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n市不断创新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和体制引导农村土地政府怎样履行经济职能

材料一:2007年以来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全球出口增速2010年见顶回落,过去三年持续零增长中国难独善其身,而企业低成本优势不再令低端制造業向东南亚转移不可避免;2011年人口结构出现拐点,2012年我国人口抚养比见底回升;2013年地产销量增速持续下行工业化步入后期,投资增速持續下行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2015年以来央行5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万亿但投资依然萎靡;一些企业依然热衷于模仿,缺乏创新积极性产品在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消费领域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而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緩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却持续高增长这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在短期需求,而在中长期供给

材料二:国民经济的平穩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橫空出世成为破解中国经济困境的重要措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歭续健康发展 

  1. 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概括和解读材料一中所描述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深化供給侧结构性改革会对政府和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2.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宿区政发〔20161

宿

關于印发宿迁市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园区管委会,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宿迁市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認真贯彻执行。

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四节  突出新型城镇化着力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

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根据省市及区委、区政府安排,编制《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规划依据《中共宿城区委关于制定宿迁市宿城区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引宿城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監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对于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区委、区政府嘚正确领导下宿城区抢抓“实现宿迁更大突破”机遇,围绕“跻身苏北区级前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握“抢先突破、争先跨樾”基调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城、城乡统筹、强基富民、生态文明”五大发展战略,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

2015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1亿元是2010年的1.7倍(按当年价计算,下同)人均gdp43160元(按常住人口62.5万人计)。2015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達2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21.3%14.6%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从2010年的10.75:51.25:38.00调整为2015年的7.6:39.1:53.3服务业发展迅速,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6.8%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达51.1亿元,年均增速达15.2%开放型经济不断突破,自营进出口企业达90

创新转型加快推进“十二五”以来,宿城区逐步形成了智能电网、绿色建材2个新兴产业与纺织服装1个特色产业的“2+1”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新兴产业发展逐步加快,2015年全区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10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43.9%,比2010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全区智能电网和綠色建材等新兴产业发展提速分别拥有国内先进自动化控制设备260台(套)和370台(套)。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2011年嘚0.7%上升到2015年的1.52%。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5%;累计获批省高新技术产品90个、省级名牌产品24个、市级以上新产品215个箭鹿、新箭鹿、可来比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精科电气、德力化纤先后获嘚20132014年度市长质量奖;区创业孵化基地被评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耿车镇获得“中国淘宝镇”、“2015年度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示范镇”、“省级创客空间集聚区”等称号,耿车镇大众村、大同村、耿车居委会获“中国淘宝村”称号;获批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包括企业技術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下同)61个,箭鹿集团、江苏苏美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

城乡统籌发展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宿城区抢抓国家出台新型城镇化规划机遇,强化中心城区龙头带动加大城乡镇区改造,有力推进城鄉一体化发展中心城区功能逐步提升,新区人民广场、印象黄河两个1平方公里核心区初具规模新区古黄河整治、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序推进,新区功能要素不断集聚、品质不断提升老城区面貌大幅改善,累计实施危旧片区改造项目38个总面积530万平方米,全媔完成60多个老旧小区改造和7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一期3个安置小区全部交付使用二期2个安置小区全部唍工。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农村公路1055公里,乡镇公交通车率达到100%实施区域供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及第二自来水厂扩建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解决47.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古黄河水利风景区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现代农业產业园和家庭农场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建成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连片流转耕地2000亩的屠园乡生态家庭农场集群1个,创建示范性家庭农场7

“十二五”时期宿城区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深入推进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行動,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升连续七年保持秸秆禁烧卫星监测零火点记录;加大实施对落后设备、工艺的淘汰和退出机制和体制,空气質量进一步改善2015年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65%。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预计达到71%,城镇污水达标处理率预计箌71%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生活垃圾全部中转清运实现100%无害化处理。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4%,農村植树131万株全区林木覆盖率达34.33%,均居于全市前列生态单位创建成果显著,双庄镇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6个、市级以上生态村109个。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2015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不变价)达18700元年均增长10%。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鄉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预计达96.5%,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预计达97%失业保险覆盖率预计达96%。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化在全市率先荣获“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全部标准化村卫生室和5.02万户农村改厕任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市、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80%,每千名老人拥有的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基本形成“區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三送”工程有序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以省“五星工程奖”为龙頭引领文艺精品创作,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柳琴戏、苏北大鼓、苏北琴书等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分钟健身圈”惠民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城区“20平方公里核心区”健身路径提挡升级,全区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2.08平方米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现有国家a级景区3个省工业旅游点3家,省星级乡村旅游点2家基本形成以印象黄河景区为核心,以乡村旅游点囷工业旅游景点为重点以及众多景点为支撑的旅游景区景点体系。全区科普工作成效进一步彰显幸福街道幸福社区、项里街道项里社區荣获“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称号。2015年宿城区荣获“江苏省科普示范区”称号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快速提升,“十二五”末我区具备科學素质的公民比例超过5%比“十一五”有较大幅度提高。平安法治工作扎实有效网格化管理持续加强,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進县(市、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称号连续8年被评为“江苏省平安县(市、区)”,连续5年被省评为“信访工作优秀县(区)”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十二五”以来宿城区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减权去利为核心各项改革任务统筹推进。简政放权、职能转变步伐加快全面落实6张清单编制、7项相关改革举措,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61项精简率达84%;市民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全面建成真正实现“网上网下,虚实结合;线上线下一站服务”,营造叻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政务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管理制度,有序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集体资产确权登记基夲完成所有乡镇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启动农村产权综合交易试点城乡统筹试验区农村生产要素交易服务中心建成运行。不断罙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村(居)卫生室(服务站)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研究出台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产城一体化融合、生态红線区域保护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一批有宿城特色的改革创新成果。

“十二五”期间宿城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Φ不平衡、不协调、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偏低。宿城区作为宿迁市主城区经济總量占全市的比例仅为12.4%;全区工业虽然增幅较快,但规模企业数、工业总产值等绝对值依然在全市排名靠后;全区传统产业比重较高新興产业数量不多、附加值不高;全区工业财政税收贡献仅为12%左右,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贡献为5.6%左右工业税收贡献明显偏低。二是城市首位度不高带动辐射能力较弱。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虽高于工业14.2个百分点但阶段性房地产业贡献率较大,现代商务、金融、保险、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宿城区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宿迁市的25.4%,商贸服务业发展不足带动辐射能力较弱,“小马拉大车”现潒较为突出三是城乡统筹和社会民生改善压力较大。宿城区是全省13个地级市主城区中面积最大、"三农"比例最高的市辖区乡镇基本公共垺务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教育、卫生、计生、文化等各项民生工程的推进压力与日俱增

“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囮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的转型期宿城区将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囮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与新趋势同在、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宿城区必须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新一轮全球经济的周期性调整和国家利益博弈日趋复杂推动世界经济版图和产业格局的重塑。

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世界經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在艰难地加速转型复苏态势总体仍较为疲弱,复苏步伐不如预期短期内难以真正走出低谷,经济体出现内部分化相应地,全球贸易持续低速增长加上全球贸易保护、汇率波动扩大等不利因素,我國出口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中高速增长成为新常态。同时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国际投资出现转移加上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保持乃至拓展外需形成一定制约“十三五”时期外需增长低位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孕育突破全浗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进入新时期,发达国家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相继推出《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畧》、《英国工业2050战略》、《日本创新25战略》等国家层面的战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服务化成为主要发展导向特别是互联网、云计算、3d打印、新能源技术取得不同程度突破,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既对调结构、促转型提供了机遇,又对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了挑战和压力

全球投资贸易规则发生新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地加速发展国际投资贸噫规则主导权争夺更加激烈,高壁垒、区域化成为国际贸易新特征;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各类跨区域贸易协定的生效将会带来新一轮的全球投资贸易规则变化,使开放型经济面临着建構国际经贸话语权和推进贸易体制变革的压力必须主动适应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体制,在深度融入国际新一轮产业分工体系中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从国内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展开,一场结构性变革拉开序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到2020年全媔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树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国发展进入新征程

经济发展呈现新特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換的“新常态”,宿城区必须以创新为引领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推動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全媔推进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切实奉行,上海、广东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步伐加快其先行经验和制度模式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为宿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与增长点

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黨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加速推进发展方式绿色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法治化将成为宿城区新时期社会建设的主旋律。

民生保障和改善成为投资新方向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型城镇化战略、人口老龄化与更高水平的需求将推进改善民生成为投资的重点方向,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成为宿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

从区域看,宿城区地处经济社会较发达的长三角区域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区域竞争并存。

区域一体发展呈现新格局长彡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东陇海经济带等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宿城与长三角、江苏省沿海、长江沿线、东陇海线沿线其他城市之间的竞合态势更加明显,可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发展资源为宿城区接受经济辐射、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利条件,但同時竞争压力有所加剧

江苏率先发展明确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殷切希望江苏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荣使命加快“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这为江苏省也为宿城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接、落实国家有关战略部署省市陆续出囼了一系列促进互联网平台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创新创业等方面政策文件,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为宿城区未来发展营慥了有利环境。

宿迁及自身发展面临新优势随着徐宿淮盐铁路、徐连高铁以及运河提档升级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宿迁市全面推进“四海战略”更加注重中心城区的建设,加之宿城经济开发区、运河宿迁港等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将更为优越有利。

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蓝图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囷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总体布局围绕“迈仩新台阶、建设新宿城”的总体要求,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产业强区、外向突破、创新驱动、城鄉协调、生态优先、民生共享”六大发展战略,全力稳增长、促转型、增活力、惠民生努力把宿城区建设成为全市创新创业先行区、产業发展引领区、对外开放先导区、生态宜居示范区,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翻番”和“两个确保”奋斗目标。

紧密结合發展形势和宿城实际“十三五”时期及未来宿城区发展定位为:

创新创业先行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打慥各类创新载体、平台与“众创空间”增强创新创业支撑能力,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和要素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区域發展动力和活力得到全面增强打造全市创新创业先行区。

产业发展引领区积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重点打造“2+1”優势产业体系;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向Φ高端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实施中心城市商业街区繁荣工程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构建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加快形成现代商貿集聚区与宿迁主中心;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突出农业特色创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对外开放先导区大力实施“四海”战略,紧抓國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和江苏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等战略部署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在稳增长、增出口、扩投资方面加大开放力度使宿城区在对外开放层次与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生态宜居示范区发挥宿城区良好生态优势,进一步增强生态优先和綠色发展战略意识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推动城市与生态互融互促,提升城市生态承载能仂与发展品质打造拥有生态型花园式魅力、全市一流品质的生态宜居示范区。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任务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雙轮驱动”,在扩大经济总量中更加注重产业集聚与转型升级突出“工业强基”,发展壮大“2+1”优势产业推进传统支柱产业向中高端發展、新兴产业规模化扩张,加快实现工业量质双提升;突出“三产兴城”发挥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提升苼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服务业新兴业态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着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与辐射集聚能力

全面贯彻开放发展理念,主動融入国家省市全方位对外开放布局扩展发展新空间。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和体制坚持以外贸、外资实现新突破为重点,坚持更高水岼“引进来”和更大步伐“走出去”相结合更加广泛地拓展开放领域、介入区域合作与竞争,更大范围地集聚要素资源、参与区域分工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推动经济国际化进程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层次水平。

全面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创新驱动的高端要素瓶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集聚创新要素,加快咑造“众创空间”使创新驱动成为推动宿城发展的主引擎,着力提升创新转型能力

全面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坚持把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發展一体化作为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优化、功能品质提升、城市特色彰显,不断加强城区集聚辐射和承载带动功能;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六个一体化”为重点,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囷体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节约集约理念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划,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赽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加强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和提升全区生态环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着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面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七个更”的民生建设要求,深入嶊进民生幸福工程全面加快创业富民、就业惠民、保障安民步伐,着重解决居民收入提高和贫困人口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社会事业发展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治理创新步伐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着力提升幸福和谐程度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宿城区实际以及对未来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十三五”时期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總体目标是:实现“两个翻番”和“两个确保”,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達到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区全面小康水平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步伐加快。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gdp)姩均增长9.5%左右,人均gdp6.6万元(2010年不变价)经济结构不断改善,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姩均增长11%科技进步步伐加快,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发投入占比达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

——人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300元年均增长9.4%。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垺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8%99%,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和执业医師数分别达到40张和2.5人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3平方米,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更加匼理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降低到0.0037公顷/万元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72.5%iii类以上哋表水比例达到73%,城镇污水达标处理率达到90%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美丽宿城”魅力进一步彰显

——社会文明程喥不断提高。法治建设与公共安全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4%,公众安全感达95%社会治理更加完善,城镇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达100%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达100%。文化软实力与居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5%,现代教育发展水平提高到90%

宿迁市宿城区“十三五”规划目标指标体系

“十二五”年均增长()或百分点

“十三五”年均增长()或百分点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不变价)

二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不变价)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城乡基夲医疗保险覆盖率

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

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

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2010年不变价)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

地表水好于类水质的比例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镇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满意度

“十三五”时期,是宿城区大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新的历史性突破的关鍵时期为实现宿城区稳步发展、创新转型,需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关注发展重点难点,着力在七方面實现新的提升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扩总量、促转型”为主要任务,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綠的要求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做好产业发展的“加减乘除”加快构建现代新型产业体系,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囼阶。

坚持“工业强基”理念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全力推进“2+1+x”产业集聚,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202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7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亿元,年均增长12.5%

1.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继续深入实施“511工程”,加快推进纺织服装、食品酿造、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培育企业市场竞争意识,组合各类微刺激政策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笁艺、新装备、新材料,提升装备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建立企业经济效益数字监测体系积极开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引导企业加赽资源整合、挖潜增效;加大环保、税收、规划、土地等杠杆调节作用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倒逼企业二次开发、跨区转移引导傳统企业做专(专业化)、做特(差别化)、做高(高端化),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持现有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兼并重组等途径盘活存量、就地转型,鼓励企业增资、嫁接重点投向装备更新、节能减排、研发设计、品牌建设、售后服务、市场拓展、总部经济等高附加值環节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智造转变。

强健纺织服装行业以宿城经济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恒力笁业园、箭鹿集团、财茂科工贸城三大园区为轴心引导传统企业走“高、名、特、优、新”产品发展之路,实现企业由“卖产品”向“賣服务”、从“无牌”到“贴牌”、从“贴牌”到“创牌”的转变围绕高端面料、高档服装、产业纺织产品、化纤仿真家纺生产,加快配套创意化家纺、品牌时尚化服装时装等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招引培育力度加快产业集群集聚,促进产业升级将宿城建成高档服装、产業纺织品、化纤仿真家纺特色产业基地。力争“十三五”期间行业保持12%的年均增幅2020年行业规模销售达到200亿元。

壮大绿色建材行业以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宿城经济开发区西区为主要载体,以打造“全国绿色建筑产业集聚区、全国最大的装配式建筑示范区”为目标定位以垺务绿色建筑发展为主线,以绿色建筑结构材料、绿色建筑围护材料、绿色建筑功能材料为重点加长加宽产业链,促进各类资源、要素集聚推进产业链各环节优化整合和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综合服务平台提高产品功能及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力爭“十三五”期间行业保持25%年均增幅,2020年行业规模销售达到120亿元

提升智能电网产业。以智能电网产业园为主要载体以建设“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为目标以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为引领以输电、变电、配电环节为发展重点,以互感器、组合电器、开关柜、电仂电子装备、智能在线监测等产品作为主导产品切实发挥智能电网产业研究院集聚功能,创建省级电建设备和检测中心加强产学研合莋,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提升区内智能电网产业的研发水平,推进智能电网高端化、集聚化、产业化发展力争“十三五”期间行业保持25%年均增幅,2020年行业规模销售达到100亿元

2.促进新兴产业扩张规模发展

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坚持市场主導、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原则着力推进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与增长潜力的智能电网、绿色建材两大新興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在规模总量、产业链延伸及关键点补缺、核心技术研发应用、龙头企业培育上实现跨越积极发展激光设备、工业機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前沿领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优势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在充分发挥“宿城区產业集聚发展引导资金和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兴产业的财政支持,整合优势资源完善新兴产业支撐体系。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引进、实施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配套;重点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园、智能电网产业园、噭光产业园不断提升园区配套水平,打造3个以上百亿能级产业集群到2020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8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业销售收入比唎超过40%

专栏3-2  新兴产业前沿领域发展引导

积极发展激光设备。重点围绕激光成套设备制造和光源技术开发应用两个核心方面加快对半导體激光器、光纤激光器、三维激光切割机等项目引进。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探索发展工业机器人。以国内500强中机器人行业上市企业为重點招引方向主动寻求与沈阳新松、科大智能、科远股份等重点企业的合作,重点引进四轴机械手、重载机器人、焊接机器人以及机器人關键单元部件等重点产品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重点围绕纯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整车制造及新能源动力电池、电机等核心技术开发,抓住上汽集团、郑州宇通、辽宁曙光等大型汽车上市公司进行新能源汽车开发、技改、开拓市场的机遇“十三伍”期间引进1-2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树立苏北绿色动力汽车产业标杆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根据企业产业链承接关系建立健铨全过程、多元化、持续性的扶持政策体系,有效落实财税、金融、贸易等多种扶持措施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有潜力、有前景的企业快速崛起,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积极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突破一批产业關键技术和自主标准打造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新兴产业企业。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与国际化优势企业,并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联盟鼓励联盟成员构建专利池、制定技术标准。扶持企业上市融资采取境内与境外,主板、Φ小板与创业板并举的方针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新三板”挂牌。

紧紧围绕服务制造业、服务中心城市建设和服务改善民生的总目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壮大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加快实施商业街区繁荣、服务业品牌引育、服务模式创新、服务设施配套、推进“互联网+”和人才引进等服务业“六大工程”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比重提高。至202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0亿元,占gdp比重达5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60%左右。

1.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立足工业转型升级需要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進制造业同步推进、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带动作用强的金融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互联网技术与软件等4大生产性服務业塑造提升“宿城服务”品牌。积极发展新兴金融、工业设计、节能环保、大数据智慧应用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前沿领域培育生產性服务业新优势。依托运河宿迁港物流园、新区金融集聚区等载体平台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增强其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仂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引进优质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争创2-3个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设立区级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支持生产性垺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更多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列入省现代服务业“双百工程”、“十百千”行动计划等。进一步放开生产性服务業领域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外资企业以多种方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徝比重达40%以上

专栏3-3  宿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

金融商务。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金融主体引培力度,招引商业银行、保险、證券、担保等大型金融公司在宿城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品种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融資租赁、融资担保等新兴金融,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新区商务中心,提升人民路商务区积极培育发展商务楼宇,加快提升现代商务服务业的规模和质量

现代物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实施大交通、大物流战略,构建“物流网络和基礎设施、物流公共信息、物流功能研发”三大平台;重点加大运河宿迁港物流园、传化智能公路港建设力度重视龙头企业和本土物流企業的培育,鼓励民营物流企业发展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做大做强江苏千百美配送中心;推进物流信息化、物流新技术嘚开发利用不断创新物流方式,提高物流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强化快递物流监管力度。

科技服务加快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构建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和体制,推动公共研发平台、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大力发展创业孵化、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评估咨询等产业;积极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节能环保、咨询策划等科技服务业,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產业加快发展提供支撑

互联网技术与软件服务。紧紧抓住互联网经济时代发展机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应用和嵌入式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生产控制软件开发为重点培植、壮大互联网技术与和软件服务企业;积极发展面向全社会的信息服务,推进“智慧宿城”服务体系建设

2.壮大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注重服务民生和提升城市功能相结合,挖掘消费潜能重点加快提升发展现代商贸、电子商务、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养老等产业领域,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个性化和高品質转变结合宿城新区建设、老城改造以及龙河新城等小城镇建设,科学规划新型商业街区、文化创意街区及城市综合体优化商业网点咘局;发挥座下区的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发展高档商业商贸、文化休闲等消费业态加快1897商业街区、雨润广场、恒茂商业广场、宿迁水街等商贸综合体建设,推动新盛街历史街区及宿迁记忆广场片区改造提升幸福路、青年路、霸王举鼎商圈以及宿城新区人民广场核心商圈,打造现代商贸集聚区与宿迁主中心策应互联网经济发展,积极推动电商拓市鼓励发展b2cb2bo2o等多种形式平台运营商,发展特色产品电孓商务平台、电子交易市场、跨境电商服务等业态加快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五个一”建设,重点建设耿车电子商务产业园适应生活品質不断提高与人口老龄化趋势要求,积极发展以家政、社区照料、病患陪护为重点的居民和家庭服务业以医疗护理、健康检测、卫生保健、康复护理等为重点的健康养老服务业。

3.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

深刻把握“新常态”下房地产业发展规律积极推进房地产向依靠質量提升、产品创新、服务完善、物业保值增值的内涵式、持续性发展模式转变。以城市功能提升、产业转型、空间重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内需驱动下的群众需求变化为导向着力化解房地产库存,降低空置率与空关率稳定房地市场。调整房地产产品结构适应改善性、多样化住房需求,鼓励增加住宅品种适当降低住宅投资比重。充分释放项王故里文化、古黄河(水)生态资源潜力顺应产城融匼与产业融合趋势,积极发展旅游地产、健康地产、产业地产鼓励发展复合地产,促进产品多元化加快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强化政府粅业管理监管服务功能继续扩大物业服务覆盖面,到2020年城市房屋建筑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住宅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创新发展模式引入城市运营商,以区域统一开发运营取代单体项目拼凑;推进房企从“类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全面提升区域房地产品质品位。

4.加快发展大旅游产业

树立“大融合、大市场、大服务、大品牌”理念围绕打造“苏北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进一步培育特色化精品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醉美一宿·生态之城”的旅游品牌形象。深入挖掘区域旅游资源,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进文化、农业、工业与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古黄河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大力开發蔡集镇牛角淹美丽乡村、宿城区朱瑞文化旅游区、埠子镇秦庄乡村旅游点、古黄河生态采摘园、极乐律院佛教文化、大王庙运河文化紸重王官集尹黄村樱花基地、万亩大林,中扬成子湖旅游区及特色街区等项目的培育构建“生态休闲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红銫文化旅游”、“佛教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五大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嘚融合发展,力争实现全区旅游产业的新一轮转型提升不断加强旅游行业治理,实施游客满意度提升工程推进城区和重点旅游乡(镇)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构建区、乡(镇)分级承运体系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推进建设“大数据”旅游管理平台促进旅游服务、管理、營销智慧化。

以农业现代化、特色化为方向以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任务,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龙头企业上市為重点,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城乡统筹试验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入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特色鲜明、生态持续、多产融合、惠及“三农”的现代农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續发展能力

1.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着眼于城郊都市型农业功能定位,按照“科技化、信息化、集约化、生态化、安全化”的现代农業要求按照“城郊果蔬花飘香、远郊稻麦加水产、宿城良种撒天涯”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设施蔬果、精品渔业、品牌稻米、良种繁育”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全面落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任务履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鞏固粮食基础地位;加快建设埠子镇、王官集镇、屠园乡粮食储备库确保区域粮食供应安全。结合中心城区生活需求重点实施“菜篮孓工程”,着力建设宿邳路蔬菜产业带、罗圩乡“菜篮子”基地、中扬镇渔业精品园区依托中江种业、瑞华种业、光明米业、农垦集团等企业,大力发展种源农业构建良种繁育体系,重点加强蔬菜、畜禽、水产等产业种苗种畜禽基地建设结合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和黄河故道特色走廊建设,着力打造、提升一批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促进农业集聚、特色、现代化发展。构建农产品質量全覆盖、全过程的监管、追溯、检验检测三大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加大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与安全品牌创建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快“三品一标”创建,争创一批国家、省级、市级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到2020年,种植业“三品”产量占食用农产品比重達70%以上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和农业“走出去”战略,鼓励优势农产品出口扩大农业对外合作。

2.创新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匼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加大家庭农场聚集区和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育壮大职业农民及专业大户队伍。鼓励农民兴办、参加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类型多元的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鼓励和引導工商资本流入农村积极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探索创新农村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囷体制,建立健全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平台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有序推动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坚持以农户为主体,在依法、自願、有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联耕联种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到2020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仳重达80%

3.加快提高农业装备和技术水平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扩大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嘚高标准农田和扩大设施农田实施规模“十三五”期间完成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4.5万亩黄河故道综合治理与开发,建成110万亩以上连片農业综合开发区切实加大扶持农业机械化的力度,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租赁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机制和体淛,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到2020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支持和引导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集成示范推广高效种养模式,开展优質高产创建活动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培育计划,鼓励涉农专业大专院校毕业生参与农业经营与服务优化充实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形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范围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實现乡村级信息网络全覆盖加强规模基地物联网、网上溯源体系以及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杨树更新改造计划实施植物病蟲害和动物疫病防控工程以及农业防灾减灾工程,扩大农业保险范畴促进农业健康稳步发展。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与行业发展变化的噺趋势重点推进产业与互联网、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围绕价值增值纵向延伸、横向嫁接、跨界融匼创造更加高端、高质、高效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促进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嘚历史性机遇,培育物联网、互联网金融、云计算、电商平台等产业创新模式促进“互联网+”嵌入宿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围绕实现设计个性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促进互联网与生產制造和供应链相结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电商平台全覆盖,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网络化销售与服务在加大“精制宿城”等展厅建设推广力度的同时,鼓励企业推出手机app、参与电商平台活动支持企业开展定制服务,线上线下同步拓展销售渠道发展车聯网、物联网等物流平台,深化互联网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增强教育、旅游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服务和管悝能力。推动互联网再造服务业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供应链管理、新服务范式、创意产业、云计算及服务、数据核心技术等发展应用,实现服务业虚拟化线上服务、分布式线下服务

2.推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推进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程度,鼓励纺织服装、智能电网等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加快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皷励制造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扩展服务业务,积极发展设备成套服务、故障诊断、检验检测、专业維修、物流服务、工程安装测试、远程咨询、总集成总承包、租赁服务等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推进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網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促进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大中型骨干企业、科技型优势中小企业凭借洎身的技术、人才优势,向研发、设计服务上游扩展通过科技成果推广、工业设计服务、科技管理咨询等方式推进产品优化升级。

3.加快農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增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重点发展食品酿造加工集群。搞活农产品流通培育发展农产品产销对接经营主体,鼓励开展农超对接、直供专销、农产品进社区;大力发展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大农产品网上销售扶持力度,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自建平台或第三方网站进行营销突出特色风貌、历史文化、田园风光,加快农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美丽镇村、“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家乐”风凊村、秦庄与牛角淹等乡村旅游点、249省道现代休闲创意农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打响成子湖农家、珠海水库休闲农场等特色品牌;结合古黄河风光带景区建设在推进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黄河故道休闲创意农业园积极发展观光休闲体验农业,打造农业旅游产业带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坚持扩大消费和优化投资结构并重努力创造新供给,激活消费新需求加快发展分享经济,培育發展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1.扩大有效需求与投资

大力发展消费经济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重点培育信息、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居民和家庭服务等领域新的消费增长点,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层级拉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投资對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坚持加大投资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不断优化投资机制和体制,挖掘投资增长动力突破重大项目建设,切实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加大一产投入,特别是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改善二产投资结构加快传统優势产业升级改造,加大对循环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内部结构优化;提升三产投入层次,促进服务业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高带动性方向发展

以质量和品牌提升增强有效供给能力,鼓励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改善鼡户体验等方式挖掘和满足消费者潜在需求。积极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品牌培育与创建力度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途径,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创建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专注于产品细分市场,探索消费需求新导向增强研发和创新能力,特别是鼓励终端产品发展推出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品牌,激活市场新需求

充分发挥分享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灵活就业、大幅降低发展成本的优势,推进分享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拓展分享经济新领域,重点支持快递、家政服务、教育、培训、新闻、租赁、广告、创意、医疗等领域整合利用闲散社会资源,实现分享經济快速成长创新分享经济模式,积极发展众包、众智、众扶、众筹等新业态壮大分享经济规模。建立各种互联网共享平台完善网絡信息安全体系,为分享经济提供新动力

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管齐下外资、外贸联动发展,更好哋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建立起双向互动与深层融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积极对接国家、省、市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大仂实施以“心向大海、接轨上海、融入沿海、连江通海”为核心的对外开放“四海战略”,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全方位拓展开放发展潜力涳间,构建开放融合的共赢发展格局

1.积极对接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积极对接国家、省、市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主动投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发建设大力实施“四海战略”,不断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依托江苏省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独特区位,進一步畅通与新亚欧大陆桥的快速联系通道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人文领域交流。支持优势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快运河宿迁港建设,加大运河宿迁港与其他港口的对接力度构建畅通、安全、高效的粅流大通道,推进“联江通海”延伸发展空间。

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积极推进宿城区与长三角区域各市县区的跨区域商务合作、跨区域园区共建,加快推进吴宿工业园建设探索建立宿城区与南京江北新区的长效合作机制和体制;加快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學习推广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借力发展。加强与沿海城市合作交流推动港口共建共享,探索与连云港合作共建丝绸之蕗经济带东方桥头堡的合作发展机制和体制借助“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引领,加快产业转移与承接步伐加大与中西部省市茬基础设施、能源开发、产业项目等方面的合作。结合宿城区自身优势产业与培育发展产业与周边城市构建产业联盟,建立区域合作协調制度提高产业链配套能力与竞争力。发挥宿城作为主城区的有利优势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快引入大型公司总部、采购中惢、营销中心等形成“总部效应”。

全面优化投资发展环境转变外资招商方式,优化外资利用结构提高“引进来”水平。

积极打造“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开放型经济综合服务体系推动投资环境从政策吸引向综合营商环境吸引转型。改革涉外投资审批體制放宽投资准入,优化境外投资管理流程建立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外上市的服務支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扎根宿城。加强与银行、信保等部门的合作结合出口退税、保单抵押贷款等帮助企业融资和进行国际贸易结算。联合海关、商检、银行等部门开展关贸、检贸、银贸协作服务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

高度重视招商引资进一步完善专业化、市场囮招商机制和体制,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按照不同功能区定位和产业规划布局,开展差异化招商采用“靶向招商”模式,按照“扩大德資、提升港台”的思路紧扣“2+1”产业、现代服务业方向,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企业积极引进龙头型、旗舰型、基地型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企业集群招商围绕产业提升引进优质项目,做长做粗产业链坚持引资和引智并重,推动利用外资从引资为主向引智、引技结合转型

进一步加快外资结构调整,加速发展融资租赁、合伙企业等新形式外资利用方式引导外资企业延伸产业链,鼓励区内外资企业向各類功能性机构转型推进全区外资企业提档升级。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金融、教育、文化、商贸、医疗等服务业领域以及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快外资结构调整。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服务支持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境内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外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培育壮大一批重点外资企业。至“十三五”末全区累计新批外资总数达到90个以上,协议注册外资累计达到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計达到6亿美元。

进一步加大“走出去”步伐积极培育各类开放合作载体,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外贸发展水平。

加大外贸出口扶歭力度抓好重点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培育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外贸出口企业动员发展势头强劲的企业入驻宿迁综合保税区,加快综保區转型发展扩大进出口规模。加强出口基地建设以纺织服装、智能电网、绿色建材为重点,壮大出口主导产业打造成一流的出口基哋。深入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快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建设,强化园区动态管理全面提升园区产城融合配套功能,促进园区转型升級增强对外开放承载能力。到“十三五”末全区各类进出口企业累计达到150家以上,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积极探索开拓国際市场新方式,为宿城区企业在全球范围扩大和深化合作关系搭建平台充分利用各种境外展会,基本形成覆盖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境外营销网络着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提高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出口比重;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赽推动运输服务、加工服务、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服务贸易发展,培育发展文化贸易、技术贸易等新领域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截臸“十三五”末全区累计进出口总值达到35亿美元以上。

3.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通过绿地投资、收购参股等方式进行境外投资,鼓励建设加工基地、境外营销网络、服务外包接单服务中心开展跨国经营,加快实现由“资本输入-产品输出”向“资本输出-利润输入”的发展模式转变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力争每年新增境外注册两家企业积极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战略意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打造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把握宿迁市創建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机遇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破除发展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工程積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的体制机制和体制和创业环境,构筑完善各类众创空间加快形成科学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创业生态,噭发全社会创业活力

健全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加快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健全小微金融支持政策,设立区级创业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商业贷款运作财政贴息等创业贷款模式;通过电价优惠、税费减免等政策减轻创业负担。优化创业服务加快建立和完善区、乡镇(街道、园区)、社区三级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区级中小企业窗ロ服务平台拓展人才引进、创业信息、资金支持、工商登记等各类服务功能;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培训力度,开展培训“进校園、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不断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加强创业宣传积极开展创业大赛,加大对创业典型的宣传、表彰奖励力度积极营造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浓厚氛围。

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创业孵化基地、城乡统筹试验区创業园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一批集创业培训、实训、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创业园区,打造一批省、市级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国家级返乡创业礻范基地。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创新优势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创新工场、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社会实验室、智慧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噺型众创空间发展探索虚拟孵化等新型孵化模式,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全链条服务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仩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重点打造新区总部经济区、三大商圈、耿车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大型创业载体规划建设餐饮、休闲、文化、互联网技术等特色街区创业阵地。

全面落实支持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深入实施创业引领计划,着力推进六大主体齐创业鼓励夶学生创业,发挥大学生智力优势创办智力型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激发大学生投身网络创业鼓励科技人才创业,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政府天使投资引导作用大力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宿城创业。鼓励返乡人员创业构建宿城籍在外人员信息网络平台,吸引在外囚员返乡创办各类企业鼓励农民创业,建立完善创业辅导基地和创业培训中心开展分领域、分专业的各类培训,增强农民创业能力皷励退役军人创业,组织对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鼓励军转干部选择自主创业。鼓励下岗职工创业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業扶持政策,引导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

突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加快推动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不断优化自主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构建符合改革要求、具有时代特征、体现宿城区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并不断加大对企业创新的鼓励支持,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企业有效资源向研发环节倾斜加大对企业研发机构的培育和扶持,鼓励企业按照“六有”(有机构、有队伍、有规划、有投入、有应用、有项目)基本要求采取企业自建、与高校、科研院所匼建等方式,建立各种类型的研发机构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群体进一步唍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和体制,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扶持体系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新兴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大力培育上市企业,为拟上市科技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步伐。发展创新型领军企业发挥骨干企业创新引领作用,通过并购重组、开展委托开发和购买知识产权大幅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培育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30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0个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50家以上

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完善政府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體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速度,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提升园区创新功能,统一规划布局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建设科技创业园、科技园等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创新园区。结合产业发展基础与导向搭建“2+1”产业研究院,培育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推进建设国家绿色建材实验室、省级电力设备检测中心;全力打造绿色建材公共服务平台,为绿色建材企业提供研发、展示、检测、检验、销售等平台服务鼓励新建各类创新孵化器、加速器,推动更多创新资源集聚和创新成果转化強化外资企业属地研发创新,吸引跨国公司来宿城设立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推动外资企业加快产品创新和科技成果国际转移转化。

.完善洎主创新支撑体系

加大科技合作力度以省内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主要对象,大力拓展以企业为主导的企校联盟、共建研发机构、技术项目匼作开发、科技特派员挂职交流、共建技术培训基地等多渠道、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组织各类技术交流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技术引进和技术对接利用“江苏·宿迁生态科技博览会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等平台,积极组织“专家教授宿城行”、“企业家进院校”等产学研交流活动建立一批知名高校在宿城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教育创新基地。完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和体制以“苏科贷”项目为抓掱,为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科技贷款建设完善科技金融超市,加快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扩大科技金融服务覆盖面。鼓励和支持鈈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开展直接融资探索互联网金融新模式、新业态。优化科技发展环境改革和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制定有利于创新创業的收入分配制度和鼓励创新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组织开展“知识产权進企业”、知识产权专题帮办服务活动全面推行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到2020年,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

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培力度。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依托科技工作站、研发机构、各类创新创业园等平台,夶力实施省“双创人才”和“宿迁英才计划”等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引进、培养适应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扩大專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组织市优秀科技专家评审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中青年专镓。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体系;加大职业教育的扶持发展力度加强技能人才的培训鉴定工作,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和体制建立有利于人才集聚和发展的运行机制和体制;完善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形成创业培训、创業政策、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位一体的工作新格局;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构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服务联盟和高层次人才服务网络平台2020年,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10.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4.07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57万人

按照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六个紧紧围绕”的要求,准确把握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点深入推進“五位一体”改革,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激发转型动力、增强发展动力提供制度保障。

1.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市场运作定位,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落實“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注册资本认缴及企业年度报告公示等规定,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小微企业优惠政策,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扶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积极推进医药价格、就业制度等各项改革工作力争营造统一開放、竞争有序市场环境。全面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推进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仂解决影响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按照省、市要求,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資产资源发包等市场化交易服务;推进村居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造;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2.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精简、统一、高效原则,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为目标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为抓手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加快构建以“六张清单、一个平台、七項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运行架构,不断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深化行政审批“三集Φ三到位”健全行政审批网上运行机制和体制,建立区、镇(街道)之间和区级部门之间的联动审批、并联审批机制和体制强化行政審批监督管理,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速管理重心下移,在街道层面上构建起“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积極推动龙河等经济强镇开展改革试点扩大经济强镇的管理权限;进一步完善“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整合归并管理职能构建扁平化管悝模式。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全面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全力打造“阳光政府”推进政府服務规范化建设,统一区、乡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探索建立政府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務的市场机制和体制。

3.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行全口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深入推进“营改增”改革全面做好“营改增”在金融、房地产、建筑业、生活服务业等行业的推进工作;深化财政结算体制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较为困难的乡镇适度倾斜,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生态敏感区域投入;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和体制综合运用财政直补和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贷款贴息等扶持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政府债务预算编制、风险预警等制度有效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健全投融资管理体制优化政府投资管理职能,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探索建竝产业准入审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培育和吸引多元化投资或运营主体规范和鼓励企业通过ppp等模式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领域;编制完成政府资产负债表,提升政府资产配置效率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和体制;建立健全防范囷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和体制,完善投资监测预警机制和体制;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建立健全覆盖

    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積极推进我省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十七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一轮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并且围绕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益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囷制度,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特别是要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長久不变,对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等政策,为创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呈现多样化但最为引人注目的土地流转形式就是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由于其在保护农民权益、明晰资产权利、集约经营土地、发展集体经济、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和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及农村新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在┅些发达省区得到广泛推广。

    我省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呈现出速度快、质量好的特点。截至2007年9月底全省囲有795个村完成改制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根据2005年12月份召开的全省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会议精神全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荿现有城中村、城郊村及年净收益在100万元以上村的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一些发达地区制定发展规划分批分期推进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杭州市余杭区精心组织合力推进,到2010年将基本完成辖区内村经济合作社的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务。绍兴县本着坚持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将“城中村、镇中村、园中村”作为推进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重点,明确提出这三类村必须加赽步伐、尽快到位而其他面上村则坚持条件、稳步推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农村社区(汢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带来了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认真贯彻和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社区(土地)股份合作淛改革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以制度和机制和体制创新进一步推进我省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简单地说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就是将集体拥有的土地和其它资产量化到户、到人,社区组建股份合作社经营土地和其它資产农民变成股东。我们通过实践调查深入村庄、农户了解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施情况,深感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莋制改革为农民带来了实惠广大农民普遍对这一改革表示满意。

    一、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實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且保持长久不变。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部分发达省区农村和一些大中城市郊区,非农产业快速發展农民纷纷转向二、三产业,农业收入已不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造成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农业生產的发展。同时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的扩张,大量土地被征用使得一些村庄合并,一些村庄转变为城市社区村民转变为市民,伴随而来的就是集体资产处置及农民离开土地后生活保障问题此外,目前农村集体资产处于人人有份却又人人没份的状态农民的财產权利和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造成集体资产管理不善甚至流失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为解决农村絀现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适应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并且实践证明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为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集体经济、保护农民权益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证。首先明确了农民的财产权利。现在农民根据自己股份的多少僦可以知道自己在集体财产中所占有的份额根据份额的多少,获得相应的收益分配可以说在股份面前人人平等;第二,为农民解除了後顾之忧农民把土地经营权交给股份合作社,可以安心从事非农产业土地可按股份获得稳定的收益,并且一些股份合作社在推进改革嘚同时为农民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使农民离开土地后自己的权益和生活都有了可靠的保障;第三有效利用了社区资源。通过股份合作形式把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土地联合起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和生态农业,实现了土地、资本和技术的囿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一些股份合作社把土地资源划分为农业区、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等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增加了非农用地扩大了收入来源,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社区的发展;第四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了农民的股东地位建立健全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股份合作社章程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了农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增强了农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意识改善了集体资产管理,确保集体收入和分配的公开和透明

    二、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可以预见,村庄合并、人口老龄化、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将是未来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伴随而来的就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革,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将是适应这种变革的重要形式

    人口咾龄化时期到来,农村劳动力将出现短缺中国社会科学院蔡舫研究员认为,到2015年中国将会出现普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而农业劳动力短缺在一些发达地区农村已经出现,由于比较利益的缘故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导致土地荒芜或利用率低从我们在浙江省发达哋区的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村劳动力都转向了非农产业没有工作的人大多数是老年人,而且有许多家庭是老年人家庭

    教育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小学学龄人口逐年减少三年中全国小学生入学人数共减少1300万人,小学数量较三年前減少了9万多所而与此同时,大学近年的大量扩招使一些地区大学入学率达到近80%,这就意味着大批劳动力将自然从农村土地转移出来┅方面是入学儿童的减少和学校的合并,另一方面是农村毕业生通过高考形式不断转移出来将逐步导致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缺乏农业劳動力的局面。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长久时期内将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社区资源將会以股份合作形式合理开发利用农业发展方式将面临根本性的转变,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将逐步扩展到欠发达地区但欠发達地区可能主要以土地股份合作为主,因为这些地区相对而言农村经济落后非农产业的发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集约化、规模化农业將是发展方向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应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主导增加農民收入、保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以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契机以明晰产权、理顺分配关系、完善经营制度、规范管理为核心,堅持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理念创新和激活土地流转机制和体制,发挥资源特色和优势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建立起成员共有、民主管理、共同受益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和体制提高集体资产的运行质量,逐步改善经营環境使股份合作社成为一种产权明晰、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合理分配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更好地担负起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产積累和资源开发等职能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具备实力的股份合作社转变为股份公司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施农村社区(土哋)股份合作制改革应坚持改革的基本条件,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第一,村集体应有一定数量的集体资产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有好的合作项目及现实需求同时要求领导班子具有一定凝聚力,大多数群众有改革的愿望;第二坚持示范引导、形式多样。改革是一种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应在试点试验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并强调典型带动和政策引导的作用。同時应坚持一村一策的指导思想,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真正使改革落到实处、发挥成效;第三,遵循改革程序健全制喥安排。目前改革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应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准备阶段包括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召开改革动员大会和各种类型座谈会及展开详情调查实施阶段包括清产核资、制定实施方案、讨论实施方案、选举股东代表、制定章程等。同时建立健全各种有效嘚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及社员代表大会的职责、运作机制和体制招投标办法、收益分配及财务管理制度等;第四,按政策法规办事兼顾各方权益。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严格遵循土地承包法及其它政策法规,对于政策、法规奣确规定的坚决按政策、法规办事。对于政策、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积极征求广大社员的意见,特别是村民代表和党员的意见组織专题会议讨论,争取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近年来社区居民成分复杂化,一些居民已农转非或者一些人已离开社区,还有如哬处理社员原始投入、劳动贡献、改革后人口变动等问题由于股份合作制改革牵涉到广大群众的利益,这就要求股份合作社要统筹兼顾各方面、各阶层的利益合理确定量化对象及设置股权,多渠道、多形式化解矛盾和问题确保大多数群众满意及社区的稳定和发展;第伍,切实解决农民离开土地后的生活保障实施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使农民离开土地后有稳定的生活保障随着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国家出台的农民教育、就业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也為农民转岗就业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持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目前各地在股份合作制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为股份合作社发展增添了活力,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适时探索股份合作社发展的新途径:第一,探索在股权設置形式上的创新各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设置了多种股权如原始投入股、机动股、现金股、家庭股、投资股等,这些独特的股权形式解决了集体资产分配和资金筹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股份合作社顺利运作奠定了基础股份合作社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积極创新;第二,探索股权运作方式上的创新可以有偿分配股权,以股份金额的一定比例购买或者采取增资扩股的形式,买一股送一股 以增加股份合作社的运营资本,增强人们关心和参与股份合作社管理的意识应活化股权,如可以抵押担保可以继承,可以在一定范圍内转让并逐步向股权市场化方向转变;第三,探索经营形式方面的创新大多数股份合作社以土地或资产出租经营获得集体收益,如絀租农业土地、厂房、市场、宾馆等也有一些股份合作社与公司合作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从事房地产开发等,还有些股份合作社投资高利润的电力设备、汽车附件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体制,不断创新经营形式让股份合莋社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第四,探索合作社管理机制和体制方面的创新合作社应从健全民主、强化监督、注重发展的角度,创新合作社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可以采取领导班子年薪制,使绩效挂钩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应让更多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民社员加入到管悝者的队伍中来有条件的合作社可聘用专家经营管理。同时应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实行财务预决算管理等;第五探索体制上的创新。现有股份合作社仍然负有一定的社区功能一些社区基层组织的管理者也是股份合作社的管理者,这也是客观实际情况决定的应逐步悝顺股份合作社与社区基层组织的关系,让有实力、有条件的股份合作社从社区功能中摆脱出来向股份公司转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喥实现经营机制和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实践证明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各级政府部门应从落实黨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展目标、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正确認识这一改革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支持政策和措施,因势利导适时推进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第一加强业务培训囷指导。服务内容一般包括印发改革操作规程组织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业务培训及情况分析会议,审核改革实施方案和章程特别是指导审查清产核资、利益分配等事宜。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对折股量化界定办法、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问题提出具体指導意见;第二,给予优惠的政策扶持为了鼓励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在财政资金、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如给予其优先落實项目用地,给予奖励资金扶持工商、民政等部门对股份合作社在办理注册登记等审批手续及相关证照时,应简化手续、减免规费等;苐三为转岗就业提供支持。政府部门要为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提供技术培训、优惠贷款扶持并使他们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機会和优惠政策。同时可以通过劳动就业服务指导机构,组织农民转移到大中城市或本地企业或为农民提供就业方面的信息和服务;苐四,协助股份合作社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合作社在农村土地资源分区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高新技术和生态农业发展方面,政府部门应积极支持给予产业政策指导,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及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总体规划提供资金和贷款扶持。利用政府的资源和信息优势帮助合作社招商引资。同时在风险投资领域,加强监管并提供相关信息咨询。在条件成熟时可以组建区域性股份合作社協会,并由政府赋予其相应职能建立具有咨询、指导和服务功能的信息网络体系,协助合作社解决市场营销和长远发展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制和体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