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为什么不信佛教印度现在佛教几乎灭绝了

印度的佛教在什么时候遭到什么民族灭绝性的破坏_百度知道
印度的佛教在什么时候遭到什么民族灭绝性的破坏
提问者采纳
  突厥民族的穆斯林  佛教产生于印度,不仅在印度本土兴盛一时,还以南北两支远传他乡。但正当佛教在他乡蓬勃发展的时候,在印度本土却逐渐衰亡,现在的印度佛教则是19世纪才从斯里兰卡返传回印度的佛教。本文就佛教在印度的衰亡这段历史进行回顾与分析,认为后期印度佛教与民间巫术、咒语,以及男女密术混杂一气,而失去了前期思辨特征,理论上没有大的建树,这是佛教在印度衰亡的很重要的一个内在原因。相似的,中国佛教从北宋以后,逐渐从探索生活的意义空间的学理佛教向具有泛神论色彩的民俗佛教过度,且鬼神信仰和迷信成分增多,而在佛教理论上却大不如以前,同样也走向了中国佛教后期的衰落。就这种现象,我们认为,首先,宗教的民俗化、生活化是必然的,但是在生活化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理论上的建树,发挥宗教精神指导的作用,而不能仅仅流于民俗与鬼神迷信。宗教的学理探究和信徒基础(大众宗教实践)是宗教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  公元前6世纪左右,古印度产生了一场相当于中国百家争鸣的沙门思潮运动,对传统的婆罗门思想发起挑战,佛教就是沙门思潮中主要的一支,另外还有顺世论和耆那教等。佛教针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提出种姓平等思想,针对大梵恒有提出无常理论等新思想。从释伽牟尼创始佛教到佛教在印度的衰亡,先后在印度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原始佛教、小乘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后期佛教。  原始佛教时期是指世纪中叶到前4世纪末,由释迦牟尼本人和最初弟子所传佛教。这一时期基本确立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僧团戒律。小乘佛教是指佛灭后百年,由于佛教内部对佛的教义、戒律等看法不一,而造成分裂,形成18部派(也有说20部),形成小乘部派佛教,时间大概在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后2世纪。  大乘佛教是公元前1世纪形成,由部派佛教中的大众部演化而来,并吸收了众多派别的思想,并非一家之言。大乘佛教在理论上不断的发展,先后形成主要的两大派别,即中观派和瑜伽行派。中观形成于2-3世纪,瑜伽行派稍晚,形成于4世纪。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佛教在印度的鼎盛时期,著名的阿育王时期就是在这一时期,佛教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到7世纪,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走向衰败。先是大乘中观与瑜伽两派逐渐融合成瑜伽行中观派,后期印度民间的密教盛行,佛教逐渐走了与民间密教渗透结合;逐渐吸收民间巫术咒语,而放弃了在哲理方面的探索,提不出多少有生命力的思想,使自己演化成一种单纯致力于宗教实践、偶像崇拜的流派,而所推崇的宗教实践中有又不少十分污秽的成分,要想在群众中得到长久的保持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这一时期,再加上印度的正统流派婆罗门即后来由此演化出的印度教处于兴盛阶段,8世纪后印度教先后出现了商羯罗、罗摩罗者等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使得印度教的哲学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再加上印度教在印度社会中有着比佛教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样,内因加外因促使佛教逐渐消解、同化在印度教中,失去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另外佛教在印度的衰亡与伊斯兰军队进入南亚次大陆有关。突厥伊斯哗工糕继蕹荒革维宫哩兰军队大量杀害佛教徒,摧毁众多佛教寺院,僧团财产被掠,因而使得佛教赖以生存的人员和物质基础被破坏,这也是导致佛教在印度衰落的一个比较直接的原因。
提问者评价
太谢谢你了!功课就会做了!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佛教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莫卧尔时期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谁收藏了这篇日志为什么在印度反而没有佛教?_百度知道
为什么在印度反而没有佛教?
请高人详细解释一下,佛教在印度退出的历史原因和大致过程。有人说佛教教义是抄袭,修改了印度畅恭扳枷殖磺帮委爆莲教教义而来的(轮回,因果观),请用历史解释到底是谁抄袭谁?多谢!
提问者采纳
佛教在印度的确是在密教的盛行之后灭亡的,所以,称密教为印度的晚期大乘佛教。但也不能说密教盛行,佛教必亡;西藏密教流传,虽有兴衰,也延续了下来。密咒本来是婆罗门教四种吠陀之一的乾达婆吠陀的主要内容,后来与性力崇拜的信仰和修法结合,成为印度教的主要实践方法。并以《奥义书》的哲学理论为上层的建构,最后吸收佛教的中观派的思想及其思辨方法,而发挥、建立了新的印度教理论基础。也可以说,他们集婆罗门教和佛教之大成,而形成统一的印度宗教哲学型范;理论采婆罗门教及佛教的最高原则,实践采用咒术、禅定以及修身、健身等方法。反观佛教,在思想方面,到中观派出现时已经发展到饱和点;实践方面,到瑜伽唯识学出现时,也发展到饱和点,渐渐又偏重于理论,而偏轻于实际修法层次的指导,加上人才的凋零和教团的没落,已经无法与印度教的势力相拮抗。所以,一般大众纷纷偏向于印度教而脱离佛教,特别经过几次佛教与印度教的大辩论以后,佛教僧侣更是几百几百地皈向印度教。佛教界的有心之士,为了寻求生路,便吸取印度教的特长,为佛教所用,而形成了中观派瑜伽行的晚期大乘的特色——就是无上瑜伽密教的完成,它采取了印度教的修法,以佛教的观点加以说明和疏导,有其实际的效果和长处,是为印度传到西藏的大乘佛教原型。由于密教和印度教界限的混同和类似,便注定了佛教在印度可有可无的命运。直到今天的印度教徒,还说:佛教已被印度教接收到融于印度教内,释迦世尊是他们梵天的第七个化身。佛教的名目,虽在印度灭亡,佛教的部分内容仍活生生地存于印度教之内,有没有佛教的名目,实无两样。可是,印度教是有神论的,佛教是无神论的,虽然彼此混淆,根本教义,仍大不相同,因此,真正的佛教在印度其实已经灭亡了。佛教在印度的灭亡,并不完全是由于密教的盛行,回教徒的入侵,也是主要的原因。在西元第十世纪后半期开始,回教徒从印度的西北攻进印度,所到之处,必将原有的佛寺焚毁,所有的佛教徒赶尽杀绝,僧侣幸存者则纷纷逃亡。到了十一世纪和十九世纪之末,回教在印度成立了王朝,佛教徒不改宗回教,便进入了印度教,因此,佛教便遭到了彻底灭亡的命运。佛教在印度固然是于密教盛行时代灭亡的,但是信奉密教并不一定就会使佛教灭亡。所以,传入西藏以后的大乘密教,从西元第八世纪直到现在,还是屹立不动。不过在中国由于已有儒道两流的文化背景,民情风俗有异于西藏,所以,密教虽早在西元第八世纪的唐玄宗时代,有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三位大翻译师,译出了大量的密教经典,可是密教并未在中国持续地受到欢迎,反而传到日本成为一宗,并传承至今。后来到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原,再度把西藏的密教,带入汉地,那也只是流行于蒙古民族及与蒙古人相关的少数人士之间,并没有受到汉民族的普遍信奉。至于民初以来,密教也曾一度抬头;但由于传授密教的人,良窳不等、龙蛇混杂,而且动不动就以神鬼技俩自称为上师的人蚁行蜂起,所以,还是没有深入中国文化的基层。目前的藏密再度在世界各地流传,在华人社会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我们宜正视其所长,勿学其所短。如果,以正统的西藏式的佛教僧侣教育,经过长时间的薰陶、训练而成的人才来传播,一如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密宗道次第论》以及《现观庄严论金疏》等做为依据而弘扬密法,应该和显教无异,不会有什么遭致灭亡后果的原因。如果仅仅以摇铃、挥杵、吹号、击鼓、咒术、加持等来求财、赶鬼畅恭扳枷殖磺帮委爆莲、长生、消灾、免难,和似是而非的即身成佛、双身双修等的谬论及符咒术数等的行法,做为推广密教的号召,并且仅止于此,那就真是佛教的大不幸,假如就是这样的密教兴盛,佛教焉有不亡之理!
提问者评价
多谢高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佛教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有一畅恭扳枷殖磺帮委爆莲个故事,大概意思是佛陀开始是不允许女众出嫁的,但佛陀为王子时的妻子,诚恳请求出家,拜托阿难请求佛陀,佛最终答应了女众出家,但佛对阿难说,因此而使佛法在印度的时间减少了几百年(具体数我忘了)。
印度的佛教是小乘,我记得
印度是大乘拉
东南亚很多是小乘
从历史来看明显是印度教在改革过程中借鉴了佛教,至于轮回等东西,印度世界观中最传统的东西,又不能说耆那教也是抄袭吧
最大的借鉴者就是八世纪的印度教哲学家商羯罗,虽然他很敌视佛教,但他从龙树等大家著作中借用了许多概念加以改造以适应印度教教义,如果LZ有兴趣,可以找几本他的著作看,国内有翻译的,虽然也不是翻译得很好,至少可以有了解。
商羯罗还学习佛教的组织形式,把原来非常分散的婆罗门僧侣师徒传授的学习形式加以改革,建造了佛教形式的僧院,以便集中力量和讨论学术。
至于佛教在印度的灭亡,两方面的原因:
内部原因是脱离群众,沉迷于玄奥的哲学探讨,或是密教的秘密活动,把自己的社会活动局限在僧院中,而百姓需要的是能看能拜的神,印度教乘虚而入。
外部原因是外部入侵,印度当...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佛法为什麼出现在世间?又为什麼出现在印度,而不出现在中国? | 生死书
佛法为什麼出现在世间?
又为什麼出现在印度,而不出现在中国?
摘自净空法师讲述的
佛法为什麼出现在世间?又为什麼出现在印度,而不出现在中国?这些都是我们学佛首先要探讨的,这就是它兴起的因缘。
净宗是佛法的一部分。为什麼有净宗的兴起?这对於我们修学,关系更为密切。大致上说,佛法是离不开「因缘」,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佛出现在世间,必定是这地区、这时代,确实有一些众生根机成熟,佛一定要来帮助他们。这就是常讲的「机感相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有四种:
一、「显感显应」。显是非常明显。像我们求佛菩萨保佑,这心态都非常明显,佛菩萨很明显真的帮助我们。
二、「显感冥应」。我们求佛菩萨心态很明显,但佛菩萨暗中保佑我们。我们也许能觉察,但不明显。
三、「冥感显应」。佛当年出现在世间,就是这一类。众生根机成熟了,但并不晓得要求佛。根机成熟了,虽不求佛,佛知道了,佛示现在世间,是非常明显的感应。所以,众生是冥感,佛是显应,明显的应现在世间。
四、「冥感冥应」。感、应都不明显,但确实是感应道交。
佛当年出现在世间,那时中国文化水准确实也相当之高。虽高,但还比不上当时的印度。这是确实的,因为印度人著重修禅定。释迦牟尼佛在世的当时,一般修定的人,有能力进入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在中国,虽然出现孔子、老子、庄子,还没有能力进入天界。道理虽讲得不少,但事实上还没有达到这境界。由此可知,印度在修持方面,确实是超过中国人,这是佛为什麼要降生在印度的原因。
。但是六道轮回的观念在当时的印度,几乎每个人都承认。因为他们在禅定中亲见此事,所以六道的情况,在印度的九十六种外道,他们是清清楚楚。可惜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虽然是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六道是怎麼形成的,他们不知道。如何脱离六道,他们也不知道。在这情况之下,,为这些根熟的众生解决进一步问题。
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
一切法,世间法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缘。即使佛讲《法华》、《华严》,也离不开因缘。
{大教之兴,因缘无量}。大教是指佛法。释迦牟尼佛出现世间,讲经三百馀會,说法四十九年。它的兴起,绝对不是单纯的,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因缘。那时有缘分见到佛的人,有缘听佛说法的人,乃至於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每位同修还能看到经典(经典虽然是翻译本,但是译本无异於原本,这是我们要相信的),我们每一个人,与诸佛菩萨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结有缘分。若没有缘,今天怎麼會遇到。
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天,依中国的记载,是三千零十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世尊的末法时期还有九千年。九千年中,有人能听到佛法,听到佛的名号,见到佛菩萨的形像,与诸佛如来过去生中都有缘分,没有缘分是决定遇不到的。没有缘,佛也就不可能出现世间。所以,佛出现世间,是无量的因缘。
无量的因缘就难讲了,必须把无量因缘归纳成几个重要的因缘,这才好讲。佛法常用归纳的方法,把无量因缘归纳成一个总纲领。这总纲领就是{一大事因缘}。这一大事因缘就是《华严经》与《法华经》上所说的。
《法华》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
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出现世间,一切诸佛出现在某一个世界里,都离不开「因缘」,都是为这一桩大事。
《法华经》说,「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简单讲,就是帮助一切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佛的知见是纯正、真实,绝对没有错误;广大无边,是全知全能。我们每一个人,本来都是全知全能,可惜我们把自己的本能迷失了。
佛出现世间的目的,无非是帮助我们恢复本能而已;可是众生必须具有想恢复的意念,佛才能帮助。若众生没有这个意念,不想恢复,佛出现世间也就没有意义了。我们想恢复,可是没动这念头。若动这念头就是「显感」;没动这念头,可是一听到佛法,我们念头就起来了,这是「冥感」。我们有这意念,但是自己还没发觉,其实佛菩萨已知道你的心动了,有求觉的意念,有求正知正见,有求恢复自性的意念。我们是「冥感」,佛是「显感」。如果没有意念,佛也知道,佛就不来了,佛不度无缘之人。
{一大事},依照字面上解释。净宗所求的是「一心不乱」。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为我们讲一真法界。一就是真,二就不真。不但是六道凡夫,可以说包括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都不知「一心」之可贵,日用平常中都是用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就是经论常讲的「八识」。八识归纳起来,就是「心、意、识」,这三个都是心。「心」指第八识,「意」是第七识│末那识,「识」是第六意识。心、意、识,称为「三心」。末那识是意根,第六识是意识,合称「二意」。权教以下都用三心二意,不晓得用一心。一心是真心,一心是佛心,一心就是真如本性。可见这「一」字,是佛门关键的字。如果我们用「一心」,现前的法界就是「一真法界」。
一心能入、能证。一真是所入、所证。可是要记住,能、所是一,不是二。能证的心,就是所证一真。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整个自己,就是一心。佛教十大宗派无量法门里,唯独净宗持名念佛,直截修「一心不乱」。不像其他法门拐弯抹角,逐渐逐渐才到一心不乱。它比任何一个法门都简单、容易、稳当、快速。快到什麼程度,简直不能想像。你看《无量寿经》讲的,十念、一念都能成功,这才快速。可见得佛与众生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你一念转过来,就成佛道了。为什麼这麼快?佛说得非常清楚,因为你本来是佛,「念佛成佛」一点都不希奇。你本来是佛,只因你一念迷,就变成众生;一念觉,众生就变成佛。所以众生与佛,就在一念之间。
从此处,我们认识一心的重要。这一生要成就,从今天开始,生活、工作、处世、待人、接物,都要用一心。一心就是真心,就是真诚心,二心就是虚妄。也许有人會问,今天我诚心诚意待人,在这社會,人家都欺骗我,我不是处处吃亏、处处上当?这话问得好像也有道理,可是你要不肯吃亏,不肯上当,你就不能成佛。现在你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吃亏上当?吃亏上当也不过是几十年而已,你所得到的利益是永脱轮回。这笔帐要好好算一算,还是很划得来。所以,不要怕吃亏上当,吃亏上当正是消业障。不肯吃亏、不肯上当的人,业障不能清除。不但不能消除,天天还增长,那怎麼得了。从这地方,我们很清楚的认识,「一」才是真理。
「大事」就是生死轮回。世间法的大事,无过於生死轮回。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生死疲劳」,这是世法里最可怜的事。佛要是不到世间来,世间人永远没有办法解决这桩大事。世间人有本事升天,有本事升到非想非非想天,就是没办法出三界。生死大事,要「真正觉悟」才能解决。我们无量劫来,可以说生生世世都与佛有缘,而且这缘非常深厚。生生世世接受佛菩萨的教导,为什麼没能出得了三界?就是把生死疏忽了,没有重视它。看看我们这一生能不能觉悟,这一生如果把这两个字还是看轻了,佛法修得再好,还是无法超越。一定要把这桩事认识清楚,世间没有比这事更可怕的。聪明人一看到这字样,他就警觉了。愚痴人要死到临头才害怕,那时害怕也来不及了。趁现在身体还健康,年岁还不大,提高警觉来办这大事,超越生死。
我们求的是永远不生不死,「超生死,出轮回」,这是大事。{一大事因缘},确实世间没有人能解决,没有方法能解决。佛有能力、有方法,他义不容辞的来帮助我们解决这问题,所以出现於世。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化在我们世间,这也是《法华经》上所说的意思。
《华严》云:「如来成等正觉出兴於世,以十种无量无数因缘……乃至广说如是等无秖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唯欲众生开示佛知见故。」
从这一段经文来看,可见佛说这句话不只一次。《华严》是佛最初成道所说的,《法华》是佛教化众生最后所说的,一前一后,互相照应。佛说因缘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可以肯定,可以相信,两部经所说的是一个意思。《华严》是以十表法,十不代表数量,而是代表无尽。{十种无量无数因缘},就是代表无量无边的意思。下面是把它归纳起来讲,无量因缘也像《法华经》上所说,唯一的就是希望「一切众生,入佛知见」。「开示」是佛的事,「悟入」是我们的事。佛给我们开示,我们要能悟入。
亦即欲一切众生开明本心,同佛知见,等成正觉也。
「知」就是了知,於一切法明瞭、通达。「见」就是见解。对宇宙人生的观察,正确没有错误,称为「正知见」。我们现前的知见,都是错误的。佛在经上讲得很明白,叫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不要相信自己的见解。可是凡夫偏偏认为自己的看法、想法很正确,很能自信,毛病就出在此。为什麼佛不叫我们相信自己的见解?因为我们用的是三心二意,因此对於一切问题看法、想法,那有不错的道理。我们所想的、所见的,全都是错误,这点我们要承认。我们想错了、看错了,紧接著就做错了。一切的造作都错了,错误的结果是造成六道轮回的苦报。我们天天在造六道轮回,造出来自己享受。所以,轮回不是天地之间自然有的,不是阎罗王造的,也不是佛菩萨造的,更不是上帝造的。谁造的?自己造的。天天在造,不间断的在造,自作自受。
假如是佛知佛见,所造的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华藏世界,真正是离苦得乐,得大自在。我们每个人希望寿命长久,永远不衰、不死、不变。佛说这些是一切众生应该得到的,你只要用真心,没有一样不称心如意。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人的寿命长远,相貌之好,我们无法想像。我们今天想佛的相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西方极乐世界讲这还是「劣应身」。
极乐世界人相之好,经上形容「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如是,所有一切往生的人,个个如是。为什麼?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同佛寿命,同佛相好,依正庄严,没有一样不相同的。他们用一心,所以他们的「知见」是正知正见。我们用三心二意,我们的「知见」是邪知邪见。不一样就在这地方。
如果肯承认自己的「知见」是邪知邪见,这人开始觉悟了。觉悟之后,就要把知见修正。从那里修起?从一心修起。先修一心,一心就是禅定。使自己心里远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远离一切忧虑、牵挂,恢复到心地清净。经云,「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真正修行。
「修行」绝对不是要知道很多经典。「修行」是著重在心地清净。若心清净,一接触经典就能通达。那时候知经就多了,不像我们现在研究经典这麼苦,费尽了心思,都想不通。到那时候一接触,不必思想就通了。因为佛所说的一切经,是由清净心中自然流露;我心若清净,自然感通。
我们的清净心,跟佛心没有两样。佛所说的一切经,等於自己说的一样,那有自己不懂的道理!而是佛心清净,我们心不清净,所以佛说的,我们不懂。怎麼猜,怎麼想,都不懂,原因在用心不一样。现在我们知道此心是妄心,所以不要用它,从今以后要用真心。
{开明本心,同佛知见}。只要清净心恢复,就是成佛。{等成正觉},就是佛常讲的正等正觉。虽然还没达到无上,但确实是正等正觉。必须要记住,正等正觉就是心里没有妄想、执著、烦恼。若心里还有妄想、执著,还有贪、瞋、痴、慢,这是凡夫,不是佛菩萨。佛菩萨心里决定没有染著。所以,我们修行要特别注意断烦恼、断习气。本宗的方法,要我们「一向专念」。
前面这两条,说明大教的缘起,也就是四弘誓愿里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佛菩萨大慈大悲度众生,出现在世间。下文就要说本宗的兴起,特别是这部《无量寿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为什么在印度衰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