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让我这个满腔热血但又对于别的城市又两眼一摸黑打一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范本】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范本】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70|
上传日期: 18:37:3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范本】
关注微信公众号茶叶中国9月30日讯 他思维超前,精明能干,曾是闻名当地的生意干将;他有勇有谋,一腔热血,是优秀的共产党员。
在江西柘林镇易家河村,提起他,大家纷纷伸出了大拇指。“全省农村技术人才先进个人”、“全县十佳岗位创业能手”、“全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干”等荣誉称号,是对他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的充分肯定。他就是永修县柘林镇易家河村党委委员、庐山西海有机白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小华。30年来,他凭着农民的勤劳、朴实和热爱钻研、创新的牛劲,抒写着自己成功创业的精彩华章。
示范引领显身手 高山开辟新茶园
永修县柘林镇易家河村下城林场群山环抱,山峦重叠,云雾缭绕。在四季常青的黄司坳高山上,有一个300亩梯田式的有机白茶基地,阳光照耀下,一行行生长茂盛的茶树焕发勃勃生机。在这片茶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年近五旬的男子在忙碌着,修枝、锄草、施有机肥……清瘦黝黑的脸庞,透露出一身的精干。他就是李小华。
熟悉李小华的人都知道,他身体中流淌着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血液:1997年创办了榨油厂,2003年成立了易家河绿色果业有限公司,2005年经营了乡村农家饭庄,2006年办起了竹制品加工厂。自20岁开始创业以来,李小华30年如一日,不断更新观念,抓住商机,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了人生的一次次华美转身,成为当地致富的领头雁。
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柘林镇易家河村灵山秀水,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这里的气候、土壤适不适宜种植白茶?带着这个想法,2006年,李小华专程到浙江省安吉白茶研究所取经,并邀请专家到下城林场现场勘察和土壤酸碱度检测,结果表明下城具有种植白茶的极佳条件。李小华喜出望外,当即确定方案,联合当地21户村民,在山上搭起了工棚,起早摸黑,挥锄垦荒,一举开垦荒山300亩种植白茶,并于2011年7月注册庐山西海有机白茶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
科学管理探新路 树立白茶新品牌
李小华深知,要种好白茶,技术很关键。为此,他带队多次到安吉白茶研究所认真学习,掌握白茶种植技术,筹措近百万元资金,引进了研究所培育的有机白茶优质树苗,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把开垦出来的300亩荒山全部种上了茶苗。李小华则在山上安营扎寨,忍受蚊虫叮咬,熬过春夏秋冬,精心呵护着茶苗。
为确保有机白茶质量,必须把好采茶、制茶、藏茶三道工序关。采茶是基础,制茶是关键,藏茶是保障。面对一道道技术难题,李小华不仅向书本学,向专家请教,而且在实践中探索,边学边干,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每道工序,抓好每个细节,并将自己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个社员和基地工人。为采好青茶,李小华对采茶人员进行事前培训,事中指导,事后总结,严格按照标准精选新茶。为制好茶,他买来了30万元的制茶机,新建了2栋800平方米的厂房,亲自操作。为保证当天采的青茶当夜制好,他亲力亲为,加班加点到凌晨,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实在熬不住,就在厂房临时床铺上躺一下。制茶时期,他没有睡好一个安稳觉。制好的茶叶,他精心包装,按要求存放到储藏室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倾注李小华两年多心血的庐山西海有机白茶终于上市了,其外形细秀,形如凤羽,色如玉霜,光亮油润。泡制后,汤色鹅黄,清澈明亮,香气浓郁。经生化测定,庐山西海有机白茶含人体所需的13种氨基酸,含量高于普通绿茶2∽5倍。经专家论证和消费者品尝,大家对该白茶赞不绝口。新茶很快销售一空,供不应求。
李小华种植的有机白茶获得了成功,茶叶迅速打开了市场,庐山西海有机白茶知名度享誉省内外,主动找上门买茶叶的顾客越来越多。为了确保茶叶的声誉,李小华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庐鼎、龙韵”品牌商标,产品有“庐山云、鼎之圣、龙之行、韵之雅”四个系列。
规模发展成标杆 谱写产业新华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小华带领合作社全体社员种植白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基地年利润达20万元以上,合作社社员由当初的55人发展到现在的100人,安排就业人员70余人,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
在成功的创业道路上,李小华没有沾沾自喜,没有自我陶醉,更没有自傲。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有机白茶产业,李小华决定分三期打造集采茶、制茶、品茶、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千亩生态有机白茶庄园。整个规划以“三四三”模式推进,即第一期300亩、第二期400亩、第三期300亩,现已启动二期建设,今年12月份建成。如今,茶园发展规模已越来越大,有6名共产党员,2名大学生在此创业,基地还成立了团支部。
柘林镇党委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该基地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标杆,不断加大对茶园的扶持力度。有了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加增添了李小华创业的信心。今年“五一”期间,他又专程赴安吉白茶研究所取经,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生产技术,为建设现代化、标准化茶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一个人富了不算什么,只有大家都富起来了,那才是小康社会。”李小华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有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庐山西海有机白茶产业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家乡人民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伍策 作者:周会淼 龙群)2013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汇总(整理版)
&&&&2013 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汇总 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 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 弘扬真善美, 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李成环 李成环,女,汉族, 1987 年 6 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 指导老师。 李成环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 把帮助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 在赴青海玉 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兰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 作为生活指导老师, 她和其他几名同事一同照顾着 全校 600 多名学生的生活起居。尽管岗位平凡,尽管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但李成环总是尽力 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一次下了几天阴雨,学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环一个人将几个宿舍的 被褥拿出去晾晒,自己累得满头大汗。学校地处农村,女生宿舍楼上下用水不方便,楼内厕 所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夜间上厕所要到 100 米以外的旱厕,很多女生胆小不敢去。李成环知 道后,不管下雨刮风,都拿着手电筒一路护送。她用自己的热心、细心和善良赢得了学生们 的尊敬和爱戴。 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都非常热心公益,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无论在恋爱期间还 是婚后,只要是关于孩子们的公益事业,他们都积极参与。得知青海玉树震区结古镇八一孤 儿学校缺少过冬棉鞋和学习用品, 李成环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 购置了 700 余双棉鞋和电脑、 书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们手中。当时李成环和丈夫还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怀有 孕。由于路途遥远,丈夫曾劝她不要亲自去。但李成环坚持要和丈夫一起看望灾区的孩子, 度过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新婚蜜月。2012 年 11 月 22 日,她和丈夫与另外 3 位爱心人士前 往玉树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发生车祸,李成环因受重伤抢救无效,于 2012 年 12 月 4 日 15 时许不幸去世。李成环去世后,人们赞誉她为“最美新娘” 、 “爱心天 使” ,以多种形式进行悼念追思和慰问。 李成环先后被追授青海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兰州市杰出青 年志愿者、兰州市优秀青年、兰州市“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兰州市道德 模范、甘肃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黄久生 黄久生,男,汉族,1965 年 2 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 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 700 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 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 一提起他的名 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 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 4 岁的妹 妹、2 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 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 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 他稚嫩的肩膀、往返 13 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 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 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 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 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 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 230 多万元。2008 年,黄久生投资 45 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 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 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 “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1 也就安心了! ”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 310 多万元。在 2008 年 5·12 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 12 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 富翁,但面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 2.7 万元、为身患血 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 2.3 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 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 3 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建议下, “中共双柳树镇驻郑 州农民工党支部” 成立, 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 散居在郑州市的 56 名农民工党员有了 “娘 家” 。农民工党支部积极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通 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 每年还为家乡带回 1.5 亿元的劳务收 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入选“中国好人榜” 。 何玥 何玥,女,壮族,2000 年 7 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中心小 学六年级学生。 年仅 12 岁的何玥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作出无偿捐献器官的决定,使得三名患者的生 命得以延续。她的无私与大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她被称为“最美女孩” ,她的遗愿 被称为“最美遗愿” 。 何玥生前是一位品学兼优、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可爱女孩。她是家人和学校的骄傲, 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她和同学们关系融洽,常常主动帮 助解答作业难题,打扫教室卫生。她生活上很注意节俭, 平时都是一毛、 两毛地省下、攒着, 几年时间竟积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零花钱;但有一次,她在参加慈善活动时,却毫不犹豫地 捐了出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少年,命运却遭受了重大不幸。2012 年 4 月,小何玥被查出 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生命危险。第一次手术后,何玥病情有所缓解。她所在的学校获 知后,师生们迅速展开爱心捐款,共募捐了 2000 元。当她得知父亲收下这笔捐款后,一再 坚持要把钱捐献出去, 她对父亲说: “还有人比我更需要这笔钱, 应该用来帮助更困难的人。 ” 9 月初,何玥的病情突然加重,医生发现她小脑里的肿瘤已扩散到其它脑组织,生命垂危, 最多能活三个月。11 月初,当听说有个 18 岁的藏族小伙子因患有慢性肾衰竭来桂林求医, 只有找到合适的肾源做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何玥对父亲说: “爸爸,如果我死了,你就 把我的肾捐给这个哥哥。 ”父亲一下楞住了,马上表示不同意。但何玥捐献肾脏的决心已定, 反复向父母亲提起这件事, 希望尽自己所能给别人生的希望慢慢的, 父母亲勉强接受了。 11 月 16 日上午,经紧急抢救无效,何玥被医院诊断为脑死亡。满怀悲痛的父母含泪签署了 《无偿自愿捐献器官申请书》 ,帮助女儿完成最后的心愿。随后,何玥无偿自愿捐献的两个 肾被移植到藏族小伙子和桂林一位患者体内, 肝脏则被立即送往上海, 移植给一名重症肝病 患者。 小何玥的生命虽然消逝了, 但她用自己的大爱使三位素不相识的病患者生命得以延续。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于器官捐献者,红十字会将给予家属一定治疗费和丧葬费救助。 医院也提出给予何家一定的经济援助。尽管何玥的医药费花费 10 多万元,但其父母都婉言 拒绝了。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彻彻底底地做到无偿捐献,才是真正为女儿完成了心愿,才是何 玥助人为乐精神的最高体现。 何玥荣获桂林市优秀少先队员模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道德模范、 中央电视台 2012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2 罗玮 罗玮,女,汉族,1986 年 10 月生,中共党员,四川永隆实业有限公司职工。 她是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 利用康复期间社会各界的捐款在广 元市建起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志愿来到灾区全力救助受灾群众,用感 人的义举书写美丽青春。 2005 年的一天,正在成都打工的罗玮,从媒体上得知四川省蒲江县妇女廖红霞患肝坏 死急需换肝, 便赶到医院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来挽救病人。 但捐肝存在很大的风险, 如果手术失败或者留下后遗症, 都将威胁罗玮的健康和生命。 而此时国内尚无一例无偿捐肝 者,她甚至写下了遗书: “如果我失败了,我想捐掉我所有健康的器官”罗玮的决定起 初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坚决反对, 父母和哥哥专门赶到成都硬把她带回了广元。 面对家人和朋 友的强烈反对,罗玮耐心说服他们,最终取得大家的支持,成功地为廖红霞捐出一叶肝脏。 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她和廖红霞均恢复良好。 罗玮无偿捐肝的义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她康复期间,各界人士为她捐款 10 多 万元。除治病和营养开销外还剩 3 万余元,她又通过募捐,在广元市郊区建起了第一家老幼 托管中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老人、小孩的生活起居和学习辅导等困难。2007 年以来, 她又动员家人拿出自家的房屋补偿款 8 万余元, 在广元市龙山镇大牟村、 双河乡场分别建起 了“罗玮留守学生之家” 。她还向社会发出倡议,争取 3 年内让全市所有农村留守的老人和 孩子有一个温馨安乐的家园。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 罗玮一方面安顿好托管中心老人们的临时住所和生活, 另一方面 主动到广元市 072 医院当志愿者, 奔赴青川重灾区救助群众, 并陆续接收青川受灾老人和儿 童 300 余人到托管中心临时安置。2008 年 5 月,在抗震救灾中她光荣入党。 年, 她帮助剑阁县的乡亲们引资数百万,利用闲置土地,带动村民们种植核桃 3000 亩,大幅带 动当地经济发展。 罗玮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创优争先优秀共 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 年当选 党的十八大代表。 龚全珍 龚全珍,女,汉族,1923 年 12 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莲花县甘家小学原校长。 作为开国将军的家属, 龚全珍毅然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 陪伴丈夫来到偏僻陌生的山村, 几十年如一日,积极扶贫济困,支持乡村建设,把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的挚爱写在青山 绿水间,刻在老百姓的心上。 龚全珍是已故老红军、开国将军、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的夫人。1957 年下半 年,甘祖昌主动请辞解甲归田,返回家乡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做起了农民。甘将军逝世后, 龚全珍用实际行动延续将军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她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呕心沥血教书 育人。生活并不富裕的她,经常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学生。2003 年,她应邀到凫村中学作 爱 国主义传统教育讲座,发现该校图书室书籍匮乏,立即购买了 1000 多册书籍送到该校。不 久后,她又捐出 2400 元资助县关工委购买《激励永远》教育光盘捐赠给学校。这些年来, 龚全珍与不少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据不完全统计,近 10 年来,她捐助的学生达百人之 多,捐款金额 10 余万元。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她在女儿的搀扶下,分别将 2600 元和 1000 元特殊党费亲手交到县委组织部。 龚全珍经常说: “我没有特殊身份, 但有一份特殊责任, 就是要把甘老的精神传承下去。 ” 为了这份特殊责任,离休后,她仍然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走进学校、机关、部队、工厂, 义务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没有人记得老人家去了多少地方、 做了多少报 告,但大家都记得,她从不要一分钱报酬,还经常自带馒头或面包,就着白开水当午饭。 2011 年,琴亭镇组建“龚全珍工作室” ,聘请龚全珍做名誉辅导员,搭建起一个对党员3 干部和社区居民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 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 她每周都会 来到工作室,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群众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 甘将军离世后,她曾在县幸福院度过了 5 年。期间她从不把自己看作被照顾对象,而是当成 院里的工作人员,帮忙打扫卫生、照顾他人,并拿出生活费给大家买营养品。 龚全珍荣获江西省优秀共 产党员、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入选“中 国好人榜” 。 王结 王结,男,回族,1971 年 5 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残联盲协主席,爱德残 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 13 岁时的一场飞来横祸,让王结双目失明。面对人生的不幸,他以超常的毅力,借助 盲文和录音自学考取大学、攻读研究生,在自己事业有成时,大力帮助其他残疾人和下岗职 工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王结原本在西吉县医院上班,有一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为了帮助更多盲人走出一 条生存之路,他下决心创办盲人按摩培训班,他带领几十名从没出过门的山村盲人,来到县 城接受培训,寻求光明之路。按摩技艺需要大量实践,王结就让学员们在自己身体上练习。 为了让学员们尽快就业,王结放弃固定工作,带领盲人兄弟姐妹去银川创业。他联系有关部 门,搞调研,选店址,为了节省费用,有时晚上就睡在银川市中医院走廊的长条椅上。1999 年 9 月, “爱德”盲人按摩诊所在银川亮相;2001 年 7 月,王结创办的宁夏爱德残疾人职业 培训学校诞生。 这是宁夏第一所残疾人职业学校, 吸引了各地渴望自食其力的残疾人前来学 习。学校以保健按摩培训为主,同时开设计算机应用、工艺品制作、siyb 创业培训及盲人 定向行走训练等培训项目。学校开办 12 年来,王结共培训残疾人等各类人员 7000 余人。帮 助 4000 多人实现了就业梦想,300 多名学员成功创业。 王结热心公益事业,虽然家庭并不富裕,至今还与妻子住在出租房,但他为特困学员减 免学费、补贴生活费及各类爱心捐款达 50 余万元。2003 年非典肆虐,他为一线医护人员捐 赠 3 万元的医疗按摩卡;汶川、玉树、芦山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他先后为 灾区捐款 4 万多元。 他经常带领师生到社区和福利院为困难家庭、 孤寡人员义务查病、 治病。 2003 年,爱德盲人按摩诊所员工金芳明查出患先天性心脏病,拿不出 2 万多元的手术费。 王结知道后马上带头捐款 5000 元,其他按摩师也纷纷解囊,帮助金芳明顺利地做了手术。 宁夏南部山区的盲人马世清、银川市民谢宝华,均在王结的无私帮助下,开办起自己的保健 按摩所,脱贫致富,创业成功。王结的事迹被写入宁夏党史和地方中学课本,一位著名诗人 称赞王结道: “不怨苍天不低头,潜研科技写风流。眼盲不信前途暗,心路光明耀九州。 ” 王结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全国自强模范、 全国 “五一” 劳动奖章、 中国青年 “五 四”奖章、宁夏回族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解黎明 解黎明,女,汉族,1925 年 7 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电网山西临汾供电公司离休干部。 解黎明作为一位有着 50 多年党龄的耄耋老人,15 年间,将自己近一半退休金拿出来资 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共捐资 13.75 万元,资助贫困学生 150 名,贫困家庭 33 户。她已 将助人为乐、奉献社会作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1985 年,离休以后的解老,本该享受平静的离休生活,可和老伴儿总想再为党的事业 做点贡献。2000 年 7 月 1 日,解黎明和老伴向临汾市尧都区区委和临汾供电公司党委写了 一封信,以书面形式郑重承诺:在每年 7 月 1 日党的生日这天,每人拿出 1000 元,捐助贫 困学生,直至两位老人离开人世。2002 年 6 月,与她相濡以沫 58 年的老伴儿因病去世。7 月 1 日 那天, 她压抑着丧夫的悲痛, 仍按时把 2000 元送到临汾供电公司机关党总支部书记 手中。4 老伴去世之后,解老的捐助更加频繁。她把自己家中的衣物和一台电视、一台热水器捐 给了贫困山区,到临汾市妇联认领了 5 名失学女童,帮助她们完成 9 年义务教育。2006 年, 解老决定每年拿出 1 万元资助山西省内贫困县的大学生。2011 年,解老再次承诺:每年再 拿出 1 万元,资助十户贫困家庭。今年 3 月,88 岁的解老参加完山西省十大感动人物颁奖 典礼,在返回的途中,路过家乡平遥县香乐乡大羌村,带头捐资 1 万元,用于家乡水源建 设,美化家乡生态环境。 38 载青春献岗位,27 年夕阳红似火。原本可以安享平静的离休生活,她却开始了为民 服务的新征程; 原本应该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 , 她的心里却始终放不下失学儿童 ; 原本能 够使自己的物质生活更富足 , 她却为贫困家庭倾注了满腔热情。解黎明的事迹在社会上产 生了广泛影响。 解黎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 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等 荣誉称号。 孙茂芳 孙茂芳 ,男,汉族,1942 年 10 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 孙茂芳四十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无微不至赡养照顾了 18 位孤残老人,用自己 的行动传递了一位退休军人的情怀操守,诠释了一名共 产党员的精神境界。 1970 年,孙茂芳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后,发现医院所在的南门仓社区有许多困难老 人和残疾人,便带领医生护士成立了 30 户家庭病房,开展上门包户服务活动,从此开始了 助人为乐、敬老爱老历程。他先后赡养照顾 18 位孤残老人,为其中 8 位老人养老送终。他 服务时间最长的是王炎老太太, 连续照顾 17 年, 直到老人 90 岁时为她送终。 老人脾气古怪, 对人有戒心, 少有好话和笑脸, 但孙茂芳始终像儿子对待母亲一样耐心。 当老人卧床不起时, 他陪床 3 年半,为她洗脚、端屎端尿。老人终于感动,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把价值上千万的 四合院和十几万存款赠送给孙茂芳,被他婉言拒绝。他对老人说: “我有责任照顾您一辈子, 无权利要您一根草。 ”一位名叫高志云的孤老,儿去世后孤苦无依,孙茂芳得知后,承诺做 老人的儿子,每天陪老人看 2 个小时电视,节假日用轮椅推老人外出观光。老人牙口不好, 孙茂芳让老伴每天做些软饭软菜送到老人家中,连续送了 11 年。老人去世后,孙茂芳每年 清明节都带着孩子去给老人扫墓,至今已经 20 年。 在医院工作,孙茂芳还接触到很多病困家庭,促使他开始扶贫帮困公益行动。1998 年 起,孙茂芳每月从工资收入中拿出 500 元建立了家庭助困金,后来增至 1000 元。河北农民 卫福安,女儿 6 岁患上糖尿病,卖掉房子来京看病,孙茂芳让他们夫妻住在自己家里,省下 住宿费为孩子看病,并带头捐款,一周内募集了 3 万多元,使孩子得到救治。孙茂芳在家里 设立了一张“救急床” ,帮助 200 多名来京看病的外地人解决了燃眉之急。此外,他还热心 帮助 11 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和 32 名特困学生。至今,孙茂芳用于各种助困的资金已经 39 万多元。 孙茂芳时时刻刻以雷锋精神照亮着社会, 以个人名义先后组织成立了百余个学雷锋小分 队,常年坚持学雷锋活动,开通“京城雷锋孙茂芳”微博,组织“十联学雷锋爱心团队”开 展助民帮困活动。2012 年至今他到全国 12 省 25 市开展雷锋精神万里行活动,行程 8 万公 里,做学雷锋报告 280 场,听众 38 万多人。 孙茂芳荣立个人一等功, 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全国优秀志愿者、 全军学雷锋标兵、 首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高淑珍 高淑珍,女,汉族,1957 年 7 月生,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村民。 14 年来,高淑珍用单薄而坚强的肩膀挑起一座“炕头小课堂” ,用舐犊情怀支撑起几十 个残疾孩子的就学梦想,她用平凡的服务诠释了不凡的志愿精神。5 高淑珍儿子王立国 4 岁时,患上了类风湿病,肢体关节变形,走路十分困难,虽经多方 求医诊治却没有好转,结果落下了残疾。随着小立国年纪的增长,上学读书的渴望也越来越 强烈,但受身体条件限制,他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进入学校。高淑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她转念一想,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为残疾而不能入学的孩子,他们一定也渴望上学,如果能 把他们聚到一起读书学习,那该多好! 1999 年, “炕头小课堂”开课了。4 张小课桌,1 块小黑板,5 个残疾孩子,课本是借来 的旧书, “老师”就是她的闺女王国光——为了这个唯一的老师,高淑珍硬是将自己刚刚初 中毕业的女儿留在小院里,每每念及此事,她总感到愧对女儿。 随着送到家里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索性让孩子们住到家中,免费吃住,免费学 习。炕头小课堂最多时达到 39 个孩子,都管高淑珍叫“妈” 。这些曾经因为残疾而受过别人 歧视和嘲笑的孩子,把高淑珍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高淑珍也把这帮残疾孩子当亲生的,愿 意为他们做一切事。 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这些孩子,高淑珍睡觉的时候几乎没脱过衣服。睡觉前,要给孩子 们一个一个接尿;再搂着最小的孩子,哄着睡觉;大约每两小时就要起来一次,叫醒爱尿炕 的孩子起来解手。为这了这帮孩子,她每天早早起来,给孩子们做好饭,然后就带着两个馒 头去赶集卖货。没有集的日子就走街串巷叫卖。 高淑珍就这样坚持了整整 14 年。在她的感召下,一批志愿者先后走进高淑珍的家中, 当起了爱心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到关爱残疾孩子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演绎了一曲志愿接力、 奉献爱心的动人篇章。 高淑珍荣获感动中国 2012 年度人物、河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热汗古丽 依米尔 热汗古丽·依米尔 ,女,维吾尔族,1989 年 2 月生,新疆职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汉语翻 译专业学生。 凭借自己的辛勤努力改变命运, 先后组织 600 多名少数民族妇女外出务工, 热汗古丽· 依 米尔用实际行动激励无数家乡姐妹靠劳动、靠知识实现人生梦想。 热汗古丽·依米尔家境贫困,一家九口人挤在破旧的土坯房里,每年青黄不接时,就到 处找野菜或是摘酸杏子煮面条吃。2005 年 7 月,她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选 择外出务工,当过清洁工,也在药店里打过工。2007 年 5,热汗古丽·依米尔和同伴一起前 往浙江省慈溪市宁波双源纺织发展有限公司务工,为了打破在新“家”中的语言交流障碍, 她一边学技术,一边学汉语。3 个月后,热汗古丽·依米尔凭借娴熟的纺纱技术成为操作长, 半年后她又成为车间主任助理, 一年后, 她因为出色的双语表达能力被厂家聘为新疆籍员工 带队负责人。务工 4 年,热汗古丽·依米尔先后给家里寄了 9.7 万余元,盖起大大小小 15 间房子,添置了手机、数码相机,家里还在村里开起了小超市,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2009 年 10 月,热汗古丽·依米尔外出两年后第一次回家,感到家乡的变化虽然很大, 但是家乡人的生活过得并不富裕, 于是她决定带领家乡青年共同致富。 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 下,热汗古丽·依米尔先后组织家乡 600 多名少数民族妇女到内地务工。热汗古丽·依米尔 还用州、县两级党委、政府奖励的 5000 元钱买了 20 盏路灯,装在村里一公里长的路上,改 变了阿玛西村村民长期以来摸黑走路的历史。 2012 年,热汗古丽·依米尔考取了新疆职业大学汉语翻译专业,并当选为十二届全国 人大代表。履职期间,作为新疆代表团唯一的农民工代表,她积极为保障农民工兄弟姐妹的 切身利益献言献策。她决心毕业后,在家乡开办一家榨油厂和肥皂厂,再建一座图书馆,让 更多的家乡姐妹靠劳动、靠知识改变命运。 热汗古丽·依米尔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6 二、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沈星 沈星,男,汉族,1981 年 6 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士官职业技术 教育学院参谋。 危难时刻,沈星挺身而出,在山东青州勇救落水少年,但因体力耗尽沉入水中,经抢救 无效,壮烈牺牲;牺牲时,他仍举着双手保持着向上托举的姿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随时 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承诺。 2012 年 5 月 13 日 10 时许,山东省青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生王鸿昊在青州市南阳 河畔游玩时不慎落水。 携妻女途经此地的沈星听到呼救声后, 奋不顾身立即跳入水中实施营 救。他一次次将王鸿昊推向岸边,但由于水流湍急、河堤坡陡湿滑,王鸿昊一次次从河堤滑 下来。 经过沈星数次奋力推举和闻讯赶来的一名妇女和中年男子协助, 落水学生终于被营救 上岸,但沈星因体力透支沉入水中。在当地军民共同搜救下,沈星被救捞上岸,但因溺水时 间过长,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献出了年仅 31 岁的宝贵生命。当沈星被打捞上岸时,在 场的人们都惊呆了,他仍然举着双手保持着向上托举的姿势。 沈星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古城青州,感动了齐鲁三秦。二炮党委和山东省潍坊市委分别 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驻地群众数万人次自发到英雄牺牲的地方,点亮烛光,敬献花圈,谱 写诗歌,通过各种方式沉痛哀悼英雄、追忆英雄。追悼会那天,近 10 万群众自发沿途送别。 2013 年 3 月,沈星的英雄事迹被西安电影集团拍摄成专题片《一道星光化彩虹》并进入院 线公映,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2000 年考入军校后,他在部队这个大 熔炉大学校里锻炼成长, 对党和人民的朴素情感升华为革命军人的使命责任。 当发现集体组 织的献血名单中没有他时,他主动去义务献血;当遇到陌生人向他求助时,他像对待亲人一 样真心解困;当同学、战友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伸出援手;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时,他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慷慨以赴。正如沈星所说: “一天做件实事,一月做件有意义 的事,一年做件大事,一辈子做件有意义的大事。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 ” 沈星荣获陕西省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 心价值观“最美军人群体”新闻人物特别奖等荣誉称号。 张涵 张涵,男,汉族,1992 年 11 月生;张辉,男,汉族,1990 年 11 月生,系张涵的哥哥; 刘元飞,男,汉族,1992 年 12 月生,系张涵的表弟。三人均为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 汀岐村村民。 同是“90 后”的张涵三兄弟,当面对陌生人被抢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追击 歹徒,被砍成重伤,以英勇行动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彰显了人间正义。 2011 年 6 月 24 日 22 时许, 23 岁的姑娘小凌在厦门忠仑公园附近被歹徒团伙抢走挎包。 张涵三兄弟刚好路过,危急关头,三兄弟迅速朝抢匪逃跑的方向追去。追赶中,刘元飞截住 一名男子,并将其按倒在地,这时张辉也冲过来帮忙。很快,张涵和小凌也赶过来。就在这 时,一名陌生男子凑过来打听,小凌请他帮忙报警,他推说手机坏了。正当张涵帮哥哥按倒 抢匪时,这名陌生男子突然露出狰狞面目,拔刀朝张涵腰部剌去,又挥刀扎向刘元飞,随后 又向张辉手臂狠砍三刀。 倒在血泊中的张辉,挣扎着向路人求助报警。夜色中,歹徒们趁乱逃走。不久民警赶到 现场,受伤的三兄弟被送进医院抢救。经诊断,张涵胸椎开放性骨折,双下肢瘫痪;张辉两 臂手筋均被砍断;刘元飞手臂被捅穿,手筋也被砍断。小凌哭着告诉民警,尽管三兄弟受了 重伤,可张涵醒来的第一句话却是询问被抢的包拿回了没有。 三兄弟均为莆田来厦务工青年, 他们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传开后, 多批媒体记者赴其莆 田老家采访,目睹三兄弟家老屋破败,联想到他们临危不惧、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义举,许7 多记者不禁潸然泪下,感慨不已。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到厦门医院看望“英雄三兄弟” ,短短两 个月间,社会为三兄弟捐款超过 220 万元。经过一年多的救治,张辉和刘元飞伤愈出院,伤 势最重的张涵仍在北京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 张涵三兄弟打小就好打抱不平,以“热心肠”闻名乡里。念小学时,三兄弟看到一名小 同学被两个不良社会青年欺负,挺身而出,合力制止了侵害行为。三兄弟还是乡亲们眼中孝 顺的好孩子。张涵、张辉的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外出打工,兄弟俩一起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 任。刘元飞为给奶奶治病,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赚钱。 张涵、张辉、刘元飞三兄弟荣获福建省道德模范、厦门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刁娜 刁娜,女,汉族,1988 年 5 月生,中共预备党员,山东省烟台市南山国际旅行社龙口 分社业务部副经理。 刁娜在滚滚车流中,热心救助被车撞倒的受伤女子,当轿车撞向她们时,她用身体挡住 受伤女子,保护其不受二次伤害,自己却被车挂倒,导致右腿严重骨折。 2011 年 10 月 23 日傍晚 5 时多,刁娜和爱人下班驾车回家,途中发现前方路中一名女 子倒在地上,满身是血。当时下着小雨,天色有些阴暗,又正值下班高峰期,来往车辆很多。 刁娜担心受伤女子被车轧到, 就和丈夫停下车, 站在女子前方, 用身体为她筑起一道防护墙。 他们一边拨打 120 急救电话,一边不停地打手势、喊话,指挥过往车辆绕行。 没过多久,天彻底黑了。为给过往车辆更明显的提醒,爱人回到车里拿警示牌,刁娜一 人在雨中指挥车辆。这时,一辆轿车径直向她们冲了过来。刁娜没有多想,立即挡在受伤女 子前面。虽然司机在看清刁娜的一瞬间,猛打了一把方向盘,但为时已晚,还是把她挂倒在 地。救护车赶来后,将受伤女子和刁娜一起送往医院。经医院检查,女子受伤严重,车祸造 成十根肋骨骨折并颅内出血,幸亏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刁娜被撞后,造成右腿严重 骨折,立即实施了手术。刁娜术后连续发烧好几天,要依靠大量止痛片来缓解剧烈疼痛。但 对救人这件事,刁娜从没后悔过。她说,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些温暖,一条腿受伤能换回一 条命,值!在出院前,刁娜还坐着轮椅看望了那位受伤女子,把社会捐给自己的一万元善款 转赠给了她。 刁娜和家人以为这件事就此过去了,也从不曾想过要对外人提及。3 天后,一名当地记 者到医院体验生活, 在与救护车司机聊天时偶然得知刁娜救人的事迹, 立即进行了采访报道。 随后,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媒体跟进报道刁娜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事迹,引起社会广泛关 注和强烈共鸣,她被人们称为“最美女孩” 。 大义之举源自美丽心灵。刁娜平时就是一个热心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姑娘。在公司,许 多同事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得到过她的帮助。 一位同事刚分配到单位工作, 对业务不 是很熟练,刁娜安慰她别着急,手把手教她,并帮忙一遍遍核对数据。还有一次,一位同事 要照顾生病住院的家人,刁娜为替她值班,推迟了结婚登记时间。 刁娜获得第四届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等荣誉称号。 张丽莉 张丽莉,女,汉族,1984 年 1 月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语文教 师。 在一辆失控客车冲向学生的生死攸关时刻,张丽莉挺身而出,奋力将学生推开,保护了 多位花季少年,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张丽莉舍己救人的英勇壮举感动 千千万万人,被人们誉为“最美教师” 。 2012 年 5 月 8 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正当一群学生走出校门准备过 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撞向学生。千钧一发之际,张丽莉勇扑向前,将车前的学生用 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车轮从她的大腿辗压过去。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8 送往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她醒来后第一句话是: “那几个孩 子没事吧!”经过抢救,虽然脱离生命危险,但她的双腿没有保住,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 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后会是怎样,但她很快接受事实,安慰父亲说: “我很 幸运,如果车轮从头上碾过,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 福的!”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受父母的熏陶,养成了正直、坚韧、善良、乐观的良 好品格。在家里,丈夫眼里,她是一个好妻子,温柔贤惠,持家有道。在双方父母眼里,她 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知书达理,懂事尽孝。 在学校,作为 80 后的教师新秀,她在短短几年间,各种赛课、教学比赛都名列前茅, 所带的班级名次评比遥遥领先。老师们下课了,时常能接到张丽莉递到手中的一杯热水;午 餐的时间过了,总能看到桌子上张丽莉为大家打好的饭菜;有人感冒发烧,她也总是能在第 一时间把药品及时送到眼前。 张丽莉通过家访得知,一位学生的母亲患有肾病综合症,丈夫去世后,母子二人靠低保 金和四处打零工维系生活,就从自己每月微薄的工资中拿出 100 元钱给这位学生贴补家用, 三年内从未间断过。只要班里有同学生病住院,张丽莉都要到医院看望、照料,并组织全班 同学集体探望。她以身示范,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懂得爱,并努力让爱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 延伸。 张丽莉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 “三八”红旗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3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中央文明委 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 高铁成 高铁成,男,汉族,1988 年 3 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卫戍区 66284 团 88 分队班长。 在餐馆突发煤气爆燃的危急时刻,高铁成迅速投入排险,不顾被烈焰灼伤的剧痛,连续 两次冲进火海,切断电源,防止了更大事故发生,自己被严重烧伤。 2012 年 5 月 18 日晚,哈尔滨市一家餐馆突发煤气爆燃事故。事发时,回乡探亲休假的 高铁成刚坐下准备吃饭,突然有人喊: “煤气罐着火要爆炸了,大家快跑!”顾客和餐馆工作 人员纷纷跑到外面避险。危急时刻,军人的职责促使他来不及多想,迅速冲进厨房试图关闭 煤气阀。煤气罐突然爆燃,巨大气浪把他掀出门外。此时,身上、头发和脸都已着火的高铁 成,担心厨房里还有人,就不顾个人安危,就又冲进火海找人。由于烟越来越大,熏得他头 晕脑胀、喘不上气来,随后只好暂时跑出来透了口气。但当他又听见呼救声时,又英勇地第 三次冲进火海,和餐馆员工一起排除险情,防止了更大事故发生。而他最终因伤晕倒在地, 被送往医院急救后苏醒,面部、颈部和双上肢被严重烧伤。 每当谈到事发当天自己的行为,高铁成都显得十分淡定,他说: “我是一名军人,军人 的天职和使命就是保家卫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快要爆炸时,我真的什么也 没想,就是要去关掉煤气罐,避免伤及更多无辜的人。我虽被烧伤了,但我不会后悔,这是 我们军人应该做的。 ” 在家人眼里,高铁成是个孝顺的孩子,在乡亲们的眼中,高铁成不仅是孝顺的孩子,还 是懂事、勤快和热心肠的孩子;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高铁成是个成绩突出、素质全面的好 学生;在部队战友眼中,他是班长,是老师,更是肝胆相照的兄弟。入伍第一年,高铁成就 被评为优秀士兵,第二年就参加国庆 60 周年大阅兵徒步方队,因为表现优秀,光荣加入中 国共 产党。入伍第三年就当上班长,现在已经晋升为一级士官。今天,在人们眼中,他是 “最美警卫战士” 。 高铁成获得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 黑龙江省见义勇为英雄、 哈尔滨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等荣誉。中央文明委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9 皮祖强 皮祖强,男,汉族,1989 年 7 月生,生前系江西省南昌嘉德食品有限公司业务员。 当他人不慎跌入激流的危急时刻, 皮祖强奋不顾身下水施救, 在将母子三人相继托出水 面后,身疲力尽的他却不幸被大水冲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12 年 8 月 5 日,皮祖强和同事金斌吃过午饭,来到东干渠的墨岗山桥下乘凉。村民 蔡霞带着两个孩子,在附近洗衣服。因为前两天降雨,东干渠水流湍急,深处达四米。下午 14 时 30 分左右,蔡霞 8 岁女儿不慎掉入水中,情况非常危急。皮祖强见状,没有片刻迟疑, 立即跳入水中把女孩托起向岸边推。蔡霞见女儿落水,情急之下也跳入水中,但很快呛水, 皮祖强又连忙把她托起来。 这时, 不会游泳的金斌也跳入靠近岸边齐腰深的水中, 进行救援。 当蔡霞和女儿获救上岸时,她 6 岁儿子也掉入水中,很快被湍急水流冲出 10 多米。已经非 常疲惫的皮祖强见状后,转身又向渠中游去,在离男孩落水处约 30 米的地方抓住孩子,把 他托出水面。这时,在渠另一侧的 60 多岁的老篾匠陈冬泉游过来,接过皮祖强手中的孩子, 把孩子送到岸上,但皮祖强却终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晚上 20 时 40 分左右,皮祖强被打捞 上岸。虽经全力抢救,但皮祖强再也没有醒过来。人们发现,皮祖强牺牲的时候,双手仍然 向上伸着,像是托着一条生命不肯放下。 皮祖强是江西省樟树市永泰镇大观村上路皮家组人,从小诚实质朴、热心助人。夏天, 村里人喜欢到村口树下乘凉,他总是给老人孩子搬好凳子,还帮着搀扶行动不便的人。为减 轻家里的负担,2007 年他高中毕业后就到深圳打工挣钱,供姐姐读大学。在回家探亲时, 得知村里修建老年活动中心,他主动捐了 1000 元,还到建筑现场义务帮工。2010 年 12 月, 皮祖强进入南昌嘉德食品有限公司进贤分公司文港分店工作,被评为优秀员工。 在学校,皮祖强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村里,他是尊老爱幼的好后生;在家中, 他是懂事孝顺的好孩子;在妻子眼里,他是体贴呵护的好丈夫,是 6 个月大儿子的好父亲;在 公司,他是勤奋友爱的好同事、好兄弟。在皮祖强追悼会及遗体告别仪式上,数万群众自发 为他送行。人们称赞他,这位 80 后小伙子不简单,用行动铸就大写的“人”字! 2012 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皮祖强烈士称号。皮祖强被追授为南昌市道德模范。 周传金 周传金,男,汉族,1992 年 4 月生,银大(天津)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员工,原籍安徽省 肥西县小庙镇北分路村。 面对陌生女孩被窃,周传金勇敢出手相助,被小偷砍成重伤。他用行动证明,我们身边 不缺少好人,见义勇为的美德依然在生活中闪耀。 2012 年 8 月 29 日中午, 周传金在上海 地 铁 1 号线上海火车站的进站大厅, 发现一个 小偷正在窃取一个女孩身背的双肩背包里的一部手机。周传金没有丝毫犹豫,冲了上去,左 手死死抓住小偷的衣领,一边大声喊叫,一边把小偷往旁边的地 铁 站站务窗口拉。气急败 坏的小偷掏出一把刀,对准周传金的左手狠狠地连砍两刀,致周传金手部肌腱断裂,鲜血喷 涌而出,小偷趁机逃窜。当时周传金已经出现晕血症状,被周围群众送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四一一医院。 失主小徐为感谢周传金, 为他垫付了一万元医疗费。 周传金了解到小徐刚大学毕业没有 什么积蓄,这一万元也是她向亲朋好友借的。周传金坚决要把这一万元退还给小徐,小徐坚 持不要,两人为此没少“争执” 。一时间,这个“抢”付医药费的故事在医院里流传开来, 这位 90 后英雄也成为了医院里的焦点。 医院得知周传金的事迹后, 承诺免去所有医药费用, 小徐垫付的一万元也全额退还。 周传金英勇负伤后, 家乡的父老乡亲不远千里来上海看望他, 他所在的公司给他颁发了终身优秀员工聘书。目前,周传金恢复良好,犯罪嫌疑人也早已归 案。 “传金在合肥打工时也抓过小偷,这孩子眼里就容不得坏人坏事。 ”周传金的舅舅说。10 虽然是家中独子,但周传金从小吃苦耐劳,小小年纪,什么农活都会做,什么家务都会干, 每年农忙时都帮大人干农活。在邻居眼中,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有一次下大雨,他看到邻 居老两口在紧赶慢赶收稻子,他二话不说,放下书包去帮忙。稻子收完了,他全身也被雨淋 透了。 当年周传金的班主任回忆说: “周传金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有一次他捡到 100 多块钱,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可他没有自己留着,而是跟我说了,我们 设法找到了失主。 ”还有一次,班里有位同学在学校生病了,周传金主动把他背回家。 周传金荣获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第三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 好人榜” 。 苏日娜 苏日娜, 女,蒙古族,1979 年 2 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萨仁 台嘎查牧民。 当一场火灾突如其来, 苏日娜毫不犹豫地先救出邻居家的两个孩子, 当她返身再去救自 己儿子时,无情的烈火却吞噬了房屋、夺走了孩子生命,将她也烧成重伤。 2008 年 9 月 6 日中午, 苏日娜 4 岁的儿子好日华与邻居家 5 岁的文哲、 3 岁的文智一起 在外屋玩耍。突然间,苏日娜听到了孩子们的哭喊声,她跑到外屋一看就惊呆了:放在外屋 的一个汽油桶倾倒在地,汽油洒了一地,并且淌到了灶炕口被引燃。当时,3 岁的文智身上 已经着火, 5 岁的文哲就站在旁边, 而 4 岁的好日华正在扶倒在地上的油桶。 在这种情况下, 人的本能都是先救自己的孩子,而她却一边对儿子大声喊“别动油桶” ,一边果断地用双手 拉住邻居的两个孩子冲了出去。当她转过身准备再去救儿子时,整个房子已经着了起来。她 不顾一切扑向了火海,刚到门口便被大火包围,全身烧了起来。邻居闻声赶来,一把把她拖 出火海,刚一放手,她又返身冲了回去。当邻居又一次把她又救出时,邻居身上也着起了火 苗。邻居连拉带拽把她硬按进了门口一处积着雨水的水洼,并扑灭了她身上、头上的火,而 她心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妈妈。 从火海中被救出的苏日娜全身衣服被烧烂,头发被烧焦,面部和颈部被烧黑,双手外皮 脱落,前胸后背以下双脚以上全被烧成重伤。在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和特殊监控下,这位年 轻的母亲走出了死亡线。 她不惧死亡, 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感动了每一个人。 短短几个月里, 社会各界为她筹集捐助十几万元善款, 内蒙古军区 253 医院先后五次为她做了植皮手术, 当 地党委政府为她家购置了价值 10 多万元的新房和全部生活用品,自治区、兴安盟文明办捐 助 2 万元帮她发展生产。党和政府的关怀,全社会的善举,温暖着这位英雄母亲的心,使她 鼓起了重新生活的勇气。2010 年,她盖起了 1 间住房和 8 间暖棚的新牧点,准备扩大生产。 去年 3 月份, 苏日娜又一次做了母亲。 女儿很可爱, 苏日娜给她取名叫 “海日” (汉语 “爱” )。 苏日娜说,烧伤很疼,但没有失去儿子的心疼。社会有爱,没有那些好心人就没有她。给女 儿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她能记住这份爱,并把这份爱永远传递下去。 苏日娜获得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 内蒙古自治区感动草原十杰母亲、 第三届感 动内蒙古人物等荣誉称号。 霜福伟 霜福伟,男,傈僳族,1994 年 5 月生,云南省文山学院 2012 级体育教育本科 2 班学生。 遇见不慎落水的 3 名女童,面对汹涌的波涛,霜福伟奋不顾身跳入江中,大浪一次又一 次将他冲走,他一次又一次游过去,用尽最后力气救起一名女童,等到赶来的医生将女童抢 救过来,他才悄悄离开。 6 月,是福贡的雨季,持续的暴雨导致怒江水位暴涨,江水夹杂着大量泥沙一泻千里, 波涛汹涌,令人望而却步。2012 年 6 月 30 日下午,云开雾散,暴雨停歇。下午 3 点左右, 在江边嬉戏的 3 名女童不慎被突然涌来的大浪卷入江中, 刚好走在附近的霜福伟听到落水女11 童的大声呼救后急忙赶到江边, 只见 3 名女童在江水中沉浮挣扎, 随时都有被江水吞噬的危 险。霜福伟来不及迟疑便纵身跃入汹涌的江中。而这段江水水流湍急,漩涡极多,生活在此 的本地人也不敢轻易下水, 若落水生还几率很小。 霜福伟在这样湍急的江水中奋力游到溺水 女童身边,一手托着 2 名女童头部,另一只手朝岸边划去,拼命将她们推向岸边。此时,浪 大水急,霜福伟将 2 名女童推向岸边一尺,马上又被湍急的江水冲回江心一丈。这样反复推 了 3 次之后,霜福伟连同 2 名女童都被卷入了江中,2 名女童被江水裹卷着越漂越远,霜福 伟拼尽全力从江心急流中游回了岸上。 精疲力竭的他转身看见不远处还有一名女童在江中苦 苦挣扎, 气喘吁吁的霜福伟再次跳入湍急的江中朝那名女童游去。 江中的大浪一次次涌向逆 游的他,几次都几乎将他卷走,是救孩子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终于游到了女童身边,霜福 伟使尽全力将女童托起,游回江岸,岸边人们帮助将女童抬上了岸,而另外 2 名女童已被江 水卷走不见了踪影。 此刻, 累瘫了的霜福伟还不忘提醒一旁的同学拨打急救电话。 经过抢救, 女童很快脱离了危险。霜福伟不顾检查一下身上大大小小的擦伤,便悄悄离开了。 霜福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尽管自己生活条件并不宽裕,他却经常帮助同学, 多次为公益事业捐物捐款献爱心。在一次足球比赛中,一位同学扭伤了脚,霜福伟马上背起 他奔向附近医院,到了医院大家才发现都没带钱,霜福伟扭头跑回学校,把生活费全部取出 来帮同学垫付了医药费。 假期里, 霜福伟常约同学一起去帮孤寡老人挑水、 修家电、 补房顶。 他的一片善心、爱心赢得了老人的开心、舒心。 霜福伟获得云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郑益龙 郑益龙,男,汉族,1979 年 1 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广东省武警总队广州市支队四 大队原副政治教导员。 郑益龙勇于担当,敢于牺牲,在生死面前,不顾一切勇救群众,最终英勇献身。他用青 春和热血谱写出一曲舍己救人的感人赞歌。 2013 年 3 月 1 日下午,陈永标、徐小蓉夫妇和朋友吴志平来到珠江西堤码头游玩拍照, 当吴志平为陈永标夫妇拍照时, 在取景拍摄中由于背向珠江站位, 陈永标在后退取景中不慎 被铁链绊腿掉进珠江。此时,妻子大呼救人,吴志平随即 脱 衣 准备下水救人。就在这时, 途经此处的武警军官郑益龙疾速跑过来,边 脱 衣 边拉住,大喊一声: “你别动,我来救!” 便一头扎进江中,奋力托起陈永标往岸边游。由于陈永标不会游泳,拼命在水里挣扎,郑益 龙艰难地朝岸边托。 郑益龙用双手抱起沉下去的陈永标,用力游向岸边,但由于江水很急,落水者慌乱之中 乱抓乱拍,筋疲力尽的郑益龙只好用右手托起,用另一只手猛力划向岸边。这时,吴志平丢 下一个救生圈,郑益龙拿到救生圈后,让落水者趴在救生圈上,他自己却被江水冲得离救生 圈越来越远。此时,岸上的群众找来一根绳子丢给落水者,随后合力把陈永标救上岸,而郑 益龙却因体力不支被水流无情冲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郑益龙有着强烈的使命责任意识,遇有重大任务,都主动请缨,勇挑重担。1998 年长 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他主动请战,成为抗洪大堤上为数不多的新兵突击队员, 荣立个人三等功。2010 年,一名孕妇要求看守所释放被关押的老公,拿着刀片扬言 自 杀, 危急关头郑益龙奋力将孕妇手中的刀片夺下, 自己的左手被划出了一道 5 厘米长的口子, 鲜 血直流。入伍以来,先后参加了 98 抗洪、大运亚运安保、处置新塘 6.11 群体性事件、涉日 维稳等重大临时勤务,每次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郑益龙被追授为革命烈士、 获得广东青年 “五四” 奖章等荣誉称号, 入选 “中国好人榜” 。 三、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范海涛 范海涛,男,汉族,1964 年 7 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12 书记、河南孟电集团总经理。 范海涛承诺还给家乡群众碧水蓝天, 承诺让南李庄的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为 履行承诺,多年来他一直在坚守、在投入、在创造,诚信与责任是他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2007 年 10 月 26 日,一声巨响,八个高耸的烟囱和巍然挺立的凉水塔轰然倒地。范海 涛眼睛含满热泪,为支持政府生态建设计划和群众对清洁环境的期盼,孟电人 20 年心血、 巨额的资产一瞬间化为乌有。此前,范海涛在 2003 年已经关停了三条污染严重的立窑水泥 生产线,为此企业损失 6000 万元。8 台机组爆破后,1000 多名电厂职工顿失生活来源。范 海涛向所有职工做出承诺,对所有职工进行内部分流安置,停产期间一切工资、福利照发。 孟电集团开发孟电花园小区时,曾向住户承诺双气入户。可是当年冬天,由于 2 号机组设备 不到位,无法为小区供暖。为了兑现承诺,范海涛决定从水泥公司供热锅炉往小区架设临时 供热管道,准时向居民供暖,设备到位后,再拆除临时管道,为此企业额外增加损失 400 万元,但他兑现了承诺。 2008 年 2 月,范海涛当选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向村民承诺,用三年时间,让村民 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2010 年,他从企业挤出 1.6 亿元,不让村民出一分钱,为全村 351 户村民每户建造一套 270-290 平方米的新式别墅。2011 年再次筹集 3000 万元,在建新 社区节约下来的土地上,建设家居建材城和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 500 个就业岗位,每年为 村集体增收 300 多万元。 2013 年 3 月, 他又挤出 160 多万元建设 1100 多平方米的老年中心。 每年, 范海涛都拿出 30 万元帮助全市的困难党员解决燃眉之急, 拿出 50 万元为全市的 贫困职工贴补生活。他设立 200 万元的教育专项基金,资助数百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出 资百万元,为南村镇南东村修建蓄水池,解决了 2000 多人的饮水问题;捐赠一部价值 10 万元的汽车,注入 10 万元启动资金,在新乡市社会福利院建立“海涛爱心屋” ,让特殊群体 感受社会的关爱。 范海涛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共 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入选“中国好人榜” 。 马虎 马虎,男,汉族,1968 年 12 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阜阳市嘉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经 理。 秉承“干良心活,盖放心房”的理念,马虎从一名普通建筑工人成长为首都建筑市场优 秀施工队队长,带领着安徽、四川等地近万名农民工活跃在京城建筑市场,在北京多项重大 工程建设中树立了诚信形象。 1996 年,马虎在北京密云接到一个两万多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合同金额 300 多万元。 原想凭此工程立足北京,可不曾想春节前夕甲方资金链断裂,300 多名工友工资没有着落。 想起自己 “不缺农民工一分钱” 的承诺, 急红眼的马虎借完亲戚借朋友, 最后还借了高利贷, 让急需用钱的农民工拿着工资回家过年。对可以缓一缓的工友,马虎承诺:只要我活着,就 不会欠大家一分钱。直到 1999 年将债务全部还清。 2009 年,面对金融危机给建筑市场带来的严峻挑战,马虎在施工队中提议“不裁员、 不减薪” , 积极组织了境外劳务输出, 不仅让跟着自己的 8000 多名农民工有活干, 还从安徽、 四川、河南等地新招了 2000 多名农民工。这一年,施工队产值达 1.4 亿多元,人均工资收 入达 2 万多元。2010 年,利比亚局势出现动荡以后,马虎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迅速安全地将 100 多名工友撤回国内,并在总包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自己垫资 200 多万元给工人结清了 工资,并发放了安抚费。 在马虎施工队有一条铁的纪律,那就是谁触动了工程质量这条“高压线” ,谁就将被立 即清除出队。即使在工程利润难以保证的情况下,他也毫不含糊,坚决不允许在任何一项工 程、 任何一道工序上偷工减料。 十多年如一日, 马虎始终坚持亲自带领技术骨干奋战在一线,13 先后参加了国家大剧院、 奥运场馆等多项重点工程的建设, 累计施工面积达 600 多万平方米, 未发生一起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先后荣获“长城杯”奖 16 项、 “北京市安全文明工地”奖 18 项、 “詹天佑大奖”6 项等荣誉。2008 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他带领施工队奔赴灾区参 加援建工作,他和工人们一起冒着高温酷暑、克服蚊虫叮咬等困难,连续奋战 70 多个昼夜, 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了 980 套安置房的施工任务。2011 年,马虎承接家乡阜阳市 10 多万平 方米安置房的施工任务,施工期间甲方资金短缺。他想,一边是自己对政府的承诺,一边是 安置居民盼着早日搬进新居的期待。于是,马虎自己筹集资金,按时保质完成了建设任务。 以马虎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农民工》 ,成为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献礼影片。 马虎获得全国 “五一” 劳动奖章、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入选 “中国好人榜” 。 刘洪安 刘洪安,男,汉族,1980 年 11 月生,河北省保定市“油条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理。 刘洪安从保定市财贸学校毕业后, 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之路。 他在保定市高开 区 银杏 路开了一间早点铺,使用一级大豆色拉油炸油条,坚持每天一换。因为坚守诚信,他的油条 被消费者称为“良心油条” ,他被许多人亲切地称为“诚信油条哥” 。 2008 年,由于长期租住在阴暗潮湿的宿舍里,刘洪安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每日遭受 病痛的折磨,生活举步维艰。偏偏此时,他的母亲突发动脉瘤破裂,生命垂危,这一刻他真 正体会到了生命脆弱。2010 年,病好些后,他和爱人开始经营早餐生意,卖油条和豆腐脑。 刚开始炸油条的时候, 也重复用油, 虽然知道隔夜重炸的油不好, 但不知道危害到底有多大。 后来,他通过媒体了解到,食用油反复加温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 由于家人和自己得过重病,深知生命健康的价值,从 2010 年初开始,他便使用一级大豆色 拉油炸油条, 而且坚持每天一换。 刘洪安的早餐店 “刘家豆腐脑” 的招牌上, 醒目的写着 “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 “安全用油、杜绝复炸”标语。同时,为向顾客证明自己是用新油,特 意贴出鉴别复炸油的方法,并放了一把“验油勺” ,供顾客随时检验。自此,刘洪安的“良 心油条”生意门庭若市,在保定市引发了一股“做良心餐饮”的热潮。2012 年 5 月 11 日 , 《保定晚报》刊登《大学生自谋职业吆喝卖“良心油条” 》消息,见报后更多市民前来排队 购买良心油条。 “油条哥”的视频播发到网络后,引起了多家媒体关注。中央与河北近百家媒体先后进 行了报道。刘洪安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群众好评,引起了广大网民“热捧” ,被网民亲 切地称为“油条哥” 。 2012 年 12 月底, “油条哥” 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保定正式成立。 2013 年 3 月 28 日, “油 条哥”的第一家分店“油条哥仁和店”正式开业, “油条哥”终于迈出了扩大“良心油条” 经营规模的实质性一步。 刘洪安荣获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河北省道德模范、2012 年感动河北人物等荣誉称号, 入选“中国好人榜” 。 吴恒忠 吴恒忠,男,汉族,1946 年 5 月生,重庆市潼南县花岩镇龙怀村村民。 儿子车祸去世后,吴恒忠忍着老年丧子之痛,上山开荒种粮,日夜辛劳,节衣缩食,替 子还债 15 万余元。由于长年劳累,自己却落下一身病,但他仍在实现自己的诺言。 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的吴恒忠,曾经是一名军人,身材不高却精神矍铄。2001 年, 儿子吴君自立门户,没过多久因家庭贫困,儿媳丢下不满周岁的孩子,离开了这个家。为了 养大孩子,吴君借钱买了辆货车跑运输,却不幸于 2003 年因车祸去世,留下了一个 4 岁的 孩子和 19 万元的债务。 儿子走了,吴恒忠没有沉浸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中,而是很快擦干眼泪,主动扛下 儿子那 19 万元的债务。儿子下葬那天,他在儿子坟前哭着说: “你放心,你的债,我来还,14 孩子,我来养。 ”为了这个承诺,吴恒忠的生活彻底变了样。面对亡子欠账,吴恒忠老爹不 躲不藏。他拿着写满了借钱人的姓名和金额的账本,一户一户上门向债主承诺: “人死账不 能了,请你们放心,我一定想办法把儿子欠的债还清,决不赖账。 ”债主们的顾虑打消了, 可 19 万元的债务,对于吴恒忠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吴恒忠家里还有残疾的妻子和年幼的孙子,他无法外出打工,就只能种地,他将山上的 撂荒地都开垦出来,一个人耕种了 52 亩地,成为当地种粮大户。只要有了一点积蓄,他就 拿去还债。 “吴君以前借了我 3 万元钱,他父亲都来还了 8 次了,最多一次还了 3000 元, 最少一次只有 500 元。 ”债主陈维文说,他不忍心看老人家这样辛苦,曾多次主动说不要还 了,可吴恒忠总说: “借了钱就一定要还,再说,我答应了我儿子的。 ”吴恒忠专门有个还债 本,上面详细记载了还账的情况,生怕少还、错还别人一笔钱。 就这样, 10 年来, 吴恒忠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儿子还债 15 万多元, 将孙子送进了技校, 而他自己平时却连肉都舍不得吃,一家人穿的衣服都是别人送的。现在,债即将还完,吴恒 忠却因长期过度劳累落下一身的病,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让他下地干活就痛得直不起腰, 可他咬牙忍受着,因为他答应过儿子,答应过债主。 他的事迹感染了很多人,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加拿大华侨徐女士从《多伦多周刊》 上看到吴恒忠的事迹后 , 汇来了 800 元加币 , 还来信表示要认吴老爹为亲人。 “今生不欠来 生账,子债父还道德高。诚信老爹吴恒忠,信义无价美名扬。 ”这是当地百姓对吴爹的由衷 赞叹。 吴恒忠荣获“重庆好人” 、重庆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钱月宝 钱月宝,女,汉族,1949 年 1 月生,中共党员,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总裁,常熟市 虞山镇梦兰村党委书记。 40 年来,钱月宝始终恪守诚信为本,靠信誉和质量把一个村办手工作坊发展成总资产 35 亿元的现代化企业集团,把落后的梦兰村建成“中国十佳小康村” 。 1972 年,钱月宝创业伊始,就把信誉当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1983 年,钱月宝谋 划转向自产自销,但接到第一个大订单时,却遭遇员工纷纷跳槽的窘况,80 余人只剩下 8 个人。钱月宝硬是顶住压力,如期保质保量完成订单,保住企业信誉。此后,企业步上发展 快车道,跳槽员工也都“吃了回头草” 。2000 年,梦兰品牌荣获中国家纺行业第一个“中国 驰名商标” 。2005 年,梦兰品牌跻身“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 。 2006 年 10 月,钱月宝又面临一个更严峻的考验。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梦兰为某不锈 钢企业承担信贷担保责任。 但该企业资金链断裂, 让梦兰集团陷入巨大危机, 一旦处理不好, 成千上万的员工将面临失业, 众多相互担保的企业要受牵连, 数百户梦兰村民的利益将不再 有保障。钱月宝承受巨大压力,毅然承诺:梦兰必定一诺千金。偿还的债务中,相当一部分 并非由梦兰集团担保, 可以向银行申请减免部分利息。 但钱月宝觉得, 银行利息是国家的钱, 宁愿企业吃亏,也不能让国家利益受损。为此,她承担了 4 亿元债务,所有贷款、利息从未 逾期。 凭着近乎苛刻的质量评估标准、牢不可破的品牌信用,梦兰成为行业标杆。2008 年, 梦兰为全国家纺标委会承担起草制修订床品标准 34 项。 2012 年, “梦兰” 品牌价值达 158.06 亿元,四度荣登家纺行业榜首。梦兰保持四十年没有质量纠纷的良好记录,赢得全国诚信守 法乡镇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首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信用评价 aaa 级信用企业等 荣誉。2012 年,外贸出口压力巨大,梦兰集团却凭借好口碑,逆势而上,进出口额同比增 长 45%。 钱月宝梦想的开端源自年轻时的一句誓言—— “一定要让村里人摆脱贫穷, 过上城里人 一样的日子。 ”创业伊始,她就坚持村企共建。镇里推行企业改制,她坚持为村里留下 30%15 的股份,让村民变股民。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 3 万元,2012 年每股分红达 2250 元。 钱月宝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 陈俊贵 陈俊贵,男,汉族,1959 年 1 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 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在暴风雪围困的危急时刻,班长舍己为人,把生还的希望留给陈俊贵。此后 30 多年里, 陈俊贵坚持扎根天山,为牺牲的战友护陵守墓,用一生书写感天动地的战友情。 1980 年 4 月 8 日,年轻的陈俊贵随部队来到新疆天山深处参加修筑独库公路大会战。 因施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班长郑林书奉命带领陈俊贵等 3 名战士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 信。不料被大雪围困。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将最后一个馒头给了陈俊贵,说: “你年轻, 坚持住,如果有机会,请你到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父母。 ” 班长牺牲后,陈俊贵和战友被牧民救起。因严重冻伤,陈俊贵接受 4 年治疗,1984 年 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娶妻生子,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班长临终嘱托。因为和班长仅相处一月,陈 俊贵不知道班长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 而原部队已编入武警序列。 在多方打听无果的情况下, 1985 年冬天,陈俊贵作出了改变一辈子命运的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 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自己战友守墓。为了养活全家人,陈俊贵在大山里开荒种 地,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20 多年里,他每天都要到墓地转转,陪班长和战友度过一个个 春夏秋冬。20 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一名老战友来新疆为老班长扫墓, 陈俊贵终于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 年 10 月,陈俊贵赶赴湖北省罗田 县,寻找班长家人。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 “对不起, 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 陈俊贵今年已经 54 岁,很多人劝说他开春再上山守墓,冬天下雪就回来。但是,陈俊 贵和妻子孙丽琴都认为,这片墓地就像村子一样,牺牲的战友就像邻居,我们走了,谁来陪 他们儿子陈晓洪过去不理解父亲, 总觉得父亲含辛茹苦在天山深处守墓对不起家人, 自从 他成为军人后,便彻底理解了父亲。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 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 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 陈俊贵说: “我 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 陈俊贵获得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 新疆自治区道德模范、 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入选“中国好人榜” 。 杨兆顺 杨兆顺,男,汉族,1957 年 2 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小区党总 支书记。 杨兆顺坚守基层工作一线,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忠实践行“让居民过上好生 活”的庄严承诺,以公正化解矛盾,以包容疏解难题,以爱岗尽责促进社区和谐,把小区建 设成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上海市文明小区,深得小区群众信任。 2009 年,同为“两湾一宅”棚户区动迁居民杨兆顺,党组织安排他担任动迁安置新建 的紫藤苑小区党总支书记。面临弱势群体集中、居住环境脏乱、治安问题众多、管理难度极 大的复杂情况,他向居民、向党组织庄严承诺,一定要让群众在优美的环境中过上平安、幸 福生活。 十多年来,杨兆顺始终坚持秉承“百姓满意是我的信念与承诺” ,关注民生需求,深入 管理实践,创新一系列务实管用的社会管理方法。为方便群众办事,他先后试行居委会“一 站式服务”模式,创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引入触摸屏台的社区“百事通” ,被全区乃至全 市小区居委会广泛借鉴和运用。为回应群众服务需求,他创建“为民服务社” ,为居民送米、 理发、修家电,创办关爱孤寡老人“百家宴” ,深受广大居民的欢迎。为解决小区治安管理16 难题,他提出人口信息管理的“四色”管理法、 “社区信息词典” 。为发挥群众自治作用,组 建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的“稻草人工程” 、 “自家人调解室”和楼组“老娘舅” ,搭建群众自 我管理平台。 面对小区困难群众多、帮教人员多的情况 , 杨兆顺用爱心和耐心慢慢化解。夏贤明从 16 岁误入歧途 , 多次入狱,对生活失去信心。杨兆顺 17 次上门做思想工作 , 及时给予生 活上的帮助 , 终于感动了夏贤明。现在 , 夏贤明已担任了小区护村队的队长,主动要求参 与社区管理。为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杨兆顺推出寒暑假“红孩子”活动 , 根 据兴趣爱好把中小学生编成红孩子广播站、 红孩子读书会、 红孩子合唱团这些丰富多彩 的文化活动让社区未成年人舒展天性、愉悦身心,深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 杨兆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等荣 誉称号。 宁凤莲 宁凤莲,男,汉族,1954 年 2 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白山方大集团董事长、党委书 记、总经理。 20 多年来,宁凤莲以“诚实守信、以德经商”的良好商誉,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2010 年,他所创立的“白山方大”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创下“经销名 酒 20 年无一假货,诚信重诺 20 载无一投诉”的业绩。 宁凤莲始终秉承着的“诚实守信、打造名牌”的根本宗旨,用诚信良知捍卫商业道德。 坚持从基础做起,从源头抓起,对所经销国内名酒一律采取厂家直接进货方式,严把商品进 货关口。 他把提高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作为企业诚信建设的核心内容, 将全体 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打造企业诚信品牌的重点, 制定 《诚信服务公约》 、 《员工礼仪守则》 等有关规定,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以顾客(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和服务理念。每年年 初,白山方大集团都与各经营者、各店店长签订《经营管理责任书》和《质量诚信宣言书》 等,努力构建诚信信用体系,不断提高为顾客诚信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他始终秉承“潜心经营、回报社会”的发展理念。每年“八一”建军节、春节前夕,白 山方大党委一班人都要到共建单位进行慰问。 每年的传统节日, 宁凤莲都会带着慰问品来到 白山市的敬老院,给老人们送来祝福,和他们共度佳节。汶川地震发生后,宁凤莲第一时间 组织员工捐款、捐物。在 2010 年白山地区抗洪救灾中,白山方大集团所捐款物达 54 万元。 作为吉林省人大代表,宁凤莲提出《关于设立诚信企业基金的建议》 。2011 年 3 月,在 吉林省举办的“3·15”晚会上,他将首批 20 万元“先行赔付保证金”递交省消协,用实际 行动兑现承诺。2012 年,白山方大集团与中国人保财险吉林省分公司签约,给所经销国内 名酒上了质量保证保险。 宁凤莲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内贸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李辉忠 李辉忠,男,汉族,1951 年 12 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桂发祥麻花饮食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作为“津门三绝”之一“十八街麻花”的掌门人,李辉忠带领全体职工传承“诚信为本” 的经营理念,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严格原料采购、工艺流程和销售规范,把昔日前店后厂 的“小作坊”做成了现代化特色食品生产的“大产业” 。 1971 年从部队转业成为桂发祥一员后,李辉忠就和麻花紧紧“拧”在了一起。上世纪 90 年代,他带领技术人员自主研制出国内首条麻花生产线和植物油自动循环净化系统,一 举改变“一口锅、靠经验”的传统手工方式,实现了传统小吃的标准化生产。随着生产规模 扩大和销售市场拓展,开发新产品的技术人员提出,使用添加剂可以丰富麻花口感,降低成 本,李辉忠当即予以否决。他斩钉截铁地说,十八街麻花能叫“津门一绝”就在于它的“原17 汁原味” ,不用食品添加。宁可开发慢一点,成本高一点,也要让顾客吃得放心一点。 “做食品要算良心账。一根麻花不合格,对企业的影响没什么,但对消费者的伤害却是 百分之百。 ”这是李辉忠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为此桂发祥制定了严密的食品安全检验体 系和规章制度。他们严格检验原材料“三证” ,主要原材料需经化验室检验;在同行业率先 通过 is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 qs 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2002 年又兴建了全封闭无菌净 化生产车间,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等 8 大环节强化质量控制。在生产车间,质检部门每天都 要不间断地对麻花炸制用油进行抽检,并及时更换。 近几年,油、 面、糖等原材料大幅涨价, 降低标准就能降低生产成本。这一点李辉忠明白,但他从不考虑偷工减料。多年来,集团商 检抽箱合格率达到 100% ,向客户提供食品安全率达 100%,产品出口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在企业内设立的“道德讲堂”上,李辉忠告诫全体职工: “诚信是金字招牌,不讲诚信, 企业不能长久, 一时赚钱再多也如同废纸。 ” 桂发祥一直采购杭州一家老字号桂花酱作原料, 这种无添加剂的天然桂花酱制作复杂、产量低、成本高。李辉忠得知他们经营困境后,主动 提出每吨上涨 2000 元,又预付 60 万元帮助他们解了燃眉之急。对合作伙伴赤诚相待,成就 了桂发祥在业内的极佳口碑。 在李辉忠带领下,桂发祥集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中国商业信用企业、全国“五一”劳 动奖状等荣誉称号。李辉忠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天津市第二届 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李国武 李国武,男,汉族,1969 年 12 月生,民进会员,湖南省临湘市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经 理。 李国武常说: “做人要讲良心、讲诚信,我一辈子痛恨假冒伪劣、拒假反假。 ”他不惜花 巨资收假购假再销毁,他凭良心办厂,用道德自律,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1993 年,刚下岗的李国武用借来的 2000 元,在临湘市长安镇开了一家不足 10 平方米 的小食品店。开店不久,李国武发现,因为采购员贪图便宜,自己店里出现了一些“三无” 产品。他当即将采购员开除,并连夜将这批“三无”产品全部销毁。第二天,他贴出公告, 承诺凡在他店里购买的不合格产品全部原价收回。不仅如此,他还花钱在电视台打广告,收 购消费者从其他商店买来的假冒伪劣产品。广告一出,送假货的人蜂拥而至,仅一个上午, 李国武就收购了数千元假货。在众人的见证下,他将收购来的 3.5 吨假货用 15 辆三轮车送 至垃圾场焚毁。 2005 年,李国武从国营企业接过破产的十三村酱菜厂,开始涉足食品加工业。当时, 有些食品企业使用假冒不合格原料和辅料加工牟取暴利,每天他都能接到数十个推销电话, 都被他断然拒绝。为降低成本,生产厂长和采购经理曾计划改用价格便宜近一半的地沟油。 当他们拿着新出的样品找李国武试吃时,李国武没吃出任何问题,却在索要“三证一检”时 发现了猫腻。他二话没说,将样品和这批地沟油一同焚毁。一次,十三村研究新工艺出现菌 类少量超标,李国武下令将 220 大坛价值 18 万元的豆瓣酱全部销毁。 2011 年,媒体曝出外地多个产品塑化剂超标。李国武主动将十三村所有产品抽样报送 省质监局检测。在三项主要检测指标都合格的情况下,他还是不放心,又对其余 18 个指标 也一并检测,并要求将生产环节上所有塑料容器全部换成不锈钢。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李国 武认为这样才踏实。20 年来,他主动焚烧销毁假冒、不达标产品和原材料 20 多次,焚毁总 价值超过 85 万元,放弃潜在利润高达 600 多万元。 “做食品行当的,做的都是良心活,昧良心的钱,我不能赚! ”不论是卖食品还是做食 品, 他始终自觉将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只要是与他的个人道德标准相违背的行业潜规则, 他都会自觉抵制。李国武对诚信的坚守,换来的不仅是员工的敬重崇拜,还有事业的腾飞。 他的诚信经营理念也随着事业的发展不断对外辐射扩散。 “食品安全,既要有国家标准、国18 际标准,更应该有一个道德标准! ”李国武说, “食品安全这条路还很长,但我愿意一辈子去 坚守。 ” 李国武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四、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罗阳 罗阳,男,汉族,1961 年 6 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12 年 11 月 25 日,罗阳为航空工业发展披肝沥胆、鞠躬尽瘁,在我国首艘航母“辽 宁舰”完成训练任务时,突发心脏病不幸以身殉职,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的铮铮誓言和 共 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 “信念坚定,忠诚报国”是他一生坚持的信念。参加工作以来,罗阳前 20 年设计研发 飞机,后 10 年指挥制造生产飞机,以毕生的智慧和心血,一次次托举共和国战鹰完美升空, 用生命圆了中国人心中的航空强国梦。他常说: “ ‘沈飞’的责任不仅关系企业生存,更关系 国家利益。 ” “ ‘沈飞’不能忘了这八个字,那就是‘恪尽职守,不负重托’ 。 ”从一名普通的 飞机设计员到军工大型企业主要负责人,他用坚守 30 年的航空报国理念,组织完成了多项 国家重点航空装备研制和生产任务,实践了对党忠诚的一生,对祖国忠诚的一生,对航空事 业忠诚的一生。 干惊天动地之事, 做默默无闻之人。 罗阳上任几年来, 正值航空武器装备高速发展时期, 也是沈飞公司任务最为艰巨的几年。他把项目研制作为最大的政治使命。签发总经理令,成 立现场工作组,强化生产计划严肃性和执行力;亲自签订“责任状” ,组织部装、总装和试 飞“三大战役” ,集中力量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决战,成功克服资源不足、成品供应不及时等 一个个难关,完成多个重点项目任务,为航空武器装备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产品研制过程 中,他带领沈飞公司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缩短了项目研制周期,产品研发能力和制造能 力实现重大突破,生产能力实现跃升。他把“恪尽职守,不负重托”作为沈飞公司的核心理 念,提出了思想意识、工作作风、组织纪律“三项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实施“严格化、精 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极大提升了效率和效益。在生命最后一个月,罗阳劳心劳力, 没有一刻休息,用全部精力带领着‘沈飞’冲上事业巅峰。 罗阳荣获全国优秀共 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革命烈士、辽宁省第五届道德 模范、全省优秀共 产党员、全省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孔凡成 孔凡成,男,汉族,1954 年 5 月生,中共党员,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隧道公司四川锦 屏二级水电站项目经理。 作为一位资深隧道工程施工专家,孔凡成 40 年如一日奋战在施工生产第一线,先后参 与 16 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他带领的团队攻克高埋深、高地应力、高压涌水和高水头等世 界级隧道施工难题,为我国超长隧洞建设和国家水电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2005 年 6 月,孔凡成临危受命,接手遭遇大塌方的四川锦屏电站交通公路牦牛山隧道 工程。从签下“军令状”那一刻起,他就冒着塌方、岩爆和大涌水等各种危险,整天泡在隧 道里, 摸索治理大塌方的最佳方案, 一天三顿饭也在隧道里吃, 实在太累了就在车上睡会儿。 在他的带动下,项目部奇迹般地创造了月开挖 288 米的记录,提前 17 天完成合同。 在业主心目中,孔凡成是不可替代的“金牌项目经理”和专家型人才。锦屏二级水电站 引水隧洞是水电站的核心控制工程,具有“埋深大,地应力高,岩爆强,涌水多”等特点。 施工现场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滔滔江水,在这样的环境下采用 tbm 挖掘机作业被美国 专家认为是不可能的, 但孔凡成和他的攻关小组经反复论证, 硬是在大山里开凿出一个组装 洞,经过 149 天的安装调试,tbm 挖掘机成功掘进。美国监理竖起大拇指说: “中国人,真19 了不起! ”8 年来,孔凡成率领团队,在锦屏水电站中标工程 14 项,中标额从最初的 1700 多万元增加到 30 多亿元。他屡创纪录,为企业和个人树起了金字招牌。同事说: “有他在, 多难的隧道都能成。 ”业主单位领导说: “这里没有他,我们不放心。 ” 2011 年 1 月 20 日,孔凡成老伴被查出患上了癌症。他强忍泪水对老伴说,他现在还不 能赶回来,因为工地上千头万绪,他不能摞下摊子不管。2012 年,他母亲病重的时候,他 正组织大会战,等他忙完工作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他兄 弟姐妹 8 人,多年在外四处打工,没有一人从他那得到过任何好处。 孔凡成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天 津市廉政勤政优秀党员干部” 。 吴斌 吴斌,男,汉族,1965 年 3 月生,生前系浙江省杭州长运运输集团公司驾驶员。 短短 76 秒,吴斌突遭重创时临危不乱,强忍剧痛将车停稳,以极大毅力完成了一整套 安全规范的操作,用生命践行了“一切为了顾客” 、 “诚信、爱岗、敬业”和忠于职守的职业 道德观,他被人们誉为“最美司机” 。 2012 年 5 月 29 日中午,吴斌驾驶着载有乘客的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上,被迎面飞来 的制动毂残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致肝脏破裂, 但他仍强忍疼痛将车停稳, 并提醒车内 24 名乘客安全疏散及报警,后吴斌被送往解放军无锡 101 医院抢救。2012 年 6 月 1 日凌晨 3 点 45 分,吴斌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离世,年仅 48 岁。 76 秒,面对突发事件,吴斌沉着冷静,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准确完成一整套安全规范的 操作。这些背后,离不开他过硬的驾驶技术,离不开他十年积淀的高超职业技能,更离不开 他崇高的职业道德。正是平时积淀的过硬操作技能,保证了他在遭受重创的关键时刻,能够 及时、有效、规范的处置,保障了 24 名乘客的生命安全。 “他出事时,不管是坐姿,还是停 车措施,都是完美无瑕的。 ”事后,通过反复查看监控录像,吴斌生前的同事们一致认为。 平时,吴斌立足平凡岗位,兢兢业业,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铸就了瞬间的伟大。吴斌自 2003 年进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担任班车驾驶员起,就视手中的方向盘为生命线。从业十 年来,他安全行驶 100 多万公里,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没有一次违章记录,没有一起旅 客投诉。2008 年春运期间,杭州遭遇连日大雪冰冻天气,出行非常困难,成千上万的旅客 都在等着回家,吴斌第一个报名参加抗雪救灾。艰难的道路,他第一个出发,与同事们一起 抢在春节之前把旅客平安送回家。吴斌在车内一直放着一本安全手册,得空时,他会拿出来 翻看。 他认为,只有对车子有了相当的了解,面对各种情况,才能从容应对。虽然从业多年, 但他始终把自己当作新手,坚持规范操作一丝不苟,将“安全第一” 、 “旅客生命财产第一” 时刻放在心里。 吴斌生活节俭,在同事眼里,他除了买过几件喜欢的运动服,平时穿的都是工作服。但 他却很大方,当春风行动、512 汶川地震捐款时,他捐得比别人都多。 吴斌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五一”劳动奖 章、杭州市道德模范。中央文明委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孙奇 孙奇,女,汉族,1972 年 9 月生,中共党员,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浩特站售票员。 孙奇从事铁路工作 22 年,无论哪个岗位,她都兢兢业业,时刻将热情和严谨注入岗位, 用真诚和微笑服务旅客,用平凡行动诠释敬业奉献的真谛。 孙奇总想把每项工作做到最好。当线路工,她扒道砟、抡洋镐,与男工友一样脏活重活 抢着干;当巡道工,她顶烈日、冒风雪,每天步行 16 公里精检细查,防止各类隐患 82 起; 当客运员、班组长,她热情服务、精细管理,班组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 ;当售票员,她 废寝忘食钻业务,总结出“七字售票作业法”和“十二句服务规范用语” ,在全国铁路客运20 系统推广。 孙奇把旅客装在心里。当售票员后,为减少旅客购票时间,她仅用 25 天就记熟所有过 往客车的 1120 个停车站代码,练就了“话音落、车票出”的绝活,创造了铁路局单班售票 2475 张的纪录。她每个班都坚持提前到岗,把规定的 25 分钟吃饭时间压缩到 10 分钟。她 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会英语、蒙语和手语,成为服务旅客的贴心人。 孙奇的微笑是铁路的名片。她的售票台放着一面镜子,写着“今天你微笑了吗” ,时刻 提醒自己礼貌待客、笑脸相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眼一摸黑打一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