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352×30正确的竖式列法计算的答案,包括验算的答案?

鲜花纷纷绽笑颜,捷报翩翩最灿烂。祝你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期待你的成功!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北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2b+2a2b=a2bb.2a﹣a=2c.3a2+2a2=5a4d.2a+b=2ab2.在我国南海某海域探明可燃*储量约有194亿立方米.194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94×1010b.0.194×1010c.19.4×109d.1.94×1093.已知(1﹣m)2+|n+2|=0,则m+n的值为()a.﹣1b.﹣3c.3d.不能确定4.下列关于单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系数是3,次数是2b.系数是,次数是2c.系数是,次数是3d.系数是,次数是35.由一个圆柱体与一个长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如图,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a.b.c.d.6.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若co⊥ab,∠1=56°,则∠2等于()a.30°b.34°c.45°d.56°7.如图,e点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bc∥ad的是()a.∠3=∠4b.∠c=∠cdec.∠1=∠2d.∠c+∠adc=180°8.关于x的方程4x﹣3m=2的解是x=m,则m的值是()a.﹣2b.2c.﹣d.9.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己知直线平行;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平面内有公共端点的六条射线oa,ob,oc,od,oe,of,从射线oa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射线上写出数字1,2,3,4,5,6,7,…,则数字“2016”在()a.射线oa上b.射线ob上c.射线od上d.射线of上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比较大小:﹣﹣0.4.12.计算:=.13.若∠α=34°36′,则∠α的余角为.14.若﹣2x2m+1y6与3x3m﹣1y10+4n是同类项,则m+n=.15.若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c|+|a﹣b|﹣|c+b|=.16.若代数式x+y的值是1,则代数式(x+y)2﹣x﹣y+1的值是.17.若方程2(2x﹣1)=3x+1与方程m=x﹣1的解相同,则m的值为.18.已知线段ab=20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6cm,m是线段ac的中点,则am=cm.19.某商品每件的标价是330元,按标价的八折销售时,仍可获利10%,则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元.20.将一个边长为10cm正方形,沿粗黑实线剪下4个边长为cm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作为直四棱柱的一个底面;余下部分按虚线折叠成一个无盖直四棱柱;最后把两部分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直四棱柱,它的表面积等于原正方形的面积.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小题,共50分)21.计算:﹣14﹣(1﹣)÷3×|3﹣(﹣3)2|.22.解方程:(1)4﹣x=3(2﹣x);(2)﹣=1.23.先化简,再求值:5(3a2b﹣ab2)﹣4(﹣ab2+3a2b),其中a=﹣1,b=﹣2.24.已知代数式6x2+bx﹣y+5﹣2ax2+x+5y﹣1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1)求a、b的值;(2)求a2﹣2ab+b2的值.25.如图,点p是∠aob的边ob上的一点.(1)过点p画ob的垂线,交oa于点c,(2)过点p画oa的垂线,垂足为h,(3)线段ph的长度是点p到的距离,线段是点c到直线ob的距离.(4)因为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中,垂线段最短,所以线段pc、ph、oc这三条线段大小关系是(用“<”号连接)26.某酒店有三人间、双人间客房若干,各种房型每天的收费标准如下:普通(元/间)豪华(元/间)三人间160400双人间140300一个50人的旅游团到该酒店入住,选择了一些三人普通间和双人豪华间入住,且恰好住满.已知该旅游团当日住宿费用共计4020元,问该旅游团入住的三人普通间和双人豪华间各为几间?27.已知∠aoc=∠bod=α(0°<α<180°)(1)如图1,若α=90°①写出图中一组相等的角(除直角外),理由是②试猜想∠cod和∠aob在数量上是相等、互余、还是互补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cod+∠aob和∠aoc满足的等量关系是;当α=°,∠cod和∠aob互余.28.如图,直线l上有ab两点,ab=12cm,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2ob(1)oa=cmob=cm;(2)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且满足ac=co+cb,求co的长;(3)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2cm/s,点q的速度为1cm/s.设运动时间为ts,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①当t为何值时,2op﹣oq=4;②当点p经过点o时,动点m从点o出发,以3cm/s的速度也向右运动.当点m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以3cm/s的速度向点p运动,遇到点p后再立即返回,以3cm/s的速度向点q运动,如此往返,知道点p,q停止时,点m也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点m行驶的总路程是多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2b+2a2b=a2bb.2a﹣a=2c.3a2+2a2=5a4d.2a+b=2ab【考点】合并同类项.【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合并时系数相加减,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解答】解:a、正确;b、2a﹣a=a;c、3a2+2a2=5a2;d、不能进一步计算.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是易混点,还有注意同类项与字母的顺序无关.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注意准确应用.2.在我国南海某海域探明可燃*储量约有194亿立方米.194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94×1010b.0.194×1010c.19.4×109d.1.94×109【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194亿=194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94×1010.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3.已知(1﹣m)2+|n+2|=0,则m+n的值为()a.﹣1b.﹣3c.3d.不能确定【考点】非负数的*质:偶次方;非负数的*质:绝对值.【分析】本题可根据非负数的*质得出m、n的值,再代入原式中求解即可.【解答】解:依题意得:1﹣m=0,n+2=0,解得m=1,n=﹣2,∴m+n=1﹣2=﹣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质,初中阶段有三种类型的非负数:(1)绝对值;(2)偶次方;(3)二次根式(算术平方根).当非负数相加和为0时,必须满足其中的每一项都等于0.根据这个结论可以求解这类题目.4.下列关于单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系数是3,次数是2b.系数是,次数是2c.系数是,次数是3d.系数是,次数是3【考点】单项式.【分析】根据单项式系数、次数的定义来求解.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解答】解:根据单项式系数、次数的定义可知,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3.故选d.【点评】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时,把一个单项式分解成数字因数和字母因式的积,是找准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关键.5.由一个圆柱体与一个长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如图,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a.b.c.d.【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分析】找到从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解答】解:从左面可看到一个长方形和上面的中间有一个小长方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左视图是从物体的左面看得到的视图.6.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若co⊥ab,∠1=56°,则∠2等于()a.30°b.34°c.45°d.56°【考点】垂线.【分析】根据垂线的定义求出∠3,然后利用对顶角相等解答.【解答】解:∵co⊥ab,∠1=56°,∴∠3=90°﹣∠1=90°﹣56°=34°,∴∠2=∠3=3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垂线的定义,对顶角相等的*质,是基础题.7.如图,e点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bc∥ad的是()a.∠3=∠4b.∠c=∠cdec.∠1=∠2d.∠c+∠adc=18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分析】分别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即可.【解答】解:a、∵∠3+∠4,∴bc∥ad,本选项不合题意;b、∵∠c=∠cde,∴bc∥ad,本选项不合题意;c、∵∠1=∠2,∴ab∥cd,本选项符合题意;d、∵∠c+∠adc=180°,∴ad∥bc,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是解本题的关键.8.关于x的方程4x﹣3m=2的解是x=m,则m的值是()a.﹣2b.2c.﹣d.【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分析】使方程两边左右相等的未知数叫做方程的解方程的解.【解答】解:把x=m代入方程得4m﹣3m=2,m=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方程的解的含义.9.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己知直线平行;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线段的*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的距离;对顶角、邻补角;平行公理及推论.【分析】根据两点的所有连线中,可以有无数种连法,如折线、曲线、线段等,这些所有的线中,线段最短可得①说法正确;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②错误;根据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可得说法正确;根据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可得④错误.【解答】解: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说法正确;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说法错误;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己知直线平行,说法正确;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说法错误.正确的说法有2个,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质,平行公理.两点之间的距离,对顶角,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10.如图,平面内有公共端点的六条射线oa,ob,oc,od,oe,of,从射线oa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射线上写出数字1,2,3,4,5,6,7,…,则数字“2016”在()a.射线oa上b.射线ob上c.射线od上d.射线of上【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分析】分析图形,可得出各射线上点的特点,再看2016符合哪条射线,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由图可知oa上的点为6n,ob上的点为6n+1,oc上的点为6n+2,od上的点为6n+3,oe上的点为6n+4,of上的点为6n+5,(n∈n)∵2016÷6=336,∴2016在射线oa上.故选a.【点评】本题的数字的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得出每条射线上数的特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比较大小:﹣>﹣0.4.【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专题】推理填空题;实数.【分析】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0.4|=0.4,∵<0.4,∴﹣>﹣0.4.故*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12.计算:=﹣.【考点】有理数的乘方.【分析】直接利用乘方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计算得出*即可.【解答】解:﹣(﹣)2=﹣.故*为:﹣.【点评】此题考查有理数的乘方,掌握乘方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若∠α=34°36′,则∠α的余角为55°24′.【考点】余角和补角;度分秒的换算.【分析】根据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进行计算.【解答】解:∠α的余角为:90°﹣34°36′=89°60′﹣34°36′=55°24′,故*为:55°2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关键是掌握余角定义.14.若﹣2x2m+1y6与3x3m﹣1y10+4n是同类项,则m+n=1.【考点】同类项.【分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列出方程2m+1=3m﹣1,10+4n=6,求出n,m的值,再代入代数式计算即可.【解答】解:∵﹣2x2m+1y6与3x3m﹣1y10+4n是同类项,∴2m+1=3m﹣1,10+4n=6,∴n=﹣1,m=2,∴m+n=2﹣1=1.故*为1.【点评】本题考查同类项的定义、方程思想及负整数指数的意义,是一道基础题,比较容易解答.15.若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c|+|a﹣b|﹣|c+b|=0.【考点】实数与数轴.【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数轴上各点的位置判断出a,b,c的符号及|a|,|b|和|c|的大小,接着判定a+c、a﹣b、c+b的符号,再化简绝对值即可求解.【解答】解:由上图可知,c∴a+c<0、a﹣b>0、c+b<0,所以原式=﹣(a+c)+a﹣b+(c+b)=0.故*为:0.【点评】此题主要看错了实数与数轴之间的对应关系,要求学生正确根据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判断数的符号以及绝对值的大小,再根据运算法则进行判断.16.若代数式x+y的值是1,则代数式(x+y)2﹣x﹣y+1的值是1.【考点】代数式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先变形(x+y)2﹣x﹣y+1得到(x+y)2﹣(x+y)+1,然后利用整体思想进行计算.【解答】解:∵x+y=1,∴(x+y)2﹣x﹣y+1=(x+y)2﹣(x+y)+1=1﹣1+1=1.故*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先把代数式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变形,然后利用整体思想进行计算.17.若方程2(2x﹣1)=3x+1与方程m=x﹣1的解相同,则m的值为2.【考点】同解方程.【分析】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得x的值,根据同解方程的解相等,可得关于m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解答】解:由2(2x﹣1)=3x+1,解得x=3,把x=3代入m=x﹣1,得m=3﹣1=2,故*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同解方程,把同解方程的即代入第二个方程得出关于m的方程是解题关键.18.已知线段ab=20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6cm,m是线段ac的中点,则am=13或7cm.【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专题】计算题.【分析】应考虑到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即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或点c在线段ab上.【解答】解:①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此时ac=ab+bc=26cm,∵m是线段ac的中点,则am=ac=13cm;②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ab﹣bc=14cm,∵m是线段ac的中点,则am=ac=7cm.故*为:13或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的知识点,利用中点*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19.某商品每件的标价是330元,按标价的八折销售时,仍可获利10%,则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240元.【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设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x元,根据题意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设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x元,根据题意得:330×80%﹣x=10%x,解得:x=240,则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240元.故*为:240【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20.将一个边长为10cm正方形,沿粗黑实线剪下4个边长为2.5cm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作为直四棱柱的一个底面;余下部分按虚线折叠成一个无盖直四棱柱;最后把两部分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直四棱柱,它的表面积等于原正方形的面积.【考点】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分析】利用剪下部分拼成的图形的边长等于棱柱的底面边长求解即可.【解答】解:设粗黑实线剪下4个边长为xcm的小正方形,根据题意列方程2x=10÷2解得x=2.5cm,故*为:2.5.【点评】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拼成棱柱的表面积与原图形的面积相等,从而判断出剪下的部分拼成的图形应该是棱柱的一个底面.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小题,共50分)21.计算:﹣14﹣(1﹣)÷3×|3﹣(﹣3)2|.【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分析】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计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即先算乘方或开方,再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有括号(或绝对值)时先算.【解答】解:﹣14﹣(1﹣)÷3×|3﹣(﹣3)2|=﹣1﹣÷3×|3﹣9|=﹣1﹣××6=﹣1﹣1=﹣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注意:要正确掌握运算顺序,即乘方运算(和以后学习的开方运算)叫做三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二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一级运算.在混合运算中要特别注意运算顺序:先三级,后二级,再一级;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22.解方程:(1)4﹣x=3(2﹣x);(2)﹣=1.【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一.【解答】解:(1)4﹣x=3(2﹣x),去括号,得4﹣x=6﹣3x,移项合并同类项2x=2,化系数为1,得x=1;(2),去分母,得3(x+1)﹣(2﹣3x)=6去括号,得3x+3﹣2+3x=6,移项合并同类项6x=5,化系数为1,得x=.【点评】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关键知道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一.23.先化简,再求值:5(3a2b﹣ab2)﹣4(﹣ab2+3a2b),其中a=﹣1,b=﹣2.【考点】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将a与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原式=15a2b﹣5ab2+4ab2﹣12a2b=3a2b﹣ab2,当a=﹣1,b=﹣2时,原式=﹣6+4=﹣2.【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4.已知代数式6x2+bx﹣y+5﹣2ax2+x+5y﹣1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1)求a、b的值;(2)求a2﹣2ab+b2的值.【考点】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1)原式合并后,根据代数式的值与字母x无关,得到x一次项与二次项系数为0求出a与b的值即可;(2)原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后,将a与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1)原式=(6﹣2a)x2+(b+1)x+4y+4,根据题意得:6﹣2a=0,b+1=0,即a=3,b=﹣1;(2)原式=(a﹣b)2=42=16.【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涉及的知识有:去括号法则,以及合并同类项法则,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5.如图,点p是∠aob的边ob上的一点.(1)过点p画ob的垂线,交oa于点c,(2)过点p画oa的垂线,垂足为h,(3)线段ph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oa的距离,线段pc的长是点c到直线ob的距离.(4)因为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中,垂线段最短,所以线段pc、ph、oc这三条线段大小关系是ph【考点】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距离;作图—基本作图.【专题】作图题.【分析】(1)(2)利用方格线画垂线;(3)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得到线段ph的长度是点p到oa的距离,线段op的长是点c到直线ob的距离;(4)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中,垂线段最短得到pc>ph,co>cp,即可得到线段pc、ph、oc的大小关系.【解答】解:(1)如图:(2)如图:(3)直线0a、pc的长.(4)ph【点评】本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中,垂线段最短.也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基本作图.26.某酒店有三人间、双人间客房若干,各种房型每天的收费标准如下:普通(元/间)豪华(元/间)三人间160400双人间140300一个50人的旅游团到该酒店入住,选择了一些三人普通间和双人豪华间入住,且恰好住满.已知该旅游团当日住宿费用共计4020元,问该旅游团入住的三人普通间和双人豪华间各为几间?【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首先设该旅游团入住的三人普通间数为x,根据题意表示出双人豪华间数为,进而利用该旅游团当日住宿费用共计4020元,得出等式求出即可.【解答】解:设该旅游团入住的三人普通间数为x,则入住双人豪华间数为.根据题意,得160x+300×=4020.解得:x=12.从而=7.答:该旅游团入住三人普通间12间、双人豪华间7间.(注:若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可参照给分)【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表示出双人豪华间数进而得出等式是解题关键.27.已知∠aoc=∠bod=α(0°<α<180°)(1)如图1,若α=90°①写出图中一组相等的角(除直角外)∠aod=∠boc,理由是同角的余角相等②试猜想∠cod和∠aob在数量上是相等、互余、还是互补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cod+∠aob和∠aoc满足的等量关系是互补;当α=45°,∠cod和∠aob互余.【考点】余角和补角.【分析】(1)①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解答;②表示出∠aod,再求出∠cod,然后整理即可得解;(2)根据(1)的求解思路解答即可.【解答】解:(1)①∵∠aoc=∠bod=90°,∴∠aod+∠aob=∠boc+∠aob=90°,∴∠aod=∠boc;②∵∠aod=∠bod﹣∠aob=90°﹣∠aob,∴∠cod=∠aod+∠aoc=90°﹣∠aob+90°,∴∠aob+∠cod=180°,∴∠cod和∠aob互补;(2)由(1)可知∠cod+∠aob=∠bod+∠aoc=α+α=2α,所以,∠cod+∠aob=2∠aoc,若∠cod和∠aob互余,则2∠aoc=90°,所以,∠aoc=45°,即α=45°.故*为:(1)aod=∠boc,同角的余角相等;(2)互补,45.【点评】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熟记概念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8.如图,直线l上有ab两点,ab=12cm,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2ob(1)oa=8cmob=4cm;(2)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且满足ac=co+cb,求co的长;(3)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2cm/s,点q的速度为1cm/s.设运动时间为ts,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①当t为何值时,2op﹣oq=4;②当点p经过点o时,动点m从点o出发,以3cm/s的速度也向右运动.当点m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以3cm/s的速度向点p运动,遇到点p后再立即返回,以3cm/s的速度向点q运动,如此往返,知道点p,q停止时,点m也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点m行驶的总路程是多少?【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分析】(1)由于ab=12cm,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2ob,则oa+ob=3ob=ab=12cm,依此即可求解;(2)根据图形可知,点c是线段ao上的一点,可设co的长是xcm,根据ac=co+cb,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①分0≤t<4;4≤t<6;t≥6三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②求出点p经过点o到点p,q停止时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求解.【解答】解:(1)∵ab=12cm,oa=2ob,∴oa+ob=3ob=ab=12cm,解得ob=4cm,oa=2ob=8cm.故*为:8,4;(2)设co的长是xcm,依题意有8﹣x=x+4+x,解得x=.故co的长是cm;(3)①当0≤t<4时,依题意有2(8﹣2t)﹣(4+t)=4,解得t=1.6;当4≤t<6时,依题意有2(2t﹣8)﹣(4+t)=4,解得t=8(不合题意舍去);当t≥6时,依题意有2(2t﹣8)﹣(4+t)=4,解得t=8.故当t为1.6s或8s时,2op﹣oq=4;②[4+(8÷2)×1]÷(2﹣1)=[4+4]÷1=8(s),3×8=24(cm).答:点m行驶的总路程是24cm.【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注意(3)①需要分类讨论.第2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北师大版)数学想要拿高分,练习题训练是少不了的,练习有利于巩固数学知识,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一、想一想,填一填。(第5小题1分,其它每空1分,共25分)1.5个百、6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2.10个十是(),10个()是一千。在300和500之间的数是(),最接近1000的数是()。3.李庄小学一共有九百零八个学生,写作()个。4.462、285、96、905、390、499和509这几个数中,比300小的数是(),5.按规律填数。()、596、()598、()、()、()6.7.先比一比,再填一填。()角()角()角8.下面是2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图。21路从火车站到百货大楼,要先向()幸福村,再向()到北门,最后向()到百货大楼。从公园到百货大楼,要先向()到(),再向()到()。8、在○里填上<、>或=。25厘米○2分米69毫米○7厘米204+402○60010分米○1米80毫米○8分米701-299○500二、数学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5分)1.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2.计算3×7和21÷3用的口诀都是三七二十一。()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4.100厘米比1米长。()5.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三、写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6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四、我会算(共26分)。1.口算下面各题。(16分)500+60=50+70=7×11=110-40=380-300=120-60=7×50=30+300=30×8=340-40=90+90=3×13=21×3=400+600=600-300=42×2=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除法4分,加减法6分,共10分)41÷8=63÷7=※246+315=※783-566=五、数一数,画一画。(10分)1.请在格子图上画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6分)2.右面图形中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在图形里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4分)六、列式计算。(10分)(1)有()个气球,平均扎成()束,每束()个,还剩()个。÷=()……()有()个气球,第()个扎一束,可以扎成()束,还剩()个。÷=()……()(2)÷=()……()÷=()……()七.生活中的数学。(18分)1.妈妈有500元钱,想买这两样商品,够吗?(4分)116元268元2.小*今年8岁,爸爸的岁数正好是他的4倍。(6分)(1)爸爸今年多少岁?(2)爸爸比小*大多少岁?3.文化社区有36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5人,至少要租几条船?(4分)4.果园有桃树500棵,比梨树多251棵,梨树有多少棵?(4分)第3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一起来看一下吧。一、看谁算的又对又快(8分)60×3=70×40=18×2=28×30=505÷5=540÷6=60×60=200×300=二、填空(22分)1、算式÷4=28……中,余数最大是()。被除数最大是()。2、68×15的积是()位数,积的个位数是()。3、小华每分钟走58米,从家到学校要用10分钟,他家到学校大约是()米。他刚走了3分钟时,走了全程的()。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72平方分米,长是12分米,宽是()分米。5、4吨=()千克5000克=()千克8000克=()千克2平方米=()平方分米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6、5个是(),3个是()它们的差是()。7、读作()读作()其中9叫做(),20叫做()叫做()。8、把一个木棒平均锯成8段,其中3段是原来的,其中的2段是原来的。三、我是小裁判(对的打“√”错的打“×”)(5分)1、风扇的转到属于平移运动。()2、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3、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一定有0()4、一条绳长1米用去还剩()5、25×80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四、将正确的*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六个一样大的铅球重24千克,每个铅球重()。a、4克b、40克c、4千克2、两个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a、一定相等b、不一定相等c、一定不相等3、如果商和除数都是9,被除数是()。a、0b、1c、814、车轮的运动是()。a、平移运动b、旋转c、滚动xkb1.com5、小亮家的住房面积是130()。a、平方米b、平方分米c、平方厘米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8分)⑴、50平方米6000平方厘米80平方米3公顷()>()>()>()⑵、()>()>()>()六、列竖式计算(24分)47×25=26×90=14×96=198÷2=506÷5=244÷4=15×69=85×42=339÷3=53×26=560÷5=818÷2=八、解决问题(22分)1、果园里有草莓360千克,每2千克装一盒,6盒装一箱,这些草莓能装多少箱?2、实验小学有620人到上海旅游,1量大客车能坐58人,11辆大客车一次能送走这些人吗?3、564张桌子运7次,平均每次运多少张?还剩多少张?4、某商店运来800瓶饮料,每箱装24瓶,35个箱子能装完吗?5、一个坏了的水龙头,一分钟白白流掉59克水,照这样计算,1小时要浪费多少可水?6、一本故事书有540页,小华每天约看30页,看了4天后,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写教案的同时,我们不断创新,自身能力一定都有所提高,教案在制订的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与时俱进,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下册数学0的运算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四年级下册数学0的运算教案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带两个班数学,一班28人,二班28人。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自觉性高,其中一班在上学期市教育局组织的统一质量监测中成绩名列前茅,二班的成绩较低一些,但也居全市前列。但仍有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太好,基础较差!学习散慢,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习惯也不好。像宁浩、王鹏、马平等。其中张家旺、马鑫、马凯玉、罗依杰这些同学学习成绩优异,思维灵活,对待问题常常用不同的解决方法。但也有个别同学如:一班的王潇、王苗、宗文丽等这几个同学,其理解能力稍差,做题的速度也慢,加之在家里娇生惯养,稍对他们严厉些,就找借口不到学校。学习成绩只能在及格的边缘徘徊,学习习惯还未形成。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在数与代数这块内容中安排了两部分的内容:数的认识和运算、式与方程。其中第一部分包括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倍数和因数;第二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本册教材在空间与图形中用了四个单元,分三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升与毫升;第二部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第三部分:图形的对称、平移与旋转。本册教材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安排了单式和复式统计表的学习,由方块图形到条形图、由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到一格表示多个单位,逐步安排用单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在此基础上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本册教材还安排了四次实践活动,分别是美妙的杯琴、我们去春游、图案的欣赏与设计、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三、教学目标要求1、使学生联系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乘几十几(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并进行表达和交流;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发现并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4、使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能力。5、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高,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6、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物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和排列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7、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8、使学生学会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9、使学生经历探索数(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知道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10、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积的一些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能够将这些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只管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12、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13、使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会简化形如ax±bx的式子。四、教学措施1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2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3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4重视过程,激励参与数学教学要反对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病。现代教学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教学过程,特别是看学生有无积极地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也不该经常以优秀学生的理解来代替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过程。5承认差异,注意教法,面向全体。教学不能无视差异,搞一刀切。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能逐步缩小。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不同层次,并针对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要注意照顾中差生,使中差生能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课堂练习时,要注意对中差生辅导。对优秀生也要注意发挥他们的才能设计一些聪明题、多练题让他们更好地发展。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时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的方法,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6 善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主动发展以热切的激励,发挥学生的激励功能,在课堂上一方面要对优秀反馈信息的激励,另一方面是对回答不够准确的学生的激励。以明确的导向,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教师在课堂上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巧用、善用主人语言,理解尊重学生,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四、奋斗目标力争让现有成绩稳定下来,争取在市级和中心小学级质量监测中进入奖励名次。四年级下册数学0的运算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2. 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三、教学设备:幻灯片、小黑板。四、教学过程:复习准备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 24 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 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 24÷2,前两个 24 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2)24×224÷2 4812 60(元) 24×2 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 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新课教学1.(小黑板出示) 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 120-144÷18+35 (58+37)÷(64-45)(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2.教学例 1。(1)把准备题①中的 144 改写成 36×4 的形式,引出例 1, 120-36×4÷18+35(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3.教学例 2。(1)把准备题②中的 45 改写成 9×5 的形式,引出例 2, (58+37)÷(64 一 9×5) (2)比较例 2 与准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顺序。 (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4.练习“试一试”。(1)板书:1515-15×(94+54÷9)(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独立进行计算。(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励性评价。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巩固练习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1)280-43×6+540÷36 可以同时计算的是( )和( )。(2)120+(28×5-120)÷10 第一步应该算( )。(3)100-(80+480÷24)×8 第二步应该算( )。(4)317+104÷13×52 一 270 最后一步应该算( )。2.课本“练习”第 1 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请每位学生首先认真对 4 个小题进行审题。(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再看例 1、例 2 使我们明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四年级下册数学0的运算教案篇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2、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表达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教学重点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炫我两分钟二战前期德国势头很猛,英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后来英国空军发展起来,双方空战不断。为了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能力,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决定给飞机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来了统计学家,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位描绘在一张图上,然后将所有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信心十足的说没有弹孔的地方就是应该增加护甲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能幸免于难。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的统计有什么作用吗??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绽放其生命色彩。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二、尝试小研究尝试小研究:研究一: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这个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3.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研究二:1.完成课本91页,试一试: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2.交流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三、小组合作探究尝试研究??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一个思维的碰撞。】四、班内展示交流,建构新知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2、试一试,学生读统计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观察不完整的统计图,找出这幅统计图的特征。(用一个格表示4个人)3、学生试着补充完整统计图,师巡视指导,交流时,让学生说明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是怎样处理的。(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关注学生能否发现每个格代表4人,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予以提示。)小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时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4、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提问并解答。交流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对知识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五、挑战自我1、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第1题?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2、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2题。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六、盘点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谈收获环节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梳理,能让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四年级下册数学0的运算教案篇4一、教材分析本册四年级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2、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3、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5、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6、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7、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8、第八单元"统计"。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三、教学目标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4、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5、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6、学生将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8、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四年级下册数学0的运算教案篇5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教学重难点:(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20__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成绩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 20__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呈现20__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师:你认识画面中的人物吗?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准备好了吗?出发!继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成绩国家 运动员 各论动作得分 总成绩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中国 劳丽诗李婷 53.40 58.20哈特利海曼斯 49.80 49.20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师:看到表格中的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计学生会有以下这些答案: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两轮比赛中国队共得几分?前两轮中国队领先几分?┅┅师:大家提出这么多的有价值的问题,真是了不起,老师就从你们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咱们一起来解决,好吗?出示选择的问题: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2、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49.80谈一谈:这是一道小数减法算式,会做吗?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出竖式计算。说一说:如何列竖式?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如何计算?(从百分位减起,突出十分位上的4减8不够减,从个位退1位的过程)竖式中的结果3.60与3.6有区别吗?(根据小数点的基本性质可将结果简化)3、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师:小明在看到第二轮比赛的成绩时,不禁大叫起来:中国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是111.6分,爸爸也脱口而出:现在领先12.6分了。提出问题:你们知道111.6分是怎么得来的吗?12.6分呢?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58.20试一试:独立列出竖式计算说一说:怎样列出竖式求出中国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计算中需注意什么? 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小明的爸爸是怎么算出12.6分的?(四人小组议一议、算一算)交流:(生1:)先算出两轮比赛中国队得几分,53.40+58.20=111.60 ,再算出两轮比赛中国队得几分,49.80+49.20=99 最后把这两个结果相减111.60-99=12.60。( 生2:)先算出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53.40-49.80=3.6 , 再算出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58.20-49.20=9 , 最后把两次领先的分数加起来3.6+9=12.6。师:两种结果12.60和12.6一样吗?为什么?(突出小数性质的应用)4、概括计算法则:师:小明看到大家计算的干劲挺足的,特别佩服你们。他想现在大家一定都很清楚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回想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自由谈一谈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生:小数点要对齐,生: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生: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生: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再减,生: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三、巩固深化:1、继续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跳水比赛的第三轮比赛的成绩:师:跳水比赛第三轮的成绩出来了,根据这些成绩,小明写下了一些算式,算一算这一些算式的结果,并动脑筋想一想从这些算式你知道有关跳水比赛的哪些信息?出示算式:82.80-76.50 12.6+6.3 82.80+111.6 76.50+99 学生任选两道算式计算后再交流:从第一道算式我知道中国队第三轮比赛领先了6.3分。从第二道算式我知道中国队前三轮比赛共领先18.9分。┅┅2、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交流各自收集到的20__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学生之间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加减计算的问题,并口答出算式。全班一起列竖式计算。3、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师:用小数加减法既可解决比赛中的一些计算问题,还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各小组四人交流后再汇报:生:计算生活中的用水、用电、用煤气的价钱;生:计算购买有关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价钱;生:计算家里的电话费和上网费一共多少钱?┅┅师:小明在购买生活用品中碰到了问题,你能帮小明出出主意吗?原来,小明看上了几样喜欢的东西,可是,他的零用钱只有50元,买什么好呢?出示:一双运动鞋38.5元 一根跳绳4.8元一本课外读物7.65元 一瓶饮料3元(独立计算后交流)四、课堂小结:从今天这一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五:课外作业:课本练习十六:1、2。作业本p4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学步骤:一、复习: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二、探究新知1.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学习小数加、减法。2.情境设置:同学们交过电话费吧,小兰家一月份的电话费是37.35元,二月份的电话费是40.75元,两个月一共交电话费多少元?1)学生自主列去式计算,有问题可以同桌讨论(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2)教师提问:得数是78.10末尾的0怎么处理?3)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4)小组讨论: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提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练一练:12.03+0.875试算,二个人在黑板上板书,老师也板书:12.03+ 0.875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么计算小数加法?(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再由迁移法对小数减法进行推导)出示例一的后一问:二月份经一月份多交多少元电话费?同桌讨论(二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得数3.40后现的0怎么处理?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40.75-37.3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练一练:7.81-4.0751)教师提问:这道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大家讨论,发表意见。2)学生尝试:二人板演,其他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3)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减法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观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小组合作交流,观察,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样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三、课堂练习1.练习课本p97的“做一做”题目小数加、减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自己做对了吗?2.生活实践题老师身高1.59米,凳子高0.64米,老师申在凳子上能摸到2.4米处的奖状吗?四、作业布置:作业本p4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练习。课型:练习课教学要示: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2、提高解题能力。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小数加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2、口算下列各题0.7+0.94.7-0.5 0.56-0.46 1.2+0.81-0.40.39+0.15 7.7+0.6 3.6-0.84.8-35.7+0.20.6-1.67+2.33、板演下面各题并验算8.02+15.28108.5-35.0525-16.07提问:小数加减法是如何计算呢?二、笔算练习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元)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2、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学生计算时,应作如下提示:①想清楚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②计算时,可先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然后再计算;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三、解决问题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2、班里要买一个球和一个排球。3、一些女子田径项目的中国记录和世界记录(截至20__年1月)如下表。它们各相差多少?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五、作业:作业本p44第四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2.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之间的联系.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教学重难点:1.掌握运算顺序.2.正确进行计算教学设计:(一)导入1.口算0.78+0.06 5.2+0.480.8+0.41-0.273.8+6.41.25+0.7510.5-6.59.8+0.21+2.7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4834-(395+988)165+807+994(二)教学实施1.出示主题图2.自读题意(小组交流)3.观图后提出问题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4.集体交流解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5.师生互动:师板书: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483.4-(39.3+98.8)483.4-39.5-98.8165+80.7+99.4=483.4-138.3 =443.9-98.8=245.7+99.4=345.1(千米) =345.1(千米 ) =345.1(千米)6.验证:叙述各自的检验方法,可用逆运算的方法,也可用计算器对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三)巩固新知1.判断下列计算题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9.9+(20.1-1054)(2)(3.74+12.6)+268-43.2=3.99+18.56=16.34+224.8=22.55=241.14(四)课堂小结小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是否相同?(学生答)师强调: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对齐数位,养成做完后检验的好习惯.(五)作业布置作业本p45(六)板书设计:例3: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483.4-(39.3+98.8)483.4-39.5-98.8165+80.7+99.4=483.4-138.3 =443.9-98.8=245.7+99.4=345.1(千米) =345.1(千米 ) =345.1(千米)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有限个例证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显示小学春季运动会的场景,伴随声音响起,下一个项目是四年级组男子4×50未接力赛,请四年级各班做好准备。画面分别出示四年级4个班运动员50未成绩的情况表。20__年校春季运动会径四年级组男子4×50未接力赛选手情况:班级 各位选手的50未成绩/秒 可能的总成绩第1棒 第2棒 第3棒 第4棒四(1)班 8.48 8.54 8.52 8.46四(2)班 8.40 8.56 8.61 8.39四(3)班 8.32 8.68 8.70 8.36四(4)班 8.42 8.67 8.58 8.50提问:根据这张表提供的信息,请你猜一猜,哪个班可能是冠军?四(1)班可能得第几呢?二、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1、在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先算一算四(1)班的总成绩,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有几种方法?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在黑板上演算出来。方法1:8.48+8.54+8.82+8.46 方法2: 8.48+8.54+8.52+8.46=17.02+8.52+8.46 =(8.48+8.52)+(8.54+8.46)=25.54+8.46 =17+17=34(秒) =34(秒)方法3:8.48+8.54+8.52+8.46=8×4+(0.48+0.52)+(0.54+0.46)=32+1+1=34(秒)2、在对比中感知较优的算法师:上述三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较优?为什么?引导学生先自己思考,说出较优算法的理由,然后在班上交流,集体回答是第二种,选出几个代表都说应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3、推出加法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师:你能用简便方法算出四(2)班、四(3)、四(4)班总成绩吗?要求每一位学生用较优的方法,写出简算过程,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反馈。四(2)班、四(3)班、四(4)班成绩分别33.96秒、34.06秒、34.17秒(过程略)师:通过上面4次简便计算,你认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吗?各举3—4例说明。请1、2名同学将所举例子写在黑板上,全班交流评判。通过多个有限的简算实例,帮助学生合情推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交代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1)6.7+4.95+3.3=6.7+口+4.95 (3)6.38+1.72+3.62=6.38+口+1.72(2)(1.38+1.75)+0.25=口(口+口) (4)(2.55+7.7)+(2.3+7.45)=(口+口)+(口+口)小结: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现在来谈谈你的感受,你有什么收获?(找几名学生回答后,老师作一下小结)作业布置:作业本p46第六课时: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课型:练习课教学要求: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口算0.4+0.6+57.5+3.1+2.510-2.5-2.521-7.7-2.38-2.59+3.610-2.4二、简算练习1、在下面的里真上适当的数,在〇里填上“+”或“-”。3.5+10.06=+3.8510.24+8.2+1.8=10.24+(〇〇)18.76-(3.76+0.53)=18.76-〇32.17-0.46-4.54=32.17-(〇)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讲算.(比赛完成)1.25+3.7+0.75 5.6-0.18-1.27.08+16+8.2 10+0.009+0.1913.75-0.75-1.25 80-19.4-8.09-3.515.6+0.5-5.6+0.5 7.2+5.6-2.8三、解决问题1、p1054提问[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2]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3]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4]独立完成[5]怎么算比较快?2、p1065提问[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2]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3]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4]独立完成[5]怎么算比较快?3、p1067(同上)4、p1068、9四、作业:作业本p47四年级下册数学0的运算教案篇6教学设计人郝课前总述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学过程集智式备课修订补充(一)基础训练?口算】24×5=32÷4=8+27=900÷3=60÷4=72-44=45×3 =85+28=?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2、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3、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5、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6、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37+12-2024÷6×790-52+286×2÷432÷8×548-13+5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192+8+15745×30÷54290-68+951600÷50×90143-45-5724×5÷30434÷7×8240÷20÷4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850÷25×2345-164+36=950÷50=345-200=19=1451、课本p 5做一做1、图书馆里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馆里有故事书多少本??提高练习】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240÷12=236+70=237+263=125×14=1750÷25=25×36=20+1750=943-306=900-500=2、列综合式计算(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3、课本p8练习一4、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拓展练习】1、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1)过年了,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2)3、(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39+46-18=49÷7×4=73-45+27=18×4÷9=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教后反思四年级下册数学0的运算教案篇7教学目标: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口算25+75 12×4 16+4+23 25×4×235+25 60-24 18+22 100-25-10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情境导入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三、学习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多媒体展示“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全班交流方法1:分步列式72-44=28(人)28+85=113(人)方法2:列综合算式72-44+85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计算过程)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100+30-1638+65-45120-80+72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设计意图: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3.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学习多媒体展示“冰天雪地”情境图和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师:“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师:想想,怎样列出算式?在小组中说说你的算式的解题思路?(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全班交流987÷3×6 6÷3×987(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两种解题思路的算式,并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两道算式的解题思路)师:说说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设计意图: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做一做: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开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并引导学生今后尽量采用综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综合算式,就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注意递等式计算的格式。)师: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设计意图:教学中选择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避免将四则混合运算题视为单纯的计算问题,产生数学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错觉,造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使用四则混合运算帮助解题的例子。四、巩固练习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改写成综合算式。150+33=183 183-75=108274-52=222 222+63=285200÷4=50 50×3=15028×2=56 56÷7=8判断并改错。155-34+46 240÷40×3=150-80 =240÷120=75 =2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加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说明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总结思维。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2×30正确的竖式列法 的文章