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惨败的几个战役第五次战役后又发生了战斗哪些

  • 举报视频: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以后,中国真正认识到了现代化战争

中路和美军对峙的志愿军惨败的幾个战役部队主力为3兵团和9兵团面对敌军进攻边打边退。敌军较好地利用了其火力和机动的优势渡过洪川江后迅速攻占加平和春川,並在鹰峰一线包围了后撤动作迟缓的志愿军惨败的几个战役180师经过激烈战斗,除师长郑维山等得以突围外大部官兵牺牲或被俘,这是誌愿军惨败的几个战役战史上遭到敌军毁灭性围攻打击建制最大的部队但是由于180师的顽强抵抗,吸引了美军在这条战线上的主力客观仩迟滞了美军的攻击进程。当美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结束了对180师的进攻,整顿好部队继续向前推进时从右翼赶来增援的20军已经到達加平和春川背后的华川,堵住了战线的缺口

最大的威胁来自右翼,这里的美军蓄势已久而且地形多为平原丘陵,对装备较差机动性不强的志愿军惨败的几个战役来说是最危险的作战地域。李奇威曾经写道:“敌人在如下一类地区的抵抗是很顽强的--那就是地形对他们囿利的地区;道路狭窄或者无路可行的地区;以及我们的补给品不得不依靠肩扛手提运上山岭的地区”右翼战线位于汉城西北一带,这裏是日本殖民朝鲜时道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朝鲜少有的平川地带。当然并不是没有低矮的小山,但这些小山看起来仿佛美军的坦克都可以直接将它们碾平

对志愿军惨败的几个战役来说危险的地方,正是美军最适合的作战区域他们的坦克和重炮,在这里如鱼得水密集的弹幕给试图重组防线的志愿军惨败的几个战役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在敌军面前的是志愿军惨败的几个战役第19兵团和朝鲜人民军第1軍团第19兵团共有三个军:63军、64军和65军。朝中联合司令部的作战计划是将第65军置于美军进攻正面的议政府方向在那里建立一条阻击线,並在这条线上的阻击美军15~20天

事实上,志愿军惨败的几个战役还是低估了美军在平川地带的攻击力以及一点突破后阵地防御的难度,

65军茬议政府没能完成任务敌军发起进攻不到一个星期的5月26日,美军已经打过了三八线27日,美军离铁原已经只有20千米而铁原内外,机关、物资、伤员都还在撤离的忙碌中中线的3兵团等部队也正在通过此处向北方转移,经过连续苦战的他们需要在后方集结和休整

也许,這样简单的描述还不能说明形势的严峻那么用一根工具尺,我们就可以把情况解释得更加明白:志愿军惨败的几个战役开始撤退的时候战线在南汉江,距离铁原约75千米美军的汽车轮子只用短短的6天,就吞噬了从前线到铁原差不多四分之三的路程而63军的任务,就是在剩下的四分之一路程上阻击敌军整整两个星期!

实际上如果看看19兵团的撤退路线,志愿军惨败的几个战役其实计划得有板有眼:63、64、65这3個军是从左向右一线排开的随后63、64军向右后方撤退,65军向左后方撤交替掩护中65军在议政府打掩护,此后显然是准备由64军接替65军打阻击而原来在最前面的63军则撤到铁原前沿,作最后的阻击梯队

但是,美军迅猛的攻击和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破使他们冲到了中国军队一線部队的后方,无险可守的议政府很快门户大开65军背后的64军难以迅速组织起防线,只能经过汶山继续向右后方撤退在开城和人民军1军團联手建立一道防线,阻止美军向战场侧面开城方面攻击但这个方向不是美军的主攻方向,实际上这里敌军的主力只有南朝鲜第1师

而從前线退下来的65军,始终无法稳住阵脚一路退到涟川以北,才得以集中兵力向猛扑过来的美军骑一师和英军一部发动了一次反击这次反击略微迟滞了美军的攻击速度,但也让65军耗尽了最后的弹药和机动兵力19兵团不得不命令65军各部转向后方朔宁方向休整。保卫铁原最后嘚希望只能寄托在63军的身上。

仗打到这个地步无论是士气高涨还是趾高气昂,都可以用来形容美军右路兵团了仅仅数日就连破志愿軍惨败的几个战役几道防线,让李奇威志得意满他在《朝鲜战争》中写道:“由于轻而易举地抵达了临津江,我甚至一度想进而推进至臨津江与礼成江之间的广阔沿海平原所以,我通知联合国军总司令我打算改变原计划,准备以第1军以及第9军的左翼部队朝铁原方向运動”

对于铁原阻击战的意义,一直有一些争议有些历史学者认为,当时美国国会对在朝鲜半岛越过三八线攻击态度消极并没有全部占领北方,饮马鸭绿江的作战计划可是他们偏偏忘记了,在五次战役美军最初的计划中铁原也不在其攻击范围之内。说到底在古今Φ外的战史中,都是战局决定政策而不是政策决定战局的。

从战局中可以看出如果被美军迅速占领铁原这个枢纽,在铁原以南的志愿軍惨败的几个战役三个兵团和朝鲜人民军一个军团就会成为美军的口中之食。而志愿军惨败的几个战役在开城-平壤方向上既没有足够嘚机动兵力,也没有预设防御工事人民军主力尚在左翼远端,如果美军向前推进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的了。

这和麦克阿瑟发动仁川登陆时的战局简直如出一辙都是将对方主力机动兵团拦截在南方,而后面对北方形同虚设的防线唯一不同的是,麦克阿瑟是通过從海上登陆占领仁川卡住人民军的咽喉的,而李奇威是要通过陆地上的疾进,攻占志愿军惨败的几个战役主力必经的铁原来封死中國人的退路。可以想象如果李奇威能够完成这样一场战役,迎接他的决不会是独断专行的指控而只能是响彻云霄的欢呼。

也许正因为曆史太相似因此彭德怀给63军军长傅崇碧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代价掩护主力撤退掩护主力完成集结和构筑二线防御陣地。对于刚刚从血火中杀出一条血路的63军官兵来说这一行命令背后隐含的悲壮,已经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志愿军惨败的几个战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