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个朝代张灿祥中国户口

罗源县畲族人民革命史(上)
畲族群众主要居住闽浙赣粤皖等省部分山区,闽东沿海县山区分布尤广。
罗源县是闽东畲族主要聚居县份,畲族人口占全县人口8%左右。本县畲族分布较广,主要散居霍口、飞竹、西兰、白塔、松山、起步等乡镇的偏僻小村,多是几户到几十户聚居,也有畲汉同居的。霍口畲族乡是福州市仅有的二个民族乡之一,畲族人口占全乡人口的25%。历代以来,畲族人民深受田租剥削、高利盘剥、苛捐杂税、抓丁拉夫和种族歧视之苦,过着较汉族穷人更悲惨、困苦的生活。他们有翻身得解放的迫切要求,有顽强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意志。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偏僻的畲族村庄有利于发展和保存革命力量,本县畲族乡村成为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据点,苦大仇深的畲族民众也就成为革命的依靠力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当革命烈火在罗源大地燃起,本县畲族群众与汉族群众并肩战斗,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解放。
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松山镇的八井(亦称陈八井)、白水,白塔乡的旺岩,洪洋乡的车溪,西兰乡的西兰、许洋,飞竹镇的飞竹、蛤蟆石,霍口畲族乡的大王里、王廷洋、山垅湾等11个畲族村成为革命基点村,占全县85个老区基点村13%。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罗源畲族乡村先后成立党的组织,建立苏维埃政府和武装队伍。民国23年(1934年)即“二三”革命前后,八井、飞竹、蛤蟆石、官路下、车溪、旺岩、大项等畲族村建立党的组织。笕下、梅洋、杨家里、南洋、梨坪、堡冈、价洋、王廷洋、竹里、塔里、芹石、刘坑、江湾里、梅树湾等畲族村是党组织活动区域。有69名畲族青壮年加入党组织活动。
1948年10月至1949年8月,八井、堡冈、漈上、廷洋坂、白港(包括白水、上土港、下土港)、福湖、梨坑等畲族村成立党支部。前房、葛藤湾、莲花、山垅湾、车溪、洋中、田中、曹垅、新岩头、黄家湾、水口洋、梅树湾、坪石、可湖、西溪、竹里等畲族村建立党小组或党的活动区域。八井、可湖、竹里、蛤蟆石、飞竹、官路下、大坪、车溪、福湖、苋下、旺岩、犁坪、灵峰洋、西兰、许洋、堡冈、价洋、江湾里、塔里、芹石、刘坑、梅洋、洋加里等村成立苏维埃政权。
为创建、保卫苏维埃政府,许多畲族青壮年勇敢参加工农武装队伍,畲汉共建的武装队伍有闽中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罗源游击队可门大队、古罗林游击大队、罗源人民游击队、连罗游击总队、连罗边区游击队、连罗宁边区游击队、飞竹游击队、王认游击队,罗源地方游击第七、第九支队等。以畲族为主的工农武装有福湖畲族武工队、霍口畲族独立队、守善畲族游击队、车溪畲族赤卫队、八井山头游击队、蛤蟆石游击队、西兰游击队、大坪游击队、双元里游击队、可湖巡逻队等。在打击反动军队、民团、大刀会,保卫红色政权战斗中发挥积极作用。不同时期,还建立八井红军联络站,可湖、车溪地下交通站,价洋红军接头户等,为收集敌情,传递情报,掩护革命领导人过境发挥了积极作用。1938年,蓝兴德等十多名畲族游击队战士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在长期斗争中,全县牺牲烈士291名(在册),其中有雷木俤、雷水法、蓝妹德、蓝銮銮、蓝茂兴、雷佬妹、雷住旺、蓝妹俤、蓝忠厚、蓝木土、蓝木寿、雷春金、雷木土、蓝忠谈、钟位响、钟猫雄、钟顺秋、蓝天金等18名畲族青壮年在与国民党军队、反动保安队、民团、大刀会作战中牺牲或被捕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自己民族谱写了最光辉的一页,汇成了罗源人民革命史的光辉篇章。
解放前罗源畲族乡村社会、经济状况
本县畲民散居于偏僻山村。受生存条件的限制,他们历来以农业为主,耕种贫瘠的梯田、山地,劳作辛苦,产量低,收获少,扣除田租,所剩无几,如遇天灾人祸,不得不向地主、高利贷者借贷。当时罗源债利相当苛刻,一般年利率都在80%以上,借实物的,往往借一担谷,一年后要还二担以上,更加速畲民破产与贫困。1933年,全县1
124户畲族村民有1千多户要向地主借贷,上一代还不完,下一代还。梯田种稻,天寒水冷一年一熟,山地种番薯,可济半年粮,是畲民不可缺少的粮食作物。此外,畲民还根据山区特点,种些芋头、瓜菜,既当饭又当菜;还经营一些经济作物,如蓝靛、茶叶、杉、竹和一些副业,如狩猎、采薪、制造筐篚、收酿蜂蜜、纺织麻布、饲养禽畜;有的继承祖传秘方、秘术为他人采药治病。他们多以农产品交换生活必需品,能不愁吃穿的为数极少。大多畲民缺乏生产资料,生活极端贫困。为了求生存,有的还离家为地主种地,沦为佃户,生活更惨。大多畲民都要租种本村或附近地主的田地,受苛重地租剥削,多以三七分成,扣除种子,耕牛费,所剩无几。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我国东南沿海门户的开放,英、日等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向本县倾销商品,破坏了长期形成的自然经济。清朝时,罗源山区农民,特别畲族农民,种青制靛,曾销住上海、浙江等地作染料,收入可观。民国时期,“洋靛”、“洋布”输入,使得种植生产靛青的农民失去了收入来源。种茶、种苧麻、织布等行业收入也都受影响。
北洋军阀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军阀内部争权夺利,年年混战。为争夺地盘、扩充势力,他们不择手段,搞钱抓人。为搞钱,军阀与国民党地方政府合伙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1924年后,闽系海军陆战队强迫山区畲汉农民弃农种罂粟,设立收捐机构,公开向农民征收烟苗捐。1927年,闽系海军为截留地方财政,三都支应分局在罗源设立办事处,统揽全县捐税,充作驻闽海军的经费与军饷。他们规定全县畲汉农民每户至少种罂粟1亩,抽烟苗捐10元,不种者严罚。到种植与收捐时节,都派出部队威逼,引起畲汉农民的不满与反抗。1931年起,以田赋为正征虽然不变,但都逐年增加附征项目与额度。附征的项目有:随粮捐、附加捐、公路费、教育费、治疗费、保安费、建设费、壮丁费、壮丁基干队附加费等。到1940年,全县正副征计达99
168 元,其中附征达72 240元,是正征26
928元的2.68倍。除此之外,还向广大畲汉农民、小工业者和小商贩征收各种税费。与畲族农民有关的税费就有屠宰税、茶税、卷烟税、酒税、米捐、木料捐,挑夫捐、区丁费、联保费等。为扩充势力和镇压革命,发动内战,军阀和国民党政府年年派夫抓丁,在罗源县实行“三抽一,五抽二”的抓丁政策,而畲族人民尤甚,其所派壮丁数量为汉族两倍之多。民谣:“三人抽二,二抽一,单丁匹马也要去”,反映了当时罗源农村畲族群众兵役和劳役的沉重负担。富人可以出钱买壮丁,穷人被迫当壮丁,甚至卖壮丁。比如八井村,1933年全村192户被抓壮丁有42人,卖壮丁的有10人,最后生还的仅8人,其余的下落不明。许多畲族农民为了免被抓丁,忍痛弄残自己的肢体,有的被迫逃亡,造成劳动力的锐减,严重破坏农业生产的发展。
国民党罗源县政府为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煽动大汉族主义,挑拨畲汉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他们视畲族为蛮族、异种,制造舆论,在政治、经济、传统习惯上,甚至称谓上污辱、岐视畲族人民。为了加强对畲族农民的统治与控制,民国时期,也在畲族乡村推行保甲制度,起用汉、畲族的地主、富农,对畲民实行封建法西斯统治。保长经常利用抽丁、派夫和纳捐的机会,向畲民百般勒索,还强迫畲民逢年过节要向他送礼或交压岁捐。畲民不仅要受地租高利剥削、派夫拉丁、官府压榨之苦,还常常遭受匪患之害。民国初开始,罗源匪患不断。1919年,古田蓝金唐,郑威敏盘锯飞竹各乡村,四出抢掠。1920年,古田“清明仔帮”洗劫松洋,烧毁民房18座。一些地区,特别象霍口这样与连江、古田、闽候交界的乡村,更成了“官兵”、土匪等反动势力相互争夺,相互吞并的小战场。先是匪首陈水姜率二、三百人进驻佳湖,时常骚扰霍口。陈死后,又出了个蓝干崇吞并了陈部,更频繁出入霍口,侵害畲汉穷人。1925年和1926年,军阀周荫人所部多次骚扰霍口。1930年后,古田的陈和俤、闽候大湖的陈培仁和闽清的林志栋为首的客匪也经常出入窜犯。当地土匪张本守窃踞霍口期间,建关设卡,强收过路钱,索捐勒税,无所不及,在当地称霸达三年之久,群众深受其害,畲族群众受害更甚。
当时,为防匪患,许多乡村都建立起民团。地主恶霸趁机把民团作为欺压百姓的工具,同时又把“民团捐”摊派到穷人身上,成为畲汉穷人一大祸害。
总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严重破坏了畲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畲族人民的贫困与落后,畲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苦难的深渊中。他们一不得温饱,二不得安宁,三不得权益,每年缺粮都在半年左右,只好用米糠,番薯叶或野菜充饥,过着“七分野菜,三分番薯丝”的生活。寒冬腊月天,只着褴褛不堪的麻布单衣,靠盖稻草、棕衣或烤火熬过寒冷的冬夜。福湖山客们常唱的山歌:竹叶晒干当柴烧,竹皮点火当棉袄。竹筒煮水当粮食,一年辛苦吃不饱。财主高楼笑,山客累断腰;财主心肝泡猪尿,山客眼泪如水流。反映了旧社会财主剥削的残酷与畲民生活的辛酸。盗匪骚扰,百姓的生命、财产随时面临威胁,为逃壮丁,他们只得隐居山林、山洞,甚至墓穴,还债不起也得外逃;国民党推行保甲制度,搞连座连结,穷人有苦不得诉,有冤不得申,没有任何自由权利,过着无限辛酸苦楚的生活。
建立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与反霸斗争
畲族是富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民族。在古代,为了反抗封建统治,畲族人民曾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以来,备受压迫,灾难深重的畲族人民同汉族人民一起,不断开展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然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在党的引导下,畲族人民才找到了解放自己的正确道路,他们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才能走上崭新的历史时期。
罗源人民革命是受全国大革命的影响,在中共福州市委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而罗源畲族人民革命又同汉族人民革命息息相通,密切相连。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农村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使革命得到迅速发展。
1929年底,福州、连江的革命风潮已影响到罗源。根据福建省委对福州市委“应尽可能在福州附近重要县份,如连江、罗源、古田、闽清、福清找到工作头绪”的指示精神,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长黄孝敏,中共连江特支成员杨而菖、郑厚清、陈茂章等先后深入到连罗交界的庄里、炉后、丹阳、山头面、应德、飞竹、甘厝,沿海的北山、巽屿、剩头、外洋各村,以各种身份为掩护,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农会组织,秘密发展党的积极分子。
1930年秋,在连江丹阳一带做工的应德人张瑞财,由郑厚清(中共连江县委组织部长)、陈茂章的引导,参加革命活动。年底由中共连江县委书记杨而菖介绍入党。这一时期,在福州、连江做苦力或小生意的守善村阮在永,飞竹村林清炎、陈玉云,北山村叶顺连等人,受“闹红”风潮的影响,常与从事革命活动的杨而菖等人接触,也时常参加革命活动,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组织的委派,他们返回罗源开展革命活动,成为罗源第一批中共党员和革命骨干。
1930年冬,中共连江县委书记杨而菖到飞竹活动,由甘厝村甘毛名、飞竹村陈玉云作伴,秘密到里飞竹的南阳厝,向畲汉族群众讲解穷人为什么受苦,怎样闹翻身求解放的道理,激发畲汉族兄弟团结起来,组织农会,打土豪,分田地,跟着共产党“闹红军”,干革命。黄孝敏也乔装成卖粬人,多次来飞竹一带,向农民宣讲为什么要起来闹革命的道理和共产党的主张,介绍闽西闹暴动,搞“五抗”斗争的事例,鼓动备受欺压的畲汉同胞组织起来,开展“抗租、抗债、抗捐、抗粮、抗税”的斗争,同时,还启发他们要用暴力手段,用革命的武装来对付反革命武装的镇压。经过他们的宣传发动,畲汉族群众对反动政府不满情绪及反抗的烈火被激发起来,政治觉悟大大提高。飞竹村的叶国光、林清炎、杜海海、林清发等10多人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成为农会骨干。这些积极分子经过培训后,分头到附近乡村进行秘密串联发动,先后在马洋、三角洋、陶洋、塔里,后企、官路下等村联络,发展了六十多名畲汉族穷人成为农运骨干。
1931年5月,在杨而菖直接领导下,成立了罗源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应德支部,张瑞财任书记,成员有林灿灿、林忠忠、黄吓渠等。他们都是在连江做工时经张瑞财介绍参加革命活动并入党的。随后,支部成员分工联络,物色培养革命积极分子,又发展了张二妹、谢干干、林三妹、林瑞瑞、吴增妹、张进玉等人入党。继之,他们深入到飞竹、守善、岭头、河阳等畲汉族乡村,开展宣传和扩大党的组织工作,组织开展抗租抗债斗争。
随着连罗革命形势的发展,引起国民党的恐惧,国民党连江县政府调遣正规部队配合地方民团、保安队对革命根据地实行血腥的镇压。1932年8月,驻连江海军陆战队一个连兵力,在透堡、塘边民团配合下,围剿刚刚成立的官坂合山游击根据地。幸好游击队事先探知敌人来剿的消息,即向北山、巽屿转移,随后又转移到连罗交界的山头面地区,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游击队到达山头面地区后,紧紧依靠当地党组织,立即发动本地畲汉贫苦农民,准备开展秋收抗租斗争,帮助各乡村成立农会、农民自卫队和分粮队,向地主“借”粮,分给缺粮的群众,帮助农民渡春荒,从而增强了党和游击队同群众的联系。期间,游击队还派出队员蓝礼义、蓝元进以探亲访友名义到八井畲族村,向畲族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扩大了游击队活动区域。这一时期,成立了山面区革命委员会,开辟了包括连罗两县边区的庄里、后埭、洪塘、炉后、埭下、水尾、八井、新坑、刘洋等地纵横40里的苏区和游击队活动区域。
1932年9月,杨而菖在应德牛坑村应德寺主持召开罗源第一次贫雇农代表会,全县30多名畲汉族代表参加。杨而菖作了革命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号召畲汉族“贫雇农团结一致,打土豪、搞财政,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打民团、刀会的斗争”。会后,代表们分头回去贯彻。杨而菖深入应德、甘厝、飞竹一带,发展组织,扩大党的队伍,为发展、扩大武装队伍,开展游击战争创造条件。游击队由叶顺连、郑厚清率领,在应德、赤岭、上楼、龙坑、杜堂及巽北一带开展收缴民团枪支和打土豪、杀捐蠹、筹粮款等活动。这一时期,相继成立了飞竹、河阳、守善、八井、巽屿、北山等支部,许多村建立了赤卫队,许多畲族青壮年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前后有飞竹的蓝恒恩、蓝长坤,马洋的钟得木、钟珠顺、钟育顺、钟用用、钟冬冬,西兰寿桥的蓝天金,松山白水的雷住旺、蓝华金,八井的雷世珠、雷新铨、雷水善、雷坤兴、雷伙俤、雷志义、雷春水,竹里的蓝焕俤、雷世庚、雷增成、雷珠细、雷世铨、雷志善、蓝新同、雷克尧、雷兴德等参加了游击队或苏维埃运动。形势的发展,为举行农民暴动创造了条件。为筹集到枪支,黄孝敏派中共应德支部书记张瑞财率员潜入塔里民团,利用塔里民团与飞竹民团积怨已久的矛盾,争取塔里村族长蓝奶兴,“借出”塔里民团10支长枪武装了农民暴动队伍。经过充分准备,“飞竹暴动”条件已趋成熟。日,黄孝敏带领游击队队员及飞竹、马洋、塔里、甘厝、丰余、斌溪等村农会骨干及畲汉族群众130多人,举行了对飞竹民团夺枪的“飞竹暴动”。暴动队员手执长矛、棍棒、田刀埋伏于民团团部和区公所附近。二更时分,黄孝敏点燃土炮,埋伏于四周的暴动队员手执火把,直扑敌团部。被争取来作内应的团丁王鼎盛迅速打开后门,暴动队伍蜂涌而入。民团团长林金位梦中惊醒,慌忙夺路而逃,团丁不战自溃。此役缴获枪支12支,子弹700多发和其他一些物资。飞竹暴动的胜利,使当地劳苦大众认识到武装斗争的力量,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农会骨干,为游击武装的建立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飞竹暴动后,成立了一支以杜海海为队长的游击队。时有叶顺连、陈玉云、蓝恒信、蓝长坤等畲汉队员16人,配备长枪16支(部分鸟枪)。4日,游击队进击洋中、岭头、东山;5日又进击应德民团;9日打垮霍口民团。攻陷霍口乡之后,又一连袭击马洋、塔里、洋柄、祥洋、刘洋、甘厝、陶洋、三角洋等18个地主民团,攻占了飞竹地区20多个畲汉族乡村。游击队所到之处,发布《告工农群众书》,号召畲汉族兄弟团结起来,开展分粮抗捐斗争,实施土地革命,鼓动畲汉族青壮年参加游击队,参加苏维埃运动。这一时期,畲族青壮年有飞竹的雷春金,蛤蟆石的雷祥玉、雷细俤、蓝森梅、雷邦希、雷细妹、雷章同、雷章辉、雷廷辉、雷金土、雷调风、雷文金、雷邦龙,西兰的蓝登禄、蓝天瑞,院前的蓝天金、雷顺伙、石别下的钟朝伙、雷奶木、钟朝溪、雷坤财、钟顺秋参加了游击队、赤卫队。参加苏维埃政府工作的,有飞竹的蓝忠油,蛤蟆石的雷龙金、蓝灿俤、雷章益、雷森邦、雷章块、蓝申土、官路下的雷森森,西兰石别下的钟奶桂、钟金福、钟友信、钟敏嫩、钟瑞兴,白塔旺岩的雷水法。
飞竹、西兰、白塔地区及松山的巽北、八井一带是黄孝敏、杨而菖等领导人早期经常宣传、发动过的地区。至
1933年前后,这一带畲汉族乡村群众基本被组织发动起来,成为罗源主要革命老区和游击根据地。
1934年1月,“连罗红军工农游击支队”改编为“工农红军闽东第十三独立团”。2月初,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委派,苏达作为巡视员来到连江,在莺头主持召开了连江中心县委扩大会,传达了临时省委指示。主要精神是发动群众,开展斗争,巩固扩大革命政权与工农武装。会后,根据省委指示的精神,独立团由团长魏耿带领,转移到石别、飞竹、丰余、守善、仓前、马洋、凤坂、百丈一带活动。首先与石别、长基、北坑游击队、赤卫队配合,于2月12日攻打凤坂、百丈民团,抓获凤坂民团团长陈仁书,击毙顽抗的副团长林忠棋。十三独立团派出谢长禧等协助罗源工委到凤坂、石别、百丈一带发动群众开展苏维埃运动,先后成立了石别、上楼、鳌丰、应德、凤坂、百丈、北坑、长基、七境堂等10多个乡村苏维埃政权。
十三独立团攻打凤坂民团后,即向飞竹进发,袭击了飞竹区公所和深坑民团。随后又乘胜收编了驻扎大湖的王六猴为首的土匪队伍和以阮应湛为团长的守善民团,同时将叶灿祥游击队,石别游击队编为十三独立团一个连。至此,罗源有四支地方武装被编为独立团连队,全团增加到700—800人枪。十三独立团进军罗源西部山区连连得手,狠狠打击了深坑、凤坂、塔里等民团、刀会反动武装,清除占地为王的土匪,极大鼓舞山区畲汉人民群众的热情,推动了土地革命和苏维埃运动,建立了丰余、洋头、仓前、守善、大善、河阳等乡村苏维埃政府。1934年春,成立了罗源第一个区苏维埃政府——石别区革命委员会,除开展抗税分粮斗争外,还在连罗交界建立苏维埃政府的部分乡村开展土改分田。1934年3月,又成立了罗源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阮在永,常驻地飞竹仓前村。随后,又建立了守善、河阳、岭头区苏维埃政府,乡村苏维埃政府达70多个,标志着罗源苏维埃运动进入新阶段,即是轰轰烈烈的“二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罗源革命风起云涌,许多畲族兄弟卷入革命洪流,许多畲族村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进行分田抗租斗争,有的还组建了游击队、赤卫队,同国民党部队,罗源县保安队及地方反动民团、刀会展开斗争,给敌人沉重打击。当时,有飞竹的蓝新伙,蛤蟆石的蓝新辉、雷冬俤,官路下的雷木土、蓝忠谈,西兰的雷春金,许洋的雷仁旗、雷曾俤,蒋山的钟济济、钟位响、钟猫雄,白塔南洋的蓝仁波,旺岩的钟华伐、钟章喜、钟章仁、钟华接、钟章寿,百丈的蓝孙益、蓝孙枝,梅洋的蓝銮銮,松山白水的雷奴善、蓝土土、雷安奴、雷水明、蓝传枝、雷余金,洪洋车溪的雷益端、蓝如江,王认的雷树其、雷秀春参加了游击队、赤卫队。参加苏维埃政府、贫农团的有:飞竹的蓝信山、蓝忠厚、蓝木寿,西兰的蓝意墘,厝的雷广昌、雷广仁、雷益端、雷曲清,许洋的雷水成,蒋山的钟气妹、钟盛盛、钟能能,寿桥的蓝喜金,白塔的蓝金清,南洋的蓝妹德,大项的雷则吉、雷伙金,旺岩的钟容法、雷云明、雷住焕、雷金福、雷木弟、蓝茂兴、钟章申、钟章善,松山白水的雷顺顺、雷矮金,洪洋车溪的雷庆仁、蓝犬妹、蓝嫩俤、雷金寿、雷曲清、雷庆昌、蓝华锦、雷义义、雷曲伙,石塘的蓝春照,王认的蓝万成、蓝而又、蓝枝叨、蓝其太、蓝金传、蓝楼俤,中房下湖的雷细奴等。他们顽强同反动派展开斗争,有的英勇牺牲。
日,十三独立团和地方游击队、赤卫队五、六百人,在魏耿、杨采衡、陈祥容带领下,分三路包围突袭了驻丹阳的国民党海军陆战队,战斗历2小时,歼敌六十多人,俘敌40多人,毙敌排长一人,缴枪100多支和一批弹药。这是十三独立团首次取得全歼敌正规部队的重大胜利,极大鼓舞了指战员的斗志,拔除了敌人安插在连罗根据地交通要道上一个重要据点,使纵横二、三百里的连罗苏区基本上连成一片。配合这次歼灭战,在上楼岗担负阻击罗源援敌的一百多游击队员中,有石别游击队战士雷奶木、雷坤财等人。
塔里、上地民团,被喻为飞竹的两只“虎”。他们与国民党罗源县保安队勾结,经常到周围村庄骚扰掠夺,“围剿”根据地,杀害革命者和无辜群众,畲汉族同胞对其深恶痛绝。1934年3月,由钟顺秋任队长的大坪游击队编入守善区游击队后,仍由钟顺秋任队长。4月,配合闽东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攻打上地民团,击毙民团团长邓木春等六人,缴枪40多支。参加这次战斗的还有蓝銮銮、钟位响(十三独立团战士)及雷春金、钟猫雄、雷新辉、雷细妹等十多人。1933年,塔里民团受重创后,敌人对此仇恨在心。1934年6月,塔里民团又配合县保安队对飞竹、西兰附近各村进行“围剿”,许多畲族人民优秀儿女在这次大“围剿”中牺牲。十三独立团战士钟猫雄、守善区游击队长钟顺秋被塔里民团、县保安队捕杀于罗源城关,塔里苏维埃政府主席蓝木寿被县保安队捕杀于塔里三坵田。
拥有一百多人枪的塔里民团六月镇压革命群众得逞后,更加嚣张,畲汉族群众恨之入骨。9月26日,石别、守善区游击队和部分畲汉族群众配合十三独立团,乘罗源城解放的东风,再次袭击了塔里民团,打死打伤团兵30多人,缴枪80多支,子弹4
000余发,摧毁了这支反动地主武装。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畲族同胞有十三独立团战士雷春金、飞竹区苏维埃政府宣传委员蓝木土。
飞竹蛤蟆石畲族青年雷新辉,一次上山砍柴,砍了地主蓝智辉的一根毛竹,蓝智辉硬要罚酒三桌,威胁雷新辉不办酒就砍断他的腿。雷新辉东挪西借办了三桌酒“请”蓝智辉一伙人吃了。这帮人吃了酒,洗了脸,还掀翻酒桌。当时,革命浪潮已波及罗源西部山区,党领导的连罗工农红军游击队已活跃在连罗交界的山头面苏区。游击队到处打击反动民团、保安队和地方恶霸,为民除害。被罚酒后,又多次遭刁难的雷新辉闻知山头面来了一支专为穷人作主谋利益的军队,便翻山越岭,来到山头面,加入了游击队。受雷新辉罚酒事件影响,广大畲汉穷人更加仇恨地方恶霸,许多畲族兄弟都大胆反抗地霸的欺压,走上革命的道路。到1934年春,先后成立了党支部(书记雷金龙)、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雷森邦)。蛤蟆石周边村组建了一支游击队,队员18人,由雷森邦任队长。队员以蛤蟆石、姚洋、溪下、山头洋等畲族青壮年为主。游击队组建不久,就配合红军第十三独立团于上楼截击由罗源往丹阳增援的国民党军,保证突袭丹阳正规军战斗的胜利。
西兰大坪畲族青年钟顺秋,早丧双亲,和叔父钟瑞兴过活。钟顺秋跟钟永嫩当学徒从事编棕衣工艺。一次到山头面为人编棕衣,看到这里有一支专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征得叔父同意,毅然弃艺从戎,参加了红军。随后,钟顺秋又把被地主逼债,逼得走投无路的堂兄钟朝伙带到苏区,参加了游击队。不久,受组织委派钟顺秋回到老家,到附近村边为人编棕衣,边联络蒋山、寿桥、天堂、岭尾店、芹石、门处洋、下流坑、北斗及本村的畲族兄弟30多人,于1933年3月组建了一支游击队,钟顺秋自任队长,钟敏嫩、钟金福为交通员,负责各村间的联络。1934年3月,该游击队编入守善区游击队,钟顺秋任队长。4月,游击队配合闽东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攻打上地民团,击毙民团团长邓木春等六人。6月底,钟顺秋在反“围剿”战斗中不幸被捕杀于罗源城关。
大坪游击队组建不久,西兰一带也组建了一支游击队,起初只有西兰、塘里、院前的畲族青年六人。后来,刘坑、呈洋、北山、杞下、卓家园、陈洋、蒋山等数村畲族青壮年陆续加入,队伍扩大到20多人,雷广仁任队长,交通员蓝登禄,还设号兵,号兵雷春金。他们曾多次参加攻打国民党军和反动民团的战斗。
1933年秋,双元里、笕下、仑后畲族村联合组织起赤卫队,原先主要是站岗放哨,保家乡安全。到1934年夏,又有漈下、梅洋、许洋等村畲族青年加入,改称双元里游击队,人员达32人,队长钟章寿,赤卫队参加过攻打凤坂民团等战斗。
可湖畲族青年雷住旺,学一手打石工艺,经常在连江县的透堡、合山一带做工。透堡、合山是连罗革命的早期根据地。受革命风潮的影响,他于1933年初参加了连罗游击队。后雷住旺受党组织的委托,身藏短枪回到家乡。他走家串户,同叔侄、乡亲叙家常,介绍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与外地革命发展的形势。许多畲族兄弟深受鼓舞,勇敢地投身革命。雷顺顺、雷源源、雷佬妹、雷国太、雷矮金等人先期参加革命,组建了巡逻队,队员7人,雷佬妹为队长,以站岗放哨,保卫村的安全为主。同年3月,队员发展到西溪、半岭等畲族村,队伍扩大到12人。雷住旺还通过亲戚关系,联络西洋郑蒙蒙、郑碧碧、李顺妹等人参加革命活动。随革命形势的发展,雷住旺去信连罗游击队,要求派员指导。不久,游击队派杨松松、陈红耳来可湖协助雷住旺开展工作。很快,又发展雷奴善、雷安双、蓝传枝、雷余金、雷水明、雷清财、雷传清、蓝土土等人组建了赤卫队,由时任巽屿乡赤卫队副队长的雷住旺任队长。1934年6月,成立了可湖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雷顺顺,赤卫队长雷住旺,土地部长雷矮金,巡逻队长雷佬妹。村里设二处岗哨,一处在大岭边榕树下,防县保安队来剿;一处设在鼻子仔,防蹟头民团。凡是成年人都轮流站岗放哨,每夜四人,上半夜二人,下半夜二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雷住旺代表政府宣布当年按人口“分稻面”,割稻谷,把租谷压下来,不送给地主。赤卫队还选择对象,择机打土豪,为游击队筹经费。
岐余绰号“呆呆”的地霸,一次到畲村西溪放债。西溪群众雷鸣意将此消息密报正在西溪筹饷的雷住旺和雷源源。雷住旺、雷源源在西溪畲族兄弟的配合下逮住了这个地霸,押回可湖。雷矮金也在与宁德交界的黄土袋畲族村筹饷,遭到当地土豪钟枝孝的阻挠。雷矮金与其他队员毫不留情地将钟枝孝父子抓来当人质,押回可湖。雷住旺用船把钟枝孝父子连同地霸“呆呆”,押送到连罗游击队驻地马鼻下井村,责令交清赎金才放人,逼得家属老老实实交了款。这样,既顺利筹到钱款,又打击了土豪劣坤的气焰。当时,还在可湖建立了地下交通站,为沟通闽东与福州之间的联系,为福州市委与闽东党的组织传递信件,护送领导人过境,发挥了很大作用。同年7月,可湖赤卫队配合巽屿赤卫队攻打西洋大刀会,雷佬妹、雷住旺也参加了此次战斗。
洪洋车溪畲族青年蓝华锦,原是裁缝师傅。他曾到游击区凤坂村,为人家缝制畲族式样男女服装,结识了凤坂乡苏维埃主席林银弟。在林的启导下参加了革命。林银弟要蓝华锦回家乡,发动那里的畲族兄弟组织起来闹革命。蓝华锦从凤坂回到车溪后,遵照林银弟嘱托,立即秘密串联,动员蓝嫩弟、蓝庆仁、雷庆伙、雷庆昌、雷义义、雷庆祥、雷金寿、蓝如江、谢灼灼、陈其祥、谢吓弟、陈伙利、叶启妹、陈伯奴、谢尚海、陈志新、谢以嫩等人于1934年1月组建了自卫队,由蓝嫩弟任队长。同年六月,自卫队扩充队伍,改称贫农团,蓝嫩弟任团长,蓝犬妹任副团长。贫农团配备土炮,鸟枪等武器,开展抗丁、抗租斗争。贫农团成员勇敢善战,多次击退县保安队的“清剿”。七月,成立了车溪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雷庆仁、土地部长雷华锦、贫农团团长蓝嫩弟、赤卫队长蓝如江、交通员雷庆寿、文书谢灼灼、委员陈其祥。在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林银弟、蓝华锦都作了“演说”,号召畲族兄弟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闹翻身,做主人。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分田割稻,当年不交租,不完粮,不纳税。为了防止反动势力的反攻倒算,在水尾宫下漈和猪头岗设哨,防洪洋和西兰民团的围攻,还在高石设岗。此岗地势高,看得远,负责把下漈、猪头岗两岗哨发出的情报转发给村里。参加放哨的,除赤卫队、贫农团成员外,还有一般群众。九月,该村逃跑外地的地主陈孔云因恨乡苏维埃政府占用了他的大厝,带县保安70多人,从茶洋偷偷窜上车溪,妄图剿灭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府。保安队人多行速慢,远远就被我哨兵发现,立即吹起螺号。村里苏政人员和群众闻螺声马上撤至上岩里,敌人扑了空。不几天,陈孔云的走狗陈干其又领着县保安队数十人再次围剿车溪,蓝嫩弟、蓝华锦组织赤卫队,贫农团于后门山同敌人展开战斗,掩护群众撤退,在战斗中击毙敌人2人。团长蓝嫩弟突围时不幸被捕,被杀害于罗源城关。敌人抓不到人,便窜到雷金寿、雷义义、雷益端家敲诈,共索去银元28块。不久,陈孔云又伙同洪洋民团侵犯车溪,雷庆仁得到情报,立即转移,敌人怒火中烧,居然向其弟强索谷子50多担。保安队、民团的进犯和抢掠并没有吓倒铁定了心跟着共产党闹翻身的革命者,相反更激起畲族人民的仇恨和反抗。贫农团也由雷曲伙接任团长,继续顽强斗争。
受车溪贫农团反霸反顽斗争的影响,由前连、江湾里、顶、上坑等畲族村青年为主与后埔、尚坑、院后等村汉族青年也组建了一支游击队,称王认游击队。队员22人,配备鸟枪等20支,曾多次配合闽东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攻打上治民团的战斗。
受全县革命高潮,特别飞竹、车溪、可湖、八井等畲族村同胞革命的影响,许多畲族兄弟,为保卫苏维埃政权,都纷纷加入各区游击队、连罗游击队、十三独立团或畲族独立队等武装队伍,勇敢进行武装斗争。飞竹塔里的雷春金、白塔梅洋的蓝銮銮、西兰天堂的钟位响、钟猫雄等都是这一时期参加革命的,并且在随后参加打击反动武装的战斗中表现勇敢,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八井村是我县较大的畲族村。早在1932年9月,连罗游击队派蓝礼义、蓝元进到八井宣传革命后,就组建了一支游击队,队员近30人,来自八井、竹里、横埭、牛洋等畲村。游击队活动地点多在连罗交界的山头面,因而称八井山头游击队,隶属红军闽东工农游击第13支队领导,配合游击队参加过攻打马鼻、官坂、大获、蹟头及飞竹、凤坂等反动民团的战斗。
八井畲族青年雷世珠,从事竹编工艺在外谋生,早就听说连罗地区在“闹红军”,共产党专为穷人办事,这时又结识了宋遵茂,在宋的引导下参加了革命。1933年8月,杨而菖派宋遵茂到八井联络群众革命活动。雷世珠协助宋遵茂联络雷连弟、雷水木、罗建利等人开展秘密活动,用透堡等地抗租、抗捐、抗债斗争事例,进行启发引导,使许多畲族群众提高觉悟,纷纷参加革命活动。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政府主席罗建利,粮食兼土地部长雷世珠,贫农团团长雷坤粦,儿童团团长雷志兴,交通员雷春水、罗斌蛋,委员雷世为。还建立了赤卫队,队长雷水木,共有队员80多人。八井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在村口张贴“抗租、抗捐、抗杂税”、“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当年秋后,宣布“四不”,即不交地租、不交苛捐杂税、不还高利贷、不交派粮,还草拟土改方案。赤卫队、贫农团、儿童团分工站岗放哨,建立了联络站,抽选机智、勇敢青年当联络员,常把信件夹在斗笠内,缝在衣服里,躲过敌人搜查,为游击队传递情报。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献粮献钱作为红军游击队的给养,鼓动青年参加赤卫队、游击队保卫家乡,打击反动派。八井赤卫队、贫农团成员参加过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1934年8月前后多次攻打大获民团的战斗。
1934年8月,地方游击队、赤卫队配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举解放了罗源城,歼敌千余,缴获机枪二挺,轻机枪一架,步枪二百余支和大批军需品,俘虏国民党罗源县长、警备队长,看守所长,保安队营连长等官员,就地枪决八人,并打开监狱,救出四十多名革命者和无辜群众。在参加战斗的地方武装中,有畲族战士。在攻城战斗前,北漈、凤坂、百丈、八井、梅洋、漈下、七步、双元里、笕下、仑下、上大项以及大项、杨家里、龙泉、阮里、南洋等村畲汉族群众,在地方党组织、苏维埃政府、贫农团领导下,紧急动员起来,青壮年上山砍毛竹,赶制担架攻城用的竹梯;妇女在家编制草鞋;老人用松香、竹片捆扎火把。各村忙着砻谷舂米,宰杀禽畜,为战士们准备吃的、用的;有的当向导、侦探。原加入闽东独立团畲族队员还参加丹阳阻击尾追国民党49师和配合先遣队攻克罗源城的战斗。攻城战斗后,先遣队留下伤病员五百多人,巽屿、外洋、八井、厚富都办过伤病员临时医院。特别在缺医少药,白色恐怖的年代,八井村畲族群众用祖传的中草药和疗术,为先遣队伤病员疗伤,有很好效果。
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罗源城以后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里,罗源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为适应发展的革命形势,九月在闽东临时特委领导人叶飞主持下,在山面区庄里召开连罗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将连罗党组织分开,成立中共罗源县委,书记叶如针,组织部长杨挺英、宣传部长张瑞财。石别、守善、河阳、岭头四个区委也作了调整,更推动了罗源土地革命和苏维埃运动蓬勃发展。河阳地区的林家、沙坂、下湖、王沙、大坪、乾溪、寨头、显柄、松洋、柏山;洪洋地区的王认、秋岭;霍口地区的山垅湾、洋头里、王廷洋、船头、黄鹤、佳湖等一大片畲汉杂居村新成立起苏维埃政权。全县苏维埃政府由70多个发展到170多个,其中110多个乡村进行了土改分田。这一时期,成立苏维埃政府的畲族乡村就有中房的犁坪、灵峰洋,霍口的山垅湾、漈上、堡冈、价洋,松山的竹里,洪洋的洋中、江湾里,飞竹的塔里,西兰的芹石、下刘坑,白塔的梅洋、洋加里等,前后30多个畲族村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开展了分地抗租反霸斗争,有力打击了封建势力。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罗源城以后,闽东革命形势迅速发展。9月中旬,工农红军闽东第十三团在地方游击队、赤卫队协助下,第四次攻破大获民团后,又挥戈连罗,配合地方独立营、赤卫队主动出击,在应德截击国民87师运输队,消灭了一些为虎作伥的地主武装和保安队,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革命根据地向罗源西北部山区发展,不仅巩固了老区,还发展了一些新区。霍口的山垅湾、洋头里、漈上、王廷洋、船头、黄鹤、佳湖和寨头、柏山、沙坂等新区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
在敌人大“清剿”中遭受重大伤亡和损失
攻克罗源城后,闽东革命形势的发展,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恐慌与仇视。《福建民报》日载文“闽东匪祸之深,实不下于闽西各县,而其中尤以福安、连江、罗源、霞浦各县为甚。”蒋介石电令正在武昌南湖整训的陆军49师赴闽围剿,反映了罗源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与国民党政府对形势的担忧。国民党连忙派来49师旅长来罗源任县长。10月,国民党87师罗哲东团与省保安团二、三千人进驻罗源,对老区村进行残酷的清剿,妄图扑灭已燃起的熊熊革命烈火。先是国民党五十二师从连江开赴罗源,省保安队配合,开始对连罗沿海苏区进行第一期的“清剿”。10月26日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巽屿惨案。烧毁房屋30多座,打死打伤红军战士,赤卫队员、乡苏干部和群众共120多人,绝户20多户,其中一家惨死6人。接着对北山、外洋、剩头、松山岛各村其中包括对可湖、八井畲村进行了围剿。
“巽屿惨案”后不久,国民党罗源县政府召集西洋大刀会60多人,对可湖进行突然袭击。正在鼻子仔巡逻的巡逻队长雷佬妹矇眬中发现,有一伙人从白沙方向窜来,急忙吹起螺号。雷住旺、陈红耳闻讯立即组织赤卫队投入战斗,并掩护群众撤退。敌人来势凶猛,许多赤卫队员和群众在战斗中遭难。首先,雷佬妹边跑边喊来到路下厝时,几个大刀会徒突然从厝后冒出来,雷佬妹来不及还击,即遭敌枪杀。雷住旺、陈红耳一边开枪还击,一边掩护群众撤上后山岗。敌人冲上来,雷住旺、陈红耳一左一右隐蔽在上坪园一块大石后面,勇敢还击,终因敌众我寡,遭枪击阵亡。上了年纪来不及撤退的“家长公”黄霑霑也惨遭枪杀在黄厝后门。接着敌人挨家挨户进行洗劫,银钱、衣物、妇女银质装饰品连同雷吉软的八只羊以及雷余清两副木工具都被抢去。临走,敌人还焚毁两座房子。可湖遭围剿后,杨松松、李顺妹隐蔽到白水塘里李顺妹姐夫陈勇亮厝。白水反动自卫团团长之父得到消息,叫人送信给头民团,民团闻讯直捣塘里。杨、李被逼上陈家屋顶,并举枪还击,终因势孤力单,李顺妹被团兵打死在屋顶。杨松松也被押到头。几天后,头民团又潜到可湖搜捕地下党人员,雷源源被捕送县“献功”,关在县狱。与此同时,杨松松又被从头押回可湖,枪杀于路下厝大坪上,妄图以此威吓可湖人民。在这次大“清剿”中,可湖畲族群众遭受重大人员牺牲与财产损失。
十二月,张汉良派县保安100余人荷枪实弹开赴八井。消息传回村后,游击队立即埋伏于宫前岗。苏维埃政府人员负责将群众转移到后山碗窑里。游击队在与敌人短兵相接后,也迅速撤到村后,利用有利地形与敌展开激烈战斗,历经两个小时,县保安队多人伤亡,只得下令撤退。游击队取得这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5年1月,县保安队又纠集大获民团、大刀会八百多人再次对八井乡苏维埃政府进行“围剿”。赤卫队员被迫分散隐蔽,雷世珠转移到八漈山中。国民党反动头目李启棋带罗源县保安队“剿共义勇队”包围八漈山,声言抓不到雷世珠,八井猫犬都要过刀。后来,雷世珠让家里人置办一口棺材,假充已被打死,悲痛下葬,才骗过了敌人的追捕。
巽屿惨案后,国民党军集中兵力,对罗源西部山区进行大“清剿”。
应德、北坑、飞竹、丰余、岭头、守善、仓前、松洋、柏山、沙坂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基点村,这里的畲汉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投身革命,建立苏维埃政府,开展土改分田,因此,这些村庄也首当其冲成为敌人摧残的目标。军事上,国民党当局除派八十五师陈重营在石别一带搜剿外,还在松洋修炮楼,挖工事进行驻剿。在飞竹、丰余水尾厝、石别、北坑、凤坂等乡村搜(查)、追(捕)、烧(房子)。
飞竹村是通往中共罗源县委所在地黄家湖村和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仓前村的要道,是“飞竹暴动”所在地,又是罗源革命早期发起地之一,因此它也必然成了敌人清剿的重点目标。日,国民党省保安队巫团长率领队伍与地方反动民团配合,分成四路包围飞竹,企图一举围歼苏政人员和游击队,幸好群众及时发现,报告乡人员,才安全转移。敌人杀害了为游击队送食品的群众林妹弟和不肯供出红军去向的群众王实兴,还烧毁群众房屋多座。
丰余水尾厝自然村,是最早组织起来闹革命的重要革命基点村,是中共罗源县委、县苏维埃和地方武装活动中心区。罗源独立营营长叶德乐,游击队指导员叶红妹,连长叶灿祥都是这个自然村人,因此,在“围剿”中也成了清剿的首要目标。1934年底,国民党出动了一个营兵力,并纠集反动民团等数百人围剿水尾厝。由于红军游击队事先在这一带建立了联防情报点,得知敌人出动消息,已事先撤离。敌人扑空,恼羞成怒,放火烧房。霎那间,十余座民房被烧光,水尾厝成了一片废墟,30多户群众无家可归。叶灿祥一家五口,先后被杀害四人。其祖母已是90高龄,在惨遭毒打后,被推入火中活活烧死。还有应德、石别、北坑等地在敌人的烧、杀、抢“三光”政策的摧残下,被烧房子40多座,北坑家垅里自然村被烧房屋36座,应德村被杀10多人。在敌人的大“清剿”中,被剿村庄被洗劫得十室九空,畲汉族群众遭受重大劫难。
同年12月26日,绥靖区司令官王敬玖下令分兵三路,大举进攻闽东苏区。第三路由沈发藻率259旅及省保安十一团进犯连江、罗源。他们在地方先后设立“联防办事处”、“铲共训练班”、“清乡委员会”、“善后委员会”等反动机构,扶持反动分子和叛徒。在城镇编门牌、查户口,在农村实行移民并村建保甲,搞联保连座,对苏区实行抢光、杀光、烧光,企图以军事进攻和政治瓦解反革命两手来扼杀革命。在经济上,实行强征抢掠,控制集市贸易,实行经济封锁,妄图将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深山密林中。1934年冬至1935年夏,由于敌人的全面疯狂“清剿”,全县有22个村庄被毁,1965座房屋被烧毁,一千多户成为绝户,被杀革命者、无辜畲汉群众900多人,整个苏区处于血雨腥风中。在敌人围剿与血腥镇压革命人民的恐怖日子里,许多优秀畲族青年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守善区游击队情报员蓝天金、石别区游击队员雷洪寿、旺岩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雷水法及塔里乡苏政交通员蓝忠厚,在各自执行任务时,分别被国民党罗源县保安或民团抓捕,杀害于城关。
守善区游击队员钟猫雄、溪乡土地委员蓝妹德、凤坂乡苏交通员雷木弟、车溪乡苏贫农团团长蓝嫩弟被县保安围剿时捕杀于城关,蓝嫩弟还被悬首示众。
蛤蟆石乡苏主席雷木土被塔里民团围剿时,毙于溪下马岭。
十三独立团战士钟渔嫩奉令到石牌头探望执行任务后顺便回家的小队长陈桃桃,被跟踪而来的西兰民团击中鼻梁,不几天丧生。
原十三团战士后任守善区游击队长,多次率队攻打塔里、上地民团,屡建战功的钟顺秋在县保安队围剿时被捕杀于城关。
十三团战士蓝銮銮在连江浦口与敌作战中牺牲于连江溪冬牛屎岭。
守善区游击队连长蓝忠谈被塔里民团抓捕,囚于县狱,被严刑拷打,折磨致死。
在这一时期,罗源党政主要领导人阮在永、杨挺英、叶德乐、叶灿祥、叶红妹等也相继牺牲,革命转入低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有几个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