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理由人人检举收礼人.送理人有什么法律责任

关于送礼的困惑 - 经典案例 - 找同行
9月底,又逢佳节中秋。
逢年过节,我相信许多公司都开始和我们一样,犯愁怎么送礼。
1、中国人习惯年节送礼,别人都送你不送?收礼的人可能不知道谁送了礼,但记住了谁没送。
2、年节送礼,赶上送礼高峰,快递服务,客户收了也不记得是谁的,因为,越有权的收的礼越多。送礼的同样被淹没了。
3、对待老客户,我们想改变送礼习惯,与其一年零碎着叨叨送礼,不如过年一次给个重的,可是,人家中秋收习惯,不送了就感觉怠慢,这习惯还真不好改。
4、对于客户方的办事人员,比如,具体执行的、收货的,都要打点,面积又太大,每个客户单额都不大,大领导、小领导、办事员、收货的,要是都照顾到,公司就没钱赚。
5、对于刚开拓的未做单的客户,送贵了,不知未来的收益;送轻了,还不如不送,管事的都是有权人。
6、对于当年新做单的客户,中秋不送,人家可能觉得你不懂事,已经做了这些也没个表示,唯恐下半年的单额减少。
7、如果送礼品,也许收礼的人还不喜欢,每年我们还要绞尽脑汁想花样儿送什么,还要花费精力去买;如果送卡,有的费用太少,送几百元还不好看;给钱最省事,同样少了不好看,也不能开据发票上帐。
8、如果送礼的周期是一年,这就如同打广告,周期太长。突然一年收到一次,感觉猛地冒出来,一时还想不起。
总之,到了过年过节,公司送礼就成了难题,不知道该送谁、送多少、送什么、什么时间送?我弄客户的礼品分配表,左右考虑了好几天了,还没确定。于是,就把这个问题发到找同行上,希望得到各位前辈的指导。
有10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2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3人深有同感。
有3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Guest from 111.174.137.x
送礼一般分为3种。
主要指陌生拜访或者关系户牵线搭桥而建立的某种联系。这种礼品比较大众化,看所拜访对象的级别,一般金额的市场行情在500~800元之间。以体积小、携带方便物品、购物卡为佳。
作者提到的基本属于这个送礼范畴。公司送礼有这么几个讲究:
(1)大节日避开高峰。比如春节,要提前很长的时间送才不至于让你所送的人没有印象。或者延后送,提前电话到位,埋下伏笔,比如特产类等,需要时间。这样送礼的效果会好一些。
(2)送礼用快递,我第一次听说。我感觉,中国人还是很喜欢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感觉的。换句话说,被送礼人喜欢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一般送礼,就哪怕是送一个土特产,或者一条烟,比如你送的对象正在开会,你在那里等了一下午,把礼给送了,和你叫个快递把礼给送了,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3)对待老客户,送礼要讲究新意。就是可以变换着来。比如中秋节,别人送月饼,你就送演唱会门票。比如别人送烟酒,你就送体检卡等。有创新,客户才能感受到你的良苦用心和诚意。
(4)送礼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关键点一定要到。作者说的送礼的,比如收货、执行等,具体不太了解行业,所以如果按照一般的来操作的话,都是按照关键点去送,次要人员好话到位或者饭局到位就可以了。特别提醒,一般的部门、公司派系林立,送礼之前最好先摸清楚派系或底细,不然送得不好,就会成为他们内部斗争的牺牲品了,很多企业往往都是礼送了,单子反而丢了。
(5)对于开拓未成单的客户,这个时候往来礼很重要。不要送大礼,送大礼会吓着别人,如果没有交情,你一下送个大礼包,反而人家不敢重用你的企业。一句话,往来礼,细水长流。
(1)对于求人办事,人家办成了,千万不要吝啬,一定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答谢。这个火候需要自己企业或个人量力而行。比如,求一个关系很铁的人办事,人家办成了,也许你的答谢礼不需要太重,最重要的是人脉的沟通上得做足文章,比如人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你是否照顾到位(这样的关系户他们更注重于圈子内的影响力和口碑);再比如,你求一个不算很熟悉的人办事,人家事办成了,你到底该答谢什么,我认为答谢他什么首先你得了解他想要什么。如果他什么都不缺,那就自己想办法搞一个特别的礼物。
(2)对于求人办事,如果没有把握办成事情的情况下,礼如何送。这个时候送往来礼,不要送答谢礼。一般求人办事,送礼人要学会判断,比如你找某个关键人物办事,那你可以找一个和关键人物很近的人来操作这个事情,让这个人来说如果办成了你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事成了,当然送礼人得履约,如果这事不成,送礼人也能通过委托人有回旋余地,而不是送礼人最后人财两空。
(3)我个人认为,办不办的成事,送礼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关键在于交人。你有求于人,你送人家东西,人家没有给你办事,你有时候很失望。其实这种心态不好,我感觉,用交下一个人的心态去做事情,成不成,谁也不知道,这样就好了。比如你的企业一年花费在这个上面的金额是一个数值,你就拿这些钱来去交一些你企业认为重要的朋友。有时候,这种积累比你遇到事情了病急乱投医要有效的多。
总之一句话,细水长流。
有27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30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5人深有同感。
有1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1985年生于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硕士。曾获省程序设计竞赛金奖、全国嵌入式开发银奖、ACM国际程序设计亚洲区铜奖等多项荣誉。对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以及产品设计狂热地着迷。2009年在校期间与朋友共同创办异动科技,以失败告终。后有幸加入找同行负责技术工作。现任找同行CEO,找同行网的创始人之一。">
找同行 CEO
Guest from 111.174.137.x
黄老师在课上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独到的分析:如果公司整天想着怎么送礼,那么在送礼方面就会有所专长,相应地在业务方面一定会有所影响——因为他们认为送礼能够抵当业务能力;而如果一个公司不送礼,为了打败竞争对手,则一定会挖空心思提高业务能力,最后在业务领域一定有所专长。
找同行网的案例很好地诠释了这个理论。
当然,“整天想着怎么送礼”和“完全不送礼”都太极端了。这理论也或许有些理想主义。送礼似乎已经是中国商业文化的一部分,也不是以行贿为目的的。张立的案例或许是个案。期待听到找同行里的各行业人士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2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3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试验机领域行业专家。60后,广东梅县人,不到16岁考入兰州大学半导体物理专业,大学毕业后成为深圳市政府公务员,1995年下海创业,创办新三思公司,从事试验机的研产销业务。2009年创办三思纵横,在试验机行业后来者居上,执掌的两个“三思”公司皆闯入试验机行业中国市场前三甲并直逼第一,几度直面全球化大公司的竞争并战而胜之。人生志向:弘扬民族品牌,三思依归纵横天下!">
试验机领域行业专家
<p class="sponsorforpost zth-post-detail-author"
Guest from 111.174.137.x
送礼在我看来,是最没作用、最没价值的一件事情。
人和人之间,即使你平常给了他再大再多的好处,到了该翻脸的时候仍然翻脸比翻书还快。
送礼也是同样。该不订你的产品你送了天大的礼他都不订,该订你的货即使你一毛不拔他都会订。
生活当中,我同样是一个不会送礼的人,在我脑海里面几乎没有送礼的概念。
但我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我送礼需要别人提醒,例如秘书提醒、例如爱人提醒,例如公司同事提醒。
我送礼需要根据对方是不是有这个讲究和习惯,如果对方和我一样属于不太讲究的人最好啥都不要送了,如果对方是类似于上海人的,比较讲面子,比较讲究礼尚往来,比较讲究轧台型的,那咱还是入乡随俗好了。
作为一个公司,中秋节怎样送礼?
我们公司也送了十多年,我的理念是反正送了也是白送,送了没有任何作用,只是因为不送会被别人视为不懂人情世故,所以我的规则是坚决不破费,不送大的,不送太小的(一个短信),只要让你知道我懂人情世故就行了,随大流,别人送月饼咱也送月饼,别人送花篮,咱也送花篮,别人送100,我就送90或110,绝对不会出现89和111的事儿。该送的一定送到,没有必要送的一定不送。
反正这些钱就当打水漂扔进水里了。
有4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4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3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科学仪器行业专家、跨国企业文化融合专家。1965年生于河北唐山,分析化学硕士。曾经就职过中国民营企业、美国500强企业和日本企业。在日本岛津公司(中国)分析仪器事业部就职长达17年。从基层技术应用工程师、销售员、销售经理、全国销售部长,一路打拼成为该事业部部长——他是第一个晋升到这个职位的中国人,至今能在日本公司晋升到这个职位的中国人可谓凤毛麟角。在跨国文化碰撞与融合、团队建设与管理、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分销与直销矛盾解决、服务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见解独到。">
科学仪器行业专家、跨国企业文化融合专家
<p class="sponsorforpost zth-post-detail-author"
name="科学仪器行业专家、跨国企业文化融合专家。1965年生于河北唐山,分析化学硕士。曾经就职过中国民营企业、美国500强企业和日本企业。在日本岛津公司(中国)分析仪器事业部就职长达17年。从基层技术应用工程师、销售员、销售经理、全国销售部长,一路打拼成为该事业部部长——他是第一个晋升到这个职位的中国人,至今能在日本公司晋升到这个职位的中国人可谓凤毛麟角。在跨国文化碰撞与融合、团队建设与管理、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分销与直销矛盾解决、服务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见解独到。">
找同行 发起人
Guest from 111.174.137.x
礼尚往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本来无可厚非。但要是把过节送礼和今后的生意直接联系起来,而且还非常得纠结,这就很有问题了。
你送礼是为了感谢帮助过你的人,应该是真诚的、不求回报的,不要去随大流、不要去想送礼的对象会怎么想如何对待你。
当今市场环境送礼确实是很有技巧很有学问的,但如果想成交生意靠过节送礼是行不通的,如果你还处在为过节送礼纠结的阶段,那只能说明你要送礼的对象不会太在乎你送还是不送。
送礼要学会给你的送礼对象是真心的出其不意的感觉,这个礼最好是他(她)不会轻易买的或者轻易能够得到的,当然这跟这个礼物的金额多少没有关系。如果你能抓住机会满足了他或她的这个特别需求(不是钱,可能是孩子的入托、可能是春节回家的一张火车票、可能是家属住院的一张床位、可能是大雨中的一个接送……)那一年一次也就可以了,当然平时的联络还是要保持的。
很多送礼的纠结是你自己想多了,中秋节很多人收到了他不想收到的月饼,他也很纠结啊。
有3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11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5人深有同感。
有1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多谢刘总、黄总、宇波还有匿名的回复。
真是各有特点,我就吸收精华,为我所用了,现学现用。
刘总,总是黑脸啊,话有点狠,估计他本人也经常板着脸训人,但是,他的招儿也狠,能抓人。谁收了他的礼都会高兴,铭记在心,最后把他当成朋友,反过来要感谢他。
&&&&&& 黄总,特别幽默,写东西有个性、有悬念,乍一看呢,那是关公耍大刀,谁都不怕的主儿,最后还是随大溜儿,有用没用都得做,难逃世俗,整个一个混世的智者。
刘宇波是黄老师的好学生,教啥学啥,干干净净的理想主义。
匿名者很务实、老道、眼光远、沉得住气。
总之,真的受教,让我这么多年没琢磨的事情全明白了。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1982年出生于浙江永康,西安理工大学市场营销本科,打工两年,2006年贵阳极致机电有限公司,2008年成都极致机电有限公司,主营机电连锁,连锁加盟,内部创业,商社发展。现在为成都市金华商会副会长,四川省浙江商会理事,西安理工大学成都校友会执行秘书长,川商明日之星。混迹于学院派与街头派之间。亦正亦邪。亦理论亦实践。深信管理是实践的艺术。行在知前,行在知先。对初始创业,传统企业,草根创业,有8年的经历,经过九败一胜,在试错中前行,是一个幸运的幸存者。">
找同行网 发起人
Guest from 111.174.137.x
礼多人不怪。
在商场上,还是免不了要送些礼物。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经验,还有一些朋友的方式。
1. &送礼主要就是自己的一点心意。我们主要是一种感恩回馈。
只问付出,不求回报。
我们当年给客户送了一点浙江的特产,价格不是很高,几十块钱。但是,有几个客户的运费都花了几百块钱。
豆腐盘成了肉价格。
去送的员工问要不要送,我马上就是说送。
送礼,只是表示一下感恩,并不是为了他们能有什么回报。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举动却感动了很多的客户。
不断地介绍几个客户过来。
2. &挑重点的送。
每年都是要给几个大哥送礼。
那天在星巴克看到了月饼,很好看,也好吃。就定了一些,送给大哥们。
亲自送过去。也不在于礼物有多少,但是,让人感觉你记得他。
就像一句话说的,人都是通过废话来联系的。因为有废话,表示你还在意他。
3.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很明确。
对于一些相关的部门,反正一年两次,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年。
其他时间,就是没人,或在国外。
4. &看到有些人送礼,那就是豪礼。
那也是大开眼界。80年的茅台,凯兰帝的笔,15年的茅台等。那就是不一一而论了。
有3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5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1人深有同感。
有1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我绝对相信张立的不行贿是真的,但必须有前提,我觉得,一个人的骄傲是必须有资本的!!否则,都是空谈。这资本就是,依赖好品牌、依赖好产品、依赖充足的资金、依赖突出的专业知识等等。
公司要赢,一定是在某个方面有差异化。当产品同质化、信息量都相差无几的时候,就要在别的方面体现出差异化,有短的地方,就必须有特别长的地方来弥补,公司最后赢的是总分。
这时,也许有人会说:那就要打造公司的核心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宁可靠实力赚钱不靠送礼赚钱。
这事,哪个企业管理者不想?送礼的人就天生喜欢把自己的血汗拱出相送?核心能力的打造像培养一个奥运冠军,这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需要极具慧眼和思想。因此,好的企业才那么少见。
卖包装机械、仪器仪表的可以有许多专业术语来谈这个产品;
你若是卖与别人同质的玻璃杯、陶瓷杯的,你说你的产品科技含量有多高、使用起来的耐久性与安全性等等,客户就会以为你在强词夺理、轻视他的智慧。
大环境的土壤是腐烂的,如果,一个企业从初生到发展,一直是奔着追求做到极致的理想化、出淤泥而不染。我个人是非常佩服这种品格,如果是我个人行为,我也能够做到。但结果,可能只有一个,就是早早地牺牲,永远看不到理想实现的那一天。
&&&&&& 我曾经是个傲慢得只“看天、看地、不看人说话”的文艺青年,因工作关系,偶尔参加酒场,谁让我喝酒我就让自己的杯子底朝天给他难看。当我自己创业,起初,我也可以做到,因为本色未改,因为有家人的资金支持,我熬得起。可是,到后来啊,就不是资金的事情。
&&&&&& 我看着治了病就再无存款的员工辛苦的生活,看着每天加班加点、无怨无悔一次次败下阵来那么不甘心的员工,看着跟了自己好几年终于熬不下去泪别公司的元老……他们的眼中竟然越来越灰蒙蒙的,没有希望的光。而从前,他们是目光闪亮地坚定地跟我着我:“宋姐,你不炒我,我决不离开公司,跟定你了。”
我一个小女子啊,泪就在心中流,我终于开始转变,变得不再是一个只顾个人的文艺小资,我最起码不能让我的助手跟着我,只有看我这个半老的女人买衣服眼馋的份儿,我更担负着这些信任我的人的未来。
于是,我终于妥协了一、两次,都是项目的关键人物。
我知道,他是暗示我给他送钱呢。
有一次,他对我说:“以后你别给我买礼物啥的了,我这人很节省的,拉家带口的,咱就是普通老百姓家庭,混口饭吃。”
后来,在中秋节前就来到我公司驻地,给我电话。同时,也恰是后面要开始的一个大标的竞标之前。
我这次的妥协,终于,使黄河决堤,给予我们公平竞争的机会,亮标后,我们的价最低。
从此,我们进入这个企业的供应商名单,每年都可以参与竞标。
还有一次,事后想起来,让我重新来做,我不会那样做的。
那是我刚刚出道,我们接了某大型企业的50年大庆的展览工作,因为是关系介绍,单接得很顺利。但是,根本没有想到的是,在整个接单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都没有出现的一个审计部门,在我们签完合同、验收完毕、准备付款的时候,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我们的工程与实价不符,要扣我们20%的款,让我过半小时后到她的办公室。
半小时后,我就傻傻地拎着十个手指去了,去对她一板一眼地讲我们的价格是实价、是与她们单位签过合同、竞标过的。等我起身的时候,她忽然手无意识地要往外一张,以为我要从包里拿东西给她,结果我拿起包来就走了,啥都没送她。我一转身,就明白这次完蛋了。
又过半小时,她打来电话,通知我款被扣了20%,几万元没了。这是在我们与他们单位按要求报价并签完合同之后的“关上门打狗”。只因为,我没有送礼或送卡。
后来,那个单位的介绍我进入的人告诉我:“啊?你不知道我们单位的规矩啊,雁过拔毛的。去年,我们有个部门的副部长捞足了,突然就移民了,连保险金等都不办转移手续了。”
从此,我放弃这个单位,因风气不好。
后来,我的一个朋友问我:“如果当时让你送她2000元,免扣几万元,你送不送?”
我问她:“你说的呢?”
她说:“坚决不送!!”
我毫不犹豫地说:“我送,因为2000元还没犯法。骨气谁都有,应该要分什么时候讲。不但要送,下次还要事先把审计是谁搞清楚,把这个钱或礼留出来,提前送了。前提是,不违法。有的钱,根本就不叫行贿,那叫营销费用。如果要做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只有等死。如果要做到那么干净的一个商人,就不应该到争夺利益的地方里钻。”
我曾经认识一个在中国行业排名前三的一个公司的销售副总,是女的,26岁,父辈是温州商人。她年纪轻轻非常厉害,她领导的销售团队,业绩窜升,公司目前的位置直逼同行业世界上最大的在华外企。她对我说:“商场上的拼杀就是打综合拳法,别人有的你都不能少,要打,还要打得好;别人没有的,你还要打,这才能胜出。”
比如,别的公司请客户以培训的方式旅游,他们也请,但是,培训的内容不一样。对手培训就是介绍公司,她们培训是帮客户解决技术上的难题。
其它送礼的方式,一项不少,把大客户当成自己的亲戚一样的了解,孩子上学问题,依着在京的优势,解决。老婆孩子的户口,解决。这解决,同样是公司背后花昂贵的费用,招招都是硬的。
我公司创业之初,产品无竞争力,送礼也不会送,也没有大资金,有时过了半年才反应出客户的暗示,再加上有“姑奶奶”的性格。外地的客户也有问孩子到北京上学的事的,我们就怕人家开口,因为,解决不了。
于是,我公司就挑三拣四地、很娇气地活着,几年都靠着吃家底——我相信,没几个创业的人,能这样沉住气,只要亏不完就心不慌。
如今,大浪淘沙,手上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真的是好人好单位的客户,是我们一生都应该感谢的、在困难中伴随我们成长的。这些伴随我们成长的客户,无论多大,有的一年就做几万元,我每年都亲自拜访,感谢他们。
现在,我们的核心能力也有了,在行业内是信誉和服务非常好的公司,胸也开始昂起来。
&&&&&&& 更可贵的是,蓦然回首,三大创业的元老还在,争争吵吵了近10年,如今相视一笑,谁说什么胡话、气话,都不在意。
&&&&&& 谁都想昂着头做人,关键是你想昂着,很多很多时候,就必须先要趴下,没有几个人是站着出生的。
&&&&&& 老话讲:站着生的是娘娘命,就是富贵命。不过,现在看来,古代站着生的孩子十个有九个活不了,孩子娘也够呛!所以才说富贵命,稀罕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商至净则无市。
商场是灰色的,唯有理想主义的天空是永远晴朗。
“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有4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31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17人深有同感。
有1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试验机领域行业专家。60后,广东梅县人,不到16岁考入兰州大学半导体物理专业,大学毕业后成为深圳市政府公务员,1995年下海创业,创办新三思公司,从事试验机的研产销业务。2009年创办三思纵横,在试验机行业后来者居上,执掌的两个“三思”公司皆闯入试验机行业中国市场前三甲并直逼第一,几度直面全球化大公司的竞争并战而胜之。人生志向:弘扬民族品牌,三思依归纵横天下!">
试验机领域行业专家
<p class="sponsorforpost zth-post-detail-author"
我相信“张立是从不行贿的销售女皇”,我也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企业行贿。
正话反话都被我说完了。
反正我亲历过四大银行干这个事儿,当时令我大吃一惊,哇噻!四大银行如此生猛啊?
我也知道一些上市公司,包括国内形象极为正面的一些著名企业干这个事儿。
& & & &国外的公司也好不到那儿去?台湾的一些企业在和我们竞争的时候比我们还擅长使用这些手段,日本的企业、美国的企业、德国的企业在和我们在市场上打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干这个事比我们老练的多。
还是那句老话:丑事人人有,不漏是高手。
我用一句话附和一下宋小妹:哪个想当爷的,不是从当孙子开始的?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5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9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有一个术语叫“阈值”,你只要不碰上线也不碰下线就好了。绝对的干净目前社会是没有的,别装的太干净就好。& &
商人用各种方法赚钱无可厚非,玩些手腕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不赚黑心钱就好,但很多商人是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变坏了,很少有人为了“钱”能守住做人的底线。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5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3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送礼的内容和形式五花八门,现在,我回想一下,别人曾经给我家送礼,让我记忆深刻的事情,为数很少。
有一次,先生的一个女乙方见到我,发现我有白头发,几天后,她就让人从国外给我带回来纯植物的方便自己染发的东西,还特意到我家按着我的头帮我染了一次。这一下子,我俩成了朋友,一直到好多年,我先生调到其它区域,我们还把她带着走。
还有一次,先生的乙方送了三张圣诞晚宴的券去某五星级酒店用餐,餐中边演节目边抽奖,最后,我自己居然抽到了我的坐位,中了一个特等奖——价值万元的“LV包”,那种幸运的欢喜挡不住。
便宜的,贵的,都记住了。
有2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5人觉得真受启发。
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现在有更猛的两种送礼:
1、直接去彩票兑奖点蹲点,买一张中了奖的彩票送给目标人。
2、直接用工艺品的价格买一个古董(实价为古董,开票价为工艺品),送给目标人。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人觉得真受启发。
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办公室家私行业专家。中国银行干了7年,厌倦了朝九晚五和数字。转行进入华润励致家私公司,一干就是十二年。做过生产管理,做过西南大区销售总监,做过深圳分公司总经理7年,现任华润励致市场和设计开发总监。最得意的生意,中央电视台新闻采编中心及总控和总输出的家私都是我设计的,占了“大裤衩”的一条腿。">
办公室家私行业专家
<p class="sponsorforpost zth-post-detail-author"
name="办公室家私行业专家。中国银行干了7年,厌倦了朝九晚五和数字。转行进入华润励致家私公司,一干就是十二年。做过生产管理,做过西南大区销售总监,做过深圳分公司总经理7年,现任华润励致市场和设计开发总监。最得意的生意,中央电视台新闻采编中心及总控和总输出的家私都是我设计的,占了“大裤衩”的一条腿。">
找同行网 发起人
+ 该回复内容已被管理员设置为折叠,点击这里查看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
企业并购及重组专家
<p class="sponsorforpost zth-post-detail-author"
name="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2008年始历年都被评为最受MBA欢迎的老师。 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2010年获该杂志“最佳中国案例研究奖”。并著有《斗大黄金印》、《领导羊》、《天生企业家》和《海底捞,你学不会》等著作。找同行网的创始人之一。">
找同行 发起人
我请在中国卖了谈谈她对于礼品的看法:
我认为送礼分两个层面:1)行贿或准行贿性质的送礼。2)礼节性质的或加深印象的送礼。
至于第一种,我从来不送。第二种要分别对待。
对于大多数客户或准客户,出于礼节或加深印象,我往往选择短信或电话问候,只是要避免套话,真心坦诚的表达。客户不是傻子,他们分得清是应付还是真心问候。
有些在工作交往中熟络了,谈的来的,我会像生活中对待朋友一样,把我喜欢的觉得他(她)也会喜欢的东西送给他(她),但会注意价格,避免太高了会使事情变味。如客户中有添喜的(生小孩),我会送些婴儿用品,因为我特别喜欢小孩子。&
总之,漫无目的的礼物不送,因为我们都收过此类礼物,别说有好感,连印象都不会有,真不如一句真心的问候。
其次,不送贵重的礼物,会使礼物变成行贿的侦察兵,那不是我的真实意思。
最后,礼物,是和好朋友分享它给我们带来的娱乐,当我真心的送给你礼物时,请把我当朋友看。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6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1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中秋的礼送完了。
关于送礼的心态,经历了一年又一年的摸索和纠结,变得更成熟。
在送礼的过程中,我每次都仔细体会内心的感受,发现什么样是我开心的,什么样是我不能够接受的。
我曾被暗示的送礼——不开心。
我曾被逼迫的回扣——不开心。
不超过市场价格的回扣——可接受。
为了心中的一份感谢,我遇见好东西,仔细挑选后,选择合适的送给客户,对方开心——我特别开心,送得贵也开心,这真的成了一份超值的心意。
我过去的纠结是为了什么?是因为都想满足客户的心理需求,为了服务好客户。
可是,这么多年过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能满足和服务得好,我们虽然是乙方,也应该有自己的原则与风格。
创业初期,我们不懂,总以为客户的要求都应该满足,也许商场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要接受、要适应。而且,那时我们什么都想吃,以为吃下的都可以消化。现在看来,人的胃口好像是天生的啊,不能消化的还是不消化,像吃了一块骨头,所有的食物都已经代谢,它却日复一日地哽在那里呢。
年纪越大,就越明白,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什么才是内心的快乐与平安,很多拥有名利的人痛苦并不见得减少。因名利与内心的状态无关,与外在的享受相关。人的真正快乐一定是用一颗自信、关爱、分享、宽容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一切。
我也曾纠结于,做还是不做,因为,商场本身就是利益争夺的战场,无一不与利益相关。
有一天,我读到《圣经》中的一段话:
耶稣设个比喻对门徒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啊,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主人说:‘这是仇敌作的。’仆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主人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
商场也是这样一个麦子和稗子共存的地方,我们想种麦子,却无法阻止别人来撒稗子。我们却并不能因为稗子的存在,而将麦子也连根拔掉。
做自己开心和能够接受的事,符合自己的内心和做人的基本的“道”,允许稗子在田地里生长吧,收割的时候,麦子还是麦子,稗子就会被火烧掉。
有3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9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4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关于送礼,我认为可以送。但送礼品的前提是真心把客户当成朋友,去关注他们的需求,并且要把这件事情持续不断地做下去。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客户很注重养生,对四大怀药的铁棍山药非常喜欢。刚好这是家乡的特产,于是每年我都从家乡的田地里,帮他准备一二十斤,并且送到他们家里面去。这个事情已经连续有3年了。&&
有2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3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互联网及有机(健康)产品营销专家。15年互联网经验,持续创业者。现为吃好网CEO()。">
互联网及有机(健康)产品营销专家
Guest from 111.174.137.x
这个老帖被我翻出来了。我也来谈谈我的经验和体会。
1、行贿的事儿别干。这事儿风险大,犯不着。
2、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想完全不送礼,做不到,或者说做的比较艰难,尤其是自己是创业者的童鞋。世界绝对不能是纯白或者纯黑,至少很多时候是灰色的。
3、送礼经验:一定要结合对方的特点,尽量了解特别多的信息。比如对方有小孩,就送学习机什么的,300多元,这种与众不同;比如夏天了,从温州买鲜的杨梅,派司机一个个送,这样没有记不住的。更重要的客户,我的经验都是结合健康来做,比如送一个季度吃好网的蔬菜卡(顺便给自己做个广告,哈哈),每天吃饭都想着是谁谁谁送的。其实,最大的经验就是送礼要用心。不用心的话这礼基本白送了。
4、另外,送东西最好多送几年,比如生日每年都送花,送鸡蛋联系送几年,这样别人基本都能记住了。
个人经验和体会~~~
有4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2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1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请教方总,我也是职场中人,若您的手下大将收了礼节性(仅为礼节性,不带直接目的)的过节礼品包括购物卡,您希望他如实向您汇报吗?你希望他上交充公吗?
有2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人深有同感。
有1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相关精彩案例
找同行网向您推荐
找同行网有&3197&篇当事人自己写的真实管理难题;
有&13830&篇同行的精彩点评。
填写我的收藏备忘
共 17 人参与该案例
相关精彩案例
找同行网向您推荐
黄铁鹰&刘宇波&主编
宁高宁&柳传志&
任志强&茅理翔&点评
陈春花&宋新宇&
2014年5月,王石找到黄铁鹰,
“中国现代商业史应该有褚时健的案例,”
“他都87岁了,再不研究就晚了!”
黄铁鹰与找同行网团队,从云南到澳洲,
历时8个月,修改 11稿,得褚老2次审阅。
再出力作《褚橙你也学不会》。
找同行新书发布
黄铁鹰&梁钧平&主编
宁高宁&任志强&作序
116&名作者共同编著
面对现实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管理者,
一定能在书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答。
鲜活热辣的职场故事,一线管理者现身说法;
行业大咖点对点评论,教你如何做到总经理;
在线各位的切身感受,找同行网里个个都是老师。
找同行新书发布
黄铁鹰&主编
宁高宁&作序
136&名作者共同编著
一本职场人最受用的自身成长贴身工具
一本管理者最靠谱的自我提升独门秘籍
一部商学院教科书不讲的商场实战读本
在生意场、职场摸着石头走的人
一定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生存方法
找同行新书发布
黄铁鹰&主编
宁高宁&作序
96&名作者共同编著
大街上风风火火走路的我可能就是书里的人
咖啡馆的我也可能就是在说书里的事
原来企业的大事就是我身边的琐事
原来我的闲聊也可以成为理论
原来我的家长里短尽是哲学
如果您觉得找同行网的案例对您有帮助,请支持我们,购买我们的产品。
您的支持,将鼓励更多拥有实战经验的人在网上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您的支持,将会逐渐改变中文网络的生态环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礼理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