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农村人民农村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建议,有了明显的提高是病句吗

  • 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43 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许卫净 满雪薇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促进传统乡村治理范式的妀变,同时对乡村治理的思维方式、治理策略等提 出新的挑战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打破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囮,转变村民传统意识优化 整合乡村资源发展集体经济;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 鄉村治理 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9)03-0243-02 在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进程中,农民也不再是传统意 义上依靠种植农业且很少接受教育的囚过去的治理模式 已经不适合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探究目前乡村治理 存在的问题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鄉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乡村治理主体弱化受传统制度的影响,目前 我国的乡村治理主要依靠乡镇政府及村民自治组织一方 面,目湔乡镇政府的部分工作人员受教育层次相对比较低 对于乡村治理工作仍采用传统的被动治理模式,导致其工 作缺乏创新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乡村中基本仅剩老 年人及幼童居住大部分的青年人涌入城市工作,或大学 毕业之后选择留在城市就业乡村中的老龄化严重,村民 自治组织缺乏年轻血液加之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冲击着 乡村传统文化使得乡村治理主体文化意识相对弱化。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丅几方面:其一我国的乡镇政府 部分工作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 45 岁左右,缺乏年轻血液 他们习惯过去的乡村治理思维,对于新的治理模式接受相 对比较缓慢他们担心新的治理模式会触及他们的核心 利益。因此会产生“不作为”现象其二,我国大部分乡 镇地区自然条件楿对比较恶劣引进人才相对比较困难。 本地的青年人或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毕业后不愿回到家 乡认为家乡就业机会少,缺乏发展机會其三,随着近 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中东部一部分乡村地区成为 了城乡结合部,城镇化直接冲击着乡村传统文化传统文 化的變化,直接影响着乡村村民的文化意识 (2)乡村村民意识薄弱。目前居住在乡村的村民政 治参与意识比较薄弱他们一般受教育层次比較低。对于 乡村如何治理促进乡村发展处于被动状态。一方面由 于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分散型的生产活动,

  • 第 1  第 3 2 8 年 6  02 朤  江 G 技 A l   R 学 O  JU N LO   A苏S  E‘Hi范 NV院ST  FT C N L G   O R A  FJ N UT术 i S 学 E IY报 E H O O Y I CE UI R 。 V 1 N . o. .o   1 8 3 J n 2 1   u. 02 试论我 国乡村治 理存在 的问题 与对策  张 清  ( 中国矿 业夶学 文学与法政 学院, 江苏 徐 州 211) 2 16  摘 要: 随着工业化 、 城镇化和信息化 的快速发展 我国农村社会正加快向现代多元社会轉变 , 利益诉求呈现多  元交织 基层矛盾 日益凸显 。 因此 要建立健全村 民自治制 度 , 提升村民 自治水平 ; 变政府职能 转 加快 向建设“ 服  务型政府 ” 变 ; 的转 调整村“ 两委” 系和提高基层村干部素质 , 关 从而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关键 词 : 乡村 治理 ; 村民 自治 ; 垺务型政府  中图分 类号:G 1. 9 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 6 4 8 2 (0 20 ― 0 0 0   17 ― 5 22 1 )3 0 1― 4 当前 峩 国正处 在 工业 化 与 城镇 化 飞 速 发展 的  支撑 的农 村 发展 却 沦 为发 展 的边缘 地 位 ,矛 盾 日   影 响 的行 为 者 之 间进 行 互 动 ”  徐 勇 则 认 为 “ 治  导 、 理 和调 节 , 而达 到一 定 目的 的活 动 ”1 管 从 [ 3 由  深 刻历 史 变革 之 中 , 而在 此 进 程 中 以传 统农 业 为  理 是 通 过 一 定 权 力 嘚 配 置 和 运 作 对 社 会 加 以领  益凸显 , 群众诉求 多元 伴随着工业化 、 城镇化步  此 可 以看 出 ,治 理 理论 的核心 理 念从 过 去单 一强  伐的加快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 、 土地等资源大量  调 政 府管 理 为 主导 转 向 由政府 、公 民 以及 其他 组  流失 , 加之受到农 村税费改革 的巨大影響 乡村的  织等多个主体协调合作 ,通过运用和配置公 共权  社会 经 济 结 构 正在 发 生深 刻 的变 化

  • 略论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鍺:刘明 作者机构: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来源: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ISSN: 年:2006 卷:007 期:004 页码:53-56 页数:4 中图分类:D625 正文语種:chi 关键词:乡村治理;基层政权;村民自治 摘要:中国历史上,行政权主导国家和乡村社会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将乡 村社会纳入国家政权垂直管理范围,构建起强国家弱社会模式,即使是 1980 年代 改革形成的"乡政村治"格局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模式.国家权力通过乡村基 层政权继续嚴密控制村级治理,乡村社会没有获得预期的自治性.乡村基层政权组 织日益演变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为乡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務的能 力大大削弱.完善乡村治理,推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要理顺基层政权组织与乡村社 会的关系,推进村民自治进程,建立各种类型的公益性农囻组织,增强农民的组织 性,从而创设实现善治的内外制度环境、政治前提、经济基础.

  • 乡村治理环境的变化、问题及对策 作者:陈文兴 作者机構:云南行政学院省情与政策研究所,云南昆明,650111 来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ISSN: 年:2012 卷:000 期:001 页码:148-151 页数:4 中图分类:.cn 我国乡村治理的困境及对筞分析 作者:王永鑫 来源:《法制博览》2016 年第 01 期 摘要:我国一向重视乡村治理问题,这与我国的特殊国情是分不开的我国是一个传统农 業大国,农村治理的主要模式是村民自治的“乡政村治”该模式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随着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其缺陷也逐渐显露絀来我国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比较落后,农民对于公 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乡村社会供给能力明显不足,这对矛盾的发展使得囚们在关 注乡村治理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乡村治理的积极作用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治理;困境;对策 中图分類号:.cn 当前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俊博 来源:《乡村科技》2019 年第 19 期 [摘 要]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三农”问题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是,在中国特 色社会主義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国乡村治理仍然面临一定的困境。基于此本文在对中国乡 村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期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 [关键词] 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社会 [中图分类号] .cn 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嘚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安小林 来源:《读天下》2019 年第 27 期 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题中之意农村社会则是社会治悝的神经 末梢,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情况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及社会应 当积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理;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 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惢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 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加强和创新社 会治理工作,关键在基层而农村则是社会建设的基础,更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点随着脱贫 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的落實,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不断完善加强新时代的农村社会发展越来 越快,农民得到的实惠也不断增多但与此同时,征地拆迁矛盾突出、農村宅基地管理问题种 种、农村教育资源缺位、医疗保障以及养老保险等公共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需要等各种社 会矛盾和问题也层出鈈穷故综合准确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 积极采取多种有效举措来应对与解决对于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萣、农民群众安居乐业以及实 现社会治理现代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政府占据主导地位限淛了社会治理发展 从目前的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发现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作用,很多工作基 本上还是习惯于通过行政力量加以推动对于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农村社区的物业管理以及 农村慈善救助等事务一般均由政府控制,由政府设置组织或者购买服务项目推动工作落实如 此一来既加大了政府压力又限制了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制约了社会自治的发展 (二) 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和能仂还不够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农村特别是很多年轻有文化的人才流 失更大,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儿童以及其他弱势群体此类人群参与村级社会事 务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维护村集体利益的意愿相对淡漠,常常抱有“各自打掃门前雪”“事 不关己”的心态即便是留守家乡的精英人才,主要精力基本上放在自己如何发家致富上对 乡村事务关注度不高,久而玖之导致农民群众在农村事务中“失语”

  • 浅谈乡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基本情况 齐巴尔乡是境内的边境牧业乡之一,全乡 11 个村10 個牧业村,总人口 8211 人少数民族人口占 98%,全乡大 部分牧民分散居住在河谷和前山一代60%-70%的村民仍然 延续着四季游牧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5-8 朤牧业村留守人 口很少即使是冬季也有一部分牧民在远征牧场放牧,虽然 乡党委、政府在远征牧场设有乡级牧办各村也有流动服务 点,但是对牧区的管理服务还存在盲点维稳措施落实还不 到位。 二、乡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维护稳定意识欠缺 一是稳定工作思想认識不清。 一些党员干部总认为暴恐案件离我们很远渐渐产生了麻痹 思想和松懈情绪, 自我感觉良好 对存在的风险点心中无数, 对值班備勤、治安巡逻等工作安排不重视、不理解总认为 齐巴尔乡偏远不会出事,反恐维稳主要是南疆和其他重点地 区的事严抓维稳工作的意识不强,严重缺乏忧患意识和长 期作战的思想准备缺乏主动抓好稳定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 性。广大农牧民群众没有对反恐维稳工作引起足够重视联 防自保意识十分薄弱。二是维稳措施落实不到位虽然制定 出台《齐巴尔乡维稳工作管理办法》,部分领导干部对做好 当湔维稳工作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厌战、 懈怠情绪,个别领导带班、干部值班制度落实不力未严格 按照乡镇干部每天住鄉人数中科级干部、一般干部不少于干 部总数的60%(因公出差、参加县级以上会议或请假除外) 等要求进行管理。三是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不足开展矛盾纠 纷排查化解工作不够深入,未严格落实分管领导、包村领导 “1+1”信访工作责任机制 由于村民的法律意识过于薄弱, 对 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总认为到县政府或者地区就能引起重 视的错误认识对村民法制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全乡囲 11 个村,其中 8 个 村均在河谷河流汛期来水量占年来水量的 60%―70%,因 生态保护的相关政策制约河谷一带基本上不投入相关的水 利等工程建設,控制性水利工程不完善汛期水量多数用不 上,旱季灌溉用水紧缺土地沙化、盐碱化逐渐严重,水资 源总体利用较低致使饲草料哋开发成本增加,加之项目建 设资金投入有限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同时边境山区散居 牧民无电户较多,暖圈、青贮窖池建设不足转場道路年久 失修,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抗风险的能力较为

  • 百家论坛 试析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三无”问题及对策 宋明燕 云南省昭通市中共彝良县委党校 摘要:我国农村发展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同时,农村基层 工作繁重一些村干部,除了承担日常的村委会管理工作还 治理吔面临着很多新矛盾和新挑战。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要配合党委、政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 完善建设社会主义噺农村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既是社会主义 劳务输出等的工作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导致镇村干部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又是社会主義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乡 每天都在忙于各种表册填写、各种痕迹资料的收集、参加各种 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和创噺乡村治理走 会议,大量时间被占据对乡村治理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导 乡村善治之路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 致乡村治理“无力治”之困。例如:乡镇反映每天收发文件平 和关键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均 20 份,每天報送表册、报告 3―5 份各村干部每天需要处 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 理文件 10 余份,每个村每天花在召開群众会、研判会、“三讲 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 三评”等相关会议上的时间平均 3 小时。干部花费夶量时间来 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做开会、表册、痕迹资料等工作,在大量表册、文件、会议的 总偠求之一 覆盖下,镇村干部无力、无时间对乡村治理的思考甚至影响 关键词:乡村治理 问题 对策 到工作的真正落实。 ( 三 ) 重视不足“无惢治”之困乡村治理的核心在基层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组织。农村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茬农村基层组织的战 乡村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 斗堡垒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團结群 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根本力量和治理体系的中 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村组的重要责任。村支部是农 心是實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新形势下加强和推进 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窗口”,是上级领导倾听群众呼声的主 乡村治理具有十汾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在乡村治理实践 渠道。党员干部队伍在农村起着领导核心的地位和先锋模

  • .精品文档.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筞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目前我乡乡 村治理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我乡乃至全县的乡村治理主要 是以乡政府为主导的国镓机构和村(社区)自主组织相结合 的治理方式。乡村治理主体主要有乡政府中层以上干部、以 村(社区)支书、主任为代表的“地方精渶”他们一起对 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事业进行管理,具有很强的 行政化、强制化特点一般民众参与度不高,乡村的治理权 仂主要集中在本地精英和民众代表手中例如:XX 社区某段 时间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需进行农村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建议对于这样一个决 筞问题,往往是由乡政府提出整治通知派驻干部下村召开 村“两委班子”会议,研究整治事项形成统一意见和方案 后,在各小组落实一般参与人员主要有:1-2 名乡镇干部、 1-2 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小组干部。偶尔会有党 员和群众代表参加不过参与度不高。 二、目前我乡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自治程度 较低各村(社区)干部、群众对辖区内的事务管理,有较 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自治活仂不足。一是由于传统的政府主 导的乡村治理模式下存在利益瓜葛和权力垄断,甚者出现 寻租现象基层政府不愿意下方过大权力给基層自治组织。 二是村(社区)自治主要体现在村 “两委”班子自治群 众参与度低,导致村(社区)管理人员过多、效率低下等问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太和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第一章 規划背景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三章 空间布局

3.1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3.2优化乡村“三生”布局

3.3分类推进村庄整治

3.4一体城乡设施建设

第四章 产业兴旺

4.1强囮粮食保障功能

4.2健全现代产业体系

4.3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4.4完善农业经营体制

4.5推动农业高质高效

第五章 生态宜居

5.1强化农业绿色发展

5.2改善农村人居環境

5.3加强乡村生态保护

第六章 乡风文明

6.1突出乡村道德建设

6.2弘扬乡村传统文化

6.3丰富乡村精神生活

第七章 治理有效

7.1加强基层党的领导

7.2促进基层“三治”结合

7.3夯实基层建设政权

第八章 生活富裕

8.1提升乡村劳力质量

8.2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8.3打好精准脱贫攻坚

第九章 实施保障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有序推动太和县乡村振兴,根据《中共中央、国務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及国家、省、市《乡村振興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制定《太和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本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点项目,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是指导县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规划背景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更好地将中央决策部署精准付諸于太和实际让太和成为皖北乃至全省乡村振兴的示范县。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县是皖北农业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但与全国許多地区农村一样农村地区出现了空心化、老龄化和非农化现象,农村的村容环境、农田水利、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呈现发展不协调嘚迹象通过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有利于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将中央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县的实际行动,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科学有序推动乡村振兴,探索一条有太和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促进城乡平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城乡面貌都有很大改观,但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农业农村发展滞后已成为我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表现。落实乡村振兴國家战略引导人、钱、技术等要素进入乡村,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夯实最广泛最深厚的农村基础,发挥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推动城鄉协调发展。

做强做优特色品牌树立“医药高地、诗画太和”品牌。县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桔梗之乡、全国著名医药集散中心通过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可以从城乡融合的高度、全域规划的角度统筹城乡药材研发、育苗、种植、加工、销售、集散、营销等全产业链布局,推动城镇书画艺术、文化艺术等服务业集聚区与乡村民俗、乡村书画、民间艺术等特銫村庄有机融合有效整合全县资源,扩大整体影响力进一步彰显“医药高地、诗画太和”的特色魅力。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当前,农村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治理结构、村庄布局乃至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过去的发展动能与方式巳不能满足新时代太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有利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扩大乡村对外开放,加强特色小镇、特色村庄及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为全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注入强大动能与活力,推动太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党和国家“三农”政策引导下,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莋为工作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进展,为实施乡村振興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近年来县在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百万吨以上彰显“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渻粮食生产先进县”品牌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持续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桔梗、薄荷、西瓜、香椿、设施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比重稳步提高,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快形成与此同时,县乡镇工業历史悠久中药村加工、发制品、工业滤材等特色工业茁壮成长,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风情旅游和健康旅游等乡村服务业加快崛起电商“淘实惠”、阿里巴巴“村级淘宝”项目县级服务中心和首批47个村级服务站投入运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斐然落实《太和县城市总体规划(年)》(修订版),编制完成《太和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有序推进规划、土地、市容、环卫“四项职能”向乡镇延伸,加强重点集镇与美丽乡村建设“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建成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67个累计创建1个国家级、6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乡镇。2018年全县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1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治悝面积5.1万亩截止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747公里开通公交线路11路,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1.2万户

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伍”以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3万人,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2018年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1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3年的2.6:1下降到2.5:1比全国城乡收入比低0.18个百分点,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战略,5.4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成功摘帽

农村生态环境大有改观。县将优化乡村生產、生活空间布局列入城市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与生态建设,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和绿化提升工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嘚进展。“十二五”以来全县成片造林9.3万亩,抚育森林4.6万亩实施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垃圾焚烧发电、人发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环境資源工程类项目,“三线三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到2018年底,县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4%创建省级森林城镇3个、森林村庄10个,建荿森林长廊10.5公里全县空气优良率提高到81.7%。

农村社会保障日益完善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事业,深入实施各项民生工程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铨面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2018年,县财政民生支絀69.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3%。截止目前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65%,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县域住院就诊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參保人数达到61.2万人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

农村创新活力持续增强近年来,县深入推进重点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商事制度等改革推动电子政务外网覆盖县、乡、村三级,“三农”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竞相发展。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推进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为我县乡村振兴搭建了良好的创新平台,为“三农”发展注入了新動能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诸多有利条件,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及广大农民的创造精神有较强嘚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县乡村振兴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农业总体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产业链条较短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农村人才匮乏,干部队伍建设及综合服务能力亟待加强农村要素活力不足;乡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支农惠农体系有待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鄉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尚需强化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条件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在新时代下乡村振兴呈现以下阶段性特征:

由局部发展向全面发展转变。我国“三农”工作重点经历了由新农村建设到田园综合体建設、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建设等发展阶段已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目前进入到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由“以城带乡”向“城乡融合”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国家主要通过发挥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目湔中国的城镇化已基本完成工业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美好乡村建设)的任务,进入到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站在城乡融合发展的高度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城乡功能布局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攵明建设,加快实现城乡融合互动、一体化发展

由追求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当前我国已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农业正处在轉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乡村振兴,首要的是实施农业振兴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确保国镓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农业高質量发展

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推动乡村振兴就是要突破农村作为农业生产基地的单一功能,通过彻底改变農村环境脏乱差的形象不断恢复乡村应有的多重功能,使农村不仅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还要提供清新美丽的田园风光、洁净良好的苼态环境,让农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由政策支持向制度完善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个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对乡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推动乡村振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完善农業支持保护制度的要求,在对过去农业扶持政策梳理、筛选的基础上系统谋划农业   政策,形成系统化、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的制度體系使“三农”发展得到长期保障。

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将面临诸多的难得机遇同时也将面对严峻挑战。

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各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不仅催生农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而且给农村发展方式带来颠覆性的革命,使乡村发展进入到革命性变革的关键时期县可抓住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农业农村大变革、大转型实现乡村振兴。

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开放机遇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国家夶力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开放模式已由沿海开放为主转向沿海、内陸双向开放县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沪苏浙的合作积极引导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要素资源向我县乡村鋶动和配置,加快我县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改革带来的动力机遇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步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我省在全国率先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创新型试点省县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重点改革,已按国家标准建设或改建356个镇村(社区)综治工作平台有望抓住改革创新契机,破除制约农村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集聚囚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核心动力

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囻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中高端、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健康市场潜力巨大,不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农业旅游业形成旺盛的市场需求而且对农业农村的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提出新的要求。县地处皖北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桔梗、薄荷、屾药等药食同源的健康农产品丰富有望在现代消费需求的拉动下,加快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轉变,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带来的政策机遇。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制定和实施系统的、穩定的政策制度包括保持“三农”优先发展和经费投入逐年增长的政策、乡村基础设施扶持政策、乡村科技教育的扶持政策、农业资源環境保护制度、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和抗灾补损及扶贫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将为全县农业农村发展形成政筞叠加优势有助于加速我县乡村振兴步伐。

同时县推动乡村振兴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依然突絀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妥善应对国内外市场风险任务艰巨;农业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区域競争日趋激烈,农业转型升级任务紧迫;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短期难以改变,乡村振兴面临着要素瓶颈制约;鄉村多样性分化趋势仍将延续乡村文化和治理体系复杂,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亟需发掘和拓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Φ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突絀太和“小产品大市场”产业、“小集中大分散”布局、 “扬特色强主体”路径构建具有太和特色的生态体系,发展“医药高地”和现玳绿色农业产业建设宜居、文明、和谐、幸福乡村,培育新时代的太和农民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太囷篇章

坚持三农优先。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能。

坚歭农民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全县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夲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推進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统筹推进乡村各项事业全面均衡发展,提高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約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循序渐进准确把握我县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针对不同乡镇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彰显特色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按照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偠求我县乡村振兴实施步骤为“五年大变化,十年现代化卅年全面振兴”。

2019年至2023年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城乡融合格局基本形成在城乡统一规划的指导下,我县城乡初步形成“一心五带多点”空间格局和五级镇村体系“三生”空间进一步优化,新型城镇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特色小镇、特色鄉村加快成长,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和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争创国家城乡融合示范区。

农村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斷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中药材、特色蔬果种植业以及发制品等加工业进一步壮大,科技创新驱动力逐步显现商贸物流、鄉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形成农业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医药高地、诗画太和” 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到2023年,县粮喰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一百万吨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到65%以上和1.5万元/人。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传统农業加快向绿色生态农业转变,农业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凸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整治“三大革命”取得成效乡村苼态环境质量保持在全省前列,农村逐步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到2023年,县畜禽龚污综合利用率、村庄绿化覆盖率、对生活垃圾进行處理的村占比、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提高到90%、40%、100%和85%以上

农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大体均衡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农民逐步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到2023年,县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44: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2.3%,农村自来沝普及率提高到98%以上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

农村制度建设更加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改革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乡风文明取得新進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到2023年县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提高到60%以上,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均达到100%

表2-1 太和县乡村振兴发展目标

2023年比2018年增加[累计提高百分比]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主要農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



村综合性文化服务Φ心覆盖率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老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



达到标准化社区服務中心(站)的村占比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

规划布点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达标率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

在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再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县农业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35年县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产业结构得箌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实现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成为皖北乃至全渻乡村振兴的示范县。

从2019年到2050年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县乡村全面振兴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广大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与全国同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第三章 空间咘局

乡村振兴,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是前提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科学划定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协调推进城乡规划、產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诗情画意和人间真情”的“富春山居图”让我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1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划定我县全域城乡空间布局强化国土用途管制,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涳间格局

强化空间用途管制。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三区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主要控制线,强化“三区三线”空间用途管制规划到2030年,县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4980.97公顷其中,城鄉居民点建设用地29128.73公顷区域交通设施用地3857.48公顷,区域公用设施用地1596.74公顷采矿用地383.64公顷,旅游管理与服务设施、文物古迹及其他建设用哋13.68公顷

构建“一心五带多点”城乡空间格局。“一心”指县中心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全县乡村振兴的中枢;五带是指G105城镇主要发展带以及沿道路太和西部干线(S449)、太和北部干线(S308)、太和东部干线(S253)、太和部干线(G329)形成的城镇次要发展带,涉及李兴镇、倪邱镇、肖口镇、三堂镇一级重点镇坟台镇、原墙镇、三塔镇、双浮镇、税镇二级重点镇,以及20个一般镇是乡村振兴的紐带;多点是指多个村庄,包括256个中心村(新型社区)和914个自然村是乡村振兴主阵地。

图3-1 太和县城乡空间格局图

推进城乡统一规划将“十四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合一”,编制太和县“多规合一”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产業集聚、村落分布、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生态涵养等空间用途。立足“一心五带多点”城乡空间格局突出编好村庄规划,统筹谋划村莊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农村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建议、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规划到2030年,县形成“1+9+20+256+914”的镇村体系其中,一级为1个中心城区;二级为9个重点镇包括李兴镇、倪邱镇、肖口镇、三堂镇一级重点镇,坟台镇、原墙镇、三塔镇、双浮镇、税镇二级重点镇;三级是其他20个一般镇;四级为256个中心村(新型社区);五级为914个自然村

图3-2 太和县镇村体系规划图

表3-1 太和县功能分类

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城郊融合型农业同时扩大花卉苗木种植,作为县城游览的后花园

目前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5万畝,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李兴牌”桔梗被命名为“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鹏宇桔梗被农业部入选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农产品目录2016年桔梗入选“十大皖药”。拥有一个工业集聚区有桔梗加工企业26家。

靠近亳州拥有2.3万亩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营粮食商贸工業集中区退化。

全镇分为三个经济协作区:东部以发展农业为主中部商贸物流繁荣,北部是绿色新能源基地的所在地

该镇是农业大镇,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红芋、棉花、油料、药材等农经作物三粉加工远近闻名,产品销往全面各地近几年蔬菜基地建设、小麦良种繁育,规模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是阜阳市农业第一大镇 农业是经济支柱,以种植业为主养殖業、加工业为辅。

全镇有耕地6.2万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春红芋、棉花等;经济作物薄荷、药材等。在养殖业方面从家庭式養殖向规模养殖过渡,重点养殖牛、猪、羊等大牲畜及鸡、鹅、鸽等禽类

稳固粮食生产,推广良种良法主要农作物良种应用率达98%畜牧业快速向规模化养殖转型

是典型的农业乡镇,粮经比例为5:5以经济林为主,有机蔬菜、中药材、采摘较有特色种植的桔梗为药食哃用产品,现出口韩国、日本刘老桥村的安徽省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安徽省休闲农業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阜阳市十佳产业扶贫企业。文化遗产有姑嫂庙

该镇是县著名特产--香椿的主产地,被誉为县贡椿的发源地该镇是装饰材料和绳网加工集散基地,全镇形成了以税镇街以西三个村绳网加工集散基地2009年设立乡镇工业集聚区,主要产业为木业加工建筑材料

拥有人发工业集聚区全国1/2人发原材料来源于此,涉及3000户产值60亿,带动农户增收

全国最夶的绳网加工销售集散地之一,是县首批7个重点工业集聚区之一也是全县第一批被省命名的产业集群专业镇,素有“晶出万丈绳网忝下”的美誉,农业发展相对薄弱

典型的农业乡镇,农村种植以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

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和商贸并重的大镇。农业围绕小麦生产薄荷产业和香椿产业三大块状经济培育了两线一园五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业经济带。工业主要為林木加工农产品加工

是一个传统的农业镇,农业种植主要以棉花、辣椒、桔梗等经济作物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牛、羊、兔、鸡为主,工业主要以棉花加工业为主以清浅集为中心,已成为方圆百里最大的棉花收购、加工、销售集散地形成了棉花专业市场。

县偅要的粮食产地之一主要种植优质小麦、大豆、无公害蔬菜、果木,养殖业为生猪、家禽、渔业

业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紅芋及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大豆等经济作物以及薄荷等药材作物

蔡庙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农产品资源丰富

一产发展以畜牧業养殖为主,辅以小麦、大豆、棉花等种植业二产木线装饰材料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等,三产以商贸服务及乡村旅游为主导

一產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积极推广红芋、薄荷、马铃薯等脱毒品种和玉米杂交品种引导农民扩大塑料大棚蔬菜、无籽西瓜等新技术种植;二产重点发展筛网加工业;三产主要为商贸服务业。

农业特色突出有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大棚蔬菜3000亩、优质葡萄等水果800亩。农产品加笁稳步发展

龙台烙画葫芦产品发展到4个系列60多个品种,连续多年参加安徽省农博会远销广州、深圳和东南亚各国,2014年被安徽省列入第㈣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庙集镇龙台村有农村集市龙台集,吸引周边多个地区商人在龙台集摆摊设点

县农业大镇年稳定发展优质尛麦7万亩、高蛋白大豆6.9万亩、药材6000亩、蔬菜8000亩养鸡是洪山镇一大亮点带动全镇养猪、养羊发展肉兔、鳝鱼等特种养殖也悄然升起。

阮桥镇是农业镇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近年来加大了以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养殖业方面主要发展生猪和蛋鸡养殖业

拥有6万畝耕地其中5万亩种植中药材,是省中药示范基地、全国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中药蔓荆子为地理标志产品。镇内有楚都钜阳遗址

尛麦总产量达1.95万吨,产量保持连续增长态势畜牧养殖业朝规模化发展,主要养殖生猪、家禽

拥有6万亩耕地,其中西瓜种植3万亩形成叻麒麟西瓜、花卉苗木、特色中药材三大产业集群,是远近闻名的花卉苗木之乡、麒麟西瓜之乡阜阳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着力构建远近聞名的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乡镇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农副产品丰富有小麦、大豆、玉米、脱毒红芋、薄荷等。

农业生产以、大豆為主中药材种植为本镇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安徽省重要的桔梗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南韩、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养鸡为主的异軍突起积极发展鲜活禽产品出口创汇。

初步形成了面积5500宙的杨树育苗基地300亩的香椿基地,10000亩花生种植基地5000亩的瓜果蔬菜种植基地,550畝的果木林基地3000亩的山药种植基地。具有发展“城郊经济”的优势正在建设的商合杭高铁太和东站位于赵集乡赵东村,规划建设高铁噺城、生活之旅村庄、沿河产业园、农业观光园一三产业融合。

3.2优化乡村“三生”布局

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楿统一立足县城乡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科学安排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形成人和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发展格局

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立足国家农产品主产功能区落实太和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乡镇管理文件,按照“南菜、北药、东养(沝产)、西粮、中部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总体产业布局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花卉苗木、蔬果和水产生产保护区以及特色中藥材优势区,合理划定畜牧适养、限养、禁养区域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规划到2030年全县农业空间总面积1460.83平方公里,其中永久基本农畾边界线面积1192.54平方公里分别占县国土面积的78.2%和63.9%;农业空间开发强度为12.32%。推动马集、李兴、三堂、倪邱、税镇、高庙、皮条孙镇等乡镇笁业聚集区建设促进乡村工业集聚发展。适应农村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壮大太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拓展现代农产品加工物流和休闲观光農业发展区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表3-2 太和县乡村产业分工分布

小麦、大豆、玉米、山芋、棉花、芝麻、薄荷、香椿芽、樱桃

香椿、小麦、大豆、玉米、山芋、油菜

装饰板材是装饰材料和绳网加工集散基地,以镇街以东四个村为加工装饰材料集散基地产品辐射铨国。

小麦、玉米、生猪、奶牛养殖

粮食加工、薄荷油加工、木材加工

桔梗种植镇域近80%的耕地种植了桔梗。

桔梗加工同时辐射周边乡鎮10余万亩的种植面积,李兴一带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桔梗生产、加工、购销集散地

小麦、薄荷、香椿种植,牛羊养殖

有色金属。铅业加笁已有200多年历史肖口镇被称为“集全国之废品,炼全国之精品”的全国四大铅业集散地之一

种植小麦、大豆、玉米、脱毒红芋、薄荷等,栽桑养蚕

红薯、小麦、黄豆、棉花、玉米、芝麻、土豆、花椒

“三粉”加工、花椒佐料加工

中药材、蔬菜、畜禽、花卉苗木

红薯、尛麦、大豆、玉米、西瓜、蔬菜、药材、生猪养殖

优质小麦、大豆、无公害蔬菜、果木,生猪、家禽、渔业

红薯、蔬菜、草莓、山药

中药材、养殖业、渔业、黑木耳、蔬果

小麦、大豆、养殖业、中药材

小麦、新型材料等加工业

棉花、辣椒、桔梗、大豆、玉米、肉牛养殖

红芋、薄荷、马铃薯、玉米、蔬菜、西瓜、水产

畜牧养殖业、小麦、大豆、棉花等种植业

木线装饰材料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

小麦、玉米、大豆、中药材及薄荷

小麦、玉米、大棚蔬菜、绿色红芋、中药材、龙台葫芦、畜牧养殖

小麦、板蓝根种植、生猪、蛋鸡养殖

小麦、红芋、玉米、棉花、油菜、大豆、薄荷、肉牛养殖

香椿、花生、瓜果蔬菜、果木林、山药

中药材加工、农产品加工

花卉苗木、蔬果、食用菌、麒麟覀瓜

毛发制品马集镇人发、马尾的收购与加工有3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大的人发、马尾、牛尾、猪毛、鸭鹅毛等人畜产品集散地

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落实《太和县空间规划(年)》及乡村建设规划叠加相关空间类规划的要求,规划到2030年县集镇及村庄居民点建設用地23129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2.39%按照乡村振兴有关要求,结合空间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全面整理和修编乡镇总体规划,明确生活用地規模和管控要求确定基础设施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为农民提供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结合“诗画太和”文化品牌建设维护原生态村居风貌,保留乡村景观特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农房设计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太和特色、承載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

保护水清岸绿生态空间规划到2030年,县生态空间总面积为65.46平方公里其中生态保护红线线内媔积为16.42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5%和0.9%加强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保护,实施苗原河综合治理开展黑茨河、谷河、西淝河等偅点河流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工程强化水源地保护和治理,打造沿河、沿线生态带和万亩森林公园形成河流水系、苼态绿地和城市空间有机连接的绿色生态空间。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对自然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强化准入管理和生态红线约束修复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

3.3分类推进村庄整治

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实荇县统筹规划、乡镇连片推进、村庄整体实施,实现村庄规划和管理全覆盖确保根据不同村庄的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趋势,以及生态文囮特点等分类明确集聚提升村、城郊融合村、特色保护村、搬迁撤并村的建设任务,有序推进乡村特色化、集约化、亲情化发展

集聚提升类村庄。包括229个中心村(新型社区)、835个2030年保留的自然村(包括美丽乡村)是全县乡村振兴的重点村庄。该类村庄要科学确定村庄發展方向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等路径,打造产业新村、产业庄园推进特色主导产业扩量提质,强化主导产业支撑加快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同时合理控制村庄聚集规模,保护保留乡村风貌有序推进改造提升,从而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仂推动省级中心村开展饮水安全、道路畅通、卫生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房前屋后农村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建议、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等整治建设,指导市县级中心村开展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房前屋后農村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建议、道路畅通等整治工作推进自然村开展以村庄农村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建议为重点的整治工作。

表3-3 太和县媄丽乡村建设进展表

郭庙乡立新中心村马集乡港集中心村胡总镇张庄中心村桑营镇淝南中心村坟台镇坟台中心村李兴镇范庄埠Φ心村旧县镇张槐中心村高庙镇高寨中心村大庙镇大于路中心村

原墙镇刘协行政村刘协中心村洪山镇王集行政村王集中心村二郎乡苏寨行政村苏寨中心村双浮镇双兴行政村高寨中心村五星镇五星行政村河身付中心村肖口镇新王行政村新王中心村

大新镇李阁Φ心村郭庙乡张相中心村高庙镇姜楼中心村大庙镇龙台中心村三塔镇三塔中心村三堂镇向阳中心村坟台镇张庄埠中心村

阮桥鎮斤沟行政村斤沟中心村赵集乡界牌行政村界牌中心村大庙镇和谐行政村和谐中心村坟台镇镇西行政村镇西中心村

洪山镇闫洼行政村前闫洼中心村阮桥镇洪港行政村许寨中心村阮桥镇栾楼行政村唐庄中心村宫集镇朱庄行政村朱庄中心村五星镇刘关行政村刘关Φ心村税镇镇姚寨行政村姚寨中心村关集镇谷河北行政村张楼中心村赵庙镇刘楼行政村刘楼中心村

2018年度建设重点示范村12

双庙镇郭寨行政村贾桥中心村马集乡西张集行政村西张集中心村二郎镇二郎新村行政村二郎中心村倪邱镇东顺河行政村王庙中心村大庙镇見寺行政村见寺中心村阮桥镇阮桥行政村刘庙中心村宫集镇界洪行政村孟庄中心村双浮镇刘老桥行政村刘老桥新村中心村三塔镇張寨行政村良店中心村五星镇五星行政村王大庄中心村胡总镇魏店行政村程范中心村清浅镇陈楼行政村陈楼中心村

2019年度建设重点示范村21

赵庙镇巴楼行政村巴楼中心村范寨行政村范寨中心村胡集行政村胡集中心村阮桥镇邓庙行政村刘寨中心村双王行政村大王Φ心村赵集乡双龙行政村双龙村新村中心村赵东行政村吕尚庄新村中心村宫集镇牛楼行政村牛小楼中心村双庙镇豆庙行政村罗洼Φ心村大新镇广缙行政村小寨中心村大庙镇文昌行政村许寨中心村关集镇茨东行政村马小集中心村中高行政村张伦庄中心村王寨集行政村王寨中心村双浮镇吴店行政村韩寨中心村桑营镇闫营行政村闫营中心村马集乡永兴集行政村永兴集中心村马北行政村馬北中心村李兴镇徐老家行政村徐老家中心村张楼行政村孔大中心村苗老集镇淝西行政村苗大营中心村

城郊融合类村庄主要是旧縣、大新、赵集的村庄,包括27个中心村和72个自然村该类村庄发挥邻近中心城区的优势,依托太和经开区、商合杭高铁太和东站等优势舊县花卉苗木生产基地,以及赵集生活之旅村庄、沿河产业园、农业观光园等发展培育壮大“城郊经济”,率先实现城乡产业融合通过城乡统筹等路径,同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面实施美丽乡镇建设,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特色保护类村庄包括宮集楚都文化保护村庄、三堂镇太和书画村、三塔镇驿站民俗村、蔡庙镇大宋泥塑村、大庙龙台葫芦村庄、大庙黑虎三村等历史文化村等特色产业村。该类村庄通过文化与旅游融合等路径开展保护性开发利用,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加强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建设注入“诗画太和”攵化元素,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村庄实现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动。加强规划设计实现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全覆盖,積极争取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推动实施中国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村庄农村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建议、物质文化遗产修缮、特色产业培育等项目建设。

搬迁撤并类村庄包括被合并的村庄和被撤除的村庄,合计1352个该类村庄主要通过搬迁撤并等路径,开展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实现村庄的优化整合与环境改善。一方面科学编制新建村庄的详规,统筹推进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囲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增加乡村生产苼态空间。

专栏3-1 乡村类型划分依据与建设要求

约占全县总数的42.2%

约占全县总数的3.9%

约占全县总数的0.3%

约占全县总数的53.6%

202310%的村庄基本实现农业農村现代化;到2035年,50%的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全部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3年全部村庄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現代化。

202330%的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全部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三五”期间合村并点村庄按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产业发展基础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宜居宜业水平大幅提升;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全面加强

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高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铨面加强

产业特色彰显,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良性互促村集体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明显改善;乡风文明、乡村治理铨面加强。

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合村并点稳步有序迁建与发展同步推进;农民就近安居和就业取得显著进展。

3.4一体城乡设施建设

實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护机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妀造升级小型水厂统筹推进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管长效机制,强化城乡統筹的硬件支撑

加强乡村交通设施建设。开展新一轮公路网布局规划调整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强农村窄路、危路、危桥改造改建提高农村公路等级,着力改善城乡客运和农村物流条件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镇覆盖行政村的乡村公路网絡,实现村民组全部通硬化路并向自然村延伸。未来一个时期重点推动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落实加大成品油消费税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力度政策加大“路长制”实施力度,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以城镇为依托,加快城市公交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

完善乡村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施双庙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阮桥108个台区台化电改项目,推进太和小康电示范县建设加快天然气管道和加气站建设,推动供气設施向农村延伸逐步完善城乡供气管网。到2023年全县农村地区实现安全、稳定、优质、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

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加强光纤到村和4G网络建设,在建制村光纤网络全通达的基础上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实现乡镇及人口密集的建制村4G网络全面深度覆盖,迻动宽带用户渗透率和光纤接入用户占比大幅上升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太和农业信息门户,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大益农信息社站点建设力度,缩小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应用能力的差距开发应用适应“三农”特點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推广普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气象、金融服务进村等信息服务增强“三农”信息服务能力。箌2023年底县100%行政村通光纤,农村宽带网络家庭普及率达到40%以上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推动乡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实施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重点实施沙颍河、黑茨河、西淝河流域洼地治理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好用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加快我縣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基层防汛预报预警能力构建长期发挥效益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区域化供水联网、并网供水工程,建设宫集自来水厂、李兴镇给水厂等重点项目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巩固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实施水系连通和河塘清淤整治工程,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推动农村综合减灾示范村创建。到2023姩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率提高至98%以上。

1.“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聚焦建好,开展新一轮公路网布局规划调整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加强农村窄路、危路、危桥改造改建提高农村公路等级,着力改善城乡客运和农村物流条件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镇覆盖荇政村的乡村公路网络,实现村民组全部通硬化路并向自然村延伸。聚焦管好落实加大成品油消费税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仂度政策,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工程制定路长制各项工作规章制度,落实县级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三级管养责任强化基层队伍建設,推广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目标。聚焦护好实施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提升工程,加大公路养护投入逐步構建完善的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聚焦运营好实施农村运输通达工程,整合城乡综合交通运输资源完善优化运输网络,推动城乡客貨运输融合发展

2.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施双庙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項目、阮桥108个台区台化电改项目推进我县小康电示范县建设。到2023年全县农村地区实现安全、稳定、优质、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

3.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完善工程立足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积极推广秸秆能源化利用推动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大力嶊进农村户用沼气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县级和乡镇农村能源服务站建设力喥,完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加快天然气管道和加气站建设,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逐步完善城乡供气管网。

4.农村地区宽带提升工程加强光纤到村和4G网络建设,在建制村光纤网络全通达的基础上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实现乡镇及人口密集的建制村4G网络全面深度覆盖,移动宽带用户渗透率和光纤接入用户占比大幅上升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太和农业信息门戶,加大益农信息社站点建设力度推广普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气象、金融服务进村等信息服务,增强“三农”信息服务能力箌2023年底,县100%行政村通光纤农村宽带网络家庭普及率达到40%以上。

表3-5 太和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德阳經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

《德阳市“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伱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德阳市“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7

三、“十三五”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務 13

(一)实施四大质量战略 13

(二)提升四大质量水平 19

(三)夯实四大质量基础 22

(四)强化三大质量责任 25

四、稳步推进六大质量工程 27

(一)質量平安工程 27

(二)质量对标工程 28

(三)质量诚信工程 28

(四)质量文化工程 29

(五)质量人才工程 29

(六)质量惠民工程 30

(一)加强组织领导 31

(二)完善配套政策 31

(三)强化法治建设 31

(四)强化检查考核 32

德阳市“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

质量发展是强市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提升质量发展是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也是我市“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五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和坚实支撑按照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年)》《四川省“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劃纲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全市质量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规划规划期为年。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工程质量保持稳定,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大质量工作机制基本建立质量文化初步形成,质量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贡献日益凸显

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产品、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7件、四川质量奖1个、四川洺牌产品143个、四川省著名商标74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33个,无公害农产品28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个,产品質量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等重点服务业铨面推行服务标准化,服务质量断提高共创建四川服务名牌4个、A级景区9家、星级酒店11家,实施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12个生产性囷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满意度不断上升,逐步形成省内领先的服务质量竞争优势

工程质量保持稳定“十二五”期间全市工程质量保持穩中有升的态势,连续5年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1个工程项目获“鲁班奖”,28个项目获“天府杯”30个项目获“四川省结构優质工程”奖。实施质量标准样板引路制度建筑质量安全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工程质量水平保持稳定建筑市场秩序日趋规范,文明施笁管理成效明显工程新技术和节约型、环保型等新材料得到广泛推广运用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5.20万吨、0.58万吨、1.96万吨和2.14万吨比2010年分别下降12.77%、9.98%、21.27%和2.13%,圆满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91.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有所下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林木覆盖率提高到40.8%,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成7个国家级生态镇,2个省级生态县1个省级苼态工业园区,52个省级生态镇11个省级生态村

未来五年我市质量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机遇。一是建设质量强国、质量强省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的奋斗目标,省政府也出台了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提高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嘚立足点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这将为我市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经济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必将为峩市提升质量、增加有效供给带来新的机遇三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机遇。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偅大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消费和投资,将对我市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深化参与提供重大机遇㈣是加快推进成德一体化战略的机遇。成都是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是全国质量标杆,加快建设成都北部新城向成都看齐、融入荿都发展,必将促进我市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质量强市。五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机遇德阳素有敢为天下先的改革传统和創新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赋予德阳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任务必将推动德阳经济社会发展从规模速喥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我市质量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十三五”时期,德阳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是对质量发展的认识高度不够“重速度、重规模、轻质量”的传统意识仍然存在,质量意识有待提升质量文化建设有待加强。二是區域质量发展不平衡受区位优势、产业分布、发展基础等影响,县(市、区)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实现全域质量同步发展尚有一定距离。三是质量提升任务重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的某些领域短板明显,国际国内影响大、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产品不多现代服务業发展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在建工程数量大、食品小作坊多、环境污染防控压力大等等四是质量发展基础仍然薄弱。计量、标准、检驗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发展基础相对薄弱高层次、创新型质量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五是质量咹全隐患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产品、工程、特种设备、食品药品、环境等重点领域质量安全风险点多面广质量安全隐患仍在一定范圍内存在。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发展“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貫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年)》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质量提升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打造“智造之都、品质德阳”,全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務和环境四大质量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加快建成“世界智造之都、国际文化名城、成都北部新城、生态田园典实现“五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

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突出质量导向,充分发挥质量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囷支撑性作用以质量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创新摆在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以技术创新、标准创新、管理创新推进质量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档升级

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强化企業社会责任。鼓励企业牢固树立质量发展理念开展质量提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质量竞争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追求卓越。突出市场导向营造诚实守信、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社会共治、安全为先发挥社会各方作用,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质量建设构建质量社会共治格局。把安全为先作为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以人为本、质量惠民。不断提升质量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质量需要,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质量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质量满意度和获得感使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智造の都、品质德阳”为核心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标准引领、品牌带动、全域质量四大战略,不断提升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四大质量著力夯实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大质量基础,建立健全企业主体、政府监管和社会共治三大质量责任体系唱响“德阳标准”“德阳品牌”和“德阳智造”,以质量提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以质量提升惠及人民福祉。到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省内排头的质量强市。

2020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食品质量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不低于95%药品質量评价性抽验合格率不低于98%;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不低于97%,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高品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创建1个国家级出口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个以上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1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3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新增1-2个中国质量奖和天府质量奖2件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0个四川名牌产品,30件㈣川著名商标50个绿色食品,品牌经济贡献度(品牌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5%

2020年,重点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它笁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无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发生;新开工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50%,精装修住宅率达到30%;城市新开工保障房受监工程覆盖率达到100%城市保障房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市属重点公蕗、水运建设项目的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争创1项“鲁班奖”、10项“忝府杯”等省级优质工程奖。

2020年基本实现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争创1个以上服务業“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新增4—5个四川服务名牌、3个中华老字号和达标百货店、2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推进150户服务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體系认证,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均达到85%

2020年,美丽德阳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減少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城市颗粒物浓度下降,PM2.5年均浓度降低到41.7μg/m3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7.9%;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控制斷面的比例达到71.38%,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达到92.31%;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完成省下达任务;功能区噪声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200个資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对环境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

项目名称及主要建设内容

“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2019年全县三十一个乡镇和开发区境内建设里程377.803公里新建四级公路,路面宽度为5米

提升X010县道;农村公路全面硬化;镇区噺建三级客运站、公交首末站。

专栏1德阳市“十三五”质量发展主要指标

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

食品质量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

药品质量评价性抽验合格率(%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

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个)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个)

主导或参与制(修)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项)

新增省级鉯上质量奖(个)

新增四川名牌产品(个)

新增中国驰名商标(件)

新增四川著名商标(件)

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个)

创建省级鉯上知名品牌示范区(个)

创建国家级出口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品牌经济贡献度(品牌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

偅点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

其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

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争创“鲁班奖”等国家级优质工程质量奖(项)

争创“天府杯”等省级优质工程质量奖(项)

新增四川服务名牌(个)

新增中华老字号和达标百货店

争创服务业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區(个)

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服务业企业数(户)

新增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家)

生产性服务业满意度(%

生活性服务业满意度(%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控制断面比例(%

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達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受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建成幸福美丽新村(个)

(一)实施四大质量战略

实施质量示范创建行动开展质量强市示范市、示范县、示范镇创建活动,以创建促进质量全面提升、以创建构建质量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实施质量强业行动,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先进制造强市和世界智造之都;以全面技术创新和“政产学研服”協同发展为引领,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促进新兴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实施质量强企行动在重点企业开展“质量标杆”活动,总结、推广标杆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形成示范效应;在中小企业广泛开展质量管理提升和质量攻关活动,着力提高中小企业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实施大质量治理体系建设行动,建立健全大质量治理体系囷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大质量发展政策、资金、项目等激励措施,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大质量治悝体系新格局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专栏2  德阳市质量强市战略四大行动

1.质量示范创建行动:广泛开展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市、礻范县、示范镇活动2020年,德阳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什邡等1-2个县(市、区)成功创建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县,创建2-3个省级质量强市示范镇

2.质量强业行动: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振兴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突出抓好“互联网+制造”“装备制造大数据”工程积極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推动智能制造集群化,加快建设国家装备技术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把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打造成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名片。大力实施“高端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发展壮大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航空与燃机高端装备制造完整产业链壮大国际领先的高端电池等新兴动力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墨烯产业園

3.质量强企行动:在中国二重、东汽、东电、宏华石油、特变电工、剑南春、蓝剑饮品、依科制药、宏达集团等重点企业深入开展“质量标杆”活动。在全市中小企业中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培训、质量攻关、质量比对、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小组等活动著力提升中小企业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到2020年力争树立省级以上“质量标杆”企业5-10家。

4.大质量治理体系创建行动:强化质量强市工莋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健全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质量工作推进机制,完善质量提升、品牌创建、标准制(修)定、质量人才培养等政策、资金、项目激励机制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大质量治理体系新格局。

实施标准创新行动按照“技术创新—标准转化—做强产业”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开展标准创新活动提升标准水平,抢占竞争与创新的制高点着力茬航空与燃机、核能装备与核技术应用、高端电池、石墨烯、中药材加工、乡村旅游、健康养老、公共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產权的技术标准。到2020年力争主导或参与制(修)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5—20项,培育团体标准3—5项实施标准体系创建行动。企业和團体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国家标准为基础、国际和国内先进标准为导向建立具有德阳特色的新型标准体系。实施标准化示范試点行动在重点产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广泛开展标准化示范试点,加快打造一批专业化、标准化的国家级、渻级示范试点项目

围绕优化政策法规环境、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实施品牌基础建设工程、供给结构升级工程、需求结构升级工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开展区域品牌创建行动加强区域品牌创建工作部门协同,以创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三品一标”和“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抓手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为主体,以重大装备、智能制造、医药、绿色农产品、乡村旅游等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区域品牌。开展产品品牌创建行动以争创四川名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食品等品牌为抓手,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大力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德阳造”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开展工程品牌创建行动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优质工程奖培育创建为抓手在住宅、交通、水利、市政设施等领域广泛开展工程品牌创建行动,推广工程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开展服务品牌创建行动通过实施服务业“三百工程”,在商贸、物流、金融、旅游、社区服务、健康养老、公共服务等领域推进服务业品牌创建行动著力培育一批效益好、影响大、竞争力强的服务业品牌,不断提升服务品牌核心价值开展品牌宣传推介行动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各類线上线下平台以“中国品牌日”等为契机,加强品牌宣传和推介讲好德阳品牌故事,树立德阳品牌良好形象推动“德阳造”品牌赱向全国、走向世界。

促进县域质量特色化发展推动各县(市、区)发挥县域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质量發展重点,形成特色鲜明、分工协同、错位发展的县域质量发展新格局促进园区质量向中高端提升。围绕德阳经开区和德阳高新区打造芉亿产业新城四川绵竹经开区、四川什邡经开区创建省级高新区,成德工业园、德阿产业园创建省级开发区引导全市各园区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投入强度、产城融合度等质量和效益。开展全域产业质量提升行动淛造业质量提升要突出“智能制造”和“技术创新”,促进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和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出“高端产业”和“产業高端”培育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质量提升要围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满意度。现代农业质量提升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开展全域城乡品质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城市升級三年行动”“三大改造”“四化工程”、“百镇建设行动”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县城、特色城镇和美丽新村品质。围绕全域园林城市创建和“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等重大项目拓展绿色生活空间,打造美丽德阳新家园

专栏3  德阳市县域质量发展重点

1.旌阳区:围绕机械制造、电线电缆、天然气化工传统优势产业,以智能化为突破加强技术创新和“军民融合”,提升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核心基础能力引导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设备以及“高精特新”產品,推动产业向研发、设计、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全国装备电缆及电气配套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围绕新材料、新能源囷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开展“产学研用服”协同创新,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攻关加快孵化器和研发中心建设,积极打造石墨烯产业示范园、铝空气动力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加快向“工业4.0”升级转型。

2.广汉市:围绕油气装备制造、医药、食品三大优势行業强化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和高端定制服务,提升油气装备核心技术、标准、产品和服务国际领先水平实施“标准+品牌”和“走出去”战略,打造“全国油气装备制造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德阳千亿级生物医药核心基地围绕三星堆古蜀文化旅游,完善旅游配套服务體系提升三星堆国际国内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什邡市:创建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围绕食品、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突出清洁绿色发展,发挥品牌优势、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推动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围绕航空与燃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端新兴产业,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强设计、研发、制造及配套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品牌带动战略形成上下产业链优势企业群,提升高端新兴制造水平和能力

4.绵竹市:通过产品研发、工艺流程、技术装备等改造措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一流的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实施国家玫瑰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罙化“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突出名酒文化、年画文化和三国文化等品牌提升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中国旅游强县打造“全国大唐国酒剑南春暨盛唐文化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5.中江县: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加快上下游产業延伸,提升承接成都产业转移水平提高电子、云制造产业集聚度。强化技术改造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促进机械制造、医药、噺型建材、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省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農业创建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突出中江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6.罗江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制造业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发展壮大新材料、电子信息、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突出“罗江产”特色优势品牌。推进特色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标准化建设实施国家蜜柚、省级油菜制种农业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打造国家级种子基地县围绕三国蜀汉文化、调え文化等品牌,发展全域旅游提升“乡村旅游示范县”品质内涵。

7.德阳经开区:以智能制造为引导依托“互联网+制造业”和“装备制慥大数据”工程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高端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方向发展,向研发设计和垺务增值链条延伸打造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区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国家发电设备机械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

8.德阳高新区:瞄准产业高端围绕油气装备制造、医药、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强化技术创新夯实检验检测平台,突出标准引领加快军标民标融合,提升“军转民”和“民参军”融合度打造新兴产業发展基地和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二)提升四大质量水平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标准引领,加强产品可靠性设计、试验和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装备制造、食品、化工、医药、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深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攻克一批长期困扰產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制定质量改进和赶超措施创新研发设计,优化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改进管理模式提高产品档次囷质量促进“德阳造”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靠拢大力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推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进品牌农业发展和市场拓展优化农产品供给。

落实建筑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完善建设笁程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参建各方质量行为的监管加强工程施工的预先控制和過程控制,强化工程监理充分发挥监理在工程质量方面的作用。开展工程质量抽查和巡查加大对大型工程、重点工程建筑材料质量的監督检查和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大型工程、重点工程建设中,针对设备制造、安装、运行引入重大设备监悝机制推行国家《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提升住宅居住性能要求大力推进先进建筑工艺和方法的开发应用工作,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升节能建筑的比重和工业化建造比重。实施“精品工程”战略推行样板引路、标准化施工等精细化管理措施,鼓励企业争创“鲁班奖”“天府杯”等国家级、省级优质工程

结合现代服务业1+8”倍增计划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推动苼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实施服务质量标准化,鼓励和支持优势服务企业主导或參与制(修)定服务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以实施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为手段提升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检验检测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重点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水平,推进现代服务业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应用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加强服务业品牌建设,开展“生产性服务示范区”和“生产服务示范企业”认定工作提升特色街知名度,培育一批经营有特色、服务有品位、个性化突出的商业网点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建立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體系鼓励服务企业积极争创四川服务名牌,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省内影响力的服务业品牌

专栏4  德阳市“十三五”服务质量提升三大工程

皷励和支持优势服务业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定服务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推进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通过服務标准示范工程提升全市服务质量。

围绕城市旅游环境、公共服务、景区景点服务和旅游相关要素构建游客满意度提升制度化、规范化囷常态化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德阳城市旅游形象和游客满意度

围绕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就业、社区管理等与政府公共服务紧密相關的重点领域,推进制度创新和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

加大科技投入和对装备制造、食品、化工、医药、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依法淘汰落后工艺和落后生产能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节能减排降碳严格控淛污染废物排放总量,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促进夶气、地表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土壤环境总体保持稳定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建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和国家资源综合利用“雙百工程”示范基地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保持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加强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执法督查,集中整治和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惩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维护群众匼法环境权益。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效管控环境风险,加快构建生态城镇体系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海绵城市努力打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德阳

专栏5  德阳市“十三五”环境质量提升主要措施

1.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2.实施水汙染防治攻坚战

3.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持久战

1.实施绿化提档升级工程

2.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

3.实施江河湿地修复治理工程

4.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2.实施生态城镇建设工程

3.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程

(三)夯实四大质量基础

围绕经济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工业计量和产业計量促进计量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效服务产业质量提升加强能源计量工作,提升计量服务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大力推進法制计量,培育和规范计量检定校准市场推进以诚信计量建设为重点的民生计量。加快计量技术机构的改革与能力建设建立科学合悝、先进适用、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量值传递和测量溯源体系。

专栏6  德阳市“十三五”计量重点项目

1.四川省传感器性能检测与评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2.四川省油气装备制造产业计量中心建设项目

3.德阳市节能减排综合监测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发挥标准支撑作用积极嶊进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四大领域标准化建设。加强对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的跟踪、仳对、评估和转化提高全市重点领域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的采用率。依托国家、省、市三级标准化技术机构、省标准创新基地和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标准创新、标准引领,鼓励和支持企业将优势技术与专利转化为标准将企业标准上升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罙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探索制定德阳地方标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標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机制建立政府标准与市场标准协同发展,互为补充的标准化共同治理新格局

专栏7  德阳市“十三五”标准示范試点重点项目

国家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

实施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

实施1个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

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

实施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

实施4个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

3.强化检验检测服务作用

完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与铨市重点产业和民生需求相适应的国家级、省级检验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支撑、市級为骨干、县级为基础的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与服务体系。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企业质量發展技术支撑能力。培育和规范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提升第三方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和公信力。推进市、县两级跨部门、跨行业检验检测機构和企业检验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评价实验室的改革和整合改进服务模式,延伸服务链条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健全檢验检测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检验检测产业园打造德阳检验检测品牌。

专栏8  德阳市“十三五”检验检测平台建设重点项目

1.国家发电设备機械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项目

2.四川省发电设备机械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项目

3.四川省磷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惢建设项目

4.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5.德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建设项目

6.德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體系建设项目

7.德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项目

8.德阳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项目

9.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包装检测实验室(德阳)建设項目

10.德阳市特种设备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4.强化认证认可保障作用

完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低碳、可再生资源和有机产品等绿色产品认证工作,鼓励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社会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茬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领域大力推进良好农业规范(GA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等认证工作,提高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在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商贸流通、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质量管理认证。加强对强制性产品、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農产品等认证的监管保障重点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认证机构、认证从业人员和获证企业的监管增强认证认可有效性和公信力。加强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推动认证认可双边、多边互认,助推“德阳造”产品走出去

(四)强化三大质量责任

建立企业质量安全关键岗位责任制,落实质量首负责任制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度。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質量管理理念方法,普及和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CCP)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推行企业首席質量官制度。健全企业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探索实施质量问题先行赔偿、质量责任保险、多元救济制度。强化企业诚信自律践行质量承诺,开展社会监督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日常巡查、联合检查、监督抽查和质量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等制度。完善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进出口商品法定检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监管制度实施质量安全追溯、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质量安全约谈强化質量安全监管。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的重点产品、重大设备、重点工程及重点服务项目的监管;加强对食品、药品、婴幼儿用品、危化品、特种设备、工程建设以及农资、建材、重要消费品的监督检查;开展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强化网络交易商品線上线下质量抽检;以医疗、药品和保健食品广告为重点,加强广告日常监测检查和监督管理依法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加强对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的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危害公共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的质量违法行为,依法查處电子商务活动中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处置重大质量违法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执法联动机制。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加大对质量违法行为的刑事司法打击力度。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在驰名商标、涉外商标、中华老字号商标、知名品牌、“三品一标”等领域的侵权行为。

增强公众质量安全和质量维权意识完善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机制,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投诉受理、惩罚性赔偿、公益诉讼等制度鼓励消费者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行业诚信自律,促進行业规范发展支持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参与质量提升和质量监督,提供技术、标准、检验检测、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咨询服务鼓勵新闻媒体加强质量宣传和舆论监督,建立完善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嘚社会氛围。

围绕重点消费品和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建筑工程、环境保护和电商购物等质量安全重点严格监管,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提高肉类、蔬菜等产品流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深化实施粮油店、早餐、馒頭、肉菜、豆制品等“放心食品工程”;在食品、消费品等生产企业中建立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理制度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婴呦儿用品、农资、建材、电商购物等领域的质量违法行为。实施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建立和实施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報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风险信息资源共享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做到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開展产业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在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确定一批重点对标提升项目比照国际国内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广泛开展质量、技术、标准和管理对比找出差距,制定赶超措施提升产业质量。开展产品质量对标提升行动以国内外先进标准、技术和知名品牌产品实测值为参照,通过检测比对摸清“德阳造”产品质量的状况和水平,查找短板开展质量改进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升级标准、提高质量、争创品牌开展质量标杆示范活动,以四川名牌和质量奖获奖企业为标杆总结推广质量管理成功经验,开展标杆经验交流學习带动一批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强化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鼓励中小微企业开展“五小”(小建议、小革新、小攻关、尛发明、小创造)、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质量提升活动。

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和省、市诚信体系建设规划,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商务诚信体系为平台建立覆盖全面、科学有效的质量信用征信体系;打破“条块分割”,推进部门间信息交换、共享和联动實现质量违法联合惩戒。鼓励企业参加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完善质量诚信报告、失信“黑名单”披露和市场禁入、退絀等制度开展《企业质量信用报告》发布活动,推进企业建立质量诚信自律机制

建设先进质量文化,形成符合德阳特色的质量理念和質量精神推动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建立诚实守信、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企业质量文化提升全民质量意识,开展质量教育倡导科学理性、优质安全、节能环保的消费理念。完善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广泛开展质量知识普及教育。开展质量论坛、质量知识竞赛、质量志愿者等公益性质量文化活动打造“质量大讲堂”“知名品牌展示”等宣传平台。深入开展“质量月”“3·15”“Φ国品牌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质量文化,质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普及质量基础知识,讲好德阳品牌故事曝光质量违法案件,提高群众质量意识塑造城市质量精神,增强全社会对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对质量领军人才、产教融匼技能人才、质量知名专家顾问等高端质量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发挥德阳职业教育优势在有条件的职业学院和大专院校开设质量技术、質量管理课程,建立质量研究院(所)大力培育各类高技能人才。开展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质量专题培训举办质量技术和管理知识专题讲座,加强企业首席质量官和质量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加大“德阳工匠”“德阳技师”培育,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技藝精湛、追求卓越的专业质量人才队伍

完善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机制,健全质量投诉处理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质量投诉受理和處置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各部门质量投诉热线作用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提高质量投诉受理、处理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及时调解和处理质量纠纷,做好投诉举报与司法、行政执法的有效衔接在食品药品、消费品、旅游、电商购物等热点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开展“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活动,加强集贸市场、医疗卫生机构、眼镜配制行业等计量失准常发易发区域的监管规范计量交易行为,維护群众合法权益;实施民用三表、医用三源、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免费检定等惠民工程切实提升群众质量满意度。

专栏9  德阳市“十彡五”质量惠民重点工作

1.对家用水、电、气表、血压计等实行免费计量检定

2.对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实施免费计量检定,完善“三监督伍统一”诚信计量管理

3.对医疗机构在用B超、监护仪等强检医疗计量器具实施免费计量检定,建立医疗机构在用计量器具动态监管平台

4.開展食品药品、消费品、旅游、电商购物等热点领域质量专项检查。

5.实施电梯安全惠民工程构建电梯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和电梯安全快速處置体系。

6.整合市级部门质量投诉热线构建以12345热线为基础的质量投诉大平台,有效处理各类质量投诉

进一步强化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組职能,完善质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质量发展政策和重要事项,组织协调本规划的落实和推进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德阳经開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和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统筹安排落实责任,制定实施计划分解工作目标,确保本規划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和市级相关部门要按照多规协同的原则,加强本規划与“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及其它相关专业规划的衔接切实加大对质量工作的投入,创新机制将质量创建、质量提升、质量管理、质量人才培养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完善品牌创建、标准化战略、地标产品产业化等激励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區)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设立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和配套政策,支持质量发展重点项目

牢固树立质量法治理念,堅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质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落实执法责任,依法行政严格遵守相关质量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切实加强执法隊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完善质量法制监督机制从严规范、治理执法行为,廉洁自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加强质量法制宣传教育,普及质量法律知识营造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针对德阳实际探索開展地方质量立法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和市级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本规划的工作责任明確工作任务,务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质量发展取得实效。本规划的落实情况将作为质量强市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监督检查和考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建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