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述暴走大事件第三季的发生,你认为如何看待宗教信仰问题?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之我见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之我见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0|
上传日期: 16:15:3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之我见.PDF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宗教信仰?(一)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宗教信仰?(一)
&&& 春节刚过,陈晓旭出家的事就把这个社会的舆论弄得沸沸扬扬。而在此之前,上海复旦大学研究宗教的一位教授主持了一项宗教调查,结论显示中国有31%的民众信仰宗教,这与这位教授当初估计的20%左右相去甚远,这一数字也可能大大超过了官方的估计。
&&& 31%的民众信仰宗教对于中国这个以无神论为主导意识形态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数字。最起码有两点是官方极为关注的:一、中国在最近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民众宗教信仰的自由度不断提高导致信教民众人数和比例快速的上升;而且在将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持续这一过程。二、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的宗教人口大国。
&&& 无论我们对此的看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也不论这个调查数字的准确度如何,宗教都将是影响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 意识形态保守一点的人士尤其是有权力的一些人士可能对此感到担忧,担忧信教民众比例的提升可能会威胁我国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担心中国历史上一再出现的宗教干预政治的事件再次重演,担心反社会反人类的邪教的出现,担心外国反华势力利用宗教干预中国的社会事务。客观的观察,所有这些担心在理论和现实上都是有可能的。
&&& 也有一些较热忠于宗教的人士对此感到高兴和欣慰,一方面具有宗教信仰人数的比例的上升是民众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精神需求的结果,也是相关热心宗教人士大力宏扬宗教的结果;在一些了解宗教事务的人士看来,宗教具有改良社会、改善人心、维护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科学、政治、经济和一般社会伦理教育所不可能达到的。实际上,我们或多或少地看到或感受到了宗教在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所起到的良好效果。
&& 在我看来,调查数字是没有必要迷信的,实际信仰宗教的民众比例可能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有很多人基于政治和其他实际利益的考量,不敢公开承认自己信仰宗教。
&& 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各有利弊,而且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人也没有本质的区别。为什么这样说?
&&& 信仰某一种宗教和不信仰任何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我们可以大致作如下的分类:
&&& 一、宣称信仰某一种宗教,但是不了解也不按照宗教的要求安排自己的生活。这和没有宗教信仰差不多,完全是迷信而且对社会没有明显影响。
&&& 二、信仰某一种宗教,也了解这种宗教的基本教义,但是其个人生活几乎不受信仰的影响。这也和没有宗教信仰差不多,对社会的影响也很有限。
&&& 三、信仰某一种宗教,了解其中的少许教义,但并不了解更不理解其基本的教义,而在个人生活及社会活动中按照个人所理解的信仰来处理自己的事务。这也有很大程度的迷信,而且这类人的信仰对其本人和社会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的。这是有很重宗教情结的一类人,但缺乏宗教理论的教育和辨别正邪的智慧。如果在信仰中不参杂过多的个人的感情成分,对个人和社会的和谐都是有利的。但也有许多打着正统宗教旗号的邪教从此产生并赖此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也很大,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很低,但中国历史上和现代的FLG都是其中的典例。我个人不倾向于社会发展这样的宗教信仰,但在很多情况下个人的信仰起源于此,因此为了宗教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管理者应该加强社会的宗教教育,各种宗教也应该加强本宗教的理论教育。
&&& 四、信仰某一种宗教,了解甚至理解其基本教义,并且实践这种宗教的理论。这是一类合格的宗教信仰者。但凡中国的传统宗教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正直宗教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这是我大力赞同的一类宗教信仰。
&&& 还要看到:不同的宗教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宗教对于不同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宗教对科学、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民众的态度和对其他宗教信仰者的态度可能不同,同一宗教的不同信仰者的态度也不完全相同。如果我们不能回避宗教信仰,那么我们应该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宗教信仰呢?无论一种宗教的名称和教义如何,它的信仰者都必须在实践中是:
&&& 与法律和社会伦理相容。
&&& 与科学相容乃至体现科学。
&&& 与构成社会的人的主体要素相容。
&&& 与其他宗教及其信仰者相容。
&&& 在今天中国众多宗教并存、有宗教信仰者和无宗教信仰者并存的社会里,应该倡导一种公开的宗教理论上的争鸣和宗教信仰者个人及群体关系的友善,这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我非常欣赏这样的宗教信仰并力求成为这样的实践者。(未完待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您(@)目前可用积分:11011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12:04 &&
&&&三、有关中国信徒初信的原因&&&&&有人对蓝皮书中提到信徒初信的原因有60%以上是因为自己或家人生病的说法也是持否定态度,认为&“精神生活”才是信仰的主因。“中国十几亿人,不可能再生活在陈旧的那样一个共产主义的教条的意识形态之下。这样的话,信仰的复兴是中国社会每一个普通中国人所渴望的,这样一个内在的精神需要的一个体现。”对这种说法笔者有所保留。&&&&&从我们的调查来看,信徒信教的初因,第一代基督徒与第二代基督徒是不一样的。第二代基督徒往往是因家庭影响。但作为第一代基督徒,其归信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自己或家人有病或者遭难。这种情况在近年来基督教发展迅速的地区,尤其是较贫困地区更是如此。以我们于2010年5月在吉林市某教堂的调查为例,在与17位信徒座谈时,其中有10位是因自己或家人生病或有难而信基督的,占到他们中的60%,其中有人最初信的是佛道民间信仰,因求菩萨不灵,转而信奉耶稣,病体得以康复,于是成为坚定的基督徒。吉林市是个工商业均较为发达的地区尚且如此,更何况广大的农村信徒。从事多年家庭教会研究的于建嵘也提到,曾有一宗教神职人员对他说,基督徒有&80%&以上因家人或自己有病才信教。中国百姓在信仰问题上是很实用和功利的,特别是广大的农村更是如此。我们在福建进行调查时,一些牧师和传道人告诉我们,他们有些村就是因为基督徒医病赶鬼特别灵,致使整个村变成福音村。当然由于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信教的原因呈现不同的情况,特别是在某些大城市及一些青年人为主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群体中,因病信教的也许不是主因,但大城市及知识群体是否就能代表中国广大的信众,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当然,我们相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信徒文化素质的提高,因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而入教的人数会有所增加,但这只能视为一种发展趋势,而不能视为当前的现实。如果把这说成是当今普通中国信徒入教的主因,是否有点夸张?也有人对蓝皮书中提到的信教年龄的调查持否定态度,还认为本报告中没有将北京、上海、广州等近十来年基督徒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教会情况写进去,特别是没有把北京家庭教会基督徒的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岁这样的信息写进去。我想这是因为本报告主要之点是要突出通过调查得出的全国基督徒的人数(既包括家庭教会也包括三自教会,甚至还包括那些从不进堂的个体户基督徒),因此并没有着力于某些城市教会的情况。至于对信徒年龄的调查,我们并没涉及对信徒平均年龄的调查,只是对信徒开始信教的年龄作了调查,并得出近半数信徒开始信教年龄是在35-54岁之间,从而修正了以往以为是进入老年之后才信教的错误看法。此外本调查还指出,各地区情况不一样,东北地区中青年开始信教的人数超过了半数,达到54%。本调查确实没有涉及北京家庭教会平均年龄,因为我们进行的调查是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只是对大的地区信徒作了一个概括性的统计,而并不区分他们是属于某一城市中家庭教会情况或三自教会的情况。&&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13:29 &&
&四、对基督教在东北发展情况的看法&&&&&蓝皮书中谈到我国基督徒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东部地区,对这点笔者在网上并没有看到什么不同意见。实际上,当今中国基督教的这种分布格局大体延续了历史上基督教在华的分布状况,但东北三省是特例。本人有幸于今年(2010年)5月到吉林省作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与蓝皮书所言大体相吻合,即吉林基督教的大发展时期是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后期达到高峰。进入21世纪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这种发展速度我们可通过蓝皮书中所提到的各时间段中信徒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看出。&&&&&我们看到年间,东北基督教的信徒占总信徒的(7.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9%)。这说明,在改革开放初的十年中,当全国有些省份的基督徒开始得到较快的发展时,东北地区却并没有发展多少。但从1993年或者说从九十年代起至2002年为东北地区信徒则达到了高速发展的程度,这阶段信徒数占其总信徒人数的47.9%,比同期同样也处于高速发展的全国平均水平的42.4%要高出5.5%。进入新世纪,基督教的发展从全国来看有回落趋势,也就是蓝皮书中提到的在年此时期所占的基督徒所占的比例是31.0%,东北地区同样也呈这一趋势,由九十年代的47.9%降至42.6%,但东北基督徒发展速度却比全国的平均水平31.0%要高出11.6%。由此东北自九十年代以来加入基督教的人数竟高到占其总信徒数的90.5%,这说明东北之所以成为基督徒的大省与过去历史的传承没有关系,完全是后起之秀。这个现象在全国可能是首屈一指的。&&&&&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从我们这次吉林调查来看,这与东北自九十以来的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东北解放以来一直是重工业基地,国营大企业集中之地,人们较之南方各省更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过捧金饭碗的工作。九十年代开始走向市场经济,很多人无法适应,特别是当许多国营大企业工人下了岗,其生计没有了着落,有病也看不起,这对他们个人和家庭无疑是个天大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深刻地感受到马列主义无神论不能救他们了,唯有求靠神灵保佑了。于是九十年代东北人突然有了一种“信仰的觉醒”,自发地抛弃了无神论,到各种宗教上去寻找保佑。所以实际上从九十年代初至今各种宗教全面地在东北复兴,而不只是基督教得到发展。这里有一数据可以表明这点,东北各大宗教信仰者总数年占39.4%,2003年至2008年占32.0%,这说明东北各大宗教的大部分信徒均是在九十年代以后皈依的,换句话说,九十年代之后东北各种宗教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正体现了“一荣俱荣”的说法,只不过基督教发展较之其他宗教发展得更快而已。我们这次在吉林市看到这情况也很能说明了问题。我们曾参观了一个正在修建中的规模极其壮观的道观,其高昂的资金完全是靠信徒支持,这反映了它已拥有相当的信众。我们还得知该市北山的药王庙香火极盛,特别是每年五月的某一节日,近些年来上山的人拥挤不堪,为了确保朝圣者安全,市政府不得不动用大量警力来维持秩序。由此可见,九十年代以来,东北决不是基督教一教独大,而是各种宗教百花齐放。东北人信奉的宗教大体可分为三大类:佛道民间宗教类;天主教、基督教类;新兴宗教类(包括法功及带有神秘色彩的各类功法)。在我们调查中,有好几位基督徒是从佛道民间宗教中转来的,还有的是从法功转来的,这些都证明了东北近二十年来的宗教发展不只是基督教。&&&&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13:52 &&
(本文转载自:“宗艺在线”网站)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18:56 &&
影响当代中国人宗教信仰倾向的几个因素辨析 [ ] --& &&&&&&&&&&&&&&&&&&&&&&&&&&&&&&&&&&&&&&&& 张萍 刘德寰 程燕&[内容摘要] 在我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常见自变量对民众宗教信仰倾向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本文以零点调查的全国抽样数据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出重大社会事件这一显著影响因素,进而指出意识形态与泛神文化共同构成了民众宗教信仰倾向形成的重要背景。 关键词:宗教倾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当代中国宗教信仰    &&& 当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尤其是近些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敏感问题。今年以来,围绕着我国的信教人数,海内外学者和公众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实际上,由于人们对宗教信徒的界定本身就完全不同,类似的争论由来已久。笔者认为,面对宗教信仰在我国的加速传播之势,除了努力获取准确的有效数据之外,还应重视和加强对影响当代中国人宗教信仰倾向的因素进行客观的实证分析。 &&&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2002年底由指标网与零点调查合作完成的中国十个省(市)范围内的居民零点生活指数抽样调查。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调查主要集中在汉人聚居区,而且调查数据反映的是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态度而非行为,所以我们的关注点也在于宗教倾向(以下分析均局限在此范围内)。    &&& 一、研究设计与相关问题 &&&& 2002年底,指标网与零点调查合作对中国居民生活指数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区域包括北京等10个大中城市,浙江绍兴、诸暨等9个小城镇及其下辖的农村地区:具体地点是: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大连、济南、厦门、浙江绍兴、诸暨、福建福州、长乐、辽宁锦州、北宁、河北石家庄、辛集、安徽滁州天长、湖南岳阳、临湘、四川成都、彭州、陕西咸阳、兴平、甘肃平凉。调查内容中涉及到了公民的宗教信仰,并获得5786个成功样本。 &&&& 如何考察人们的宗教态度呢?零点调查与指标网在2002年的调查设计中进行了探索。问卷题目的设计如下: &&&& [出示卡片A25]有些人会相信一些通常看不见的东西,有些人认为,这些东西是我们的错觉。你的看法呢?下面我会举出一些事物来,您个人觉得哪些东西是有可能存在的?  &&  外星A……………………………001   阎王………………………………011   运气………………………………008   神仙………………………………005   如来佛或者其他佛………………002   玉皇大帝…………………………012   真王………………………………009   鬼…………………………………006   上帝/耶酥…………………………003   其它[请注明]   动物变的精灵(如狐狸精) ……010   人死了以后的灵魂………………007   命运……………………………004   一个也不信………………………998 &&&& 可见,该项研究设计针对的是公众的宗教信仰倾向,不是宗教行为本身,因而它的数据资料在应用过程中会与宗教调查的概念体系有所不同。如问卷中设计的问题是“您是否信上帝”,根据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无法判断被访者是信仰天主教,还是基督教,抑或其他宗教教徒(因为无论是天主教徒、还是基督教徒都会回答是)。但是从被访者的信仰角度可以基本判断出他对宗教的态度倾向。据此,笔者将我国公民的宗教倾向首先划分为有神论(或称泛神论)及无神论两大类。对无神论的理解包括:不信奉任何宗教、不信中国传统泛神信仰(鬼、仙、灵等)、不信外星人、不信神秘力量(命运与运气)。随后的数据统计表明,这部分人占调查总体的39.8%。对泛神论②的理解包括:信神仙、信鬼、信动物变精灵、信阎王、信玉皇大帝、信人死之后的灵魂。在分析中,我们将相信上述六个选项中任意一个以上者称为泛神论信仰。这部分人占调查总体的11.28%。 &&&& 截至2002年底,在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民众中自称信佛者的比例为6.51%,自称信仰耶稣基督者的比例为3.61%,自称信仰真主的人数比例为1.50%,三者之和为11.62%。这一频数已充分说明我国公众的宗教信仰倾向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三大宗教信仰(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传播在中国已有明显进展。    &&& 二、影响中国人宗教信仰倾向的相关因素分析 &&&& (一)性别因素 &&&& 根据调查数据,性别因素对中国公众的信仰倾向有明显影响,这表现在:总体上,自称有宗教信仰的女性人数高于男性。若以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体系做划分,自称信仰三大宗教的女性人数比例为15.25%,而男性的这一比例为7.88%,这一比例差异在城市样本、小城镇样本和农村样本中呈相似性特点,这也充分说明性别对于宗教信仰具有一定的相关;特别突出地还表现在佛教信仰方面,女性的笃信比例为9.44%,远高于男性的3.48%(参见表1)。 表1:我国公众三大宗教的性别分布情况&佛耶稣基督真主男3.48%3.18%1.22%女9.44%4.03%1.78%&&& 数据来源:零点调查与指标网在2002年的调查(以后未加说明的都是源于此数据) &&& 从对性别变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受女性的心理、思维和一般生活状态的影响,女性信教的比例高于男性这一结论是成立的,此次调查的数据证实了宗教信仰倾向与性别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这与前人的许多研究结论是吻合的,即女性更倾向于具有宗教信仰,而男性无神论者的比例明显超过女性。 &&& (二)年龄因素 &&&& 对我国公众关于宗教的两种基本态度倾向――无神论和泛神论,除用性别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外,我们对实证研究中最常见的年龄和文化程度这两个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了模型拟合,见表2。 表2:无神论与泛神论信仰特点的回归模型无神论模型的因变量(1:无神论,0:非“无神论”)泛神论模型的因变量(1:泛神论,0:非“泛神论”)&无神论模型泛神论模型自变量回归系数回归系数年龄1.***-1.*文化程度0.***-0.***女性-0.***0.***年龄的平方-0.***0.*年龄的三次方0.***-0.**年龄的四次方*0.***0.**文化程度的平方-0.0.***居住地区0.*―常数-14.***7.*注:***代表显著水平<0.001,**代表显著水平<0.01,*代表显著水平<0.05&&& 鉴于上述模型有多个变量是非线性,因此我们将其转化为图来分别进行分析和描述。 &&& 从年龄角度看,中国无神论者的数据推翻了一些中国宗教研究者的简单论断,既不是“年龄大的人无神论”比例低,也不是“年轻人无神论者有所减少”。实际的情况是,中国无神论者的年龄结构特点是呈现出双峰状态:在40―60岁之间,越靠近55岁,无神论信仰的比例越高,而在16―39岁之间,越靠近25岁无神论信仰的比例越高(参见图1)。 &&& 由此看来,年龄变量是影响宗教信仰倾向的最重要变量之一,也是我国宗教问题研究中最复杂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年龄变量不仅反映个人生活周期变化的个体变量,还深受当代中国重大事变与历史进程影响的“群体变量”、“社会变量”,也就是说,当代中国人的年龄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是紧密相关的,年龄变量是一个透视当代中国历史的重要变量。反之,只有从历史的视角才能够完整地理解年龄变量对宗教倾向的影响,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关联因素――重大社会事件。 &&& (三)重大社会事件的影响 &&& 上图中的年龄变量所呈现的双峰特点的成因,需要从当代中国经历的重大社会事件中找寻。如果用不同年龄群的人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20岁前后)经历的社会事件来做对比,我们会找到一些解释。 &&& 图1中,在年龄变量影响下形成了无神论信仰曲线的第一个峰值,主要集中在27―28岁这一年龄段,此时无神论思想的信奉者达到一个高值平台。考虑到调查数据是在2002年获得的,上溯十年正是这一年龄群人的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大力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的十年,整个社会把人们对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的渴望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和鼓励,思想理念、精神追求相对被弱化,经历着这一剧烈的社会变迁的人群对神秘事物的漠然和疏离就会表现得更集中一些,于是出现了无神论倾向的第一个峰值。 &&&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55岁左右的年龄段内,形成了无神论的又一峰值。同样,在调查进行的2002年,这一群时值55岁的人在其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恰好是与“文革”的十年重叠。这决不是一种巧合。&&& “文革”十年,是中国无神论大大发展的十年,这些人群深受其影响。从唯物论宣传,到“破四旧”运动,再到全民政治化的影响几乎左右了当时人们的信仰倾向。由此推断,这是中国最庞大的无神论群体,由“文革”而造就。这一年龄段相信无神的人数达到最高峰也就不足为奇。这也是当代中国重大社会事件对公众宗教倾向影响之巨的明证。年龄变量显示出无神论的“谷底”是在36―40岁的人群中。这群人的思想形成期正逢中国改革开放最初的五年至十年,有学者称这段时间为中国的又一次“启蒙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文化反思、历史反思、西方文化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批判、非理性思潮等等,是中国社会多元化的开端,持无神论信仰者的比例此时跌入了“低谷”。 &&& (四)文化程度变量 &&& 类似于年龄变量的处理,我们对文化程度这一影响因素也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了模型拟合(参见图2)。数据显示,以文化程度为变量,中国无神论者的特点呈现出的是“n”形曲线的特点,越靠近“初中”文化程度,无神论信仰的比例越高。由此可以断定,“文化程度低的人更信神”的结论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准确的。 &&& 若联系地域性质的差别,文化程度变量对人们宗教倾向的影响表现又有所不同。我们把农村公众信仰基督教的比例与文化程度及年龄因素做了进一步分析(见图3)。 &&& 图中数据反映出令人瞩目的现象,即在我国农村,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中青年人信仰基督教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文化程度群体。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不是文化程度越低的人,才会去选择宗教信仰。相反,宗教信仰尤其是基督教信仰对中国的知识群体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从其他学者对大学生群体的有关问题调查中获得了证实。有关原因,还要联系宗教和宗教传播本身的诸多要素,本文暂不涉及。 &&& (五)意识形态与泛神文化因素 &&& 近些年来,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已经相对弱化。对一般类型的各种社会组织及绝大多数普通公众而言,有形的、强制性的信仰约束已经不存在了,中国政府为公众提供了较为宽松的信仰选择环境。在中国政府宗教事务局官方网站上已然宣示,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一项针对中国内地大省――山西的较大规模的抽样调查研究也证明了这个结论。在该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参与宗教活动有没有受到干预”这一问题时,被调查者中有54.5%表示没有受到干预,有35.3%的受访者称受到了干预,另有10.2%的未做回答。而那些受到干预的人又反映这种干预并不具有约束力。简言之,绝大多数民众在选择和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方面具备独立自主性。 &&& 在这种情况下,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泛神思想对人们宗教倾向的影响凸现出来。事实上,同意识形态因素一样,泛神思想也是影响人们宗教倾向的基础性因素,对于后者,零点的抽样调查数据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见表3)。 表3:有无泛神论信仰对三大宗教的影响比例不信泛神信泛神总比例Chi-spuare信佛3.51%30.06%6.50%617.271信上帝耶稣3.10%7.66%3.61%34.588信真主1.11%4.60%1.50%47.471&&& 从上表可以看出,泛神思想对三大宗教信仰的形成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对佛教信仰的影响最为显著,有泛神倾向的人信佛的比例是无泛神信仰者的9倍;同时有泛神倾向的人信真主的比例是无泛神倾向者的4倍;有泛神倾向的人信上帝、耶稣的比例是无泛神倾向者的2倍多。 &&& 透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泛神思想是更具影响力的塑造中国人信仰倾向的重要基础性因素。自古以来,泛神思想对中国民间的影响就是广泛而深远的,在政治环境比较宽松的今天,“泛神”的复活非常明显,这就为各种宗教信仰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且中国的泛神思想具有明显的非排它性,它能包容一切神,因此也就奠定了西方宗教在当代中国加速传播的基础。&&& 简而言之,中国的意识形态与泛神思想这对看似矛盾的事物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众宗教信仰形成的重要背景。    &&& 三、总结和讨论 &&& 分析当代中国各种宗教的发展问题,必须先考虑无神论信仰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同时也要重视当前“泛神复活”提供的新的宗教传播机遇。以此为基础才能准确描述各种宗教信仰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其轨迹。实际上,无神论意识形态和传统的泛神思想不仅是影响民众宗教信仰倾向的背景性因素,而且还是认识各个宗教发展规律最重要的坐标。传统意义上的自变量难以成为纯粹的自变量,它会受制于几个重要的社会变量,如重大社会事件、社会政策等。 &&& 显然,在上述两种矛盾而又特殊的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任何一种宗教在中国的传播都将是独特的,并且要改变其原有的面貌。 &&& 对影响当代中国人宗教信仰倾向的各种因素,本研究没有回答许多问题: &&& 第一,人口组织化程度的影响。在同样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宗教传播的进展又不尽相同。调查数据中就显示了这样一种差别:小城市的人口信教比例明显低于大城市和农村(参见表4)。 表4:地域性质与三大宗教信仰比例&佛耶稣基督真主城市5.88%3.5%1.47%小城镇3.64%2.09%0.94%农村7.35%3.98%1.64%&&& 这是不是闲暇人口、无组织化人口的增多,促进了信教行为的发展?本研究中的数据未能就此提供充分说明。 &&& 第二,经济收入与职业地位因素的影响。宗教信仰倾向是不是与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有关?不少研究给予了肯定的结论。由于该调查设计中相关变量的划分标准有差异,本文没有分析这一影响因素。 &&& 第三,宗教供给因素。教牧人员的素质高低也直接影响了民众对宗教的态度和兴趣。特别是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西方宗教,在中国的本土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过程。但调查中没有这些内容,有关问题只能留待它日再做分析。 &&& 另外,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并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民众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安全感和风险感由此也出现了明显的波动,社会心理的变化也是影响宗教需求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尚缺乏有效的测量。&&&&&&&&&&&&&&&&&&& &&&& (本文转载自:《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4期)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21:58 &&
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青少年信教状况的调查&――以浙江省为例 [ ] --& &&&&&&&&&&&&&&&&&&&&&&&&&&&&&&&&&&&&&&&&& 汪慧&[内容提要] 总体而言,大多数青少年不信仰宗教,且能正确解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但一些青少年为舒解心理压力,受家人亲友或生活环境的熏陶,以及出于对宗教文化的崇拜等因素走进宗教殿堂。针对青少年信教状况,青少年工作者应提倡人文关怀,普及科普知识,增强青少年心理挫折的承受能力,寓教于乐,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关键词:青少年;宗教;信仰&&&& 为了全面了解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青少年的信教状况及其发展趋向,探究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做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和宗教工作,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浙江省青少年信教现状调查及研究课题组于2003年底在“长三角”浙江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青少年信教状况”的实证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由问卷及访谈二部分组成。问卷分为A、B两份,A卷在普通青少年中随机抽样调查,B卷的调查对象为信教青少年。共发放A卷2200份,回收1995份,回收率为90.7%;发放B卷550份,回收471份,回收率为85.6%。问卷的发放基本上按比例覆盖了浙江省各种类型的青少年群体。&&&& 一、青少年信教现状概述&& (一)青少年宗教信仰以信奉基督教、佛教为主&&& 调查显示,有7.3%的青少年表示“完全相信”宗教,2.5%的青少年表示已经“入教”,7.5%的青少年表示“有入教的打算”,有7.8%的青少年“经常去”宗教活动场所。本次调查显示,在浙江省有约7%的青少年信仰宗教,并经常参加各种宗教活动,是忠实的宗教徒。&&& 从宗教的信仰类别看,浙江是一个多宗教的省份,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但总体以信奉基督教、佛教为主。我们的B卷调查也显示,有45.7%的青少年信奉“基督教”,有43%的青少年信奉“佛教”,而信奉天主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的则微乎其微。其中,浙江温州地区基督教较其他地区发展迅速;从佛教的发展来看,浙江居士佛教特别发达,已成为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宗教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在A卷1995份抽样中,有21名党员表示“完全相信”宗教,占被调查党员总数(288人)的7.3%;在B卷471份信教青少年的抽样中,也有6.7%的人是中共党员,另外,共青团员信奉宗教的也不在少数。尽管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是对普通公民的要求,并不适用于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在1991年就明确指出“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是无神论者,只能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 (二)大多数青少年能正确解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 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青少年能正确解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A卷调查显示,有30.3%的青少年认为要“保护”宗教信仰,仅有2.3%的青少年认为要“坚决打击”宗教(见表1)。表1 关于“您认为国家对宗教信仰应该怎样”的有效百分比选项坚决打击保护提倡限制顺其自然合计有效百分比2.330.34.223.239.9100&&& 此外,91.5%的青少年“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每个人“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83.8%的青少年“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每个人”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而且,对上述几种观点的认同度,普通青少年与信教青少年(分别为91%和88.2%)表现出高度的接近性。&&&& 二、青少年对宗教本质的认识状况&&&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以及西方宗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青少年对宗教本质的认识趋于理性化,但普通青少年与信教青少年在某些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 (一)相当多的青少年认同宗教是一种文化&&& 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佛教三大石窟和道教永乐宫壁画,让人叹为观止;中国语言中的“世界”、“实际”、“体会”、“觉悟”、“平等”、“解脱”、“回头是岸”等等,令人无法怀疑佛教教义的深奥。调查显示,无论是否信教,相当多的青少年认同宗教是一种文化,66.1%的普通青少年和45.5%的信教青少年认同此观点。&&& (二)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持比较理性的态度&&& 宗教与科学是什么关系,长期以来是一个争论不休,存在严重分歧的话题。本次调查中,当问及“您是否赞同‘科学无法代替宗教;宗教也无法代替科学’这一说法”时,61.4%的信教青少年表示“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这一比例非常接近于非信教青少年对此问题的选择率(58.5%),说明信教与否并不影响青年对宗教与现代科学并存发展合理性的认同度,超过半数的青少年没有把宗教与科学截然对立起来。个访中有信教青少年表示:宗教赋予我们以精神爱好为中心的目标与理想。但当问及“您认为‘生病应去医院,不能靠神灵保佑’的观点是否正确”时,有18.9%的信教青少年表示“不正确”,有12.7%的信教青少年表示“说不清”,说明部分信教青少年存在不相信科学甚至“反科学”的倾向,这一比例的人群应引起有关部门适当的关注。&&& (三)基本认定宗教与迷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中国,尚有相当部分人把宗教与迷信混为一谈,一种偏颇是认为宗教即迷信,应压制、防范、阻止宗教的正常发展,甚至想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而另一偏颇即认为迷信也是宗教。在此次调查中,我们看到,广大青少年基本能判别宗教不等同于迷信。当问及“你认为宗教与迷信相同吗?”有80.1%的普通青少年和81.9%的信教青少年明确表示宗教与迷信“不相同”。由此可见,绝大多数青少年认为迷信与宗教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概念,支持政府在保护宗教信仰的同时,坚决打击封建迷信。这或许可视为青少年在宗教本质认识上的一大进步。&&& (四)信教与否与宗教本质认识程度存在很大相关性&&& 1.对宗教的正面作用的认同度差异&&& 当问及“您对宗教组织有何看法(限选3项)”时,普通青少年选择频次较高的依次是:“某些人的精神寄托”、“体现党的宗教政策”、“百姓需要”;信教青少年选择频次较高的依次是:“百姓需要”、“体现党的宗教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见表2)由此可见,无论是普通青少年还是信教青少年,对宗教的正面作用都有一定的认同,仅有极少数的青少年认为宗教不利于安定团结,是一种违法乱纪。但同时,信教青少年比普通青少年对宗教正面作用的认同度明显偏高。&<img SRC="/uploadfile/743.gif"&&/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信教与否直接影响对宗教正面作用认同度的高低还体现在,有36.1%的信教青少年认为宗教是一种“精神食粮”,甚至有30.3%的信教青少年认为宗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东西”。这一比例明显高于不信教青少年对此选项的选择率(10.8%)。不少被调查的信教青少年表示,宗教能令人心情舒畅、减少和消除痛苦。当问及“您是否赞同‘宗教除了赋予我们光明和力量外,还赋予我们爱和希望’这一说法”时,有77.3%的信教青少年表示“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仅有7.4%的信教青少年表示“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而普通青少年回答同问题时,表示“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的比例仅为36.2%。&&& 2.对宗教所倡导的“普世之爱”的认可度差异&&& 当问及“您是否赞同‘我们要爱人如爱己,要爱自己的仇敌,不怨恨人’这一说法”时81%的信教青少年表示“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而44%的普通青少年却“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另当问及“您是否赞同‘每个人要学会博爱、慈悲和为普救生灵而自我牺牲’这一说法”时,有76.3%的信教青少年表示“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仅有53.9%的普通青少年持相同观点,这一比例比信教青少年低了22.4%。这说明信教与否也直接影响青少年对宗教所倡导的“普世之爱”的感受程度。佛教的“普渡众生”、积德行善,道教的勤劳俭朴、为民解难,伊斯兰教的严格律己、济贫好施,基督教的“普世之爱”、助人乐群等等,已深入相当多数信教青少年的脑海以及行为之中。&&& 3.对“宿命论”的认识度差异&&& 当问及“您是否赞同‘天下的乌鸦一般黑,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黑暗和邪恶’这一说法”时,信教青少年和普通青少年对此的回答差异较大。(见表3)&&& <img SRC="/uploadfile/948.jpg"&&/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另当问及“您是否赞同‘一切部是命运的安排’这一说法”时,有35.3%的信教青少年表示“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有17.5%的信教青少年表示“说不清”。而51.7%的普通青少年选择“完全不同意”和“基本不同意”。这说明相对于信教青少年而言,普通青少年对世界、命运的看法都更为积极。&&& 调查数据说明相当一部分信教青少年对社会、对现实悲观失望,而且认定人一生的吉凶福祸,都是前生注定,万事只要听天由命就行。虽然借助神的威力来规范自身,这是宗教道德功能存在的依据,但这种“宿命论”的倾向会使人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去过日子,甚至变得消极颓废。值得关注的是,14.1%的普通青少年也“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天下的乌鸦一般黑,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黑暗和邪恶”的说法;24.3%的普通青少年表示认同“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此数值与信教青少年的选择比率(35.3%)相差不大,这说明“宿命论”的倾向并不是信教青少年的独有现象。&&&& 三、青少年信教原因透视&& (一)需要心理的影响&&& 现实社会难以满足主体的需要,驱使一部分青少年走向提供精神慰藉的宗教殿堂,故心理需要是青少年信仰宗教的一个深层动力和重要原因。&&& 1.升学或就业的打击&&& 当代青少年大都没吃过多少苦,自我估计过高,对未来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旦失败或遭受挫折,这中间的一些青少年就会灰心丧气,感叹命运的不公,进而开始相信上帝和神灵,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和保佑。有时宗教的确满足了青少年信仰者的归属感,使他们在精神上感到欣慰和满足。在访谈中,一些信教的青少年直言,“佛”、“主”、“上帝”是人们倾诉隐私的最佳对象,信教能使寂寞无聊的心绪找到寄托之所,能给人以力量和信心。本次调查显示,28.7%的青少年教徒信教的因由是因为“生活中遭遇打击、变故,宗教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归属感”。&&& 2.对健康体质的强烈渴望&&& 宗教自称可以祷告治病。而且,确有个别信徒在修炼后收到了减痛乃至祛病的效果,这就有可能成为一些青少年,特别是一些身体欠佳或家里贫困而无钱治病的青少年信教的心理动因。个案访谈中有位大学生信徒说:“我外婆生病多年,看了很多名医,也吃了不少药,都不管用。信教后,她认识了很多教友,大家一起祈祷,做弥撒,心情舒畅,病也没了。”其实,这只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调理现象。当一个人出于某种自觉,获得了精神上的暂时安慰和宁静,有时会激发抗病机能,从而抑制自身疾病的恶化,甚而导致康复。&&& 3.实利主义的心理&&& 在调查中得知,31.8%的青少年是为了“求愿、祈福、消灾、免难、延寿、除病、乃至求财、求子、求婚姻的美满”而信教的,位居所有选项的第1位。既然独立的个人力量不能或很难达到自我实现,就必然要寻找超我的力量来达到个人目的。于是,所谓“得道”、“成仙”、“圆满”之类的虚拟境界,就成了这些企求者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这说明,青少年信教最主要的目的是实利主义,即信仰者“有所求”,所以青少年宗教信仰者信教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这部分宗教信仰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宗教教义,而是只停留在渴望得到上帝、神灵保佑的层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22:14 &&
&& (二)家庭、朋友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受家人或亲友信教的影响,是当代青少年信仰宗教的又一重要原因,也是宗教得以流传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次调查显示,信教青少年中,70.8%的人家中有直系亲属(包括爷爷奶奶、父母)信仰宗教,65.7%的人家中有其它亲属信教,有10%的青少年去宗教场所的原因是陪其他人去。当问及“信仰宗教的因由是什么(限选3项)”时,23.9%的青少年教徒选择受“家庭亲戚朋友的影响”,列所有选项的第2位。通过皮尔逊X2检验进一步发现,直系亲属对不同年龄层次青少年信教可能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如直系亲属信教,21-27岁年龄段青少年信教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20岁以下、28-35岁。这说明28岁以上的青少年随着生活的独立(如结婚),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家庭对其信教的影响渐渐减弱。&&&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青少年信教的程度和种类与父母信教与否及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如舟山沿海的渔民,家庭普遍信仰佛教。家家供奉“观音”、“妈祖”,使这里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宗教气氛较浓的环境里,对祷告、念经等活动习以为常,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产生宗教感情和信念。又如温州平阳有一位出身于世代教徒家庭的青年,小时候他常陪祖母进教堂,念《圣经》,唱圣歌。虽然他中学时入了团,并担任团支书,但他还是摆脱不了从小接受的神学观念,到了而立之年还是选择了入教、传教的人生道路。&&& (三)宗教文化的影响&&& 作为人类最古老、最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宗教文化的社会覆盖面极为广泛,政治、哲学、道德、建筑、绘画、诗歌等无不包含宗教内容或意境。在问及“你信仰宗教的因由是什么?(限选3项)”时,29%的信教青少年选择了“对宗教文化、艺术的兴趣”,4.4%的青少年教徒信仰宗教是受“书籍或影视作品的影响”,如圣经故事就引起了为数不少的青少年对基督教的兴趣。个访中我们也发现问题,部分青少年先是被宗教文化所吸引,然后才对宗教产生了兴趣,最后走上了信仰宗教之路。从新加坡神学院硕士毕业,现已是神学院老师的周小姐就是这其中的一个,读中学时,有一次她觉得无聊,就跟随信仰基督教的邻居一家去教堂玩,去了几次,她就被教堂的圣乐和歌声所吸引。尔后,出于对宗教文化和宗教道德的神往,她放弃了高考,加入了神职人员的队伍。&&& (四)宗教教义的影响&&& 调查资料显示,有20.5%的青少年信仰宗教的因由是“深受教义感动”。宗教教义规定,人必须努力行善,才能获得来世的幸福生活。为了抑制人的恶行,宗教又制定了种种清规戒律,如基督教有“摩西十戒”、“爱人如己”的命戒,佛教有“五戒”、“十善”等戒律,伊斯兰教有穆斯林必须遵守的“念、拜、斋、朝、课”五功,道教则有“老君五戒”、“初真十戒”等道戒。在种种清规戒律之外,宗教还注重培养每个信徒内心的良知和自律,通过自我反省、自我监督来净化心灵。这无疑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也因此得到一些青少年的青睐。&&& (五)全球化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国际现象。据《1990年大不列颠统计年鉴》,1989年全世界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个民族约41亿人(占总人口的78.8%)信仰宗教。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不同生活制度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众多外企落户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及大批青年“海归”,国际上的宗教思潮以及宗教活动等也影响到青少年。在韩资企业工作的孙先生说:“在我们公司,信仰基督教的年轻人不少。除了受我们董事长(韩国人)和老总(曾在韩国留学、经商过,他俩都信基督教)的影响外,最重要的是,我们认为基督教吸取了众多希腊哲学的成果,如“三位一体”、“道成肉身”等,且有一套用哲学作论证的教义和神学,比中国的佛教更具理论性;同时,《圣经》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典籍、文学作品、神话小说,文学性、故事性强,又通俗易懂,可看性强。”也有一些外企白领和青年学生是从欣赏、羡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科技、军事、文化实力开始,渐渐地开始迷恋宗教,甚至觉得去教堂是一种时尚。&&&& 四、青少年信教深度分析&&& 7.3%的青少年信仰宗教,这反映出宗教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青少年中传播的广度,而考察青少年信仰宗教的态度,信教青少年对本教认识程度及其对本教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青少年信教的深度。本次调查折射出当前信教青少年对宗教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普遍程度偏低,不同宗教类型的信教青少年对其信奉宗教知识结构掌握有所差异。&&& (一)信教青少年对“教徒”含义的认识差异分析&&& 在“您觉得怎样才算真正的教徒?”的调查中,选择“只要相信宗教的人”占44.2%,选择“接受严格入教仪式的人”占27.8%,选择“说不清”占28%(分项分析见表4)。&& <img SRC="/uploadfile/225.gif"&&/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从宗教本身教义看,基督教对“教徒”的定义相对严格,而其它宗教尤其是佛教对其界定较为宽泛。这里需要引起关注的是佛教信徒对“说不清”的选择比例占近一半,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某些宗教的青少年信奉者对本教的认识较为肤浅。&&& 同样可以例证的是,在“您认为自己是真正的教徒吗?”的差异调查中,明确“是”的为53.3%;明确“不是”的为22.5%;“说不清”的为22.3%。其中,信奉基督教的青少年,有回答“是”的比例高达81.9%,“不是”的只占6.6%,“说不清楚”的占11.5%。而佛教徒的选择比例依此为:32.2%、33.5%、34.1%。这表明,不少信教青少年对“教徒”概念认识比较模糊,尤其在佛教。&&& (二)信教青少年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反映&&& 对“教徒”含义认识息息相关的问题是调查对象对“您去宗教活动场所主要原因”的几个因素(可多项选择)的取舍。选择“参加宗教活动”有36.1%;选择“祈福”有44.1%;选择“忏悔”有30.8%,此三项占被调查信教青少年的绝大部分比例。但选择“参观游览”、“陪其他人去”、“好奇”的也有35.8%,反映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信教心理和行为的特点。&&& 此外,对“您平时是如何参加宗教活动”的调查发现,“只要有空,就外出参加各种活动”占34.3%,“每逢重要日子才去参加活动”占28.6%,“只在家里做功课”占7.1%,“视心情,偶尔参加”占19.4%,“从来不参加,但身体不舒服或遇到困难时会参加,以求保佑”的占10.6%,虔诚的程度不尽相同。&&& (三)信教青少年对信奉宗教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分项对比&&& 在“您熟悉您教的教义和教规吗”的选项中,“熟悉”占15.3%,“基本了解”占40.8%,“有点了解”占29.5%,“一点不了解”占14.5%,比例不小。在进一步的分项调查中(见表5),我们发现“一点不了解”主要集中在信仰佛教的青少年,其次是信仰道教的青少年。在“你读过下列哪些经典”的调查中,分项分析表明,在189名天主教、基督教调查者中,读过《圣经》的有185名;在87名佛教青少年中,读过《金刚经》、《心经》的有56名;在8名道教青年中,有7名读过《道德经》。其中比较困惑的是伊斯兰教青少年选择读过经典《圣经》与《心经》,这让人怀疑其对教义教规认识程度“一点不了解”为零的真实性。&&&& 在对信教青少年进行宗教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中,明显发现他们对宗教知识掌握不全面,或与他们自认为已掌握的程度有明显差距。本次调查重点是对“所信仰的神祗”、“所属教派的神职人员”、“所属教派的宗教仪式或活动”、“所属教派的传统节日”等的了解。信仰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青少年对本教认识相对较为深入,如近八成信徒选择“上帝”或“圣父”为信仰神祗。但二成以上人员分别选择如历史伟人,太上老君,住持、殿主,撒拉特、剃度等其它宗教类别的相关内容。而信奉佛教与道教的青少年选择的正确程度良莠不齐。调查发现,佛教青少年选择时与其它宗教尤其是道教的相应内容相混淆。道教信徒在选择上也有相同的反映。尤其表现在对“传统节日”的选择上,两者相互交叉,在属于佛教的佛陀诞辰日、成道日与属于道教的玉皇诞日、王母诞日、五腊日中相互选择。对比分析还发现,在信奉佛教的青少年中,有相当的比例(约5%)选择“算命先生”或“算命”、“看相”等选项。&&&& 五、宗教信仰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宗教信仰对信教青少年的影响&&&& 调查显示,87.4%的信教青少年信教后对社会上“人和事”的看法有所变化。其中分别有8.6%和41.6%的青少年表示“有根本改变”和“有很大变化”。本课题的调查初步表明青少年信教后在知识结构、人际关系、交往圈子、身体状况、精神状态、性格、自我约束力以及心态等8个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有超过一半的被访者完全同意信教后,“知识结构更丰富”、“人际关系更和谐”、“心态比以前更平和”。对另外五项指标表示“完全同意”的信教青少年比例也相当高,即使是最低的“性格更活泼外向”也达到39.8%。除对“交往圈子更大”持反对意见(“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信教青少年达到10.5%之外,其余七项指标的反对意见都在10%以内。&&& (二)信教青少年影响分化状况&&& 作为一个群体,信教青少年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宗教信仰对他们产生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 在409份有效问卷中,有218位信教青少年认为自己是真正的教徒,也有22.5%的受访者表示不是真正的教徒,这个问题上“说不清楚”的则占24.2%。认为自己是真正的教徒的青少年信教后有“根本改变”和“很大变化”的分别占12.8%和61.7%;表示不是真正的教徒两者相加才达到12.1%,相反,认为没有变化的却有33.7%。因此,宗教只有对那些真正信仰它的青少年才会产生影响。宗教更多是属于内心的信仰,45.56%的青少年认为只要相信就是真正的教徒,而他们也深受宗教的影响,他们中间有68.83%的人认为自己信教后有根本变化或者变化很大。&&&& 那么,具有哪些特征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宗教的影响呢?调查显示宗教对年龄较小的青少年群体具有比较大的影响。16-25岁被调查者中,认为信教后自己有根本变化或者很大变化的占了57.84%,而在26-35岁被调查者中认为信教后有根本变化或者很大变化的只有36.8%。从职业分布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就业的青年显得非常突出。在16份有效问卷中。所有人都回答信教后自己有所变化,而且认为有根本变化或者变化很大的比例高达68.75%。当然由于该部分有效样本量偏小,不能把这一结论贸然推及所有国企青年。调查还显示学生也是易受宗教影响的人群之一。有66%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信教后有根本变化或者变化很大。&&&& 一般来说,信教时间比较长、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青少年容易受宗教的影响。如信教5年以上的151位青少年中,有101位认为自己有根本变化或者变化很大(占66.88%);而信教1年以下的48位青少年中,只有18.75%的人认为自己有根本变化或者变化很大,在宗教信仰类别上,信仰佛教的青少年表现比较特殊。17.57%的青少年觉得自己没有变化,而信仰其它宗教的青少年比例只有5.75%。&&&& (三)宗教信仰对不同群体青少年的影响&&& 本课题区分了信教青少年和普通青少年,两者在一些问题上产生的不同认识,也反映出宗教信仰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显示,19.8%的信教青少年和21.8%的普通青少年都认为宗教是神奇的。总体而言,普通青少年对宗教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宗教是一种文化,也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认为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但是,高达90%的普通青少年表示没有入教的打算。而信教青少年对宗教持一种情感色彩浓厚的认识。超过三分之一的人(36.1%)认为宗教是一种精神食粮,并把它看作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东西(30.2%)。他们对宗教极少有负面印象,只有3.7%的信教青少年认为宗教既是虚幻的也是虚伪的,2.5%的信教青少年认为宗教是一种鸦片。&&&& 六、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心理教育,提高青少年心理挫折的承受能力&&&&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心理断乳期,正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期,加之转型时期带来的传统信仰无法适应现代生活,利益调整、价值失范、社会组织动员形式的变化及市场经济带来的剧烈竞争,使青少年缺乏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是部分青少年选择逃避现实,遁入天国的心理原因。对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并了解青少年宗教信仰的心理机制。有关部门也应选择特定的年龄阶段和最佳时机健全青少年适应开放社会的能力,学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二)提倡人文关怀,以情动人&&& 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给青少年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广大青少年承受了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生活压力,他们渴望获得安全感、归属感。一些青少年之所以热衷参加宗教活动,是因为在宗教群体中,没有日常生活中的等级差别,也没有观点的冲突和利益的纷争。因此,在青少年教育中,需提倡人文关怀,从情感入手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人生理念,也只有切实关心并帮助青少年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才能赢得青年的信任。&&&& (三)普及科普教育,提高青少年的价值判断能力&&& 当前的青少年绝大多数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他们成长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蓬勃兴起的时期,并且其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光怪陆离的生活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展示在他们眼前,使他们具有了较宽广的国际视野,但是,他们中很多人缺乏正确的价值辨别能力。因此,我们要引导青少年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宗教,使他们既看到宗教在道德教化、道德行为约束方面的作用,承认宗教人生哲学思想中包含着的某些合理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以及普及有关自然现象、人类进化、生老病死、吉祥祸福等科学知识,使他们了解自然、社会生活和人生奥秘,消除宗教的神秘感,更理性的认识宗教。&&& (四)创新教育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尚存在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被视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第二课堂”的各类文化场馆,也因展览内容陈旧、一味说教,以及讲解员死记硬背的解说词,不能引起青少年的共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均指出,要区分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寓教于乐,满足兴趣爱好,使青少年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根据两个《意见》精神,各级教育机构要依托各种活动阵地,丰富教育载体,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文体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体验活动、科普教育活动、文明创建活动等,批准结合点,可以采用隐性的、间接的、渗透式的和体验式的方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转化为青少年坚定的政治信仰。&&&& (五)加强宗教政策教育,消除对宗教信仰问题的模糊认识&&&&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青少年中尚有一部分人不了解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有关宗教的法律,因而对宗教信仰问题存在误解和模糊认识。要引导青少年学习了解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关于宗教的法律,正确认识宗教存在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要使青少年懂得,规定信仰宗教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限制和歧视信教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但也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大家信教。特别要妥善处理青年党员信教问题,要把加强党员教育放在首位,使青年党员正确理解党的宗教政策,懂得不信仰宗教是做合格党员的起码条件,并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脱离宗教的影响。 &&&&&&&&&&&&&&&&&&&&&&&&&& (本文转载自:《当代青年研究》2004年第6期)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53:25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24:22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43:18 &&
周小平新作:告别我们这个时代的自卑病与“外国梦”! 2013年过去了,一如早已远去的八十和九十年代。我总想写一些东西来纪念这些过往,又想写一些东西来寄语未来。英雄不问出身,贫贱可以逆袭,不仅国如此,家如此,个人也如此。人生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在逆境中绝望或者自暴自弃,但幸好,在过去的一年里有那么一群人开始发出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呐喊,为中国人正名,为自己的命运正名!  中国八十年代贫穷令人震惊,所以在打开国门后,人们面对国外的“花花世界”时受到的心里冲击是可以想象的。很多人都被外面世界的繁华震撼了,并彻底拜倒在地,丧失了追赶的勇气。于是乎,我们小的时候,耳濡目染的都是各种关于外国天堂般美好的事例。比如日本小学生在夏令营中表现十分厉害,一个日本孩子完胜十个中国孩子,比如日本政府如何聪明地购买中国的资源而沉在近海以备后用(纯属瞎编,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而中国政府却毫无知觉。再比如美国人的月收入能过万,水龙头能出热水,连电视都是彩色的。再再比如欧洲人的城市里全是楼房,每家每户都有抽水马桶,连私人都买得起小轿车……  在今天看来,当时人们的那种羡慕之情显得如此可笑,其实有很多事例都是胡编乱造的,但是那时候的人都信。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习惯使用“只有中国才是……,人家外国……”之类的句式,试图来证明中国或中国人是劣等的。只不过如今说这种话的人,大多是受到了老旧文人的影响,而不是他们的亲身的体会。当下的中国社会,有一大批在八十年代被巨大的中外差距震碎了脊梁的人,他们如今正值壮年,活跃在传播和思想界、学术界以及网络舆论界。尽管中外差距已经不大,甚至在很多方面中国已经超越了太多国家,但他们依然固执地认为中国很差。这种固执通过他们的书籍、影视、博客、微博影响着中国的很多年轻人,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很多生活在2013年的强大中国的年轻人,对中国和外国的认知却停留在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中国是孱弱的,那时候不但有像英、法、德、日、美等发达国家凌驾在我们的头上,还有“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u
共 22832 次点击,38 个回复&
本版块主题总数:181464 / 帖子总数:1919242
今日论坛共发帖:27940 / 昨日发帖:38476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世界人口与宗教信仰者统计表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须门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