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存在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么

&这屋子收拾的真干净,谢谢你们帮我打扫卫生。&航天社区的老党员石光先乐呵呵的说道。
7月1日下午,航天社区的3名第二网格员带着慰问物资,对辖区的10名困难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
据悉,石光先老人因意外受伤瘫痪在床,行动不便。3名格员来到老人家中,一方面陪老人聊天,排解寂寞,另一方面,帮助打扫家里的卫生,保证家中的清洁卫生。
活动中,他们不仅陪着拉家常、话冷暖,而且帮忙打扫卫生、解决电视机信号问题,从行动上践行工作责任,为党员群众们送去温暖。
&作为一名第二网格员,我们不仅要帮助&第一书记&发现问题,更要走进群众,使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存在。&社区第二网格员姜静说道。
据悉,自选派工作开展以来,航天社区第二网格员全面开展工作,通过采取进门实访、邻里询访、详实登记等方式,了解群众诉求,征集意见数十条,走访慰问困难家庭30人次,全方位的践行了工作职责。(
远安县人民政府主办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浏览本站地址:湖北省远安县鸣凤镇解放路25号 邮编:444200双塔街道推进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实践与思考_ _实践与思考_索蓝时信息
&&&&&&&栏目导航:&
实践与思考
双塔街道推进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日期:日&&
&&&&共有 11 位读者读过此文&&
网格化管理是深化社区治理,加强社区建设的一项有益尝试。姑苏区双塔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服务惠民宗旨,积极探索社区网格化治理,通过健全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强化了社区管理服务功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实现了“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的管理服务目标。
一、基本做法
双塔街道位于苏州古城中心区域,辖区面积3.3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4.794万人,外来人员1万余人,人口密度高,辖区单位多,流动人员杂,依赖传统行政手段管理社区的难度越来越大,社区服务居民的效率越来越低。2009年以来,街道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区管理模式,大力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致力于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实现社区服务的全覆盖、零距离。
(一)合理划分网格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构建“街道――片区――社区――网格”的管理体系,四个层级纵向科学划分,按照界线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便于考核的原则,将辖区范围划分为三个层级,若干个区域网格,建立网格管理服务队伍,将网格员落实到每一个区域,将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分解下去。
1、街道划片区。在街道层面,目前共有10个社区,背街小巷密布,老旧小区众多。在实行网格化管理之前,街道党务、文化、社事、劳保、综治、城建、城管等各条线工作,都是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科室有限的人力资源分散到10个社区,既捉襟见肘,又重复浪费,资源整合不够,条块结合不够, 做事吃力效率不高。实行“网格化”管理后,街道将辖区划分为三个片区,街道各种管理执法力量均匀分布在三个片区,每个片区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人,执法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为优化社区工作机制,探索社区政务、居务工作分离,推动社区去行政化,回归本原,我们试点以片区为基础,整合相应社区的工作站,成立联合工作站,实现了一站式服务。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和不断完善,联合工作站模式的优势日渐显著。实行街道片区管理,不仅缩小了管理成本,同时提高了行政效率。
2、社区建网格。在社区层面,按照社工人数及辖区大小,以“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责任明确”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网格数,形成社区工作人员加志愿服务团队为核心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每个社区根据各自实际,以居民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分布现状为基础,按照小区界线、楼栋分布将辖区合理划分网格,每个网格内居民约300户,人口约800人。实行网格化管理后,每个网格员要实时掌握自己负责区域的社情民意,网格长对网格内各项事务“全权负责”,对网格内发生的各项民生事务主动介入、快速响应、及时处理。以点带面,推动整个社区治理和谐有序。
3、工作组团队。在社区层面成立“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本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了组织机构。每个网格由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由楼栋长担任网格员,以居民骨干、业主代表、物业员工、治安员、保洁员、调解员、志愿者等为基础,共同组成每个网格的“服务团队”。这样的“服务团队”中,很多人都是从群众中产生,与居民交流沟通具体天然优势,有利于社情民意的收集,有利于突发事务的处理。
(二)科学管理网格
为了加强对网格化治理的宏微观控制,街道探索实施了一系列的调控手段。在街道层面,制定了网格管理信息收集和上报机制、网格运用与综合管理方案、网格失效应急预案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在社区层面,建立网格档案日更新、网格隐患排查、网格矛盾纠纷联调联处等具体工作方法;在居民群众方面,积极展开网格化治理宣传,提高居民网格意识和网格运用能力,动员居民积极参与进来。
1、强化了数据管理。充分利用街道信息化服务平台作用,保证网格内每家每户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特别是重点户一目了然,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实现网格内日常动态实时掌握。在信息共享方面,录入网格内的人、地、物、情、事、组织等信息,实现信息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家采集、多家使用的原则,确保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五个要素横向有机联动。
2、健全了工作机制。街道网格化管理工作在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制定了统一领导、信息共享、工作联动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推行定期走访、首问负责、快速处置、限时办结等工作方法,健全了工作机制,确保网格化管理的正常、有效运行。
&3、明确了人员责任。社区网格服务团队要对责任网格的工作对象、工作资源和日常情况准确掌握,目标是成为本网格的“活地图”。每名社区工作人员都要对所负责的网格情况掌握清楚,发挥好组织领导作用,动员好网格中的楼栋长、治安员、志愿者等网格员的积极性,做到问题及时发现、信息及时掌握、事件及时处理、上情及时下达,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化。
(三)信息服务网格
2013年,街道运用数字管理技术,创建起一个综合性、集成式、共享性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等各功能平台,为街道、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提供社会管理、治安保障、环境建设和生活需求等各种服务,给全街道的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1、严格数据采集。科学设计平台基础数据采集内容,以公安人口数据库为基础,充分利用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政府条线数据库等资源,结合社区实地入户调查,对社区所有常住和流动居民划分252个字段进行全方位数据采集,确保基础数据全面、准确。同时,依托现有网格,实现数据的动态实时更新,确保基础数据准确,为强化网格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 && 2、实现精细管理。网格化管理实际上就是精细化管理,要做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社区的管理目的,网格内各类信息不清、情况不熟是制约精细化管理的瓶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借助手持移动终端,网格员可以及时了解网格内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服务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及时将掌握的动态信息及时录入信息管理平台,方便街道、社区各条线工作人员了解、使用,实现了社区网格的精细化管理。&
&&& 3、有效发挥作用。完善的网格化信息平台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工作安排、民情日记、投诉建议、人口动态数据、社区工作交流、上下公文处理等功能一应俱全。街道人员、社区工作者在平台里可以实时查看各楼栋网格分布图,单元网格的责任人、责任范围、户数、人数、党员数、及各类弱势群体信息,以及区域内的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家庭、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等群体重点服务对象档案,不出社区就可处理社区日常事务。方便了社工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做到服务有重点,工作有方向。
二、积极作用
以网格为依托,在掌握大量详实信息的基础上,做到有针对的为群众释疑解惑,有条理的处理各项日常事务,有计划的防范各类安全隐患,社区治理工作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网格化管理的作用明显。
1、形成科学闭环的管理机制。网格化管理,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依托网格,事件的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可以在网格内形成一个闭环,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实现定格、定人、定责、定点的网格化管理程序,从而提升社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2、部门联动,及时解决群众难题。在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只要有居民诉求,我们就按照“首问责任受理、分类分层交办、内部流转协调、部门联动解决”的原则落实。根据居民反映的问题,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按不同方式进行处理:属于社区职责范围内的个性问题,马上交给分管的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处理,由社区书记、主任敦促和检查限期解决落实;如反映的问题涉及居民共同利益或事件重大,社区将启动“党员议事会”、“居民议事会”程序召集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共同专题协商解决;如果属于街道和职能部门的则上报到街道或职能部门办理,通过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尽快解决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3、打造民生服务品牌。开展网格化管理的工作中,街道积极以“三活”、“四清”“五到家”为基础,打造服务民生新格局。 “三活”即社区工作人员对责任网格的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源准确掌握,成为本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四清”即每个社区居委会成员要对所负责区域的四大方面情况掌握到位,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五到家”即:经常走访到家、各类意见听到家、建立感情心到家、细致工作做到家、好事实事办到家。社区以此工作模式为基础,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街道自2009年初开始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网格管理程度不够。由于目前社区工作事务繁琐,各项任务最终都落实到社区,各级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压力繁重,致使社区疲于应付、超负荷运转,存在 “”现象。导致社区社工深入“网格”、深入群众,搞好管理与服务的时间和精力受限,强化网格管理的程度不够。
2、网格数据采集不全。网格内各基础单位、个人的信息十分复杂,包含有很多内容,有些涉及到居民的隐私,如何及时采集、更新各类数据信息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网格数据的精细化,要求网格管理员除了要掌握个人本职工作的那一块信息之外,还要确保对其他条线信息的实时掌握和反馈,需要社区工作者的相互信息通报和数据共享,对社工的要求更高。
3、人员经费保障存在困难。“网格”成立后,社区工作不同以前,对社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很多社工都是中年人,使用网格信息化平台有困难。根据网格化管理的内在要求,社工在网格内相当于一个全能人员,需对各项业务知识有所了解,有能力应对各种问题,这对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又提出了比较大的要求,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锻炼,相对年轻,懂电脑,能迅速接受新知识的工作人员成为社区急需。而现实是由于社工工资待遇相对偏低,工作强度、工作压力较大,造成社工特别是年轻的流动性比较大。有必要加大人员和经费的保障,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完善。
1、加强社区建设。着力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经常化、精细化,进一步明确社区职能,提升社区服务精细化水平。一方面,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政社互动”工作的意见》认真梳理政社互动“两份清单”,明确职责,强化责任,为社区减少不必要的负担,让社区腾出时间和精力投入网格开展服务和管理。同时,积极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建设,通过充分发挥居民的自治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网格建设和管理,招募居民骨干充当网格员,每天深入到网格中,以排查调处为重点,深入排查矛盾纠纷、问题隐患、治安重点问题和重点区域,抓好前端管理和源头治理,及时收集、掌握社情民意,通过民主协商、推动居民问题自主解决。
2、健全管理机制。及时跟进和掌握动态信息,建立日巡查制度和日碰头会制度,不断提高信息的完整度和准确度。网格长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巡查所负责的片区,通过日巡查了解和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每天都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每天下午召开日碰头会例会,各个网格长对发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上报,共同商讨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健全机制有效加强社工之间的信息互享和合作,提升工作效率。
3、加大保障力度。一是加强人员保障,确保格格有人管,事事有人问,做到不留死角。二是加强经费保障,根据费随事转的原则,进一步保障社区在网格化硬件、软件上的投入,人防和技防措施双管齐下,确保运转顺畅。三是加强信息保障,建立相对稳定的专职网格信息员队伍,对人员统一培训、信息统一采集、系统统一管理,实现区、街、居三级联动。
4、注重提升实效。一是深化培训。加强对街道、社区网格化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网格长、联络员的实际业务能力,当好“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及时发现矛盾、做好纠纷调解。二是完善考核。加强对网格化治理的督导,逐步使网格化的管理方法成为社区工作者的一种习惯,成为社事民情交流互动的有效手段。三是提升总结。结合治理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网格化运动中的难点和困难,进一步畅通网格化治理渠道,使网格化道路不断提速,成为基层治理的绿色通道。
、推动社会参与。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和社工深耕社区网格,提升社区服务精细化。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更多的是需要辖区单位、居民的共同参与,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可以发挥其自身独特的作用。根据社会组织不同的定位,在网格化管理中,社区组织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公共和公益服务,组织居民、服务居民,补充社区网格管理力量的不足。依托社区网格,社会组织也能获取生存发展的土壤,提高社区服务多元化,实现“三社联动”工作的新发展。
2005 版权所有 & 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政府双塔街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