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区 武昌站怎么去武昌站

请问武汉的三镇方位到底是怎么样的?谁在长江北,谁在长江南啊...-55BBS 我爱购物网
&&&请问武汉的三镇方位到底是怎么样的?谁在长江北,谁在长
请问武汉的三镇方位到底是怎么样的?谁在长江北,谁在长江南啊...
呵呵 武汉三镇的大体上是这样的一个方位 汉阳和汉口在长江以北,武昌在长江以南。而汉阳和好口又以汉江所隔断,呈三镇之势。但武汉旅游,武汉的名胜古迹是少不了去的。大名鼎鼎的东湖,黄鹤楼,辛亥革命首义红楼,长江大桥,二七会议旧址,晴川阁,古琴台,归元寺还有现在的汉口中山公园,绵延数公里江滩公园,龙王庙,汉阳的南岸嘴,武昌的洪山广场都应该是旅游者必去之处。
除了名胜古迹之外,武汉还是购物的好地方,汉口的SOGO崇光庄胜百货,武汉广场,世贸广场连成一片,江汉路步行街,新民众乐园,王府井百货,大洋百货,沃尔玛等又簇拥成团;汉阳钟家村的汉商,王家湾的家乐福十升店也是购物的好地方;武昌的长江二桥下徐东平价以及即将开业的中商销品茂,位于中南的中南商业大楼,中商广场,世纪中商百货,洪山亚贸广场,街道口的群光广场,都是理想的购物场所。
武汉还有众多的名小吃,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五芳斋的汤圆,蔡林记的热干面,芙蓉酒楼的抄手,户部巷的各种小吃,都让人难忘。湖锦,太子,艳阳天,三五,甜蜜蜜,武汉众多酒店环境优雅却又高贵不贵,物美价廉。
武汉的公交很方便,车况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为你的旅行提供了很多便利。
呵呵,就说这么多了,欢迎到我武汉来
庄胜崇光百货君太百货搭配法则天虹商场
11条其他回答
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13°41’~ 115°05’,北纬29°58’~ 31°22’。 东西距最大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为155公里。武汉处于江汉平原东部,东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鄂州市的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的嘉鱼、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州市的洪湖市、仙桃省辖市、汉川毗邻,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以及武昌等三部分,俗称武汉三镇。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现有湖泊147个,水域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强。在中国经济地理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   在地理位置上,武汉与重庆、南京比较相近,都位于长江边。
汉阳区地处武汉市西南部, 与汉口、武昌隔江鼎立构成武汉三镇 。独居一镇的汉阳区,东濒长江,北依汉水,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汇的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
武汉 - 地理位置
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13°41’~ 115°05’,北纬29°58’~ 31°22’。 东西距最大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为155公里。武汉处于江汉平原东部,东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鄂州市的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的嘉鱼、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州市的洪湖市、仙桃省辖市、汉川毗邻,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以及武昌等三部分,俗称武汉三镇。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现有湖泊147个,水域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强。在中国经济地理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
在地理位置上,武汉与重庆、南京比较相近,都位于长江边。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嘉鱼、洪湖、仙桃、汉川、孝感、大悟、红安、麻城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相距700公里以内,与京、津、沪、穗(广州) 、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特快火车基本10小时左右都可到达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嘉鱼、洪湖、仙桃、汉川、孝感、大悟、红安、麻城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相距700公里以内,与京、津、沪、穗(广州) 、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特快火车基本10小时左右都可到达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岗地。
平坦平原 垄岗平原 丘陵
百分比 39.25%
12.32% 5.85%
平坦平原:位于长江、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
垄岗平原:位于湖泊周围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
丘陵: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
北列: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
中列:横穿城区
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
低山: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汉最高点。
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几年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武汉境内的长江、汉江、倒水河、滠水河和举水河等5条河流的水质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郊区县水质基本达到天然饮用水标准。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态环境。长江由汉南区进入武汉市,自西南向东北流,到天兴洲又折向东南,在左岭附近又折向东北,在新洲区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长江武汉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亿m3、汛期长、水位变化显著。河道比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约束,产生了天兴洲、白沙洲等淤积而成的沙洲。长江武汉城区最窄处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宽1100米;最宽处位于青山镇,宽3880米。汉江从蔡甸区进入武汉市,在南岸咀注入长江,在武汉境内河道弯曲达22处。
武汉市地域面积8467.11平方公里,为全省(湖北省)土地总面积的4.6%。武汉总属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黄陂、新洲北部属中低丘陵地区,为大别山的绵延部分。河流水系由北部丘陵向南发展,注入长江。平原部分湖泊众多,地势低平,近代冲积层厚达30-50米,是很好的农耕地区。
自然资源和行政区划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一是充足的水资源。我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尽的物产及生物资源。我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截止2003年底,武汉市辖江岸、江汉、~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区。前7个为中心城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武汉概览
  --------------------------------------------------------------------------------
  地理方位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嘉鱼、洪湖、仙桃、汉川、孝感、大悟、红安、麻城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邻省的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公里左右,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
  气候环境
  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几年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国土面积
  武汉市国土面积8467.11平方公里,为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武汉总属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黄陂、新洲北部属中低丘陵地区,为大别山的绵延部分。河流水系由北部丘陵向南发展,注入长江。平原部分湖泊众多,地势低平,近代冲积层厚达30-50米,是很好的农耕地区。
  自然资源和行政区划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一是充足的水资源。我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尽的物产及生物资源。我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截止2003年底,武汉市辖江岸、江汉、~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人口规模
  200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81.1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7%。男性人口402.99万人,占51.6%,比上年末增长1.7%。;女性人口378.20万人,占48.4%,比上年末增长1.7%。农业人口306。21万人, 比上年降低0.8%; 非农业人口474.98万人,比上年3.4%。 2003年人口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5.01‰,自然增长率2.15‰;净迁移率 15.99‰。计划生育率98.80%。
  了解武汉
  --------------------------------------------------------------------------------
  ● 武汉是一座具有3500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全国建城最早的特大城市。
  ●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城市,拥有800万人口和8,494平方公里的土地。
  ● 武汉雄踞长江中游,形成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地理格局。
  ● 武汉地处中国腹地,是全国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电信的重要枢纽。
  ● 武汉是中国著名的江城和水城,水城总面积达2187平方公里。
  ● 武汉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里。
  ● 武汉是白云黄鹤留佳话的故乡。
  ●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
  ● 武汉是中国近代博览会发源地。
  ● 武汉是推翻封建王朝而打响第一枪的地方。
  ● 武汉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武汉是国家旅游局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武汉是被联合国列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城市。
  ● 武汉是“中国光谷”高科技光电技术产品生产的发源地。
  ● 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工业、金融、商业、科研和文化教育中心。
  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986 年经国务院颁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位于市北郊的商代盘龙城遗址,可以证明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大约有3500年。经古代文明孕育,至东汉末年时,龟山、蛇山筑有军事城堡,奠定了汉阳、武昌城市的基础。至明成化年间,汉口镇开始形成,遂完成三镇鼎立格局,并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经济地位蜚声国内外。又经近代风云激荡,武汉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江城胜景、楚风汉韵,源远流长;山水风光、人文景观,美不胜收。
  武汉历史上曾是魏、蜀、吴三方鏖战之地,千余年中发生过许多战事和重大事件。元末农民起义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建立天完国,于公元1356年从蕲水(今浠水)迁都汉阳。
  1927年,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策划了"七一五"分共事件,大革命遭到失败。同年,中共中央在汉召开"八七"会议,结束了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38年月10月25日-日,武汉被日军强占。日,人民解放军解放武汉。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被定为以冶金、机械为中心的工业城市,建立了一批大型、重点工厂。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武汉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与计划单列。1987年,以武汉为中心,由长江沿岸17个地区组成"武汉市经济协作区"。199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享受沿海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历史人物
  作为"九省总汇之通衢"的武汉,可谓群贤毕至、才俊荟萃。
  先古以来,孙权江夏筑城、岳飞屯兵武昌、崔颢黄鹤楼题诗等先贤足迹至今千古传诵。明末抗击后金统帅熊廷弼修江堤,造福人民。特别是进入近代史后,辛亥首义地武汉,产生了刘静庵、黄兴、孙武、蒋翊武等一批革命志士;张之洞治鄂兴办工厂,开创了中国乃至东亚领先的现代工业先河;特定的土壤,培育了大批文化名人,如: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地质学家李四光、文学家闻一多、哲学家熊十力等等数不胜数。
  本世纪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不止一次到过武汉,在史书上留下光辉篇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1894年、1912年两度来汉,对辛亥首义的武汉给予了"武汉一呼,天下响应","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高度评价。在他编制的《建国方略》等巨著中,曾为武汉专门作出建设规划。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在武昌农讲所、"八七"会址、东湖梅园等留下历史性脚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等诗词手迹,炳蔚江城;17次在汉畅游长江的实践更深深地激励着武汉人民奋勇前进。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巨轮加速前进,1992年初南巡首站抵达武汉,发表了"发展是硬道理"著名论断,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豪迈步伐,武汉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重镇、商品贸易中心、交通枢钮和教育、科研基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文化名城更添活力。
  在这跨世纪的交替中,武汉人正以改革者的魄力和创新者的勇气,锐意进取,再创辉煌。为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钢铁、汽车、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基地和金融、流通、运输、信息、科教五大聚散中心,塑造并充分展示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奕奕风采而团结奋斗。
  武汉的友好城市
  日本 大分
  美国 匹兹堡
  德国 杜伊斯堡
  英国 曼彻斯特
  罗马尼亚 加拉茨
  乌克兰 基辅
  苏丹 喀士穆
  匈牙利 杰尔
  法国 波尔多
  荷兰 阿纳姆
  韩国 清洲
武汉 - 地理位置
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13°41’~ 115°05’,北纬29°58’~ 31°22’。 东西距最大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为155公里。武汉处于江汉平原东部,东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鄂州市的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的嘉鱼、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州市的洪湖市、仙桃省辖市、汉川毗邻,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以及武昌等三部分,俗称武汉三镇。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现有湖泊147个,水域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强。在中国经济地理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
四十个字形容武汉地理位置一线贯通,两江交汇,三镇雄峙,四海呼应,五方杂处,六路齐观,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省通衢,十指连心。
一元路(此路直通江岸一码头,故取名“一元路”,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义)
二曜路(取“日月光曜”之义,称为“二曜路”;)
三阳路(取“三阳开泰”之义,命名为“三阳路”;)
四维路(取“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义,名为“四维路”;)
五福路(取“寿、富、康、德、命名为五”之义,称为“五福路”;)
六合路(取“六合同春”之义,命为“六合路”。)
这六条道直通武汉的1-6号码头.
一元路(一方湾、一街坊)
二曜路(二桥路、二七路、二道棚)
三阳路(三官殿、三曙街、三眼桥、三太里、三角路、三民路、三层楼)
四维路(四新村、四官殿)
五福路(五里新村、五里墩、五马路、五角塘)
六合路(六角亭、六大堆、六渡桥)
七里庙(七段村、七支沟)
八古墩(八一路、八大家、八元里)
九女墩(九龙井、九峰山、九万方、九支沟)
十里铺(十升路、十大家)
以食品为首的地名:盐城、酒泉、茶陵、蚌埠、谷城、鱼台、枣庄、米脂、乳山等。
以花果树木为首的地名:兰溪、梨树、桃源、荔枝、榆次、莲花、梅县、柳州、桐芦等; 以姓氏为首的地名:万县、康平、彭泽、吴江、秦岭、江山、洪洞、乐平、包头等;
以动物为首的地名:龙泉、虎林、鹿港、鹰潭、狼山、鸡西、鹤岗等;
以矿产为首的地名:金华、银川、玉门、铜陵、铁岭、煤山、铅山、石城等;
以颜色为首的地名:黄岩、青岛、蓝田、紫阳、白城、黑山、红安、赤峰、乌江等……
以方位为首的地名:东阳、南昌、西安、北京、上海、中卫、下关、左权、右江等。
以数字为首的地名:零陵墓、一平浪、二连、三明、四平、五台、六安、七星台、八达岭、九江、十堰、百色、千阳、万安等
一.数词系列
一元里、二府坪、三泰街、四端里、五里牌、六堆子、七条巷、八角亭、九仪里、十间头。
一路吉祥、二里半、三角塘、四方坪、五堆子、六铺街、七里庙、八条巷、九尾冲、十字横街。
百花村、千佛林、万词巷。
二.方位系列
东庆街、南湖港、西安里、北墙湾、左东园、右石门、上宜园、下大城、中和街。
东牌楼、南阳街、西湖桥、北长里、左局街、右局巷、上大城、下宜园、中山里。
三.颜色系列
青山祠、蓝粉墙、黄泥坑、黑石渡、白果园、碧湘街、乌春巷、红龙庙、赤岗冲、紫湘园。
四. 五行系列
金钱街、木牌楼、水道巷、火后街、土地坡、金沙里、银盆岭、铜铺街、铁铺巷、锡庆里。
五.“岭”字系列
金盆岭、银盆岭、阿弥岭、识字岭、留芳岭、燕子岭、伍家岭、窑岭、树木岭、黄土岭。
六.“塘”字系列
天鹅塘、圭塘、晏家塘、侯家塘、清水塘、东塘。
七.古井系列
白沙井、鸳鸯井、水风井、丰泉古井、青石井、聚福井、桂花井、彭家井、伍家井、陈家井、洪家井。
武汉地名由来
火炉之成因
为什么夏天的武汉 给人的感觉十分难熬?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
集家嘴的由来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 “集家嘴”。
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屯的由来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楚王积极响 应,他 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 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武汉何以又称"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
是谁称汉口为东方芝加哥
20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沧海的变迁.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武汉,自商代盘龙城始,已三千五百年,三镇结市、九省通衢,自古“货到武汉活”。今日武汉,工业雄厚、商业发达,金融兴旺、市场繁华,物流宏大、信息无涯,居中得水、四通八达。武汉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人文景观璀璨夺目。东湖绣色明如镜,黄鹤珠光耸入云,龟山登塔任远眺,汉阳抚琴觅知音。辛亥革命发祥地,“红楼”阅马曾点兵,滔滔长江陈慷慨,中山舰起抒豪情。
地理方位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市区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部分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其内层与湖北省的荆州、宜昌、十堰、襄樊、孝感、黄石等城市相距300公里左右,中层与邻省的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公里左右,外层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
气候环境 武汉属副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每年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7.8月份,平均气温最高。武汉生态环境保持良好。长江水质的重要指标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以长江为主干构成庞大的水网;森林植被得到加强;生态平衡机能得到进一步恢复。
行政区划1996年末,武汉市辖江岸、江汉、桥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9个城区,东西湖、汉南2个郊区,黄陂、新洲2县。区县下辖88个街道办事处,66个镇,34个乡。群众自治组织3989个,其中居民委员会1928个,村民委员会2061个。
邮政编码 区号
武汉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少有的集铁路、水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交通枢纽。
航空:武汉的天河国际机场离市区有25分钟的车程,机场每小时都有一班车发往市区的长途汽车站(就在汉口火车站附近),反之亦然,票价15元。民航每天都有直达北京、上海、南京、郑州、广州、南昌、福州、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及世界各大城市的航班。
船运:武汉是我国长江沿岸最大的中转港之一,上游至重庆、下游至上海都有定班客轮往返。由于船运速度较慢,近年来乘船去武汉的旅客已明显较少,因而现在的客轮班次也减少了很多,如果要乘长江客船的话最好问清情况。
铁路:武汉距北京1209公里,离广州1104公里,每天在这里进出的快车有30列以上。市内的大部分列车都由汉口站和武昌站发出,在买好车票后一定要仔细看清楚票上注明的是从哪个车站上车的。附武汉简明列车时刻表,)。
公路:武汉成为华中第一大交通港站。铁路京广线、襄渝线、焦柳线、汉丹线和武大线交织通往全国各地。公路也四通八达。
市内交通:汉口、汉阳和武昌分别被江汉大桥、二桥、三桥、四桥以及长江大桥、二桥连接了起来,使得人们在三镇之间往来方便了很多;当地还开通了一些旅游专线车,将主要的景点都网罗了进去,如果你想省钱的话,可以找这种车坐,但是时间较长,因为站站都停。比较好的有旅游一号线,到达武汉的大部分景点。
武汉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三国时,武汉东湖附近曾是刘备、孙权、曹操进行军事、政治活动的场所,现在留下的有刘备郊天台、吴王庙、曹操庙、洪山宝塔等古建筑。
武汉自然风光独特,四季气候分明,拥有大都市罕有的100多个湖泊和众多山峦;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武汉长江大桥早已成为武汉的一大景观,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心旷神怡,想起当年伟人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中国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誉。登楼远眺,江城景色尽收眼底,令人流连忘返。
东湖是武汉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位于武汉市郊,水域面积是杭州西湖的五倍,东湖盛产多种淡水鱼,其中以武昌鱼最为名贵。游人来到这里既可游览美景,还可品尝一下当地的美味。
新近开放的洪山广场,无疑是武汉眼下最美丽、最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您可以尽情地徜徉在绿地、浮雕、鸽群中。不过,这里的夜晚是最迷人,五彩的喷泉、温馨的灯光、飘荡的音乐、会让您陶醉的武汉之旅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武汉现已发展为中国中部地区工业、金融、商业、科学、文化教育中心。而今随着长江沿岸的开放开发,武汉将建设成为集现代化钢铁、汽车、商贸金融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国际性城市。
武汉,自商代盘龙城始,已三千五百年,三镇结市、九省通衢,自古“货到武汉活”。今日武汉,工业雄厚、商业发达,金融兴旺、市场繁华,物流宏大、信息无涯,居中得水、四通八达。武汉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人文景观璀璨夺目。东湖绣色明如镜,黄鹤珠光耸入云,龟山登塔任远眺,汉阳抚琴觅知音。辛亥革命发祥地,“红楼”阅马曾点兵,滔滔长江陈慷慨,中山舰起抒豪情。
地理方位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市区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部分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其内层与湖北省的荆州、宜昌、十堰、襄樊、孝感、黄石等城市相距300公里左右,中层与邻省的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公里左右,外层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
气候环境 武汉属副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每年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7.8月份,平均气温最高。武汉生态环境保持良好。长江水质的重要指标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以长江为主干构成庞大的水网;森林植被得到加强;生态平衡机能得到进一步恢复。
行政区划1996年末,武汉市辖江岸、江汉、桥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9个城区,东西湖、汉南2个郊区,黄陂、新洲2县。区县下辖88个街道办事处,66个镇,34个乡。群众自治组织3989个,其中居民委员会1928个,村民委员会2061个。
邮政编码 区号
武汉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少有的集铁路、水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交通枢纽。
航空:武汉的天河国际机场离市区有25分钟的车程,机场每小时都有一班车发往市区的长途汽车站(就在汉口火车站附近),反之亦然,票价15元。民航每天都有直达北京、上海、南京、郑州、广州、南昌、福州、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及世界各大城市的航班。
船运:武汉是我国长江沿岸最大的中转港之一,上游至重庆、下游至上海都有定班客轮往返。由于船运速度较慢,近年来乘船去武汉的旅客已明显较少,因而现在的客轮班次也减少了很多,如果要乘长江客船的话最好问清情况。
铁路:武汉距北京1209公里,离广州1104公里,每天在这里进出的快车有30列以上。市内的大部分列车都由汉口站和武昌站发出,在买好车票后一定要仔细看清楚票上注明的是从哪个车站上车的。附武汉简明列车时刻表,)。
公路:武汉成为华中第一大交通港站。铁路京广线、襄渝线、焦柳线、汉丹线和武大线交织通往全国各地。公路也四通八达。
市内交通:汉口、汉阳和武昌分别被江汉大桥、二桥、三桥、四桥以及长江大桥、二桥连接了起来,使得人们在三镇之间往来方便了很多;当地还开通了一些旅游专线车,将主要的景点都网罗了进去,如果你想省钱的话,可以找这种车坐,但是时间较长,因为站站都停。比较好的有旅游一号线,到达武汉的大部分景点。
武汉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三国时,武汉东湖附近曾是刘备、孙权、曹操进行军事、政治活动的场所,现在留下的有刘备郊天台、吴王庙、曹操庙、洪山宝塔等古建筑。
武汉自然风光独特,四季气候分明,拥有大都市罕有的100多个湖泊和众多山峦;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武汉长江大桥早已成为武汉的一大景观,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心旷神怡,想起当年伟人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中国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誉。登楼远眺,江城景色尽收眼底,令人流连忘返。
东湖是武汉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位于武汉市郊,水域面积是杭州西湖的五倍,东湖盛产多种淡水鱼,其中以武昌鱼最为名贵。游人来到这里既可游览美景,还可品尝一下当地的美味。
新近开放的洪山广场,无疑是武汉眼下最美丽、最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您可以尽情地徜徉在绿地、浮雕、鸽群中。不过,这里的夜晚是最迷人,五彩的喷泉、温馨的灯光、飘荡的音乐、会让您陶醉的武汉之旅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武汉现已发展为中国中部地区工业、金融、商业、科学、文化教育中心。而今随着长江沿岸的开放开发,武汉将建设成为集现代化钢铁、汽车、商贸金融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国际性城市。
江城江城是武汉市的简称,也是武汉的美称。来源于“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古诗词。而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市区内交汇,将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全市现辖13个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万人。武汉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一万多年以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据考证,位于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明清时代,汉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埠,是当时四大名镇之一。近代武汉,作为民主革命的发祥地,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武汉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名闻天下的黄鹤楼,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江城明珠”东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都古刹”归元寺,内藏惟妙惟肖五百罗汉。此外,还有古琴台、晴川阁、楚天台等古迹名胜,令人流连忘返。综合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1992年被确定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后,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6%,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的第六位。区位和资源武汉地理坐标为北纬30°33"、东经114°19"。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平均无霜期约25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3℃。武汉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武汉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下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武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武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被称为“百湖之市”。武汉有各类矿藏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尤其是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丰富,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岩、白云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武汉的最显著的资源优势,可以概括为“二厚”。即“得水独厚”,武汉临江傍水,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相当丰富,总量大大超过了现有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用水总量;“得中独厚”,武汉是我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将形成东-中-西“H”型格局,武汉将成为重要的战略大支点。这种经济发展的强辐射效应必然带动武汉城市超常规发展。产业结构及市场潜力在新世纪里,武汉将着力推进产业和功能的深度开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系统。推进产业深度开发,重点是大力发展通信及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激光、软件等产业,改造和提升钢铁、汽车、机械等产业,逐步把武汉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利用外资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牢牢抓住“开口”和“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条件,适时制定“开放先导”方针,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开放促发展”的策略,积极利用外资,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1980年我市批准设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向国际资本市场迈出重要的第一步,特别是1992年国家批准我市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以来,我市利用外资不仅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拓宽。武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可观的投资回报,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大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投资。外商投资武汉的信心不断增强。教育与科技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容区 武昌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