长张添来。
十四、霹雳惠州会馆
霹雳惠州会馆,1932年由乡贤郑纯生、林东胜、林容、杨金水、彭维网、刘纪仁、林清、林明泰等倡议筹建。公推郑纯生为临时主席。1934年正式成立。1935年购得怡保新街场吉利街51号三层楼为会址。会馆以“联谊乡梓,共谋同乡侨胞之福利”为宗旨。会馆每年举行会庆,组织拿乞、甲报义山之惠属总坟基,行春秋二祭,并创立清寒子弟奖学金,鼓励会员子女勤奋向学,设福利会、囊助贫困同侨。
从1934年起,会馆先后由郑纯生、杨金永、徐杜、萧锦屏、邬云山、钟福田等位主席。
1941年日军南侵,怡保沦陷,霹雳惠州会馆被迫停止会务活动。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同年底复办。1946年由廖伟中任主席;1947年由杨金水为主席;1948年至1952年由张凤为主席;1954年至1956年由方利为主席;1970年由吴洪清、钟文德接任正副主席。1979年至1980年先后由吴洪清、叶炳、张嘉祥、余东传、叶谭生、陈白华、张蒙等为永远名誉会长;余东传为永远名誉主席,刘日梅、叶秉友、叶谭生、戴秋麟为永远名誉副主席。1995年至1996年度,会馆由黄记洲任主席,署理主席为罗声华,副主席王润添、曾华生、廖金来。
十五、柔佛州惠州会馆
柔佛州惠州会馆前身为“惠侨公所”,于1936年由乡贤戴子良、魏瑞南、黄适安、陈望青、彭瑞麟、陈肇昆、彭振鸿、罗新、魏一鸣、黄益民、陈俊夫、高森、许炳祥、萧树山、叶三明、陈裕、彭炳、陈明记、黄谭、叶根、魏森泰、戴兴来等发起组织。惠侨公所隶属新加坡惠州会馆,作为联系乡情,传递讯息,团结同侨的办事处。首任主席为高森。1942年日军南侵,柔佛州失陷,惠侨公所活动停止。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由乡贤魏一鸣、萧树山、高森、许炳祥、彭振鸿等重新集结同乡,以南岩街16号二楼申请注册为会址。1954年获准注册为合法团体,易名为“柔佛州惠州会馆”,历任主席为戴光、魏一鸣、彭振鸿等。
会馆成立后,由于馆址狭小,不适会务发展,遂成立筹建会馆委员会,由戴光、黄益民、彭振鸿等主持筹募基金和会馆筹建。1957年12月,于居銮市张科街新建四层楼房会馆落成,由乡贤、联邦前卫生部部长翁毓麟主持揭幕。自新会馆落成至今,理事会共有26届,历任主席戴光(届),陈裕(届),彭文烈(届),钟士春(届),温观胜(届)。
会馆除每年定期召开一次会员大会外,还组织会员到惠属义山举行春秋二祭。会馆为大力发展教育,设立奖学金委员会,设立大学贷学金,囊助家境清寒、成绩优异的会员子女,使有机会深造,接受高等教育,培养英才,贡献社会。
十六、太平惠州会馆
太平惠州会馆创设于1877年(光绪三年)。1865年前,在太平开埠之初,就有乡人苏亚昌等,由槟城前来太平开采锡矿,定居在现今的甘文丁所在地。
1874年太平开埠之后,惠属先贤以联络同侨发起组织会馆的建议,得到众同侨的热烈响应,始于1877年成立太平惠州会馆。馆址初设于太平甘文丁旧新港路。后因太平惠州会馆址被征用为开采锡矿使用,遂由政府另拨甘文丁槟城路口一地作为补偿重建,于1923年建成。七十年代,为照顾方便会员联络,促进团结与乡谊,会馆办事处迁设于太平都拜律50号,后又将会馆办事处迁至马结律35号楼房,今再迁至马吓拉加街20号楼房,有会员500余人。年度第十届理事会会长张锦鸿,署理会长张运煌、副会长蔡清坤。
十七、万里望惠州会馆
万里望惠州会馆始于何时,向无记载,无从查考。据老辈侨胞口传约有100余年历史,其前身为“善后社”。
万里望盛产锡矿,以惠属人移居此谋生者众多。而有关善后社之记载史料,因战乱遗失,再无从查考。1945年日军投降后,由乡贤张家祥、陈子文先后领导复办会务,继由彭天赐接任主席。后因此地区出产锡矿减少,惠属同侨会员因迁亦减少,会务因而停顿。后因万里望及红坭山惠属人日益增多,更有联络团结同侨之必要,需要复办会馆。乡贤丘观华、张观福、魏德、曾华生等遂重新组织会务,并易名为“万里望惠州会馆”,首任主席丘观华,后由曾华生接任主席职至今。
十八、印尼勿里洞惠州会馆
印尼勿里洞惠州会馆,前身是“雅加达客属惠州会馆”,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成立。
十九世纪初,因战乱和灾荒,有大批惠属人南渡印尼,种植橡胶和开采锡矿,少数也有经营小生意和做木工、裁缝等业。1935年惠属华侨达5万多人。抗日战争时期,会馆会务活动停止。1946年1月,由乡贤李兆麟(淡水人)发起恢复侨团活动,成立了“印尼勿里洞客属惠州会馆”,被同侨推选为主席,并兼任印尼苏门答腊岛华侨商会副主席。
十九、旧金山客属惠州会馆
旧金山客属惠州会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自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淘金热消息传开后,大批渴望谋生的惠阳(归善)人到美国旧金山采矿做苦力,到1863年美国修筑横跨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惠阳有5000人应招募充当“契约劳工”。客属惠州会馆的建立,会员中大部分是惠阳籍人。廖仲恺父亲廖竹宾是旧金山的一位华工,加入客属惠州会馆,是会馆领导人之一。
1988年,三藩市(即旧金山)客属联谊会成立,主席王昌泉(澳头人)。现在旧金山的惠州华侨华人有5万多人。
二十、纽约惠州工商会
纽约惠州工商会,由惠州十属旅美华侨曾芳、卢奕珠、宋贤、文鹏芳、李云清、叶升平、张庆棠、林伟民、丘戊发、练贵、许东、王伯森、林清、陈昌、罗维良等发起组织,于1911年成立。工商会以联络同侨乡情,团结互助,共谋工商事业之发展为宗旨。1927年成立惠州工商联合会,后易名为“纽约惠州工商会”,自置华埠东百老汇路65号楼高五层为会址,第一任主席为曾芳。自创立商会至今已46届。惠州工商会为旅美惠属最大侨团,又是纽约中华公所60个重要侨团之一。
二十一、暹罗客属惠州会馆
暹罗客属惠州会馆创建于1868年。该会馆辖惠州十属(归善 —— 今惠阳、博罗、河源、龙川、紫金、和平、连平、海丰、陆丰、新丰等县华侨组成),馆址设在曼谷三聘街。首任会长叶德恭(吉隆坡华人甲必丹叶德来之弟)。1906年由翁式亮任会长;1917年由陈伯贞任会长;1926年由叶云舫(淡水人)任会长。
抗战爆发后,惠属华侨纷纷组织“抗日后援会”、“曼谷各界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动员旅泰惠属华侨出钱出力,支援祖国抗战,组织华侨青年钟若潮、钟育民、王丽、冯愈、郑志梅、陈家猷、连克仲、郑戈、叶金盛等回国参加“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暹罗队,奔赴抗日前线。
日,暹罗队改名为泰国“暹罗客属惠州会馆”随之易名为“泰国客属惠州会馆”。会馆热心公益事业,创办华侨学校,为同侨共谋福利。
二十二、加拿大惠东安会馆
加拿大安大略省惠东安会馆,是惠阳、东莞、宝安三县客属同侨组成的同乡会。由乡贤陈玉树、曾发福发起,于1978年在安省注册成立,首任会长陈炳新。会馆以联络桑梓情谊,团结互助为宗旨。会员由初期50人发展到600多人。1990年购置达士街102号一幢三层楼为新会址。
第1至第9届会长陈炳新,副会长陈玉树、张贵祥;第10届改为三长制:会长张炳新,副会长张贵祥;理事长江绍经,副理事长陈煌有、杨远谋、黄树生;监事长陈步云,副监事长曾洁华、陈桂稚。
二十三、雅加达惠州会馆
雅加达惠州会馆,于1936年初,由乡贤刁雨初、戴耀基、张焕南、张日秀等发起组织“惠州同乡会”,在雅加达鲁班庙召开首次筹备会议,临时会址设在鲁班庙,并即时议决委派刘荣华、张青萍、陈侍贤等负责筹款建筑新会所,得到同侨热诚捐献,于1937年初购置雅加达掌更岸街章和28号为建筑会馆用地。1939年初新会馆建成,楼高三层,旋即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通过易名为“雅加达惠州会馆”,推选戴耀基为首届会长,张焕南、张日秀为副会长。并通过会馆章程规定每届正副会长任职2年,连选可连任。入会会员700人。第二届会长张炳南,副会长刁雨初、戴耀基;第三届会长刁雨初,副会长戴耀基、张日秀;第四届会长刁雨初,副会长戴耀基、李来有;第六届会长刁雨初,副会长李剑民、李来有。最后一届是第八届会长刁雨初,副会长李来有。
1958年10月起,印尼政府下令“华侨社团一律关闭解散”,雅加达惠州会馆被迫关闭,停止一切会务活动。
二十四、崇正会
崇正会是世界性的客家人社团组织。1921年于香港首先成立“崇正总会”,以广泛联络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客属,团结同乡同胞情谊,交流振兴工商业,共同谋办教育和慈善公益事业,考证流源,互助同人,发扬志业为会务宗旨。胡文虎、胡文豹为永远荣誉会长,先贤黄伯群、李瑞琴任会长。并先后在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成立了崇正会。
1971年在香港崇正大厦召开了第一次世界客属恳亲代表大会。世界客属恳亲代表大会定为两年举行一次。自第一次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后,又分别在台湾台北市、美国三藩市、日本东京和大阪、泰国曼谷、广东梅州市、毛里求斯波累市、马来西亚沙巴洲等地举行了13次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版权所有 :惠州市惠阳区外事侨务局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深圳罗湖向西、水贝、湖贝、黄贝岭本地张氏客家人的渊源探索
& & 自秦汉开始,陆续有张姓居民南迁。据有关资料记载,唐末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迁福建,居古田梅溪,后被封为梁国公。此后子孙有的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
& & 张姓是深圳移民中较早的一支。子孙在深圳的分布非常广泛,主要聚居在罗湖区及观澜、龙华、公明等地。
& & 罗湖张氏?汉张良之后,对于罗湖区向西村的张俊其,最清晰的先祖面貌,是明朝时期的十三世祖张爱月。当年爱月、思月、怀月、念月4兄弟分别在向西、水贝、湖贝立村;张爱月的叔叔张靖轩,则创建了黄贝岭村。这几个村子,相连很近。现在,向西村还保存一本1912年重修的族谱,其中所记年纪很小的传人,今天也都是91岁以上的老人了。
& & 当年繁华的深圳墟的建立、维护与发展,就是这几个同宗的张氏村落共同经营的结果。除了各村各自的宗祠外,深圳墟内的张氏雍睦堂,是这几个张姓村人共同供奉的宗祠,每逢祭拜日,他们都要来这里祭拜祖宗。它的旧址在深圳墟养生街12号,民国时所建的新祠堂,现在是深圳中学的校址。
& & 彭全民先生根据族谱研究发现,罗湖张氏,是汉代张良的后裔。唐朝时,张良后裔的一支迁到韶关曲江,唐朝著名宰相张九龄就属这一支脉,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子孙则发展成深圳张氏这一支脉。到了宋代,张氏迁徙到东莞。明洪武二年,为了躲避钱粮公差,东莞张氏的一支,又举家迁到大鹏镇叠福九顿山下隐居。历经二三代之后,搬迁到罗湖黄贝岭一带。
& & 湖贝村的怀月张公祠,于明代晚期建成,清嘉庆年间重修。祠堂内有一牌楼,正面写有“金鉴流芳”,背面写有“曲江风度”。张九龄号曲江,由此可以看出张氏对祖先的缅怀。怀月张公祠是张氏家族在深圳地区留下的惟一一处文物古建筑,它与水贝村的思月书院,都曾作过当年省港大罢工的活动地点。周恩来、叶剑英在第二次东征时,还在这里办过夜校,培养农民革命军。
(文章来源:张姓家谱 )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深圳姓氏家谱溯源之陈氏
沙井聚居的陈氏、在宝安发展的邓氏、广府分支和客家分支同源的曾氏,在深圳地区立足、创业、兴旺发展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沙井陈氏的一些后代以自己的祖先是宋朝驸马爷而骄傲,宝安邓氏族人说自己的先祖迎娶了宋朝落难的皇姑,而深圳曾氏不同的族谱中有一个共同的记载:自己是孔子的高足曾参的后裔……
不同的家史,记录了相近的脉络———唐宋之后,北方贵族、大户和普通平民背负着中原文化,直下岭南,与当地的文明融合、融合,再融合。———编者
深圳陈氏,先祖河南洛阳人,后迁入福建。宋朝末年,为避金人入侵之乱,又自福建迁入广东南雄珠玑巷,再到当时东莞县的归德盐场(现在的沙井一带)。
此后,陈氏分出两个支脉,一支是“归德盐场陈氏”,另一支则被称为“驸马房陈氏”。
【寻根溯祖】陈姓出自妫姓,是大舜的后代。“陈”最初是一个地方,本来是太昊之墟(画八卦之所),周武王把这个地方封给了舜的后裔妫满(称为胡公),还把女儿嫁给他。后来,胡公十世孙妫完因故奔齐,以国为姓,创造了“陈”这个姓氏。
陈完后来在齐国逐渐发达,食邑于田,他又改姓为田,因此,田姓是自陈姓分出去的。
胡公满本支所繁衍的陈国,传了二十五世,到妫健时被秦始皇所灭。妫健生了 。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深圳姓氏家谱溯源之邓氏
希望和我们一样对“寻根”有兴趣的朋友,提供你所知道的深圳人的姓氏知识———家谱、家训、老照片,或特殊姓氏在深圳等故事。
宝安客家邓氏
以金、玉、满、堂四字命名的邓氏客家后人在深圳地区繁衍,因其历史悠久、人口众多,邓氏又有“香港第一大家族”之称。宝安区观澜镇竹村的邓氏族人,祖祖辈辈流传着一首《家族渊源歌》:“唐朝始祖到如今,屈指算来几春秋……”这首歌谣,为我们揭开了深圳地区邓氏家族历史悠久的发展历程———
【寻根溯祖】邓姓,传说是颛顼赐姓为曼姓的金天氏后裔。曼氏,是我国最早的少数原始姓氏,有许多支系,邓是其中之一。
殷时,邓氏一支发展成以邓为名历史悠久的侯国,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子孙按当时习惯“以国为氏”。唐《元和姓纂》说:“邓,曼姓,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又据《安化邓氏谱序》载,南唐后主李煜,封第八子李从镒为邓王。亡国后,子孙改为邓姓。
【堂号】“南阳堂”:姓氏书记载邓氏“望出南阳”。这与最初的邓国位置相吻合。邓氏起初繁衍滋长在今天河南境内,后来以此为中心,逐渐向全国各地播迁。邓姓之人,无论分处天南地北,皆以“南阳”的堂名传家,表明宗于河南世系。
据《邓氏家谱》载,由祖地南阳发展的邓姓,已有110余代传人。汉文帝时上大夫邓通,被赐给蜀郡严道铜山许其铸钱,邓氏钱遍于天下,他是邓氏家族的第42世祖;光武帝刘秀的军师邓禹,是第47世祖;三国时魏名将邓艾,是第54世祖;晋时镇国将军邓羌,是第62世祖……
【迁徙分布】邓氏南迁,移居闽粤,始于宋朝景定年间。由“南阳”逐渐播迁至南方各地,在今福建、广东、贵州、浙江等地繁衍旺盛,很快成了当地盛姓。
在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中国姓氏中,邓姓居于第34位,分布以江西、湖南、河南最广,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次之。(永梅)
锦田立脚,竹村发展
唐朝时期,邓胡协效命朝廷,从江西吉水白沙村来到广州,晚年时辞官,带着年轻的妻子,定居锦田,生5子。当时锦田名“岑田”,是一个岑姓村民居住的村落。
邓胡协定居锦田后,后裔不断发展还外迁到东莞的福隆、怀德等地居住。邓胡协的第5子邓元真的后代,则大多数居住在新界,据张一兵博士介绍,因其悠久的历史、人口的众多,邓氏一直有“香港第一大家族”之称。
邓胡协的孙子邓维岌娶了赵匡胤的一位落难的妹妹,生4子。长子邓林又生4子,分别以金、玉、满、堂四字命名。宋末元初,为了寻求发展,邓金从新界黎洞过江,到深圳地区寻求新的发展,他走过了梅林、沙井新桥等地,来到竹村。
竹村大条围
竹村背后有山,前面一条蜿蜒的大河,灌溉着数百亩水田,河边竹树茂盛,山上松木成林,在邓金到来之前,竹村的村民姓庄,村子也叫“庄屋村”。
邓金在庄边村的私塾当上了教书先生,逐渐立住脚跟,子孙繁衍众多,村子也易名为“足村”,后又称为“竹村”。竹村的西边设立了梅园,南边设立了投埔,东边则新开设了墟市“泰和墟”(原称“投墟”),一时方圆4平方公里都注满了邓氏后裔,当时被称为“竹村大条围”。
张一兵博士介绍,从文物考古看,观澜竹村邓氏村落,是深圳地区保存有最古老的地面文物的少数村庄之一,残存的石刻、建筑结构都证明,至少在元代,竹村就已经很具规模。
▲邓氏族谱中的书法
记者到福永镇了解当地姓氏文化时,福永镇宣传部的郭培源先生推介了深圳邓氏先祖的书法。
郭先生说,塘尾村《邓氏族谱》中记录的邓石如书写的古式隶书和篆书,书写标准严格,端庄稳重,是书中秀品。另一位邓氏先祖进士邓钟岳的新书行体,字体方刚,隐锋含劲,蕴藏力度,亦为书中佳品。
上图就是“邓氏先贤遗墨选介”。页面右上的持杖老者为邓石如的画像,右下是邓石如隶书字迹、中间则是他的篆书字迹。左侧是邓钟岳的行书字迹。(本报记者张雪松)
邓氏娶皇姑的传奇
塘尾邓氏先祖娶皇姑的传奇历史,记载在塘尾《邓氏族谱》,赵皇姑作为八世祖邓自明之孺人也记于族谱之中。族人说,赵皇姑的墓葬在锦田村佛凹岭处。
宋开宝年间,塘尾邓氏先祖从江西吉水迁到宝安锦田。靖康之乱后,高宗迁杭州,大臣及宫人也因金兵入侵而南逃。太后带着高宗儿女路经江西虔州时,不幸走散。当时,任赣县令的塘尾邓氏七世祖邓元亮在江西奋起勤王。他收留了一批失散的南逃官员子女,高宗之妹就混在其中。当时,这位皇室女儿假称自己是赵姓官员之女。
邓元亮归隐岭南家园后,亲戚朋友见过赵女的,都惊奇她的举止出众,就撮合赵女嫁给元亮的儿子邓自明。赵女的弟弟宋孝宗即位后,邓自明去世了,赵女也步入老年。后来,她写了封信,叫大儿子找皇上认亲。光宗查识认证后,感叹之余,派人迎接赵皇姑入宫,并追赠邓自明为郡马。皇帝还赠了40顷田地给赵女为终身之养,可赵皇姑只留下少许,其余分给了当地百姓……(梅)
上尉, 积分 1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62 积分
16高校艺术术科校考设点博罗华侨中学 09:35:29 来源:南方网 作者:蔡雯 评论0条[查看评论] 手机看新闻南都讯 记者蔡雯 2011年在广东省设立艺术术科校考点高校名单日前公布,惠州考生可登录市教育考试中心网站查询名单。据悉,此次全国有16所高校在博罗华侨中学设立艺术术科校考点。
编辑:袁美霞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邳州港上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