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佛性论是被哪四心掩盖的

一心不乱&才能看到佛性(莲生活佛开示3-26)
&蓮生法王日
印尼大音堂法語開示&
一心不乱 才能看到佛性
我們先敬禮傳承祖師,敬禮了鳴和尚、敬禮薩迦證空上師、敬禮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敬禮吐登達爾吉上師、敬禮壇城三寶,還有我們今天要灌頂的大鵬金翅鳥王、天上聖母,還有琰魔法王,跟三位本尊敬禮。  
師母,各位上師、教授師、法師、講師、助教、堂主,各位同門,另外,
佛教司司長、鄒董、僧伽會主席傳雄法師,都是我們的貴賓,
我們要敬禮他們。
昨天講了金剛鏈法,談到唐僧帶著他的徒弟跟一匹白馬上天竺去取經,
我也是用一個比喻來講。他們四個人坐飛機,飛機又失事了,
只有三個降落傘,唐僧又出問題問三個徒弟,問孫悟空:「人有幾個頭?」孫悟空說:「一個頭。」對了,就給他一把降落傘。
問沙悟淨:「人有幾個心臟?」沙悟淨講:「一個。」
又給他一把降落傘。另外問到豬八戒,八戒很高興,問題都那麼簡單,
一定會回答,唐僧就講:「人身上有幾根毛啊?」豬八戒沒辦法,
他又要跳下去。  
我的意思是,孫悟空代表瞋,就是說他脾氣最大,火性大。
水代表著貪,豬八戒本身好吃又好色,像水一樣的,怎麼流水到處亂流,
水往低處流,豬八戒就是水,就代表著貪。
那麼沙悟淨本身可也可以、不可也可以,是也可以、非也可以,
什麼都可以,就代表愚癡。
貪瞋癡,加上一個意馬,意念的白馬。
唐僧本人就代表著佛性。  
我昨天已經跟大家講過,有人提出問題----
般若光到底有多大?
佛性啊!心中的蓮花開放,當中有自己的佛性在,
佛性是般若光又是明點光,那你看你自己的佛性,
這個佛性的光到底有多大?
其實佛已經講過,「大而無外,小而無內」。
大,可以像虛空那麼大,全部都是光明;
小,就像一粒米大小,或者是一個圓圈圈,
我們相片裡面照到的般若光都是一個圓這樣子的圈圈,
像snooker那個白球這樣。
只要你心定了,你看到自己的般若光跟佛性,可大可小。
就像有人跟我講,金剛鏈又變成金剛幕,
你說金剛幕像電視,到底是幾吋?
告訴大家喔!其實金剛幕像虛空一樣的大,大而無外啊!非常的大。
其實整個虛空都是佛菩薩,每一尊佛菩薩都變成你的本尊,
所有的佛菩薩在虛空之中跟你喊:
「你已經看到佛性了」,
「你已經明心見性了」,
也就是證了果位。
這個時候你的形體會消失掉,你已經在佛菩薩當中,所有的本尊都是你,
也變成你自己的臉。
這是最細的,跟大家講清楚,因為在那麼多人面前講,實在很緊張,
小場面跟大家講,講的比較清楚。
還有一點,人十月懷胎而生,佛性怎麼生呢?
佛性就叫禪定十個月,一樣你禪定十個月,每一次做溫養,心跟氣合一,
心就是氣,氣就是心,心氣合一,溫養十個月,你就能夠看見佛性,
那麼再做第二個。
你如果是做第一個,說「我看見佛性就好了,我見性,我不想度眾生」,好,你自己的心氣合一以後,拋掉你的軀殼,你就解脫進入涅槃,
這是小乘阿羅漢。
在這裡我跟大家解釋什麼是小乘阿羅漢,你見到佛性了,你融入佛性了,
你涅槃了,你就是小乘阿羅漢。
大乘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了以後,衪還要度眾生,
衪必須要有很多的報身跟很多的法身,化身很多的應身去度眾生。
這個時候你要修第二個明點光、修第三個明點光、修第四個明點光。
本來講說十個月就可以產生一個明點光,第一個是十個月,
第二個遞減就會再減少,因為你看見了第一個明點光以後,
你可以用心氣再製作第二個明點光、第三個明點光、第四個明點光,
不用十個月,有的時候是這樣子講,
在以前的經典裡面有提到,四十九天、七天。
因為我在這個大場面裡面講的話就十個月懷胎嘛!
你十個月做溫養,看見佛性。
以後你在甚深禪定之中也要十個月;
有人就跟我講,那不是搞了半天,一年才一個金剛鏈,一百個金剛鏈,
就活到一百歲,那你扣掉年輕時代不懂得追求佛法,
又碰到老的時候比較更難修,中間恐怕只有十幾個般若光,
十幾個分身而已,就只能成一條金剛鏈,看不到諸佛顯身啦!
必須要在這裡跟大家講清楚,七天!  
比較晚一點的也沒有很進入甚深禪定,七天,或者你進入甚深禪定裡面,
四十九天,你才會產生般若光,這樣子的就會有金剛幕、金剛鏈,
金剛幕就非常的圓滿,這樣子就會非常圓滿。
都是以七的倍數來講,像這個一百零八,是三十六天罡跟七十二地煞,
變成一百零八。
還有二十四,為什麼二十四呢?
因為時輪金剛有二十四隻手,代表著二十四節氣。
衪有象徵的,
白色的就是水,
紅色的就是拙火,
白色的就叫菩提心月液,
藍色的就是氣,
這樣解釋大家了解了嗎?
都沒有辦法做一個肯定,也是不好。
有一天一個精神病院的護士接到一個電話,
那個人問:「小姐,你去看看十三號房第四床的病人還在不在?」
這個護士講說:「請你等一下,我去看一下。」
護士去看了十三號房四床的病人,護士就講:「哎呀,他真的不在了耶!」電話裡的人就講說:「那就好,看來這一次我真的跑出來了。」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肯定,肯定就是說,你到底看到光沒有,
你還不一定,問師父:「我有看到光,那是什麼光啊?」
問我是什麼光,就是不肯定。
你不是向外面看光,而是向你裡面看光。
以前佛陀就講:「要向內求啊!不是向外求。」
你不能向外求,要向裡面求,這個是很重要的,你是向裡面去看,
往內看而不是往外看,是觀察你自己。
這個時候你的身體是空無的。
最早我們密教裡面講觀想,觀想中脈、左脈、右脈,你身體是空明的;
你不能想你的心、肝、脾、肺、腎,還有所有的血管、血液怎麼樣,
沒有,只觀想你自己成為一個空明的,
裡面有中脈、左脈、右脈。
到了修這個明點下降跟拙火上升的時候,都是空明,
然後心中的八葉蓮花開放,也是空明的,一個空的,虛幻的蓮花,
那裡面中間有一個密氣,就是你自己的佛性,等衪顯現了光明以後,
你往內看,看到光明,這個時候叫作「見性」。
明心跟見性是不同的,明心在理上,你馬上就可以證驗,
而且你明心了以後會斷掉煩惱,斷掉所有的知障、一切的知障,
斷掉了自我,就變成無我。
明心以後,煩惱就會斷除,不管你發生什麼大的事情,煩惱統統斷除掉,
都沒有煩惱。
在一般人來講,修行的過程當中就是這樣子,你必須要懂得斷掉煩惱,
《心經》裡面講無所得啊!因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因為無所得你才可以成就一個菩薩,無所得就是開悟當中的一項。
那麼無所畏,你既然無所得了,當然什麼都無所畏了。  
還有一個,無所住,
為什麼叫「無所住」?
我們人本身活在人間,你是住在人間,都是有所住,
你為什麼會無所住呢?這個就是要讓你去想,
你參透了,叫作破參,
叫作開悟。
為什麼無所得呢?
我們都知道有所得都是虛幻,真實的是無所得。
什麼是無所畏呢?因為無所得那你還恐懼什麼呢,沒有顛倒妄想。
什麼是無所住呢?這個你參進去,就可以開悟。
我們人是住在人間嗎?為什麼會無所住呢?這個就是要你參的地方。
昨天也幫很多的同門做福證,
我就講:「當兩個人意見都一樣的時候啊!你就要聽男生的,當兩個人意見不同的時候,你就要聽女生的。」
就是這樣子啦,大事由男生管,小事由女生管,其實在一個小家庭裡面,
哪有什麼大事,全部都是女生管。
我認為結婚,當然是喜事,喜跟不喜是摻在一起的,禍福相依啊!
男生以後就知道了。
男人以後九點鐘回家,女生就會罵你:「酒鬼,上哪裡去喝酒了?」
男人十二點才回家,女生會罵:「賭鬼,你到哪裡去賭了?」
男人到了凌晨五點鐘才回家,女生又要罵:「色鬼,你上哪裡去鬼混了?」
男人哪!下班啊就回來,
女生也會罵:「死鬼,這麼早回來幹什麼,是不是做了虧心事?」
所以啊!福證、福證,是福是禍,還不知道呢?我當場不好意思講,
其實啊,講一些出家的這些和尚,他們都知道,還是單身的好。
單身比較有時間修行。
當然在家裡可以修,佛的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一樣的,都是平等,都可以修行的。
事實上在環境裡面如果能夠影響一個修行人的話,那還是會有影響,
如果不影響修行的話,一切都是可以的。
所謂「禪」就是不受外界所影響,
所謂定,就是一心不亂。
要看明點光,一定要一心不亂,
你才能夠看到佛性,你如果不一心不亂,你看不到佛性的,
因為佛性像唐三藏一樣,被很多心猿意馬、貪瞋癡所包圍,所掩蓋。
你只要清淨了,一心不亂,你自然能夠看到佛性,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我昨天講這個是最難的修行方法,最難的,所謂看見佛性,
所謂佛性的光明,金剛鏈還有金剛幕,
所有的佛菩薩在虛空中跟你講:「你開悟了,你成就了,你成佛了。」
這個時候,你自己也融入佛性當中,那個時候你就真的成就了,
你就是----佛,這個叫作即身成就。
那麼金剛幕多大,不是像電視那麼小,而是整個虛空全部都是金剛幕,
這樣子去融入虛空,就虹光化身,融入虛空你就是得證了,就是證果。
修行很難。
一個父親對考試及格的兒子開玩笑:「假如我考試不及格你會說什麼?」
兒子講說:「沒關係,失敗是成功之母。」
父親就講要是第二次又不及格呢,
兒子又講了:「不要緊,勝敗乃兵家常事。」
父親又講了,第三次又不及格呢,兒子講:
「老是不及格,一定是遺傳的問題。」  
修行很困難,真的,我們昨天所講的是最困難的,
要讓明點的水下降,要讓拙火上升,日月合璧,水火交融,
然後把你的心中的蓮花給衪綻放,你才能夠看到佛性。
這個講起來都很簡單,但是我在喜金剛裡面會講的更清楚,
如何讓水下降,如何讓拙火上升,如何把氣修得非常的堅固、能夠通中脈,都會講的很清楚,就等於是細說啦!
昨天大法會所講的就是等於扼要的講。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傳雄法師的傳就是一個輩分,所有那一屆的,差不多那一年的都是屬於傳,師父傳下來這個傳,是代表著輩分。以前有個弟子叫傳正法師,廣欽老和尚也有一個輩分,在台灣大部分是屬於「傳」。
謝謝大家。
&资料来源:真佛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萧平实说:佛性须以眼见为凭,……见性应以肉眼亲见佛性为凭,……“佛性非天眼所能见”除系依佛语外,亦依实际证量而言。我会中同修亦有得天眼者,受菩萨戒后随余修学六月,终未能见佛性,复回神道教中。若不学大涅槃经,而云天眼能见佛性者,无有是处。
答: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知,有些人可能连一些基本的佛法名相都未能搞明白,在这种前提下还要沐猴而冠、好为人师,处处以佛教权威解释者的面孔自居,就实在是有些不伦不类、勉为其难了。
一般而论,肉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凡夫的眼根,二是谓“五眼六通”中“五眼”之一的肉眼。《金刚经》中曾提到过所谓的五眼,其中就包括了肉眼与天眼。《现观庄严论》第一品中就有涉及“五眼六通”的内容(很明显,萧先生是把五眼与六通的功德混为一谈了);第二品教言品中则专门从因、作用范围、类别等几方面解释五眼。此论以教量抉择道:资粮道之菩萨开始具有肉眼,资粮道以上之菩萨相续中都具足。而别的一些论典中则具体阐释道:肉眼是在加行道时通过供灯、修等持而获得的,依靠肉眼可以现见一百由旬到三千大千世界整个世间内的方方面面。
尽管在叙述上略有差别,但一般而言,佛教经论基本上公认:天眼的功德远远超越肉眼。一些论典中认为修禅定等六度才是具足天眼之因,凭天眼可以照见十方所有众生前生后世、投生受生的具体情况。依道地而论,加行道以上的人相续中方才具足天眼之功德,此功德通过修持有漏善法而获得。
若按照以上标准来衡量,则萧先生会下一具足天眼者却无法眼见佛性,唯有具足肉眼者方能眼见佛性,则天眼、肉眼之顺序岂非要前后颠倒?一般而论,得天眼者若具足肉眼,(按次第递进之规律,这是必然的。)则他必能见佛性;若不具足,则他是否如《楞严经》中阿那律所言:“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
如果萧先生所谓的“肉眼”非是“五眼”中的肉眼,那么我们就只能把此处的肉眼理解成是普通凡夫的眼根了。若真是这样的话,那他论点中的漏洞就更大。尽管他本人在《护法集》中曾引用过《大般涅槃经》中的几句话 (见一百七十一页),但不知他看过没看过,或者说理解不理解此经卷八中的这一句话:“善男子,如是菩萨位阶十地尚不了了知见佛性,何况声闻缘觉之人能得见耶?”虽然经中亦有迦叶菩萨问佛:“佛性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见?”佛对此回答道:“声闻缘觉信顺如是大涅槃经,自知己身有如来性,亦复如是。”但此处重点宣说的根本就不是以肉眼见不见佛性的问题,而是通过“信顺”佛语从而坚信自身有如来藏的问题。
此经文明示:众生皆具佛性,然佛性细微难察,凡夫位不见,有学道时以诚信而可了达其总相。十地菩萨亦只是片面了知,唯佛陀才能以具备如所有智、尽所有智之佛眼洞见佛性。倘若依此而认为肉眼可看见佛性,则此实为错谬之谈,因经中明确告诉我们:声闻缘觉依此经而起胜解,并信受自身具有佛性之说。否则的话,应将经文改成“自见己身有如来性”了。
再者学过因明、唯识、俱舍的人都知道,肉眼所见之对境为色尘,而佛性乃无为法,绝对不可能被色法涵盖。假若佛性真的可以依肉眼见之,那么请问它的长短、大小、形状、颜色又如何?
憨山老人在《 &金刚经&决疑》中也曾提到过五眼的问题,他对此的解释是:“空生疑佛具五眼,将谓有法可见,有世界众生有情。世尊告以所具五眼非眼也,但约见众生心为眼尔。”藕益大师在《&金刚经&破空论》中亦云:“夫五眼者,能照之知见也。”从中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里所说的“眼”哪里是指肉眼!这五眼均为众生本具之功德,通过信解佛经、努力修持、戒定慧次第升进,一定可以将之显发出来。若把经中所言的眼见佛性理解成肉眼见佛性,只能说持此说者混淆了五眼与六通、肉眼与五眼及“心眼”、照与见之间的界限、关联。《涅槃经》中对此说得非常明了:“十住菩萨以何眼故,虽见佛性而不了了?诸佛世尊以何眼故,见于佛性而得了了?善男子,慧眼见故不得明了;佛眼见故,而得了了。”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不论是肉眼、天眼还是慧眼,都无法“眼”见佛性,只有佛眼才能将之了了分明地一览无余。
为了掩盖自己论点中的致命缺陷,萧先生又在别处提出所谓的“综合肉眼说”。即他认为眼见佛性之眼除了包含眼根外,尚综合了从心到如来藏一系列器官、心意识乃至佛性等或精神或物质或超离言说的种种实体与非实体之活动、功能。这种论调依然掩盖不了其本质上的错误,一个非常浅显的反驳理由是:在“综合肉眼见佛性”说中,肉眼发挥不发挥根本作用?如果发挥根本作用,则我们已在上文破斥过此种观点;如果肉眼不发挥决定性作用,那么仅以肉眼结合如来藏为例,如此说成立,则有如来藏自己见自己之过。如来藏在什么样的对境下可以见到如来藏?肉眼见不到佛性,佛性自身也无法见到佛性,以此理推之,人人手中都没有一分钱,这样的人即就是凑足一千个,依然凑不出一分钱。“综合见性说”的漏洞也就在这里。
另一方面,根据《俱舍论》的观点,眼识的产生需要具备三点条件:外境、眼根以及作意。刹那间具足这三点,随后眼识便告产生。如果如来藏要见如来藏的话,那么它又是如何作意的?最后再强调一点以正视听:按照因明的观点,五根识皆为现量亲见、亲闻、亲触等,若肉眼能见,当为现量了了而见。但佛陀在经典中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十地菩萨都不可能现量了了亲见佛性。既如此,凡夫云何得以凭肉眼就亲见佛性?
既无教证,也无理证,看来我们又得问一句老话了:这到底是在阐发经义,还是在大肆宣扬自己的分别念?
标题:&破邪论之破斥萧平实针对佛性肉眼可见的邪说
作者:&雪狐博客
出处:&/read-362.html修行到底是为了什么
修行到底是为了什么?
  佛家认为:芸芸众生皆有佛性,人之佛性乃与生俱来,佛性之于人性有如砂砾中的一颗明珠,当其光辉被砂砾掩盖的时候,人即为凡人甚至为魔。佛说的修行亦是指佛性的修行,修行的道理在于以佛性主宰人性,无限放大佛性之光芒使其足以统御人性并高于人性之时,即为佛!而肉体不过成为佛所寄予存在并对外散施佛性的肉身而已。它言其言而代佛之言、行其行而代佛其行。当此肉身得知其佛性的时候即为觉、不断修行以光弘佛性的过程是为悟,佛光对此肉身的回照即为“得”、由此身及彼身波及众生即为“大得”。万物生灵为天地灵气与世间浊气交混而成,包含万种万因。而佛性与其它万种万因一样只是其中一粒种子,成佛亦或成魔全在修行,故人人可以成佛,亦人人可以成魔。就在于各人之修行。
  既然如此,要真得到“觉”和“悟”,则要不断的修行,才能不断的“觉”不断的“悟”。
  累不累?
  阳光灿烂到可不说,一旦山崩了地裂了,成佛与成魔又有什么区别?
本博热点文章推荐阅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性禅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