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与酋长岩纪录片-见证人类冒险者的伟大壮举


激战2探险家成就大全,激战2探险家成就攻略及激战2探险家成就完成后所获得的成就奖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激战2探险家成就大全,看看都有哪些成就。
激战2探险家成就攻略 28个探险成就指南
成就名称 成就完成目标
迈古玛探险家 探索迈古玛所有地区
科瑞塔探险家 探索科瑞塔所有地区
席瓦雪山探险家 探索席瓦雪山所有地区
阿斯卡隆探险家 探索阿斯卡隆所有地区
不许碰亮晶晶 侮辱无形之墟里的斯克鼠
传奇收藏家 对1件独特传奇物品进行灵魂绑定
凄凉财报 在凄凉大厅寻找隐藏的财报
历史迷 在泰瑞亚全境寻找有关科比亚·马里纳生平的碑文
叛军藏匿地 搜索叛军藏匿地
失落溪流 寻找欧尔深处的溪流
小鸡争抢 让斯克鼠窃贼把你变成一只鸡
恶劣邻居 渗透进抢到的老窝
悲伤之船 在欧尔海上寻找失落的财宝
悲伤拖之泪 破解悲伤托的谜题
欧尔探险家 探索欧尔所有地区
清扫街区 在一天之内撕毁所以独立分子的宣传单
漫漫长路 想办法找到佛里克斯
禁船探险 在一艘搁浅的船只内寻找失落的宝物
薇克萨的实验室 找到薇克萨实验室的中心位置
跳水大师(28个跳水点全攻略) 找到并尝试1个跳水点
蹒跚学步 让斯克鼠窃贼把你变成一只幼貘
速读者 1天内读完全套黑檀鹰堡创建史
面具背后 让斯克鼠窃贼把你变成一只浣熊
风洞财报 寻找风洞中的财宝
饥肠辘辘 满足比克的食欲
高夫的赃物 找出高夫的赃物
鹿角跳兔 让斯克鼠把你变成一只鹿角兔
麦哲伦遗物 找出导致弗朗西斯·麦哲伦死亡的宝物
Free Solo(无保护攀岩),是攀岩运动中最危险、最极限的一种。在不了解攀岩的大众眼中,徒手爬上将近3000英尺,几乎垂直地面的岩壁本身就足够匪夷所思,更何况还是在赤手空拳的情况下。走错一步,就可能粉身碎骨。哪怕是在攀岩爱好者中,敢于尝试徒手攀岩的人也少之又少。几乎所有人,在学习攀岩保护的第一课都会被反复强调:绝不要松开保护绳。 于是,当我们谈到无保护攀岩,脑海中出现的总是这么一副场景:一个人带着一腔孤勇,抱着必死的决心悬在岩壁上,没有支援,没有后备方案,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手脚……甚至连Alex Honnold自己早期那部短片《Alone on the Wall》里,也在拼命渲染这样一种气氛。是真的没带绳子!而我看完Alex最新这一部《Free Solo》后简直惊呆了,这跟我想象中的无保护攀岩太不一样了……它简直是人们所有刻板印象的反义词。这部电影里,无保护攀岩是有计划的、可控制的,甚至可以反复尝试;Alex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团队里有好几个闪闪发光的名字:Tommy Caldwell,曾经征服过酋长岩好几面墙的顶尖攀岩者,也是另一部攀岩大片《The Dawn Wall》的主角;Jimmy Chin,摄影大触,登山高手,还曾经从珠峰上滑雪而下。Alex甚至还带了个女朋友,在他准备爬酋长岩期间两人甚至还买了一套房。整部影片将近两个小时,只有最后10分钟不到的时间是Alex正式攀爬酋长岩的影像。前面长长一个多小时,全都在详细讲述这个项目的准备过程,几次失败的尝试,各种方案的变化,和风险应对指南。是不是一个很熟悉的配方?这哪里是世界级大冒险,明明是一个工程项目报告啊!酋长岩Freerider路线,各个主要段落但是,也许正因为这不同于大众印象、甚至不同于其他无保护攀岩者的详细准备,让Alex Honnold成为当今最厉害的无保护攀岩者,并且至今仍然还活着(划重点!)。这几年开始攀岩的人,都无法绕开Alex Honnold这个名字。这位内向的加州青年,从5岁开始攀岩,19岁从伯克利退学后开着一辆房车四处寻找目标,在2008年首次无保护爬上优胜美地公园的 Half Dome——两千英尺高的大岩壁,著名户外品牌The NorthFace商标的来源。从此之后,全世界都在等着他爬上酋长岩,他也在2017年正式完成这一壮举,而同行的摄影师Jimmy Chin记录了这整个过程,成为了这部名为《Free Solo》的电影。就是这位不断挑战人类极限的Alex Honnold,在他的自传、采访、演讲中不断强调过一个观点:他并不比其他人更大胆。无保护攀岩在他眼里,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只是失败的代价非常惨重而已。我一度不理解这句话。攀登大岩壁,这本来就是一件风险超高的事儿。举个例子,你面对一面垂直地面的墙壁,唯一凸起来的地方就是半厘米宽的石缝。你只有一只手抓住它,得固定住自己的整个身体,并且得试图找到下一个落手或者落脚点。而你一低头,发现自己离地面500米高。你告诉我,要如何把风险压在控制范围内?这么高,风险控制超级难了感谢Jimmy Chin,在《Free Solo》影片中详细记录了Alex的准备过程,也让我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大神的方法意外地简单(和熟悉),首先要有一个好团队,然后得留够充足的时间,把岩壁分段拆解,集中讨论难点,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最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尝试。工程师们看到这里都泪流满面了,这不就是我们做项目的方法吗?Alex的团队非常牛逼。前面已经说过了,他团队里有攀岩大神。Tommy Caldwell是最适合攀爬酋长岩的伙伴,如果说我们这一代攀岩者的偶像是Alex Honnold,那么Alex本人的偶像就是Tommy无误了……Tommy可是首攀了好几条酋长岩线路,在离婚后就仿佛跟大岩壁结婚了,用了几年时间就为了爬过心中梦想路线the dawn wall的人啊,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人对酋长岩了如指掌,那就是Tommy了。而且,怎么说,可能因为个人经历的原因(具体请看《The Dawn Wall》这个片),Tommy对后辈还挺关心的,很愿意配合对方的训练节奏,作为攀岩搭档简直完美。能看出Alex对这群人是相当信任的,Alex摔伤脚的时候,他们讨论恢复计划,在时间和健康中做抉择;摄影团队决定拍摄方式时,Alex说不要跟拍,摄影团队立刻改变方案只做远景和无人机拍摄。要知道,Alex是那种内向到,小时候攀岩不敢跟人说话,找不到搭档,不得不开始一个人徒手攀岩历程的人。让他能毫无顾忌说出想法,并且能全心信任团队会跟自己配合,这是件超级了不起的事儿。这时候就要划重点,许多公司的产品经理跟程序员真的是零交流,互相认为对方的思维跟自己不在一个频段。抱着这样的态度,怎么能有效率地解决问题呢。看一看Jimmy Chin是怎么做的—— 他在讨论中一直不停向Alex询问,哪怕Alex表达模糊不清,也能在他的反复确认中把信息交代清楚。果然不会问问题的摄影师不是好PM。Jimmy Chin的摄影团队,装备就有这么多当然,团队再牛逼,徒手攀岩也要靠个人素养。之前那部《Alone on the Wall》的主题简单粗暴,就是秀,镜头全给了Alex在岩壁上的高难度动作,怎么惊险怎么拍。而这一部电影篇幅更长,就能系统地展现出Alex的整个准备过程。电影用了很大的篇幅讲Alex如何反复练习The Boulder Problem——整条路线中最难的一段。Alex不断失败,不断换方法,笔记也做了一整本。客观上,那一段难度高,Alex并不能做到100%的把握,但他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万全的准备。在最后攀登前,他甚至把这些难点动作的手脚顺序记了下来,尽量保证自己不犯错误。比起最后那创造历史的10分钟,这一段反而是最让我震撼的情节。在我攀岩的这几年里,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的路线,也用过几天十几天的时间去尝试,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把整段的答案都背下来——仿佛这种考试前背下标准答案的方法,在高考后就被自己抛弃了一样。并不是自己的记忆力变差了,而是自己已经失去了那种背水一战,志在必得的决心了吧。然而这不仅仅适用于攀岩——面对各种项目,难道不是这样细致万全的准备最容易成功吗?还有很多点,都让我觉得这分明是一个工程项目教学片吧。比如Alex在16年冬天尝试攀爬,却在爬完第一个pitch感觉不对,立刻回撤,这就跟项目需要先小范围测试,然后再大规模上线一样。再比如Alex两次受伤,他并没有休息到完全恢复再重新训练,而是一边打着夹板一边在岩馆做室内训练,正如同修bug,不可能等所有系统都好了再上,而是哪儿修好了就哪儿上啊。能把这方方面面都做好,也难怪Alex能一次次突破极限,并且如他自己所说,始终把风险控制好。在这电影前80分钟的铺垫之下,最后10分钟的成功似乎是意料之中,小伙伴们都说这部片没有《Alone on the Wall》惊心动魄,殊不知前80分钟的准备过程才是精髓。项目上线,一切平安,这就是最大的成功。很多人认为Alex能如此系统地准备攀岩,是因为无保护攀岩一旦失误,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他不得不全力以赴。而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如果拿出这种命悬一线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即使无法达到爬上酋长岩的成就,也应该能在大多数领域所向披靡。决定结果的,首先是方法和态度,技巧总是占第二位的。所以啊,我就再一次感叹,我和Alex Honnold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他能爬上5.14而我不行呢。宅男Alex,爬Half Dome的时候穿的程序员格子衬衫最后。非常喜欢这部电影里展现出来的Alex的个性。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跟这个世界的交流仿佛隔着壁垒的人。他说,最开始无保护攀岩,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去找人做搭档,只好自己爬。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会对Alex的心态产生好奇,不知道他这样专注又交流障碍的家伙到底在想什么,难道他的大脑真的感觉不到害怕,正如电影中MRI图像显示的那样吗。我倒是觉得他一点也不奇怪,与其说他过分勇敢,不如说他只是选择了他最舒服的方式去生活,后来幸运地发现,攀岩这件事,竟然意外地适合内向型。攀岩给他带来的安心,远大于危险。这一点我感同身受,因为有时候,跟人交流这件事,真的比从岩壁上摔下来还要可怕。在山里面对一面光秃秃的高墙,我也不会手心出汗、肾上腺素飙升,而是觉得,啊,终于可以不被打扰地和这座山好好交流。那种感觉——比起在会议中不停发言讨论,在朋友聚会时强行融入人群,要舒服得多。确实有很多攀岩者是爽朗外向的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比起跟人在一起,更愿意面对大山的。他们应该跟我一样,从Alex身上看到了很多鼓励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达鲁尼亚湖的熔岩巨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